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范文

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第1篇: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乡镇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全市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98个行政村,总面积1310.4平方公里。近年来,全市的乡镇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特别是开始在乡镇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监管委托执法,有效解决了乡镇安全监管工作权责不明等问题,切实消除了安全监管的空档和盲区,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全区乡镇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乡镇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

(一)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仍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抓经济,重政绩,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人、财、物投入不足,工作陷入事后被动;一些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发生是一种偶然性,管理松懈,对隐患疏于排查,整治不力。

(二)监管队伍不专不稳。目前,全区各乡镇虽然都设立了安办,但安办人员大多来自其他单位,且兼职较多,不能专职于安监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安办工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科技发展,使得开展工作时力不从心;加之安监人员待遇低、责任大,导致安监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影响了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监管经费投入不足。乡镇普遍存在负债多、经费不足等问题,自身财力仅能保运转,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安全监管工作,致使乡镇安办经费不足,设施设备缺乏,一些隐患也因资金缺乏不能彻底整治而长期存在,部分安监人员因没有相应的岗位补贴而人心思动,工作缺乏积极性。

(四)联合监管力度不够。目前,相关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特别是乡镇安全监管齐抓共管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部门与乡镇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没有形成监管合力,致使乡镇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一些老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整治,较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五)企业责任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欠缺。乡镇普遍存在企业责任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不够,认识不足。许多企业责任人疏忽于法律法规知识方面的自我完善,长期采取被动的工作方式,总是依赖主管部门去发现问题,自己不主动采取措施去改变企业的安全管理。

二、对策与建议

(一)整合基层人力资源,健全安全监管网络。乡镇安办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保持乡镇安全监管队伍稳定。同时,要加强对安办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监管业务培训,提高安监员的业务水平。市政府将乡镇安办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尽可能为乡镇安办配备必备的安全监管装备;各乡镇也要加大投入,根据财力设置岗位补贴,村组的安全管理经费由各乡镇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适当补助。

(二)整合行业执法资源,全面推进委托执法。严格依法委托,坚持权力和责任统一、委托与监管并重的原则,在将危化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客货运输船舶、农业机械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执法权委托给乡镇人民政府行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委托执法范围,探索将水陆客运、水利、规划和建设等行业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采取委托、协管或其他方式依法下放到乡镇,由乡镇安办组织实施,真正实现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三)整合部门监管资源,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各乡镇要整合综治、、司法、法庭、派出所等资源组建乡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建立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和部门沟通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安委会,传达文件、反馈信息、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对策、部署工作;同时加强与市安监、公安、交通、水务农机、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的联系,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突出安全生产问题,积极取得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开展好联合整治。乡镇安办要积极督促和协调行业管理部门在乡镇的下伸机构搞好道路交通、河道航运、消防、农机、农村电网等安全管理。

第2篇: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乡镇水利工程涉及到了站堤、河道以及相关的水利配套设施,包括了蓄水、输水、配水等设施,是乡镇居民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作物产量、促进乡镇居民增收以及保持乡镇环境发展的基础性设施。但是目前乡镇水利工程存在着分散性、效率低、产权不清以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大大影响了乡镇工农业水平的发展,因此,分析乡镇水利工程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目前乡镇水利工程的当务之急。

1 乡镇水利工程问题分析

1.1 乡镇水利工程投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1.1.1 乡镇水利工程招投标问题。一般为了规范招投标活动,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招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及保证目标质量,制定招投标法。目前在国内及国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广泛采取了工程承包发包的形式,该形式是一种竞争性较强的采购形式,起到调节市场经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目前乡镇水利工程的评标过程中,存在评标专家水平不一等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了评标的准确性。水利工程项目评标对评标专家的职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但是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个投标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投标单位为了能中标,刻意的在投标过程中压低标价,从而引起不良竞争问题。

1.1.2 乡镇水流工程预测造价问题。一般在工程建设预测造价方面都采用单位估价法,该方法简单、方便。目前国内的单位估价法是要按照使用的人力、设备、机械的定额由一定时期范围内某个部分进行编制并颁发的,反应了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平均先进水平。编制定额是一项技术难度大、素质要求高、编制周期长的系统性工作,定额的准确性受到编制方式、数据准确性及编制人员职业水平的影响,控制不好往往会出现定额数目与工程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种以定额估算为主的单位估价法与实际的工程差异较大。由于我国长期推行单位估价法,而设计施工单位又没有建立一个专用的定额资料库,缺乏数据的有效积累。因此,在乡镇水利工程的预测工程造价方面存在着与实际偏差较大的问题。

1.2 乡镇水利工程施工方面存在问题

1.2.1 工程施工过程不规范、监理不到位。在进行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初期,设计方案是设计工作人员根据经验决定的,没有严格参照工程设计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同时不具备科学性。在水利工程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也没有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的施工标准进行选取,往往图方便就地取材。同时,在工程的监理方面也是自建自监,大部分的乡镇水利部门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少部分有但是其执行力也不足,很少使用先进的设备、技术,更是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从而使乡镇水利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2.2 乡镇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不匹配,同时防洪标准过低存在安全隐患。乡镇农田水利工程不配套,从农田或养殖场排放出的废水没有经过专门的处理直接排入灌溉,从而造成循环污染。由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结构的不同,以前修建的水利工程注重灌排效果,所控制的区域范围非常小,并且,大部分的防洪标准只有几年,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乡镇企业的进驻,乡镇区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旦发生洪灾所产生的后果也无法估量。因此,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提高,越来越重视乡镇水利工程具备环境、生态以及高效的相互结合。

1.3 乡镇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1.3.1 安全机构设置存在问题。根据我国规定及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对水流工程建设企业都要求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生产办公室,各个项目地区也应有安全指挥部,目前,虽然整体安全体制是健全的,但是与现行的企业规模不想适应。我国已经正式在国务院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但是唯独只有水流工程行业没有成立专门的安全监管机构,同时也没有真正开展实行对水利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大部分的乡镇水流建设部门没有建立安全管理部门,而是直接有企业相关领导组成检查小组,便面上对工程安全管理进行严抓,实际上存在大家都管有都不管的局面。

1.3.2 安全检测设备方面存在问题。随着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传统监测设备及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水利工程的需求,现场的漏电保护、机械起重设备等安全装置的监测就需要相应监测设备及仪器,根据监测数据来确定产品质量及相关的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但是从目前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工作来看,水利施工建设单位没有建立一套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及设备,因此,水利工程就存在较大的事故安全隐患,就更说不上采取预防措施了。

