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

第1篇: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一、“思维”的定义和类型

(一)什么是“思维”

在心理学中,思维是指“在超出现实的情境下分析有关条件以求得问题解决的高级认识过程”。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语言则是实现巩固思维,传达思维成果的载体。

(二)思维有哪些类型

对于思维方式类型的认识,专家学者们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如陈国安认为,思维方式按其借助的中介不同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按其进程和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其结果是否为先前所有可以分为创造性思维和非创造性思维。我们认为,常见的思维形式包括以下几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灵感思维和分析思维;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二、思维能力训练的指导原则

思维能力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的智力活动。基于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两点指导性原则。

(一)不同的口语交际课型应侧重不同的思维能力训练

不可否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我们需要全方位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但这不代表我们在每一种课型里甚至每一节课中,对所有的思维能力类型都进行训练,在有限的课时中,这种面面俱到的方式,不仅低效,也不可行。因此,针对不同的口语交际课型,我们可以有选择地侧重训练不同的思维方式。

1.独白体口语交际课型

独白体口语交际是指说话者独自进行较长时间的、内容相对完整的言语活动,听众与说话者没有直接的语言对话,包括介绍类、演说类等。这类活动一般呈现事先预设性、内容单一性、结构严谨性等特点,因而,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根据内容的特点,选择一至两种思维能力进行重点训练。

如在《介绍一项护理技能》这一课中,鉴于此项活动的指向性强,步骤明确,我们选择着重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样可使学生在介绍清楚流程的同时,内容也更加吸引人。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形象的语言、表象进行联想和想象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与具体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活动要求来实现训练目的。如可要求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选择思维训练的侧重点?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身具备的特质进行充分的分析。如对于叙述故事类的训练内容,因为学生容易遵循故事本身明确的时间线索,因而我们可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形象思维上,以提高学生讲述的“绘声绘色”性。若训练的内容是评论类,就应着重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有根据,有中心,有层次地清晰表达。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学生存在哪些思维能力的欠缺及其程度,唯有这样,才能达到逐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从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目的。

2.会话体口语交际课型

会话体口语交际是指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场合,运用恰当的方式和策略,使交际活动富有成效地进行的综合性人际交往活动,包括劝说辩论劝说类、多人会话类等。由于这类活动具有互动性、临场性、随机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因此可侧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及求异思维等能力。

如我们在《医卫宣教》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对病患进行医卫知识的普及和宣教。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模式,它的特点为辐射广阔,以“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等为表现方式。在展开训练时,教师讲述案例,“某女生小A因长期节食减肥而导致胃出血住院,作为你负责护理的病员,我们如何运用发散性思维,对小A进行正确减肥的常识普及?”学生思考讨论片刻,得到的答案多为运用常规思维的结果。如:过度节食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容易造成低血糖或使人的抵抗力下降等等。此时教师运用语言,启发学生如何运用发散思维。“过度节食除了给身体的器官和机能带来的危害,对于爱美的女性的外表,有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学生说,“会使人皮肤黯淡无光”、“会让人看起来无精打采”。教师对此进行了肯定,再继续启发:“节食减肥是不是最佳的方式?有没有更好的减肥方式?”对此,学生的回答更是花样百出。不知不觉中,教师完成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引导,在此基础上,结合介绍发散思维的特点及表现,给学生布置其他的任务,如:“怎样运用发散思维,向老年冠心病患者普及冬季防范心梗发作的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会话体口语交际与独白体口语交际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临场性,这对学生是更大的挑战。因而,在进行训练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可以先从片段练习中穿插思维训练过渡到完整的某项口语活动中的思维训练。同时也可以从某种思维训练到叠加几种思维训练,或是从较简单的思维训练到综合度高的思维训练等。

总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及思维能力类型的多样化,使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研究如何选择训练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思维训练的效率。

(二)同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可反复穿插于各级梯度的口语教学中

某种思维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某种思维能力,可以在口语教学的各个梯度中反复训练,并不断提高训练要求,变化训练方式,以达到强化巩固,形成自然的目的。

如逆向思维,是一种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个常规思路难以解决,而采取反向思维以解决问题的方式。“乌鸦喝水”和“司马光砸缸”等故事,讲的就是逆向思维的经典运用。在《医卫口语交际》各个梯度的教学中,其训练的要求和方式都是多样化的。

1.普通话基本表达训练

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教学内容是比较单一的普通话基础知识(如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练习),我们可以编制一些逆向思维小游戏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正话反说”、“你说东,我往西”等。这些小游戏喜闻乐见,轻松愉快,既锻炼了学生的普通话基本表达,也对其认识逆向思维进行了“热身”。此外,教师在进行普通话说话训练时,可以出示一些逆向思维的案例,让学生复述其中是如何运用逆向思维的。如我们给学生展示了马云的演讲《懒的艺术》,请学生复述马云如何反弹琵琶,阐述了“怎样懒出境界、懒出风格”。这样的过程,是有材料作为载体的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这种思维方式的认识。

2.专题口语训练

在学生对逆向思维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我们在专题口语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训练要求并探索其它的方式。如在《应聘面试》的教学中,选择面试中一些常见的热点问题,如:“假如部门领导经常要求你加班,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示范先做多角度的逆向思考:1.加班固然会占用个人休息时间,但要思考是否由于自己的效率不高而导致工作停滞不前;2.加班是对完善工作的另外一种补充;3.通过加班,可以发现和总结以后少加班的方法与关键。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运用逆向思维,从多个角度说说如何回答“我们单位的薪资水平不是太高,你会不会选择跳槽”这类问题,由于有章可循,学生在训练中的思维表现得比较活跃。

