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物保护案例分析范文

文物保护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文物保护案例分析

第1篇:文物保护案例分析范文

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开设《环境工程》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他们的环境管理水平。由于教学内容抽象繁杂、学时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的存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大,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环境工程》课程进行了改革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应科学设计好教学内容,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并采取闭卷笔试、课后作业考核、出勤考核、知识点回顾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对提高《环境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0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重视。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伴随着各类事故和环境问题。例如,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和7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该事故除了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对局部区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事故中心区大气环境污染较严重,爆炸产生的二氧化硫、氰化氢、硫化氢、氨气超过标准值1-4倍,最远的污染物超标点出现在距爆炸中心5公里处;事故对爆炸中心周边约2.3公里范围内的水体造成污染,氰化物浓度高达421毫克/升;事故还对中心区土壤造成了污染,氰化物和砷浓度超标。近年来,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或酸性降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1]。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人们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2]。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很早就开设了《环境工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在安全评价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环境质量评价能力,提升他们的环境管理水平。但是该课程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于非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内容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且大四学生出勤率低,因此探索和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环境工程》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采用多元化方式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作为非环境专业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安全工程专业自身知识结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侧重普及环境保护教育,加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质量评价能力。为此,以桂和荣教授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教材为蓝本,结合战友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将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绪论、生态学基础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其他物理污染与防治、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及其防治、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由于授课章节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很广,内容繁杂分散,所以教师必须紧抓重点内容,删繁就简,合理分配学时,并将环境管理与安全管理知识相结合,环境质量评价与安全评价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具备一定环境质量评价能力。

2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

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目的性,以实际问题带动教学,以兴趣带动学习,以案例引发思考,在大量的实际环境问题中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道德素质。在各类环境污染介绍中选取经典且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主,如日本水俣病事件、水葫芦之灾、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大连新港输油管爆炸、岳阳垃圾爆炸、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等事件。在讲解案例之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诸如“这起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有哪些?”、“这起事件造成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等,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案例视频,案例播放结束后,将几个学生分为一组进行讨论,培养他们运用所学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等知识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剖析。这种启发讨论式案例教学方法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元化方式考核

一次性闭卷笔试是大部分课程所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难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环境工程》这门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包括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又由课后作业考核、出勤考核、知识点回顾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以作业成绩为主,出勤情况、课前知识点提问答复情况、案例讨论分析情况都在作业成绩基础上加分或减分。通过增加出勤考核、课堂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他们的环境管理水平,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开设了《环境工程》课程。要讲授好这门课程,教师应科学设计好教学内容,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并采取闭卷笔试、课后作业考核、出勤考核、知识点回顾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江丙友 施书磊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文物保护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文物保护;不可移动文物

中图分类号 K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004-1

文物保护领域中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不可移动文物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年代久远、自然因素,人为损坏因素等等,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保护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是与当地的文化背景及地域风情相符合的保护方式。由于磐安县地处偏僻山区,一些文物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文物保护意识观念差,随意破坏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导致大量的珍贵文物遭受破坏,凡此种种,反映了磐安县的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现就磐安县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为例,分析该地区的文物保护现状及目前所存问题,并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一、不可移动文物保胡

(一)不可移动文物的概念

文物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种,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是针对可移动文物而言。不可移动文物在文物中,较可移动文物更具有现实,直观的意义。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移动文物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内容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尤其是文物的原貌以及完整性,都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内容。文物维修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物的基本物质属性以及现有的直观形象是文物保护工作中需要被了解到的基本信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可为了图一时利益而大量损坏文物,或是严重破坏文物的原有状态。

人类的生存有赖于生态环境,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人类的发展很重要。而文物保护也离不开生态环境,尤其是依存于生态环境的不可移动文物,使得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具意义。

具有文化特色的文物保护也至为关键。从文化角度来看,文物是一种文化形式,且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在民族文化中起到了一种张力的作用,也可以说是文化精髓.

二、磐安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

(一)磐安县不可移动文物

在磐安县,曾进行过多次的文物普查,每次普查都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登记了926处不可移动文物。目前,县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8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昌文塔、蔡氏宗祠(钟英堂、下厅民居)、道德桥、双峰清德堂、黄余田杨氏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万仓书屋、沈氏宗祠、陈岙祠堂等);文物保护点57处(余庆堂、树德堂、崇德堂、炮楼等)。

(二)磐安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是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实施过程中,对文化文物部门所提的建议不够重视,致使一大批不可移动文物面临毁损的灾难。二是普通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落后,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居住条件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大多拆旧建新,把木雕构件、古建门面拆除或改装现象更是十分严重。三是近来年,有较多村委会对村里属集体所有的祠堂、民居进行修缮,但由于缺乏文物保护知识,在维修过程中,对“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了解,导致原建筑结构或格局被破坏、被损坏情况比较严重。

