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音乐专业范文

古典音乐专业精选(九篇)

古典音乐专业

第1篇:古典音乐专业范文

一、教学改革背景 1、古典音乐的界定。古典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古典音乐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可称为典范的音乐作品,包括当时的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狭义的古典音乐指十八、十九世纪的古典主义音乐流派。对于古典音乐的界定,有助于古典音乐教学的改革。如果只是单纯的教授十八、十九世纪的古典主义音乐,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如果将古典音乐的教授界定在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范围内,那么教学实践的改革,也必然会体现出多样化,且实际操作性也会非常强。 2、古典音乐教学的意义。爱国之情,纯真的爱情、友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战士的英勇精神,淳朴的地方风情,多样化的人生,对生命的思考,生与死的对立等等,这些是古典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范畴。在感受古典音乐的时候,其实感受的是生命,感受的是整个世界。这些都是学生必然要去经历、体验的事物,教会他们体会古典音乐,其实就是教他们学会感受人生。将古典音乐应用在教学当中,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会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观,使得他们的发展更具科学性和多样性。 3、古典音乐教学面临的阻力 (1)社会的转变。古典音乐出现的世纪里,人类还处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现在有着巨大的差异,生活节奏也迥异于现代社会。美丽的乡村风景,淳朴的村民,蓝天白云绿水掩映下的原野,在古典音乐的时代里,到处可见。音乐表现的就是当时人民的生活,音乐中的一切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都是亲切可感的。当时的人,可以从音乐中感受生活,又可以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可以说音乐和他们的生活是连在一起的。进入20世纪,社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人向往的乡间生活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机械化生产。生活的节奏变得异常紧凑,人们很难停下来脚步去感受生活,而生活本身也没有什么值得感受的美感了。在20世纪末期成长起来的学生,不可能了解当时的社会,很难感受到当时的生活状态,毕竟两个时代的差异太大了,因此对古典音乐的接受必然是艰难的过程。 (2)现代音乐冲击。现代音乐不是一种音乐流派,是现代出现的各种风格流派音乐的统称。它顺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赢得了人们的欢心,在如今大行其道。总的来说,现代音乐好玩、新奇、刺激、颓废。它的快速消费的特点,是人们接受它的另一个原因。相对来说,古典音乐需要花费人们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感受,需要人们较高的修养,于是古典音乐就被冠上了“古板”的帽子,被人们拒之门外。RAP是现代音乐流派的代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之后迅速席卷全球,到了90年代中期,RAP的强劲势头有所减弱。但之后,RAP借鉴吸收了其他音乐流派的元素,使得受众越来越广。RAP以在机械的节奏声的背景下,快速地诉说一连串押韵的词句为特征。快速地诉说使得强烈的情绪得以轻松表现出来,同时快速的说唱给声带、舌头、嘴唇带来强烈的肉体刺激,满足了现代社会追求肉体刺激的需求;RAP的歌词押韵,并且歌词表现的内容很广泛,连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也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还有就是,不需要正规的训练就可以很好的掌握RAP,这是其他音乐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很多喜欢音乐的学生不需要经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就可以把乐队组起来,这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些吸引学生的音乐要素,古典音乐显然不具备。 (3)教育的功利性。古典音乐对教学有很高的要求,现在成人都很少能够欣赏的了古典音乐了,更不论在现代音乐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了。在这种现状下,古典音乐教学必须呈现丰富精彩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但现在的中国,教育的功利性及其强,为了教授古典音乐而去教授,认识不到古典音乐教学的特殊现状。这种功利性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教学的困难。 4、古典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课堂上让学生听几首古典曲子,然后教师讲解一下,这样的教学不是古典音乐的教学,更不利于古典音乐的教学。学生对古典音乐本来就有陌生感,这样的教学只会增加他们的反感。古典音乐的教学承载的东西很多:a.社会风俗、民俗风情b.音乐风格、特点c.审美能力d.价值观念、审美观念e.自我反思的媒介丰富的内容,必然要求多变、灵活的教学形式,以便能带给学生真实感人的古典音乐。如今单一、简单化的教学方式,不可能适应古典音乐教学的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要求我们寻找更科学的课堂,更科学的教学方式。同时古典音乐教学改革,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它涉及面及其广泛。它必然要求我们放弃教育的功利化,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升学,不是为了装点学生的门面。 二、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古典音乐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古典音乐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坚持走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坚持以学生为本。本着“适度基本理论知识,较强专业技能能力,较宽的知识面,高素质”的教学原则,对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手段与方式,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深化革新,以培养高素质、综合素质的学生。现代社会是个综合化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社会也需求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正确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能使得教学改革变得顺利成功,没有正确的教改思想,教学改革何从谈起。教改指导思想一旦确立,必须将其贯彻下去,让其在具体的教学改革环节体现出来。 2、古典音乐教学改革的原则 a.坚持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的原则,建立符合中国教育要求的素质化、人性化、专业化的教育理念,以其指导整个教改的实施。b.坚持创新的原则,教学内容坚持创新,教学手段要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是要坚持创新。由于古典音乐教学的特殊性,改革更是要坚持创新的原则。c.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改革方案要适应现在的教学现状,更要适应具体学校的教学实际,不能将国内外的优秀方案生搬硬套,在改革借鉴的同时,考虑到可操控性,考虑到具体地方具体学校的教学情况。#p#分页标题#e# 3、教改的内容 (1)基本设施的改进。教学设施是知识传达的媒介,媒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音乐尤其如此,古典音乐更是如此。现在许多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多媒体虽然应用在了音乐课堂上了,但是音响、投影、幕布等质量差,古典音乐的音色、旋律得不到很好的传达,配合古典音乐拍摄的画面也起不到相应的效果。优秀的古典音乐是诗、画、乐的结合,徜徉在一首优秀的古典音乐中的时候,除了感受到动人的旋律外,还可以感受到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卷。符合标准的多媒体设施可以将文字、画面、旋律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准确的传达出来。动人的文字和秀美的图画可以轻松的将学生带进音乐的两大要素——旋律、意境中去。学校还应购买相应的音乐器材,如古筝、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古琴、琵琶等等。讲述到相应的曲目时,教师进行演奏,让学生体验现场版古典音乐,现场体验带来的震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负责讲解,学生负责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教改的指导思想,不符合国家素质化教学的要求,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要求,但并不代表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摈弃。教师的讲解式教学是必须的,但需要相应的改变,讲解不能再是单纯的灌输式的,应该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在学生听完曲子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曲子的旋律,音乐的主体思想。以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特点为前提,启发学生去感受、理解曲子的美感和意义。例如教授《阳关三叠》这一曲目,教师先将曲词展示出来,让学生思考曲子的意思;然后学生分组,按照他们对曲子的理解进行表演,教师在旁古琴演奏配合学生的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如他们对曲子主题的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表演等等;然后教师呈现音乐视频(里面有配合音乐的表演);然后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生进行讨论。除了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外,还应采取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古典音乐不同于文理科专业,但是同样需要学生对信息的掌握。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古典音乐知识,获得更多的古典音乐的资源,能使他们拥有多种学习渠道,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主动。 (3)课堂氛围的改革。学生学习的场所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堂,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成功的教学改革,课堂氛围的好坏是关键,课堂是教改的落实点,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课堂氛围的好坏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但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的。教师的情绪、言谈举止、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的感受,成功的教师是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教师是能充分利用这一因素的。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可度,学生只有认可老师的专业能力,才会认真去听讲。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氛围才有可能活跃起来。教师对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是课堂氛围好坏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情绪是影响课堂氛围的另一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应该是稳定的,不能多变,且主导的情绪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学生的情绪是极容易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的,神色恍惚,表情漠然,情绪萎靡等等情绪只会让学生感到压抑,不利于教学信息的传达,情况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学生厌学。最关键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课堂技巧,教师在古典音乐的课堂中,要能带领学生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里,不然课堂将会变得枯燥。 4、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学的结合 文学和艺术从古至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古代。中国是个典型的代表,古代许多诗歌就是歌词,如《诗经》、《宋词》、《元曲》。有些优美的诗歌,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音乐,许多音乐本身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加强对学生古典文学的修养,间接有利于培养学生古典音乐的鉴赏力。古典音乐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它承载着学生综合化、素质化发展的重大使命,承担着民族文化复兴的任务,承担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重担。同时古典音乐教学需要丰富的课堂内容,活跃的课堂氛围,灵活的教学方式。而现阶段的古典音乐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必须要改革的。