鉴于在上述的片段练习中积累了基础,在《护患冲突》的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对此,我们设置了如下情境和任务:“新来的护士小王给一位大妈输液时,多次扎针却找不到正确的血管位置,大妈怒气冲冲,大闹输液室,要到医院管理部门投诉小王。作为小王的同事,你如何运用逆向思维,化解这场冲突?请你和同学分角色扮演进行模拟。”对于这种方式,学生兴致高昂,并且相对于问答式的学习,学生的表现具备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以上以探索逆向思维如何穿插在各梯度的口语教学中进行了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依据护理职业岗群的特点,进行思维训练重点及方式方法的调整。综上所述,《医卫口语交际》校本课程训练体系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遵循训练的指导原则,可以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促进职业院校的语文口语类校本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融合,增强护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基金项目:绵阳市职业教育中心2015年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MYZY1514)本文为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国安.语文教学心理学简稿[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2篇: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时代的前进,步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高等院校素描课教学也在改革浪潮中不断发展。分别以传统素描、结构素描及以培养创新意识为主的三种教学模式并驾齐驱,各有所长。如何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具有创新思维习惯的设计人才,已经成为诸多院校研究的主要目标,经过多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现谈谈以下几点心得:

1 发挥传统素描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和实践中,通过学习前苏联先进经验,在借鉴其先进模式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造型能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传统素描之所以长期以来成为人们依赖的重点,正是因为其在造型训练方面的突出优势。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传统素描注重艺术造型规律的掌握和艺术语言表现力的思考和训练,学习及研究素描造型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是其学习的核心内容。设计素描注重造型能力训练和新思维及想象力的充分表达,与传统素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安排适当课时的传统素描教学有利于发挥其自身优势,易于奠定学生良好的造型基础。素描手稿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意图的主要途径,因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深受国内外设计师的青睐,设计素描训练的目的也在于此。基础训练不可一蹴而就,但长时间的基础训练会使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思维的敏锐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因此在造型训练课程中适当的穿插命题性的计时创意表达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作用是能用最迅捷的方法扑捉瞬间的灵感,可以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2 转变思维观念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思维观念的转变和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密不可分。填鸭式教学往往会造成这方面的缺失或不足。学生由高考进入大学课堂,重新接受新的专业训练,课程设置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相应提高,更多的是实际应用的转变,因此学生要适应大学教育模式,跟上课程进度,顺利完成课内外的作业,如果思维观念跟不上节奏很难实现以上目标。譬如空间转变的问题,从三维到二维的空间转变本身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我们可以将现实中三维空间的物象在二维空间中呈现出来,或将二维空间中的三维物象转变成二维平面图形,面对这一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怎么解决这一问题,自然少不了教师专业性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必要的训练。

要彻底转变学生对素描的认识需从转变思维观念开始,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讲解分析经典作品和往届优秀的学生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作品创作的构思、材料、技法等诸多内容,还可将将一些经典作品所展现出的风格特点进行纵向比较,强调作品在思维观念转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个性特质和独特魅力。实践证明对经典作品的分析对于引导学生转变思维观念具有引导和启发意义,容易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创新兴趣,是转变观念,形成新型思维模式的强生剂。当然,要完全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的模式中跳出来,养成多元化和开放性思维习惯还需要进行系统的专题训练。把培养创新观念融入每一堂课,使创新思维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一切以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新思维为主线展开进行。众所周知,现代本科毕业生步入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眼高手低”。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满足客户需求,制作出令客户满意的作品是设计者的生存之道,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育者改变对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要求,培养同时具备“会观察”、“善分析”、“勤思考”、“强动手”等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眼”、“脑”、“心”、“手”的协调运用,把综合能力训练作为每堂课的必然过程并使之成为习惯,眼高手低的问题将会逐渐得到解决。

3 以创新性思维为前提进行专题训练,在简单有趣的命题中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四开纸上,根据命题《我和苹果》画三幅创意素描插图,时间为十分钟。这种真实性的命题是测试学生素描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式,与现实需求紧密联系,有效地将创新思维训练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专题训练使老师的职能从灌输转向引导,教学的重点由技法指导转移到思维引导。辅导内容主要根据学生在专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有很大的不固定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个个专题中不断得到训练,为此他们需要在课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但要善于从传统中学习,在传统艺术中挖掘潜存其中的创新意识和表现方法等丰富资源。而且还要以自然为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视觉语言,不断的转变视角,多角度观察,用心思考其中的变化,体会微观和宏观之间的巧妙关系,完善自己对整体的把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目的性较强的命题训练中会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同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让学生深刻了解到在对未知的紧迫感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深刻认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不是只停留在技术、知识或美学的层面。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做好专题训练,教师要及时严格做好作业点评,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品评提出指导性意见,将那些企图通过抄袭或草草了事的学生杜绝于萌芽之中,使学生在不断成长中完!成蜕变。

采用命题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赏析经典作品进而掌握其魅力源泉,全面理解艺术与设计的渊源,模仿优秀设计作品中的某些创意手法进行尝试性创作。虽然模仿性创作在教学初期是十分有必要的,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大量的模仿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展现,减弱创新能力,因此还需要更深一层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改善这种状况。

4 发挥小组教学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创作潜能

小组教学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潜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意潜能,拓展其思维领域需要在教学中借助小组教学的力量,以三个或四个学生为单位,将搜集素材、制作草图、设计方案、 规划进程、具体实施等任务进行合理分配,每个人不但要承担相应的任务还要保证质量和进度。因为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作业质量的高低来拟定作业成绩,为提高大家的成绩,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工作做的最好。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在诸多小组中脱颖而出,与其他小组拉开距离,每位成员都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争取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供全班分享,有时一套方案会改来改去直到最终被大家认可。

遇到困难时大家会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使大家在团队的进步中不断成长,壮大。这与他们走上社会进入公司所做事情的步调相一致,既节省了时间,整合了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5 结语

第3篇: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首先,要明确高三地复习训练题重要性。因为高三地理复习课习题训练如何选择也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考试、纠正错误、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和提高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选择。它对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起着再现、巩固、完善、充实、拓展、深化的作用;也是对地理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地理复习课中如何选择训练习题?

