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技能培训范文

农业技能培训精选(九篇)

农业技能培训

第1篇:农业技能培训范文

一、目的意义和基本目标

1、目的意义。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近年来,各乡镇、各部门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在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中,也存在着培训时间短、层次低,培训内容不系统,培训手段单一,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加强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其目的就是通过延长培训时间,增加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加快全县的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2、基本目标。围绕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到年,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750人,60%以上取得相应的农民技术职称,结合全县现有农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到年需参加农职称评定的农民人数为5250人。加强对农民进行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生产能手,生产能手总量达到2800名左右;按照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培训和提升企业经营人员、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的经营水平,发展壮大农村经营能人队伍,农村经营能人总量达到2名左右。

二、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

3、培训时间。实行学年制,要求每个专业一个学年累计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50课时,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延长培训时间。

4、培训内容。要求围绕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在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对农民进行理论知识授课和现场技术操作指导。

三、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5、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县农业局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围绕产业、方便学习、布局合理”的要求,制定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认定标准,经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批准后,组织有关专家,通过招标的方式认定一批培训基地,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要求。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类农广校、教育培训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并积极鼓励各类社会培训力量参与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

6、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要从实际出发,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可以聘请专家进行集中面授,也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授课。可以一学年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培训,也可根据农事变化开展间断性弹性培训。可以由县统一组织培训,也可由乡镇组织培训。还可采取“公司+农户”、“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等多种培训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

四、加强培训管理服务,开展农民职称评审

7、加强培训基础工作。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要进行登记造册,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等都要有明确的记录。各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台帐,写明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及培训教师。培训结束后,对达到专业知识要求的,由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8、强化培训监督管理。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县农业局要组织相关单位,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农民等方式,对每个培训机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核实,了解农民的满意程度。对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弄虚作假、挤占挪用套取财政资金的培训单位,要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

9、完善职称评审服务。对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掌握了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成效显著,符合相应农民技术职称标准的,给予相应的农民技术职称评定。要及时调整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成立专业考评小组,规范评审程序,健全评审档案。县科协要认真履行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加强对农民职称申报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根据实际分批分专业及时组织评审。各培训机构要积极做好农民职称申报服务工作,帮助参加培训的学员申报农民技术职称。

五、加强分工协作,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10、落实工作责任。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是当前全县正在实施的“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内容之一,是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委办〔4〕38号)明确分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监督和管理,农业局具体负责培训组织实施工作,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参加培训后符合条件人员的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和晋升。

第2篇:农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培训;机制;路径

一、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的意义

(一)是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化的必然要求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56%,农民工非农化、城市化还有很大的空间。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升级,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要求具有一定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又十分匮乏。从最初的民工潮到技术性人才的民工荒,甚至农民工返乡回流也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背后,农民工自身职业技能素质偏低是深层次的根源。因此,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二)是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举措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现实而明智的选择。目前,我们正在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意味着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及发展方式等方面将面临更为复杂,更为艰辛的挑战。与发达国家早期的发展经历相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一个鲜明的特征: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融入现代经济,不能真正为现代经济所充分吸收和利用,而是在城市形成“候鸟栖居型”的农民工阶层。从表面看,农民工阶层的存在,是城乡户籍管理等制度性因素和歧视等社会性因素造成的,但从深层次看,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技能不高,难以适应劳动市场需求,才是其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看,只有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才能充分地发挥农民工这一群体的人力资源优势,使他们主动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竞争力的要求,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三)是促进农民工实现现代性的必要手段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是主体力量。就农民工的现代性而言,主要指农民工在城市获得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我国社会发生了严重的断裂,形成了城乡两个不同的文明。在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论是城市的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科技含量都有了显著的增加。然而,农村的生活体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行为的、心理的、人格的特点却无法在短时期内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工作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导致了经济基础的薄弱,也是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缺乏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无法实现与城市的社会整合。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是完成了社会角色、资源获取方式和空间位置的改变,尚未实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尚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现代性的实现。因此,加强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内在素养,在改善其经济境遇的同时,也有利于农民工生活方式、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的重构与再社会化,有助于其接触并内化城市文明,从而实现农民工的现代性。

