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混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混合式教学案例全文(5篇)

混合式教学案例

第1篇:混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混合式教学

引言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变革,教育行业也因此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其中,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就是现下很多高校都在开展的教学方法革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融入大量信息技术手段和线上教学资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本文中笔者依托“阔知智慧课堂”平台,以《企业财务分析》课程为例,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以求为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应用提供经验与借鉴。

1课程介绍与现状分析

1.1《企业财务分析》课程介绍

《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财务报表的质量结构趋势分析、企业财务能力评价、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等内容,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及技术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通过《企业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企业财务数据,评价企业财务能力,并可以独立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日后就业创业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决策,避免因财务分析不当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短板,提出改进意见,更好的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促使企业良性发展。

1.2《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企业财务分析》课程在教学中需要用到大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实例和案例分析,并针对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充分地整合和计算,以此来进一步展开分析讨论。因此,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根本无法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该课程大量的数字、计算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缺乏动力,缺乏主动思考,疲于应付;课堂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互动少,很难在课堂上产生共鸣;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学生很难真正账务财务分析的体系及要点,综合素质得不到很好的提升。面对这些问题,《企业财务分析》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首当其冲。

2《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

为解决传统教学的缺陷,更好地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发展,笔者依托“阔知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在《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2.1《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优势

《企业财务分析》课程综合性、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满足课程的教学需要,全面、综合的锻炼学生能力。同时,《企业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资源丰富,主要有:①长期积累的教学案例。通过引出案例,透析其背后的财务秘密,可以增强学生透过表面看本质,分析财务问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②相关视频教学资源。《企业财务分析》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丰富,职教云(ICVE)平台和mooc学院两大资源库配套视频齐全;③互联网平台上市公司的海量数据。财经网站及证券交易平台数千家上市公司的真实案例,可以为课程教学提供最新最全的海量数据及分析资料;④充实的习题库。经过若干年的积累,本课程已经形成了试题资源库,可以在每章结束后进一步检验并保障学习效果。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本身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已具备充分的优势,迫切需要融入线上教学手段和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

2.2《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2.2.1组建优质教学团队。《企业财务分析》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综合性、系统性和专业性都较强,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线上资源,仅凭一人之力很难全方位多角度地搜集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所以更需要一个教师团队来协作完成教学改革,形成资源共享。在此次教学改革中,我们组建了由5名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会计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会等活动,充分讨论《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和教学手段,共同创建和充实教学资源。2.2.2重塑理论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教案。教学团队教师以《企业财务分析》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要求为出发点,构建相应的课程标准,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重新整合,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分解成为7个任务驱动:搜集和整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的质量结构趋势分析、利润表的质量结构趋势分析、现金流量表的质量结构趋势分析、四项单项财务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分析、综合财务能力分析、财务分析报告撰写7个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并通过集体研讨、分工协作的方式,完善原有的教学教案,充分融入线上教学设计。2.2.3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在“阔知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创建《企业财务分析》课程,将教学团队教师收集整理的优秀教学案例、全部视频资料及与视频对应的PPT等线上教学资源上传至智慧课堂平台中的资料库,方便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案进行每节课的课程设计。2.2.4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企业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评价分为线上理论知识考核和线下实操考核两部分。其中线上理论知识考核依托“阔知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中统计的学习数据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考核。线下实操考核主要分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两部分完成,通过互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成果和操作方法。

3基于阔知智慧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下《企业财务分析》课堂教学实例

笔者依托其所在学校引入的“阔知智慧课堂”平台,以本校商学院2019级会计专业1班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开展实施了《企业财务分析》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以此来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3.1《企业财务分析》教学实例

《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过程共有32个课次,每个课次的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课前,教师在阔知平台上传本课次的理论知识相关视频和案例资源,说明本节课需要学生的内容,通过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观看教师的视频、案例,完成互动活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显示的活动完成情况数据实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和学习难点。如图1:课中,教师借助PPT、微课、案例等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同时借助阔知智慧课堂平台的抢答题、头脑风暴、一句话问答等互动活动,来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教师可以给每个活动设置一定的分值,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打分,计入平时成绩,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教师借助阔知智慧课堂平台中的展示墙、练一练等活动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加强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同时在平台中上传课堂教学相关的视频、PPT、案例等资源,扩充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实现差异化教学。学生在阔知平台中完成课后复习任务,并对该节课的教学满意度进行打分。

