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形势很严峻范文

经济形势很严峻精选(九篇)

经济形势很严峻

第1篇:经济形势很严峻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

一、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和经济形势

(一)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形势

我国煤炭资源占已探明化石能源总量的96%以上,采煤量在同年,可以占到世界采煤量的40%左右,可以说,我国的煤炭企业为国民经济提供能源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高效发展过程中。然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又最为严峻,因为煤炭事故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第一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共达1797起,死亡2668人。冰冷的数字背后代表着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我国煤炭主要灾害包括瓦斯、火灾、水灾、坍塌等,其中瓦斯爆炸仍然是煤炭事故中最多发的灾害。另外还有煤尘灭害,由于原煤的开采,煤尘灭害比较严重,在井下作业的矿工肺部疾病多发等。

由此可见,我国煤炭企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二)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产能过剩,煤炭的价格浮动比较大。一方面是煤炭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煤炭市场需求量减少,煤炭生产的供需不平衡,近些年来,受市场需求刺激,煤炭的需求量增加,煤炭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煤炭企业看到市场需求,盲目地改进采煤工艺,扩大再生产,然后当这些新开采的煤炭释放到市场后,煤炭市场却提早迎来了饱和期,煤炭企业的产能过剩压力越来越大。煤炭市场供需不平衡,造成了煤炭市场的价格浮动变化大,煤炭价格呈过山车式的价格变化与浮动。

另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旦煤炭企业发生事故,煤炭企业将不得已进行停产整顿,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生产规划,可见重视煤炭安全生产,可以有效地保障煤炭企业安全高效地发展。

二、加强煤炭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形势和经济形势很严峻,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加强煤炭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煤炭企业安全高效地,在逆境中不断地发展。

(一)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关系煤炭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生命工程”和“民心工程”。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要牢牢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提高领导干部对于安全的重视,提高他们安全生产意识,并将安全生产的思想认知提升到企业发展的高度上来,深入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建设活动。根据煤炭生产的实际情况,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小组,由煤炭企业的管理者亲自挂帅指挥,评级小组负责不同岗位执行安全生产标准的评审工作,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部门要予以一定的处分与警示,激励他们重视安全生产,提高安全认知。同时煤炭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目标进行细化处理,根据目标的大小、难易程度等逐级进行处置,分批创建安全高效性矿井,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推行分类指导

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分类指导工作,根据煤炭的类型等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推进分类指导工作,重点加强煤炭企业的瓦斯爆炸、水火灾害、煤尘灭害等防治工作。对于一些大型煤炭而言,在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风险控制的措施和理念,将煤炭生产中有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并加强风险的评级处理,做好风险档案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应该加强风险标记及风险交底工作,从而实现对风险的预控,全面提升煤炭企业的事故防治能力。对于一些小型煤炭而言,在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材料和开采工艺,根据自身实力,积极引进开采新工艺和新技术。

(三)重点防治关键环节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煤炭企业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应该抓住关键环节,从关键环节入手,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在执行过程中,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同时要不断强化制度体系建设,用制度来约束各个岗位的职责与义务,充分落实煤矿负责人下井跟班带班制度,严格执行现场管理,对于执行不到位的部门主管或主要当事人,要给予一定的处分。强化考核晋升制度,通过制度来提升优胜劣汰和强化安全生产的落实。不断加强煤炭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安全培训的实施进行细化处理,同时加强对培训效果的抽查检验效果。另外,还应该强化主管领导定期抽查与随机检验安全生产标准建设的制度,从而有效巩固煤炭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四)严格把关评级验收程序

煤炭企业在申请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前,需要进行全面自查,不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问题,因为国家标准或者省市标准并未全面标准,因此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标准缺漏,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经自查后,确认煤炭已严格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可向当地煤炭局申请评级,煤炭局评级小组现场对煤炭的工业广场、劳动定员、运输机电等进行严格验收,当地煤炭局按照评级小组提交的结果进行复审,然后将结果汇报给上一级煤炭局进行验收备案。对于验收不符合的煤炭企业,要责令定期整改。

三、总结

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和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煤炭企业的安全对经济效益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因为要不断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与煤炭工艺的改革相结合,保障煤炭企业高效安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金红,马永寿,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夯实矿井安全基础[J]中国煤炭工业,2011年06期;

第2篇:经济形势很严峻范文

【关键词】石家庄;水资源;成因分析;科学用水

1.水资源现状

石家庄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石家庄市是全国35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石家庄地区水资源总量为23.5亿立方米,需水量为32.81亿立方米,近10亿立方米的差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人均水资源量为258m?,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比以缺水著称的以色列还少,按国际公认的评价贫水的定量标准,属绝对贫水区。

