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精选(九篇)

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

第1篇: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方式的变革,不断涌现新的学习方法。慕课(MOOCs)即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出现,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高等教育[1],目前很多研究者都在探讨怎么应用慕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2]。它主要是通过网络教学视频,将不同地域的学习者联系起来,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理工科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3],它是很多课程的前导,主要是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但是,由于C语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一直以来教与学的效果并不理想[4-5]。为此,在慕课时代下,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要与时俱进,将传统的授课形式与慕课在线学习相融合,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实验、作业和答疑等环节,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1 慕课与传统教学对比

1.1 讲课的形式与内容

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传统的讲课形式是多媒体为主,板书辅助,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教师按照指定的教材和计划讲解各章节知识点,专门安排实验课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授课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老师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的采用提问和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并及时调整授课进度。缺点是讲授内容比较多,对于复杂概念和语法,学生很难掌握。慕课教学内容多以“短视频”的形式组织,而且一次课不超过15 分钟,重点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通过网络,学生观看的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虽然灵活性比较高,但是互动性比较少。

1.2 学习方法与环境

传统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多媒体课堂上被动听老师讲课,课后提交作业,知识单向传送,学习方法单一,无法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学习自由度比较高,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在线提问或者和同学讨论,适合个性化学习。它需要网络环境和电子设备,成功注册学习账号才能进行慕课学习。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对于自控力不强的学生作用并不大。

1.3 效果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结果,参考作业、期中和期末成绩。但是很难监督和评价学习过程,学生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慕课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在线作业平台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或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提交作业后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及时弥补不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2.1 优化教学内容

2.1.1 知识点划分C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较为抽象,为了充分利用传统课堂和慕课教学的特点,需要合理的划分教学内容。其中变量、C程序结构(选择、分支、循环)和函数是课程的核心概念,因此,每一部分都可以选择6-10 个知识点制作成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而数组、指针和结构体是该课程的难点,可以选择8-12 个知识点制作视频,供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复习。课上,不再重复视频内容,主要讲解知识点对应的案例和疑难问题。这样即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2.1.2 视频制作视频内容讲解独立的基础知识点,按照教学目标,由问题引入、知识讲解和例题分析三部分组成,视频长度应控制在15 分钟左右。主要通过PPT讲解,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流程图和程序算法添加相应的动画,如循环、数组、函数等。对于需要展示代码的部分,如指针部分,为了让学生了解指针变量和普通变量的区别,可以打开开发环境展示程序运行过程中变量值的变化。

2.2 改进教学方法

2.2.1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主要是学生在课外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慕课视频,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后,回到课堂上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为了保证翻转课堂的成功,一方面,教师要对慕课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行检查,主要是设计有针对性练习题,让同学讲解解题方法,分析代码;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慕课内容进行补充和提高,回答学生的问题及讲解出错率比较高的作业并辅导上机实验。2.2.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把课程中的知识点选择典型的案例贯彻在讲课过程中。在选取案例时,不仅涵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而且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和趣味性,能够和学生的专业和实际生活相连。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编程实现,逐步建立程序设计的思想。比如,讲到循环问题时,可以设计案例“如何变成千万富翁”,如果一个人一天存一份钱,存多少天后变成千万富翁?存30 天,能存多少钱?通过这些案例的灵活变化,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知识。

2.3 综合评价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的评价由慕课平台、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慕课平台评价包括实验和作业成绩,这个是系统自动完成。平时表现由老师根据翻转课堂表现和平时出勤情况评定。传统纸质期末考试,占综合评价的一部分。最后,计算出这三部分的加权和作为最终的成绩。

3 实践结果

安徽科技学院C语言MOOC学习平台已经投入使用,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验证慕课平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本校2015 级选修C语言程序设计的1317 名学生的慕课使用日志和他们的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使用日志里包括学生的登录时间、作业提交次数和作业成绩等信息,过滤休学、缺考的学生,最后得到1027 名学生的数据,部分数据如表1 所示。对表1 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所有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在这一学期的慕课平台作业平均提交次数为24.6 ,考试成绩为合格等级的学生的慕课平台作业平均提交次数为28.7 ,而考试成绩为优秀等级的学生的慕课平台作业平均提交次数为32.1 。所以,通过分析同一年级的学生使用慕课平台的数据,可以看到合理有效的使用慕课平台能提升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再以2013 级和2015 级汽车服务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其中2013 级的学生主要是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2015 级的学生使用混合教学模式,对比他们的安徽省二级考试成绩,结果如图1 所示。通过该专业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和不合格率对比图可以看到,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不合格率降低了7%,而优秀率提高了7%,因此,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和优秀的学生效果更明显。

4 结束语

慕课为C语言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教学和慕课教学的优点。老师和学生既有机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和编程实践,老师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升。随着慕课资源的丰富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断成熟,将来对教学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娟,张长海,邓春燕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慕课建设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7(1):9-13.

[2]卢川英.基于慕课的网络互联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工程,2016,19(1):11-13.

[3]黄玉兰,姚远.翻转课堂在应用型院校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5,14(11):195-196.

第2篇: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随着4G网络的成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页设计师不仅能制作普通网页界面,更多是能设计艺术界面和交互界面的网页,能适应多平台等特点。根据我学院每年对企业调研,目前企业对网页设计师的要求:(1)根据企业需求和定位能够设计符合当下交互技术的流行网页界面;(2)能够制作静态网页和网页前端javascript特效,较好配合后台程序员进行网站开发;(3)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高职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院对福建省同类高职院校的网页设计人才培养进行广泛调研,很少院校能够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网页设计师,致使我省应届毕业生难于满足社会对网页设计人才需求。高职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是:

2.1开设课程不满足社会对网页设计师的要求网页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它包括构图、排版、特效制作等多种知识,决定了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融艺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而高职院校教学虽然在开设网页设计课程体系上采取一定改革措施,但针对性不强,如针对企业需要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网页设计人才,专门开设了《网站色彩与构成》、《网页设计》、《网页设计实训》、《程序设计基础(java方向)》相关专业技术课程,也专门开设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设计》等美术课程,但没有真正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开设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网页综合项目课程,学生很难融会贯通运用综合知识进行网页设计,另一方面由于网页设计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最早的表格布局到现在DIV+CSS布局,网页语言从最早的HTML1.0到现在的HTML5,网页的设计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社会对网页设计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没有适时更新,学生也缺乏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因此高职毕业生很难适应网页设计这一行业的人才需求。

2.2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团队意识不强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按照企业工作过程开设网页设计相关课程,但由于各个任课教师专业水平不同,团队意识不强,较难形成一个企业整体项目意识,通常每个教师根据自己方向选择各自企业项目进行网页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有的教师自身受限专业水平与实践技能,无法与专业组教师达成共识,造成学生在学习网页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无法形成专业整个知识技能体系,网页设计综合技能很难得到提高,只能满足于淘宝美工却无法胜任电商网页设计师。

2.3教学方法单一,仍以传统教学为主长期以来在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主体,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h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先讲解网页各独立元素的设计制作,与整体案例的设计制作相分离,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只掌握每个工具单独使用,不能将网页各独立元素的制作与整体项目相结合,当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软件工具知识去制作完整项目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即整体性不强。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优势是整个教学过程比较系统完整,授课内容还是以理论知识为先导,教学手段单一,老师虽是孜孜不倦的教,而学生兴趣缺乏,参与性不强,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往往老师累得满头大汗,学生却收获甚微。

2.4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随着高职招生人数不断上升,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生源质量也在下降。教师引入企业项目进行网页设计教学,学生完成的程度和质量不一,有些同学无法跟上进度,就出现厌学、迟到及旷课等现象。

3网络环境下“网页设计”混合式教学构建模式及优势

3.1网络环境下“网页设计”混合式教学构建模式网页设计集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综合性课程,既需要个人创意设计能力,又需要全面应用高新技术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网页设计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从易到难引入企业项目,引导启发学生,并在课堂上统一进行项目分析,在讲解过程中,将网页设计的艺术美学及专业技术知识融入到所要完成项目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的对网页综合知识进行建构,同时通过现代网络视频教学,演示网页设计从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制作作品、成果展示、综合评价等环节,激发学生对网页设计项目整体认识,对网页设计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产生要制作属于自己的项目作品,学生从传统教学“要我学”变为混合教学“我要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过程过程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网页设计技术技能型人才。搭建好的网页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运用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基于网络的课堂进行教,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课后自主在线学习、在线做作业、讨论协作、在线答疑等学习活动。将教师的网页设计教学由课堂上扩展到了课堂外,才能真正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创造性思维突出的网页设计人才。

