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范文

老龄化社会的影响精选(九篇)

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第1篇: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范文

摘要:中国人口规模大,基数大,人口老龄化来势猛,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必然加重国家的负担。人口老龄化还导致劳动适铃人口比重低,劳动力供应不足,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就需要改革与完善社会养老保阵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提倡和鼓励家庭养老,并与发展社区服务相结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组织老年自养。

 

关健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负担 养老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口增长过快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及特点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进步了,生育观也从强制性的控制生育到自觉控制生育,从而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具有历史进步性。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中国人口规模大,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过程来势猛,老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使得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老年人口2000年占世界的2L29%;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增加到4.2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那时世界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名是中国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国际上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由7%翻番到14%,所用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为85年,前西德和英国为45年,美国预计要用75年,日本预计要用26年,中国预计也将用26年,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中国人口高龄化显著。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较早地出现了西方国家高度老龄化社会的所有现象,即80岁以上的老龄中后期人口的比重提高得较快。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又快于老年人口。19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足200万,200(〕年达到了1200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0.88亿。

    3.中国将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背景下进人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发展具有时滞性。欧美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而来的,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人为的条件下,通过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从而青少年人口所占的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上升,这是一种刚性的过程。欧美一些老年型人口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并制定了一系列较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可以说是“先富后老”;而我国进人老年型人口国家时,农村人口占64%,缺乏必要的物质、制度准备,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第2篇: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范文

【论文摘要】中国人口规模大,基数大,人口老龄化来势猛,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必然加重国家的负担。人口老龄化还导致劳动适铃人口比重低,劳动力供应不足,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就需要改革与完善社会养老保阵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提倡和鼓励家庭养老,并与发展社区服务相结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组织老年自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口增长过快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及特点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进步了,生育观也从强制性的控制生育到自觉控制生育,从而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具有历史进步性。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中国人口规模大,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过程来势猛,老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使得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老年人口2000年占世界的2l29%;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增加到4.2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那时世界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名是中国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国际上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由7%翻番到14%,所用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为85年,前西德和英国为45年,美国预计要用75年,日本预计要用26年,中国预计也将用26年,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中国人口高龄化显著。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较早地出现了西方国家高度老龄化社会的所有现象,即80岁以上的老龄中后期人口的比重提高得较快。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又快于老年人口。19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足200万,200(〕年达到了1200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0.88亿。

3.中国将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背景下进人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发展具有时滞性。欧美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而来的,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人为的条件下,通过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从而青少年人口所占的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上升,这是一种刚性的过程。欧美一些老年型人口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并制定了一系列较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可以说是“先富后老”;而我国进人老年型人口国家时,农村人口占64%,缺乏必要的物质、制度准备,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迟早会出现的人口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上面已经提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同于发达国家,它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生育形成的,具有刚性特征。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青年人口的比重就小,影响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人口增长速度,能缓解我国人口过多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在当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消极影响还不是很明显,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更加严重,老年人口的规模继续增大,在2020年以后,老龄化的弊端就开始暴露,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社会养老负担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同时老年人口的绝对量也增加,老年抚养系数提高,社会用于退休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的负担也加重。老年人的养老主要是由社会和家庭承担的。我国城市的老年人口享有退休金和医保,在经济上社会养老负担大于家庭养老负担,但是城市计划生育政策严格,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是“四二一”家庭结构,即在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中,他们要面对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这时四个老人中只要有一个生病,便显得十分吃力,如果独生子女夫妻双方面对的四个老人中有两个同时生病,夫妻双方就无暇顾及了;在农村,退休金和医保还没有普及,主要是家庭养老方式,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年轻人口的比重下降,而年老人口的比重上升,就意味着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口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老年抚养系数大。

(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

1.适龄劳动人口下降。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低,劳动力供应不足,而劳动力状况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阻碍经济的发展。但是依据我国现阶段劳动力过多的国情,劳动力数量适当地减少,可以缓解劳动就业压力,缓和失业与下岗问题,但这种趋势长期发展下去,劳动力数量持续减少,迟早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劳动人口的高龄化。人口老龄化往往伴随着劳动人口的高龄化,我们习惯上把15一44岁的劳动力视为中青年劳动力,把45一59岁的劳动力视为高龄劳动力。高年龄段的劳动人口技术熟练,但同年轻人相比缺乏进取心,创业精神,思想保守,这样社会的主导精神就会趋向保守,在科学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化社会,容易变得相对落后。