1.1地表水

石家庄市域内天然地表水体主要由河流、湖塘和湿地构成。滹沱河为区内的主要河流,1959年前该河常年有水,修建岗南、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后,受人为控制和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一般仅在丰水年或水库放水时才有水流通过,其特点是过水时间短、流量大。全市建有大型水库4座,总库容31. 3亿m?;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约3.14亿m?;小一型水库35座,总库容0.916亿m?。境内天然湖泊、坑塘遍布平原各县,总面积达10.62平方公里。天然湿、洼地集中分布在岗、黄水库之间和南甸河下游,面积约5.80平方公里。市区地表水主要有民心河等景观工程,以及东、西明渠两个排污渠,其他再无地表水存在;地表水蓄量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石家庄市属于严重缺少的城市,境内河流常年干涸河段约占27%,季节性有水河段约占23%,V类以上水质的河段占常年有水河段的66.7%,基本呈现“有河皆涸,有水皆污”的状况,地表水体污染形势严峻。按国际通行惯例,地表水利用率超过20%,对生态环境开始有影响,超过40%产生严重影响。石家庄已远超过此标准。

1.2地下水

石家庄地下水位埋深总的变化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由浅变深。水位埋深小于20m的浅埋区分布在滹沱河上游地区,平原的沙滋河流域及西部山前地带,面积为1613.74km2;水位埋深20-30m的区主要分布在滹沱河的中下游地区,平原的栾城县及藁城市南部、晋州中部地区,面积为2657.66 km2;水位埋深大于30m的区主要分布在元氏县的平原地区,赵县中部、晋州南部及辛集市大部,面积为2369.02 km2;水位埋深大于40m的区主要分布在辛集的南部地区及高邑县后庄头一带,面积为335.71 km2。石家庄工业用水主要靠抽取地下水,目前市区内共有自备井用户200多家,水井分布比较分散。

1.3降水

市域内降水具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年际变化的悬殊性。降水的这个特点,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利用均是不利的。经统计计算,石家庄市年降水量如图1所示,“十一五”期间市域内平均降水量466.7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减少3.6%。最大降水量739.5毫米,从五年降水量变化看,起伏较大。2007年降水量最少,仅有386.2毫米,2008年降水量最多,达到627.1毫米。

2.严峻水资源形势的成因分析

石家庄水资源形势异常严峻,用水安全威胁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主要原因如下:(1)气候干旱,降水偏少,地表水资源锐减。石家庄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41.7mm,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汛期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加之径流季节性强,旱涝交替,地表水存储难度大,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2)用水量大幅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绿化、消防、环卫用水大幅增加。(3)水利工程增多,入境水量减少。由于近年来上游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蓄水导水的水利工程增多,致使石家庄市入境水量急剧减少。(4)水土流失严重。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044k,占山丘区总面积的55%。超载放牧,顺坡耕作,修路、建房、开矿弃渣、破坏植被等人为因素也造成水土流失。(5)地下水水位下降。由于经济的发展前的供水状况及地下水开采强度,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仍将呈缓慢发展。

3.水资源保护及治理措施

要从根本上扭转水资源严峻形势,只有水资源保护利用与综合治理并重,使水循环在石家庄能够正常持续的进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水的需求。

3.1水资源保护利用途径

解决水资源问题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开源节流,最重要的是搞清石家庄水资源的承载力,根据水情发展经济,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经济发展要量水而行。(1)宣传引导,转变用水观念。当前水资源与水环境令人堪忧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人们的水资源、水文化知识较低有关,从而加强这方面宣传、教育和引导,就显得更为迫切。(2)出台法律法规,依法治水。石家庄市应在认真贯彻全国性质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出台与石家庄本地情况相符法律法规;水法律的制定要首先保证人民生活用水,照顾农业用水,有限度的工业用水和必要的生态环境用水。各执法单位有联合行动,彻底治理水源地污染现状。(3)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用水。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给生态环境留水,只有合理分配水资源,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使人和生态环境都能满足对水的需求才能真正解决石家庄的水资源危机。

3.2水资源综合治理措施

3.2.1污水再生利用。

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短缺的一条有效途径。国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实践城市污水回用技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大规模回用污水,在以色列、南非、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等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污水回用的开展也很普遍。国内很多缺水城市也采取了将城市污水再生后作为第二水源的措施,北京、天津、大连等一些大型缺水城市率先大力推进再生水回用事业,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可集中利用的再生水主要是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再生水优先利用范围根据城市的实际需水情况,包括建筑杂用水、道路广场和绿地浇洒用水、生态补水、消防用水等。

3.2.2降水径流收集利用

利用降水径流收集、传输与贮存技术,既有效利用了雨水资源、减轻了污水处理厂对雨水处理和自来水供水的压力,又增加了城市景观,起到了一举而三益剂的作用。

3.2.3清洁生产工艺

清洁生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各行业的极大关注,环境保护工作由过去的单一末端治理转向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为主的预防治理战略。利用清洁生产工艺,即减少水资源利用,又降低污水治理成本。

4.总结

石家庄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地表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地下水超采严重、降水分布极不均匀,是由于气候、地形、用水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只有通过转变用水观念、依法治水、科学用水等方式保护利用水资源和污水再生利用、降水径流收集利用、清洁生产工艺综合治理,才能扭转水资源严峻的形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石家庄的水资源问题。

参考文献:

[1] 籍国东,姜兆春,赵丽辉,丁蕴铮,袁星;我国污水资源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5).