2、安全形势严峻,古建筑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文物被盗案时有发生,部分村祠堂、文保点和文保单位的门窗、牛腿等木雕构件被盗案件时有发生,破案难,对文物贩子的打击力度不够大。二是文物保护单位(点)内农户乱堆乱放现象严重,火灾隐患大。三是有的农户建了新房,原有的旧屋弃之不管,政府又无力去管,久而久之,霉烂倒塌,损毁严重。有的古建筑虽有孤寡老人居住,但无力维修,面临毁损。

三、磐安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途径

(一)加强宣传。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财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魅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对违法行为惩处案例的宣传,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内涵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不仅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来认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而且从历史文化遗产内涵上来认识其重要性。

(二)完善法制。

不可移动文物一旦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就地保护,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5)9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文件规定浙江省农村实施“一户一宅”的政策,针对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各相关部门之间要积极衔接,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的法律体系,为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后盾。

四、结束语

磐安县文物数目众多,为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文物遗产进行分类,依据文物的级别、类型设立文物管理机构,并建立相应的文物评估体系,对文物遗产的保护管理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考核及评估。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文物,在保护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本文以磐安县文物保护现状为实例进对偏远山区的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仔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和研究人员起到帮助和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永明. 加强对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J].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09:186-187.

[2]韦汉斌. 浅谈山区和革命老区文物保护策略与措施――以河池市凤山县为例[J]. 当代广西,2012,03:47.

[3]包明军.浅谈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01:34-37.

[4]周梅清. 南宁市不可移动文物特点分析――以南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例[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37-40.

第3篇:文物保护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化学治疗;静脉炎;预防;处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437-0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化疗)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尤其是60年代以后,新的抗癌药不断涌现,使之成为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大多数化疗药物为化学生物碱制剂,对局部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常导致静脉局部反应。本文就乳腺癌患者采用不同化疗方案所致静脉反应作一系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62例分析对象均为女性乳腺癌Ⅱ-Ⅳ期患者,年龄22-72岁,平均46.3岁,260例为单侧乳腺癌,2例为双侧乳腺癌。患者既往无心肺疾病,重要脏器功能正常。262例患者均进行6次化疗,共计1572例次。

1.2 化疗方法:A组CEF方案:第一天表阿霉素40 mg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第二天同前,第三天应用环磷酰胺800 mg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第四天应用5-氟脲嘧啶0.75 g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B组NP方案:第一天应用诺维苯40 mg加0.9%生理盐水100 ml,第二天顺铂40 mg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第三天同第一天;C组CTF方案:第一天吡柔吡星80 mg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第二天环磷酰胺800 mg加5%葡萄溏注射液静脉滴注,第三天5-氟脲嘧啶0.75 g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D组TAC方案:第一天泰素帝120 mg加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第二天表阿霉素80 mg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第三天环磷铣胺800 mg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各化疗方案每个疗程均间隔3周。

1.3 静脉炎的判断标准:汤钊猷[1]根据静脉反应判断标准分为6级。0级:局部无疼痛;Ⅰ级:局部无疼痛但发红;Ⅱ级:局部轻度疼痛、发红;Ⅲ级:局部中度疼痛、轻度肿块、灼热;Ⅳ级:重度疼痛、中度或重度肿胀;Ⅴ级:顽固性疼痛、中度或重度肿胀。

2 结果

A组CEF方案发生静脉炎22.2%(16/72),B组NP方案发生率50.0%(30/60),C组发生静脉炎14.3%(12/70),D组发生率18.2%(6/60)。不同化疗方案发生静脉炎的分级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化疗药物的刺激性与其生物特性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生物碱类(如长春花碱类有诺维本、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花碱等)和恩醌类(有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等)化疗药物可使组织形成水疱,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尤其是诺维本对局部组织刺激性最强,有文献报道其静脉炎反应发生率高达57.6%[2]。本组病例也证实了生物碱类和恩醌类发生静脉炎的比例相对较高。采用NP方案患者有30例出现了静脉炎,发生率50.0%,使用CEF方案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22.2%,故对采用NP方案和CEF方案化疗的患者尤应重视静脉血管的保护。CTF和TAC方案化疗药物亦对组织产生化学性刺激或轻度炎症,其发生率分别为14.3%和18.2%,较之NP和CEF方案发生率低。

3.2 根据汤钊猷静脉炎的分级对四种不同化疗方案所致静脉反应进行分析发现,采用NP和CEF方案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分级高、例数多。采用NP方案的患者静脉炎达到Ⅳ级4例,Ⅴ级4例,其比例分别为6.7%;采用CEF方案的患者静脉炎达到Ⅳ级2例,比例为2.8%,Ⅴ级为0,CTF和TAC方案患者静脉炎分级达到Ⅳ级和Ⅴ级均为零。静脉炎分级越高局部皮肤组织反应越重,尤其是采用NP方案者静脉反应达到Ⅳ级、Ⅴ级时,可发生穿刺局部以及穿刺侧肢体的静脉炎症,同时伴有剧烈疼痛,甚至影响休息和睡眠。这可能与诺维本属于碱性制剂,刺激性大,发疱性能强烈有关。临床上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本组病例为缩短诺维苯在血管内滞留的时间,减轻对血管刺激,使用NVB者一般在20分钟内快速滴入,并预防性使用保护血管药物0.9%的生理盐水100 ml加地塞米松10 mg,在滴入化疗药物前后分别快速滴入50 ml,以降低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局部炎性渗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对疼痛难忍影响正常生活者适当给予镇静安眠药,也可用多瑞吉外贴,可有效缓解疼痛。

