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

第1篇: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64-0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为基础,为幼儿园教育见实习、毕业设计等教育实践奠定基础,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割裂零碎。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各类型的活动缺少整合和领域渗透,因而学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出现内容零碎和割裂的问题,缺少对幼儿经验的整合。同时,教学的实施仅仅关注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集体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前儿童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的艺术指导,导致学生只会在集体的艺术教学活动中把握幼儿艺术发展,极少关注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去引导幼儿艺术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环节,教学的重难点仅仅落在知识层面而非行为能力层面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足,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在实践中难以设计和组织高质量的艺术活动。

(三)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环节少,且少有的课程实践主要安排在课内完成,形式单一。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导致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较少,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运用,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期末考查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占比非常低。在评价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教学水平。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对教师评价指标的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较少有发言权,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出现松散懒惰的现象。

二、对策研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避免课程内容割裂零碎问题,首先开展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调查,分析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时,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研讨,并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反馈,摒弃传统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章节”式的学科内容体系,以真实职业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最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设计实施歌唱活动、设计实施韵律活动、设计实施打击乐活动、设计实施音乐欣赏活动、设计实施绘画活动、设计实施手工活动、设计实施美术欣赏活动、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等8个学习模块(包含14项学习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结合当前幼儿园现行使用的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统整的特点,重点理解艺术与其他领域统整的综合活动特点及统整原理,并且能够根据艺术综合活动的原理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此外,在各学习模块中渗透区域游戏。如音乐区、美术区的设计与指导以及生活中如何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美,表现与创造美。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安排学习任务,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使学生设计和实施艺术活动的能力在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中不断提高。如设计实施歌唱活动,第一次任务是教师指定优秀的歌唱活动教案,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第二次任务提高难度,指定年龄班、题材,设计教案并模拟组织教学活动,第三次任务可再次提高难度,学生自选年龄班和题材,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素材特点设计教案并实施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实施中,构建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每项任务由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等五个阶段组成。在下一个任务的资讯阶段,会对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以设计实施歌唱教学活动为例:(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借助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研讨,归纳总结相关原理,教师适时进行讲解。(2)决策阶段,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3)计划阶段,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_自己在本次任务中的角色,经过多次研讨制定出活动方案。(4)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设计、制作教具,进行组内试教,组内成员都参与试教,每次试教结束后其他成员提出建议。(5)检查与评估阶段,教师随机抽取一人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自评,接着进行小组互评,其他小组对该活动进行评价,指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进行进一步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提升经验,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了让学生融入真实的教育情景,提高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精选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要求和教学实施的要点。同时,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避免以往教学中学与用相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情景模拟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创设相应的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演示、模拟组织片段教学或在实训室中模拟组织完整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教师角色”意识,锻炼教态、语言、提问、教育机智、活动组织以及与幼儿沟通等能力,帮助学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三)拓宽课程实践途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校内实训――模拟教学。校内的仿真实训室模拟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配备幼儿桌椅、移动黑板、钢琴等设施设备。在学习课程之初安排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艺术活动方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选取一人扮演幼儿教师模拟组织活动。为了避免“表演式”的试教,由非本组成员扮演幼儿。在模拟的幼儿园教学情景中进行实践,有助于提升其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2.校外实训――实景演练。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教育见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艺术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在学生见实习前布置实践任务,如以见实习小组为单位,推选1人担任主教,其他作为助教,共同组织实施活动。第一,活动实施前,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本班幼儿能力及经验,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课堂所学,商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过程,写出详细教案。第二,请指导老师(幼儿园或本校均可)审阅教案、提出建议,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到场观看活动实施并给予指导。第三,活动实施时,全组同学全程参与,分工协作,注意观察和记录活动实施的情况,用摄录设备记录整个活动过程,便于实习结束后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研讨与交流。第四,活动实施后,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与全组同学共同评议活动,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对活动的反思和指导老师对活动的评议。第五,将教案、反思、评议于见实习结束交给任课老师批阅,教师选取典型的活动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摩研讨,并做进一步的指导。

3.以赛促改――举办教学技能大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选拔学生参加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校和系部每年会组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说课和模拟上课三个部分。比赛分班级选拔赛、系级初赛和决赛、校级决赛几个阶段进行,系级决赛和校级决赛邀请广西优质园园长作为点评嘉宾,对学生的参赛表现进行全面点评。学生通过参赛,能直观了解自身优点与不足,通过观摩他人比赛能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课程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应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为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本课程在组织开展评价的过程中,改变过去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将考核工作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

本课程每个学习模块都有相应的任务,在每个任务完成后会给学生评定成绩,本门课程的最K成绩取各任务成绩总和的平均分。在评价内容上更加全面、丰富,除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外,还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在评价主体上,由原先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实习指导老师评价与主讲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使考核更加公正客观,促进学生增强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孔德拉秋克.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陈金菊.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一、以理论做导航,更新教育观念

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指南》精神,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目标。从优化教师个体素质入手,采用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自学、听专家讲座视频等多种学习形式,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题培训和进修,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如,在幼儿园人手缺编的情况下,派出谢似钿老师参加了为期9天的福建省第十二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了市里安排的“《指南》背景下教育实践活动探索”的系列专题讲座。每月幼儿园坚持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学习相关的美工教育方面的文章,如“《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实施《指南》,从改变教学设计思路开始,解读《指南》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等,了解当前幼儿园美工教学新动态;同时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让老师们搜集日常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如:“教师如何把握幼儿美工技能教学引导的度”、“幼儿美工教学如何解决技能教授与想象力之间矛盾”、“幼儿美工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策略”“如何有效的实施美工活动分区教学”等问题进行探讨;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参研人员的理论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环境创设,促进幼儿个体发展

《指南》中艺术领域提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操作材料是美工活动的物质支柱,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