3.2网络环境下“网页设计”混合式教学的优势(1)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网页设计课程是基于企业项目教学,项目设计是项目教学的成败的关键,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一定职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即教师具备“双师”素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优秀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带领专业较弱教师,共同完成项目网页设计整体设计。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实践技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变。(2)教学资源丰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各种媒体素材,包括视频、动画、课件、网页设计优秀作品等教学内容,远远超过教师课堂讲授与教材内容。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实践企业项目,引入企业项目任务,能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项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实践觉得能“跳着够得着”,既有挑战性,又能完成企业项目并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技能。通过网络在线教学优势,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学习空间,有更丰富网络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重要的意义。(3)学习自主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受限上课时间,教学内容也受限,存在形式与内容单一。特别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重点与难点,老师可能认为在课堂已讲解很清楚,但学生还是没有理解等诸多弊端,而通过混合式教学,利用网络在线教学等辅助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让学生能在课后按需学习,让差生或请假学生补缺补漏,赶上全班统一进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可以24小时开放教学,大大打破上课的时间限制,学生可以把课堂当中没有消化的内容利用网络的在线自主学习,进一步的加深理解,使课堂教学加以延伸。利用在线学习,基础好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进行自学,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4)网络在线答疑:利用在线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师生通过平台将获得更多的沟通机会,师生之间在平台上在线讨论交流答疑,学生之间也可以在平台上在线讨论交流答疑,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4混合式教学模式实例分析

在网络环境下,构建与传统教学相互融合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交互式教学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下面以学院《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为例说明,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

1.设计制作企业项目。课前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设计制作《**企业网页设计》项目,共构建八个学习情景:《学习情境1企业网页图文混排》;《学习情境2企业网页表格数据制作》;《学习情境3企业网页表格布局》:《学习情境4企业网页超链接设置》:《学习情境5企业网表单网页制作》;《学习情境6企业网页制作-css样式表应用》:《学习情境7企业网页布局-div+css布局》;《学习情境8企业网页JavaScript特效应用》。

2.课堂教学内容以网页设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划分上述八个学习情境,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按任务展开教学。每个学习情境都包含:①任务导入:首先提供学生与所讲知识相关的网页案例,吸引学生注意,然后导入学习情境任务;②分析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过共同分析与讨论,总结出具体的制作方法;③实训(仿真实践,在线测试):学生根据学习情境,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独立完成操作,在线测试。④讲评总结: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所做的是将问题汇总。总结出相关的注意事项,点评作业时,侧重学生的思维引导,及时给予学生鼓励。⑤能力扩展:提供给学生实践性较强的案例,要实现效果,需要结合以前的知识和运用一定的技巧。这样既扩大了知识面。又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在课堂讲解环节,可以适时插入教学视频、技术操作视频、实例展示等内容,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讲清楚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演示,使教学效果更生动具体。通过学习情境,学生目的明确,整体性学习Dreamweaver软件各个工具,运用到每个学习情境任务中,学习网页各独立元素与整体学习情境相结合。

3.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上传课前准备《Dreamweaver网页设计》学习指南、课堂讲解八个学习情境模拟、仿真实践、在线测试、网络资源、网络答疑等环节。(1)学习指南: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学习建议、链接优秀网站的网址等,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时分配,当学生遇到网页设计问题时,就可以在学习指南资源库中找到满意的答案。(2)学习情境模拟:教师授课、实践操作视频。(3)情境模拟部分:有10个训练素材,学生可以选择训练企业项目进行自我训练,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交流;(4)仿真实践环节:在一定程度需要借助仿真实训软件,应用于学生日常实训和各阶段试。(5)网络答疑:网络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师生可以通过QQ、邮箱、论坛等形式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6)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包括相关网站、相关视频、课程课件、讲义、行业信息、参考书籍、学生实训实录等补充资源,供学生课外学习。这样便于因材施教,使好生更优,差生进步更快。

5小结

第3篇: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课程 混合式教学资源库 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34-03

教育部 2011 年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决定以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为引领,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能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开始尝试通过信息技术将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及终身学习结合在一起,进行混合式的教学改革。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渗透进课堂教学,通过教育途径的延伸,线上线下学习的结合,实现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从建设目标与思路、建设内容、实施方案、应用成效、特色与创新等方面对“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进行探索,以突出教学特色创新,大幅提升线上线下教学成效。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职业教育理念与远程教育理念混合,将网络资源的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混合,将传统教学资源与数字化资源混合,将真实环境的学习方式与虚拟(网络)环境的学习方式混合,构建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两种方式相融合的混合式教W。

(二)开发多样性混合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优化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在改进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设计一套切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课件、助学视频及动画、试题库、学习评价体系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三)突出自主学习,强化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活动为导向,将传统学习方式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学习优势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上下工夫,关注学习过程,加强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训练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力求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项目以“教学团队集中学习讨论与培训(领会相关资源库建设理论)到企业、同类院校调研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进行学生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元素设计与开发(包括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教学模式重构,混合式教学资源整合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项目研究总结,评价并进一步改进优化教学资源”的思路开展研究。

二、建设内容

通过对课程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深入融合,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整合立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互动性强的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课程线上线下“双互动”,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最终使学生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面授教学设计。课程将“翻转课堂”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以分组教学的形式,将班级学生分别划分为 6 组,每组6-7 人,每组设组长 1 名。教学环节按照企业项目开发过程,穿插角色扮演。计算机网站建设实训室被拟为“广西南宁欣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担的工作任务是某商务网站投票系统、注册系统、留言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学生分别扮演网页(美工)设计师、Web 软件开发设计师的角色,教师分别扮演客户、项目经理的角色。

在课堂教学面授过程中,围绕网络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通过小组课前汇报、撰写计划、案例分析、协作学习、编码调试、作品评价等教学活动环节,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同时,课堂教学中的资源都可以从网络教学平台中获取。

(二)网络远程教学开发。课程提前一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工作任务。网站资源库的网络教学对课堂教学提供全方位的导学助学支持。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指导学生选择学习媒体和学习开发工具、提供学习心理辅导和在线交流等。

在网络教学中,适时导学材料、作业、辅导资料、知识拓展资料等学习资源;定期组织在线测试和集中辅导;策划组织在线答疑、主题讨论、典型例题与案例解析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在线导学、定期实时辅导和集中面授辅导等方式的结合,保证导学助学服务不间断地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三、实施方案

课程一般按照 5 个课时进行单元设计编写。以模块 1 中第四个工作任务投票功能实现为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其中线上学习 2 个课时,线下学习 3 个课时。

(一)课前准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领取工作任务单,浏览和下载资源对投票功能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与组员之间讨论交流,进行学习资料收集与整理,制作项目需求分析,并根据项目需求分析,进行投票功能设计,确定制作方案。

(二)课中讲授。课中讲授可从以下步骤展开:(1)针对学生网络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提示学生疑点、难点的解决思路;(2)学生小组分工协作,完成程序开发、编码单元调试和集成调试;(3)教师对各小组执行进度和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提出整改意见;(4)学生课内讨论交流,根据教师建议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5)成果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布置下一个工作任务。

(三)课后巩固。学生将作品修改完善后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给教师,教师在平台上批改作业并给予反馈。师生在学习平台上针对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内容。

课程教学资源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主要见表 1。

四、应用成效

教学资源实践环节经历了两个课改班级的课程教学(即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按照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新编制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校本教材等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学生成为主体,对学习内容兴趣增大,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慢慢参与到项目中,体验工作角色的魅力。其次,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探索,进一步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宽了学习的途径和渠道。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明显增强,课堂授课学习氛围有较大的改观。