2 乡镇水利工程问题解决对策

2.1 乡镇水利工程投资问题对策

2.1.1 乡镇水利工程招投标问题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根据《招投标法》严格推行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加强执行、执法及监督力度,从而规范水利工程招投标行为;第二,工程招投标工作艰巨,专家队伍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到了招投标的结果,因此,想要保证招投标管理的准确性就需要提高专家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强调队伍法制、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第三,乡镇水利工程招标单位要求招投标开始之前就对全部的投标建设单位进行全面的整体质素考察,为制作各个竞标单位的电子档案来作为考核竞标单位的参考数据,从而有效的避免受到投标单位资料的影响,在判断上出现错误;第四,乡镇水利工程招标单位可以将工程按照不同的难度及要求划分为若干个项目进行分步招标,并结合各个项目的工程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投标建设单位。

2.1.2 乡镇水利工程预测造价问题对策。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贯穿于整个投资决策、设计、承发包、施工以及竣工阶段。作为投资方要进行加强管理,最大限度的将工程投资控制到批准的投资范围之内,对发生的偏差要进行随时纠正,在建设过程中也要合理使用各类资源,保证项目控制目标的实现,发挥出投资的社会效益。

2.2 乡镇水利工程施工问题对策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环节质量控制。环节质量主要涉及到工程施工环节效果与质量和环节条件与质量两大方面的内容。对工程施工环节控制也就是对工程环节效果质量控制与环节条件控制,从而达到控制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最终目的,该质量控制是整个乡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同时也是工程施工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控制的质量控制要点是对环节质量控制进行优化,严格执行国家水利工程相关施工法律法规及标准,同时执行其各个工序环节的验收制度,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环节要进行整改,严重的将返工。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控制。在乡镇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岗位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与规划。如项目经理,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岗位资格证书;工程监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监理工序规程,同时拥有专业监理资格证;各环节技术工人要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同时要能熟练的操作以及运用各种技术、设备等。此外,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要总结好当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对策等,从而方便在工程验收时提供参考依据。

2.3 乡镇水利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乡镇水利工程行业部门要成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由于乡镇水利工程施工环节及危险因素较多,因此,要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来加强对水利施工安全过程的监管,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监督水利工程监理人员完整的履行其在工程中的监理工作职能。

乡镇水利工程建设要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要对相应岗位的工作人员配备对应的安全检测设备,在工程用电方面要配备漏电保护仪器等检查工具,在进行灌浆等操作时,要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

结束语

乡镇水利工程质量必须从工程论证、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安全管理等环节进行严抓,做好工程质量的全程监控。基层的水利部门大部分集设计、施工、监理于一身,建议开发培养各个环节的人才,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培训工作,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乡镇水利工程质量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王伦聪.略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09期.

[2]张李青.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案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09期.

第3篇: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范文

宿迁市安巡办:

我县接《沭阳县安全生产巡查工作情况通报》后,县委卞书记对该工作当即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认真阅读通知内容,分管领导范县长牵头落实措施,县安巡办作为承办单位。县安巡办立即组织相关部门研读该通报,并对通报中反馈的问题进行逐条梳理、细化分工。现将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根据各部门、各乡镇职责,将任务进行明确分工,明确各相关乡镇、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通报问题整改落实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各相关企业对本单位问题整改落实工作负有主体责任,相关属地乡镇、监管部门对相应企业问题整改落实工作负有监管责任。要求各相关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此次问题整改落实工作为重要抓手,不断促进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4篇: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乡镇机构 调整 改革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乡镇人大 监督

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控制体系来维护和巩固其自身的发展,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控制体系最主要的标志是法律体系,当然还有道德和纪律以及习俗等等。而法制体系是由概念、组织、规范等要素组成,但徒法不能自行,其执行组织是很重要的,执行组织的结构状况如何,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好坏,官员的勤政廉洁,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是相当重要的。党中央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方针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理解上,除了要考虑立法完善外,还要考虑机构的完善等问题,要全面抓,不能有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在十六大上中央提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的工作机构无疑是十分明智的。目前我国乡镇治安尚未实现根本好转,执法机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犯法等腐败现象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在一段时期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无不与乡镇机构的体系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乡镇机构组织方面的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目前我省乡镇机构组织体系上存在的问题,我以为主要有:

一、乡镇机构过于疏散,使乡镇控制体系在结构上存在较大的空隙。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的体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针对过去的弊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农村实行社政分开、家庭联产责任制,使城乡个体户有了发展。随着改革地深入,社会经济体制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经济交往更加频繁,人口流动量不断增大,出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可是,乡镇机关调整和改革滞后,与原有的体系出入不大,因而出现较大的空隙,使权力的消极性和被动性过度得以体现,即许多治安问题,没人去管、去过问、去消化。不少地方“告状无门”、“族权当道”,的情况层出不穷,出了什么事,要出钱“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去解决,甚至“族长”说了算,这些情况已不是个别的情形,并在一段时间有趋于急剧增多之势。同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纠纷,这些新的矛盾要司法机关采取合适的手段去调整和解决。可是,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专门机关去解决那些已经违法尚不构成犯罪,或情节轻微不需要处以刑罚的案件;或虽有机关,但是没有充分履行自己职责。因此,群众有意见,缺乏安全感,使不少民事纠纷或生活琐事演变为重大的刑事案件。

二、乡镇机构不健全,存在一头“大”,几头“小”的状况。主要表现为目前我国政府实行四级制,即中央、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县、乡镇,但实际上,省以下还设有地区或市,因此实际上存在四级政府,五个层次。乡镇政府五脏虽小,编制却一应俱全,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52条关于乡镇的人民政府职权的规定,该管的不该管的,它都“管了”,结果出现了消化不良全身浮肿——人浮于事这一头“大”的局面。

但乡镇司法机关却不健全,表现为司法机关,一般只有四个层次,虽然公安机关在县以下设有派出所(警区),县人民法院,下设有法庭,可是派出所(警区)与法庭在农村的乡镇中未设或未设齐全的为数不少;在城市,区以下一般未设派出所,检察院只设到县。所以乡镇(城市相当乡镇的街道办事处)这一级政府一般没有完整的司法机关。突显出乡镇司法机关薄弱的“小”。这样基层司法权的独立性就无谈起。

乡镇人大也不健全。我国宪法确定的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一府两院”的国家机构,其权力来源是人民代表大会。在人大会闭会期间,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其常设机关常务委员会行使,我国只在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在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只设立“主席团”,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只有设常务主席一人,并可设副主席1人至2人,和乡镇政府在一起工作。因此,乡镇人大的“小”,表现的非常直接,这样不但体现不了乡镇人大在国家机关中的地位,而且也使人们在主观上轻视了人大的功能,误以为人大只不过是“花瓶”供摆设而已,没什么作用,这样对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三、司法干部的质量和数量都不适应新形势对加强法制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只有几个或十几个公安干警,处往往要管好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没有法院,也没有检察院。农村一个乡镇一般都有万人以上,多的有数万人,有的只有几个警察,一般也无法院,更不要说检察院。面对现状不但现有司法干部素质不符合要求,就是有高质量的干部,也搞不过来。而乡镇一级政权中的治安、调解等组织又流于形式,缺乏统一组织去协调它们的关系。我以为这种组织疏松,必然导致防范违法犯罪不力的局面。因此,大量案件和纠纷积压,无人过问,解决问题靠“开后门”。目前不但有干部质量问题,当务 之急,更迫切的是数量问题。而这又往往使“小事”导致新的更大是纠葛,甚至发展成恶性案件的原因之一。