二、制约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原因剖析

(一)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一方面,一些农民工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亦工亦农的特点使得许多农民工只是把进城务工看作是一种暂时性的举措,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保守心态,使一些农民工根本就不想参加培训。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使广大农民工在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在自卑状态的阴影中,害怕参加培训,会上当受骗。同时,由于没有必要的职业准入制度,一些农民工觉得参不参加培训意义不大,缺乏参加培训的外在压力。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农民工受限于经济实力、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原因,在面对职业技能培训时显得非常无奈,尽管有参与培训的意愿,但整体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导致了他们没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来从事职业培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职业培训对于他们来说变成了水中花、镜中月,可望而不可即。长此以往,也使广大农民工对职业培训丧失了应有的积极性。

(二)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动力不足

流动性强是农民工的一个显著特点。作为当前就业者中最不稳定的阶层,农民工就业活动性大,职业转换快,这对于农民工培训造成了很大困难。即不易确定培训内容,也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收,容易导致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培训投资与收益不对称,发生收益外溢的现象,从而使用人单位对培训的投资动力不足。在那些用工季节性强的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同时,由于众多农民工分布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于各种非正规部门的中小企业,在企业追逐利润的前提和经营压力下,在政府还没有对实施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企业进行资助的情况下,众多农民工就业的中小企业不愿意或难以独立地承担企业内农民工培训的任务。

(三)政府缺乏必要的培训资金投入

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培训的资金投入问题。目前,农民工培训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当前培训投入基本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央财政用于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仅有“阳光工程”的25亿元,地方配套的资金也仅为6亿多元,这对于解决逾2亿流动就业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培训来说是杯水车薪。尽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各级政府纷纷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资金,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但这只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一种临时性举措,还没有规范化、常态化。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虽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民工培训问题,但财政支出中没有把农民工培训经费作为一项常项工作,使得政府在经费投入上很受限。有的地方财政本身就很困难,农民工培训经费根本无法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培训机制和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当前。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既是规划者,又是执行者;既是资源配置的制定者,又是资源的分配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他们不能指导、规范、监督培训体系中其他主体的活动,而且还容易导

致政府角色发生错位或越位,政府应承担的职责不清晰。同时,政府、企业、培训单位、行业组织、农民工个人,作为不同的参与主体,彼此之间表现为复杂的行为方式,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通过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多重制度和对策,来调动不同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新时期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然而,从目前来看,由于整体培训体系和机制还有待于健全和完善,上述培训主体之间还不能有效地协调配合,缺乏统筹安排,培训资源亟待整合。

(五)培训内容和市场需求相脱节

培训内容和市场需求相脱节,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是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和考核机制,一些培训机构流于形式,培训质量不高,课程设置呆板,缺乏针对性;有的培训和社会发展要求、劳务需求脱节,缺乏实用性,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其结果,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到理想人才,另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培训后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并未得到本质性的提高,仍找不到合适工作,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政府主导,强化组织管理和培训服务工作

政府要积极宣传,转变农民工观念,使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民工认识到,参加农民工职业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含量,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认识到参加培训对自身和社会的重要价值,进而形成农民工重视培训,积极参加培训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下,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各级领导要站在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要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收技能培训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常设的组织协调机构,要编制规划,制定政策,保证经费,落实人员,还要建立监督机制,保证落实,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强有力的领导支持、组织保证和服务工作。通过发挥政府推动、引导、示范、组织的作用,使农民工技能培训精心规划,周密部署,循序渐进稳妥地推进。

(二)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入保障机制

在农民工培训经费投入上,继续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政府应强化其主要责任,中央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各级财政要把农民工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用于补贴农民工培训的经费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农民工输出前培训补贴,使政府成为农民工培训资金投入的主体。用人单位应承担在岗农民工的培训费用,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订单等形式激励企业培训在岗农民工。同时,作为主要受益人,农民工在培训中,也应承担相应的费用,增强其责任意识。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分类分层推进职业技能培训