(三)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消费结构是影响经济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消费需求影响着生产调整。不同年龄的人口对衣、食、住、行、用的品种、规格、数量、档次的需求各异。如老年人在吃的方面以方便、质软的食品为主,穿、住、用讲究实用和经济实惠。老龄化使得适合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某些专用于老年人的特殊项目趋于增加。社会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向老年人倾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医疗保健和劳务服务的需求急剧扩大,出现了一批专门为老年人口生产消费品的行业,以适应老年人的需要。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投资内容和投资重点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改变了社会投资的内容和重点,社会需要增加与老年人的需求有关的项目的投资,如养老院、托老所、老年保健中心,老年娱乐中心,减少用于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方面的数量投资,而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3.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社会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上升,使人们开始优虑经济能否良性运行,老年人往往重储蓄,消费倾向和投资意向趋于保守,从而可能削弱社会的经济活力。

此外,人口老龄化如果越来越严重,就意味着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缩减型,使人口的发展出现不可持续性。因此,应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三、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一)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现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人为的条件下,通过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的条件下出现的,因此,调整生育政策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源。如果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实行,生育水平继续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这样人口老龄化过程会更加迅速,并将在本世纪30年代进人高度老龄化社会。为了平稳地把人口年龄构成调整得比较合理,现在就要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调整政策时一定要慎重,否则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人口迅速增加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又突显出来,就得不偿失了。

(二)改革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老年保障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受保障的人数和规模都迅速增加。但是养老保障存在很严重的城乡差异,一方面在城市中的老人退休金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享受退休金的面却很窄,乡村95%的老年人口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因此要逐步扩大老年社会保障范围,使更多的老年人口在离开工作和劳动岗位后享有一定份额的退休金,使他们的经济生活有可靠的社会保障,这是社会的责任,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象征。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它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继续努力,致力于建设全民全社会健康医疗保险制度。

(三)提倡家庭养老与发展社区服务相结合

1.继续提倡家庭养老。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时间差”的影响,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建立起适应老龄化发展需要的全方位的社会供养体系,因此,应继续提倡家庭子女供养老人。另外,即使老年人经济上有了保障,但也未必能适应随着身体老化带来的心理老化和精神老化,还需要子女的关心和照顾。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2.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社区通常是指以一定的地理区域为基础的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共同心理因素和一定的内在凝聚力的社会群体,生活在一个社区内的人具有比较密切的社会交往关系以及相近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老年人口的健康、医疗、交往、文化生活等超越了家庭的界限,同时老年人又行动不便,因此,社区是他们活动最多的场所。实践表明,加强社区建设和发挥社区功能对老年人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第3篇: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范文

一、人口老龄化的内涵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内涵。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http://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人口年龄构成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国际社会通常把年满60岁及以上的人口定义为老龄人口,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分析

(1)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

(3)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属于刚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由1949年的6.1变为2002年的1.8,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婴儿出生率甚至已经降到了1.0;而人口预期寿命则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70岁,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低收入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

(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5)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高龄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阻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

(1)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根据供求关系原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将导致劳动力支付的报酬提高,劳动成本相应增加。

(2)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注重从业人员的耐受力和适应性,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不仅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而且年长的劳动者在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也不能尽快地接受新的技术,学会操作新的设备。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对投资、储蓄和消费都带来相关影响。

1、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投资

(1)从政府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养老金、退休金、医疗保障的需求自然会扩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卫生支出、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服务等国家支出上升。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消费基金的增加。就这样,老龄化降低了国家对生产和其他设施的投资规模,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2)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事实上,企业也要负担一部分离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社会养老基金,这方面的支出增加了,用于生产的资金就减少了,不利于企业的投资。

2、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储蓄。在劳动年龄时期,为了给以后的消费提供保障,人们选择了为养老而储蓄,一旦进入老年,由于退出生产领域,收入降低,同时,还要动用过去的储蓄来支付养老、医疗、护理

转贴于 http://

等方面的费用。人口老龄化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会相应下降。一边,劳动者的高储蓄得不到维持。另一边,老年人口增多的过程中还会加大消费,这样,导致了社会总储蓄的下降。

3、推动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转变。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现代社会,老年人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前提下,也会追求家庭服务、心理咨询、休闲旅游等非物质消费。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消费正作用于现存的消费结构,促使其发生改变。

(三)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http://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

第4篇: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范文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日益增长并上升的现象。通常是以一国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少比、年龄中位数等综合指标使用来衡量该国或地区是否进入人口老龄化及老龄化的程度。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到2005年末,南明区户籍总人口518152人中,60岁及以上人口70864人,占全区总人口比例的13.68%,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南明区人口年龄结构已进人老年化社会。而200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68262人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88365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5.55%。2005年到2009年,南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每年平均以近0.5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1.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表 1 南明区2005--2009年老龄人口发展趋势

年份

人口总数

老年人总数

其 中

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百分比(%)

