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范文

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精选(九篇)

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

第1篇: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建档案作用 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建设档案是城乡建设的真实记录,是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依据。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建档案的信息价值和资源功能越来越重要,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显著,从而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综合的服务作用。

一、城市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基本职能作用

城建档案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保存价值。城建档案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六方面:一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定位的重要参考,二是工程维修、改造、扩建的重要依据,三是对查明工程质量原因,追究工程质量责任,惩治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灾后、战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五是法院依法断案、解决纠纷以及保险理陪等的法律依据,六是修志编史的重要原始依据。

按照实施规划,未来我国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速度将更加飞速的发展。未来城市建设施工凡在城市规划区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单位在向城建档案机构报送纸质档案的同时,应一并报送符合要求的电子档案,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内容应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部门,内容包括建筑物、城市道路桥梁、城市公用设施、城市地下管线、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地质勘探、地形图以及有关城市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城市基础资料。

二、城市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不可逆的发展潮流

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部门。

1、为市民解决民事纠纷进行维权

当前不少地方已经建成或形成相应规模的城市档案管理新系统,城市档案库日益丰富。为人们在生活维权提供新的便利和依据。如浙江当地一些新交付的小区,业主觉得小区的规划和绿化等方面存在被开发商随意变更的问题,或者感觉房屋设计、建造等方面有缺陷,那如何去获取小区的原始建设资料以利维权!老房子要拆迁或者新房子装修,一些房主想了解房屋确切的建筑结构等事宜,对于这些事关市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当地档案馆内留存的海量的城市建筑“家谱”的这些市区城建档案馆,为这些市民提供了想要的答案。城建档案近些年来的城市拆迁、建筑立面改造、工程维修、区域规划、解决民事纠纷等等,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

2、为地质勘察节省费用

由于一些老建筑不断被新城区覆盖,个别古老建筑群的由于档案情况复杂,城市档案为此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地质勘察报告大大省去了建设单位重新勘察的时间和经费;为拆除等后续工作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为轨道设计提供参考

城建档案为目前正在进行的轨道交通工程的开展,也提供了很大帮助。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城市在轨道交通的设计之初均通过城建档案馆对沿线的轨道交通沿线建筑、河流的档案,提供数据支持和可行性方案论证、线路和站位确定、沿线建筑物安全鉴定等,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充分的技术参考作用。

4、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城市档案在为帮助各地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全套的采集相关联的信息,为每一所学校、每一栋房屋都能建立全面、准确、细致的校舍基本信息档案,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为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能够进行彻底的改建和实现改观。

近几年我国基于城市档案的社会用档意识正在逐步加强,城建档案对社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城建档案利用率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不断升高。城建档案与人类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三、城市档案服务与创新是城建档案工作不懈的追求

城市档案馆从面向服务的多元化以及满足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出发,就必须要对城建档案工作服务机制进行再创新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要不断更新服务意识、内容以及方式,城建档案事业才能取得突破性发展,才能快步紧跟城市嬗变的节奏。

1、城建档案创新模式:引入“终身负责制”

国内各地城市档案馆为了使城建档案工作与建设程序有机结合,杜绝工程档案整理只变成“回忆录”的现象,城建档案馆富有创意地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终身负责制引入到城建档案工作之中,开创了国内先河,将以往工程竣工后才进行档案的接收工作不断前移,建设单位工程项目从设计初期就必须签订《档案报送责任书》以及《档案终身责任人登记表》,否则政府不予建设单位的各项办理报建和施工手续。通过不断对城建档案馆的管理程序进行创新,彻底杜绝了城建档案工作造成的“马后炮”现象,确保了工程建设项目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城建档案创新模式:引入“企业个性化服务理念”

国内一些地区城建档案馆引入的针对建设企业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即:对建设单位的每项工程落实到人,由城市档案馆成立专家服务组,并对建设工程企业进行指导前围绕该工程的建筑风格、规模、材料及使用功能进行按国家规范制定该项工程的档案编制和档案验收质量标准,然后进行工程项目的全程跟踪、具体指导、经常督查,使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主动到位。通过“这些全程的服务”后,这些企业报送城建档案的业务指导率、报送率和档案合格率均达到100%,城市档案馆也做到了“应收尽收”。档案年进馆量不断创新高。

3、城建档案创新模式:提供优服务创造新效益

现代城建档案工作不仅仅是收集保管档案资料,更重要的职能是通过管理将这些资料用好用活,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城建档案工作的全面创新和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均由于“老城改造”,加大对城市地下管线的工程量,出现了很多盲目开挖、野蛮施工破坏地下管线的事故,通过城市档案信息支持系统的完善,海量数据支持下,这些地下管线的事故基本杜绝。各地建起的“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为规划设计、地铁工程、隧道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和以及城市治安和反恐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地下管线及相关的地上建筑资料和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城建信息化档案馆系统构建以来,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创造可测算经济效益人民币每年都在几亿元以上,经济效益空间巨大。

参考文献:

[1]虞亚靖.竣工验收备案对档案管理的积极作用[J].城建档案,2009,(8):45.

第2篇: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范文

近日,各方高度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已经正式公布。《规划》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通读《规划》全文,可以发现《规划》对提升城镇化水平这个目标,是从农村常住人口和户籍这两个层面的指标来进行设计的,这也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因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管理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其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社会。这部分人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市,与城镇居民拥有同样生活方式,但因市民化进程滞后、其户口依旧是农业户口,无法享有与拥有城镇户口居民同样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据统计,全国共有2.34亿此类“农村居民”。大量“农村居民”涌现,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其二,依旧生活在农村、保留着农村生活方式的留守人员。特别是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与诸多风险隐患。

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对我们原有的农村档案工作思路、模式、方法均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农村居民”因其工作相对不够稳定,所以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流动性相对较大。针对这类新兴“农村居民”的特点,档案管理工作就不能完全沿袭原有的农村档案管理办法,亦需创新方式、方法。笔者认为,面对“农村居民”档案管理,应该借鉴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模式。一是搭建一体化的档案工作网络平台,使档案信息化,执行人性化的社区档案业务规范,实现统一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使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化,并通过互联网建立了档案共享资源,实现社会各档案管理单位的互联,这不仅为“农村居民”流动提供方便,也为政府掌握其资料提供了便捷。二是设计多样化的建档模式和检索模式,为社区档案利用提供快捷服务。在建档之初通过填写表格方式更多地了解“农村居民”各种情况,最终在社区虚拟档案室中增设社区民生专题档案板块,如低保档案、困难家庭档案、失业人员档案等,做到档案为社区特色工作提供同步服务。

