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

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

第1篇: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防水工程;防水材料;施工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一直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如果在工程施工的时候,没对建筑物进行良好的防水处理,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要对建筑物的防水材料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工程施工时必须按照施工工程的设计标准进行选用。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中的防水材料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这不但加强了建筑工程的质量,还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常用的几种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的应用有效的保障了建筑工程的防水性,使建筑结构不会受到渗漏的影响,从而对建筑结构的质量有着一定的保障。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建筑防水材料越来越多,在进行防水材料的选择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防水材料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材料优异的防水性。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防水材料,我们按照材料的特性将其分为刚性防水材料、卷材防水材料和高分子防水材料这三种,下面我们就对这三种材料进行简要的介绍。

1.1刚性防水材料

在工程施工中,防水混凝土是主要的刚性防水材料,它不但有着混凝土的强度,还有着良好的防水性,有效的保障了工程建筑的质量,使建筑结构不会受到雨水或者地下水的影响。这种防水材料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密实性,结合建筑施工技术,来起到防水的目的。因此,刚性防水材料对建筑施工技术有这样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要对其进行以下几点的准备:

第一、施工条件。在工程施工前,我们先将施工方案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在对各个施工各个环节进行仔细的检验,是否已经做好相应的防水处理,以确保在施工的时候渗漏现象不会出现。

第二、 材料要求。在刚性材料使用时,对材料要进行严格的要求,不然对整个工程质量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施工材料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掺合料这四个方面组成的。在进行刚性材料施工时一般采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于硅酸盐水泥的要求不能低于32.5级,使用的砂也应该选用中砂,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要符合设计的要求,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不受到影响。

1.2卷材防水材料

所谓的卷材防水材料是指用原纸、纤维物等材料将其表面是涂抹沥青,再撒布粉状、粒状等材料所制成的可以卷曲的防水材料。其中人们在建筑工程中主要使用的卷材防水材料有沥青防水卷材,这也是我国传统的防水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建筑工程的屋面施工工程,并且有着良好的防水效果。不过,由于这种材料防水层耐用年限和防火性比较低,因此我们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要对其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尽量延长卷材防水材料的使用时间。首先,我们在进行工程施工前,一定要保证铺贴防水层的清洁度,避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防水材料受到杂质的影响,使得防水功能降低。由于这种防水材料的耐火性比较低,因此在施工、存放的时候一定要远离火源,并且还要做好一定的防火工作。

卷材防水材料的材料要求必须符合规范,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有相应资质等级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卷材防水层空鼓,发生在找平层与卷材之间,且多在卷材接缝处,其原因是找平层不干燥,汗水率大,空气排除不彻底,卷材没有粘结牢固;渗漏多发生在管根、地漏、形变缝等处,伸缩缝没有断开,造成防水层撕裂,其他部位由于粘结不牢固也有可能发生渗漏,施工中应该加强检查,认真操作。

1.3高分子合成材料

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是以合成橡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其他辅助材料配制而成的单组份或多组分防水涂料。与常用的材料相比,显得比较新型。

防水涂料是一种在常温下呈现粘稠状液体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涂刷在基层表面后,经过溶剂的挥发或水分的蒸发或各组分间的化学反应,形成坚韧的防水膜,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涂膜防水层完整、没有接缝、自重轻、施工简单方便、易于修补、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如果防水涂料配合密封灌缝材料使用,可以增强防水性能,有效防止渗漏水,延长防水层的耐用期限。

(1)材质的要求 由于双组分、多组分聚氨脂防水涂料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严重,在某些方面遭到禁止使用,因此使用单组分聚氨脂防水涂料,这类涂料是以聚醚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助剂制成,属于无有机溶剂挥发的单组分柔性涂料,其固体含量低强度高延伸率大于80%,拉伸强度大于1.9%。

(2)材质成品的保护 涂膜防水层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穿平底鞋作业。涂膜防水施工时,不得污染其他部位的墙地面。涂膜防水层施工后,要严格加以保护,任何人不得进入,也不得在上面堆放杂物,以免损坏防水层。防水保护层施工时,不得在防水层上拌砂浆,铺砂浆时铁棒不得触及防水层,要精工细作,不得损坏防水层。

2.屋面防水技术的应用

2.1分格缝的设置及做法

分格缝应设置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的交接处,并应与屋面板缝对齐,使防水层因温差的影响,砼干缩结构变形等因素造成的防水层裂缝,集中到分格缝处,以免板面开裂。分格缝的设置间距不宜过大,当大于6m时,应在中部设一"v"形分格缝,分格缝深度宜贯穿整个防水层厚度。

2.2屋面找平层做法

屋面采用建筑找坡与结构找坡相结合的做法。先按3%的结构找坡后,再在结构层上用1:6水泥炉渣或水泥膨胀砼石找坡,再做25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建筑找坡时,一定要找准泛水坡度,流水方向,将最高点与泄水口之间用鱼线拉直、打点、打巴、泄水口处厚度不得低于30mm。浇砌时,一定要用滚筒和尺方滚、压赶、使其密实。

2.3屋面隔离层的做法

在施工中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把面上的这一层二布三油卷材防水层做在找平层与刚性层之间,既起了隔离层的作用,又不被日晒雨淋,既防止油膏老化,又起了防水作用。