如:“花儿朵朵”这一主题的手工活动,第一次教师组织活动时,用了统一的范例,提供给了孩子们同样的制作材料,虽然孩子们制作出了比较精细的“各种各样的花”,但是,这时的孩子们只是在模仿的“艺术工匠” 。这种活动无法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体现创意的机会与条件。

这就体现了活动中材料的提供与幼儿活动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给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幼儿在解决问题上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发散思维。经过几次的集中研讨、修改、实践,教师在设计上做了调整,把活动室环境布置成四组,为孩子们提供了颜料区,折剪区、环保区、泥工区等。丰富的材料,自由的多种选择,满足了不同孩子的需要,孩子们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一下子就扩展了创作的范围,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三、开展系列活动,梳理提升幼儿经验

《指南》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并由此积累起丰富的感知经验进行艺术创作。系列活动设计能梳理提升幼儿经验。

如:“美丽的花瓶”

活动一《参观欣赏花瓶》,教师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到花店参观,观察花瓶,了解花瓶的基本形状,给孩子们展示花瓶与花的整体,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了花瓶的美,孩子产生了花瓶、花、装饰的直接关系,他们感受到了花瓶美化环境的美感。

活动二《PPT欣赏花瓶》,ppt课件配上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中一幅幅的浏览花瓶,孩子们又从另一个角度感知了花瓶,是一种情感的提升,但是PPT一闪而过的画面无法让孩子近距离的感知花瓶身上的花纹装饰。

图片展解决了这一缺陷,我们将图片长时间的展示在活动室周围,孩子们不断的近距离的欣赏,他们发现了花瓶身上的图案,并喜欢上这些图案。通过这样的不断的欣赏,感知,激发了孩子创作的欲望。

活动三《设计创作花瓶》,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颜料、排笔、剪刀、各种瓶子、皱纹纸、蜡光纸、毛线、彩色吸管、双面胶等材料,在活动室一角设计了花瓶展览台。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花瓶:有的剪纸剪出花瓶的基本形状,有的幼儿拿起塑料J,将吸管竖着粘在瓶子上,无规则的进行排列装饰整个瓶子,有的幼儿拿起了玻璃瓶用黑笔在瓶身上画上图案,有的用颜料在瓶身上涂上不用颜色的大块的色块,这一次活动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对于花瓶的表现方式比较单一,没有综合性的选择材料进行表现,很多提供的材料都无法得到很好的采纳与利用,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区域范围较小,失去了参与的机会。

活动四《手工坊》,教师投放一些手工作品(图片和小制作)供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模仿再创造。并调整、增加材料的投放,选择幼儿熟悉的,便于表达的材料,一下子就扩展了创作的范围,运用了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出了形态各异、不同材料的花瓶。可见活动材料的投放创设,直接影响着孩子思维的拓展,我们提供幼儿熟悉的,便于表达的材料越丰富,越能激发孩子的创作想象力。极大的满足幼儿动手动脑进行创造的欲望,并给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反映客观事物提供可能性,使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发挥。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也得到了升华。

结束语

第3篇: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工作总结表面上是给别人写的,实际上是给自己写的。每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不会因为别人要求而去写工作总结而是主动写总结。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美术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请笑纳!

美术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转眼间,一学期的美术教研工作又拉下了帷幕。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各年龄段及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及兴趣等特征,在《纲要》、《指南》等指导书籍的贯彻下,主要针对美术活动中手工活动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个问题来开展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是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而且提倡从生活、大自然以及艺术家作品中去感受和欣赏美的形式和内容,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对美的体验和感悟创造表达出来。所以本学期我们着重围绕“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凭着自己的感受会大胆地、无拘无束地用一定的方式去表达出来”展开研讨。强调手工活动质量的提高,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肌肉动作,还使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多次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学习文章《手工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初探》,在学习中,我们懂得了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撕纸、折纸、剪纸、染纸、泥工、点画、吹画等。手工材料五花八门,一张纸、一块布、一个盒子、一片树叶,都可以信手拈来,随意制作。

与大家一起分享,手工制作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对手工的兴趣。2、唤起幼儿的创造情感,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欲望,期间可以欣赏同伴的作品、提供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手工游戏与绘画相结合等3、丰富幼儿的感知,提供创造的源泉。4、注重激励,增强幼儿创造的信心。

最后,我们开展了一课三研活动。我们美术领域组的老师一起收集优秀教学案例,分享、甄选后,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氛围浓烈。于是我们选择了大班美术活动中的手工活动《纸筒小猴》,由钱雪骅老师执教。活动设计巧妙,利用废旧纸筒、毛根等材料,一切以孩子为主,一切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为主,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当然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把一些成品及材料投入到班级的美工区角里,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并进行再创作等,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当然,我们的教研工作还很稚嫩,不够成熟,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扎实地将教研活动开展下去。

美术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初一初二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反思改进。现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以后的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我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美术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怎么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美术书刊查找相关材料。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学校书画协会,利用星期六下午的时间给他们上课,在安全方面上与家长作好联系,学期末在校科技文化节术节举办了作品展览,取得了较好的影响。

参加的还是以初一的学生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水平进步的很大.