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并且逐步向农村倾斜,使农村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新的力量。随着农村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农村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变得尤为重要,需要农村民营企业积极借鉴城市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改变本企业档案管理相对落后的现状。一是要制定出系统而又切实可行的档案工作规章和制度。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具体内容做出实际、明确的规定,并且建立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等工作制度。二是要执行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农村企业要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档案管理的业务标准,结合企业的特点制定出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使整个企业的档案从材料的制作、形成、整理、归档、分类编号到案卷质量符合存档要求和管理规范。三是要全面推动农村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企业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数据的采集、归档、存档以及管理等工作,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和有效。四是要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加大档案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对现有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档案人员要适应现代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做好上述两方面工作,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一是要增强大局观念,使新农村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社会。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已是整个新型城镇化、国家现代化基础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着眼全局、着眼社会,将自己的工作放到整个国家战略层面去重新审视,从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新型城镇化、现代化服务。二是要增强开放观念,使新农村档案工作走出封闭,面向社会。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增强开放观念。具体要在新农村档案保管利用功能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方面实现一些转变,新农村档案保管利用要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其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要由满足内需向扩大外需转变,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第3篇: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建档案工作; 和谐社会建设; 服务工作机制

1城建档案工作主要内容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建设各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是抗震防灾、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也是工程建设、维修养护、改建扩建、审计稽查、维护权益的可靠信息和凭证。城建档案工作就是围绕城市建设开展的一系列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保护、鉴定、统计、开发利用等,是城乡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科技档案工作条例》(国发[1980]302号第二十八条,大中小城市都应建立专门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必须建立城建档案馆,收集和保管本城市应当长期和永久保存的基本建设档案。小城市和县镇按照要求,也要建立城建档案馆或设立城建档案室,并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2城建档案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80%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城建档案室(馆),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城建档案馆,负责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本地区形成的城建档案,相当一部分城建档案馆(室)被赋予“城建档案管理处(办公室)”职能,指导监督本地区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形成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工作体制。许多地方和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计划和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备案管理程序,普遍推行“一书一证”制度(即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与城建档案馆(室)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要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城建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工程档案接收率达90%以上。城建档案馆(室)档案数量快速增长,各馆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如密集架、计算机、扫描仪、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等,按照国家标准《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城建档案保管期限与密级划分》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整理档案,档案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开始起步,各地积极贯彻《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初见成效。

湖南省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城建档案管理处)2004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县级城建档案馆(室)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醴陵市2006晋升为省一级城建档案馆,攸县设立专门的城建档案馆,株洲县、茶陵县、炎陵县等建设局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无论是人员配置、库房建设都相应的增加和扩大,整个县(市)馆藏由原来的几千卷上升到3万余卷。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各地各部门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建设事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建档案工作面临新挑战,出现了新的问题和不足:城建档案的服务效能有待提高;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滞后;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子不大,建设档案工作仍然停留在“收集保管型”,没有实现向“信息服务型”的根本转变。

3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挑战意味着机遇,问题就是机会。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服务工作机制,把城建档案工作推向新境界,使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要求和当前形势,努力创新城建档案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强对重要数据的收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城市建设重要数据的备份中心。

积极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即以项目法人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为管理依据,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专业主管部门、城建档案部门及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方位参与下,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稽查、验收把关的全过程控制的新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国家对城市防灾抗灾,应对突发事件和反恐怖等工作十分重视,各城建档案馆(室)应紧密配合有关部门预防和应对城乡突发事件,一是做好重要工程包括重要建设、地下管线、人防工程、防洪工程等档案的收集管理;二是加强与政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机构的合作,做好重点档案的备份和安全保管,建立紧急情况下重要工程档案的利用机制和受损恢复机制;三是加强对重要工程档案的研究分析,为制定应急预案和抢救方案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在抓好重大项目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加大业务指导工作力度,工作人员经常性地深入施工现场,跟踪服务,及时介入,多方协调,进行业务指导,确保了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2001年至2006年,全市共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1591项,重点工程210项左右,仅2005、2006年共收集重点工程档案约4000 卷。6年来新增入库档案约38000卷,为全市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2 加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信息中心。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2005年建设部136号令颁布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各级建设部门要建立配套政策措施,纳入行政审批环节,把《办法》所规定的查询制度、告知制度、竣工测量制度、档案移交制度、预验收制度、档案动态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等,纳入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相关环节,建立起各部门、各行业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各类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及时移交,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2004年,长沙市城建档案馆通过省、市人大出台了《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通过行政执法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业务指导以及检查督促,推动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目前,全市包括引水、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专业管线工程档案都做到了业务指导到位、档案编制规范、收集工作有力、报送移交及时;2005年至2008年共接收各类管线工程档案4000多卷;并根据城市隧道工程、轻轨工程的发展,适时跟进,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文件,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中心建设方面,长沙馆自2006年以来,通过市财政投入3370多万元,完成了“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一期)”,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把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打造成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长沙市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工作平台,充分展示了城建档案工作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3.3 推进城建档案工作信息化,实现由“收集保管型”向“信息服务型”的转变。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即从信息技术阶段转向信息资源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集约经营阶段。档案是国家的基础性原生性信息资源,档案部门是信息资源大户,档案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化工作,面对国家信息工作战略转型,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把重点转移到加快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上来。

当前多数城市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城建档案进行管理,不少城市开设了局域网,有的开始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但各地发展极不均衡,距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信息化服务”的要求甚远。各城建档案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6年9月联合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试点确定了6个方面主题和16个试点单位,其中沈阳市房地产档案馆与另外两家单位联合承担“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试点任务,要求对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不同运行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各城建档案部门应主动融入对接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努力把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建设信息资料中心。“十五”期间,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先后投资60余万元,用于声像设备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安装了局域网,开发了“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建立了株洲市城建档案信息网站,逐步实现了城建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统计的现代化,结束了手工操作和人工查阅的历史。建馆以来,共接待查阅利用者36980人(次)、查阅档案35019卷,复制资料50000余份,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也为全市各行各业及人民群众改扩工程、解决纠纷、补办手续、史志修编、新闻宣传等提供了大量服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抓好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把国家基础实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各地建设规划部门必须加强与档案、民政、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将村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三农工作、村镇建档工作,进一步纳入村镇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程序,保证村镇建设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

对株洲市各县(市)村镇建设档案工作来说,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特别是在镇一级,一定要指定专人负责,目前镇域规划建设发展很快,建设档案工作要跟上新农村建设步伐,不能留下空白。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硬件配置,落实工作场地和档案保管库房,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设施,改善技术工作条件。三是要进一步争取领导重视,努力用好地方政策,以有为争有位,不断打开工作局面。四是要进一步营造城建档案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氛围,加强市、区县(市)、镇建设档案工作联动,建立信息员队伍和工作网络,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横向交流,增强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成效。

做好城建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档案人应尽的职责。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敢于创新,城建档案事业正如这五月石榴花一样,将会绽放出艳丽夺目之彩!