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质量,增强其职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具体培训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依托,突出培训的实效性,进一步强化企业与培训机构的信息沟通,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用工信息档案,建立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合作制度,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良性对接,克服培训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同时,在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时,要注意量体裁衣,因人制宜。针对那些希望长期在城务工的农民工,要重点加强系统性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其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突出一技之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也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做好知识的储备;对愿意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工来说,要使其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尽快成为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对有一定资金积累,并有创业意愿留的农民工,要培训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四)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对现有就业培训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形成以公共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社会培训机构和大企业、龙头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相配合的培训体系,同时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大企业、龙头企业的自培自用作用,社会民办培训机构的市场调剂作用,公共培训l机构的拾遗补缺作用,省、市中职教育机构的专业培训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官民并举,输出地与输入地联合,学校教育、机构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的多层次的技能培训体系。同时,要注意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推进力度,以培训的公平竞争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形成按市场需求招标培训,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公私培训机构平等竞争,农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促进培训质量提高的新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规范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标准,推进农民工培训规范化、标准化;要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下沉培训重心,做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满足多元化的培训需要;同时,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做到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教育结合,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五)制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

为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投入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要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用人单位除了以利润为主要来源建立农民工培训专项基金之外,继续尝试实行农民工培训所需经费从职工培训经费中列支,职工培训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对于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可申请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获准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的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须相应降低农民工学员的培训收费标准,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通过这些激励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3篇:农业技能培训范文

论文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对策

农民工从业现状特点分析

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渠道以亲朋好友介绍为主 仙桃市是我国中部的一个县级城市,现有人口150万左右。其中,外出打工人数约60万(不含在本乡打工人数)。从转移渠道来看,农民工转移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和裙带性。“裙带”转移人数占总外出打工人数的70%;另外,经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转移的约10%;中介组织介绍转移约10%;企业招收约10%。由此可见,农民工外出打工转移渠道主要通过亲朋好友介绍或引导。

农民工从事行业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 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职业技能偏差,有些完全没有技能。因此,很多农民工只能在工厂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或者在服务行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根据统计,仙桃市大多数农民工主要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从事服装与建筑工作,或者在发达地区的餐饮行业工作。还有很多适合农民工自身发展的工作,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技能一时间还难以胜任。现在,提高职业技能对他们来说很迫切。

农民工打工多,自主创业少 受资金、项目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极少。据调查,仙桃市返乡农民工回乡的创业人数比例不足2.2%。很多返乡人员表示要效益就要有规模,要规模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投放。农民工本身资金量不够,他们不愿意将辛苦打工所得冒险投到创业中去。所以,部分想创业农民工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待政府出台适合自己情况的创业政策。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培训无固定时间 对于农民工来讲,他们一般春节前返乡多,在春节过后又大量外出务工。所以,对农民工的培训无固定时间。现在,仙桃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一般每年安排5次,以节假日为主,每次10到20天,但培训效果并不明显。

农民工职业素质低,培训费用高 仙桃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有的农民工根本不知电焊、机加工、汽车和农用车驾驶、工程机械操作等培训是干什么的。部分农民工对参加宾馆饭店服务、电脑操作、美容美发等培训还有些概念,但对就业前景的认识却很不乐观。现在,仙桃市规定:参加农民创业培训,人均补贴1000元;参加就业职业能力培训,人均补贴300元,培训费用政府“买单”。但是,据仙桃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反映,这个培训费用对农民工真正掌握技能是不够的,要培训他们必须投进更多资金,培训费用很高。

社会和职业院校参与度不够 由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多为短期培训,且受时间、工作性质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加上返乡农民工多选择业余技能培训,导致职业院校在宣传招生、师资配备及具体教学安排等方面成本相对较高,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兼顾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因此,在利益驱动下,一些职业学院不愿意对农民工培训进行投入。

在仙桃市,一些新兴的民办学校为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了可能的渠道。但是,大多数民办学校以盈利为目的,对一般收入的农民工吸引力不大,并且多数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课程单一,规模小且环境差,培训效果不明显。

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

加大在农村的宣传力度,尽快建立农民工信任的信息平台 目前,农民工流动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大部分农民工外出是一种自发行为,主要依靠自己的社会和亲属网络。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增加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成本。除了农民工个体利用社会网络自发外出务工的模式外,劳务市场、经纪人、地方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模式均可以发挥中介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建立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多元化劳务信息交流平台,将农民工组织起来,将来自企业和市场的就业信息通过政府渠道与农民工实现信息共享,使其能够应对市场变动的风险,从而实现政府、农民工、企业等“多赢”的局面。

