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的起源范文

财务管理的起源精选(九篇)

财务管理的起源

第1篇:财务管理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096-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推进,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刻不容缓,同时也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促进供电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县级供电企业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究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段,为供电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集约化财务管理是一种创新性财务管理模式,也符合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需要,有效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有效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集约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集约化财务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和控制模式,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和控制水平,确保企业经营效益的获得和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集约化财务管理将企业各项财务资源的集约化和系统化发展作为工作中心,以践行企业战略目标,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和集约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完善和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集约化财务管理对于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重视和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将分散的资金进行整合和统一化的管理,这样就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融资成本,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避免资金使用上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其次,集约化的财务管理能够促使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准确把握好会计预算、核算、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发挥资源整合分配的价值,用集约化的财务管理来确保企业战略管理的高效发展,最大程度的规避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最后,集约化财务管理能够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得以简化和系统化,这样财务信息的质量会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也会提高,这也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变得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县级供电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重点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改革的推进,县级供电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地完成企业改革,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认识到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改革,而为了确保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安全,资金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在企业管理中实施集约化财务管理是必然选择。集约化财务管理能够将,县级供电企业的资源进行集中控制,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让资源在合理的配置过程中发挥价值。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必须要认识到集约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准确把握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解决财务管理重点难点

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把握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将集约化财务管理应用到供电企业管理中,突出的解决财务管理的重点难点,将企业的各项经济资源集中的投入和应用到有价值的经济项目中,认清企业财务管理的战略需求,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将资源化集中起来确保企业资金链的安全和稳定,避免资金链不足甚至断裂给县级供电企业带来的困境,满足企业的改革需要和财务管理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战斗力。

(二)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有效地规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是县级供电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只有将财务上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才能够让企业发展充满活力。供电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往往比较分散,且多为多层组织管理,从而使资金分散,财务管理的风险较大。所以县级供电企业,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规避财务管理风险上,利用集约化的财务管理模式纠正分散和多层组织的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发展扩大县级供电企业的规模,突出体现规模优势,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三)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

集约化的财务管理就是要实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对财务工作进行集中控制,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要以集约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集中管理控制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对下属部门以及下属单位的直接调控,将企业的资源进行集约化和统一性的管控。县级供电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业发展特点,认清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并在实践中完善各个工作环节,更好地满足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

三、县级供电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树立集约化财务管理理念

县级供电企业要有效推进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改变原来的财务管理模式,首先就要从管理理念着手,用集约化的财务管理理念指导实际工作,立足于企业的现代化和持续新发展,落实集约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县级供电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下属企业单位也应该重视管理理念的改变,用集约化理念指导实际工作,这样才能上下一致,共同配合协调处理好各项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县级供电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的,影响到企业管理环节的各项内容,涉及到的范围更是多而广,因而县级供电企业必须要将管理思想和实际行动统一起来,通过认真学习和工作实践,深入地认识到集约化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更为深入地理解集约化财务管理的精神和内容,把握好工作的准确方向,积极主动地推进供电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集约化的财务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工作内容,没有大量成功经验的指导和成熟的时间体验可供参考,那么这就要求县级供电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的发展特点和行业特征,注重求真务实,逐步推进各项工作,不能够走极端和冒进,需要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思路和工作的实施手段。另外县级供电企业在推进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时会遇到大量的问题,这时候经营者要集思广益,直面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财务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面对日新月异的企业发展环境,县级供电企业在推进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应该顺应新形势的发展,突破传统的财务思维定式,用管理的思维看待集约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将重点放在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战略管理体系的建立上,理清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清楚的理解集约化管理的内涵,立足整体,把握全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认清形势,突破传统的财务管理思维模式,重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变化来改变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服务理念,积极投身于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中,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献言献策。具体来说,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对当前企业改革的形势有准确的认知和把握,积极推进各项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积极提出确保财务管理安全的策略,并对其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追踪反馈,统筹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全面推进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另外,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更新知识,认真学习集约化财务管理知识,学习如何把控管理风险、加强财务运算、整合财务会计信息等知识,把握好县级供电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企业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发挥自身的价值。

(三)建立健全一体化信息平台

县级供电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将业务和财务管理融合为一体,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关键。为了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的一体化,县级供电企业必须要将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从而使企业财务和业务工作的融合的更为紧密,最终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业务统一的一体化平台,首先需要对信息平台的流程进行科学设计,在对财务业务的流程和工作环节进行梳理之后,将工作进行细分和规划,明确不同部门的分工和责任,实现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交互和共享,为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企业必须对前端业务进行完善和发展,将业务信息传递到财务管理系统中,将财务系统中的会计凭证能够与业务处理结合起来,将各项信息集中传递到信息系统中,更好的满足集约化财务管理目标,按照之前的流程运行工作,最终建立起完善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为企业的运营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县级供电企业要根据平台建立和完善的实际需要培养平台管理人才,除了要引进大量的人才之外,还要注重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的人才培训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工作人员梳理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为财务管理的集约化发展建立一支综合实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确保一体化信息平台的管理和运营能够更好的满足集约化财务管理的需要,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四、总结

集约化财务管理能够满足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需要,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如今,县级供电企业的集约化财务管理将会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降低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规避财务管理风险,将分散的基金整合起来保障资金的运行安全,为企业的健康安全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县级供电企业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究符合自身发展的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措施,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学硕.供电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工作策略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3,21(38):90-91.

[2] 李 瑞,胡 梅.集约化财务管理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的运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11(4):86.

第2篇:财务管理的起源范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指将分散的、重复的财务基本业务,从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抽离出来,集中到一个新的财务组织统一处理,这个新的财务组织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络为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建筑施工企业更应该认识到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结合企业自身和行业的特点,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财务共享中心,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特点

(一)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能够促进集团企业财务人员的转型,使更多有能力的会计人员转型到管理和金融方面,为提升会计人员能力提供的很好的培养渠道,不经能使会计人员转型创造更多的价值,更能降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成本,达成双赢。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位置的选择上,可以建设在经济水平发展较低的地方,有助于减少工作场所的人员薪资的成本,可将节省的资金更多的应用到中心在人员激励制度上,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数据的准确度

财务共享服务中的运行模式不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工作上的全面化,中心更要求财务人员在工作上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在传统的财务职能部门,集团下各子公司的财务人员需要全面化的发展,能够撑起整个会计核算系统,能够独立的解决子公司的财务问题,因为子公司的人员配置有限,在能力和专业性上不能够全面的撑起来,因此在数据处理上容易出现错误和误差,而新构建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有一个规范化的、统一的业务流程,财务人员只需负责一个或者其中的几个环节的工作,使财务人员的工作更集中,更体现专业性,因此也能避免出现数据疏漏,造成误差,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权限和责任也更清晰更明确,保证了业务执行的透明度。