3.3 本组病例均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因手术时清扫了患侧腋窝淋巴结,淋巴通路受阻,术后易并发患侧肢体淋巴水肿,为保证患肢淋巴回流通畅,患肢静脉均禁忌穿刺;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要顺利完成6个疗程化疗,静脉保护至关重要。化疗护士要有高度的保护血管意识,静脉穿刺时一般先从远心端小血管到近心端的大血管,避开关节活动部位,并采用静脉交替注射法,穿刺时争取一针见血,切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配药、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双侧乳腺癌术后,则只能选下肢静脉穿刺,而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造成药物滞留损伤血管内皮[3],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本组2例双侧乳腺癌患者,其中1例为Ⅲ级静脉炎,1例为Ⅱ级静脉炎。故对只能采用下肢静脉者(双侧乳腺癌术后),抬高下肢20度-30度输液[3],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液在下肢静脉滞留的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3.4 穿刺局部药液外渗的处理:本组患者一旦发生药液外渗,立即停止给药,特别是应用生物碱或恩醌类化疗药物者,则用生理盐水5 ml加0.2%利多卡因5 ml加地塞米松5 mg,做“菱形”或“环形”局部封闭[4],并给予药液间歇性冰敷,预后较好。冰敷药液配方:维生素B12 10 ml加50%葡萄糖液20 ml加50%硫酸镁40 ml。充分混匀,现配现用。冰敷方法:将8 cm×15 cm的纱垫(四层纱布)浸湿药液,敷于渗漏处,纱垫上放置冰袋冰敷1小时,间歇30分钟,交替连续24小时,24小时后局部给予喜疗妥软膏涂擦至痊愈。

3.5 本组患者发生静脉炎时,根据静脉炎的分级进行针对性处理:Ⅰ-Ⅱ级:应用喜疗妥软膏涂擦患处,每天3-4次,疼痛者辅以冰敷,本组中38例采用此法均于1周内痊愈。Ⅲ-Ⅴ级:我科主要采用抬高患肢制动,给予50%硫酸镁40 ml加50%葡萄糖溶液20 ml加维生素B12 10 ml混合液间歇性冰敷,至少3天,效果良好。维生素B12通过局部神经感受器及痛觉中枢阿片受体达到镇痛作用[5],同时还参与蛋白、脂肪、糖的代谢以及保护支持营养神经鞘和血管内皮的功能[6]。而50%葡萄糖和硫酸镁通过其渗透压减轻炎症渗出,缓解局部肿胀等炎症反应。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同时,冰敷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7]。

第4篇:文物保护案例分析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63-01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性能化设计思想在高层建筑钢结构防火设计中的应用,包括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原理、特点及具体的方法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 钢结构 性能化防火设计

1 高层建筑钢结构构件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原理

性能化设计方法是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情况,结合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便得出安全、经济、合理的防火保护方案。性能化设计结合消防安全工程和火灾科学来建立设计指标,对防火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利用火灾风险评估去建立体目标和功能目标所需的参数。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屋顶钢结构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或喷涂防火涂料、采取外包不燃烧材料等措施,使其达到规定的耐火极限的要求。以上措施主要是为降低火灾时钢材的温度,确保钢构件的强度,使其具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

若高层建筑内有火灾发生,在未对钢结构采取防火保护时,在最大火灾载荷的情况下,钢构件的最高温度低于所设定的临界温度,结构安全,满足规范所要求的安全水平,则可不对钢结构构件采取额外的防火保护,但若钢结构构件的升温大于临界温度,则应采用必要的灭火措施控制火灾的规模,或对地面可燃物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限制。这就体现了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思想。

具体可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规定的构件耐火极限来确定钢结构防火保护时间。但由于部分高层钢结构建筑已超出现有规范所规定的范围,若仍按现行规范用防火涂料保护,则会因过于保守而浪费,所以如何对钢结构进行有效保护,同时考虑到经济性和安全性,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要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的高层建筑项目大多具有建造成本高、设计和施工较为复杂等特点,所以对设计方案的要求比较严格,尤其在是否符合建筑规范方面。但在设计方案中引进性能化设计思想之后,便增强建筑方案的自由度,能够精简安全系统设计,降低了相关的成本。

2 高层建筑钢结构构件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特点

对于一些建筑功能多、空间大、防火分区难满足要求的高层建筑,对其钢结构构件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相比于常规防火设计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 根据建筑物的各种不同空间条件、功能和其他方面的要求,结合防火目标,自由地选择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高层建筑的总体防火设计方案。