充分利用资源,鼓励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 当地政府要统一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按照“就业导向、条件公开、自愿申请、平等竞争、布局合理、择优认定”的原则,确定职业学院和其他培训机构为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全市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应在政府领导下发挥培训主力军和工作平台的作用,积极组织学校帮助农民工获得必要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尽快重返就业岗位。要充分利用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资源,面向农民工、高中生和下岗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创新农民工培训的方式和内容 2010年,仙桃市提出探索做好农民工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培训模式的机制,同时启动了公益性培训活动,建立了“政府促进、社会参与、培训与就业互动”的农民工培训长效工作机制。根据我市农民工的状况,在做好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模式。(1)公共培训方式。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重点采取开设大讲堂、举办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班、组织宣讲团下乡入企培训等形式。(2)采取发放免费培训卡的办法,方便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发挥镇(街道)劳动保障基层平台作用,参培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就业愿望自主选择培训学校和培训专业,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使参培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尽快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3)建立定点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培训效果。建立了定点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对定点培训机构每年认定一次,实行末位淘汰制。(4)根据市场需要,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多形式开展培训。一是大力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技能培训;二是就业指导培训与技能操作培训相结合,由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与技工学校分头开展,满足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增强了培训针对性;三是倾力开展创业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者,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并积极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帮助他们早日实现创业梦想,并带动、促进和稳定就业。

第4篇:农业技能培训范文

经过认真的筹备,春节长假后我县第一期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这标志着我县惠及返乡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喜事、好事全面启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开展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失业返乡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我县陆续出现失业农民工返乡,截至目前,全县失业返乡农民工返乡(含季节性返乡)已达4.03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数的8.5%,其中,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而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已达到2.99万人,占失业农民工返乡总数的74%。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已成为我县当前就业工作一个新的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县劳动就业部门举办本期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市、县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在对各乡镇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愿望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和实际需要,举办本期培训班,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是党和政府为广大失业返乡农民工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民生工程”的具体行动。

“外出务工把钱赚,不在家里当穷汉”,已成为同志们的共识。但我县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技能,没啥手艺,出苦大力的多,真正干技工挣俏钱的少。因此,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稳定就业的实际需要。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全国现在不缺大学生,而是缺有技术特长的工人。现在外出务工,不是用工单位难找,而是技术工人难找。只要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到哪都能找到稳定工作。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促进劳动力高薪就业的必然选择。要想挣钱多,必须得有一技之长,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实现劳动力由“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的唯一途径。劳动者要提高素质,必须走培训这条路。劳动者只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真正就业、就好业,农民工也才能真正转变身份,离开土地创业致富,变成产业工人。四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落实国家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持证上岗的实际举措。

在此,我希望在座的农民朋友,要珍惜本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虚心请教,确保此次职业技能培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第5篇:农业技能培训范文

随着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内容必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如何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农广校需要探讨的新课题。为了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向纵深发展,江苏省农广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一、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主要做法

1. 加强体系建设,增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发能力

根据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规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完善培训与鉴定体系,增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发能力。根据农广校系统办学体制,技能鉴定工作由省农广校统一组织管理,各省辖市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工作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明确相应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所辖县(市、区)的鉴定工作。县级分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基地,形成了一支以省农广校鉴定站为核心,各市鉴定工作站为纽带,县(区)农广分校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基地为依托的培训与鉴定体系。

 

2. 加强考评员、督导队伍建设,保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有序开展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是鉴定考核的“法官”,同时也是所在单位乃至行业中的中坚技术力量,考评员、督导员队伍素质高低是决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采取措施不断强化考评员、督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站先后多次邀请农业部专家到江苏省举办考评员培训班,对成绩合格者发考评员证书,同时与工作站签订聘用协议,聘期三年。根据相应工种、等级或类别,及时将聘用考评员信息登记造册,建立了考评员专项档案。到目前为止,工作站共有547名考评员,其中种植类263名、养殖类204名、工程类35名、加工类45名。对在聘的考评员,每年都组织集中学习有关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鉴定人员队伍。同时建立考评督导员队伍,先后三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农业部督导员培训。目前共有12人获得国家督导员证书,基本满足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监督工作的需要。 

 