(三)构建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大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未来构建的新型的务管理体系,是要将会计基础业务和管理业务的比重都降低到40%以下,抽出来20%用来做战略性的决策支持,形成共享财务、业务财务、战略财务三个层面,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系统,将传统的会计基础业务比重降低,用节省出的资源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整合能力。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在企业接到新的项目时,能够及时地提供财务测算和管理服务,财务中心在处理各子公司的业务时,整合了所有的数据和资源,能够很好地发挥财务中心职能集中和资源共享的作用,利用数据整合汇总集团信息,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分析。财务中心能够整理分析各子公司的行业状况、资产状况,能够针对性的安排最具竞争性的子公司去承接业务,提高企业中标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财务服务中心的构建使财务工作更加分工明确,各财务人员各司其职,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内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投入高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方向的工作研究方面,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对建筑施工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议

(一)提高信息化水平,以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做支撑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分布的点多,而且覆盖面比较广,财务涉及的数量大,很多需要集团跟高层审批,因此在传统的在各点都设置实体财务职能机构,就会造成线下的审批流程非常长,处理的时间也非常长,拉低工作效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将企业集团各子公司的业务集中到财务中心,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的处理,缩短审批流程和耗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模式的构建,就要促进企业集团内部的信息化,构建强大的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平台做支撑,在服务中心配置大型的服务器,开发应用新的财务会计软件,使用统一的财务系统,比如统一的费用报销和资金管理系统;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和数据系统做支撑,将企业集团的财务资源集中起来并进行优化配置,促进整个企业人力资源和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业务一体化的水平。

(二)加强企业的资源整合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顾名思义是要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要实现财务共享,就要先进行职能集中和整合资源,服务中心的建设是要将整个集团优质的财务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优化配置的,将更多重复性投入的资源“解放”出来,重新应用创造价值的。只有实现了资源整合,才能更好地构建财务服务中心,整合资源需要管理成的支持,以及在战略计划上的支持。整合资源要进行组织架构的建设,财务服务中心需要更适合的区别传统的组织架构进行管理,将整合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整合要搭建起完整的网络架构,配置健全的企业信息系统,各子公司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将采集的资源整合到服务中心,只有在资源企业资源充分整合的情况下,整个企业基础财务人员的工作都能在中心实现,可以大大地降低财务职能机构的运作成本,提高效率,财务服务中心才能够实现更大的作用。

(三)构建新的流程管理机制,实现企业流程再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是将各地的会计业务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的处理,因此,中心的构建就需要构建新的流程管理机制,并不断加强对该管理机制的管理,保证新的流程机制能够高效的运转。要使财务服务中心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加强企业流程的管理,实现企业流程再造。新的流程管理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该流程是否能够实现高质量的,低成本,并且能够高效运转的功能。新的财务流程管理机制,是将传统的财务流程的环节分解为更细致的环节,更小的步骤,将这些细小的环节和步骤进行重新组合再造,使分工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明确,实现流程管理高效的目标。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一些大型的建筑施工集团拥有越来越多的子公司,传统的财务运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因此财务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服务中心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内部培养财务共享理念意识,加快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财务人员转型和队伍建设,促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兵华.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财务共享中心建设[J].当代会计,2015(6).

[2] 郭晓彬,肖泽锋.浅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提升作用

第3篇:财务管理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柔性战略 实现途径

全球经济的深刻变革使我国企业遭遇新的发展瓶颈,企业管理的动态性加强,企业财政的复杂度加剧,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凸显。企业需要在产业结构、管理机制、价值转移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这也就要求企业管理层先从财务管理下手,优先实现升级和优化。财务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点,为企业提供着资金支持和物质后盾。因此调整财务重心,做好企业发展力量的延伸工作,是企业规划的首要环节。企业财务柔性战略的提出,其目的是协调好企业、环境、战略之间的关系,通过柔性战略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新情况、新变革,增强企业的应急能力,让企业驶入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笔者通过对企业机制的多年研究,对企业财务战略柔性做了描述性定义:企业在深刻复杂的市场背景下,通过设置灵活的财务管理机制,采集和利用内外双重资金资源,对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相应的反映,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通过对该战略的简要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财务柔性战略的几个质点,即:财务柔性战略是针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提出的;柔性战略的实施需要稳定的财务基础;柔性战略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程;柔性战略讲究时效性、多维性和相对性;柔性战略的目标是建立灵活的财务机制。

一、财务战略柔性的基本构成元素

(一)财务资源柔性

财务资源柔性针对于企业稳定的资金基础,是企业资金转化能力的实现,财务资金使用

途径越宽,其资金转化能力就越强,企业资金的流动就越畅通。企业预留一定量的固定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速率,以应对企业的变动,有利于财务资源柔性的提升。或者借助企业与企业的强强联合,衍生出集群生产力,再利用集群实现企业生产力的提升,这种资源柔性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收益,财务资源柔性是整个财务柔性战略的物质根基。

(二)财务能力柔性

财务能力柔性偏重于企业自身应变能力,指的是企业通过一系列资源的整合,将财务资

源有效组织起来,以应对企业突发事件。一个发达企业的财务能力包括适应能力、缓冲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三力合一达到减少负面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系统的冲击,维护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革,并对环境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化被动为主动。财务能力柔性在整个财务柔性战略中起到控制力的作用。

(三)财务机构柔性

财务机构柔性包括结构柔性和管理柔性,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像我国企业这样传统的纵向组织机构已不见优势,分层过多,权力高度集中,政治控制严密,致使信息交流不通畅,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利于应对市场的深刻变革。所以建立横向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有利于促进信息自由的流通和资金便利的周转。管理柔性针对企业对财务员工的管理,整合各部门的职能,强化部门间的联系,组织企业的超前行动,提升企业的遇见能力。财务机构柔性关系到财务柔性战略的运行效率,起到推进剂的作用。

二、财务战略柔性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财务资源的配置能力

掌握和利用好相关财务资源,是企业获得质变的关键所在。把全面的财务资源进行规模化的整合,实现资源的全方位配置,使资源各尽所用,建设的恰当好处,价值呈现最大化,不仅有利于企业化解财务风险,增强资金的配置效率,也有利于企业立足长远,良性互动式发展。企业应建立财务战略资源库,实现资金支持的流动性,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升抵御经济风险的大堤。在企业运转不力时,财务战略资源库可以及时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降低资金的约束,在企业发展快速期,战略资源库可以起到资金控制作用,避免投资过热,引发企业危机。财务资源配置的到位可以有效提高财务资源柔性,面对变动的国际市场,灵活合理地配置珍贵的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多样化,调整整个财务系统平稳运行。

(二)增强财务管理的协调能力

增强财务管理的协调能力,就是增强财务部门对整个企业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职能的调整和控制能力,均衡财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既定关系。增强协调能力,积极调动各方财政力量,将利益转化为应对财务危机的能力,提高整个财务系统的能力柔性。不断规范企业财务主体的管理行为,建立相关的管理规则,促使财务管理井井有序、井井有条,每一个管理环节都具备较高的管理素质,抵御财务战略的不利影响,抵消各种不确定性的发生。各财务建立相应的财务联盟,贯彻和谐的工作思想,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均衡部门利益实现整体财务的共赢。

(三)升级财务机构的组织能力

要增强财务机构的柔性,就必须从机构的组织环节下手,优化机构的结构层次,为提高机构柔性提供组织上的保障。企业要积极推动组织结构从纵向转变为横向,通过横向结构的运行,提高市场需求的嗅觉力,促进信息的高效流动,增强部门的协作力。横向结构的组建,可以大量降低企业成本,削弱权力意识,培养公平意识,各机构之间形成一定的平衡区间,促使管理的人性化,削弱政治化。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较好的协调作用,也让策略的制定更加民主化、智力化,防止企业“一言堂”现象的出现,为策略的执行扫清障碍,为信息的流通架设高速路。建立财务监督机构也是整个财务机构的重点,监督机构有力地配合财务的流通,为财务在阳光下运行保驾护航,防止企业各类黑幕的滋生和繁衍。当然在机构的优化升级中,也要防止权力的过度分化,让机构的柔性得到实在的发挥,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惠琴.企业柔性财务管理发展的现状以及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2008(09).

