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经形势分析范文

财经形势分析精选(九篇)

财经形势分析

第1篇:财经形势分析范文

刚才,市发改、统计等部门对上半年我市经济形势作了通报,总的来看,主要经济指标值与年度目标差距较大,从13项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呈“九增四减”态势。“九增”:一是生产总值实现143.8亿元,增长4.9%;二是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增长1.5%;三是投资增长,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2亿元,增长14.5%,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8亿元,增长206%,限额以上工业投资25亿元,增长0.8%;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亿元,增长12.8%;五是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1.6亿元,贷款余额343.9亿元,分别增长33.8%和37.5%。六是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1.6%和9.7%;七是实到外资5748万美元,实到内资12亿元,分别增长49.5%和2.9%;八是商品房销售面积30.2万平方米,增长4.1%,商品房销售额23.8亿元,增长49.1%;九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0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952元,均增长9.4%。这些指标虽然保持增长,但总体增幅不大。“四减”: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6亿元,规模工业销售产值360亿元,分别下降6.2%和7.3%;二是工业用电量下降2.1%;三是财政总收入25.1亿元,下降5%;四是自营出口2.3亿美元,下降28.2%。这是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对于下一步工作,我简单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判断当前形势

从上半年全国经济形势看,经济运行“止跌回升、趋势向好”,对于*的经济形势,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六句话”:

(一)多数指标好于预期,但部分指标完成年度目标困难较大。上半年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存贷款等指标好于预期,特别是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0.3%,地方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但是,我们也看到工业销售产值、自营出口等指标完成年度目标难度很大。

(二)多数行业趋稳回暖,但部分企业经营仍然困难。工业销售产值呈正增长的行业由一季度的11个增加到14个,造纸业产量和产值分别比一季度回升8.2和3.1个百分点,铜冶炼业产量和产值分别回升53.3和38.6个百分点。但是,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经营仍然十分困难,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372家,亏损总额3.8亿元,企业利润下降43.4%。*集团、*科技等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出现了经营危机。

(三)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但项目推进难问题依然突出。上半年项目推进总体良好。320国道环线外移和综合整治、*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顺利推进,胥高线库区段开工建设,*新区和主城区10条道路新改建工程全面推进。开发区新登新区、场口新区完成50万方土方平整,8条主干路网全面推进,场口新区多层公寓一期和新登包秦农居*小区完成主体施工,*家园开工建设。高教综合体基本完成高科路建设,*科职院进入装修阶段。银湖新区*园、文创园征地拆迁有序推进,*东路、*西路和*小区开工建设。产业项目扎实推进,*住电、中策橡胶、*电器等63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机械、*照明等18个项目建成投产;二贸市场、钢材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商贸项目进展顺利。但是,征地难、拆迁难、项目落地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部分地区漫天要价、强揽工程、随意阻挠施工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主要表现为二季度我市经济形势明显好于一季度,特别是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由负转正、增长了0.9%,工业用电量降幅明显缩小,表明整个经济正在逐渐回暖。但是,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下一步整体经济的后续形势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一是宏观政策是否持续,就是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持续、持续多久;二是外贸出口是否好转,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如果出口未见根本性好转,经济要较快回升的难度很大;三是社会投资是否激活,目前激活的是房地产市场,但工业等其他社会投资增长还不够快;四是消费市场是否活跃,说到底就是“房子+车子”的大宗消费能力;五是资源价格是否稳定,包括石油的价格、矿山的价格、粮油的价格等等。

(五)创业环境有所改善,但办事难依然突出。通过深化为企业送温暖、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建设“七个一”专项行动等活动,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信心,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上半年共兑现财政扶持资金8474万元,减征社会保险费1.5亿元,直接减免税款7808万元,走访企业4013家(次),收集各类问题790个,解决问题756个。继续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项目集中验收制和服务承诺制,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但是,办事难、难办事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有些部门和单位办事效率低下,缺乏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六)民生条件不断改善,但离群众要求仍有差距。就业再就业方面,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0742个,*失业人员再就业2151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34%,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方面,深入落实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两个办法”,全市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参保分别净增13475人和15714人。积极推进大社保基层平台建设,基本建立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大社保服务平台。发展社会事业方面,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奠基,开工建设市文化中心,富春七小完成主体工程,妇保医院二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防控与救治工作。政府实事项目方面,我们对人代会确定的十件实事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职责、明确进度,加大平时的督促检查,目前进展顺利。但是,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民生保障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看病难、上学难、生产生活难、住房难、行路停车难、生活环境保障难等“破七难”成效还不够明显。以上六个方面是对上半年政府工作的简要回顾和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二、全面把握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今年人代会的目标,紧紧围绕“三句话、九个字”,即“保增长、调结构、送温暖”,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保增长。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不到最后决不放弃。从目前情况看,完成目标任务难度大的是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要完成15%的目标难度非常大。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问题不会大,关于财政收入,刚才国税局同志已经说了,去年10、11、12月份三个月,我们让利于企业,帮企业度难关,实际税收增幅不大;今年这三个月份会相对正常,每个月可以有4亿多的税收,应该能够完成年度任务;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投入的加大,完成目标问题也不会很大。

(二)调结构。要把调结构作为保增长的抓手和支撑。一要调整经济结构。*的经济结构表现为工业规模较大、服务业相对落后、农业比例偏低。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要继续坚持工业兴市战略不动摇,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动摇,不断地提高亩均产出,不断地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不断地巩固和提升农业生产。二要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做强做大造纸、铜业、通信、商贸服务四大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要培育引进产业前景好、提供就业多、亩产税收高的战略产业,下一步要大力培育发展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物流仓储、楼宇馆所、休闲度假等产业。三要调整企业结构。要千方百计地培育龙头企业,努力培育一批百亿产值大企业大集团、行业“小巨人”企业和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来发展整个产业群。四要调整市场结构。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内销,一手抓外贸,引进培育一批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五要调整区域结构。要提高主城区的首位度,进一步加大主城区的建设力度,加快*新区以及以*路为核心的路网框架建设,加快完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要实施江南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区域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要加快新登新区建设,打造成我市西北区域的城市副中心、经济增长极;要加快场口新区建设,打造成西南区域的城市新区、区域中心、工业平台;要加快银湖和东洲建设,打造融入*的桥头堡。

(三)送温暖。要把送温暖作为保增长的抓手。重点要做好企业帮扶、政策兑现、项目三件事情。一是企业帮扶。前段时间,市政协作了一个调查,现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下一步我们要把解决融资难作为企业帮扶的头等大事,市财政局要完善企业风险基金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要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国有控股、参股的担保公司,努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政策兑现。要全面地兑现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这些政策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对企业克服当前困难有所帮助,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宣传,送政策下基层、进企业,另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把政策落到实处,兑现政府的各项帮扶措施,帮助企业度难关。三是项目。要继续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项目集中验收制和服务承诺制,加快推进网上服务大厅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三、突出抓好11项工作

