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精选(九篇)

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

第1篇: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实际操作中,很多科研单位物资供应部门主要采用主观与客观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主观法先验因素过多,大多采取简单的打分方式,取打分后的平均值进行评定,并不能真实、完整的反应供应商的情况,不利于考核的公平公正。此时采用客观定量方法进一步分析,就会增加评判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线性权重的定量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寻求一套有效可行的科研单位供应商绩效管理方法。

1.线性权重法

线性权重法是目前定量考核供应商绩效方法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确定选择供应商所使用的准则或标准后,赋予每个准则相应的得分及权重,并将两者的乘积相加求和,得到综合计算后的总分。科研单位物资供应部门根据制定好的考核标准,采用量化的方法对供应商进行考评及审核,同时对供应商数量进行优化处理,不仅可以集中精力对较为重要的供应商进行监管,还能将各类订单进行集中采购,为单位节约采购成本、创造第三利润源泉。

1.1 划分等级

根据供应商绩效考核的各项因素,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以百分制公开打分,打分时需有客观的资料、数据作为支持,在计算加权平均数后,依据供应商得分情况划分其所属的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供应商等级划分表

1.2 指标赋值

评价指标的选取是绩效考核的重点,所以在选取评价因素时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选取最重要的因素,并为每项因素赋予合理的权重,达到真实评价供应商的目的。假设供应商绩效评价需要考虑m个指标,则评价小组要根据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对每一个评价因素赋予不同的分值,并进一步细化为多个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指标权重和为1,即A1 +A2 +…+Am =1。

表2 评价指标

若某一评价因素Cm,其n个细化指标为Cm1,Cm2,…,Cmn,同时每一细化指标的对应得分为Bm1,Bm2,…,Bmn,且其满分和为百分制,权重为Am,那么供应商在Cm下的得分就为:Bm=Bm1+Bm2+…+Bmn,如表3所示。

表3 影响因素Cm的细化指标

1.3 结果评价

由1.2可知,影响因素C1的对应得分为B1,权重为A1;影响因素C2的得分为B2,权重为A2…以此类推,则供应商的最终得分S为:

S=A1×B1+A2×B2+…+Am×Bm

计算出各供应商评分后,就可以汇总所有评分,按等级标准进行供应商划分。此外,还可以按照供应商所属的级别,划分出供货比例。

2.科研单位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

在划分科研单位物资供应商绩效考核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以某飞机设计研究院为例,采购的主要物资分为军品、科研试验、后勤保障三类,再根据各类别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打分时除按照权重对供应商进行打分外,还应邀请物资管理、使用单位等多部门专家同时打分,客观地对供应商进行考评。以科研试验类为例,该类别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如表4所示,综合三项总体指标Ai,后勤类供应商总分计算公式为:A1×B1+A2×B2+A3×B3+A4×B4。

表4 科研试验类绩效考核指标表

2.1 交货质量指标

交货质量A1反映了供应商提品的质量情况,分值为100分,得分B1=B11+B12,如表5所示。

表5 科研试验类供应商交货质量指标

2.2 交货进度指标

交货进度因素A2反映了后勤类供应商在交货时的快速响应能力,分值为100分,得分为B2=B21+B22,如表6所示。

表6 科研试验类供应商交货进度指标

2.3 售后服务指标

售后服务因素A3反映了供应商产品销售后的相关服务能力,分值为100分,得分为B3=B31+B32+B33+B34,如表7所示。

表7 科研试验类供应商售后服务指标

2.3 辅助指标

辅助指标因素A4反映了供应商产品报价、招投标是否规范等情况,分值为100分,得分为B4=B41+B42+B43+B44,如表8所示。

表8 科研试验类供应商辅助指标

3.科研单位供应商考核等级归类

供应商绩效考评后,就可以根据分类标准,将供应商及时归类,如表8所示。数据库内的供应商,可根据其绩效考核情况作出升级或降级处理,不合格者从供应商库中淘汰;对表现优异但还未入库的供应商,可根据入库流程,经评审通过后,按照其所属类别加入供应商库。

表9供应商绩效考核等级表

4.结束语

在科研单位物资供应部门,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绩效考评机制,实施对供应商的动态管理,将考评通过的供应商按照划分标准进行升级、降级或淘汰,能够使供应商时刻保持合作热情,根据科研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服务意识,形成动态管理供应商的良性运转体系,从而更好的保障科研生产。

参考文献:

[1]赵潮钢.供应商选择和绩效评价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2009,2

[2]李毅.SZTX公司供应商绩效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10

第2篇: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关键词】采购;风险;内部控制;管理

一、关于采购风险管理的理解

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在我国,采购业务流程的风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都是很重要的风险。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第7号中,对国内企业在采购业务管理领域普遍存在的风险总结如下: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客观来讲,这些风险的确是多数企业在采购业务管理中面临的普遍性风险。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在采购管理中面临的风险远远不止上述这三个风险。在整个采购业务流程中,每个环节都面临各自的风险。一般企业的采购业务管理主要涉及编制采购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内部控制漏洞,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某企业采购款支付案例

如前所述,企业在采购业务管理的每个节点都有相应的风险。一般企业都会非常重视,从采购申请到入账,整个流程的内部控制设计都十分完善。但有些企业常常会忽视一个很细小的环节,尤其是对于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在采购业务会计处理这个环节,如果账务处理不规范,则容易导致采购资金支付风险。下面以某企业实际发生过的一个案例介绍如下:

该企业是一家能源行业的民营企业。采购款的支付一般需要相应部门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审批,财务部会计审核,财务总监批准后支付,如果金额较大,还需要经过总经理,甚至董事长的审批。今年,该企业办公室负责总部办公楼的装修。合同签订后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装修公司预付款。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后,会计人员将这笔预付款记入了预付账款。之后,装修公司开来发票,原会计人员正好不在,另外一名会计人员对这笔发票进行了处理,记入应付账款,同时确认了一笔装修费用。在这之后,由于办公室的疏漏,或许是装修公司的故意行为,说首付款尚未收到,于是办公室依据发票金额重新申请了一次资金支付要求。当资金支付申请传递到财务部门时,财务部会计按照程序查询了该装修公司的应付账款余额,一查确实是所申请的金额,于是审批通过,款项打给了装修公司账户。

后来,审计人员在对公司年度供应商付款管理进行审计时,随机抽取到了这名供应商,通过查询这家装修公司的所有往来款项,发现其余额为红字,即从账面理解来看,公司已经打给装修公司款项,但装修公司尚未按照全部金额开具发票。审计人员之前已经了解到装修工程早已经结束,相关结算工作早已经结束。于是仔细一查,才发现公司多支付给了装修公司一笔预付款。

通过仔细查询原因,其实多支付款项的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不规范导致。在进行实际业务的账务处理时,只是简单的按照教科书的规定,支付预付款时,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确认应付账款时,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在后续审核资金支付申请时,没有查询该供应商的所有往来科目,从而让资金的重复支付得以发生。