第2篇:古典音乐专业范文

关键词:古典吉他教学一对一教学小组教学优势和弊端

古典吉他(Classical guitar)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全技术性弹拨乐器。它既可以作为独奏乐器,演奏旋律优美的独奏曲,又可以作为重奏、伴奏乐器,演奏逻辑严密的复调或色彩丰富的和声,还可以作为乐队领衔乐器,演奏声部复杂的协奏曲中的主旋律。自古典吉他传入我国以后,大多数从事古典吉他教学的教师只注意到古典吉他的独奏方面的特色,主要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却忽略了重奏、协奏的教学,而这两方面对古典吉他的教学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近10年的古典吉他的专业教学中,笔者采用一对一教学和小组教学相结合、强调小组教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近6年的专业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古典吉他教学中运用小组教学方法的经验和想法。

所谓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就是根据接受古典吉他教育的对象的年龄特点、专业基础、专业潜质和领悟能力等诸多影响教学的因素而划分出的以小组为基本教学单位的教学形式。小组内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接受专业教师统一的指导。根据古典吉他可以演奏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的专业特点,考虑到器乐教育的特殊性,根据笔者自身的古典吉他教学实践经验,小组教学的人数可以确定到4-6人较为合适。下面就从笔者关于小组教学的调研出发,简要探讨一下古典吉他小组教学的优势及弊端及其和一对一教学的关系。

一、关于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的教学效果及其和一对一教学的关系的调研报告

所有事物的发展,有利就有弊。古典吉他的一对一教学和小组教学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那么,在古典吉他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扬长避短呢?笔者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给出一个答案。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总结一下二者的关系。

以下的表一、表二和表三是笔者对大庆蜚声吉他培训学校古典吉他演奏和教育专业特招班2004届至2009届学生第一学年的教学成绩和考核指标的跟踪调研,得到的调研数据如下(学生入学均无基础)。

(一)调研数据

(二)有关以上三个表的各项调研数据的分析

1.从表一不难看出小组教学的诸多优势,小组教学开展得越早、时间越长越好,它不但能促进古典吉他的教学,而且可以很好地控制学生中途辍学的比率。

2.从表二可以看出小组教学的学生人数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小组教学确实能促进古典吉他的学习,但随着人数的增加,教学效果在下降,小组人数在4到6人时,各项教学指标达到最高临界状态。但此图还反映出,随着人数的增加,学生演奏中的误差率一直在上升,在4-6人范围内,误差率控制在5%左右可以允许,同时更说明小组教学的弊端之一在于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不能十分准确,因此小组教学必须和一对一教学密切结合,以弥补小组教学的不足。

3.从表三可以看出小组教学中学生平均年龄和可量化教学指标的关系。在小组教学学生人数相同(5人),且同时期采用小组教学(入学第3个月开始)的前提下,随着组内学生平均年龄的增大,各项教学指标并不是逐渐增长,而是在9-11岁这个阶段出现峰值。因此,小组教学比较适合的年龄段为9岁以上,最合适的年龄段为9-11岁。图中还能看出8岁以下的小学员不适合小组教学,应该采取一对一教学,原因在于学生自控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

(三)最终形成的调研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必须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为辅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刚入学时最好采用一对一教学(一般以3个月为宜),使其专业基本功掌握得非常正确,然后再进行小组教学。但必须注意到小组人数应控制在4-6人,学生年龄不宜偏小,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和传统的器乐教学中的一对一教学比较,古典吉他小组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很好地适应古典吉他可演奏重奏的专业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重奏能力。

古典吉他属全技术的、重音的弹拨乐器,古典吉他的发音方法是右手弹拨,发音的特点是断续的点式发音。而弦乐器主要指的是弓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发音的特点为持续的线式发音。二者虽有不同之处,但古典吉他的发音主体的属性和弦乐器本质相同,都是由琴弦震动发声,因此较为相似,所以古典吉他兼有弦乐和弹拨乐的特点,比较适合多声部的重奏。和弦乐重奏一样,古典吉他的重奏有着更为人性化的全技术性乐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如人所共知的由萨罗索尔作曲的古典吉他二重奏《月光》,由泰勒曼作曲的古典三重奏《D大调协奏曲》,以及由比才作曲、罗梅罗家族改编的古典四重奏《卡门组曲》等经典作品,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古典吉他的重奏不是简单地将几把吉他的演奏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演奏的乐曲在声部、织体、音乐对位及和声方面息息相关,演奏者无论在演奏技巧上还是基本音乐素养上都要有高度的默契与和谐。这种高度的默契与和谐不只是要求演奏者有过硬的演奏技巧,还要有彼此配合的感知和协调,因此,单独的一对一教学是无法适应古典吉他的重奏教学的。而小组教学正符合了古典吉他的这一特点,先由所有小组教学成员演奏同样的乐曲,进而演奏二重奏、三重奏以及四重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在严格把关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小组教学进行得越早越好。

2.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听辨音能力、节奏感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和一对一教学相比,小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辨音准和强弱的能力。因为小组教学首先要对学生的古典吉他进行同音高的绝对定音,这就弥补了一个学生的相对定音的缺陷,从而使学生对标准音高有更清晰的认识;其次,小组教学中,多把吉他演奏同一乐曲,这虽然是简单的同声部重奏,但在音响效果上和一把吉他的演奏却存在很大的不同,使学生在自己演奏的同时,能够听到别人演奏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同音音程和和音的共鸣与对比,培养良好的听辨能力。另外,小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原因在于,在一对一教学中,学生存在着节奏不稳和不准的现象,而使用节拍机虽可以克服上述现象,但长期使用节拍机又可能使学生的节奏过于僵化。相比之下,小组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转贴于

3.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生演奏古典吉他的主观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器乐的一对一教学中,一名教师面对一名学生进行教学,教师的角色是教,而学生的任务是学,这样的教学虽然没有其他的影响因素,但容易出现教师因长时间面对同一教学对象,而失去比较饱满的教学情绪,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比较和竞争而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客观上的单一的教学关系如果长期存在,就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如果学生课下不练琴,教师就无法进行新的教学,使得教师不得不从教授主体变成陪练,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而在小组教学中,受教育的学生不是一个人,学生客观上存在着比较和竞争,主观上也形成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情绪也因受教育对象的增加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出现而变得较为饱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加以适当的引导,表扬较好的学生,鼓励和适度批评较差的学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在点评一名学生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受到了相同的教育,同样的问题教师不用多次纠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4.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学自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古典吉他属于全技术性乐器,所谓“全技术性”,是指古典吉他的发声和钢琴不同,它需要演奏者左手按弦的同时右手去弹拨琴弦发声。左手按弦的位置和力度及右手弹弦的姿势、角度、发力关节、力度的不同,发出的声音就有所不同。因此,古典吉他的音色变化也相当大,没有良好的基本功训练,就无法驾驭古典吉他,更谈不上展示古典吉他的艺术魅力。但古典吉他左右手的基本功训练一般都十分单一和枯燥,如以增强左手灵活性和支配能力为目的的左手操和半音阶练习,以增强右手的弹弦力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的双指靠弦的练习等,一个学生练几分钟就烦了。加之古典吉他的基本功训练出成绩很慢,必须靠认真、细腻的训练和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所改变,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一对一的教学在基本功的培养方面远不如小组教学,在小组中,别人没停,学生自己也就坚持了。