同时,第一阶段实践教学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课时限制,一开始选取的教学内容难度偏大,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线上工作任务,增大了线下教师课堂教学指导难度。二是学生网页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自主开发设计网页的时间和空间不够。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难以自主开发网站,优秀学生作品较少。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第二阶段实践教学环节中,课题组成员反复研究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案和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一是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筛选和提炼,寻找适合课堂教学的企业实际项目,修订出切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进一步进行线上线下学习时间分配和资源建设。二是搭建“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课程资源库网站,丰富课程资源库,为学生课后学习和探索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经过两个阶段的教学实践研究,课改班级学生较非课改班级在课程综合成绩、网站开发综合能力上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如图 1 所示。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对完成实践教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88 名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如图 2 所示。

五、特色与创新

(一)与竞赛项目对接的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积极探索新思路,开发微课视频、制作助学游戏、搭建课程网站,将所有教学资源集成在一个平台。既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V、教学计划、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等教学资料,又涵盖了教学课件、课程素材、学习手册、优秀作品等教学资料,资源强调多而精,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课程多媒体资源库,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将课程学习延伸到了课外。

结合相关竞赛标准,在教学目标上提出高要求,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网站规划、网站功能设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使用动态网站技术独立完成建站工作,对现有的成熟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团队合作完成小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产品的测试与维护。真正做到以教学资源促进竞赛项目,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二)创设“工作室制”的资源学习环境。引入企业“工作室制”的教学环境设计,将企业真实环境带入课堂,教学环节按照企业项目开发过程,穿插角色扮演。模拟企业环境的教学情境设计,重在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

将企业项目开发流程贯穿课程教学环节,严格按照“网站策划网站整体设计静态网页设计动态网页设计数据库设计网站测试网站上传网站更新维护”整个标准的企业网站开发过程进行设计,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

(三)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资源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深度挖掘企业资源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契合点,利用企业资源更好地改善课程教学质量。依托企业资源,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重构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岗位分析将企业实际项目融入教学内容,使得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课程教学整体水平。

内容重构以就业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课程将企业实际项目融入教学内容,以 3 个子项目12 个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参与网站项目制作,亲自体验“网站策划―网站整体设计―静态网页设计―动态网页设计―数据库设计―网站测试―网站更新维护”整个标准的企业网站开发过程。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对接就业方向,接轨就业岗位,切实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企业资源的注入使课程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该混合式教学资源已经实际运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验班级的课堂教学。对完成实践教学的专业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通过混合式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浓厚,迟到旷课率减少,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所提高,改变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也提升自学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建钢.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强光峰.科学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四个关键[J].基础教育参考,2015(7)

第4篇: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典型案例

2007年12月份的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刚结束,就从四面八方传来许多关于考试舞弊及学生被开除的消息,这再度引起我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了深入的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及寻找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我专门走访了比较典型的江西某高校,也调查采访了相关的老师和同学。据了解,在此次考试中,此校共发现了12人作弊,并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苑同学,男,工学院06级通信专科班,在2007年12月22日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通过手机舞弊被监考人员发现,后来被学校开除学籍。通过采访他本人得知,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四级考试,第一次考试只差几分,这一次他考前其实准备得已经比较充分,如果正常发挥,是很有可能通过的。但可能是受了前一次考试失败的影响,总觉得不够自信,担心过不了。他觉得如果再过不了,是会很丢面子的,而且会影响到评优。于是经同学介绍,在考前一两天,他与几位也要考的英语成绩很优秀的同学及几位不考的同学串通,开考后那几位英语很优秀考生按事先的分工先做其中的一道题,然后将答案通过手机发给不考的那几位同学,再由那几位同学把各题的答案传给他,不料后来被监考员发现。事后他痛悔不已并感叹到他不应该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一时糊涂。据了解,其实苑同学平时表现良好,一直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平时很积极参加院里和校里举办的各项活动并多次获奖,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获得过二等奖学金及“江西省杰克助学奖学金”,上一学年还并被评为优秀团员和文明大学生,还是中共预备党员。

案例二:王同学,女,商学院04级本科班,在2007年12月23日的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前在网上购买答案,然后开考后一小时通过手机答题,被监考人员发现,事后被处以开除学籍。通过访谈,我了解到,她已过英语四级,而且在校时学习成绩也是不错,曾多次获得校奖学金,在校还获得过文艺奖项,被评为过优秀团员和文明大学生,并是正式党员。因考虑到毕业后就业压力大,认为获得英语六级证书可能会给找工作增加一个砝码,便报考了六级。但考前准备又不太充分,又考虑到毕业在即,想一次通过,于是就把希望寄托于购买答案上了。结果也是为自毁前途而追悔莫及。

案例三:张同学,女,艺术学院05级本科班,在2007年12月22日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找“”替考,结果被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听她讲,她们艺术班的学风都不太好,很少有同学会刻苦学习书本知识,这三年都是浑浑噩噩过来的,英语更是一塌糊涂。之前考过一两次,都只是很低的分数,如今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便有些紧张起来。而凭自己能力过级已不太可能,于是只有寄希望于舞弊。况且她见识的“世面”比较多,觉得四级舞弊已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因为可能之前有太多的人都是这样过的,所以她也就随波逐流,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事后她也是后悔不已,不过同时她又有些愤愤不平,因为还有好多同学舞弊没有被抓到,觉得自己很倒霉,不公平。

案例分析

1.主要舞弊手段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舞弊的行为涉及到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同学,舞弊的手段也是不断翻新,从原来的夹带、偷看等传统型作弊到现在的利用手机等高科技作弊,单个作弊到现在的联合作弊,一般性作弊到如今的严重性舞弊,呈现出花样繁多,人数甚众的新特点。就目前来看,利用高科技舞弊及请人代考的现象特别盛行也特别恶劣。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一是夹带或携带书籍、电子词典等。这种方式在全国性的考试中也许不是很普遍,但是在校内组织的一些考试中很常见。二是通过手机、网络、隐形耳机、隐形笔等高科技手段抄袭答案。这几种方法一般都要在考试前与一位甚至几位同学串通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三是请人代考。这也是情节最严重的一种舞弊行为。一般是在考前利用替考者的相片假造考生的身份证和准考证,想利用监考人员一般情况下对考生报考相片验证疏忽的特点蒙混过关。

2.舞弊的原因分析

第一,内在的原因。首先是诚信缺失,道德行为失范。考试作弊其实就是一个“诚信”问题。为什么要作弊?要取得好成绩,取得自己能力达不到的成绩。每个人在作弊的时候都知道这是不对的,是弄虚作假,可没有人在乎,这就是对“诚信”的淡漠。在大学校园里,作弊者最初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动力随着对学习兴趣的衰退甚至失望,逐渐演变成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直至以作弊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学生人生观的玩世不恭和及时享乐的态度是其消极社会心理的又一重要方面,这种态度集中反映在精神上的“疲”和态度上的“混”。由于社会变迁和就业的迷茫,一部分大学生迷失了人生的价值和目标。他们寻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因而产生了精神上的空虚感,丧失了自信和进取的勇气,采取一种游戏人生、放任自我的态度。这种精神上的“疲”带来人生态度上的“混”。他们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不投入,混考试、混毕业、混文凭,陷入一个不能自拔的“混”的怪圈。对大学生而言,作弊与其说是欺骗别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如说是欺骗自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为什么学生对作弊持默认态度?因为在一些学生看来,大学考试作弊不同于高考等升学考试,不存在竞争,别人能否过对自己并不构成威胁。如果他们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对学习不重视,那么,作弊除了有被发现的风险之外,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就如案例三中的张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而且对舞弊行为也是司空见惯,以致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其次,学生自身的心理作祟。考试舞弊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分不开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急功近利的浮躁侥幸心理。这应该也是舞弊者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浮躁风气对大学教育系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导致了大学生学习观上的一些不务实的现象。它不仅表现为某些大学生心理上的急进、狂躁、骚动、做事无恒心、学习工作不安分,这种浮躁心理很容易同时产生侥幸的心理,折射到考试中便是作弊现象的泛滥。二是虚荣的心理。有些同学一直以来表现都不错,但好面子,虚荣心很强,每到考试非常在意结果。就像案例中的苑同学,平时学习也比较认真,成绩也比较好,但为了能通过而不至于丢面子,他还是不惜铤而走险。三是从众心理。考试舞弊现象在大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当看到有些同学靠舞弊轻松通过考试时,有部分学习目标不明确、意志薄弱的同学难免会产生一种从众心理,舞弊也就在所难免。