3.2《企业财务分析》教学数据

学期授课结束后,根据阔知智慧课堂平台提供的学习数据显示:学生的平均出勤率为94.9%,课前预习率92.86%,课中互动参与率75.6%,课程整体评分97.24%。

3.3教学成效与反思

依托“阔知智慧课堂”平台实施《企业财务分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取得的教学成效有:3.3.1财务分析知识可视化。混合式教学的模式通过视频演示、财务软件应用等大量信息和网络技术,将财务分析的知识形象化、可视化,改变了以往枯燥的理论化学习模式,更便于学生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和理解。3.3.2学习效率的提高。混合式教学的模式通过多样化的知识传送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丰富的课堂活动和积分发放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了整体学习效率。同时,通过“阔知智慧课堂”平台课前任务的提前,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需求,学生个性化学习程度提高。3.3.3财务分析教育者角色的转换。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由财务分析知识讲授者转变为了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任务的设计者,这使得教师能够针对不同接受能力和基础的学生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地辅导,也能根据“阔知智慧课堂”平台产生的学习进度等数据调整方案,使财务分析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同时,平台中所产生的出勤率、课堂互动参与度、任务完成率、线上测试成绩以及活动积分等学习数据也能帮助教师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为财务分析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虽然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但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混合式教学对无线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依赖性较高,网络卡顿、设备出现问题、断网断电等状况都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阔知智慧课堂”平台的更新维护或系统状态不佳也会对正常教学使用产生影响;教师在开发线上教学资源时困难较多,难以找到丰富多样又富有趣味性、紧扣教学内容的视频资源,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也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利用网络和手机进行学习时自控能力不佳,容易被课程知识以外的内容吸引,还会出现任务完成敷衍、刷时长、复制别人的成果等情况。以上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

4结语

总的来说,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传统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而基于“阔知智慧课堂”平台的《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够进行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使财务分析的有关知识更加形象化、可视化,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将财务分析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周宏强.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1,23(06):204-205.

[2]路丹,李彦熙.高职院校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08):178-179.

[3]张娟.高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云课堂的应用探究[J].高等教育,2021(02):85.

第2篇:混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

1概述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办学之基,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全面高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是促进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需求,是全面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1]。目前,深挖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要素,让“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大高校所要求的,也是各个专业、各门课程都应积极配合的。五年学制的城乡规划专业,接触更多的是专业课程、专业课教师,因此,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紧密结合,充分提炼城乡规划专业各类课程中隐含的思政资源,通过专业课教师把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生态意识等思政信息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全方位开展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对培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秀的人文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该课程涵盖了城市绿地的发展、绿地总体规划、园林构成要素、城市公园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相关的规范标准等内容,课程涉及的教学案例多,教学面广,可挖掘的课程思政资源多。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增强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公共利益意识,培养人文情怀、责任意识,促进我国城乡社会协调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2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为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作用,城乡规划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课程有效推进,成立多门课程主讲教师的课程教研团队,广泛深入地进行调研、分析与交流,最终确定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三全育人[3]。依据专业和课程特点,课程思政的融合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见图1),一是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二是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三是道德品质,主要体现在职业责任和敬业奉献;四是生态意识,主要体现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1)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中,涉及各种园林绿地类型,在讲解各类绿地规划的相关知识点时,通过主题性城市雕塑、烈士陵园、纪念性城市公园、广场纪念碑等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在了解绿地规划设计要点的同时,深深根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学习、学生家乡绿地调研,加深对自己家乡绿地情况的了解,更好地树立学生家国情怀。通过融入中国古典园林的悠久历史与造园特色分析,树立学生强烈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2)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做事坚定踏实、工序工艺作品要求精益求精。在城乡规划行业中我们又可以理解为具有亲切的人文关怀、严格的规范意识与完美的精益求精。通过优秀园林企业的设计作品,突出体现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通过讲授老一辈园林人“树人树木”的工匠精神,让学生领悟绿色先行者的初心与使命,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创新,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不断追求的良好品质。3)职业责任,敬业奉献。要完成一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任务,需要多个专业,多个部门协调合作完成,因此在课程中除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以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协调合作能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课内实验部分占总学时的30%,课程中需要分组完成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可有效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在介绍相关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等内容时,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如由于设计、植物配置或施工的过失,造成建筑倒塌、绿化植物不能生长,或造成人员受伤甚至死亡,或其他重大财产损失的典型事件,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真正理解并内化职业责任与敬业奉献精神。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人们对良好环境生态追求变得更加显著,园林景观环境生态化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高度[4]。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庄子的“天人合一”儒家思想哲学体系,深刻阐述了“天、地、人、物”要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如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中的市域绿地系统规划,通过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城乡一体化设计的生态意识、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环保意识。在介绍城市公园设计的知识点时,通过秦皇岛红飘带公园、哈尔滨国家湿地公园等典型案例,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自然为友的理念。