2.2 过对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有利于得到经济合理的防火设计方案,切实保障建筑的防火安全。

2.3 在保证建筑物需要满足的防火安全水平的基础上,更加经济合理地配置各个防火子系统。

2.4 充分考虑各防火子系统在整个设计方案中的作用,并对其相互作用进行综合的分析,避免了将各个子系统单纯地叠加。

在高层建筑中钢结构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在防火设计方面,性能化设计方法因其科学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而越来越被认同。下面简要结合实例来介绍高层建筑钢结构性能化防火的方法。

3 高层建筑钢结构构件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及实例

3.1 火灾下钢结构的温度分析。

通常在火灾高温情况下,钢结构内部温度随之升高,钢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都会大幅下降,其承载能力也将下降,降到不足以承受其上的荷载作用时,便会发生破坏,可见,钢材虽为非燃烧材料,却不耐火。

根据BS5950《英国钢结构规范》第一部分进行设计的钢结构若未作防火保护,由于其自身只有15分钟左右的耐火极限,强度和刚度在环境温度为200℃以下时变化较小,但当温度超过300℃时,其强度开始显著降低,达到500℃时,强度降低了约50%-60%,其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屈服点和承载能力等力学特性都有所降低,以至于低于建筑结构的承载许用应力。通常普通钢材在350℃时便会明显地出现承载力下降的趋势,故选择200℃作为临界安全温度指标是较为安全的。

3.2 高层建筑钢结构构件的性能化防火保护思想实例。

某高层建筑的中部为一大型中庭,它直接连通上部的各层,庭上部为钢结构坡形采光屋顶,中庭各层周边为5m宽的回廊,屋顶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分别距离地面为50m和40m。

3.2.1 最不利火灾场景的选择。高层建筑钢结构性能化设计的思想是:针对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统计资料,对发生火灾时的火灾规模、火灾性质、最危险的位置、消防设施的状态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再参考不同可燃物的热释放速率,最不利火灾场景便可确定。

该建筑中庭内的主要火源为底层大厅的各商铺的衣物,以及各层回廊上垃圾桶着火。再分析该建筑的结构图,在各种回廊火灾情况中,顶层回廊垃圾桶的着火点离钢结构屋顶距离最小,该处发生火灾会直接对钢结构造成威胁,所以根据美国全国设计指南NFPA92B提供的资料,选择该处的火灾释放速率为1.25MW。

3.2.2 钢结构构件温度分析。先计算选择的最不利火灾场景下产生的烟羽流抵达钢结构构件处的温度,再判断其是否高于临界温度,以分析火灾对钢结构的影响。根据公式可计算出烟羽流的平均温度为58℃,中心温度为87℃,均低于200℃。

3.3 根据构件温升结果采取最佳防火措施。

前面实例中的高层建筑钢结构屋顶,对于选择的最不利火灾场景,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距离钢结构较近的顶层火灾烟羽流的中心温度为87℃,比钢材的临界温度200℃小得多,故此钢结构屋顶不作额外防火保护措施也是安全的。

由例子分析可见,在最危险火灾场景下,钢结构构件的温升未达到火灾临界温度,其整体性能在无防火保护的情况下可满足结构要求,则可对该钢结构构件不采取额外的防火措施;但如果计算结果超出钢材的临界温度,则应根据性能化保护思想,采取经济、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

在高层建筑防火领域,钢结构防火是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当前高层建筑技术不断发展,若仍采用统一的防火要求和传统的防火保护措施,必将大幅增加相关的费用,但如果采用性能化的分析方法,对高层建筑的钢结构防火问题作出具体的分析,提出安全且经济的钢结构防火保护方案。

参考文献

第5篇:文物保护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组织管理 档案 文献遗产 保护技术 推进 作用

客观上,长期以来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十分重视保护技术的开发,形成了以技术研发为主导的基本特征,却忽视了如何组织实施技术的研究。当代文献遗产保护及其研究工作也暴露出一些缺陷,诸如对文献遗产的结构与分布研究不够、对保护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部门各自为政、部门间保护工作失衡、专指性保护法律缺位、专门性教育匱乏、技术研究项目重复、科研机构设置不合理等。这些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的成效。如何科学地认识档案文献保护技术推进过程中组织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组织管理的优化使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的成效最大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对组织管理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中作用的正确理解