第一,地理训练题的选择和编制必须备好“训练题”:在准备训练题时,教师应分析该训练题是否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试题覆盖了哪些知识,考察了哪些能力。因此,在选择地理训练题时,要明确三点要求:“为什么要选择这道地理训练题?”,“这道地理训练题设计要到达课程标准的哪个课标要求?”和“以什么形式设计这道地理训练题?”

第二,地理训练题的选择和编制的具体操作办法是:

(1)利用好历年高考试题。往年的高考试题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材料,教师可以研究这些题目的设计思维,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要求学生:对这些试题不仅仅满足会做,更重要的是了解命题的意图,分析解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熟悉研究往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主要考察哪些地理知识、考察了哪些地理能力。因为高考地理试题对高三地理复习课训练习题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高考地理试题,认识高考地理试题的价值取向,对提高地理教师有针对性选择训练习题的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利用好各校的诊断考试题。自身力量编制试题能力有限,视角存在局限性。各校的试题都是精心选择或由教研组、教研究室组织设计制作,一般质量较好,可以借鉴。

(3)利用好教材编写训练题。因为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历年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原则就是“取材于课本,但有不拘于课本”,许多训练题应尽量回归课本。

(4)利用好学生实际编写训练题。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编写针对性强的训练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态,调节习题难度。自己编制的试训练要适应自己的学生。决不能照搬外校整套试卷。因为很多命题人高考能力尺度把握不准,试题不免有些难、偏、怪,使学生失去应对高考的信心。

其次,要确定高三地理训练题的设计题型。现在高考地理的题型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高三地理复习又分为一轮复习、二轮专题复习。为了提高高三学生高考地理综合能力,我们根据高考题型和地理复习课的类型把地理训练题类型设计为以下几种题型。

第一,要有专题复习的地理训练题的题型。在专题复习中,有针对性的地理训练习题更为重要。二轮专题复习决不能搞成一轮复习的翻版,根据二轮专题复习的目标任务,课堂上更需要教师精讲、精炼。经过几年高三复习的经验,形成初步的专题复习课堂模式。即在课堂上,利用前20分种拿一道地理综合题以小测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然后以讲练结合的形式对知识点和做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一般采用多媒体手段,把近几年来部分相应的依据高考题自己设计的习题或在高考题基础上加以改编创新的习题展示出来,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解题思路,会进行知识迁移,在重复做一些雷同该专题课堂反馈的地理训练题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的练习题。在讲解内容上大胆取舍,大胆跨越,打破章节,重新整合。把同一类问题精讲一个,让学生学着分析其他几个,从而达到讲一个,归一类得一法。

第二,要有定时高考地理综合训练题的题型。在编制高考地理综合训练题时,教师就要熟悉往年高考题,根据高考题的导向和联系教材有针对性的自选、自编综合训练习题。来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高考中地理综合题占了总分值的一半以上,所以在复习过程,必须要有专门的地理综合题的训练题。设计的地理综合训练题时,力求立意新颖、独到、难易适中、有梯度、有启发、有激发思维的情景,材料要贴近生活。自己设计的训练题,还要运用各种地图,图文结合、以图导题,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和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要有定时训练的地理选择题训练题的题型。高考中要想文综的高分,选择题得分高是基础,在我们这些偏远山区,学士底子薄、基础差,综合题得分率低的情况下,抓好选择题的分值更重要。所以在地理复习训练题中,要设计专门的地理选择题,每12个小题为一组,专门专时训练,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

第4篇: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程序;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008-03

所谓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就是依据个体的天赋特性、偏好与潜在优势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才智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过程。在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能,使用优势感官表象,取得学习的成果。个性化学习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开放、轻松、尊重的氛围下互动效果尤佳。

高职学生个性化

学习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人首先要尊重人的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观念、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情况下,发掘潜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学习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

(二)掌握必要的理论

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训练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

神经语言程序学简称NLP,是研究一个人的头脑运作模式从而使自己变得更为成功的理论。在神经语言程序学中,发现个体成长的过程都会用不同感觉表象与外界交流,比如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如果个体突出使用一种感觉表象,就叫优势表象。同样,学生使用不同的感觉表象来学习就会决定不同的学习风格。

视觉型的学生偏好阅读,通过视觉表象系统获取和加工信息,对文字、图画记忆深刻。听觉型的学生偏好听讲,通过听觉表象系统获取和加工信息,对声音记忆深刻。感觉型的学生偏好实践,在做中学,动手能力较强。表象系统不同,对人对事的注意、认知方式不同,采取的学习策略自然不同。

所有人才培养最终都落脚于实践。因而,在努力谋求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更要尝试开拓个性化的实践之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是找出学习类型,在强化优势表象的同时,整合多种感觉表象,从而获得学习和实践的最大收益。

本文以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为训练内容。其核心理念是“人的大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强化”。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第二,潜在能力,即尚未表现出来的,通过学习和训练后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

笔者以NLP理论为主线,整合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认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程序为:(1)找到学习的优势系统(个性化学习风格);(2)建立学习愿景和学习动机(目标);(3)积极正向的自我暗示(积极的自我评价);(4)植入新思维,纠正偏差行为(思维改变行为);(5)他人检验和自我检验。