3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3.1混合式教学设计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不再是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主动作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课程中要传达的正能量,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有效的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和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消化理解,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道德情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由于更加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不断探究创新的能力,有效增强教学效果,越来越多的高校鼓励教师采用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借助智慧树平台和钉钉软件,实现线上慕课与线下实体课堂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了课前有效预习,课中积极互动,课下巩固复习的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教学模式[5]。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将思政资源与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具体教学方法详见表1。在园林构成要素知识点上,通过课前线上观看《孙筱祥先生纪念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领悟绿色先行者的初心与使命,学习园林界泰斗孙筱祥教授设计的杭州花港观鱼景点,实例分析四大构成要素艺术组合的重要性。线下实地调研哈尔滨兆麟公园,在绿地中了解各个园林要素的组合规律,保证工匠精神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园林结构知识点上,“智慧树”课前推送北京园博园链接与视频。学生收集整理历届园博会、世园会的设计案例,课上采用翻转课堂,学生分组汇报园林案例,总结凝练园林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先进技术方法,如人工湿地净化污水、太阳能与风能照明设施等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总结设计师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保证创新意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知识点上,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自己家乡绿地资料,在课堂上以翻转课堂的形式汇报展示自己家乡绿地现状与规划,同学之间讨论与互评,最后进行总结。保证家国情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城市公园设计的知识点上,通过“智慧树”课前推送俞孔坚教授题为《大脚革命》的视频,线下通过详细分析秦皇岛红飘带公园等典型案例,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与自然为友的理念。保证生态意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居住区绿地知识点上,课前通过慕课预习,线下介绍我国居住区设计风格的发展演变,由盲目崇洋媚外到“新中式”设计风格的盛行,为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引导学生将古典园林精华应用于现代园林。保证文化自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3.2教学反思

加强课程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保证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学案例不断增加。学生对教学案例十分感兴趣,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很大提高,课程还需不断完善补充教学案例,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同时案例库要不断更新,把最新的、热门的话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更加充分。师生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推动力,课程中要在课前、课中、课后重视师生互动,可以采用多种丰富的形式,如课堂上的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即兴演讲等,课下可以参与到老师的教科研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课程思政做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4结语

第3篇:混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计算机应用;改革;实践;中医药院校

现代高等教育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进程中,《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明确提出要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育与学习方式。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2]。甘肃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本校”)以培养“德业双修、医文融合、理术并重”的中医药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课程面向本校各专业学生开设,是本科阶段学习计算机文化、熟练掌握计算机实践操作、提升信息处理能力的公共必修课。

1传统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应用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医药人才计算思维发展,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3]。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交互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只能利用投影等传统媒体呈现信息,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和内容展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难以拥有获得感。课堂教学交互环境的缺失,让很多学生远离课堂、远离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处于“失控”状态。针对学生被动接受、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现状,亟待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⑴学生学习资源不足。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材,单一的教学资源,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很难使学生有获得感,影响了学习效果。⑶学生学习评价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好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了教学策略的实施,很难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BlendedTeaching)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4-6]。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浅到深过渡,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的结构如图1所示。

2.1混合式教学的优点

2.1.1打破学习时空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学习想要学习的内容,更能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1.2激发学习积极性借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和智慧教学工具,代替传统教学,学生在课外就可以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场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2.1.3及时得到教学反馈通过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POC)+智慧教学工具,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2.2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本校坚持“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展计算机应用课程混合教学改革,从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多元化学习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

2.2.1丰富学习资源在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申请开通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共享课,创建计算机应用翻转课。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共享课是由北方工业大学杜春涛团队创建的MOOC,计算机应用翻转课是根据本校学生学习需要创建的SPOC。MOOC的教学案例、视频与教材完全吻合,引导学生采用“线下自主阅读理论知识→在线观看视频→模仿操作→扩展训练”的线上、线下互动(OfflinetoOnline,O2O)学习模式,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在资源建设方面,突出实用、有趣、先进、易学、开放的原则,反复打磨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雕琢教学案例,案例取材源于实际应用,重点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推动“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课程优起来、效果实起来”。如学生何时观看视频、观看视频的时长、课堂练习的答题情况,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等都在平台上详细记录下来,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制定教学计划。