1.项目建设。今年我们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有329个,总投资达到408亿元,总体上上半年项目建设的力度是大的,进度是不错的,但是与年度目标的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保增长、调结构、送温暖的重中之重,按照市里的部署,严格进度,严格质量,做到责任到位,领导到位。市发改局要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平时督查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项目报批。市发改局要抓紧做好省重点项目的报批工作,对于已经确定的政府项目和民间项目,今年无论如何要完成省重点项目的报批,并争取土地指标的戴帽。

3.土地出让。市国土局要加快经营性土地的出让工作,尽量在9月底以前把我们今年计划出让的地块出让掉;有关乡镇要全力做好征地拆迁,保证土地出让工作的顺利进行。

4.招商引资。要着重于战略产业的招商、龙头企业的招商和土地的招商,今年务必要完成1.5亿美元的外资任务。同时,要加快项目的拆迁进度,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动工、早投产。

5.三农工作。一是要坚持消债和融合相结合,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融合工作;二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就要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稳妥就要考虑风险,希望乡镇(街道)要把握好;三是要加大力度做好耕地的占补平衡和复垦工作;四是要制订实施农居新政。

6.稳定。现在征地拆迁多了,下一步还有公交一体化改革的推进,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稳定问题,希望每个乡镇(街道)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工作。这里强调一下,公交一体化改革涉及到原有车辆的收购工作,原则上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完成,确保稳妥处置、社会稳定。

7.节能减排。要启动大源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江南片截污纳管和八一、春南污水回用工程,建成投运新登污水处理厂一期,完成三星热电、高桥热电等11家企业脱硫改造工程,关停淘汰50条“低小散”造纸生产线。

8.安全生产。尽管上半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9.破解“七难”。医疗设施建设、学校建设、公交一体化改革、收费站回购等都事关全市百姓的切身利益,下半年务必要按进度予以推进。

10.财政平衡。今年乡镇(街道)财政平衡的难度确实非常大,一方面乡镇(街道)要节支,另一方面要确保已开工项目的顺利建设,确实有困难的,市财政适当予以支持。

第2篇:财经形势分析范文

根据会议安排,我将全市1-9月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财抓发展、聚财抓征管、用财抓节俭”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月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1-9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3304万元,为预算的80.15%,增长21.44%。其中:税收收入实现23772万元,为预算的81.47%,增长24.72%(其中:国税收入实现4219万元,为预算的94.7%,增长41.29%;地税收入实现19553万元,为预算的78.77%,增长21.64%);一般预算非税收入实现9532万元,为预算的77.65%,增长13.96%。一般预算总收入实现75763万元,增长31.42%。基金预算收入实现16543万元,为预算的36.72%,下降0.25%;预算外收入实现11253万元,为预算的82.05%,下降7.22%;上划中央两税实现15650万元,为计划的90.04%,增长46.44%。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8205万元,为预算的80.33%,增长33.76%。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6190万元,为预算的33.66%,下降3.97%;预算外支出完成9733万元,为预算的70.97%,增长10.46%。

二、财政收支预算执行的特点

(一)收入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回落。今年以来,我市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1-9月,全市GDP实现158.45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2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11亿元,增长4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6.36亿元,增长21.8%。与此相适应,1-9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44%,超时间进度5.15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发展减缓、“5.12”汶川特大地震和跨期收入入库的影响,1-3月、1-6月、1-9月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为51.97%、30.76%、21.44%,增长速度逐渐回落。

2、税收收入平稳增长,但税种之间不平衡。1-9月,税收

收入增长24.72%。从税种来看: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全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主要增长因素。四税累计完成17750万元,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额和税收收入总额的贡献率分别为53.3%和74.67%;四税累计增收3481万元,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收和税收收入增收的贡献率分别为59.2%和73.88%。但营业税由于新增税源有限,1-9月增长速度仅为15.63%,增幅比年初回落3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额和税收收入总额的贡献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和3个百分点。从产业来看:房地产相关产业(包括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对全市税收收入的贡献较大,实现税收收入16426万元(全口径),占税收收入总额的24.09%,增长为24.22%;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减少,特别是地震灾害过后,市场观望气氛更加浓厚,商品房销售继续回落,1-9月,房屋销售面积、房屋销售额同比分别减少46.5%、37.1%,房地产相关产业对税收收入总额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增幅下降73个百分点。

3、基金收入入库严重欠进度。全市基金收入实现16543万元,仅占预算36.72%。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受房地产业疲软的影响,全市土地交易量大幅减少,与土地交易相关的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分别仅实现12074万元、343万元、49万元,分别差进度15015万元、827万元、196万元,合计影响全市基金收入实现进度35.6个百分点。

4、县(区)财政收入均衡增长。巴州区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95万元,为预算的76.70%,增长16.18%;南江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27万元,为预算的85.41%,增长30.05%;通江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17万元,为预算的85.23%,增长21.65%;平昌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22万元,为预算的81.53%,增长29.95%。南江县受矿产资源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增值税增幅高达76.91%,收入完成情况较好。

(二)支出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支出规模继续扩张。1至9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82亿元,为预算的80.33%,增长33.76%。其中民生支出完成21.95亿元,增长33.52%,发展支出完成1.39亿元,增长172.55%。

2、重点支出保障有力。(1)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及时下拨生产性补贴资金,加快农村扶贫开发,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态建设。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32979万元,增长23.21%。(2)支持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专项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发展硬环境,全市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989万元,增长30.86%;加大科技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全市科技支出1404万元,增长84.98%,全市环境保护支出4458万元,增长67.41%;积极研究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支持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确保石油价格改革顺利实施,做好财政补贴落实工作,全市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完成12460万元,增长185.52%。(3)教育投入持续增长。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加大校舍扩建和改建投入,确保全市学生秋季正常入学。全市教育支出71782万元,增长35.81%。

3、民生工程有序实施。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扎实做好民生工程项目资金需求测算,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执行监督,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1-9月全市民生工程已筹集到位资金15.3亿元,完成预算83.42%。

4、全力支持抗震救灾。截止9月底,各级财政安排和社会捐赠我市的抗震救灾资金共计6.66亿元,其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全市按5%-10%的比例压缩公用经费筹集抗震救灾资金1676万元。目前,已按照规定安排使用6.5亿元,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财政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收支平衡压力大

减收因素:一是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停征、5.12汶川大地震出台的减免税收政策等导致政策性减收;二是自然灾害减收,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导致财政收入直接减收3818万元(税收收入2600万元、一般预算非税收入1218万元);三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预计将大幅下滑。增支因素: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兑现公务员津补贴、化解“普九”债务、实施重点工程等。财政支出缺口约5.5亿元,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全市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很大。

