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教育市场范文

艺术教育市场精选(九篇)

艺术教育市场

第1篇:艺术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艺术市场 艺术教育 对接

传统艺术院校着重培养的是创作方面的艺术人才,与当今社会大环境的脚步相脱离,针对这一现象,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指明方向,即文化行业应当将艺术与管理相结合,培养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了使艺术人才更快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必然要涉及和研究艺术市场与艺术教育的互动关系,也只有在艺术市场中,艺术品才能爆发自身独有的震撼力和价值。

一、艺术市场

1.艺术市场的概念

市场,即商品交易的场所。艺术市场广义讲就是具备商品属性的艺术作品在社会上流通的行为、过程和场所的统称。

2.艺术市场的特点及现状

艺术作品作为特殊商品,其市场必然有与其他市场不同的属性和特点。一是艺术市场具有公允性,任何个人或团体对艺术品的流通交易中必须按照市场特有的规则进行操作;二是艺术品市场具有时尚性,艺术品市场随着欣赏者和收藏者的兴趣及媒体导向是易于变化的;三是艺术市场具有竞争性,竞争力来自于艺术家及艺术品的共同提升。

当前,中国艺术市场中呈现出国有、民营、外资、合资等各种企业并存的局面,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越来越重视自身在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艺术经纪人在市场中也越来越活跃,收藏品的范围也多角度地扩展,艺术品市场呈现规模化、精品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相关的学术研究在市场中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面对艺术品交易的日益频繁及其产生的巨大财富,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理性而又务实地分析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设立科学而又严谨的发展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法律条文,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呈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此外,一个艺术市场的产生和蓬勃发展要有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基础与外部环境,高校的艺术教育应担当起这一重任。

二、 高校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对接的探索

1.艺术教育的概念及作用

艺术教育是指挖掘和涵育人的艺术文化素质,从而实现意义化生存理想的社会化行为。简单说,艺术教育就是培养艺术认知能力、艺术欣赏能力、艺术文化创造能力、艺术文化传播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艺术文化素养,其主要有促进人的左右脑均衡发展、助于学生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发展人的创造力、提升人的生存质量等多方面作用。

2.高校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对接探索

(1)加快高校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艺术作品都是按照创作作品——参加展出——束之高阁这样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完全没有后续对作品的推广、销售环节,这种思想与方法既不利于艺术的全面发展,又不利于艺术家创造才能的全面释放,更不利于艺术市场的发展。这种观念上的转变首先必须得到艺术教育者的接受才能逐步影响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全方面的改革与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艺术家生存的价值标准也在商品社会的今天发生转变,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艺术市场的惠泽,利用好这一平台,使艺术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2)推动高校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

艺术市场与艺术教育本身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艺术市场对艺术教育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可以及时敏锐地发现、更新当下的艺术观念、艺术思潮、艺术创造、艺术批评等,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调整高校艺术类培养方案,促进艺术学科的健康有序发展。

以往的艺术教育体制就是单一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的是艺术修为的教育。然而在快节奏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培养艺术大师不再是高校教育的唯一目标,也是很难实现的理想目标,而艺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据估计,全国每年有20多万艺术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在一个容量有限的艺术文化市场中各尽其所、各尽其才,是一个美好而又很难实现的事情,大部分学子迫不得已背离自己所学的专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结合艺术市场人才紧缺的现状,因材施教,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这需要我们按类别培养学生:第一类是艺术作品创造者,界定就是以具有深刻艺术思想、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娴熟的技法展示和具有创造经典艺术作品能力的人。然而面对日益增多的艺术生源,加之学生的低龄现象和阅历不足,把全部的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是不切合实际的。那么,具有绘画热情,但艺术情感不够丰富的学生如何成为创造艺术的主宰者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在《艺术的涵义》这本书中,奥班恩分析说:“画匠是一个学习过绘画职业的人,一个手艺人。他的职业知识能够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他们照相般地模仿现实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超越的。……画匠一旦学到了他所掌握的东西后,只有技术上的责任”。虽然奥班恩把画匠缺乏艺术文化的学养和艺术创造性指出来,但也给画匠在技术方面的肯定。所以我们不要按世俗的理念把艺术与技术完全割裂开来,非要分出等级。

在当下艺术市场的牵引下,教育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深圳大芬油画村就是很好的例证。“大芬”已经开始从一个低端复制品产业基地走向原创、中高端艺术品的生产地、集散地和销售市场。所以,顺应市场的发展脉络,当下做一个技巧娴熟的画匠也未尝不可;第二类是艺术作品鉴赏者,就是通过专业艺术学习,能够识别、鉴定艺术品的好坏、价值高低,有敏锐的艺术视角,能对艺术作品予以评析、鉴别、界论,并负责向广大爱好者、艺术欣赏者、艺术收藏家进行宣传。艺术作品的鉴赏者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认知能力,其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官上,要从表象内容上升到理性高度,同时还要独具慧眼,具备发掘判断能力及良好的道德素养。这一类人才培养是艺术市场建立与构成的重要因素;第三类是艺术作品经营者,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艺术作品的各组成核心要素,大体能区分出作品的质地和档次,并且能够了解艺术市场的运作规律,作为艺术作品流通的桥梁和纽带,活跃艺术创新市场,提升艺术市场价值,创造品牌,提速发展。一个艺术市场的建立、完善与有效地运转成功与否,艺术作品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必不可少。