第4篇: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范文

一、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努力开创经济领域档案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和要求。做为档案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同时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档案部门职能,不断加强和拓展档案工作服务经济领域的力度和广度,努力在不断创新中打造档案工作新亮点,开创经济领域档案工作新局面。

1、全力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一是要继续推进小城镇档案馆室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区小城镇建档工作已取得良好开端,下步要在现有基础上按市《小城镇档案管理办法》和全市“村档乡管”会议精神,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使大桥镇综合档案馆整体工作再上新水平,同时要加快桑梓店镇档案馆建馆进程,在加大指导力度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协调,力争年底全面完成。二是要整合农业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初步建立以镇档案馆为中心,以农业科技站为骨干的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三是要开展以规范农民承包合同档案为重点的专项检查活动。各乡镇和村居在土地承包、租赁等活动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与农民签定有关协议、合同,同时有关各方要按档案保管要求,保证协议合同等档案材料的安全,防止在落实合同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水平。近年来,全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区“建设新天桥、实现新跨越”经济建设队伍中的生力军,因此建好民营企业档案,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既是档案部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也是档案部门深化服务领域的内在要求。在档案进民企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树立档案工作理念,增强做好企业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对山东百斯特电梯公司等已建立档案工作的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对济南黄老太食品有限公司等几家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将作为今年民营企业建档的工作重点。

3、抓好建立信用档案工作。信用档案是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等进行信用评估的重要依据,要按照市档案局制定的《关于加强信用文件管理意见》的要求,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建立信用档案,并在逐步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努力拓展信用档案工作新领域。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把“在服务中谋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落到实处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全区档案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紧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以“档案工作只有在服务中才能争得地位,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谋求发展”的全新理念找准档案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确保完成2003年度机关、企事业单位文书立卷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今年我区档案服务与创新工作将力争在以下几个层面取得突破。

1、进一步深化社区档案工作。社区档案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搞好社区档案服务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对社区档案工作要常抓不懈,要在全面完成社区建档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把社区档案工作与各项社区建设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社区档案门类,健全社区档案工作体系,推动社区工作开展。继续完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孤寡老人等特殊需求户档案,更好地为社区困难群众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社区档案工作平台,指导各街办和社区管好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和健康档案。配合创建文明家庭,开展“特色家庭建档”活动。下半年要在全区评选出10户建档特色家庭参加市百家特色家庭建档评选活动。

2、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保档案工作。针对全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档案的管理现状,我局将制定有效措施,重点抓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档案的建档管理,为制定就业计划、开展就业培训提供服务。同时加大对农保处等社保机构业务档案的指导和管理力度,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推动全区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

3、着力抓好城建档案工作。一是抓好全区重点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对列入区重点建设项目的城建单位要做好跟踪、监督和服务。二是抓好药山、桥北两个工业园区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利用工作。具备条件的园区要建立独立档案室,条件尚不成熟的园区要与所在办镇协商,采用代管、代存方式,确保工业园区档案安全。三是抓好城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要充分发挥已有地下管线档案的作用,制定相关措施,强制有关施工单位查阅地下管线档案,减少和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

三、加大力度,夯实基础,确保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健康发展

1、把标准馆舍建设列入议事日程。近几年,随着档案事业的飞速发展,区档案馆现有库房已远远不能满足进馆档案门类和数量迅猛增长对档案馆建设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区档案局已向区政府提出建馆申请,争取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尽快列入区建设规划。

2、积极开展“档案资源建设年”活动。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省、市档案局关于开展“档案资源建设年”活动的要求,把档案资源建设作为今年基础业务工作的重点来抓,力争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档案接收要有新内容。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利用需求的变化,围绕“突出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特色”制定扩大档案馆接收范围的具体方案,尤其要抓好北园、泺口和药山等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层单位的档案进馆试点工作。二是档案征集要有新重点。要以纪念济南开埠百年为契机,重点做好济南近代以来历史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要突出抓好老城区、老街巷的档案征集工作;抓好反映济南不同历史时期民风民俗、民间艺术、历史人物及方言等方面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三是机关单位档案收集要有新范围。机关档案室要适应机关职能的转变,进一步修订完善归档范围,在完成常规文件的收集归档任务的基础上,做好部门独立承办或代政府承办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档案的积累、归档工作。四是现行文件的收集利用要有新举措。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并争取将其纳入政务信息公开体系,保证可公开现行文件的及时收集。进一步创新提供利用方式,更好地为领导决策、群众生活服好务。

四、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资源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档案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区广大档案工作者要及时调整思想观念,顺应信息化时展要求,并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文档一体化原则、电子文件与纸制载体并存原则、网络安全原则和《济南市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

1、努力推进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档案信息网站是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化的基本载体,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年底前区档案局馆要基本建成规范的内部局域网,不断丰富网页内容,力争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开通独立的互联网站,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2、加强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建设。建立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是打好馆藏档案信息化基础的重要一环。为加快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区档案馆按照有选择、分阶段、按步骤的思路,力争今年将馆藏主要全宗档案、可公开现行文件等热点档案目录全部输入微机,把现行文件阅览和档案查询利用工作变成便民利民的窗口、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3、做好电子文件归档试点工作。电子文件归档是新生事物,各级档案部门要在认真学习国家档案局《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区档案局将挑选1到2个电子文件收集保管较好的单位进行归档和接收进馆的试点工作,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开。

五、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档

档案事业要发展,干部队伍是关键。全区各单位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加强档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法律法规意识和政治业务素质,为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档力度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按照全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今年要重点抓好“一个学习”、“两个培训”、“三个宣传”。“一个学习”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政治理论的学习;“两个培训”指档案基础业务培训和档案信息化培训;“三个宣传”指要做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修订后的《山东省档案条例》和《山东省档案管理年度考核办法》的宣传。通过以上的学习、培训和宣传,要使全区广大档案工作者做到政治理论水平有大的提高,档案业务能力有明显加强,法律法规意识有新的提升。同时要将政治理论的学习、法律法规的学习、档案业务培训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力求以档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依托,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以法治档力度,进一步完善持证上岗制度。依法管档用档,是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单位要把依法治档意识贯穿工作始终,注重依法治档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做到融档案执法与业务建设之中,切实保证依法治档落到实处。同时与区人大、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继续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每年下半年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要做为一项常规工作,长抓不懈;要结合档案管理年度考核情况,实行档案执法检查通报制度,对严重违法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要依法严肃处理。同时要按照《山东省档案条例》的有关要求加大持证上岗培训力度,全区在职档案人员一律严格遵守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凡是未取得“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人员一律不能从事档案工作。