(二)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市含税经济成份低,1-9月,我市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78%,远低于全省8.33%的平均水平;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虚增可用财力,预计全年全市一般预算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将达到35%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2个百分点;三是骨干税源企业集中于矿产、政策性垄断行业,缺乏支柱生产型企业。

(三)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低

我市财政收入总量处于全省末位,增速低于全省24.85%的平均水平,在市州中除“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外排名倒数第二位,与相邻地区南充、达川、广安相比分别低13、12、2个百分点,全年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四、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的建议

面对严峻的收支形势,今后三个月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重大发展战略和省财政厅今后五年财政发展规划,按照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坚持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重大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改变,坚持实现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决心不动摇”的总体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开源节流,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1、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坚持把收入征管工作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克服减收因素带来的困难,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财政收入超年初预算6%的目标任务。一是加强财政、税务和其他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管、科学征管,抓好清欠堵漏,挖掘增收潜力,千方百计弥补短收缺口,确保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并力争超收;二是积极探索建立非税收入征管激励机制和“收支脱钩”管理改革,严格执行有关减免政策,确保应收尽收并及时入库;三是加快基金收入收缴进度,确保年初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实;四是加大对县区收入预算执行的督促检查力度,通过按旬检查督促,按月考核通报等方式,以引起各县区的高度重视,确保全市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强化预算约束,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会议费、接待费、小车购置费支出零增长,努力节约行政成本;优先保障基层政权运转、改善民生、抗震救灾、重点建设、维护稳定等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近期内根据财力及支出实际,认真做好今年财政的预算调整工作,确保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积极培植财源,增强财政发展后劲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前期准备、储备和立项的财政投入,支持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二是整合财政贴息、税收减免、国债投资、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政策,创新财政投资管理和资金运作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和培育支柱产业;三是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四是积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营造诚信氛围,用好用活用足金融资源,搭建好融资平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第3篇:财经形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表;局限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7日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一种高级的信息生产活动,它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提供的数据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研究,提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的趋势,从而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以便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从而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直接的信息帮助和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体系,配合以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数据来源。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局限

(1)披露内容不全面,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一些前瞻性、不确定信息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积累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品牌和智力因素等“软资产”在财务报表中得不到反映。

(2)信息披露不可靠。财务报表数据的质量各有不同,大型企业或者上市公司财务制度相对健全,拥有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披露出来的财务报表数据相对准确。企业规模较小或者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披露出来的财务报表数据准确性相对较低。个别企业还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因此,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之前,先要核实企业财务数据的正确性,以把握其相关的风险。

(3)信息披露不透明。财务报表的披露与财务报表的分析紧密相连。透明是财务报表披露需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高透明度意味着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能够为报表分析者提供较为全面、真实的数据,从而准确地分析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但基于企业自身利益,企业的财务信息往往不能全部披露或者披露不及时,这样会使报表分析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2、分析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局限。在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研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财务分析工作不够专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的财务分析师较少、工作经历不足,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是由财务报表编制者完成的,财务分析工作仍然没有提升为独立的工作岗位。

3、分析过程的局限。企业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往往计算出大量单纯的数量指标,而忽视了对问题性质的分析。在我国目前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一般用的是定量分析法,而定性分析方法用得很少。特别是在一些小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被重视起来,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个别企业更是借助于当前网络和财务软件的优越性,利用软件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智能化的报表分析尽管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普遍性。但智能化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具有固定性和局限性,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实质性的分析,特别是针对行业自身特点的分析不到位,使得财务分析表面化、形式化,没有很好地发挥财务分析应有的作用。

4、指标体系的缺陷。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财务指标是分析和决策的主要依据,报表分析者主要依据一系列关键的财务指标和数据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诸如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市场占有率、商誉等非财务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客观上要求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要加以考虑和评价。因此,完善财务指标体系才能更好地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1、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意义和逻辑关系的财务比率,用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是报表分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目前很多财务指标就是通过比率分析法测算出来的,如: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等财务指标均是通过比率分析法得到的。

比率分析法主要是用相对数指标进行分析,它能够将不同规模企业的财务数据所传递的经济信息单位化或标准化,它与不同企业之间财务数据的绝对数相比,比率数据具有可比性强、表现动态趋势等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比率分析法时,首先要确定的是被分析的不同数据之间存在着关联联系,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会更有可比性和使用性,这是运用比率分析法的前提条件。

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数据或者是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从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进而为企业生产经营分析提供帮助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比较的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可以是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的比较;可以是本期实际数与以前各期数的比较;也可以是本企业数与相关行业指标或者与国外同行业进行的比较。显而易见它包括了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方法。

3、趋势分析法。为了深入认识企业的经营活动,更重要的是对比几个年度的财务报表并研究和揭示其发展趋势,这便是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变动方向和变动原因,用来揭示或者推算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期间的同一项目的变动情况,它刻画了财务报表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趋势分析是降低不确定因素的有效方法,因为单一年度内的财务报表可由管理者进行适当的粉饰,但连续多个会计年度内的数据就很难进行粉饰,通过趋势分析就很容易发现问题。对财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会计数据在时间上必须是连续的、没有间断的。趋势分析法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比较分析,我们所说的比较分析法是指横截面的比较,即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比较。而趋势分析则是时间序列的分析,即同一家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4、项目分析法。按分析项目的不同,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和现金流量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是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个构成项目的比重、分布、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进行的分析;利润表分析是指对利润的各个构成要素、收入与费用是否配比、利润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是对现金流量表上的有关数据和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

5、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指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某一经济指标时,用来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发生总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它计算的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成本费用专题分析是最为典型的因素分析法。

6、图表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是指将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数字采用图表的形式列示出来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图表分析法具有思路清晰、易于观察的优点。严格说来,图表分析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财务分析方法,而是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的直观表现形式。其能够将复杂的经济活动及其效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目前,随着办公自动化的逐步完善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图表分析法在实践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7、综合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的经营效益的优劣、财务状况的好坏做出合理的评估,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单一的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指标不能从整体上对企业做出全面评价,因而提出了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法。就是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来为企业服务,如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率等财务指标;反映企业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比率等财务指标;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反映企业成长发展能力的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财务指标;反映企业市价经营能力的市盈率、市净率等财务指标。通过综合分析法,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提供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侯志才.浅谈财务报表分析方法[J].财会通讯,2012.35.

[2]杜菲.切实可行的战略性财务报表分析方法[J].企业技术开发,2011.5.

