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品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产品设计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产品设计工作总结

第1篇:产品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同步工程 总装工艺

1 绪论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快,竞争激烈,车型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壮大、加快推出客户满意的新产品,成为汽车企业的核心课题。目前各汽车企业最广泛采用的是同步工程技术手段,在过去的传统研发过程中,设计和生产脱节较大,造成前期造型一流,后期设计模具阶段制造工艺却无法完成其设计要求,诸多的问题都是在后期逐渐被发现,但是此时大部分零部件的工装都已经加工完成,此时更改必将导致开发周期延长、成本的增加,而同步工程则将研发、试验、试制、制造、工艺、质量、批量生产、售后等环节系统性的结合起来,对冲压成型、焊接、喷涂、装配、生产线平面布局、商品化等问题提前至设计阶段发现、处理,使产品研发和后期的工艺实施、商品化等实现无缝对接,保证了在正式批量时没有影响生产的重大问题,从而整体的降低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及成本。

本文将根据总装工艺的实际情况,阐述总装工艺在设计阶段,对产品设计展开的总装同步工程分析的部分内容。

2 总装同步工程应用分析

2.1 整车生产线通过性分析

结合总装工厂现有的工艺情况,来确定新开发的车型,与现有工厂工艺的差距,确认能否在现有的生产线进行生批量产,若现有工艺无法满足新开发的产品,这必须确认是新建工厂还是改造现有的工厂。如:整车吊具定位孔的形状、翻遍、孔径、四门可拆卸性、整车的长宽高等

2.2 总装零部件装配空间分析

总装零部件(下文简称“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装配人员的手指操作空间、手掌操作空间、套筒、连接杆及枪具的操作空间,如果需零部件顺利装配,就必须保证这些在装配过程中涉及到的操作空间符合装配空间的要求,否则将无法保证零部件的顺利装配。

2.3 总装零部件遮蔽分析

对于零部件的遮蔽方面,主要考虑总装零部件是否需要遮蔽,哪些位置零部件需要遮蔽及遮蔽措施,哪些零部件不得遮蔽。如:搭铁螺柱,必须在焊装进行遮蔽,否则车身经过涂装工序后,将导致搭铁螺柱无法起到真正搭铁导电的作用;零部件装配过程中,从人机工程角度考虑,所有总装零部件的装配必须是在操作者的可视范围内实现,不能被其他的零部件遮挡,如果可视化差,将增加操作者的装配难度及劳动强度。

2.4 总装零部件装配连接点分析

零部件装配的连接点众多,必须保证各个零部件连接点既能符合装配工艺,又能实现产品设计要求。如:管路连接,设计时必须在连接处增加防止管路脱落结构;胶管、管路等连接位置,两端要有装配标记;制动管接头周围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线束在车辆上固定点、连接点、过孔很多,设计时需要考虑标准件固定形式、定位要求、线束分支点与连接头距离、线束过孔的保护、线束接插头防错、防脱落结构、线束与车身拐弯位置固定等。

2.5 总装零部件装配紧固方式分析

零部件装配的螺接紧固点众多,必须保证各个紧固件能够顺利实现装配及调整。如:偏心调节螺栓上是否有调节标识、零部件单点固定是否有防旋结构、同平台及共线车型零部件紧固件是否尽量一致、是否尽量避免采用螺栓加螺母组合的拧紧方式来紧固零部件、是否尽量少采用自钻孔紧固件、是否对极易发生螺纹错扣特殊位置尽可能采用自攻钉等。

2.6 总装零部件人机工程分析

零部件的装配,目前国内的整车工厂大多数采用的是操作者及操着者加工具的装配形式,因此必须考虑如何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则成为产品设计的重点,产品设计阶段需要考虑零部件的重量、零部件的操作难度、零部件的边缘结构设计符合操作者的人体结构及身心安全。如:零部件单人无法装配的,需要增加零部件装配辅具的设计结构;操作者在装配时经常需要身体蹲下、倾斜、局部肢体扭转等不符合人体结构的操作行为及动作,因此产品结构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装配过程中操作者的身体常与车身、零部件存在触碰、摩擦,因此零部件的周边不应有棱边、尖角、锐边等情况。

2.7 总装零部件防错研究分析

零部件装配涉及到共线生产或同平台的产品,装配在同一工序且其功能相近却又有所不同的零部件,此类零部件结构大致相同,极易错装,导致后续的整车相关功能无法实现,因此必须考虑产品零部件的防错设计。

装配的部分零部件其产品设计的结构、装配方式、紧固形式等内容均相似的情况下,可以在零部件的外观颜色上进行区分,以便选件方便。

零部件在不能通过外观颜色进行防错的情况下,应在产品结构上形成可视化差异,可以考虑通过零部件的设计结构来防止错误,如:结构件不对称的设计防错、零部件的配合间隙公差防错、零部件的配合结构防错、零部件外形结构差异化防错、零部件定位点偏离防错、干扰定位点防错、导向定位防错等。

随着电子电器类零部件种类越来越多,操作者通过肉眼无法进行分辨其相关的电器功能检查的零部件,必须考虑通过电器件的性能即通过相关设备进行检查防错,如:电检设备、计数器、限位开关、蜂鸣器、光电开关、失控报警、电子传感器、运输带/槽等。

2.8 总装流体材料的零部件分析

总装各种流体加注灌的的加注口结构的设计,及周边零部件空间环境的设计将对整车流体材料加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设计阶段产品工程师必须考虑各加注灌的加注口结构及周边零部件的设计。如:各液罐加注口之间两两之间间距、各加注罐口与车身及周边其他零部件是否干涉、导流管-罐体间管路走向竖直及其内径是否合适、同平台车型或共线车型同种类的加注罐数据、加注量、加油口径是否可以保持一致、加注口上部垂直方向一定范围内是否无障碍物。