“组织”含有多种含义:是社会实体;有明确的目标;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管理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一种目标责任活动过程,它以人为中心,以决策为基础,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手段协调组织活动中的各项关系和工作,以期达到预期的目标。可见,组织与管理的含义是不同的。组织管理,相对于档案文献保护的技术层面而言,是影响技术推进的各种因素的总称,是档案文献遗产技术性保护以外的各种因素的统称。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标准为例,不论是国际标准还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它们本身并不是技术,但直接影响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的实施,故将其归纳到组织管理层面。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第4条规定,遗产保护需要各国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这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遗产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是技术层面与组织管理层面的有机结合。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指出,要用十七大精神推动当前的文物保护工作,一是要积极结合文化遗产保护实际开展调査研究,着力思考研究各项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讨新思路新举措,力争取得一批富有成效的调研成果。二是要抓住文物保护法修订颁布五周年的时机,大力开展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活动。三是要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査工作。目前各地都积极启动普查工作,但是工作进度还不平衡。调査研究是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而法律宣传、组织以及人财物的保障,都是文物保护技术房面之外的部分,归属于文物保护的组织管理层面。

可见,保护遗产并非只是“技术“一枝独秀,需要百花齐放,多方合作。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过程中,技术的应用是硬性的,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是软性的。只有硬性和软性的有机结合,即技术的应用及其组织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才会产生成效。也就是说,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的过程中,技术性保护的优先使用具有必然性,而树立以技术为主、多方兼顾的基本思想,才能取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成效的最大化。

2.组织管理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中的作用从定量的方面进行研究

为了定量分析组织管理各个因素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中的作用,有必要对影响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因素进行剖析。

因素是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在档案文献保护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必然存在各种复杂的因素影响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成效。按照视角的不同,这些影响因素既有社会方面的,也有机构方面和个人方面的;既有行政管理方面的,也有业务工作方面的;还可以分为人、财、物方面的,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国内和国外的,保护系统内部的和外部的等。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全面地考察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相关的各种因素,从中发现组织管理所起的作用。

一般认为,影响保护档案文献成效的因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内因方面,与之相关的因素包括管理机构、业务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保护法律法规建设、保护物质条件与经费投人等。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直关档案文献保护的效果。外因方面,档案文献保护系统与外界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实质是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这些外界因素不仅包括宗教、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等社会环境因素,也包含人为因素,毕竟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遗产保护意识和行为。因此,社会保护意识的强弱、

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健全、遗产保护信息传播通畅与否、经费保障是否得力等都直接决定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发展步伐,影响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未来。由此可见,不少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水平和速度。其中,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实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过程中,需要加强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

3.组织管理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之间的定量关系

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过量化研究。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创建,是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然后构成一个各因素之间相互连接的层次结构图。因此,对于因素的分析与判断是层次分析法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其基本要求和逻辑起点。

在实际应用方面,层次分析法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正是由于能够将复杂问题中各种因素通过划分成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并使之条理化,它不仅在旅游资源评价方面有突出的应用,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管理规划、能源开发利用与资源分析、城市产业规划、人才预测、交通运输、水资源分析利用等多个方面。应用层次分析法时,需要将各种有关因素分为目标、准则和措施三个层次。其中,目标是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希望达到的目的;准则是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措施是实行目标的方案、方法、手段等。

参考文献

[1]马建华,管华.系统科学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第6篇:文物保护案例分析范文

——以神农架滑雪场公路选线方案为例

朱罡

(中环国评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摘要: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替代方案定量评价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神农架滑雪场公路选线方案为例,论证了基于技术可行性条件、经济可行性条件和环境可行性条件下运用GIS空间分析进行替代方案定量评价的可行性。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替代方案;定量评价

收稿日期:20130401

作者简介:朱罡(1970—),男,湖北黄冈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评价与规划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5018503

1引言

替代方案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环境目标,可采取的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集合[1]。替代方案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EIA)的最重要环节,也是EIA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工具的关键。在项目EIA中,识别期以及后期的选址、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均应考虑替代方案,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环境影响评价立法中很少强调替代方案的研究。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项目EIA往往只考虑在项目层次上有限范围内的替代方案,而对有关技术、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高层次基本问题的替代方案则很难加以考虑[2]。为此,本文以神农架滑雪场公路选线方案为例,探索基于技术、经济和环境可行性条件下运用GIS空间分析进行替代方案定量评价的方法和思路,以供大家商榷。

2替代方案定量评价研究原则

(1)目标约束性原则。这是替代方案评价过程中始终贯彻的原则,任何方案都不能偏离基本的战略规划目标,或者偏重于经济目标而忽视了环境目标[1]。一般说来,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区域经济目标和区域生态功能目标等均可作为替代方案评价的约束性目标。

(2)可行性原则。是指通过分析各替代方案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否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是否影响区域人类生活质量等,以确保替代方案在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上可行。

(3)全面性原则。应该全面地考虑各个方案可能对生物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的影响,既要考虑可能的负效应,也要顾及可能的正效应;既要考虑直接效应,也要兼顾间接效应。

(4)整体优化原则。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替代方案的比较分析所依据的标准不能仅仅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或单一的经济价值最大化,而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与整体优化。

(5)代表性原则。由于区域具有不同的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和地域差异,为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选取的定量指标应该最能代表区域本身固有的自然属性及其受干扰和破坏的程度,选取的指标能够敏感地响应环境质量的变化。

