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范文

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精选(九篇)

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

第1篇: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范文

12月10日,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为复诊患者开出首张互联网在线处方。两天后,互联网医院在线处方药完成了配送。在线看病的全流程实现闭环。

“乌镇互联网医院”是由桐乡市委市政府牵头、乌镇镇政府支持、微医集团提供技术支持与合作运营的“互联网+”医疗创新项目。它以乌镇为中心,试图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范围内的医院、医生、患者、药品和医保体系,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智慧健康医疗服务平台。

“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开业引发行业的极大关注。在线诊疗、电子处方、药品配送、收费模式等,无不搅动着传统医疗的敏感神经。

互联网进驻医疗核心环节

“乌镇互联网医院”地处乌镇大桥西一幢古香古色的小楼里,但小楼仅仅是乌镇互联网医院的一个名片或者其存在的客观证据。在本质上,乌镇互联网医院是一个线上平台,因此它是无边无界无形的。

“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核心业务是医患间的在线诊疗与医医间的远程会诊。通过应用电子病历共享、远程高清音视频通信、电子处方的认证存储与流转、药品的远程配送等技术与业务手段,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生与专家之间、专家医生与患者之间无需面对面,就可以实现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建议以及药品处方开具和在线医嘱。对有需要到实体医院就诊的患者,根据病情轻重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精准地转诊。在药品配送环节,乌镇互联网与国药控股、金象网进行了对接,作为医院实体药房的线上延伸为全国各地区群众提供服务。

为确保在线诊疗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乌镇互联网医院”当前主要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和复诊服务。患者在实体医院取得检查检验报告并获得初步诊断后,或者与医生已经有过线下面诊者,可以在“乌镇互联网医院”实现来自全国专家的复诊。

“在乌镇互联网医院,全国范围内的医生和医生、医生和患者无须面对面,通过网络视频即可完成诊疗过程。”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表示,“乌镇互联网医院”的诞生预示着互联网真正进入医疗核心环节,互联网对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进入“加速度时代”。

张群华介绍,“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全部来自全国各地主治以上职称的在职医生,大都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他们以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的方式注册到“乌镇互联网医院”,并在桐乡市卫生计生委进行注册备案。医院的医生均经过人工当面的证件资料采集与审核,以保证医生的身份合法与真实。事实上,接入“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微医集团为医生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微医集团旗下挂号网目前拥有1.1亿实名注册用户,与全国1900家重点医院建立了合作,累计服务量接近5亿人次。微医集团在互联网团队医疗方面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吸引了超过5000组顶尖专家团队入驻平台以提供在线会诊,超过20万名专家在线提供预约挂号、远程医疗服务,拥有互联网在线诊疗的实践经验。

“乌镇互联网医院”到底如何收费?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医院收取医生诊疗费与药费,诊疗费由医生自主定价,一般为几十元到几百元。实行平台与医生的分成模式,由平台为医生收缴纳个税。如果患者选择在平台购药,则需支付药费。“医院还为在平台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打造了远程医疗责任险,医生在平台上进行的每一次咨询服务都是有保障的。”

“乌镇互联网医院”该如何盈利?张群华表示医院的盈利点非常明确,除了问诊收费,医院还与制药企业合作推进一些收费项目,比如用药健康培训。此外,借助互联网技术,医院在线上开展“医生之窗”、患者教育等一系列服务,通过服务获取利益。

敦促政策细化落地

在“乌镇互联网医院”问世之前,国内已有部分医院开发与运营了网络服务平台,服务提供者为本院的医生,患者基本上是本区域的居民。还有些医院的网络平台只具备本院与下级医院间的远程会诊功能,不提供面向患者的服务,并且这种服务一般只给出治疗建议而不开具处方。与之相比,“乌镇互联网医院”可以连接全国的患者和医生,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完成诊疗过程,包括开具电子处方和配药。

然而,“乌镇互联网医院”的电子处方是合法有效的吗?2014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指出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禁止医生私自远程医疗。国家卫生计生委员官员多次明确表示,“互联网上其他一些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但是不能开展诊治工作。”

对此,“乌镇互联网医院”给出的回应是: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医生是多点执业注册备案到桐乡市卫生计生委和乌镇互联网医院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因为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实体医疗资格还在办理中,所以目前暂时依托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注册备案的医生在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实体医院有处方权,处方也是以该医院为主体,因为完全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而线上的处方开具,由医生的数字证书为处方进行电子签名,符合我国《电子签名法》的规范。因此,“乌镇互联网医院”的电子处方是合法有效的。

政策尚未放开,“乌镇互联网医院”行事也格外小心。除强调“患者应先到实体医院进行初诊和必要的检查检验”“只为复诊患者和慢性病患者提供服务”外,还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规避风险。

“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医疗行为一定要规范,要尽量降低风险。按照国家现行政策,所有医疗服务都要通过医疗机构开展,我们就把电子处方、医生落地到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这件事由桐乡市政府在主导,在刚开始的顶层设计中,就是在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这个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互联网医院信息化平台。乌镇互联网医院是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线上延伸。”张群华表示,“乌镇互联网医院拿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红头文件,要我们先行先试,包括开展咨询、问诊、处方、电子病历等。”他透露,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委托挂号网组织研究制定《互联网医院指导规范》。

第2篇: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范文

“创业就是把别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做成,这也是最过瘾的事情。”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回忆起东软创业20年来的历史十分感慨,他认为正是“对牺牲的恐惧和对活下来的渴望,让东软能够不断坚持和创新,在竞争激烈的软件服务业生存下来,并且活得还算不错”。

20岁,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东软却更愿意把自己的前20年看作是童年,刘积仁的解释是:“东软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们希望自己能活得更久一点儿。”

忆往昔:创新驱动企业持续增长

东软算得上是个幸运儿,降生之时正逢中国软件服务业的萌芽期。20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软件服务业的需求也随之呈几何级数增长。上市、转型、走向国际化,东软每个发展的关键决策,都与国家政策导向和经济走势相符合,这使东软的发展速度更快,发展更顺利。

不过,要做成百年老店,光靠幸运是不够的。东软高级副总裁卢朝霞认为,东软之所以能够持续成长,专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东软始终坚持以软件为核心开展业务,始终将目光聚焦在软件上进行创新”。

此外,创新是驱动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在卢朝霞看来,正是技术创新创造了数字医疗设备和解决方案,技术创新与各个行业相结合,形成了东软的社保、电力、电信等行业解决方案。

另一个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是管理创新。通过为其核心的管理业务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东软在社保、健康医疗等领域成为难以替代的软件服务提供商。为了能及时为用户提供服务,东软创新了管理模式,建立了分布式的实施团队,并且将开发和销售合并起来管理,设计、开发、实施服务都由事业部负责,采取矩阵式管理。

正是凭借着坚持和创新的勇气,东软在20年间成长为一家国际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30%的新兴跨国公司。近两年,日本地震、诺基亚市场下滑、中东政治纷争等各种不利因素,使东软的国际业务受到了一定影响。刘积仁表示,正是因为东软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让企业成功经受住了考验,并且在2010年实现营收49.38亿元,同比增长19%。

话今朝:开疆拓土 深耕行业解决方案

东软目前已经形成健康医疗、汽车电子、电信、电子政务等多个成熟的产品线,并且每个领域都涉及核心业务的研发。这是东软深耕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思路。

近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以下简称软交会),中国商会会长张琪向嘉宾介绍了物联网发展的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表示十分看好物联网在医疗健康、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前景。随着政策引导和行业前景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IT厂商加入到行业竞争中来,以健康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著称的东软,将迎来更多竞争者。

面对IT巨头和移动运营商的竞争,在这一领域已经深耕多年的东软显得非常从容。卢朝霞认为,英特尔和移动运营商对东软并不构成威胁,“英特尔只是提供硬件产品,东软则是为用户提供全套的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此外,让东软更自信的是,凭借在医保和社保信息化领域的多年积累,东软成为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者。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传统IT厂商走到岔路口。以提供运营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逐渐取代以单纯卖产品为主的商业模式。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模式逐渐成型。东软健康城市项目正是适应这种转变的创新性尝试。