[2] 李敏,王雄辉,刘礼祥;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1).

第3篇:经济形势很严峻范文

劳动力总供给严重大于劳动力总需求

我国现有13亿人口,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按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7%~8%计算,每年净增就业岗位800万左右,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尽管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降低了,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太大,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量仍然很大。到2020年总人口将达15亿,2030年16亿,此时人口高增长趋势停滞,总人口保持在16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会逐渐地出现负增长。现在发达国家也存在失业问题,那是在人口总量不变,或者是人口总量负增长的情况下出现的。基本原因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即科学技术排挤劳动力。这与我国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我国人口总量的高速增长将持续30年,与其相应的就是劳动力供给总量的高速增长。此系我国劳动就业形势严峻,而短时期内不可能缓解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速度一旦放慢劳动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我国经济发展连续25年高速增长,为世界所瞩目。但是,我们自己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连续高速增长具有国民经济恢复的性质。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已建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长时期实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在冷战体系下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封锁,我们国门自闭,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特别是经过的毁灭性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已达濒临崩溃的边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的活力、劳动者的积极性、对外经济开放的能量同时进发出来。这是我国经济发展25年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结束,经济体制的活力、劳动者的积极性、经济开放的活力等将持续地、平衡地发挥作用,不会再出现各种经济发展能量的集中进发。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很难永远保持8%或9%的高速度,经济发展速度一旦下降,劳动就业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周期性的劳动就业相应波动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早期,其周期呈现为“高潮一危机一萧条一复苏”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一般地说,在经济发展高潮时期,劳动就业状况都比较好;危机时期失业情况都很严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化。特别是1929年那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4000多万工人被抛向街头,成为失业大军。在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失业就挨饿,挨饿就造反。《国际歌》所唱的“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真实写照。甚至出现1871年巴黎公社工人武装起义那样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极端尖锐化的状况。经过“罗斯福新政”改革,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战后基本上没有出现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周期成为“高潮一萧条一复苏”。既然我们要搞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过的矛盾和问题就值得我们借鉴。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仅就市场经济而论,并无本质区别。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前严峻的劳动就业形势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高潮时期出现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我们还不能说我国经济发展不存在“高潮一萧条一复苏”这样的周期。在经济发展中要极力避免出现危机,即大起大落。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是比较强而有力的,成功地避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没有出现金融危机,但我国经济发展持续高潮之后,出现萧条、复苏或者说一个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放慢恐怕在所难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劳动就业形势将雪上加霜。

经济统计要在量上正确反映劳动就业形势

现在通行的概念为“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就没有包括没登记的;城镇,排除了农村。近几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都在3%到4%之间,今年控制在 4.6%以内。如是,叫充分就业,还何谈劳动就业形势严峻?!我建议采取“城镇失业率”和“农村潜在失业率”两个统计概念,以正确反映我国的失业状况。

“城镇失业率”就是城镇失业人口和城镇总劳动人口的比率。城镇失业人口包括18岁以上,男60岁和女 55岁以下,没有办理退休的和非在学的人口,而不管其是否登记。如果按这个口径统计,据我个人的抽样调查,城镇失业率约在10%左右,已属高失业率。

“农村潜在失业率”就是农村有待转移的劳动人口和农村总劳动人口的比率。一般估计,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约在1.5亿左右,农村潜在失业率是相当高的。这还是在农业劳动生产力很低的情况下出现的。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总量还会增加。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出来的过程,转移得越快,现代化的速度越快;转移的数量越多,现代化水平越高。解决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一定要考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农民穷,不因为是农民,而是因为耕地不足,可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劳动力大量闲置。我多次到我国北方的农村调查,问农民一年时间都干什么?好多人回答: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休闲、三个月耍钱。简言之,农民穷,是因为农民太多。仅靠农业,农民增加收入的潜力不大。1997年至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没有一年超过5%,而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元,比上年增收43元,增幅为2%,而来自农业的增幅则为―2%,主要是来自外出打工收入。当前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仅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一小部分,但在农民增收中却举足轻重, 2000年到2003年三年农民收入增量中47.8%来自非农业。农民要富,根本途径就是农民要从农业转移出来。

第4篇:经济形势很严峻范文

年初以来,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接连遭遇了严峻的成本高涨、钱荒、用工荒、电荒、油荒……尤其到了六月份,不断传出中小企业停业或倒闭的消息。据全国工商联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较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艰难。

