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科普 展品 创新 学会

中图分类号:G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188-03

1 概述

所谓机制,是指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结构功能及所遵循的运行规则的总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我们在研究机制问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样的几个方面: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及其规律、外部因素的作用方式、外部因素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表现形态。尤其应该重视对事物变化内在规律的研究。同时要充分考虑外部施加的人为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科普展品的创新机制主要是指科普展品创新得以完成和实现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守的运行原则的总和。

科普展品创新它所表达的含义是对现有的科技成果从展示主题、科学原理、展示内容、表现形式、技术路线、体验教育形式上的创新,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简单有效的展示科学原理和技术成果。

而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科普展品创新机制必须具有两个特征:(1)创新活动所涉及的社会需求、人、财、物等各个要素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因为创新活动有各个要素的存在,就有一个如何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2)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机制就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创新活动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

2 学会的特点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已有70多年的历史,截止到2010年重新登记会员人数70114人,包括高级会员2392人,学生会员839人;海外及港、澳、台区会员674人;设立有33个专业分会;团体会员总数达到了2529个;编辑出版了包括《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在内的60 余种学术期刊。

学会重点的工作内容包括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学科发展研究以及培育精品科技期刊。特别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于2009年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通过资源整合,强化联合协作,拓展科普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近几年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搭建科普平台,利用互动展品的展览优势,在科普活动广泛采用运用新技术开发研制的互动展品。

同时,学会充分利用和发挥专业分会的资源优势,根据所要开展的各专业领域的科普活动内容,配套开发研制科普装备。并结合机械工程技术的特点和社会活动的焦点和热点,与相关机构和研究院所共同挖掘更多的活动形式和主题内容,实施系列科普展示装备的开发。对于开发科普展示装备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组织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讨论解决;对于制造生产过程出现的生产和工艺问题,会同相关企业调配生产设备并制订专有生产工艺,其中在2010年和2012年还组织参加了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

3 创新机制理论模型的建立

4 科普展品创新案例

2012年11月,第五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简称科博会)在安徽省芜湖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首届科博会创办于2004年,并分别于2006、2008和2010年相继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这是继成功举办四届之后的又一届科技盛会。本届科博会以“共建创新平台 发展科普产业”为主题,紧密围绕“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并举、紧扣产业转移和新型产业发展、着力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科普资源应用转化”;以“国际化、精品化、规范化”为目标,共设立了1000个标准展位;其装展位77个,为历届最多。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和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海内外近300家参展单位现场展示科普出版、科普展览和展品开发制作、科学艺术和玩具、科普教育、科普网站和科普游戏软件、科普旅游及综合项目等六大类科普展品的最新成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等12家全国学会和各省(市、自治区)科协和安徽省16个省辖市参展参会。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设立了100平方米的特装展位。

4.1 总会层面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首先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要求,在学会系统内部广泛征集科普展品设计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筛选,最终确定参展的科普展品为原始创新的展品-滚摆;其次,针对该科普展品所涉及到的技术门类和专业支撑,经过深入的调查和详细的分析,在团体会员单位中选择科普展品研制单位;最后,由该团体会员单位提供此次用于科博会展览的展品创新活动所涉及的资金、设备、场地和技术人员,指派会员担任专业设计研发人员,成立研发小组。

4.2 专业分会层面

根据总会关于此次参加科博会展览的工作要求和确定参展展品的创新活动所需的技术门类,专业分会快速做出响应,选择自己分会(及所挂靠的单位)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在完全理解该创新展品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路线的前提下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相关设备和材料,以及做好组织人员进行该创新展品的加工和制作工作的准备等,并向总会汇报结果。从而能够让总会在第一时间确定由分会向展品研制单位提供技术支撑。

4.3 团体会员层面

根据总会的要求,在专业分会的大力支持下,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责成科普装备研究所完成此次参展创新展品的创意方案,并具体负责创新展品的研发工作。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作为创新展品的研制单位为此次创新活动设立了充足的专项资金,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成立研发小组,并且提供一切所需的设备、材料和场地,以保障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和创新展品的成功研发。

4.4 会员层面

在团体会员单位的安排下,个人会员作为展品研发实施的具体工作人员,承担了展品的结构造型设计、机电控制设计、互动效果设计、材料选择、设备选型、工艺编排、程序编写、原型实验、零部件组装、系统联合调试等工作,并且在创新展品研制成功后,承担了科博会现场参展工作的具体实施。需要指出的是,个人会员之间的技术支持和思想交流,是不局限于团体会员单位或专业分会内部的,而是在总会指导下的全行业共享,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最终创新展品的技术成果和科普教育是通过科博会这样一个公开的场合展示出来的。

5 结束语

创新科普展品-滚摆的研制取得了成功,展品在第五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展出期间,获得了观众的普遍喜爱和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第五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科普展品金奖。这是继2010年第四届科博会上获得科普展品优秀奖之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再次获得科博会科普展品奖,并且是金奖。科普展品创新活动的实践,证明了科协所属学会科普展品创新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大力发挥学会在科普展品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办学目前面临的困难

1.1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有着严重的同质化倾向

归因有这样几个方面:办学特色项目所在的办学理想和价值追求趋同;办学特色项目所依的现实载体外在表象趋同;办学特色项目的行程基础和建设过程趋同;办学特色项目的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趋同。

就目前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千校一面”,办学特色无一例外地落脚在合作教育、实践教学、产学研互动、高层次、应用型等关键词上,这无疑使得特色不特,造成了同类型、同水平、同层次的高校之间的差异不大,没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局面。

1.2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科研能力不足

科研工作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研工作需要有组织地进行,尤其在科研与本科教学紧密结合的情况下,更是需要在一种学术组织的平台上开展。但是实际上,由于不少普通本科院校对于教学与科研的片面认识,科研与教学分离,学科也与教学分离。再由于历史原因,在普通本科院校里大多是专业强、学科弱,先有专业而后有学科,因此普遍出现专业是实体组织,学科被虚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就进一步导致普通本科院校的科研呈现碎片化和边缘化。

1.3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竞争力不强,学院经费不足,导致发展缺乏后劲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主管部门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经费受到地方经济影响较大。加之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教育经费的总额和使用效果差别较大。一些在当地排名靠后的学校,除公办经费外,很难争取到社会经济支持,社会影响力较低,反过来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影响。

2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面临的挑战

2.1 改革的内部阻力很大

相信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不愿意进行学校改革和课程改革。当前,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普通本科教育方式,很多学校前几年刚刚转型,在思想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运行手段等走着强调学科性、系统性的路子。再次改革,就意味着再次面临冲击,对领导和教师而言,需要一定的接受和消化的时间和思想上的准备。

2.2 改革的外部阻力也比较大

绝大部分家长、学生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认识还是有偏见的,他们往往会认为应用技术型院校就是培养技术性工人的,这和他们上本科院校的初衷是不一致的。错误的理解和认知让大部分人对此转型持有不认同或者反对的态度。

2.3 改革所需的师资及实训室的缺乏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普遍缺乏“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和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室。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师资力量紧张本就是制约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而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特殊要求,更加剧了这种紧张局面。