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势不可挡。固守传统的IT厂商思维必然会遭到冷遇,拥抱互联网时代势在必行。东软也在不断调整,从B2B转向B2C,从以往以为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服务为主,转向在为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服务的同时,通过提供健康数据追踪、科学保健指导直接为广大用户服务。

东软近日推出的熙康网已经上线运营。用户可以通过购买相关产品,将测量数据上传至熙康网,东软的后台系统将分析数据,并告知用户其目前的健康状况。用户还可以通过增值服务定制合理的健康生活方案。

东软20周年特别推出的纪念腕表具有健康追踪器的功能,不仅能记录佩带者的心率等情况,还具有定位功能,当佩带者发生危险时,可以通过腕表发出呼救信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集成到了移动终端上。现在人们可以用iPhone记录每天的步行距离、消耗的卡路里和心率等情况。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东软也已经开始布局移动互联网。卢朝霞向《中国计算机报》记者展示了一个在iPad上开发的健康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使用者可以动态监测当地的居民数量、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数量等。

刘积仁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有两亿高血压病人,9000万糖尿病病人。东软希望用IT技术,减缓患者病情恶化的速度,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且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他表示,东软将在完善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上持续扩大投入。

“东软正在全国建立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刘积仁称云计算正在推动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未来,通过“腕表+网站”的模式,东软将建立起“健康云”、“云医院”,并且借鉴苹果AppStore的模式,鼓励更多开发者在其平台上开发应用。

卢朝霞向记者描绘了东软的愿景:将来三网融合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视频和医生远程沟通,解决我国医疗资源配比不均衡的问题。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搭建起平台,通过短信息向用户推送健康医疗信息、个性化的健康锻炼方案,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看未来:10年实现5倍成长

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给我国软件服务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软件业腾飞发展的10年。

在东软20周年庆典(大连站)媒体见面会上,刘积仁向记者描述了东软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东软的国际业务收入要占东软全部业务的60%以上,东软来自于产品与持续服务的收入要占东软整体收入的50%以上,东软的营业收入要有5倍以上的成长,东软在医疗设备、汽车信息系统、移动终端等产品工程解决方案方面成为国际优秀的公司,东软员工收入达到同行业的优秀水平,东软在国际上初步形成一个受客户和社会尊重的品牌。”

要实现这些目标并非易事。除了创新管理和转变商业模式之外,开放合作是东软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国际化业务占总体业务来源60%的目标,东软正逐渐打破国内业务线与国际业务线的划分,成立电子政务事业部、移动事业部、金融事业部、ERP事业部等部门,将国内外业务打通。

第3篇: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信息化

1 概述

1.1“互联网+医疗”概念的背景 中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30多年的历程了。信息化建设问题,现在已郑重列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和战略划,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医院信息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1]。

“十三五”期间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构建统一规范的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包括: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督、管理和指导,强化医药卫生各个领域和上下环节的数据采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远程医疗的广泛深入应用和高效有序发展等等。

我国迅速进入老龄社会,约90%以上的老年人都是居家养老,迫切需要适合于他们实际情况的健康服务。卫生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老年健康管理、老年慢病管理,国家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之间推行的“医养结合”方针,也需要信息化的技g支撑[2]。

“互联网+医疗”是必然面对的第一个战略方向,它直接应对未来健康服务模式变革的需求。我国医疗健康服务正在经历着以医疗机构为中心,走向分散化、社区化、实现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的转变。充分、合理、高效地使用医疗资源,控制费用、提高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互联网医疗正是支持这些变革和目标的利器[3]。

1.2“互联网+医疗”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使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连接方式发生改变,让连接无处不在。这种连接方式改变引发的各种关系的重组、优化,带来了大量创新机会[4]。

“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与传统医疗业务交叉渗透、融合创新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和跨界性,应用得当可使医疗资源配置利用更大化,就医方式和途径多样化,就医流程和机制便捷化,就医需求和服务个性化。

当前,无论是区域医疗、远程会诊,还是预约挂号、健康咨询等等,无不冠以“互联网+医疗”;诸如掌上医院、网络医院、线上医院、云医院、虚拟医院等,倍受业界推崇和青睐;继而标以智慧医疗、智慧健康,进行角逐和较量这个群雄争霸的医疗市场。

2 “互联网+医疗”的建设模式

为了了解我国"互联网+医疗"建设和应用情况,我们最近在江苏、浙江及网络平台考察了几家网络医院、云医院、互联网医院,以及几家提供技术支持的IT公司,重点考察了相关医院互联网医疗的建设模式、应用模式和运维模式等。

2.1政府或公立医院依托企业平台开展的互联网医院 乌镇互联网医院和阿里健康是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桐乡市政府+微医集团,是由微医集团在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乌镇创建的“网上医院”,2015 年 12 月 7 日正式成立。医院以互联网技术连接患者和医生,实现在线电子处方和延伸医嘱等功能,是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改革样板。

在公立医院占主体的情况下,这种纯互联网医疗的模式推广还有一定困难,微医集团也适时改变策略,转型跟大型公立医院合作。2016 年 4 月,微医集团与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合作成立甘肃省网络医院,以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4]。近年来微医宣布启动千家互联网医院的计划,上海儿童医院、湖南儿科医院、青岛眼科医院、福建、四川、江苏、云南、广西等多家医院都与微医集团开展了合作,各家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开通不同病种的线上诊疗服务,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在线问诊,医生在线提供诊疗建议、开具医药,已形成公立医院+IT企业平台的模式。

阿里健康的云医院平台,是一个可以接入各种服务供应商的开放式平台,提出“打造以医生多点执业和医院、诊所等健康服务机构有效联动为代表的云医院建设,并在医疗支付服务、药品流通和监管、基础环境建设等方面整合资源”。武汉市中心医院+阿里健康,覆盖网络医院,远程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本院检查检验,本院云药房,健康管理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双向转诊中心,外部云药房,第三方检查检验机构等。

浙大附一的互联网医院也是这种模式的案例,浙大附一+卓健科技,移动互联网优化医院诊前,诊中和诊后服务,强调的是移动互联网医疗。掌上医院软件分为大众版和医护版。适用于大众版的App深度接入医院HIS系统,患者可以手机挂号、取化验单、智能分诊、健康宣教等。医护版中,医生可直接为患者办理住院申请及住院常规检查,查看患者检查报告及病程录,用药记录,对出院患者制定出院随访方案,住院结账等。

2.2依托多家实体医院开展的云医院 宁波云医院和广东云医院是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市卫计委+东软,宁波云医院是宁波市卫计委牵头,与东软熙康合作,于 2015 年 3 月推出,主要提供两种服务:一种是特定病种的签约患者直接通过“掌上云医院”App网上问诊,医生在线开处方,患者到合作药店取药或享受送药上门服务;另一种是患者在社区问诊,社区医生通过云医院平台与大医院专科医生互动,在其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2.3依托一家实体医院开展的网络医院 广东省网络医院是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广东省网络医院+友德医平台,2014 年 10 月,作为首家经卫生计生部门批准的广东省网络医院正式上线运营,用户无需挂号,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在线问诊,医生在线提供诊疗建议、开具医药。在社区医疗中心、农村卫生室、大型连锁药店等地建立网络就诊点的运行模式,抢占互联网医疗市场先机。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智业互联也基于此模式合作构建了厦门市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优先开通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儿童哮喘四个病种的线上诊疗服务[4]。

2.4医院需求,委托承建 苏州中医院的互联网医疗,是苏州银行投资,委托杭州创业公司为苏州中医院量身定做的。该院的HIS系统是创业开发的,所以互联网医疗在深度结合医院信息系统方面,信息安全方面,很有势。

他们的智慧医院并不是简单的“掌上医院”或者APP应用,而是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真正以患者、医生、护士三者为中心,实现HIS业务拓展延伸,诊疗业务掌上支付,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的便捷移动医疗服务平台。

