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范文

增强学生法制意识精选(九篇)

增强学生法制意识

第1篇: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范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98一03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法制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发展经历了由普及法律常识到增进法律意识再到提升法律素质的奠基阶段、巩固阶段和发展阶段。作为高级阶段的发展目标,提升法律素质是一个不断延续的实践过程,是在制度化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生成途径中形成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基本认知规律对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理论、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构主义是增强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目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和极少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效果甚微,实效性不强,很难满足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和渴望。现阶段,高校法制教育重在提高法律素质,培养法制观念,需从建构主义视角加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意义性和情境性,并以此理论观点为支撑,应用于高校法制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

(一)建构主义创新高校法制教育认知方法,增强法制教育实效性

法律知识作为一般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组织部分,是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前提。我国高校目前的法制教育存在重知识不重理念,重课堂不重实践,教育内容宽泛,教育手段单一、教育环境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法律知识的获得,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薄弱,制约和影响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而建构主义尊重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大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提倡自身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自主建构“法律体系”,优化法制教育内容、剖析案例实质、培养法制观念等,提出许多有效教学方法,对现实法制教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助于增强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

(二)建构主义促进道德规范向法律规范的正迁移,促进法律素质的提高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性、意义性、情境性建构。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大学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原有经验基础,在法律素质培养中借鉴道德认知,在道德规范基础上主动建构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张会峰认为法律基础教育是“介于‘问题’(知识教育)与‘主义’(价值教育)之间的教育”,“主义”教育是法律基础教育的终点。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必须有效结合,因为二者在促进人的发展和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过程中,具有他律与自律、惩罚与激励、普遍性要求与层次性要求、现实性规范与理想性追求的功能互补性。加涅的智力技能层次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分为三步:辨别学习一概念学习一规则学习。在法制教育中,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就应该遵从此条规律:道德与法律的正迁移一法律基础的学习一法律素质的提高,只有遵循这样的规律,才能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应用的最新成果

“六五”普法规划明确规定,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高校法制教育要根据这一目标,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过程,推动法制教育活动朝着这一方向发展;要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具体的法制教育目标,以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建构主义发展和完善高校法制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它所倡导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对高校法制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是增强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建构主义视角下发展和完善高校法制教育理论,必须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一)以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治观念为目标的知识观

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治观念是高校法制教育的最终目标,法律素质的提高源于法律知识的了解运用,要求大学生法律基础学习具有主动性,通过原有法律基础知识的内部建构,并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运用法律思维解决具体问题,将具体的法律基础知识内化为法治观念,进而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因此,高校法制教育应侧重于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治理念的教育,只有这些才是把握法制教育的尺度,教育主体应该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在现有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加强道德与法理的学习,通过道德与法理原则的结合,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进而增强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

(二)以增强法律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学习观

高校法制教育中的知识观决定着法制教育的学习观,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法制教育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法制教育学习观与其他理论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它更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意义性、情境性,以期在实践中增强法律运用能力。

1.法律基础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法律基础学习是对法律体系的主观系统建构,要求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不仅要接受客观知识,还要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变知识的单向传输为双向活动转化过程。法律具有稳定性,法律基础学习无论是自我学习还是单向的灌输都要求学习者主动地记忆,学习者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诠释、认同新知识,赋予其一种新的意义,将其内化为“原有的经验知识”。法律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求法律知识的增多,还需要在客观的“原有的经验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对不同法律规范的理解,增强自身法律素质。

2.法治理念培养的意义性

意义学习的主动建构活动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法制观念、法律素质的培养不同于法律规范学习,学生应把握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复杂性,能从法的价值去分析、思考问题,并能在实践中维护自身及他人合法权益,真正理解践行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高校法制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高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原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法的精神,运用法律思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3.法律规范学习的情境性

法律规范存在于一定的假定条件中,法律条文的适用在不同的假定条件中有所不同,假定条件作为法律条文的要素之一,相当于现实情境,是大学生理解法律条文、诠释法律意义的重要因素。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具体的情境对大学生理解法律条文、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条法律条文可能适用于多种情境中,一种情境也可以适用多条法律条文。高校案例教学是学习情境性的最好诠释,从最真实的案例中、从两难的情境中建构法治精神,增强法律意识,贴近实际、易于理解是大学生建构自身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最好途径。