第2篇:产品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一、项目负责人接到正式研发任务通知后,编撰《研发项目建议书》、《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和《设计和开发输入清单》。开始组织项目组实施项目开发计划。

二、按《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任务书》,供初步技术设计评审。《技术设计任务书》要求列有:

1)根据产品的性能、主要结构、系统等方面进行的理论计算过程。

2)确定的产品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等方面的设计说明;

3)根据价值工程论证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性价比及成本估算;

4)产品总图或总装示意图及适用标准依据;

5)试验标准、条件及设备等。

三、按《设计开发评审报告》申报初步技术设计评审。在初步技术设计评审中,对《技术设计任务书》的设计方案、结构性能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全面、系统评价。项目负责人要做好评审后的整改和复评前的准备工作。

四、初步技术设计评审通过后的图纸设计工作包含全套图样目录、各类汇总表、试制鉴定标准及报告和产品说明书,供图纸设计评审和产品试制验证。

五、按《设计开发评审报告》程序做好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阶段性评审及整改;按《设计开发验证报告》验证结论及跟踪结果做好试制鉴定后的整改及图纸修订和工艺文件补充工作。还要做好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为产品正式投产做好产前准备。

六、根据《研发项目建议书》和《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制定的设计目标,执行《设计开发评审报告》和《设计开发验证报告》程序,完成产品研发设计任务同时,做好包含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装箱单及产品安装图等在内的全部产品设计文件的完善工作。

七、项目负责人做好产品设计研发文件的归档工作。归档设计研发文件要求:

1、完整的设计研发过程文件;

1)研发项目建议书

2)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

3)设计和开发输入清单

4)设计开发评审报告

5)设计开发验证报告

2、完整的设计研发技术文件;

1)技术设计任务书

2)图样目录

3)汇总表

4)工艺及验证文件

5)试制总结

6)使用说明书

7)产品出厂检验单

8)装箱单

XX产品设计开发工作计划书(二)

制定产品设计的目的是用文件的形式,把对于在设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设计进度、 所需零配件、相关资料等问题作出的安排记载下来,以便根据本计划开展和检查本产品进展工作。

编制内容要求如下: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产品设计计划的目的,并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说明:

a.待设计的产品名称;

b.本产品的客户、开发者、设计要求等;

c.产品造型结构设计完成后的跟进。

1.3定义

分析产品的功能、材质、表面处理、装配方式、包装方式、可行性分析等。

1.4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a.本产品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

b.属于本产品的其他参考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 产品概述

2.1 工作内容

简要地说明在本产品的开发中须进行的各项主要工作。

2.2主要参加人员

扼要说明参加本产品开发工作的主要人员的情况,包括他们的技术水平。

2.3产品

2.3.1文件

列出需移交给客户的每种文件的名称及内容要点。

2.3.2服务

列出需向客户提供的各项服务,如附件采购、后期手办及模具跟进。

2.4验收标准

对于上述这些应交出的产品和服务,逐项说明或引用资料说明验收标准。

2.5完成产品的最迟时限

2.6本计划的批准者和批准日期

3 实施计划

3.1工作任务的分门与人员分工

对于产品设计中需完成的各项工作,从可行性分析、设计、手办、测试,包括文件的编制、审批、打印、分发工作,按层次进行分解,指明每项任务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

3.2 接口人员

说明负责接口工作的人员及他们的职责,包括:

a .负责本产品同客户的接口人员;

b.负责本产品同本单位各管理机构,如合同计划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的接口人员;

c.负责本产品同各分合同负责单位的接口人员等。

3.3进度

对于可行性分析、设计等工作,给出每项工作任务的预定开始日期、完成日期及所需资源,规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先后顺序以及表征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志性事件(即所谓"里程碑")。

3.4预算

逐项列出本产品设计所需要的劳务(包括人员的数量和时间)以及经费的预算(包括办公费、差旅费、机时费、资料费、通讯设备和专用设备的租金等)和来源。

第3篇:产品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同志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处理和协调好与同事间的工作关系,顾全大局、相互支持、共同提高,以良好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合作关系,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出色完成。2003年完成zl40g车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完成后车架的方案设计及工作图设计完成,完成zl30g配自制桥前后车架的改进设计,完成zl30g前、后车架组焊胎的适应性改进设计,完成zl50f副车架支承架、zl30f前铰接架、zl50f翼箱等组焊胎及相应调整用工位器具的设计lg930轮式装载机总体方案的设计后车架方案设计及工作图设计组织、协调、安排yz18j、yz16j、zl30f-2、wz30-25、zl50f3、zl50g4等相关工艺的编制以及f系列焊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围绕着临工工业园的全面投产,该同志积极主动地参入公司工艺流程调整,深入车间一线、服务一线,完成了结构件车间工艺流程调整布置规划,组织完成了所需工位器具的设计,组织、协调、安排lg916、wz30-25、lgs820等新产品60余套工装的设计,适应了新产品上量的需求,加快了新产品商品化过程。积极参入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参入产品组合总体方案的设计、组织结构件部分的设计、完成lg953前后车架总体方案的设计及工作图设计、结构件部分工装设计的组织与协调,组织、协调、控制lg953、lg956轮式装载机的工业性试验过程。

2006年至2007年,为实现产品组合产品的顺利过渡,作为一个设计室主管,组织完成了产品组合产品的整顿与整改,在保证产品组合产品顺利生产的同时,为满足用户对于发动机等多配置的需求,组织协调完成了组和产品的多发动机配置的开发。为了满足用户多功能配置的需求,实现组合产品变形产品的稳步投放,组织装载机室会同各专业室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完成了:lg933、lg936夹木机、抓草机、侧卸斗,组织完善了lg952所有的变形产品;lg953、lg956夹木机、抓草机、侧卸斗,lg918、lg936、lg938、lg956等快换装置、快换斗等。在保证产品组合产品顺利生产的同时,为满足国外客户对临工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根据公司2006年出口产品的需求,组织装载机室会同各专业室完成了lg918、lg936、lg938、lg956、lg958、959等出口产品的设计,发动机配置齐全,满足出口需求。特别在产品结构性能改进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解决了zl50f双缸后车架、动臂、lg953后车架等故障问题。