第4篇:财务管理的起源范文

山东水泥集团(以下简称“山水集团”)在我国十大水泥集团中名列第二。走进山水集团的调度监控中心,由80台显示屏构成的巨大视频监控墙实时呈现着集团下属30家子公司的全线生产情况:淄博水泥厂2号原料磨24小时不停运转,生产监控系统显示出在一定的原料配比下熟料生产一切正常;而此时,山东水泥厂正在装车,质量检验系统显示出车上所装原燃材料配比符合规定。山水集团已经实现对所有子公司的生产监控和集中调配。

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以下简称“兵装集团”)的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每天可以通过决策支持系统看到各个分公司的财务报表,并通过预警和智能分析随时监控,还能通过数据库追踪到每一个分公司的每一笔账,甚至是每一个凭证。经历了从2001年开始的预算、核算之后,决策支持将兵装集团的财务信息化推到了更高境界。

从核算到决策支持,从财务信息化到财务业务一体化,中国的集团企业已经超越“摸清家底”的集中管理阶段,开始走向资源调配的战略协同。几年前,曾有专家说,核算、预算和决策支持是集团财务的三大阶段。然而,决策支持上线后,兵装集团财务部主任助理陈明却认为,财务信息化仅仅完成了集团管理中掌控资源的任务,还有调配资源和使用资源的更高挑战。对于越来越融入全球化竞争的集团企业来说,集团管理的“最高境界”永无止境。

集团财务的下一步

“集团财务管理的思路分为三个阶段:掌控资源、调配资源,最终达到使用资源。对于兵装集团来说,现在只达到了掌控资源的阶段。”陈明说。

2003年,兵装集团突破了传统的从核算到预算再到决策支持的集团财务模式,率先从全面预算突破,将预算管理的意识深植企业。2005年2月,集团财务整体方案出台,下属146家企业同时上线核算和预算管理系统,覆盖面达90%。到2007年,以全面预算、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决策支持和物流系统为主要内容的财务信息化全面在兵装集团铺开。在大多数企业仍处在从核算向全面预算过渡的过程中,兵装集团已经基本完成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至此,兵装集团已形成完整的财务信息流,形成了从计划到整体经营活动完成,再回到预算考核的闭环价值流,与货币有关的活动全在集团监控之下。”陈明说。

兵装的集团财务探索是国有大型集团企业市场化转型的缩影。2003年5月,国资委成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通过对196家国有企业的人财物,特别是对资产和经营运营情况的监管来实施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对于这些先有儿子、孙子,后有老子的央企来说,缺乏集中管控是致命弱点,集团财务的上线迫在眉睫。

2003年到2006年,集团财务大热,经历了核算的集团企业开始认识到,信息化是竞争的基本手段,没有信息化就无法与别人竞争,核算的上线将集团管理理念深深植入企业。

2007年,全面预算和资金管理大热,迈出了第一步的集团企业开始把集团财务推向更高境界。到2007年年底,兵装集团将完成包括物流和决策支持等5块内容的集团财务,实现完整的财务流。“财务信息化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永远不可能停滞,如果仅仅通过预算来代替核算,就失去了信息化的目的,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并改进。”陈明说。

“持续改进”是一个无止境的话题,也决定了决策支持成为集团财务中最难啃的骨头。上线决策支持时,兵装集团的总体思路是利用现有数据深入挖掘。兵装集团的历史数据库不光集合了企业的历史资源,还通过二次开发建立了包含11个指标的标杆数据库,涵盖全国同行业的资金值。建立历史数据库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仅仅锁定11项技术指标就令财务部人员煞费苦心。数据收集以后,如何有效地利用?陈明认为,并不是一两个系统上线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持续改进的意识和决心。

在此基础上,兵装集团开发了经营绩效看板管理制度,也许某一家企业正为自己50%的增长率沾沾自喜,但是通过看板看到同行业90%的平均增长率时,也就笑不起来了。兵装集团下属50多家二级企业和30多家三级企业都能通过这种“大比武”,了解自己与集团内同类企业以及与同行业企业的差距。

2006年曾有数据表明,已有约60%的集团企业上线了核算系统,但是能上升到预算管理的还是少数;至于决策支持,连10%都不到。2007年,全面预算开始升温,总是领先一步的兵装集团已经完成了决策支持,那么,兵装的集团财务是否已经功成名就了呢?

“财务信息化刚刚走完了掌控资源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说,集团管理才刚刚开始。”陈明说。企业的目标是做大、做强、做精,合理调配和使用资源才是集团管理的“最高境界”。目前,兵器集团已经过银监会的批准,成立了非银行机构,建立了集团资金平台,正在筹划统一物流平台,最终实现集中采购、统配,降低集团财务成本,对掌控的资源实现调配使用。

财务业务一体化

2002年,山水集团开始在下属30家子公司统一上线销售软件,与其他集团企业以财务为突破口不同,山水集团以销售软件开启了集中管理之路。山水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张桂良介绍,之所以选择以销售为突破口,是为了用信息化手段堵住手工开发票的漏洞。水泥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一次销售就在5000吨左右,这么大的单不可以一次性开发票,要分解成许多小票,成千上万的小票统计起来非常困难,就会有人钻空子,揩公司的“油”。因此,山水集团选择了从需求最为迫切的销售入手。“信息化不仅仅为了解决子公司的问题,实现集团的集中管理始终是我们的目标。”张桂良说。

2002年至2004年,销售软件在集团范围内全面铺开,为了实现集中管控,山水集团一边在子公司上线系统,一边把数据收归到集团,等2004年销售软件全线运转时,销售数据已经实现了集团集中。按照这种一边铺开、一边集中的思路,2003年到2006年,物流系统成功上线;2006年,集团财务也成功上线。2005年到2006年,山水集团又在子公司内上线了质量检验系统,与生产自动化DCS系统一起,完成了生产全过程集团监控。至此,从财务到销售到物流,再到生产,集团对子公司实现了严谨的监控。在山水集团,集团管理已经远远超出财务的范畴,贯穿了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山水集团实现了人财物的集中管理和监控,那么,鲁花集团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践则实现了从集中管理到战略协同的跨越。

2005年,鲁花集团原有的信息系统,与浪潮ERP合作,开始了信息化一期工程,在22个分厂和66个分公司全面实施集团财务和集团供应链,实现财务与业务高度一体化,这种大规模实施在集团企业中尚属首例。

目前大部分的集团管理中,多数集团企业仍停留在财务阶段,由于数据庞杂,财务业务一体化可望而不可及。而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福金却认为,只有财务没有业务或者只有业务没有财务的管理都是片面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是集团集中管控的基础。