3基于GIS的替代方案定量评价程序

基于GIS的替代方案定量评价程序就是利用GIS的强大功能,建立替代方案的空间分析模型,采用GIS空间和属性分析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定量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或设计出最优替代方案的过程(图1)。

图1环境影响评价中替代方案定量评价程序

4基于GIS的替代方案定量评价方法

4.1选择替代方案相关地区专题

根据替代方案定量评价研究原则,任何替代方案的实施均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定量评价替代方案,必须选择一些能反映区域特征和技术要求的专题。如反映公路建设技术要求的坡度专题。

4.2对专题进行统一化处理

由于专题数据来源不同,其投影坐标、比例、精度、格式等也不同,为了确保进行GIS分析时的科学性,必须对所有专题进行统一化处理,转换成统一坐标与比例尺、同一精度的栅格数据或矢量数据。

4.3对专题进行等级分类

进行专题等级分类是指按照技术要求、环境影响程度和经济损失大小确立的分级标准,利用GIS进行空间量算从而建立空间分析的基础专题图层。它是空间定量化分析的基础。

4.4建立综合价值评价模型

根据各专题图层的重要性对它们设置价值权重,并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栅格或矢量),建立替代方案评价所需的技术价值、环境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和综合价值评价模型。

4.5替代方案定量评价

将各替代方案与各价值图层进行叠加分析、网络分析、3D分析,及属性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各替代方案实施可能带来环境损失、经济损失和技术问题,从而进行替代方案定量评价,实现替代方案最优化。

5实例研究——神农架滑雪场公路选线方案定量评价

5.1设计替代方案简介及分析

神农架滑雪场进场道路是联络滑雪场与209国道的交通运输道路。设计替代方案提供了A、B方案两条方案供比选(图2)。但根据调查,A、B两方案道路施工建设及运营均可能改变珍稀植物-秦岭冷杉种群的生存环境,且对区域关键种黑熊生境破坏较大,为此采用基于GIS空间分析和网络最优路径法得出替代方案,并与A、B方案进行定量评价,确定最优方案。

5.2替代方案定量评价研究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神农架滑雪场进场道路替代方案就是要解决如何在生态环境破坏最小化、经济投入最小化的最优路径问题。而在GIS中,网络分析中路径分析就可以解决分析最短路径,最优路径的问题。求最短路径就是由用户指定结点序列,求一条经过此结点序列的总长度最小的路径。

第7篇:文物保护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见性护理;分析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超过500 ml。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最严重的孕产期并发症之一。在产后出血的临床救治中,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是保证救治效率的关键,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46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6例均为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28.5±5.7)岁;产后出血量500~2 124 ml,平均(1 237.5±245.7)ml;出血原因:其中宫缩乏力28例,胎盘因素13例,软产道损伤5例。对照组46例患者为我院同期收治的产后出血者,年龄22~47岁,平均(29.2±6.1)岁;产后出血量512~2 239 ml,平均(1 317.6±257.8)ml;出血原因:其中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26例,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16例,软产道损伤4例。两组患者年龄、出血量、出血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产后常规护理、产后出血治疗的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密切观察,加强巡视:根据预见性护理原则,对产后出血高危人群进行密切监护,积极做好应急护理预案,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1]。对出现出血倾向的或已经开始出血的患者,立即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筋脉通路,进行补液和药物治疗,必要时及时进行输血。对穿刺困难者,及时行静脉切开。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吸氧:产后出血患者会迅速缺氧,在补液治疗的同时,及时根据医嘱进行吸氧,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为抢救患者争取宝贵时间,因此,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做好吸氧准备,以便在需要时,能及时应用到位。采用双鼻导管或面罩以流量2~4 L/min吸氧,重度予4~6 L/min,有效保证了患者重要脏器需氧量。

1.2.3 病因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护中,针对病因施护是最为有效的护理方法。因此,在制定护理方案时根据预见性护理原则,对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了充分研究,制定了详实周密的救护方案,在护理时,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做到了有的放矢,使得救治效率大大提高[2]。①宫缩乏力:给予经腹壁子宫体注射缩宫素,经直肠米索前列醇纳入等宫缩剂促进宫缩,并双手按摩子宫,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窿,另一手在腹部按压子宫后壁,将子宫置于二手之间按压并按摩至子宫恢复正常收缩,有效阻止因宫缩乏力;②胎盘因素:对于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积极协助胎盘娩出,必要时进行刮宫治疗;③对软产道引起的:协助医师,寻找出血部位,并进行缝扎,以彻底止血。

1.2.4 心理护理:由于激素分泌的影响,产后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再加上产后出血的不良刺激,更加重了患者的情绪波动。因此,在制定护理方案时,充分运用预见性护理的方法和原则,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充分论证,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安慰患者,使患者心理充分放松,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以相对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消除负性情绪对生命体征的不利影响,使患者情绪和生命体征均能保持平稳。心理护理贯穿与患者住院全程。

