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精选(九篇)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

第1篇: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

(一)农业相关的实用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

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三十几年,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粮食增产稳定。与此同时,与农业相关的各项科学技术,如种子处理技术、效果良好的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等,也得到了更好的推广,这加快了农作物产业的进步速度。

(二)技术教育的培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农业科技技能培训,使我国农村中出现了一批具备相应科学知识、具有科学素养的技术能手,那些经培训之后的学员成为了农业工作中的技术骨干,不仅具备相关的农业基础知识,也具备农业科技技术,使农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更强。

(三)基层的培训机构的建设相对滞后

科技工作如需在农村工作中进行推广,则必须加强对基层培训机构的建设,这将是工作的关键。但是,目前由于各省市的各级农业方面的科技培训学校以及社区中的一些教育培训资源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建立长期的、系统的培训工作,在基层的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大多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应该有的培训功能,有的话也仅仅是形式,因此农民科技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基层培训形式较少

基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以教室授课的方式进行,结合网络电视、多媒体等传播方式的比例较少,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培训的效果,还影响了农民们的听课积极性。

(五)具备培训水平的人才较少

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知识老化严重、年龄结构需要调整、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能适应现在科技程度较高的农业、特色产业的人才较为缺乏,使得我国的农业工作进步速度提升不大、制约着我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发展。据调查,参加农业科技培训的人员基本存在学历低、学习水平较差等客观现象,加上培训人员知识逐渐老化,跟不上更新换代的速度,培训人员相应的待遇较低等都是培训人才队伍的不安定因素。

二、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重点

(一)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经济相关知识的培训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如今的经济形势相比之前更加紧迫,我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阶段。在这平稳发展的市场经济阶段,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以及挑战,市场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等的出现,将会对传统的农村的经营规模及农户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农民对现行市场经济相关知识的了解。

(二)加强对农业相关标准等知识的培训学习

现如今,市场上已经颁布了约4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以及农药的安全生产技术,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农民,这样就可以让这些标准真真正正地落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并建成一系列高水平的符合标准的生产基地、全面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无公害水品、从源头上加强处于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的环保意识,从而间接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途径

(一)使用多种形式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1.第一线课堂。通过让农民在田间地头所设的课堂进行学习,教育形式采用非正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与培训教师的互动性,在实践操作中加强每个参训学员的培训积极性,提升学员的课堂学习效率,并可以有效的激发参训学员对各种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2.多媒体教学。除了在第一线课堂进行学习,将最新出现的各种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成果带入到培训课堂中来还有另一个提高学员培训效果的方法,那就是在集中授课的时候采用多媒体的方式配合理论教学工作。

(二)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活动的宣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传媒也得以迅速壮大,这也就为农业科技培训的宣传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业科技人员不仅要对农业科技培训质量及数量进行加强,还需要加大在各种传媒上的广告量及宣传力度,如在网络、电视机、广播、微博、微信等。这样也可以让科技培训这一名词及有关基础内容更加为农民所熟知,也就间接的提升了农民参加类似培训的积极性。

(三)健全农业科技培训体系

在如今农业科技的基础上,建议全国各市县的农村增设农业科技培训点,每个地区的农业科技培训统一管理,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将对本地区农民进行科技教育培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协调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分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四、结语

第2篇: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机科技培训;问题;解决方案

农机培训工作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的主要的业务职能之一,其与农机管理,监理,推广构成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机培训工作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丞待分析、研究和解决。

一、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中的问题

1、政府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1)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机学习培训的财力支持不够,大多数乡镇农机学校的基础设施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资建设的,教室简陋陈旧,教学设备老化落后,缺乏先进的电教化教学设备,缺乏高文化学历,高素质的培训老师等,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才能使农机学习跟上社会科技水平发展的需要。(2)农机管理部门本身不健全,从省、市(地)、县(市)3级农机管理机构来看,无论是农机推广部门还是农机监理部门从县(市)到省都有相对应的直属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而农机培训学校都设有相对应的直接的上级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由此易导致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上下不协调,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缺乏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对下级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监管、指导与支持,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制约和影响了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教职工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农机教学培训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例如,有的是接班顶替人员;有的文化程度水平不高;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是转业军人安置等,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由于农机培训学校无上级业务直接对口领导部门,广大教职工每年不能定期参加新技能培训、接受新知识,影响了其业务知识的更新。