总之,在高校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的对接中,教育者应在做好传统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充分认知和运用发挥好教育和市场之间的互动作用,树立市场意识,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艺术市场对人才及艺术产业和产品的需求来调整教育行为,中国的高校艺术教育就一定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增添亮丽色彩。

(注:本文系201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扶持共建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对幼儿教育的渗透研究,项目编号:10E045)

参考文献:

[1]梁玖.新编艺术概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3.

第2篇:艺术教育市场范文

高职艺术教育是全体国民教育(大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艺术教育范畴内重要而基础的部分。他一方面延续普通九年义务教育及中等艺术教育中对国民艺术素质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又承担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中对高职艺术人才需求的供给和高等艺术研究性人才造就中后备力量输送的责任。

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效能是与国家整体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的程度相辅相成的。简言之,高等艺术教育作为以给社会提供精神产品的形式,既催生国民素质的整体优化,又推动国家文化力量建设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还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诸多要求。

(一)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客观上对高职艺教的需求

“中国崛起”是近年来在各类报刊中出现最多的热门话题,我国经济连续二十八年的快速增长使我们的综合国力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政治与外交影响力逐步扩大,并正在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但作进一步的剖析,正如四月五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上专家撰文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发展也存在严重的‘赤’字”。也就是说,我们在物质力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文化吸引力或者说软力量的建设却相应滞后。

物质力量与文化力量的不平衡,或者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出现差距,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正因如此,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才提出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创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新理念。和谐社会需要文化振兴来实现,因为没有文明与道德,社会就很难和谐;和谐世界也需要向世界传播我国的“和合”思想。两者的结合就是我国文化力量重建的体现。

文化力量建设的主阵地是文化教育事业骨干力量的培养,而隶属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各级各类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则是造就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努力去适应建立“双和社会”新战略理念的需要,加快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充分满足由于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计算机设计技术的广范应用而孵化出大量与艺术相关的新型行业对人才的极度渴求;强力保障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而凸显的广大农村艺术人才市场的供给,是各类高职艺院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所以在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市场保障的双重平台上,高职艺术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可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二)高职艺教可发展的专业门类

高职艺教培养人才就其功能而言其发展可趋向于六大类型:即辅导型、讲台型、创作型、服务与管理型、表、导演型及设计型。各类型又应涵盖若干专业。

辅导型人才主要面向城市社区、工矿企业及农村县(市)乡镇、村,为广大的职工、市民、居民、村民服务;从事公众文娱公益活动的组织,群众文化艺术的宣传、辅导及民俗、民间艺术的挖掘、收集、整理等工作。可开设的专业有:群文音乐、群文舞蹈、群文美术、民俗文化、地方戏曲、地方器乐、民间工艺(挑花、编织、刺绣、雕刻、剪纸、扎染、蜡染、泥塑、篆刻年画、陶艺……)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繁荣社区文化生活,急需这样的人才。

讲台型人才则是为幼教、中职艺教及“普九”培养艺术师资的。根据国家对幼教、中小学艺教、中职艺教及厂矿、社区艺普的要求,相应开设高级幼师、高师音乐、高师美术、群文艺教等专业,可使文化力量建设的接力棒代代传承。

弘扬先进文化,宣传时代主旋律,需要繁荣创作突出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而创作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关键。人民大众呼唤艺术精品,更呼唤创造艺术精品的人。只有量的积累,才可能有质的飞跃;一批批的艺术创作人才的涌现,才是出艺术精品的坚实基础。

艺术公关、艺术导游,文博管理、文化市场管理、图书馆管理等专业的开设,能广泛满足市场对服务与管理型艺术人才的需求,而开设歌舞表演、影视表演、声乐、戏曲(京、越、豫、黄梅)演唱、中外器乐(钢琴、小提琴、爵士器乐、管弦乐、二胡、笛子、唢呐、古筝……)演奏、曲艺小品表演、歌舞剧、儿童剧、音乐剧表演,杂技、节目主持、影视及歌舞剧编导等专业,则能赢得整个艺术表、导演市场。满足与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引导国民追求更高尚的社会道德情操和理想的精神世界,既需要艺术精品,更需要展现艺术精品的人。所以无论是艺术服务与管理型的人才,还是艺术表、导演型人才,都能在文化力量建设的大舞台上尽展风流,从而推进高职艺教事业跨越式发展。