四、对乡镇机构的监督也有不少缺陷。随着现代社会公共事务增多,国家机关权力急剧膨胀,国家各种监督制度和监督手段得到了发展。在我国的监督机制中,首先是政党监督、权力监督(人大监督),其次是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同时还有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乡镇权力机关中也存在这样的监督,但它的监督多来自上级权力机关,这些纵向监督相对来说较间接。由于乡镇机构的不健全,必然会导致乡镇机构的监督体系不完善,造成监督分工不明确,不协调,很难使监督发挥最大的效率。《浙江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第9条第三款规定“乡级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名,报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这就告诉我们乡镇人大的代表不是间接由乡镇政府产生也是由它主要确定的,试问一个由乡镇政府提名的选举委员会产生的代表,如何能够去监督乡镇政府?乡镇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也就变得徒有其名。

人民检察制度设计的实质在于法律监督,而诉讼监督是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法律监督方式。在其他监督没有那么直接的效力的情况下,乡镇没了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就几乎等于在乡镇取消了对民事、行政、刑事各个诉讼程序的监督。有的乡镇政府和官员违反法律,侵害公民权利,公民因种种原因不敢或难以,如有检察机关帮助不但有利保护公民权力,也维护了国家的法制。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乡镇政府官员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问题,中央三令五申,就是禁而不止。如让检察机关运用法律手段这些部门,不但保护了公民的权利也使中央的政策和法律得以贯彻执行。而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久拖不审、久审不决、裁判不公、执法不力等违法现象,都要求进一步加强诉讼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惩办腐败、防止擅断。

五、罪与非罪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对一些治安问题不能正确把握。由于法律知识普及不够,乡镇中存在把一些尚未构成犯罪的问题当成犯罪看待,也存在把本来已构成犯罪的案件当成一般纠纷对待。许多两可之间,或已构成违法而尚不构成犯罪的不大不小的问题,没有合适的机构来解决,而这些事情在乡镇中大量的存在。因此许多问题未能有正确地解决,即使解决了一批问题,有产生了一批新问题,这是造成社会治安不能根本好转的基本原因之一。

六、法院不能便民效益、效率意识,社会风气等原因也会影响着人们对公正地追求。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益和效率的意识也深入人心,人们在市场中追求效率和效益的同时难免会偏离公平的天平。由于乡镇不设法院,人们诉讼得来回穿梭于异地法院之间,这样无形中增加了人们诉讼过程时间和金钱的消耗,为人们诉讼增加了不便。如果人们只一味的追求效益、效率,就有可能放弃对公正地追求,从而放弃了诉讼。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忍气吞声”、“忍气求财”等习俗,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它会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对公正的追求。也会影响着社会治安的好转。

此外,立法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情况依然存在。

总之,上述种种原因要求我们对乡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具体调整与改革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明析乡镇政府的行政权力,精简行政机构。由于乡镇机构的不健全,乡镇政府除了行使本行政区内的行政权外,还管理公安、司法行政、民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我认为应该把公安的权力还给公安;把司法的权力还给人民法院;把检察权还给人民检察院;把社会法律工作交给以律师为主体的社会;把计划生育的工作交给村(居)民委员会;把民政中大部分的权力交给社会慈善机构一类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等。从而使乡镇的机构的人员得以极大的精简,职能得到更大地明析。只有明析了乡镇政府的职能,才能有效地防止由乡镇政府“独家经营”滋生暗长起来的腐败,从而使“有求不应”的行事作风得到有效地控制。也使人们对乡镇政府监督提供了方便之门。

二、把司法机关建立到基层。由于乡镇这一级政府一般没有完善的司法机关,而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它们处于治安的最前线,现有司法干部的力量是很不够的。因此应充实乡镇政权,设立公安派出所(警区),人民法院(考虑到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只有监督的关系,固取消了人民法庭的说法)和检察院,建立第一线的司法干部力量。这是加强法制建设,调整与改革司法机关的最基本的一环。特别是把人民法院设到乡镇和城市街道办事处更是迫切的需要。几万甚至十多万人,他们在生活中、生产中、各种交往中,必然会存在许多的纠纷和案件,而这些案件除了少数,是要经过公、检、法三个机关依程序处理的外,而绝大多数案件,在刑事方面属于自诉案件,在民事方面多数是可以调解处理的。这就是说大多数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来承担和办理的,而单靠司法助理员,或基层调解和治安管理组织是不能胜任的。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设立人民法院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告状难的问题,并在根本上保障法律的实施与执行,维护法律的尊严,这是法制建设重大的一步。离开了这一不,许多问题都难以克服,对现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有了专门依法办案和调解的国家机关,就可以把大量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降低重大案件的发案率。

在我国的国家权力架构中,检察机关是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平行的国家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其负责,享有独立的宪法地位,行使专门的法律监督职责。检察机关以监督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其他国家权力依法行使为基本职能,对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和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行为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在乡镇如果只设有人民法院而没有设置人民检察院,随着法院独立性的加强,法官责任加大,法官的违法可能性增强,这也要求也应加大对司法人员监督的力度。2003年,全国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对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力度,全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8万多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干部2600多人,其中县级以下占总量的84%多。2003年,全国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部门,共受理案件线索55333件,初查48101件,立案侦查31953件,其中查办县以上干部2390人,其他为乡镇以下的干部。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1亿余元。2003年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案件7600多件。其中查办县处级以上干部、要案230多人,查办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贪赃枉法、包庇放纵犯罪案件7100多人。以上三组统计数据中,其中大要案立案数明显高于2002年。因此在乡镇设立人民检察院,加强法律监督确实必要,因为基层有法不依的情况相对比上层更要严重一些。这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和约束司法腐败;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对乡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立案侦察、提讼又是其监督执法的重要表现,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不仅是违反刑法的表现,而且更重要的是弄权渎职、扰乱严格执法的政治腐败现象。当然这样增加机构,会要适当的增加人员和 财政开支,但我以为可以从精简行政机构人员和压缩司法上层编制来充实基层等办法加以解决。以为乡镇司法机构的调整与改革要抓住在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建立人民法院为中心,公安和人民检察院为两翼的司法机关。如果把司法比作大鹏,有了人民法院这一躯体,缺少公安和人民检察院这两只坚硬的两翼,这只大鹏也飞不起来。所以在乡镇增设派出所,人民检察员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乡镇人大建设增强人大职能,进一步提高基层人大的领导和监督力度。在我国一切国家权力机关都受人大领导和监督,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人大的领导乏力,人大的监督形式的非经常性、非具体性和非同步性,极易导致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专断和膨胀。特别是现在乡镇由于机构的不建全,人大的领导和监督更流于形式,更容易导致行政权和审判权的专断和膨胀。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司法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人大的建设。乡镇人大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稳定乡镇人大的“主席团”成员,改变乡镇人大会后,只由常务主席一人办公的情况,改为乡镇人大“主席团”一起办公。由于乡镇人大代表多来自生产第一线,多半是兼职代表(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既从事一定的代表工作,又不脱产生产或工作岗位)。试问;为生产和工作而忙碌奔波的人大代表,如何去尽心尽责完成人民的使命?所以,我认为必须给“主席团”中的人大代表一定的经济补贴,使他们变成“专职代表”(即不参加生产或工作而纯粹以代表为职业的代表)在任期内能够安心于人大工作,便于乡镇人大对本级政府和其他机关的监督,此外“主席团”的成员也不多,控制在十人左右,财政开支也不大。

