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企业融资方式范文

医药企业融资方式精选(九篇)

医药企业融资方式

第1篇:医药企业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医药企业;融资风险;经济危机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下,许多企业都在急于上市,谋求资本的支持,以便于企业能更加快速的发展。医药企业也不例外,然而融资上市虽然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许多医药企业当前的规模并不大、自主创新意识的不强、研发能力也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等一系列因素,许多从事医药事业的企业资金的供应渐渐出现了问题。由于医药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盈利能力不同,因此融资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融资的过程中会面临资本供应方撤资等情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因而,医药企业应该深入了解融资中存在的风险,并对融资进行规范,确保企业的发展顺利。

一、医药企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为了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近年来颁布的政策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大环境,从而保障了医药企业能长期稳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医药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医药市场需求巨大,十分适合医药行业的发展。自2009年到2016年,我国医药行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的增大,医药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地增多,整个医药市场处在不断增量的状态,期间同比始终保持在增长20%左右,在整个国际市场上的增长优势也很明显,因此,我国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一片光明。

二、医药企业发展中的融资方式和风险

医药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研发阶段、推广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在每个阶段由于企业规模不同、盈利能力不同,因而采用的融资方式也不同,面临的融资风险也有所差别,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应对。1.研发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医药企业在研发阶段的投入往往十分巨大,这一环节是一个企业真正的实力所在。但是这个阶段的投资风险却很高,因为研发是否成功,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都不能确定,投资者并不能清晰的判断出收益情况,因此很多投资者并不愿意在这个阶段对医药企业进行投资,包括银行等机构在内,都很少能获得款项。处于这个阶段的医药企业很多时候款项都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或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研究费用并不充足,且一旦研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医药企业不能如愿获得收益,就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难以维持当前的正常运营。因此这一阶段融资困难成为医药企业的主要融资风险。2.推广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推广时期基本已经是医药企业研制成功的试验阶段,这个时期医药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和能力,投资的风险也会变得小很多。但是药品上市后的效果并不明朗,因此选择在这个进行注资的投资者仍然只是少数,大部分医药企业此时还是只能选择风险投资,医药企业因为产品在市场上推广效果比较好之后就会有销售收入,这样前期的资金消耗才能得到回收,医药企业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医药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开来,企业的投资方也获得了应有的利益,但是投投资企业要求高回报会导致医药企业面临风险,同时风险投资本身也存在风险。3.成长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进入成长时期,医药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以及提高生产能力。这个时期的医药企业已经初步打开了渠道,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但是企业的品牌形象并没有树立起来,还没有得到行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因此就需要进一步的融资,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加企业的宣传。在这个阶段,医药企业一般通过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为主进行融资。此时医药企业的前景已经比较明朗,融资也会变得相对容易,但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券融资,都会给企业带来隐患。4.成熟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医药企业在成熟期面临的风险已经减少了许多,这时候的医药企业已经具有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在行业内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市场得以开拓,渠道基本稳定。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继续研发新品和创新经营思路,很快就会被别的企业取代,因而这个时期,企业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才能才是根本。企业内部的创新一方面是对产品的研发,在这个产品为王的时代,只有不断的研发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企业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管理的创新,医药企业要对自身进行整顿,形成规范化的企业,从而减少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各项风险。然而如果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就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也会给融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融资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

医药行业融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运营中只有规范企业的融资体系,加强对风险的控制,才能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发生,减少融资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危害。1.建立融资成本预算体系融资可以让医药企业获得资本的支持,注入资金,但是融资中也不可避免要支出成本,在进行股权融资的过程中,要向持有股票的人支付费用,而债权融资方式也要向银行支付借贷产生的费用和债券使用产生的费用。企业在融资之前要对这部分资金的支出进行计算,将之控制在一定的预算范围内,防止没有预算控制造成资金支出超出合理范围,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损失。2.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为了降低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医药企业要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对企业加以分析,进而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财务危机进行提前评估,这样就可以在风险出现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和控制方案,将损失降到最小。3.提升决策者决策能力在医药企业融资的过程当中,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能力直接关系着融资的效果。企业决策者要在融资方案提出前对国家目前的相关政策、市场的各种利率汇率情况、企业资产购置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保证企业能在合适的时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顺利的融资。企业的决策者要深度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的动向,从而对整个融资过程进行全局指挥和策划,因此企业决策者必须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身水平,这样才能做出对企业资金分配最有利的决定,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4.加强对风险投资部门的管理医药行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风险融资是占据的比例最大,因此企业要加强对风险投资部门的管理,颁布完善的鼓励政策,同时加强对机构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避免风险资中途撤出,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医药行业的发展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医药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资金不足难免需要融资,但是融资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医药企业的起步阶段,因为科研以及宣传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但是这个阶段的企业发展尚不明朗,很难获得资本支持,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在发展相对成熟之后,企业若是缺乏创新能力,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医药企业要规范融资方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效规避融资中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邵永同,陈淑珍.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174-178.