1.2.5 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患者病情已经十分稳定,但是应根据预见性护理原则对患者进行一般性指导,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出后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嘱患者进食高热量、蛋白含量高的食物,积极进补含铁食物,消除患者心理顾虑,嘱患者多休息,出现问题时及时就诊。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护理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护理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组别例数有效率(%)生命体征恢复时间(,d)护理并发症[例(%)]患者满意度(%)观察组461001.5±0.71(2.17)95.65对照组461002.4±0.97(15.22)78.26χ2/t值

3.1796.5804.157P值

0.0320.0020.0293 小结

预见性护理是将传统的被动式护理转变为主动的护理模式,强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患者的护理需求做出充分估计,并做好护理预案,避免因护理方案存在瑕疵和措施不当对患者造成伤害,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证实,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产后出血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第8篇:文物保护案例分析范文

1.1对象

2010年2月—2011年12月对31名手术室在职护士进行案例分析法安全教育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年龄:24~41岁,平均29.3岁;工龄1年内新护士5名,1~5年9名,6年及以上17名;学历:中专3名,大专24名,本科4名;职称:护士14名,护师13名,主管护师4名。

1.2方法

1.2.1收集案例

由护士长组织全科人员参与收集自2008年以来发生在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和差错事故,案例可以来自网络、报刊、兄弟医院或科内等。

1.2.2分类整理

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组组长对收集到的25个案例进行分类、整理,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20个,涉及用药、物品清点、医院感染、标本管理、精密器械仪器管理、收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制作成PPT形式,配以图片,命名为《手术室护理案例汇编》,并不断更新。

1.2.3培训

将《手术室护理案例汇编》作为每年科内护士培训的内部资料和安全教育的内容之一。具体培训: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组组长负责,组织所有护士一起讨论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剖析,讨论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及防范措施,使大家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差错事故再次发生。采取定时培训和随时培训相结合:所谓定时,就是科内每月组织1次全科人员参加的护理安全会议,会议除总结分析当月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生的不良事件外,选择1~2个与当月发生的不良事件相关的案例进行培训和学习,学习后再进行讨论;随时培训则是在工作中碰到的与之有关的隐患进行现时说法。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将案例与科内制度、工作实际相结合,如:在培训“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和流程”时,穿插与标本管理有关的案例来举例说明,即医院和科室为什么规定这么做,不这么做就会发生类似于某案例中的安全问题等,以更好地帮助科内护士特别是新护士理解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3评价指标

(1)护士考核情况。考核分为2方面,一是安全知识考核,二是案例分析能力考核,均采用百分制进行计分,各占50%,最终成绩为两者之和。考核时间为培训前(2010年1月)及培训后(2012年1月),无法参加科室统一考核的病产假护士,在其上班后单独组织考核,成绩计入科室平均分。(1)安全知识考核:护士长对有关安全知识和制度流程进行命题,组织统一时间进行闭卷考试。(2)案例分析能力考核:护士长选出一些典型案例编号装入密封袋内,每名护士随机抽取1个案例,写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列出改进措施,由护士长对上述指标进行评分。(2)科内差错事故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士的安全知识及案例分析能力考核情况比较

培训前、后护士参加考核人数均为31名,培训前成绩为(78.66±7.66)分,培训后成绩为(92.05±4.43)分,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76,P<0.01)。

2.2手术室护士接受案例分析培训前后2年护理差错比较

我科2008—2009年共有护士29名,其中新护士4名,2年的手术总量14831例次,较前2年增长15.039%,2年中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5起,其中与新护士有关的4起;2010—2011年共有护士31名,其中新护士5名,2年的手术总量为18138例次,较前2年增长22.298%,2年中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3起,其中与新护士有关的1起,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情况较2008—2009年虽无明显减少(P>0.05),但在工作量增幅较大的情况下,其发生率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

3讨论

3.1在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中应用

案例分析法加强了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巩固了护士的安全理论知识手术室涉及专科多,工作节奏快,同时患者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多,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可能性较大[3]。培训仅仅以授课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的需求,也无法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再现教育,给护士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料和安全课堂,营造了安全护理文化,引导大家将“安全第一”作为护理工作的首要价值取向,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全科护士的安全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培训后安全知识考核成绩较前显著提高。

3.2在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中应用案例分析法提高了护士识别风险的能力

讨论分析的过程,可以让护士刻骨铭心地记住一些深刻的教训,少走许多弯路,如同给护士建立了一道安全屏障。另一方面,案例分析更加形象地帮助护士找到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护士辨别、规避风险的能力。如:一名护士在讨论时说,每次洗手清点物品时就会想到发生在某院的物品遗留引起的医疗事故,所以会特别仔细认真,可见案例再现教育对护士起到了很好的安全警示作用。

3.3在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中应用案例分析法降低了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