虽然本科院校都有实验室,但普遍缺乏实训室。实验室基本上是以实验为目的,仅可供理论、原理的验证性试验,不具备可供大批量学生反复训练使用的特点,不能满足以实训为主要训练手段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学要求。有些工科性院校在企业中建立了实习基地,但这些实习基地往往仅供学生参观之用,最多也只是让学生简单的“伸伸手”,并未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真刀实枪”实干的机会。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是普通本科院校的“软肋”。

3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的对策

3.1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领导和教师还是要从个人思想上转变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实际上,即使没有教育部的明确表态,从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也可以看出:“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国务院又把大力发展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民族复兴”、“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来抓。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正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无论是高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尽早为将来提前准备。

3.2 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等多方面一起开展

针对现有教师队伍的现状,加大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参加国家劳动部门承认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证书考试,或者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工厂,直接参加第一线全过程的生产活动,选派部分教师到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做到多管齐下,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利用目前企业人员流动的机会,通过公开招聘,引进部分胜任高等职业技术教学的工程师、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去,也可以聘请社会各行业的专家及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3.3 将部分实验室改造为实训室,提供更加广泛的实践空间

将部分没必要继续存在的实验室改为以应用型为目的的实训室,全天候开放,把实践教学课程纳入专业核心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职业技能。

3.4 教材和教学软件、教学方法要改革以适应现有的教育环境

普通本科教材以“知识为本位”,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成熟性。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则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尺度编写教材。在保持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及时针对地区、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对部分内容进行增删、修改与重新组合。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实验、实训内容在教材中的反映。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转变教学方式,可以满足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第3篇: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对于很多想要报考天津专科学校的同学来说,知道天津高职院校有哪些,哪所学校比较靠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更好实力学生可以报考更好的学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天津高校名单和录取政策汇总,希望你喜欢。

天津市(56所)93南开大学4112010055教育部天津市本科94天津大学4112010056教育部天津市本科95天津科技大学4112010057天津市天津市本科96天津工业大学4112010058天津市天津市本科97中国民航大学4112010059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本科98天津理工大学4112010060天津市天津市本科99天津农学院4112010061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00天津医科大学4112010062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01天津中医药大学4112010063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02天津师范大学4112010065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0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4112010066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04天津外国语大学4112010068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05天津商业大学4112010069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06天津财经大学4112010070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07天津体育学院4112010071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08天津音乐学院4112010072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09天津美术学院4112010073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10天津城建大学4112010792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11天津天狮学院4112010859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本科民办112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4112012105天津市天津市本科113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4112013658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本科民办114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4112013659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本科民办115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4112013660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本科民办116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4112013661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本科民办117南开大学滨海学院4112013663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本科民办118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4112013896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本科民办119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4112013897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本科民办120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4112013898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本科民办121天津大学仁爱学院4112014038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本科民办122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4112014087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本科民办123天津市职业大学4112011032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24天津滨海职业学院4112012484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25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112012487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26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4112012719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27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112012720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28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112012721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29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4112012722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30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4112012723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31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4112012732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32天津商务职业学院4112012788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33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4112012803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34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112012880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35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4112012881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36天津艺术职业学院4112012882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37天津交通职业学院4112012883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38天津工业职业学院4112013700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39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4112013701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40天津城市职业学院4112013702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41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4112013863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42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4112013911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43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4112014020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44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112014021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45天津海运职业学院4112014022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46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4112014102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47天津体育职业学院4112014599天津市天津市专科148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4112014600天津市教委天津市专科民办1、填报志愿1.实行公布高考录取总成绩后填报志愿方式。

考生填报志愿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再补报(填报志愿的时间和办法另文规定)。市招生委员会根据招生计划数和考试成绩情况,分别划定本市普通高校招生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普通本科批次(含A、B阶段)原则上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00%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相应分数范围的考生可以依次填报本科批A阶段和B阶段志愿,可参加本科批A阶段和B阶段的志愿征询。

普通高职(专科)批次原则上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00%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相应分数范围的考生可以填报高职(专科)批次志愿。

艺术类本科批次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原则上按照不低于我市普通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一定比例,划定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中艺术类本科自划线院校可自主划定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艺术类高职(专科)批次原则上按照不低于本市普通高职(专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一定比例划定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相应分数范围的考生可以填报艺术类相应批次的志愿。

体育类本科批次和体育类高职(专科)批次,分别根据体育专业市级统考合格考生的文化统考成绩,按照略多于招生计划数(不超过1:1.5)的原则,划定体育类专业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相应分数范围的考生可以填报体育类相应批次的志愿。

2.填报志愿工作由区招办指定的报名单位组织实施。

各报名单位要加强对考生填报志愿的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考生填报志愿结束前各级招办不得将考生高考录取总成绩提供给有关高校。

考生应在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在津招生院校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要求及志愿填报的相关政策规定,参考市高招办提供的分数统计信息,及在津招生高校招生计划、往年录取数据等,按规定和要求选择填报高校和专业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因考生本人信息泄露、填报疏漏或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3.考生在填报志愿后但尚未被录取前,如申请放弃提前本科批次志愿,只能参加普通本科批次B阶段及以下批次的录取;

如申请放弃本科批次志愿,只能参加高职(专科)批次的录取;如放弃高职(专科)批次院校志愿,可到报名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区招办审核并签署意见后可允许其放弃。

2、录取1.在津招生高校录取工作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由市招生委员会组织实施。

各高校在津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

2.高校在津招生录取顺序依次为:艺术类、体育类本科批次和提前本科批次(三个批次同步录取,不得兼报),普通本科批次A阶段,普通本科批次B阶段,艺术类、体育类高职(专科)批次及提前高职(专科)批次(三个批次同步录取,不得兼报),普通高职(专科)批次。

艺术类及体育类本科批次为招收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的本科高校或专业;提前本科批次分为A、B两个阶段,A阶段为飞行员、军队、公安、消防、司法、航海、公费师范生、小语种等特殊类专业,以及经教育部批准的综合评价试点高校,B阶段为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普通类本科批A阶段为公办本科高校及经批准在本批次录取的高校,普通类本科批B阶段为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艺术类及体育类高职(专科)批次为招收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的高职(专科)学校或专业;提前高职(专科)批次为有特殊要求的高职(专科)学校或专业;高职(专科)批次为其他高职(专科)学校或专业。

3.各批次均实行“院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方式。

普通类本科院校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招生录取;普通类高职院校原则上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招生录取。艺术类及体育类各批次,原则上均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招生录取,对于有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要求的本科院校,可以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招生录取。

4.高校在津录取新生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

高校应结合生源分布情况,确定调阅考生档案要求。在高考录取总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根据模拟投档情况在正式投档前完成计划调整,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并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

5.艺术类本科和艺术类高职(专科)批次中的市级统考类专业,体育类本科和体育类高职(专科)批次,提前本科批次B阶段(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普通类本科批次(含A、B阶段)、高职(专科)批次录取高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办法;