现在已经完成的:①便捷预约挂号,开展智能候诊服务。②开展移动(医保+自费)支付,实现脱卡支付。所有的过程只要有手机,且绑定,不用任何卡就能完成。③无纸化扫码就诊,开展智能核对识别。④建立了互联网医疗+金融银行级网络安全通道。引进安全机构权威检测认证,保障数据安全。⑤HIS业务拓展延伸,优化流程。

2.5其他 民营企业+民营医院 ,康美药业+康美医院;基金会+公立医院,徐汇云医院,吴建平医学基金会+徐汇区中心医院。学术团体+医院,广东云医院,广东医院协会+恒生芸泰。

3 “互联网+医疗”建设模式分析

3.1优势 上述无论哪种模式,都是利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一些信息技术在诊前(院前)、诊中(院中)和诊后(院后)三个环节全面渗透到医疗服务之中。诊前实现在线挂号、预约、咨询、付费等;诊中实现在线问诊、检查处理、确认诊断、电子处方、远程体征检测、在线购药;诊后在线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不仅创新了医疗服务模式,而且方便了患者就医,极大的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1]。

一方面,实体医院拥抱移动互联网,建设互联网医院。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也开辟线下诊所,并跟医药企业全面展开合作。打通从健康管理、网络问诊、导诊、候诊、诊断、治疗、移动支付、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全部环节,整个就诊完成了 O2O 闭环。

3.2医疗安全的隐患问题 医疗安全隐患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线上线下协作中可能出现的误诊等现象,②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等在线下环节泄露的风险。由于涉及到了核心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是否具备有专业充足的医药管理人才和具备资质的专业医生,线上线下诊疗活动是否具备科学合理的流程规范、保障医疗安全,都是互联网医院将要面临的安全隐患。

3.3盈利问题 单纯依靠线上流量很难建立起完整的商业闭环,毕竟线上所能解决的医疗问题微乎其微。在现有的政策体系下,网上咨询、挂号、转诊等属于医疗周边行为,诊断、取药、检查和手术等实质诊疗行为仍需要回到线下医院。也就是说,想要深入诊疗环节、打通线上线下形成商业闭环,实体医院已经不可或缺。况且医药电商、保险、健康大数据等业务形态的延展都依赖诊疗环节的打通,互联网医院盈利的重点仍在线下已成为一种共识。

4 互联网医院发展

经历了2013年的暗流涌动,2014年的蜂拥而至,2015年的风生水起之后,2016年互联网医院所经历的仍然是一场破冰之旅。

2016年宣布成立的互联网医院多达32家,涉及的范围涵盖了线下医院、移动医疗平台、医疗投资者、地方卫计委等等。

乌镇互联网医院的上线,正式拉开互联网医院的序幕。一年后,随着宁夏互联网医院的启动,国内各省市的互联网医院数量达到30余家。

截止到目前,在互联网领域耕耘最深的微医已经入驻了24万名医生、7200组专家团队,并建立起8个远程会诊中心。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互联网医院的出现标志着移动医疗创业者开始回归医疗服务的本质,从最初的“流量”思维到医疗服务流程的再造。

当然,从更大的层次来说,当互联网医院落地宁夏、贵州等中西部城市,也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提供了契机。

5 互联网医疗展望

随着物联网与移动医疗的深入结合,基因检测和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人工智能的应用,医生多点执业真正实行,互联网医疗会有更大的发展[5]。

患者在互联网上,向所选医生陈述病情,且直接通过可穿戴检查设备上传检查数据,足不出户,就可以看病。疑难杂症可通过社区医生或是私人保健医生,协助网上远程会诊。

转变观念,从生病才去看病,转化为注重保健预防疾病病,人人拥有私人保健医生,真正实现分级诊疗。

参考文献:

[1]李华才.当前"互联网+医疗"建设模式与应用类型[C]//2016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第20届年会.2016.

[2]傅征.医院信息化要进一步"通天接地"[C]//2016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第20届年会.2016.

[3]李包罗.在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C]//2016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第20届年会.2016.

第4篇: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十会议精神,坚持强化广告监管与促进广告业发展并重,以净化网络广告市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完善广告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创新监管方式,对互联网重点领域广告开展专项整治,有效遏制虚假违法广告的蔓延势头,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文明诚信的广告市场秩序。

二、整治工作重点

专项行动期间要集中清理检查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网络广告及信息,对其他领域发现的严重非法网络广告及信息一并予以整治。要对辖区内互联网站,特别是大型门户类网站、搜索引擎类网站、视频类网站、电子商务类网站、医疗药品信息服务类网站、医药企业及医疗机构自设网站,含有下列虚假违法内容的广告及信息进行重点整治:

(一)超出批准的功能主治和保健功能,宣传包治百病、适合所有症状以及治愈率的;

(二)使用患者、医学专家、科研机构等名义证明疗效或者保证治愈率,以及冒用公众人物的形象和名义做宣传的;

(三)夸大产品功效,宣传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消毒产品具有治疗疾病作用的;

(四)未经有关部门审查或者核准,非法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广告的;

(五)非法处方药广告的;

(六)未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从事互联网医疗保健、药品信息服务的,或者伪造、假冒他人名义开办医疗保健、药品信息服务网站虚假信息或销售假劣药品的;

(七)未取得电信管理部门备案、许可的网站广告的;

(八)其他领域广告及信息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三、整治领导和工作专班

成立市整治互联网重点领域广告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整治领导小组以市虚假违法广告整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并增加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络电信管理的有关部门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商广科,负责组织、协调开展专项行动,并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各职能部门按照《工商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开展整治互联网重点领域广告专项行动的通知》的职责分工,组织本系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四、整治工作安排

(一)宣传部署阶段(4月25日--4月30日)。及时掌握辖区内各类网站情况,有针对性地部署落实整治任务;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整治行动工作,曝光互联网的虚假违法广告及信息,运用各种形式营造舆论声势。

(二)督促整改阶段(5月1日--5月15日)。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向网站开办者、网络广告经营者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各类网站自查清理的广告及信息,认真审查链接网站的主体资格及网页上的广告和信息内容,不得为未经许可或备案的网站以及不具有互联网医疗保健、药品信息服务资格的网站提供链接服务,不得为虚假违法广告以及含有虚假信息的网站(网页)提供链接服务;网络广告经营者不得为非法网站投放广告、提供广告服务。

(三)集中整治阶段(5月16日--8月15日)实施集中整治行动,按照职责分工,对有关网站自查整改后仍存在虚假违法广告和虚假信息的问题进行治理,依法查处违法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虚假违法广告和虚假信息,严厉惩治违法责任主体,公开曝光典型案件,震慑违法行为。

(四)督查评估阶段(8月15日--8月31日)。领导小组将对本地区、本系统开展集中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五、整治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实施。市工商局商广科要发挥牵头职责,市场科(网监)、经检大队、各工商所经检中队要积极参与,联合开展整治工作,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大整治合力。市工商局应积极与卫生计生、新闻出版广电、食品药品监管、信息与经济化委员会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强化联合治理的威慑作用和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区域间监管执法联动,强化跨部门、跨地区信息通报和案件协查,建立健全与公安机关的案件移交、立案等工作机制,严惩利用互联网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第5篇: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范文

“简约智慧医疗”是医惠的企业理念,即简化医疗流程,实现全过程标准化医疗流程、医疗对象管理,以此提高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临床效率。“2010年的收入在3千万左右,利润大概不到1千万;2011年的收入是9千万左右,利润将近2千万;2012年预计收入在1.5个亿,利润可能接近3千万。”在采访之初,章笠中抛出的这组数字表明,在目前有限的医疗物联网市场空间里,创立短短数年便实现了几何级增长的市场业绩,以“简约智慧医疗”为理念的医惠,着实不简单。

结缘医疗信息化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智能化研究室访问学者,章笠中作为一位技术专家,经历过多个行业,包括家电、纺织、交通等行业。但最终章笠中选择了既有宽阔的商业发展空间又能有益于人的健康的医疗信息化行业。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弥足珍贵。但同样一种病,去不同的医院,结果完全不一样,我看到过太多这样的案例。如果一个患者生病了,不管去哪家医院就诊,不管是哪个医生看,都能享受基本类似的服务――同质化服务,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患者因为一定要找名医院、找名医而耽误病情。因此我觉得做医疗行业不仅是对这个行业的贡献,更是对人的贡献。”谈到如何与医疗信息化结缘,章笠中如是说。