好在由于事情发现得不算晚,审计人员立即联系装修公司,装修公司不得已将多收到的款项打回给了该公司。当事会计人员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无独有偶,笔者在另外一家公司也碰到过类似案例。该公司采用的ERP系统进行财务和业务的处理。该公司会计人员在处理付款请求时,在系统中只采用关键字搜索供应商,结果没有搜索到,于是便认为系统中没有,直接在系统中新增加了一名供应商。而实际上该系统中已经建立了该供应商的档案。于是,同一供应商在系统中有两个档案,但会计人员没有注意到,从而按照新建的供应商进行资金支付的审批,也造成了资金的重复支付。直到过了几个月,另外一名会计因为业务需要查询该供应商的交易往来,才发现该供应商在系统中有两个档案,通过合并才知道了这笔错误的资金支付业务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

通过该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某一个细小环节的处理不规范,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在本案例中,财务人员经验不足,会计主管对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未进行仔细复核,从而导致事情的发生。实际上,在很多公司,财务人员都被要求不要同时使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这两个科目,要么只使用“应付账款”科目,要么只使用“预付账款科目”,就是为了避免同一个供应商在两边同时挂账。如果因为业务需要同时使用,则要求每次查询账务余额时,必须查询该供应商在所有科目下的余额,否则就会容易出现本案例中的情况。

基于此,很多公司非常重视供应商管理工作。在此,我们列举一些公司的常用做法,供读者了解和参考。

(1)供应商信息的录入和复核。现在很少有企业采用手工记账。对于采用会计电算化进行账务处理的时候,都会遇到供应商的新增业务。在第一次与某供应商发生业务时,财务人员需要在财务系统中新增该供应商,将该供应商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名称、地址、联系人以及一些其他基本信息录入到财务系统中。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要确保供应商的唯一性,即确保之前确实是没有录入过,以避免同一供应商在系统中有两个主记录,这样必然会对后续的付款管理带来影响。第二是要确保供应商信息录入的准确性。一般建议在会计人员录入完成后,由独立于录入人员的其他人员对其录入的准确性进行复核,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无误,并签字确认,留下复核痕迹。同时,录入所依据的最好是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等有关证件的复印件,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2)定期对供应商信息进行复核。由指定人员定期,如至少每年一次,对系统中的所有供应商信息进行复核,确保系统中供应商信息的准确性。如果系统中的供应商信息较多,可以考虑对该年度发生过交易的供应商进行复核,而非对系统汇总全部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复核。对于某些特定行业,即使只复核发生过业务的供应商信息,可能工作量也很大,则考虑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主要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复核,并签字确认。

(3)严格限制供应商信息修改权限。很多公司对于供应商信息的修改权限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所有财务人员都有权限查看、修改供应商基本信息。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内部控制漏洞。我们建议企业应该重视,仅有负责供应商信息录入的人员具有修改权限,其余所有人均不得拥有供应商基本信息的修改权限。尤其是对于某些大型企业集团,供应商款项的支付是由系统自动根据供应商的基本信息中的银行账号等自动链接进行付款的情况下,供应商基本信息的维护权限就显得格外重要,否则极易发生资金支付风险。同时,为谨慎起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由独立人员定期查看供应商基本信息修改的系统操作日志,以了解是否有异常的修改操作发生,如在下班后修改等情况。

(4)规范、统一会计业务处理。通过编制会计核算手册,对公司所有采购业务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规范,明确每一类采购业务的处理顺序和要求,要细化到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会计处理要明确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以避免本案例中描述的现象出现。财务主管在复核会计处理凭证时要严格、仔细复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立即改正。尤其是涉及到资金支付业务的凭证,更是要引起格外重视。

第3篇: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MT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制造和销售各种压铸件、钣金件,并具备自主模具开发能力的制造型企业。主营业务包括: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压铸、冲压与钣金、机加工等;生产门类跨家电、汽车、电动工具、通信等门类。公司技术实力雄厚,机器设备齐全,提供从产品设计、模具开发、产品制造、后期处理等一条龙优质服务,是第一位成功地将镁合金替换铝合金的家电配套企业。MT公司坚持以客户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具备独立的出口经营权,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

一、MT公司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流程再造是指一种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的流程,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提高的工作设计模式。从这一理论出发,我们对MT公司的整体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发现以下问题。

1.组织结构不合理

从图1可以看出,MT公司共设置了七个部门,且这七个部门都由总经理直接管理,但这样的组织结构会导致诸多问题。比如,七个部门都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势必加大了总经理的工作量,在业务比较多时总经理难免会顾此失彼,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此外,该组织结构会造成各部门的联系不紧密,容易导致内部信息交流不畅以及执行力不强、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比如,生产部门可能指责采购部门不能及时的供给原材料,导致其生产中断,而采购部门则会指责销售部门不能准确的预计销售量,造成其不能及时、准确地采购生产部所需材料,从而产生各部门之间互相推托责任,对公司相关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2.产品研发流程存在缺陷

从图2可以看出,MT公司的新产品研发流程存在许多问题。从新产品研发到样品制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会遇到客户对新产品信息的修改,这样可能刚设计好的模具又要重新设计;另一方面,由于公司在新产品研发到样品制作的过程比较粗糙,这样又可能因为时间比较紧迫,造成未研究成熟的产品提前进入试产期,而若试产不合格又要重新研发,这样一来就大大延长了样品制作到试产完成的周期。表1列示了MT公司2012年部分新产品的试产周期。此外,由于反复的样品制作和试产,将会造成大量的原材料、人力以及加工时间等的浪费,从而增加了研发成本,表2为部分新产品试产变更造成的物料报废情况。

除了以上问题外,由于样品的制造比较粗糙以及时间紧迫等原因,使得本身就不够成熟的产品投入到生产线大量生产,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新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由于劣质品的出售必定会遭到客户的退货或投诉等,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司的信誉受到损害。

表12012年部分新产品的试产周期统计

序号 产品名称 研发移交 试产完成 试产天数

1 电机底板 2012.06.10 2012.08.12 63

2 6kg三角架 2012.08.22 2012.10.28 67

3 风叶轮A 2012.07.16 2012.09.18 64

4 六脚连接盘 2012.08.06 2012.10.18 73

表22012年部分新产品试产变更造成的物料报废情况 单位:元

产品名称 电机底板 6kg三角架 风叶轮A 六脚连接盘

报废金额 17126.8 16843.6 15972.9 15036.2

3.采购系统的不足

MT公司对原材料和包装物等的采购并没有一套系统的管理办法,其确定供应商及材料采购价格的方法主要包括多家供应商比价法、价格谈判法和寻找替代供应商等。

多家供应商比价法主要是公司在采购新材料时使用。此时公司通常会寻找多家供应商,通过对比价格来选取价格较低的供应商。价格谈判法一般是公司的采购人员与各供应商通过价格谈判来降低物料的采购成本。通常公司对于价格谈判的应用主要分为半年一次的阶段性谈判和随机的谈判两种。对于半年一次的阶段性谈判主要是与公司长期合作的重要供应商之间进行的,他们一般都是在每年的年初和七月初就物料的价格进行商谈,而每次的商议结果基本就是未来半年的固定价格或者是一个指导性价格。随机性的价格谈判则是公司的采购人员出于一种责任心、一种成本控制意识或者是公司领导层的任务等原因而同供应商进行谈判,以期降低采购价格。对于最后一种寻找替代供应商的做法一般较少,因为寻找替代供应商较易出现质量问题,为了防止质量波动过大就必须对物料进行测试,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费用,同时可能会延长采购时间。