在做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注意好以下几点:①基层上涂刮基层处理剂,要求薄而均匀,一般干燥后,当不粘手才能铺贴卷材;②卷材防水层的铺贴一般应由层面最低标高处向上平行屋脊施工,使卷材按水流方向搭接,当屋面坡度大于10%时,卷材应垂直于屋脊方向铺贴;③铺贴方法:剥开卷材脊面的隔离纸,将卷材粘贴于基层表面,卷材长边搭接保持50mm,短边搭接保持70mm,卷材要求保持自然松弛状态,不要拉得过紧,卷材铺妥后,应立即用平面振动器全面压实,垂直部位用橡胶榔头敲实。

3.结束语

目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建筑防水工程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工程建筑施工时,一定要保障建筑物的防水性。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由于施工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工程成本较高等原因,没有对建筑物的防水工程进行有效的处理,这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去完善开发建筑防水施工技术,从而满足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给人们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第2篇: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 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是指在建筑防水工程中推广新型防水设计、新型防水材料、新型防水施工技术以及新型管理体系等一整套综合技术。建筑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分项工程,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正常运行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各项防水工程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按需选材、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提高防水新技术的技巧和应用水平,并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四个环节入手,全面贯彻执行相关规范,保证防水工程的质量。

一、建筑防水工程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建筑防水工程受到极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新材料的新技术的投资力度,沥青材料和聚酯胎等产品依旧占据很好的市场,但是防水卷材新材料的产量却在逐年增加,高铁、隧道、民用建筑等对于新材料的需求都在逐渐增加,高铁桥梁施工中使用的防水涂料的产量也出现大幅度的上升,再加上国家政策鼓励建筑施工中使用新材料,导致传统的沥青原料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了保证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政府更是颁布了相关的法律,积极推广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工作。

二、建筑防水工程中新技术的运用

(一)防水设计

首先是根据建筑的防水等级来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不同建筑等级对于防水工程的功能和使用时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防水设计之前需要了解工程的实际要求; 其次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来制定防水方案,建筑物周围的水文、地质、大气环境以及建筑自身的结构特点等等都会影响到防水工程的设计效果,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最后是局部与整体的结合,除了保证防水工程符合国家的质量规定之外,还应该加强重点部分的设计,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防水工程各结构之间应该保持紧密的联系,避免某一结构出现问题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性能,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施工材料。

(二)高质量的施工是新技术运用的关键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价值通过具体的施工才能体现,施工更是直接决定了防水工程的性能,因此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防水工程施工中要坚持防、排、截和堵等原则,施工方案是防水工程的关键。施工方案中要以防水设计方案中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施工时间以及施工进度等因素为基础,分析研究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相关条件之后制定相应的方案,施工期间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减少经济损失。

(三)加强养护和管理,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防水工程的养护和管理也是新技术运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防水工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工程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养护和管理,再好质量的防水系统也会遭到破坏,降低原本的价值。防水工程施工之后需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避免因使用不当影响到防水工程的性能,加强对防水层的检查,防水层出现微小的磨损也要进行修复,检查的过程中还要分析磨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有效的管理和养护,不仅能够降低工程的返修率,还能大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实现新技术预期的目标。

三、建筑防水工程中新材料的运用

(一) 防水卷材

防水卷材结合了沥青材料和高分子防水卷材的优势,防水工程中使用的高聚物改性沥青材料不仅改善了沥青原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方法,还扩大了沥青卷材的使用范围。改进后的沥青材料强度、延伸度、耐腐蚀等都有明显提高,受温度环境较小,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依旧不会改变材料的性质。施工工艺更为简化,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例如某地下车库的防水工程,总面积达到4500 O,底板、顶板以及墙面的防水面积分布为1100 O、1100 O和2400 O,地下水库的平均水位在3m 左右,通过分析地下车库的实际情况决定使用改良的沥青防水卷材。本工程采用内贴的方式,直接将卷材与基础结构联系在一起利用混凝土来建设保护墙,墙面的厚度为15mm,垫层与保护层之间相隔,铺设卷材时采用立面和平面两种方式,防水层铺设完毕之后分别在平面和立面建设保护层,对于变形角度较大,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添加卷材的附加层,适当增加附加层的厚度,施工完毕之后进行填充工作。

(二)防水涂料

防水涂料在高铁、隧道以及民用建筑防水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直接将粘稠的液体涂抹在建筑结构上,一段时间凝固之后自动形成防水层,相比较防水卷材性能更好,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效率高和易于维护等特点。常见的防水涂料有以下三种: 一是水泥防水涂料,这是一种固化性的材料,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涂料以乳液为主,使用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活性粉料,第二种以水泥粉料为主,需要添加第一种材料,增强水泥的弹性,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 二是丙烯酸酯防水涂料,这种涂料适用于主结构的防水,耐腐蚀性强,一般会在建筑的表面涂抹这种材料; 三是聚氨酯防水涂料,成膜效果好,强度大,弹性和密实度好,但是这种涂料本身可能存在毒性,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水涂料在地下防水、墙面防水以及屋面防水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经常与防水卷材一起使用。例如某小区墙面需要进行防水工程,施工面积达到10000O,施工之前需要清理墙面,特别是边角。适当加厚墙面薄弱地方的涂抹厚度,防水涂料的混合和搅拌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搅拌一段时间之后观察液体的粘稠程度,并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涂抹方式,施工之后的48 小时之内,墙面未出现渗水的情况,表示防水涂料具有很好的效果。