5.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专业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众所周知,专业的乐器演奏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专业习惯做保障,而专业习惯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和小组教学分不开的。在一对一的教学中,学生没有来自其他学员的监督和技术对比,没有学员间适时的横向交流,也没有在众人面前演奏的锻炼机会。而小组教学则不然,学生不但可以及时交流学习心得,随时看到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出现的技术差别,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6.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

在专业的器乐教学中,学生视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中,学生大多要求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教学示范,学生只记指法,很少或根本不看谱子,从而忽略了视奏的训练,出现学生能演奏但找不到谱面位置的怪现象,即使教师的指法不科学,学生也根本无法发现更谈不上矫正。类似的现象在国内的古典吉他教学中比比皆是,甚至在包括像费尔南德兹这样国际赫赫有名的古典吉他的大师班中,接受大师指点的学生竟然出现看谱不会演奏的现象。小组教学中,学生因为人多而不能近距离观察教师的指法示范而不得不看谱,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视奏和识谱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科学编排指法的能力。

三、和传统的器乐教学中的一对一教学比较,古典吉他小组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因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教师的精力有限,有可能造成教师的技术指导不能像一对一教学那样到位和准确,影响学生技巧掌握的准确度。尤其在同声部的重奏里,可能会出现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

2.古典吉他的小组教学因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潜质的不同,以及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可能会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以中间状态的学生为标准,不便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有可能造成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落后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长期下去,会导致落后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而优秀学生失去上进的动力。

综上所述,古典吉他教学中的小组教学模式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在长期的吉他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如何处理一对一教学和小组教学的结合上,还须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志主讲.古典吉他技巧与表现.音乐周报. 东方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2]吉他手册(修订本).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10月第2版,1999年7月第9次印刷.

第3篇:古典音乐专业范文

高师音乐舞蹈教育的舞蹈教学的目的都与纯舞蹈专业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目的是培养有综合音乐素养且兼具舞蹈教学、编排能力的中小学音乐老师,相比专业舞蹈教育来说,音乐舞蹈教育更注重学生在舞蹈方面的实用能力和相关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中小学的音乐美育重视基础,不需要培养高精尖的人才,而舞蹈在美育教育中是音乐之外的一种辅助,仅要求学生了解各种舞蹈的基本体态轮廓,通过舞蹈练习塑造学生的优美体态,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学生对音乐和舞蹈有一定的鉴赏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专为中小学美育教育培养人才为目标的音乐舞蹈专业,舞蹈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以此为出发点和目的,因此,其课程安排和设置都与纯舞专业有所差别,以四川音乐学院音舞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为例如表。

由此可见,本院音舞专业的舞蹈教学在课时量和学分的设定上都以舞蹈基础的教学为重心,特色内容是有针对性的民族民间舞训练模块,并不追求对某种舞蹈的高精度学习,更注重多种多样丰富的教学内容。

二、高师音乐舞蹈教育中钢琴伴奏的现状分析

现状调查:目前,音舞专业舞蹈课中的钢琴伴奏教材都基本使用专业舞蹈的伴奏教材。这些教材中的部分音乐是可以直接用于我们的课堂的,但有半数以上的音乐是为专业舞蹈而作的,不适合我们的舞蹈课程。音舞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薄弱,舞蹈基础能力有限,复杂的专业性强的音乐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并不能让他们体会到乐与舞的和谐之美。那我们的课堂现状有什么问题?学生对钢琴伴奏有什么希望和建议?钢琴伴奏究竟该往哪发展?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对四川音乐学院音乐舞蹈专业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一共30份问卷,回收23份。统计结果显示:

1、希望在课堂中用古典音乐来伴奏的占68%

2、希望在课堂中用通俗流行音乐来伴奏的占59%/

3、希望在课堂中用原创音樂伴奏的占45%

从以上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是本专业的舞蹈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钢琴伴奏能有所改变,有所创新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促进我们的教学向更广阔的天地发展。而从宏观上来看,不断发展的社会教育需要上层教学机构的同步发展,任何一项教育工作都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为教育事业培养出能学以致用的实用

性人才。

三、改编应用多元化音乐在音舞专业舞蹈课钢琴伴奏中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音乐教育者都十分重视将多元化音乐融入实际教学中,在国外更是备受推崇。钢琴伴奏看似陪衬但却是我们将多种音乐元素融入舞蹈教学的唯一途径,并能弥补我们在教材上匮乏,让课堂生动活泼,消除学生对单一枯燥音乐的倦怠感,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其次对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也意义巨大,多元化的音乐才能让他们领会到世界音乐的奇妙和美,而不是仅局限于书本中的音乐,做一只骄傲的井底之蛙。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懂得教学要不断的创新,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大胆的摸索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不落后于人并不断发展。

四、将多元化音乐改编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古典主义音乐的改编与应用

无论西方或是中国的古典主义音乐都是一种能让人深思,使人高尚,经得起岁月历练的音乐。它们的结构规整,旋律之美能让人反复回味,和声分句系统有规律,节奏也突出明显。音舞专业舞蹈课中进行的都是形式和内容都比较规整的舞蹈训练,对音乐的要求主要在于节奏清晰、片段规整,能给学生明确的旋律起伏感。经过改编后的古典音乐,是可以达到要求的。

如:F.J.戈塞克《加沃特舞曲》主题旋律和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舞曲》都适用于小弹腿(Battement frappe)。G.威尔第《大进行曲》主题旋律部分适用于大踢腿(Grand battement jete),《快乐女战士》可用于古典舞的小跳组合,钢琴曲《春舞》主题旋律部分可用于民间舞课的赛乃姆组合等等。这些乐曲中有些也是学生们正在学习演奏的钢琴曲,与舞蹈相结合后能让他们更直观的体会到乐曲的形象和节奏感,促进他们找到演奏的情感。古典音乐也是一种理性的艺术,它们的旋律走势有预见性,曲调优美,曲风高雅,节奏规范易把握,让学生易于配和舞蹈动作,并在和伴奏的同时能广泛接触到各类型的古典乐曲。丰富的知识量是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的必要基础。

(二)通俗流行类音乐的改编与应用

通俗流行音乐是一个时期社会潮流文化的缩影,受大众的喜欢,易于传播和接受,包括流行歌曲、轻音乐、电影配乐或插曲和爵士类乐曲等。这类乐曲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音乐响起的瞬间会看到学生们的脸上一抹轻松的微笑。其特点是旋律朗朗上口、结构短小精干、节奏明确、形态丰富、这些特点都适合音舞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中大多数并未通过多年专业的训练,甚至未接触过钢琴伴奏的舞蹈课程,而通俗轻音乐是学生平时听得最多,接触最多的,既符合他们的音乐水平又能明显提升课堂的活跃性。学生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规范上。时代音乐元素的融入,也有助于学生开阔思维,提升不拘于形式大胆创新的意识。改编流行音乐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高师音舞专业的学生是将来基础音乐舞蹈教育的人才,他们必须传播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因此我们要摒除内容不和谐、不健康、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音乐。其次,要选择符合音舞专业学生听力水平的音乐,旋律感要强,不规律节奏和自由散漫的节奏都需要我们去规范改写。再次,通俗流行音乐大都没有古典音乐那样规范,我们一般选择保留其主体旋律,根据舞蹈的节奏韵律做出相应的旋律扩展或缩减。如歌曲《九儿》要改编为古典舞控制的音乐时,要将整体速度放快,太过于缓慢的节奏对于能力较差的音舞学生来说是很难完成如此长时间控制的,歌曲中的几处自由延长音要规整为4拍或8拍结束。最后是左手伴奏应选用适合舞蹈节奏的织体结构,和声的配备尽量少用和弦外音,以古典和声体系为主。