3、领导和农机手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认识不够。大多数人都认为农机是在农田操作,作业环境不复杂,驾驶操作简单容易,只要会开就行,农机手没必要参加培训,认为培训只是个形式而已,无关紧要。

4、与有关部门配合协作不够。例如农机部门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劳动部门的关系,农机系统内部学校与农机监理、推广的关系,这些协作关系处理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自信心。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等促进法,拖拉机培训管理办法和农机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农机科技培训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加上中央及各地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购机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这些都为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农机科技培训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正视困难、振奋精神,增强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自信心,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推动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步上新的台阶。

2、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实用技术培训班、技能竞赛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社会宣传农机化科技培训的作用和成效,进而提高农机科技培训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农业机械的科技培训良好社会氛围。

3、努力争取资金支持和舆论支持。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视,出台规范性的文件,突显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争取政府财政部门的支持,将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经费正式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保证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经费及时到位。与此同时,农机业务主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另外,农机学校也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队伍素质建设,以优质的服务、突出的成绩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信誉和形象,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为开展好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奠定夯实的基础。

4、切实提高农机科技培训工作质量。一是坚持对农机培训学校教职工经常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教师持证上岗,规范管理,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专业教师队伍。二是积极鼓励教师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学校应采取定期组织听课、举行教学会议等方式,不断促进和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三是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保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确保农机科技培训质量。

5、推行组合式培训模式。根据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对农机工具驾驶员开展培训,取得驾驶证的同时,开展农机维修、农机焊接等实用劳动技能的培训,使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受训者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能力,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缓解农民就业压力。

6、加强配合协作,拓宽培训范围。农机科技培训、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管理是农机管理不可分割的整体,农机推广脱离了培训,新机型、新机具、新技术就不可能被人们了解和掌握,更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农机安全管理脱离了培训,农机的安全应用就得不到保证,更不可能消除安全隐患。因此,农机科技培训与监理、推广要密切配合,全方位发动宣传农机科技培训政策、规定、要求和好处,保障培训生源。在推广新机具及办理购机补贴手续时,必须要求办理的对象具有农机机具驾驶证,同时结合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对机手进行跟踪培训。要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杠杆作用,加大田检路查力度,使机手明白要操作农业机械,就必须参加农机科技培训,办理驾驶证。

农机科技培训学校要适应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人才、设施和社会知名度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同专业学校和劳动部门等联合办学的力度,拓宽农机科技培训的专业范围,将培训工作延展到农机维修、电工、电气焊工等其他专业,充分发挥农机科技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电科技培训上的催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丽萍,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当代农村2008(9)

[2]马龙武,陈渊涛,农机推广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5)

第3篇: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县级;农机化技术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56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快速向前发展的关键,要想在现代农业中实现新科技以及新机具的广泛应用,就必须坚持科技兴农的原则,加强农机化技术方面的培训,积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内涵和意义

1.1 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内涵

基于技术的角度,农机化技术培训实际上指的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如教学、宣传以及操作示范等,将一系列农机化科学知识,将其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而促进农业科技以及农业本身的快速发展。农机化技术培训作为整个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同时也是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管理等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其始终贯穿于农机化实施的整个过程。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但是,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所面对的对象具有年龄层次差别大、文化素质低的特点,再加上农业机械型号复杂等因素,从而使得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较难展开。

1.2 农机化技术培训的意义

农机培训通过对农民进行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使得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进行所学知识和技术的验证,再将这种验证反馈给农机生产厂家,而厂家根据其反馈再不断改进和创新农业机械的性能。经过这种反复验证和提高,最终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对农业现代化不断探索和实验的重要工作。

2 农机化技术培训的有效模式

2.1 坚持并坚定服务大农业的基本观念

坚定服务农机户的信念。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愿望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而越来越强烈,同时他们对于新的农业知识以及机械操作技术的渴望也逐渐增强。而这就大大促进了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的发展,为满足农民的这种需求,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必须要坚持服务农机户的信念,为其提供培训服务;充分认识到农机培训教育的重要作用。农机化技术培训部门要积极组织农机户进行定期的驾驶、操作以及维修等学习培训,将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以及农机技术传授到农村中去,从而使得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最终为农村经济发展,改变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2.2 拓宽农机化技术培训的途径,促进其多元化发展