(三)注重自身培养的学生观

认知主义者乔森纳认为,受日常生活经验和过去学习的影响,学习者的头脑中会形成一定的知识经验,即先前经验,每一位学习者在面对新的信息时总是在自己的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以特殊的方式来建构对新信息、新问题的理解,从而形成个人的意义。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只有大学生个体主动地建构与理解法律知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他们接触道德观念总是先于法律知识,将社会道德具体化到个人身上就成了大学生独特的品德。因此,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和系统建构加强法制观念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质。

(四)以帮助和引导为职责的教师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法律基础学习的主体,通过法律基础知识主动地理解与运用提高法律素质,即借助教师和同学等“专家”的帮助,通过对必要的法律知识的意义建构获得。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下,教师的作用已不在于给予真理,而是在确定的经验领域里,在概念建构上给予学生支持和控制。高校法制教育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要成为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强化大学生“基础课”学习,成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过程中苏格拉底式的“助产士”。

三、建构主义视域下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意义性和和情境性,并重视学生的观点和经验,要求教师在“基础课”教学中应该遵循“少而精”的原则。针对以上原则,笔者结合建构主义相关理论主要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优化高校法制教育内容,提倡随机通达学习

高校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其主要途径是“基础课”教学。目前,高校“基础课”教学执行"05方案”,法律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分布在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两章中,内容庞杂,教学课时短,严重影响法律基础部分教学的效率和成效。因而,需要有效地利用时间,整合法制教育内容,将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分为不同层次、不同模块,实现模块化教学,以节约课时,提高实效性;需要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以适应“05方案”的要求和教学方式的改变。随机通达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其鲜明的认知性、灵活性和多元性等特点有利于促进高校法制教育中大学生法律基础学习的正迁移。

(二)采用支架式教学法,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

建构主义者认为支架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起点知识应该高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现有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有充分的了解,通过课堂教学设置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常见的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工具、图标等,通过支架式教学可以对大学生法制素质培养提供有效帮助,使其能够顺利解决遇到的法律困惑,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将外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法律素质。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促进大学生的意义建构。

(三)提高教师自身法律素质,发挥认知学徒制教学方法的作用

教师是大学生法律素质提高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法律思维方式、法制观念等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能通过示范、指导、清晰表达、反思、探究等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对于法律条文的理解记忆,教师只能通过灌输的方法传授僵化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制观念的提高,学生跟随教师从多个角度观察、模仿“专家”在解决问题时所外化出来的认知过程,从而获得可认知的法律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法律思维,从而逐步提高法律素质。

(四)强化实例教学,增强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

高校法制教育强调实例教学旨在增强大学生法律知识认知的真实性、具体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反思,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法制教育过程中创设具体的问题情节,基于问题的分析方法,对具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进行学习,即创设问题、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学习。要求学生完成对所学法律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让学生掌握对具体案例所反映的法律知识的要点、本质、精神的深刻理解,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领会,通过聆听或讲解所获得法律知识的适用原则、规则和法的精神实质,培养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篇: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范文

关键词:安全教育 大学生 价值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314-03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

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校园及周边治安、刑事案件频发,极大威胁着大学生的安全。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的大学生,遇到学习、生活等环节的各种安全隐患,随时都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安全危险,影响着大学生的人身财物安全,影响到高校的安定和谐,因此,高校需要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预防意外伤害、抵御不法侵害中具有重要意义。纵观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的多起涉及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其原因虽然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大多数当事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缺乏。调查显示,在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不法侵害缺乏预见和预案;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防范能力不足;对社会消极现象缺乏分辨能力。因此,通过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不安全因素的内容和特点,增强对不法侵害的辨别力和预见性;通过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制观念,自觉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防止不法侵害。

2.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法纪意识,遵纪守法,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变革时期,又受到外来各种思潮的影响,价值取向多元,易于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而失于纪律或法律:大学生在校园内参与非法传销、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盗窃等违法违纪行为屡见不鲜;在寝室里违章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引发火灾等危害事故的时有发生;某些大学生因为与同学产生摩擦而残害生命的事件让人震惊;个别大学生在校园内驾车撞人并蔑视法律,更有甚者,在校外撞伤路人后不但不及时救治反而惨害伤者……极少数大学生从违纪到违法,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够及时纠正大学生存在的糊涂认识,加强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提高法律修养,坚守法律底线,切实加强自律;有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及工作后遵纪守法,抵制不良诱惑,健康成长成才。