为了不断的充实自己,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该同志进一步学习各种产品结构及工作原理,尤其是工作装置部分优化设计、发动机的匹配设计,充分理解并消化原理性的东西,为总体设计打好理论基础,该同志参加大连理工大学的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工程硕士学位。该同志无论是在工艺流程调整、大型工装的策划设计、新产品的设计和试制过程以及产品结构性能改进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公司和社会的认可。

第4篇:产品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外观设计 中空成型机机 造型 色彩设计

通过对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的功能、结构等特征的研究与分析,尝试整理出这类产品的外观设计原则与方法,打破这类产品外观设计纯粹的形式主义的认知,也是对什么是机械产品的外观设计的一种重新认识,即通过对产品的结构组成、操作流程、工艺流程等产品的功能性体现的设计自然而然地实现产品合理的实用性、艺术性和操作舒适性。

一、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概述

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是用挤出的方法制出管状型坯,然后将压缩空气通入处于热塑状态的型坯内腔中,使其膨胀成为所需形状的塑料制品。

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矿泉水瓶、牛奶瓶、药瓶等塑料容器都是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的制品,该产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并且挤出塑料中空成型设备成型工艺简单,所以被各个生产厂家研究并生产,其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

二、工业产品外观设计

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包括造型设计和色彩设计两大部分。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对工业产品进行材料、结构、加工方法,以及工业产品的功能性、合理性、经济性、审美性的推敲和设计。即:以工业产品为对象,从美学、自然科学、经济学及工程技术等方面出发进行产品的三维空间的造型设计,称之为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工业产品的色彩设计,总的要求是使产品的物质功能,使用环境与人们的心理产生统一、协调的感觉,在色彩设计时,通过色彩显示产品功能是色彩设计的首要任务。在设计中将色彩这一视觉要素运用其中,使色彩成为造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的色彩表现形式,它使得任何具体的设计作品因为有了色彩要素的参与而变得更加完美。

三、中空成型机特征分析

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主机一般包括挤出机、模头、锁模装置、模具、供气装置、电气控制装置、混料机、上料机、色母料计量加料机、模温自控机、制品旋口或修整装置、制品检测装置等辅助设备组成。概括来讲,影响到外观设计的主要因素主要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一)主体框架

中空成型设备的基础,材料主要是以方管、槽钢、工字钢为主。是设备的主要支撑结构,是设备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二)挤出系统

挤出系统主要由电机、变速器和螺杆几个部分组成,是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最主要的设备,它影响着制品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原料的利用率。

(三)液压气动冷却系统

塑料挤出中空成型机吹胀气体的动力来源以及冷却水的循环系统。一般安装在设备的尾部。是塑料产品成型的动力来源。

(四)吹塑成型系统

主要包括模头、模具和合模机构。处于设备的最前端,此区域对于操作者来讲有一定的危险性,一般的做法是在吹塑成型系统框架外加防护设计。

实际上,一个设备是由若干个零部件组成的,为了达到整个机器的各个方面的完美体现,整个设备的所有部件都需要工业设计方面的介入。但是,设计应该从大局出发,从整体着眼,应该把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不同的功能特点进行整合,把整机拆分成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来设计。通过图1我们不难看出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的形体特征主要为框架结构的设计,成型区域和动力区域划分十分明显,属于两段式的结构组成,即设备的后段为动力区域,前段为成型区域,如图2所示。通过这样的理解划分,也就形成了产品的主要外观设计内容为:前段成型区的防护性设计,主要考虑制品的安全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后段动力区的敞开式设计,主要考虑到安装、维护、运输等方面的便捷性问题。

四、中空成型机的外观设计原则与方法

通过对中空成型机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基本架构的仔细研究,总结了在外观设计中应该避免出现的问题,进而形成中空成型机的外观设计原则,为下一步的外观设计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造型设计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1)包装设计(全封闭式的设计)。为了追求设备的整体性,把整机用钣金全部封闭起来,效仿加工中心的外防护设计。这样一来,整体性是体现了,但设备调试、安装、运输、维护中的一系列方便性问题就出现了;

(2)形式设计。华而不实的外防护设计,过度强调防护的形式,忽略了操作的方便性,缺少人机尺度和操作流程的考虑。

色彩设计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1)色彩混乱。该设备外购件比较多,色彩本来就比较丰富,应确定好主辅色调,化繁为简;

(2)产品功能色彩体现缺失。各个功能组块部件应用相应的色彩来体现自身的功能,比如危险性的、稳定性的、示意性的部件都应该用相应的色彩来体现;

(3)缺少时代色彩。传统的蓝色、绿色的应用太具有普遍性,应结合当今时代的流行色加以应用,可借鉴电子产品、公共设施等产品的色彩。形成大环境下的产品应有的色彩,同时又不失自己的特点。

有了对设备的充分了解与分析,又总结出设计中应该避免出现的问题,也就确定了设计的重点和原则,主要以设备的功能最佳体现为前提,围绕框架和外防护的设计开展工作,最终回到提升产品功能,实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中空成型机外观设计分析与研究:

(1)确定设备形态语言特征。此类设备形体比较大,为了减少体积感,可采用视错觉的设计方法,在某些部位融入圆弧的设计元素,形成直线与曲线的结合,粗细结合,刚柔并济。(图4)

(2)简化框架形式。通过与工程师的共同努力,尽可能地实现用料少、强度高、结构简单的框架形式,同时考虑到形态的形式美学原理,结合点线面的构成形式,体现美感。这样既实现了动力区域的超大空间、安装维护方便、运输便捷的目的,也达到了产品的设计美感需求。