第5篇: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家庭档案 管理 归档范围

一、家庭档案的用途

1.家庭建档能够促进家庭和睦,强化道德观念,加快社会文明建设。国家颁布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对推进家庭道德建设和全社会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中国档案》上刊登了沈阳市家庭档案普及率高、建档早的家庭档案经验介绍,笔者从中深受感触。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档案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社会和每个家庭的重要环节,每社会家庭时刻都离不开档案,在人们的以上中,只是在档案发挥应有作用的时候才被大多数家庭重视。因此,让档案走进家庭,走进居民生活,能够使档案工作与家庭美德建设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家庭文化品味,增进家庭生活情趣,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发挥档案重要作用,才真正能够体现档案的作用。

2.建好家庭档案能够提高社会综合管理水平。普及推广家庭建档,这是整个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提高社会综合管理的重要举措。一是城市社区和农村集体建立家庭档案便于城市社区及村镇掌握所属居民家庭综合情况,为开展社区和农村工作提供各相关活动依据;二是通过家庭建档便于掌握社区“弱势”群体的情况,搞清楚居(村)民家庭的所有情况,可以对家庭成员及体、老、病、残、失业人员、特殊需求户、“低保”外来家庭和外来家庭计划生育等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对居(村)民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和救助工作;三是通过家庭建档,掌握“优势”群体情况。居民家庭建档后,就可以掌握居民中那些具有什么专业知识、有何特长。通过利用家庭档案在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为居民提供就业等机会。

3.建立家庭档案可以发挥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居民在生活中形成的家庭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家庭生活变化及社会的进步情况。通过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来往、交流,也会积累丰富居民的生活经历,展现各自家庭的特点。社区和农村委员会通过家庭档案也可以对那些有困难和犯过错误并且愿意接受帮助的特殊家庭户进行救助,城市社区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优秀的家庭居民,为建设学习性社区和学习性社会提供积极服务。

4.建立家庭档案有助于发挥和谐安全城市社区的积极作用。社区通过建立家庭档案,不仅能够了解社区各家庭成员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还能够了解外来流动人口的去留、工作生活等情况。有利于社区的安全管理,为全社会经济和文明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家庭档案的归档范围

1.证书类:包括全家的毕业证书、结婚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聘书、职称证书、独生子女证等。

2.通讯录:记有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的姓名、住址、电话、单位等简单情况。

3.信函类:同学、战友、朋友、父母子女来往的信件。

4.发票类和说明书:指家庭购置家电、高档生活日用品等物品所开据的发票、随物品带的说明书。

5.金融类:银行存折、证券债券、信用卡和记录的起至日期、金额及编号等。

6.家庭大事记:内容是家庭成员毕业、升职、加薪、入团、入党、受表彰、出版书稿的日期,以及亲属乔迁、出国、红白喜事等。

7.照片类:家庭活动拍摄的照片、录音带、录像带、购买的光盘,结婚等重要活动刻录的光盘等。

8.图书:家庭藏书主要指文学、学生课本、工具书、杂志合订本、报纸等几类。

9.实物:有保存价值的生活日用品。

10.个人特长:字画、集邮、有价收藏品等。

11.外来流动家庭:家庭成员个人详细档案资料。

三、家庭档案管理的措施

1.规范格式,各自管理。这里应该分二方面来归档:一是家庭居民档案:应由家庭自己建立、自己保管、自己利用的归档方式。家庭档案的建立,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集中进行管理,防止了分散保管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也使得有价值、有影响的档案长久的得以延续流传。二是由社区建立第二份家庭档案,类似于过去的社区、村民档案,在此基础上,要增加城市社区及农村村民每个家庭居民养老医疗、低收入、低保、残疾家庭、见义勇为个人家庭、为社会和社区做出贡献人员家庭、五保老人等档案资料。建立好这些档案,使城市社区及农村村民党组织能够及时掌握各阶层家庭工作生活等状况,便于社区为他们提供方便优质服务掌握第一手资料。

2.抓点带面,逐步普及。城市社区及农村档案家庭建设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开展家庭档案工作中要注意做到循序渐进的宣传、倡导,地方档案行政部门要帮助组织、指导居(村)民自建家庭档案。即对一些家庭条件好,文化层次高,形成文件材料较多,又有建档要求的家庭,要提前帮助建立家庭档案。在建立家庭档案过程中,要让居(村)民本着自愿的原则,抓点带面,使建档家庭在社区、农村多宣传家庭的用途,要使更多的居(村)民了解档案,形成自建家庭档案的意识,档案部门要积极配合社(村)区档案人员做好居民建档知识的培训指导,使他们学会建档知识,使居民及每户之间相互学习,也使每个家庭建立档案的步伐逐步得到顺利开展。

第6篇: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范文

欠发达地区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档案利用的主体主要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司法机关及装修、维修、维权、办证的公民,主要是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建设项目的选址与建设、工程改建扩建、项目审计、建筑物的维修、建筑房地产业的资质申报、产权的确认、诉讼案件的办理等工作提供利用服务,城建档案的潜在价值还没得到全面挖掘。依赖手段落后。欠发达地区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虽然也添置了一些现代化的管理设备,但管理方式与传统方式差别不大。就提供利用而言,还是通过纸质的档案信息登记目录来手动查阅,其耗时之长、效率之低可想而知。而且长期手工调用,极易使原件遭到磨损、损坏,缩短其利用年限。服务的层次低。因为编研能力有限,以及城建档案信息化程度低,许多欠发达地区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产品少且层次低,社会提供利用主要是提供档案原件借阅、档案复制品、提供咨询、出具档案证明等。服务的方式是被动的、滞后的、单向的或无向的,是典型的守株待兔式的等人上门式服务,存在着低效、低层次、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的缺点。而高层次的服务利用,如举办档案展览、出版档案文献汇编、提供档案信息参考资料、编辑档案文献电视片等城建档案增值服务很少。