设计型人才融合的行业与门类十分广泛,尤其是新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范畴与其它行业嫁接出了株株新苗。就专业发展而言,应立足开设艺术品设计、饰品设计、家俱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产品系列包装设计、企业CIS设计、舞台设计、平面媒体及影视动漫设计、环艺设计等十大专业,并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而推陈出新。

二、艺术教育市场的开发

(一)对艺术市场的前瞻性认知

思于行前。对艺术市场的开发关键在于认知。重视市场才能分析市场,前瞻性地认知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对过去的专业作科学的总结与归纳,对当前的专业作精细的研判,对未来的专业作大胆技术革命与计算机设计技术的普及,使其的预测就是前瞻性认知的内涵。我们从事高职艺教工作的决策者们,认识了市场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了占领市场先机的重要性,科学地进行了决策,就占领了艺术市场开发的主阵地。

(二)顺应市场与引导市场

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按市场的规律办事,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在艺术市场的开发中,同样需要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及时准确地捕捉市场的变化。既着眼于相对稳定的市场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巩固,又抓住可能出现的新的市场的契机,引导并促进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消费;在艺术人才的培养中,真正做到贴近市场、顺应市场、引导市场并最终驾驭市场。

(三)开发艺术教育市场的措施

建立信息网与数据库。信息是成功之源,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在艺术人才市场的开发上,及时准确地获得各类信息,才能为后续的工作垫定方向。

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联姻。市场千变万化,同行竞争日趋激烈,院校间、院企间采用科学的协作模式才能双赢。在高职艺术教育的运作中,“订单式”办学模式(以需求定供给),行之有效科学合理。但“供”“求”双方不能仅限于一纸“合同式”的了解,而应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联姻。彼此间有了深深的吸引,深深的情感,深深的需求,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事业联盟。

第3篇:艺术教育市场范文

赵维绥指出,五年来,《艺术市场》杂志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己的创新和努力,赢得广大读者喜爱、受到社会各界重视,成长为中国艺术市场繁荣和发展的重要窗口。相信《艺术市场》杂志全体采编人员一定会牢记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文化责任,再接再厉,继续站在建设先进文化的队伍前列,不断探索与时展相适应的办刊方式和编辑风格,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赵维绥强调,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文化建设被摆到空前重要的位置。中国文化报社所属的《中国文化报》和《文化月刊》《艺术市场》《艺术教育》杂志,都要紧紧抓住当前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蓬勃发展,更加坚定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去实现你们“办好一流报刊,建设一流队伍,创造一流实力”的奋斗目标。

随后,赵维绥副部长以及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孔繁灼,总编辑卜键,副总编辑梁溪虹、宋合意,副社长杨开金,中国群文学会会长郭沫勤还有三刊杂志社执行社长代柳梅等分别为荣获“耕耘奖”“优秀记者奖”“忠实读者奖”等奖项的获奖者颁奖。吴京波、张苑、石玉亮等获奖。王界山、刘玉璞等书画家还即兴现场挥毫献艺,眉佳、李元华、梁雁翎等艺术家和文源盛世公司员工现场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第4篇:艺术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发展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在我国,1997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始引入市场经济,经济在长期压抑之后飞速发展。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剧增,造成广告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人员紧缺,顺应这种市场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了一个热门专业。在市场经济中,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既要遵循自身的规律,又要适应市场,培养出具备不断更新知识能力,具有良好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艺术教育模式呢?

一、明确艺术设计教育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方向

艺术设计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艺术设计与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艺术学、社会学、文化学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相关技术知识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说:“……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指出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设计是我们工业前途的根本,优秀的设计是成功企业的标志。”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又要求艺术设计必须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设计也是一种生产力”、“设计就是经济效益”。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必须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必须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要求的变化,大众审美趣味的转移等,促使设计必须时时以新的姿态不断演变。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又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当今,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经济活动逐渐转向信息生产、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传播等形式,这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优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应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灵活化。结合本校本地区特点,系统规划、组织、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加强艺术理论、专业理论课在课程设置中的类型选择和比重设置。当代艺术设计是科学与艺术、营销与市场、时尚与地域文化高度结合的设计;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突出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纲和课程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但要体现应用性,更应突出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设计教育只能因地制宜,因市场需求而发展,并且随时都处在一种应对市场的变化,随社会需求而改变的状态之中。那种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标准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教育体系的想法只能是空想。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设计界的新思维、新流派为我所用。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对设计师的具体要求衔接;借鉴发达国家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我们发展。总之,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课程设置的安排应该是将设计作为一种高度复合型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激发彼此的潜能,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法,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的转化,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设计艺术教育与相关行业、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产品要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设计管理等不仅是设计艺术学的相关学科,更是设计艺术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的知识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1.工作室教学模式

