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产品改良设计范文

产品改良设计全文(5篇)

产品改良设计

第1篇:产品改良设计范文

一、载运产品的基本要义

任何产品只要流通就需要运输,载运产品与运输条件及运输环境即构成载运系统。如何提高载运产品或装备的功能性,需要在开发载运产品或装备过程中,从用户需求、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部署使用等阶段,系统地考虑产品或装备的几何特性、动态特性、装卸特性、包装特性等。载运产品功能创新主要集中在:(1)适应性强,功能多,能够胜任多种环境下的搬运载运要求;(2)助力效果好,人机性优,能有效提高驾驶员及工作人员进行搬运或载运工作的效率,有效减少其劳动强度,最大程度为企业节省成本;(3)采用人力输入和纯机械的动力及其传输方式,降低产品的复杂性及整车的重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低碳环保。

二、产品功能的创新途径

产品功能一般包括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认知功能,其中,实用功能是产品审美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基础,它决定了产品的结构、材料等因素,而审美功能是由产品各种外观形态、色彩等人们可以感知的要素所实现的,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能力。现代产品不但讲求卓越的使用功能,更注重产品的审美功能和人机特性。产品功能创新要以创新性思维方法作为思维基础,不只是单一思维形式,其主要特点具有高度新颖性,成果获得过程的特殊性,评价标准强调思维成果的新颖性、开创性和社会效益,其研究方法更注重想象、直觉、灵感、潜意识等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功能创新的实质,表现为“选择”“突破”“重新建构”这三者的综合与统一。所谓选择,就是要广泛收集资料、深入调研、充分研究,问题头脑风暴,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过程强调传承中创新。法国科学家H•彭加勒认为:“所谓发明,实际上就是鉴别,简单说来,也就是选择。”选择作为创新性思维第一个要素,也是创新性思维各环节的制约因素。选择、突破是重新建构的基础。创新性新成果、新理论、新思想并不包括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善于“重新建构”,有效而及时抓住事物本质是创新性思维的成功法宝。载运产品的功能创新途径:(1)采用人力单向间歇动力输入,实现单方向输出和“一入多出”的要求,针对不同模式合理整合传动机构;(2)设计合理的助力机构以达到最大化放大人力的效果来提升搬运和运载效率;(3)设计能满足各种环境要求的换向机构、限位机构和越障能力机构。

三、功能创新的形态表达方式

任何具有被感知形态的物体都是由最基本的形态要素—点、线、面和体构成的,产品外观风格就是这些形态要素综合作用的表现。综观当前我国载运产品功能创新的形态表达,主要存在问题:(1)缺少清晰直观、准确美观的形态表达;(2)缺少简单方便、灵活高效的形态设计与处理过程。载运产品功能的形态表达本质上是把产品中的各种功能形态要素进行分解组合,其主要有产品形态构成方式、形态改良方法两种。