60-69岁

70-79岁

80-89岁

90-99岁

100岁及以上

2005

518152

70864

41066

22983

6084

718

13

13.68

2006

539052

76811

43782

25921

6388

707

13

14.25

2007

553285

79363

43999

27645

6949

759

11

14.34

2008

555510

83127

45645

29025

7702

746

9

14.96

2009

568262

88365

46884

31785

8779

901

第5篇: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范文

【摘要】在当下新兴经济体盛行的时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口老龄化也会影响货币政效力。根据有关研究可知,人口老龄化能够削弱货币政策的效力,而且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极不对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对于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也将愈来愈明显。针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要采取多样的货币政策来改变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货币政策效力;新兴经济体

一、引言

全球很多国家的人口结构都开始呈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是当下全球人口结构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老龄化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当下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并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处于中坚力量的年轻人开始变得不堪重负。中国目前正处于一种新兴经济体中:发展速度较快;劳动力正在增长;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国内的发展势态稳定,相关政策创设出了较为自由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消费力也正在增长,外部资金动向也在朝中国发展。新兴经济体国家要采取多种经济政策来消除人口老龄化带给经济的影响,我们对其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人口中的年轻人的比例减少老年人的比例增多的一个社会现象[1]。在当下,很多国家都相继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当然也包括了我们中国。根据相关研究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一个向上增长的趋势,并且根据已有数据可知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战争使得人口锐减,在国家的大力宣传下人口得到了激增,而这时我们看到人口剧增所导致的许多问题,在这时,我国施行了计划生育,有效的遏制住人了口的增长,但如今由于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为了我国未来的发展,我国放开了二胎政策。虽然这无法立刻将我国老龄化的趋势进行有效的扼制,但是这是为国家的未来投资。当下,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对夫妻不仅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两个孩子,这会使得青年人出现很多心理问题,社会要重点关注这一群体,为我国顺利度过老龄化而不断努力。当下,整个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尽管处于新兴经济体的行列中,但是以后是否会因为人口老龄化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也是未知的。当下,只有运用多种方法来发展经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三、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

根据有关方面的研究,人口老龄化能够削弱货币政策效力,且会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在应对老龄化影响经济问题时,不应仅局限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应该发展多种途径来减少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够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可以采取经济上对于货币政策上的宏观调控,同时对于市场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大力的发展经济,从各个方面来减少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越加明显,需要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改变当下境况时,我国不能照搬别国的方法,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其差异,根据不同的货币政策,需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改变当下所处的窘境。新兴经济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每一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必须在控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发展。尽管老龄化对于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存在着影响,若要使其继续的健康发展对于人口结构有着一定的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正在逐步的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新兴经济体很有可能面临着未富先变老的境况。新兴经济体虽然发展速度快,但会因为老龄化造成经济回冷的现象,目前美联储QE缩减,西方国家发展上升等因素都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造成影响。通过调整货币政策,经济发展的态势得到了有效调控,如何规避老龄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适应新兴经济体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四、基于新兴经济体的实证分析

根据网络数据模型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根据相关发达国家的数据,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调控效果会被人口年龄的结构所影响。有关学者发现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率的可替代性都在不断的降低之中,这很有可能影响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同时人口老龄化对于货币的供应量、财政赤字方面等都存在着显著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中央银行使用一些货币政策的需要工具以最终改变政策目标得以有所改变。所以,在货币政策传导的方面,货币政策使用的一般做法是采取构建目标或者构建模型从而对于中介变量冲击的脉冲的响应值,通过该种方法来形成对货币政策效力的一个度量。但是,传统的模型因为参数不会有所改变,没有办法捕捉到冲击效果的变化,这一方面不适合进行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联系。近期发现的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能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根据有关数据我们可知,发现了人口老龄化上升了1.2%其通货膨胀的效应就会下降0.9%,并且这一结果仅适应于发达国家,在剔除发展中国家的样本后显著性明显。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在新兴市场下在货币目标政策上以及中介变量上的特征来说。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于利率更加关注,利用货币政策来稳定当下的基本物价,调整汇率的波动。但是在新兴经济体下,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国家经济上的增长,并且汇率的波动情况趋于平稳的趋势。所以在选择货币政策或者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对于利率、货币的供应量以及汇率都要进行相关的考虑分析。这些都是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间存在的差异。

五、结束语

总之,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下,包括中国的新兴经济体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改变当下的人口老龄化对于货币政策效力的削弱问题。使得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发挥起作用,使得社会的经济不会因为老龄化的原因而停滞不前甚至是下滑。对于当下的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总局限于一处。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来努力,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发展公共养老福利设施、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积极发展老龄产业都将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悦,曾悦.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6,(24):89-91.

[2]邹瑾,张静娴.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6,(02):7-8.

[3]周源,唐晓婕.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25-32.

