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精选(九篇)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

第1篇: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物理实验方法;改进策略;分组组合

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必要手段。实验过程是学生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现实依据,是学生运用物理理论知识的真实经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校实验室设施设备不全、教师实验水平整体偏低以及学生实验水平参差不齐等种种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相对落后。方法落后的初中物理实验不能全面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改进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刻不容缓。下面笔者将在深入学习有关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改进方面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小实验,大作用;小制作,大用途;小合作,大进步”三“小”三“大”,简单论述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的一些改进策略。

策略一:小实验,大作用

物理实验设备是物理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导致农村初中学校物理实验室设施设备配备不齐全,设施设备维护不周全,日积月累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物理实验设备设施短板。物理实验设备设施存在的短板成为制约物理实验方法改进的“绊脚石”。因此,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方法,首先必须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补齐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室设备设施短板。例如,在教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走进神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体验一个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等。教师提前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分组,让学生分工自制或自备这些材料。通过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克服农村物理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短板,为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提供了硬件保障,为全面提升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畅通了渠道。由此可见,小实验确实在物理方法的改进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策略二:小制作,大用途

教师实验水平是物理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水平整体偏低成为制约物理实验方法改进的“拦路虎”。因此,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必须要千方百计地提升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的实验水平,让这些教师发挥自己较强的实验水平,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做一些小制作,让这些小制作在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改进方面呈现大用途。例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生活小物品制作了一个“水火箭”。所需材料有:2.5升的塑料饮料瓶两个,自行车气门芯一个,附带胶管和螺帽,硬塑料片两张(可用X光胶片),透明胶带一卷,打气筒一个,四号橡皮塞一个,铁架台一个。教师利用这些材料分别制成火箭头、侧翼、增压塞……千方百计地提升农村物理教师整体实验水平,为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提供了人力支撑,为全面提升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率铺就了道路。与此同时,教师利用自己较强的实验水平做的小制作也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改进方面显现出了大用途。

策略三:小合作,大促进

学生实验组合是物理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现实基础。然而,由于相对于城市初中学生而言,农村初中学生的知识面普遍比较窄。知识面普遍较窄直接导致了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验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水平的参差不齐成为制约物理实验方法改进的阻碍因素。因此,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必须要反复斟酌优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分组组合。通过学生之间的小合作,对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的改进起到大的促进作用。如,教师在进行实验分组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物理实验水平。通过教师精心搭配的实验小组结得到全面的优化,每个实验小组中都尽量做到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均衡搭配……通过反复斟酌,优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分组组合,为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创造了现实的机会,为全面提升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搭建了平台。由此来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小合作,对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的改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来做些小实验,让这些小实验在改进物理实验方法方面发挥大作用;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来做些小制作,让这些小制作在改进物理实验方法方面呈现出大用途;教师要反复斟酌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组成员之间的小合作在改进物理实验方法方面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简言之,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改进方面要从三“小”处收获

三“大”。

参考文献:

[1]李永跃.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4(11).

第2篇: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范文

新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在实践中可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主要在于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乐趣,理解科学思想观念,在物理学科的世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要既能获取先人留下的宝贵知识,又具有能开发出新的知识领域的能力,因此,我们在物理这个来源于生活,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然而,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机械的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无法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思考,缺乏运用物理知识、物理实验、物理方法和物理语言分析物理的能力、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特别是近年来中学物理的教学越来越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更要让学生掌握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呢?

1.重视物理概念教学,挖掘物理内涵

1.1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经验,即"前概念",而其中一些经验是片面或错误的。学生常用"前概念"分析问题,如干燥的温度计,在电风扇吹风下,其示数是否变化?按生活经验,当风吹来时人就感觉凉爽,学生由此判断得出温度计示数减小的错误结论。学生分析出错主要原因:其一是学生对"蒸发吸热"的内涵认识不清。液体蒸发才吸热,而风吹干燥温度计不存在蒸发现象;其二是学生"想当然"的思维定势,缺乏自觉运用概念分析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应努力挖掘概念内涵,通过物理实验、具体事例、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杜绝死记硬背现象。实际上物理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对初学者来说都是一种脱离学生思维结构的外在体系,并转化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因而常出现"学而不用"的现象。为了强化学生主动运用概念分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分析物理问题时,应在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到:"论而有据",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应与物理知识挂勾,要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进行判断和推理,切忌"想当然"。