第二,外在的原因。首先,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社会和家庭中长期形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而使学校长期重视和实施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正如一则顺口溜说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视分数为命根的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作弊也就成为了其中的一种捷径。二是校园外的不良社会风气也对大学的学风带来消极的影响。如社会中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三是就业压力及不良的择业风气带来的消极因素。这就出现了两种极端。有部分同学认为,当今社会,学得好的大学生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于是有的学生在校时就开始自暴自弃,混日子、混文凭,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而另一部分则认为,我国现在还是个学历社会,文凭依然是毕业后找工作的一块很重要的敲门砖。为了获得这些“硬件”,于是就有人不择手段,这也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之一。其次,高校教学和管理体制不完善。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领导、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以及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或疏于管理等因素,使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教学方面:一是德育工作不实。其症结在于片面强调意识形态、重表面文章,而没有把如何培育做人的品质和信念放在突出的位置。在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上,忽视了人文文化的价值,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了精神空虚的现象。二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方面。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对大学生们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所学的知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否真的有用、大学生们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做更多的考虑。三是考试观念和方式方法方面。大学教育中有的知识除了考试以外,基本派不上用场。我们现在的不少闭卷考试,主要是考核大学生的记忆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大。大学生们经常被困在一些教学情境中,学着死板的步骤、僵化的概念和陈旧的知识。这些因素都助长了舞弊之风的盛行。在管理方面:一是考试制度不完善,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不痛不痒,表现为执“法”不严。二是考前教育和宣传工作不到位,监考力度及监考技术水平有限,监考制度不完善。三是考试形式单一、固定,这让一部分在此类课程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产生厌倦心理,同时也埋下了想投机过关的种子。

应对措施

当前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如此普遍,它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大学生考试舞弊行为实际上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很严重的道德危机和教育危机。目前,很多大学对有考试舞弊行为的学生都采取了诸如开除学籍之类的严厉处罚措施,应该说惩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这当然也是防止舞弊现象发生的手段之一。但我认为,这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我们应该努力在源头上预防大学生舞弊,这就应该好好在道德培养及教育改革上下功夫。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一是我们要扎实推进德育模式的创新,突破旧的德育模式的制约,积极构筑新的德育模式,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常年以来,我国道德教育模式单一,盲目说教的方式非但没有让学生提高素质,反倒使很多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考虑到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师生间应注意多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动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在心理与道德方面的素质。

二是我们要扎实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重新审视、选择教育的价值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将德育目标、过程和智育目标、过程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在全球化背景中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必须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深刻理解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诚实信用教育及纪律观的教育,使学生理解诚实守纪的重要意义,善于引导,帮助学生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三是我们要扎实推进道德文化传承途径的创新,在全社会形成“以人为本”的共识。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同时,我们要扎实推进道德教育技术的创新,优化网络环境,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2.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考试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由于大幅度的扩招,很多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素质都很难保证。舞弊热潮也非空穴来风,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唯高分数为先的观念。这就应该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逐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师的个人影响力,改变以高分数来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真正将学生从沉重的考试中解救出来。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的培养,挖掘学生潜力,实施因材施教。

二是改革考试方法。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是目的。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质量的人才。考试是必要的,但选择最佳的考试方式则是提高考试的功能、提高其信度和效果的有效途径,选择适当灵活的考试方式,既能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检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更好地杜绝舞弊现象。首先要把考试由单纯的书本知识测试转向以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的测试,既不单要测试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测试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考试这一手段真正具备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其次,考试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应该重视其实际应用能力。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大学应主要教会大学生如何运用资料、查找信息、借鉴理论和观点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在大学阶段的考试应多采取开卷式,比如说在同等的时间和条件下,看谁最能利用信息、数据、资源和书刊,写出最好的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

3.加强学校对考试制度的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的考试环境

首先高校应该在考前多做宣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舞弊行为是可耻的,而且晓以利害,动之以情。其次,应维持好考场的纪律,严格监考,让伺机舞弊的同学无机可乘。毕竟舞弊的同学还是做贼心虚的,只要监考员认真监视,很多情况下学生还是无计可施的。再次,就是最好能在考场安装些高科技的设备,比如说摄像头、信号屏蔽设备等,让那些伺机作弊者及行为无影遁形。

当然,消除大学生舞弊现象需要各方面长久的努力。近日获知这么一条信息:由教育部起草的国家教育考试法草案目前进入最后完善阶段,即将提交国务院法制部门通过。这应该是条喜讯,这将有利于规范考试行为,维护考试的公主、公平,有利于构建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参考文献:

[1]廖迎春.从大学生考试作弊弊谈高校教学管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第5篇: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离散数学;客户体验管理;“爱德玛”法则;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21-02

Abstract: Discrete Mathematics is a core curriculum of computer specialty, but this course has too many basic conceptions to understand. Six aspect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omputational Thinking orient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bility, grasp the first class to stimulate learning enthusiasm, introduce advanced management concept into class, and build high quality network courses to realize blended teaching, and reform test mode. Those six methods promote significantly the effect of the class at the end.

Key words: Discrete Mathematics;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AIDMA Law; Blended Teaching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离散数学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离散系统的状态、关系和变化过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形式化描述语言[1]。通过离散数学使学生掌握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和图论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了解这些学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这些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关系。培养学生严密的抽象思维和缜密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后续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模糊数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但是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多、原理多,不容易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对课程内容不太感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不够理想。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措施进行教学改革。

1 “计算思维”导向,培养创新能力

计算思维作为三大科学思维方式(计算思维、理论思维和实验思维)之一,得到当前国际计算机界广泛的关注,是当前计算机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计算机科学不仅是计算机编程,还要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去思维。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离散数学采用抽象的数学符号系统作为知识的表现形式,注重抽象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计算思维是高度统一的。基于计算机思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贯穿计算思维,开展教学[2]。

2 抓住关键第一次课,先声夺人

首因效应是指在人们认识事物时,由于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在形成总体印象的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更大。人们总是以对事物的第一印象为背景,去理解他们后来获得的相关信息。因此第一节课非常重要,我们需要让学生感到离散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乐趣的。第一次课我们需要向学生展示以下内容:学习离散数学的重要性、离散数学部分知识应用介绍、离散数学课程的任务和目的、离散数学的特点、离散数学的难点、离散数学的学习方法[3]。

3 问题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问题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离散数学概念多,理论性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往往不够,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背景知识加强理解和掌握,拓展问题分析讨论并总结结果[4]。例如,在讲到欧拉图时,介绍欧拉的生平事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出七桥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通过背景实例加深对欧拉图的理解。

4 把学生当顾客,先进管理理念引入课堂

当代大学生基本是90后,这一代人渴望成才,但是缺乏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的精神。“手机控”、“消息控”成为普遍现象。课堂上也完全离不开手机,严重影响了课堂质量。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引入“客户体验管理思想”[5]和“爱德玛”法则。我们把学生看成上帝,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有良好的体验。

客户体验管理是战略性地管理客户对产品或公司全面体验的过程,笔者借鉴琚建平提出的客户体验管理框架实施学生体验管理,学生体验管理分三部分进行:洞察学生体验世界建立学生体验课堂建立持续改善的回馈机制[6]。

“爱德玛”法则即AIDMA法则,英文为“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消费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行动)”,简称为AIDMA。艾德玛法则要求能够首先做到引起注意,然后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加强记忆,最后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笔者把该法则应用于课堂,首先用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对章节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进而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5 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实现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网络线上与线下的混合,通过引进面对面教学来改进网络学习的不足[7]。但是混合式教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必须有微课和网络平台的支持。网络平台是混合式教学所需教学材料的载体。课堂所需材料都需要在网络平台及时上传,学习中的问题可在网络平台进行师生讨论,作业可在网络平台及时提交批改。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上传课外扩展的学习资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混合式教学。

6 改革考核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运用离散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考核方式改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降低到50%。总成绩=平时成绩(50分)+期末成绩(50分),期末成绩通过闭卷考试进行,实行考教分离,考试时间和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参加学校期末统考,老师命题阅卷。

平时成绩=考勤(10分)+课堂表现(20分)+ 网络平台学习(10分) + 作业(10分)

其中,(1)考勤按照出勤次数/总的上课次数计算出勤率,换成得分。(2)课堂表现分为随堂提问与课堂讨论环节。随堂提问环节考查学生听课认真程度,随堂打分。课堂讨论环节按小组进行,随堂给分。(3)网络综合平台学习按照网络综合平台学习次数和学习时间给出相应分数。(4)作业共4次,每次2.5分。

7 结束语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计算思维导向培养创新能力、把学生当顾客先进管理思想引入课堂、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实现混合式教学和改革考核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四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并进行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期末总评优秀率从40%提高到60%,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屈婉玲,王元元,傅彦,张桂芸.“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育,2011(1):38-41.