如:《神秘园之歌》可用于音舞专业芭蕾舞把杆体态练习或者手位组合,久石让《Always with me》可用于单腿蹲(Battement fondu),歌曲《九儿》可用于古典舞的控制组合,歌曲《莫尼山》可用于民间舞的藏族旋子组合等等。

(三)将爵士元素融入钢琴伴奏音乐中

在西方,爵士乐被认为是可以让人动起来的音乐,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中都常常见到人们在爵士乐中随心欢快的舞蹈。虽然这类大多节奏自由性很高,音舞专业的学生要抓住这类音乐的节奏点是不易的,但学生们喜欢时尚潮流的音乐,并且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学习吸收丰富的音乐知识且学以致用,可以适当用爵士风格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

如:巴赫的《西西里舞曲》这首曲子可用拉格泰姆节奏改编,用于转(Pirouettes)的练习。弹奏时,在旋律中适当加入滑音和颤音,伴奏声部避免使用过于自由和繁琐的节奏型,尽量把曲调、节奏和节拍重音都表达清楚,又不失爵士乐自由摇摆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去找到旋转这一练习中点线面流动的空间感,这种风格的乐曲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很好辅助作用。《万岁千山总是情》这首歌曲可用摇摆的节奏型来改编后用于古典舞的五位擦地组合,但不能太过于自由,要突出节奏点和重拍,才能让学生找到每个动作的发力点。

(四)创作钢琴伴奏音乐

在這个提倡创新教育的时代里,作为音舞专业的钢琴伴奏者也应积极突破,尝试自己为教学创作一些音乐。笔者通过近两年创作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创作伴奏乐曲需要把握的要点:

1.创作乐曲要符合舞蹈的风格。芭蕾、古典和民间舞都各赋一格,芭蕾舞源于西方,乐曲风格高雅、干净且意境纯美。而中国古典舞音乐则需要婉转优美的风格,民间舞音乐需要以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为基准来创作。

2.音乐结构和节奏的设置

首先,乐曲必须由方整性乐句组成。音舞专业舞蹈课组合重视基础训练和规范化,几乎不出现不规整的动作语句,因此,钢琴伴奏音乐也必须方正有序。

第二,曲式结构要简练。常用单段体(A),二段式(A+B)和三段式(A+B+C)或(A+B+A),但必须配以准备拍和收尾音乐才能保证舞蹈和音乐的完整配合。加之音舞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未经过系统的舞蹈学习,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伴奏下的舞蹈课,因此必须照顾他们的弱项,仔细观察舞蹈组合的模块组成,选择相适应的曲式结构来创作乐曲。

第三,乐曲节拍以2/4、3/4、4/4拍为主,尽量避免使用3/8、6/8、2/2等较为复杂的节拍。音舞专业学生的乐理知识普遍欠佳,复杂的节拍和节奏型会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让伴奏音乐变成和如五位擦地、小踢腿、小跳等比较欢快有力的组合可以用2/4拍为编曲节拍,划圈、中跳和单腿蹲可用3/4拍来编写,一位擦地和控制可用4/4拍节奏编写。

第四,伴奏织体的编配要尽量简化,以舞蹈的节奏为编写基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伴奏织体如图:

第4篇:古典音乐专业范文

关键词:音乐鉴赏 古典诗词 课程建构 有机结合 现实意义

一、融入古典诗词元素的音乐鉴赏课程建构体系的理论性分析

1、课程建构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自身的长远就业生存和发展。艺术职业教育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提升各专业的办学水平、重视课堂人文教育,中国古典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数千年,比如《孔雀东南飞》等脍炙人口佳作,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加入诗词元素,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探索出一条提升本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之路刻不容缓。

2、课程建构的重要性分析

艺术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校生人文涵养较低,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倾向于能把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综合人才,一方面,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更重视从业者是否具备良好的丰富的知识储备。我相信现阶段,这些要求对我们艺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有些困乏。我们深知,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批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专业素养在得以提升的前提下,如果综合文化素养得不到优化与加强。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融入古典诗词对于音乐鉴赏课课程建构的可行性分析

将中国古代传统诗词音乐鉴赏与艺术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有机融合,对于不断提升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都是一项有利于艺术职业院校音乐专业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使得教师需要不断要加强自身学术研究水平,开阔视野,提升软实力方面有积极作用。

具体实施上应加强音乐学科与其他人文社科类课程尤其是传统诗词教学的整合,避免传授过程中知识出现重复交叉,更加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几千年来,诗词与音乐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可以说篇篇都可以入乐歌唱,“楚辞”的兴起和发展与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地方音乐有密切关系,当然汉代乐府诗也是可唱之诗,因音乐风格不同而各具特色,争奇斗艳,诗词受到音乐尤其是燕乐的重要影响。

不断探索将传统诗词文化教育融入艺术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课程建构之路,要采取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横向要做到本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与社会、企业需求相结合,对于强化各层次人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纵向加强学生与社会企业需求进一步接轨的方式,不断丰富完善传统文化教育融汇于本专业教学的长效机制。

中国古典文化诗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对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讲,弥足珍贵,学生们一旦步入社会以后,以目前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来看,存在知识面较窄,只对某专业具有较高的技能,但在其他方面,素质较欠缺,如人文修养、自我批评以及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应如何挑战等,因此,教师们应从人文关怀的层面上,提升为学生更加能适应社会的人文综合素养。

强调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自信心,中国传统诗词文化言简意赅,精髓在于先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以及人格修养。通过知识的积累,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学生生活实践中,以人文气息涵养学生,以历史文化、经典智慧、道德传统影响学生,才能使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明理念亘古常青。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迅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学生的模式也开始逐步建立并且不断革新。将传统文化教育融于学前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目前国内外的高职音乐课程教育领域有效的探讨和实践,各个专业都应以全面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素养人才,是当前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

综上,我认为对于艺术职业院校学生而言,音乐的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情感感悟、体验,更要引导他们的智慧火花,诗歌与音乐不分家,在丰富知识储备,升华体验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我认为认真备好课,把握音乐鉴赏课程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把音乐这门声音的艺术教“活”、让学生们“活学活用”,这才是音乐乃至各学科学习的精髓。如果身为人师,死扣教材,活泼可爱的学生们也会变成教材的奴隶,把音乐鉴赏课堂灵活适度的放开一些,并在鉴赏中与古典诗词文化相结合,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反观一些流行音乐元素,无不渗透出古文化诗词的内涵,如《新鸳鸯蝴蝶梦》,《寂寞沙洲冷》,《涛声依旧》等等,歌词中无不体现出博大的诗词韵律,流淌出古代人的意境,现代人的情感智慧,对于立世时期的学生而言,受益匪浅。归根结底,音乐教学只有走近生活,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真正永恒的精神财富,使学生在认知中加以积淀,成为一种综合素养。

以上是我在音乐鉴赏课程中融入古诗词元素必要性认识的点滴感受,或许能对各位同仁新时期教育教改大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唐帼丽.传统文化继承与当代企业文化建设[J],2009,(9).

[2]李春莲.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J],2008,(10).