为此,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提笔给总理写信疾呼:“如果不迅速采取坚决的强有力措施,那么到今年年末很可能出现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那时的情况,一批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倒闭。”

近日,李子彬在与笔者的对话中,透露了他给总理提的六条建议:一是调整信贷结构,多途径缓解融资困难;二是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三是落实法律和政策措施,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四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转型;五是加强理论研究,扫清发展非公经济的思想障碍;六是加大各地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力度。

无可否认,中小企业税负重、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由来已久,当前面临“雪上加霜”的景况,由此亦引爆了新一轮民间融资的疯狂。尤其是融资难,虽早已存在、并非新形势下才出现的问题,但今年以来,“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持续升值、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等一系列情形的出现,不难想见,在“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追根“融资难”,李子彬认为,银行、企业、资本市场各有各的责任。他的政策主张有三:第一,大银行要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加快发展小银行;第二,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第三,企业要加强规范管理,具备向银行贷款的条件。

与此同时,近年来,有不少中小企业丧失了原本依靠市场力量创业的动力,转而去傍政府、傍央企。对于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读?

就这个问题,李子彬坦言,当前确实有些中小企业不愿很辛苦地去做实业赚钱,而去投资房地产“挣快钱”。须知,发展实业特别是发展制造业,乃是一个国家的强盛之本。在他看来,发展制造业最为辛苦,管理很复杂,占用资金很多,利润也薄,国家对制造业没有什么特殊的扶持政策。

第5篇:经济形势很严峻范文

一、对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认识

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习惯用三句话概括: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依然严峻。但是媒体评论说,这三句话的矛盾,说趋向好转了,怎么还严峻?说这几年重、特大事故这么多,怎么还能说稳定?很矛盾!我认为,这三句话要历史的看。通过对我国几十年安全生产形势演变过程的分析,就会感到这三句话是准确的、客观的、全面的。

什么叫总体稳定?“总体”指的是事故的总量,就是事故发生的绝对数,一共多少起事故?死亡多少人?经济损失的规模多大。“稳定”就是没有大的波动,这就是总体稳定。

什么叫趋向好转?“趋向”表示的是一种发展态势,指在比较长的统计周期内,出现一种比较明确的趋势。“好转”,指的是反映整个的事故风险的相对性指标。比如我们常说的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万车死亡率等,这一类相对性指标的确是好转了,所以说趋向好转。比如福建省的统计数据,这几年是稳定下降的,尤其是相对性指标,这不是趋向好转吗?不应该增强信心吗?

什么叫依然严峻?“依然”指的是相当长的历史周期内,没有大的变化。“严峻”表现在哪里?我想从四个方面作分析。第一是重特大事故还是太多;第二是事故的总量还是很大。一年100万起事故,死十几万人,这总量还小吗;第三是安全隐患分布广泛、数量多。像矿山、化工企业、公共聚集场所,隐患几乎无处不在;第四是最近被越来越重视的高危职业危害问题。

什么是“高危职业危害”,从三个方面讲,1、有些职业危害的致死致残率很高,接触了这类危害非死即伤;2、事故发生率很高。有的矽肺、化学中毒等发生率仍然很高,有些煤矿伤病率达到了30%至40%;3、危害的人数比较广泛,全国范围内都有类似现象。目前这类危害依然严峻!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企业的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是“积重难返”!政府也将背上沉重的历史负担,我们决不能将这一代的问题,留给下一代去解决。

二、对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认识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非常凸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重大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发生的频率很高。这到底是媒体曝光率高了呢,还是我们事故真的大得多了?我个人认为,两者皆有,但主要是事故多了。假如事故下降了,媒体再曝光也曝不出什么来。举个例子,七五期间,煤矿百人以上事故为零;八五期间,发生1起;九五期间2起;十五期间是7起!

我们在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的安全生产水平的时候,往往采用三个指标,一是总量,反映强度;二是相对性指标,反映风险水平;三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反映政府安全生产管理的控制力度。当前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已经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在3月27日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曾经七次讲到重特大事故的预防问题,足见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也是今后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分析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应该从主观、客观、宏观和发展历史阶段四个方面来认识。

主观上。“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也就是在价值观问题上没有根本扭转。我们不是没有法律,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没有很好的执行力。在少数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里面,安全生产问题还只是口头上、会议上和文件里,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的执行力不行!