3.有利于建设和谐平安校园。高校随着办学形式的多样和学生结构的复杂,不安全因素增多:如不法之徒,时常窜入高校进行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大量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增加了安全隐患;部分学生在校外租房,疏于管理,在人身、财物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学校安全制度不健全,整改不彻底,隐患查而不除等;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日趋复杂。这些不安全因素,制约着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自己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最大限度避免不法侵害;帮助大学生了解校园的治安形势、不法分子的作案类型和常用手段,有效辨识园和谐稳定的“铁拳头”,有案必破,犯法必究,使不法分子在高校校园无施案之机、藏身之术,最大限度地打击不法侵害,维护校园及周边的安定和谐。

4.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国际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不会改变,国内的敌对势力也未停止活动,他们妄想煽动、利用大学生闹事,破坏高校的稳定,甚至引起动乱,危害社会安定:一些敌对势力借助各种理由煽动学生去进行游行、示威等;一些敌对势力大肆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企图“西化”中国;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等组织企图控制大学生;一些敌对势力对大学生采取金钱收买、出国担保等手段,刺探中国秘密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认清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自觉抵制和反对“”等组织的欺骗宣传;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抵制敌对势力的渗透,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安全教育涉及范围广,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

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是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也是大学生在校安全的基础。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律基础方面的课程以及《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国家安全教育

1.政治安全教育。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的冷战思维有所抬头,某些西方国家以种种借口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崛起的图谋没有变。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腐败问题、收入分配悬殊、就业难;少数、分子、境内外“”挑事端;敌对势力利用民主、宗教、“”等来煽动学生闹事等。通过政治安全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现在的政治形势,警惕敌对势力的欺骗宣传,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安全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习《国家安全教育法》,保守国家经济秘密和军事秘密。提醒学生警惕西方的文化渗透,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公共安全教育

公共安全知识涉及国家和地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组织体系和应急运行机制;各类常见灾害、灾难和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和避险知识等;开展逃生和急救等演练,以及人身损伤紧急救护和技能等。

1.消防安全教育。组织大学生了解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知晓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增强灭火技能,让大学生学会在各种场合疏散逃生、自救、互救本领,了解消防报警、消防处置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

2.交通安全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交通安全法规和常识,增强大学生交通安全法治观念,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医疗卫生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有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治疗,不拖延,尤其是发烧症状;不到校外的无证小诊所就诊;对于传染性疾病,需要回家疗养的,征得学校同意后,可及时回家治疗;注意非典、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自我保护方法等。

4.网络安全教育。要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大力提倡绿色上网,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敌对势力在网上散布的的煽动言论。

(四)人身财物安全教育

1.人身生命安全教育。普及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如用电、用火、用气安全,特别是学生公寓的用电安全;宣传人际交往的安全,特别是使女生了解如何避免受到异害的知识;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地生命态度,珍惜、尊重和热爱生命;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提高自身安全的技能。

2.财产安全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妥善保管贵重物品,不在宿舍存放大额现金,不擅自留宿外客,不违规使用大功率用电器等;对陌生人要保持警惕,人离锁门;在教室要注意保管好手机、钱包、银行卡等,不要随意放置;拒绝非法传销,谨防受骗上当等。

(五)心理健康教育

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从容应对各种挫折,排解负面情绪,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挫折感与自卑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全面客观地悦纳自我,妥善地处理在学业、情感、择业等方面的各种问题,促进人格的完善,杜绝或避免因心理原因而引发的违法违纪行为和安全事故。

(六)就业安全教育

要引导毕业生克服焦虑情绪,降低期望值,面向基层就业;谨防求职受骗,保护好人身财物安全;要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安全认知;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不安全因素,打击不法侵害,最大限度保护大学生。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1.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合力”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解决安全和生命教育“三进”问题,即安全和生命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各部门力量精编高质量安全和生命教育教材;把大学生的安全和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整个的教学计划;配备专(兼)职教师,组织进行授课,规范考试和成绩管理等。其次,组织各部门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并结合本部门实际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所课程结合学生专业进行安全教育;学工队伍与后勤服务部门或把安全教育与宿舍安全检查、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结合起来,或结合学校发生的具体安全案例进行专项安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各部门相互配合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技能。各部门或通过消防安全演习、求生训练、防身演练等实战演练,或通过“安全防范月” 小品、相声、征文形式等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与防范技能。

(三)抓好安全教育骨干队伍建设

1.注重专业保卫队伍建设。具体负责全院安全教育工作的保卫处应以学生的安全需要为中心,引进专业人才充实队伍,并不断对队伍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对全院安全知识教育的领导能力。