(三)建筑密封材料

建筑防水工程除了使用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之外,还需要使用密封材料来提高建筑缝隙的防水性能,避免缝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破坏了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首先是硅酮密封膏,该产品的黏性好,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根据建筑的不同部分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密封膏,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密封材料; 其次是聚氨酯密封膏,分为单组和双组两种,强度和延伸性好,由于自身的弹性和变形能力强,经常使用建筑内部的防水工程; 最后是丙烯酸酯密封膏,适用于较为潮湿的施工环境,不仅密封效果,施工成本也很低,这种密封膏长时间置于水中依旧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在外墙防水中的应用比较多。

(四)刚性防水砂浆

防水混凝土和防水砂浆应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加外加剂等达到提高抗渗性能的目的。防水砂浆抹面可用于背水面、迎水面防水施工。用于地下、屋面、外墙等防水工程。刚性防水层的施工应加强对水泥、砂、防水剂的品质及用量的控制,加强对基层处理、施工环节操作质量的管理。刚性防水层的背水面防水抹面工程应作好基层处理,并应首选聚合物防水砂浆。

总结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条件下,对于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材料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防水工程的性能,还能延长使用寿命,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志庆. 探讨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与新材料的运用[J]. 江西建材,2014,(22).

第3篇: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 建筑类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分类 ;实训基地的功能特点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needs occup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as skills training, college training base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training base building design is a new subject, we study is a specific type of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future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type of creative design.

[keyword]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training base;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ining base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我国1993-今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高职教育得到重视,其教学理论逐步完善,课程建设思想逐渐统一,重新提出重视校企合作,但实建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作用形制及建筑创作还没有系统的进行归类研究。

建筑类高职院校下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与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建筑经济管理、市政工程技术、机电工程技术、材料工程、热能工程技术等专业类别。每个专业类别下又分设三至四个子专业,几百门课程数量巨大,因此支持完成课程实训任务的实训基地的分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实训基地的分类

(一)按实训地点分类

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按其实训地点可分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两大类。现今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3年,多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在校两年内的专业实训内容及课程的试训、实践部分内容将会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完成;一年的企业顶岗实践学习将在校外实训基地(与学校签署基地关系的企业)内完成。

(二) 按实训形式分类

1.认知实训:以课程自身知识能力需求为实践目的的实训,例如实验、认识实习、岗位参观等我们称之为认知实训,实训基地的对应建筑形式类似于实验型建筑;

2.岗位技能实训:根据课程所要求的的岗位能力分专业、分阶段进行操作性实训,这类实训基地称之为岗位技能训练中心,此类实训基地建筑特点是高度的模拟仿真性;

3.生产性实训:真实的从事岗位工作,即顶岗实践,一般在第三年的建筑企业中进行,但是有些学生实践如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实践是可以在校内企业(工作室或入住基地的设计企业)中来完成,这一类实训可以称之为校内生产实训,其特点是实训情境的真实性,与工作过程的真实性。

(三) 按实训建筑类型特点分类

按类型特点划分建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涵盖如下四种基地类型:1.建筑材料与结构检验基地、2.专业工艺实训基地、3.专业生产实训基地、4.设计类专业实训基地。这种分类是将功能相近的实训建筑归为一类,以便于我们对其进行类型特点研究,这四种实训基地类型是我们下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重点。

二.各类型基地的功能

1. 建筑材料与结构检验基地功能

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最终定位应该是基本建设中施工企业所需的技术岗位: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机械员、测量员、资料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施工企业员。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对建筑材料的知识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材料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岗位多为建材行业企业中的实验员、检验员,这就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建筑材料的全面知识。这样根据专业及课程需要,学生了解掌握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热工性能、以及其他性能等基础课程的实训部分内容会在建筑材料与检验基地内完成。这一部分的实训内容是以实验、观察、简单操作为主要手段的,因此建筑材料与检验实训基地建筑是比较典型的实验性建筑。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许多的建筑材料制品需要国家授权的专业检测站进行检测鉴定,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的社会服务职能,在取得国家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的前提下,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将建筑制品以及其它性能检验的工作纳入实训基地职能范畴之内,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实训基地新理念结合材料与结构检验基地建设对外营业的检测站。

基地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的物理与力学性能检验、建筑材料与之品德热工性能检验、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成品检验三部分。

2.专业工艺实训基地功能

专业工艺实训基地包含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基础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防水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给排水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基地等实训空间。专业工艺实训基地,是根据课程及工作岗位需要,按照各施工项目的施工工艺而设置的大型实训车间。由于教学中专业课程参观实践环节很难与户外真实工程同步,就算可以进行现场实地观摩,现场中一些隐蔽工程也很难甚至完全不可能看到,这样课堂教学内容就不能与实际工程项目联系上,自然也就达不到岗位练兵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教学矛盾在建筑类高职实训基地内特设立专业工艺实训基地,他将工程项目中常见的施工工艺1:1等化为实物模型,统一置于一个生产车间建筑内,称之为实训车间。实训车间内又设工艺观摩区、实训操作区、辅助教学区、储纳空间、工具间、卫生间等。