(二)、提高乡镇人大的“主席团”成员的参政议政的能力。主席团成员是乡镇人大的核心,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的如何将间接的关系到基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法律和法规的培训学习,增强他们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使他们有了一定的法律素养,树立起依法办事的观念。做到依法对行政、司法机关等的监督,确实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有利于我国法律在乡镇的宣传和普及,使人大代表成为法律工作的派头兵。并根据当地情况,根除陈规陋习,进行社会主义风尚的宣传,落实有关事宜,直至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解决和处理一些问题。

(三)、修改《浙江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中关于乡镇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名,报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任命的产生的办法。改为乡镇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乡镇“主席团”成员提名产生,报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任命的产生的办法。乡镇人大的“主席团”直接受县一级人大常委会领导,这样不但使县一级人大常委会,直接掌握基层情况,有实际的权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基层权力机关对同级政府、司法机关的实质性的领导和监督,抓好法制建设。同时协调乡镇的人民法院、公安派处所(警区)、人民检察院等之间的关系,监督和检查它们的工作,落实责任制。

四、加强人民群众的自治组织的建设。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在城镇设立居民委员会,在农村设立村民委员会。居委会、村委会内设治保、调解两个委员会,负责治安保卫、人民调解工作。治安保卫和人民调解虽属群众自治组织,但宪法赋予它们法律地位,也属司法体系。目前这两个组织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治保条例和调解条例办事,特别在农村要防止这些组织掌握在家族手中,成为“族权”,要使治安、调解组织负责人身体力行、办事公正,不徇私情。除了要加强对这些组织的法律学习外,还进行必要的思想整顿和业务训练,做到报酬落实,任务落实,加强领导,发挥其组织作用。如与调整和改革后的乡镇政权的权力有重叠,视地方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增减。

随着我国在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入,必然会引起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变化,当然对于社会矛盾各种消极因素的产物——违法和犯罪现象,也会有某些新的变化,作为社会防范的法规法律,也会做相应的变化,而作为社会防治违法犯罪体系——社会控制体系的结构也必然要作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利于防治犯罪的产生,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在乡镇机构中实行调整和改革,使乡镇人大“主席团”、政府、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检察院、治保、调解委员会等并存,实行交叉的方式来解决基层人民群众中有碍治安的问题,使乡镇机关不但有条的分工,而且有块的综合,改变过去只有纵的联系,而无横的联系情况,并增加“条”的密度和强度。这仅仅是一种的不成熟地设想和理论探索,是否适当是可以试行和讨论的。究竟如何对乡镇机构进行调整和改革,当然还有待实践来回答。但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立法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乡镇机构的调整和改革必将会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家麟.宪法学参考资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1年10月第1版.

[2]、龚展怀主编.人大代表手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制.1993年4月.

[3]、孙谦、刘立宪主编.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89—1999).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4]、戴文标.循迹追踪:我国经济改革理论探微.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6]、郭洪平.查办职务犯罪从数据看力度.检察日报.2004年2月24日.第1版.

第5篇: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管理;重要性;问题;对策;乡镇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镇农村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人的使用农业机械,因而对乡镇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对农业机械操作者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培训,提高农业机械操作者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乡镇农机安全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调整管理方法,以促进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1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使用农业机械者进行安全管理教育。由相关管理部门按照标准化的机械操作对农业机械驾驶人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管理监督工作。机械的安全使用对操作者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农业机械驾驶人的切身利益和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如果长期无人重视,还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加强对乡镇农机的安全管理很有必要。

2新形势下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存在违规现象

调查发现,有不少农机驾驶人员为了使拖拉机或者其他农业机械最大化使用,将一些限量或者限重的机械最大程度利用,存在违规现象。比如,拖拉机上路运输时限制1t承重量的拖拉机,违规超高、超重装载。在拖拉机的使用率或者交通安全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2.2存在农机非法改装的现象

在农业机械安全意识上,使用者普遍存在着侥幸心理。在农机使用期间,有的人员甚至对暂时不用的机械进行改装,换成另一种运输工具。农机使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机械知识也不精通,并未意识到这种行为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同时也是农机交通安全法规所命令禁止的。这说明了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宣传不到位,监督管理有待加强。

2.3机械使用者操作技术水平低

在农机设备中使用最多的可能是微耕机,但是约80%以上的用户在购买后基本没有参加技能操作与理论知识培训,机械使用者操作技术水平低,导致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现象。当遇到紧急事故时,因为没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支撑,很容易引发意外。

3新形式下提升乡镇农机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力度

在日常的管理中,除了监督外,最重要是要提高所有农机用户的安全意识,针对安全注意事项做好日常宣传工作。宣传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在购买_肖售人员要对购买者进行专业的讲解,告诉其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1]。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也要不定期的下基层走访、调查,及时与农机用户沟通,了解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到及时指导;通过媒体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法规宣传或安全知识讲座、专业技术培训等。同时,在乡村道路两侧、村委会和学校等人员集中处张贴农业机械安全驾驶警示标语,做到农机安全宣传进村入屯,深入田间地头,让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和农机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深入人心。

3.2加强农机手的专业培训管理,规范操作流程

除了加大农机安全宣传以外,还需组织农业机械操作者进行专业的农机技术培训。乡镇农机管理机构要重视农机使用者的专业操作方法,选择有专业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对农机操作者进行培训学习。以考试或实操形式进行考核,对通过者颁发证书,确保人人持证操作;对于考核不通过者要加强他们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对交通法规及驾驶技术的讲解,±曾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的理念。

3.3建立完善的农机监督管理体制和具体实施办法

为了确保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实施,农机监理部门还应设立一套完善的农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落实农机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制定切合实际的农机安全管理实施条例。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农机安全执法人员对农村道路进行农机安全检查工作,严厉处罚和打击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超载和违规操作现象。在乡镇和农村的主要路段设置农业机械安全检测点,深入到每家每户调查走访,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用户,应当对其下发书面通知,勒令限期进行安全整改,对屡教不改者实行适当的罚款和没收机械的处罚。同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廉洁,保证执法过程的顺利进行。