第4篇:财经形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路径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并且伴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也要跟上经营形势的转变,尽量规避财务风险,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科学规范管理,规避风险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引导企业顺利地规避风险。要引导有关方面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准确地掌握和运用各项政策规范,要加强预测和分析工作,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的专业优势,对收益与风险进行动态权衡,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分散风险,使企业能够面对复杂的竞争顺利地规避风险,实现预期目标。

(二)依法合理筹集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1、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要求在大量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生产任务和其他条件,按照节约使用资金的要求,较为准确地确定在正常情况下资金的最低需要量和经常需要量,并对特定情况的出现及其资金需求规模进行预测[1]。

2、科学组织资金来源。财务部门必须有效地对不同的筹资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注重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选择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资金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筹资结构和筹资渠道。

3、倡导勤奋工作,爱岗敬业,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及时搜集筹资情报资料,向领导者提供资金运动有关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向领导提出有关维护企业信誉和优良形象的建议,优化企业筹资环境。

(三)有效利用各项资产,降低成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1、促使各项资产结构合理。根据系统管理思想,系统内部协调,能够形成放大效应。企业的资产结构也是如此,各项资产相互间比例恰当,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促使各项资产得到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善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解决问题,保持动态平衡,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正常运作,既不积压资产而造成资金浪费,也要注意避免因资产短缺或不能如期到位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3、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组织好日常的科学理财活动,应注意在保持各生产要素动态乎衡、恰当配置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资金耗费,挖掘一切可能挖掘出的潜力降低成本,尽量减少资金耗费,节约费用开支,支持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四)有效进行财务监督,维护财产的安全完整

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收支、使用和保管制度,定期进行财产的清点盘存,防止财产物资的滥用、浪费、毁损和丢失。要认真贯彻有关财务管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使科学理财成为各有关方面的自觉行动[2]。

二、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编制各项财务收支计划

企业在生产经营目标确定之后,首先要编制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依据销售计划编制生产计划),再根据生产计划编制劳动工资计划和物资供应计划。财务计划是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以上各项计划对资金的需要,及可能达到的财务成果的计划。财务计划要以达到一定经济效益为前提,对销售、生产、劳动工资和物资供应等计划,提出新的建议和要求,使企业的经营计划体系科学合理。

(二)组织日常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要认真贯彻经营管理责任制,实行财务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将财务指标分解归口到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再将分管的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所属基层组织及个人,明确责任和权利,并定期考核,奖惩兑现。通过科学有效的分级归口管理,对企业的各种支出进行规范控制和监督,确保财务收支计划的顺利完成。

(三)科学组织会计核算,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为了观察和控制资金收支的流向,需要对涉及资金收支、增减的业务予以确认、计量,按规定的形式进行记录,按规范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形成系统的、综合性的财务信息,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为有关方面的预测和决策提供财务依据。

(四)开展财务分析和考核

进行财务分析重点是根据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资料对财务收支计划和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清生产经营各环节对完成指标的贡献和应负的责任,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财务考核则是以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资料为依据,对企业当前的财务活动进行评价、监督和检查,这也是督促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五)强化企业经营风险意识

1、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区域内。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2、强化资本预算、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过大问题是导致盈余倒闭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投资时,企业必须慎重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控性。3、正确安排营运资金:营运资金即流动资产扣除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企业倒闭案中,大部分企业是由于营运资金安排不当导致财务困境,进而恶化导致倒闭的[3]。4、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当企业销售收入一定时,利润空间取决于成本的大小。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目标成本的测算,分解各部门成本;制定标准成本,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对比,寻找差异及原因。

三、结语

总的来说,新的时代别井下,财务管理方式应当积极转变,不断克服遇到的新的困难和挑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财务管理人员也要转变思想认知,积极学习新的管理思想,为企业走上持续稳定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欧少冠.浅谈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6):123―126

第5篇:财经形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 财务管理

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与财务管理的工作目标是相互作用的,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影响前者,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准将极大影响企业的总体经营效益,因而在新的形势下,财务管理也要做到全方位的恰当转型,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创造全新的工作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的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接下来,笔者将对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究。

一、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工作任务

首先,在新形势下,从业者要及时了解财务相关政策、法规、信息等方面的变动与更新,并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灵活的运用,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特长,提高敏锐度,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预测,并作出有效的举措来控制并分散已有或潜在的风险,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中,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次,保证持有资金能够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前期的充分调查与分析,来把控企业所需资金的数额,可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具体的发展任务以及相关要求,来确定对资金的最低需求以及常规需求,并随着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第二,针对不同的项目来制定集资方案,兼顾研究分析中的定向问题与定性问题,从而为企业选取低成本、高效益的集资模式与途径。第三,从业者除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通过先进的方法去调查有关集资的最新动向与材料,及时汇报给上级领导,以便做出有利于企业集资的决策,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动力。

再者,作为财务管理者,要使企业的资金利用达到最优,也就是以最低成本取得最高收益。具体是指要对资产进行统筹规划与结构优化,使内部财务系统达到平衡与协调。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将资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业者应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的调查与分析,明确知晓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每层结构、每个环节正常运行时所需的资金,做到资金的合理分配,既不浪费也不过剩。开源之后也要注意适当的节流,从业者应努力发掘企业内外部可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但要注意企业资金配置的稳定性与合理性,不要因盲目节省成本而使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受到任何影响,如果因过度节流而使公司的产品质量有所降低那就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了,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最后,作为财务管理者,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做一名合格的监控者,这对保护企业的资金财产安全及有序分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对之前取得的财务管理成果的有力维护。要做到以上,需要企业制定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与规则,主要涉及到企业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利用与保存等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对其做出定期、及时的盘点与清算,并作出总结与分析,以便今后的财务管理能够更好的进行,同时也可以避免企业资金物资的过剩、浪费、损坏、遗失及不当使用,还可起到严明整顿企业工作人员在财务方面的风气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的新型财务管理举措

第一点,强化预算,使财务实现量入为出并且收支平衡。完善健全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收支计划的上报、批准回复的流程、计划实施等,并且要将预算全面覆盖公司的各项业务与各个部门,甚至要细化到每一位员工身上,既要做到整体把控,又要做到具体细分。

第二点,管理者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现代企业常常出现由于风险意识淡薄而导致经营不善的不良后果,这就需要企业从管理者到普通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时刻警觉,及时发现预测各种潜在风险,并作出正确应对,以便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第三点,在制定集资方案时,要注意结合相关风险去考虑、保持企业财务环境良好、维护企业的信誉级别。由于在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更应该加强自身的融资水准、考虑各方因素,并与外部投资者做出及时、有效、诚信的沟通,这样可以使集资效果达到最优、降低成本,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第四点,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要使企业能够拥有有效偿还债务的实力,从而为企业打造良好的信誉形象。应做到统筹管理企业总体财务,使企业有能力承担起自身的盈亏,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

第五点,在这个信息化的新时代,为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应该实现信息化,并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具体是指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实现数字化,可以将各类财务信息通过相关网络系统来进行分析、存储、管理、统筹。财务管理信息化有着诸多优点,例如可以使财务管理更为及时、便利、阳光、真实,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系统性、安全性与透明度,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管理信息化的趋势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强化风险意识,更新已有知识,提高工作素养与能力,使财务管理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合理化,从而令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和平.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