在鲁花集团的对账系统中,随时可以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比对。鲁花某分公司的特殊往来对账中,记者看到库存商品中,根据凭证生成的业务数据是25194.9元,而财务生成的数据是27213.14元,为什么会有2018.24元的差额?系统再往下细查,发现是会计没有及时把业务凭证生成财务数据。“少做一张单子要扣3角钱,年终实行末位淘汰制,去年因为这种错误我们淘汰了三名会计。”杨福金说。

小小的对账环节看似不起眼,系统背后却反映着财务与业务数据的一体化连接。如果没有业务的精确数据,就不能形成完整的财务信息,而缺少了业务支持的财务信息,所反映的集团运转就是不真实的。

在杨福金看来,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包含着两个维度:一是业务一体化,二是财务业务一体化,这两个维度交织在一起。业务一体化是指业务协同,集团的每一个业务部门都能保持高度一致,协同就是管理和控制。财务业务一体化是指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实现无缝连接,业务信息要自动生成财务信息,既能从业务里面看到财务信息,又能从财务里面看到业务信息,这是集团实现集中管理的基础。

在许多集团看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集中与协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山水集团和鲁花集团就是以这种一步到位、大规模实施的勇气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水泥厂是传统老工业,大部分水泥厂的信息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山水集团以集团信息中心为统一调度,从销售开始,在子公司内逐步上线各财务和业务系统,谁要是有抵触情绪,就要从原来的位子上“请”下来。

在鲁花,也经历了这样的信息化暴风骤雨。2006年7月,系统实施进入到最困难的时期,新旧两套系统并行,分厂、分公司的大部分员工们每天都加班加点地干活,被系统拖累了近半年,从员工到管理层都开始出现懈怠。这时,几乎所有人都劝杨福金停一停,让大家喘口气。杨福金心里很清楚,系统一旦停用就意味着失败。关键时刻,他找到董事长孙孟全,请董事长在这个最艰难的时期支持他们的信息化团队。7月13日,孙孟全董事长在集团信息化工程培训会上表示,信息化工程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部分,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信息化上升至领导层

从核算到全面预算,再到决策支持,从财务信息化到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管理信息化的“境界”已经远远超出了集团财务的概念,开始向人财物提升。

兵装集团实现了很多企业望而却步的决策支持,陈明却认为,兵装在集团管理上仅仅是“开了个好头”,有效地实现了掌控资源。鲁花集团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杨福金却认为,这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第一步”:业务层、管理层和领导层构成了集团管理的“金字塔”,服务领导层是集团管理的“最高境界”,通过信息化实现科学化、真实化的管理控制。信息化要最终为集团管理层所用才能发挥真正效用。目前,财务业务一体化才刚刚完成了业务层。

在山水集团的调度监控中心,视频监控墙实时呈现着各子公司的生产情况。

不论是兵装集团的“三阶段”理论还是鲁花集团的“金字塔”架构,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集团管理的“最高境界”永无止境。

那么,什么是集团管理的“最高境界”?“集团管理的理念应该是做到收放自如,集中资源归避风险,从而实现合理配置和调控。”陈明说。

当然,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收放自如”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牛津管理评论》把集团企业管控划分为三个类型:财务控制型、战略控制型和运营控制型。

我国大部分“中字头”企业属于财务控制型,其旗下子公司业务庞杂,领域宽泛,集团更多扮演的是投资决策中心,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上。陈明认为,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中,集团管理最重要的是做好掌控资源,要做到收放自如,首先要集中。一是管住人力资源,二是管住财务。做好了这一层,在合理调配资源的基础上,可以把使用资源的权力到给子公司,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这些“中字头”企业大部分是先有儿子,后有老子,在集团财务的推进中处于“收权”的过程。“随着集团财务的不断深化,会适当放权,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陈明说。兵装集团就是这样牢牢把“财”抓在集团手中,通过财务信息化掌控资源,但是在经营上给企业很大的自由度,“集团看着企业花钱”,当然,这种花钱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在信息化监控下进行的。

和“中字头”企业不同,山水集团、鲁花集团这样生产高度集中的企业则归属于运营控制型,集团对资源采取高度的集中控制和管理,以追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和优化。它们大多直接管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具体业务,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这种业务模式决定了运营控制型企业必须将业务与财务紧紧联系在起。其实,鲁花的信息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起步了,在2005年上线一期信息化工程前,先后上线过财务系统、分销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很好的效用。但是不同的部门使用不同的系统,信息孤岛使企业信息传达不畅,这是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最大障碍。与其零敲碎打地做接口、打补丁,不如推倒重来,从零开始。

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控对运营控制型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财务要精通,业务也要细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山水集团、鲁花集团为了达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都在实施上扒了一层皮,克服了巨大的困难。而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基础上提出的金字塔最顶层――决策支持,已经远远超出了集团财务中的“决策支持”,而是基于财务业务的全方位管理和分析,这将对集团企业的调配和使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业界观点:“总部ERP”将ERP产业推向新高度

■ 王兴山

集团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动力,与一般企业不同,集团企业的管理难度更大、涉及行业更广、覆盖地域更多、信息化情况也更复杂。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将信息化的目标从资源信息的梳理、集中,转向资源的整合运营、优化增值,以有效执行战略、实现快速决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由此对管理信息化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当前,集团企业的管理核心已经从过去的“内部各业务发展”的业务管控,变成以“打造强大的集团中央总部”为目标的战略管控,进而实现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发展。其内涵就是“集中管理、战略协同”,我把它称之为“总部ERP”。

第5篇:财务管理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观念,发展,以人为本,“泛资源”,网络化,全球化

一、背景介绍

财务管理观念,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工作质量及其成果有重要的影响,它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研究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发展变化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对财务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人们从事的财务活动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而形成不同的财务管理观念。其中,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内部环境包括企业资源、能力、文化以及企业组织内部的共享价值等。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以这些内外部因素为基础的,其财务管理观念必须与这些内外部因素的变化相适应、相协调。

如今,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以“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并同时开发未被利用资源”为指导思想的知识经济,让企业的财务环境随着生产要素、生产组织方式等的重大变革而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也随之发展变化,为此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观念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财务观念

新时代由人创造并掌握的知识是最不可或缺的资源。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在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影响作用都更为重要与直接。企业每一项财务活动的实际操作和控制者都是人,而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实践经验和能力,以及其自身的努力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财务活动的成效。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及其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本观念和人性化,能为企业和社会的各自利益发生矛盾时提供协调基础。以人为本的财务观念,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社会目标相一致,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总体脉络下,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当企业追求更好的发展时,社会公众在很大程度上也能获益。