3.4全面提升农机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乡镇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一般都是需要县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农机监理员和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员共同完成,这就必须要提升其综合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矢口识,一定要明确其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2_3]。一是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农机安全监理员自身的思想意识要明确,对待工作的态度很重要,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才能更好地体现职业价值。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监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监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对农机安全监理员的相关培训,让其在职业技能提升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二是提高业务素养m。开展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要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监管人在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情况下,还要不断去努力提升自己,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和新的知识技巧,为广大农机用户提供更多的专业性支持[5]。

4结语

第6篇: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 队伍建设

1 乡镇安监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1.1 企业量大面广与属地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高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为正科级建制成立于2005年,全市23个乡镇(园区)安监站于2010年正式挂牌成立,按当时每个乡镇(园区)实际配备2名监管人员计算,基层监管人员只有60多人。根据高邮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市共有规模以上(年销售额在2000万以上)企业470家,中小企业更是量大面广,安全生产工作涉及冶金等工商贸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船舶修造、农机、学校等各个领域,按照属地管理要求,面对我市众多的企业,基础企业安全监管难度较大,工作中时常因人手不足,工作力度和覆盖面达不到预期目标。

1.2 乡镇安监人员专业性要求与流动性大的矛盾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安全监察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外,还需要经过长期的监管工作实践才能逐渐胜任工作。一名称职的乡镇安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员的成长需要一定周期的培训、指导,培养一名优秀的安全生产监察员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理论和实践积累。然而,乡镇安监机构由于编制不足,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精力牵扯过多,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安全工作中。再加上人事调整频繁,比如2013年9月,我市乡镇区划再次调整,合并为13个乡镇和3个园区,安全监管监察的区域扩大了,但监管监察人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充实,原来从事安全监管的部分人员被安排交流、轮岗或转岗,新进的同志又要有个调研学习的过程,耽误安全监管有效时间,影响了乡镇安监工作的有序开展。

1.3 乡镇安监人员权责不对称的矛盾 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规,基层安监人员是代表当地基层政府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监察职能,但事实上,工作在一线,真正发现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乡镇安监站监管人员没有执法权,往往乡镇安监站工作人员将查出的隐患反馈给企业,要求其整改,却得不到相关企业的重视。乡镇安监机构没有执法权,遇到这种情况,安监站工作人员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口头或书面制止再报告市安监局或其他有执法权的行业主管部门,甚至可能一说了之。而市安监局或相关有执法权的行业主管部门也面对人少事多、精力不够的尴尬局面,导致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在第一时间排查治理,监管职责不能发挥到位,产生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1.4 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与安全监管要求的矛盾 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的总体要求是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但乡镇安监站安监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检查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无法贯彻这一要求。安全检查工作往往受到企业主安全意识不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思想的抵触,特别是小微企业,安全欠账较多,安全投入普遍不足,对安全检查,企业负责人或者避而不见,或者盲目乐观习惯性违章。企业很多生产隐患都是老问题,但企业多以生产繁忙为借口就是不整改,乡镇安监人员的安全监管工作未能收到实效。

2 加强乡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解决乡镇安监人员编制,提高待遇稳定队伍 目前,安监执法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已经实施,执法服装也已经配备到位,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关键的人员编制问题及监管装备配备情况还需加大争取力度。要争取贯彻扬州市编委要求,每乡镇安监站1个行政编制、2个事业编制配备落实到位;乡镇合并后,基础安监人员监管面积加大,要积极向上争取经费支持,为基层安监机构配备执法车辆等监管装备,真正有利于安监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此外,根据基层安监工作责任重、压力重、任务重的特点,适当发放加班补贴,使每一个基层安全生产监察人员能够安心、舒心、热心、尽心地投身工作。

2.2 理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开展乡镇委托执法 明确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理顺管理体制。选择若干人员素质较高、经验较丰富、建设进度较快的乡镇开展委托执法试点工作,与市安办签订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委托书,授权其行使部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权。

2.3 延伸安全监管网络,确保安全生产监管全覆盖 对于集中在村(社区)的中小企业,发动群众,依靠村(社区)加强安全监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把村委会(社区)主任、治安队长纳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在村(社区)中设立安全监督员,将他们纳入各乡镇安办统一管理,并落实一定的工作经费,进一步延伸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网络,推动安监工作得到全覆盖,监控无死角。

2.4 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严格开展行政执法工

作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安监人员加强自学提高业务能力。譬如提供考核奖励鼓励乡镇安监站监管人员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组建具有安全资质的高素质安监队伍。

3 结束语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的基层安监队伍,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彻底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矛盾,真正实现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有效实时监管。

参考文献:

[1]介承梅.深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4).

第7篇: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范文

廖家村隶属于江西省吉安县敦厚镇。吉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为共和国贡献的将军数目在全国的将军县中排名第四,这里是曾山、余秋里等老革命家的故乡。2000年,吉安被评定为部级贫困县。吉安县一向以农业为主,直到2003年,该县的工业产值才首次超过农业。

廖家村位置偏远,记者乘车从吉安县城出发,中途下车后徒步在红褐色的田野间穿行了近十里路才来到这个全镇最穷的村。这个行政村差点于去年“消失”,根据敦厚镇的规划,全镇将有5个村被撤并,廖家村是其中的一个,5个自然村中的3个将划归下岭村,2个划归乌石。敦厚镇镇长刘永梅说,由于去年镇里工作太忙,没有来得及实施这一计划。

来到廖家村,记者颇费周折才找到支部书记周存蔚,他的妻子先是说他去临村处理村民上访了,在跟镇长通了电话之后,才带着记者去找偷偷跑去放牛的周存蔚。在村外的一片草地上,心存芥蒂的周存蔚在了解了记者的来意后才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来村里推销和搞各种摊派、捐款的人太多了,遇到这种情况,他干脆就躲起来。这位身穿打着补丁的衣服的村干部告诉记者,应该先和镇里打招呼,让蹲点干部带着来。

一个村支书和一个村的账本

廖家村共有人口625人,总耕地面积1586亩,人均耕地面积算是比较多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每年可以种植两季。

44岁的周存蔚一家四口,大儿子已经上高中,在县城读书。他虽然当支书,但和普通农民一样种地,还养了两头牛。去年因遭遇干旱和病虫害,廖家村的村民普遍反映种地赔钱,周存蔚也这样认为,并详细地算了他种地的经济账。

周存蔚一家共耕种16亩土地,全部种植水稻。由于杂交水稻种价格较高,他选择了自己留种,每亩地要用10斤种子,每斤合0.5元;每亩需要使用尿素20斤(0.7元/斤),复合肥40斤(0.65元/斤),氯化钾10斤(0.73元/斤);塑料薄膜8两(0.34元/两);抛秧盘每亩平均花费45元;喷洒农药每亩花费6元;抽水灌溉4至5次,平均每亩花费40元;农业税及附加每亩51.5元。