3、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美术资源,查找课外的内容,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按 10--20% 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

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还积极到兄弟学校参加开展的一些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我还注意到要自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

三、经验和教训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总之,本学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总结反思,我将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戒骄戒躁,以饱满的热情,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美术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孩子眼里的世界,充满着各种神奇的色彩。无论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是人类生活的景象,无一不是孩子所追求的对象,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因此,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本学期美术3班实施三十二节教学活动,以油画棒画为本学期活动主题,同时还穿插着线描画、素描、国画和水粉画。在本期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目标,孩子有了兴趣,才能有绘画的愿望,才能提高绘画的技能。

首先,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没有好奇产生不了兴趣。因此,我在选材上下功夫。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绘画特点,来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题材。如:幼儿喜欢动物鸡、鸭、鱼------喜欢交通工具汽车、轮船、火车------我把绘画的内容编成故事,并随着故事情节展开来教幼儿画画,这样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而且幼儿乐于接受。

其次,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美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如果是依样画葫芦的临摹教学方法,让幼儿简单地服从老师的命令,象木偶一样,幼儿就会兴趣索然,要使幼儿绘画兴趣始终高涨,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应在看看、想想、画画、玩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想象力,引起幼儿作画兴趣,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

最后,运用多种绘画材料,激发幼儿创造力。一成不变绘画形式和材料,会使幼儿索然无味。在教学中,我给幼儿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探索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每一种的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画法的效果,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许多的经验当然也有许多的不足。面对不足我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总结,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绘画中的天真、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艺术风格,提高幼儿绘画的质量。

美术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在本期教学活动中,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绘画特点,来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题材。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

1、在美术活动中,让观察、大胆想象、能用绘画、手工作品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2、通过欣赏与制作,让幼儿了解民间工艺,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3、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大胆想象、能用绘画、手工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日常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4、通过观察与想象,会抓住动物、植物的特征来作画。

学会关注并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充分想象,大胆创造,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5、培养幼儿自己大胆设计水果车、动物车,学会独立设计与创作的兴趣。

会选择与物体颜色相近的颜色绘画,做到涂色均匀。

6、了解丰富多样的中国民族服饰,启发幼儿从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质地等方面去欣赏。

鼓励幼儿自己设计民族服饰。

7、鼓励幼儿结合实际生活,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生活的理解和想象等,能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手工作品等形式来表现。

8、激发幼儿积极参加美术活动。

让幼儿自主大胆地,用棉签、纸团做添画,印画。

9、会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设计各式各样的图案、花边等。

做到色彩写鲜明。学会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布局,画辅助物,表现简单的情节。帮助幼儿提高绘画和手工的表现技能和制作能力。

美术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当了中专五——中专十二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现对半年的美术教学进行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中职性质的学校主要是以职业教育和就业为主,美术教育为辅的整体教学模式,它和专业的美术性质学校有很大的不同点,中职性质的学校是美术教育为电脑艺术创作服务,它涉及到了形体,色彩,创意等。学生刚来学校的时候都是没有什么美术学习功底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这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并且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创造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三、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美术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1)每个教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教学方法是有有很大的区别,而自己的缺点也是存在的,要及时的发现自己缺点,以便于取长补短。在不同程度上要更深的认识自己,积极的学习其他知识和科目。才不至于使自己干涸,并且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灵活应用。

(2)在教学硬件设施上,由于我校的房屋紧张状况,很难达到美术正常教学所需要的水平,但是我相信以后会好起来的。积极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美术学习的各个方面,并且在以后的设计应用中能够灵活的运用。

美术教学计划

时间:__年2月——__年7月

第4篇: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524。课题名称:《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

“拉卜楞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简称扎西奇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称拉卜楞寺。作为本土的优秀建筑资源,我们针对拉卜楞寺题材丰富多样的装饰艺术开展了课题研究《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着重从拉卜楞寺的建筑结构、装饰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入手,将拉卜楞寺的装饰艺术以欣赏、观察、涂色、绘画、美工、建构、游戏等形式渗透到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中,帮助幼儿了解本地的社会文化资源,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夏河这样有着浓郁藏族文化的大背景下选择了拉卜楞寺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开展这项研究活动,使拉卜楞寺这块艺术瑰宝作为本土优势资源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得以充分的展示和运用,能够更好的帮助藏族幼儿了解本民族的艺术文化,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弘扬藏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也使其它民族幼儿增进对藏族文化的了解,对提升幼儿审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潜在意义。

一、如何对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内容进行有效筛选

(一)拉卜楞寺建筑装饰题材繁多,很多教育素材并不为一线教师所熟知。所以,要开展此课题首先必须实地参观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从外部到内部装饰深入了解,体会装饰题材的生动形象化;二是走访拉卜楞寺院的僧人及对拉卜楞寺建筑装饰文化熟知的老人,对各种装饰手法或装饰物的种类、名称、材料、手法等方面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深入了解,搜集教育素材;三是要发动家长资源收集有关拉卜楞寺建筑装饰的各类资料、材料。注重整合社会、家庭、幼儿园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建构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挖掘与利用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宝库,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

(二)我们以反思原有课程及其实施为基础,全面审视原有课程的主要优势与不足,从观念入手,再构课程;从资源入手,优化课程;从形式入手,实施课程。注重探索用什么样的课模式去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用什么方法与途径才能激发他们热爱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的情感。研究的难点首先在于如何在拉卜楞寺建筑的外部和内部装饰中提取优秀的适合幼儿欣赏和了解的素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使其成为适合幼儿经验背景、能让幼儿理解、接受的教育内容,这是教师搜集材料和进行筛选时较难把握的环节;其次在于设计教学活动时如何将单一的建筑装饰内容设计的富有趣味性、游戏性、操作性,还要针对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调整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这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方法,优化活动设计。

二、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拉卜楞寺院装饰主要分为外部装饰和内部装饰,外部简洁朴素、内部富丽堂皇,建筑外部装饰可从屋顶、墙面和窗户三个方面进行了解;建筑内部装饰可从绘画、雕塑、供品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根据装饰形式,主要有建筑、绘画、雕塑、图案等。拉卜楞寺建筑装饰无论从外观形象还是到内部陈设无一不体现出拉卜楞寺民族特色浓厚、形象生动优美、颜色绚丽多彩的装饰艺术特点。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从拉卜楞寺的建筑结构、装饰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入手,以欣赏、观察、涂色、绘画、美工、游戏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渗透到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中。

三、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意义

(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知识三方面的整合,力求在每一次的活动中能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获取有益的经验,有恰当表现的机会。通过各领域教学活动的渗透,引导教师树立从点到面的发散式教学理念;引导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解事物,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在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将拉卜楞寺建筑的装饰艺术渗透到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过程中,注重以研究为切入点,促进日常保教工作,以试点班课改为突破点,促进其他班级课改。对教育实践进行即时性反馈与持续性的评价,不断总结与反思,再充实或修正活动方案。整合预设c生成的目标、内容、手段,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师对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能力,实现本土资源与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