[3]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石伟平,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第5篇:古典音乐专业范文

这次他带着处女座专辑《地中海情深》来到中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达了为“复兴”古典音乐界冷落良久的吉他艺术而尽力之意。

“在战乱中依然幸福得像王子”

1990年代初期的巴尔干半岛并不平静。当时还属于前南斯拉夫的黑山虽然没有波斯尼亚或科索沃的恐怖经历,但是也无法置身事外。“到处都是战争,”米洛什说,“这是一段很可怕的时期。我记得有些一起演奏音乐的孩子的父亲在战争中丧生,因此战争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那时我刚开始学吉他,很幸运,黑山没有像波斯尼亚那里的百姓要受那么大的苦。我家里也有过一段挺艰难的日子,但还没难到我得放弃练琴的地步,父母将我们捧在手心,我在家里过得像个小王子一样。那种时候,我更觉得音乐是避难所。记得有一次电路被掐断了,母亲对我说:要不把吉他拿出来给我们弹一段?”对于米洛什和他的家人而言,音乐让他们感到安慰,并且有了寄托。

随着战火渐熄,米洛什迎来音乐生涯的转折点,前往意大利参加著名的古典吉他演奏家大卫・罗素的大师班。大卫建议他到伦敦就读皇家音乐学院。“对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这是重大的选择。”米洛什说。

2004年,米洛什以一级荣誉学位在皇家音乐学院毕业,紧接着继续攻读两年的演奏硕士,并成为皇家音乐学院第一位成为米克初级院士的吉他演奏家。他在伦敦也获得不少奖项,包括2002年的艾佛尔・梅兰奖,以及2005年的朱利安・布里姆奖。他还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得到查尔斯王子颁发的音乐奖“王子奖”的吉他演奏家。2011年,米洛什与著名的古典唱片DG签下专属唱片合约,并很快发行了首张专辑《地中海情深Mediterráneo》。

“学琴经历与中国小朋友不一样”

米洛什的父亲是位音乐爱好者,家里有很多老唱片,偶然的机会他触碰到断弦的吉他,就喜欢上了这乐器。当他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之间撩拨时,就梦想若干年后成为吉他演奏家。“当第一次听到Asturias时就被触动,放弃了其他的梦想。听到塞戈维亚,那时我感到不光是耳朵里,我浑身都感觉到了些什么。我想,要是我也能弹得那么好该有多美。爸妈卧室的衣柜顶上放着个吉他,铺满了尘,我有天就让他们帮着拿了下来。第一次拿起吉他,我只觉得这样好像个摇滚巨星,而且肯定能吸引女孩子的注意。一切就这么开始了。”

米洛什说,“我的学琴经历跟中国的小朋友完全不一样,不是被强迫学习的。对于我来说弹琴就是玩耍,每天也要上学、唱歌,当打算把弹吉他作为专业时,才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音乐使我的生活更丰富。”

这是米洛什第一次来北京,他游览了故宫、琉璃厂,称赞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他熟知郎朗、李云迪这些中国演奏家,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菲曾经是他的同学。“中国演奏家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就,对古典音乐的发展是件好事,说明中国为古典音乐提供了滋养的土壤。我很希望能在中国开演奏会。”米洛什说,“在欧洲音乐会舞台中吉他不是主角,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吉他声音中的美感,重新发现古典音乐中的精妙之处。”

“复兴古典吉他是我的使命”

《地中海情深》专辑收录了米洛什演奏的《爱的罗曼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等17首吉他名曲,包括格拉纳多斯、阿尔贝尼兹、泰雷加、提奥多拉基斯等世界知名音乐家的作品,以及一些土耳其音乐和全新编曲的黑山民谣。2011年,该专辑获得当今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古典音乐刊物之一的《留声机》杂志“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和“最佳畅销古典专辑”两项大奖。

在介绍专辑的主题时,米洛什说:“吉他是由摩尔人带到西班牙,深受阿拉伯的影响。我的生活圈子和东地中海地区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影响长达500年,因此东、西地中海地区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我正是站在两者之间,而我想把这一点呈现在专辑里。”

第6篇:古典音乐专业范文

关键词:古典舞 基训 高师学生

古典舞是一门汲取和借鉴戏曲、武术、杂技等艺术精华的表演艺术,是舞蹈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基训在古典舞教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合理、严格规范、因材施教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和技术技巧有较大的提高。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综合性,即声乐、钢琴、舞蹈多种专长兼具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在进行古典舞基训时一定要根据高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

一、高师古典舞基训课应加入系统的专业训练

在学校期间,高师的学生因由于专业课的繁多,年龄偏大和骨骼已经成型的原因,往往对舞蹈的基本功练习不太热情,以至于不想上舞蹈课或采取不认真的态度。这样就导致毕业到工作岗位以后,没有能力组织教学和编排舞蹈。所以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重视舞蹈基本功训练十分重要。如果不经过系统、科学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身体能力和技术技巧就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以后的教学。这恰如一个不会写字、不懂语法修辞的人,必然不会写文章一样。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实践起来往往背道而驰。由于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枯燥、单调,训练中学生容易出现怕疼怕累,上课不积极、不认真、甚至逃课的现象。因此,必要的训练应该建立在高师学生的身体能力承受范围内,不可盲目的追求技巧技法,而应当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入身韵来配合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古典舞的韵味,而且能够在美的感受中完成训练。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通常较为注重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而往往忽略舞蹈基本功的练习。以至于走上工作岗位在排练舞蹈节目的时候,脑海一片空白,不知怎么下手,没办法准确的组织教学,所以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古典舞基训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加入一些系统的、专业的基本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对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有更具体的认识,能更好体会基训在古典舞中的重要性。因此,高师古典舞基训课堂中加入一些系统的专业训练,对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有极大的帮助。

二、高师古典舞基训的目的和方法

(一)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高师古典舞基训课的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的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考入大学以后才接触舞蹈训练的,他们年龄偏大,骨骼已经定型。所以,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老师要有自己的针对性的舞蹈教案,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和个人能力再进行系统、由浅入深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够更轻松,更自如的学习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动作。

高师古典舞基训教学的教材及训练内容十分重要,它既不能模拟专业院校而脱离高师舞蹈教育的实际,又不能重复过去而降低教学水平,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目标,“扬长避短”、“量体裁衣”,建立和谐的高师舞蹈教育模式。例如,在古典舞技术技巧动作方面,选择大跳、平转、踏步翻身、乌龙绞柱、跳转、点翻、剪式跳、并腿跳等项目,就适应高校舞蹈的学习和训练。又如女生的大跳连倒踢紫金冠技巧的动作,是用大跳的惯性,通过半蹲,两脚推地的力量将人体送向空中,在踢后腿的瞬间,腰部进行有效的配合即可完成。再如男生的训练项目:前双飞燕、后双飞燕、大蹦子、串翻身等,虽然动作的幅度和力度比较大,但主要是依赖人体的韧劲、耐力和爆发力而完成的。它所需要的软开度是完全可以在训练中逐步达到的。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强化综合素质。所以,在高师舞蹈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情况,淡化局部、优化整体、因材施教。

(二)基本功练习须注意的内容

古典舞基训课是舞蹈专业基础课,也可称为技术课。舞蹈基训课的任务是训练和培养舞蹈学生全面的扎实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技巧,使之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音乐感、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在高师古典舞基训的课堂上,基本功训练尤其重要。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和能力,有组织的进行训练。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教材。首先,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不断深入研究,以期正确地理解本年级的教学任务及应达到的程度。此外,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目前的专业水准、专业条件、学习方法及学习的心理状态,使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避免执教过程中的主观性及盲目性。另外教师还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一般来说高师古典舞的每一学期的教程大致可分为三段:即恢复课、授新课、复习和考试(或汇报)。三段的授课时间不能平均分配,要依据各教学阶段的任务与需要而定。