2.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常年奋战在学生安全工作的第一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隐患排查、排除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努力,因此,这支队伍的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安全工作中至关重要。每学期应举办辅导员培训班,对辅导员进行包括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技能在内的培训,增强这支队伍在安全教育中的战斗力。我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出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落实辅导员的待遇、出路、职称等问题,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3.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1)成立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普法协会等社团组织。积极开展以防人身伤害、防财物失窃、防心理疾病、防违法犯罪为重点的专项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2)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引导热爱保卫事业的骨干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治安管理中来,能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防卫能力。(3)充分发挥各院系学生会、团总支、宿舍自律委和各班班委在学生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中的作用。

(四)抓好“三重点”安全教育

1.抓好重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于有厌世、厌学等倾向的学生,要定期谈心和“一对一”的帮扶;对于经常打架、外宿、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等严重违纪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在对女生的安全教育上,主要是强化女生的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意识以及特殊情况的自我保护等。

2.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高校应重点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教育。

3.抓好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重点抓好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在人群集中场所的安全教育。

(五)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

1.坚持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化。充分发挥大学生安全教育骨干队伍、专兼职教师以及服务部门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积极性,把安全教育纳入各单位及教职工的工作量,年终予以考核。对因安全教育工作不力导致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坚持全校安全情况通报制度。以“安全通报栏”或“安全简报”等形式,及时持续向学生通报本校每周(月)的安全情况,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六)营造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1.充分发挥学校校报、广播站、校园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充分发挥学生安全防范和普法协会、校学生自律委员会、各院系学生自律组织等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帮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安全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

参考文献:

[1]周连香.浅议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科教导刊,2011,(5).

[2]陶娟.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3]林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湘潮,2009,(3).

第3篇: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辅导员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现况

1.对法治精神理解不够准确

随着我国社会法律知识的普及,大部分大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仅凭这些感性的法律意识并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不能从整体上提高其法律知识水平。大学生普遍对法治精神的理解不够准确,没有意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价值。

2.对法律法规有偏见和抵触情绪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育的阶段,有着极强的被认可和需求的心理冲动,同时会用批判和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由于其法律意识尚未成熟,只接受过以灌输为主的法律教育,许多大学生对法律法规有一定的偏见和抵触情绪。

3.辅导员过分强调义务本位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辅导员进行日常组织和实施的。但是教育内容过分集中在了集体意识、感恩意识、安全意识、爱国意识及中华民族传统传承和各类礼仪礼节等方面。这些教育大部分属于义务本位的教育,强调了学生对集体、社会的服从意识和应尽的义务。但是忽略了大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教育,更遑论法治的真正含义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的教育。

二、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他们的法律意识的高低决定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速度和深度。首先,大学生要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宪法、民法和诉讼法。尤其是与自身权益相关的劳动法。其次,还要具备法律人意识,要懂得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不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是大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培养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 对保护智力创造成果、推动科技进步、繁荣科技文化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进国际技术文化交流等都有着积极作用。最后,还要具备公平正义的理念。公平正义是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大学生要具备公平正义的理念,渴求、参与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1.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辅导员应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方面,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管理和处理大学生事务时,按照国家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开展工作,给大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榜样。同时保障学生的合法请求权、正当选择权、合理知情权和事后救济权等,通过这些权益保障,增强他们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意识。

2.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民主与法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法治社会的标志不是具备完整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而是在于社会成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维护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行使法律规定的义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将法律意识内化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来。

3.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维持市场经济的秩序的根本在于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大学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如果他们缺乏法律意识,在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能用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阻碍社会发展。他们只有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辅导员要借助自身工作的便利条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第4篇: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教育 现状分析

高等院校作为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在高校里积极针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既是其教育职责的一部分,又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随着高校法制教育的开展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增强,能够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随着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和转型,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大学生法制教育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体现出一些不足。为实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不足和对策作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念陈旧。

首先,目前我国实践中的做法是将大学生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大学生法制教育没有独立地位。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虽然都属于社会价值教育范畴,但把法制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用道德教育的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育观念已存在问题,难以达到法制教育的目标。其次,法制教育受重视度不够,例如许多高校都没有正式的法律教研室,法制教育观念陈旧,甚至很多高校的法制教育课教师自身也不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手段单一。