第5篇: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 理课 教案科学化 关系和谐 资源整合

幼儿园美术教材在编排体系、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材的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为幼儿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也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许多教材只能作为老师授课的依据,要使美术活动效果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老师在活动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一、“理”促进教案科学化

1.理一理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全面关注教学目标,从教学整体的功能出发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幼儿身心两方面发展的水平和年龄特征,创设最近发展区,围绕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如,在准备大班欣赏活动《中国年画》时,年级组的老师在理课活动中所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1)欣赏中国年画的造型美。(2)感知中国年画的色彩美。(3)激发幼儿对中国文化的热爱。(理课之前)

老师们经过讨论后,他们一致认为此活动目标采用了展开性目标的表述方式,同时目标的表述不够全面具体、详细,只注意到对中国年画形式美的欣赏,忽视了对内涵的挖掘;并且欣赏目标的内容过于笼统,教师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法将目标真正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上。因此,这一活动目标在理课中被调整为:

(1)欣赏、感受中国年画中人物憨态可掬的造型美。

(2)欣赏、感受年画喜庆、热闹的氛围,体验其色彩美。

(3)通过对中国年画的造型美与色彩美的欣赏,了解年画的创作特点。

(4)初步理解人们寄托在中国年画中的美好愿望。(理课之后)

年轻的单丽梦老师在上完这节活动后,从内心发出这样的感受:“理课使教学目标精炼,设置细致、明确,孩子们积极性高涨。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教学个性化得到呈现。”

2.理一理活动过程

美术活动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因此,老师应该努力去实现 “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我园的园本美术教材通过几轮的筛选、修改和补充,已具雏形,但在教学过程上还呈静态和模式化,如果老师只按照教材去教,就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兴趣,也不利于幼儿能力的发展。美术教学开展理课活动时,老师的“做一做”“改一该”等方法能促进教材的活动过程更加合理与科学。

(1)动手做一做。在美术活动的折纸教学过程中,往往教材中的示意图是静态且抽象的,老师在理课时按照示意图折叠总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我来制作红绿灯》理课活动中,老师们发现在折纸时示范角度的不同,给幼儿会造成不同的理解;折叠步骤不清晰,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困难。老师在理课的过程中既是教者,也是学者,先设身处地地从幼儿角度考虑,一个一个轮流示范折纸的方法,其他的老师扮演幼儿,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直到大家都满意才能最终通过。

(2)环节改一改。幼儿园美术教材赋予我们老师有灵活处理教材的权力,这就意味着在理课时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处理,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实际和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在对泥塑类教学活动进行理课时,大家将整个教学活动分解为以下几个环节:

(1)引导幼儿通过与橡皮泥等材料的接触,了解泥既柔软,又可以粘结或任意变形的性质,知道泥工板是放泥和塑造时用的,塑料刀是用来把作品修整得光滑平整的。

(2)老师要引导幼儿学习泥工的简单技法。这些技法包括搓长、团圆、拍压、捏、挖、分泥、连接、拉伸。

(3)老师引导幼儿掌握泥塑的基本规律。

(4)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泥工的辅助材料(牙签、纽扣、木珠等)。

(5)教师应该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或一个小组的泥工作品来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这几个环节策略来支持幼儿活动,兼顾了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的设置,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提升和迁移了幼儿的学习经验。

二、“理”增进同事之间的和谐关系

理课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教龄、工作经验、能力、兴趣都不一样,新老师、发展期的老师、成熟型的老师、骨干教师结合在一起,在大家思维的碰撞下,积极有效地讨论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提问是否艺术、师幼互动是否有效,通过不断地推敲、商榷、设计调整出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案。周勤老师是刚刚毕业的新老师,在班级开展剪纸活动过程中,她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刘香老师是骨干教师,美术学科带头人。她在帮助周勤老师梳理剪纸活动《雪花》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在剪纸顺序上,目测剪和沿轮廓剪时要注意先从大的轮廓开始剪,再剪小的细节,而折叠剪则要按照从里向外、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剪;无论是目测剪、沿轮廓剪还是折叠剪,你都应该提醒幼儿,剪时左手要配合着右手的动作转动纸片,防止边剪边拉而导致形象周围不整齐;剪下的纸屑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要保持桌面、画面、地面和衣服的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再次上剪纸课,周勤老师觉得轻松多了。

另外,在制作美术教玩具的时候,就教玩具的科学、适用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深入研究。平时同轨班级的教玩具还进行资源共享,大家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关系也变得十分融洽。

三、“理”促进资源整合重组与共享

在对美术活动《我和蔬菜宝宝做朋友》(命题画)理课活动中,老师发现部分幼儿对许多蔬菜不认识。为了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老师们收集各种实物蔬菜及图片供幼儿认识。当时音乐组的老师正在进行歌唱活动《买菜》的理课,于是我们发现将之与《我和蔬菜宝宝做朋友》结合起来活动,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优化了教育资源,幼儿参与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

第6篇: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提供了有效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既要有陕西的民族文化特色,又不能盲目照搬民间艺术形式和内容。教师要根据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幼儿特征,挖掘民间艺术中适合幼儿教育的内容。根据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与安全需要之后,才会有社会需要,包括对家(国家、集体)的归属感、家乡的自豪感和文化的认同感,而恰恰民间艺术能够很好支撑这种情感。通过对幼儿的渗透教育,使幼儿在学前阶段、在与玩伴的交往中,取得他人的尊重,使其更产生自信心,形成积极的人生观,获得社会需求。学前阶段是幼儿感官功能的发育期,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不断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训练和教育渗透,可以有效的完善感知觉的发育。陕西民间艺术的形式多样,有的具有强烈的视觉观赏性、有的具有悦耳的听觉悠扬性,有的具有趣味的把玩性。让幼儿在感官发育期接触陕西民间艺术,不仅吸引其对教育内容的注意力,也能锻炼其观察力、联想力、表达力的协调发展。