(一)产品形态构成方式产品形态构成方式,即用形体去容纳一定技术功能结构的单一体,再将多个单一形体按一定形体构成规律和方法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而构成产品的整体形象。1.比例设计方法产品形态比例设计应遵循和符合美学法则的常用比例关系,可根据各种形态形成的方式不同,按照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两大类进行表达。其中自然形态属于有机形,人为形态分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具象形态将对自然形态进行模拟,抽象形态则以形态要素(点、线、面)的运动与突变而形成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几何形态。现代设计以实现机械形向有机形的贴近为方向,利用现代技术去模仿有机形所具有的空间感、生命力和情感色彩。2.线形设计方法线的形式和风格是整体形态风格和特征的重要构成元素,产品形态表达可从线形的风格定位及其组织方式、线形的知觉感来进行。不论使用何种形态表达方法,都要坚持形式与功能相统一,充分考虑产品功能、内部结构以及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使形态方案能够真正体现功能创新的本质内涵。Go-Explorer开路者是我设计的一款既现代又实用的新型挖掘机,适用于地震或泥石流地带受灾区域的挖掘工作。作品的功能创新表现在:(1)基于废墟状况,驾驶员工作间可做360度转动和前后移动,主要有前后两个作业区域,实现大范围平面运动,进行大范围搜寻工作,无论是驾驶员视野还是工作所及区域都大大增加;(2)Go-Explorer开路者采用分开式左右各两个三角履带轮,便于“把牢”地面,链接轴可使四个轮子完成伸开以及向上支撑,这样使其能够适应复杂的地形;(3)不同于市场上的单个推土设备,前爪采用分离式结构,它带有一定的角度,方便铲斗破土,同时可将铲斗一分为二,将大量的碎石泥土推向两边,开辟出一条道路,既可以合起来完成原来的铲掘功能,还可进行铲斗破土;(4)Go-Explorer开路者前端的铲斗在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放在后面的挖掘机车上,节省空间,作业的时候,将驾驶室转后,实现大块石头的搬运和粉碎。产品形态构成采用将多个单一形体按一定形体构成规律和方法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按照比例设计方法,对自然形态进行模拟,以形态要素(点、线、面)的运动与突变表现出其功能科技感和空间感,从线形的风格、知觉感来表达出产品的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第2篇:产品改良设计范文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旗袍的流行达到了顶峰,旗袍的造型尺度、长短松量随流行而变化纷呈,时而简洁清丽,时而柔美婉约,时而玲珑有致,而其廓形线条始终是依据东方女性人体的自然曲线起伏,节奏缓和,领形一直保持着端庄内敛的封闭式设计,即便长裙下摆两侧高开衩的袒露也是时隐时现、含蓄朦胧,极富东方审美意蕴。旗袍基本上成为中国女性唯一的时髦穿着,谓之女性的“国服”。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会因穿上一袭旗袍而平添摩登风情,旗袍的风格内敛而不张扬,优雅而不轻佻,贤淑而不争艳,实与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中国女性体形特征十分契合。中山装、旗袍作为中国现代服装经典曾经盛行一时,成为现代中式男女服装中的经典之作,其造型特征和审美品格一直作为现代中式服装的典范影响着我们的衣着文化,并在当下的中式服装品牌中得以传承发展。

现代中式服装品牌产品造型设计特征

近些年,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开始获得市场的亲睐,中式服装样式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以下将分析几个代表性中式服装品牌的产品造型设计特征,探究其造型设计表征下的中式情结和设计理念。

1“木真了”服装品牌产品造型设计特征

北京中式服装品牌“木真了”创建于1996年,是国内中式服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之一。木真了品牌服装以改良旗袍礼服、改良中式褂子为主要产品。其改良旗袍礼服以收腰合体剪裁为主,裙长多为膝盖上5cm左右,长度比例轻巧、摩登,在整体造型相对恒定的基础上,领子造型细节设计变化丰富,以端庄秀美的圆角合体立领为主,既有线条柔美的水滴型,也有简洁古典的爬领。图1为一字领合体身型剪裁的连衣裙,是极具现代感的中式设计式样,虽然没有了常见的立领结构,低开弧度的一字领依旧显得高雅内敛;包肩袖的优雅弧度沿着合体的胸腰臀曲线流畅延顺,其整体造型线条即简洁现代又富有东方温婉韵味。木真了品牌改良中式褂子保留立领对襟的基本款形(图2),造型上使用了刀背破缝或者收省的西式剪裁技术,胸、腰、臀的空间造型松量适度,曲线舒缓;使用西式装袖垫肩结构,其肩线圆润柔和,在人和衣的空间造型尺度中极具中庸之道。

2“上海滩”服装品牌产品造型设计特征

国际品牌“上海滩”创建于1994年,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衣著设计为蓝本,为东方风情、海派文化添上现代元素。旗袍成衣系列以长度及膝上的短款连衣裙为主,下摆略收紧,廓形摩登;领型以圆角立领居多,较少使用镶滚装饰工艺,体现了现代旗袍作为日常装和小礼服的简洁趋势。而上海滩品牌旗袍造型技艺上融入现代立体剪裁技术,表现出更多开放性、创造性。图3所示旗袍以叠褶、缠系方式收省塑形,胸、腰、臀造型随意自然,并形成郁金香花瓣造型下摆,优雅妩媚;图4所示旗袍胸量造型用交叉叠褶方式收省,变两侧开叉为大腿前中开叉,款式造型设计独特,温婉含蓄。