法制意识淡泊,馆藏资源不足。丰富的馆藏是档案开发利用的基础。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城建档案事业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相比社会发展对城建档案的需求而言,城建档案资源依然显得“囊中羞涩”。有一部分建设单位其从事基建工作的管理、技术类人员,甚至包括一些领导,档案法制意识淡薄,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突出,只注重工程的投资、规模、质量等问题,对建设工程档案在收集过程中是否齐全、完整、真实等重视不够,建设工程档案移交责任书制度和认可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致使大量的城建档案不能及时进馆,甚至被损毁、遗失等违法行为也频繁发生。淡泊的法制意识严重影响欠发达地区城建档案资源建设。其次是馆藏单一的现象突出,也影响了利用工作。根据对一些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馆城建档案主体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是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即使在建设工程档案方面,重点工程、市政工程、地下管线工程等城建档案却难于收集。于是,这些城建档案管理机构馆藏基本是房屋建筑工程档案。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其它载体档案如声像档案奇缺,村镇建设档案几乎是空白。若长此下去,欠发达地区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将渐渐成为工程竣工资料档案馆。结构单一的馆藏势必影响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发挥。再次是一些区县城建档案工作都起步晚,为了扩大馆藏数量,还存在馆藏质量不高的问题,其结果势必影响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保存价值和利用率。开放力度不够,宣传工作较少。随着社会民主与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档案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明确规定,四类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主动向政府申请获取所需要的政府信息,但档案保密意识是根深蒂固的,影响档案开放利用。据调查,城建档案在社会开放利用率仍处于相当低的状况,大约不足10%。相比之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档案开放率超过70%。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社会公众长期接触的公开出版物为图书、报刊(而档案是不能向社会广泛发行的),因此很自然地对档案知之甚少;二是由于档案部门封闭保守,市场意识不强,对馆(室)藏档案的内容、成分以及查档的途径、方法宣传报导较少;三是档案人员“保密保险”、“利用危险”等陈旧观念还未根本改变。常常把保守档案机密与开放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对立起来,使保密扩大化、绝对化。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民众对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充满了神秘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而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城建档案工作更是处于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思想观念陈旧,条条框框多,档案开放开发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地区。

信息化程度低,服务手段落后。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普及,许多欠发达地区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购置了现代化设备,但是将这些现代化设施应用于城建档案管理的还比较少。据统计,由于经费、人才等因素的限制,我国中西部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刚刚才起步,有些甚至还只是一个长远规划,大约40%左右的地州市级城建档案馆、70%左右的县级城建档案室没有建立独立的门户网站。即使建立了网站,大部分也没有连接城建档案信息数据库和档案查询数据库,也无法实现服务手段自动化和网络化。落后的服务手段是满足不了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城建档案利用的需求。经费投入不足,利用费用较高。由于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为维护运转,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特别是各专业档案管理机构、部门档案管理机构往往实行有偿服务,收取较高的服务费,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档案利用费用就比较少,甚至以免费利用为主。较高的利用服务费用也是影响档案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业素养不高,档案队伍不稳。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城建档案从业人员中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高职称化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基层城建档案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专业性差。目前,在基层也不乏一些城建档案“专家”,但大多也只能算是“土专家”,更有甚者是从其他岗位直接就过渡到城建档案岗位,只是通过后期的培训和自学来弥补了一定的专业缺限,没有什么专业素养可言。真正高学历的档案、计算机、工程专业人才在基层城建档案部门相当稀缺,而能够同时具备城建档案管理知识、现代信息技术,还能掌握一些工程技术、外语知识且具备编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些地区可谓是凤毛麟角。其次是基层队伍不稳定。欠发达地区基层城建档案人才流动性大,变动比较频繁,专职工作人员普遍偏少。这一现象在县级档案城建部门表现尤为突出。实践证明,专业素养不高、变动比较频繁的队伍是做不好城建档案利用工作的。

管理体制落后。经过多轮行政机构的改革后,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迅速缩小。在机构改革前,作为建设系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委,负责建设系统规划、环保、房地产、城市公用事业等部门的归口管理,机构改革后,建设行政管理由统一变为分散,原归口管理部门大部分已直属当地政府领导。尽管国家有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并按照程序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移交建设工程项目档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了一般的建设工程由于要工程备案而必须取得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需要严把关外,其他的档案门类,由于跨系统、跨部门行政管辖,特别是与城市安全息息相关的电力、通信、地下管线等重要工程项目档案很难及时接收进馆。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从归属和流向上讲无疑属城建档案,但从目前的管理体制来看,十几种地下管线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所以给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利用服务带来困难。地方分散性的行政机构体制,使得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的城建档案资源难以得到及时收集与集中的保管,这样势必影响城建档案的利用。#p#分页标题#e#

与传统模式相比,数字化时代城建档案城建档案利用工作呈现出新特点。认识和运用城建档案利用工作出现的新特点及其规律,对于做好欠发达地区城建档案利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主体多元化。在传统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中,利用的对象主要是本馆的读者用户。在数字技术条件下档案馆本身只是成为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其直接或横向联系更加广泛和普遍,除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外,公民个人利用城建档案将呈上升趋势,境外利用者也日渐增多。利用客体多样化。既有历史档案利用,也有现行资料利用,更有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既有纸质档案利用,又有其它载体档案利用。利用需求立体化。城建档案实际利用、普遍利用、学术利用、休闲利用、文化育人利用等并举。利用手段现代化。数字时代城建档案利用,档案部门借助数字技术,以网络为主要手段,提供动态/静态Web浏览、查询、在线阅读、在线展览和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即时互动服务(包括IP声讯服务、网络软件及时交流),以及基于网络的城建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等。利用方式便捷化。利用者可直接在档案馆查阅,也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现代媒介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查阅所需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料。利用依据法规化。档案法律法规对档案开放的时限、范围,档案利用的原则、程序、档案公布的形式、权限,档案利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作的明确规定,为保障档案利用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依据。