“国家重视医疗行业,但是国内医改之路却很艰难,医疗信息化发展滞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医疗现实和患者需求差距非常大,医疗信息化这个领域前景比较宽阔,而当时这块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早在2003年,章笠中便开始做前期准备,2005年起正式进入医疗领域,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数字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引领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直到2011年,入主医惠,开创了基于物联网为核心技术的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率先提出了“简约智慧医疗”和可及连贯的服务理念。

坚守简约智慧医疗

“IT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希望我们呈现给用户的都是简单易操作的产品。如果系统太过复杂,即便完美无缺,也没有推广的价值,就像傻瓜相机,如果没有傻瓜相机,我想相机不可能像如今这样普及。医护人员的职责是行医救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研究复杂的系统。”章笠中向记者阐释了把“简约智慧医疗”作为企业理念的初衷。

依据“简约智慧医疗”的理念,医惠提出简约的信息交互、简约的医护流程、简约的资产管理、简约的门户体现、简约的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简约的运营决策管理等。其中,“简约”之处体现在:对象管理的简约,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全对象的感知;基础架构的简约,实现了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设备上的“三网合一”;系统操作的简约,实现数据交换的便捷;医护流程的简约,实现移动护理等系统流程的人性化处理。

但简约不是全部,符合标准、可靠且实用也是医惠所遵守的。章笠中说:“第一,我们开发产品不是按照医院所需求的标准,而是按照最高的国际标准,这样不管是什么机构去医院检查,都能符合标准,对于医院来说,也会更加放心;第二,产品所用的材料都是可靠的,路遥知马力,只有采用可靠的设备、可靠的生产方法,才能使医院引进产品以后长时间内不出问题;第三,必须实用,我们不希望搭花架子,比如与HIS相比,门诊输液是很小的部分,但是我们也能将其转化成产品,把它全部信息化,做到极致,杜绝一切差错,保证既简约又实用。”

章笠中赋予了医惠独到的企业理念,此外,他对医疗信息化的见解也独树一帜。章笠中把医院的信息化比作一个人,大脑是临床数据中心;五官是医院所有信息的感知系统;神经系统是信息的集成平台;血液就是传输这些信息的网络基础;内脏是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四肢是执行机构,譬如说包药机,取单、自助机器等。“现在医院的情况是内脏都很发达,通常血液系统都有了,网络基本上是通了,而实际上缺的是临床数据中心、智能感知系统以及信息的集成平台,而这些也正是医惠所要做的。”章笠中说。

引领医疗物联网

医惠的产品操作简单、符合标准、可靠且实用,这些特点可能并非医惠独一无二之处,但从公司创办至今,医惠便坚持这四点并将其做到极致。同时,“鼓励创新”也是医惠一直坚持的。医惠所有的解决方案与同行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和颠覆性,“我们一开始并没有从医疗业务上去切入,而是将切入点锁定医疗对象和流程。”

章笠中所说的医疗对象指的是,患者、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医疗耗材、医疗标本以及医疗信息;医疗流程指的是,护理流程、检验流程、检查流程、诊断流程、追溯流程、质控和管理流程以及临床流程。正因为医惠独特的切入点,从医疗物联网的角度来讲,医惠是国内移动医疗和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引领者。

“在物联网方面,我们有几个非常核心的技术:第一,医惠在全球第一个推出了三网合一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第二,医惠建立了信息交互平台,只有拥有良好的交换平台,才可以与业务系统做很好的对接。”章笠中所说的“三网合一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是以一种简约的方式解决当前有线网、物联网和无线网之间的通讯和数据融合应用。平台的核心是物联网AP和物联网AC,其中物联网AP整合了无限AP和RFID阅读器功能,可以实现信息双频四通道的发送和接受,物联网AP既可以接受RFID标签返回的信息,也可以接受支持WIFI的移动终端返回的信息,实现前段感知的融合;物联网AC除了能够对物联网AP,还可以通过融合物联网中间件模块实现前端感知信息和后端应用系统之间的转化、封装、解析和集成;通过融合通信网关模块,实现RFID信号转换成TCP/IP信号并进行传输;通过融合统一管理平台模块实现对物联网AP的无线网应用和RFID应用进行统一有效的配置和管理。

“很多企业都在讲信息交互平台,但是我们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的交互平台是从技术的角度,我们从实际的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来做。我们掌握了医院所有的医疗对象、医疗流程,因此医惠在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方面,富有特色。”章笠中表示:“在医疗物联网方面,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第三代物联网应用。第一代是发现传感器、读卡器阶段;第二代是用读卡器去做解决方案;第三代是我们所建的信息交互平台,解决多样性复杂性的问题,从物联网的角度来讲,这是独一无二的。”

依据物联网技术,医惠开发的临床应用系统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管理信息系统、门急诊护理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婴儿防盗系统、移动营养点配餐管理系统以及患者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广泛地应用在全国各地的大型医院,并深受好评。

树立良好的行业口碑

由于医惠有良好的口碑,所以无锡市人民医院一直在使用医惠的产品,除了无锡市人民医院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香港仁安医院、浙江大学医院附属第一医院等都在长期使用。除了为医院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外,理念上的契合、管理经验的共享、良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是医惠所一直坚持的,这些也正是医惠“有口皆碑”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把我们的系统卖给医院,而是要更进一步与医院建立起合作关系。除了给医院提品外,我们与医院能做到互相交流管理经验。”章笠中介绍到,对于有很强的管理理念的医院,医惠会全力配合,用技术手段帮助实现他们的理念,而对于在管理上较欠缺的医院,医惠会向他们灌输好的理念,因此,医惠与医院的关系是交流合作而非单纯的买家与卖家的关系。

医惠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与医院建立起的互惠互利、交流沟通的良好合作关系。章笠中认为每个医院其实跟每个人是一样的,一定有他的闪光点。通过跟不同医院深入的合作、交流,公司也能从中学到很多,进而把每一家医院的经验全部展现在产品里面。“在与医院的合作中,虽然我们的投入很大,但却赢得了更高的价值。所以到现在,我们与很多医院的合作关系都非常好,获得了他们的认可,特别是那些在管理理念和创新方面比较突出的医院。在和医院的合作过程中,双方理念上的充分沟通和碰撞出的火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在获得更多启发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会将这些经验通过产品传递给其他的医院,帮助他们完善信息化建设。与医院保持健康、良性发展的关系是我们取得成功最大的收获和经验。”

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

医惠在章笠中的带领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医惠发展至今,视野已不再局于国内,而是立足于国际化。现在医惠与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医院都有合作项目,医惠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国际化的标准。

当被问及医惠接下来的规划时,章笠中说:“做医疗服务最重要的是实现每个人的健康,我们的理念是希望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并且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尝试这么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转向去做家庭的医疗服务,我们的重心仍旧在医院,我们做的是以医院为核心的延伸服务,延伸至社区、至家庭。”

据章笠中介绍,务实地解决医疗、患者的安全问题、医疗质量问题以及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是医惠一直坚持的,也将继续坚持下去。如何用信息化的手段梳理医疗流程,提高效率,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效率是医惠一个永远不变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章笠中确立了医惠新的发展方向。

“我们掌握了大量的医院流程以及最精细化的信息,所以反过来,我们可以做一个很标准、与各个系统都能进行交互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帮医院做数据的决策分析。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只停留在销售软件系统和终端设备上,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被市场上的大鱼吃掉,所以我们的经营模式,正从传统的单一的业务创新转变为基于对象、基于流程的创新,一句话,就是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章笠中说。

“我们将集成现有的研究成果,把家庭医疗植入到社区,通过与开发商合作,像宽带、电话一样,在每户家庭事先都部署好医疗信息的无线接受终端。比如居民在家中量血压、测血糖,这些有用信息会被自动采集,进入到个人健康档案,我们根据这些信息联合医院、社区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服务,目前我们在香港、上海已有成功案例。” 章笠中认为,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是必然的,医惠的发展方向基本上是物联网、流程管理、医院的信息基础平台以及临床数据分析管理。