第6篇:财经形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武警部队;财务;人才;SWOT分析

人才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关键。随着武警部队现代后勤建设的持续推进,财务领域各项改革不断深入,财务工作的专业性、政策性、综合性特点愈发凸显,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武警部队财务人才队伍结构和能力素质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人才数量短缺、素质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部队财务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武警部队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一、武警部队财务人才队伍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叫态势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提出的一种企业战略规划方法,SWOT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优势和劣势主要考察内部条件,机遇和威胁主要权衡外部环境,进而设计政策加以解决[1]。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重视程度较高。当前部队各级领导普遍意识到人才对于部队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财务建设的重要环节,重人才、用人才的氛围浓厚,形成了上下合力抓人才建设的良好局面,为加快推进财务人才建设提供了保证。

2.培养经验较为丰富。经过多年的实践,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在培训模式、教材体系、内容结构、教学方式、软件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财务人才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理论认识也更加深入,这些都为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才建设提供了指引和借鉴。

3.培养体系较为完备。目前武警部队财务人才培养已经初步建立起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四级培养层次,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互为补充,素质培养与技能培养融合发展,应该说,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持续加强财务人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财务人才来源受限。当前财务人才院校体制调整后,武警部队财务人才院校培养集中在后勤学院,受招生计划限制,每年毕业的学员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部队需求。并且,院校毕业学员虽然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缺乏实践经验,要想胜任本职工作,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再学习。按照规定,毕业学员到部队后必须先到基层任职,此后从事军事、政工的情况也比较普遍。目前各级财务人员大部分都是从其他岗位调整过来,财务专业毕业的很少。

2.财务人员发展受限。部队后勤人员在事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玻璃天花板”效应,即相较于军政干部,后勤干部晋升空间小[2]。财务人员也不例外,受编制限制,支队(团)财务人员大多到副营,总队大多到副团就止步不前,面临着调整岗位或转业,财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骨干难以保留的问题较为突出。

3.财务业务帮带不到位。优秀的财务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验的获得,除了自我积累,多数单位主要依靠业务评审、财务检查等了解指导所属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深入一线面对面帮带、手把手传教比较少,有时到了基层,也是说的多教的少,基层财务人员理解消化不了,业务水平上不去,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长期低水平徘徊。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外部财务人才资源丰富。目前社会上财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数量很多,这些人虽然学的不是武警财务的内容,但基础知识是相通的,相比没有财务知识基础的人员,他们能够很快掌握武警财务的特点、规律、操作方法等,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情况,使得部分社会财务人才有可能将目光转移到部队。这将成为武警财务人员获得补充的重要来源。

2.地方财会培训力量较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务人才需求量逐年加大,地方院校纷纷开设财经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此外,财会培训市场蓬勃发展,会计资格、等级培训等各类培训机构非常多,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技能训练,短期培训还是长期教育,培训层次、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这为警地联合培训财务人才奠定了基础。

(四)威胁分析(Threat)

1.地方单位对财务人才吸引较大。地方单位尤其是地方企业普遍对财务人才提供了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地方企业涉及企业财务会计,直接反应生成效益,这为财务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舞台,也有利于财务人才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水平。虽然近几年部队工资待遇进行了调整,但由于部队严格的纪律约束,面临“二次就业”等问题,使得部队对社会财务人才缺乏吸引力,在与地方单位争取财务人才方面处于弱势。

2.市场经济影响价值观念。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用于经费的统筹协调、上报下拨、预算和决算核销、分析谋划等经常性基础工作,往往工作量大、繁锁且易被人忽视,不被人所理解,甚至会“得罪”一些人,且财务岗位敏感,要求财务人员不计名利,自律严格。市场经济下,利益原则深刻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部队财务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他们的思想也会受到冲击,从而产生不安心本职工作甚至违反规定的情况。

二、加强武警部队财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选择

十报告指出,要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SWOT分析法通过对目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四种发展战略,即SO战略(发展型战略)、WO战略(扭转型战略)、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和WT战略(防御型战略)[3]。具体到武警部队财务人才建设问题,应根据情况,综合采用不同发展战略。

(一)SO战略:利用机遇,发挥优势

要充分利用地方有利条件,发挥武警部队财务人才培养自身优势,积极借鉴地方先进的财务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借助地方财务人才培养机构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以其为依托,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新型部队财务人才。在具体形式上,可以采用警地联合办学、办班的形式,聘请地方专家来部队或远程授课讲解。通过接受联合培训,在强化财务人员武警财务技能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财务人员在现代管理方法、效益理念、经济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能力素质。要充分利用部队院校和地方院校两类教育资源,鼓励财务人员积极提升自身学历层次。

(二)WO战略:利用机遇,克服劣势

将地方财务人才纳入部队视野,拓宽人才引入渠道,增加地方特招大学生干部中财务专业人才的比例,在地方财经院校设立财务专业的武警国防生,为武警部队财务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也可有计划地组织连排职干部进入地方大学培训,或参加函授教育。要注重财务人才的“传、帮、带”,尤其是对于刚接触财务工作的人员,更要注重通过帮带,使其掌握实际工作所需要了解的规章制度和经验技能,为其快速具备工作能力打下基础。

(三)ST战略:发挥优势,应对威胁

要注重发挥部队上下重视财务工作和财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努力构建完善的财务人才激励机制,对受编制限制不能晋升的优秀财务干部实行跨单位交流任职,要把考核与奖惩对应起来,对于考核优秀的财务人员要在提职晋升、评定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切实维护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积极关心财务干部的成长进步。要注意总结运用部队培养财务人才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的经验做法,使财务人员树立起“事业心”,建立起心灵“防火墙”,自觉端正价值追求。

(四)WT战略:克服劣势,应对威胁

要注重通过做好财务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来克服劣势,应对威胁。各级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建设先行的思想,把财务人才建设纳入部队人才建设的整体规划来安排,纳入建设现代化武警的大局中来考虑,解决和处理好财务专业人才培养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并举,自主培养和引进并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美]海因茨・韦里克,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国际视角[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12-115.

[2] 张婷.武警后勤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 西安:武警工程学院,2007: 10.