[2]张楠.中小医药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第2篇:医药企业融资方式范文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是一个朝阳行业,尤其是医药连锁企业进入高速的扩张期,2007年全国单店超过20家以上连锁店已有6000多家,这充分说明该行业的发展异常活跃。2008年中国医改新政出台后,药品零售市场有望得到一步整治并集中。同时,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加大、“新农村”的推进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利好因素,将使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得到继续扩展,并且药店的多元化经营比重也会进一步加大。我国医药企业呈现较好增长态势的同时,由于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新政策的出台以及企业自身的原因而面临着一定风险。未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是医药经济将平稳发展、医药企业数量将会减少,经营规模将变大、医药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药品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药品价格将合理、医药企业利润越来越少、医药现代物流将迅速发展。根据以上发展趋势可以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社会的老龄化、国家医改的推进和农村医疗市场的逐步扩大,我国对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的需求将持续扩大。从整体上看,医药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情况良好,未来发展前景也很看好。但竞争力不强是我国医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随着外资医药企业的进入和金融危机的加剧变得更加紧迫。

二、我国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由于我国很多医药企业是国有企业转变过来,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还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营方式,尤其是把财务管理和会计的职能等同,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还是保持着财务管理只是记录和反映公司业务的一种形式,忽视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和财务预警等作用。

2.财务管理制度、内容不健全。有些医药企业还区分不清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这导致了医药企业把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同时也导致了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内容不健全。如有些企业经常出现为了小团体利益,将一些租赁收入、厂家让利收入、资产变价收入私存私放,私设“小金库”,把这些钱发给员工、请客户吃饭、送礼等。财务管理内容的很多方面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只限于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忽视投资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

3.财务管理手段落后。有些医药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表现在财务部门与各科室无法利用网络进行的业务来往,至于其它高层次功能模块基本上处于空闲状态,财务部门本系统应用状况未尽人意,更谈不上为企业其它部门提供资源共享,生产成本计算、分配未能实现电算化,还停留在手工计算、分配阶段。

4.融资渠道单一。医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四高特征。医药企业开发研制新药、更新设备、开拓市场需要大批资金,而我国医药企业的资金来源除了股本金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狭窄。这制约医药企业开发研制新药、更新设备,限制了医药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5.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较多。由于部分医药企业的销售对象主要是医院,医院是各类医药企业的主要客户,容易形成“客压主”现象,容易出现拖欠货款的现象,医院的资金流周期大约为一年,故医院最快往往也要一年后方交付货款。这样在医药企业中就形成了应收占款占用资金时间长和应收账款收款时间长的现象。这拖累了企业资产运营绩效,影响了医药企业资金流转和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6.市场营销费用较大。近年来由于我国医药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数次调低药品价格,同时医药企业竞争加剧,造成了医药企业利润下降。有些医药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量,过多资金投入到药品广告宣传上,甚至将绝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开发客户和广告宣传上,这造成了医药企业科研资金的减少。

三、应对措施

我国医药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相比,仍存在差距,特别是在成本管理水平方面仍显薄弱。成本控制不理想不仅导致药品价格偏高,而且也导致企业利润降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一方面,新医改方案的实施给企业带来机遇,主要表现为:

1.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完善,政府对非经营性医疗机构的补偿性财政资金也在加大;

2.新医改将促使医药流通渠道扁平化,销售费用有望进一步降低;

第3篇:医药企业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制药企业;新药研发;研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7.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36-03

引言

医药产业的发展关乎人类生命健康,是各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新药研发是医药产业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新世纪各国科技、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1]。中国医药市场居世界第5位,预计到2013年,将上升为第3位。未来5年里,中国的药品销售额有望增加400亿美元,占全世界药品销售增长总额的1/3。然而,国内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以仿制药品生产为主,制约国内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本文对比分析美、欧、日制药市场新药研发的特点和模式,以促进中国医药产业的科学发展。

一、美国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模式及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医药产业占据了世界医药市场最大份额,其新药研发技术也是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新药研发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居世界前列。2007年,美国医药产业总收入达3 1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在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市场828亿美元的销售额中,美国制药企业更是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3]。2011年全球制药企业前10名中,美国企业占5位。

美国医药市场参与的主体包括医药企业、学研机构、政府、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其中,医药企业是美国制药市场新药研发的创新主体。各参与主体在医药产业巨额回报及政府良好政策环境的双重动力推动下,形成了制药市场新药研发的良性循环(见图1)。

1.医药企业是美国制药市场中新药研发的创新主体,是美国医药产业创新的主力军。美国医药企业主要分为两类:制药企业(Pharmaceutical)和生物技术企业(Biotech)。制药企业是以化学合成、发酵等传统制药工艺为主,生产药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根据主要产品的不同,生物技术企业分为生物工程制药企业和生物试剂企业两类。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企业彼此融合,彼此界限逐渐模糊。

据统计,2010年全球10大研发国际领先医药企业共计投入研发资金602.4亿美元,合人民币3 845.30亿元。前10大研发医药企业,美国占据5位,分别是辉瑞、默沙东、强生、礼来、雅培,其新药研究开发费用占处方药销售收入比重均在16%以上,其中默沙东高达27.64%。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医药企业对新药研发的重视程度。高投入的研发成本,能够为新一轮的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足够的保证。

2.政府为医药基础性研究提供支持。基础性研究多为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成功的基础性研究需要基于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及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4]。基础性研究带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政府应当在医药基础性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医学研究中心,同时又是医学研究经费的管理中心。NIH为美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的基础性医学研究提供资助。美国政府除对医药领域提供直接资助外,还通过间接方式对医药研究与开发进行刺激,例如,设立科研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

3.健全的融资渠道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金融保障。美国医药研发的高投入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政府资助及金融市场的融资(风险投资、股票融资、债务融资等等)。美国医药研发的巨额回报,使新药研发成为金融市场资金追逐的目标。然后,较为成熟的产学研结合体系成为新药研发的助推剂。美国是产学研合作的发祥地,拥有多种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例如科技园区、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孵化器等。作为新药研发主体的医药企业,其获利能力为产学研合作模式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着重于基础性研究,其前期的研究成果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交由医药企业进行产业化,由具备获利能力的医药企业承担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费用。因此,较高的获利能力使医药企业承担了风险大、费用高的一个环节,才最终构成了美国产学研合作完善的持续发展体系。

4.相对完善与快捷的评审体系促进了美国新药的产业化。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美国医药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药品管理、评价及审核体系[5]。新药品评审决定其是否能够进入市场。美国一个普通的新化合物从最初的发现到申请上市,大约需要经过10余年的时间,其中,用于评审的时间大约为6—12个月。