3. 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农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为切实做好培训与考核鉴定工作,提高培训效果,保证鉴定质量,工作站严格按照《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程序》和《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有关规定,不断细化鉴定工作程序,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在鉴定工作中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鉴定程序、统一资格审查、统一鉴定试题、统一考务管理、统一评分标准、统一档案管理。每年年初制定并上报年度鉴定工作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批准的鉴定范围《鉴定公告》,组织报名。根据报名情况,严格按照《考务规则》规定组建考评小组,制定《鉴定方案》,并上报部指导中心及行业指导站,经批准后实施。按照鉴定工作规程的要求布置标准化考场,对监考人员、考务人员进行考前培训,做好试卷保密工作,公布考场纪律、考场规则,实施循环交叉监考。成立由站长、督导员等组成质量督导组,对现场考试和考评进行监督,并提出评价意见,确保农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4. 加强硬件建设,优化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基础设施

江苏省农广校建有13所市分校、73所县分校以及乡镇教学班,形成了四级办学体系,充分利用农广校体系网络健全、覆盖面广、学员多和多层次、多专业、多功能办学的优势,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符合鉴定条件的市(县)分校建立鉴定工作站或鉴定基地。同时通过校站联合、校场联合、校所联合等途径,为农广校解决培训基地、设备、实验实习场所等基础设施问题。并结合当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把实习基地建成学生的实习场所和练习场地。同时,要求各地进一步实施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与各级农科所站以及农技推广中心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技术力量、检验实验器材的优势,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解决硬件不足的矛盾。加强与教育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协调,选择师资力量雄厚、技术条件优越的教学、培训机构,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其师资、教学设备和实验场所的优势,为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提高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特有工种的专业化、技术化、标准化水平。

 

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经验

1. 与省委省政府的农民培训工程相结合

江苏省农广校自2009年起,结合农民培训工程项目实施,鼓励培训学员参加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年鉴定人数达3万人以上,对获得证书的参训学员每人增加补贴150元的技能鉴定费用。明确提出了通过技能鉴定考核来规范农民培训工作内容,提升农民培训工作质量,检验农民培训工作实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的从业技能,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认真落实《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农村的覆盖面,将培养“百万持证农民”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按照农业生产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在学历教育中全面实行“双证制”。将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检验农民学历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大力培养技能型职业农民。

 

2. 与各级政府的农村重点工作相结合

农广校主动与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要求相结合。如结合省政府“放心肉”工程而全面启动的8000名动物检疫员培训与考核鉴定工作,由于找准了结合点,进展非常顺利,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昆山务农的农民必须要“三有”,即有物业、有产业、有职业。当地农广校积极主动拿出培训职业农民的方案和实施意见上报给政府,政府从地方财政中拨出专项经费鼓励从业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每培训合格一人政府补贴500元。连续5年来,已有近7500人次获得了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这对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与产业化经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相结合

多年来,江苏省紧紧围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主导产业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通过培训鉴定,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通过培训鉴定,做强一个农业产业;通过培训鉴定,开发一个农业产业。如盱眙县围绕龙虾产业、高效渔业发展对龙虾养殖人员开展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培训与鉴定;围绕土鸡产业发展对土鸡养殖户开展家禽饲养工培训与鉴定。丰县通过示范园区培训实习和考核鉴定,高规格高标准有针对性地为每个村培养了一批专业能手,很快形成了苹果之都、牛蒡村、西洋菜村等特色产业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6篇:农业技能培训范文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处在一线的农民工大多是80后、90后,也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职业技能的培训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因此怎样能够更好的让“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迫切需要研究,同时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因此,本文探讨的是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模式。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施工企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40-02

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其中2011年的外出农民工总量达到15863万人,对比2010年增长了3.4%。而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在2.5亿农民工中,有17.7%的农民工从事的是建筑业,总量约为4474万人。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建筑业的劳动力相对充足,尽管“民工荒”的现象出现了。在建筑业出现的情况就更为突出,许多工程因找不到工人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但是笔者认为,这主要是高技能农民工的缺失,也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目前的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模式现状

1.传统学徒培训模式。建筑工程行业从事的岗位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不需要任何培训,一些比较简单的工种,农民工只要愿意就可以从事相关的工作;另一类是技术类岗位,这类岗位并不是所有的农民工可以直接投入到相关的工作之中,需要经过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同时工作的质量与收入的多少,都于农民工的技术水平有关,也因此与培训存在主要关系,例如相对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木工、钢筋工、架子工等,这些岗位刚入行时需要有经验的人带,或者帮助有经验的工作做辅的工作,以学徒工的形式进行培训。