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训练方法

(一)感觉器官表象的训练

高职学生学习借助不同的感觉器官,如凭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摸等,而后进入内感官进行信息加工,形成个人特有的认知。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知通道有不同的偏爱。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不同认知通道的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不同感知觉类型的学习者在学习上有不同的表现,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本文以触觉训练为例。

让学生右手各个手指的指尖移过一个没有覆盖物的平面。先是粗糙的平面,然后再是光滑的平面。注意一下经过粗糙平面与光滑平面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在几个粗糙的平面和光滑的平面上重复这一练习。注意其中一只手的感觉是否比另一只手的感觉更为强烈。抓起非常轻的物件,在手中停留一瞬间就立即让它落下,再紧紧地抓住它,然后马上放开。请学生体会各个手指能在最初的一瞬间就感觉到这个物体,还是在第二次抓取的时候才感觉到。

闭上眼睛,将几样东西随意地分散放在桌上。用右手轻轻地抚过这些物体,试着估算一下各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不要用手掌或手指作测量工具。然后用左手重复这一试验。

取一些圆形的微小东西过来,如木质的、铁质的,只要它们的大小完全相同但重量有少许差别即可。将它们杂乱无序地放在桌上,闭上眼睛,随机抓起一件,然后用同一只手再抓一件。凭感觉来判断一下,两者的重量是不是一样的。每一次试验都估计一下所抓取物件的重量,再换左手试一下。然后用两手分别抓起一件来重复这一试验。

表象系统的激发,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前提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对学习结果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程度,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这种训练实际上是学生感觉表象的协调性训练,目的是提高操作技能。

(二)建立高职学生学习愿景和积极的自我评价的训练

愿景是个体在大脑中所形成的意象。对学生而言,愿景就是达到学习目标后的快乐景象。

训练内容:两人互相注视对方眼睛30秒,不可以躲闪,目光只是表示自信及诚恳,同时说3句肯定自我和对方价值的话。

向对方说出自己的学习愿景:清楚地说出“做什么、怎样做和完成时间”,对方给以肯定回应“你一定能做到”。

互换角色:谈出活动感受、意义及如何应用到日常学习中去。

了解自我并作积极的自我评价,可以获得内心的和谐,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可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性格、特质、取得的成绩、潜在的能力。注意一定要从积极、健康的方面进行认知。

(三)能力训练

技能的掌握是一种心理过程,会表现出思维敏捷、逻辑严谨、语言流畅、知觉反应速度快、空间判断准确、行为灵活有效等。

实际能力训练 例如,职业院校学生进入实习车间,教师可以提问:请同学们在车间里找一张工作台,仔细观察这个工作台3分钟。观察这个工作台的大小,估算它的尺寸,估算它与你的距离及它与周围物体的距离,比较工作台与附近1米内其他物体的外形,描述工作台的质地和结构,描述工作台的用途,想一想工作台可以在什么方面有所改进。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上述提问,要求语言准确、流畅。准确、流畅地回答问题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根据学生知觉的速度、空间知觉的完整性、语言组织的准确和流畅性给出分数等级,得分较低的学生经过3天的练习也会赶上得分较高的学生。经常坚持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观察、分析、描述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潜能就会得到开发。

1.一般推理训练

训练题目:找出正品工件

教师手中拿两件刚被数控机床加工后的工件,其中一件是残品,但外观看不出来,另一件是正品,外观与残品一模一样,分配给学生A和B两人,请学生C准确说出哪件是残品,哪件是正品。条件是:两个拿工件的学生有问必答,但一个只回答真话,另一个回答假话,并且从外表上无法判断谁说真话,谁说假话;两个拿工件的学生A和B彼此互知底细,即互相之间都知道谁说真话或假话,谁拿残品或正品。现在只允许接受考题的学生C向A和B两位学生中的任意一位提一个问题,然后根据得到的回答判定哪个工件是正品。推理过程如下:

C向A提出以下问题:告诉我,B将如何回答他手里拿的是正品工件还是残品工件这个问题?

如果A说B回答他手里拿的是残品工件,则事实上B手里拿的肯定是正品工件。因为如果A说真话,则事实上B确实回答他手里拿的是残品工件,又因为此情况下B说假话,所以,事实上B拿的是正品工件;如果A说假话,则事实上B回答的是他手里拿的是正品工件,又因为此情况下B说真话,所以,事实上B拿的是正品工件。也就是说,不管A、B两人谁说真话、谁说假话,只要C得到的回答是B手里拿的是残品工件,则事实上B手里拿的肯定是正品工件。

同理,如果A说B回答他手里拿的正品工件,事实上B手里的肯定是残品工件。

C不需要知道A、B两人谁说真话、谁说假话,就能确定得到的一定是个假答案。如果A说真话、B说假话,则情况就是A把一句假话真实地告诉C,C听到的是一句假话;如果A说假话、B说真话,A就把一句真话变成假话告诉C,C听到的还是一句假话。总之,C听到的总是一句假话。

2.表达能力训练

题目:三个工人在制作模具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弄铁块。”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制作精密的模具。”

第三个人边工作边哼唱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我们正在制作就要上市的最新的高科技产品。”

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厂做模具;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请学生根据短文说明它的寓意,全班选出优胜者,当场演讲。

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代表着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从更深刻的心理内容上讲,个体内心相信什么样的自我形象,就能预示一个人的发展结果。