2004年3月,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进一步提高新药评审的效率,发表《创新/停滞:新医疗产品的关键路径上的挑战与机遇》白皮书,提出“关键路径计划”,主要内容是通过全国的努力推进新药、新生物制品及新医疗器械在研发上的关键环节。该计划有利于推动药物的研发,提高新药上市的速度。

第4篇:医药企业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医药企业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广大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国医药公司也开始进入国内药品市场。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国医药企业必须将加强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对待。

一、改革开放后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药品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因此药企普遍缺乏创新动力。197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医药工业出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此时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尚显匮乏,打击了药企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各药企仍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直到中国加入WTO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

WTO协议规定。我国加入WTO后。必须遵守涉及医药行业的五项承诺,即:保护药品知识产权;进口药品的平均关税逐步下降;取消进口大型医疗器械的管制;开放药品批发、零售业务;开放医疗服务。这意味着,国外企业可以在我国从事药品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连锁活动。同时,我国药品企业必须为获取或使用相关知识产权而支付不菲的费用。因此,广大医药企业都看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其自主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但随着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具备比较优势的外资医药企业不断登陆中国,我国的医药企业面临的竞争局面将越来越严峻。因此,虽然医药行业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却只有少数领先企业才能成为最终赢家。

(二)内部环境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表现在:

1、融资困难,经营投人资金不足

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企业获得廉价贷款还相对容易。然而,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以及随后大型金融机构;纷倒闭,银行别无选择,只有通过停止贷款来保护自己的资本,廉价贷款的供应

渠道由此关闭。这对于医药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因为医药企业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投资周期长、高风险、高收益、高行业进入壁垒。这些特点使得银行对其放贷比较谨慎,医药企业在融资时往往要被迫接受较为严格的信贷条件。因此,虽然国内医药企业都对研发新药跃跃欲试,但资金”瓶颈”已经是制约医药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2、资金周转效率低

据统计,我国医药行业存货和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超过了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三分之一。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资金周转效率低已经成为影响医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3、市场营销费用过大

近年来,OTC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药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营销难题,医药行业的销售费用也在不断提高。但整体营销绩效却在下降,营销费用的大量投入并不能换来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

4、财务管理模式僵化。管理理念陈旧

我国的医药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政府下属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另一类是由民营企业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两类企业都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之处。对于由国企改制而来的医药企业来说,虽然企业体制已经转换,但延续了几十年的旧的财务管理理念和做法却难以立刻被改变。例如,在投资方面,通常以单一的利润指标的高低来衡量;进行投资决策忽视风险,单纯依据投资项目的收益性进行决策等。而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更显薄弱,这不仅表现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还表现在其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也较低。

二、医药企业加强的财务管理的对策

现在医药企业早已经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企业不仅要面对来自于国内的竞争对手,更要面对来自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强大对手。因此,医药企业必须努力开阔视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并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1、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由于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医药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往往很难,并且获得的银行贷款常被附加更为苛刻的条件。与银行贷款相比,直接融资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因此,除了采用传统的向银行举债的融资方式外,医药企业应更多考虑直接融资,适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包括发行短期融资券及其他企业债券,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发行股票融资或引入风险投资者。

2、努力创新融资品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融资选择越来越多。医药企业有必要及时了解世界经济信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创新融资品种,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融资渠道的拓宽还将有助于医药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积极争取政府资助,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

医药卫生事业对于人民的幸福至关重要,但目前国家对医药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因此政府已经确定未来医改的方向将是努力弥补其历史欠账。未来医改方案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包括: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协调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扶助医药科技重大突破,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专项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目前国家也正在不断加大对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医药产业将成为未来20年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国家将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对医药企业给予适当的扶持,医药企业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利率贷款及出口退税等便利条件,争取在面对外企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理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不断进行财务管理变革

在计划经济和行业垄断的环境下,我们可以不考虑商业周期、反倾销、配额限制、知识产权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但随着全球医药企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医药企业必须加快财务管理工作规范的制订与执行,并将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同时努力培养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

医药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周转较慢的问题,医药企业必须加强对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的预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为此。医药企业要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在存货管理上,应做到精确备货,减少库存,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应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制定和执行完善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款管理办法。

其次,还要力求做到精益生产,以便在生产环节上消除一切浪费。即,应去掉生产环节中一切无用的东西,每个工人及其岗位的安排原则是必须增值,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岗位,精简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

另外,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资产安全。尤其要注意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还应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防止不必要的资产损失。

第5篇:医药企业融资方式范文

一、医药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

由于我国医药企业的财务战略制定需要考虑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金融等方面追究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且针对市场上有利的发展环境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提高医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医药企业的财务战略计划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做好环境分析

医药企业的发展前景需要结合所处的市场以及社会环境来制定财务战略,良好的环境战略是财务战略的前提,也是财务战略关键影响因之一。分析公司所处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分析国家医疗改革措施以及动向,针对改革方向做好相关财务管理准备。第二,了解市场经济对于制药行业方面的供给与需求,把握住市场机会,制定完善的投资企划。第三,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透彻分析,对金融领域的资金利率或贷款条件等方面的讯息要及时接收,以便调整财务战略,适应市场变动。第四,制定财务战略也需要考虑企业的内部资源,针对公司品种不同药品或设备等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做好精确地统计。第五,对医药企业的资源做好预测评估,制定企业竞争优势分析,加强财务战略的全面性与效用性。第六,对于生产、销售,人才资源流动以及外部后勤方面涉及的资金流动或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规划与处理。