1.2 学生偏重利用公式进行量值计算,而对其物理意义认识不够,常将物理问题公式化,是学生缺乏物理概念意识的又一重要表现。如要求学生计算露出水面的桥墩所受浮力大小时,学生会不加思索地利用浮力公式进行演算,从而得出错误结论。导致错误原因是学生对浮力概念缺乏实质性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理解概念:浮力是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或气体)压力之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物理实质。学生理解到这一点就不难得出上述桥墩所受压力之差为零因而浮力为零的正确结论。另外,教师提问、命题时,应使问题涉及物理实质,让学生明白:记住概念、规律和法则的文字和公式而不领会其物理意义是学不好物理的。

2.重视规律教学,注重物理实验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表明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然而,许多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是肤浅的。他们将教材上物理规律的条文和实验器材、实验现象等背得烂熟,而不去理会物理规律与物理实验间的逻辑关系,更谈不上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探索物理规律,学习实验只是在应付考试。而近年大量出现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题,加强了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考查。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牢固的实验意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考虑物理问题应把实验事实放在思维的首位。

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抓好实验教学呢?首先,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千万不能在黑板上讲实验。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器材、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有目的地撰写实验报告,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学生便体会到:一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都受规律制约,物理实验是探索物理世界的重要方法。其次,教师要多创造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许多演示实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演示,要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动手。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在家实验"的意识。如在家观察水的折射现象,只要用一只水杯和一枚硬币就可观察到奇妙的折射现象。此外,我个人认为,可将课堂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机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重视解题教学,渗透物理方法

第3篇: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78-01

物理规律反映了自然界的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物理是对己有的物理规律的一个有组织的学习过程,它虽不像物理史上建立物理规律那样曲折漫长,但也是极其复杂的,需要在一定的背景知识指导下,对感性认识进行思维加工。

一、学习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

1、实验归纳法。初中物理建立规律最常用的方法是实验归纳法,即在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取得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归纳,从中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或建立假说,再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这样就可以建立与发现物理规律。如牛顿第三定律、焦耳定律等等。

2、演绎推理法。演绎推理法就是从己知的规律或理论出发,对某些特定的物理现象、过程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得出在一定范围内的新结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形成规律。采用这种方法发现的规律,一般叫做定理或原理。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

3、假说方法。假说方法就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假定性的科学解释,它是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和研究方法。当研究过程中遇到一种新的事实,运用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时,人们常常提出仅仅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实验为基础提出新的解释,就是假说,假说被证明是对的就发展成为理论,假说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分子动理论假说等等。

4、等效方法。等效方法是根据等效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保证某些特定方法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理想的、熟悉的、简单的事物代替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事物进行研究,使研究变得简单。换句话说,是在保证物理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绕过解决复杂问题所遇到的障碍,对问题或问题的部分要素进行变换,通过变换,把相对不熟悉的、比较复杂的、现有知识难解决的问题,转化成较熟悉的、更为简单的用己有知识便于解决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5、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就是在决定事物规律的多个因素中,先控制一些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观察实验,如此多次进行,然后再综合出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也叫单因子实验法。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

6、在初中阶段物理中出现较多的其他几种科学方法:直接定义法、实验归纳法、比值定义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最多的科学方法是直接定义法,像压力、摩擦、大气压强都是直接定义的。可见,在初中阶段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大多数都是直接定义的,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大量的物理概念都是刚刚接触,这些物理概念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漫慢积累的,规定的名词,慢慢的流传下来,被大家所接受的。符合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思维特点。再就是实验归纳法,像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等都运用了实验归纳的科学方法。在初中阶段实验归纳法比较多,这也符合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物理学的特点,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实验开始。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物理规律、物理概念是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会的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的基本能力。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因此,他们对实验大多数呈现较强烈的直接兴趣,初中生还具有强烈的操作欲望,尽管他们的操作动作还很不协调,所以在初中阶段大量的实验归纳法的运用是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的。比值定义法也是出现频度比较多的科学方法,初中阶段的重要的概念有很多用到了比值定义法。比如说密度、速度、压强等等。可见比值定义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学生掌握的方法。比值定义法前面己经做了详细的阐述。

二、按照科学方法的逻辑来进行教学设计

我们目前的教学,往往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程序。这样做虽然也能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但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并且是零星的、不连续的,收效甚微。由于科学方法并不直接由学科的知识内容来表达,而是有它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往往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支配着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所以使得科学方法既不易学习,又不易掌握。如果按照科学方法所展示的路子去组织教材,安排教学进程,即把方法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则情况就大不一样。这样来进行教学,把科学方法体现在知识的认知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教学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去经历这一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领略到科学方法和物理知识的内涵,并得到能力的提高。

