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精选(九篇)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

第1篇: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

纺织工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的4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纺织业(含服装工业、下同)已成为拥有最初的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其内容已涵盖化纤、织造、针织、脱漂、服装五个重要的纺织领域。

截至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9家,占全市规模工业总数的18.1%,单位个数居市县市区之首,主导产品有棉纱、药纱坯布、医用纱布片、服装、涤纶短纤维、防护口罩等若干个品种,全市纺织行业已涉及纺纱(6家)、医用纱布(5家)、棉布(12家)、化纤(2家)、服装(3家)等6大门类,现有纺纱能力30万锭(其中:朝阳纺织5万锭、凯达纺织5万锭,中冠纺织11万锭),资产总额91408万元,从业人员7099人,占市属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数的30%。年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6697万元,其中:奥美、朝阳公司分别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利税总额13000万元,入库税收3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年产混支纱3万吨,药纱坯布2.75亿米,医用纱布片7033万包,各类服装500万件,涤纶短纤维3500吨,防护口罩6000万片。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改上档升级,纺织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织造行业拥有各类织机1500台,其中:喷气织机80台,剑杆织机110台;拥有各类细纱机480台套(按420锭1台车计算),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中高档缝纫机700台套。

(一)产业链条比较完整。纺织业已成为拥有从最初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进行纺纱织造脱漂制造。朝阳纺织、中冠纺织、森达纺织、金格纺织等4家主要棉纺织企业全年耗用本地棉花1.5万吨,纺纱后链接到下游卫材行业,卫材行业全年耗用棉纱1.4万吨,以此生产制造医用药纱布、帆布,然后链接到服装企业生产服装。

(二)块状特色比较鲜明。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医用卫生材料为主导,江南产棉大镇百里洲镇以棉纺织业为主,仙女经贸区以服装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开发区工业园特色鲜明,已形成织造、折叠、脱漂一条龙生产体系。

(三)纺织行业外向度较高。近几年,我市坚持“工业立市、开放活市”发展战略,积极吸引外资,努力扩大出口,外向型经济尤其是纺织产业对全市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年全市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2849万美元,纺织服装业成为我市四大出口创汇支柱产业之一。

从我市纺织工业发展现状看,影响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偏小,缺乏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三是产品档次偏低、附加值不高;四是创新和市场应变能力不强。

二、准确把握纺织工业发展趋势,合理定位我市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随着社会进步和纺织后配额时代的来临,纺织工业的发展受消费需求变化、国际竞争和科技进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总体来看,目前国际国内纺织业总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四点:项目注重高起点,产品注重高品质,技术注重快创新,产业注重大集群。我市纺织工业的发展必须顺应时展潮流,找准自己的定位,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我市纺织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我市纺织工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培养优势企业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集约经营,突出发展“专、精、特、新”产品及本地优势产业,努力争创名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纺织工业。

(二)我市纺织行业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5亿元以上,出口8000万美元以上。纺织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和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新创省级知名品牌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00万元的纺织企业发展到15-20家。纺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达到25万元以上。

(三)我市纺织行业的发展重点

1、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

纺织工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继续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棉纺织:加快更新改造落后的纺锭生产能力,淘汰有梭织机,提高清钢联机组、精梳机、自动络筒机、电子清纱器、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在室国际2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精梳纱比重达到30%以上,无结头纱、细支纱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化纤及化纤原料: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造和提升,形成技术创新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改造现有装置,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针对市场需求,适时扩大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搞好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使之成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医疗卫生保健材料、环保材料、防护材料、包装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

印染后整理:印染后整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色彩、手感、风格,要继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在引进必要的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同时,要切实解决印染的环保问题,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染料助剂,制订较为合理的印染工艺,重点提高化学类(如重金属残留、含氯酚、气味等)、PH值、色牢度、甲醛、AZO(禁用偶氮染料)等纺织品生态检测项目的合格率。

服装:优化服装加工能力,搞好服装研究设计、流行趋势与生产加工的结合,搞好生产与营销的结合,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提高原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注重开发品牌服装、童装、中老年服装和特种服装,研制开发生态、保健服装,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和扩大出口。

2、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整合优势

继续支持优势企业、出口骨干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按经济规模组织生产,提高生产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强产品开发与设计、市场营销与服务两个重要环节的建设,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国投资办厂和推行国际化营销。

通过联合、兼并等资产重组方式,支持化纤企业,建成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向下游整合发展,引导化纤面料开发较好、并有一定市场的占有率的纺织企业向上游整合发展,提高生产集中水平、技术先进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鼓励优势企业在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环节上集中精力发展,而对那些不专长,不便于集中管理的环节进行外包,形成一个优秀企业与多个企业甚至个体生产这个共生体,共同打造我市纺织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调整,形成2~3家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业主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中小纺织企业的发展重点是通过调整与重组,向开发型、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培育核心竞争力