要做好“青年农民培训工作”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为农民的专业、转岗以及创业提供较好的培训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这将是我国农机化培训工作的重点。为此,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要坚持面向市场、立足农机、增强培训活力,实现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目的;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平台培训基地,促进农机化培训机构向着信息中介方向发展,该信息中介是连着农民与企业的桥梁,因此该机构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农机技术鉴别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培训能力的提高。另外,农机化技术培训机构应当善于利用企业的资金和动力为农民提供农机技术培训服务。因为农民是农机生产企业最直接的一个宣传平台,而农机化技术培训机构承担着为农民提供农机产品培训服务的责任,所以其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

2.3 培训时间、地点的设置要坚持灵活性与实际性

以农时为根据,针对其进行培训时间的灵活设置,尤其是要坚持贴近学员的原则来进行培训时间的设置。例如,以农闲时间为主,避开农忙时节,还要注意征询农民自身的意见来进行培训时间的设置;根据不同的培训类型来灵活选择培训地点。例如,针对一些长期的培训,要将地点设置在学校内,从而方便对农民进行学;而针对短期培,则应当将培训地点设置在乡镇站,从而方便农民积极参与。在教学硬件上还应该加大更新力度,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充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结语

通过农机科技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培训,农民能够逐渐吸收新的农业科技知识,不仅提高了文化素质,而且还系统的掌握了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最终成长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分析与研究,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第4篇: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农民受益”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以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和非农产业技能为重点,引导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采取培训技术骨干、培养专业能人、培育示范典型、建设推广基地、普及科技成果等方法,通过办班培训、集中讲座、光盘学习、田间指导、技术承包、参观学习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县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分为县、乡两级开展。全县共举办短期培训班160期次,其中:县级培训班20期次;乡镇级培训班14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600场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讲座50期次,制作发放光盘11000张,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150期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10期次,组织参观学习20次。全县累计培训农民达到10万人次。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农村基础党员干部、农村财务人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等。

四、培训内容

全县农民大培训,要着眼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着眼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非农产业技能、经营管理理念、信息获取手段和市场把握能力不断提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各级党委、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农村宅基地流转、农村承包地管理、农民进城落户等方面。重点加强农民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加强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创业,推进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

(二)围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抓好特色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特别要抓好包尖白菜种植、瘦肉型猪养殖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抓好农户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经纪人队伍建设、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四)围绕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各级扶植政策、龙头带动作用、利益联合机制、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五)围绕新民居建设,大力宣传新民居建设重大意义和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各级新民居建设的规划、方案和各类新民居建设的模式、典型。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民居建设。

(六)围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社区资产股份合作制、农村资金专业合作社、农村财富积累机制、基层民主管理与创新等方面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七)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抓好品牌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设施农业拓展工程,抓好先进适用农业保护地设施建设、设施蔬菜技术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生态农业推广工程,抓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沼气建设、秸秆气化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工程,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八)围绕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抓好基层农技推广员、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沼气物管员、基层监测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九)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

五、培训形式

(一)举办培训班。举办短期培训班,就单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进行系统培训,让受训人员做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二)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在乡镇、村举办专题知识讲座,让受训人员掌握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

(三)开办电视专栏。在县电视台开办农民科技培训专栏,制作科技讲座、信息传播、典型示范、产品宣传等相关专题节目,扩大农业科技普及范围。

(四)光盘教学。县、乡两级购买、制作光盘,下发到村和重点农户,通过观看光盘让受训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

(五)现代远程培训。利用党建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制作专题节目,相关信息、知识,达到培训目的。

(六)广播板报。主要利用村级广播和板报,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农时季节,有针对性地播放、刊登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当地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七)典型示范。围绕培训内容,在各个方面大力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已有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与全县农民科技培训,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县、乡、村围绕相关产业,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培育典型,依靠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热情和积极性。

(八)大篷车流动培训服务。县、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大篷车,公开服务电话,为广大农民提供电话咨询和上门服务。

(九)现场指导。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十)技术承包。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对种植、养殖等重点场(户)开展技术承包服务。

(十一)参观学习。县、乡、村三级要组织村干部、农民、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人员等到周边先进典型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灵通信息,学习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

六、时间安排

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年12月10日—年12月25日)。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制作计划、安排课程、组织师资、购制资料、确定场地等。