二、MT公司的流程再造

1.调整组织结构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因MT公司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而带来的问题,我们对公司的组织结构作了如下图3的调整,以便各部门之间实现更好的沟通,提高效率,并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通过图1和图3的对比可知,我们原组织结构做了以下调整:

(1)扩充领导班子,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在原领导层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两位副总经理和一位财务总监,充实调整原领导层的分工。其中,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重大事务的处理,生产副总全面负责公司的研发部、生产部、质检部及设备部;销售副总主要负责销售部、行政部及采购部;财务总监兼任财务经理。

(2)增加设备部,统一管理公司的生产设备及车辆等的维修保养。随着MT公司产能的不断提高,公司每年的设备修理费用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除了生产设备及车辆的老化因素,主要原因是维修人员的水平不高且各部门没有统一维修管理。针对这种情况, MT公司成立设备部,对设备的修理进行统一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质量成本。

2.对新产品研发流程的改善

对新产品研发的改善主要可以从建立新产品研发质量考评制度以及改善研发流程等方面进行。

为了更好的控制好新产品的研发质量,应该制定详细的考评细则,具体设计如图4。在建立了详细的质量考评细则之后,MT公司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应该严格按该细则执行,不能只是形式主义。此外,对研发流程的改善可以节省大量的工时和材料,改善后的研发流程如下图5。

图4 新产品研发质量考评细则(摘要)

从图5可以看出,改进后的产品研发流程比原先的流程多出了一个样品测试阶段,这样就可以使质检部和生产部在试产之前就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当中。与之前的样品制作完之后直接就试产相比,改进后的流程可以让质检部和生产部在研发时就为研发部提供一些关于产品的制作工艺和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建议,这样一来制作出来的样品合格率将更高,同时可以减少因试产失败带来的物料浪费,产品的研发周期也会大大下降。

3.对采购管理的改善

由以上分析可知,MT公司对采购系统的管理极不完善,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两点改善建议:

(1)调整采购部组织架构

成立采购跟单组和采购开发组,从而使对供应商的管理职能从采购部中分离出来,这样就可以使采购部各成员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加强了对供应商的管理,提高采购管理的效率。调整后的采购部的组织结构图如下:

在进行了图6的调整后,将进一步明确两个小组的职责,具体如下:

采购开发组的职责:

产品开发时,开发新材料、寻找供应商;

取样送至研发部门确认

与供应商洽谈价格,多家供应商比价,核价小组审核价格

确定最终供应商

与供应商签订合约,确定各交易条款

将新供应商的相关资料录入公司系统

产品量产时,开发替代材料,寻找备用供应商

对供应商进行月度考评,确立下阶段供应商的计划

了解市场变化状况,调整采购策略

制定供应商选择计划的战略

采购跟单组的职责:

根据生产计划的清单在采购系统中选择恰当的供应商,制作采购订单

完成采购订单的审核流程,确立最后订单

将采购单发送给供应商,确认物料的单价和数量等

与供应商协定送货方式、日期等

在交货日期到来之前的几天提醒供应商,以便能准时到货

对订单做出调整后与供应商联系,如采购量的增减、交货期的变更等

采购的不良品的处理与退货安排

对供应商服务水平与交货期的月评

协助财务部审核账单、付款等

(2)供应商分类管理

由于与MT公司合作的供应商的规模、管理、服务等水平差别较大,因此可以将供应商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来管理,这样可以帮助改变以前那种仅通过比价等简单的方法来选择供应商的低效管理状况。下面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重要性、采购的金额大小等方面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一级供应商:指提供的产品地位极重要、属于公司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供应商

二级供应商:指年度采购的金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非一级供应商

三级供应商:指年度采购的金额在一百万以下,且有过合作经历的供应商

四级供应商:指提供的产品替代性较高的供应商

通过以上分类就可以帮助采购部更好的实施供应商管理策略。对于一级供应商,一般由管理层之间在每年年初进行商谈,确立产品采购的价格、数量等方面的内容。这种谈判具有战略意义,可以确立今后如遇到市场行情变化较大时的处理策略。对于二级供应商,可以通过月度考核等方式来促使供应商在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改进。因为采购的金额比较大,其总体服务质量将会对MT公司的生产产生一定得影响,故这种考核是十分有必要的。三级供应商应该是公司供应商中数量最多的,这其中不乏有许多是公司的老合作对象了,因此在对类供应商进行管理时也要注意区别对待,通过市场变化、比价法等进行价格商讨。四级供应商因为重要性最差,在合作时主要以价格和质量为考核,若价格较其他供应商低较多,质量也没大问题就可以合作。

第4篇: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关键词:油田物资供应;经济运行质量;浅析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如何创新降本减费的观念,拓宽降本减费的渠道,从而提高经济行质量,是新形势下油田物资供应企业必须关心的问题。当前石油行业也面临着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压力。冀东油田供应处通过大力开展“精细管理、挖潜增效”活动,积极强化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强化创新管理,降低企业支出成本,以提高油田物资供应企业竞争力。

一 精细物资供应管理,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1 精细体制运行方案,构建物资集中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物资管理制度。按照油田物资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对现有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基本规章制度、专业管理办法、基础管理资料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并汇编成册下发执行,形成油田一体化和标准化的物资供应管理制度体系。二是改造物资管理模式。做好内控制度实施细则采购管理流程的调整,围绕管理控制、物资采购、供应服务三层架构体系,推进油田物资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统一油田各单位物资部门业务操作,明确各业务单元的职能定位、职责范围和权责界定,建立与油田内控制度要求、经营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物资采购供应管理体系。三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做好ERP系统在物资供应管理业务的推广应用,实现油田各生产单位物资需求计划线上提报,库存储备和消耗管理线上监控,为提升油田物资供应管理水平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支撑。

2 精细业务管理基础,提升物资采购管理综合效益

深入推进物资采购供应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改造传统采购业务操作模式,强化采购模式管理控制;强化物资计划管理控制;强化物资价格管理控制;强化供应商管理控制;强化物资质量管理控制。增强物资采购策略的把握能力、物资资源的获取能力和供应风险的控制能力,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物资采购管理综合效益。

3 整合供应物流资源,完善油田物资保障服务体系

坚持服从服务于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大局,服从服务于重点工程项目物资需要,积极推进油田供应资源整合,强化供应过程控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全力打造高效快捷的供应物流服务体系。