(3)合理的外防护设计。采用轻巧的设计语言,结合设备的功能语义形式,融入建筑、家电的设计形态语言,形成固有的设计风格。超大的玻璃窗体的应用,提高了可视性,同时也减轻了设备的物理和视觉的重量问题。

(4)主体色彩与功能性色彩的应用。主体色彩采用单一灰色系的色彩,减少设备的体量感,视觉感觉轻巧。辅助色调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外购件的色彩、重点部位的色彩、功能性部件的色彩(各种水管、气管、阀体等),还有企业的色彩,这些色彩足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把这些部件按照合理的位置进行整合布局,实现色彩的统一与变化。

第5篇:产品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摘要:工厂平面布置是指规划厂区时确立生产作业单位(如车间)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设施规划及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系统布置理论的操作步骤和基本要素,并介绍了系统布置设计在钢铁厂布置中的应用;且制定了一定的评价体系原则对钢铁厂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评价研究。

关键词:系统布置设计 工厂布置 评价

引言

工厂总平面布置是工厂设计的重要部分,其实质是对生产元素:人、机具和物料,在时间上适当连接、空间上密切组合、减少自制零部件、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和外购件的损坏,节省费用[1]。本文介绍了系统布置设计在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中的应用,并如何应用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来进行钢铁厂总平面布置[4];论述了总平面布置方案的评价体系原则[5]。

1.系统布置设计理论

1.1系统布置设计模式

系统布置设计是有条理的布置设计方法。其内容包括:一个由若干阶段构成的结构,一个设计程序的模式,以及在布置中用来进行评价、鉴别及使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区形象化的一整套图例符号[6]。

任何重新调整的工厂中真正的“布置设计”的阶段都包括创建一个总体区划(阶段Ⅱ),然后是总体区划每个部分的详细布置(阶段Ⅲ)。

每一个布置都以下列三个基础为依据:

1.相互关系—所布置的各种对象之间所需要的相对密切程度。

2.面积—所布置的各对象的量、种类或轮廓。

3.调整—所布置的对象排列到合乎要求的最佳地步。

这三项永远是布置设计项目的中心,布置设计程序的模式以这三项为基础。

1.2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始资料

工厂布局是设施设计与规划的核心。工厂布置设计需要的主要原始资料是产品及其生产纲要和生产工艺过程。次要资料包括两种,即支持生产的辅助服务部门和时间的安排。

(1)产品和产量。产品及其产量指工厂要生产的产品型号、规格、产量和年生产量。

(2)工艺过程。本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的工艺过程表、装配工艺卡等工艺文件。

(3)辅助服务部门。是指支持生产运行的工厂各辅助部门。

(4)时间安排。是指产品生产周期、投产批量与批次等。

有了以上五方面的原始资料,就能进行系统布置设计,再加上环境条件,能源和运输等方面的资料,就能完成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设计。

1.3工厂设置的工作步骤

工厂布置设计的典型顺序和步骤如图1所示。

工厂布置设计从研究该厂需要生产的产品和产量开始,拟采用工艺至关重要,只有决定了产品的工艺过程,才能建立起对设备的需求。工厂特定面积要求的各种类型设备的数量是操作时间、每班时间长度、操作工人技术等级等因素的函数。所以产品和生产模式决定工艺,工艺又决定设备和要求的操作工人。

2. SLP与SHA相结合在总平面布置中应用

2.1 SHA概述

物料搬运就是产品、物料、元件或物品的移动、运输或重新安放,简称SHA。正如每一项搬运项目所经历过程一样,从最初的申请任务到最终安装实施,SHA包括四个阶段:(1)外部阶段,(2)总体搬运方案,(3)详细搬运方案,(4)实施。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依次排列的"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各阶段应该交叉,在每一阶段完成时应取得批准。

2.2物料搬运系统分析(SHA)与系统布置设计(SLA)相结合

SHA重点在搬运方法和手段的合理化,即根据物料的物理特征、数量以及运输距离、速度频度等,确定合理搬运方法,选定适当的搬运路线,尽可能降低物流路线的交叉,迂回、往返现象,选定合适搬运设备和搬运方式,使搬运系统的综合指标达到最好,并起到调整与修正布置的作用。

SHA与SLP具体结合程序步骤如下:

(1)确定输入数据和活动区项目。

(2)根据物料特征表进行物料的分类。

(3)根据产品(零件、材料)的编制工艺流程图和搬运路线表(物流进出表),编制搬运活动一览表。

(4)通过搬运活动分析,整理各活动区组成部门物流关系。

(5)根据各组成部门的密切程度,相互干扰程度,编制非物流关系表。

(6)把各部门所需用面积和实际面积,放入调整好的作业相互关系简图中,绘制面积的相关图。

(7)根据厂址、总图各种规范及建筑模数等条件的限制,调整各个部门和车间的轮廓,绘制初步平面布置图方案,把这些方案反馈到搬运活动分析上。

(8)搬运活动分析中的搬运活动表上的数据,表示到初步平面布置图方案上。

(9)经过评价,选定出最佳平面布置和物料搬运规划方案,供施工设计、安装和施工。

以上是一般的程序,怎样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组成的项目去做,还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与经验,去完成整个设计,甚至可以省略中间某个步骤,或增加一些内容。

3.总平面布置评价研究

3.1总平面布置方案评价的必要性

总平面布置方案评价,建立在对各方案综合评价基础上。所以,如何对方案作出科学的、综合的、公证的评价,是方案评价的基础,如何对备选方案的综合评价作出科学的决策,是方案评价者们所关注的问题。