(二)培训阶段(年11月26日—年5月31日)。县、乡、村三级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大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三)总结阶段(年6月1日—年6月15日)。全面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以及对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七、保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刘志峰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委书记张耀武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农工委、农牧局、畜牧水产中心、林业局、人劳社保局、供销社、科技局、县委党校、司法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委农工委,具体负责农民大培训活动各项具体工作的协调组织。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

(二)强化宣传发动。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造广大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培训力量。一方面,要制定培训计划,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按照县达培训任务,确定培训重点,制定具体方案,并于12月30日前报县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另一方面,要完善培训档案。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根据自职能统一编印培训教材,建立培训档案(包括每个培训班次的培训安排、讲课材料、培训台账、现场全景照片)。同时,要整合培训资源。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整合现有教室、场地、设施等培训资源,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大培训活动标准。

第5篇: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1 当前农民科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吉林地区周边乡镇,在家务农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保守,平时只顾低头种地,不闻外界时事。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农民学习兴趣,将成为今后吉林地区农民科技培训的立足之本。

1.2 农民科技培训投入不足。

我地区农民科技培训技术力量主要分布在市、县级农业机构,各乡镇村屯技术人员比较少。面对当前农民培训规模,往往是顾此失彼。加之培训经费投入缺乏,目前培训仍以举办各种养殖、种植培训班、田间地头面传口授为主,培训手段科学技术含量不高。一些先进的“声、光、电”教学技术和设备没有得到普及和利用,缺乏生动的现代化声像、影视等科技教学设备,甚至在偏远村屯,还没有固定的科技培训场所。

1.3 农民科技培训缺少跟踪调查。

农民科技培训的目的是推动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在培训过程中,普通只注重培训环节,而忽视培训效果。农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总结并修改培训内容,只能按照计划进行多次重复培训,培训内容脱离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1.4 农民科技培训网络信息薄弱。

互联网作为主要信息载体,在当前农民科技培训中所占比重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对网络比较陌生,基层农技人员对网络接触少,网络知识缺乏。目前在我国农村,通过互联网获得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信息的家庭仅为9%,在互联网熟练操作出售农产品的家庭还不足 5%。

1.5 培训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

目前,吉林地区农民科技培训资源还未能得到有效联通和衔接,组织培训工作的单位和部门除农广校以外还有市妇联、科技局、就业局等多个单位。这些单位各自培训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同,致使农民科技培训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由于各部门举办的培训没有做到合理整合配置,教育培训资源不能得到统筹运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培训、无序培训,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时间。

2 改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对策。

2.1 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的领导工作。

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培训部门应联合植保、环保、土肥等相关部门,创立研究、培训、推广三位一体的协作模式。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增加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经费投入。

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要有足够的培训经费预算,培训部门将培训专项资金切实的用在农民身上,用在农民科技培训的项目上,任何部门和个人不挤占,不挪用,做到专款专用,以保证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做出贡献。

2.3 培训要符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求。

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必须先调查研究,统筹规划,根据当地的生产特点,制定培训计划。不能搞“一刀切”、“大帮哄”,要了解农民的需求,培训内容要迎合市场需求,培训形式要多种多样。2011年冬季,市农广校举办农业创业培训项目——肉食鸡养殖技术培训班,所有学员统一食宿、学习在一起,学员学习热情高,此次培训紧跟培训学员所在地的农业结构调整,教学形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员的专业需求补充专业知识,教学中有必要地技术介绍,有专家现场解剖讲解及现场精彩答疑,课堂气氛热烈。亲自到各大养殖基地进行现场参观及技术咨询指导,让学员更是大开眼界,培训效果反响极好。

2.4 开展培训后跟踪调查活动。

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开展有效的跟踪调查活动。形式有入户调查、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跟踪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培训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培训改善和提高。通过亲自与培训农民交流,积极实现知识和信息的互动,了解农民的想法和要求,完善相关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更好地完成培训工作。

2.5 强化农民科技培训的宣传和引导。

第6篇: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民培训;实用技术;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78-02