第4篇: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讲究基础理论知识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学科,非常强调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所以,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学已经从原来的单一讲授知识转变为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及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但是,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重重的问题,需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解决。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落后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的表现为许多的物理教师由于深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所以对物理实验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导致其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环节薄弱、演示工作粗枝大叶、对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缺乏积极的指导、对于学生请教的实验问题没有认真、仔细的回答等等。这种教学观念上的不重视,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对于物理实验学习、操作的兴趣,挫伤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清晰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没有清晰的目标,导致其在实验操作中没有一步步清晰的计划和学习指导方法、使得在长时间的物理实验教学后,仍然对于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无法独立的完成。

(三)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又一个重要的问题。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许多的教师出于安全的考虑对于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工作仅限于一些简单容易操作的物理实验。第二,许多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都是在教师的亲自演示及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很少有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

(四)教W仪器及实验设备不先进不齐全

许多初中学校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以及有限的教学经费等问题导致了许多物理实验教学设备设施不齐全,使得一些重要的物理实验教学课程无法实行。这个问题也导致了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产生出积极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从观念上重视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首先,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从观念上重视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观念上的重视才会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行动的改变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否则进行科学具有成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只会停留在口号上。其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第一,教师要制定出详细的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一步步的具体实施。第二,配制出更加详细的物理实验教学器具,激发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在进行日常物理教学工作时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具备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知识基础。第四,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物理知识综合素养,运用出色的物理实验演示工作赢得学生的欣赏及崇拜,使学生以自己为学习的榜样、不断地进行物理实验的学习与操作。

(二)增加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和自主性

其次,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及操作时的主观自主性是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因为,从根本上来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只有他们真正掌握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步骤及方法、并且在实践生活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才是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标。其具体的方法为:第一,教师演示之后、让学生自己独立的进行物理实验步骤的制定及实施,教师起到的仅仅是指导作用。第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第三,对于实验的结果、教师要求学生要写出独立的实验报告,并在在报告中注明自己对于实验的完成及结果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三)对于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再次,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于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教师应该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第一,利用最新的物理实验教学器材进行物理实验新方式的演示及讲解工作,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种,只要肯进行思考、还会找出其它的方式。第二,将一些典型的物理练习题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结果的探求工作,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结果。第三,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要与物理教材的知识重点进行有机的联系,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验操作的教学方法运用能力,改变过去那种对于物理基础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四)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最后,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原因在于,足够财政教学资金的投入可以使学校买进大量非常先进的物理实验教学器具、同时还可以聘请来一些具有专业高水平的物理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论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验操作能力及物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一些科学有效教育方法的运用也对初中其它学科的教育方法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赫.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民营科技,2011.11:118

[2]阿哈甫・叶金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5:18-19

[3]吴虹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14.34:91-92

第5篇: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三物理;新课程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材在我省推广使用多年,教材在课程理念、结构体系等很多方面得到了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的认可。该书的显著特点是:内容简洁明快、贴近生活、强调探究、思维开放、科际联系大、注重新事物等,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初三物理教学则在整个中学物理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笔者就此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注重承接、深化教学

        在初三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新课程体系,研究并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1探究实验 继续深入