2.2.2开展混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任务驱动的案例式教学为手段,开展混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前部署,科学规划,制定混合教学计划,让教学活动覆盖课前、课堂、课后3个阶段。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备课充分,准备优质的教学资源(教案、任务书、知识点集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提前预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进度计入平时成绩。课堂教学:教师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开展模块化教学。组织小组讨论,设置问题进行抢答;布置小组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工完成;以上教学活动与具体模块相结合,学生每完成相应的学习即可获得一定的平时成绩加分。课后反馈:加强师生实时互动,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为学生答疑解惑。鼓励学生之间交流探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2.3形成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考量评分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将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行为都纳入评价体系,制定评分办法,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进度,客观评价学习状况,掌握学生进度,适时激励反馈,调控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借助智慧教学工具,实时发起线上教学活动,例如课堂签到、随堂测试、讨论、问卷调查、作业等,汇总学生线下与线上学习的详细数据,随时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实时、客观地掌握学生学习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辅导。

2.3混合式教学改革成效

计算机应用课程混合教学已在全校范围推广,涉及21个专业,每年有2000余名学生参与混合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在线学习时长、参与课程互动和完成作业的质量都显著提升,不仅改善了以往依赖教师的习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都较之前开阔。

2.3.1建设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实训素材、拓展阅读、答疑讨论、课程问卷、习题测试等,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医药人才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3.2引导探究学习路径构建计算机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思辨的能力[7]。提供学习路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构建学生的医学信息素养。

2.3.3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任务驱动的案例式教学为手段,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在夯实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开展案例教学,由问题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对比、分析,梳理总结,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4增强学生感悟能力教学中渗透计算思维,以点带面,触类旁通。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计算机教学中渗透计算思维[8-9],寻求计算机解决途径,建立计算机表达模型,培养问题求解的思维方式,感悟计算之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论,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为新时代培养“学思践悟”的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20)[2020-02-10].

[2]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N].中国中医药报,2017-01-23(003).

[4]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5]马婧,韩锡斌,程建钢.促进学习投入的混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3):67-75,92.

[6]胡立如,张宝辉.混合学习:走向技术强化的教学结构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4):21-31,41.

[7]李倩,廖开洪.基于思辨能力发展的学术英语翻转混合教学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27(1):129-145,161.

[8]张立国,王国华.计算思维: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5):115-121.

第4篇:混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师院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金课”建设

近年来,“金课”建设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热点。各高校要“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1]。当今的大学生出生和成长于信息时代,思维模式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但是以往的课程教学存在课程设置方式、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忽视学生的时代特征,缺乏课程思政内容等问题,使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式、翻转式、任务式、案例式、合作式等),能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打造真正的“金课”,使高校课堂异彩纷呈。这样,高校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从而将人才培养真正具体化和目标化[2]。

一、高师院校美术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金课”建设的背景

高师院校美术师范专业的美术教学法课程十分重要,旨在培养未来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技能。新课程改革之后,为了使课程更契合课改精神、具备前瞻性,很多高师院校纷纷修改培养方案,扩展美术教学法课程的外延,丰富其内涵。洛阳师范学院是地方性师范院校,办学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研究意识的美术教师。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017年,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将美术教学法课程更改为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辅以开展扩展课程内容的选修课程有效教学和美术教学设计。这样的课程架构方式是为了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有效提升学生美术教学的能力。但是作为美术教育教学理论课,该课程直面课标和教材,偏重知识性与理论性,起点较高,导致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时往往感到迷茫,很难增强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差。教师需要解决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真正地打造“金课”。一是教学内容分散,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融合程度不够。课程理论内容多且繁杂,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实践内容多在课后实施,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模式简单,未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强调教师的作用,学生参与度低,不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突破限制,提升教学效果,打造真正让学生喜爱的“金课”,该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索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甄选优质线上资源,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由学习线上课程,同时组织丰富的线上教学活动;线下开展展示汇报小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有效增进师生互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理论教学的维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的凝聚力,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契机打造一流教学团队。