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教育手段都偏于单一,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强行统一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程,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蜻蜓点水地照本宣科,往往因为赶进度而简单地进行知识罗列和堆积,大学生在台下被动接收,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考完便扔,这仍然是最基本的“填鸭式”教育,难以激发大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热情,真正提升法律素养。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力度不够。

首先,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还存在优化空间,许多法律教师甚至并未接受过法律专业教育,法律素养不高。其次,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不丰富,类别科目偏于单调,难以满足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内在需求。最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往往仅集中在某段时期而不是贯穿整个学习期间,无法通过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学法的实效性。

(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首先,因高校的法制教育设置单一等原因,大学生难以真正对法律产生兴趣,从而法律意识比较淡漠,难以真正提升其法律素养。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还不够成熟,往往因法律警觉性不高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合法权益被侵害又不懂得有效维权;在面临机会的时候也不懂得合理使用法律武器,比如不会充分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贷款扶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等。最后,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因法制教育不到位,大学生不能从法律角度正确衡量自己的行为后果,容易思想放松步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大学生屡屡卷入传销犯罪、利用计算机进行高智商犯罪、不自觉形成团伙犯罪便是此类写照,这无疑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悲哀。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知法、懂法、守法,既是培育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又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既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关键,符合依法治国的内在精神。

首先,大学生是法制宣传的必要对象,因为大学生大多社会经验不足,合法权益容易受到各方面的侵害,比如有的大学生经不起诱惑,认不清形势,被骗去做传销;有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从事兼职,受到损害也求助无门,不懂得使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大学生群体有必要学习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其次,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多元化思维的冲击和大量信息的熏陶,大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发展。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有限,往往不能理性化解因各种不良社会现象衍生而来的压力、挫折和危险,容易冲动行事甚至违法犯罪,从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不管是大学生被侵权还是大学生违法犯罪,这都是与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相违背的,而要杜绝此类现象,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多方面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

三、强化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法制教育要遵循法制教育的特有规律。法制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效率、公平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教育,仅仅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事实上很难奏效。现从以下四方面阐述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法律观念。

高校应通过法学课程教育、法制知识讲座等形式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既要使大学生树立勇敢维权意识,又要增强对犯罪的免疫力。法律意识的自觉养成和法律技能的娴熟掌握,不是通过仅学一门《法律基础》课所能及的,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贯穿其整个学习期间,要将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内在性消化与专业知识密切关联的、在学习期间和今后工作中能真正用得上的法律知识,不断强化学法、守法和用法意识。

第5篇: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范文

为全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切实而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发挥社区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接受教育,学习知识。为此,我校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素质,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全面推进和提高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法制、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3、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3、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增强实践意识。

三、措施及要求:

1、全面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小学法懂法、遵纪守法。利用班队会或红领巾广播大力宣传法制教育。以全面强化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2、继续抓好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交通教育,饮食教育、自我保护的教育。

3、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将

通过开展“从我做起,爱护环境”的活动,充分利用红领巾回收站,增强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环境,保护绿化。

4、积极开展爱心活动。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开展爱心教育活动,举行朵朵爱心募捐仪式工,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别人、 助认为乐的良好品质, 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

5、积极开展关爱弱势群体教育活动。组织队员们走进孤寡老人家中,关心老人,增强学生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热爱生命,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五、组织形式

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活动; 采取集体辅导与分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活动。

日程安排: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中秋节为家人送上祝福

十月份:

清理白色垃圾

十一月份:

慰问孤寡老人活动

第6篇: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范文

为矿井长治久安提供思想保证,

今年以来,我们晓南矿党委积极探索安全思想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针对矿井特点和职工思想实际,于八月份在全矿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责任心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思想保证,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责任心教育活动的由来