护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重复性,在反复单一的重复劳动中容易麻痹大意,并且护士本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存在的风险缺乏评估和预见能力,如何让护士“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2次”,“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错误有时是最宝贵的财富,通过案例再现教育,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教训来敲响自己的警钟,让其主动参与,在互动中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形式的安全教育,使大家明白互助协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安全第一的理念,保障了护理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科内自进行案例分析培训后,虽然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比较无差异,但在工作量增长的情况下,差错和纠纷发生率未上升反而降低了。由于新护士对工作环境、业务不熟悉,理论结合实际的工作能力差[4],故发生差错的概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新护士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反倒比老护士胆子大,易莽撞[5]。我科2008—2009年发生的差错纠纷大多与新护士有关;2010—2011年发生的与新护士有关的差错纠纷明显减少。

4小结

第9篇:文物保护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门窗;发明构思;创造性

1 门窗领域的特性

门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采光、通风,同时也对建筑起到装饰作用,有推拉门窗、平开门窗、折叠门窗、旋转门窗等多个种类,在门窗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三种:(1)门窗的遮阳、通风、防蚊、防雨水性能不好,难以让人产生舒适感。(2)门窗的防火、防盗、防爆、防辐射性能不佳,不能保证人身安全。(3)门窗的密封性不强,难以达到保温、隔热的要求。

由上可知,门窗领域的专利申请存在共性,对于其技术方案的理解、检索以及创造性的把握存在相似之处,需要从日常审查中积累该领域的审查思维,并达到一定的合乎创造性标准的尺度要求。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介绍

本申请涉及一种百叶窗及室外使用的带电设备,百叶窗100包括基板120、防护网140,及分别位于基板120两侧的第一叶片160和第二叶片180,基板120上开设有长条状的通风口,防护网140覆盖通风口,能起到防尘防雨的作用,第一叶片160呈长条状,第一叶片160沿通风口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叶片160具有相对的两边,第一叶片160的一边位于第一边缘处与基板120连接,第一叶片160的另一边向第二边缘处延伸与基板120形成M风口170。第二叶片180呈长条状,第二叶片180沿通风口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叶片180具有相对的两边,第二叶片180的一边位于第二边缘处与基板120连接,第二叶片180的另一边向第一边缘处延伸与基板120形成出风口190。

2.2 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防溅式通风结构,包括箱壳1上的通风口5和箱壳1外侧的上百叶窗片2,上百叶窗片2的槽口方向向下,箱壳1内侧与上百叶窗片2相应位置设置有下百叶窗片3,下百叶窗片3的槽口方向向上。上百叶窗片2是由箱壳1直接冲制而成的与箱壳1相连的整体,其形状向外凸出的曲面,下百叶窗片3是由衬板4冲制而成的与衬板4相连的整体,其形状也是曲面,下百叶窗片3的面积大于通风口5的面积,这样飞溅的水滴就不会从下百叶窗片的两侧进入到电气箱柜内部。

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通风阻视门板,包括两侧的内排叶和中间的纱网4,可用作防蚊虫。

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电机用百叶窗,包括窗框11、多片窗叶12以及丝网13。丝网13选用1Cr18Ni9不锈钢四目丝网,其固定于窗框11的后侧,可以完全防止直径大于1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且可以防止任意方向的溅水不进入电机壳体内。

2.3 创造性分析

对比文件1的技术领域和本申请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水滴进行机箱百叶窗内的技术问题,且公开了大部分技术特征,因此可以将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的主要区别在于通风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护网,虽然对比文件2也是在左右叶片间设置有纱网,结构位置相同,但对比文件2纱网的作用仅是防蚊虫,而本申请中的防护网的作用是防雨防尘,二者的作用完全不同。并且,蚊虫的体积相对于雨水和灰尘的体积来说要大得多,从而对比文件2中纱网的孔径大小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根本无法达到本申请中防护网的防护等级。对比文件3的丝网设置窗叶一侧,虽然不是在两排百叶片之间,但对比文件3的丝网可防止直径大于1mm的固定异物进入壳内,其目的也是为了利用较小孔径的防护网来提高百叶窗的防护等级,和本申请相同,对于丝网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叶片排数来灵活选择设置,由此,可以判断出,对比文件2没有给出技术启示,而对比文件3给出了将丝网应用到对比文件1以解决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技术启示。因而,在创造性的判断过程中,在进行特征比对的同时,更要注重结合启示、整体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的考虑,同时不能将技术问题上位化,如在本案例中,不能认为防护网就是为了提高百叶窗的防护等级而认为对比文件2给出了结合启示,应考虑领域特点,深入挖掘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作用。

3 结束语

上述案例对门窗领域创造性技术启示中的两篇对比文件的结合进行了分析,在理解创造性判断方法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对发明构思的理解、结合启示的分析以及智慧贡献进行了探讨,对于门窗领域来说,其遮阳、通风、防蚊、防雨、防火、防盗、防爆、防辐射、密封、保温方面的改进往往是细小的,因而在其创造性的判断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技术问题的上位化,要注重技术方案的整体性,同时要站位门窗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对是否具备创造性作出正确和恰当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