高师古典舞基训课能够使学生全身肌肉的能力和力量得到锻炼,让身体肌肉线条更明显,舞蹈时肢体语言更具有张力。因此,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在训练中融入一定的身韵训练事倍功半。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后,使学生在完成动作时更稳、更美、更有表现力,为之后的剧目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师古典舞基训课程中融入身韵的重要性

高师古典舞基训课程应根据中国古典舞舞种的特性需要,以中国古典舞审美意识为基点,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属性的原则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训练的目的和手段。这样才能使学生既能表现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又有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具有全面能力。如果说古典舞基训是一种训练手段,那么身韵就是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了动作与韵律的密切关系,可以想象,如果古典舞的训练缺乏韵律,那么动作、舞姿、组合必定会使人感到僵化而没有味道。所以,融入身韵的古典舞基训课不仅仅可以训练学生中国古典舞的作风、韵律及外部技巧等,还能从中还发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

高师古典舞基训课中,应融入身韵来优化教学。各种组合的编排可加入身韵,训练学生在做技术技巧时也会运用气息来贯穿始终,可避免学生动作僵硬、死板,为了做动作而摆姿势等缺点。融入身韵的古典舞基训课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古典舞的韵律之美和气息运用的重要性。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的身体软开有所提高,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完成动作时姿态更加优美、气息顺畅,身体各个部分收放自如。

综上所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适应新时期社会的老师。因此,高师的古典舞基训课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是有重要意义的。只要经过系统的古典舞基训的各种训练,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才能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特征和技术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够有能力去正确的,完美的展现技巧,进而把舞蹈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09

[2]熊家泰.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教材与教法(中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09

[3]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9

第7篇:古典音乐专业范文

为什么这一时期的音乐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和深刻的影响力?

首先,18世纪的欧洲处于激烈的社会政治变革中。工业革命与科技发展促使整个西方文明极大的进步,王权和神权面临危机,封建社会制度濒于破产的边缘。之前的欧洲音乐很大程度上属于上层社会,宫廷贵族和宗教仪式仍是音乐的主要消费群。自17世纪后期英国“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思想的逐渐兴起,市民阶层对精神文化需求大幅提升。艺术保护人制度逐渐衰落,大量中产阶级的崛起促进了艺术的普及。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参与,音乐生活空前活跃,各种类型的剧院和音乐厅兴起,各种乐谱出版和音乐社团的建立,为音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启蒙运动更加强调人的感官直觉和追求自然的天性和本能。思想的变化导致生活方式的变化。18世纪的音乐更加通俗化、民众化。专业音乐家进一步从封建宫廷和教会束缚下走向市民阶层,音乐家摆脱了“仆役”的地位而成为自主创作的自由音乐家。“启蒙运动”中渴望社会平等、四海一家的人道主义理想深刻的影响了不少古典主义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莫扎特的《魔笛》。

第三,印刷术的传播和普及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兹的谷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这对文艺复兴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思想解放下的音乐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8世纪,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提高了出版音乐书籍的效率。音乐作品的印刷出版大量增加,包括面向音乐业余爱好者的乐谱和杂志。在学术领域出现了第一本音乐史著作和第一本中世纪音乐论文集。富有开拓精神的出版商纷纷争先恐后地出版音乐期刊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

第四,乐器制造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提琴类制造技术的提高,键盘类乐器向现代钢琴过渡。这不仅促进了演奏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音乐创作意识的变化,导致音乐理论观念的发展。18世纪后期,音乐真正成为了一项国际贸易。极大改进的生产技术使得诸如钢琴这类的乐器越来越便宜,逐渐走进了上中层阶级家庭。尤其在英国,随着城市和企业公司的增长扩大,人们对公众音乐会和举办此类音乐会的场所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1725年,巴黎出现了最早的公众音乐会。城市中,专攻市民欣赏的音乐会繁荣起来,听音乐会成为普通百姓甚至是贵族的一种时髦风尚。在酒馆、集市中,音乐娱乐性质的业余歌唱、器乐独奏和重奏异常活跃。

另外,这一时期古典音乐的发展还与音乐家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密不可分。18世纪70年代,德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福克尔举办了一系列公开演讲,这是旨在提高公众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最早尝试之一。观众也想更多地了解音乐家本人。这对音乐的发展无疑是极其有利的,在思想解放的背景下,音乐家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将音乐的高雅、清新和民俗化发展壮大,人民也在欣赏音乐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同时,启蒙运动让音乐家从宫廷和宗教束缚中解放,成为自由音乐家。作曲家传记的流行也说明了作曲家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标志。他们越来越独立于贵族赞助人,而更加注重为他们消费的大众群体。

但是,18世纪后半期的音乐仍然是针对宫廷和皇家贵族群体。某种宫廷音乐的种类和质量完全依赖于那些掌权赞助人的品味和能力。比如海顿,他的雇主是一位财大气粗的王室成员,可以支持他创作上乘的音乐作品。古典时期,维也纳作为音乐中心曾一度繁荣昌盛,那里聚集了众多贵族家庭,他们有实力也愿意拥有自己的私人乐队。同时,作为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是许多外国大使馆的大本营,各大使馆都使出浑身解数宣扬各自高雅时髦的音乐。年轻时期的贝多芬在维也纳成为贵族们炙手可热的音乐家,他们争夺贝多芬不仅是因为喜欢他的音乐,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鉴赏力。虽然古典音乐的发展受制于赞助,但是贵族的赞助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促进了古典音乐的发展。

第8篇:古典音乐专业范文

【关键词】董贞 风格形成 音乐发展

古风音乐给人以宁静高远的感觉,少有流行音乐那种强烈的感情倾诉,即使有,曲中的主题仍多向人们传达积极豁达的情感,感觉似乎自己能够置身世外,褪去嘈杂喧嚣。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古风音乐的静心效果特别好,这也算是古风音乐的另一个特点。古风音乐的主流风格音乐以传统的民族管弦乐器为主,“管”包括长笛、萧等,“弦”包括古琴、古筝、琵琶等,因为古琴的音乐特点,所以古曲听起来流畅宛如清朗溪流。长笛悠扬宛入云端,意境高远。相互应和交织让人感觉放松惬意,静雅脱俗。坚持以这些传统乐器为主调又是它的另一个特点。

一、董贞介绍及其初期音乐风格

2011年以来 古装电视剧的热播也促进了古风音乐的发展,直到2014年暑期档热播剧《古剑奇谭》抢占银屏许久,追剧迷的反响最能反映出古风的盛行,这部电视剧是以同名网游《古剑奇谭》改编,网游《古剑奇谭》因画面唯美,剧情丰富很是受到“古剑迷”的喜欢。更值得一提的是网游《古剑奇谭》的片尾曲是由董贞演唱的。董贞,现代古风音乐女歌手,毕业于中央传媒大学,有很强的创作才能,因为从小就喜欢音乐,大学期间主修习作词作曲和音乐后期制作,自2007年出道后音乐风格很受游戏制作公司的青睐,此后也因为音乐作品多与仙侠游戏有关,擅于创作加上实力唱功。粉丝赠称号“中国仙侠风音乐才女歌手”。

2007年以《贞爱一回》为首张专辑出道,其中的曲目多为翻唱作品,经典歌曲经过重新的编排和董贞的演绎赋予了歌曲新的生命力,细腻的感情处理使得经典歌曲有了新的风格、新的意义,音乐趋于流行,其中多为钢琴或吉他伴奏,曲调轻快。又运用了传统长笛的旋律穿插其中和古琴应和。初步的将古典传统乐器和当时的流行乐器相结合。专辑一多为流