采访侧记

第6篇: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范文

支撑爱康网快速发展的,是互联网与传统医疗服务这两个原本相隔较远的行业相结合后,所形成的新型商业模式―依托互联网虚拟平台,爱康网搭建起医疗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并通过整合桥梁两端资源。以会员制方式提供健康档案管理、体检、健康评估、专家咨询、就医绿色通道、专家约诊等服务。而且,公司适时开展线下医疗机构的收购活动,实现业务延伸,构筑起业内较高的竞争壁垒。

蓝海:互联网+医疗服务

爱康网的商业模式,与其创始人张黎刚以往的创业经历一脉相承。1998年,张黎刚放弃正在美国哈佛医学院攻读的遗传学博士学位,回国帮助张朝阳创办搜狐网。1999年,张黎刚创立e龙商务旅行网。e龙与携程类似,依托“互联网+旅游服务”的在线旅游服务模式,以会员制为客户提供网上酒店预订、机票定制等服务。2004年10月,张黎刚在e龙即将登陆纳斯达克之际退出。

新的创业点子起源于一次旅行,在飞机上阅读一本杂志时,张黎刚被文章中的女性健康档案所启发,他意识到健康管理在中国应该大有可为。在大量调研验证之后,张黎刚于2003年12月在境外成立了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望年3月成立爱康网。

张黎刚将e龙的在线服务模式复制到医疗服务领域,无意中开创了一片蓝海市场。一方面,中国居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等疾病的患病率近年呈不断上升态势,居民对于健康医疗的需求日渐旺盛。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根治。数据显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医生数量却只有200万人,即每千人只有1.5个医生,而美国达到了2.2个,欧洲则是3.3个。按照现有的比例和服务模式,单纯靠医院或政府机构,居民根本不可能得到完善满意的医疗服务。

基于此,爱康网将业务范畴定位于提供健康档案管理、体检、健康评估与干预、一对一的健康专家咨询、就医绿色通道、专家约诊等服务。

健康档案管理是爱康网的基本业务。其以电子文档形式记录会员体检数据、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状况、个人疾病史及医师处方等所有健康相关信息,其档案终身为会员保存,会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更新。

体检业务是爱康网诸多业务中起步较晚的一项。公司创设初期,爱康网只提供预约体检服务,但随着后续收购体检中心,2007年以来这项业务才逐渐突出,为会员提供从百元到万元不等的体检套餐。目前这一业务为公司贡献约50%的营收。

健康评估与干预是爱康网的增值服务。健康评估是根据体检报告对会员健康状况作出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会员的生理年龄、精神压力以及营养状况等,并预测未来5~10年内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性。健康干预是针对个人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人的干预指导方案,为个人量身打造个性化健康改善方案。同时,通过专题健康讲座、门诊、电话、网上专家咨询答疑等方式,支持和帮助个人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一对一的健康专家咨询,也称为私人医生服务。爱康网为特定级别的会员配备固定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作为专属健康专家,提供医学及健康问题的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为此,爱康网组建了一支超过1000名医生的庞大顾问团,其中多半是已退休的医生。

爱康网的核心业务是就医绿色通道和专家约诊。会员可通过网络方式选择不同科室不同医师进行预约就医。会员致电爱康国宾客户服务中心,由客服人员针对会员的实际就医需求,为会员选择合适的医院、合适的专家,并指导会员以最适当的方式配合诊疗,同时为会员提供及时的贵宾预约挂号服务,使会员不需连夜排队,不需托关系,不需买高价号。以会员制为核心的盈利模式

具体的市场策略上,爱康网采取了“会员制”为主的营销模式。企业团体和个人每年每人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获得爱康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根据会员等级不同,入会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并享受相应的服务。

与携程、e龙一样,爱康网的营收主要来自收取中间服务费。不同的是,携程、e龙是向旅游服务商收费,而爱康网却是向会员收费。导致这一区别的根源在于,细分市场内竞争格局之差。旅游、餐饮和药品零售市场具有明显的买方市场特性,而医疗市场却仍保留着卖方市场的特性。

从产业链角度上看,作为一个纯粹的网络平台、会员制、不经营任何实体、只做桥梁和管理、两端分别连接医疗机构和会员的轻资产网络公司,爱康网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资源的整合。事实上,爱康网能够有效运转,必须依赖一定规模的会员和医疗机构。研究发现,爱康网在以会员制有效整合大量个人和企业会员的同时,以向医疗机构输出医疗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契机,通过承担部分医疗机构的管理职能,介入实体医疗领域,并借此与国内数百家医疗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有偿的医疗服务尚属新兴事物,能够认同和接受在线医疗服务者,多为生活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以及注重人力资源价值的企业组织。因此,爱康网在会员的整合上,将目标客户锁定为已完成了买房买车,下一步将追求快乐人生的中产阶层,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差异,爱康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整合方案,分别建立个人健康管理和企业健康管理体系。个人健康管理业务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向个人或家庭提供医疗服务。操作上,爱康网借助新型媒体,对目标客户进行宣传推广。2007年4月,其麾下的爱康上海导医与上海电信IPTV健康频道展开合作,携手推出预约挂号、医疗信息、健康生活三个栏目。9月,江苏爱康与江苏移动联手打造健康随行短信订阅业务,为中年男士及职场女性量身定制包括男士养生保健、高血压预防、高血脂预防、女性美容美体、办公室女陛保健等类别的短信套餐。

企业健康管理体系定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畴。爱康网结合医疗服务和信息技术,从社会、生理、心理等角度系统关注和维护企业员工的健康状态,针对企业员工及企业集体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通过爱康企业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不仅能让每个员工方便、及时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隐患、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管理、采取行动改善健康,同时能协助企业人力资源部对所有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和掌控,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

国外经验表明,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可将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如果我能帮你管理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个人健康分析;生病时,提前预约好医生,看病之后,将相关资料。例如x光片,迅速上传到健康档案,让你一上网就能了解详情,你会不乐意吗?”张黎刚说。

由于市场需求空间巨大,爱康网在整合客户资源方面显得较为轻松。目前,爱康网会员数量已经超过100万,中国移动、新浪网、百度、联想、飞利浦等企业也在其客户名单上。

与会员整合相比,对医疗资源的整合显得更为重要,实际操作中也更为困难。由于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爱康网对其整合的难度显然大于携程、e龙对旅游资源的整合。“门庭若市的三甲医院,根本就不在乎我们的客户资源。”张黎刚说。因此,爱康的策略是,通过分担医院的社会管理职能,向医疗机构输出医疗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帮助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挂号、就诊优先权。

爱康网所分担的医院社会管理职能,即为改善困扰医院的医患关系。保持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医疗机构在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上也进行着不同的尝试,但效果不甚理想。针对此,爱康网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开发出爱康健康医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该系统最大的特色是,以呼叫中心为平台,以网络、手机短信为服务手段,通过接入电话和电话回访采集和完善用户信息、回答和反馈用户提出的问题、预约挂号、咨询服务,同时对服务内容和质量进行跟踪、协助市场调查活动的进行等,由此搭建起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一个互动平台,帮助医疗机构更有效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与需求,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通过技术输出、分担职能,爱康网得以将自身业务与医疗机构进行无缝对接。另外,为了能让更多的医院成为其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客户,爱康网对不同的医院采取了不同的合作方式。对不愿支付信息产品费用的医院,采取收取会员费的方式;而对愿意不同程度付费的医院,则可以得到相应的优惠,甚至免去全部会员费用。通过这些方式,爱康已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的近三百家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除了自己开拓市场外,爱康网还通过合资、收购、加盟等形式在全国迅速扩张网络。目前,爱康网已在国内近20个一级城市开展业务。

市场容量大且成长迅速

爱康网能够快速扩张的首要原因,是其业务满足了细分市场用户的特定需求。而且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容量巨大的市场,这也是支撑其做大做强的基础。目前,爱康网虽与数百家医疗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亿元,但全国有上万医疗机构,每年医疗支出高达数千亿元,与之相比,爱康网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爱康网提供的医疗服务具有被市场持续、重复使用的特征。如预约挂号、专家预约等,重复性较为明显。再如体检,通常也是一年做一次健康检查。需求的重复性和持续性,使得爱康网的业务量具有很强的需求刚性。