教师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训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也可以利用课上15分钟时间进行,坚持2个月后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潜在能力训练 潜能就是个体本身存在但还未发现的能力。它来源于潜意识,经过恰当的激发,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潜能开发的三个原则是:自信力、意志力、主观愿望。以个性化学习为例。学生要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先要为自己建立一个清晰的可衡量的目标。然后进行下面的训练:(1)引导学生放松、深呼吸,闭上眼睛,然后请学生思考自己使用哪些与他人不同的资源达成目标(指导学生使用坚定、积极的内部言语);(2)实现目标的条件是什么?比如人际关系、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意志品质等(思考五分钟,记住思考的内容);(3)实现目标,自己曾经做了哪些事情?自己还需要做些什么?(思考清楚)(4)实现目标,自己现在具备哪些能力?还需要哪些能力?(思考清楚)(5)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目标?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有多大的信心来实现那个目标?如果非常有信心是100分,一点信心都没有是0分的话,给自己打几分?如果把这份信心增加10分的话,自己还需要做些什么?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己将如何去克服?(思考清楚)(6)你怎么评价自己?周围的人怎么评价自己?当自己的目标实现时,你怎么评价自己?目标实现时,别人会认为你是怎样一个人?(思考清楚)(7)目标实现时,给自己家庭带来哪些好处?给这个社会带来哪些好处?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思考清楚)(8)放松,深呼吸,睁开眼睛,感觉心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让这份力量充满全身。休息5分钟,再回想刚才的训练依然有力量的存在。请学生把刚才思考清楚的问题全部默写下来,大声朗读,其作用是内化这种强大的力量。

(四)思维训练

高职学生个人的才能除了与知识、技能相关以外,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能力。可以这样说,思维训练是走向高技能人才之路不可或缺的条件。工业革命要求高技能人才具有创新思维、对信息有分析择取的能力、对环境有敏捷判断的头脑。打破固有思维的限制需要极大的勇气,个体要跳出早已熟悉的圈子,重新审视自己并且学会质疑;学会看重事实而不是猜测;学会验证而不是凭主观下结论;学会寻找反例而不是盲目跟从。下面提到的两种思维方法供参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逆向思维训练以团队方式进行为佳。如以班级为单位,请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以下问题:

1.家具厂的广告

某城一条街,有一家家具厂开业,广告语是:“本家具厂制作技术全城第一”;第二家家具厂开业,广告语是:“本家具厂制作技术全地区第一”;第三家家具厂开业,广告语是:“本家具厂制作技术全省第一”;第四家家具厂开业,广告语要超过前三家应该怎样说?逆向思维的答案是:“本家具厂制作技术全街第一”。

2.分牛(摘自《创新思维训练500题》)

这道逆向思维题是就事物发展的过程来思考的:从前有个农夫,死后留下了一些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得全部牛的半数加半头;长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妻子所得的一半;次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长子的一半;长女分最后剩下的半数加半头,正好等于次子所得牛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杀,也没剩下,问农夫总共留下多少头牛?

解题思路:倒过来想。

长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结果1头都没杀,也没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

次子:长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女的2倍:2头。

长子:次子得到的牛是长子的一半,那么,长子得到的牛就是次子的2倍:4头。

妻子:长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子的2倍:8头。

把4个人得到的牛的头数相加:1+2+4+8=15,可见,农夫留下的牛是15头。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动员全体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互相激发,活动结束前让学生总结引发出来的新颖构思。这种脑力激荡法(发散思维)是最为人所熟悉的创意思维策略之一。我国研究者许立言和张福奎提出了12个聪明方法也可以用于实训教学(“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联一联、学一学、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教师有针对性地使用12法引导学生,使其产生创造性的想法。思维训练的目的就是变吸收式思维为发散式思维,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培养高职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质疑固有的结论,评估并选取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训练完成检验

检验的内容应有以下方面:我的学习风格是什么?我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取得了哪些成就?如果我再整合其他学习方式会有哪些方面的提高?我完成这个系统的训练获得的收获是什么?我还有哪些差距,用什么办法弥补?我用多长时间达到理想状态?结合学生的自我检验,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个训练环节没有达到要求,一定重做那个环节,直至完成。

笔者采取上述训练方法,对高职二年级30名学生进行5~6周的训练(每周3小时),受训学生学会使用自己的优势学习系统。反馈表明,学生受训后,自信和技能水平得到提升、职业定向更加明确。由此我们得出结论: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训练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是有效的。

结语

高职学生如何感知外在世界,将会影响其内在世界的思想与经验。个性化学习训练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表象系统接收外在信息来改变或增强内在的经验。教会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表象,了解自己的潜力,增强自信,确认成功方向。

参考文献:

[1](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未发现的自我[M].张敦福,赵蕾,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2]许立言,张发奎.创造学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3](英)戴安娜·皮佛.NLP学习突破的捷径[M].吴群芳,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第5篇: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 思维训练

传统的地理教学更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教法比较单一呆板,在培养学生智能和个性健康发展方面比较单薄,过多的强调死记硬背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维教育是深化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所谓注重发展思维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启动、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意培养和训练。因此,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和获得的重要渠道就是在校学习。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谈几点感受。

一、地理课堂中对学生概括性思维的训练

林崇德教授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说:“思维乃至智力的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没有概括,学生就很难形成学科能力,就不能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可见,概括在思维发展及其训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讲授“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时,书中并没有给出气候类型的概念,如果能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热带雨林气候是否分布在同一地区?②热带雨林气候有什么特点?③根据前面两个问题的结论给气候类型下定义。依据①②的结论进行分析,学生就能掌握气候类型就是由具有相同特征的气候所形成的气候种类,达到训练其概括能力的目的。另外,结合地理中地图的优势,也可以训练学生的看图概括能力。如下面是有关褶皱形成的两幅简图,要求学生看图总结出褶皱的概念。

根据对这两幅图的讨论分析,学生得出褶皱就是岩层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学生从认识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表象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阶段,重要的是观察和分清事物的本质或特性,给各类概念作解释或下定义。因此,教师应把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作为发展学生思维的首要环节。