所谓工作室模式就是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实行导师负责制。工作室以个案教学为特征。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并注重课题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实际上它也是一种综合化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多学科系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因此它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空间,为创造设计的成功奠定基础,它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是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它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操作平台。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让学生贴近专业、企业、市场、社会。当然,在建设设计实践教学基地时,我们应与当地和周边地区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毕业生在当地和周边地区为企业从事产品开发与设计。各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点。在此之前,要先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状况,为理论教学的应用提供现实参照;二是通过调研,搭建互动平台,增进彼此友谊,培养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感情,为友好合作奠定基础;三是了解企业的合作意向,明确校企双方的需求,通过合作办学,实现双赢,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有了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就可以利用假期到实践基地参与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实践经验。由此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也使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化设计教育模式得以真正实现。

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其中,可以运用兴趣法将学习变成愉快的创作体验过程;营造主动思考的学习氛围;运用讨论法使课堂变成教学互动学术气氛浓烈的研究场所;建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建立师生交流平台,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相长,重视历届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总结等等。

四、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将学生成功推入市场

在校期间不仅要重视学习成绩,还要重视考察各地、体验生活、课程交流以及参与项目、合作课题等一系列的经历和体验,这些都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重要方法。各教研室应围绕着“怎么准备实习”、“怎么安全实习”、“怎么顺利毕业”三个问题展开实习动员,处理好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关系,确保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稳得下”。还要求学生在实习当中要做到“三练”——练应变能力、练综合素质、练知识运用;做到“三找”——找问题、找差距、找方法;做到“二带”——带着任务去、带着收获回。动员会普遍呈现“教师热情高、学生收获大、现场气氛好、整体效果佳”的好效果。对于就业较困难的专业,还应该研究讨论出一些具体的对策措施,比如:

第一,书记、主任带头寻找困难专业的就业渠道,找突破口,广泛联系,发动教职工找渠道,派出人员到各地挖掘资源,传递信息,落实具体的就业办法。

第二,系上再次修改有关就业的奖励措施,重点是要奖励做出突出业绩,做了实际工作的老师,不再吃大锅饭,不搞照顾政策。

五、结语

根据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为了加快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建立服务型教育体系、产学研结合体系和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学习服务能力。高校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和高校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与资源条件,扬长避短,走体现自身优势的发展道路,应勇于创新,结合实际、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机制,并为提高高等教育对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认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艺术设计,同样是一种生产力。它像其它生产力一样,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培养出真正有创意的设计人才就应该改变旧有的观念,把科学理性思维纳入到艺术设计思维之中。只有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解决创意能力的问题。现代艺术设计必须是理性的、科学的创意设计。只有这样,我国的设计教育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目标与特色.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11

22005国际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5当代工业设计教育纵横.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第5篇:艺术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艺术类应用型创新教育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学和社会之间互动的加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对人才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实际,艺术类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也必须做出积极的改进,要以项目市场化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艺术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

一、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本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作用

1、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本科创新教学模式的特点

第一,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各要素的市场化。在项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中,市场要求了学生具备的能力,市场为学校提供了课程,同时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完成学习;同时,在学校和企业认定中,完成了教学成果的转化。这一系列的过程都体现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市场化,体现了艺术院校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职能,充分运用大数据时代的的“顺风车”。

第二,创新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率高。高校与社会的积极合作紧密地联系了高校和社会的关系,在双方的互动交流中既能够加深了解。学校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教学项目,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制定规范化的管理,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的完成,同时也能够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能够对学校的项目提出要求和建议,利用自身的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为学校提供有利地支持,同时企业也能够在与学校的互动中掌握人才的培养情况,招募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更好的彰显创新教育的的意义与内涵。

2、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本科创新教学模式的作用

第一,能够促进艺术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项目市场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工厂化”运作能够集中较多的相关的艺术类专业,能让较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教学工作者对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其创新性研究,从而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能够促进艺术类应用型本科创新教育教学的改革。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整合了多方的资源和力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尝试,能够推动教学的时代化创新、市场化创新、科学化改革。

第三,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中,按照市场标准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在大数据市场化的运作中,一切要求都是高标准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第四,能够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教学水平。在大数据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是参与者、指导者,更是学习者,能够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中提高对专业的认识,促进教师在创新教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艺术类本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大数据时代中项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从市场的要求中实施教学工作;从职业岗位的要求制定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和工作的紧密结合;立足合作企业,实施工学交替,实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工作的结合;在教学评价方面,要实施校企互认制度,提高教学评价的水准;在教学成果市场化方面,积极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商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制定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不能成为“象牙塔”,不能闭门造车。在社会与大学互动频繁的情况下,高校应该走出高校,走向社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以市场的要求为标准。艺术院校的创新教育教学更不能把学生“圈”在学校,要与行业的专家和人才共同商定人才培养目标,让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标准,促进艺术院校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艺术人才,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2、有效实施项目课程