3.专业生产实训基地功能

第4篇: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

土木工程是一项基础性的设施建设活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全面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公路、铁路、水利工程、房屋建筑等都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土木工程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技术,本文从其发展现状和发展的趋势等两个方面展开了如下具体讨论。

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

1.土木工程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

土木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土木工程也处于迅猛发展阶段。从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交通设施和水利工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建筑用地紧张的矛盾,高层建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已经达到1000多栋,高层建筑的数量的也超过了2万,这些都离不开土木工程的推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的发展开不开土木工程的推动。除了高层建筑之外,土木工程在交通设施的建设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道路交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土木工程的推动之下,公路、桥梁、铁路等设施的数量不断增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与此同时,我国交通设施的建设质量也在提高,为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积极引进了多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同时,新型材料的应用也有助于节约投资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因此,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开始积极引进各种新型建材,逐渐替代传统的建筑材料。例如,过去经常使用的水泥材料已经被混凝土材料取代,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另外,钢化玻璃、碳素纤维和涂层玻璃等新型建材也开始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广泛使用。

3.开始使用预应力技术

结构加固是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常见于多层建筑的施工中。这是因为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建筑的结构服役现象。同时,当建筑结构经过预应力施加压力之后,会增强其内应力,所以可以为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日臻完善

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建设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工程建设施工的整体质量,完善结构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荷载和风力载荷等开始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中。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正朝着增加高度和柔韧性的方向发展。

土木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行信息时代,社会各行各业为了能抢占市场竞争的先机,纷纷开始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土木工程也不例外,开始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的信息化发展中,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科技支持。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改进施工技术,并能为施工的全过程提供科学的监控和管理方法,促进施工成本的降低和施工质量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木土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地形勘测、土木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竣工和验收等,都可以实现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高难度的土木施工,例如在高层建筑中比较常见的垂直控制和对大面积混凝土结构的控制等,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同时,如果将GPS和GIS技术和地理信息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对土木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控。

2.自动化发展趋势

在土木工程技术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之下,其必然会出现自动化发展趋势。如果土木工程能够实现实时的动态现场监控,就有可能实现土木工程的自动化管理和施工。在未来的发展中,土木工程还有可能引入流水线的作业理念和成套的施工技术,促进标准化生产的实现,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效率。

3.绿色生态化发展趋势

从根本上来说,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就是土木工程的本质特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理念必将对土木工程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使其在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中进行合理控制,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也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目前,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的普及证明,绿色化和生态化是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绿色施工工艺和节能环保材料的普遍使用,土木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会大大减少。

4.科技化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是推动土木工程技术发展的巨大助力,其信息化、自动化和绿色生态化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可以进一步拓宽土木工程的前景市场,为其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续力量。目前,大面积混凝土的结构施工和高热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已证明了这一点。

结束语

第5篇: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建筑材料

前言

“中高职衔接”是指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联合起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技术工人的学历要求、技能水平以及素质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毕业的学生不再能完全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2],而中高职衔接又能解决高职院校生源日益紧张的问题[3]。所以,中高职衔接是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实施中高职的衔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于2011年联合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学院等多家学院,和无锡市建设局以及二十多家建筑企业共同组建了无锡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这个平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了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中高职“3+2”衔接试点。本专业学生在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完成3年中职学段学习,达到中职毕业标准的,可获得本专业中职学历证书,并升段进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高职学段学习。完成2年高职学段学习,达到高职毕业标准的,获得本专业大专学历证书。然而,“3+2”中高职衔接虽然已经推行数年,却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体系构建重复、高职招考政策不够完善等[4]。

2中高职衔接“3+2”学生的特点

中职院校上来的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大部分的学生较高职学生比起来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加上中职院校重技能、轻理论,导致“3+2”的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掌握有一定障碍,从而限制对专业实训技能的理解,最终影响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

3《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及改革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掌握该课程在学生岗位中的作用,笔者对已经毕业且就业于建筑岗位的三届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人数共达380人。其中72%的调研者觉得“该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有帮助”,19%的调研者觉得“该课程对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非常重要”,仅9%的调研者觉得“该课程对工作没什么帮助”。由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性,也正是因此,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阶段都开设了该课程,但课程内容却有一定的重复性。这既导致了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又导致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除了内容的重复,《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繁复,各章节之间联系较小,加上传统的理论教学又以教师板书讲课为主,对于中职上来的学生而言,部分学习内容又已经学习过,所以在学习中更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被扼杀。因此,针对中职生已有的建筑材料学背景,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革的方向之一。《建筑材料》课程还是一门实践性需求较高的课程,除了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用途外,更要学生掌握各类建筑材料的取样和性能检测分析,中职教育阶段该课程的实训基本没有,而到了高职阶段,技能实训的安排只有课程总课时的17%。笔者针对这一点对3届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其中87%的调研者觉得“应该增加实训环节”,10%的调研者“无所谓”,3%的调研者觉得“不需要”。教学服务于就业,岗位对于实践需求更高,那么在教学环节中就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加深实践教学的力度。