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是煤矿企业永恒追求的目标。实践使我们感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安全生产的核心和关键是增强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职工整体安全素质。众所周知,人、机械、环境、管理是构成安全生产的四大要素,其中,人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人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矿党委积极探索安全思想教育新思路,新方法,把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定位在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上,力求有的放矢地做好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为全面掌握职工安全思想状况,增强安全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搞了两个调查分析。一是认真进行职工安全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摆查的方式,了解掌握职工安全思想动态和反映。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个别职工安全责任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安全责任认识不明确,认为安全责任是干部的事,工人只管干活,与己关系不大,因而工作中安全责任心不强,不能很好履行自身的安全职责,不能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的职工对司空见惯的不安全行为熟视无睹,甚至存在不违章干不了活的错误思想,凭经验干活,不按规程施工作业,导致工作中出现三违行为,甚至出现零打碎敲事故;还有的职工安全自主保安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比较差,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导致自身和他人受到伤害。二是对我矿建矿以来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学习事故案例,剖析事故根源,总结事故教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矿井历年发生的各类事故,不论是自然性事故和人为性事故,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职工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安全第一思想不牢,自主保安能力差和安全技术素质低所致。所以,抓好安全工作,必须首先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工作,从整体上提高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按照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明元同志关于搞好责任心教育活动的指示要求,结合矿井安全工作实际和职工安全思想实际,以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特别是各级干部和重要工种、重点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唤起职工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为宗旨,以引导帮助职工从思想上加深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从意识上增强做好安全工作责任感,从行为上提高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目的,以巩固发展矿井持续稳定的安全局面,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为目标,在全矿广泛开展了责任心教育活动。

二、责任心教育活动的主要作法

我矿开展责任心教育活动集中八月份一个月时间,整个活动划分宣传学习提高认识、揭摆问题、问题整改三个阶段。主要作法是:

1、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安全责任心教育活动浓郁氛围。充分运用广播、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安全责任心教育活动,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人人增强安全责任意识,人人争当本质安全矿工的浓郁氛围。

2、开展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增强职工做好安全工作自觉性。

一是开展日常性安全教育。运用每天一题、每周一课的形式,重点对职工进行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及遵章守纪教育。

二是开展典型案例教育。充分运用集团公司和矿发生的各类典型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典型案例教育,通过剖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达到举一反三,防微杜渐的作用。

三是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利用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北京密云县迎春灯会特大伤亡事故、吉林东百商厦特大火灾三起重大责任事故,对各级干部进行安全警示教育,让各级干部明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明白出现安全事故,就要进行责任追究,如果是工作失职渎职造成的责任事故,就要受到行政和法律的处罚。

四是开展现身说法教育。请违章伤残职工以自己亲身经历向职工诉说违章作业给本人及家庭造成的痛苦和不幸,以血的教训告诫职工遵章守纪,自觉做好安全工作。

3、集中开展学习活动,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一是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第十二章第127条、130条、131条、133条,从思想深处认清工作失职渎职失误造成的危害及应受到的处罚,从而认清责任心强不强对工作的巨大影响。

二是认真搞好安全法规、安全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的学习,增强职工安全法制观念和安全责任意识。(1)学习安全生产法规。重点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三大规程以及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指令,增强职工依法抓安全,依法保安全的责任意识。(2)学习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组织干部工人学习安全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安全责任制和集团公司、矿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引导职工牢记安全职责,恪守安全责任,真正做到用责任监督工作,用制度规范行为。(3)学习工种操作规程。组织职工深入学习本工种操作规程,要求达到应知应会,熟练掌握,进一步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水平。

4、开展安全电化教育。利用矿内闭路电视系统,在班前会上组织职工观看鸡西、贵州等地煤矿瓦斯爆炸等重大恶性责任事故录像片,观看《安全生产法》宣传教育系列电视片《法佑平安》,对职工进行生动直观的安全责任意识教育。

5、集中组织安全考试。为加深干部职工对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的认识,矿集中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的统一考试,全矿3250人参加考试,及格率达到96%以上。基层单位还自行组织了班以上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的考试,考试由教育中心现场监考。

6、揭摆安全问题,开展“五查五看”活动。主要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干部职工自我摆查责任心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摆查的主要内容是“五查五看”:

一查思想,看是否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为天思想,在本职岗位上怎样加强安全责任心?

二查制度,看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能否严肃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安全责任制和工种操作规程,怎样更好地发挥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规范安全行为的作用?

三查管理,看本岗位、本单位安全管理是否到位,安全管理上还存在哪些漏洞和问题,怎样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

四查作风,看是否树立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怎样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五查隐患,看本岗位及责任区域内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和问题,身边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采取哪些措施,怎样进行超前防范和解决整改?