二、地理课堂中对学生灵活性思维的训练

思维的灵活性在于一个“变”字。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就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如笔者讲过经线、纬线和地球上的方向后,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某人从甲地出发依次向南(A)、向东(B)、向北(C)、向西(D)各行200km,那么此人该在哪里?当时,就有学生回答“回到原来的地方甲地”。笔者并没有当即指出对与错,而是举了一个例子:把一张四个角的桌子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学生经过思考,有的回答3个,有的回答4个,还有的回答5个。笔者马上说,“你们都对也都不对,因为锯的方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恍然大悟。接着,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地球球体的特殊性(方向、经度1°纬线的长度、纬度1°经线的长度)重新分析此题。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汇总发现可以分为:赤道地区、北半球、南半球、北极点、南极点等几种情况,当然也就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在平常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科特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思维的批判性,就是要求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问题情境,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批判性能力。

如在讲自然资源时,笔者是这样进行的,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用到“自然资源”这一词语,谁能举例说明哪些物质或能量是自然资源呢?学生回答以后,先不指出是对是错,而是直接阅读教材,找出概念并分析概念的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自然属性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一个是经济属性用于生产和生活)。接着,写出一组物质与能量,让学生说说哪些是自然资源:农作物、火山爆发、火电、铁矿石。通过分析,可一目了然:农作物不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而是人工种植,包含了经济再生产过程;火山爆发是地球内能释放的强烈显示,但这部分能量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火电是人类通过再生产活动获得的能量不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铁矿石符合自然资源的概念。通过分析,去伪存真,排除干扰,保证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性。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人云亦云,盲目附从。让学生对其思维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调整和校正,以提高他们思维的判断性。

四、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深刻性思维训练

思维的深刻性不仅表现在死亡的逻辑性上,而且也表现在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上。但是我们是靠什么来解决问题的呢?靠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是思维的重要形式,是解决问题的主观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在讲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时,笔者要求学生用数学方法来推理分析,同学们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训练中,笔者首先给出半昼弧公式:cost= -tgφ・tgδ(其中t为半昼弧,?渍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啄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理纬度)。虽然利用这个公式来分析昼夜长短的规律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半昼弧t与?渍和?啄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渍为常数,则昼夜长短因δ而不同,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如果?啄为常数,则昼夜长短因?渍而不同,是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这样就可以对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与纬度分布分别进行归纳总结。如分析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以太阳直射北半球为例,δ为常数,且为正值)。分别以下列几种情况来分析归纳:

(1)在φ=0时,也就是在赤道上cost=0,t=90°,T=2t=180°昼夜等长。

(2)在φ=90°-δ地方,cost=-1,t=180°,T=360°,白昼为24小时,开始出现极昼现象,也就是说在[(90°-δ),90°]区域为极昼区。

(3)在φ∈(0,90°-δ)区域上,-1

(4)在φ=-(90°-δ)的地方,cost=1,t=0,T=0,黑夜为24小时,开始出现极夜现象,φ∈[-90°,-(90°-δ)]便是极夜区域。在φ∈(-90°+δ,0)的地方,0

通过一步步相应的训练,教会学生各种逻辑推理,指导他们学会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进而培养他们的智力与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讲述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时,应充分利用新奇、生疑、困难、矛盾去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使他们通过多思考而理解,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同时不断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第6篇: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管理模式 情感 体育教学

管理方法大致可分为民主型、家长型和感情型三种。根据我国社会传统文化及现在的新文化思维及训练特定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哪种类型管理模式最适合中学生运动队的训练?这是当前很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实施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从而明确指出我国社会正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发展中国家努力向世界性强国过渡,这是一个渐进又山撼地动的动态巨变。

开放政策使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既要保护自己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要向外来文化中先进的地方学习,形成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并形成新传统,价值观念、思维形式、管理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使教学及运动队训练思路产生巨大转变。

鉴于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家长型”的管理,一言堂管理模式会被随着开放门户政策涌入的外来文化冲击,特别是受到青少年的抵制,“家长型”管理模式有违我国教育政策初哀。“民主型”管理模式则容易造成涉世不深的青少年错误理解,从而造成无政策主义的滋生,甚至难以驾驭局面,使运动队的系统训练受挫。而“感情型”管理模式符合我国传统文化,是外来文化能全盘接受的,既是我国传统的需要,又是外来文化的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在父母的襁褓里转投到大集体怀抱中的,他们在父母的抚爱之中成长,来到新集体之中还需要我们给予呵护。必须从父母感性的爱转到师长对他们理性的爱的阶段,促进其健康成长,由于是父母之爱的延续,必定能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

运动员的动力主要来自精神而非物质奖励,所以感性投入是不可替代的。中学运动队大都是配合的集体项目,需要团结协作精神,“感情型”管理教育不会出现“家长型”管理容易出现的征服意识,也不会出现“民主型”管理容易出现的放任自由。代之而起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情说理在集体中造成团结和谐气氛,对训练起着极其重要的剂作用。从而提高队员处理人际关系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感情投入三个重要原则是:

1.关爱原则。体现学校领导和集体的关怀,而绝不是教练员的个人恩惠,从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给予队员的温暖。比如:学生上教研和比赛的时候要比平时上课和训练的时候认真得多,因为有许多领导和教师在场。

2.双面的原则。感情投入的双面即队员必须向学校这个集体投入情感,以高效的训练、学习成果及优良品质报效之。否则感情的投入或许散失殆尽,教学效果之糟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性教育,要有集体荣辱观。

3.三结合原则。与家长、学校和教师组成统一战线,联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强化管理教育,堵住漏洞,做到“三管齐下”,这样才能取得最显著的管理教育效果。