(二)制定财务战略目标

医药企业稳健的财务战略是医药企业提高市场地位、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制定明确的财务战略目标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在制定财务战略目标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保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与质量,完善硬件设施,提高价值服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选择正确合理的投资项目,加强配套资金与研发项目的管理,是资金运用的合理、到位。第二,加强对现有药品的运营管理,为后期经营活动所使用的现金流的筹资与支撑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第三,对 被并购的企业加强整合,确保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预期利润的实现。第四,加强对财务人才的培养以及新经营模式的推进。第五,加强风险意识,提高抗风险能力,完善防范措施以及防范机制。

(三)财务战略的制定分析

医药企业的财务战略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的资金的有效流动,并且能够对企业的内外环境以及资金流动具有长期性和创造性的影响。医药企业进行财务战略选定可以采用SWOT分析方法,它是根据医药企业的内在条件设立的,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出竞争核心以及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制药行业,这种方法应用极为普遍,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为公司的财务战略制定提供强有的依据。制定财务战略除了结合分析方法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第一,减少风险。减少风险,缓解企业的内部矛盾,并且对于浪费资源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二,灵活的变动方案。金融行业会因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并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样的发展契机为制药行业也提供了便利,加快了企业的资金融通,针对于不同的国家政策以及银行利率变动,选择多种不同的财务应对方案,增强应对的灵活性、多元化,可以节省资金成本。第三,加强投资战略。在政策以及股东的投入下,医药企业的财务来源表现的相对宽松,在投资方向,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就企业的投资状况做好详细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利用数据分析企业所需的资金使用范围及合理的货币流量,为企业的投资规划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第四,完善融资战略体系。医药企业的融资方式大多来源于内部与外部的结合,如今这种方式实用性逐渐减弱,所以完善融资方式,即实现以内部权益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四)财务战略选择

根据SWOT的分析原则,建立矩阵模型发现,稳健型的财务战略比较适合以资源优化以及提高使用效率为目的的企业,处于劣势环境的企业可以采取与营销管理相结合的财务战略,它能够使制药研发得到资金保证,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战略选择上,大多数企业会选择稳健型的财务战略,这种战略不仅对医药企业的主营业务进行有效地支持,而且对医药企业的整体战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谨慎,医药企业的全局利益出发,以高质量、低风险、优服务为原则提高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医药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分析

财务战略能够被合理的选择,就要把战略运用到实施过程中去,只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应用,它才会发挥独特的作用。对于财务战略的实施,要注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一)对于财务战略的重要程度要完全把握

资金投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财务部门要结合医药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做好预算,并且要评估风险程度,做好投资战略。资金投放数额有限,在有限的范围内,既要考虑不同职能的资金需求,也要考虑不同药品种类的资金运营需求,并且在资金流动性方面出发来制定长期资金的合理比例,对于外部资金的运营情况也需做好规划。

(二)促进企业公众化

目前,医药企业大多数为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制药企业中不乏有具备远见的企业家,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就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将其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企业家会让自己的医药企业转换为公众医药企业,并且从资本市场获取充足的资金支持和监督,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化条件助其快速成长。利用股票市场使家族式企业转变为公众化企业对医药企业来说是一种理智的选择,它通过有效的监督为企业的资金提供保障,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族式企业还可以借助股市退市机制来使企业产权清晰化。

(三)制定上市目标,从基础上制造资本条件

医药企业在财务战略的基础上应该完善各项配置制度,保证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医药企业上市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上市之前要将各种潜在的隐患解决干净,所以医药企业在解决措施应考虑周到,因为上市医药企业会披露所有的信息,所以潜在的问题医药企业应该格外注意,也可以针对披露的隐患征询相关的处理办法,以便为资本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医药企业的营运资金状况

资金营运是每个制药企业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如果资金营运大,带来的结果是收益低、风险较小;如果营运小,带来的结果是收益高、风险大。医药企业财务战略的有效实行必须结合会计学分析方法,掌握好资金管理及营运能力,控制好企业的成本、资产、负债与效益。在此基础上,财务部门还需对药品库存、医疗机械、药品原材料、药品产品等资产的运营情况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为医药企业的药品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提供保障。

(五)完善控制体系

对于财务战略的有效实行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在资金投放环节需要有效的分配时间、任务和其它资源,并且建立内部经济责任制度。避免资金投放以短期挤占长期,以减少年度预算缺陷。对于实际项目的控制,需要建立优先次序原则,并且制定相关的程序性政策,把具有战略性以及现实性的问题结合起来,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解决。

除此之外,医药企业的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还要综合资金周转、资产质量、财务团队以及股东利益等方面的因素考虑,为实现财务战略效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6篇:医药企业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生物医药;高校依托;融资担保;专业性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F426.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一、产业发展依托条件及现况

(一)政策支持

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特别是研发和生产创新药物的生物医药类产业。例如:“发展海洋经济”的百字方针、海洋强国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规划区》等。

(二)资源可得性优势

首先,海洋科研实力全国领先,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28家,海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77家等。其次,海洋药物研发基础雄厚:青岛市目前已初步构建了药源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海洋天然化合物库和全球首个海洋糖库,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年产值约占全国的18%左右。最后,资源优势得天独厚,青岛市所辖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总长816.98公里,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三)园区规划与配套建设

集群发展是目前最适合新兴产业的组织形态,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规划总占地约165.6公顷,包括孵化区、主产业园区及配套商住区,已形成以生物医药为主、各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

(四)交通条件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部创新岛群核心位置。园区濒临胶州湾,三面临水,交通便利,距青岛港约18公里,距前港湾约25公里,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8公里,车程都在20分钟左右;园区的公路交通业也十分发达,紧挨胶州湾高速公路、204国道、济青高速、同三高速、海湾大桥等,形成了“四横两纵”的交通线路。

(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目前青岛市最大的制药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十亿元,不及全国全省最大企业的3%和6%,规模较小;我国海洋药物开发只在起步阶段,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科院所研究开发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6%,其中本地产业化率为4、3%,成果产业率偏低。