第6篇: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河南省、河南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河南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从全国来看,由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比较大,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龄化速度差异也比较大,基本上是由东向西呈梯次降低的状况,东部发达地区远远快于西部欠发达地区。2005年11月1日,河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24%,远远超过衡量老龄化程度的世界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目前,河南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将逐步上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4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6%。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4%,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第二,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老年人口多数生活在农村。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老年人口主要分布于城市,河南的情况则不同。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农业大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是河南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点。2005年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出0.71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迁移和流动到城市从事务工经商、参加学习和培训等。

(二)河南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河南省老年人口总量将由2009年的771万逐渐增加到2050年的2432万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将成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群体。老年抚养比将从2009年的10.4%上升到2050年的40.06%。

二、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年龄结构。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短缺。河南的老龄化特点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等特点都对劳动力的供给产生深远影响。根据预测数据,河南2030年以前0岁-14岁、15岁-64岁和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人口变动情况,呈现少儿人口比重逐步下降,老年人口逐步上升的趋势,而劳动年龄人口则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2015年以前不断上升,此后则处于下降态势。从短期来看人口老龄化还不会给河南劳动力市场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河南的老龄化速度快,河南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比较优势局面也将在2015年前后结束。我们应该认识到河南省劳动力短缺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二)对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老龄化带来的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与之对应的就是老年人口大量增加。

老年人口的增加抑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上。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老龄化造成老年人体力或精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劳动能力衰退,不宜继续从事繁重的劳动和快节奏的生产,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二是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年劳动力容易生病误工,加大企业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增加利润,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是劳动力高龄化后带来的知识老化,这将会给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困难;四是科学史表明,青年人才对科学的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天才大多是在青年或中年时期出成果的。

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是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河南农业基础地位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引起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外出,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导致现有农村的农业的人口减少,并且在农业中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不利于河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二产业中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年龄要求比较严格,目前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无论劳动力短缺是结构性的短缺还是数量的短缺,都说明适合这种产业的劳动人口在减少。随着河南的经济发展,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将会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三)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养老负担的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抚养比来进行衡量,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人数之比,实际上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

河南人口抚养比在未来50年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年人口抚养比则从13.7%上升到54.6%,上升了40.9个百分点。同期,少儿人口抚养比下降,少儿人口抚养比从1990年的43.1%下降到2050年的28.8%,下降了14.3个百分点。由于老年抚养比增加的速度远远快于少年抚养比的下降速度,导致总人口抚养比从2000年的56.8%增加到2050年的83.3%。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大大加重。

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还体现在养老金的支出上,随着河南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离退休职工也迅速增加,相应的养老金支出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河南的养老负担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农村的养老保障,由于河南老龄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农村老龄化比城市更加严重,使得农村的养老负担日益严重。目前,农村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城镇。在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与城镇相比,农村面对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四)对储蓄的影响。

当代西方经济学界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储蓄的意愿是下降的。我国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从2020年前后开始,我国将由目前的高储蓄率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低储蓄率国家。老年人口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可提高0.37个百分点,远远不及劳动年龄人口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提高1.47个百分点。 转贴于

老龄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老年人自己的储蓄减少,而且还会影响到家庭中年轻人的储蓄行为。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基本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老年人口的增加对于家庭来说消费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老年人的消费特别是医疗费用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储蓄减少的同时,将会影响到下一代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河南人口预测数据表明未来少年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也就是未来老少扶养比的总体是增加的,人口负担系数的增加必然会减少家庭的储蓄。

(五)对消费的影响。

按照消费经济学理论来说,消费水平的基础是收入水平,一般来说,老龄人口退休后,由于所领取的退休金、养老金只及原来工资活薪水的50%或70%,有的甚至更低。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一般要低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消费水平,老年人的消费倾向较劳动年龄人口低。现有研究的结论中一般认为老年人的消费是劳动年龄人口80%,也就是老年人的消费系数是0.8,这个数字在数据上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估计检验。

三、应对河南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与建议。

人口问题是河南的基本省情,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河南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关系着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要从战略的角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更要认真研究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尽量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一)协调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快河南的科技创新步伐。对于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的解决办法是是刺激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在人口不断老龄化的情况下,技术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利用河南最后的人口红利期发展经济,为老龄化社会做好经济积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的劳动力进行教育和培训。促进河南的经济有劳动力密集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对于老年人也要加强教育培训,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探索实行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让健康低龄老年人中的高级专家和经济社会高级管理人员及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作用。

第三,大力发展老龄产业。老龄化给老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利用老年消费的特点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鉴于老年消费品市场的特殊性,政府应当及时出台正确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向老龄产业投资,以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经济增长创造机遇。

第四,促进河南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为老龄化积累更多的资金保障。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人口的养老基金及证券、基金投资的保值增值都要求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保证。这就需要健全河南的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增加老年人口的财产性收入。