教师的一个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目光,一句和蔼、关切、鼓励和表扬的话语,都会在学生心中掀起感情波涛,引发共鸣,师生间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这种感情的“共振”,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战胜阻力的信心,对顺利实施教学步骤至关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著名的“罗森塔尔”试验充分证明了情感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是有情感的人,有着应该有的尊严,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给予充分理解和足够尊重。教师应该甩掉“师道尊严”的外衣,“蹲下来”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时时处处尊重学生,维护他们的心灵,也就是说,我们要树立这样的学生观:学生是“钻石”,我们要不断打磨他们;学生是“教科书”,我们要不断揣摩他;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我们要不断鼓励他;学生是“艺术品”,我们要不断欣赏他;学生是“美好生活”,我们要不断珍惜他。为此,教师应该对运动员学生少一点责备而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冷漠而多一点爱心,少一点唠叨而多一点理解,关注和思考学生想什么和需要什么。

总之,感情因素的运用是教练员或教师树立威信,组织教学,激励队员热爱学习,培养队员情感的重要条件,也是集中凝聚力的表现,是中学运动队每节训练课效率提高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6(2).

[2]中学体育教学,2006(4).

第7篇: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例题课;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64

一、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学生自我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例题的学习和解决停留在被动等待上,认为要做的事情是认真听讲和做笔记,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时间去多问几个问题,更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质疑习题的对错及教师讲解方法的优劣。很少学生喜欢在例题解决后对习题进行小结和反思。

2. 例题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每个学校里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如果让数学教师上一堂公开课,课题、课型自由选择的话,那么,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都会选择新授课作为自己的课题,为什么呢?主要是例题课的设计难度大,而且效果往往不理想。例题课不像新授课可参考的范例多,设计起来有难度,而且形式单一,一节课就是围绕做题讲题展开,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

3. 例题课缺乏深入研究和精心设计

对教师们而言,例题课往往没有新授课准备的充分,缺乏计划性。在大多数教师的心中,例题课就是处理题。例题课都在新授课的后面,教师们会根据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来集中处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题目,缺乏系统、科学的设计。

4. 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做得太少

教师总是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认为习题讲得越多越好,没有注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教师讲课头头是道,上课只顾自己滔滔不绝,不顾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

二、如何上好例题课

1. 例题和习题的安排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何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成为简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使学习内容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例题的安排也缺少典型性,所以缺少目标的习题课有盲目性,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 例题的安排要有非常强的示范性。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应用,体现通法通解,以起到加强双基的示范性,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

3. 习题的配备要有阶梯性。要注意题型的划分,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利于学生“步步登高”,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我们坚决反对把难题放在前面,坚决反对把整套习题安排得太难,要避免打击学生做题的积极性。习题的安排,既要体现知识与方法,也要体现能力培养与积极性调动。

4. 对例题和习题的安排,数量要适中。不要搞题海战术,但反映基本知识巩固、方法与技能培养的必要的题目还是要有的,要让每个题目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并注意体现方法和规律,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

5. 对例题的学习要注意师生互动。教师重要的是及时地点拨,学生重要的是始终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习方法,教师要精讲,但对学习易犯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对学生困难的解题思路要及时点拨,对方法技巧要引导学生总结。

三、具体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1分钟)

1. 教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完成情况,首先表扬学案完成好的优胜小组,表扬学案做得好的同学,并指明是哪一小组的。

2. 教师根据检查情况指出本节所讲习题的常规题、重点题、易错题、难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任务,结合自己所做情况带着目标听、学、思、练。

第二步:自主学习(自查自纠)(5分钟)

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让学生独立自纠5分钟。对“会而不对”的题找出错因并纠正,对不会或有疑问的问题用红笔记出,准备讨论。

第三步:讨论、展示(15分钟)

1.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明确讨论内容:重点讨论自改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小组不能解决的典型题目。

(2)讨论方法: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组内集体讨论,教师要全面掌控,参与到小组内讨论,并巡回指导。每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把小组讨论不会的问题、疑难问题由小组长反馈给教师。

2. 展示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板书展示,每个小组都要展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展示要有侧重,要分层展示。

第四步:点评、拓展(20分钟)

进行点评时言简意赅、思路清晰、高度概括。

(1)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新生成问题,教师绝不能包办,一定先放手让同学们讨论,尽量自己解决。

(2)每个同学展示时要脱离材料。

(3)特别注意:学生点评时其他同学积极参入,大胆站起来提出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出自己的方法、思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思路。

(4)对学生点评不到位的地方,教师适时追问、点评、总结,进一步对其进行变式、拓展、总结规律,以增大课堂的容量、思维量。

第五步:总结升华(4分钟)

课堂总结及学生反思:让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规律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进行总结,让学习班长对本节进行点评,评出哪小组表现好。对学生总结不全的,教师再加以总结。

第8篇: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思维能力;训练;机械识图

一、采用联系、对比的方式记忆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机械识图课程中的国标定义很多,学员必须熟悉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而不能去死记硬背,导致产生思维的局限性。如,学断面图时,要善于比较两种断面图,即重合断面和移出断面的区别及联系,同时还要弄清为什么需要断面图而不采用剖视图代替。采用这种联系、对比的方式使学员能很清楚地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极大地帮助学员进行记忆。

二、细心观察,掌握本质

由于学员的基础较差,空间思维较弱,大多数的学员只能以具体的物体作为思维对象,而《机械识图》要求的是对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联系思维。要训练学员在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的快速转换能力,就必须要使学员学会观察。如,学员学习三视图的形成,其展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最终绘制在图纸上的却是平面图样,学员常常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很困难,很难完全理解为什么会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九字口诀,此时,教员需要引导学员使用硬纸板或塑料片自己动手制作三投影体系,让学员实际感受其展开的动态过程,在观察中,不仅用眼、用脑还要用手感受物与图、图与物的转换,抓紧本质,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强化模仿训练