因此,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能力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泛资源”的财务观念。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它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时代,知识和无形资产的投入起着决定性作用。知识经济在改变企业资源结构的同时,还丰富了资源的内容,这就引申出了泛财务资源的观念,它为有效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提供了理论基础。从传统财务资源的概念上延展,泛财务资源可以划分为硬财务和软财务资源,其中硬财务资源主要由传统的财务资源和自然资源构成;软财务资源则主要包括知识和时间资源,以智力的、无形的资源为基础。软资源能促进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决定作用,知识能力水平的提升与利用能合理高效地把整个“泛资源”系统运用起来。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便是知识管理,当其所强调的“软管理”被运用到财务上时,必然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带来积极影响,在融入更多文化知识等“软”因素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因此,企业确立“泛资源”的财务观念,尤其重视软财务资源,借此能优化企业的资源结构,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网络化、信息化的财务观念。当今是一个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网络化时代以信息、通讯和网络为一体,以高科技技术和知识为核心。同时,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活动,让信息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媒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信息技术革命,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让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通过多样化的网上活动形式,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企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它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也随之发展和变化。

网络财务,即运用计算机系统搭建网络财务体系,可以实现财务与其他各项业务的在线管理等功能。通过网络财务,财务信息可以供使用者随时提取,信息即时生成,也实现了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在成熟的网络财务条件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日益提高,这样不仅模糊了管理领域的分工界限,也消除了财务与其他业务的沟通障碍,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大大加快,从而能获取便捷的信息,方便交流,有利于财务管理作用的良好发挥。

在此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客观上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大环境中,企业明确树立网络化、信息化的财务观念,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搜集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并进行有效分析,进行财务决策,能够大大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

(四)全球化的财务观念。各国经济随时展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的经济自加入WTO以来就已经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经济全球化早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面对这种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新视角,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创新财务管理观念,是我国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不可忽视的因素。放眼世界市场,以全球化的理念进行财务运作,不仅要熟悉本国的资源和制度,还要对全球发展具有深刻洞察力,紧跟世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满足统一化经济的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威.知识经济下的财务观念的创新[J].魅力中国, 2007,(9).

[2]梁林春.论企业财务理念[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8,(4).

第6篇:财务管理的起源范文

一、财务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一)财务管理逻辑起点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界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但是,财务本质并非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以其作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显得有些牵强。这是因为:其一,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范畴,缺乏与实践的直接联系,以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理论脱离实践。其二,财务本质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的根源是理财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财务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以财务本质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无法揭示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局限

经济学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于企业价值导向,无论是利润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均在企业治理结构的框架下讨论企业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即回答企业为谁而存在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其实质是对企业本质的认知。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基本目标和企业使命等企业理论的命题是同一的,并没有作严格的区分。以企业目标代替财务管理目标的结果是目标被抽象化,造成了实务中的迷茫,忽视了财务管理的独特性,目标与财务活动的联系被削弱,失去针对性。目标是抽象的、不明确的,不能有效地指导实务。由此造成在企业运行框架中难以明确财务管理的独特作用,财务管理活动的效果也很难界定,目标的评价功能发挥不了。

(三)财务管理研究方法的局限

在研究方法上,目前财务管理理论所采用的方法似乎更接近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非管理学的方法。它以资本市场的运转和各种金融资产的估价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微观经济学的最优化理论、效用理论和风险理论等为基础,再依据一系列的假设建立数学模型,作为企业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的理论与方法指南。但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没有完全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特别是没有完全从企业整体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对财务管理规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这种近似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前提性假设,如所有的市场是完全竞争性的、信息是完备的、交易成本为零等基础之上,但这一基础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财务管理理论与从企业管理角度发展起来的企业战略理论之间,自然就会产生矛盾,使之不能完全有效地支持企业的整体战略。

(四)财务管理研究范围的局限

由于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财务管理理论在研究范围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资本预算过程对企业管理实践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项目评价这一领域,很少研究这一过程的整体及其他重要环节,而这些对于做好投资决策也许更为重要;再如,财务管理理论以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假设为前提,往往把许多战略管理上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无关变量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还有,由于财务管理理论已发展到“严谨的数量化”阶段,它对许多难以数量化或非数量化因素的研究还不够重视,而在战略管理中,这些因素很可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研究范围的局限性,使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缺乏与企业战略的相关性,从而不能完全适应战略管理的要求。

二、财务战略管理

(一)财务战略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

财务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分析理财环境的基础上,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前提下,对企业资源筹集和配置活动进行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它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延伸,其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视角与层面不同

财务战略管理运用理性战略思维,着眼于未来,以企业的筹资、投资及收益的分配为工作对象,规划了企业未来较长时期(至少3年,一般为5年以上)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和指南。传统财务管理多属“事务型”管理,主要依靠经验来实施财务管理工作。

2.逻辑起点差异

财务战略管理以理财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为逻辑起点,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规划战略性财务活动。传统财务管理主要以历史财务数据为逻辑起点,多采用简单趋势分析法来规划财务计划。

3.职能范围不一样

财务战略管理的职能范围比传统财务管理要宽泛得多,它除了应履行传统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筹资职能、投资职能、分配职能、监督职能外,还应全面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履行分析、检查、评估与修正职能等,因此,财务战略管理包含着许多对企业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内容,是牵涉面甚广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战略。

(二)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1.动态性

由于财务战略管理以理财环境和企业战略为逻辑起点,理财环境和企业战略的动态性特征也就决定了财务战略管理的动态性。财务战略管理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财务战略管理过程具有连续性;二是财务战略管理具有循环性;三是财务战略管理具有适时性;四是财务战略管理对象具有权变性。正确把握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动态性特征非常关键,美国邓恩·布拉德斯特里特公司经过对美国企业长期观察后总结出六条导致企业破产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企业思想僵化,缺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战略及战略管理的灵活性。

2.全局性

财务战略管理面向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出发,其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财务战略管理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更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既重视非人力资产的管理,也重视人力资产的管理。传统财务管理所提供的信息多是财务信息,而财务战略管理由于视野开阔,大量提供诸如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

3.外向性

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条件下,解决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财务战略管理把企业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观察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增强了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长期性

财务战略管理以战略管理为指导,要求财务决策者树立战略意识,以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为理财目标,从战略角度来考虑企业的理财活动,制定财务管理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以增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三、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内容

财务战略管理立足于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条件下,充分吸取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财务决策者根据企业制定的整体战略目标,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所制定的用以指导企业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财务战略,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财务战略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与评价的动态管理过程。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管理。一个较为完整的财务战略管理过程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按先后顺序分别为理财环境分析、财务战略制定及目标分解、财务战略实施和财务战略实施结果评估与控制。

财务战略是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为加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财务战略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不仅体现了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而且勾画出了财务战略的“财务”个性。

一般来说,财务战略有三种路径选择:扩张型、稳健型、防御收缩型。

企业选择扩张型财务战略不是偶然的,这与其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高成长的企业发展战略息息相关。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宜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成熟期则一般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而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flexlink上海有限公司从2000年在上海成立代表处、2003年成立分公司至今,在中国已经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资金相对充裕,企业已拥有核心竞争力和相当的规模,对于这样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来说,可以考虑通过内部扩张、外部扩张战略实现外部发展。

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及企业发展战略促使flexlink在中国的财务战略选择了扩张型的路径。在扩张型财务战略中,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是三大核心内容。

投资战略。flexlink的扩张型财务战略在投资环节上可以将财务资源向营销及产品质量倾斜。营销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对营销的财务支持可容易地提升企业的销售额,实现企业提高市场份额和增加利润的目的。此外,产品质量也是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一环,企业通过对产品质量的财务支持也应不遗余力。特别是对于一家外资企业来说,质量是其在中国的一大优势,也是其高速成长的保障。企业的财务战略便是要将企业的财务资源支持企业的营销及产品质量战略。