提前本科批次中的其他院校志愿,以及普通本科批次中的特殊类型考生志愿,根据院校公布的录取规则进行投档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规则:计算机投档系统先对同一科类、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符合条件的考生,按高考录取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依次检索每位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志愿;若考生符合其中一所以上院校(专业组)的投档条件时,则投档到序号在前的高校;若考生只符合其中一所院校(专业组)的投档条件,则直接投档到该院校(专业组)。当若干名普通类考生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含政策照顾)相同时,将按照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等级性考试三门科目中最高成绩、次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全部相同者同时投档。

顺序志愿投档规则:第一志愿录取时,计算机系统先依次检索各个招生院校的一志愿生源,将选报同一招生院校的一志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照招生院校的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进行投档。如果招生院校在第一志愿录取时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可以招收第二志愿的考生,第二志愿投档规则与第一志愿相同。

6.在津招生的普通本科高校,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为主要依据,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施录取。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具体使用办法由各院校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普通高职院校,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一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参考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施录取。

艺术类、体育类高校(专业),分别按照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相应的招生办法实施录取。

7.各批次高校在津招生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新生录取工作。

高校应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投档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高校调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校自行确定,高校负责对已投档但未被录取考生的退档原因做出解释,高校不得超计划录取。市高招办为在津招生高校提供符合条件考生的相关信息和服务,组织管理招生录取工作,监督在津招生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和招生章程情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违背录取规则等行为。

8.各批次录取时,市高招办按照考生志愿顺序依次投档,由高校审查录取。

高校要尊重考生的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正确处理好考生成绩与志愿的关系,当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的考生电子档案不足时,不得拒录非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

11.高水平艺术团及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资格考生均在普通本科批次投档录取,未经高校测试合格并经“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的考生一律不予投档。

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资格考生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原则上按照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排名全市前30%的成绩划定。高水平运动队考生高考成绩,一般不低于我市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少数体育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高校可适度降低文化成绩录取要求,但不得低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

12.定向就业招生与非定向招生同时进行投档录取。

高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的,可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由市高招办补充投档,高校根据考生定向志愿择优录取;经降分仍未完成的计划,可采取征询志愿方式或就地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

13.本科批A阶段的高校在平行志愿投档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市高招办将面向社会公布尚有招生计划的高校和专业,由高考成绩达到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自主选择填报。

市高招办将向相关高校提供征询志愿考生电子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本科批B阶段的高校在平行志愿投档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市高招办将面向社会公布尚有招生计划的高校和专业,由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先自主填报征询志愿,市高招办根据志愿填报情况,再划定B阶段征询志愿录取控制分数线。如招生高校在征询志愿录取控制分数线上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经高校同意,可适当降低分数提供考生电子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4.高职(专科)批次的高校,如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生源不足,经高校同意,可适当降低分数提供考生电子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5.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专业学习、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16.我市录取工作将于8月上旬开始,9月上旬各批次录取工作全部结束。

17.除按规定应向社会公开公示的信息外,对属于考生个人信息及有关录取过程中需要阶段性保密的工作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或向社会公开,严禁非法传播、出售。

18.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及时通过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官方网站(zhaokao.net)或录取高校的指定的信息渠道进行核实和确认。

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按高校规定的时间及有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不能按时报到的已录取考生,应向高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方可延期报到。

高校根据市高招办核准印发的本校录取考生名册、已录取考生所持录取通知书,按有关规定及要求为新生办理入学等相关手续。

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高校应将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名单汇总后,于本校规定的正常报到截止日期后20日之内报送市高招办。严禁高校为未报到考生注册学籍。

19.招收保送生的高校须根据教育部规定,将本校已测试合格拟录取的保送生数据库上传至“阳光高考”平台。

市招办将在“阳光高考”平台上审核确认后下载数据,办理录取审批手续,并及时将保送生录取名册寄至相关高校。

单独组织招生考试的高校须按有关要求于7月30日之前向市招办报送有关拟录取数据和书面报告。

第4篇: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形态;科技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025-03

一般认为,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技术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同非科技型企业相比,科技型企业中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的科技专业人员占总员工数的比例较高;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较高;企业管理组织呈扁平性;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由于具有技术先进、产品性价比高,企业品牌形象好、技术服务有保障等优势,科技型企业可超常成长。

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向纵深发展、科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科技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获取市场效益为目的的企业科技传播在传播模式、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形态,旨在为科技企业对外拓展市场、对内提升凝聚力提供参考。

1企业科技传播体系的构建

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渠道丰富,根据对76家科技型企业的传播方式总结和分析,建立了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四象限结构图。图中,横轴表示从科技传播内容通俗性到专业性递增,纵轴表示从传播方式的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并递增。

在这些传播渠道中,大部分企业以自办报纸、杂志、网站为传播渠道。随着媒介融合趋势不断加快,企业官方微博已成为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传播、宣传自身品牌、传递企业文化、表达社会观点的重要窗口。而企业公众微信平台作为新媒体的又一形式,在加强品牌宣传、传播企业动态信息方面的作用巨大,在促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促进企业内部和谐发展方面更是不可小觑。

2媒介科技传播形态

媒体是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传播的重要方式。科技型企业利用媒体进行科技传播大体可分为自办媒体、行业媒体、大众媒体等几种类型。

2.1企业自办媒体

经统计,76家样本科技型企业都有自办媒体,具体分为期刊、杂志、报纸、书籍、内部广播、电视等形式。有的自办媒体不仅在企业内部传播,还向社会公开发行。如由宝钢集团主办的《宝钢技术》、《世界钢铁》等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介绍集团取得的技术成果、管理经验和刊登科技性文章。

部分企业拥有专门面向客户、潜在客户、经销商等发行的刊物,传递企业最新科技和商业信息。一些科研实力强的企业还负责主办其所在行业的学术期刊,其中部分被新闻总署等相关部门评为“科技核心期刊”。据统计,76家样本科技型企业中,有20家企业主办面对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主办的《电子技术应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兴通讯技术》等。

2.2企业官网、社交媒体等

76家样本企业的官方网站中有27家在企业在官网开通了科技传播的栏目或频道,通过网站向客户、消费者、企业的关注着者普及行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如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官网的科普栏目 “健康社区”,下分为“健康热讯”、“四季保健”、“医药常识”等六个子栏目。子栏目下又分为“医药常识”、“微量元素”、“滋补保健”等主题,配有相关知识分享和新闻报道集锦。而南方电网科普频道——电力科普,下分为“绿色电网馆”、“南方科技馆”、“调峰调频馆”板块,采用FLASH技术对现代电网的的基础知识、科学原理,日常省电技巧,以及南方电网的“智能电网”进行了介绍,其形式新颖,交互性较好。

微博作为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传播的新地带,76家样本企业中有54家企业开通了实名认证的官方微博,占样本总数的70.1%。开通实名认证微博的企业中,很多利用微博对结合企业科技信息向公众进行科技传播。