2.政府引导性的培训模式。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政府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位置。政府作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制定者,由政府对相关培训机构进行组织实施,包括为培训机构提供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支持。由政府选择相应的培训机构,选择相应的办学硬件,引进技能培训方面的相关师资力量。在培训的实施完毕后,再由政府对技能培训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针对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以由政府推荐就业。

3.施工企业主导性的培训模式。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技术要求往往相对较高,需要组织专业的培训,而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用工方,能够了解相关的技能要求,根据需求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以企业为主导的培训模式是较为常用的模式,企业往往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决定培训的方式及其内容。企业主导模式也可以通过和政府合作,开展相关的职业必备技能培训,此类培训方式资金一般是由企业来承担,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比较容易接受此模式,新生代农民工大多经济条件相对不好。

4.商业盈利性的培训模式。商业盈利培训模式更符合市场化的需要,也因此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培训模式,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培训模式,培训组织通过对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而作为建筑企业也需要较为专业的培训机构。商业培训机构是由市场化决定的,商业培训机构为实现自身的竞争力,往往不断根据市场要求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专业化培训。

二、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存在的问题

1.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以2011年为例,中央财政对“阳光培训”的专项资金投入11亿元,为全国财政“三农”支出的0.037%,计划培训农民工300万人,即中央财政给予的培训补贴每人为366.67元。尽管有资金的支持,但是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不能够起到好的效果,不能够达到一定的培训规模,只能是杯水车薪。

2.企业只追求自身的利益。建筑企业作为盈利性机构,不得不考虑自身的效益,或者投入产出的比率。建筑企业投入的培训资金,必定是为企业的用工考虑,通常不愿承担太多的,企业计划以外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责任,毕竟企业追求的是利益,也无法对企业任何强制要求。在企业组织的培训中也往往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目前的经济运行环境和经营制度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企业担忧新生代农民工在培训结束后,并不能投入工作,产生例如跳槽或者放弃就业的状况。企业很难有效的约束培训后的合作关系,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吃苦精神也非常差。从企业角度考虑,只要增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支出,就会给企业的运营成本带来增加,从而,在这样不稳定的合作条件下,企业的培训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3.农民工自身培训意识不够。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意识不强,主要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建筑行业的原因,建筑行业很多岗位无需培训,同时从薪酬的角度考虑,很多不需要参加培训的岗位与需要培训的岗位工资差不多,这就无法激励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参考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最后一点主要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原因,缺乏积极的岗位创业精神,建筑行业的很多岗位,必须参加培训,但是农民工自身无法适应这种创业的环境。

三、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策

1.推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培训资金筹措体系的建立。在农民工技能培训中,政府占有重要的位置,政府合理的推动能够为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技术工人是企业的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品质的要求,提供建筑工程的质量,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很大。作为农民工能够提高自己的收入,帮助摆脱低级的劳动力。因此在政府的主导下,培训费用可以有三方共同承担。

2.鼓励建筑企业应设置专项培训经费。政府部门可以鼓励建筑企业,针对行业的发展,由建筑企业设立专项培训资金,从企业的长远规划出发,也为建筑行业提供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农民工是建筑企业的主要力量,必要的岗位培训投入从长远来看必不可少。以专项的培训资金吸引那些渴望成为技术工人的农民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就业技能培训。建筑企业应看到对农民工培训的长远利益。打造出一支技术熟练、用工稳定的农民工队伍是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培训投入就是对自己施工质量的投入,有助于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拥有专业的T工。形成良好的企业影响力,对企业的品牌有一定的提升能力。政府可以对参与专项资金建立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奖励,或者相应的企业优惠或者扶持措施。

3.鼓励农民工个人积极承担部分费用。职业技能培训最直接的收益者是农民工本身,个人根据自己的岗位规划,选择参加企业提供的培训,承担一部分培训费用也是出于农民工自身的规划。因此鼓励农民工自己承担部分费用,也是一个比较正确的做法,同时农民个人承担部分的技能培训费用,也能够更加珍惜相关的技能培训计划,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培训的价值。

4.大力提倡社会各界捐资助训,多元化实现资金筹措。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需要的资金相对比较大,不仅仅能只依靠任何单方的力量。因此需要吸纳国内外机构的资金、个人资金等用来支持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政府可以接收社会的捐赠款项,设立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基金。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化技能培训基金的使用。

结论: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原有的培训模式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的技能培训需要多元化的实施,应该有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三方共同努力。新生代农民工必须首先改变自身的认识,积极的投入当中,其次企业应该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政府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郑光永.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分析[J].继续教育,2011,(02).