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整合艺术类应用型专业的创新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从专业的特点出发,采取灵活的创新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情况下,一般在“教学工厂”中开展教学,即在学校的实训基地中实施教学,积极与合作企业互动,努力实现项目市场化。学校内的实训基地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场地,模仿市场中的企业,包括岗位、项目等都能够体现工厂的市场化。因此,艺术院校也要积极利用学校内的实训基地,努力实现教学和生产的有机结合。例如,在影视广告业的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实训基地,设置导演、灯光、纸片等设置具体的岗位,让学生投入到这些岗位中,进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在创新教育制度化的管理中,也能够保证项目的“日常化”,提高工作的真实性。通过对“教学工厂”功能的拓展,能够促进艺术院校的改革,加强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避免了单一的、被动地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应;使教环境与行业标准接轨,让学生在与行业零距离地接触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真正的体现创新教育的实用性。

3、项目课程的评价市场化

课程的考核标准要通过学校和行业共同制定,在项目完成后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给予总结评估。一般的考核的重点要放在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情况,将考核的最终标准放在行业的要求上。这种考核方式虽然比较苛刻,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就是这种苛刻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改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能够有力地推动学生就业。

4、教学成果商品化

艺术院校在与企业、公司的合作中,能够建立有效的大数据交流平台,学校能够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以求得社会的认可,企业或公司也能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两者的交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教学成果的市场化。另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般都要签订“项目使用协议”,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对项目的重视程度,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项目的商品化,促进企业的利用。教学成果市场化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启动阶段,即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以市场为导向确定项目的前景,重点做好同类产品的统计、产品的定位和合作企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制约,以充分的准备提高项目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设计阶段,要努力创新,以创新赢得市场,以特色赢得客户,以科技提升质量。第三,实施阶段,要做好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做好定价、市场推广等工作,进而实现教学成果的市场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市场与高校的联系十分紧密,高校的人才培养创新教育需要积极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艺术类应用型本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将连接市场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创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够实现创新教育教学成果的转化,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艺术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推广项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在与市场的互动中提高学生、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将创新教育的内涵得到升华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强.新形势下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4)

第6篇:艺术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依托市场;项目;教改模式

一、“依托市场。以项目为主体的教改模式”的文化背景

自从包豪斯创立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以来,艺术设计教育就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所不同,西方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而且在不断地谋求改革,以适应现代西方社会快速发展的工商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设计理念和风格,并且都对推动本国的产品的创新和竞争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艺术设计也因此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西方的艺术设计是紧贴市场的。

与西方有所不同,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在“”期间还受到挫折。改革开放三十年使得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对于艺术设计教育这样文化内涵丰富,多学科和多技能的专业来说,其发展是需要优厚的条件和宽裕的时间的。在当今信息社会,从国外引进教育教学体系和教学图文资料是很容易的,但是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优秀的师资队伍,把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国的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促进中国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民族的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一件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使命。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历时较短,还在探索之中。艺术设计教育内部的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界限,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之间的界限、艺术设计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界限还很模糊,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的关系还不紧密。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艺术设计,另一方面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却困难重重,成效不高。中国艺术设计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培养出足够的能够应对市场的国际竞争的一流的艺术设计人才。因此如何使得艺术设计教育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的教改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依托市场,以项目为主体”的教改模式提出

在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的驱使,正在积极探索具有实践性特征的教改模式,但是由于所具备的社会条件不同,主观的教学理念和努力不同,其改革的深度也是不同的。

目前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相适应,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比较多地采取“工作室”教学模式,或者是“项目”教学模式,或者是两者相结合。而地处浙江义乌的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凭借这义乌小商品市场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和开发院内外两个教学资源,发挥年轻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初创了“依托市场,以项目为主体的教改模式”。这一教改模式不仅较好地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为所有的高职教育面向实践办学提供了经验,而且在目前艺术设计教育教改中,具有领先性。

义乌是浙中地区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为特色的新兴中等城市,其众多的行业(如流行饰品行业,化妆品行业,内衣袜子行业,玩具行业,文具行业,等等)的产品、发展中的会展业、企业和城市的形象都离不开艺术设计。目前义乌市场除大企业外,众多的中小企业缺乏自主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据统计仅义乌企业每年投入在设计方面的资金就达10亿元。因此,义乌市场质的提升,企业深层次的发展、城市的建设都迫切需要大量设计的人才和设计的服务。