工业企业的总图布置是在地区规划和企业总体布置的基础上,根据工艺流程运输、卫生、安全、施工、管理等因素,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要求进行规划。它关系到如何将工厂复杂生产过程,通过科学总图布置方法,处理好物流、人流和能源流,把生产车间安排得协调、均衡进行连续生产,把工厂尽量达到建设和经营费用最小。为达到上述目的,对总图布置方案,需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与决策方法。

3.2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任何评价和决策过程,都要有一整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和决策工作的基础,而建立总图运输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性原则。这是由总图运输设计的专业性质决定的,总图运输设计的影响因素很多,而每一影响因素都可成为评价指标。

层次性原则。因为评价指标众多,把它们放在一个层次上,不利于处理。因此,指标层需要有一定层次结构,但层次亦不宜过多,否则亦会给处理带来不便。

公正性原则。对于评价与决策者来说,公正性原则应作为起码的工作原则。

4.结论

(1)系统布置设计是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设计规划方法,这种方法在布置设计领域获得极其广泛的应用。

(2)物料搬运系统分析(SHA)与系统布置设计(SLA)相结合是常用的总平面布置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家善,吴清一,周佳平.设施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第6篇:产品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设计知识重用 FBS模型 知识模板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04-02

工装设计在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设计速度的快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交货期和质量。但传统的工装设计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企业对市场快速响应和精益生产的需求[1]。目前,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将基于知识、基于神经网络、基于遗传算法以及基于实例推理等理论、方法广泛应用于工装的设计中,虽然可支持多重集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装设计的效率,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描述复杂、存储量大以及工作量大等问题,不易于知识的查询和检索。本文针对工装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模板的工装设计知识重用方法,通过利用FBS模型构建设计知识模板可以提高工装设计的效率以及进行设计知识的重用,进而可大幅度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产品研制周期。

1 与FBS有关的概念

Gero和Qian最早提出了功能―行为―结构(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FBS)的设计过程模型。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用数学模型描述其结构,还研究了各映射空间之间的关系。FBS模型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认可,广泛应用于各设计领域中,是许多设计学领域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石。

本文是基于FBS模型建立可重用工装产品设计知识模板,利用FBS模型中功能、行为及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使知识模板在工装产品设计过程中得到重用。因此,有必要对FBS模型中功能、行为以及结构的基本概念作进一步了解。

功能(Function)是描述一个产品能否满足客户需求的特定能力,目的是将产品改变到客户满意的状态。

行为(Behavior)是根据产品的功能寻找能实现该功能的工作原理,是产品实现方案的基本运动原理。

结构(Structure)作为产品最终的表现形式,其不仅包括产品本身的外部结构,还应包括产品整个设计方案的结构,是产品各零部件之间关系的一种抽象[2]。

2 基于FBS模型的工装知识模板的构建

2.1 面向对象的知识模板FBS模型

用面向对象技术表达FBS模型中的功能、行为和结构,可以清楚地表达模型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及实现关系。FBS模型中功能和结构要通过行为才能联系起来,而结构又是功能和行为的载体。FBS模型的设计路线并不是唯一的,即一个功能可以与多个行为相对应,同样,一个行为的获取也不止一种结构。在设计方案求解时,首先满足功能需求,再由功能转化为行为,对功能和结构进行匹配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多个物理结构中,利用约束条件选出最合理的结构解,其本质就是工装产品的设计信息在不同层次之间的映射及转换。

工装产品的映射结构由FBS模型映射得到,其设计过程并不是各零部件的简单堆积,各零部件之间还存在着各种设计信息及约束关系,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来表达,而知识模板则可作为这个载体,将这些设计信息进行集成,基于FBS模型实现变形工装产品的设计。

2.2 基于FBS模型的工装知识模板的形成

所谓知识模板就是产品的功能、行为、结构等信息的载体,是多角度描述系统设计目标的工具,是由相似对象的所有共同特征抽象而形成的,集成多种设计知识,品设计时进行知识的重用。

基于FBS模型的工装知识模板的形成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如工装产品的功能分解、行为描述、由功能到结构的映射以及约束规则描述等。在对工装产品的功能进行分解时,首先要寻找能实现总功能的结构,在没有相对应的结构时,则要将总功能分解为若干子功能,直至所有的子功能都能满足相应的结构为止。事实上,总功能表达的都是一个总体的设计目标,一般都由组件级结构组合到一起来实现,只有将总功能进行分解,才有与其相对应的原理解。对功能进行分解时,要先将功能分解转化为行为描述的分解,根据工装产品的功能寻找能实现该功能的工作原理,最终再映射到相应的结构。

工装知识模板的形成过程中还包括各种设计知识的提取,既有静态知识,也有动态知识。静态知识主要是指对设计目标的属性、性能指标等的描述,而动态知识则是一些约束规则的集合。

3 基于知识模板的有轨架车快速设计

3.1 基于FBS模型的有轨架车知识模板的构建

有轨架车是一种常用的装配工装。在其设计过程中,将客户的需求通过功能、行为以及结构之间的映射转化为有轨架车的主要结构单元,而知识模板则将各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进行集成、表达。有轨架车各主要部件之间的FBS映射关系描述如表1所示。

有轨架车知识模板的形成过程中除了各部件之间FBS映射关系描述外,还包括静态知识及动态知识的提取,如其特征属性:中心高度(弧形托架中心到地面的垂直高度),轨道间距(左右轮轴之间的距离),托架间距(前后托架间的距离),托架半径(弧形托架的内半径),托架宽度(弧形托架的宽度)等;约束条件:托架形状、最大横移动程以及最大升降动程等。

3.2 基于实例推理的有轨架车知识模板检索

实例推理(Case-BasedReasoning,CBR)是一种相似类比推理技术,在有轨架车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实例推理技术在工装实例库中检索相似实例,通过修改得到满足客户需求的实例。