        我们知道,探究实验强调学生的参与,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初三物理探究实验的教学中,较之初二物理的探究活动应“稳中求升”,有所递进(但跨度也不宜太大)。新课程标准中的探究性活动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过程 。仔细分析初中物理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在初二物理初涉探究性活动时(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整个活动过程只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探究的过程书中也有提示),简易明了,可操作性强。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规律》的过程就比较完整。到了初三,学生对物理探究的过程已较熟悉,探究过程的提示语已不再出现,探究的深度也有所增加。显然,这一变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使探究实验更深入、更开放,甚至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而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如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笔者让学生事先自带实验器材,上课时利用这些器材设计、进行实验。学生分别演示穿着溜冰鞋推墙壁,自己后退;苹果撞地,自己也撞坏了;一只手打另一只手,另一只手也感到痛等,并对各自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通过这种形式的探究,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说教变得有血有肉,让课堂具有了生命力。另外,有些探究实验以实践为主、综合性强,往往难度较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作适当的引导,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自行探究,不要让探究过程总是沿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如执教《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自己课桌上的各种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盐水、小木块、小铁块、小石块、细线、大头针等),接着,笔者提出问题:如何利用课桌上的仪器,测量盐水、小石块、小木块等的密度?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自习教科书,自行设计探究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探究,对结果进行分析、认证、交流等。最后,学生在相互总结交流和教师的点拨下,对于测量小石块密度时,应先测量质量还是先测量体积;测量盐水密度时,由于把盐水倒入量筒时,会有少量盐水沾在烧杯壁上,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小这方面的误差;如何测量小木块的密度(学生将木块放入水中时发现木块是浮在水面上的)等方面的问题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不必作过多提示,学生“碰壁”后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1.2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初三物理教学在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更要运用多种方法,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除课堂讲授外,还可采用“自主学习”:该方法一改过去“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练基础,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究、自主性实践、自主性体验等多种方法,独立思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真正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分成若干合作小组,首先在组内通过对某一收敛性的或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等活动,得出结论,然后再通过教师引导、小组交流等,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成败,最终完成任务。该学习方法既可以安排在课内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灵活多变,易操作。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设计、交流、概括、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对于学生梳理知识、训练重点、迁移知识也十分有利;“课外辅导”:这一过程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指点或解答、提优补差(如物理竞赛辅导和结对帮差)工作、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制作或课外小实验(此过程提倡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当然,教师也可以使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狠抓规律教学,真正使物理教学做到减负增效。 

        1.3内化概念,有机融合

        初三物理中很多教学内容与初二物理密切相联或是初二物理知识的延伸和递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有心人,适时引导、串连相关知识,深化、活化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执教“扩散”内容时,可把水洒在地上变干(扩散)与水的蒸发相联系;“分子热运动”和“内能”与“温度”相联系,并让学生辨析温度、内能、热量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教学可由电动机、电灯、电炉等工作时能量的转化引入课题;由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情况引入初三物理有关热量的计算,进而让学生思考测量物质比热的方法。总之,初三物理与初二物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材,使初中物理的教学有机统一,使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明确方向,注重发展

        如何使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相衔接,这是物理教学工作者一直关心并为之奋斗的一个课题。在初三物理教学中,我们更应做有心人,认真研究新课程,使学生通过对初中物理的学习来适应今后高中物理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

        2.1注重能力培养

        首先我们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是重视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如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整理归纳已学知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应努力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笔者除了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还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伽利略理想实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迁移知识(如 “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之间的密切联系);其次,我们应重视实际生活。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读懂自然科学资源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最终利用所学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三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在这些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如教学中通过阅读题,让学生讨论信鸽体内是否具有磁性物质;马铃薯的质量好坏与淀粉的百分含量及价格的关系;一些金属的价格与其产量的关系等。学生通过这些阅读训练,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另外,高中物理同样强调物理探究。物理学是一门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些物理概念、原理的得出都离不开探究实验。学生只有通过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并在实验中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2.2重视衔接教学

        初中物理(特别是初三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内容与高中物理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分析木块在水平面内受力及其运动情况时,可讲解典型例题:一木块重80n,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若用水平向右4n的力拉木块,没有拉动木块;若用水平向右8n的力拉木块,木块恰好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教师可采用隔离法分析木块在上述情况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另外,还可继续讨论“若用水平向右10n的力拉木块”时木块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及“小木块被150n的水平力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时的受力。又如,讲解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利用多媒体投影大炮发射时的“反冲现象”、火箭发射等。另外,初三物理中的“分子动理论”、“大气压”、“原子结构”等知识都与高中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衔接、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中,相关高中教材中的教学语言不必过于专业、严密,只要学生对高中知识有所了解即可。

        2.3关注高考方向

第6篇: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生物;实施步骤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由此应运而生了许多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作为新型有效方法之一,在各科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初中生物运用实验教学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本文即是笔者近几年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对实验教学法的分析和

总结。

一、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验教学的地位

(1)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科有其特殊性,一些知识内容通过实践教学后会变得通俗易懂,因此,实验教学对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促进作用,是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2)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内容

因为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要求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实验教学作为生物课程的基本内容是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

(3)实验教学也是检验生物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

新课程改革后的生物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还要掌握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操作方法,如: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等。因此,初中实验教学不仅是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还是检验学生操作方法掌握程度的主要手段。