二、高师院校美术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混合式“金课”的结构设计

1.精研教学目标

以“金课”标准打造高质量的高师院校美术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站位当高远,遵循“两性一度”原则,重新精研教学目标。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课程目标是既要融合美术学科的人文性,整合美术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又要体现教师教育改革的师范性、创新性、实践性,突出课程评价的灵活性。教师应掌握美术课标对课程性质的规定、对美术教育精神的阐述以及对不同美术学习领域的基本要求、评价建议、教学建议等;了解中学美术教材的编排内容、设计特色、课程内容、教学指导等,使学生站在课改前沿,具备教学研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中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特征、规律、内容和教学特色,进而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成为专业化美术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从美术学科本体出发精选课程内容,形成教学专题: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课程注重创新,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需求,关注教师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及时更新和调整部分理论和内容,补充新的教学案例和研究成果,加强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课程内容采用“一措施、二融合、三结合”实现美术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特色发展:“一措施”是指课程内容开发过程强调美术专业的鲜明特色;“二融合”是指美术教育课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艺术与思政课程相融合”;“三结合”是指在设计地方高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时,要“结合地方需求、结合学校定位、结合学生个性发展”。

3.打造混合式教学框架

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混合式教学环节(图1),探索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多样化学习的呈现方式。通过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根据单元课程的类型,以知识点与技能点为基本单元组织教学和建设课程资源,录制优质教学微视频供学生在线观看,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打造线上课程整体框架,形成可供示范观摩的课程模式。

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在课程前期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以系统、完整、丰富和适合在线观看为基本要求。课程资源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系统、完整指课程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能够体现独特的设计思想并且知识产权清晰。具体建设内容为:按照教学日历提供视频、课程介绍、教学日历、教学大纲、团队介绍、学习单、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教学案例库、素材资源库等,以供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使用。该课程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注重将区域基础教育相关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充分应用于项目设计、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区域基础教育、深入区域基础教育、研究区域基础教育,坚定学生的教育信念。课程资源建设是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更新、美术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等及时添加新的内容,以适应未来美术教学的需要。

5.多元评定课程成绩

该课程考核量化以课程核心目标为依据,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美术师范生进行有效的测评。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多样性的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量性评价+质性评价”的方式。课程成绩由形成性评价(占70%)和终结性评价(占30%)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平时表现和主题项目作业两部分。平时表现包括:线上学习效果测试、线下作业成绩和参与课堂活动。主题项目作业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由教师评价、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和自评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的课程评价标准,从对单一知识与技能的考核,转变为强调学生拥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批判性思维。

三、高师院校美术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混合式“金课”教学实施的思路与方法

1.课程实施思路

对于课程实施的思路,从宏观上说,要探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与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从微观层面说,要借助互联网、学习通等App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建设既注重对美术专业基本规律和美术教育基础知识的讲授,又强调基于互联网建构、优化美术理论教学。

2.课程实施方法

该课程容量很大,包含理论、案例等,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除了以往美术教学中的讲授、讨论、提问、演示、示范等,还有更适应课程特点的案例教学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力求将理论落地,让学生学会将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应用,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

3.课程实施过程

课程建设之初,高师院校应该通过对部分美术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交流,探讨新时代基础教育对美术教师的新要求等;通过对美术师范专业学生的访谈,了解他们对于美术师范专业学习的理论倾向和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想法。教师将以往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度、参与课程的积极性等作比较,为优化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打好基础。同时,教师分析优质教学资源,制作教学案例集;跟踪并建立学生档案,进行相关情况比对分析,如线上线下学习时长、典型案例等。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如下。首先,课前线上导学: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提前布置任务学习单,让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自主学习中国大学MOOC(慕课)中关于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理论知识,同时完成学习效果评测,准备课堂汇报相关材料。其次,课中线下精学:教师通过课前测或随堂测的方式掌握学生学情,讲解教学重难点问题;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协作学习,贯通线上线下,突出实践教学,使学生内化理论知识。最后,课后延伸研学:教师利用线上教研资源进行理论延伸,通过案例教学引入当前研究热点和学科前沿知识,提升学生的教研能力。课程实施过程总体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教学是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让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开展学习。教师制定线上教学导学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引导学生利用线上优质资源开展学习并测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线下使用项目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协作学习,在线上展示学习成果,并相互观摩和评价。这样可有效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四、高师院校美术师范专业教育类混合式“金课”建设的创新之处