2.3大众媒体和行业媒体

企业科技新闻是其科技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对外重要的宣传渠道。据统计,76家企业均在传统媒体上进行过科技传播。以工业产品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对外新闻传播中以企业形象传播为主,科技信息为企业品牌形象传播服务。但不同媒体因定位不同对企业的报道角度略有差异,大众媒体一般倾向于企业的经济新闻价值,行业媒体、科学媒体则偏重于企业科技信息。

另外,有的科技型企业还与权威新闻媒体共同制作专题报道。如中石化集团公司在2013年“两会”期间与新华网推出的“绿色能源‘驱霾’换蓝天”的新闻专题。

3企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技术性通道

与企业通过大众媒介科技传播不同,企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技术性通道,这类传播通道最主要的特点是其专业性与组织性。

3.1通过文件、技术报告、信息上报形式的科技信息传播

据统计,76家样本企业均按国家信息上报机制进行科学研究信息的通报。此外,其财务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在进行对外信息披露时,也传播了相关科技信息。

3.2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承担科研课题形式的科技信息传播

在产业经济界,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76家科技型样本企业中有53家参与了行业标准的制定,占到总数的70%。如华为公司加入了ITU、3GPP、IEEE等130个国际标准组织,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180多个职位,累计向标准组织提交文稿23,000多篇。

科技型企业拥有的研究资源不但能为企业自身研发产品,还能够参与到国家课题,如三一重工牵头参与国家863课题“混凝土泵车远程监控及维护应用系统研制”并成功通过验收,打破了国外对核心部件的垄断,加速了核心技术在行业中的普及。此外,企业内部的科学技术培训是增加员工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技能的一条主要途径。76家科技型企业每年都会对员工进行各类培训,如技术知识培训等内容。

3.3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形式的科技信息传播

产学研结合是科技型企业进行创新的途径之一,它能让科技型企业和学界形成互利双赢的模式。

一般大中型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有不同程度合作,如神华集团与清华大学开展“低碳能源新技术研究”,与吉林大学签订《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补充协议书》等产学研项目。这些合作不仅能让企业减少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还能扩大企业科技信息的传播范围,促进其多渠道传播,增强传播效果。

3.4通过企业科普活动的科技信息传播

1)企业科技馆展示。科技博物馆是科技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机构,企业办的科技博物馆是对我国公共科技博物馆的有益补充。在样本选取范围内共有18家企业开设或与其他机构共建的科技馆、小型科技展览馆等。

如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于2008年建成的中国化工博物馆,便具有“记载中国化学工业发展”、“普及传播化工知识”等作用。联想有限公司下属的联想品牌体验中心是该企业对进行科技传播的小型科技馆,是北京市批准的科普基地,向社会普及PC行业的技术、生产、设计知识,推广和宣传节能环保理念;

2)企业科普活动。科技型企业开展的公益性科普活动都与自身的业务相结合,利用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来设计相关科普公益活动,从而公众对相关领域科技的理解。76家科技型企业中,有41家科技型企业开展了对公众的科普公益活动,占到了总数的54%。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的CASC两岸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动和“梦想航天,情系中华”2011 年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国家电网集团的“用电安全进课堂”校园电力常识普及活动等。

企业开放日也是企业开展科普的一种有效方式。如东方电器集团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公众开放日,向公众普及工业知识,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民族工业的发展,近距离感受发电设备的制造过程,接受科普知识教育。

3.5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过程中的科技信息传播

工业产品中涉及较多的技术细节,一般有产品工程师、技术客服人员等专人对消费者、客户进行产品的指导和使用说明。通过基于产品服务的技术传播方式,能有效的传播科技型企业产品和服务中的科技信息。76家样本科技型企业中,有40家企业生产工业产品(占总数的53%),36家企业生产消费产品(占总数的47%)。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科技型企业利用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的比重不断加大。生产工业产品的科技型企业的广告一般出现在行业媒体或者专业期刊中,很少进入大众媒体的范围,即便出现也是以企业形象广告的形式。而面向消费者的普通消费品则一般通过广告、说明书的方式来详细介绍产品中的科技信息。

4 当前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现状来看,虽然科技型企业在科技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4.1传播方式多样,内容同质化严重

我国科技型企业在科技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方式多样,包括自办媒体、大众媒体、文件汇报、产品展示等方式。但正是由于传播方式的多样,企业在科技传播中四面出击,缺少针对性的宣传、策划,导致在传播过程中缺乏自身特色,变成“宣教”式的信息,体裁单调,采用简单的“八股文”形式,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受众兴趣,传播效果极其有限。

此外,由于有些科技型企业对不同类型的媒体的传播优势不熟悉,且传播团队中的人员一般身兼多职,精力有限,使得自办媒体上的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了网站是纸质报纸的“翻版”等现象,难以打出科技传播组合拳,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

4.2忽视媒体的传播作用

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它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明显。 但从目前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的实践来看,科技型企业的传播方式虽多样,但最主要的传播渠道还是集中在专业媒体上,内容也主要局限于对专业技术的介绍。虽然专业媒体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力,但对宣传企业理念、文化,传播科技知识等方面作用有限。

另外,一些企业在进行科技传播时虽比较重视大众媒体的作用,但由于对不同类型的媒体优势了解不够深入,且不注重内容的通俗性,采用较多专业术语,对专业术语和概念不作任何解释说明,专业色彩浓厚,不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更有甚者,有些科技型企业在大众媒体上刊发的信息存在篇幅冗长、专业性太强等弊病,导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尴尬局面。

4.3宣传味道明显,科普“公益效应”弱化

一些科技型企业在传播科技知识时,不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企业宣传味道浓厚。尤其是在面向公众发行的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上,记者经常会遇到企业要求添加相关信息介绍等内容,使得新闻报道带上了“软新闻”的性质,这样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不利于信息的传播。

而在研究科技型企业科技博物馆的办馆方针可以看出,企业的科技博物馆宣传同样存在宣传味道较重的问题,科学传达的形式缺乏交互性和趣味性,有的展馆只针对领导视察使用,不对公众开放。相比之下,一些国外跨国企业的科技博物馆值得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借鉴。如创办于1961年的日本东芝公司科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按照主题分为能源与环境展厅,最新数码技术展厅,半导体历史、医疗、照明展厅。东芝科学馆把东芝公司发展历史、最新的科技进展和产品发明与公众科学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得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5 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的优化

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它存在于科技型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的各个环节。为克服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中的不足,可从多层面进行优化路径的探讨。

5.1国家立场下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的优化

在我国,科技型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科技主管部门可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引导,重视科技传播对科技型企业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大价值,科学规划,效管理和,建立一套基于信息传播技术的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平台;加强科技型企业同科研机构、高校等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科技型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以及技术转移。通过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资本的整合,发挥出市场体制对于科学技术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服务于我国创新文化建设,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我国各专业性学会、协会及挂靠学会都是政府扶持下发展起来的,由于有一定的依赖性,在科技传播活动中缺乏相应的活力。相比之下,民间的科技传播组织以其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传播内容满足了多元的科技传播的需求。因此,要充分认识科技传播的民间组织在科技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并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一方面,要鼓励从事科技传播的民间组织的发展,开放民间组织注册;另一方面要改革税收制度,扩大企业和个人对关注与科技传播的非营利组织捐赠时的税收优惠政策。