筹资战略。高成长企业的一个明显标志是高销售增长。面临销售高增长时,高成长企业往往面临极度的资金饥渴,这主要是因为销售增加通常会引起存货和应收账款等资产的增加。销售增长的张力越大,资金饥渴就越严重。

第7篇:财务管理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挑战 创新

一、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由于企业竞争激烈,企业的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然而现代企业的发展下,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资源配资不合理

财务资源的配置受到产权理论的制约。产权作为经济制度的基础,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约束作用。当前我国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存在着某些方面的漏洞,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对财务管理的作用。传统工业经济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之间的配置,忽视了知识资本的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分配权,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冲突。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化

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的多元化结构体系要符合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化这一需求。企业持久的良性增长模式要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这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因而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个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具体目标多元化的结构体系。它包括效益目标、能力目标、协调各方利益目标。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不够

知识经济下,一切活动都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数字化信息技术使得企业的交易活动瞬间完成,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要搭建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的集成,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国际化。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

当前财务管理呈现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便于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将以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重,合理分配财务资源,化解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冲突。因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加强风险与安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这几方面下手。

(一)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搭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关键因素之一。以财务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流程,有效解决了财务管理资金、物流、供应商、客户与市场的信息孤岛,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的集成,整合了企业的财务资

源,降低了企业资金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速了企业信息化进程。

(二)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财务管理也要转变。然而相当多的财务人员对资本市场的概念认知不清,为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转变财务观念,掌握资本市场的运作技巧,适应市场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三)加强风险与安全管理

电子商务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造成企业业务发展和监督机制的脱节,严重威胁企业财产安全。因此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机制和预警机制。准确的财务管理可以使企业了解自己的资金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从而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企业还要建立风险控制

预警机制和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督,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调整财务政策。同时对企业业务发展要进行全程监督,防范企业财产安全。

(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新经济形势下财务人员要加强专业素质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当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一流的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是企业实现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为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应促进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要挑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管理人员,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给财务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尽快实现财务人员素质的转型。建立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以适应市场对企业的要求。

(五)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引起的财务关系进行有效管理,具体是指对企业资金实行的决策、计划和控制,其中以财务决策为管理的核心。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投资、筹资以及风险问题等比较突出,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财务管理内容也要进行创新。

1、预算管理的创新

以当年年度目标利润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比较粗放的预算管理,尚不能称为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编制的起点应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计划,而不仅仅是当年的年度目标利润。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通过预算目标的确定、分解与落实、执行与调整、评价与考核等,反映企业对市场要求的应变和措施,对企业起到规划发展、协调行动、控制经营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构建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体现企业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全方位工作要求,实行综合预算、会计核算、业绩考核三位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新机制,才能打破以年度利润目标为向导的传统管理机制的约束和局限,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规划发展、协调行动、控制经营、激励业绩的作用并取得真正实效。

2、融资管理的创新

目前我国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方式主要靠银行贷款,筹资渠道单一,由于受规模和结构限制,难以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融资管理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集资金。为此,企业必须灵活运用多种融资方式和渠道,解决发展资金的不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期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第8篇:财务管理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环境;网络财务;全球化财务;人本财务

1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

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宏观环境看,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等。从微观环境看主要表现为:公司内部机构重组;公司之间的购并与重组;虚拟公司的兴起等方面。而每一方面的变化对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挑战。

(1)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对财务管理有直接影响的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筹资、投资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价值。但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可以看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后,是极大的风险。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如何寻求机遇,规避风险,是财务管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2)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企业资源配置结构是以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资源配置结构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

(3)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财务迅速兴起。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网络财务的最显著特点是实时报告,企业可以进行在线管理。网络财务的前景是诱入的,但它引起的安全问题同样让人担心。

(4)企业重构对企业本身,甚至是对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财务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公司内部重构时如何进行资产剥离、公司之间的购并如何进行资本运作、跨国购并时如何进行国际财务管理。而虚拟的财务管理更是无章可循,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2传统财务管理的缺陷

(1)不支持电子商务。我国的传统财务软件具有单币种、单语言的特点,这对于网上业务的结算、会计数据的传递交流都会产生障碍。另外,传统财务软件由于产生的技术背景落后,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或只支持局部网络应用,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

(2)无法实现财务与经营业务的协同。财务与经营业务的协同包括企业内部协同、供应链协同等。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与客户、供应商等每一结点在发生供、产、销等经营业务活动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财务信息,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对这些财务信息进行快速、合理的处理,从而使财务信息传递到经营业务系统的时间差增大,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3)财务信息的披露存在会计期间的约束。传统财务系统只能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才能获取财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网络时代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为:①电子商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快捷,如果双方不能随时获取对方的财务信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商家必然会放慢业务决策的速度,也就无法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②网上交易的企业很可能“虚拟公司”。“虚拟公司”可随业务活动的需要随时成立,当该项业务活动结束或者需要调整时,“虚拟公司”可以随时终止。其存在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几天。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会计分期是一件困难的事,而且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也许在预定的一个会计期间还未结束,该公司就已经解体了。所以网络时代信息使用者更注重的是即时财务信息,而且在电子联机的条件下,财务报告也可以即时产生。

(4)传统财务系统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需要。由于信息生产成本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传统财务系统往往只是试图满足所有用户的共同需要,而没有或者很少考虑他们的个性需要。例如,在现在的知识经济社会里,企业的人才配置合成为评价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有的用户就可能会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有需求。但在传统财务系统中,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这些过去看来不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出现。而在网络财务下,由于信息成本的降低,财务报告可以涵盖更多的内容,这样的信息就可以在财务报告中得以体现。再者,有的用户只需要了解一部分的财务信息,譬如一个小债权人,他不可能像大债权人那样为了降低风险对企业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他只需要了解企业大概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就可以了。但是要在大量的财务信息中去提取这一小部分信息,对于他来说必定是一件很不合算的事,而要企业提供这样的个性信息在传统财务系统下是明显不可能的。