城建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利用,提供利用是城建档案工作的生命线。2007年9月,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正式提出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城建档案利用体系。2012年初,甘肃省档案局在全省启动了“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年”活动。作为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城建档案部门,也应把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城建档案利用体系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创新档案征集机制,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城建档案利用服务体系,档案资源建设是主体。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不断拓展,加大档案接收力度,扩大档案接收门类,把城乡建设进程中产生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城建档案资料和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城建档案纳入接收征集范围。对本区域利用价值大、使用率高的公共性工程、地下管线档案、环境保护、测绘、园林等“拳头”资料的情况进行排查,查遗补漏。要把业务指导和档案接收结合成一套完整的程序,使档案归档、接收不再虚弱,强化归档收集,做到应收尽收。在丰富馆藏、室藏的基础上,努力构造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结构优化、地方特色浓郁的档案资源体系。加大开放开发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档案的利用必须以档案开放为条件。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档案信息也将发挥将越来越大的作用,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如何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视来引导传统档案的利用,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依法加大档案的开放力度。要依据“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对近年来的利用状况分析,积极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建立完善鉴定制度和定期公布制度,逐步扩大城建档案利用范围,扩大利用服务对象,适时调整档案密级,减少利用审批手续,力争每年已到开放期限的档案应100%完成鉴定,可开放的档案应全部向社会开放。同时要处理好档案开放与档案安全的关系,着力城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使得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安全充分的利用。二是加强编研工作,加强档案的深层次开发利用。

要围绕本地区的中心工作及民众的需求,深度挖掘城建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整合、加工、编研,努力从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东西,使档案服务实现由个别查找向系统整体提供,由简单汇编向专题研究提升,从而为广大需求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提供更具深度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使“死档案”变成“活资料”,努力把“档案馆”建成具有特色的“知识库”、“思想库”。三是不断拓展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功能。欠发达地区档案工作者要转变观念,积极推动城建档案馆由保管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不断拓展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和方法,创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要充分实现文化教育功能,要结合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举办或参与举办城市规划展、城乡建设成就展览。要创新城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积极开展开展档案文化活动。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城建档案休闲利用服务。四是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培养个性、引导需求的服务模式,尊重用户是其根本,用户满意是其出发点,主动服务是其基本模式。个性化服务是数字档案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数字档案馆正在利用网上平台扩展自己的专业,是实施高层次个性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加快信息化步伐,方便公众查询利用。积极、务实地推进信息化工作,是加快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方便民众利用的必然要求。

第7篇: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棚户区改造;档案管理

城市棚户区改造不仅关系到民生问题,还和城镇化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过程中,需要将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资料以档案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并保存下来,所以档案管理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非常重要。

一、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政府和社会民众都对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非常重视,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将相关的信息、资料真实准确地记录下来,并以档案的形式保管好。由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至关重要,所以对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而言,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档案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并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在档案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提供利用服务。

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整个阶段,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棚户区改造前的照片、音像等文件、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招投标文件、工程立项审批、设计图纸等副本文件以及棚户区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至竣工时形成的一系列文字、图表、电子形式的文件等,涉及到很多方面,档案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档案管理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检验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一方面,国务院在2000年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档案管理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了档案管理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而档案管理就是负责全面、准确地记录改造工程的施工情况以及质量责任落实情况,确保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落实,也就是说,棚户区改造工程档案管理的过程,也是对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和监督的过程,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棚户区质量改造工程的最终产物,除了具体的建筑物,就是工程档案。一旦棚户区改造工程出现重大事故,需要开展调查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棚户区改造工程施工全部的情况。而档案资料负责真实、全面地记录工程信息,真实反映工程的质量,具有唯一性、依据性、原始性等特点,可以全面、综合、客观地反映棚户区改造工程施工的全部情况,具有质量责任检验监督的效果。所以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实施档案管理有助于检验、监督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质量,进一步促进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的提高。

(二)有助于查处事件。在工程建设领域,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而档案则是分析、审查行为的重要信息。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及时提供档案利用,真实的档案信息是对工程招投标、回迁安置、资金使用等活动最原始、最直接的记录,所以只需要查找档案信息,通过对该工程土地出让、施工技术档案、预算和决算等档案的分析,就很容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档案的凭证和依据作用,严厉打击犯罪分子,扼制棚户区改造工程领域中各种现象的滋生,确保棚户区改造工程中物尽其用、财尽其用,保障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在促进城镇化发展、改善民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严格规范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档案收集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充分发挥档案的凭证、依据作用,有助于提高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可以为事件的查处提供依据,有力打击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实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蕾.发挥城建档案信息在城市拆迁改造工作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4(S6):55.

第8篇: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范文

一、“十二五”工作谋划:紧紧围绕中共唐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切合档案工作实际,在科学发展中争先,在争先进中创优,抢抓“十二五”档案发展机遇,努力实现“四个三工程”,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创新型城市发展、重点工程建设,“两极三带”战略部署的实施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1、坚持三个服务,充分发挥档案“资政惠民”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一是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按照中共唐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为我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创新型城市发展、重点工程建设,“两极三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二是服务基层。认真抓好村镇、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推行“一线工作法”,主动服务,热情指导。

三是服务民众。抓好民生档案建立和服务利用两个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民生档案在佐证公证、化解矛盾、调解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2、抓住三个重点,打牢档案工作“资政惠民”的基础。

一是大力抓好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资政惠民”的基础,要严格依法接收、大力开展档案资源整合、主动参与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广泛征集对唐山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专项档案、抓好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实现丰富馆藏、改善结构、增量提质。

二是大力推进档案馆库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唐山市及遵化、迁西、玉田、滦县、路南、丰润、乐亭八个市、县两级档案新馆建设,实现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

三是大力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在部分市直机关和县(市)区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网上接收、网上管理、在线服务,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

3、加强三个能力建设,提高档案工作在全市科学发展、争先进位中的贡献率。

一是加强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要破除档案工作旧有的观念和模式,不能只停留在搜集、整理、保管的层面上,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工作理念、工作能力、工作范围和实现的价值等方面有所突破。要关注当前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认真研究馆藏档案中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二是加强服务和谐社会的能力。各级档案部门要与涉及民生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围绕实施幸福工程,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共同做好合同契约类档案管理利用工作,使土地延包、土地流转、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城乡改造、企业职工合同、劳务输出合同等档案资料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依靠。抓好劳动就业、城乡低保、新农合、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领域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收集齐全完整、管理规范有序、利用准确有效。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抓好家庭建档,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加强服务党的建设的能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民主管理和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档案工作,XX年将与市县组织部门联合规范村级基层组织档案建设。

4、提高档案工作三化水平,推动全市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规范全市档案制度管理。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改完善《唐山市档案工作管理办法》,依法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提高全市档案规范化水平。全面实施国家档案局8号令,强化民营企业、重点工程、重点活动档案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实现市县两级档案的标准化。

三是提高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努力实现档案事业发展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党委、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协调。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与档案事业的软硬件发展相协调。

二、XX年工作安排部署:XX年全市档案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档案“资政惠民”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市县档案馆(库)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档案事业科学有序发展。