吸引美林证券的,正是爱康网的成长空间。根据推算,如果达到美国市场水平,中国制药领域将增长16倍,医疗器械市场扩大40倍,与医疗相关的销售、零售领域要扩大90倍,而与医院相关的医疗服务则有100倍的市场空间。

模式可复制

爱康网的营收主要通过线下资源整合与布局来实现,公司的业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这在预约挂号、导诊方面尤其明显,因此,爱康网的营收规模及盈利程度均与服务网络的覆盖程度直接相关。爱康网的优势在于,其商业模式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在线下收购医疗机构之前,爱康网是典型的轻资产运营,资产固定化比率低、虚拟的网络架构,使得业务跨区域拓展的核心在于整合不同区域的会员和医疗资源,而这一点,在借鉴以往成功经验基础上实现并不困难,也无须巨额的资本投入。

依托模式的可复制,爱康网在成立较短时间内,将其业务范围覆盖到了全国近20个一级城市,迅速完成全国布局,成为国内健康管理业的领先者。全国网络的布局,也为爱康网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

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导致某一创富路径或模式获得成功后,往往成为众多后来者效仿的对象。从近年来的盛大模式到无锡尚德模式,从碧桂园模式到PPG模式,均系如此。爱康网开拓出一片蓝海市场后,无可避免地吸引了相当数量的竞争者进入。这些跟进者同样通过互联网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了高速增长在目前市场尚不成熟、爱康网并未形成强势品牌的情况下,效仿或跟进本身就是较易成功的策略。

当然,爱康网通过线下运作实现着陆,使自身资产由轻转重,客观上对后继者构筑起了一道壁垒。线下收购与布局,不仅需要巨额资本的投人,还要有合适的医疗机构才能奏效。因此,爱康网的转型,可以相对有效地拉开与竞争者的差距,避免竞争者的简单复制。

会员制助扩张

爱康网的快速发展,另有一个重要的推力,是依托会员制而形成的类金融模式。为享受爱康网的服务,个人或企业通过购买爱康服务卡的方式预先支付一定金额,成为会员后,才能依据所购买服务的类型享受差异化服务。

第7篇: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范文

在医疗改革的第三年,2011年也被指定为明确目标的一年。机制的转变带来效率提升,信息化作为强力的支撑,显得越来越关键。

科技与医疗融合

“IBM对医疗行业的关注其实是与医改同步的。” IBM中国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四部总经理刘洪解释了IBM智慧医疗的精髓:第一是物联网。所谓物联就是把医学的对象和科技手段、流程数字化,使其被系统感知、了解;第二步是在物联的基础上进行互联互通,特别是针对临床服务、协同医疗等;最终实现智能化,即利用数据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益,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机构对患者和社会的服务能力。”

所谓智慧医疗就是: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那么,这“三化”要如何执行呢?

IBM提出,一是需要整合性的平台,这是在物联化以后,进行协同医疗、转诊和社区医疗以及远程医疗的基础;二是HIS系统,这是面向医疗机构和卫生机构的信息架构;三是需要临床信息分析和整合,IBM中国开发中心也有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CHAS(医疗和健康记录分析和共享),是临床信息一体化服务的架构;四是医院运营HRP/BAO;五是云计算;六是数字化医院建设和优化DHC/DHO,就是从网络到IT和医疗总控建立一套医院的运营控制中心,这个控制中心能够直接驱动或者直接去监控各种大型医疗设备,能够监控医院所有的物流、人流等信息,像一个交警一样,在主控制台上进行控制;七是协同医疗IDN,即把治疗的路径能够延伸到社区、家里。这是协同医疗的发展趋势。

管理变革与转型

传统医院如何利用新的管理理念完成转型呢?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的经历就是一个可借鉴的范本。

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和约束,过去,马鞍山的市属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僵化,内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服务的观念比较落后,加上财政投入不足和缺乏成本意识等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导致连年亏损,成为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

在这个背景下,从2008年开始,马鞍山市开始进行管理变革。

结合该市的特点,马鞍山市实施了以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和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成熟这两个大主题为核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的总院长何少峰表示:“我们要从运动员回归到裁判员的角色,要把利益链切断。因为没有利益关系,就能够公平公正地实行全方位的监管。”

第8篇: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范文

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方面,通过建设“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借助市区两级政务外网的信息网络覆盖到6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以全市数据大集中的公共卫生数据中心为主,以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三个数据中心为辅的“一主三辅”四个数据中心;建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传染病管理、结核病管理、实验室管理、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血液管理等一系列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方面,较早开展社区电子健康档案的探索和实践,闵行、闸北、长宁等区县开始探索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系统的互通。部分区县将电子健康档案直接整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工作站中,形成全科医生工作站。医疗服务信息化方面,上海市5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均已完成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的建设,并全面与医疗保险系统互通。在此基础上,二级以上医院逐步建立起临床信息系统,部分医院已初步建成数字化医院。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在所属34家市级医院中推进实施了“医联工程”,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院际临床信息共享系统和国内规模最大的患者诊疗档案数据中心,实现了网上查询检验报告,减少往返奔波,实现了医院之间检验检查、用药、医学影像等临床信息的共享,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检查和用药提供了支撑。

2010年7月11日,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赴上海市调研卫生信息化工作,先后听取了上海市卫生局、闵行区卫生局关于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并实地考察了闵行区古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竺在调研时强调了卫生信息化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上海市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上海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谢桦介绍了上海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上海市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执行了卫生部‘十二五’框架中‘3521’的规划。其中的‘3’就是三级平台,国家、省、市三级平台,上海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按照目前的进展来说,市级平台已经基本完成。从区一级的平台来说,上海先期启动的项目中有6个区已经基本完成了项目。2012年底全市所有的区将完成平台的全部建设。这里讲的‘2’是两个基础数据库,一个是电子病历,一个是健康档案。上海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得比较早。上海自2006年开始了医联工程的建设,这一项目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还打破了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技术壁垒,令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整合。小医院拍片、大医院实时诊断,看病‘路径’一下子变得简便了许多。遍布全市医院的 ‘医联工程’,在历经多年建设后,已网罗上千万名患者的海量医疗信息。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电子病历数据库,而且基本已经成了雏形。目前,市级平台已经基本建立,2012年将扩展到全市所有的区县。另一个数据库是健康档案数据库。针对这个数据库卫生部于2010年了许多相应的规范,并要求到2012年2月份完成健康档案的规范化,建档率要达到50%。上海市作为试点市则要求达到70%的水平。坦白讲做到这一水平很有难度。我们在这项工作上始终把握的一个要点就是,给更需要建档的人建档。上海的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都很多,我们没有挨家挨户的上门建档,而是对到医院就诊或者参加过体检、接受过社区保健的人进行建档工作。在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在上海工作的一些白领,他们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不太容易生病,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花力气去给这些人群建档,因为他们不是我们急切管理的对象。我们所强调的是建立一个机制,而不是为了建档而建档,建档的目的在于利用。”

闵行区成为全国典范

上海市各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各具特色,不拘一格,都是针对本区的特点建设的能够切实落到实处的信息化项目,其中闵行区的闵行模式成为了全国最早的典范项目之一。

闵行区根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意见,结合自身多年卫生信息化的基础,与创业软件合作,对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整合,以服务居民为中心,以电子健康档案(EHR)为核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遵循卫生部统一标准,建立了卫生数据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四级卫生信息网络体系。通过搭建区卫生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开发与整合了集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医疗协作、妇幼保健、慢病管理、疾病预防、绩效考核、业务监督、卫生管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通畅的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开创了终身式健康服务新模式和现代化医疗卫生管理模式。

闵行区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 医生“刷卡”远程读取健康档案:闵行区在数据中心建立了可实时联网查阅更新的电子健康档案,兼有居民健康资料和电子病历双重功能,并向居民发放健康卡,作为电子健康档案的身份识别证明。