2.实验教学的作用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

(1)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根据老师讲授的实验探究方法,对

实验进行自主探究,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和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2)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生物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未知领域,实验教学就相当于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种“新鲜”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生物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实验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操作和观察获得相关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初中生物实施实验教学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课前准备、课中控制和课后总结。笔者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切片”实验来对具体的实施步骤做简要探讨:

1.课前准备

在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切片”实验之前,要提前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要做好相关资料和相关理论的准备工作,任何实验都有其实验目的及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应该先向学生讲解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才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掌握。因此,教师应先向学生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及相关结构的名称和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此外教师还要向学生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二是教师要检验学生对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能够通过实验掌握相关知识。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显微镜操作方法及细胞结构进行适当的提问。

2.课中控制

生物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未知领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找不到切片中的植物细胞、细胞观察不清楚等。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实施。此外,教师还要对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做出适当的控制,对每一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及包含的知识进行提醒,这样不仅可以提醒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操作,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内容,达到实验的真正目的。

3.课后总结

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往往处于兴奋状态,只关心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奇妙现象却忽视了对实验目的的掌握。所以,在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如:实验中显微镜操作步骤、显微镜操作注意事项、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等。学生只有对实验进行总结,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后才能真正完成整个“电子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切片”实验。

笔者在初中生物实施实验教学法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平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自学引导”法初探[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7).

第7篇: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求同存异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都是相同的,但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从而导致实验教学的结论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注意不同的物理原理和物理现象,以及相似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之间存在的细小差别,促使学生能够从更深的层面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1相同的物理实验器材,不同的物理实验教学作用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部分实验器材都存在通用的特点,如,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池、电阻器等器材都可以应用于电学实验中,而如果使用不同的接法便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如,我们在分析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灯泡的功率和电阻测量过程中所使用的实验器材都是一样的。例如,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法来测量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整个电路中的两端电压数值不变,而只是简单的改变电流和电阻的大小。这样在进行了多组试验之后便可以总结得出规律和结论,以数据进行论证,即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整个电路的电阻来确保电路中的两端电阻的电压相同。然而,在开展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如果滑动变阻器则主要是为了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让其能够快速的发生变化,从而便可以通过电流表测出电流与电压之间是呈正比的关系。同时,在这个实验中还用到了滑动变阻器来重新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然而,这个实验的原理主要是在额定的电压下所测出的灯泡的电流,并算出额定的电功率,所以当受到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时需要保持灯泡的两端电压属于额定电压,从而达到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目的。滑动变阻器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的各个实验中发生的作用并不相同,而通常是作为一种电阻来进行使用,从而达到保护电路的作用。针对初中物理教材中所涉及的机械效率实验,其学生很难清除的分辨有用的和无用的,所以依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同样的实验来帮助理解。其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桶和绳子开展实验,即当我们用桶在井中打水时便可以称之为有用功,而如果当桶直接掉进了水中,在打捞桶的时候所提上来的部分水则称之为水做的无用功。通过开展实验进行对比,便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区分有用和无用的概念,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2不同的实验原理,相同的实验现象

当前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即在不同的实验原理支持下所开展的实验却能够得到相同的物理现象。例如,当学习了“光的反射与折射”一节内容之后,很多学生无法清除的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两种实验原理所得出的实验现象是相同的。其中,这种实验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如我们几个人在湖边散步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和鱼儿。这三种图像是我们透过水所看到的,而在经过认真分析之后,便可以看出三种成像的原理是完全不同的。首先,我们在透过水所看到的蓝天和白云是一种虚像,这种成像原理便是水面反射形成的;其次,我们看到鱼儿在水中。鱼儿是一种实物,本身就在水中,而在我们透过水面所看到的鱼儿因视线的因素则属于折射形成的。因此,虽然上述所讲到的物理现象呈现的现象是一样的,但是却并不是相同的物理原理。

3不同的实验原理,相同的实验结论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物理实验情况是形状上相同,却最后得出不同的结论,其根本原因则是实验原理不同。例如,初中物理实验中所涉及的光学实验,所得出的实验结论的影子和像在形状上具有一致性,甚至完全是一样的。但是,需要充分注意像和影子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原理并不相同,其结论则具有独立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成像教学中,老师可以合理的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认识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因为大量的光线聚集而形成像,所以从整体上看则是非常明亮的。影子的形成却完全不是这个原理,其主要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之后便形成影子,这便充分说明了像与影子形成的实验原理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然而,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两者弄混淆,所以老师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全面的展示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影子与像形成的实验原理。