义乌市场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社会条件,而如何开拓和利用社会资源优势,不断深化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却需要教育主体的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义乌唯一的全日制高校,其艺术设计专业正是本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地方输送更多的优秀设计人才,以增加义乌产品的创新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地方的文化品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目的,经过几年努力,创立了“依托市场,以项目为主体的教改模式”,其特点是依托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形成以工作室为核心,院内外企业实训基地相互配合的结构优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工作室从企业获取订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与老师通力合作完成订单要求的设计任务,工作室采取教学和企业双重化管理,培养了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多方面的适应能力。围绕着这一独创的教改模式,本专业在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计划的制订、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改理论方面的探索方面都有改革和创新,为改变目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学科和专业设置雷同,教学模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跟不上社会需求的状况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三、“依托市场”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改模式的核心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高度的文化整合性,其专业领域几乎涉及所有的学科,而且兼有理论性和技能操作性,要求学生的心理素质较高,要求学生具有真、善、美协调的较高的综合心理素质,能够把主观创新能力与社会的接受空间相结合,具有引领社会进步的创意能力。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艺术设计的创意和技能。可以这样说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要比其他任何专业都要复杂和规范。也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改就有可能出现多样性,有可能因为主客观的原因非常成功,对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示范的作用,也可能没有特色。

高等教育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在专业课阶段,开始毕业设计和实习。目前工科类、医学类专业的实践对学生的社会能力要求不太高,而对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学校就可以具备一定的实习条件,或者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场地,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就是如此。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实践性较强的管理类、工商类专业,一方面学校根本无法模拟和创造实习条件,而且在学生阶段以及毕业后的很长阶段,学生个体的大多数很难具备社会管理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经营活动涉及对人的利益的支配、行为的控制,并受到资本、利润的约束,众多因素的随机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实践性强,需要较大规模的比较成熟的市场条件。社会政治领域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可供个体发展的社会资源要求较高,而且十分有限。因此,此类专业的实践规范没有统一标准,在操作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而艺术设计专业兼具工科类专业的某些特点,对学生的技能操作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具有人文社会类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而且对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比较了解,但是又不要承担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责任。这恰恰是大学所有专业中实践性教学的最佳试验

地。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学校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艺术设计的成果以被消费者接受为前提,并要能有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

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阶段,都会选择一些设计项目让学生来完成,以此来展开课题,论文。但是这些项目有的是导师提出的,有些是从企业挑选的实战性的项目。正是项目的来源、项目的数量和结构的差异,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教改的实践性的深度的差别。市场环境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使得高等教育成为开放的系统的外部环境。这是把市场纳入高等教育的社会大环境,利用市场的资源,才使得高等教育的教学发生质的变化。就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正是由于项目对市场的介入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改变了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四、“依托市场,以项目为主体”的教改模式特点

在此比较一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几种教改模式。比如张锋美、姚蕊撰文提出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也通过以项目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操控能力、创意能力、表现能力和执行能力。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基础学习以后,可以自由申请加入工作室。在吸收学生进入工作室前,首先把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制作项目和选择进入工作室的预备知识要求向学生公布。学生了解后在要求时间内进行选择和申请。课题来源于企业的需求,对企业当前所承担的项目,提出解决的方案。在教学的形式上采用开放式,研究的方向由主管教师组建具备一定研究和设计能力的教师团队实现,包括聘请企业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作为指导教师。工作室采取企业化的管理。这一模式比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其对市场的介入是比较浅层次的。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市场化的关系,这样就很难形成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师资素质,而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条件。因为艺术设计是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服务的,正是通过设计来改善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结构和功能。艺术设计不仅要考虑其艺术的自由创造性,还要考虑社会的可接受空间。正是通过市场的中介,使得艺术设计的主体能够把主观创造和客观社会相结合,不断形成艺术设计的新风格。而且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就需要艺术设计专业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如何使得自己的设计被企业所接受,如何需要在设计中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考虑到设计的多文化要素。由于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差别,对于艺术设计这样的综合性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业来说,往往需要团队的合作方式才能胜任。因此正是通过对市场的深度介入,使得艺术设计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第7篇:艺术教育市场范文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机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艺术教育,将科学与人文知识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当代教育与艺术实践,建构科学可行的高等设计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艺术教育,就是通过有关的艺术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专业能力、专业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专业方法、专业技能的训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是一种建立于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人格教育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创造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

一、艺术教育的目标培养

教育的目标培养或培养目标是教育最根本的方向问题。它可以分成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来确定,这是纲领性的标志。但各类高校的艺术专业如何实现国家规定的教育总目标,目前教育界在认识方面不尽一致。对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当务之急是调整和把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努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和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在市场多元化的今天,对艺术人才和人员的需求也向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

二、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创新思维不同于简单的重复与掌握了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在此之上对前人及习惯善于否定。WWW.133229.cOM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泉,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前提。创新活动没有现成的固定的答案。这就要求创新思维能超越一种障碍,自由地、流畅地在现实与幻想间不断往返。

最后,培养学生捕捉创新灵感的能力。善于捕捉灵感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灵感是创新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精神状态,是以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意识高度集中之后产生的一种极为活跃的精神状态。