4《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方式

1)理论和实践课时的重新分配。传统教学模式中,总课时60学时,理论占了50学时,实训仅10学时。改革后的《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学时和实训学时各占50%。增加实训环节后,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对于“3+2”中职上来的学生,与其坐在教室听老师讲,不如进入实训室自己做。2)教学团队成员的增加。传统的课程授课仅仅是以高校教师为主,改革后的《建筑材料》课程除了高校教师授课外,还会请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或介绍新材料、或针对某一章节的内容向学生讲评案例。高校教师虽然有扎实的知识储备,但对于不断出现的新型建筑材料肯定没有直触行业的工程师熟悉,请企业的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新型的建筑材料,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企业员工利用某个案例讲述具体建材的知识点及应用,会使授课更加生动更加具体,也更有说服力。3)教学场所的增加。传统的《建筑材料》课程授课以教室为主,实训室为辅。改革后的课程上课除了教室和实训室外,还增加了相关的公司企业,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去。首先,通过接触企业各岗位,了解《建筑材料》在各岗位中的作用;其次,让公司员工带领学生进行各种建筑材料的取样、检测和分析,使实训环节不再简单地局限于校内的实训基地,而是真正地和相关岗位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公司、了解岗位避免盲目就业,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学资料的改革。传统的《建筑材料》课程使用高职高专土建系列的规划教材,该教材虽内容齐全,但对于“3+2”中高职衔接的学生而言,却存在着内容重复、部分理论知识过于深奥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5年来的教学经验,该专业《建筑材料》课程的授课团队特意编写了针对性更强的教材,该教材于2016年出版,教材中删减了中职教育已经讲授过的基本建筑材料的部分理论知识,增加了建筑材料的检测和分析,并增加了近五年内建筑领域出现并应用广泛的新型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通过近一年的使用,发现“3+2”的学生对于这一本“量身定做”的教材接受程度更高。5)授课模式的变化。以往《建筑材料》课程的授课模式都是“理论+实训”的传统模式,而改革后的新型授课模式除了传统模式外,增加了“学徒”模式。即学生以“学徒”的形式“拜”公司的员工为“师傅”,由“师傅”带“学徒”,把“师傅”多年积攒下来的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传授给“学徒”,并对学徒进行一定的考查。这种看似复古、实则创新的“学徒”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培养动手能力更强、技能更高的学生。6)课程考核模式的变化。以往《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平时20%+期末考试80%”,改革后的《建筑材料》考核方式则变为“平时30%+期末考试50%+学徒分数20%”。这种考核方式更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核,避免“生搬硬套”“纸上谈兵”的学生出现,也更加符合中高职“3+2”学生的特点。

5《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效果比较

为了具体研究并考查《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措施的有效性,笔者选择了建筑工程技术中高职衔接“3+2”专业的学生,将其分为A、B两个班级,两个班级实行不同的教学模式(见表1),并在每个知识模块教授完毕后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的A班在每个知识模块的考核中理论题和得分率和B班差不多,而应用类题型的得分率则明显高于B班。由此可见,《建筑材料》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降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反而会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明显的教学效果差异体现在技能检测方面,见表3。改革后的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大幅度提高了实训时间,由原来的10学时增加到了30学时,这样可以增加更多的技能项目练习。其次,新型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增强了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非常有帮助。技能检测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技能项目,能独立按时完成的即算通过。从表3可以看出,A班的学生在各个技能项目上通过率明显高于B班,表明A班的学生对于建筑材料性能的检测和分析能力更强。

6总结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中高职良好衔接的重中之重[5],《建筑材料》课程的改革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之一。明确课程自身的特点,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中高职衔接“3+2”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相关内容,为真正成为一线技能型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

[2]金恩平,任伟.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53-54.

[3]程宜康,李平.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1(3):102-103.

[4]王秀花,杨忠国.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5-19.

第6篇: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部不能只抓进度和质量而忽略施工成本和市场,导致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的形成。项目部应该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拓宽销售市场等方面作为工作重点,并同时在生产经营等诸多要素中,做到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取得较高的回报率。坚决杜绝成本浪费和不合理的支出。

2.科学合理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必须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进行施工,目的是让施工现场达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意义上做到能够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建筑施工现场最基本、最重要的施工管理要求是标准化、规范化。因此,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要素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并且要克服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观随意性,这一切严格要求都是为了能够有效顺利地进行建筑施工生产活动。唯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施工项目能够在预期顺利的完成并交付。

2 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

施工技术人员是指直接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以及操作者。施工技术人员在项目施工前必须提前审查承包单位的技术资质,评估其是否具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工程任务并要确保工程质量的施工技术能力及施工管理水平。根据近几年的形势,房地产业迅速兴起,建筑规模随之迅速扩大,大量农民工涌入建筑施工队伍行列中来,由于农民工本身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对建筑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部分承包单位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而现场施工管理要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另外,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监督体系,提高质量监督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现场施工要有明确的职责,要求施工技术人员以统一的原则和程序,统一处理建筑施工现场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施工管理人员要逐步适应建设管理的需要,努力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预期进度的实施与管理。