通过“五查五看”活动,全矿129名干部写出了安全责任心自我摆查总结,3741名职工写出了安全保证书。全矿共摆查出责任心方面的问题169个,其中,基层单位自行解决整改的128个,提交矿解决处理的41个,8月31日,矿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讨论制定了问题整改措施和意见,分别落实了整改责任。

7、制定增强干部职工责任心的小立法和相关惩戒措施。在安全责任心教育活动中,基层单位分别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了增强职工责任心的管理办法和相关措施,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通过发挥制度建设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行为,进一步增强干部工人的安全责任意识。

8、开展丰富多采的安全教育活动。为配合好安全责任心教育活动,矿工会、团委相继组织开展了安全签字仪式、安全知识竞猜、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井口送平安卡、安全寄语等一系列内涵丰富的安全活动,使职工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

三、责任心教育活动主要成果

1、促进了职工安全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有效增强了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安全责任心教育活动唤起了职工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培育了职工安全生产新理念,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使各级干部更加明确了自身肩负的安全责任,更加明白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更加懂得了出现安全事故,就要进行责任追究,如果是工作失职渎职造成的责任事故,就要受到行政和法律的处罚,从而增强了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责任心教育活动也使广大职工,特别是重点工种、重要岗位人员增强了安全责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干部有干部的责任,工人有工人的责任,每个岗位都有每个岗位的责任,一旦责任心不强出现事故,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从而促使职工安全思想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实现了由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转变,全矿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安全矿工,人人争做本质安全员工的良好局面,选煤厂运行工王化新,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以高度负责的安全责任心,严细认真,一丝不苟地对机电设备进行巡回检查。一次夜班,他在皮带机头检查时,突然听到皮带运行中出现异常声音,于是,他立刻发出停机信号,及时将皮带停下来,事后经检查,皮带机电机出现故障,由于他安全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避免了一起机电事故的发生。掘进队准备班班长赵锡斌,认真执行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按规程指挥生产,工作严细认真,恪尽职守,仅去年以来,他领导的下料组完成井下调料运输任务近千次,杜绝了断绳跑车等“两小”运输事故,班组职工无一人三违,安全优质完成了生产任务,为确保矿井掘进施工做出了贡献。

2、促进了矿井安全局面的持续稳定,开创了安全生产新局面。卓有成效的安全责任心教育活动,增强了全矿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了全矿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促进了矿井安全局面的持续稳定,今年以来,矿井消灭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和非伤亡列级事故,三违率和轻微伤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到4月22日,矿井实现安全生产三周年,截止9月25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250天。

第7篇: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范文

[关键词]职业高中 法律意识 培育

一、前言

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一代建设者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法律意识的培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已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对职校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育,是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

二、培育职校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1.培养职校生综合素质构建的需要。教育部、司法部等联合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 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这就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职校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生活的很多看法还不成熟。职校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学会从法的角度去认识社会和体验人生,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使之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2.贯彻教育方针、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做人+技能”教育,我们只有把教学和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保证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法制为基础构造的市场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教育改革的深化,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职校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法律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失衡, 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更需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 提高其法律素质, 促进其全面成才。

三、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1.学生缺乏对法律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虽然职业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知识》课,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作为公共课的《法律基础知识》往往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尤其在一些职业学校中把《法律基础知识》作为考查课,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或者写篇短文就可以了,法律意识比较淡漠,甚至有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思想认识。

2.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16岁-18岁之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成长阶段,该年龄段具有模仿性强、好奇心强、易表现自己和冲动的特点,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易误入歧途。

四、对策

1.正确认识职教领域法律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的管理者认为法律教育相对于专业课程教育来说只是一门辅助课,因此在整个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法律的教学课时仅有20多个课时,课时的不足,法律教学只能蜻蜓点水,根本不能保证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从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的角度上要考虑专业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协调相辅关系,要设当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法律教育的课时,确保法律教学的基本要求。

2.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任何不尊重和损害别人权益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因此在学校法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采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来规范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使学生处在一个充满希望与爱心、精神愉快又放松的环境里。同时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计划、教材选购、师资配备、教师考核、学生考试、授课时数等方面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和执行,减少随意性,而且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学法用法的实践活动,把法制教育不断推向深入。

3.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在教学模式上,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应注意应用性和实践性,把案例教学贯穿始终,案例分析一定要透彻,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力求用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在教学方法上,要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于法律基础教学, 将教学内容和典型案例制成多媒体课件,增强其直观性,主动接受教育,增强教学的效果;在管理上,实行依法治校,实现教育管理法制化,通过法律、规章制度和必要的纪律约束规范师生的行为,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纠”,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律氛围,使法律的权威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并产生强烈的法律效应,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职校生法制律教育的需要;在宣传上,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寓法律教育于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中。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加大法律教育宣传力度,达到对学生违法乱纪预防和教育的作用,从而营造一个培养法律意识的良好环境。

4.重视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人生初期可起到“开天辟地”的导向作用。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另一重要场所,对学生的最终成才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现在,由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少数家长从溺爱发展到纵容,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同时又与学校的素质教育相抵触。因此,家长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其以积极的心态和极强的法律观念迎接人生的挑战。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职校生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非常紧迫。学校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法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的法律教育大环境,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才能造就新一代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孙晓楼. 法律教育[M].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1997.