1、重点工作任务及目标: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进一步提高档案服务效能。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优质高效地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创新型城市发展、“两极三带”战略部署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首先要深化重点建设项目和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完成150个重点项目工程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抓好国债投资建设项目、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推进民营企业建档工作,规范化企业管理,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其次要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档案工作。以加强“四城一河三岛”、“两极三带”建设和城市拆迁改造为重点,推动相关部门、单位建立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健全制度规范,加强业务指导,实现档案管理正规化,确保我市生态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归档规范、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第三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档案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乡(镇)、村档案工作基础,提升我市农业农村档案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第四完善民生档案两个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完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加强对就业、社保、低保、医保、居民健康、土地流转、林权改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婚姻、计生、公证等专项民生档案的管理利用工作。加强民生档案信息的整理、编目及数字化,为百姓利用档案提供方便,继续深入开展家庭建档工作。

2、大力推进市县国家档案馆建设。XX年,唐山市档案新馆建设按照市总体建设规划,积极做好前期工作,确保新馆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迁安市、路北区、唐海县档案馆,按照“四位一体”功能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设施设备,积极争创国家一级档案馆。已开工建设的丰南区、开平区、古冶区、滦南县档案馆,加强工作协调,确保工程进度按期顺利进行。遵化市、迁西县、丰润区档案新馆,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XX年内开工建设。其他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将新馆建设纳入地方城市建设规划,力促档案馆建设项目立项,借国家实施专项资金补贴政策契机,推动档案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3、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不断丰富馆(室)藏档案数量,改善馆(室)藏档案结构,提高馆(室)藏档案质量,丰厚档案服务资源。一是严格执行《档案法》和省市档案管理条例规定,加强工作督导,确保各机关单位应移交档案资料及时、完整接收进馆,保证党和国家重要档案安全。二是认真落实市两办《关于加强对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的通知》,主动参与、及早介入各项重大活动、重大事项档案工作,及时收集、整理、接收专题档案资料进馆,丰富馆藏资源。三是加强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婚姻、林权改革、社会低保、土地流转、医疗保险等民生档案资料以及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文件、政府公开信息的接收、征集、整理工作。对利用率高的民生档案因地制宜进行接收整合,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为人民群众查阅提供方便。四是进一步加强破产改制企业档案整理接收工作,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改制、破产企业档案做出妥善处置,应进馆档案一律接收进馆,确保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历史阶段的档案资料完整。五是加强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市县档案馆重点对馆藏永久保存档案认真进行清查、鉴定,对重要档案资料集中进行整理、保护。市档案馆完成对1万余卷历史积存档案资料的整理抢救工作。

4、加快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已基本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任务的唐山市档案馆和迁西县档案馆,要加强数据整理、挂接、异地备份工作,逐步实现全文检索利用服务;已经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遵化、迁安、路南等县(市)区,要加强经费协调保障,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未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滦南、古冶两家档案馆年内要全部启动。要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规范各级机关单位电子档案归档标准,提高电子文件规范化管理水平。市县两级档案馆要逐步完善档案信息网站功能,实现网上档案业务指导、档案数据接收、档案查询服务,构建现代化档案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9篇: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方法范文

一、档案部门参与“重字号”项目建设的新任务和新探索

“重字号”项目之所以“重”,就是因为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地位重、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比如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家在不同时期,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根据国力情况和基本建设总体布局,合理确定重点进行建设的行业和骨干项目;重大活动是一个国家、地区的核心活动,往往是由党和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承办的,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宗教、体育、卫生、外事等活动。“重字号”项目建设其内涵已超出了项目本身,一方面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协同完成,另一方面其自身有重大社会影响,因此重大项目既是科技工程、建设工程,同时也是社会工程。

“重字号”项目的档案工作应该说始终得到了各级档案部门的重视,其工作力度正在不断加强。随着各种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档案的重要性已被各级(地)档案部门所重视,纷纷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工作,推动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国家档案局曾联合其他部门先后出台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基本建设项目(工程)竣工文件编制及档案整理规范》、《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 28 2002)等,各地区档案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为进一步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提供了法规性、制度性保障和良好的工作基础。

但基于认识和分析上的原因,档案界的视野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重大项目建设档案自身的重要性和管理上。我们可以说重大项目档案是土地、规划、市容等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项目使用、管理、审计和扩改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维护国家和企业合法权益、防止资产流失的有效凭证,是反映区域风貌以及经济、文化发展历程的宝贵资源……;也可以说重大项目建设档案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如此等等。不过,这些看法只是“就事论事”,缺少从一个更宽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分析档案部门参与和融入重大项目建设的责任要求与能力体现。

档案部门在重大项目建设的作用不只是单纯承担项目建设中形成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工作,它应具有更为丰富的活动内容,这也是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一项社会性工程的本质要求。其实,档案部门也在多方参与和融入重大项目建设,从奥运会到世博会,其丰富的活动内涵和经验积淀我们还缺少关注、缺少总结、缺少提炼。再如,档案领域自2000年以来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不仅为城市发展留下了珍贵的记忆,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抓手;同时也为档案部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好的“接口”,是与重大项目建设的“接轨工程”。对此作进一步分析,一方面可以深化认识城市记忆工程对档案事业发展的推动意义;另一方面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档案部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丰富内涵、成功经验和实践机制,表明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档案部门不仅“可为”,而且“能为”、“在为”。

二、服务世博――“城市记忆工程”服务“重字号”项目建设的经典案例

上海于2006年制定并启动“城市记忆开发工程”项目,主要通过实施档案资源抢救、馆藏档案数字化、城市数字记忆和档案开发服务等四个子项目,旨在抢救性地收集有关上海城市发展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料,完整记录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为构筑和完善城市记忆、塑造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提供服务。城市记忆开发工程作为《上海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其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档案服务世博会的工作。结合‘城市记忆开发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各种档案文化产品及展示上海企业发展档案、上海著名人士档案、上海城市居民生活变迁档案、上海百年名校档案等方式,为筹办2010年世博会服务。开展2010年世博会史料和相关场馆后续利用的前期研究,为世博效益的延伸发挥作用”。

在“渴望成功、书写精彩、期待难忘”的轰轰烈烈办博过程中,上海市档案局(馆)和各区县档案局(馆)紧紧围绕上海世博会,突出“服务大局、奉献世博”这一主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一为使世博会档案工作能够做到全面完整,上海市档案局馆领导多次带队,先后赴世博局、世博集团、世博士控公司、世博会执委会成员单位及世博会筹备工作相关单位等进行调研,研究制定“上海世博会档案工作整体方案”,并编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档案工作文件材料汇编》,对世博会档案工作全面规划,制定具体要求,使建档工作有章可循。