(5)会计信息缺乏国际可比性。传统财务系统过分强调中国会计制度,造成了中国会计封闭自守的一面。据说国内某家大型企业在海外上市之前,为了使其近三年的会计报表符合国际投资者的要求,聘请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帐,结果整个审计工作历时一年半,共耗去53万人工费。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缺乏国际可比性的会计信息,不仅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也会对企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财务网络化、国际化的今天,这种会计信息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3现代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这些环境变化必将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范围、内容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现代财务管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3.1关于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随着环境的变迁,财务管理的发展必然与创新紧密联系,特别是观念的创新将是推动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其观念的创新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资本观念。知识资本由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两部分组成。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源和动力,知识资本逐步取代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在企业的重要地位。知识经济的发展表现在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是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并丰富了财务资源的内容,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知识资本与普通资本相比,具有更大的增值性,知识资本的运用,意味着在普通资本的C和V中,分别加入无形资产和智能劳动,从而放大了C+V知识资本运用的过程就是新发明、新技术、新构思商品化的过程,必然创造出高额利润。据西方学者测算,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0世纪初仅有5%-20%,如今已达到60%-80%。可见,未来的财务管理将是一种知识化管理,企业的科学技术、组织管理、人才素质、无形资产等知识的含量,将是决定财务管理是否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知识资本筹集、培育、扩张及与有形资本的匹配,优化企业资源结构,是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网络财务观念。21世纪,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将促使传统的财务管理进入新型的网络财务时代。网络财务是运用计算机系统构建的一个网络财务体系,实施以互联网、内部网以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和信息化理财活动,它不仅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大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同时也实现了财务与各项业务的协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具体表现为:①电子商务的应用,打破了国界、距离与时间的限制,企业通过网上销售、网上结算、网上纳税、网上财务报告及重大财务事项披露,以全新的理财模式开展与客户、供应商、银行、投资者、政府的往来。②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大量数据、信息、计算及分析处理,有效地避免了决策者个人主观判断所产生的失误。③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诸如存货控制、应收账款管理及现金管理等,在电子商务模式财务与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了动态化管理。④通过内部信息交流,使企业各业务部门、集团各公司之间的工作协同起来,可更加有效地进行资源规划与配置。目前,在我国构建和发展网络财务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观念,许多企业重视固定资产的投资,忽视甚至不愿将资金投资于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上。因此,在今后的财务管理中,强调网络化理财的新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3)全球化财务观念。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突破国界,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在这种新的理财务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外延进一步拓展,以适应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战略发展需求。有关国际筹资、国际投资、跨国经营以及在全球企业激烈竞争中所形成的跨国并购等问题,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新课题。

(4)人本财务观念。在以知识和科技作为发展经济主要资源和动力的21世纪,人力资本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劳动者掌握的具有经济价值知识和技能,是造成技术先进国家生产优势和巨大经济实力的重要原因。从财务管理来看,企业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所具备知识、智慧及其运用知识创造经济价值能力和努力的程度如何,将决定企业财务活动成果的好坏。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探讨在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建立责权利相结合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企业顺利而有效进行财务活动的保证。

3.2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调整

(1)财务目标调整应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政府等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共同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所以,现代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契约网”,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获得单个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他们应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形成更为广泛的财务资源配置主体。

(2)重新审视“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由此可见,将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于股东财富最大化,仅仅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然会导致矛盾冲突,将不利于企业发展。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资本的比重大大提高,物质资本的比重相对降低,这种重大变化,日益显示企业各要素所有者地位在改变,从“股东至上”在向“利益相关者合作”转变,这种新的产权理念,要求人们更加重视股东利益以外的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及社会利益,更加重视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重新审视传统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确立适合于21世纪财务管理要求的新目标。

(3)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定位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在共同治理的逻辑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定位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充分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保证企业在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是不同的,股东期望其投入的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债权人期望其本金的安全收回及利息收入最大化,经理和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社会公众期望企业的社会责任最大化,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等等。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只有使企业各种契约关系者的财务利益得到较好的满足,才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美国IBM公司把其目标定为“为员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这种转变与创新,顺应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又一突破,必将对整个财务管理内容产生深刻的影响。

3.3关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拓展

目前,财务管理内容的基本框架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以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为基础,以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及利润分配等管理为基本内容。这一框架结构所反映的财务管理原理和方法体系,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兴起、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等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现有财务管理内容面临严峻挑战。探讨如何突破旧框框,建立一个新的框架结构,以容纳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内容,是财务管理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将知识资本的管理纳入财务管理范围。在工业经济时代,对企业来说财务资本是其战略性资本,因此,财务学科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财务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重要的战略性资本,因此,知识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及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知识资本管理的内容应包括:①知识资本的筹措。主要研究如何经济有效地筹措知识资本,使之与实物资本相匹配,形成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与有效的资源配置结构。在注重从外部筹措知识资本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企业内部知识资本的培育,尽量降低企业筹资的风险与代价。②无形资产的投资。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将导致企业资产结构的变化,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组织管理、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将大大提高,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未来收益及市场价值的主要智力资产。据统计,1995年美国许多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已高达50%-60%。因此,无形资产是今后企业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投资决策对象,这也将是今后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及投资决策指标与方法的确立。③知识资本的运营。知识资本相对于财务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性。研究重点是知识资本各要素在企业内部与其他财务资源有效的结合,以及进行对外投资等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资本的潜能,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同时,应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设计一套评价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体系。因为知识资本的管理和投资与企业战略管理相联系,因此,其评价指标应包括衡量知识资产效益贡献大小的财务指标和评价知识资本对企业发展贡献程度的非财务指标。与此相适应,今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应是各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资产,包括财务资源和知识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应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仅包括股东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还应包括经理人员权益、员工权益及其他当事人的权益;同时,损益表的收益也应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④知识资本的分配。知识资本的所有者也应与财务资本的所有者一样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特别需要研究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问题。目前实行的送“红利”、年薪制、股票期权等,就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税后利润分配的一种尝试。有效开发和利用人的智力资源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是对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育与激励,研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人力资本的利润分享制度,使经理和员工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在一起,尤为重要。比如股票期权,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价值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种有效的物质激励机制。把知识资本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完善。

(2)风险管理的内容将有所增加,并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知识经济、电子商务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公司理财的复杂性和难度提高,承受的风险更大,因此风险投资和风险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高。这主要表现在:①知识经济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企业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决策风险也会更大;知识经济下企业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无形资产投资比重提高,企业的投资和经营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不确定因素更多,风险加大。②电子商务促使网络财务迅速发展,资本流动速度加快,企业理财的效率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安全与风险性也将加剧。③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财务管理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企业筹资、投资和经营将走向国际市场,有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但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特别是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同时,却又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所具有的投机性而成为企业的又一个风险源。安然破产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安然公司就曾较多地使用期权、期货及“特别目的实体”(简称SPE,)等高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大量的远期合同,使其未来收益很不确定;过度的负债,导致财务杠杆效应被成倍放大,结果必然加剧了公司破产的风险。④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投资对象的风险投资呈上升趋势。据资料表明,1994年至1996年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GDP贡献率已达27%。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成长性、高风险性的特点,决定了风险投资经营的理念是在高风险中追求高回报,因此,风险投资管理倍受关注,投资主体的投资风险、创业主体的偿还风险如何管理等,是风险管理中的新课题。

3.4关于财务管理主体的变化

财务管理的主体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财务管理主体是财务管理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实体,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具有独立的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这实体是有形的相对稳定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企业只有获得充分的财权才能成为企业的财务主体。但是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日益推广,从而出现同上虚拟公司这样的企业形式,而这些虚拟公司往往只是一种动态的、短期的战略联盟,因时因势而生,合作目标完成后迅速解散。时分时合,分合迅速,从而使财务主体显得虚拟化、模糊化。

3.5财务管理手段的变化

理财手段将以网络为主。网络财务是以互联网内部网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主要体现在:①企业事务的过程处理能够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一切活动均可实时报告,便于企业进行在线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②对于拥有复杂结构且涉及多行业下属机构的集团型企业来说,实现财务与业务、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社会等方面的协同,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节约和使用资源。③在网络财务环境下,电子单据和电子货币的普遍使用,可以节省许多中间环节,促进流程速度和财务效率的提高,进而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总之,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众多市场的开放都将改变着传统的财务管理管理目标、内容、方式乃至整个财务管理机制,企业要生存并持续发展,必须思考改革的未来与面临的挑战,根据新的财务管理要求探索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马晓梅,贺春霞.我国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的探讨[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7).