行情歌加之董贞嗓音甜美,实力唱功,曾一度被誉为大陆的邓丽君和杨钰莹的合体,值得一提的是专辑一中的新曲伴奏大多数为自己创作,“才女”之称便始于此。

2008年董贞制作团队发行第二张非卖专辑《蜕变》,其中只有四首作品,均为原创作品,从词曲到后期制作都亲自参与,为当时长久低迷的大陆女歌手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蜕变’寓意为蜕变为古风流行歌手。将古风音乐结合流行音乐的特点作为作品的主要风格。《绿蔷薇》就是其中具有流行风格的作品,大意为描写年少年人的青涩初恋,最后伤痕累累终于分开却不曾后悔这残酷的美丽,另一首《情醉》是为网络游戏《诛仙》创作并演唱的,曲中多种乐器交响自然,毫不突兀,层次分明,感情真挚,表达的主题是恋人相依相守,曲风清新轻快,音乐多为节奏明显的打击乐器,巧妙的运用了电子音响的加入更具气氛的将音乐推向了高潮,情感表达充分。最后音乐渐缓,以恋人誓言相许结束,尾声音乐缥缈悠远,留给听众无尽的遐想和满足。

二、董贞古风音乐风格的完整形成

2009年第三张专辑《返璞归贞》发行,这是董贞音乐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分界点,专辑中前几首歌曲延续以往的风格,从《回到起点》这首曲子开始,董贞的古风音乐文化魅力才算真正浮现。《回到起点》是游戏《仙剑4》的游戏插曲,由胡桃夹子作词。胡桃夹子的歌词非常适合董贞的音乐风格,胡桃夹子团队有着深厚的作词经验积淀。胡桃夹子在2002年以前是两个人,夹子是他,胡桃是他的表妹。八岁那年,他和表妹开始创作作品,虽然从未学过乐理,也都不懂乐器,但他的乐感极为出色,后来升入中学后两人分开,“胡桃夹子”就成了他一个人的专属名号。创作的歌词古朴拗口,《回到起点》便是佐证,词中讲少年由“懵懂不知摘星事”启程经历世事坎坷感叹人心难,后来又重拾信心走出迷惘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少年狂傲之态,最后成长成熟看破世事,淡然发出“下个故事回到起点”的觉悟。一番激昂言辞在古韵古香的古典乐器中由董贞叙述出来,仿佛我们能感觉到故事就在眼前。这里将古典元素渗透到乐曲的各个方面,标志着董贞的古风音乐风格在此集大成。后面的几张专辑中能看出。《雕花笼》、《金缕衣》、《相思引》,等曲风是此时音乐风格的延续。另外。本张专辑中还收录的周华健的一首《刀剑如梦》,在原歌词的基础上创作了新的音乐,赋予了新的曲风。稍慢的节奏更有利于表达情感,细腻的却又不失豪迈。

第9篇:古典音乐专业范文

从广义上讲,一般泛指商、周以后上层宫廷音乐祭祀、宴飨及规范当时社会行为的礼乐艺术形式,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秩序的构建影响颇深。从狭义上来说,仅指配合朝廷郊庙祭祀所演奏的仪式音乐,“雅乐的主要应用场合为:郊社、尝蹄、食飨、乡射、王师大献、行军田役”[2]。一般泛指相对民间俗乐而言的宫廷音乐,主要指集礼、乐、歌、舞为一体的典礼音乐。在古代生活中,婚、祭、丧、征、伐、欢庆、丰收、感恩、辞别,无不以音乐来表现。儒家思想认为音乐与典礼、制度有关。《礼记•曲礼上》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在古代中国传统社会,礼之所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雅乐的核心是“礼”,而雅乐仪式化的表演正是对礼的集中表现,在今天,礼可以置换为井然有序,守法合规。我们认为雅乐可以起到重要的教化作用,是因为雅乐有着“礼”的文化内涵。“礼”的教化功能首先体现在对现代社会“德”的尊崇之上,我们重建雅乐的历程也就蕴涵着“礼”的修习过程,雅乐精神的理念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秩序、提升个人修养等方面仍有着现实意义。

二、雅乐重构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意义

考察当今我国高校的常规学科设置,普遍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弱化和缺失,更缺乏实践和体验平台,高校的音乐教学无疑是一种对传统雅乐的传承方式。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西侧的古应国遗址,是周武王分封第四子的诸侯国,具有鲜明的西周早期礼乐文化特质。从目前出土的文物中可证,这里曾是周代春秋晚期许国的国都。旧县四号墓出土的许公宁编钟共37枚,规模宏大,音色优美,是研究春秋时期周代宫廷音乐的重要文物。从其所在地理位置、规模数量、建造时间、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来看,在国内目前出土的编钟文物中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我国雅乐文化的构建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史学意义。平顶山学院依据其文化脉络的演变作为雅乐重构的基础,于2010年组建了雅乐团,不仅是把它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雅乐的文化内涵和相关知识的修习,以期在学科建设中研究、传承、发展雅乐文化。

(一)雅乐的器用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保留了实物例证

在雅乐乐队的编配上,用古老的华夏本土八音乐器,由金、石、丝、竹、土、木、匏、革等八种不同材质研发而成的乐器组成,依据中国古人独有的思想理念,在八音古老的乐器上赋予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雅乐文化的载体。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天有九重,地有八方,“九”是最大的阳性数字,“地”是最大的阴性数字,而制作这些乐器的材料都是大地的产物,所以把乐器的分类定名为“八音”。这8种乐器虽然用不同的材质制作而成,在形制和音色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只要按照统一的旋律、统一的节奏把各类乐器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特点,就能演奏出精美绝伦的乐曲,这种“和而不同”的理念,即是雅乐中“八音克谐”的经典范本,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合作与调和的理想境界。柷和敔是属八音乐器中的木,在雅乐里是不可缺少的乐器。《律吕正义》注曰:“乐之始作,击柷以合之。乐之将终,枥敔以止之也。”是说明柷的演奏功能是乐曲开始的意思,敔的演奏功能是乐曲结束的意思。

《仪礼•乡饮酒礼》记载:“设席于堂廉东上……乐正先升,立于西阶东。工入,升自西阶。”可见,乐器的方位关系都有严格的要求。柷的陈设方位对应东方,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东方和春天、乐器笙有一定的关联,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笙与生同音,都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么柷在东方就可理解为生命的开始。敔的陈设方位对应西方与秋天,与编磬有关,古人对秋天有悲秋的认知,编磬属八音乐器中的石,敲击过程没有延长音,一击即止,表示终止、结束的意思。在雅乐的八音乐器中,古琴和瑟是丝弦乐器的代表。古琴的制作材料出自于桐木和梓木,桐木为琴面,象征阳,梓木为琴底,象征阴,古人认为:桐木属阳,梓木属阴,代表阴阳和谐。琴面用于定音的十三徽正中间的一徽,象征一年里的闰月,其余十二徽象征一年里的十二个月;古琴演奏的三种音色泛音、按音和散音象征着天、地、人的和谐共和。其他的八音乐器也是如此。如:排箫的形制像凤凰,在古人的认知里,凤凰非竹不食,非梧桐不落,象征君子的高贵品德,人们把排箫所演奏的音视为“德音”。这些归类的古乐器中象征着宇宙间普遍的哲理,反映了人间的道德伦理秩序,蕴涵着早期人们的文化思想。