第7篇:农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社区 成人职业技能培训 现状 对策

注:本文是江苏省社会教育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26-01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相关部门应大力发展农村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与社区教育,强化农村化技术院校与社区教育机构建设,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当前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

在新形势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但当前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导致职业技能培训缺少基础保障;现行科研机构与农业院校难以有效和农业结合,使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缺乏机制保障。其次,农村培训事业未和社会经济有机结合,没有统筹规划,缺少有力的管理体制。事实上,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是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当纳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由各级政府领导组织与实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未纳入当地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规划中,未和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乡镇企业等工作统筹规划。因而培训工作通常是各职能部门单独组织,使经济发展与职业培训脱节,培训和农村农民实际需求相脱离,导致培训效果欠佳。

同时,各部门未有效协调配合,难以实现优势互补,难以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另外,缺乏经费支持。经费是农村成人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与保障。如建立培训场所、试验基地、有线电视、培训网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培训日常费用(培训资料费、教职工工资等),均需一定经费。而这些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需政府大力投入。然而,当前一些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却缺少资金,也难以筹措资金,甚至一些地区连资料印制费都难以支付,这是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中最普遍而严重的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则会大大限制农村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加强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

1.部门协调配合,分工协作

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项具有综合性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有效规划、组织下,各部门分工协调,齐抓共管,否则难以独立达到目标。因此,各级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领导小组需处理好部门协调工作,抓好以增长知识、提升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振兴农村经济为目的的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同时根据各部门特点制定好工作计划,落实组织实施。如各区(县)政府应将成人社区教育工作纳入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规划中,指导与督促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来大力支持社区教育;而税务、工商、劳动、教育、人事、文化、民政等部门协作推进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好每一部门职能,为社区成人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将精神文明示范单位建设与社区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和妇、青、工及关工委等团体的社区工作相整合,相互配合促进。

2.加大经费投入,保证社区职业技能培训健康发展

在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中,经费是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各乡镇与县直相关部门应根据省市县的相关文件规定,做好农村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与社区教育经费的预算与安排工作,并及时投入经费,以保证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需多渠道筹措资金,以增加经费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应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按时而足额地发放公办职业院校老师工资。其次,市政府应构建职教专项经费,以用于师资培训、建设示范专业、建设示范基地。而县级人民政府在使用扶贫资金、技术推广经费、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时,需安排一定经济比例用在农村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安排上,有部分资金用来建设农村成人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机构。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政府扶持、用人企业投资、职能培训机构减免经费、社区农民适当负担的培训投入机制。同时,职业技能培训院校应严格执行审计制度与财务管理,以增强农村社区成人职业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益。

3.加强教育宣传,促进教育资源共有与共享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各乡镇需建设化技术学校等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以确保有固定校舍场所,同时注意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办学设施,强化内部管理与培训力度。?其次,加强教育宣传。各乡镇应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播放农村实用职业技术录相,以培训班、举办讲座、黑板报、出版科技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科学种养实用技术的培训宣传教育;各乡镇需依托社区教育机构,定期举行公民法律法规、道德知识及农村种养实用职业技术的培训与教育;社区居委会需依托社区教育机构与村级化技术院校,定期开展公民道德文明知识、农村种养职业技术的讲座与培训。

同时,根据农业产业结构与农村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引导社区农民学习与掌握管理服务、市场营销、商品生产等知识,从而培养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另外,充分开发与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这需充分发掘与使用社区已有多种教育资源,实现纵向沟通、横向联合,以促进教育资源共有与共享。这就要求更多企事业单位与院校的教育组织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好网络教育功能;积极调动多种社会力量来投资建设社区教育;利用新教育资源来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利民.我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7)

第8篇:农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及需求;新型农民;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08-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更加突出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对农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及需求进行分析有着极大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吉林省中部地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最新情况的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并辅以个案访谈,利用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校学生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员进行入户访问填答问卷。调查对象中市、县(区、市)的选择主要以调查员所属地区确定,对于村庄和农民的选择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受访者均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5%,剔除无效和不完整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2.5%。