二、陕西民间艺术在“园本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遵循幼教规律,结合当前阶段的幼儿特点,选取适宜的民间艺术形式,设置切合实际的教育目标,设计具备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和内容。

(一)创设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可依据幼儿园教师空间布局,选取有特色的民间文化创设。例如,可将不同楼层布置成不同艺术形式的室外环境,将一层走廊布置成色彩斑斓的农民画展示区,将二层布置成巧夺天工的剪纸展示区,将三层布置成展示民间泥塑的特色区等等。让每层的每个艺术主角自己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自己讲述自己的艺术魅力,展示自己的艺术形象。让孩子们生活在传统民间艺术的视觉海洋中,处处离不开艺术的提示,萌发对美的初步感受。

(二)设计特色的教学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设计可利用陕西地域的民族文化资源,对现有的教学活动做有效的改编和合理的拓展,使其更能传达陕西地域美的特色。如在美术教学活动《认识颜色》这一章节中,活动巧妙通过对陕西民间艺术-马勺的绘制,对原有的教学活动做了合理改编,让幼儿绘制了《家乡的马勺》,增进了幼儿对马勺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孩子们的绘画的兴趣和对家乡文化自豪感,完成了预定的活动目标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自己绘画的自信心,修改后的活动设计也更加传达陕西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如在《吼秦腔》单元时,教师边播放秦腔艺术家表演秦腔的视频资料,变示范唱秦腔,同时孩子们学会秦腔个别名段的唱词,并试着用“吼”的方式唱出个别词句,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秦腔,同时也认识了自己家乡的国粹;如在《玩泥巴》活动中带领孩子们捏制兵马俑、在“艺术展演”活动中播放皮影戏、在《我是小导游》活动中让孩子介绍钟楼、大雁塔等。在活动过程中,应建立师幼的互动关系。教师应把幼儿的需要放在首位,密切关注他们的对该活动的反应和态度。教师和幼儿之间应是相互支持和合作的关系,教师引导,幼儿配合;教师正确示范,幼儿积极展示自我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教师之间应开放互评,积极听取不同意见,反复研讨每一项活动的意义和过程,明确该课程的优缺点、教育价值和内涵。

(三)举办特色的艺术主题月活动为能更集中的开展陕西民间艺术教育,园本课程可开设主题教育月活动。通过组织幼儿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环大雁塔一日游、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听“青曲社”讲陕西方言相声;举办摄影展活动《我的家乡-陕西》;文艺表演《舞蹈—陕西娃娃》、《兵马战阵》;亲子活动《我们一家在钟楼》等活动,让孩子们“看”“听”“游”中,认识陕西和陕西的地域特色文化,促进了幼儿整体和谐的发展。

(四)开设特色的户外活动:民间体育游戏是在以前民间流传的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传统少儿活动,及趣味性和健身性与一体。孩子们经常参加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形成,培养其民间体育活动兴趣。幼儿园园本课程可以把陕西民间游戏“丢沙包”、“跳房子”、“抓子”“滚铁环”、“跳皮筋”等民间艺术活动经过优化,有机地融入晨区活动、户外活动里。通过过对民间体育游戏的适当改编、形式创新、内容整合,创设幼儿园传统游戏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可以丰富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也极大的丰富了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

第7篇: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案例一:“我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大班)

现在的幼儿都看过很多绘本,有的绘本非常适合用来创作。《月亮的味道》描述了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意思的故事:一只小海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因为够不着,依次请来了7位小动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最后小老鼠摘下来一片月亮与大家分享。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故事中小动物们用的叠加的方法,特别适合大班幼儿来创作长形画。于是我将故事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先给幼儿讲故事,启发幼儿说出小动物用了什么办法尝到了月亮,再问:“你们想不想也尝尝月亮的味道呢?”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除了用叠加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呢?”进一步的启发,不让幼儿受限于叠加这一种办法,任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他们会使用出你意想不到的方法。(见图一)第一幅画的小作者说:“我用了板凳,正着放的桌子、梯子,反着放的桌子,又用了个梯子,最后我用大铁钩子够到了月亮,月亮真好吃,我还要带一块给爸爸妈妈吃呢。”第二幅的小作者说:“我用柜子、冰箱,再加上一个好长好长的云梯,然后我用绳子套到了月亮,我舔了一口,好甜好甜。”第三幅的小作者跟我说:“我用了5个梯子,好不容易才够到月亮哦,你猜我在哪里?”我看了半天,说:“没找到你呀,你在哪里?”她说:“那个黑黑的小人就是我啦。”我又问:“我都没看出来,为什么那么小呢?”她说:“我都够到月亮了,你在下面离我那么远,所以看不清楚啊,只能看见我的后脑勺。”第四幅的小作者说:“我用了桌子和椅子,还有梯子,还是够不着,我就坐上热气球啦,后来热气球飞不动了,我用了一段好长的胶带,把月亮粘住啦,我尝了一口,有点芒果的味道哦,我想给其他的小朋友也尝一尝,他们一定没有吃过的。”多么可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幼儿的视角,是最真实也是最珍贵的,是我们成人最想倾听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一个有趣简单的故事,就激发出幼儿各种不同的天马行空的“想法”,更让他们懂得去尝试、去感受、去分享。同一个主题下的作品,虽然他们都用了梯子,用法却各不相同,画面的背景处理也各具特色;对各自作品的表述,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而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轻松表达的愉悦心情也让我收获了快乐。其实类似的绘本还有很多,那些有趣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一定会捕捉到适合我们用来创作的素材。

案例二:“美丽的鞋垫”(中班)