二、创新性探索与尝试

回首国内外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历程,每个园区的成功发展都离不开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本身这三者的共同努力,具体而言,政府发挥着指导性的杠杆作用,企业本身发挥着前提性、基础性作用,金融机构则相当于一个纽带,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创新性的政策支持

政府的政策支持只能起到杠杆性的引导作用,需要进行政策性的创新性探索。首先,创新金融政策要引入竞争机制,以科技创新基金的形式提供支持,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发挥了财政支持的作用;其次,政府要进行间接政策支持,例如政府对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进行资助,充分利用信用担保的杠杆作用为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注入资金。

(二)政府引导做强金融机构,重视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提高金融业贡献率

金融机构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应加大合理使用的力度,加大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关注度,充分利用闲散资金。金融机构还应探索发展新金融产业模式,如投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整合金融资源,从生产资金投入、生产程序中期投入、产品销售、资金收回等整个生产销售过程提供链式一条龙服务。

我市应秉承“政府引导+政策优惠+行业聚集”鼓励金融机构开拓电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网上信贷等新型模式,盘活社会闲置资金,提高资金流动性与周转速度。如P2P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能够较好地解决短期融资问题,针对生物医药产业而言,这种模式的存在为产业中期资金融通提供方便。

(三)完善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政府―金融机构―产业三方模式)

担保过程中,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担保公司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这加剧了融资的难度。由此,可以通过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共同协作的担保模式,弱化融资难题。

在抵押担保、质押担保过程中,考虑到生物医药产业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性,可以适当放宽质押物的标准,即不仅仅是以股权等有价证券,还可以以专利、在期研究项目为质押物,加上政府的担保人的角色,增强金融机构的放贷信心,促成资金向生物医药产业的注入。这样政府的牵头作用就通过这种机制传导到金融机构,完成了三方融资模式的第一大步。同时,重视企业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大量闲置资金掌握在中小金融机构手中,与中小机构长期稳定合作能够保证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实现三方模式的第二步。

(四)投资资金引导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发挥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参考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家的政策性扶持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针对高新技术产业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其研究发展,目前我国各个省份针对生物医药产业设立了专项基金,在此基础之上,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基金的份额和数量;另外,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资金流向,鼓励投资者在生物医药产业进行投资,增加产业的资金注入量。

从产业自身来看,融资可以趋于多样化。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措施,降低生物医药等高兴技术产业的上市门槛,鼓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发挥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并且,在资本市场融资门槛低,方便快捷,不需要一些繁琐的评级程序,节约了时间成本,更适合生物医药产业的融资需求。

(五)建立科技银行、科技保险金融机构等专业性机构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具有技术的高要求性,人才的严格性。相关金融机构在处理生物医药产业的相关业务时,由于专业型人才的缺乏,专业性知识的匮乏,更容易出现惜贷的现象,这就加剧了融资难的问题。因而政府可以引导并支持针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专业性银行的建立,以专业性的角度对相关信贷业务进行分析支持。面对非融资性问题,如保险问题,也需要有专门的海洋生物医药保险机构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保险细节进行专业高度的分析,从而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积极引导产业发展。

(六)加强金融机构信息化服务、信息管理

在做一些担保性的业务时,银行需要对国外企业进行信用调查及评级,此时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大加大经营成本。为此,园区企业要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基于这一点,金融机构就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与完善,在信息获取方面完善自我。比如加强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合作,共享一些对企业的信用评级等。其次,要做好信息甄别工作,在泛滥的信息库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尽量避免因信息错误传达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调查发现,一些相关企业对金融机构的信息保密工作表示担忧。一些从事海外出口的制药业在与保险公司限定合约时,应保险公司的要求,会提供一些自己公司的相关信息便于签约前工作的开展,而这些信息会涉及到公司的财务状况等,因此他们会担心保险机构的保密工作不够到位。这就要求保险公司等一些金融机构要加强信息的管理,做好内部监管,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取得相关企业的信任,开展更深一步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杨涛.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实践分析.金融与经济,2012.

[2]杨子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金融支持战略研究.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2011.

[3]李靖宇,任┭.论中国海洋经济开发的金融战略投入导向.海洋经济,2011.

[4]刘明.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1.

[5]游达明,朱桂菊.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模式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1.1.

[6]姜哲青岛财经日报.2011.9.

[7]巴曙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城市金融论坛,2000,1.

[8]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国际知名高科技园区发展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第7篇:医药企业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群;金融支持

在货币出现并与信用结合形成金融经济以后,实物经济的背后中总是隐藏金融的力量,在产业集群发展中也毫无例外,金融运作渗透到集群网络组织之中,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无论是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还是集群内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相关支持的机构运营都需要充足的资本供应和低成本的融资,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吸引更多的企业聚集该地区。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替代集群发展初期形成的劳动密集型的大量中小企业,来自企业自我积累和自身商业信用建立起来的资金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因此,有效、高质量的金融发展能够充分动员和聚集大规模的储蓄和社会资本,满足集群内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从而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

本溪市曾是全国著名的“煤铁之城”经过百余年开采煤炭资源已经枯竭,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甚至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城市转型迫在眉睫。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强做大医药产业,打造北方药谷,建设生态新城,把本溪建成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本溪指明了奋斗方向。本溪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努力创造环境,制定规划,广纳国内外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打造本溪未来的经济增长极。“中国药都”的崛起,既是本溪自身经济的内在需求,又是辽宁省推进产业布局调整的战略支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既是本溪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又是城市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支撑,21世纪本溪将借助新的支柱产业完成城市的转型升级。