某客户需求:中心高度1555 mm,轨道间距850 mm,托架间距900 mm,托架半径445 mm,托架宽度150 mm,托架形状为水平,最大横移动程60 mm,最大升降动程70 mm。(有轨架车各特征属性的权重分别为:中心高度0.5,轨道间距0.25,托架间距0.125,托架半径0.12,托架宽度0.005)在工装实例库中检索与客户需求相似的实例,根据有轨架车实例参数表(表2)中的特征属性及约束条件,利用相似度求解方法得到满足要求的实例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佳实例为实例6。以该实例作为知识模板对客户需求的工装产品进行设计,可实现设计知识的重用,提高设计效率。

4 结语

本文利用FBS模型中功能、行为以及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知识模板,以知识模板作为原型对客户需求的工装产品进行设计,并以大型工装有轨架车为例,构建其知识模板,通过实例推理技术检索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最佳实例,不仅实现了设计知识的重用,而且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但知识模板的利用需要完善的知识库支持,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总结前人的设计经验,完善知识库,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第7篇:产品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1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

1.1 熟练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二维产品图纸。

1.2 根据图纸对试制样品尺寸进行测量,完成产品检验报告.。

1.3 熟悉三维软件并运用三维软件,根据二维图纸抄画成三维数据和三维数据转二维图纸。

2 产品材料和工艺

2.1 熟悉产品注塑成形过程和成形工艺。

2.2 熟悉塑料工程材料以及材料性能。

2.3 熟悉线束产品的生产过程。

2.4 熟悉线束产品用电线等标准件的相关性能。

3 产品缺陷分析和整改

3.1 了解产品常规缺陷和产品产生缺陷的原因。

公司产品设计师(一级)资格标准

1. 知识:

1.1 专业知识:国家机械制图标准,AutoCAD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测量工具,三维软件

1.2 企业知识:产品设计业务流程,产品鉴定业务流程,企业产品特性

2. 技能:

2.1 专业技能:AutoCAD软件运用,三维软件运用,办公软件运用,测量工具运用,掌握各种测量方法

2.2 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 经验:3个月以上车间现场实习,独立完成5个以上产品二维图纸绘制、三维数据抄画和三维/二维图纸转换。

公司产品设计师(一级)培训要点

1 培训要点:AUTOCAD软件,三维造型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产品设计业务流程,产品鉴定业务流程,企业产品特性。

2 培训方式:企业内训、在职培

公司产品设计师(二级)行为标准

1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

1.1 熟练运用二维/三维软件,根据产品总成整体设计方案,对零部件进行详细造型设计。

1.2 了解模具结构知识。

1.3 了解产品结构,产品功能和车灯产品的特殊特性。

1.4 对客户提供的数据与图纸进行核对,并初步分析产品结构和功能。

1.5 对一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2 产品材料和工艺

2.1 包装工艺,装配工艺等

3 产品缺陷分析和整改

3.1 对产品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4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4.1 了解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内容,依据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编写控制计划。

5 项目管理

5.1 了解项目管理知识。

公司产品设计师(二级)资格标准

1 知识:

1.1 专业知识:二维/三维软件 ,模具结构知识,各汽车主机厂车灯标准和线束标准

1.2 企业知识:质量体系,产品设计业务流程,产品鉴定业务流程,企业产品特性

2 技能:

2.1 专业技能:二维/三维软件运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运用

2.2 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1 经验:产品开发从业 2 年及以上经验,或独立开发(从产品设计到产品批量生产整个开发过程)5个以上产品经验。

公司产品设计师(二级)培训要点

1 培训要点:项目管理,过程FMEA,模具知识,生产过程,试验方法

2 培训方式:委外培训、内部培训、在职培训

公司产品设计师(三级)行为标准

1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

1.1 精通二维/三维软件,根据产品结构和功能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1.2 掌握模具结构知识并能指导产品结构设计。

1.3 熟悉产品结构,产品功能和车灯产品的特殊特性。

1.4 对客户提供的数据与图纸进行评审,并分析产品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1.5 收集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信息。

1.6 了解汽车车灯配光知识、标准。

1.7 对二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2 产品材料和工艺

2.1 对自行开发的产品,根据产品要求,确定产品零部件使用材料。

2.2 了解产品试验规程,根据要求制定产品试验大纲。

3 产品缺陷分析和整改

3.1 对二级设计师就产品缺陷提出的整改方案的审核,并对其进行指导和深层次的分析。

3.2 与客户沟通,共同解决产品的结构和装配问题。

4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4.1 对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根据车灯特殊特性和安全性,进行过程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分析,并审核控制计划。

5 项目管理

5.1 掌握项目管理知识,熟练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产品开发进行策划、管理。

公司产品设计师(三级)资格标准

1 知识:

1.1 专业知识:项目管理知识,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汽车车灯的结构和功能,汽车车灯的特殊特性

1.2 企业知识:质量体系、产品开发业务流程,企业产品特性,相关部门业务流程

2 技能:

2.1 专业技能:掌握设计FMEA和过程FMEA的运用,模具结构知识,试验方法,三维软件运用,项目管理

2.2 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

3 经验:产品开发从业 三 年及以上经验,或独立开发(从产品设计到产品批量生产整个开发过程)10套以上产品经验。

公司产品设计师(三级)培训要点

1 培训要点:项目管理,FMEA过程控制,模具知识,生产过程,试验方法

2 培训方式:委外培训、内部培训、在职培训

公司产品设计师(四级)行为标准

1.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

1.1 熟悉国家汽车车灯标准,并根据汽车整车要求,能独立完成车灯总成件总体方案设计。

1.2 精通产品结构,产品功能和车灯产品的特殊特性(安全性等)

1.2 了解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并能用于新产品开发。

1.3 熟悉汽车车灯配光知识和标准,并掌握车灯配光的试验,检测方法。

1.4 根据公司设计的车灯产品进行总结,编写产品车灯产品的设计规范。

1.5 对三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2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2.1 对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根据车灯特殊特性和安全性,进行设计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分析。