派遣高校相关专业学生深入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户,把科技人员引入农村一线,加强人才培养;把科技知识引入农村一线,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向周边辐射,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真正实现农村大地上的“产学研”三结合。例如湖南农业大学实施的“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就是一种地方农业院校服务“三农”的经典模式[1]。研究生参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相对于本科生、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更具专业性,对所学专业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意义认识更清晰,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普及,加快了高校农业规模化发展,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自觉服务“三农”的意识不强,研究生自身积极性不够高。我国农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致使立足于为“三农”服务的农业高校和农业科技工作者长期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而这又导致了农业高校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自觉意识不强[2]。研究生在科研项目选题方面,多重视农业科技高端的点和纯理论方面研究,而对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推广的实用技术开发较为忽视,造成研究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同时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缺乏实践经验,不能真正深刻理解农民的需求,也就无从谈起因地制宜地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

2.农业教育、科研、推广脱节。一直以来,我国农业教育、科研以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为主,有专门的推广体系,相互之间合作不甚深入,而农林院校、科研院所毕业的大量毕业生又不直接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导致了我国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严重脱节;农业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先进的科研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转化和推广;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同时也部分引发了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民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使得农业推广的难度大大增加。

3.农民积极性不高,难以取得农民的信任,培训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老龄化、低文化、妇女化”的现象突出,接收新技术、新知识能力较弱,往往是被动接受培训而不是主动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培训的组织难度[3];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农民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视,各地方都组织了各种培训,但从事农民培训的机构有政府部门所属技术单位、职业院校、民间培训机构、企业(合作社)等,不仅实力相差悬殊,目的也不甚一致。致使农民在眼花缭乱的培训后更加丧失兴趣,对于培训人员的信任程度也随之降低。

研究生的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和实验经验,对于大田生产的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准备的培训内容更加偏向理论,而农民对于理论类的知识并不感兴趣;且理论性的东西讲起来较为乏味,更难以吸引农民的目光。同时有些研究生对于农民培训困难程度认识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培训内容不够丰富,宣讲不够生动,对于农民具体的需求贴合不够紧密,故而培训效果不甚理想。

4.培训时间过短,后续指导跟不上。不论是高校参与的农民培训还是其他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都存在连续性不强、缺乏后续指导的问题。而各培训机构之间也没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往往造成重复培训、培训空缺、资源浪费等,但有些生产技术的关键点却存在培训空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培训的质量,阻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提高。

二、解决研究生参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端正研究生农民培训的态度,建立激励制度。服务社会是农业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学校自身价值体现的有效途径。农业高校采取有利措施,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投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挥农业高校应有的作用[2]。高校应加强对研究生服务农业的思想教育,在校研究生应自觉端正对农民培训的态度,对农民实用技术进行培训不是导师下达的勉强完成的任务,而是研究生实践自己的农业生产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大好机会。

同时农业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以提高研究生参与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如参与农民培训的过程可由导师打分算到研究生的课程学分里,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研究生能自觉体会农民的需求,提高培训水平,确保培训质量。

2.提高农民参与实用技术培训的积极性。首先地方政府要制定出相关的激励措施,对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经济上的补助,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培训学习的行列,造就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4]。其次培训方式要贴近农民的需求,在时间、布局等方面要满足农民的意愿,保证农民的需求,切实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根据当前农民对科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5],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特色,因地制宜地设计培训内容,真正培训到农民的心里去。

3.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功能。现在我国的农民培训主要是政府主导模式,涉及农民培训的部门就包括农业、教育、劳动、文化、共青团等,政府在农民培训的组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部门实施合作管理,资源浪费现象会大为减少。各级政府应先对农民培训进行整体规划,制定符合当地生产特色的培训章程,然后引领各高校、培训机构、企业对具体农业生产进行全程指导,兼顾产前、产中、产后,覆盖生产、养殖、销售等各方面,消除培训盲点,以保证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农民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素质问题。农民素质提高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6]。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任重而道远,政府各部门、各高校、研究生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协调合作,积极探索,促使农民培训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白姣,陈晨.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之地方高校作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9(32):1459~1460.

[2]沈振锋,胡紫玲,赵静.发挥农业高校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15-217.

[3]田玉斌,刘文明.江苏省农民培训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2011,(5):94-96.

[4]张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标准与实施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5,(1):86-89.