很多人认为,模仿就是照抄照搬,但是实际教学经验表明,经常进行模仿训练的学员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比少进行或是不进行模仿训练的学员要好得多。模仿实际上是思维的提高,是思维的升华。学习《机械识图》的初级阶段,学员离不开对教员的模仿,对图例的模仿。其中包含有作图方法的模仿,也有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模仿。因此,教员在授课中,一定要注意为学员提供正确而思路清晰的范例。如,在学习绘制组合体三视图时,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讲解主视图方位的选择及绘制的顺序,为了避免学员之间的相互抄袭,有条件的可以采用让每个学员绘制不同的木制模型,而教员讲解一个较为复杂的模型作为标准范例,学员模仿教员的步骤及绘图方式,一步一步,由浅入深,为学员的思维模仿创造条件。

四、充分体现语言艺术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我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如果我们只对一名学员进行哑巴式的作图训练,是难以使他形成真正的思维能力的,也很难使他适应工作的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员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思维的分析,而且经常要他们对学到的只是进行复述,其复述的过程当然没有必要要求学员一字不差,而是要学员对内容进行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学员思维形成的过程。同时,教员在课堂上还要创造给学员进行语言表达的良好机会,既进行课堂互动,被提问的学员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才能顺利地回答出问题,同时不断培养和要求学员使用识图中的规范语句。在学员绘制图样的过程中,也都尽可能地要求学员描述其绘图的步骤及思维的过程,经过这样的训练,学员不仅能绘制出图样,还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提高看图作图的速度。

五、求异思维训练

《机械识图》习题册中出现的题多数为求同式问题。它表现为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要形成求同思维,必须按照逻辑规律,先正确掌握概念及足够的基本知识,如,读图中的两个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学员必须深刻了解两种不同方法的内涵,然后才能对所看到的图样根据特点运用求同的方法手段进行类比归纳,得出正确结构。而求异思维则是可以同时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多方位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思维活动。如,给出一个主视图,让学员进行发散性思维,给出可能存在的所有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在得出具体的三视图后,对同一个模型进行细部的演变,较多地采用视图补线、补图等手段。诸如此类,对学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通过这样的求异思维训练,给学员思维发散的机会,引导学员思维的路径,进一步开拓思维。

第9篇:成长型思维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思维训练;语文教学;作用

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这是时代对我们教育者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传统教育中那种简单地向学生填灌知识的做法,已为大多数教师所摒弃,对学生能力的关注已大大超过了对知识的关注。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了我们每个教育从业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语文学科尤其如此,其基础性、人文性的独特特点,使得我们在教学中有条件也有可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

那么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究竟有何作用?我们又当如何去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此,我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兴趣从何而来?唤醒学生心中的疑问,启动他们的思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过程。”的确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大脑功能日趋完善,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万物有了一种强烈的独立认知的愿望,如果我们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知识,找到答案,那么随之而来的那份成功的喜悦就会化作一种内驱力,从而产生出新的尝试兴趣。例如,有一位老师在上《皇帝的新装》时是这样做的:在读课文之前,就对学生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请同学们读课文时注意分析思考:皇帝上当受骗该怨谁?”学生细思后纷纷就自己的思考展开对话,整个过程老师只是适时地点拨和引导,并不时抛出一个新的问题来引发学生去争论,去思考,无形中就完成了对文本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像这样,一个问题不仅成功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既愉悦了身心,又增长了才干,这就是注意到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结果。

其次,能帮助学生解悟语境。由于时代和年龄的因素,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学生的人生经验和作者的人生阅历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学生在阅读中有时虽然能够通过文字材料感知句子中某个词语的词面意义,却不能准确获得作者要在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从而直接影响了对文本的解读效果。语言学习是需要语感的,而语感又离不开智力活动。如果我们能够引发学生用联想和想象来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情景同作品中所描述的情景进行比较,或许就能让他们在自悟中把握作者的思想,从而顺利地实现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如《孔乙己》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句话中的“排”字当如何理解?如果我们简单地告之曰:“炫耀”,恐怕学生还是茫然,不甚了了。反之,我们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理解,而是引导学生联想:诸如有人在捐款现场有意地把捐出的钱叠成扇状,以示自己捐款之多等现象与孔乙己的行为有何相似之处?学生自能通过比较来明白:原来作者是要刻画孔乙己“穷酸”“迂腐”的性格。像这样,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用恰当的问题去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让他们的思维碰撞起来,就会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去发现,去创造。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

1.在语言训练中强化学生的想象力。语言和思维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这种特性就给我们提供了在言语训练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的可能。如教学《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我们就可以借助诗歌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着力于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去想象天上街市的美丽、物品的珍奇、人们的自由和幸福的种种情景,并描述自己想象的结果。然后抓住“美丽”“珍奇”“自由”等词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让他们去想象与之相反的另一种社会具象,最后进行比较:哪个世界是现实中的?哪个是诗人所理想的?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憧憬天上的街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之中是能够得到充分训练的。

2.在联想和比较中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联想是由现实中的某个情景引发人们去思想与之相关或相反的另一个情景的心理过程,而比较又是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如我们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同为被贬的文人,我们还知道哪些?他们的心胸与作为各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学生的思辨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也会更加对范仲淹的博大、坡的旷达倾心不已。

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已经证明:一个人要有创造能力,首先要有想象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每个语文工作者应该身体力行,我们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要积极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让我们的努力去点燃学生智慧,让社会拥有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