客观上。一方面是法制力度不强。《刑法》、《安全生产法》对刑事处罚、经济处罚偏松偏软。典型的有:一个矿山发生事故后,监管部门贴了8次封条,开了11次停产整顿通知书。这就反映出监管的权威性不够,执行力不够。《安全生产法》规定最高经济处罚20万元,这样的制约力很有限。安全生产政策落实不下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法制不严是首要原因。

另一方面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是利益驱动,这种利益驱动不仅包括个人利益,还包括团体利益、地方利益。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一个地方,都在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安全生产怎么能搞好!二是城市规划,国内有些城市发展速度太快,当时又没有做很好的规划,许多重大危险源与城市共存在一起,一起小的事故诱因就可能产生连锁效应,造成灾难性后果。特别要指出的是,至今为止,我国城市规划还没有安全规划的内容,这是非常危险的!三是全民安全素质与安全文化水平亟持提高。我国当前有1.8亿农民工分布在煤矿、冶金、能源、化工以及乡镇企业等高危行业,由于安全培训教育跟不上,安全素质可想而知。我想我们各级人民政府首先应该负起责任来,我们企业应该负起这个责任来。

宏观上。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很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现在有些地方的GDP增长靠的是基本建设规划、货币投放量,耗费很多物质、能源、人力资源为代价。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第二产业即工业化比重过大,导致了整个社会风险加大,而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难免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另一个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的体制改革,对安全生产的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这些都是宏观因素。

发展阶段上。我们回顾国外工业发展的历史,当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尤其是一个基础工业向高度工业迈进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是环境和安全问题。但是不同的国家,这个历史阶段是不一样的,英国大概是六十多年,美国是四、五十年,日本是二、三十年,都经受过安全生产严峻时期。当前,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总体态势还处于高位和上升期!这是我自己的专业判断。在这个时期,安全生产事事故的下降将是长期的、缓慢的一个过程,而且是艰巨的、复杂的,具有反复性。

三、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

1、安全发展就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一个时代。过去我们企业里有一句话“生产要安全,安全为生产”,这个观念影响了我们整整几代人。现在,我们对安全生产有了新的认识,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保护人”。十六届五中全会,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要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就是要把安全生产工作融入我们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里,然后同时规划,同时布置,同时落实。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升华。建设安全生产保障型社会,就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以人为本。

2、科学发展必然是安全发展。科学发展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性,是给全体人民创造福址,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体会到、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而安全发展是让人们知道政府、执政党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保护他们,从而能够安心、热心、开心地为这个社会努力工作,这就是科学发展。

3、和谐社会一定要保证国泰民安。2020年要实现小康,这是和谐社会的目标。最基本的理解就是每个家庭都能够“安居乐业”。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安全生产是我们的执政党、各级人民政府、全社会都要关注的问题,是重中之重,是大局”。

4、安全意识和能力。当前,很重要的是要在企业、社会树立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理念。这些理念的问题不解决,使我们的很多工作受到了阻碍,这个理念主要的有五个方面。(1)要在企业中树立“职工第一”的意识,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看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时候,首先看职工是不是安全,是不是健康,他们的尊严是不是得到了尊重,要保证职工体面的工作,这就是核心价值观。是排他性的,是唯一的,是必备的;(2)要建立风险无时无处不在的思想。要具有长备不懈、警钟长鸣的意识。要达到事故完全为零,是做不到的,理论上不存在,但是你往这个方向努力是完全可以接近的。现在我们的事故概率离零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3)任何事故都可以预防。由于大部分事故都是技术事故,而技术是人类自己制造的,包括设备、工厂、原料、工艺等,那么就应该有能力预防。(4)安全管理重在过程。我们的安全管理过份强调追求结果,过份强调“摘帽子、给处分、罚款”,这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倘若把安全生产事故在过程中解决了,还会有结果吗?没有了结果还有那些处罚吗?所以安全管理重在过程!要在过程中多下功夫、多下决心、多做努力、多做投入,这样才是重要的。(5)安全取决于每个人。我们要借全社会形成一个舆论氛围,安全是每个人的事,不仅是我们各级领导的事,每个企业、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包括我们从事安全技术工作的人,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保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只有把每个人都调动起来,让大家主动地认识安全,这也是本次发展论坛要现实的目标之一。

第6篇:经济形势很严峻范文

基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27万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49万人,这说明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创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当然,大学毕业生除了要与同届学生竞争机会,还要与“蚁族”竞争岗位。“蚁族”是指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具有高智商、个人力量弱小、群居的特点,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尤为较多,这使得我国就业人数不断攀升,而能够为就业人士提供的岗位有限,这就造成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呢?