第7篇:财经形势分析范文

在研究受众定位、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时,通过横向比较“胡润百富榜”,探寻 “洋”财富榜单与本土财富榜单在传播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差异。在分析传播效果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新财富》的有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道进行深入研究。

受众定位分析

受众定位作为传播影响力的衡量标准之一,直接决定了传播影响力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变量“个体”。

受众定位对比。“面对掌握资本的人”是《新财富》的读者定位,具体而言,其主要成份为资本拥有者和资本经营者。这样的受众定位显然针对的是高文化、高薪人群,与财经期刊市场上其他期刊,如《财经》《新财经》《环球财经》等相比,目标受众相似,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特色。相比之下,《胡润百富》的受众定位更加清晰明了,并具有品牌特色。《胡润百富》主要面向中国富豪,并以编制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榜单和对中国千万富豪的独家专访为特色,为读者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且内容详实的报道。这样的受众定位,不仅围绕其“胡润百富榜”的品牌特色,并且保证期刊在个性化的基础上直指目标受众群体。

意见领袖对比。“意见领袖”也被称为“观点领袖”,俞虹在《分众时代电视社会影响力分析》一文中,将意见领袖分为三类。第一类:意见领袖群体——小众——权威影响力;第二类:意见领袖散体——中众——活跃影响力;第三类:意见领袖散体——大众——泛化影响力。

根据上文对《胡润百富》和《新财富》的受众定位对比可见,《胡润百富》定位在中国富豪,这类群体拥有充分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明显是第一类的意见领袖,对社会拥有权威影响力,其再传播行为甚至可以渗透到各行业的政策制定层面。而《新财富》定位在资本拥有者和资本经营者,这类群体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特征,拥有活跃影响力,将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接受再传播个体的观念和行为。但与《胡润百富》相比,这个意见领袖群体比较分散,难以形成统一的强势的再传播行为。由此可见,《新财富》没有展示其独特的品牌特色,而是与其他财经期刊目标受众趋于同质化,导致《新财富》难以培养属于自己的忠实读者,也就制约了其传播影响力的提升。同时,《新财富》侧重于对第二类意见领袖的开发和利用,虽然拥有活跃影响力,但因为缺乏对权威影响力意见领袖的开发,所以再传播行为很难渗透到公共传播领域和政策制定层面。

传播内容分析

研究“胡润百富榜”和“500富人榜”的传播内容,其一是单纯对比榜单的富豪排名,其二是对比分析榜单的附加内容,这些附加内容是对榜单背后的上榜者和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能够代表一份财富榜单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分量。

榜单形式与内容对比。对比研究2011年“胡润百富榜”和《新财富》“500富人榜”的前十名名单,两个榜单的前十名上榜者中,只有5位相同,而且即使上榜者相同,其财富拥有数额也存在差异。在“胡润百富榜”位列榜眼,财富总额达到680亿元的宗庆后家族,在《新财富》“500富人榜”中仅排名35位,资产数目仅165亿元,财富差异竟有515亿元之多。这样的数据差异源自两份财经期刊在编制财富榜单时的数据来源和编制方法不同,《胡润百富》的信息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第一是所有重要的中外媒体报道;第二是股市公告,包括国内和香港主板、创业板、新加坡、纳斯达克、纽约、多伦多、伦敦和悉尼证券市场;第三是实地采访,其团队走遍全国各地,采访企业家、记者和当地政府机关并参加相关研讨会;第四是其研究院10年来建立起来的遍布全国的有效信息网络和巨大的数据库。

相比之下,《新财富》则仅限于被动接受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根据候选人拥有的主要企业,对其财富进行评估,主要方法见表1。

榜单附加内容对比。受众阅读财富榜单,主要为获取财富榜单编制媒体对这份榜单的解读和剖析,本文称这部分内容为榜单附加内容,并将其分为两大类:榜单解读类报道和分析类报道。前者只是单纯就榜单代表的各类经济讯息和趋势进行解读,而后者则更深入地分析榜单以外的相关讯息和形势,全方位解析榜单。

由表2可以看出,“胡润百富榜”的分析报道类与榜单解读类报道占比较均衡,而“500富人榜”的分析报道类占比较少,榜单解读类报道占比较多,表明《新财富》较多关注榜单的数据本身及数据带来的讯息,就榜单分析榜单,较少从不同视角深入分析榜单数据与其他信息之间的联系和趋势变化。由此,对两份榜单传播内容的对比分析可见,《新财富》在传播内容上缺乏优势。就榜单编制方法而言,《新财富》获取信息和数据的方式稍显单一,其财富评估方法主要是依靠数据收集、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但这些数据大部分是企业自行公布的,缺少主动寻找其他数据源的方式和渠道。而且《新财富》对榜单内容的分析不够深入,更多只是浅显地归纳总结榜单数据,对数据背后的意义、数据与其他信息之间的联系等分析较少。

传播方式分析

对于财经期刊而言,内容虽然重要,但传播方式的不同也会造成传播范围和传播影响力的差异。影响传播方式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媒介技术和传播手段这两种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出发。

媒介技术对比。媒介融合时代,运用多种媒介多重推进传播过程,满足受众的不同阅读需求,是每一个媒体必须学会的传播方式。财经期刊也不例外。对“胡润百富榜”和“500富人榜”在时运用的媒介和平台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新财富》和《胡润百富》都充分顺应了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运用多种媒介榜单内容,实现了刊网互动和媒介融合,以此提升自身的传播力。

传播手段对比。运用多种媒介榜单内容是财经期刊的传播方式之一,而开辟与榜单相关的整体传播渠道,同样符合数字化时代受众的需求。

从表4(见下页)可以看出,《新财富》并没有把“500富人榜”——中国第一份本土财富榜单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仅仅把它看作期刊有特色的专题之一,“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排名”等榜单也是期刊的品牌建设内容。

反观《胡润百富》,传播核心一直围绕其百富榜,给受众清晰的品牌印象,如相关书籍、奢侈品品牌交流平台、财富报告等,这些相关的媒体产品和活动都是在百富榜影响力之下的衍生物。由此可见,《新财富》传播方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认清媒介融合的环境趋势,整合多种媒介进行传播,通过多种媒介方式榜单内容,以提升自身传播影响力。不足在于,《新财富》缺乏鲜明的品牌传播理念,未能整合各种资源为提高传播影响力而建立完整的传播渠道和模式。

传播效果分析

传播影响力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媒体的传播效果上,受众接收传播内容之后,将由传播效果影响受众的再传播行为,从而产生不同强弱不同性质的影响力。

传播正效应分析。在越来越重视资讯、信息透明的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知自己所处社会的财富分布状况。财富榜单的出现,既是源于这种社会需求,也能够为社会财富进一步深度公开提供示范作用。

《新财富》通过“500富人榜”这一专题报道,每年5月公布过去一年个人资本最高的500富人,同时也公布了每个行业每一区域的富人排行,分析我国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为每一位上榜富人撰写报道,将他们积累财富的过程以及采取的商业策略公之于众。就《新财富》作为大众媒体的传播功能而言,这的确发挥了传递信息、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作用。同时,《新财富》编制的每一份“500富人榜”,都有对上榜者财富积累过程的简介和报道,这些内容既是对创业者的鞭策,也能为他们提供范本效应。

传播负效应分析。目前的本土财富榜单,实际上就是个人财产状况的排名,但我国缺少公开个人财产状况的法律基础和环境。本土财富榜单编制媒体无法从银行、税务局和工商部门获得准确数据,唯一合法的渠道就是上市公司的报告。从《新财富》榜单的编制方法(见表1)就可以看出,它们所依据的大部分数据,都来自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度报表,或者来自富豪本人或公司披露的计划书,如此狭隘并带有主观色彩的数据源,其排行榜的可信度和客观性就大打折扣了。与此同时,媒体对一系列财富榜单的大肆追捧人为地制造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紧张关系,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隐患。