春秋种植两季水稻,除塑料薄膜外,其他生产资料也相应要投入两次。核算下来,种一亩地的成本约为395元。

而按去年的实际产量,早稻亩产约为300斤,每斤售价平均为0.48元,晚稻亩产约为200斤,平均售价每斤为0.72元。合计每亩的产出约为392元。

在种地这一块,周存蔚一年下来几乎收支相抵,还略有亏损。他说,正常年景时早晚两季的亩产加在一起可以达到700斤以上,即便如此,种一亩水稻的收入也只有150元左右。

因为种地不赚钱,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种地的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廖家村村委会所在的自然村人口约有200,留在家里的不足半数,整个村子显得冷冷清清。在吉安全县,外出打工也是农民最主要的出路,人口不足2万的敖城镇就有1000人聚集在温州做皮鞋。

廖家村共有村干部共7人,这7个人的工资由该村农业税附加部分负担。其中书记的月工资为300元,村委会主任和会计的月工资分别为280元和260元,民兵连长等其他4个干部的工资平均每年才300元。

去年廖家村应该上缴的农业税总计81679元,其中约为17%左右的附加部分用来给村干部发工资和村里的其他支出。但是,去年廖家村的农业税只收上来不足50%,周存蔚说,不交农业税的主要有两部分人,困难户和外出打工抛荒者。农业税收不上来,村里就拿不到上级转拨的钱,村干部已经连续两年只拿到了一半的工资。

在到廖家村采访之前,敦厚镇的镇长刘永梅担心,撤并该村会引起村干部的不满,不利于工作。但周存蔚对此却表现得相当平静,他说撤并村子是好事,可以节省不少的接待费,至于他自己,他说即使不再当村支书也不会有半点怨言。因为在他看来,村支书并不是一个美差,如果不当,他也可以将时间用来外出打工或做其他的事。

廖家村是记者随机选择采访的一个村,但中国农村和农民所面临的困境在这个小村子中都有所反映。廖家村的老俵告诉记者,种植经济作物需要更多的投入和配套设施,在这个前提无法满足的情况下,种植水稻是他们惟一的选择。限于人多地少的现状,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可能实现,只能维持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即使粮食价格每年维持小幅度的上涨,也不足以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遑论缩小城乡差距。

在周存蔚的种田经中,可以计算出农业税在总投入中所占的比重约为13%。廖家村的老俵们承认,几年前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使他们的负担有所减轻,但这点收益并不足以改善他们的处境。如果中央每年将农业税整体减免1个百分点的支出能够顺利得到贯彻,农民每亩地的农业税负担将减少6元左右,但减轻的这部分负担实际上连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部分都无法弥补。据国家有关农业部门的统计信息,进入2004年以来,各主要农资的价格上涨幅度都在10%以上。

乡镇撤并:预期与实效

1998年中央政府进行机构改革以后,乡镇撤并在全国大面积展开。据来自国家民政部的消息称,今年乡镇撤并将有所提速,乡镇一级政权的撤并和人员的精简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重点。

吉安县于2001年10月至12月间完成了乡镇撤并的工作,江西省给吉安县下达的撤并指标是20%,吉安县原有乡镇22个,按比例应撤掉4个,但实际只撤了3个,撤并参照的原则是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下或人口在7000人以下的乡镇。原高塘乡并入县城所在地敦厚镇,原油田乡和盘田乡合并为油田镇,原敖城乡和前岭乡合并为敖城镇。

根据中央精神,撤并乡镇建制、裁减乡镇一级工作人员,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的收入增加。截至2003年,全国乡镇总数减为38290个,与1987年相比下降了47%,与1999年底相比减少了16%,吃乡镇一级财政饭的工作人员也相应减少。但现实的情况表明,乡镇工作人员人数的减少与财政压力的减轻并未呈现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原吉安县前岭乡地处山区,只有6000多人口,乡镇干部超过30个,敖城乡则有38名干部,合并为敖城镇之后,全镇干部一共保留了38人。盘田乡和油田乡的合并也使原本两家一共超过50人的乡镇干部下降为32人。

乡镇建制的重新整合并不是难事,难题出在人员的安置上,减下来的乡镇干部主要通过两个渠道疏散,即提前离岗和调离。理论上讲,提前离岗的干部空出来的位子日后不会再填补,但这部分编制的裁减对财政压力的减轻要经过相对长的时间才能显现。而日后会不会反弹,一位乡镇干部说并不敢肯定,在现有体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什么都有可能出现。

不到提前离岗年龄的干部则被调动到其他乡镇或者县级机关。有的原乡镇干部调到县里,在不能安排领导职务时,就在机关里挂一个主任科员,继续享受原来的待遇。这实际上是将一部分乡镇的财政压力转移到了县级。

乡镇工作人员的重新配置是在上级的规划下确定的,而非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敖城镇党委书记陈珂说,乡镇的管理还在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他的镇上有38名在编干部,但工作有18个人干就足够了。问题是如果真的只留下18个人,剩下的人到哪里去?作为镇的一把手,他为什么不把多余的人裁掉呢?“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陈珂用反问来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乡镇的合并也为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以敖城镇为例,合并之前,前岭乡欠干部工资16万,合并后这部分负担就转移到了敖城。原敖城乡以平地为主,前岭乡却是山区,两个乡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区别很大,基层设施建设也有差异。原来两个乡之间不通公路,合并之后修公路成为当务之急,敖城至前岭的公路获得了国债的支持,该镇需要配套77万元,但镇财政出不起这笔钱。这些问题在敦厚与高塘、油田与盘田的合并中并不存在。

陈珂认为,撤并乡镇过程中,政策上应因地制宜,对于偏远地区应有政策上的倾斜,而不仅仅是“分果果,排排座”。

农业税减免,可以一刀切吗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每年将农业税整体降低一个百分点,5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有人统计,人大代表在温家宝总理宣布这一决定给予的掌声是整个政府工作报告得到的两次最热烈的掌声中的一次,另一次在温家宝谈到台湾问题时响起。

总理关于农业税减免的话音刚落,就有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宣布从明年开始完全取消农业税。北京市地税局的负责人称,2003年农业税及附加的收入仅占税收总额的千分之一,对财政的贡献已经很小,北京地方财政具备了免征农业税、反哺农业的能力。

上海和浙江的情况和北京相似,都是二三产业高度发达,对财政的贡献远远超过了第一产业,农业税在税收总盘子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微乎其微。但是全国除这些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还是以农业为主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一盘棋统一步伐对农业税进行减免的可行性需要考量。即使在吉安县211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情况也千差万别,记者对几个乡镇的采访表明,减免农业税目前只能在有条件的地区才可行。

记者在吉安县城见到油田镇党委书记肖春元时,他热情地邀请记者一定要到油田镇看看。在记者接触到的多位乡镇领导中,他的腰板是最硬的,别的乡镇领导对他也最羡慕,因为油田有钱。