其一,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市场经济体制也在进一步深化。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计划经济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如高校实行统招分政策依旧在实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习惯于被动接受就业分配等,这就造成人才资源优化分配缺乏必要条件,进而影响大学生就业。

其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尽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但是受传统试教育、工具性教育的影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都重视知识的灌输,轻视教学实践,这使得大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欠缺,且自身的能力、意识、素养等不高,难以满足企业人才招聘要求。

其三,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的现象。过度教育是指人们的实际教育水平超过所从事实际工作需求的教育水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高等教育人才需求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究其缘由,主要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将目光集中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而广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高等教育专业之间的结构性过度,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致使出现一部分专业人才较多而其他部分专业人才较少的局面。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改革途径

1.积极融入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

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提高大学生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就是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民情,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意识、品质等,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相应地,学生也能够满足企业用人要求,为更好就业创造条件。基于此,将社会实践积极融入就业指导当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要求,开展适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实践与未来的职业紧密结合,为学生更好就业创造条件。

2.发挥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作用

刚进高校的大学生对就业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很多大学生都是在毕业之际才会对就业有正确的认识,包括认清就业形势、就业要求等,但为时已晚。为了尽量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高校应当推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也就是在学生进入校园时,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就业指导,让学生对就业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如此学生将有目的、有方向地发展,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鉴于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应当正确认识就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积极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即积极融合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发挥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作用等,以便良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孙 微.浅谈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EB/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2).

第7篇:经济形势很严峻范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就业指导 就业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新一代国家科技和社会工作的新生力量,高校大学生就业变成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国务院转发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也提出了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因此,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骨干力量,应该紧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做好应届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就业指导的目标性和指向性,确保大学生积极就业,从而达到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重提高的目的,实现高校育人成才的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危机下严峻的就业形势

面对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国际上,2008年美国导致的全球化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2011年,欧债危机日渐凸显,全球经济出现了下滑的痕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济已经出现负增长的趋势,再加上近年来战争频频,人民生活不稳定,致使我国面对一个恶劣的国际环境。

而国内的形势也不容乐观,2008年到2011年,我国GDP增速分别是9.6%、9.2%、10.4%、9.2%,2012年我国增速定为7.5%,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1]变缓,经济前景和经济形势也十分严峻。

受到国际和国内金融形势的影响,国内的大中型企业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2012年,电力、钢铁和信息行业受到严重的冲击,导致了企业经济形势的萎靡,从而影响到招聘需求数量的萎缩,甚至导致部分企业出现了大批量的裁员现象。面对企业经济形势的不容乐观,企业工作人员怨声载道,应届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的严重招聘减缩也出现了就业低迷的现象。用人单位因招聘需求数量减少而提高学生应聘条件也导致应届毕业生出现了信心不足,成功率降低的种种迹象。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确保就业率平稳上升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将成为现阶段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渠道

1.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提高升学率和出国率。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对研究生的招收政策日益放宽,相应高校连续扩招,这些政策无一不表现出国家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带动高校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想。现在社会上的研究生应届毕业生的数目逐年增多,很多用人单位从最初的对本科生的需求也逐渐提升至对研究生的需求。加之近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大中小型企业经济受到冲击,对毕业生的需求萎缩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提高本科生就业质量的渠道之一——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提升个人学历和文化素养的工作势在必行。

学生继续深造无非来自于两个理由:职业发展需要和拓宽就业前景。职业发展需要无可厚非,部分学生毕业致力于从事科研、教育类相关工作,都需要硕士甚至博士的学历基础和文化积淀;拓宽就业前景则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继续深造对就业质量的深远影响。

根据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对近五年的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分析得到数据:就2007届和2008届两届三年的硕士毕业生和2007届至2009届三届本科毕业生进行比较,硕士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地区就业占总人数的17%,而本科毕业生仅占总人数1.49%;硕士研究生就职于百度、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等国家重点IT行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2%,而本科毕业生仅占总人数2.45%;从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前景的比较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在提高就业质量,拓宽就业领域,以及促进学生就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深远的指导意义。

鼓励学生继续深造的途径有二:鼓励学生通过保研、考研、考博等形式在完成硕士和博士的相应课程和研究,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学生走出国门,申请到国际知名学府学习国际学科前沿的科研成果。

当然本科生毕业后就业和升学的利与弊一直也是当今社会值得争议的话题,继续深造并不适合所有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因此对本科毕业生的教育和指引工作切勿盲目,要恰当分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确通过“霍兰德职业能力测试”[2]工具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职业倾向及职场能力,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测评与合理的指导。

2.搭建与企业沟通平台,拓展高端就业市场。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缺乏“营销理念”[3]的现象,如果把学校比作企业,学生就是企业生产出的商品,如何把学生推销出去,必须提高企业的营销理念。各个高校在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具备为学生的“推销”寻找广阔销售市场的工作思路,那么我们应该积极地与企业搭建沟通和合作的平台,开放校园化管理,建立企业校园文化俱乐部,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周等活动,让企业提前融入校园教育当中,邀请企业的高端领导或者技术人员为学生开展讲座、讲坛和互访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社会对企业的认知的同时,也给予了企业对毕业生提前培养的机会。

高校应该积极拓宽高端就业市场,提高学生对高端就业市场的认知,提高央企、国企及世界五百强企业在需求企业中的比重。鼓励学生到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企业工作,让国家重点高校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自己合理定位,提高自身要求,积极融入高端就业市场,这样既提高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又提高了社会人才分配的合理优化。