2. 完成医院与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整合:闵行区通过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完成医院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整合,同时建立的医学影像会诊平台,实现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之间的双向转诊和检验检查协作流程、会诊流程,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加强医疗协作,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了全区的医疗服务质量。

3. 整合城镇医保和新农合体系:将城镇医疗保障系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系统整合到整个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中,实现社保与新农合实时结算,同时推进医疗保险的单病种结算制度,从而降低了居民的医疗费用,同时还提高了服务质量。

4. 支持绩效考核机制和卫生经费投入机制的改革:闵行区为每个居民发放了健康卡,同时为每个医务人员配备了绩效卡,通过“刷双卡”,每次工作内容都记录到数据库,信息系统可实时统计分析,自动生成各类卫生服务量、医务人员工作量、药品使用情况等报表。

医联工程解决就医难题

2006年11月29日,“上海医联工程”项目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举行了签约仪式。标志着万达信息承接的上海医疗卫生行业的又一大型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上海医联工程”正式启动。

上海医联工程是为所辖市级医院之间建立的一个信息交换共享集成平台。该平台将与各所辖医院的信息系统联网衔接,以就诊患者个体为本,在医院之上建立电子诊疗信息档案,实现跨医院的对患者临床诊疗信息的共享。同时,以此系统的网络平台为支撑,为作为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责任主体的申康建立对所辖医院的投资、融资、运营、管理和考核业务的高效率运作体系。万达信息承接该项目的总体设计、总集成以及部分应用软件开发任务。

医联工程的体系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临床信息共享平台,一个中心数据库,一个连接各医院的网络,一个可在所属市级医院通用的就医卡,一个对外门户网站,临床医疗辅助决策系统和医院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在内的两个辅助决策系统。

医联工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共享,带来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共赢”。通过信息共享,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支出;通过共享为医院、医院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帮助,同时,还通过“医疗安全辅助系统”将药物信息的详细内容,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过敏指证等提供给医生,为医生用药安全提供信息参考,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除此之外,还可为医院之间的转诊预约、慢性病跟踪等方面提供支持。

医联工程系统的非影像数据交换方式为:定时上传,按需调阅;影像数据的交换方式可概括为:中心调度,可分布存储。医联工程系统的数据包括非影像数据和影像数据。非影像数据采取中心端集中存储的方式;影像类数据采用可扩充为分布式的存储模式。

医联项目中心系统通过交叉比对与各种就诊卡相关联的患者身份信息来进行患者身份认证。调阅非影像类数据时,医院端通过嵌入医生工作站的调阅模块,根据实际需要对临床诊疗相关的数据进行调阅。调阅影像类数据时,中心端根据查询请求进行服务调度,定位并指示资源所在的服务器提供数据。

医联系统建成后效果明显,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医生的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对症。“医联工程”启用后,患者在“医联工程”联网的医院就医时,经授权的医生可以通过医生工作站调阅该患者近期来在本院以及其他22家市级医院的就诊记录、门诊处方、住院病案首页、检验检查结果,并可以调阅在瑞金、市一级18家市级医院拍摄的医学影像。医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患者以往的诊疗情况,进而做出更安全、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切实减少患者费用。医院之间重复检查一直是患者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及自我保护意识,医院普遍不愿承认其他医院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医联工程”启用后,根据市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学检验检查互认的有关规定,医生在一定条件下应认可通过“医联工程”调阅到的其他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以切实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检查。

管理更加有效。在“医联工程”启用以后,申康中心的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通过统计分析系统了解到所辖各医院的运营情况、临床医疗质量以及各种医疗专题的深入分析情况,有利于管理人员在全面地掌握所辖各医院市级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及时的现状判断和政策性的调整。

病人就医更加方便。患者在联网医院一家办卡,34家医院通用,减少了重复办卡的麻烦。患者可以在医联网上查询34家医院的检验报告,也可以通过市民信箱订阅检验报告,减少了往返的奔波。打破医院之间有形与无形的障碍,让孤立的资源流动起来,通过医疗信息化实现医院间信息的共享,疏通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协同服务,上海医疗服务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网络时代”。

截止2011年底,已经建立服务3000万人的个人诊疗档案库,其中社保患者1200万。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处方、检验检查报告、影象、病案首页、出院小结,其中可调阅的诊疗记录达到了1.1亿个,处方明细20亿条,病案180万份,检验报告4000万张,检查报告500万。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区域医疗系统。

医联工程自2008年上线以来屡获殊荣:201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1年度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 ;2010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IT类最高等级奖) ;CCW 2009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2009年度上海市信息技术优秀应用成果奖;《e医疗》杂志2009年度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创新奖 。

居民健康档案完成全市建档工作

《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建设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建设覆盖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有机整合现有的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医联系统和医保系统,夯实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服务等有关过程中采集居民健康信息,通过市区两级数据平台进行汇聚,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自动建档、自动更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

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由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两部分组成。结合上海实际情况,确定健康档案信息内容如下:一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等基础信息以及基本健康信息。二是主要卫生服务记录,是从居民个人一生中所发生的重要卫生事件的详细记录中动态抽取的重要信息,主要包括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预防、疾病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

上海市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项目是本次医改的重要基础建设之一,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居民健康管理为核心,建设上海健康信息网,实现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使居民、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有效共享利用健康信息,为居民开展自我健康管理,享有方便、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信息支撑。主要包括:一是建设一个覆盖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有机整合现有的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医联系统,并与医保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夯实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二是在医疗卫生服务等有关过程中采集居民健康信息,通过市区两级数据平台进行汇聚,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自动建档、自动更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三是推行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依托,以慢性病综合防治为重点的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四是实现全市公共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对健康档案信息的互联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用药和检验检查;五是依托健康信息网加强药物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业务联动,发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辐射作用,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9篇:互联网医疗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无线城市云计算物联网

1概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通讯技术及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前进”的发展方针。无线城市无疑是未来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无线城市逐步选择由政府指导,运营商承建,这样既充分利用运营商的运营经验和成熟商业模式来保证无线城市的健康持续,又可以由政府通过指导、管理、规划实现无线城市的最大社会效益。

云计算技术是IT产业界的一场技术革命,它已经成为了IT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需求驱动、技术驱动和政策驱动三大驱动力给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随着后IP技术和新的IT架构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已从一个技术理念逐步落地,形成技术驱动力。不少国家对云计算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产业机遇高度关注,纷纷出台相关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以加快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和应用,抢占未来云计算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2基于云计算构建无线城市IT系统

2.1 无线城市IT需求分析

无线城市的用户涉及所有城市居民。政府用户作为无线城市的重要服务对象,无线城市应满足其专业需求:市政执行公务,政府公众信息,实现电子化市政服务;警务人员随时随地安全接入网络,以查询必要的信息和记录;交通部门在各交通要道和重点地区进行实时视频监控;紧急救护部门进行远程医疗救护,远程监控和诊断;市政监察进行实时的市政工程监督和管理。对于企业用户,要满足企业电子商务交易、企业员工进行移动办公、企业员工之间协同办公、企业信息等需求。对于城市居民,需要满足其以下需求:了解政府信息,进行电子化市政服务操作;享受无线社区业务,了解社区信息,享受社区服务;享受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如网上信息浏览、资料下载等。此外对于旅游城市而言,还应满足旅游人员旅游信息咨询,方便、快速获取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信息的需求,提供旅游人员的信息沟通的快速稳定渠道;提供旅游商务撮合等。

从无线城市的职能又可以细分为无线政务,无线电子商务,无线城管,无线社区,无线景区,无线医疗,无线校园,无线古城等。

2.2 无线城市IT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推进:从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整体出发,立足现实需求,适度超前服务,制定统一的“无线城市”发展规划,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试点一个、推广一个、成熟一个”,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实施。

(2)整合资源,区域共享:依托无线宽带城域网,进一步整合城市网络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等各类城市公共资源,打造无线数字化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统一平台下的区域资源共享共用。充分考虑现在和未来的互通性,归避投资浪费、保护应用演进。