二 强化财务管理,促进减费增收目标的完成

近年来,财务工作既面临着国家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分公司推广资金集中管理、油田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深化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着费用刚性增长和降本减费任务更加繁重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如何转变观念,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完成减费增收目标,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细化成本费用控制

要严格财务预算编制分析,按照挖潜指标认真编制月度费用预算,要依据生产经营变化、工作量变化等情况,考虑费用发生的周期性、季节性及不确定性等因素,按生产过程从基层班组逐级编制、平衡汇总,将月度成本费用预算细化落实到基层和具体消耗点,明确降本措施和责任人员,做到先算后干,严格控制。

2 以企业特性为基础,强化重点费用管理

完善维修费、运输费等重点费用的专项成本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优化、修旧利废、节能减排等措施,严控费用支出。

3 精细“五费”管理,降低非生产性费用支出

一是严格预算管理和审批程序,杜绝先用餐后补办手续的现象;严格控制参会和就餐人数,降低会议费和业务招待费支出。二是对长途电话进行清理,鼓励使用腾讯等网络方式沟通,降低通讯费支出。三是严格控制外购料现金支出,倾向内部限额领料,降低办公费支出。四是缩短出差时间,优化出差路线,机动灵活利用交通工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旅费支出。

4 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加大增收力度

一是利用付款及时的有利条件,让供货单位实行现金折扣,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利用信息资源及市场价格判断能力的优势,把握市场价格泼动规律,提前与供应厂商签订协议,锁定社会资源,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价差收入。二是利用供应处现有仓储设施,以及人员设备的优势,加大供应商寄售物资的范围和力度,增加仓储费收入。

5 建立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考核机制。

为规范费用项目的合理支出,物资供应部门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及分配办法按照分类考核、突出个性、导向管理的原则,根据各单位不同的业务定位、工作性质,分别设置考核要素,分配考核权重,核定考核指标,分配绩效工资,创新考核机制,形成闭合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经营管理绩效监督考核评价分配体系。在分配体系中加大费用项目的权重,费用项目的控制与管理部门的效益工资挂钩,强化管理部门的控制责任。不仅基层可控费用要考核,管理部门的统管费用也要考核,将费用支出与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增强广大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真正践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

三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油田供应部门运用精细化成本管理方法,加强成本综合控制,降低物流成本,是增强油田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而精细化成本管理发挥效用的重点在于具体工作的落实,改变员工原有思想观念,培养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是必要条件,精确化、细微化、定量化规范工作流程及细化考核是具体手段。在强化员工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意识的同时,促进油田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精细化成本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平.浅谈物资供应中的成本控制[J].经营管理,2009.10.

第5篇: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发电企业管理过程中,物资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是发电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但由于物资管理工程巨大,需要有序地组织、计划与控制才能完成工作,因此,研究其管理对策与建议是促进企业良好运行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渠道。

二、发电企业物资管理现状

(一)资金利用效率低

当前,发电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存在流通占用资金多,但是使用效率却普遍较低,管理水平存在落后现象,仓库积压严重。另外,企业未能制订严格的物资供应计划,采购存在盲目现象,缺乏市场调剂功能。对物资的使用缺乏科学合理性,积压严重。

(二)体系存在漏洞

企业管理体系是连接各环节的纽带,发电企业生产环节众多、需要连续作业且产量较大,需要完善的运行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发电企业需要购进大量物资,品种繁杂。而物资管理体系关系到企业整个运行环节,对其起到推动作用。[1]当前发电企业物资管理体系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在申报物资等环节存在延时等问题,致使物资管理存在漏洞。

三、发电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与物资管理的基本概念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需要的物资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利用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其中涉及的材料主要包括原料、燃料、工具等,该项管理活动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工作人员需要对各种数据、票据等进行分类、汇总、计算并填制报表。物资管理系统是针对发电企业物资管理特点而开发,物资主要指企业日常生产中的所需物资,包括设备、材料等,物资出库后系统将不再对其进行管理,如发现领回物资有误,则必须将其退回给仓库,管理人员要做好标记。该系统是以物资计划为系统基础,物资收发为中心,加以财务核算进行采购、存储及查询等统一管理的系统,同时兼顾企业经营与管理基本职能,能够满足企业物资管理的需求。

四、发电企业物资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对供应链管理的采购策略

传统物资采购环节的重点在于与供应商进行商业交易活动,虽然能够在交易过程中比较价格,通过市场调节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家作为合作对象。同时,质量与交货期也应列?檠窆ι痰目悸欠段В?但质量与交货期均在事后进行控制。该种方式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不利于企业控制生产成本,间接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在现有采购模式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变化:

1.由传统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当前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无法及时回复采购部门的要求,对质量也存在同步运作的情况。因此,转变采购模式,将事后控制转变为在过程中控制,进而实现精细化生产、零库存生产。采取以订单为基准的生产模式,供应链企业的业务便能够逐渐朝向精细化生产,实现零交货期、降低故障率、减少废料以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2.由库存采购变为订单采购。传统采购方式缺乏主动性,采购部门无法适应制造需求的瞬时变化。采取订单采购模式能够使供应商及时、准确地获取用户信息,降低库存成本,进而提升物流周转速度。供应商与制造商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简化供应手续,减少双方商谈时间进而有效降低成本。其次,同步化生产调节模式下,制造、采购、供应三方面计划均能够齐头并进,有效缩短厂商响应时间,实现同步化动作。[2]再次,采购物资直接与制造部门接轨,减少采购压力的同时实现精细化运作。最后,转变信息传递方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并在订货过程中核对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订货计划,使需求与制造一致。

(二)完善考核绩效管理体系

1.绩效考核原则。依照科学有效的评测方法,对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职业技能与素养、品德、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测,进而确定员工的工作态度与潜力。其应遵循同质性、关键性、独立性原则。制定绩效考核时需要与厂商自身运作情况相结合,考核要有侧重点,并具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特点。

2.建立体系。系统级关键绩效指标是促进企业物资管理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其能够直接反映客户满意程度及成本。其中主要包括订单完成率、总接收周期、预测准确率。订单处理部分的关键绩效指标是反映物资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与供应商沟通的重要平台,订单处理绩效与订单平均审核周期及人均处理订单数量等方面有关。最后,引进物资管理专业人才,在实现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应不断培养并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吸取各层次、各背景的人才,在企业中形成多元化的人才队伍。

五、结语

发电企业物资管理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运行情况。物资管理是企业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势必要加大对其的关注,使其适应各个生产环节,进而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科学有效运行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6篇: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一、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年度考核工作。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考核办法》的规定,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监察、检察、审计部门协助,必要时可邀请采购人、供应商、专家评委等人员参加。

二、监察部门应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同时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考核工作实施监察。

三、对集中采购机构的全面综合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实行百分制。根据考核内容和日常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量化打分,考核总分达不到60分的为不合格,60分至79分的为基本合格,80分至89分的为良好,90分以上的为优秀。