3.建立校友会,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随着教育的日益发展和社会对高校认可度的日益提高,校友资源对高校持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校友资源是学校办学质量的品牌象征[3],也是学校苦心培养学生的宝贵财富,校友可以在建设母校的同时带进校园很多就业机会和就业平台,因此在就业市场的建设和开拓中,校友资源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校友的作用也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近几年来,国家和社会积极鼓励搭建企业和毕业生的“双向选择”[3]平台,各大人才市场已经带着大量的用人需求信息积极与各高校联谊,力促校企双方合作,校友资源为该项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纽带作用,通过校友搭建学校与企业的互访渠道,通过校友会建立校友互访制度、定期与校友素质拓展制度等,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扩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其次,校友资源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毕业之前有机会接触社会,走进企业,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起到了导航的作用,也增加了毕业生与企业接触、学习和沟通的机会,急企业之所需,给学生之所想,通过实习和招聘双管齐下,力促企业和毕业生双赢的就业前景。

4.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高素质人才数量的逐步增加,创业逐步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创业这项工程已经日趋成熟。而面对近年来社会各方压力造成的就业形势严峻也证实了国家提倡创业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学生一方创业带动多方就业,也挖掘了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潜能,调动了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很多扶持年轻人创业的相关政策,例如贷款政策、税收政策,以及行政事业政策[4]等,那么高校如何加强对本科毕业生创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呢?首先,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4]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对这三方面的认识,针对“90后”的应届毕业生,应该积极纠正他们惰性思想,激发他们创业实践的欲望,给予创业能力的肯定和鼓励,提高积极创业的意识。其次,增加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统筹等综合素质,积极邀请往届有关创业方面成功的校友来校开展讲座,发挥榜样的力量。最后,在校园内积极加大对创业相关知识的课程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学生进行正确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学生的创业尽可能提供校园和校友支持,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目的性。

5.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特殊就业人群。

现阶段,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尤为重要。高校可构建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五位一体”[2]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机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分析和定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同时关注特殊就业人群,建立恰当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保障体系[5],例如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去向,针对女大学生竞争力差、综合素质不过硬[6]的现象做出及时反应,注重女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保证女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渠道,辅助建立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搭建弱势群体与社会接轨、与企业互通的就业平台。

做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要注重宏观就业工作,更要致力于个体的培养和帮扶工作,因此做好对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实现就业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核心工作之一。

综上所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毕业生一直国家和社会就业的主要群体。如何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成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各项号召,扎实就业基础工作,扩大就业市场,夯实学生就业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高校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平先锋,陈凡.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势与市场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10):80.

[2]赵帅.“一对一”个性化就业指导对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09(25):45-48.

[3]武超英.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思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117-119.

[4]马晖.浅谈高校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措施[J].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27):22-26.

第8篇:经济形势很严峻范文

围绕着众多企业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比如“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严峻的市场大环境?怎样的管理才能扭转不利局势?什么可以让企业的发展持续?”等问题,《实效管理》杂志对茅于轼先生进行了采访,以期为中小企业家们解惑。

民营企业应该在观念转变和调整结构上下工夫

《实效管理》: 茅老!您好!欣闻您将参加10月份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实效管理总裁论坛”,很多受邀参加的中小企业家、企业高管都非常期待。想请您就中小企业领导目前的一些企业发展困惑给予解答!

目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沿海一带的中小企业,外贸形势极为不乐观。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中小企业对目前国际形势的判断越发困难。作为经济学家的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面临哪些主要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茅于轼:国际经济形势在未来几年仍然会处于调整和恢复之中。美国振兴实体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欧洲债务危机从希腊到西班牙,此消彼长。日本在核危机之后复苏缓慢,近期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速度也呈现放缓势态,这使得我国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长期下降的挑战。

我国经济结构要调整,其中一项内容就是从出口导向转变为注重内需。所以有一部分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必须调整,改为面向国内市场。但也不是所有的出口企业都要改,我认为那些利润很薄的企业需要转为针对国内生产,利润较高的还可以继续开发国外市场。

经济的发展必然具有周期性,中国企业应该在观念转变和调整结构上下工夫,以迎接未来发展的契机。

《实效管理》:国际形势不好,国内环境也不乐观。目前国内也面临着物价不断攀升、人力资源上涨、税收等压力不断增大,从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中小企业还要面对哪些不乐观的形式?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内未来一两年的发展形势如何判断?

茅于轼:我国经济面临重大调整:国内外形势都在变,国内人口结构变化,青壮工人日益短缺,工资必定上升,而且这也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的——提高打工者的收入;纳税应该减少,但很难实现;如果政府还和国企在利益上互相依赖,民企很难得到公平对待。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深化社会改革。

民营企业管理要讲究实效改进 不能作秀

《实效管理》: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部分,也是解决就业的核心力量,中小企业应该如何面对目前的经济形势?从企业自身来说,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是缩小规模过冬还是“逆势扩张”?