3“源”服装品牌产品造型设计特征

中国香港的服装品牌“源”创立于1992年,“源”品牌旗袍系列设计从不刻意卖弄性感,胸腰臀空间造型保持有适度松量,呈现女性的含蓄及内在美。图5所示的黑色长身旗袍是“源”品牌最经典的设计,该款式积极保留旗袍的传统特色并揉合当代极简设计理念,廓形适体略微收腰,裙长垂坠及脚面,圆角立领一字扣,前身整片无开襟设计现代简约,充分表现出中国女性秀逸端庄的美态。在男装系列方面,“源”品牌不断改良中山装,使其成为“源”品牌的专有特色款式。图6所示改良中山装,保留了中山装挺拔端庄的廓形、4个兜的审美内涵及平衡形式美感,将传统中山装立翻领改为立领,5粒扣明门襟改为暗门襟,明贴兜改为明线缉缝内兜,整体造型剪裁更加合体,结构处理更极简现代,为经典的中山装注入了新的时尚元素,变成时尚的品味。

中式服装设计作品造型设计解析

“当中山装遭遇旗袍”(图7)是本文作者的服装设计作品,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的一张合影(图8),穿中山装的孙中山先生正气持重、气宇非凡,穿着改良式旗袍的宋庆龄女士温柔贤淑、端庄典雅,都传递出中国人特有的气质和神韵。因此,将中山装的内敛坚毅与旗袍的含蓄温婉结合在一起,就成为这一创作的出发点。在造型设计上,窄小立翻领领口内敛含蓄,腰身线条柔美,宽肩装袖挺拔俏丽,整体造型方中带圆,形成坚强与温婉的和谐统一。

第3篇:产品改良设计范文

传统的服装制造业,在带来大量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反思环境和能源问题,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随之诞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绿色服装设计,是指在保证服装产品的使用功能、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产生的污染,通过对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回收率,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

二、绿色服装设计概述

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改良设计、改革设计和3R+1D设计原则。第一,改良设计目的在于减少在服装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产品的设计理念进行改进。通过对服装产品的设计进行改良,可以在保证服装产品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局部进行变化与调整,从而减少对环境不良影响。第二,与改良设计不同,改革设计则是颠覆现有服装产品设计,不再进行局部变化与调整,而是在整体上完全重新设计,对产品的定位与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衍生出新一代服装产品。新一代服装产品能够更好地切合客户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产品的使用价值也随之得到提高。第三,3R+1D设计原则是指减少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回收使用(Recycle)和降解(Degradable)。坚持3R+1D的设计原则,在绿色服装的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产品全方位的认识,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尽可能的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降低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并对废弃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贯彻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生产意识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健康产品的物质需求。

三、绿色服装设计的内容

第一,在选择服装所采用的材料时,要考虑到产品的实际情况,关注材料的可开发性,选择对环境友好、对人体健康的材料,这是实现绿色服装设计的大前提。第二,选择材料后,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价值、处理方法、回收方法以及生产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也要尽可能的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清洁生产,这是实现绿色服装设计的必要条件。第三,设计师要合理运用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对服装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要实现自然、健康的效果,这是实现绿色服装设计的必要手段。第四,在服装产品包装选择上,采用易于处理、回收的可循环再生材料,推行绿色包装,这样可以让产品绿色、环保的形象更加丰满,且不会造成环境的负面影响。第五,采用一定的营销策略,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实现绿色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六,建立包括各种服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各个工艺所产生的废弃物等一系列的数据库,从而对服装整个制造过程的绿色环保性进行评估。

四、绿色服装设计的具体实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服装产业也不例外,在服装的设计中,越来越提倡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此为基础,绿色服装设计可以有以下几种具体实现形式:

第一,自然主义风格。目前,人们开始要求服装产品要体现出回归大自然的追求。目前,消费者对于服装的要求已经从鲜艳、夸张转变为朴素、自然,服装产品要具有健康元素和自然属性,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灵回归于大自然的人生追求。自然主义风格可以很好的迎合这种需求,在设计上,自然主义风格主要采用一些大自然固有的色彩。如海滩、天空、森林的颜色,面料通常选用一些未经人工处理的棉、丝和动物毛,从而表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简约主义风格。服装行业往往比较强调流行性,这也很容易产生过度浪费,从而加重了环境的负担。简约主义风格则是对这种浪费风气的否定,避免服装的短期流行性,提倡延迟产品的生命周期。简约主义风格追求以小胜大,提倡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更多的审美力量,强调节约和回收利用,重视实用而非装饰,重视质量而非数量,表现出一种合理、简单的服装设计风格。第三,环保主义风格。环保主义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与重视,可持续发展思维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成为了大家热议的名词。将环保主义应用在绿色服装设计,就是注重对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采用废弃物作为服装生产的主要材料,提倡节约与再利用,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此外,例如以人造仿皮面料代替动物皮革等,表达出对环境保护的诉求,也同样开辟了绿色服装设计新的发展空间。第四,破旧设计风格是一种“思维上的节约”,通过产品的设计,流露出节俭意识,引导人们对现有旧物的重新加工、利用,通过自己的创意与手工制造出新的时尚。它颠覆了传统的审美意识与生活方式,将旧衣物中添加一些新的元素,把旧衣服中时间的沉淀改造成一种全新衣服所没有的质感,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结束语

第4篇:产品改良设计范文

由于畜牧业商品经济需求的不断扩大,对草地畜产品不仅需求量大,而且质量要求高,从而推动了草地生产机械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草地生产机械转化成为草地畜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以草地畜牧业为基础的草地改良、更新、建立人工草地。使草地机械化在整个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和规模。例如在西欧和新西兰地区已经几乎见不到天然草地。取而代之的是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对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国土面积大,草地类型复杂的发达国家,则采用了只要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就能够对天然草地进行改良、更新和建立人工草地。现在全世界约有几百亿亩经过更新的草地,尽管这些仅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5~20%,但提供的畜产品产值却高达全部草地畜牧业产值的80%以上。由于技术进步以及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使工业反哺投入到草地畜牧业中的机械马力的生产效率不断地得到提升,而且性能优异。在草地畜牧业生产中,出现了专业化分工和集成技术的组合,例如牧草生产加工、牧草种子生产等行业标准的出现就是如此。并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如依据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成果制定出了草粉标准,标准包括草粉外表面颜色、蛋白质及维生素等的含量,包装要求和储存期等(如苜蓿草粉),草粉产品已不再用于传统的草地畜牧业,而是向猪、鸡等单胃动物的配合饲料中和更广泛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在工厂化饲养条件下对上述动物对维生素和某些氨基酸的需求。实现这些产品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非常高,设备相当先进。由于在专业化生产中采用了现代企业管理措施和技术,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如图1所示的牧草种籽生产流程图,就是按照企业化进行管理实施的。种子专业化生产的结果,不仅保证了种子的净度、纯度和发芽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种子需用的设施及用地。在草地生产中基本实现了模式化经营,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要实现机械化生产,就必须有相对稳定的草地生产农艺要求,以便根据农艺要求,配置相应的机具及设备或研制新的机器;在生产规模上使用什么样的机具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益和利润。

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有利于各自国家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稳定的经济政策。这主要体现在对农畜产品价格上实施以大额财政补助,这是使得草地机械化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草地生产的内涵表现得更加深刻,主要反应在工业生产系统工程理论被引入农牧业生产中,以及原来支撑着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动物营养学、生态学、生物遗传工程、家畜环境理论等在影响着草地生产机械化的进程,使草地生产机械化向着更高层次上发展。例如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工程研究机构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对草地机械化效益及经营模式进行研究。