美术活动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参与性和动手实践性,使幼儿在活动中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审美文化修养和美化环境的意识及能力,从而使人格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一次在帮助一个小朋友脱掉鞋子准备午睡的时候,我发现她的小皮鞋里有一双手工制作的鞋垫,特别漂亮,后来得知这是外婆亲手缝制的鞋垫。这是多好的创作素材啊!我想与幼儿一起分享我发现的美丽鞋垫。我搜集了很多手工制作的鞋垫图片,让幼儿观察鞋垫上各种各样的图案,充分感受民间手工艺品的特色。接下来,我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制作鞋垫的环节:提供一只鞋垫的模型(卡纸做的),让幼儿做出另外一只对称的鞋垫(只需将鞋垫模型反过来,在纸上画下轮廓再剪下即可),然后让幼儿给一双鞋垫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小朋友提出来:“可不可以两只鞋垫画不一样的图案呀?”“当然可以啦!只要把自己最想画的画出来就可以啦。”我想,既然我们设计的课程是要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就应该让幼儿表达他们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图二的两双鞋垫虽然两只画得都不一样,但表现出了幼儿强烈的创作激情以及运用点线面的娴熟技法,画面的构图具有一定的情节,非常有意思。活动结束后,我将幼儿创作完成的鞋垫投放到美工区域活动中,一来美化了班级环境,二来通过展示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就感,并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

案例三:“变形记”(大班)

幼儿知觉中的选择也是极具个性的,在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独立的世界。当他们共同观察一个物像时,他们能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感受:稚拙的、规整的、活泼的形状和线条,以及对物象不同部位的注意和夸张表现:写实的、图示性的表现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幼儿知觉中主动探索的精神。我们经常会让幼儿画一些人,除了画些简单的肖像画以外,还可以借鉴一些大师的人像作品来供幼儿欣赏和创作。特别是毕加索的一些抽象人物作品,非常适合幼儿作。我选了3幅五官形象较为夸张的毕加索作品(图三):

为了突出毕加索作品夸张扭曲的人物形象,我刻意对作品进行了黑白处理供幼儿观察,但是我在材料上作了相应的调整,用白纸、黑色油画棒来画人,用灰色和白色简单涂色,再用餐巾纸揉擦出融合的效果,然后将人剪下贴在刮画纸上,再用木棒刮画出自己喜欢的背景,这样夸张的黑白五官形象与后面刮画出的彩色背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图四是幼儿创作的作品:

第一幅:小作者突出头部的刻画,四肢部分设计的是机器人,十分有趣。

第二幅:小作者用两只大小悬殊的眼睛画出了毕加索人物作品风格,长长弯曲的胳膊和灵活的手指动作,更使得整幅作品生动起来。

第三幅:小作者模仿毕加索的作品,夸张的五官及扭曲的形象,眼睛画得不一样大,用眼泪突出人物的情绪变化,背景颜色虽然简单,但是内容很丰富。

第四幅:小作者运用圆润而流畅的线条,将人物的身体动态一气呵成,实属难得。嘴上衔着一朵花,手上拿着魔法棒,脚下却在走钢丝。背景仅仅是一些色块,却和黑白灰的人物主体相得益彰。

幼儿美术活动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可能,教师应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自主创作,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并肯定幼儿作品的创造性,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这也是设计适合幼儿创作的美术课程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朱家雄,林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修订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整体性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整合课程”是一种灵活的新课程形式,它不只是教材的单因素整合,而是教师、幼儿、教材、环境的整合,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实施整合课程,关键在于教师对整合课程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整合课程的实施,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整合课程的实质与特点。倡导课程的整合,是强调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使课程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注重教育影响的整体性,是将课程系统中各个要素及其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成为整体的课程。

一、课程在主题中的实施

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本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综合已有经验,边实验边研究,重点将各领域目标整体融合,体现幼儿发展的需要,使课程各部分形成一个合乎规律、有机的、有序的整体。将幼儿身体、社会与情感、认知、语言、艺术领域目标融于心中,有机结合,并运用于课程设计之中,让幼儿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自然。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好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过一段时间,孩子不仅手变巧了,小脑瓜变灵了,每天劳动习惯也养成了。我们感到在现实的主题活动过程中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成及方法的整合、充分将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相关信息加以利用,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整合。

二、课程设计中的决策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的课程决策主要表现在对具体的课程活动目标、内容及组织实施策略的选择上。在课程设计中教师个体的课程决策往往发生在教师群体的课程决策之后,即课程设计的草案或框架先由教师群体商讨决定。以单元或主题课程为例,主题或由教师群体在借鉴他人经验或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来设定,或由教师在具体的师幼互动中产生并由教师群体讨论认定后纳入主题网络中。在一个或多个单元主题提出以后,教师群体确定、挑选最能实现课程总目标的主题,并确定各单元的主题目标,形成系统的单元主题网。然而,仅有主题与主题目标还不行,还要借助幼儿的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所以课程设计中决策的第三步是确定达到主题目标的幼儿活动经验。在这一方面,持有不同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做法。比如,持开放性教育观的教师就会考虑哪些教育资源和环境布置可以支持幼儿的活动,进而布置这样的环境和资料引发幼儿的自发活动;而在结构形态中的教师,可能会依据专业知识中所提出的原则,在各领域中寻找可以支持单元学习的活动,并直接进入活动的安排。

教师个体对教师群体课程设计的修改程度与幼儿园的整体教育观念、管理风格有极大的关系。开放且宽松的教育观念和管理实践给予教师个体以较大的设计空间,甚至允许和鼓励教师个体超越教师群体的设计;反之,则要求教师个体按照教师群体设计进行。一般说来,有经验的教师不太受教师群体设计的限制(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教师群体设计就是由有经验的教师所制订的),而对新教师来说,则较多地遵循教师群体设计。