(二)雅乐的文化内涵发挥了乐教的重要作用

雅乐的核心美学精神就是“和”,即中和、和谐。雅乐的音调与节奏缓慢优美、纯正温雅,加之与严整规范的礼制融为一体,对人们的精神与社会行为产生着极强的感染力,其“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教化功能,至今对我们仍有着现实的影响。雅乐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都呈现在祭典的仪式中。《周礼•地官》篇中关于舞师的记载:“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袚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说明随着仪式对象的不同,所用的雅乐舞蹈也有所不同,乐舞演奏的次数也有一定的区别,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何时乐舞,全部按“礼”的要求进行,均应受“礼”的节制,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由乐相伴,随舞而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雅乐中的舞蹈,其呈现形式是顺应表演者人体自然肌理的次序平定身心,使其处于一种能量平衡的状态,人体在缓慢的肢体动作中,传递出中正平和、庄严典雅之感,舞蹈的过程,最重要的不是每一个动作的精致华美,而是心灵深处的肃穆。

《乐论》记载:“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参与表演的学生能够淡定沉身,使外部的教化与内心的自我修养融为一体,久而久之,这种身心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参与表演的学生向自觉自信的状态发展。雅乐中的歌唱,可从史料中寻找星星点点的踪迹。《乐记—师乙篇》注:“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乐书》曰:“古之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其气出自脐间,至喉乃噫其词,而抗坠之意可得而分矣,大而不至于抗越,细而不至于幽散,未有不气盛而化神者矣。”《周礼—春官宗伯》云:“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从以上记载的歌唱方法可以看出,我国早期各朝代对歌唱艺术的要求极高,尺度甚严,无论用何种方法歌唱,都要优雅自然,不可过度夸张,我们必须从头整理,追本溯源,“既不失之以偏盖全,也不失之于浮滥”。通过吸收、消化、创新、使演唱方法服从于上古音的构词特点和语音声调的行腔韵味,体现宫廷雅乐的艺术色彩。演唱中必须注意呼吸平稳、声音均匀、行腔简洁、敦厚以达到风格庄重典雅,情调平稳肃穆的效果,这需要表演者理性地把握与内在地控制,有抑有隐,慢缓入声,廖廖数音就营造出一幅肃穆悠远的意象,这种气氛正是参与表演的学生修身养性所需要的氛围。《尚书》中的《尧典》论及音乐:“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言简意赅地总结了古人用这样的音乐感化人,使人们具有中和之德,平和之性的做法。

三、雅乐团对雅乐学科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雅乐团以动态的、探索的、发展的音乐形式融入高校音乐学科教育的内容,它不只局限于音乐知识的层面,更重要的还有人文精神的追求。为此,我们在学科建设实践与创新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音乐学基础与雅乐文化相须为用

雅乐团把对传统雅乐的研究作为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以雅乐音乐创编、演奏实践为起点,就雅乐团人员选拔、师资培训、业务训练、课程设置、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划,开展了钟磬乐系列古乐器的复制和仿制工作,对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雅乐制度、礼制呈现、乐器编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梳理,依据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记载,创编排练了以“古应王国与礼乐文明”为主题的雅乐曲目———《古应风云》和《诗经》专场。内容涵盖了中原地区朝觐祭祀、战争徭役、婚姻爱情、君臣燕飨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古应风云》中有一些雅乐舞蹈的场境,虽然摇曳多姿,颇具艺术审美价值,但也并不是完全为了追求审美效果,而是强调舞蹈动作的仪式性,亦即舞蹈对礼乐文化精神的呈现。在雅乐舞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审美的拓展,是完善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这样,使学生在感受音乐文化的同时,不断完善其自身的音乐、舞蹈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在学习音乐、舞蹈技能中体会雅乐文化内涵的价值。《诗经》是诗、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形态。作为雅乐团演出必不可少的形式,承载着教化的神圣使命,可概括为“风雅精神”,泽溉后人,影响深远。《礼记•乐记》记载:“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如:在乐队编制中,使用了琴、瑟、萧、管、籥、篪、埙、缶、笙、簧、磬、鼓、鼛、贲、应、田、鞉、钟、镛、钲、柷、圉等,涉及的乐器数量有20多种。它对从事表演的师生来说,不但有着一定的古乐器学习与表演层面的技术要求,更有着礼乐的举止行为和古诗词文化层面的要求,不仅突出传统古乐器的演奏特色,还要注重雅乐文化的修习。以古乐器学习为基本内容,兼顾对学生进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教育,达到音乐学基础与雅乐文化相须为用的目的,既是对传统雅乐文化的当代展示,同时又是我们音乐学科建设创新的现实需要。

(二)雅乐实践与音乐理论研究相并而行

为使参与表演的师生具有“雅者”气质,我们从站、立、走、坐、施礼、表情等诸多方面对表演者进行形体上的训练与规范,使之尽可能地体现出古代“礼”的精神内涵,在排练过程中,师生通过操作磬、瑟、篪、缶、骨笛、骨哨、埙等当代极难见到的古乐器,体验演奏的感觉,领悟深蕴其中的蓄韵高古,感受我国民族音乐初始的原始状态。这些活动都为音乐教学和音乐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而鲜活的实践素材,教师也必然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使教学过程、实践环节、理论研究和雅乐创编联系得更加密切。古乐器独特的组合及音色,儒雅韵致,不但呈现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雅乐艺术,更唤起了师生对音乐理论研究的兴趣与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在具体实践中,雅乐团设置有歌队、舞队和乐队等三个机构,包括钟磬组、弹拨组、管乐组、打击乐组、服装组、后勤组等。我们从乐团成员中选拔各组负责人,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从中提升与人合作才能完成乐团整体和谐的理念。同时,把音乐理论研究与雅乐团的文化构建结合起来,当学生毕业、学期结束时,设计一套结业礼和成年礼与雅乐礼仪一起实施,组织学生们到郊外参加祭祀文庙、乡下祭祖、品茶、静思、打太极拳等一系列传统习俗活动,享受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让所有参加的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体验礼乐文化所带来的感受,在亲身感悟中,培养他们高雅的人格和情操。以此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及文化品位的提升。

(三)促进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

目前,许多高校是以西洋音乐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体系,而雅乐团使用的乐器在今天常规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几乎找不到,在一般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中更是空白,如编钟、编磬、瑟、骨笛、排箫、柷、敔、缶等。这些乐器具有鲜明的特色,这种独特的组合及呈现形式需要诸多学科、相关专业相互渗透,主要涉及文献史料、仪式制度、服饰舞容等音乐“”的专业研究和音乐专业本体的内容,如:国学经典、古诗词、乐舞、乐器音律、乐器形制、演奏法以及审美问题等。它们的和谐统一才能体现雅乐真正的文化价值,达到“乐以载道”“乐以载雅”之目的。通过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入学科建设中,真正走进师生内心,蕴养师生之心性,提升师生之审美境界,由心底喜爱中国传统音乐,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们结合雅乐团的文化与艺术特性,开设了古典舞、古乐器演奏、诗经赏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礼仪、小型古乐队训练等课程,突出与雅乐艺术相关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促进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与支撑。为此,我们把日常雅乐训练纳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集思广益、开拓思维,开展一系列学术讲座,让雅乐曲目在学院各种专业、各种学术性与社会活动中表演,从而使参与的师生从感官到感性认知,收获到专业之间艺术二度创作的亲身体验,感受到雅乐文化的熏陶和震撼。在雅乐团的实践中,我们把中国古代礼乐的精神,以新雅乐方式来加以体现,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遵循音乐学基础与雅乐文化相须为用,雅乐实践与音乐理论研究相并而行,促进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和学科建设的升华。这是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实践教材,是目前高等文化教育中所缺失的特色学科,也体现着中国古代传统乐教在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回归。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