三、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形象

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树立品牌与特色意识,是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各高校在教学创新的同时不要忽略在教育体制上的创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社会实际情况,适当给高校放开一些专业设置自主权,让学校根据自己教育资源和社会需要拓展专业方向。也就是说“高校应当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根据人才的需求及其变化情况,灵活机动地自主调整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同时,每个大学应当根据自己的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突出艺术教育的特色,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各院校根据自己的角色及地方区域特色准确定位,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使之适应市场的需求,整合学科专业优势,优化课程布局,尝试学分制,建立评价体系,不断探索新的艺术教学管理模式。

四、建立更科学的艺术教育方向

(一)艺术服务的价值

艺术服务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集体和为社会造物、造境、传信和传情。服务的道德、才能、热情和勤奋,一样都不能少。没有道德的服务是卑鄙的,没有才能的服务是愚昧的,没有热情的服务是僵死的,没有勤奋的服务是空洞的。惟有高尚服务的艺术才是真正人性化的艺术。古往今来,真正成功的艺术者都有一个崇高的服务精神在支撑,因此我们说:服务是艺术的生命。

(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

建立起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使学院教育更好的融入经济环境中。高师艺术教育必须完善我们的教育功能。高等教育应该具有教育、研究、服务三重功能,但我国目前高师艺术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教育本身的教育职能,忽视了学院教育的社会职能。在教育的研究领域,忽视了对技术型科学和行业指导性理论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非常欠缺。因此,对学院教育和行业发展的帮助并不大,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不能很好的溶入产业发展的链条之中。其次,高师艺术教育应该加强同区域经济之间的横向联系,当艺术教育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以后,就应该与这种经济建立很密切的横向联系,及时地转化为经济成果。

五、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专业教育要看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高校艺术教育既要遵循自身的规律,又要适应市场。按照传统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所培养的专业人员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合格的高等艺术教育只有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把握自我、不失本性,才能更好地接近市场,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甚至可以调动市场、决定市场走向。当今社会,市场一般不会迁就高校,而高等教育却往往被要求适应市场。

(二)培养创新艺术教育的模式

中国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表现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而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然而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向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用创造性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新实践能力是保证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并实现创新目标的综合性能力,包括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和表现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等。对学生以上各种能力的培养,应体现于广泛的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及社会实践之中。

六、艺术教育创新的意义

高校的艺术教育将面临怎样的发展是我们当代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高校的艺术教育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需要。高校担负着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不断地创新教育模式,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不断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才有可能不断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艺术人才,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为了正确、全面的高校艺术教育进一步实施改革与规范,研究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艺术教育市场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也使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的发展趋势。而艺术设计作为热门学科,全国艺术设计类考生逐年攀升,全国兴起了艺术设计的热潮。然而,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的历史。由于现代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历史比较短,发展还不够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加上这几年的扩招,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育思想和方法比较陈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所以,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艺术设计理论,研究艺术设计教育。

笔者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十多年,目睹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巨大影响,以及艺术设计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反作用,以自己切身体验谈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顺应市场需求,转变教学思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让市场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起主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学校也被逐步推向市场,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转化,这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运作下完成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由原来的国家包培养、包分配,逐步转向交费上学,毕业后自主择业。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订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多样化选择。我国的艺术设计,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兴起而兴起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应该说,艺术设计在中国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市场经济发生了割不断的联系。

因此,面向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再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在教育实践上引起巨大的变革,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构造并树立系统的现代教育观念。高校要扎扎实实地办学,不懈地努力,应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一专多能、紧贴市场需求的人才。要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并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从而造就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英才。同时,在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后,逐步控制学校的规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上面来,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将来的生活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打破文理界限,培养宽口径人才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纯美术教育,原来只在艺术院校和轻工院校里设置,现在综合大学、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中也纷纷开设设计专业。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按照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另一种是在各种工科院校,如建筑、机械、轻工、纺织等。前者偏重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后者偏重不同专业的工艺与专业技术训练。这一点可以从开设的不同的课程上明显看出来。这两种教育模式本来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但因为现存的教育管理体制,如一些综合性大学隶属教育部门,一些专业美术院校隶属文化部门,一些工科院校隶属各产业主管部门。我国的高校招生,历来分文理两大类,演变到今天,这种体制已经波及到基础教育的中学分科问题。而艺术设计学科,也因为这个招生体制,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所以,以文科考试进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工艺与技术训练,以理工科考试进入工科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这个问题早已经在我们的社会上,即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上反映出来。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可否转变一下思维方式,打破文理科界限,把艺术设计教育统一起来,不论其设在什么学校,工科也好,文科也好,都用一个标准确定教育对象和教学方法。这样既能避免学生接受知识上的偏差,也能衡定各类学校的师资和教学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来源得到合理配置。现在,由于实行“三加X”考试,这一点在招生上基本上没有障碍,主要是思想再解放一点,把这种选择学生的方式再向前推进一步,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毕业的同学找工作的差异性越来越大。高校已经成为一个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平台,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这一现象逐渐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提倡学科合并交叉,培养适应多项工作的宽口径人才成为艺术设计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三、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积极整合教育资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然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始终是制约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高校要有计划地引进或培养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充实艺术设计的师资力量,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国内外室内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在软硬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高等院校为了要办出质量和特色,以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的高级人才,使出了浑身解数,以致有些高校因为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大,而债台高筑。短时间内,仅仅依靠高校自身力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艺术设计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我们要把设计教育从大学的课堂里解放出来,交给企业家,作为企业发展的武器,交给民众,成为生活的必需。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坚持多样化办学,拓展以学养学,滚动发展之路,最终变“学校办社会”为“社会办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需要。令人欣慰的是,许多高校已经先行一步,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将企业变成了高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学校解决了实验场地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成本,企业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四、校企联手,促进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历来都是学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连年的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并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一高是指毕业生总人数高: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二高是指待就业毕业生总人数高: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已经达到了79万。一低是指毕业生签约率低:据教育部的统计,2005年应届毕业的338万普通高校学生中,在毕业时的签约率仅为33%,即使到了2005年末,仍有近1/4的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