茅于轼:民企是中国的希望所在,决不可退让,否则中国的前途就非常可虑。全社会都要帮助民企,特别是要改善政府对所有企业的服务,从管制转向服务,具体到一个民营企业在滞涨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比较复杂。从经营策略上讲无论是采取收缩战略还是“逆势扩张”,首先是企业的SWOT分析,然后是企业家的追求、行业发展空间和企业家整合社会资源能力。

《实效管理》:中小企业不仅面对外界的严峻经济形势,还面临着自身发展的困境,从管理层面来说,中小企业应该练好怎样的内功?比如在质量控制、实效管理方面。

茅于轼:在完全竞争领域中的企业,必须将自身生存与发展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理解政策、把握宏观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前提下,中小企业不但要练好内功,使自身的经营理念、品牌策略、产品结构和服务方针符合市场需求,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管理要讲求实效改进,企业管理要实实在在,要承担责任,不能作秀。同时,企业还要组织起来,利用各种渠道维权,通过各种商会、协会、学会表达自己的合理意愿,维护自己的权益。

打破行政垄断 迎来经济大发展

《实效管理》:从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目前的中小企业还面临着哪些机遇?政府层面应该给予中小企业怎样的扶持?如何避免中小企业由投资“实业”向诸如房地产、股市等虚拟市场转移。

茅于轼:重要的是企业家有信心,只要有信心就有机会。从整体上讲,目前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发展机会是努力打破行政力量对行业的垄断,即打破行政垄断、公平对待民营企业、降低进入门槛、取消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当垄断行业对民企开放,比如金融业,通讯业,电力和石油业、城市基础设施等等,民企进入行政垄断行业之时,就是社会福利改善和经济大发展之时。

在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要理解自己的使命,要经受得住各种诱惑,做出理性选择,坚持企业家作为财富创造者的追

第9篇:经济形势很严峻范文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策略;激励机制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已经成为政府和民间的共识,而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健全与完善的严峻形势,结合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的具体策略,以探求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健全与完善的严峻形势

我国环境保护一直将重心放在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上,长期疏于对农村环境的保护。相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的防治而言,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弱。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设置了一些如“农业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农业环境监测年报制度”等制度,但随着机构调整以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很多制度都形同虚设。如此状况,在面对新一轮农村经济发展之际,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将遭遇极为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增长与内需拉动严重挑战我国农村环境保护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就是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问呈现出倒“U”形关系。“十一五”至2020年期间必然是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遭遇最严重挑战的时期。我国农村环境污染能否在其环境容量阀值以下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呢?这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的健全与否密切相关。当我们一味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而不进行有效保护。一旦造成环境污染突破环境系统阀值,那么就会造成环境系统严重破坏,从而丧失环境生态功能。尽管 “零增长”理论过于悲观,但它也确实指出了经济增长所带给人类的“陷阱”。我国农村在缺失环保机制防护网的前提下,一旦“裸奔”进行经济快速建设,那么落入“陷阱”将不可避免。根据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再加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利好,农村必将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经济将快速发展,广大农民收入将大幅增加,农村内需将被激活,大量的耐用消费品将进入农民家庭。城市环境污染的格局表明,生活及耐用消费品报废垃圾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且更加难以管理。农村内需的启动,必然也是生活及耐用消费品报废垃圾大量产生的开始,这也同样将挑战我国农村的环保机制。

(二)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保机制

农村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从我国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张雅光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退化情况及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路明从农村的面源污染、点源污染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顾松圃、顾柏园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采取入户访谈和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抽样调查了农村环境污染现况;章力建、朱立志研究了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认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阻碍了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家生态安全等诸多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力。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沉痛担忧。现实情况的严峻形势,对我国农村环保机制健全和完善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农村环境污染与农民环保意识的落后制约我国农村环保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明显呈现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这也是它成为国际环境保护难以对付的主要原因。以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为例,其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面源污染会随流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二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例如,农作物的生产会受到自然的影响,因为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化学制品(农药、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情况。三是不易监测性。这是指对面源污染的管理存在成本过高,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等情况。农村环境污染的这些固有特点对我国环境保护机制提出了挑战,原有的城市环境保护机制较难适应农村环境,因此机制创新是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健全与完善的关键。结合国际环境保护机制的发展趋势,机制设计不断增强工具弹性以及多方参与,实现监管部门、被监管者和公众的多方互动是改革及发展的方向。互动既有利于实现工具的有效,又能提高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各自的效率,从而提高环境绩效。在这些关系中,公众的角色至关重要,但当前我国农村广大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环保意识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村环保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一方面,农民环境意识的落后,难以对污染者与相关部门形成全民监督,不利于环保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另一方面,农民环境意识的落后,也阻碍了自身文明行为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民众环境意识的进化,始终是推动环境保护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改善农民环境意识将成为实施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