3 项目管理

3.1 掌握项目管理知识,熟练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产品开发进行策划、管理。

公司产品设计师(四级)资格标准

1. 知识:

1.1 专业知识:汽车车灯国家标准,设计FMEA,三维软件,项目管理知识,模具结构知识

1.2 企业知识:同三级

2 技能:

2.1 专业技能:车灯配光试验设备运用、车灯配光软件运用、车灯配光设备的操作, 三维软件运用

2.2 通用技能:同三级

3 经验:6年以上工作经历,由3套以上汽车车灯设计经验。

公司产品设计师(四级)培训要点

1 培训要点:CATIA 软件运用,汽车车灯国家/国际标准

2 培训方式:委外培训,专家培训,内部培训

公司产品设计师(五级)行为标准

1.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

1.1 根据汽车车灯国家/国际标准,熟练运用三维软件,对车灯配光曲面进行设计设计。

1.2 了解整车线束的工作原理,用于指导配合线束的设计。

1.3 对三级、四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2 产品缺陷分析和问题整改

2.1 对车灯配光曲面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整改方案。

公司产品设计师(五级)资格标准

1 知识:

1.1 专业知识: 汽车车灯国家/国际标准,车灯工作光学原理,设计FMEA,三维软件,项目管理知识,模具结构知识

1.2 企业知识: 同四级

2 技能:

2.3 专业技能:三维软件运用,车灯配光试验设备运用、车灯配光软件运用、车灯配光设备的操作

2.4 通用技能:同四级

3 经验: 十年以上工作经验,对光学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熟悉车灯的工作原理和配光原理,有车灯配光曲面设计经验。

公司产品设计师(五级)培训要点

1 培训要点:CATIA 软件运用,汽车车灯国家/国际标准

第8篇:产品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汽车差速器 虚拟装配 主模型 并行设计

一、引言

“虚拟装配”(Virtual Assembly)是产品数字化定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虚拟技术领域和仿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通常有2种定义:

1.虚拟装配是一种零件模型按约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的过程,是有效分析产品设计合理性的一种手段。该定义强调虚拟装配技术是一种模型重新进行定位、分析过程。

2.虚拟装配是根据产品设计的形状特性、精度特性,真实地模拟产品三维装配过程,并允许用户以交互方式控制产品的三维真实模拟装配过程,以检验产品的可装配性。

本文结合差减速器研制的特点,给出如下的定义:虚拟装配是在计算机上完成产品零部件的实体造型,并且进行计算机装配、干涉分析等多次协调的设计过程,实现产品的三维设计过程与零部件装配过程的高度统一。虚拟装配技术在机械设计的应用研究中,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概念,它为产品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与实施途径,它的成功依赖于对产品总体设计进程的控制。同时,产品的零部件模型数据的合理流动与彼此共享是实现虚拟装配技术的基础。虚拟装配包括设计过程、过程控制和装配仿真三部分。

二、虚拟装配基本设计思想及内涵

1.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装配

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装配(Design-Centered Virtual Assembly)是指在产品三维数字化定义应用于产品研制过程中,结合产品研制的具体情况,突出以设计为核心的应用思想,这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1)面向装配的设计(DFA)。即在设计初期把产品设计过程与制造装配过程有机结合,从设计的角度来保证产品的可装配性。引入面向产品装配过程的设计思想,使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能高效地进行物理装配,能在产品研制初期使设计部门与制造部门之间更有效地协同工作。

(2)自顶向下(Top-down)的并行产品设计(CPD)。并行产品设计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集成、并行地进行设计,强调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产品从概念设计直至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所有相关因素的影响,把一切可能产生的错误和矛盾尽可能及早发现,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与Master Model相关的可制造性设计和可装配性设计。产品研制是多部门的协同工作过程,各部门间的合作往往受到各个企业的生产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结合各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特性,改进产品设计模型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减少零部件模型的数量和特殊类型,减少材料种类,使用标准化、模块化的零部件,是非常必要的。以不同阶段的Master Model为核心,可以保证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数据结构完整一致,保证产品研制的各个部门协同工作,实现CAD/CAM/CAE系统的高度集成,有效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

2.以过程控制为中心的虚拟装配

以过程控制为中心的虚拟装配(Process-Centered Virtual Assembly)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1)实现对产品总体设计进程的控制。在产品数字化定义过程中,结合产品研制特点,人为地将虚拟装配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过程,该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装配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

①总体设计阶段。总体设计阶段是产品研制的初期阶段,在此阶段进行产品初步的总体布局,主要包括:建立主模型(Master Model)空间;进行产品初步的结构、系统总体布局。

②装配设计阶段。装配设计阶段为产品研制的主要阶段,在此阶段产品三维实体模型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主要包括:产品模型空间分配(装配区域、装配层次的划分);具体模型定义(建立几何约束关系、三维实体模型等)以及应力控制。

③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为产品研制的完善阶段,在此阶段完成产品三维实体模型的最终设计,主要包括 :完成产品三维实体模型的最终设计,进行产品模型的计算机装配,进行全机干涉检查。

(2)过程控制管理。通过对过程模型的有效管理,实现对工程研制过程中各种产品设计结果和加工工艺等产品相关信息的管理,从而实现优化产品开发过程的目的。

3.仿真为中心的虚拟装配

以仿真为中心的虚拟装配(Simulate-Centered Virtual Assembly)是在产品装配设计模型中,融入仿真技术,并以此来评估和优化装配过程。其主要目标是评价产品的可装配性。

(1)优化装配过程。目的是使产品能适应当地具体情况,合理划分成装配单元,使装配单元能并行地进行装配。

(2)可装配性评价。主要是评价产品装配的相对难易程度,计算装配费用,并以此决定产品设计是否需要修改。

三、应用研究

1.基础应用环境

虚拟装配技术在汽车差速器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以一定的基础应用环境作为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协同工作环境、统一的信息编码系统,以及机械通用基础标准。