[2]王化成.中西财务管理理论比较及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2).

[3]樊伟军.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挑战[J].河北财会,2004,(6).

[3]苗向阳.浅谈企业财务管理[J].兵团工运,2005,(6).

第9篇:财务管理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财务控制 流程 要点

集团化财务控制流程,是企业集团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规范的首要选择,为确保财务控制措施有效施行,有必要将各子公司的财务纳入集团统一管理,坚持“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对财务人员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以及紧密衔接各项财务控制环节,及时有效地监控下属企业的经营行为,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实现集团的规模效应。

一、集团化财务控制概念及重要性

(一)概念

集团化财务控制是指企业集团的财务人员(部门)运用特定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如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规范化的控制货币资金运动、日常财务活动或现金流,确保企业近远期目标及相关财务计划的实现。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集团化财务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控制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几个方面。

(二)重要性

企业集团化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股份制经济日趋普遍的经济形势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集团化对于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增强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相当多的企业集团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企业集团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尤其表现在理财观念落后、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方面。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企业集团在管理上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与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能否有效地加强集团化财务控制流程,掌握集团化财务控制的要点,已成为企业集团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二、集团化财务控制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兼并与扩张并行,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上市。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集团化财务控制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目标局限性强

财务目标是各项财务决策的基础,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模式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以给股东带来最多财富为评判标准,但是,传统财务目标往往忽视了员工的利益,没有考虑到在企业集团价值中起关键作用的顾客的利益,有着非常明显的局限性,不利于企业集团形成持续发展和竞争的优势,更不利于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

(二)财务资源狭隘

在现行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对于软资源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物质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集团的财务资源逐渐朝着人力资源和顾客资源等软资源的方向发展,这些软资源就是企业集团的价值所在,而当前集团财务资源仅仅注重报表中所反映的财务资源,对软资源部分没有很好展现,财务资源狭隘,不利于企业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和持续竞争实力的维持。

(三)财务管理机制落后

财务管理机制主要是协调企业集团和各方面财务关系为基础,以提高财务运行效率为目的,但是企业集团作为资源的集合体,不只是包括股东向企业投入的资源,还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投入的资源,而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关系才是企业集团的价值创造系统,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机制应该是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均衡配置。

(四)业绩评价重结果

企业集团化财务控制模式多数是以股东财富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由此使得业绩评价偏重于对股东财富的衡量,而股东财富的衡量指标又多是以会计指标为基准,由此形成了会计指标主导企业集团业绩评价体系的局面,然而,会计指标本身就有滞后性的特征,是一种事后衡量体系,不能真正反映业绩的变化原因,更无法为企业集团未来的持续发展指明明确的方向。

(五)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由于企业集团的组建方式不同、资本纽带的结合方式有所差别,使得企业集团中的利益分配成为财务控制的一大难题,再加上集团化财务控制权不集中,财务监控力度不够,各利益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减弱了企业集团低于各种竞争风险的能力,缺乏企业集团财务资信,加重了投资的风险。

三、集团化财务控制的流程

通过对集团化财务控制现状的分析,给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敲响了警钟,因此,广大企业集团都迫切需要构建一整套适应集团化发展的财务控制流程,以便及时消除各种财务失控的漏洞,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子公司得到有效发展,最终逐渐成为集团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么,企业集团该如何实施财务控制流程,才能有效堵住财务控制的漏洞,具体来说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一)建立可行的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集团化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因此,建立集团财务预算控制的整体结构,不要使预算仅作为一个财务数据,还要和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将集团本年度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使每一个公司、部门和车间都明白具体的任务,母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策略,按照上下结合,分集编制的程序,制定预算编制规程,并以此为依据,去指导各子公司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控制预算报表的填制过程,细化这个体系的每一个数据,所以预算的编制要根据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目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预算执行条件,争取拓宽财务预算的管理范围,加大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建立起科学可行的财务预算。

(二)建立内审、控制预算执行

为维护企业集团的利益,强化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委派财务总监实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惩制度,财务总监的身份特殊,不仅独立于被监督单位和企业,而且个人利益与企业集团利益没有任何关系,从而确保了开展工作的独立性,另外,通过建立内审机构,了解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水平及经营的实际现状,确保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成果,通过风险评价,让集团高层知晓公司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时制定合适的程序进行规避,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三)绩效评价、职工薪酬挂钩

为了提高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绩效评价的手段势在必行,这既是一种监督手段,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同时也是与职工利益挂钩的一项有效措施,它是动态的,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它的评价结果将直接关系着集团公司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另外,企业集团的奖惩机制也是集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给每一个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从而很容易实现任务的下达,从而让部门、职工的工作方向与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相协同,进而促使总目标的完成。

四、集团化财务控制流程的要点分析

(一)“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财务制度

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众多,要在集团内整合配置资源,培育集团核心竞争力,形成规模优势,是集团管理的迫切要求。而当前我国企业集团尚处于规范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加之财务资源的高风险性、财务控制的低成本和财务控制的整体性等因素的影响,采取“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财务制度管理模式,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它既能加强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使子公司确实贯彻母公司战略意图,又能调动和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保障集团的总体利益。至于如何合理划分和配置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权即财务监督权、财务激励权和财务决策管理权,可参见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权的分配体系表,如下图1。

图1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权的分配

(二) 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将控制目标以预算形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是综合管理企业经济资源和经营行为的重要措施。其具体内容包括:组织机构、预算编制程序、监督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绩效考核等。

(三)加强企业财务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

集团化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地域分散性的增加,使得财务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按需“控制”的财务控制体系,是全面贯彻集团公司的财务政策和目标的有力保障。要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控制,受限,关键在于依托集团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统一集团财务政策,采用ERP(企业资源规划)、SCM(供应链管理)等信息流解决方案,规范基础数据的标准,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科目,实现集团信息可比性,由底层直接采集财务数据,进而通过预算、资金、资产管理等手段有效构建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控制集团母子公司财务信息流的迅速、准确、完整传递,实时共享信息,实现有效财务监控。

(四)财务人员管理控制环节设计

集团化财务控制归根结底必须靠人去推动。因此,有效制约“内部人控制”,加强企业集团财务人员管理与控制,包括企业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财务人员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控制,对提高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监督是对前述财务控制措施采取的再控制措施。通过对集团内部的各种经济活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内部审计可以准确地判断出集团既定政策和程序的贯彻程度、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近远期经济目标的达到情况等,是集团财务信息准确性、财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五、结语

集团化公司财务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究竟企业集团应该采取何种财务控制模式能达到最佳管理效果,会受到集团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无论何种情况,要确保财务控制措施的有效施行,各项财务控制环节必须做到紧密衔接和高度配合,以及时有效地监控下属企业的经营行为,规避财务风险,实现集团的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邱寒译.决策与控制会计[M].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阎达五,杜胜利.资本管理论:控股公司资本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池国华,吴晓巍.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J].审计研究,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