[2] 路美秀,王玉山,巫小蓉. “离散数学”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3(5):47-58.

[3] 谢志强. 讲好离散数学第一次课.计算机教育[J].2011(16):95-98.

[4] 赵青杉,宗春梅,孟国艳,郑晓霞.基于问题驱动的离散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J].沂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2):94-96.

[5] 李伟伟,宁玉富,柳欣.客户体验管理在公选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24):56-58.

第6篇: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51―04

一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已取得了大量的实践成果。为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现状,我们利用CNKI文献平台调研了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通过认真分析符合条件的检索结果,得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155篇,优秀硕博论文18篇;以“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129篇,优秀硕博论文44篇;以“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5篇,优秀硕博论文3篇。

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和混合学习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把混合学习模式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所谓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这是近年来国际教育技术界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实践网络化学习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有的学者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提出了“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2],有的学者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的改革思路[3],有的学者探讨了混合学习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具体应用方法[4],有的学者提出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等为特征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和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改革思路[5],还有的学者结合实际教学对高校信息化环境下混合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交互和评价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6]等等。

从目前各院校的开课情况来看,结合对山东七所院校的高师生问卷调查和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访谈发现,大多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的教材内容体系是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浓缩、简化而成,课程内容繁杂、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很多老师在要求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自己却仍采用传递―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大多数老师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授课,但是课件的呈现方式单一,内容基本上是“课本搬家”;有的学校则只讲授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偏离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目标;很多学校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考勤和期末理论考试等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考试以背为主,课程学完后,还不理解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二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是网络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根据我们主持的省精品课程建设和省教改课题改革的实践,结合目前各院校的开课情况,我们尝试把混合学习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整合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教学三个平台以及各种教学资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并以此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涵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混合”是将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在线学习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第二:“整合”是将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课程、学生专业背景结合起来,构建以教材、配套光盘、网络课程为载体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并与网络教学资源、课外实践作品等整合为一个有机统一的课程资源包,融入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平台上自主或协作探究、课外活动和多元教学评价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开源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下不断发现“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不匹配之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致力于该模式不断完善,通过试点-调整-完善的实践探索过程,最后得到了相对稳定、合理、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学校现有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把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活动三个平台相结合,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二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即传统教学资源,如教材、配套光盘、课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和其它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库、虚拟实验室、协作项目实践活动等,课内外实践资源,如实验室、微格教学、教育实习、各种学术讲座和课外比赛活动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包,并融入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立体化培养环境。

2 教学混合。教学混合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混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混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混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混合,实物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的混合等。

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辅以网络教学,配合相应的教学资源,把传统教学中的个人查阅、访谈、调查等自主学习和学生在网络中的自主检索、获取、处理信息的在线学习,传统教学环境下的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和基于网络的在线项目协作实践、主题交流、探究活动的合作等协作学习,以及学术讲座及课外比赛、教育实习、微格教学、教学媒体实验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完成意义建构。

3 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对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价等多元教学评价整合于整个教学过程,动态评价课程教学。其中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期末考试形式,成绩占40%,在线学习主要通过电子学档来评价,成绩占30%,课内外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报告、活动作品、比赛作品等进行评价,成绩占30%。

三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各项指标,使人们更加明晰了教育技术的内容,明晰了基础教育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以《标准》为依据,确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如下: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技能;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能;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等[7][8]。

通过对山东七所高师院校的问卷调查和广泛征求教育技术专业教师意见,在我院试点教学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课堂教学72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36学时),授课时间专科生定在大二下学期,本科生定在大三下学期。

本次研究以我院物理系06级物理教育专业和教育系06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为文科实验班,物理教育专业为理科实验班,采用重构课程内容-构建课程资源-课程教学混合-多元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 根据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面向全体师范生开设,不同系别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同时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结合主持的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和省教改课题的研究,我们从基础理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实践三个维度,重构了师范生的技能结构,主编了《现代教育技术》(薛庆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教材,设计与开发了以教材、配套光盘、《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载体的立体化教材。同时,针对本次实验的文理两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来选择、组织、加工课程内容,分别设计了文、理两套课程内容版本,并及时更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观点和最新技术知识。

2 精选授课教师,构建课程资源。我们选择了信息素养高的省精品课程的核心成员,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立体化教学环境,编写课堂教学的大量拓展内容、最新技术知识和案例,并结合山东省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将大量的相关资源,如视频录像、光盘、优秀案例、历届学生典型作品等,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资源包融入到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全天候、多层次的资源支助。

同时,向学生提供具有学习指导性的“网上教学活动要求和具体安排”(如网上实时答疑时间,“在线作业”要求等),对学生网上学习进行指导,并在FTP教学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文件夹,供学生按进度存放每次做的工作,学生凭密码登陆网页,把学习笔记、作业等存放在自己的学习文件夹中,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课程的电子教案,则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上传到网页上,其他方面的资源随时更新,帮助学生自学。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覆盖课堂内外,确保混合教学的顺利开展。

3 打通课堂内外,混合课程教学。在开课前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学习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的学习资源等相关信息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对课程教学有个总体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方法。课堂教学挑选精品课程组的责任心强、技术好的骨干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教师把教学专题网站告知学生,并且在课堂中展示以往的学生作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逐步引导学生重视网络资源,在理论课上教师有意识地使用教学媒体展示理论教学内容,把教学媒体的操作使用融入到日常理论教学中,淡化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界线。教学媒体实验主要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先观看视频录像,再操作虚拟实验系统熟悉基本实验操作,然后再根据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实物实验。教学软件实践课开展网上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教师进行集体控制学生屏幕集中讲解、小组控制学生屏幕讲解、个别学生屏幕指导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而在网络平台上,生生之间又形成不同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借助课程专题网站、网络资源等,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后进行自主学习,如下载资源、写反思日记、实时讨论、上传作品、与其他师生进行交流等活动,针对教师布置的协作学习项目,学生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在网络环境下则开展在线主题交流、探究活动,网络自动跟踪记录其活动,并形成电子学档。

微格教学则与教育实习相结合,先观看教学示范带,了解微格教学的一般操作方法,再选择部分学生现场录制微格教学录像,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在微格教学训练中加深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在随后的教育实习中,在实习教师指导下熟练操作。同时,在课外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学术讲座,特别是教育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沿,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比赛活动:摄影、DV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设计、信息化教学说课等比赛活动,煅炼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应用能力。

4 实施多元评价,动态评价教学。考虑混合学习的特点,课程评价实施多元、动态评价:期末考试主要采用小论文、开(闭)卷等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在线学习主要采用电子学档进行评价,即学生浏览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中的发言内容和次数、小组协作中的贡献和组员的评价等,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参与情况和活动的效果;课内外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报告、活动作品、比赛作品等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另外,对于参加各种课外比赛活动的同学给予奖励加分,记入总成绩。微格教学结合教育实习的情况共同考核,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微格教学实验报告和教育实习情况综合评定,记入教育实习成绩。

四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效果及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了教育技术对于自己将来教学生涯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从卷面上看,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提炼知识,一改过去照搬书本作答的状况;从校园网络对教师教学评价结果来看,学生和教学督导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从多媒体作品的内容来看,大部分作品都具有“原创”的内容,一改过去直接下载或照抄网络作品的现象,说明学生能真正的自己去设计作品;从教学媒体实验完成情况来看,学生能按要求对实验原理、步骤、过程以及器材与环境等进行较好的阐述,能较好地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阅读平台上学生的讨论记录和反思日记,结合平常对学生的观察与访谈和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可本研究所构建的“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认为混合学习能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整合,可以提高教学绩效;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掌握课程内容,扩大参与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参与网络讨论、指导学生学习,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或协作学习、作业与提交、网络学习资源搜索、网络课件的使用及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交流等,在混合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信息素养。

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2007年《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课题成果获2009年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所编教材已在山东省多所高校使用,教改成果也正逐步向其它课程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 2004(3): 5-10.