就实际教育活动中的大多数教师来说,由于受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她们更多的是按照本班幼儿特征和课程情境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教师个体在课程设计中的决策更多的是体现在对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方式、步骤、策略等方面的选择上。结构性的教师倾向于按照活动展开流程:引发动机、开展活动、总结活动,按部就班进行;而开放性的教师却需要思考许多不同的策略,或是各种各样的师幼互动方式,如团体活动、分组活动、区角活动、综合活动等,对于能够达到活动目标的各种方式尽力做到心中有数,以配合幼儿的实际活动状况并作出正确的课程决策。

三、整合课程方案,扩展课程内容

教育内容的整合是幼儿园整合课程的主要表现,也是最基本的整合。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以目标的整合为前提的,主要有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两种。我们在预定整合课程方案时,我们应尽量深刻、细致的挖掘课程中隐性因素,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按幼儿的需要进行课程的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构想,扩展课程内容。

在“丰收的季节”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大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帮助幼儿学会用语言、美术等方法来表现秋天的美丽。”在大目标确定以后,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倾向和经验出发,发现孩子对秋天的水果、种子和落叶非常感兴趣,每天吃完水果,孩子们手拿果核,互相比较、议论。在区域活动中喜欢用各种形状的树叶想像各种物体,有了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萌发了探究的愿望等。孩子们的发展是整合的,孩子们的学习是快乐的,他们一直在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本课程的目标通过整合后,既注重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又充分考虑幼儿发展诸领域及相互间的和谐。我们一起研究怎么将我们原来的美术、音乐、计算教学内容与幼儿现有的兴趣、经验、需要结合并巧妙整合于我们的活动中去,通过内容的整合,促进幼儿整体性的发展、和谐发展。

四、充分发掘资源,优化课程方案

第9篇:幼儿美术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4-0017-04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1〕艺术教育领域目标从艺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幼儿的学习状态、艺术学习与艺术表现的关系等方面明确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追求。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多年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经验,笔者拟详细谈谈幼儿园应该怎样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应该开展这样的美术教育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范畴,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艺术启蒙教育。它是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学前儿童,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与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活动。〔2〕幼儿园美术教育虽包括技能教育,但不能被片面地归结为技能教育。确切地说,幼儿园美术教育应该为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融为一体,互相支持。或者说,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本质追求应该是使美术成为幼儿交流的一种方式,以促成幼儿创造性审美表现力、一般智慧〔3〕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幼儿提供个性表现与情绪表达的机会。只有这样,幼儿园美术教育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在情感和思想上与他人进行心灵沟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以审美的立场去创造环境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准备,以达成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社会性目的与幼儿个体发展目的的辩证统一。

二、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应该这样开展

在明确了要什么的前提下,幼儿园美术教育需要在教师、幼儿、学习内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重心、教学与评价策略以及环境创设等方面准确定位,以提高美术教育质量。

1.幼儿园美术教师

幼儿园美术教师首先是教师,而后才是美术教师,但不是专业美术教师。他们事实上是借助美术促进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目前,幼儿园一般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比较常见的是教师身兼2~3个领域的教学工作。表面上看,这样的分工便于教师将各领域的内容进行整合,但实际上教师学科本位的观念还是比较强的。在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的学科特点往往是至高无上的,教学活动一般都以美术学科为中心进行组织。教师在设计与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普遍存在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创造的主动性与差异性;教师讲解、示范,幼儿听从、模仿;教师评判作品优劣,幼儿服从评判;教师维持活动秩序,幼儿服从约束等问题。教师普遍将美术教学目标偏重甚至限定为传授美术学科知识,介绍美术学科的概念、方法,对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较少关注。

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重新审视幼儿园美术教师的角色身份,会发现教师有必要将规划教学与控制教学的主动权逐渐转移给幼儿。在实践中,教师必须让幼儿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建构积极、有效的多向互动。〔4〕在多向互动式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在观念上转型,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把幼儿看作是对象、主体,还要把幼儿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生成者。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建构超越美术学科的生态性知识结构,〔5〕协调美术学科与学前教育一般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强调美术活动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创新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美术教学活动的研究力度,在设计活动时有鲜明的结构意识,能设计具有一定弹性的系统美术教学方案。作为幼儿园美术教师,其工作价值取向应该是致力于借助美术手段激活幼儿内在的表现与创作动机,促使幼儿从可能的主体转向现实的主体。

2.幼儿

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在活动中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但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情况并不让人乐观。目前幼儿园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依然是班级授课制,大多数时候美术教学活动是以整个班级为教学单位开展的,幼儿的个性特征难以得到全面尊重。由于个体的需要、兴趣、能力、期望以及生活环境不同,这种集体化的教学活动很多时候事实上是在弱化幼儿的个性表现和创造冲动,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阻碍。

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幼儿的起始能力、学习或表现风格以及年龄特征。这里所指的起始能力是指幼儿已有的美术表现技能和知识水平、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以及美术表现所需的生活体验。学习或表现风格是关于个体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和接受信息的一些特征。由于幼儿存在着心理与生理上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在获取信息的速度以及对刺激的感知与反应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分析幼儿在美术表现中的风格是设计个别化美术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年龄特征则是指幼儿在各个年龄段所表现出的认知、动作、社会性、能力、情绪与情感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在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许多教师比较偏重考虑幼儿个体的审美表现,但对其他方面,特别是社会性与情感方面重视不够,结果导致对幼儿的主体性认识不全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这值得我们警惕。对年龄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准确定位活动目标,在选择学习内容、设计评价方案等方面也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是对幼儿积极的内心状态的关注,积极的内心状态又是引发幼儿美术创作冲动的根本动因。关注幼儿的经验和体验,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这是促使幼儿产生和维持美术表现与创作的积极状态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有必要关注师幼关系、幼幼关系、师幼与物之间的关系等细节内容,如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是否开放、幼儿是否拥有话语权、师幼之间有没有双向互动、提供的材料是否有效等。