(二)协调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把养老保障放在工作的首位,城市应当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使得所有老年人都享有老年保险;农村也要积极推进老年养老保险,探索和土地结合的养老保险,一定要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把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予以重点照顾和扶持。

其次,需要控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成本的增加。要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要树立全新的医疗卫生观念,实现健康老龄化。

再次,针对河南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的老年养老服务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弘扬敬老养老美德,发展和谐文化。老年社会化养老不能单纯的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要有政府引导,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对养老社会化服务给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属于社会公共事物,政府要高度重视,在公共财政上加大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重点扶持社会急需的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探索各种养老模式,把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结合,为养老事业做好软硬件的设施配套,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保障服务人员的待遇。

参考文献:

1、孟宪臣。河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2、河南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河南卷)[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第7篇: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

1、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

我国民族地区老龄化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其老龄化过程也不完全同步,就是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区其老龄化程度和趋势表现也不相同,同一地区各个民族老龄化程度和趋势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国民族地区老龄化情况十分复杂。

具体来讲,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属年轻型。我国一些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低,人口年龄结构还处于年轻型。青海玉树自治州1982年老年人口比重为6.10%,1990年为5.81%。而根据1990年——2050年青海人口老龄化预测,2000年全省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4.62%,2005年为5.64%,2010年为6.38%,2050年为14.46%。(1)。从2000年四川民族地区年龄构成看,人口年龄结构大多处于年轻型。例如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分别是5.12%、5.36%、5.48%。(2)有的民族地区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镇的水平,这可能与乡村少数民族年轻人口流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的提高,城市打工和做生意比较收益的刺激,使农村有较高文程度的青年移居到城市等有关。

第二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我国少部分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惯性等影响,还处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四川德格县更庆镇城区人口老年人口系数和老少比,属于年轻型人口,而农村的老年人口系数和老少比则达到了成年型人口,所以,从全镇总体看,应该属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3)

第三种类型,有的民族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广西壮族自治区就很早进入了老龄化阶段,1995年广西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6.61%,1996年为7.06%,1997年为7.62%,1998年为7.52%,1999年为7.95%,2000年为7.12%。由此可见,广西是在1996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4)新疆石河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也基本进入老年型。20世纪80年代至今,石河子地区200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达11.70%,2003年已升至15.43%。因此,石河子地区已步入老年人口社会,而且呈现逐年递进上升的趋势。(5)

贵州黔东南州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具有代表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黔东南州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3万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突出的表现为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贵州黔东南州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逐年增加,到2010年将达到53.09万,其老年人口系数也将达到12.7%。(6)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具有较大差异性。从发展趋势看,人口年龄结构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区,其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而人口年龄结构未进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区,也必然发展到老龄化阶段,而且这个过程发展很快。所以,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影响分析

1、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一,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民族地区国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投资、消费、储蓄、税收、财政支出带来相关影响。

第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赡养功能的发挥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必然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不足。同时,民族地区老龄化加快,使本来不太富裕的家庭增加更沉重的负担,也必然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产生消极影响。

代际关系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又必然使民族地区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增加,从而对在职人员收入产生影响,也必然加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民族地区农村老人子女负担,从而导致两代人利益分配的矛盾。

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就可能增大民族地区反贫困难度。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都会对社会公平产生消极影响。

第四,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传统伦理和社会心理产生冲击。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尊老的传统美德,也就形成了家庭“养儿防老”、“养儿送终”的道德理念,也深深扎根于民族地区各民族人们心里。然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老人和子女心理受到冲击,也会使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整个社会心理受到冲击。

2、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也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某些积极影响,比如它可以促使民族地区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对出生率也会产生影响,对可能对推动教育水平提高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积极作用。此外,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可以促使民族地区老年市场形成和老年产业发展。

由上可知,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从多方面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但从长期趋势看,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三、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路径依赖和对策措施

1、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路径依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民族地区突出的“未富先老”问题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利,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路径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

2、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措施

第一,转变观念,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制定科学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保持民族地区人口稳定适度增长。

民族地区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人口老龄化发展很不平衡。加之,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一旦进入老龄化,“未富先老”必然严重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对民族地区稳定与和谐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未雨绸缪,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

第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增强经济承载能力,缓解“未富先老”带来的巨大压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民族地区经济不发展,就无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载能力,对经济本来就落后的民族地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重要和急迫。

第三,确立适合民族地区的养老模式和社会保障体系,在民族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老年人口的扶贫开发活动。

一方面,要发挥家庭养老为主的功能,贯彻“以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城镇,国家和企业要承担养老责任,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在民族地区农村,推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要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等,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等项目以及在民族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老年人口的扶贫开发活动。