5.2企业自身视角下的科技传播优化

互联网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获取信息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公众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微博等作为信息获取的方式,但是,网络上缺乏优秀的科技传播内容的电子出版物,其科技传播内容也是良莠不齐。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有的内容鱼目混珠,声称传播科学的背后实际上在推销虚假药品甚至散播迷信思想。作为科技型企业,在人力资源、技术储备以及经费都有充足的保障,应该借助自身优势,利用好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面向公众的科技传播活动。

科技型企业应积极利用企业官网、社交网络、微博等对大众进行科技传播。此外,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是企业建设创新文化的关键。科技型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刊物宣传和报道、企业的内部科技信息的培训等方式在企业内部倡导创新文化,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科技人员不断更新科技知识,掌握最新的科技前沿。同时,企业要鼓励企业员工的创新,给予一定的资源和创新空间,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创新文化。

在欧美国家,科技型企业有两种比较独特的科技传播方式值得我国借鉴。一是,科技型企业成立企业非公募基金会,直接从事科技传播;另一种是通过赞助或者捐赠的方式,委托专业科技传播的民间机构进行科技传播。我国科技型企业也可学习这些传播方式,在国家大的政策环境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科技传播。

参考文献

[1]李浩鸣,陶贤都.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何苏六.科技与传播:策略及创新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英]英国皇家学会.公众理解科学[M].唐英英.北京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郑念.科技传播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陈志.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7]彭华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M] CASS-CSR 2.0.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8]吴越.科技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9]周巧.高新技术企业对外宣传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10]刘华杰.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J].科学与社会,2011(4):114-119.

[11]康娜.企业科普主体作用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2.

第5篇: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着力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显著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提高,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新成效。突出工作主题,加强对低碳生活、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创新创造、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的宣传普及。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公众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愿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开展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继续推进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等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特别是要加快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构建科普新模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更加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责任单位:由团市委、市教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政府法制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文化局等单位参加。

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总体目标,以学校(幼儿园)科学教育为基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丰富课外、校外活动内容为手段,推进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激发未成年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其实践能力和整体科学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1、推广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在各类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科学。鼓励幼儿园、社区和家庭结合幼儿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基础教育。合理安排科学教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中小学校开展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团队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创新创造、生命教育、安全避险等专题开展科普教育。

3、深化高中阶段科学素质教育。引导高中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以实践探究为重点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结合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尝试技术设计,并积极开展与科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其他社会实践,提高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科学素质较义务教育阶段有较大提高。

4、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与青少年开展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依托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走进科学殿堂”、“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社区)”等活动,重点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小学生科技竞赛等科技活动。

5、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等常规教育活动,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文化氛围。

6、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工作经验,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

7、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通过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并给予教育方法指导,鼓励其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责任单位:由市科协、市农委、市财政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参加。

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自身需求,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模式,大幅提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和增产增收致富能力。

1、加大对农民的科普服务力度。围绕农业科学生产、增效增收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需求,依托农村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服务组织网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科技致富服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组织、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有效形成服务“三农”工作机制,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技术技能和发展生产的能力。

2、建立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函大、农业科技入户、骨干农民研修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清洁能源等,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3、加强对农民的科普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和科学健身知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和防灾减灾等科学理念、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倡导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环保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大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重点传播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提高农民的基本科学素质,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科技节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户、科技110、农民田间学校、科普之冬、科普大集、“三农”网络书屋等行之有效的科普活动,探索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

4、夯实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以继续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村科技明白人培训工程,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大力发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光缆入村、网络入户工程,以信息化促进农村的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统筹利用、挖掘潜力,拓展和提升农村公共设施资源的科普服务能力,改建、扩建和新建相结合,形成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5、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引导和鼓励各类科教机构、城乡社会组织、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多元化的投入方式,开展科普惠农活动。继续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加大“站栏员”建设力度。强化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建设,壮大科普队伍,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责任单位:由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政府法制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文化局、市环保局、市广播电视局、市人口计生委等单位参加。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有序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以培养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围绕城镇化进程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1、开展科学教育培训。坚持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完善社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科学素质。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创新方法的宣传普及,提高职工的科学素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开展技术交流和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倡导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倡导和普及低碳经济、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激发自身提高科学素质愿望,培养获取知识改变生活方式的能力。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制定本地区和本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城镇失业人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组织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围绕企业自主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强化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普及,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和特点,广泛开展科普进工地等活动。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劳务输出组织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的机制。继续实施外来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在家政服务、护理等行业免费为外来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3、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结合创新方法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送科技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责任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科技局、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参加。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性和科学执政能力,增强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为提升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发挥示范作用。

1、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的组织工作。依据《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政府公务员培训纲要》,继续深入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作,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抓好市、县两级党政分管负责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的科学教育培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机构要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

2、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将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战略思想以及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等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在组织培训、自主选学和在职自学中,强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学习。

3、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评价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考试大纲和题库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

4、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举办科技知识讲座、科学素质竞赛、主题演讲和科学素质大讲堂等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地参观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推动报刊、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创办科学素质的专题、专版、专栏。

5、加大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宣传其好做法、好经验。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责任单位:由市科协、市妇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参加。

搭建社区科学素质建设平台,广泛开展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教育。依托社区内外科普资源,以广泛深入的社区科普活动,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

1、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体系。加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协调与服务。根据社区的实际状况与需求,明确责任主体,配备专(兼)职人员,建立必要的工作队伍,将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经费预算,切实把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社区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少年儿童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宣传教育活动,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教育活动。

3、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科普协会,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楼宇、家庭等创建活动。

4、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模式。逐步实现科普资源主要由政府投入向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等多种模式共存的格局发展。要充分利用、整合社区内外科普资源,在科普产品、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建立共享机制。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和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合力。

四、基础工程

(一)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责任单位:由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科技局等单位参加。

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培训教材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激发公众接受科学教育与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科学教育培训的效果明显增强。

1、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合理选拔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人才。建立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培训机制,在教师培训和进修中,增加科学教育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县级和县级以下幼儿园、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2、完善科学教育培训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编写科学教育培训教材,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各种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教材的修编和完善。

3、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验室、图书室的功能,配齐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二)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

责任单位:由市科协、市科技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社科联、市农委、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参加。

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丰富资源种类和总量。加强现有优质科普资源有效整合,建立高效资源共享和交流机制,充分发挥科普资源社会效益。

1、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扩大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

2、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加强合作交流,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开展简便易行、具有特色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增加图书馆、文化馆、活动中心等场所和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的科普内容。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类科普设施,在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期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三)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责任单位: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农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文化局等单位参加。

进一步提升各类媒体科技传播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新型媒体科技传播功能,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传播新格局。

1、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大众传媒从业者科学素质培训,增强其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中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增强坚持科学态度、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的意识。吸收自然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充实科技宣传报道队伍。推动科技社团与媒体交流互动,提高媒体从业者客观准确报道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科技背景的社会热点话题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加大新兴媒体科技传播力度。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增加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出版单位增加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加强科技专栏建设。