我国草地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草地生产机械化所反应的不完全是先进的工具和技术,还反应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我国草地畜牧业机械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实施草畜双承包以来,由于在草地投入、监管、技术指导、政策法规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及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使草畜分配比例失衡。曾为服务草地畜牧业发展建立起来的大、中专院校、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大部分下马、转产,科研人员外流。并使原来研制、仿制的一些先进机型也都中途夭折,拉大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使我国草地生产机械化行业整体水平在这时期出现了急剧下滑。例如,我国现有草地面积大约60亿亩,其中人工草地面积仅占全部草地面积的15%~20%,而天然草地“三化”面积却高达全部草地面积的80%以上,产草量与50年代相比降低了60%以上。目前在草地生产中以牧草收获、草地保护网围栏、饲草青贮及牧草加工等与牧户生产利益密切相关机具设备具有一定的销路外,在草地改良、草地鼠虫害防治机具、人工草地建设及沙化草地等生产机具的应用方面,除在治理工程项目中得以少量的购置外,草地承包户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一般不购置,这是草地生产机械设备和机具以及技术难于推广的主要原因。这与发达国家在重视草地生产和退化和草地生产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恰恰相反。自实施西部生态建设以来,通过对草地实施围栏封育、舍饲养畜等社会工程后,使大多数草地经营者不仅了解了放牧与草地载畜量的关系,有的还知道了一些改良草地工艺技术和操作草地改良机具知识和技能,如一些草地使用者对承包草地上的牧草种类、牧草性状、优劣和有毒有害牧草等方面有了基本知识。在制作青储饲料技术中,不但了解了青储饲料的转化过程,而且也学习到了有关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方面的许多内容,这些无疑是在生产观念上有了巨大的飞跃。

2科研与生产的需求脱节

我国草地面积辽阔,因地理及气候的差异性造成我国的天然草地类型十分复杂。研究草地改良建设多年,但至目前为止尚不能提出相对稳定的改良更新草场,提高草地生产力的工艺措施。如根据不同草地植被退化程度、土壤风蚀、气候条件现状等提出草地生产和改良技术等。这使得草地生产机械化难以按照草地农艺要求研制和合理的编制草地生产机械化工艺流程。草地生产机械化是一项多学科集成的综合性的技术,而我国在多学科集中力量突破生产中瓶颈的科研力量薄弱,是造成影响草地生产机械化发展障碍。在草地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方面主要表现在: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转化少。不少成果停留于学术期刊、电脑、实验地、文件柜;竞争多、协作少;存在大量重复研究现象,题目不同,但是研究相似;研究技术不能够得到深入,也难以组装集成;科研工作中,尤其是在试验区跟踪观测研究周期短;基础性研究项目多,着眼于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研究项目较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量薄弱。推广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在基层推广人员缺乏。

3国家在草畜装备制造业方面投资力度不够

“十一五”期间,全国整个行业技改资金的投入还不及一个汽车厂多,作为草畜生产机械化后盾的制造业的综合技术和设备目前相当于国外五、六十年代水平。因此,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性能差、寿命短、耗能高仍然是我国农业及畜牧业机具及设备在制造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捆草机可靠性系数国外是0.98而国内产品只有0.4~0.6。其次是对于外资引进消化吸收的项目大部分未能很好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也未得到提高。由于草畜机械项目小,很难持久连续列入国家重点研究及开发项目,由于得到资金支持困难,使得产品更新换代、开发、推广缓慢,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研究力量薄弱。从2000年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先后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牧草种子基地、草原围栏、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防火、草原治虫灭鼠等建设项目,在这方面,国家投入超过110亿元,每年平均超过15~20元/hm2。但是由于在农村、牧区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使得大马力拖拉机保有量降低,对于需要用大马力拖拉机完成的高效、先进、连续完成多种作业程序的草地机械或在开发、研制、生产方面无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还有包括拖拉机的零配件、油料价格及维修服务体系不配套或不及时,给农牧民造成了采用大型动力和多种作业机械生产的不安全感。