四、对集中采购机构的年度综合考核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一)考核通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于半年或年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对集中采购机构半年或年度考核通知,明确考核时间和要求。并在考核开始前15天以文件形式通知集中采购机构。

(二)自查自评。集中采购机构接到考核通知后,按照考核要求认真整理有关资料,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自评,在7天内形成自查报告,报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

(三)检查考评。考核小组对集中采购机构提供的自查报告和相关考核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对照考评内容进行量化打分,并在考评工作结束后形成书面考核意见。

(四)出具考核报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考核小组的考核意见,综合采购人、供应商、专家评委的反馈意见以及日常现场监督的具体情况,作出正式考核报告,并填写《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表》(见附件1)。考核小组在作出考核报告前,应当与集中采购机构交换意见。

(五)公示考核结果。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考核报告和《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表》报送同级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抄送集中采购机构,并公布在湛江市政府采购网上。

五、考评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工作考核(占总分15%)。

1、机构建设情况。标准分为2分。

集中采购机构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相关的法规,工作热忱,内部协调合理,记2分,否则,不记分。

2、岗位设置。标准分为4分。

(1)建立了岗位工作责任制度的,记2分;没有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度的,不记分。

(2)工作岗位设置合理,操作环节权责明确,形成内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的,记2分;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形成内部制约机制的,不记分.

3、人员技能。标准分为3分。

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要,且从业人员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占在职人员总数60%以上的,记3分;达到50%的,记2分;达不到50%,记1分。

4、业务培训。标准分为2分。

每年开展培训两次以上的,记2分;未达两次的,不记分。

5、档案管理。标准分为4分。

(1)有政府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的,记2分;没有档案管理制度的,不记分。

(2)归档资料真实、完整、及时,且保管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记2分;不符合要求的,每一项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二)操作程序考核(占总分35%)。

1、执行采购方式。标准分为5分。

按照经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采购方式执行采购活动,改变采购方式及时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记5分;擅自改变采购方式一次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2、编制采购文件。标准分为7分。

制定的采购文件科学、细致、严谨,没有因采购文件错漏导致质疑、投诉的记7分;每出现一次质疑扣0.5分,出现一次投诉扣1分,扣完7分为止。

3、采购信息。标准分为8分。

应当的采购信息(含招标公告、更改事宜等)全部在湛江市政府采购网上的,记8分;每缺一次扣1分,扣完8分为止。

4、组织采购活动。标准分为4分。

采购活动组织周密、秩序井然,受到各方好评的,记4分;采购活动组织出现混乱,导致采购失败的,一次扣1分,扣完4分为止。

5、公示中标结果。标准分为4分。

应当公示的中标结果(含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全部在湛江市政府采购网上的,记4分;每缺一项扣1分,扣完4分为止。

6、督促或组织签订采购合同。标准分为3分。

在规定时间内督促或组织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记3分;延期一次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7、采购资料备案。标准分为4分。

按规定将采购文件、采购合同等有关资料按时、真实、完整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记4分;漏项、缺项或者迟报的,每次扣0.5分,扣完4分为止。

(三)工作质量和业绩考核(占总分30%)。

1、遵纪守法情况。标准分为4分。

考核期内没有

通报批评或违纪违法记录的,记4分。每发现一起扣1分,扣完4分为止。2、工作效率。标准分为8分。

(1)工作效率高,没有相关投诉的,记6分;出现一次因效率低投诉记录的,扣1分,扣完6分为止。

(2)及时退付供应商投标保证金的,记2分。违规一次,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3、工作效果。标准分为9分。

(1)按时完成采购项目委托,记5分。在服务承诺的工作日内,标书提交采购办备案的记5分,每拖延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2)考核期内所有采购项目的实际采购价格低于采购预算和市场同期平均价格的,记2分。采购价格超预算或者采购价格高于同期市场平均价格的,每一例扣1分,扣完2分为止。

(3)投诉案件比往年有所下降的,记2分。投诉案件比往年增加一例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4、服务质量。标准分为9分。

采购人、供应商对集中采购机构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和质疑答复等满意度达到90%以上的,单项记3分;达到80%的,单项记1.5分;达不到80%的,单项记零分。满意度以《集中采购机构年度考核征求意见表》为记分依据(见附件2)。

(四)廉洁自律考核(占总分12% )。

1、廉洁自律制度建设。标准分为2分。

建立廉洁自律制度的,记2分;没有廉洁自律制度的,不记分。

2、廉洁自律表现。标准分为10分。

从业人员廉洁自律表现良好,没有不良记录的,记10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每人次扣2分,扣完10分为止。

(1)接受采购人或供应商宴请、旅游、娱乐行为的;

(2)接受礼品、回扣、有价证券的;

(3)在采购人或供应商处报销因公或者因私费用的;

(4)向供应商或其他人员泄露应当保守的采购秘密及其他商业秘密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良行为。

(五)报表统计考核。标准分为8分。

政府采购季报表和分析报告报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的,记10分。迟报、漏报、虚报或缺报一次的,扣1分,扣完8分为止。

第7篇: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管理模式 物资供应 

 

物资供应管理体制,是指为保障 企业 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进行的管理,其职能是供应、管理、服务、经营,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提供物资和服务。 

现代 企业为了追求经营的目标,实现最大的利润,必须建立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实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和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大大加强了物资供应专业化管理的力度,促进了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及 经济 效益的不断提高。物资采购供应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单位对物资供应体制实行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改革,有的单位推出了“两集中,六统一”制度,即:物资采购资金集中和物资供应集中,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统一配送、统一管理,探索出一条物资管理的改革新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 科学 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加强了采购工作的执行力,使业务流程整体走上了良性运转、持续 发展 的轨道。这就要求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面向基层、服务一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阳光招标采购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目标,严把经营管理入口关,努力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实现了物资的保质、保量、按时供应。按照“两集中,六统一”的整体工作部署,具体实施了如下改革方案。 

 

一、完善机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 

 

用改革的办法理顺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用改革的思路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聘用技术管理人员,充实管理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在此基础上,完善机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 

 

二、精心组织货源,严把质量关口,为物资集中管理统一采购奠定坚实的基础 

 

1.保质保量服务基层 

把工作标准定位在及时、准确、质优、价廉这八个字上;把工作职能定位在:指导、协调、服务这六个字上。始终把握服务基层、面向基层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好全公司的基建和生产上,时刻牢记“岗位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对二级单位报送来的计划,不论数量多少,路程多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送达。 

2.抓好火工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针对私藏爆炸物品事故多发的状况,为防患于未然,需要定期组织供应、安监、公安等部门对所属煤矿进行了易爆物品管理专项检查,督促各单位认识到加强民爆器材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本单位和系统进行检查督促,并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层层负责、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事故隐患追究制度,将日常安全管理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极大程度消除事故隐患的发生。尤其是仓库、油库,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更新监控设施。 

3.搞好仓库标准化管理验收工作 

仓库管理历来是供应工作的重头戏。每年定期抽调各二级单位供应科长和有关专业人员,对所属单位的仓库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年度大检查和标准化验收。 