3、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市、县两级电台、电视台、报纸要充分发挥优势,推出优秀科技栏目、科技专版、科技专题节目,增加播出时间和出版频率,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品牌栏目,使公众在欣赏文化艺术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受到科学熏陶。

(四)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责任单位:由市科协、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牵头,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农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单位参加。

提升现有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能力,拓展社会设施资源的科普功能,推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1、提升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能力。推进现有科普教育基地的内容更新和发展建设,并定期向社会免费开放。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宫、图书馆、纪念馆等设施增加科普教育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

2、加强基层科普基础建设。推动县(市、区)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到2015年底,在全市60%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60%的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画廊(宣传栏),不断拓展科普服务能力。推动科普大篷车配发工作,“十二五”期间,覆盖全市各县(市、区),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有条件的中小学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五)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责任单位:由市科协、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教育局、市农委、市卫生局、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参加。

提升科普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1、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队伍。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广校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2、培养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社团、社区科普大学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3、培养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4、培养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5、培养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展教活动中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要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加强对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沟通职能,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会议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推进会,推动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要加大宣传力度,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6篇: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2011―2012年度全球信息技术报告》,瑞典是世界上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和使用程度最高的经济体,随后是新加坡、芬兰、丹麦和瑞士等,中国排名第51位。

(1)瑞典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和使用程度排名第一的国家,随着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的渗入,瑞典的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革。瑞典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产业的发展。为此,瑞典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全国IT委员会,在过去的十年中,该组织为了促进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完成了大量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同时,瑞典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目标、投资计划、税收减免等鼓励政策。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政府十分重视研发和教育的投入,瑞典每年用于知识和教育的投资占GDP总量的比重也占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最能体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国家之一。

(2)新加坡

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密不可分,而新加坡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除了依靠政府对通信建设和高技术人才培育的重视意外,重要的一点是,新加坡人具有较高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新加坡政府拥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在过去的20多年中,新加坡政府制订和实施了多项重要的国家信息技术计划,其中包括信息技术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奖励等方面的政策。

(3)芬兰

芬兰是一个福利型国家,芬兰的科技开发战略,除了加大研发投入之外,更加重视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同时芬兰政府信息技术开发战略的制定,还兼顾了福利和环境的发展前景。这种由国家主导的将福利国家与信息社会相结合的芬兰模式,有效地实现了芬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另外,芬兰是实施广泛社会福利的国家,推行终生职业教育,在政府主导下,设有多个政策推动组织,政府奖励信息技术在民众中普及。

(4)美国

上个世纪末,美国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实现了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如今,美国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展现的阶段,互联网已经基本普及,各项服务及配套设施都已建设完毕,用户使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方便。这些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努力,首先是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信息化建设给予支持,利用市场自由竞争机制,鼓励企业及科研机构自主创新,大力推广普及信息技术,保护和促进企业间的竞争。其次是适时的调整科技政策,通过立法规范信息法律关系主体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保护网络中虚拟环境中当事人的各项权利,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5)中国

进入新世纪,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几乎都将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战略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产业大而不强,需尽快改变我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控于人的局面。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我国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虽然我国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但近年来我国在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有了可喜的突破。

信息技术领域专利发展状况分析

(1)国内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积累呈现扩张态势,发明专利积累进一步增加

截至2011年6月30日、2010年6月30日、2009年9月30日、2008年9月30日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公开的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对比情况,见图2.1。

截至2011年6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公开的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达136.3万件,较之2010年6月30日增长近24.6万件,信息产业领域专利积累继续呈现扩张态势,产业技术创新继续保持较高的活跃度,产业的专利积累最为雄厚。其次是装备制造业,申请总量为111.7万件,位列第三的是轻工产业,为68.5万件。这表明不同产业的发展对于发明创造的依存度有较大差异,同时也反映了各个不同产业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的不同。另外,在136.3万件专利申请总量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91.6万件,远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近44.8万件,显示出行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但与2010年相比,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略有下降,见图2.2。

(2)国内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国外,但发明专利申请量少于国外

国内在各行业的专利申请总量均超过国外,数量优势明显;但国内各产业的专利申请技术含量与国外来华申请有较大差距。但是,国外发明专利申请量仍超过国内,不过差距在逐年缩小,已从2007年的相差11.6万件,缩小到2010年的相差4.8万件。2011年,国内专利申请总量是国外申请总量的两倍,而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了国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见图2.3。

(3)内地各省份信息技术专利申请量都有较大增长

2011年,内地各省份信息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增长超过30%的省份达到16个。超过1万件的省份达到7个。内地各省份信息技术专利申请增长速度各有不同。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江苏省和福建省,比上年增长45%,陕西、安徽、重庆、河南增速也较快,加上申请量基数最大的广东省,增速都达到了28%。如表2.1。

(4)内地企业专利申请情况

截止到2010年末,内地企业申请信息技术专利总量除华为达到3万件、中兴2.5万件外,内地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前十位的其他企业均少于5 000件,而前十位跨国公司申请总量都超过1万件,表明除个别公司外,多数国内公司与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在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通信和家电行业为主营业务的各占4位,表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表明这些领域知识产权竞争更为激烈,专利积累也明显强于其他行业。

(5)国外企业在华专利申请情况

前20位在华国外企业的专利申请总量268 810件,同比增长8%各跨国公司专利申请增长速度有较大差异,在信息技术领域来华申请最多的20家跨国公司中,有11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以上。韩日企业继续领跑,并不断巩固和加强在华专利布局。在排名前20位外国公司中,日本10家,韩国2家,均排在申请榜前列,并有不断上升趋势。

(6)各大类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情况

国内在电子信息产业9个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正逐年提高。2010年,9个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为70%。表明国内在这些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信息产业9个技术领域国内申请专利数量超过国外的专利申请,但发明专利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国外的专利申请。国外在信息材料与加工工艺、广播与电视、电子器件3个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国内,表明国外申请人对在这3个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更加重视。电子测量与雷达导航技术领域专利申请快速增长,通信、广播与电视技术领域增速放缓。

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选择及趋势预测

(1)互联网

互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根据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 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需求环境,促进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2)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变革的基础。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明,为电子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体积的不断缩小、能耗及价格的不断降低提供了条件,推动了电子设备的应用和普及。上世纪50、60年代,智能化芯片的产生成为微电子技术的又一次革命。使其不仅更加“微型”,而且反应速度快,能耗和材料消耗少,更符合环保条件。

(3)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核心。大规模并行处理、多媒体、开放系统、面向对象、网络计算和嵌入式计算等,在建立和谐人机环境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当今主流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计算机系统将向高性能、网络化、人性化三大方向发展。按传统的巨、大、中、小、微型计算机的分类,演变为按客户机和服务器进行分类;高性能、可扩展、高可用的超级服务器已经开始成为高性能计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