第7篇: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

一、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

农广校是全国唯一一个专门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完整体系。农广校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具有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以及费省效宏的显著优势,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以及农民工的骨干力量,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以四川省农广校为例,该校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农村人才75万人,开展绿证培训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50万人,实用技术培训2 000余万人次。据统计,从农广校毕业的学员中,约有1/3的学员担任村社干部;1/3的学员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骨干;1/3的学员成为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种植(养殖)能手。

二、教育培训是重要的生产力

当今时代,知识的生产、积聚、创新、进步都直接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培训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起来,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教育培训不仅是知识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与知识要素一样,具有直接的生产力意义。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教育培训则是先进生产力的孕育基地和前导机制。对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且处于边远地区的农民来说,教育培训更可以说是现实的生产力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如:四川省江安县农广校围绕当地竹业产业开展培训,在蟠龙乡通过讲解分析和现场技能培训,把竹片再加工为黄折后,使当地竹农每人每天收入从10多元增加到30多元,提高竹农收入3倍多。看到效益后,该乡60%的农户自发购买打竹机,编织黄折提高竹加工效益,并带动附近乡镇竹编产业的发展。农广校的技术培训得到了转化,变成了生产力。

三、培训教师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的关键

技术的转化需要对劳动者进行培训,而劳动者需要通过培训将科学技术进行吸收和消化。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劳动者对技术是否能够理解、消化和吸收,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率,因此,培训教师是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培训教师须具备综合的知识修养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四、农民技术培训要建立规范的培训纲要

目前,各地开展的农民技术培训,除少数项目培训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外,基本上使用的是当地自行编印的教材。各省、市、县在编印和使用自编教材的情况下,没有统一的、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的培训大纲,先进的生产技术、教学方法、产业发展趋势和导向等都无法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和合理的范畴,因而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制定统一、规范、权威的培训大纲势在必行。制定农民技术培训大纲,既是推进农民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培训大纲应成为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和农技推广部门、农民培训机构、农村专合组织以及培训教师开展科技培训的工作手册。

五、构建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设想

目前,涉农教育培训有农业院校、农技推广、农业科研及民办教育四大体系。但这四个体系基本上是各自开展工作,各自发挥作用,没有形成合力。客观上形成了农民教育培训在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利用上的不合理,教育功能上的不协调,技术转化上的不到位等局面。因此,构建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推动其健康发展十分必要和迫切。

1.建立农民教育研发基地集中研究和开发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技术转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向以及效果评估、功能开发、对象需求、项目立项等方面的课题。

2.建立农民综合教育培训基地整合农广校、农技校、农技推广中心、农村成教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合理规划,统一协调,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可以农业部门牵头,教育、财政、扶贫、就业等部门配合,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县、乡两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共同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3.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建立互联网、专家热线、咨询机构、技术讲师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技术指导以及市场、就业信息等服务。

4.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通过各级政府安排农民教育培训经费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培训示范机构建设、农民创业以及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和师资培训等。

第8篇: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努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主要任务是:

(一)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意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管理意识;树立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反对愚昧的新风气;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二)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生产和生活能力。提高农村公众了解科学文化常识、适应现代文明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镇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三)建立适应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符合我市“三农”实际、具有时代特点的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体系和机制;搭建农民教育培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开发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并实现共享利用。

二、组织实施

根据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市委组织部为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农林局、水产局、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工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卫生局、环保局、文广局、市科协、团市委、妇联等部门为责任单位。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组织实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牵头部门召集会议研究协调。

三、各部门工作职责

(一)市委组织部

1.负责开展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切实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继续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2.组织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贯彻落实《年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规划要点》,并将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管理,总结推广“双带”先进典型经验,创建一批科技示范基地。

3.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协调指导全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和检查考核工作。

(二)市委宣传部

1.组织协调全市重点新闻媒体,面向农村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传播科学知识,推广介绍农村实用技术。

2.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村送文化、科技、卫生知识。

3.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协调指导全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和检查考核工作。

(三)市科协

1.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集中力量,大力开展镇级科普作站(简称科普站;村委会、居委会相应建设科普活动室或科普夜校)、农村科普宣传栏、镇村科普宣传员(简称“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切实增强我市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2.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开展科普日、科普宣传周、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广泛宣传农业科普知识,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激发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

3.加强农村科技素质培训。负责制定年度市“心系事业、志在富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实施方案;会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协调指导全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和检查考核工作;加大对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宣传力度,较好发挥“三大合作”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典型示范作用。

4.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实施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基础上,扶持发展一批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促进群众性、经常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开展,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科技需求。

5.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兴农富民工程”。选择15个村、100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结对挂钩,组织市、镇农业科技专家深入农村、科技示范户、田头,开展科技培训、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成果转化、典型示范、信息服务等,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四)市科技局