 

三、从严考核,降低成本,促进供应系统物资管理工作水平逐步提高 

 

降低采购成本,加速资金周转,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先进的企业物流管理手段,取道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低成本扩张,构造现代物流管理企业是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供应系统的工作宗旨。需做到:计划管理上及时、准确;质量管理上货比三家、质优、价廉;采购管理上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化、动态化、集约化、 网络 化;物资管理上两集中,六统一;消耗管理上节能降耗、回收复用、降低成本;仓储管理上两极储备;仓库管理上确保供应、消除积压、加速周转。 

1.强化材差考核,降低采购成本 

针对计划管理模式,应积极制定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实行材差率考核的办法,并要把材差考核指标分解到采购小组,并与奖金挂钩。在强化考核的同时,多方面搜集市场信息,分析物资价格趋势,超前安排采购计划,争取用最低的价格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对有降价趋势的物资尽量保持零库存,减少积压。在招标时间、采购批量上,因市场而定,主动采购,合理使用资金,达到降低材差率,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 

2.加强对供应系统工作的考核,使整个物资管理系统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考核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是一个标杆,是一种引导。严格的考核是使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需加强考核工作本身的精细化,使考核工作更加细化量化;另一方面,需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奖罚分明,并竭力协助二级单位解决,尤其在降低主材消耗上严格考核,把消耗降到最低。如果有哪家单位的材料消耗超标,供应主管单位有关人员应深入基层,查找原因,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努力降低消耗,有力地促进系统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做好市场调研,严格规章制度。推行阳光作业使采购过程透明化 

 

1.加大阳光采购力度,严格采购程序 

在具体操作中,严格执行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和相关的规章制度,10万元以上招标采购,10万元以下比价议价采购,并在具体工作中逐步规范和完善工作制度,力争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实现真正的“阳光作业”,使采购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应着重对供应商的 企业 经营状况、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性能、质量、价格、销售业绩、资质情况、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了详细考察,建立商务档案、准入制度,选择优秀供应商。并组织严密的招标、评标工作,在采购价格的确定上采取“中标价不是采购价”,还要以中标价为基础继续与厂商协商,努力使价格降到最低。在与厂商协商中要求必须有两名以上业务员参与谈判,还要货比三家,把好质量关。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堵塞采购过程中的漏洞 

注重抓好物资队伍的廉洁自律,发挥各职能科室的作用,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制度,在采购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二是在工作程序中坚持“五个分离”即计划与采购分离;招标比(议)价与询价分离;签订合同与审签合同分离;验收与入库分离;出库与入库分离。为了避免采购手续的拖延,采取集中办理招标、议(比)价、签订合同、索要发票、出入库等项业务,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三是不断强化监督机制,价格委员会、询价委员会、质量验收委员会、考核委员会、资金平衡委员会和运作对招标比价、市场调研和物资价格质量咨询及货到后质量数量的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督。每月初领导班子和各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本月招(议)标项目和采购资金的流向。与此同时,坚持重大决策集体研究签字制,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四是加强对职工队伍的廉政 教育 ,提高职工的廉洁、守法意识,并结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杜绝违法事件。五是进一步推行企务公开。每月或每季度公开一次,其他的重大事项也进行定期公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六是推进 网络 化管理,使物资采购管理逐步向 现代 化、网络化、 科学 化迈进。 

五、认真组织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杜绝违规操作,加强廉政建设 

成立治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阐明政策,正面引导。同时加大对二级单位供应科物资管理采购办法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有效治理物资、设备采购领域商业贿赂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实施物资集中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趋势,相对于“分散”采购,集中采购有以下优点:①集中采购可以使采购数量增加,提高对卖方的谈判力量,较易获得价格折让与良好的服务。②只有一个采购部门,因此采购方针与作业规则,比较容易统一实施。③采购功能相对集中,可以减少人力浪费,便于人才培养与训练;推行分工专业化,使采购作业成本降低,效率提升。④建立各部门共同物料的标准规格,不仅可以简化种类,互通有无,而且可以简化检验工作。⑤可以统一安排供需数量,避免各自为政,产生过多的存货,各部门的过剩物资亦可相互转用。 

只有集中才能降低采购成本,只有集中才能加速资金周转,只有集中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内部物资的合理调配,实现共利双赢。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供应管理行为,努力减少物资储备,降低采购成本,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到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全面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在严格执行阳光采购的基础上,在细节控制上做文章,在降低物流成本上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物资代储等办法提高统一采购量、压低采购价格、减少库存积压,杜绝管理漏洞,从而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供应系统应以“细节突破、不断改进、创新提高”为指导,赋予精细化管理“精心管理、精致操作、细节控制、细化考核”新的内涵。培养供应系统的员工精细管理的意识,形成精细的工作作风,使精细化管理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参考 文献 : 

第8篇: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一、管理会计的核心是责任制,主线是预算管理

管理会计就是目标管理责任制,它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管理机制,其应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以随意拆解。

(一)管理会计的事前管理是以预算编制为重心。事前管理内容包括预测、决策和预算三部分,但管理会计是以预算为重心。为了保证决策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必须通过编制总预算将确定的目标具体化,并通过量化形式将经营目标落实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这便是利用了营销学中的细分市场概念中的确定目标市场即确定目标范围,根据管理控制服务的需要形成总预算统驭下的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预算等,为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提供标准,为经营管理的事后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

(二)管理会计的事中管理是以预算执行中的差异分析与控制为重点。管理会计事中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在年度内进行监控,以期企业的经营运转按照预算量化的目标推进。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等预算,一般情况下是按月监控的,预算数与实际核算出来的结果之间会有差异,而差异又有有益差异与有害差异之分。对差异进行分析,确定是有益差异还是有害差异,进而制定调控措施,干预和调控有害差异向有益差异转化,保证企业的经营朝着预算确定的方向运行。

(三)管理会计的事后管理是以业绩考核为要点。管理会计事后管理的内容就是对企业一年来执行预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完成或未完成预算目标的主客观原因,评价业绩,确定考核的奖惩方案,并与薪酬挂钩。

(四)管理会计是以责任制为核心。管理会计以责任管理为核心,通过责任主体的落实,确定每一责任主体的预算管理目标,并通过对责任主体预算执行情况的如实核算,实施预算控制,最后对责任主体的业绩进行以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为基础的考核。

综上可见,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责任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管理机制,而不是一项管理技术。

二、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和分货币管理等多方位按需管理

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管理都是一项管理体制下的具体运用,其管理的循环框架均由确定责任主体、制定预算、核算、差异分析与实时调控、分析评价与考核五部分组成。但是不同类别的管理,其内容是有别的,现简要探讨如下:

(一)分级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按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的不同级次进行的,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管理级次确定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级次的经营管理目标、按级次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以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级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每一级次机构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级次机构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二)分部门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在同一级次的机构内部,对各经营和管理的所有部门进行的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部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部门确定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部门的经营或管理目标、按部门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以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部门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部门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部门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与该部门员工的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三)分产品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对银行经营管理的金融产品进行的、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产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营销每种产品的人群确定责任主体、按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种产品的经营管理目标、按产品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产品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每一产品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产品经营管理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与该产品经营管理相关人员群组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为分析评价每一产品盈利能力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四)分客户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对银行的重点客户进行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客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客户经理确定责任主体,按重点客户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重点客户的经营管理目标,按重点客户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及分析,并对客户经理(个人、科组或处室)进行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客户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对重点客户的营销及客户对银行贡献率的大小与该客户经营管理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与该客户经营管理相关人员群组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为分析、评价和进一步开发重点客户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五)分货币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对银行经营管理的货币币种进行的预算管理工作。分货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银行经营管理的币种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币种的经营目标,按币种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及分析,并进行经营决策的管理体制。分货币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分析评价每一经营货币的盈利能力,二是为进行由于货币之间的不匹配所带来的缺口损益和缺口风险进行管理和提供数据。

(六)分级、分部门、分客户、分产品、分货币等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起点都依据预算目标确定的,都是总预算的分解预算;相互之间是互动的,任一预算项下的项目金额变动,都会影响总预算和其他分预算金额的变动;并与综合管理相互影响和相互映衬的。另一方面,它们是有差别的,各管理侧重点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确定的分解目标和管理方法不同,责任主体不同,核算计量方法也是有差别的。

(七)还应研究分渠道管理问题。

商业银行营销产品、服务客户都是通过各种营销渠道完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从传统的单

一营销渠道向多样化营销渠道发展,客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与客户面对面营销渠道、ATM机营销渠道、电话银行营销渠道、手机银行营销渠道、网上银行营销渠道等。同样,分营销渠道管理对商业银行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预算控制考核都很重要,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设置了专门的部门管理营销渠道,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同理,分渠道管理与综合管理、分级管理、分部门管理、分客户管理、分产品管理、分货币管理之间关系既是相互关联又有差别的。

三、会计核算从一维核算发展到多维核算

会计核算已从传统的一维发展到多维,核算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会计科目的实质,就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类。会计是对经营活动的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是以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分类为基础的。会计科目并不仅仅限于按传统经济内容标准来分类,随着核算手段的现代化,可按产品、客户、货币、区域、行业、期限、风险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只要管理需要,我们可以实现同源数据下的各种分类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已失去了实践意义,将会计分类为管理会计与核算会计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会计核算从一维核算达到多维核算的飞跃。

(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核算的意义仅仅是为推行管理会计提供基础。

在某一管理体制的内在逻辑中,核算仅仅是基础,核算为管理体制服务,在确定了预算模式、控制方式和考核内容后,才能确立核算体系,确保核算体系为管理体制服务。当然,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核算不是管理会计,它们是推行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属于事后核算的范畴,不能把建立与推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核算简单化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和处理上的简单化,不仅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实际上是有害的。

四、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能否建立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关键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成本信息对于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分营销渠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建立起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分营销渠道等成本核算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就不可能搭建起来。如果没有建立起成本核算体系,就无法对部门的、产品的、客户的、货币的、营销渠道的效益进行分析和研判。如果没有建立起成本核算体系,就无法从部门、产品、客户、货币和营销渠道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如果没有建立起成本核算体系,更谈不上控制与绩效考核工作了。

五、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细分市场中运用应与核算会计相分离

从会计学科分类上,管理会计的实质是“过程的控制”,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生产经营过程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核算会计的实质是“观念的总结”,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事后反映,如实、完整、及时地反映生产经营的结果和财务状况。然而在会计的管理循环中,管理会计与核算会计是管理循环中相互连接的链条,不可分割。但从内部控制角度考虑,两者必须分离,因为管理会计工作涉及到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按照《会计法》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经办和财物保管分离,并相互制约。否则,就会出现内控失衡问题,就会导致其他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落实内部控制要求,将管理会计与核算会计分离,是推行管理会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9篇:供应商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食堂管理要贯彻安全卫生、非营利性原则。其食堂会计核算及管理监督方法和内容就必须围绕这项原则,为食堂管理目标服务。中职学校食堂用餐对象主要是学生,而他们又是区别于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生群体,他们学业成绩逊色许多,因此学校的生活管理反而更需要贴近于他们,更显现人性化管理。事实上,学校食堂食品价格、饭菜质量、卫生安全,历来为学生及家长所关注。学生、家庭、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笔者认为,应该切实加强中职学校食堂会计核算及管理监督,这是维系中职学校食堂良性运转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中职食堂 财务管理 核算监督

一、中职学校在食堂内部核算及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从事中职学校食堂内部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中,有些做法是欠缺的、不合规范的,有些做法甚至是错误的,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会计科目运用错误、会计科目设置不全、会计报表反映内容不全不实。如:个别学校伙食费收入和伙食费支出是通过“预收账款”科目核算;退学生伙食费,应记入“代管账款”,而不应在“伙食费支出”科目中;支付水电费,应记在“伙食费支出—水电费”中,不应记在“其他支出”中;食堂借给行政的款项,不应记在“其他支出”中,收回借款,不应记在“其他收入”中。有些学校把食堂人员的工资、水电费等不记入“伙食费支出”明细账中,而是在“其他支出”中列支。

二是个别学校通过学校食堂账“其他应付款”“历年盈余”科目,列支有关不可列支的费用。比如:列支学校来客招待费、教师奖金、福利费(含实物福利)。在“教工餐与学生餐核算”上,虽然分开核算,但做得太粗糙,缺少分摊核算的明细依据;个别学校就没有分开核算,存在挤占、挪用学生伙食费现象。

三是个别学校会计人员与库管人员岗位、出纳与饭卡充值岗位等没有分设,一人兼两职。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欠佳。

四是少数学校食堂伙食物资入库、领用、盘存程序不规范,在物资入库时,未按规定经库管人员及检验人员验收,开具入库单;领用时未开具出库单,领用手续不健全;在盘库时,对于盘盈、盘亏不做原因分析,当月支出采用倒轧的方法。有的无库存物资盘点记录、库存伙物未按月盘点,影响食堂月核算的准确性。

五是伙食原辅料消耗缺少定额依据,对原料实际消耗的数量,因学校缺少定额方案而无法证实。在定额环节上或有克斤扣两之嫌,或有超标浪费之疑。

六是少数学校在学生预缴伙食费代管账款,结转收入账务处理环节,未附翔实的学生用餐人数和天数的数据资料,即提供计算的依据缺乏全面性。

七是部分学校违反现金开支范围的有关规定,坐支现金情况偏重,购买伙食物资现金结算频率偏高,通过银行结算转账伙食物资购货款频率偏小。

八是部分学校食堂在学生成品饭菜出售价格核准这个环节,有偏离实际需求、实际成本情况。成品饭菜价格核算依据不全面、欠充实、核价偏高。

二、中职学校食堂内部核算及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学校领导对食堂财务管理重视不够,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未能按照《会计法》《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财务组织机构,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实施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