第四,建立适合民族地区的农村和城市的老年服务体系,加强机构建设,搞好民族地区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老年产业,开发利用“银色人力资源”。

必须加大民族地区城市和老有所养,农村社区环境、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和建设,搞好民族地区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加强其硬件、软件建设,使民族地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老年产业,开发利用“银色人力资源”,可以变人口压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可以带来经济社会效益,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此外,弘扬少数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构筑符合民族地区老年人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也是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而且发展迅速,已给或将给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面临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针对民族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从而为民族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时正中.青海高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J],西北人口,1994(4);

[2]、四川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四川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蒋彬.四川藏区城镇化与文化变迁——以德格县更庆镇为个案[M],巴蜀书社,2005;

[4]、陈喜强.人口老龄化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去影响广西的经济?[J],百家言,2002(11);

[5]、杨晓熙、刘平等.石河子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12)。

[6]、贵州省黔东南州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黔东南人口的现状与未来》第82页,巴蜀书社2004.

第8篇: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积极老龄化

一、引言

从1999年开始中国已经悄然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高达9062万人,比例达总人口的7.1%。2011年全国人口最新统计结果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21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35%。国际上通常将年龄在60岁以上人口比例10%以上,或者将年龄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7%为标准,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标致,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由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强,在这个状态下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了“未富先老”的状态,这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同时伴随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征,老龄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热切的关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解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究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至关重要。本文试图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基础上,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

1、对劳动力结构和劳动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不应求。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减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导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从而引起未来劳动力绝对数量的供给不足。我国目前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已超过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增长速度。联合国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劳动力的年增长率,2000年已下降到0.93%,到2050年将降到0.42%。21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每年将平均减少100多万,这必然对生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对需求及消费结构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消费及需求的波动,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从宏观来看,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会引起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使得社会总的消费负担变重。从家庭微观角度分析,家庭中老年人比例增加会使家庭中劳动人数减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家庭内的人均消费水平下降。在总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口的老龄化会促使整个社会的人均消费水平下降。老年人是特殊生活用品,护理及医疗保健等产品的主要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特高,老年人对旅游、心理咨询、家政服务等消费需求也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这些对于现有的消费结构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根据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储蓄倾向存在较大差异,劳动年龄阶段为退休而储蓄,储蓄率高,老年阶段则储蓄率降低。从我国现状看,老年人的储蓄率低于整个人口的平均水平,而且随着年龄的提高,储蓄率不断下降。因此,人口老龄化会抑制储蓄率提高,降低总储蓄水平。同时根据经济理论,储蓄等于投资,储蓄的减少则相当于投资减少,从而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筹措养老基金,强化储蓄养老,成为资本投资的重要来源。

4、对财政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养老负担增加明显。1982年我国每100个劳动人口只需负担8个老年人,2000年要负担10.6个老年人,2025年负担18.5个老年人。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9.4,同时,我国退休职工将超过1亿,每年支付退休费用将达到18万亿人民币。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0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替位》报告中的测算,我国养老基金中的统筹部分在未来30年里将出现年均1000亿元左右的赤字。然而,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等问题亟待解决。很多农村居民没有被纳入养老体系,目前养老制度只覆盖了全国15%左右的人口,远远低于世界劳工组织规定的20%最低线。农村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机制,这意味着,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压力相对于城镇更为突出,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

三、结论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人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该研究主题具有长期性的社会意义,同时也颇具有学术价值。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对我们的社会保障能力构成挑战,另一方面又是社会进步、人类寿命延长的必然表现。如果重视老龄化问题,积极和主动地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重视老年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帮助他们改善参与社会的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则可能发挥老龄化其正面的积极功能,实现人口老龄化的框架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如冰.《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亚研究院,2010;5

[2]付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4月28日

第9篇: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范文

【摘要】本文从促进经济增长的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出发,分析了在人口老龄化社会下各生产要素在投入方面的变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力资源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均有下降,同时又会使单位劳动获得更多的资本投入,只有提高单位劳动产出,才能保持或提高社会总产出水平;人口老龄化增加了社会的消费支出负担,使得用于生产的积累性资金比例下降,资本的相对稀缺要求不断优化投资质量,提高单位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益;人口老龄化使得技术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化,提高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生产要素;投入变化;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刘会丽,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现实难题。江苏省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之一,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三位,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不仅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养老负担,阻碍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也会带来老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劳动、资本、土地、技术都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人口结构、资本投入结构、技术投入结构等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要素的变化也必将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出发,分析劳动、资本、技术等投入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由于土地的总供给不变,本文对此不做分析,只对其他三个要素的投入变化进行分析。