由于房地产行业在这个时代的迅速兴起,建筑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量非建筑专业人士涌入建筑施工队伍行列中来,由于综合素质水平的参差不齐,整个建筑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遭受了一定的考验。当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管理要以“人为核心”的根本要求时,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就难以实现其最初的目的。因此,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培训及优化显得十分重要。

3 严抓建筑工程质量

必须坚持做到安全生产,质量优先,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与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同时,建筑工程质量也是整个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它是社会民生安全的关键所在,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仔细研究建筑施工图纸

施工图纸凝聚了工程设计人员的大量心血,在施工前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准确地进行全面、细致的审阅,对建筑图纸进行必要的、准确有效的修改,以为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经济时代里,投机商的大量存在导致了伪劣产品的泛滥,部分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建筑材料生产厂家,借着其不会被质检部门检查的间隙,大量生产劣质建筑材料以换取高额利润。再加之建筑材料采购部门相关人员与不法生产商的利益勾结,劣质材料大量发往建筑工程现场。因此,在建筑材料购销中,运到施工现场的材料、配件与订货时的样品不符是常有的事。总之,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前要严格把握好建筑材料关,绝不能让不合格材料在施工现场出现。

3.施工前认真审查施工队的施工方案

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要明确主要的施工方案和方法,并根据施工方案和方法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对于工程项目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要求较高,施工复杂程度大的结构,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方案应该仔细研究,以确保建筑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从而保证该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4.做好项目施工进度的全方位检查

建筑项目施工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的实施是融汇在一起的。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是施工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和信息来源,是工程技术人员调整和分析施工进度的主要依据,是施工进度控制最重要的步骤。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主要是通过把实际施工进度与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比较,从中找出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施工进度计划的偏差。因此,做好项目施工进度的全方位检查,严格控制项目施工进度显得尤为重要。

4 把握好工程项目的工期管理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工期内完成是对施工单位的巨大考验。因此,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对于该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工期内完成至关重要。

作为现场施工管理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施工前做好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做好材料的订购和质量检查工作,确定后期材料的来货渠道,确保质量和数量。

2.确保能够顺利施工的环境条件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能够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是不确定的,而要想从本质上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就必须事先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环境、施工环境,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

3.检查核实项目施工组织方案

建筑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应该严抓项目施工组织方案的质量及其可操作性。

5 切实把握工程质量的验收,并对其作出相应评定

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符合客观实际的验收评定,质量验收评定是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进行,并且是以工程进行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完成情况来综合鉴定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各个阶段的工程质量的评定是整个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

6 综述

由以上论述可得出结论,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是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先决条件。因此,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制定深入有效的、全方位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是相当必要的。

对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而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严于律己的工作态度,只有充分发挥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优化有建设性的技术方法和组织方案,才能做到集中整合、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盈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焦红.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J]建筑学研究.2010,(05)

[2]力十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J]建筑工程论坛.2011,(11)

[3]华章.浅谈房屋建筑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筑.2011,(04)

第7篇: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纤维增强塑料筋;应用;改善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以及建筑行业更深层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材料产生,并逐渐应用于建筑行业领域中。其中,纤维增强塑料筋就是众多建筑材料中的一种。纤维增强塑料筋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不易被腐蚀、有利于抗疲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等特点,因此,在土木工程中占据了一席之位,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与广泛的推广应用。下面,本文将对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纤维增强塑料筋进行分析与探讨。

1纤维增强塑料筋的概念以及优势

纤维增强塑料筋是一种比较优质的复合型材料,主要由基体和增强材料组合而成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材质比较轻,但强度非常高,比一般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强度大的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建筑工人的劳动负担,降低了疲劳感。纤维增强塑料筋还有一个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特别重要的优势,即这种建筑材料受温度影响不大,因此不会造成材料变形的现象,对于整个建筑框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其中,纤维增强塑料筋中的重要基础就是由这些性能极高的纤维成分构成的。这种高性能纤维也是导致纤维增强塑料筋具有强大承重力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纤维增强塑料筋不止是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在国外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普遍运用。

2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2.1在海洋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纤维增强塑料筋在海洋工程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目前,在海洋工程中,都是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整个工程的基础,然而,众所周知,海水具有极强的侵蚀性,海水可以很容易的穿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毛细孔洞,对钢筋造成一定的侵蚀,当海水渗透的次数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对钢筋造成破坏,严重的腐蚀钢筋,从而导致整个海洋工程的不稳定性。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防止海水过度侵蚀钢筋,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会在钢筋周围添加超过15厘米厚度的混凝土,这些混凝土对钢筋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采取其他一些比较合适的防蚀措施,来保护这项工程[2]。经时间检验后发现,对于海洋工程仍然很难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纤维增强塑料筋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纤维增强塑料筋具有耐腐蚀的优点,不惧怕海水的侵蚀,因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有效解决海水腐蚀建筑材料的问题,对于海洋工程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稳定性与耐久性。