4草地改良机具

经过几十年的研制,生产出了近几十种机型,经过生产实践筛选出了一些经济效益好,符合当地植被条件下改良草地的机具,但是由于对新型机具的推广开发不够重视,至今也没有提到日程上。如适合在退化羊草地作业的松土切根施肥机、草地无耕作撒肥机、麦草沙障栽植播种机、牧草调制青储技术和机具等。尽管在发展我国草地生产机械化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在草地机械的研究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在已恢复的近10%草地植被中,引进消化仿制的机具和国内研制的机械在生态建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目前市场对草地畜牧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围封和有限的草地中如何通过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来提高畜产品品质增加农牧民收入是目前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例如把牧区的家畜移到半农半牧区育肥后出售,是目前条件下可以采取的较好的方法,也叫异地育肥。经实践表明:对改良天然草地只要略加改良,草地产草量可以增加40%~50%以上,如在杂类草地植被盖度大于50%的退化草地进行松土+施肥,草量可以增加35%以上,在植被盖度大于40%的退化羊草草场实施松土+切断禾草根茎+施肥(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可使草地牧草产量增加4~7倍。对于在植被盖度小于40%以下退化的草地实施围栏封育并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等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草地机械和畜牧业装备技术的制造,正在逐步向成熟方向发展,并正在逐渐形成符合我国草地生产条件下的作业要求。

如何迅速提高我国草地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和对策

发达国家高速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经验,客观的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草地生产机械化是以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相互作用促进着草地畜牧业的机械化。问题是在此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具有我国特点的草地畜牧业的机械化?其相应的发展对策是什么?

1应当将草地机械化水平和创新研究和推广持续纳入到草地生态治理和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围绕草地畜牧业生产建设为核心。结合生产实际并按照不同草地自然条件特点,以及依据草地自身生产力的高低和草地退化程度来确定哪些地区适合发展草地机械化,并根据当地、生物、土壤、气候、草地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特点设计和推广作业机具,形成从研制到推广及技术服务的支撑体系。目前我国草地退化的趋势还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扼制。草地畜牧业商品增长率长期在35%~45%之间徘徊,这与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极不相适应。

2在目前国力经济较好条件下,尽可能的增加对第一性草地生产机械和配套技术的投入,把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地生产机械化统一起来,完善好草地机械化服务和生产体系的关系。

第5篇:产品改良设计范文

传统工艺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即使同一种工艺,因所在地域不同也有差异性,因而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这是传统工艺传承中应保留的。工艺因需要而产生,没有了使用价值,传统工艺就会消失,而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新的工艺会产生、发展。今天的生活因科技等因素时时发生变化,全球化渗入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差异性变得弥足珍贵,但也不能因延续工艺而要求任何地区的人们将生活状态锁定在过去的时间点上,这不可能也不公平。因此,保护和延续传统工艺需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进行,根据其融入现在生活的形式采取不同的传承方式。牙舟陶传统工艺的传承也如此。根据牙舟陶传统工艺的特点,以文化生产的方式,转化进入商业市场,介入大众生活,使工艺不断被使用,以此持续传承和发展。

1.1传统工艺介入文化旅游

牙舟陶传统工艺制作现场为文化旅游开放。陶瓷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而陶瓷制作对人们来说是即熟悉又陌生。每个产区都有独特的制陶文化和形式,观赏、体验制陶技艺是非常好的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在国外很多陶瓷产地或品牌生产商已经广泛实行此旅游形式,如英国的韦奇伍德(Wedgwood)是国际知名的制瓷品牌,因竞争的压力目前运营状况不佳,而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代表,他们开放生产过程,让参观者了解他们的工艺制作过程,这不仅传播了工艺文化,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其品牌价值,这种无声胜有声的传播方式扩大了品牌影响也带动了地区经济。牙舟陶传统工艺为全手工技艺,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游客可观赏制泥、上釉等工艺过程,了解泥刀砍泥、踩泥等较古老的制泥方式;可以参与制作,自由表现自己的创意;可以观赏柴窑烧制的过程,鉴别柴烧与气窑烧制的陶器的区别,感受窑变的奇妙。牙舟陶的传统工艺在人们参与中进行传播。笔者在牙舟创作时,多次遇到游客,他们对制陶工艺非常好奇,就邀请他们一起制陶,教一些制陶技艺,他们很兴奋的参与其中,整个制作过程充满欢乐,制作的成果更是让他们津津乐道。艺人与体验着直接交流,体验者的热情使艺人们感觉到工艺的有用性,同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给予他们传承的信心,且这种形式有效的推广牙舟陶传统工艺的认知度,也是保持完整传统工艺的重要方式。