(4)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带来了信息传输方式的革命。其中包括电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几个方面,都将在未来发生重大变革。随着光纤器件的发展,数据通信技术将朝着全光化传输方向发展。传统话音通信与数据通信之间的界限将会基本消除。网络总的趋势将从共享式主干网向交换式主干网的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将向着具有交换式、路由式、共享式等多种选择方案的全面兼容模式发展。

(5)数据技术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现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多媒体数据库及基于多媒体内容的检索技术将得以利用。随着金融、电信、服务、企业等数据中心建设的加快,有关个人身份、行为、习惯等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对数据的加工、管理、存储、质量等问题需要解决。能够有效扩大存储空间的有机存储器、新型传感器、生物测定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的应用,都将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带来影响。

(6)信息获取与知识挖掘技术

信息爆炸、知识膨胀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获得需要的知识,成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如何准确、高效的从海量信息中识别、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运用所需要的数据成为当前的需要研究和探讨主要问题。

(7)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对于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今后,社交网络将面临更多的安全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IT功能通过云计算来提供,将会出现基于云计算的网络犯罪工具,搜索引擎将成为攻击传播的主要渠道。

结论

第7篇: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 差异 研究

我国高职教育产生的最直接因素,即它是应市场经济而生的,作为一种新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发展源泉与基础有着不同。高职直接源于市场,源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侧重于职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可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许多不同处,主要表现如下:

一、培养目标的差异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通常把人才分为四类,即学术(研究)型人才、工程(设计)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设计型人才,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从事与为社会谋求直接利益有关的规划、决策、设计等有关的工程型人才。这两类人才的特点主要是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这类人才的特点主要是依赖操作技能完成任务,把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和研究成果等转化为物质形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工艺,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高职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育类型和内容的差异

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学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即以职业技术和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

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取材于对应的学科,按学科设专业,是一种纯粹的、与人的职业活动联系不太紧密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教学以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理论为导向,具有浓厚的理论教学色彩。对工作有较宽的适应性。专业课的内容是该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反映的是学科性人才的职业实践。高等职业教育则基本上是职业岗位教育,按社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专业,以该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设置课程,根据“必需、够用”原则进行教学和实际训练。尽管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对象都是专业技术,但两者的内涵不同。前者是自然规律和技术工具等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后者是主观能动性较强的经验性知识、经济社会利益的体现方式以及由于工业文化导致的实现手段等,与人的行为过程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可能看到,在许多情况下,两者的专业设置名称相同或相近,但事实上却有着不同的含义。普通本科教育的专业名称对应的是研究领域和与之对应的学科;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名称从更多的意义上说对应的是“职业领域和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劳动”,其所学习的职业技术是建立在与劳动过程直接联系的基础之上,实现与具体职业实践相对应的劳动过程的系统化。

三、教材建设的差异

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理论体系为基础编写教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尺度编写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是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实践体系的统一。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以能力培养为主,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相对完整的实践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统一。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建设强调体现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主张以模块的形式编写教材,克服以学科编写的倾向,打破旧的理论框架体系,注重把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根据需要揉合成一门教材;针对地区、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对部分内容进行增删、修改与重新组合,体现教材建设的求新、求异、求变。此外,还特别重视实验、实训内容在教材中的反映。转贴于

四、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差异

由于主要目标与具体需求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与普通高等教育产学研形成了不同的合作模式。普通高等学校围绕实现技术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合作为主要目标,同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三类主要技术开发合作模式:1.以合约为基础的合作模式,包括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相互兼职、联合培养人才等;2.以共建科技经济实体的合作模式,包括企业与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合作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研究开发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等;高职院校则围绕培养生产第一线实用型人才的产学研合作主要目标,与企业形成四类主要人才培养合作模式:1.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育人全过程的“工学交替”结合模式,主要特点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多次到企业实习或顶岗工作,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2.双向参与、分段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特点是:三年教学中两年在校内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为主,并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时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五、结论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方法如下:(1)高职(专科)升本科。教育部在有条件的普通高校中批准设立了“职业技术学院”,要求认真按高职教育方向办本科,此举为高职本科教育开了一个口子,但仍然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国家应允许取得高职专科的毕业生通过一定的理论考试、专业技能考核升入高职本科或普通本科学习深造。建议国家应加大高职本科的招生数量,增加高职本科招生的专业,以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2)高职(本科)攻读技术硕士研究生。国家应制定高职本科报考技术硕士研究生与普通本科报考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相同或类似的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和选拔高职本科优秀生报考技术硕士研究生。技术硕士研究生考试不仅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考核职业技术的水平,以形成鲜明特色。(3)探索建立高职本科学士、技术硕士、技术博士教育的“三士一贯”(或称“三士连读”)或分段学习的人才培养机制。国家应制定设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软硬件标准,先行进行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试点,招收高职本科、技术硕士、技术博士,从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在学制上,可以实行分阶段学习,也可实行高职学士、技术硕士、博“三士一贯”制。

参考文献

第8篇: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 普通生物学 教学改革 实验课教学

按照“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教育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植物学》和《动物学》整合为一门课程――《普通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类专业(包括植物生产类专业和动物生产类专业)开设,其目标是夯实学生的生物学基础。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普通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涉及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学、遗传学、进化论及生态学等生命科学的众多学科领域。面对21世纪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生物学人才的持续旺盛需求,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克服专业越分越细、基础越变越窄这一不利人才培养的错误倾向”的指导思想,为了培养具有扎实学科基础的复合型生物学人才,我院于2005年9月对生物学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在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普通生物学》,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遗传和变异、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等,后续课程在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类专业农业方向开设《植物学》、食品方向开设食品微生物学、化工原理、食品分析等课程,在生物制药生产类专业开设《生物技术原理》。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2005级实施后,效果较好。我院把《普通生物学》作为重点建设的一门基础学科,且已成为生物制药、生物技术食品方向、生物技术农业方向的主干课程。

在教学中,我们始终进行不懈的努力,对普通生物学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师之间的交流、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一些改革及取得的经验作以简单的介绍。

1.“因专业施教”原则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几乎覆盖生命科学的所有分支学科,往往一个章节就介绍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内容基本上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细胞和生物大分子”,包括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代谢、细胞分裂和分化;第二部分“个体生物学”,包括组织器官和系统、营养、呼吸、物质运输、免疫、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神经系统、感受器和效应器、激素、行为、生殖和发育;第三部分“遗传、进化及生态学”,包括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生命的自然史、生物界、生物与环境等。面对如此纷繁的内容,我们根据07级学生的课程设置特点和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1)课程设置中,《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分别作为独立的课程进行安排,因此,对于本书中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知识只进行“讲透基本,点明重点”的总结式教学,而不过多占用教学时间,进行学时的合理化安排。

(2)本学年共有生物制药、生物技术食品方向、生物技术农业方向三个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普通生物学》,我们根据所带专业的特点,对重难点和学时分别进行了合理化调整。

生物制药专业:以人体解剖生理学和生物技术为重点,对人体的11个系统和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表达调控和重组DNA技术)进行重点讲授,安排较多课时。