二是少数学校食堂财务管理有疏漏,缺乏相应的工作激励机制,部分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因而工作态度欠严谨。

三是部分学校会计人员是教师兼任的,兼职较多,流动性大,少数兼职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缺乏基本的财会基础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

四是财务监督系统不完善。在现实操作过程中,财务监督主要包括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纪检监督、内部控制。缺乏对不同财务监控方式进行有效整合,难以达到财务监督的整体效率最大化。

三、加强中职学校食堂内部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中职学校食堂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打造出一支学校食堂高素质、精技能、会管理的财务管理队伍。

(1)有必要健全中职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岗位职责设置,严格执行财务工作规程,全面提升财务工作质量,明确各岗位责职,使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得到落实。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质和较强业务工作能力的财会人员,制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行工作目标考核。

(2)有必要加强中职学校食堂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执业素质的教育,提升他们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操作技能。打造出一支政治思想过硬、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素质精良的财务管理队伍,是做好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2.食堂的会计核算

要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合理选择库存物资的计价方法,正确计算伙食成本,必须控制学校食堂的盈利。

(1)应当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学校食堂要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并按照“统一管理,独立建账,成本核算,收支平衡”的原则,单独设置食堂会计账簿,对食堂收支业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在资产类科目中应增设一级科目“库存物资”以利于对食堂各种主、副食品及燃料等一次批量购买而分批分期使用的各种物资进行核算;设置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主要核算库存物资、其他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在收入类科目中应设置“伙食收入”“其他收入”“行政补助收入”等一级科目,以区分和核算不同的收入来源;在“伙食收入”下可设置“学生伙食收入”“教职工伙食收入”“代办伙食收入”等二级科目。这样主要是确保学生伙食收入的单独核算,以利于进行费用配比。在支出类科目中应设置“伙食支出”“其他支出”等一级科目。在“伙食支出”科目下设置“大米、食油、调料、燃料、其他原料”等二级科目,以利于成本的分类归集。

(2)应该合理选择伙食物资的计价方法。“库存物资”应按购物时的实际支付价格及运费等实际成本计价。出库领用时,根据实际情况按加权平均法或者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物资成本单价。借记 “伙食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对于当天定量定额购入直接进厨耗用的伙食物资,如:蔬菜、肉制品、水产品、蛋奶类等生鲜品,则不通过“库存物资”核算,而是直接借记 “伙食支出”参与月核算。

(3)应通过“伙食支出”归集各类伙食成本。食堂成本支出以食堂的日常经营服务活动所必需的各项直接支出为依据。所以,食堂成本的构成是:一是原材料成本,如大米、食油、调料、燃料、水电费及其他原料成本。二是直接进厨货物成本,如蔬菜、肉(豆)制品、水产品、蛋奶等生鲜菜成本。三是人工成本,如食堂工作人员、食堂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四是设备折旧成本。非财政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如专用燃具、炊具、餐具、冷藏设备等,根据不同设备折旧年限,按月计提折旧。

(4)必须控制学校食堂的盈利。中职学校食堂必须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按照“取之于师生,用之于师生”的要求,学年度结余控制在年度收入的±3%内。学年度对结余结转,食堂结余款(含历年的结余款)要专项用于改善师生伙食和食堂的设施、设备。严禁在食堂财务中列支非经营服务方面的支出。

3.食堂的监督管理

应该通过管理机构根据会计信息或其他日常监督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在此,笔者将所在中职学校及同行学校食堂的做法及个人设想做以下介绍。

(1)设立监督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建立由校长、总务主任、财务人员、食堂司务长组成的食堂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学校食堂的管理。其职责包括建立健全食堂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的职责,组织监督、考核食堂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此外,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学校膳食管理委员会,对食堂的卫生安全、饭菜质量、价格核算等进行检查和监督。这样有利于及时听取和收集师生对学校食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使食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创新采购模式、降低采购成本。

一是严格供应商管理,完善采购管理体系。在严格考察供应商资质、场所、实力、信誉的基础上,每学期,学校食堂要召开入围供应商会议,各种食品原材料确定3家供应商来参与报价竞标,以最低价者中标,并保证所供伙食物资价廉物美。且要签订相应的供货协议、食品安全协议、缴纳安全卫生保证金。

二是加强控制,降低价格。在采购过程中应确保低价采购优质食品原材料,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不定期考察市场,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和价格走势,各种商品价格变化都在掌控之中。米、面、油等大宗物资应由生产厂家按厂价直接供货;副食调料等物资确定供货商直接供货,价格一般是市场批发价或略低于批发价。

三是根据物价走势,适时囤积部分保管期相对长一些的伙食物资,提高抵御市场价格变化风险的能力。

四是认真执行物资采购验收保管制度,对不合格的原材料不予验收入库使用,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建立购货台账制、索证制,保管员对购进、发出的存货及时登记入账,每月底食堂对存货进行盘点。严格仓库库存、发放要求,提高资金利用率,控制不合理支出。

(3)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管理。

一是在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方面:①对食堂伙食质量、菜价、花色品种、打菜分量、原材料采购质量等环节不定期进行检查,精打细算,荤素合理搭配,统计师生就餐人数,控制食品加工数量,强化成本核算。②加强教育,增强食堂员工节能意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效控制水、电、气的合理使用,降低能源消耗。③定期对食堂员工开展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安全卫生意识及服务意识。

二是在完善规章制度方面,应建立原材料招投标制度、设备采购审批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物资管理制度、食堂财务管理制度、食堂财务资料档案保管制度。

三是在岗位设置方面,应当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如会计和出纳岗位分离,采购与保管岗位分离,采购与计划审批、验收、保管、记账岗位相分离,充值卡的保管与出售岗位相分离等。

四是在账表单设置方面,应以分清责任为原则,尽量充分披露有关信息。应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收入支出明细账、往来明细账、固定资产明细账等账簿,其中收入支出明细账、固定资产明细账采用多栏式账册,其他账采用三栏式账册。另外,对库存物资必须设置采购申请单、入库单和出库单。设置采购申请单一式三联,第一联为存根,第二联为验收人留存,第三联由采购人保留,待开具发票(结算凭证)后作为发票附件报销。设置入库单一式两份,保管员凭伙食物资及发票(结算凭证)验收入库时,填写入库单,一份由保管员凭单记库存物资明细账,一份附发票后到会计处报销入账。出库单一式三份由保管员填写,食堂司务长审批,一份为领料人领出物资进入食堂使用的依据,一份保管员凭此记账,一份由保管员月底转会计处核算。

(4)根据食堂管理原则,开展检查监督工作。中职学校食堂管理机构应该积极开展检查监督工作,定时、不定时地对食堂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如对食品安全卫生、成品菜的价格、饭菜花色品种、物资采购价格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委托膳食管理委员会进行调查,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检查,借助教育主管部门审计力量对食堂会计核算进行审计等,从而使食堂经营运作状况得到最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冬雪.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0).

[2]姚剑.对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现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3).

[3]朱元午等. 财务控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