截至2009年年末,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起步区5.6平方公里已实现“七通一平”,总投资121.7亿元,签约落地的项目达108个,包括修正药业、西安春晖药业、东北制药等多家知名医药企业的项目,共拥有药品品种475个,其中首批可达产重点品种86个;拥有部级新药品种46个,已列入国家863、973项目7个,列入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新综合大平台项目23个,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32.1亿元。

现代经济发展中,生产投入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这三个要素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任何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都作为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劳动力在本溪是比较充裕的投入要素,也不会成为约束条件;而资本积累的快慢则成为影响集群发展的基本要素,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新项目的开发、陈旧机器的改造,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困扰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要改善本溪医药产业集群资金状况可从金融机构方面着手考虑。

1金融机构层次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源直接提供的一个重要主体,需要积极配合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

1.1发展多元化的地方金融机构

与全国性的金融机构相比,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集群内的金融机构由于拥有人缘和地缘的优势,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作用更加明显,大力发展本溪地方区域性金融机构,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内部控制机制,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另外地方性金融机构还应体现多元化发展原则,不仅包括银行类金融机构,还应重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发展,改善地方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功能,拓宽融资渠道,满足产业集群不断发展的金融需求。

1.2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由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产业集群内大量存在的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大型金融机构管理层次较多,运营成本也比较高,当这种机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时比较收益也相对较差,而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如几十万乃至几万元的贷款小银行也愿意做,也会赢利,因此要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应建立起包括中小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典当行、风险投资公司及金融中介组织在内的完善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体系,为本溪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3提高金融业整体经济效益

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保证其自身的良性发展,提高本溪市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首先,要采取措施,有效地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探索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加快金融产权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内部机制的彻底改革,减少金融机构固定成本支出;其次要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市场需要适销对路的金融服务;加大本溪市金融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各类中资及外资金融机构来本溪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大金融业的竞争力度,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4金融业要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

金融机构内聚集着各类的人才,掌握着丰富的信息,对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等都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因此金融机构在对产业集群发展宏观指导下,应根据产业集群的实际状况对企业有选择的扶持,提高产业集群内的资金配置效率,提前预防和化解产业进入衰退期带来的影响。

1.5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

目前,本溪市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正处于向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不断完善调整,高科技含量生物医药企业将不断增加。为了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顺利实现转型,制定更加有预见性的信贷政策,利用信贷杠杆,支持高附加值生物医药企业的建设,引导老牌生物医药企业转变生产模式,开发新产品,打造本土知名品牌,增加企业效益,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层次。同时,应切实把握扶持生物医药行业集聚这一机遇,抓住信贷资金相对宽松时机,主动寻找、选择和培育生物医药企业集群中的优质客户群,加大对科技实力强、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发挥龙头企业的领跑作用,早日形成产业空间集聚、专业化分工和协调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2金融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

2.1金融机构有助于产业集群地方网络机制的完善

区域网络是地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内部机制,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企业与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互补企业以及竞争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第二层是企业和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知识、信息、资源的传递;第三层网络是集群内部行为主体特别是企业和集群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第二层网络中,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资金和商业环境支持,并通过各种金融服务活动(如发放贷款、咨询等业务)同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一起构成产业集群第二层次的网络行为主体,为第一层次网络核心成员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资本以及咨询培训等服务,在相互竞争与协同交互的过程中,建立起彼此间各种相对稳定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拓宽了集群内企业获取知识、信息和资源的来源,使得创新的技术更容易扩散和流动,有利于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全球市场,使集群的社会资本不断得以升级。

2.2金融活动促进产业集群内部结构优化

金融机构是以营利性为目的的组织,一切金融活动必从其自身利益出发,根据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收益水平和资金价格进行金融活动,按照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对竞争行业的投资性项目进行选择评估。在产业集群内部,由于地理上的邻近及金融机构与企业长期的交往,金融机构对每个企业甚至个人都有较深入的了解,有效地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对于具备一定技术实力,产品质量上档次的高成长企业往往更易获得金融机构较多的青睐,而那些劣势的企业要么努力改善自己的技术状况以获得信任,要么因资金衰竭而被淘汰,从而促使资金在集群内部从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转移,实现“优胜劣汰”,带动了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集群进入良性循环的成长。

2.3有序的金融体系促进产业集群中企业的规范化运作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资源在全球更大范围内得到优化组合,世界各个地区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越来越要求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必须与全球产业或全球市场的大背景融合,努力实现产业集群外向关联的升级,使产业集群融到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中,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上升,这样地方产业集群才能具有不竭的生命力。而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系可以为企业当媒介,拓宽企业实现外向关联的途径;另一方面有序的金融体系还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运作,如企业要上市融资必须符合上市规范,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建立严格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及风险防范制度,还要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

2.4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创新是永续发展的动力。一是要以金融电子信息化为依托,加快金融服务创新。积极培植商业信用,促进票据流通,大力推行商业承兑汇票等票据业务。二是要不断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信贷品种,满足企业信贷需求。大力推行贷款方式的创新,通过积极开办创业贷款、应收账款等资产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等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业务品种,切实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例如为解决中小企业短期小额流动贷款需求,贷款期限可控制在3个月至6个月内;银行在掌握企业真实情况,了解经营现状、发展前景,业主的个人素质的基础上,可对小企业业主发放个人信用贷款或以股东个人资产抵押发放贷款。总之,要通过创新信贷方式和金融服务产品,努力满足生物医药小企业生产发展多方面的金融需求。

3搭建金融支持的技术平台

政府要为金融支持积极的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一是要建立地方征信体系,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为依托,借鉴发达国家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积极推进本溪地方征信体系的建设,鼓励企业加入地方征信体系,允许纳入体系的企业合法地获得大量的信用信息;二是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虽然产业集群在融资担保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为此,政府应努力推进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建立政府补偿机制,政府应明确只要贷款担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担保机构操作规范,那么政府的担保补偿金支出越多,企业可获得的银行贷款就越多,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有力,因此政府应成为担保机构长期稳定的补充资金来源,建立制度化与法律化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按照信用担保机构的代偿资金与赔付损失定期补充其资本金,形式可以通过预算拨款、优惠税率等方式提供;三是以中介服务体系作为金融支持的市场支撑体系,它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评估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尽快规范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明确权责,减少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必要的风险。