――研发“世博会专题档案目录管理系统”,建立各级世博会筹办单位定期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报送世博会档案目录的工作机制。通过市、区县两级分布式管理的形式,建设世博会档案目录中心,实现不同层面、不同范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建立世博会档案工作网络队伍、组建全市世博档案工作志愿者总队、编制《世博档案工作手册》,并针对不同对象先后举办了世博园区场馆及配套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世博会档案专题业务、世博局档案工作等专题培训,主动应对世博档案工作的新变化,为世博会档案工作提供了体系保障。

――与上海世博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历史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围绕上海申办世博历史、世博会对上海发展的意义等课题,以录像、录音方式采访了近30位老领导、专家、政府工作人员,遵循“原生态”原则,忠实记录被采访人的谈话。采访的音像资料与其他世博档案一起珍藏于上海市档案馆,成为上海与世博永久的档案记忆。

――积极提供档案为相关场馆服务。其中馆藏百姓档案一一季颖夫妇家庭“豆腐帐”入选《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图册;反映上海市变迁的馆藏100多张照片档案分别用于上海馆制作电影和企业联合馆举办展览。

――与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共同举办《世博档案・中国记忆》展览,精选近百件珍贵世博档案实物资

料和近200幅图片展出,回味前人通过参与世博会寻求国家发展之路的艰辛,体会今天中国与世界平等对话、共享人类发展成果的光荣。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参观后说:通过参观展览,不仅可以了解世博会,了解中国申办世博会的历史,还可以加深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者的了解。另举办两项世博专题展:《兰台藏珍――清代外国博览会档案图片展》和浦东民间世博藏品展,并汇编《来自民间的世博珍藏》画册。

――举办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城市记忆一―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作为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常设主题展,引领人们走进历史长廊触摸发展脉络;《上海婚姻习俗展》、《上海著名街区展》等则以新的视点重构历史瞬间,还原生活途径。

――推出《世博新闻导读》丛书。自2006年起,档案局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重要媒体和相关网站上摘录汇编全市范围内有关世博的新闻报道,集成《世博新闻导读》系列丛书。

――出版《城市记忆》系列图书(包括《外滩传奇》《石库门前》《车影行踪》《学堂春秋》《职场丽人》等5种),以城市、生活和人为主线,厘清城市发展脉络。

――策划东方讲坛“城市记忆・上海的故事”系列讲座。利用上海文化品牌“东方讲坛”上海档案馆举办点,以上海城市发展为主线,突出百年企业、百年名校、著名人物、城市建设等方面内容,邀请专家学者讲演,追寻上海发展轨迹。

――结合档案馆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开展各种世博主题文化活动。2010年4月24日,举办以“世博,档案全纪录”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市档案馆日”活动;同时启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与市档案局联合举办的“精彩世博,档案全纪录――传递给未来的城市记忆”系列活动,记录世博感受、保存世博影像、传递世博的真实记忆。部分作品作为“民间世博记忆”入藏市档案馆。

――上海市黄浦区档案局提出以收集完善世博档案为抓手,推进“城市记忆开发工程”建设,以世博会园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抢救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道路、街区、住宅、人物等各种档案材料,完整记录黄埔变迁轨迹。

在服务世博的过程中,“城市记忆开发工程”与世博会紧密交织在一起,两者相得益彰。正如世博会主题馆部的副部长许润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每一项工作都见证了档案力量!档案伴随各项工作始终,为主题馆成功演绎201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城市记忆工程为提升档案部门在“重字号”项目建设中参与度提供的经验积淀

开展“城市记忆开发工程”服务世博,只是上海档案部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典范,在其他省市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中,也都或多或少地与重大项目建设联系起来,突出活动重心和服务大局意识,有效提升档案部门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参与度。如北京在奥运会前举办的《城市记忆――北京的城门与城墙展》,推出的胡同文化系列展;青岛市档案局在城市记忆工程中围绕重大节庆活动《关于加强我市重大节庆活动档案管理的通知》,对重大活动档案的监控、管理、移交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威海市为配合中心工作,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如《英国驻华海军与刘公岛》、《百年威海》、《邓肯・克拉克家族图片展》、《城市记忆――老威海档案图片展》等;苏州市制定实施《苏州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并将APEC财长会议、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国际科联大会、国际人口大会、电博会、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大活动档案材料及时接收进馆。

客观地说,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的最初动因并不是为档案部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而发起的,但它确实为档案部门融入和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接入点或实践载体。如果把重大项目建设比喻为一次战役,那么,城市记忆工程就是档案部门参与这一战役的作战“航母”,它既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保驾护航”,也是重大项目建设的“参战舰艇”,其经验值得我们总结。

其一,参与“重字号”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提供多方位服务。城市记忆工程的实施,使档案部门服务“重字号”项目建设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注重事后材料归档接收向事前参与、事中服务、事后奉献的全过程转变,由注重重大项目档案本身向重大项目建设及其相关活动的全部活动记录转变,由单纯地提供收集、保管服务向广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营造文化氛围转变。具体体现在:一是在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前,收集、拍摄项目建设地域空间的原貌,为原环境“留影”,珍藏记忆,感知变迁;二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为重大项目建设的档案管理提供规划、办法、系统、人才培训,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三是通过宣传展览、图书出版、影视网络传媒、专家讲坛等方式,挖掘传播与重大项目建设有关的历史信息,营造重大项目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提升重大项目建设的文化品位;四是广泛记录项目建设与活动过程(如世博场馆建设、世博参观、世博服务、社会参与等),将项目与社会联动起来,在展示重大项目全过程的同时,也为“城市记忆”增添新的内涵、新的风景,以延伸重大项目建设的后续效应。

其二,城市记忆工程往往是“重字号”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构成。城市记忆工程既是城市文化的抢救性工程,更是城市文化的建设性工程。在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中,联动互构。如浙江省多年来力推文化大省建设,曾相继颁布实施《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10)》、《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2005年)、“浙江省文明素质工程”等八项工程(2005年)、《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发展战略,努力实践和推动由经济大省向文化大省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档案部门一路跟进,在先后制定实施《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大省建设实施方案》(2006年)、“百项档案编研精品工程”(2008年)等举措的基础上,2011年浙江档案部门推出实施“浙江记忆工程”,“全面打造浙江特色档案文化品牌,变潜在文化资源为现实文化资源,化潜在文化优势为现实文化优势,推动档案文化发展繁荣,为文化大省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