2.2在桥梁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纤维增强塑料筋由于其具有高强度、材质轻的特点,因此在桥梁工程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近几年,国外有一些采用了纤维增强塑料筋的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美国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中,经过严谨的桥梁设计思想以及科学的构造,采用了大量的纤维增强塑料筋,建成了国内外第一座复合型材料的桥。与此同时,亚洲国家日本以及北美洲国家加拿大等国,也逐渐采用这种新型的纤维增强塑料筋,将其运用于重要的工程项目中,并建造了许多优质的工程,如:桥梁工程。通过以上种种成功的桥梁建造,清楚地表明了,纤维增强塑料筋作为一种比较优质的复合型材料,在桥梁设计工程等其他重大土木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然,在重大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

2.3在岩土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锚杆作为一种常见的钢筋,普遍应用于国外的岩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然而,由于岩土工程与土壤联系紧密,而土壤中又包含了很多容易腐蚀锚杆的物质,并且对锚杆的腐蚀强度非常大。如:水、有机物等物质。如果锚杆遭受了一定时间且一定强度的腐蚀,那么锚杆对于整个岩土工程的完整性以及固定性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纤维增强塑料筋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这种复合型的建筑材料,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因此,对于腐蚀物质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对于岩土工程的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并且这种建筑材料比较轻,对于那些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区域,具有很好地适应性,运输比较方便。由此可见,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岩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代替过去的锚杆钢筋,能够很好的满足岩土工程的施工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4在特殊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纤维增强塑料筋除了在海洋工程、桥梁工程以及岩土工程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其他工程项目中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土木工程的范围特别广,除了以上比较普遍的建筑工程,还有一些特殊的工程。如:地质灾害防护工程、高寒环境中的工程以及非磁性与非导电结构工程等[3]。这些特殊工程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符合其要求的建筑材料,那么对于广大群众的生活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纤维增强塑料筋因其极强的耐腐性、较轻的材质以及高强度的特点,在特殊工程的设计实施中,能够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有效性与可行性。

3结语

总而言之,结合以上种种情况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更新,不断进步的社会对于建筑领域各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而纤维增强塑料筋凭借其极强的承受力、耐腐蚀性、材质较轻等优势,逐渐在土木工程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与应用。甚至在一些特殊工程中,也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强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建筑行业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涂锐.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9(23):1-1.

[2]丁兰茜,钱卫.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9(12):769-769.

第8篇: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就业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75-0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各职业院校面临的难题。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提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就对高职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总体来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所涉行业包括建筑业、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业、路桥施工、政府机关以及科研单位等。本文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沟通协调能力和就业心态加以分析,同时通过层次性、递阶性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工地实际资料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重视专业优势的培养

随着房地产发展日趋平稳,市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别是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会一门专业技能尤为重要,而高职院校的生源良莠不齐,这就需要从教学的源头抓起,制订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邀请企事业用人单位和学校一起制定,把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职业技能课结合起来。同时采用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把课堂教学内容全部融入对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坚持在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实地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进而查漏补缺,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元的,毕业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工地实际资料来充实自我,学校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实训等手段更加直观地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进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提出,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由全面化变得更加专业化,用人单位选人原则逐渐由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向专业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而很多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太多,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加上很多专业课理论教学知识点偏难、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很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缺乏动手能力,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感到迷惘。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训环节的开展,以便学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环节。实习实训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可以检验出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知识掌握程度。在实习实训环节可以采用案例导入的方法,例如墙体裂缝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分析。首先,从材料角度分析水泥强度、砂子的细度模数;其次,从配合比的角度检验混凝土和砂浆试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材料和配合比都满足要求,还可以从施工工艺和工人的施工水平上找原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回忆学过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实体建筑物中发现问题,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最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或者在以后的施工中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唯有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学生个体之间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理解能力较好、知识技能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加大难度,找一些对综合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实训任务来做,如某个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让学生根据参观过的工地现场,独自考虑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进行施工区域的划分、建筑材料的放置、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等,进而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而针对理解能力较差、知识技能掌握较慢的学生,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学生逐步完成各个单项的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如果能够持续这样进行,相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三)推进校企合作深化工程。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校企合作是搭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明确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从而改进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可以使学校对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如实施“2+0.25+0.7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专科学习期间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0.25年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系统地实践学习,第二阶段0.75年在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践学习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现毕业生从学生到职工角色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此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学知识面较广,毕业后可以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咨询公司、勘察设计单位或工程测量单位进行工作。因此,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对专业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安排在不同的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针对不同工种建设不同的校内实训室,例如建设建筑全真模型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施工设备操作实训室、力学实训室以及建筑构造实训室等,满足学生对建筑构造、建筑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和工序方面的技能训练等,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一)转变就业观念。毕业生要降低就业期望值,总体来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与其他专业相比,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收入普遍较低,2015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期平均工资仅为800元,很多毕业生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选择放弃。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应该斤斤计较眼前的得与失,而应该加倍珍惜实习的机会,不但要认真做好领导安排的日常工作,而且要主动请缨去做一些有难度的工作,这样才能迅速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建筑工程技术毕业生而言,有些毕业生平时善于交际选择因而选择去施工单位,而有些学生喜欢稳定的工作环境从而选择去设计院,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的择业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判断好自己究竟适合干哪一类工作。此外,在求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到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例如,体质较差,难以从事繁重体力的劳动。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认真学习,同时应适当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正视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乐观的求职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力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必备的心理素质,在新形势下,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不仅是对其体力、财力和智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自制力和精神的磨炼。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反馈,面试的单位很多,但双方达成意愿的很少。偶尔有意向单位的,学生还会对薪水、工作地点提出各种要求,因而很多人中途放弃,认为所学专业用处不大。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毕业生会因主观条件或者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会面临一些现实矛盾和艰难的抉择。因此,毕业生要正视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合理控制自身的情绪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选择性困难时,要理清主次、学会放弃,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实施,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发展进步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沿线各个国家基础性建设条件差别较大,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发展不是很均衡。这些外界条件都将激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断充实自己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总之,土建类毕业生要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来求职,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积极进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择业过程中谋取一份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柯.建筑类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J].经营管理者,2011(19)