[2] 苏小兵.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 2009,(3):18-22.

[3] 赖晓云,焦中明.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案例[J].远程教育杂志,2007,(5):57-59.

[4] 黄陈英.混合学习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4):28.

[5] 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9,(5):88-91.

[6] 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 2005,(4):63-65.

第7篇: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一、工作概述

(一)教育教学管理

1、制定工作计划和完成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系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我教研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制定出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包括教研活动计划、教学计划、科研项目工作计划等,并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实施,在年度或阶段工作结束时做出工作总结和工作反思。

2、教学工作量的完成

我教研室共有7名教师,截止2015年1月31日,我教研室共完成约3200课时量,先后分别承担13级、14级和新能源定向班的汽车维护、汽车电气、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结构与维护等8门课程,并认真填写教学效率手册。我教研室在教学中,治学严谨,认真备课,讲稿齐全规范,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经过我教研室多方整改,与上学期比较,学生的出勤率以提高至99%,考试及格率均达到95%。

3、教学质量的监督

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组织,我教研室重视教学质量,严把教学质量关,作为教研室主任,其措施有(1)每月严查本教研室的教学效率手册、教案填写情况和课时上报情况;(2)严查本组教师的授课与授课计划是否一致;(3)定期对本教研室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听课,并提出实践性意见。这期间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与有关的教师进行了沟通,并进行了改进。(4)保证教学文件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上报资料提交及时准确;

4、教研活动的开展

根据学期初所制定的教研室教研活动计划,我教研室本学期自9月开始至今共组织教研活动二十余次,内容主要结合修订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新能源设备学习两大方面,教研活动规范化、形式多样化,材料充实。

5、学生考试及成绩管理

我教研室教师认真整理本学期承担班级的学生成绩,准确无误的将成绩输入至成绩管理系统,并对各班级成绩进行分析和讨论,寻找整改措施。

6、积极与领导、其他教研室老师进行沟通,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并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后备、传授技艺,我教研室对于培养教师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鼓励我组教学团队积极参加教师能力大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鼓励老教师积极备战教师能力大赛,并组织先后三次探访新能源企业实训车间,邀请车间主任李玉龙与尤工针对纯电动汽车EV150实车进行讲解,受益颇深。每学期组织我教学团队参加全校综合测评,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并带领陈荣梅等老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为培养新教师能更快的进入和适应工作环境,帮助其解决工作与生活上的困难,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并带领新教师编写新能源人才培养、新能源定向班课程体系以及学习新能源专业知识和设备使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好基础。带领团队积极探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内容,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为了全面发展我教研室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我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2014年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举办职业培训优秀课堂中获得优秀奖;参加2014年第三届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分别获得三等奖两项和优秀奖一项;

(三)专业建设

1、修订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我教研室自今年9月开始修订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制定之前我教研室教师曾多次走访新能源企业,并与企业专家、毕业生探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企业需求,对企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在制定期间我们荣幸的邀请到高级工程师朱振贤前来指导,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新专业申报相关材料准备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对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我校申报新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申报工作自全面启动以来,我教研室认真收集资料,参与调研,填写《增设专业申请表》,专业调研报告、专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等材料。先后邀请了北汽新能源公司、北汽研究总院、博世公司、意中意公司、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等10余位专家教授进行了专家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增设专业理由充分,专业发展规划具体,培养方案合理可行,专业主要带头人优秀,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课和实验室建设已有明确的计划和保证。各相关院系针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对申报材料不断修改和完善。现已完成了2014年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

(四)课程开发

我校针对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从专业培养目标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车专业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以及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构建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通过对专业岗位群中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确定与岗位职业需求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再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归纳,形成专业职业能力一览表。

(五)教材开发

目前,新能源汽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于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所以我校极为重视新能源教材开发。教材文本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基本依据,而教材文本又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基本载体。在新教材的开发理念上我校提出要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目前我教研室在教材开发方面正在积极的努力着,在学习新能源知识的同时,也在收集文本资料,编写教材本文,开发工作页。

(六)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情况

兴趣小组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尽可能的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学生喜欢动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获得知识。所以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我教研室商讨决定2015年3月开展新能源兴趣班,并制定出了新能源兴趣班的开展方案和活动计划。

(七)师生参加各项比赛情况

为了全面发展我教研室教师的综合能力,鼓励我组教学团队积极参加教师能力大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鼓励老教师积极备战教师能力大赛。为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我于2014年参加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举办职业培训优秀课堂中获得优秀奖;参加2014年第三届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两篇论文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陈荣梅老师获得此次比赛三等奖。

(八)部门建设

目前,我校新能源汽车共分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实训区、纯电动驱动系统实训区、纯电动驱动系统控制技术实训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控制技术实训区、新能源汽车专用系统实训区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转运行与维护实训区。新能源实训设备共有84个,其中软件设备共有12个,包括混合动力系统虚实融合的一体化软件、汽车虚拟拆装与教学软件、ABS制动系统虚实融合的一体化软件、混合动力系统虚拟拆装教学软件等;硬件设备包括混合动力系统故障大师、纯电动车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实训台、能量回收系统模型、氢燃料电池工作模型、混合动力变速器解剖运行台、混合动力电池组实训教具等。

(九)工学结合

我校汽车专业通过与集团各兄弟企业紧密联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实施“工学结合、能力递进”“2+1”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作为学校应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满足企业需求。我校为企业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企业与学校签订培养合同,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并积极参与我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结合市场需求,与我校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例如奔驰班、现代班和新能源班等。

(十)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学校与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京新能源、动力总成等多家企业进行深层次校企合作,并将课堂与企业车间融合,开设现代、奔驰、新能源等定向委培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和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为学生在就业道路上开通了直通车。

本学期在汽车系王主任的帮助下,积极与新能源企业联系,并与企业探讨如何进行后期的校企合作,并在后期将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方案,其中包括企业兼职教师、企业专家对我校教师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等方面。在景校长的帮助下,新能源企业为我校提供C30和C33纯电动汽车,以备学习。为探索校企合作真正意义,本人与陈荣梅教师分别编写两篇校企合作论文,在探索中得到了成长和提高。

(十一)安全管理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带领本教研室教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安全设备设施完善。及时保养和维修仪器,加强实训室的安全保卫工作。如发现设备有故障,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认真看管维护好实训设备,保证正常运行,不损坏,不丢失。由于新能源设备多具有高压电,远超过人体安全电压,所以对于教学实训区的安全工作,我教研室教师在课上严格要求学生,以确保实训工作的顺利完成。

2、新能源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教学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是关系到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重要环节。所以,如何做好教研室教学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教研室需要重视的问题。本学期带领本组教师检查设备,对需要进行充电的设备进行维护,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记录,并与厂家工作人员联系进行维修与维护,以确保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对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建立和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使以上工作进入良性的循环,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对设备的爱护,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其他工作

1、我教研室教师积极与系主任、老师沟通,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2、重视宣传工作,我教研室教师及时准确的将新能源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信息进行宣传;

3、我教研室教师先后承担2014年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发动机装调工复赛、决赛和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大赛初赛、决赛裁判员工作;

4、我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第二届、第三届北汽集团职工运动会,参加项目包括健排舞、体操和工间操比赛,并代表学校获得好成绩;

5、我教研室教师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全力迎接技师学院申报和国家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二、主要成绩

(一)加大了培训力度,教师队伍成长呈现阶梯式发展

教研室组织了6次校外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对新能源专业知识培训,加大培训的力度,使教师队伍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完成了2014年汽车制造与装配(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申报工作。

2014年汽车制造与装配(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申报工作包括专业的调研,新能源专业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专业申请表的填写以及课程标准的编写。

(三)鼓励我教研室积极参加教师能力大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鼓励老教师积极备战教师能力大赛。

(四)参加科研论文的评比活动并获奖

为了全面发展我教研室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我于2014年参加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举办职业培训优秀课堂中获得优秀奖;参加2014年第三届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两篇论文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陈荣梅老师获得此次比赛三等奖;

(五)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了示范校任务,并正在全力迎接技师学院申报和国家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三、对上学期不足点的落实情况