二、人口老龄化下生产要素投入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一) 人口老龄化下劳动投入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根据黄佐钘(2004) 对江苏省各年龄段人口数据的预测,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数据误差较小,故本文采用该预测数据进行分析。人口老龄化下社会劳动力投入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未来劳动人口数量和比重的下降,会导致劳动投入减少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本文根据黄佐钘(2004) 对江苏人口预测中的方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见图1) 得知,江苏省未来适龄劳动人口以及储备劳动人口比重均有下降。适龄劳动人口(16~59 岁) 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010 年的64.36%逐步下降到2050年的46.91%;0~15岁少儿人口比重由2010 年的19.69%下降到2050 年的17.42%。同时,预测数据也表明,江苏省劳动人口的绝对数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处于下降状态,将由2010年的4906万,下降到2030年的3885万,2050年则持续下降到3011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未来劳动生产率增速不能超过劳动人口下降速度与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之和,则经济将面临下滑。

2.未来劳动人口投入结构的高龄化,不利于劳动资源配置而阻碍经济的发展。由图2可以看出,2010~2050年间,江苏省青壮年(16~39岁) 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重在2030年达到最低值的50.79%,比2010年下降4%;而中老年(40~59岁) 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重由2010 年的45.19%上升到2030年的49.21%,劳动人口有高龄化的风险。劳动力高龄化的经济效果体现在:一方面它将使劳动力流动性变差,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会造成失业性风险,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短缺的局面,增加社会的负担;另一方面,劳动力高龄化会使劳动者从事的职业岗位受到限制,就业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经济的发展。

(二) 人口老龄化下资本投入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生产性资本投入比例的下降,将影响社会资本积累的经济效应。由于老年人口不参与或较少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成果的不可储存性,所以作为一个“纯消费”群体,老年人口比例加大会增加整体社会的支出负担。而且由于我国原来的养老基金制度采用现收现付制,导致养老保险改革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的养老基金没有积累或积累不足,国家在未来几十年将面临巨大的养老金隐性债务支付压力。Leff (1969)、袁志刚(2000)、李春琦(2007)、王宇鹏(2011) 等的研究结论表明,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储蓄率降低,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储蓄水平的降低又会制约社会投资水平,在技术条件一定和投资边际收益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产出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近些年养老基金和医疗基金支出的快速增加也说明了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社会消费性开支增加。由于养老基金和医疗基金支出基本占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90%以上,下面以江苏省的养老基金支出和医疗费用支出来分析人口老龄化面临的社会资金支出的压力。

由表1可以看出,2001~2013年,江苏省养老基金支出的金额在不断扩大,2013年全省养老基金支出已经达1309.6亿元,近10年来养老基金支出的年平均增速达20%以上,高于同期全省GDP平均增速约8 个百分点, 且2009 年、2010 年、2013年养老基金支出的增速高于养老基金收入的增速,尤其在2013年全省养老基金支出比基金收入增速高出14.54个百分点(见图3)。当前养老基金结余系数为1.88,基本处于合理区间,但随着人口老化的速度加快,养老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年限可能会降低。在参保人数上,2002~2013年,江苏省离退休职工的年平均增速在8%以上,离退休职工参保人数占全体职工参保人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21%以上。2009~2013年,离退休职工参保人数的平均增速高于在职职工参保人数增速1.62个百分点(见图4)。

由表2 可以看出,近10年来,江苏省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金额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与收入之比约为80%,与2001年相比,当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上升了16.57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基金和医疗基金支出的加大,即期消费资金与长期储蓄资金的比例将会加大,使得全社会储蓄率和社会生产性资本投入比例下降,导致资本相对稀缺和资本价格上升,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2.人口老龄化会导致资本投入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结构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社会下,社会消费结构将会发生改变,老年人口的消费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会导致产业结构的改变,进而改变社会资本投入结构。老年产业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初期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市场需求结构的转变下,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投资,必将促进老年产业的兴起,改变社会经济结构。此外,当前有些老年产业如养老服务这一块并不具备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条件,因此,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院的兴办,需要政府进行前期大量的基础性投资。

(三) 人口老龄化下技术投入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将促进技术研发投入比例的加大,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利用C-D函数模型的研究表明:1990~2010年间,江苏省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投入拉动,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明显。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人口抚养比上升和社会负担加重的问题,使得技术成为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 技术研发投入比例将会上升。2009~2013年,江苏研发(R&D) 投入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达2.22%,且逐年处于不断上升状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苏南整体研发投入水平较高,基本具备推动经济转型的实力。今后江苏省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质量与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

2.人口老龄化将改变技术研发投入的方向,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患病率较高,医疗支出费用大,老年医疗和保健市场潜力巨大,仅2013年江苏省城镇退休职工医疗基金支出约有490多亿元。人口老龄化使得技术研发投入更加关注于老年生命健康,有助于推动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避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投入比例的下降,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必然的选择,更多机械代替人工的智能化设备等新型生产工具的科技研发投入比例将会加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针对人口老龄化下生产要素投入变化的发展思路