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又称教学信息。教师与幼儿之间正是通过教学信息以某种方式进行联系的。教学信息既包括幼儿在课堂上以显性方式习得的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内容,也包括通过隐性方式受到的价值影响。

幼儿园美术学了包括幼儿需要知道的必要的美术知识、技巧外,还应包括美术活动的智力技能与相关的认知策略、生活经验与体验、美术学习的态度(即对美术活动本身、美术活动中的人、美术活动材料与工具等的认识、喜好及选择的可能性等)、美术活动中可以展现出来的交往与合作技巧等。幼儿园美术学习内容的多维性是与艺术教育目标相匹配的。这样的美术学习内容既关注了美术学科的美,也关注了环境、生活中的美。借助美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能力、态度、认知、社会性、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上述的幼儿园美术学习内容有以文本方式存在的,也有以非文本方式存在的。文本方式的美术学习内容主要以教学资料方式存在。在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中,幼儿可以获取文本中的显性与隐性信息,实现美术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主题的指引下,善于发现生活中适合幼儿学习、表现的和美术相关的学习内容,必要时可以将这些内容加工成便于幼儿理解的具象的文本,以便为幼儿的美术学习和表现提供方便。依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经验,将适合幼儿的非文本内容加工成文本,这是幼儿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4.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重心

如何依据幼儿发展的可能与个体需要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幼儿美术表现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的美术学习需要也有很大差异,需要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2、3岁的幼儿对涂鸦感兴趣,但学与用的能力比较弱;4岁左右的幼儿对象征图形创造充满兴趣,但往往会出现表现冲动与表现技巧缺乏之间的矛盾;5、6岁的幼儿对情节画创作有兴趣,也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与表现技巧作支持,等等。

对2、3岁的幼儿,应设计以涂鸦为主的美术游戏,“玩”应该是这个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重心。在幼儿享受“玩”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教师可以逐步引导他们感受色彩、线条、图形等的美,再逐步发现、感受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美,激发幼儿的创作冲动与“学”的欲望。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涂鸦条件,鼓励幼儿涂鸦,倾听幼儿对涂鸦作品的解释,尊重幼儿的表达和创作成果。

对4、5岁的幼儿,教师应注重扩展他们象征符号的储存量并引导他们将象征符号与生活中具体的物象相联系,允许他们大胆命名自己创造的象征符号,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美术表现技能支持等。“学”应该成为这个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重心。

对6岁左右的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学习情节画构思与构图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大胆进行美术表现等。“用”应该是这个阶段的重心。教师要鼓励幼儿用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来表达思想情感、美化生活、开展游戏,并通过自己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和创造,进一步体会艺术、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玩”“学”“用”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但彼此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在教学实践中它们往往是相伴相随的。

5.教学与评价策略

结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怎样教的问题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适应幼儿的发展阶段。美术教学如果与幼儿的需要和理解能力不匹配,很可能会导致教学低效,甚至会引起幼儿的反感。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认为,美术创作有三个阶段:创作者对社会、自然界的视觉获取阶段,创作者对视觉形象的转化阶段,创作者的创作阶段。创作者在不同的美术创作阶段有不同的需要。视觉获取阶段需要了解如何获取表现信息,如观察的技巧等。转化阶段需要了解如何转化,如象征符号的创造与联结的技巧等。创作阶段则需要了解如何创作,如美术表达的技巧等。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要有过程概念,要清楚幼儿处于美术创作的哪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二是讲究美术教学的效率,追求教、学、用合一。在关系中学习造型、构图、用色等美术技巧,注重幼儿美术学习经验的迁移,这是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将具体的技能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以帮助幼儿提高技能运用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可以理解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不应仅仅是关于“好”或“差”的认定,而是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特性。幼儿园美术教育在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价值追求决定了评价的多维性。儿童年龄与个体间的差异、美术表现过程与结果的差异、美术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差异等的存在决定了评价的复杂性。因此,形成统一的美术教育评价标准是不现实的。唯一有效的美术教育评价只能是依据幼儿的年龄、个体差异、经验背景等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幼儿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差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教师应该欣赏幼儿的这些差异,教师对这些差异的欣赏会对幼儿自我形象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6〕因此,认可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的差异存在,应该成为评价的重要原则。

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借鉴松散型的有差异评价方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指引的定性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如幼儿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还是教师帮助的结果;幼儿的作品是否更有创意了,对美术活动是否更有兴趣了,是否能接纳他人的作品;教师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帮助;课程计划是否符合不同年龄段美术教育的重心,等等。不同的问题可以考察幼儿不同层面的发展状态,也可以考察教师教育的有效程度。这种有差异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知识、技能、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也可以了解阶段性教育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还可以为教学活动最终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6.环境创设

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环境资源的支持,不同的环境会导致不同的美术教育结果。主题教育环境、墙面环境以及美工区域活动环境等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环境建构中需要考虑的三个重要元素。

在综合主题活动中考虑美术环境创设,有利于丰富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感受,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基本经验,也有利于教师纠正以往偏重于当前学科本身的知识和技能的弊端。

墙面环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文化氛围建构的重要阵地。好的墙面环境应该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审美刺激。功能区设置、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都要考虑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幼儿园的墙面环境是幼儿的,幼儿应成为墙面文化建设的主体。

美工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延伸,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学、用相结合的实践场地。基于美术技巧运用的高自由度,美工区域活动可以着重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精神,是艺术教育目标落实的重要领地。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设置美工区域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工具和场所,这应该是幼儿园环境建设的常态工作。

总之,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立足于各个元素的准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

〔2〕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

〔3〕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美术资料手册〔M〕.杭州:新时代出版社,2004:2.

〔4〕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EB/OL〕.〔2009-05-09〕.mhedu.省略.

〔5〕陈卫和.美术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认识〔J〕.中国美术教育,2003,(7):12-14.

〔6〕鲁斯・斯特劳斯・盖纳.美术,另一种学习语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49.

On Preschool Art Education

Lv Yaojian

(Hangzhou College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