1 受访者基本信息分析

根据调研所得数据,笔者从受访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主要收入结构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1.1 年龄结构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受访者年龄在20~68岁之间,所有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45.8岁。其中39岁以下的农民占20%,40~49岁的占44.3%,50~60岁的占30.8%,60岁以上的农民占4.9%。从数据的整体来看,40~60岁之间的受访农民相对集中,比例高达75.1%,这也反映出当前农村优秀劳动力的外流问题,40岁以下的青壮年多倾向于外出打工或完成学业后留在城市里,而留守的劳动力老龄化比较严重。

1.2 性别结构

根据“一户仅采访一个人,且受过培训的人优先”的原则,最终受访者中男性占75.7%,女性占24.3%,表明参与培训或有参加培训意向的人以男性为主,而女性由于忙于家务、照顾孩子等琐事,参加培训的时间较少。

1.3 文化程度结构

样本显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居多,分别占到了样本总数的37.9%和42.7%,高中学历的占14.6%,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6%。所有受访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年,明显反映出受访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而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农民的认知能力、培训内容的接受应用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会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这也会影响其参加培训的意愿。

1.4 家庭收入结构

数据显示,70.8%的受访者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或养殖业,几乎占到了总样本的3/4。这说明当前在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也为以下培训内容、时间和地点的改进提供了参考方向。

2 农民参与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分析

2.1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情况

在问卷中,笔者根据农民参加意愿的程度,分了4个等级:“不愿意”、“无所谓”、“看情况”、“愿意”。在185人中分别有115人、12人态度非常坚决地选择了“愿意”和“不愿意”;而40人选择了“看情况”,18人选择了“无所谓”。从这一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农民还是对培训持赞成支持的态度的。

2.2 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分析

2.2.1 吸引农民参加培训的因素 根据对185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吸引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增加收入”和“提高技能”,这两项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47.6%和34.4%,除这两方面外,“获得政府补贴”也是吸引农户参加培训的一个主要因素,表明政府在职业技能培训中仍然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而相对来说,获得证书或学历等因素影响较小。

2.2.2 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因素 虽然受“增加收入”和“提高技能”等因素的吸引,大部分农民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但受一些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真正接受培训的农民仍然很少。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进行了调查统计,主观因素方面包括“要交学费而没有钱”、“没时间”以及“自己学不会”,选择这三项的农民占49.8%。客观因素方面包括培训内容不合适,培训宣传力度小和培训机构少,选择这三项的占50.2%。从数据上来看,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农民参加培训的影响比例相差不大。但通过个案访谈和深入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核心因素是客观因素,特别是培训内容。因此,只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课程才能真正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当然,农民也应积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来适应培训的需要。

3 农民参与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分析

第9篇:农业技能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彰显×××宗旨担当,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农民技术技能,建设一支有技能、懂网络、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助力××地区农业多样化发展,帮助农民把腰包鼓起来,助力农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推动××地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培训地点和具体要求:

培训指标:(根据各乡镇、村常驻人员数量划分)见附页。(略)

培训地点:××镇会议室。

推荐要求:重点推荐具有高中(含)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性别不限;年龄不超过50岁的人员;大局意识强、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各村、镇进行初步筛选,党员和获得过县级以上荣誉的农民优先。

培训时间:20**年×月至20**年××月共×个月。

课程划分:推荐上报培训人员根据自身家庭产业情况和兴趣潜质选择培训课目,××培训办公室将综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三、培训安排:

(一)开训动员和理论宣讲。×月×日,××县×副县长出席开训大会并作动员讲话。理论宣讲由相关专家重点围绕国家和××省××市、县关于惠农政策文件进行宣讲解读、新农村建设形势分析及我县××优势产业情况介绍。

(二)课程安排。花卉果树种植知识讲解(×课时)、水产养殖知识讲解(×课时)、农村电商运作攻略(×课时)、计算机网络基础培训(×课时)、家畜防疫常识(×课时)。

(三)实地参观、见学。种植、养殖、电商运作及家畜防疫等课程分别安排××课时到我县相关示范园区进行实地学习参观。具体时间根据课程安排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