油田镇“名不副实”。这个镇没有石油,却蕴藏着丰富的铁矿和锰矿。2000年一家福建公司买断了油盘铁矿70年的开采权,矿山生产规模的扩大为该镇贡献的税收逐年稳步上升。油盘铁矿还带动了就业,在运输等方面启动了民间投资近1000万。除了油盘铁矿之外,该镇还拥有铅笔厂等10余家大大小小的企业。

去年油田镇财政收入为763万,其中农业税贡献了178万。今年吉安县给油田镇下达的财政任务是1000万,肖春元预计,油田镇今年进账1500万不成问题,镇里正计划投资600万新建一所中学。

178万的农业税收对油田镇的财政不再是决定因素,“如果上面有要求,我现在就可以取消农业税”,肖春元说。在其他一些乡镇还在为解决干部工资发愁时,2003年油田镇已经有能力给每个干部发1万元的奖金,出于谨慎,肖春元说他没敢发。

与油田镇接壤的万福镇是吉安县人口最多的镇,但万福镇的运气没有这么好,境内没有可开发的矿产资源。万福镇的尹书记告诉记者,2003年该镇400多万的财政收入中农业税的比重超过半数,而教师工资就花去了镇财政的90%。减免农业税对万福镇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将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即使县城所在地敦厚镇去年也仅达到“保住了干部工资”的水平。

“取消农业税行不行得通,我看有钱就行得通,没钱就行不通。”敖城镇党委书记陈珂说。同属一个县,乡镇之间的“贫富差距”就如此悬殊,全国范围内的差异可想而知。

第8篇: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范文

当前,我国沿江、河、湖泊等水网地区乡镇非运输船舶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繁荣农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芜湖海事局辖区现有非运输船舶686艘,其中小渔船429艘,乡镇农用船、自用船257艘。2010年,发生非运输船舶等级事故 1 件、死亡2人、沉船 1艘,分别占到等级事故的25%、66.7%、33.3%。由以上数据可见,非运输船舶数量虽然相对运输船舶较少,但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且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后果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芜湖海事局辖区乡镇非运输船舶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乡镇非运输船舶有两大属性,其一为船主及家庭自用,不参与营运谋利;其二驾船者为船主及家庭成员。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商品意识增强,乡镇非运输船舶走上了专业化运输道路,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镇运输船舶,在主要通航河流、湖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呈逐年急剧下降和减少趋势。从现存的分布情况来看,乡镇非运输船舶主要分布在经济不发达的小河支流地区。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较差,乡镇非运输船舶诸如“自用船”等还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

可满足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非营业性运输需要,是水网地区群众便捷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水网地区,乡镇非运输船舶作为农民务农、赶集、购物的主要交通工具,如装运肥料等农用物资和桑叶、稻谷、榨菜等农产品。乡镇非运输船舶的大量发展,给水运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已成为繁荣地区经济的重要力量,对于保障水网地区百姓出行、货物流转,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劣势分析

船舶不符合技术条件要求。船体结构水密性和稳定性很难达到规范要求,操纵性能低,抗风浪、抗撞击能力差,有的甚至未检验就私自航行。乡镇非运输船舶普遍存在技术条件差、安全设备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未经登记、检验而擅自违章航行、作业,而且船龄较大,不能及时更新改造,存在较多的船舶不安全状态。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船主、船员安全环保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重经济,轻安全,存在侥幸麻痹思想,缺乏航运专业知识,文化程度偏低,法纪观念淡薄,且大多都没有参加过航行技能的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航行知识,违反航行规则、随意载客等违法行为较为突出,安全事故很难预防。

市场准入关不严。水利、旅游、农业(渔政)等行业主管部门及乡镇政府对市场准入审批不规范,重收费、轻许可,让不具备安全、环保条件的船舶进入水域从事采砂、游览、农作物运输等生产作业活动,从源头上留下隐患。

基本安全设施缺失。从船舶建造时间看,大多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建造,船舶较为陈旧,基本没有按有关规范要求配置相关设备,如消防、救生、通信、载重线、船籍港标志等,存在诸多缺陷。

3、机会分析

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当前,安全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国家政府、社会公众对航运安全的重视、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全社会关注航运安全、参与航运安全的良好公众安全氛围基本形成,社会公众的安全生产和监督意识进一步增强。

科学监管能力明显提高。针对乡镇非运输船舶事故多发,从上到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乡镇非运输船舶的安全管理,明确了乡镇非运输船舶的管理责任主体为乡镇人民政府,要求乡镇非运输船舶所有人要与乡镇政府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对乡镇非运输船舶要予以检丈登记发证,操作人员要培训考核后登记,规定了乡镇非运输船舶的载重吨位。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乡镇非运输船舶步入依法管理时代,科学监管能力明显提高。

4、威胁分析

安全监管责任未落实。由于非运输船舶种类较多、生产活动形式多样、分布面广,加之有关管理部门从利益出发实施管理,有好处的抢着管, 没有好处的互相推诿、甚至扯皮,造成重叠管理或存在管理盲区等问题。非运输船舶的管理责任体系还没有建立,管理主体、管理责任不明确,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隐患、矛盾突出。

客观环境复杂恶劣。乡镇非运输船舶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大多在偏僻的山下库区和季节性的封闭水域从事生产作业,对水文、气象信息掌握滞后,没有预警机制,缺乏科学的风险性评估能力,在客观上减弱了预防事故的能力。

主观违章滋生(潜存)事故隐患。主观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超载滥载、无证行船、无证驾驶、客货混载、人畜共载、随意延长和改变航线、违章运输危险品、私自滩涂造船、非客船搭客、“三无”船舶非法营运等问题。

基于SWOT的乡镇非运输船舶安全管理对策

明确职责,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了乡镇政府是乡镇船舶的主管部门,只有落实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乡镇非运输船舶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按照“政府统一部署、部门具体实施、相关单位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 “属地管理, 分级负责”的原则,形成以县、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制为核心,以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农业、水利、旅游)的行业管理为重点, 以经营者自行管理为主体,海事、渔政、交通、农业、安监等部门各司其职,以水上安全监督机构(海事、渔政)的监督检查为保障的安全责任管理机制,打造一个对非运输船舶的网状型管理模式。为此,参照江苏、湖北、重庆等地做法,尽快制定出台符合实际的《安徽省乡镇非运输船舶安全管理办法》,以明确对乡此类船舶的管理职责。一方面明确各市、县政府对乡镇非运输船舶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县、乡(镇)、村、船户四级安全管理责任制;另一方面明确乡镇非运输船舶登记、检验发证和船员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程序。以期进一步落实乡镇非运输船舶的安全管理责任,尤其是明确船主的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县(区)--乡(镇)--村--船主四级安全责任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船员素质。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二要提高驾驶员的技术素质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三要提高人民群众共同关注和维护安全参与意识,下到基层,下到村头,把宣传重点放在农村、集镇、厂矿、码头,教育面普及广大村民。