第8篇: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范文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在淘宝上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占了68%。大学生的版权意识不足对于“你在网上转载文章会注明作者和出处吗”这一问题,有36.9%的被调查者选择“没有”,说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对他人劳动成果还不够尊重,对著作权保护意识仍显不足。大学生对个人信息不太重视对于“你在注册一些网站的时候会不会把自己的真实信息填写上去”,有73.8%的人表示会将真实信息填写上去;仅有26.2%的人表示不会。这些数据都能显示出大学生的个人隐私并不重视,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反思

2.1大学生自身网络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性,淡化了网络使用者的真实身份,有不少人会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完全暴露。也有人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开始肆无忌惮。例如随意散布虚假消息,未经他人同意随意上传视频照片至网络,利用漏洞攻破他人密码窃取或骗取财物,破坏他人网站等等严重行为,自以为自己的行为无人能知,为所欲为,最终逃脱不了法网的制裁。

2.2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差

当前高校开展法制教育最主要的载体就是针对每一位大一学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部分高校主要是由思修课教师完成的,以传统教育观念为主,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灌输课本知识点和考试通过率,由于非专业性导致他们自身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研究不够深入透彻,以致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热情与兴趣不高,法制教育课逃课率高,加上课程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关联性不强,网络违法犯罪等知识涉及甚少,因此学生真正能学到的网络法律知识也非常有限。

2.3社会网络法制不健全

我国的网络立法相对滞后,无论在立法的数量上还是在立法的层次上,都与现实需求有不小的差距。尤其在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内容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等方面存在法制不健全的尴尬。由于当前网络违法犯罪方面的立法不健全,有些行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以致有人专门钻法律的空子进行损人利己的行为,破坏网络环境的秩序。

3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的对策

3.1大学生要自觉学习法律提高自身网络法律意识,并强化网络道德自律

如今互联网“网”住了很多的大学生的日常休闲时间,除了电脑终端,手机多媒体上网络的推广使得潜在的网络陷阱无处不在,其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大学生必须自觉学习网络法律知识,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随时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强化个人网络道德自律性,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隐私、不恶意散播谣言、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等,避免陷入网络陷阱;另一方面,也增强自身权利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重视对私人信息的保密、虚拟财产的保管,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2高校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加大对网络侵权与违法犯罪危

害性等方面的教育,丰富大学生网络法律知识首先,在第一课堂的法制教育课中,应当转变教育观念,改善课堂教学环节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认知能力,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授课内容增加大学生关心和关注的网络法律知识,并予以重点讲解,结合当前已经发生的违法案例,让大学生了解哪些网络行为是违法,以及哪些行为可能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划清界限,规范网络行为。其次,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扩展法制教育的渠道,如组织法律知识竞赛、辩论比赛,提高学习法律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法律知识,全方位地了解现有网络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再如开展网络法制教育系列讲座,邀请法官检察官以及法学专家等举行讲座,丰富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也强化法制教育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3健全网络法律制度,加强网络环境的社会监督

第9篇: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范文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

根据教育系统法制教育宣传月的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活动月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院长组长,副院长副组长,学工部、班主任、助理辅导员、法制教育宣传员等同志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学院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院长办公室为龙头,以学工部为主体,以法制教育教师、班主任为骨干,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安、交通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学院广播站、校报、学院网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由法制教育辅导员有计划的利用活动二的时间,对各班轮流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

二、团结协作,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法制教育活动中,广大教职员工重新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刑法》、《职业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例如,广大教师通过再次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二)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管理的轨道。

制度管理,是指管理者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则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进行管理的方法。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实行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以其规范性、威慑性、稳定性、防范性等优点为学校管理者所青睐。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

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职工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

(三)加大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大学生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我们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抓住大学生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当地政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大学生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村委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联系,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内部,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少先队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课堂、红领巾广播台、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晨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狠抓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一直保持0记录。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我们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活动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学校除确保活动课完成法制教材规定内容外,还充分利用队活动时间及每周的晨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3.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征,各校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意了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