1、新能源教学设备上学期缺乏管理,很多设备在还未经使用的情况下就已经被损坏,动力电池也长时间处于亏电,已经有2组动力电池临近报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教研室教师积极努力维护和维修教学设备,对长期处于亏电的设备及时给予充电。并经过讨论,我教研室制定出了新能源教学实训区的设备管理与使用规定,使用分组轮换制度。

2、修订了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3、组织多次新能源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本学期主要不足

不足之处1: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不够,需要重点加强。我教研室对于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还不够系统,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在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过程做的不到位,对于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应不断加强。

改进措施: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将全面、系统、准确地加强理论学习,拓宽个人知识领域。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不断要求自己加强英语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不足之处2: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思路不宽、不活,很多时候还是循规蹈矩,只安于表面。

改进措施:多加强与同事间的思想交流,多将自身的想法汇报给领导,向领导请教,拓宽自己的思想和眼界,工作中多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用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各项工作。

不足之处3:部分教师课改意识不够,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创新的精神;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8篇: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Moodle;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20-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都以各种项目形式进行,如“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项目。因受项目经费、指标、时间、内容和培训模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更多的只是针对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骨干教师在接受集中培训后,再回所在学校为学科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如何保障参培教师培训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没有时间参加集中培训的中小学学科教师提供有效的培训,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将集中面授培训与基于网络培训相结合,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可有效地解决学员工学矛盾,培训效果更佳。

二、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的构建

(一)Moodle网络平台的特点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它是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一套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1]该网络平台操作简便,具有个性化、共享性、开放性和社会化等特点,在突出学科培训与在线学习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在课程教学管理及培训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的构建

结合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际需求,提出培训平台构建的主要思路:充分发挥Moodle环境的优势,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主要从资源和活动二方面进行设计,突出培训与研修。

1.培训资源设计。(1)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前以调研为前提,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教育部提出的“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合理设计培训内容。主要有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研究方法与课题研究能力四大模块的内容。专业理念模块主要包括新课改新理念下对信息技术的再认识、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心理分析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信息教育教学理论修养,转变学员的教育理念,丰富学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专业知识模块主要包括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网络信息技术安全与学生发展、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不同类型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设计与评价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员的可持续发展。专业能力模块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的编辑与处理、Flas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软件制作规范与技巧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培养学员具有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制作及应用的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方法与课题研究能力模块主要包括信息检索与科研实务、基于课例的教学反思、协作备课的行动研究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培养学员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学员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利用校本教研的方法,引领学员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本学科教师发展,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和能力。(2)教学资源设计。针对培训的内容,本平台相应设计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培训案例、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专题讲座以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为主,学员打开后可以直接阅读主讲教师的讲课信息;培训课件为主讲教师授课内容的PPT课件;培训案例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典型教学案例;网络课程包含电子教材、课程录像、优秀课例、基本技能训练、多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动画)、试题、文献等。

2.培训活动设计。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活动策略和协作学习活动策略的设计,Moodle支持多种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以Moodle平台作为学习者进入学习情境的载体,进入培训者事先设计好的各种学习情境中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教育技术知识、技能、方法。根据Moodle本身特性以及集成在Moodle平台中各个模块的特点,可实施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如主题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及基于网络课程的拓展学习等。[2](2)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Moodle提供了丰富的协作学习活动模块,如通过添加讨论区、Wiki、Blog、聊天室等,可以有效地创设供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协作学习环境。通过Wiki,教师可以协同教研,协同备课,协同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通过Blog,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学员可以分享学习心得。[3]

3.在线评价设计。Moodle在线评价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作业、测验、互动评价等。利用Moodle平台的问卷调查工具设计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培训前调查问卷,用来了解参培教师的基本信息,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另一份是培训后调查问卷,主要用来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以及对培训的建议。作业模块主要方便学员上传各类文件格式的作业到服务器,便于教师批改;测验模块主要通过题库出题,检测学员在不同阶段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互动评价为教师与学员提供交流评价的平台,可以对教师给定的范例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学员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打分。

三、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应用研究

本研究以广西教育学院2012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为例,分析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应用。本次培训综合采用集中培训、网络平台支持下的自主学习、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对培训效果及对校本研修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Moodle构建一种混合式的培训模式。为解决集中培训时间短,而内容又相对多这一矛盾,本次培训采用了课堂面授和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课堂面授主要采用专家讲座、教师讲授与示范、实践教学和分组讨论方式。专家讲座主要是帮助参训教师转变课程教学新理念,引导参训教师自觉投身于新课改的实践中去;教师讲授与示范则关注教师本身的教学问题,用生动的教学案例引领教师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实践教学要求参训教师掌握教学资源的收集、设计、开发、制作、应用等技能,着眼于培养学员具有开发教学资源和课件的能力,有效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分组讨论方式可吸引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教师从讨论中发现自身的存在,最大限度地引发教师的探究兴趣,使教师伴随培训,经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从而实现“我被培训”到“我要培训”的思想观念转变。

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主要采用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专家引领和小组协作交流方式。Moodle培训平台提供的培训主题内容及资源,方便了学员的自主在线学习。平台上的专题讨论区、课程答疑、在线作业、论文提交、博客、QQ群等多种工具,为专家、辅导教师以及学员之间创设了互动交流平台。例如,通过专题讨论区,由培训教师或专家组织学员进行话题讨论交流,也可由小组成员发起话题讨论,同时激发其他组的学员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员的交流热情,有利于学员之间思维的碰撞。当设置了参与讨论的时间段,教师和学员同时上线便实现实时讨论。

2.有效地创设共同协作和相互交流的学习环境。Moodle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为协作活动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弹性空间。网络协作学习有多种方式,如竞争、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协同、伙伴、小组评价和问题解决等。Moodle为实现这些协作学习方式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实现,如即时聊天、E-mail、Wiki、BBS、Blog等,教师可以根据培训情况选择性设计,按需组合。[4]利用Moodle提供的这些活动模块可方便地创设共同协作和相互交流的学习环境。培训过程中体现在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习资源、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双向交流。学员们可以互动交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解决疑难问题,积极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能实现资源共享,如把学员的优秀作品在平台上展示,让更多的学员分享他们的精彩。

3.为培训后的校本研修提供网络学习支持平台。将Moodle引入培训,为教师和学员提供了一个后续研修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资源的建设,如利用Moodle的资源功能、活动功能、评价功能等强大的协作和互动功能,为校本研修创设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在这个平台上,开设了与培训内容相关的讨论区和答疑区,方便解答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我们把历次培训经过精选的教学资源,如培训的专家讲座、多媒体课件、各学科优秀教学课例、调查问卷等资源上传至Moodle平台,供学员校本研修参考。另一方面,我们选择性地将Moodle平台讨论区、聊天室、博客、论坛等互动模块产生的学员学习材料和作品加以整理,形成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供大家分享。此外,我们将本次培训的校本研修阶段要求学员完成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课例和教学反思、多媒体作品、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等资料上传至Moodle平台,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共享资源,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参与性。

四、结束语

通过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远程培训与学习研修平台,作为集中培训的有效补充形式,在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资源共享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初步做到培训的“互动、协作”和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学员完成的任务、提交的作品及培训后信息的反馈,验证了本次混合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概论――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洪福,张家年,李怀龙,徐影.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模式转变的研究――基于Moodle平台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0,(7).

[3]邓国民.Moodle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

[4]潘娟,瞿,钟晓燕.基于Moodle的协作学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9).