生物技术农学方向:以“植物的形态与功能”及“生态学”知识为主,尽量以我国主要的几种农作物为例对植物的结构、营养、生长、生殖、调控以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知识进行重点讲授,并补充相关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及育种技术的基本知识,增加大田实践机会。生物技术食品方向:以“营养与消化”、“血液与循环”、“呼吸:气体交换”、“内环境的控制”、“植物的形态和功能”及“生物技术”等内容为重点,进行详细讲述,安排较多课时。

2.“交流”原则

闭门造车,只会错失窗外美景。为此,我们本着“走进来、走出去”的原则,相互交流、碰撞火花。“走进来”即深入教材,吃透教材,对多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和合理化取舍,对知识网络进行全面梳理,把知识以最佳的逻辑结构传授给学生。“走出去”即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和兄弟院校的相关院系进行交流。我们常常相互观摩课程,彼此交流课件,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兄弟院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精品《普通生物学》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汲取营养。

3.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1)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于实验操作过程,只是简单叙述其基本原理,而将大体的步骤和相关的注意事项粗略地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的交流,针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采用提示和置疑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动脑筋找出并纠正错误再进行强化训练,不仅提高了操作水平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9篇: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民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核心,培训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生产大户等专业农民和农技人员。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坚持模块化教学、百分百回访原则,实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普及性培训与提升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满意度和知晓度,为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283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培训”)165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238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950人。

(一)县(区)任务

淮上区: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1080人(普及性培训900人、提升性培训18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50人(普及性培训500人、提升性培训5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430人(普及性培训400人、提升性培训3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

五河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7300人(普及性培训5920人、提升性培训138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3850人(普及性培训3100人、提升性培训75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900人(普及性培训1470人、提升性培训43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450人(普及性培训1350人、提升性培训100人)。

怀远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16460人(普及性培训11010人、提升性培训545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8580人(普及性培训4500人、提升性培训408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280人(普及性培训5110人、提升性培训117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500人(普及性培训1400人、提升性培训100人)。

固镇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4490人(普及性培训3130人、提升性培训136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820人(普及性培训1500人、提升性培训32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570人(普及性培训1630人、提升性培训94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

(二)市本级任务

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500人(普及性培训2900人、提升性培训6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700人(普及性培训17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200人(普及性培训1200人);农民创业培训600人。

三、实施内容

(一)分类型组织实施

1.阳光工程培训。主要面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就业的农民,重点面向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为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培训组织实施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四个办法”、“五项制度”等执行。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皖农财〔2009〕311号)执行。

3.农民创业培训。主要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必备知识和能力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创业者和现代农民企业家。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皖农财〔2009〕97号)执行。

4.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主要面向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培训,使技术指导员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和公共服务能力,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提高应用农业科技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农业部关于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有关要求执行。

(二)分对象开展培训

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分为普及性培训和提升性培训两个层次,各层次培训对象明确。

1.普及性培训。全市计划培训23860人。

阳光工程培训11300人,主要培训农机手(使用与维修)、植保员(机防手)、农技协负责人、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乡村旅游服务员、农村建筑工匠、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及有转移到城市务工就业意愿的农民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9810人,主要培训油料和棉花种植大户、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户、畜牧养殖大户(不包括养猪大户)、水产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及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员、渔业安全管理员、村民组组长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750人,主要培训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

2.提升性培训。全市计划培训8970人。

阳光工程培训5200人,重点培训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奶站质检员、动物繁殖员、从业渔民(渔业船员)、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内检员)、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内检员、沼气工(建池与维修工、沼气服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负责人、监事、财务人员和信息员)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570人,重点培训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和村级农技员(专职、兼职)等。

农民创业培训对象均列入提升性培训范围,全市培训1000人,主要培训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村经纪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00人,重点培训技术指导员。

(三)分层次差别补助

1、普及性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面向城镇务工转移就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农村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天)。补助标准为人均350元,中央、省级共补助约300元(按2010年下达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配套50元。各地面向城镇务工转移就业人员培训,可按照培训不同类别、不同时间,实行差别补助。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种养大户(不包括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等培训,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18学时)、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人员、渔业安全管理员和村民组组长等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24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400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每个项目县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组织技术指导员对科技示范户、辐射户,分别进行不少于6次、4次技术指导培训。补助标准为人均约220元,培训经费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

2、提升性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4天,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补助标准为人均约510元,中央、省级共补助约460元(按2010年下达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配套50元。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天(24学时),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村级农技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555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创业培训。培训主要包括集中授课、市场调查、创业设计、岗位实习和指导服务等环节,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中集中授课时间不少于3天(20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900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补助标准为人均约800元,培训经费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

提升性培训尽可能安排到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干部学校培训,并聘请部分省内外有关专家担任培训教师。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2010年12月-2012年1月)。开展农民培训需求调查,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公开择优认定培训基地,分解培训任务,并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二)项目实施(2012年2月-11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有关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实施项目。适应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选定培训学员,选聘培训师资,安排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监管,采取随机抽样、暗访等多种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培训质量。项目实施周期1年,各县(区)要于10月底前完成年度培训任务。

(三)总结考核(2012年12月)。各县(区)在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后,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并上报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和年度工作总结。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考核工作,考核通过专项督查、抽查,并结合平时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结果纳入民生工程考核总分。市农委对培训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取消其下一年度承担培训任务的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摸清培训需求。全面深入开展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规模和重点培训对象。一是立足现代农业发展,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基本对象,以生产大户、示范户、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重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着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和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区,对拟转移就业农民,特别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现的大量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二)构建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发挥科技推广前沿阵地的作用,牢牢把握市场和效益这个主题,从主导产业、农民家庭重点经营项目和务工要求入手,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充分利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农民培训。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高中等院校,特别是各级农广校、县(市)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的资源开展农民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府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培训。

(三)实施模块化教学。针对不同培训类型、对象,规定培训内容和时间,逐步实施模块化教学。从今年起,农民创业培训的所有培训对象,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机手、植保员、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奶站质检员、动物繁殖员、从业渔民、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内检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沼气工、乡村旅游服务员,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粮油棉种植大户、特色经济作物(蔬菜、食用菌和茶叶)种植大户、畜牧养殖大户、水产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员、渔业安全管理员、村民组组长、村级农技员,农民科技示范培训的技术指导员等,均将按照省统一规定的培训内容和要求组织开展培训。

(四)加强条件建设。一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级农委利用各种政策和扶持手段,支持培训基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培训基地要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开展结对行动,构建农民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二是严格基地认定。切实按照基地认定条件,面向社会择优认定培训基地,确保认定的培训基地具备资质要求以及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等培训条件。

(五)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在继续推行项目法人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基地认定、项目公示、月度报告、台账管理、督查验收等制度同时,重点建立健全三项制度:一是坚持第一堂课制度。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开班,须向项目管理部门报告。项目管理部门安排有关人员到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宣讲相关政策,了解培训开展培训及学员要求等情况。二是建立100%电话回访制度。培训项目管理部门根据每月培训基地的月报台账,对已培训学员进行100%电话回访,及时剔除回访中培训不合格的学员。三是建立新型农民培训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议,总结上季度培训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布置下一阶段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