1.2传统工艺进学校课堂

手工艺实践课程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课程可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动手能力,与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并行不悖。陶瓷文化因地域不同,制作工艺、表现形式、烧成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别。学校开设牙舟陶传统工艺的实践课程,学生们既可体验制陶工艺,陶冶情操,也可为工艺传承培养后继者。牙舟陶产自黔南都匀市牙舟镇,它辐射的范围在贵阳、黔南、黔东南地区。这些地区的学校开设牙舟陶工艺课程,在泥料运输等条件便利,且能较好的保持地域文化特色。目前牙舟镇的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牙舟陶传统工艺制作课程,学校聘请当地艺人教授学生传统制陶方法和工艺,学生自由创作。据给小学生上课的老艺人张富高讲,他讲解、示范做陶时也讲一些相关的民俗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学生们由此创作出的千奇百怪的作品给他很多启发和快乐。都匀学院也聘请了艺人给在校的大学生上牙舟陶传统工艺选修课,学生兴致很高。这说明传统工艺进课堂是可行的,不仅牙舟陶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地域文化习俗也得到传播,丰富牙舟陶传承方式,为发展积淀创新的力量。

1.3产品开发

任何传统工艺都深植于生活,一种工艺体现、承载着一种生活。当工艺与生活不相适宜时,工艺就会转变或消失,延续工艺的方式就是使其融入当下生活。因此,要根据生活的需求不断改进、开发产品,逐渐形成带有地方文化特征的系列产品,向文化品牌发展。牙舟陶是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产品,受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更适宜生产小批量的特色旅游工艺品及当地需要的日用器物。工艺品是将美与生活统一起来的器物,能融入当下生活。产品与当下生活需求保持同步是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笔者自2008年至今常到牙舟考察及进行作品创作,与牙舟陶经营者们交流产品创新时,了解到设计人才缺乏是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2013年带学生到张禄祺“牙舟古陶工艺美术厂”进行传统工艺的实践创作,学生在此学习牙舟陶的传统工艺并进行作品创作。学生与艺人进行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创作的作品在后期举行的课程成果展中得到较高的评价,很受欢迎。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即解决了企业研发力量不足,也为学生深入了解传统工艺提供了条件。

1.4传统工艺改良

传统技艺具有流变性,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各种手工艺,也经过了不断改良,以适应需求。在生产性方式保护的过程中,积极利用传统技艺的流变性,在不改变工艺文化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使其在当代产业体系的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开发的良性互动。牙舟陶传承受到原料、制作、烧成等因素的制约。工艺改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遵循降低能耗、污染,提高成品率的原则,保持材料、技艺、风格的独特性。牙舟陶传统工艺工序多,2005年断烧期过后没有进行严谨的传承研究,以前的技师转向其他工作,工艺传承出现断层,致使工艺瑕疵出现较多。如釉的色彩及流动性是其重要特点,各个作坊对釉的调配没有进行系统的考究,釉的成分没量化,配釉仅根据其师傅的感觉进行配比,无法控制流动的度,经常出现粘底现象,且呈色不稳定。这方面需要调整釉料的配比,保持牙舟陶的色彩特质,使流动性与烧成温度相结合,进行量化,使可控;窑炉修建及烧窑控温不当造成成品率低。牙舟陶传统烧制是柴窑,现在掌握修建柴窑技术的师傅年事已高,柴窑烧制火候不易掌握,且柴窑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可以保留少量的柴窑,烧有特殊要求的工艺品或作品。对于普通的日用、及旅游品可以采用气窑、电窑,自动控温技术便于掌握,应用现代科技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也保护了环境。目前牙舟有两家已接受工艺改良,成效显著。

2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