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两性一度”原则,创新了教学方法。首先,充分使用优质的线上资源,体现了创新性。教师于课前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利用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了解当前美术课程发展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师将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研学,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其次,线下重构教学设计,强化高阶性。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课前进行在线测试、布置项目任务;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设计项目、相互讨论,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课后反思,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再次,突出实践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定期在校内师范技能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课程实训,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实操,提高学生学习的挑战度。最后,评价体现多元化,覆盖全过程。形成性评价包括在线单元测试、个人自评、小组考评等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的即时性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包括线上线下学习考核、实践考核等。评价方式覆盖教学各环节和全过程。该课程以混合式教学方式打造“金课”,具备鲜明的课程特色。第一,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师甄选优质线上资源,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自由学习。同时,教师利用线上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满足个体的学习需求,增进师生互动。第二,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整合优质资源,利用精品资源开展教学,提高理论教学层次;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倡导实践、开放、探究的原则,注重在真实情境和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知识维度,为培养实用性人才营造良好环境。第三,课程理念的创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美术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第四,课程评价的创新。课程借助学习平台,通过“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学生评价方式的全面化、立体化,通过平台数据在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改进和提升,便于教师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这种课程评价体系真正覆盖了教与学。

五、课程改革后的效果

课程按照“课标引领、实践取向、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思路,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打造独属高师院校美术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的“金课”模式。课程从形式到内容创新了美术专业教师教育的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课程形式更加多样、课程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使教学内容新颖;同时紧扣课程目标,可以让学生厘清学术观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另外,该课程在“金课”建设过程中有效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程预留的课题引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真正落实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2018-08-27)[2022-05-25].

第5篇:混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混合学习;混合式教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1学习者特质分析与分层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多半来自普通高中,另一部分来自中职院校,还有少数偏远地区,其学生原有的计算机技能差距大。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初级和中级二个层次,普高学生属于初级,中职的学生属于中级。考虑到个别学生的情况,允许普高学生通过在线测试的方式申请升级。

2学习环境资源重构

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点重新组合,按照难易程度,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同时,结合各专业对Office办公软件使用的频率和需求,增加至少一项综合应用能力:外语外贸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增加Word综合应用能力;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增加Excel综合应用能力;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珠宝学院增加PowerPoint综合应用能力。而笔者所带的国际贸易专业,强化了Word排版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计的能力要求。通过重构学习资源,将资源的等级划分为三个阶段:基本操作阶段、会应用阶段、会设计阶段。基本操作阶段和会应用阶段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能力要求对应,而会设计阶段与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应。因此,阶段越高,计算机的能力越高。

3学习活动设计

混合学习是一种基于web技术的结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育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2]。合式教学则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要求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3]。笔者所在的学校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支持学生在线自学、自测,所有的基本知识点、技能点均已提供测试功能,可以自动评分,学生可以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学习,教师在后台可以统计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自觉性较差,如果没有教师督促,部分学生并不会自主完成学习。对此,笔者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计算机机房的教学环境,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环节和学习活动进行重新设计,通过“二层三阶法”,将教师引导和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有机的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整个学习活动和教学环节中,课程的自主学习平台被合理安排和充分的运用,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的后台管理可以实时监控整个课堂的学习进度,把握课堂的节奏。学生则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被动的灌输式、训练式学习,转换为因兴趣而学习,为问题而寻找解决办法,学习的目标从原来的掌握老师规定的知识点变成升级、再升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从枯燥变为有趣的探索的过程。

4教学案例素材的选取

“二层三阶法”的教学模式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教学案例的选取,在导学时,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案例,以及恰当的提问方式,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学习效果。笔者以“创建和编辑图表”教学单元为例,介绍“二层三阶法”中的案例选取与尝试。(1)课堂的导入。导入案例选取关键在于尽量用热点案例,如无法找到可以涵盖课程知识点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案例,则可以用通识案例,用于普及知识点。(2)实例练习。实例练习平台的案例需要比基本操作增加一到两步的设置,关键考察学生能否将基本操作综合应用的能力。(3)拓展练习。拓展练习的案例应尽量与专业的岗位结合,增加关卡或陷阱,以提高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采用“二层三阶法”,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结合起来,改善了教学效果。但以上教学设计只处于实验阶段,学生尚未毕业,缺少企业反馈,仅仅根据学生学习态度还不能全面的验证此模式在改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宁,刘清堂,赵呈领.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1):78

[2]DriscollM.Blendedlearning:Let’sgetbeyondthehype[J].LearningandTrainingInnovationsR,20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