4金融支持产业集群的风险防范措施

第8篇:医药企业融资方式范文

(一)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是指收购方因高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致使出价远远超出收购方自身的承受能力,无法获取预期回报的风险。价值评估信息失真和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定价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价值评估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目标企业粉饰财务报表、资产账实不符、或有债务未予披露等方面;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够准确,以及我国缺乏完善的企业并购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在并购业务中因资金供应不足或资金结构不合理而带来的资金风险,主要包括资金供应风险和资金结构风险。其中,资金供应风险是指并购企业未能够筹集到并购所需资金,进而影响并购活动正常进行所带来的风险;资金结构风险可分为成本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成本风险是指因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并购方案失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没有合理选择融资方式,致使企业资本产生流动而导致并购业务无法顺利进行的风险。

(三)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是指因并购业务中支付结构不合理或现金支付过多而造成整合期间资金压力过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在现金支付中,因并购方融资能力有限或现金流量不足,而导致并购方案搁浅,甚至失败;在股票支付中,因换股比率不合理,使得并购方的股东权益被稀释,发生较大的股权结构变化,进而导致并购方的资本市场价值大幅度下降,使并购方陷入财务危机;在混合支付中,并购方难以保证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致使并购过程无限期延迟,给并购后的业务整合带来不利影响。

(四)财务整合风险

财务整合风险是指企业完成并购业务后,因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而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购企业不重视财务整合,没有派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开展财务整合工作,使得并购企业难以掌握被并购方的运营状况;在整合期内,受并购双方财务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会计核算体系、考核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并购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购企业对财务行为人的监控力度不足,使得财务行为人出现财务失误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并购业务中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下面以A医药集团公司为例,对该集团公司并购业务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控制对策进行分析。A医药集团是一家国有医药大型企业,从事中药材、西药、中成药、医药进出口、医疗器械、医药仓储物流、制药工业等经营生产业务。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及控制对策

A医药集团公司的经营规模大,在省内医药行业位列前茅。多年来,公司业务资金占用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公司选择了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所以,公司要向银行大额借款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这使得公司不仅要支付大额借款利息,而且还需要抵押优质资产,对公司日常经营带来一定影响。为有效控制融资风险,A医药集团公司可采取以下对策:集团公司可选择已经参股的医药企业作为目标企业进行并购,以降低并购所需资金成本;公司可采取多种筹资方式,减少并购贷款产生的高额利息支出,降低财务风险。

(二)存货风险及控制对策

由于医药企业的特殊性,使其必须保证药品、药剂等库存物资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才能满足病患的用药需要,所以,对库存药品的估测水平以及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药企业的财务状况。就A医药集团公司来讲,若是无法及时了解并掌握并购目标企业的实际库存,则可能造成实际存货超过掌握的数量,由此会导致额外资金被占用,或是由于并购目标企业与公司现有的存货发生冲突,多余的存货也可能占用额外资金。为了有效防止存货风险的发生,公司应当准确把握并购目标企业的存货情况,以此来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进而降低财务风险。鉴于此,公司在定期对并购目标企业进行调查时,应当对目标企业的存货情况加以关注,可通过到目标企业进行多次的实地参观,详细掌握目标企业的具体存货量,防止并购以后存货占用资金量过多的情况发生。此外,公司还可以采取业务调整的方式,适当改变经营品种,借此来减少库存。

(三)财务整合风险及控制对策

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过程中,若没有全面掌握目标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以及财务工作情况,就会面临着财务整合风险,影响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后,可从财务职责、部门设置以及工作流程上进行财务整合,具体如下:在财务职责方面,集团公司成立资金统筹中心,集中管理和使用资金,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在财务部门设置方面,以集团公司为范本规范被并购企业的财务部门结构,设立相应的财务小组,明确小组负责人,主要包括票据管理、费用出纳、商品结算、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税务管理等小组;在工作流程方面,集团公司制定统一的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以及审批制度与流程,要求被并购企业根据财务工作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财务制度并上报集团公司进行审批。

(四)流动性风险及控制对策

由于一些历史性原因,A医药集团公司的沉淀资金问题比较严重,同时,其在医药行业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占用了较多的资金,并且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款期也相对较长,借助这部分资金的回收来增强公司整体资金的流动性。此外,公司还可以对现有的业务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个别周转较慢、资金占用量大、效益不高的业务,从而加快资金流动,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根据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追收计划,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减少或避免坏账的出现。

三、结论

第9篇:医药企业融资方式范文

对我国中小药企而言,银行为医药物流提供融资不仅有效解决医药资金问题,也可以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者的统一,大大地提高药企的运营绩效。

医药物流与银行的合作

实际上,我国的大型物流企业对此项业务的敏感度最高,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在1999年便与银行合作,为客户提供简单的仓单质押业务,而且其很多仓库已经成为多家银行的“定点融资仓库”。而TCL、UPS、DHL等公司也先后成为物流银行业务的获益者。

对医药企业而言,物流银行可以理解为药企利用物流资产所带来的资金运营以及银行为其提供的金融服务。从更具实操性的狭义来讲,物流银行则是专指以物流质押的银行贷款业务,即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银行综合业务,企业以价格波动幅度小、市场上畅销、处于正常贸易状态而且符合要求的动产(货品)抵押取得银行授信,利用监管机构(多为物流公司)的信息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和药企的物流结合起来的一种银行综合服务业态。一般而言,物流银行这种融资方式与传统的向银行借贷方式相比,具有融资方式简单快捷,银行受理成功几率大,融资性价比高(融资额度与成本和抵押货值直接相关)等特点。