(一) 提高劳动产出的总量与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1.人口老龄化必然要求提高单位劳动的产出总量,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的比重和绝对数同时下降,“纯消费”人口比例和社会消费支出规模又同时上升,必然要求提高单位劳动的产出总量,以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由于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人口数量下降,从而使单位劳动人口在智力投入和健康投入方面获得的资金将会增加,从而提高单位劳动的产出效率与产出总量。世界银行《1991 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长1 年,国内生产总值就可增加9%。

2.人口老龄化必然要求提高单位劳动的产出质量,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会促使智能化工具和设备投入的增加,将会降低单位劳动和原材料的损耗,提高劳动产出效率,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短缺,使得劳动力的价格提高,将会促进经济增长向资本、技术与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单位劳动的产出质量。

(二) 提高单位资本的投资收益,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1.人口老龄化必然要求单位资本的投资收益上升,以保证经济的增长。由于人口老龄化,社会消费等各项支出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上升,假定社会总产量不变,通货膨胀率为零时,意味着相同数量的资本投资得到更高的回报才能保证或超过之前的消费支付水平。因此,人口老龄化必然要求资本增量产出率(ICOR:每增加1 元钱的GDP,需要投资多少钱) 提高,即单位资本的投资收益上升,才有利于保证经济的增长。目前发达国家的ICOR (资本增量产出率) 是1~2,而我国是5~7,与前者的差距较大,但也说明我国的ICOR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人口老龄化下资本投入产出结构的变化,将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人口老龄化下老年人口消费将更加受到关注,老年产业和生产工具方面将得到更多投资。一方面,老年产业具有宽泛的产业跨度,涉及领域较多,投资空间较大。以老年人口养老和医疗行业为主的投资项目,将会带动家政、护理、保健、医药、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2007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可以看出,化学工业对经济的影响力系数是1.2138,说明化学工业包括医药行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及波及程度较大。另一方面,社会将加大对劳动工具的改造与投资,为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基础条件。因此,人口老龄化将促使资本向发展前景好,投资回报高的行业流动,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

(三) 加快技术创新与推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促进经济的发展。索洛(1956) 的经济增长模型表明:技术和传统投入的比较中,技术创新导致了80%的经济增长。据统计,20世纪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初期的5%~20%,上升到1980年代的60%~80%。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30%,西方发达国家约为70%~80%。2013年江苏省高新科技产业产值达到4.25 万亿元,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技术创新是促进生产力变革的重要因素,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重的趋势下,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

2.人口老龄化有利于促进技术的推广,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于当前我国还处于“人口红利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粗放式经营。据研究(钟伟, 2006), 中国1982~2000年间,人口红利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6.8%。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仅要求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而且要求加快技术推广的速度,扩大技术推广的范围,使科技成果在各个领域尽快转化为社会生产力。2012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中新材料制造业创造的产值达27.1%,高端装备制造业达26.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达25.2%,此外新能源、生物医药和电子计算机等行业也分别占有5%以上的份额。人口老龄化将使科技成为提高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四、结论

(一) 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劳动投入的比重,要求提高单位劳动产出水平

人口老龄化下劳动要素投入产出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社会劳动人口的比重和绝对数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劳动投入产出效益的高低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未来的生活水平;二是人口老龄化下劳动人口年龄结构呈现高龄化状态,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流动与配置,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人口老龄化下劳动人口总量的下降会使单位劳动获得更多的智力投资和健康投资,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体力水平,提高单位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

(二) 人口老龄化使得再投资的资本比例下降,要求提高单位投资的收益

人口老龄化下资本要素投入产出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消费基金的比例加大,用于生产的积累基金比例下降,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为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提高资本投资收益水平十分关键。二是人口老龄化需要对资本投资结构做出调整,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老年产业和智能机械行业将成为投资的热点。三是人口老龄化使生产性积累资金变得相对稀缺,可实行差别化的公共政策,将资金从投资过度的行业转移到长期投资收益稳定的行业中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投资收益。

(三) 人口老龄化要求加快技术创新和推广,提高社会全要素生产率

人口老龄化下技术要素投入产出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我国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发展。二是技术投入的方向要着眼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减少劳动消耗,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最终增加投资收益。三是在人口老龄化下要加快技术的推广速度和扩大技术推广的范围,使得三次产业的技术转化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依靠技术应用和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 黄佐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6):52-56.

[2] 王桂新.上海少子·高龄化的劳动力效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3).

[3] 刘会丽. 江苏省老龄化社会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策略研究[J].经济论坛,2003,(1).

[4] 宋伟.论科技经济结合对社会进步的作用[J].科学研究,1995,13(4):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