(1)协同工作环境。有一个协同工作的基础环境,实现支持异地设计、异地装配、异地测试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基于网络的三维图形的异地快速传递、过程控制、人机交互的基础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2)统一的信息编码系统。汽车差速器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能够实现平台的协同设计,又能对各种产品数据进行管理和传递,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使用的人。因此,采用统一的信息编码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应用基础环节。

(3)机械通用基础标准。虚拟装配技术如果要实现行业CAD/CAE/CAPP/CAM技术的有效集成和厂所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采用机械通用基础标准。

2.汽车差速器的传动装置虚拟装配技术应用研究

我们选择传动装置的虚拟装配技术应用研究作为工程实例,对虚拟装配技术的工程应用思想、方法、具体实施途径作进一步研究,为下一阶段整个差减速器的应用提供一种基本的理论支持。

(1)总体设计阶段。根据减速器总体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的总体设计参数,建立轴和齿轮的主模型空间,并进行初步的总体布局。在此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根据已有工程图样建立粗糙模型;布置部分初始模型;对系统构件进行初步布置、建立初始模型。本阶段结束时,必须冻结已经建立的产品主模型空间,作为模型设计共享的基础。

(2)装配设计阶段。这是减速器模型具体建立阶段。本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建立各部件的实体模型;定义具体结构装配的分解线路(建立装配层次、装配区域);建立模型间的具体装配约束(Constraints)关系;从共享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结构模型; 进行计算机装配(Computer Mock-Up,简称CMU),以及进行干涉检查。

(3)详细设计阶段。本阶段完成减速器所有零件的设计工作,保证减速器所有零件干涉自由,设计模型如图2所示。

四、商业价值探讨

虚拟装配的应用研究在国内研究所才刚刚起步,无论是在船舶、飞机、机械等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中,还是在其他的轻工艺产品的开发中,人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虚拟装配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发展潜力。在差减速器的设计过程中采用的装配思想改变了产品研制人员的研制习惯和观念,采用合理的虚拟装配应用方法、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是实现虚拟装配的核心,产品数据在研制中的合理管理和流动是实现虚拟装配的基础。因此,虚拟装配技术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第9篇:产品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应用;发展

1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提到交互设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不就是界面设计吗?”其实不然,交互设计是由人机交互学所产生,通过产品与人们的互动让设计师得到对产品的目标定位,从而更好的进行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设计逐渐引入到工业设计中来,在工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只要通过人和产品进行的交流互动都属于交互设计。

1.1动作交互

动作交互设计师最早的一种人与产品互动形式,如现在还在使用的电视机遥控、空调遥控、计算机键盘等等,这些都需要人对产品本身做出相应的动作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动作交互设计是当下触觉交互等形式的鼻祖,从其特有的形式拓展开来,这种体感交互的方式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1.2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设计是相对较为传统和保守的交互方式,它的核心是通过体验着视觉和听觉之间的相互感应来获得对产品的感知,对工业产品设计来说,更多的是突出产品功能的最大化使用,目标是突破感官的设计范畴,增强用户在体感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感知程度。

1.3触觉交互

触觉交互设计其注重用户获得更多的直观感知,这也广泛的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得到应用,以智能电子为代表的,如对手机屏幕的触摸、电梯按钮、电子门锁、电脑等等这种触摸式的交互方式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感知体验,使电子产品更加的贴近生活。

2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未来发展中的趋势

2.1创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是工业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交互设计中要创造出高效率的具有吸引力的用户体验,通常产品设计人员是不能直接接触到受众,通过交互设计的参与方式来取得客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而对设计导向做出调整,产品设计者搜集到用户资料从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产品的设计目标也是以用户的体验为出发点。那么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方式就可以使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能够准确得到对产品的定位及用户的需求,从而能够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加符合受众。那么,整个交互设计过程就需要设计团队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1)市场调研,这个过程是整个工业设计中的核心环节,通过产品市场的负责人和交互设计师共同来完成,需要市场负责人进行实地调研当下的市场需求,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来深入到用户内部进行了解,把结果反馈给交互设计师,交互设计师通过信息反馈准确的定位用户人群,从而模拟用户使用该产品的体验和感受。(2)头脑风暴,通过交互设计师的用户体验信息反馈,工业设计师、制造工程师等各部门人员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并作出产品预算,进行产品的设计。(3)对产品进行检测,通过实际的使用者对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是否与预期的有误,并把检测中的问题总结,为改进做准备,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交互设计师的用户体验报告和产品使用测试报告进行权重,进行后续改进直到产品完善进行市场推广。

2.2用户行为驱动的交互设计

用户行为驱动交互设计通常情况下需要工业设计者对产品用户的目标定位,然后建立用户模型,此用户模型的简历是依托于市场负责人在调研中的真实信息即真实的目标用户,这需要根据产品的特质来划分目标人群,分为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人和不具行为能力或丧失行为能力的人,如在目标人群确立为不具行为能力的人,交互行为的设计则应从目标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从而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行为特点,那么就需要对用户模型行为方式进行阶段性分析,怎样的设计更有利于用户,是否需要增加辅助操作功能等等,通过数据总结为其提供更有利的产品设计,此阶段也是为了测试产品服务与受众的满意度,目的是为以后产品具体化操作提供数据支持。

3结语

目前,交互设计已成为工业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通过不断的进行用户体验,来获取受众的需求并付诸于产品设计中去,为用户制造出更加人性化、便捷的工业产品,交互设计将是未来工业设计中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且会创造出更多的用户体验方式,从而满足用户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作者:杨程予 单位:湖南科技学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朦朦.交互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陈晓蕾.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