两种运作模式

应该讲,物流银行业务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试点,直至2007年正式由民生集团下属的民生医药网引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已经经历了探索阶段,在我国其他商业领域的运用是比较成功的。究其在我国的运用实践,物流银行主要有两种模式可供我国药企选择。

仓单质押,是一种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融资业务,以代表物权的仓单或者类仓单,如“质押入库单”、“质押货主通知单”作为抵押品的银行融资业务。物流公司作为商品的直接管理机构,给药企(存货人)开具代表货物物权的凭据(仓单),而药企凭借仓单这种公认的“有价证券”交予银行,银行根据事先协议的比例和货物的价值确定质押贷款额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将资金打入药企的指定帐户。采取这种融资方式,药企可以自主销售质押物,但是销售的货款需要直接汇入银行指定的看管帐户,银行会在药企部分或全部归还贷款后反向归还仓单或者开具仓单分割提货单给融资药企,融资药企凭银行提单提货。(图1)

第二种模式属于基于流动货物质押的物流银行业务(图2),在药企保证质押货物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货物可以正常出入库,以新品代替旧的标的物品,这样可以保证药企的日常销售不受影响。这种方式质押的标的是货品的价值量,物流企业按要求收押监管药企的货品,银行根据贷款金额确定库存上下限,药企在不低于银行确定的在库药品价值的下限前提下可以自由销售。应该讲,第二种方式更能支持药企的业务做大,但是需要物流企业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信用资信。

现存的问题与风险

客观的讲,物流银行业务的有效开展既需要银行、药企、物流企业三者的规范运营和管理,而我国金融体制和管理尚不健全,广大中小药企或多或少存在非规范经营的现象,真正资信良好、管理手段先进的物流公司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物流银行业务在医药流通领域的普遍推广,还需要解决以下三大问题和风险。

一是业务操作非规范。物流银行业务是一种适合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方式,因此具有单笔业务量小但频率高的特点,而且该业务与物流作业息息相关,再加上其中涉及到银行、物流公司、融资药企三方,因此业务操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是这一业务能否做好的具体问题。

一般而言,在确定合作之前,银行和药企应该共同找一家资信良好、管理规范的物流公司作为融资药企货品的监管机构(一般开展此项业务的银行有固定合作单位),三方在彼此的合作协议中应该就仓单开具、货物入库与放行、在库药品的保管与价值评估、贷款发放、对帐等环节的操作达成一致性的意见,三方严格按照协议程序办事,这样才能保证物流银行融资业务的顺利进行,避免项目失败和不必要的损失。

融资药企和物流公司更要处理好销售业务需要和在库药品监管的关系,既不能影响销售业务,也应该按照既定的程序办事。

二是控制与管理风险。物流银行业务虽然有药品作为直接抵押,并且明确规定了在库商品价值的下限,但是对融资银行和物流企业而言还是具有一定风险的。

信用与运营风险始终存在,尤其是在我国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的大背景下,众多中小药企的信用等级难以准确评定;而上游制药企业对规模商业药企的销售往往是给予一定的回款期限的,因此进入监管仓库药品的所有权并不一定属于融资药企,故而药品的有效抵押并不能完全回避药企的经营风险。

另外,作为监管机构的物流公司,是否具有适用的信息系统和管理体系与手段,能够将在库药品管理好,并且协助银行对融资药企的药品进行正确估值也很重要。尤其是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进、存、销全过程要完全符合GSP标准和其他有关质量管理规范,一般的物流企业很难具有做好医药物流管理实务的条件和能力。

三是商业信息保密的问题。物流银行业务作为一种在国外得到普遍运用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兴起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我国的商业道德自我制约还未发展成熟,因此向融资企业提供在库药品监管的物流公司作为一种信息枢纽如何替合作伙伴保守商业秘密将成为问题。

物流企业如果同时为多家存在竞争关系的药企提供融资监管服务,其信息系统自然会向放贷银行、借款药企有限开放。如何解决不同的融资药企业在同一套信息系统中查询库存药品信息而互不开放的问题成为技术难点;接下来,解决可获得信息的物流企业、银行及其职员个人如何替融资药企有效保守商业秘密也成为三方长久合作的关键。

对策与建议

物流银行在实操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大问题。

银行管控要到位。对放贷银行而言,必须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对物流银行这一业务进行全程管控:

在事前要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最适合的三到五家可以长期合作的物流公司作为监管机构,首先要保证监管机构的可靠;还要对申请融资的药企的资信、历史金融记录、销售状况、资产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防范风险于未然。事中必须对质押物的价值、在库保管状态、出入库手续的规范性等进行动态监管,既要看系统数据,也应该派人实地赴物流仓库动态监管。事后更应该对药企所融资金的使用状态进行监管,甚至要规定一定比例的资金只能专款用于药品采购。

应该讲,银行对放贷的有效监管,是对融资药企、物流公司、银行三方负责。

物流企业能力要到位。与传统的仓储、运输业务相比,物流银行业务对物流企业而言是一种获利颇丰的赢利途径,但是也对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作为监管机构的物流企业也必须慎重评估申请融资药企的资信与经营状况,不能来者不拒的接单;其次要对药品的在库管理与养护、出入库操作、与银行和药企的衔接等都要有规范的操作流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必须严格按照药品GSP标准及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否则将会为药企和自身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对物流企业而言,按照三方约定的规则操作、注意对融资药企经营状态的监控、保守商业机密在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中显得尤其重要。建议物流企业在自身能力不足,或者是该业务尝试阶段,不要贪多,应做好一笔业务再谋发展,否则监管不到位造成的赔付损失也是巨大的。

药企融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