从严规范整治,将乡镇非运输船舶纳入有序轨道。乡镇非运输船舶情况各不相同,整治、规范也应有所不同,对农用船、自用船要加强培训教育,对“三无船舶”要坚决取缔。对于自用船,海事部门可以依靠乡镇政府,因势利导,将其纳入正常管理轨道。对于船员文化素质差,海事部门可以采取集中教育和个别辅导、图像授课和现场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讲授安全法规和船员知识。此外,海事部门还可以配合渔政部门对渔船进行规范管理,在教育、培训渔民的同时宣传海事法规和安全知识。

把好市场准入,控制乡镇非运输船舶源头管理。即严格把好船主、船舶、船员“三个关口”。首先,各部门、各单位依照各自职责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落实好船主责任制,签订安全管理防污染责任书,督促他们遵守有关内河交通安全、防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其次,乡镇非运输船舶按类别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相关职能部门或当地乡镇政府核发检验证书、登记证书,勘划船舶载重线,确定船名牌,在船舶明显位置标明用途、编号,在核定的水域从事各类生产作业活动。农用船不得参与客运、渡运和经营性货物运输。第三,船上任职船员须通过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坚持标本兼治,强化隐患整改。针对乡镇非运输船舶船况差、违法行为多的现状,一定要标本兼治,强化各项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一是摸清底数,登记造册。以乡镇为单位,由乡镇政府对辖区内的农用船舶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在册,并对农用船进行安全评估,符合安全要求的,乡镇政府统一颁发《农用船登记卡》,并核定操作人员、装载定额、航行区域,喷涂统一船名号和所在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实行就地销毁或强制淘汰。二是坚持纠防结合,严格控制乡镇非运输船舶特别是农用船舶的非法载客行为。农用船舶是水网地区农民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很难界定其是否非法载客,为防止随意搭乘人员,酿成重特大恶性事故,必须规定农用船舶装载人员,包括操作人员在内不得超过3人,超过3人的一律作非法载客处理。三是采取防范措施,要求农用船舶航行途中人员必须穿着救生衣,以提高发生事故后人员自救和救助机会,减少人员伤亡事故。

加大打击力度,减少乡镇非运输船舶违法营运事故。乡镇非运输船舶违法参加社会运输是水上交通久治不愈的顽症,也是海事部门长期头痛的问题。这种情形不仅扰乱了水上运输秩序,同时,也是乡镇非运输船舶事故高发、多发的诱因之一。在交通、海事部门依法严历打击乡镇非运输船舶违法营运行为的同时,县(区)、街道和乡镇政府还应从行政管理上出台办法配合打击。比如,对凡以乡镇非运输船舶违法参与营运者,取消其“自用船”检丈、登记资格,并按程序报批予以拆除等。要通过交通、海事,县(区)、乡镇政府共同采取法律、行政手段对乡镇非运输船舶非法营运予以打击,最大限度地减少乡镇非运输船舶事故发生率。

第9篇: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开原市 乡镇 农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S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26-01

一、前言

开原市地处辽宁省东北部,位于辽河中游东侧,隶属于铁岭市。该地雨量充沛,水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国家重点产粮区和商品粮基地,农业发达。开原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多丘陵地带,中部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带。东南多山,西部地势低平,为清河、辽河冲积平原一部分,土质肥沃,适于机耕和灌溉,为全县产粮区之一。本文主要讨论当前乡镇农机管理的现状,分析当前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就如何搞好开原市乡镇农机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二、开原市乡镇农机管理的现状分析

1.乡镇农机管理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

在当前,很多乡镇的农机管理人员都比较缺乏专业的知识,综合素质较低。由于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平衡,很多年龄偏大的员工都是转业来的,本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都比较低,缺乏足够的专业工作经验,对农机管理不是很熟悉。农机管理并不是很受重视,很多管理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这也是导致乡镇农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原因之一。

2.农机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农村群众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

相关部门(包括乡镇政府及农业部门)缺乏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视,很少去专门关注安全问题,进行安全宣传,导致普通民众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另外,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没有切实贯彻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与此同时农机更新报废制度中还存在有待完善之处,乡镇上很多农业机械已经超出了安全服役期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迟迟未能更换;乡镇农机的管理人员和操纵人员很多并不具备专业程度较高的业务技能素质;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农业生产带来风险。

3.农机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管理服务范围较窄

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平衡,年龄偏大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管理理念不深入、服务范围较为狭窄的问题,他们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服务意识,缺乏专业知识,工作态度较为散漫。另外,乡镇农机管理的服务中心发展分化严重,部分服务中心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资助之下已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影响力和规模较大的农业服务企业,相比较而言,另一些尚未获得资助的农业服务中心就没有什么发展,这种两极分化的发展状态最终导致农机管理服务业务单一,品种少,管理服务范围变得愈加狭窄。

4.乡镇农机管理网络不健全,缺乏全面的农机监理工作

乡镇农机管理网络不健全,一般都没有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理人员,很多管理人员都不是很固定,具有较大流动性,同时身兼多职,这就导致乡镇农机管理工作难以进行有效的开展,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乡镇农机管理和监督网络不全面,工作手段落后,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效率低,管理面狭隘,不能帮助农民安全使用农业机械,因此为农业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5.政府对乡镇农机管理的投入不够,农机管理缺乏足够经费

由于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缺少政府的投资,经费严重匮乏,导致很多工作都无法顺利开展,如技术培训、购置农业样机、试验推广等,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

6.乡镇农机管理的技术薄弱,缺乏专业技术

乡镇农机管理的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能力较低,有些管理服务中心的技术十分薄弱,根本不具备服务的水准和条件,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三、如何搞好开原市乡镇农机管理

1.开展培训,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身为服务人员,最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素质,在上岗之前,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督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专业学习,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农机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争取从源头抓好这一工作,保证做好乡镇农机管理工作。

2.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积极培养人们的安全意识

只有正确选用农机,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才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要积极下基层进行安全宣传,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农业机械。

3.拓展服务范围,搞好跨区域农机服务

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应该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加强服务意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将各种有利资源优势进行整合,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平时可以积极与临近农业服务中心进行工作上的交流和沟通, 尝试跨区域合作, 提高农机的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

4.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规划好管理中心的未来

当前各个乡镇农机管理工作分化严重,发展不平衡,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要将乡镇农机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当地的耕地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农机发展计划,把握好农机管理的发展,指导农民群众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发展好农业,建设新农村。

四、结束语

乡镇农机的管理服务工作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同时还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搞好乡镇农机管理,深刻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支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的进步,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朱荣信,赵沛锋. 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之我见[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08期.

[2]高祥森,张德春.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农业.2011年09期.

[3]徐爱萍,赵耀. 菏泽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