4结论

总而言之,将求同存异的原则合理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密切关注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深入分析物理实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物理实验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作者:司书云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马厂镇马厂中学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能力 有效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综合能力,这无疑是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因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 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对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有人说:“得实验者得生物之天下”,这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随着会考的不断改革,会考对生物学实验要求越来越高,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初三的生物复习中如何提高生物实验复习的有效性,相信是摆在许多初三生物老师面前的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其实我认为,从初一开始,认真探索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平时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我们不妨先来浏览一下《中学考试说明》对中学生物学的实验提出了的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从中可以看出初中课本的一些基础实验教学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但在平时的接触中了解到,许多老师好像对平时的书本的基础实验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生物老师感到困惑:在初三的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中化了那么多的时间,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在实验题的基本得分中还是那么低?其中一些缘由不难理解,学生的许多能力并不是靠短时间的强化就能有质的飞跃。因为从近几年的初三学生的理综的生物部分的模拟训练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及近几届我校中考考生的信息反馈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做有关生物实验题时,竟然还不清楚什么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许多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难怪考生在这方面得分较低,如果平时对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对基本实验的原理、方法及基本技能等都没掌握,要学生会综合运用,那是否有点勉为其难呢?所以即使到初三花了很多精力进行实验专题复习也往往也收不到较好的效果。这让我深深地感到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就应该认真抓好实验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生物实验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完成实验能力

考试说明中还要求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三实验复习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或更直接地说解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掌握这些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等方面的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在平时我们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具体地说,一是加强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实验的识记、理解和拓展。指导考生分析和研究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总结和领悟实验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等,指导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实验原则、可重复性原则。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照实验原则,在初中的实验设计中用得最多的是空白对照与相互对照。我们有必要总结的是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根据对照的含义和几种形式,可以这样认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凡是施以实验因素(即变量)作用的一组即为实验组,因为实验目的就是探索在此变量下可能的结果,所以确定为实验组,而没有给予实验因素或只有部分实验因素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就是对照组。

二是指导学生熟悉来自各省市实验题的一般题型及其解题方法,重视实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掌握不同实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技巧,明确命题意图和要求,克服思维定势,对变式训练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分析,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升华和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觉得初中的生物教学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教学,从而使我们的学生能真正理解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使他们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能力和方法,为他们获取新的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将对初三的生物实验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对生物实验进行复习时,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相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探讨,《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8月.

[2] 蒋荣治.初中生物实验复习策略,《中学生物教学》2006年第9期.

[3] 周晓莉.如何利用初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年第2期.

[4] 洪钢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2期.

第9篇: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学

1前言

初中物理学科的重点在于需要学生培养较强的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这就给物理学科教学增加了许多困难。正所谓学遍数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由此可见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初中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可以发现我们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奇妙。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终身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我们就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唯有这样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2以培养自主式教学模式为起点,开创全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基于初中物理学科所学内容的特点,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教师、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物理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认真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包括初中生心理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了解清楚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调整,建立一套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学科既有深度难度,又充满了生活趣味,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

2.3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的培养直接关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良好氛围的同时,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而且只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生才能够积极迸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能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3以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为导向,打破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而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应当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3.1注重学生探究精神

所谓“教学”,就是简单的“教”与“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对探究精神的培养,努力的发掘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是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与欲望。

3.2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教师在以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为导向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制定合理的探究式方案,为学生合理的安排探究方法。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同时使学生自己的探究精神与探究意识不断得到提升,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3.3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物理教师在探究式活动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激发,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不仅有利于物理教师的日常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独立思考意识是使学生拥有特立独行的见解与培养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前提。

4以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为基础,对物理教学方法实施本质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关系这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模式上也同样适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物理实验,而这些物理实验都与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只有从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才能从本质上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运用,在学生学习物理学习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物理实验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物理老师在确保学生的安全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实验,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掌握所学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与物理知识的可实践性。教师也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家就能完成物理实验,使学生看到物理现象无处不在,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现代信息设备展示物理过程与现象,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物理实验中存在一些高危实验,学生不能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PPT的途径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实验知识的同时,充分理解物理实验中的实验现象与内容。物理教师只有充分借助科学技术与知识,才能提升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物理教师应当自主学习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以丰富传统的教学课堂。

5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不仅与物理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学生息息相关。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注定被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所淘汰,物理教师只有充分转变教学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浩.浅谈如何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2010(33).

[2]刘益森.启动探究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研),2010(06).

[3]李乐民.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