第9篇:艺术教育市场范文

作为多形式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我国民办艺术教育的发展及其迅速。由于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以及物质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因此民办艺术教育市场发展也受到了刺激性的发展。

(一)中国民办艺术教育市场需求

1.我国民办艺术教育是对公办艺术教育必要的补充。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经济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许多公办艺术教育在教育设施的采购和教师的艺术水平培养和提高上受到了限制。2012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12.59万亿元的比例为16.13%,比上年增加了1.35个百分点。以2012年作为基点,全年我国国内的生产总值为51.89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28%,比上年的3.93%增加了0.35个百分点。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的平均水平4%有所提升,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5%相比依然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2013年和2014年的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GDP的4%左右,依然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5%的标准。依靠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支持,要想在短期内改变经费的不足很难实现,而作为教育的一个板块,艺术教育所得到的政府教育经费支持更是有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各种艺术人才需求量的增大,民办艺术教育在这样的大经济环境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国办艺术教育的必然补充。

2.我国民办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国情的需要。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我国的中等教育并不乐观,升学率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别,在这些学生中,高中学习完毕能进入高校的学生不到一半,而在这一半中,能够进入艺术院校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许多渴望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因为条件的限制,只得进入非艺术的院校学习,而民办艺术教育的飞速发展,给这些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使他们的爱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对各种艺术人才的需求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我国民办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民办艺术教育的等级来划分,我国目前民办艺术教育状况可划分为三类:民办高等艺术教育院校,民办中等艺术教育和民办初级艺术教育。

1.我国民办高等艺术院校。作为高等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艺术院校在近几年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民办高等艺术院校必须得到国家教育部的批准和许可方可办学,而且必须具备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一般不具备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只可以进行艺术教育培训,而不能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具备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艺术院校,在招生的时候可以与公办院校统一进行招生,政府安排,教育部门承认。另外,还有一些没有完全列入教育统招的民办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和那些隶属公办高等教育的民办二级学院等等都属于民办高等艺术教育的范畴。

2.我国民办中等艺术教育。由我国地方政府批准的可以颁发学历文凭的民办艺术学校和职业艺术中学等属于我国的民办中等艺术教育,这类学校一般都是招收初中毕业生或者高中毕业生,其目的一般是直接就业或者是学习毕业之后继续报考高等艺术教育院校。3.我国民办初级艺术教育。一般来说,我国民办初等艺术教育大部分是一些培训机构,其结构方式多种多样,这类机构不具备颁发文凭的资格,其培训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大多不收时间和年龄的限制,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这些教育机构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群对艺术爱好接受教育和学习,在丰富人们业余艺术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许多喜欢艺术的青少年得到了相应的培训机会。

二、中国民办艺术教育的内容

我国的民办艺术教育内容是包含舞蹈、戏剧、音乐、美术和其他艺术美类的一个综合整体,在具体的实施上,立足现实形式,并结合相应的发展前景作为教学目标。整体上采用的是“分科切入,多科综合,多种选择,兼容整合”的方式。在教学策略上,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出发,分别设计了“分科切入,兼及数科”以及“多科综合,兼容整合”两种教学模式。目前同时设立的艺术课以及音乐、美术课,实际上都在体现着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精神,改革的目标和前景是一致的。艺术教育的改革者们,同处一个蓝天下,虽然艺术教育改革的实践可以有、也应当允许有多种方式,但是由于改革目标的确定和一致,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也将会不断靠拢,殊途同归。

三、中国民办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民办艺术教育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市场趋势。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资源在配置方式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民办艺术教育凭借竞争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服务市场,在市场化运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民办艺术教育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扩大了人民群众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缓解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同时,它还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给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