可见,《新财富》“500富人榜”的传播效果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传播效果在于使受众更加关注资本和财富,但在外部经济环境和期刊内部控制等因素的制约下,该专题并没有带来完全正面的传播效果,权威性质疑、娱乐化倾向、信用危机等负面传播效果也的确存在。负面传播效果将使目标受众对期刊产生负面的媒体印象,他们在进行再传播行为时,也会将这种负面媒体形象传播给其他受众群,对期刊的传播影响力造成损害。

提升本土财经期刊传播影响力的策略思考

通过对《新财富》传播影响力现状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新财富》等本土财经期刊已有了打造传播影响力的意识,但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第一,没有渗透到所有目标受众群;第二,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尚不完善,无法让受众产生再传播行为;第三,部分受众的再传播行为有损传播影响力建设,即负面传播效果可能给其他受众带来负面印象。

提升本土财经期刊的传播影响力最核心的策略,即“视品牌为生命”——从媒体创办开始,所有内部和外部的活动都以创建和提升媒体品牌为目的。

品牌建立——不可替代的市场定位。本土财经期刊要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媒体品牌,并将这个品牌贯彻到媒体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在媒体创办之初,就确立一个合适自身发展并且不可替代的市场定位。

确立独特的市场定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定位理念,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定位误区。其次,要运用科学的调查分析方式,分析受众需求市场,抓住空白的市场细分点。遵循分众化、差异性、复合性、全程性与互动性等原则,采用读者调查、期刊调查、市场调查等基本方法进行。

品牌塑造——专业可读的报道内容。在品牌建立后,财经期刊拥有的仅仅只是一句动人的口号,要想把品牌形象植入受众心中,就需要通过内容传播,在受众心目中塑造起立体化的品牌形象。

对于本土财经期刊来说,报道内容不再是提供海量信息,而是对财经事件进行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的深度解读,并使两者达到平衡统一。专业性方面,既要做到新闻信息选择、与提供的专业性,又要实现新闻信息分析与服务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的实现,也需要本土财经期刊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创建研究团队,请部分经济学者担任研究员,发挥其专业优势来确定新闻选题。可读性表现在财经期刊必须找到恰当的新闻写作与表达方式,以使这些专业性的财经信息易于为大众理解与接受。

品牌延伸——相对完善的传播渠道。好品牌需要在延伸中发挥其最大价值,因此,财经期刊要运用多种手段,建立一个以品牌形象为核心的相对完善的传播渠道。

首先,必须围绕财经期刊的品牌形象,整合各种传播资源,借助各类传播活动或媒体活动,建立与核心受众群和边缘受众群的关系,从而加强他们的再传播行为,使品牌形象得以延伸。其次,在期刊经营上尝试进入第三次售卖阶段。所谓“三次售卖”,是指国际期刊业流行的期刊经营的三种模式:第一次售卖是“卖内容”,期刊以精彩的内容吸引读者,扩大发行量;第二次售卖是“卖读者群”,即卖广告,这类期刊定位清晰、内容精彩,拥有一定数量而且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因而深受广告商的青睐;第三次售卖则是在期刊品牌相对成熟之后,出售期刊的品牌资源,利用品牌资源发展附加、延伸产品。目前,国内大部分财经期刊还处于前两次售卖的阶段,第三次售卖的雏形已经出现,但是还不成熟。第三次售卖是品牌资源的延伸经营,本土财经期刊尝试进行第三次售卖,不仅是对品牌资源的利用,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售卖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形象的延伸,对于提升媒体品牌形象,扩大期刊的传播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品牌稳固——集团化经营与媒体合作。要真正使一个媒体品牌达到稳固状态,就要运用资本的力量进行集团化经营。财经期刊的集团化经营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兼并定位类似的财经期刊,抢占市场份额,形成集团的经营效力,将品牌形象延伸到整个集团,使品牌影响力得到无限扩张,从而提升本土财经期刊的传播影响力。

此外,本土财经期刊应该专门设立媒体合作部门,将传播内容固定投放到其他财经媒体,包括财经报纸、财经电视节目、网络等,将本土财经期刊的品牌形象渗透到更多受众群中,并与其他财经媒体合作组织媒体活动。这样会使品牌形象更加稳固,对于提升本土财经期刊的传播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第8篇:财经形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富管理;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当今,中国经济结构与金融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在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市场竞争的推动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在审时度势的转变经营理念,谋划经营模式的转变,调整曾经过度依赖的资本占用度较高的信贷业务。2011年,中国成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富效应出现了井喷式的变化,财富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逐渐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出现。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是指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分析客户财务状态发掘其财富管理需求,为其定制财富管理计划目标,提供有关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相关管理及系列金融服务的综合过程。据银联信的最新研究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资产中80%仍然是储蓄,这表明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财富管理战略及业务规程。由此可见,目前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望文生义的“理财”等业务概念仅是财富管理的初级阶段。本文采用肯尼斯·安德鲁斯(1971)的SWOT战略分析工具,以商业银行外部环境为目标,找出其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及其自身分析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

一、财富管理发展面临的机会

1.国民经济、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社会财富在日益集中。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公布的指标显示,未来十年中国中产阶级(年收入6-50万人民币)的人数将达到3.5亿;据巴黎百富勒预测,2012年中国中产家庭将达1亿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财富高度集中的国家之一。一个蕴藏巨大潜力高速发展的财富管理市场,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及金融框架的形成。2001年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资本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涌入,推动了我国金融架构的形成,在制度上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开展,特别是证券类和结构性衍生产品及跨市场、复合型的财富产品提供了保障。

3.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优惠的资金扶持,便捷的金融服务,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几何倍增长,为企业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及市场机遇。

二、财富管理面临的威胁

1.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爆发的周期缩短,力度增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2009年的欧债危机,不断冲击着国内的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财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2.利率改革加快,汇率管制放松。我国目前放开了大部分市场利率,仅限制存款利率上限。2007年10月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面临着诸多逆向选择,例如储蓄分流、债券缩水、优质企业融资债券(脱媒态势)及同业的激烈竞争。

3.专业人才的缺乏。财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资本运作能力、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及稳定的金融操控能力,即三个重要的角色:客户的金融顾问、投资顾问和财务管理。另外,与国际接轨的培训及注册认证能更好的保证财富管理人员业务的系统性及专业性。

三、财富管理发展优势

1.地域优势。财富管理有时被形象的称为特殊银行,其特殊性体现在财富管理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同步性及居民收入与银行的同步发展。财富管理可确保商业银行在其主营的地域,忠诚客户群内,顺利完成财富管理的推广与发展,即低成本高效率的地域优势。