[2]方晓.关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江西化工,2013(3)

[3]张英淑.心理素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林业科技情报,2010(4)

[4]王根伟.提高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3(6)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2014年课程改革项目《建筑材料》(2014KGA08)

第9篇: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

工程硕士 培养方案 建筑材料

一、前言

我国正式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始于1997年,当时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等部门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以在职人员不脱产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为主。至2009年,我国开展工程硕士教育的单位已达241个,累计招生超过了24万人,约占我国各类专业学位总招生数的1/4。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突出问题就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较小,比例偏低,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据悉,目前我国每年招收的40多万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10%。

教育部2009年9月发出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为此,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2010年教育部决定将增加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全部用于扩大招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实践,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一年在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是提高应用性硕士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二、建筑材料学科分析

1.建筑材料学科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可以促使建筑形式的变化以及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革新。建筑材料质量、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建筑材料的发展和革新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家学科划分改革前建筑材料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改革后划入材料学一级学科。在一级学科下自行设置二级学科的权利归属各高校后,部分高校又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置建筑材料二级学科。而本质上建筑材料学科属于土木工程和材料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或者“交叉学科”,因此设在土木工程类院系下的材料学学科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我校的建筑材料学科设于材料学一级学科下,行政上隶属土木工程学院。

2.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现状

在研究生教育中,课程设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大学本科教育后进行的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学历教育,属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因此,研究生课程具有高深性、研究性、专业性、精致性和动态性等特征。研究生课程体系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处于核心地位。

目前,国内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关于建材硕士点课程类别的划分,并无统一的名称标准。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不同培养层次、培养规格的研究生应当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但这种差异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常常难以得到充分的反映,不少培养单位的课程设置不同程度地存在混乱现象。我国有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不同研究生培养模式。前者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际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两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学术性培养方案相对成熟,应用性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建设相对薄弱。

因此,建筑材料学科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土木工程和材料学学科特点,通过建筑材料硕士点的重点高校的调查研究和自身建设,结合我校特色,构建和优化设置方案。

3.学生能力现状

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工程应用性创新型人才成为各高校的重点任务之一。研究生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课程设置的优化不仅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是对我国教育现状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实不足的弥补,也是国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偏重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研究生课程的研究性和自主性特点不明显。在新的形式下,现有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还不完善,不利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总体上缺乏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客观上需要对现有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思考、优化甚至革新。

4.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基础

建筑材料研究所与辽宁省、大连市建筑材料相关骨干企业有紧密联系,项目合作基础良好,如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大连砼鑫混凝土有限公司、大连庆华建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细杨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等,为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培养方案

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材料学领域的教学、科研、设计、管理或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复合型研究性和管理型人才。学习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面坚实的建筑材料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在建筑材料基本理论、新型建筑材料研究和计算材料学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和创新开发能力的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和管理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

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6学分,选修课不低于6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

四、实施及问题

上述培养方案实施以来,总体情况良好,保证了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

1.实践教育

全日制工程硕士生主要来自于应届本科生,其就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工程第一线。目前,工程硕士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实践问题。国家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的建设政策及实施细则滞后,给工程硕士的实践问题带来困难。在无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前提下,企业承担一定数量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目前仅有“国家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建设的相关文件,但批准数量肯定有限,将来也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除了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外,应出台地方企业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的支持政策和实施细则。在校企结合上,最重要的是要找那些热心于教育的企业,要有一批热心育人的企业家和技术、管理骨干,学校要关心企业的发展,企业要热心于育人工作。实行“双导师”制,选择聘请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的企业导师,确保工程硕十的培养质量。

2.德育教育

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的培养中,德育工作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极为重要。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的素质培养更需要让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信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更要加强社会公德、劳动观点和团队精神的教育,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良好的实践应变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学生在学校期间,德育教育保障机制健全,学校、导师可以随时与学生思想沟通加强德育教育。进入企业以后,避免德育教育出现真空,应加强与企业导师的沟通,让企业导师进行业务和思想双重指导。

3.过程监管

进入企业以后,监管体系要进一步延伸和加强。建立和完善企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实习评审制度,由实习企业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和成果给出量化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实习阶段的考核指标之一。

五、结论

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应结合专业实际情况,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育、重视德育教育、完善培养质量监督体系,以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光玉.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19-22.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2009,9.

[3]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建材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