(3)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制定统一的接入和应用标准,通过网络互联充分共享业务资源,尤其完善的固定网络,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光纤进行建设。重视终端的推动作用,推广能够兼容多种接入方式的终端。做到账户互通,以市民使用方便为重;推动多网相通达成漫游协议,结合政府监管的统一认证;确保应用互连,要促进应用联合,减少信息孤岛,来凸显信息增值。

(4)政府支持、企业运作:政府牵头组织,运营商具体负责,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采取“上级争取一块、政府投入一块、社会筹集一块”的方式,按照社会化运作方式进行项目建设、系统管理和社会服务。

3 基于云计算的无线城市IT建设方案

无线城市的IT系统是以电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为支撑,基于运算与数据资源共享,依托信用与透明度保障,通过信息与应用聚合而实现的无线城市信息服务模式。

如图3所示,无线城市的IT系统需要基于云服务,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技术聚合的形式给传统IT业务带来产业生态系统的转变。通过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对等的云服务平台,向政府、创新性企业或个人用户提供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和软件云服务。

3.1基础设施云服务

数据中心(IDC)是现代城市信息系统的中心,通过网络向企业或个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目前IDC的快速发展,为信息系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各个企业、部门独立建设和维护私有IDC,形成了互联网上的一个个信息孤岛,不利于信息和IT资源的共享,资源平均利用率在10%~30%,超过一半的IT投资都在被浪费;其次,随着信息系统业务的发展,各个企业、部门的信息数据量呈几何曲线性增长。电信运营商在基础架构方面拥有先天优势,拥有IDC资产、网络连接和计费系统等基础架构,具备丰富的IDC服务经验,可以在基础设施云服务产业生态系统中承担重要的黏合和作用。在无线城市建设中,由政府牵头,运营商承建提供基础设施云服务,采取按需分配、按使用另计费的方式,将IDC的硬件、存储、网络带宽等资源租赁给用户,直接服务于个人计算、企业计算、科学计算三大客户群。

3.2平台云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及应用需要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一些创新型的互联网公司,如Google、Amazon、MSN、eBay、Yahoo、Facebook、MySpace、LinkedIn、Twitter等,倡导“互联网即平台”的开放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开放特性,依托自身的核心技术和业务(如搜索、SNS、IM等),提供开放的平台和简单易用的API(如Google Map API、Facebook API等),吸引开发者以至最终用户加入,形成开发者社区,进行应用的融合(Mash-up),从而将自身的业务能力嵌套到以往看来完全无关的应用当中,提高业务使用量的同时催生了新的应用和业务模式。

无线城市的平台云服务需由政府牵头,由电信运营商承建,依靠电信运营商现实的客户关系和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以更有感知性、场景性的方式进行。电信运营商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并适应变化,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寻找新的角色定位并开拓新的赢利模式。

无线城市运营商要改变业务产品的提供方式,以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外部开发者三家互动、共同开发并提供引用电信能力的个性化的二次开发产品的模式,即,屏蔽电信内部网络的复杂性,提供开放的平台和简单易用的API,使得外部开发者乃至最终用户无须电信经验就能在其应用中嵌套和使用电信能力来开发产品。要取得平台云服务的成功,关键就是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对等、繁荣的第三方开发者社区。无线城市运营商必须制定流程,保证开发者社区的开放模式,同时,提供一个完整的测试平台,

3.3 软件云服务

电信运营商应与医疗、交通、教育、文化传播、安保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部门合作,完善无线城市业务系统,向公众提供各种软件云服务。电信运营商加入软件云服务市场,既是电信运营商出于自身业务拓展的需求,也是作为国有企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这是因为,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如医疗、交通、教育、文化传播、安保等),信息化程度亟待提高,纯粹依赖政府投资建设,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配备,同时进程缓慢。电信运营商不仅早已掌控了数据中心和直接到达用户的各种通道,还由于其在信息产业生态系统内具有核心地位,可以整合、调度大量的软硬件厂商和内容提供商的优势资源,因此可以帮助实现医疗、交通、教育、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快速信息化。此外,这些领域涉及用户隐私和国家安全,因此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极高,也只能交付给具有国企性质的电信运营商来提供服务。

具体来说,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商可以与医疗、交通、教育、文化传播、安保等部门合作,通过电信用户的终端(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智能手机、游戏机、电视机顶盒等),直接提供各类贴近生活的软件云服务。例如,电信运营商可以与软件厂商合作,开设软件应用商店,通过终端为电信用户提供各种娱乐/信息类软件云服务,如E-mail、桌面支持虚拟化、办公自动化、业务服务应用、维基、博客、社交网络、音乐等。

3.4分众云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无限丰饶的世界,消费者开始拥有无限多样的选择机会,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为消费者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产品的主动推送服务,可以有效满足人们节约搜索成本的本能需求,并缓解品种丰富带来的选择焦虑。

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商拥有大规模用户的海量信息资源,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消费特征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可以开展分众云服务,通过挖掘用户数据,研究用户价值,在提供自身分众服务、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提高业务交付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与广告主合作,向上下游商业资源管理领域拓展,开展精准营销服务,帮助有个性化产品和业务需求的用户找到最适合的个性化产品,实现消费者与产品的有机契合。

通过自主学习用户的网络操作,逐渐了解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而后将用户的兴趣以一定的形式表达,用以指导信息的搜索和推荐,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还可以主动、持续地在网上寻找各种最新信息和变化信息,以满足用户关注变化信息的需求,减少用户信息查询的负担,使用户可以腾出时间进行高附加值的创造性工作。

3.5医疗卫生云服务

目前医疗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存在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看病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在无线城市中需要进行医疗云的建设,开展医疗卫生云服务,建立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通过终端为电信用户提供呼叫中心、医疗服务配送、预约挂号、结果查询、会诊、咨询、健康教育、个人健康档案门户等增值服务,这将给传统的医疗服务业带来一场变革。首先,医疗卫生云服务能够改革医疗挂号模式;其次,医疗卫生云服务能够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共享,建立起层次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患者可以实现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生病了先去社区看,社区无法解决再向大型医院转诊,从而有效疏导患者,缓解病人看病难的问题;再次,医疗卫生云服务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最后,医疗卫生云服务还能提升医生查房的工作效率。

3.6交通云服务

现在,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日益严重。目前,在国家不可能拿出很多资金修建道路、改善城市交通“硬环境”的情况下,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依靠科技进步,尽量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开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堵塞,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有效途径。结合传感器、摄像头、RFID等设备收集路况信息来分析、利用电信运营商现有的移动基站实时定位功能,对移动用户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在大大节省路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的同时,还实现了数据的全覆盖。基于此,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商可以与交通管理部门合作,开展交通云服务。一方面,可以发挥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优势,提升交通信息实时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交通路况分析系统中,引入基于移动网络的信令采集与分析模块,通过分析海量移动用户的定位及行为轨迹,作为基于传感器、摄像头、RFID等设备收集的路况信息分析结果的有益辅助,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实现路况分析;此外,还可以基于移动网络以及其他终端,立足于满足公众出行需求,为电信用户提供实时定位、实时路况查询、动态路径引导、公交查询、停车场车位查询和预订、交警服务信息免费告知、高速公路信息查询等增值服务,帮助用户了解准确、动态、实用、综合的出行信息,有效提高城市交通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城市交通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在未来,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商还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4小结

无线城市的建设对于推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无线城市的运营模式优劣决定了无线城市的是否能科学可持续发展,目前由政府指导规范,运营商承建并运营无线城市是很好的无线城市发展路线。而云计算是目前适合无线城市IT系统的新技术,本文针对针对无线城市业务进行细入分析,给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无线城市信息化架构,并从IaaS到SaaS对无线城市云架构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清金,孙海滨. 基于WCDMA网络的无线城市建设[C]. 山东无线城市高峰论坛,2009.8.

[2]康旗,吴钢. 中国联通WLAN业务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联通集团年度研究报告,2009.10

[3]陈宁夏. 中国无线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探讨[J]. 福建电脑,2009,Vol.25.

[4]冯小芳. 无线城市将成"第五公共事业"运营模式亟待明晰[J]. 通信世界,2008,Vol.1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