2.文化优势。财富管理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积累,在相同的文化环境下,财富产品的设计,银行的服务往往能直接满足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独特文化的形成对于平衡银行与财富管理的和谐发展,财富管理的拓展、形成、积累并最终成为一种固定的利润循环,优势不容忽视。

3.准入门槛优势。财富管理如今已经从离岸业务(Offshore)转向本土业务(Onshore),门槛的降低,客户群体的细化分类,以需求为主导,以服务为理念的财富管理将提供更专业化、多样化的组合业务。同时,优质客户信任的建立,将为商业银行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及影响力,提升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竞争力。

四、财富管理发展劣势

1.产品单一,创新不足。财富管理需要创造显著的效益,而效益则需要充足的产品,即银行如果提供五种以上的财富产品形成范围经济,那资本成本就会降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产品单一重复,关联性不强,缺乏财富管理必要的度身定制业务。

2.缺乏战略规划,财富观念滞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专业系统的战略规划,财富管理多出现在业务或客户集中区。其次,商业银行受经验、体制及思维方式的制约,对财富管理发展趋势认识不足。

五、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发展浅见

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财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要突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文化地域特色;在财富管理服务创新,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风险的评估、预测及监控。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财富管理应具备一个科学、系统、专业的框架以保证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财富管理与银行的发展战略相互融合,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由资金提供型银行向国民财富管理型银行的顺利转变。

参考文献:

[1]邬适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方法、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财经形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变动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070-04

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又称公共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一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共教育投入规模与速度可以反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由于在绝大多数国家中,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都是本国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教育的基本条件和水平。对现阶段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变化趋势分析,有利于衡量和把握教育投入水平,有利于今后阶段调整教育投资比例。

论文将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绝对量与增长率变动趋势、与相关指标比较的相对量变动趋势以及上述趋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三个角度研究我国近期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变化趋势特征。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绝对量及增长率变化趋势分析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它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国国民素质的高低和经济发展的潜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取得巨大成就。2004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为7 242.60亿元,比2003年的6 208.27亿元增长16.6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4 465.86亿元,比上年的3 850.62亿元增长15.98%。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4 027.82亿元,比上年的3 453.86亿元增长16.62%。按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含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附加口径计算,2004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28 486.89亿元(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比例为15.16%,2003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24 649.95亿元(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比例为15.00%。

表1给出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及与相关指标增长率比较情况的统计数据;表3给出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及与相关指标年均增速数据。从总量与年均增速上看,1993―2004年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呈现增长态势,200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较1993年增长4.17倍;1993―2004年之间年平均投入2 394.62亿元(表2数据),名义年均增长速度(未剔除价格影响)为14.63%;同期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名义年均增速分别为:17.37%、16.32%和12.13%。

从环比增长速度上看,在趋势上,由图1,每一个年份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低于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12个观察期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值10.87比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值13.75低2.88个百分点(由表2数据);12个观察期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只在1994、1995、1996、2001和2004五个年份超过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值10.87比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均值12.83低1.96个百分点(由表2数据);12个观察期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在大多数年份均明显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值10.87比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均值8.19高2.68个百分点(由表2数据)。在数据离散与集中程度上,由表2,反映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四个(组)统计指标组内数据差异与组间数据差异的统计指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四个指标的大小排序结果次序完全相同,由大到小分别为: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

从反映增长率之间差距变化趋势的弹性系数(由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与相关指标实际增长率比值表示)上看,在趋势上,由图2,除开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1994年出现异常值以外,差异较为显著、波动较为明显的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期间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四个阶段;在数据离散与集中程度上,由表2,反映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三个(组)统计指标组内数据波动绝对差异与组间数据波动相对差异的统计指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三个指标的大小排序结果次序完全相同,由大到小分别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和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

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对量变化趋势分析

从教育投资相对量的发展趋势上看,1993―2004年期间,根据公式==(式中,表示平均发展速度,x表示各年环比发展速度,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的项数,π为连乘符号)计算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平均发展速度为11.0435%。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比例基本处于下降态势(见图3),由1993年的81.87%降为2004年的61.66%,下降幅度为20.21个百分点;年均下降速度为-2.39%。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没有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执行,从1993―2004年的十几年间,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见图3), 从1993年的18.69%,上升到1996年的最高点21.06%,而后就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年均下降速度为-1.47%。这与1997―2003年间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6.61%和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7.83%速度是不相对称的。而《教育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这表明我国各级政府没有做到《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安排预算支出。

从1993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年年递增,但总体水平还很低。以2003年为例,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 7251.9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3 850.6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28%;1993―2004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年均增长速度为2.20%。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较慢,把1993―2004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数据划分为两段来看,从1993―1996年财政性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呈微减趋势( 如1993年为2.51%,1995年为2.41%),1997―2004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开始连年提高,不断取得新突破,分别为2.50%、2.59%、2.79%、2.87%、3.14%、3.32%、3.28%、3.26%。2004年比1997年提高了0.76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我国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没有实现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的要求。从钱纳里标准结构来看,根据该结构可以测算出在人均GDP为1 000美元时,对教育的财政性投资占GDP的比重标准结构应该是4.39%左右。我国在2003年时,人均GDP大致达到1 090(9101元人民币)美元,而同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28%。从国际比较来看,表5是OECD及有关国家的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例的情况,数据表明,OECD国家2002年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例已经达到5.4%。表6是世界及各大洲国家教育财政支出占GNP比例,数据表明,2000年国家教育财政支出占GNP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4.6%,发展中国家也已经达到4.2%,而我国为3.30%(我国2003年GNP为11 6603.2亿元)。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

从财政性教育支出与相关指标占比情况的三组数据离散与集中程度角度上看,根据表4,组内数据(绝对)差异大小排序结果次序由大到小分别为:财政性经费占教育经费比例、财政性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和财政性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组间数据(相对)差异大小排序结果次序由大到小分别为:财政性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财政性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和财政性经费占教育经费比例。

三、分析结论

1.从总量与年均增速上看,1993―2004年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同期,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名义年均增长速度(未剔除价格影响)低于教育经费支出、财政支出名义年均增长率,但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年均增速。从环比增速上看,每一个年份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低于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1993―2004年12个观察期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只在1994、1995、1996、2001和2004五个年份超过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12个观察期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在大多数年份均明显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从环比增长率分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上看,12个观察期之间,波动幅度最大的为财政支出实际环比增长率,其余依次的大小次序分别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

2.从反映增长率之间差距变化趋势的弹性系数上看,差异较为显著、波动较为明显的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12个观察期期间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四个阶段;对弹性系数的描述统计分析表明: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是三组弹性系数中组内和组间波动变化幅度最为明显的。

3.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对量变化趋势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对量描述统计分析表明:绝对(组内数据波动形势)差异最大的为财政性经费占教育经费比例;三组占比数据组间相对(组间数据波动形势比较)差异最大的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J].经济研究参考,2004,(2):9-11.

[2] 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14-318.

[3]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