第9篇: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范文

 

1 前言

 

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是指高师院校的若干个专业(每个专业不少于2人,不多于4人)的实习生组成一支16人左右规模的实习队,到一所中等学校实习,并完全委托该校全面、全程指导实习工作的教育实习模式[1]。与其他实习模式相比,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多学科混合组队以及不派驻点教师的特点,使得实习前期准备工作变得更为关键,其准备工作做的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着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的成功。

 

教育实习前期工作指的是为教育实习顺利开展所做的准备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前期工作指的是从师范生入学到实习之前为教育实习顺利开展所做的思想、理论、实践及能力上的准备,狭义的前期工作指的是实习前一学期所做的思想、专业及组织上的准备。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上的前期工作。

 

2 前期工作的要素分析

 

教育实习是个大系统,涉及到中学教育系统和大学系统两大范畴。而教育实习的前期工作,主要涉及到大学教育系统。大学教育系统的主要要素有教务处、专业院系、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相对于传统单科集中定点教育实习模式,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前期工作各要素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各要素的作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大学教育系统各主要要素的变化:

 

(1)更需要教务处的协调管理

 

混合编队教育多专业的实习生混合组队,仅靠专业院系层面进行组织是难以进行的,因此,混合编要求队教育实习模式比传统教育实习模式更需要教务处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与协调。

 

(2)专业院系

 

虽然实习报名、实习分片及实习组队等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但是专业院系在配合教务处做好实习报名、按比例推荐带队教师的同时,仍需组织与管理本院系各专业教育实习工作以及处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对带队教师的能力要求发生变化

 

在传统单科集中定点教育实习模式下,带队老师因担负学生实习专业指导工作,要求带队教师具备优秀的学科教学能力。而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以委托实习学校全面全程指导实习、不派驻点教师的特点,使得带队老师不再需要承担实习生的专业指导工作,其主要职责在于指导实习生组队,代表大学与实习学校沟通协调等,因此要求带队教师具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

 

(4)突出以实习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

 

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核心理念为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由于混合编队教育实习不派驻点教师的特点,使得教育实习的开展和与实习学校的沟通更多依靠实习队长。实习队长由实习队自行推选出来,每个实习生通过公平竞争都有成为实习队长的机会。因此,在这种类型的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的积极性被更好的调动起来,领导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 前期工作的组织实施

 

较传统模式,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前期工作的组织实施以教务处为主。前期工作组织实施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准备、专业准备和组织准备三个方面。

 

3.1 思想上,统一认识、明确意义

 

思想指导行动。只有思想正确、认识深刻,才能指导行为并内化为实际行动。开学初,学校组织有关院系领导和学科教学教师召开实习会议,研究布置下一届师范生的实习工作,使全校师生自上而下充分认识到混编实习的重要目的与意义。专业院系领导、教师对师范生进行动员,使师范生认识到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民主、自主、合作现代教师的重要途径。认识到通过实习达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锻炼,培养教育教学上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教育规律;通过实习进一步提高与人沟通、合作、交往的能力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通过实习全面检查自己存在的缺点以及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2专业上,对师范技能训练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抓好师范生师范技能训练工作是混合编队教育实习取得成功的基础。由于实习生来自不同的院系,且没有带队教师驻校,实习团队的组织管理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兼顾到避免影响实习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尽量少得增加实习学校领导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使实习学校以后都欢迎我校实习生,这就要求我们派出去的实习生素质高、能力强。要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就要切实抓好师范生师范技能训练工作。

 

(1)抓好师范生师范技能训练工作的“三”、“ 四”、“五”

 

师范技能训练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工作,也是搞好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的基础。实习前必须抓好“四项训练”, 要求实习生认真完成 “五项作业”,从而使实习生达到“三个基本”技能、实现“三个充分”。 抓好“四项”师范技能训练工作:普通话和口头表达技能训练、钢笔字和粉笔字书写技能训练、教学工作技能训练以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同时,要求实习生是实习前完成并提交“五个一”:一份电子教案、一个课件、一个班会课教案、一份第二课堂方案以及一份实习前的准备总结,实习出发前由实习队长组织检查。并安排学科教师教师指导实习生备课、试讲,确保每一个实习生在实习前都能做到“三个基本”:基本能上讲台、基本能写教案(含电子教案)和基本能板书,确保出去实习前真正实现“三个充分”:充分利用时间、充分锻炼自己、充分提高自己。。

 

(2)举办系列师范技能竞赛,引导和促进师范技能训练工作

 

组织全校性、系列性的师范技能竞赛,营造良好的师范技能训练氛围,引导和促进全校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工作。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每年上半年举办多项全校性、综合性师范技能大赛,如:以提高课件制作能力为主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主的“为了明天”师范生课堂教学优秀奖评奖活动以及以提高基本教学技能为主的基本教学技能竞赛,要求所有即将实习的师范生参加,起到了以赛促练、以赛代练的作用。

 

3.3组织上,要求教务处统一组织与协调

 

精心的组织、周密的安排是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取得成功的保障。组织的越充分,考虑的越周全 ,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就可能遭受失败。由于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是由不同专业的实习生混合组成实习队,因此,仅靠学院层面进行组织是难于进行,须由学校层面统一组织与协调,整合各院系资源,调动各院系师生的积极主动性。

 

1)统一联系实习学校,确保实习岗位需求

 

实习岗位的充足与否是混合编队教育实习实施的基础。每年实习前几个月就须联系实习学校,收集各实习学校需求信息,包括将要接受实习生的科目、人数、住宿条件、教材版本等。同时,专业院系统计并报送本学院参加混编实习的人数和男女比例及分片负责教师名单。如果第一批回函实习岗位数不足,学校再发第二批函,有重点地联系与我校关系较密切的实习学校,直至联系到足够实习岗位为止。

 

2)组织学生报名,组建实习团队

 

学生报名、实习团队的组建是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前期工作组织实施的主体,对于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实习质量提升至关重要。组织实施步骤如下:

 

(1) 组织学生实习报名

 

在收集好实习学校回函信息后,组织师范生进行报名。由于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报名涉及学科众多,为保证混编实习报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实习报名以“自愿报名,先报先得”为原则,以分专业、分时段的形式进行组织。每年正式报名之前均组织一次预报名,以检测报名系统和熟悉报名系统运作及掌握正确报名方法,确保所有问题解决以后才组织正式报名。

 

(2) 组建实习队

 

实习队是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的基本单位。由于每年涉及几千名师范生、上百间实习学校,仅靠学校职能部门直接管理是不太可能,因此应实行分片教师负责制,根据地域远近将实习学校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3-5所实习学校)由专门分片教师负责组织与协调。实习生报名之后,召开分片教师(由各学院按比例推荐)会议,落实分片教师任务(分片老师主要负责报名后实习生的管理与协调工作)。在划分好片区及落实好分片教师后,学校统一组织,各分片教师对所在片区实习生进行动员,会后让同一实习学校的实习生相互认识,交换姓名、电话号码、通信地址等信息,推选临时队长。

 

(3) 推选实习队长

 

混编实习的队长是整个实习过程的核心人物,很多方面担负着带队老师的工作,包括实习队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实习前的各项师范技能训练,与实习学校领导、分片老师、教务处老师的沟通与协调等工作。为确保各实习队选出愿意为队员服务、能力强的队长,实习队长正式选举一般安排在队员相互见面认识、了解两周左右才进行。由临时队长负责组织全体队员民主投票选出正副队长,实习队长主持以后的实习工作。

 

(4)培训实习队长

 

实习队长培训是混编实习前期准备工作的关键环节,培训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实习队能否正常开展工作以及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队长培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他们明确队长的职责,了解教育实习的有关文件和管理条例;

 

其次,请上一届的优秀实习队长介绍经验,主要让队长明确:①加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发挥每一个队员作用,不拉下每一个队员,团结全体队员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实习任务,②掌握实习团队作用发挥和实习工作开展的一般过程、方法和手段,③与实习学校领导、教师交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争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最后,要求队长们做好如下几点:①建立实习队博客和通讯录,②组织全体队员学习学校有关文件,③制定实习队计划和实习队队规,④实习前组织实习队进行师范技能训练,⑤进行安全教育,确保人员和行李安全,⑥联系到实习学校的交通工具,做好实习前的物质准备,⑦明确实习经费的开支标准和领取办法。

 

3)了解实习学校情况,做好出发前的最后准备

 

在实习队组建以后,由实习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实习学校,联系实习学校有关负责人或教师,将学校的混编实习计划、实习队计划以及实习队员的有关信息邮寄给实习学校。实习前两周由分片带队老师带领实习队长到实习学校踩点,向实习学校说明来意,了解实习学校具体情况,就实习涉及到的住宿、授课年级、教材版本等队员关心的问题咨询实习学校。并要求队长在踩点之前收集好所有队员关心的食宿、教学等问题,争取踩点时一一落实,返校后,向全体队员反馈踩点情况。

 

总之,实习前期工作是混编实习的重要环节,其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决定着混编实习模式能否成功实施。前期工作准备越充分,混编实习的优势就越明显,实习效果就越好。

 

参考文献:

 

[1] 陈冀平. 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探讨[J]. 教师教育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4):55-5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