1.组织实施“星火项目”培训,负责选派专家对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组织进行攻关。

2.开展农村科普活动,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好市科普教育基地的命名表彰工作。

(五)市农林局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科技下乡、技术服务、科技直通车、农民科技书屋、农业广播电视等方式,向农民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

2.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组织实施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在全市大范围开展绿色证书培训。

3.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兴农富民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1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万农户。

(六)市水产局

1.通过渔业技术推广站,水产院校、水产学会等机构和团体,组织广大渔业科技人员,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咨询、技术服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向渔民广泛开展渔业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培养一批能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渔业、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2.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新型渔民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3.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兴农富民工程”,开展示范户能力提升培训。重点培训现代渔业新理念、新观念、健康养殖技术理论与操作,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七)市教育局

1.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成人教育学校的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广泛开展城乡合作办学,扩大农村学生接受优质职教资源的规模和比例;加大对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

2.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动员组织城市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面向已进城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农民工提高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收益。

3.大力加强农村成人的实用技术培训。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面向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参与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结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利用“全国农科技网联”,发挥乡镇成人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

(八)市财政局

1.制定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政策,加大对“三农”的倾斜力度。

2.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针对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有关工作。

(九)市人事局

1.组织开展农村专技人员的培训和农民技术员的职称评定工作。

2.组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调研工作,摸清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对各类人才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汇总。

3.在适当时候,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表彰活动。

(十)市工商局

1.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综合职能,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地开展培训和扶持农村经纪人发展。

2.积极引导注册农副土特产品商标,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户走品牌经营道路。

(十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大力开展以农村新生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的劳动预备制培训、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为主要对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者为主要对象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以贫困家庭子女为主要对象的技能扶贫培训。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对广大农民开展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民遵守法纪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2.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相关信息,推广培训、服务、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推动供求信息的沟通和对接。

(十二)市司法局

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当地农村工作的形势及任务,广泛开展农村政策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

(十三)市卫生局

1.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健康教育小册子、黑板报、宣传栏、宣传画、标语、举办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广泛传播“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核心信息。

2.加大对农村居民救灾防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开展医疗卫生下乡活动,建立健全农村健康教育网络。

(十四)市环保局

全面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组织实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进农家”工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远程教育,利用广播、电视、图书、标语、文艺演出、环保知识下乡等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民传播环保法律法规和生态农业知识,结合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建设,推出一批“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进农家”示范典型,引导农民走新型农业之路。

(十五)市文广局

1.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大力宣传各地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工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宣传工作,搞好“培训-就业-增收”的典型报道。

3.大力宣传各级各类培训和技术服务机构、培训教师、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典型。

4.大力宣传各地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模式、规范项目实施、提高培训质量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5.抓好农村科技文化阵地建设。镇(区)要建设综合性的文体活动中心,村要建设好综合性的文化室或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农民接受科技文化信息资源、享受文化生活、开展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提供舞台。

(十六)团市委

1.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资源。联合市农林局等部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联合市科技局做好“星火培训工程”,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

2.提升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开展技能培养、政策宣讲等活动;开展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行业青工技能比武活动;召开现场观摩会,命名表彰一批优秀农村青年培训基地、中介组织和就业创业带头人。

3.提高农村青年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青年基层组织建设,以项目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各类青年协会社团蓬勃发展,提高农村青年组织化程度及当地农村青年科学素质提升的互助能力。

(十七)市妇联

1.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开展农业新技术、标准化、现代网络等知识培训,增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的能力。重点开展女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龙头企业带头人等妇女骨干的培训。

2.加大科技指导服务。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送科技下乡。通过建立联系点,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农业专家与女能手、女能手与农村妇女建立联系与合作,指导农村妇女科技致富。

3.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推动发展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广的“妇”字号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妇”字号合作经济组织,打造一批“妇”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更多的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4.组织农村妇女开展“美在家庭”活动,积极参与生活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推进家庭生活文明化,家庭教育科学化,家庭成员知识化,引导农村妇女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有关要求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涉及范围广、关联部门多、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为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做好本部门工作。

(一)深化认识,积极参与。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提高农民科学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把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参与实施工作,切实将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加强指导协调,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有序推进。

第9篇: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6 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近2/3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2]。

1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2],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

由于农业 “弱质产业”和农民 “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1.2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1.3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

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1.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1.5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

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

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4]。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