面对“后配额时代”,纺织行业要想求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必然转变一味追求扩大产能的发展方式,积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增强创新能力,三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要从更新设备、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工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劳动熟练程度、注重产品的绿色环保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纺织品的质量,创优质品牌,以较高的产品品质在市场上站住脚跟,谋求发展。

增强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二是中小纺织企业要借助大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加强与大企业的联合与配套协作;三是要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设计能力,逐步发展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市场瞬息万变,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是纺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市场信息中心,广泛收集国际国内政策、行业发展、市场变化、原材料生产与价格等各方面的信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回避风险。

4、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传统产业在加快改造、升级过程中,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要用信息技术带动纺织工业调整、发展和产业升级,把信息技术渗透到纺织生产全过程。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要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纺织企业传统生产、经营和基础管理模式入手,推广应用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及市场快速反应系统(QR)等。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网络,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提高整体竞争能力,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创造条件。

5、加快项目建设

根据国际国内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内在生存、发展要求,我市纺织企业在今后3-5年要重点加快医用卫材和印染项目建设,拉长延伸纺织产业链,填补“印染链”的空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加快纺织行业发展的几点政策思考

(一)加快纺织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业主开发”的原则,通过高标准规划、培植地方纺织产业集群,进行上下游资源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区纺织工业园,使我市纺织产业适当集中连片,发挥聚集效应;要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要求,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发展项目。要把发展纺织产业集群作为发展我市纺织工业的重要平台,在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二)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抓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进一步整治发展环境,为纺织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竞争环境,为其发展提供更广泛的服务。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支持重点企业上市或“借壳”上市。三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扩大利用国内外资金,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形成投资多元化格局。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等手段,对棉纺生产能力继续实行总量控制,防止重复建设。

第2篇: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

由于在生产、消费和出口技术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产业用纺织品的用途也极其广泛,这种产业用纺织品的前景是光明的。产业用纺织品除用于服装外,还有医用纺织、安全防护、农业土工、车用纺织、智能纺织品和工业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不仅是涉及更多技术领域,而且它在许多方面拥有优势,包括农业纺织品、车用纺织品、土工织品、医用纺织品、安全防护类纺织品和智能纺织品,并且新产品和新的应用领域也层出不穷。

农业纺织品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农作物产量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为确保粮食、蔬菜和花卉的产量,必须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然而,合理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方法并不能完全奏效。而且这些方法耗资巨大,对土壤和产品有着持续而长久的生态影响。现在,采用高科技农业技术纺织品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总产量。荫屋/聚酯薄膜屋、温室甚至在田间都可以采用各式各样的纺织品控制温度和湿度,还可使农产品避免受风、雨和鸟类的危害。如遮阳棚、飞鸟屏蔽网、 椰棕地膜垫、冰雹保护网、收获网等都可用于实现上述目标。这类功能性产业用纺织品的全球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球都提倡开发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多功能环境无害的纺织品,不仅是传统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期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展农业设施的重要标志。

车用纺织品

车用纺织品在过去几十年间发展良好。车用纺织品的发展背后的驱动力包括:对私家车的更大需求;越来越多的时间待在车里,汽车内部装饰变得越来越重要。为降低油耗,未来车的趋势是追求轻量级,在汽车上使用纤维复合材料代替金属已成为世界趋势。并且西方发达国家已严格立法,要求在汽车上安装安全装置,包括安全气囊和采用新型材料的安全带。同时规定,通过循环利用提高车用纺织品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智能纺织品

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技术几乎涵盖了所有纺织领域。一些活跃的智能纤维含有导电材料、相变材料(PCM)和能导电的石墨粒子。这样纤维的电阻就能随着纤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高时可让电阻变大,甚至更大。这些导电材料可自动调节电的开关,从而起到控温的作用。

PCM微粒是美国开发的宇航员用纤维材料技能自动实现温控。其原理是,PCM以微粒形式加入到纤维中。在人体或外界热量使得PCM达到所谓的相变温度时,能够切断升温通道,从而阻止温度变化。

形状记忆材料

形状记忆材料是在两个或多种温度下保持稳定的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下,当形状记忆材料达到相变温度时,其形状各不相同。智能系统可利用这些反应为人类服务。如在多层织物系统中,使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改变物体形状的记忆合金可改变单独层之间的密度。温度升高时内层就会形成隔热空气层,以抵挡外热。

变色与蓄热纺织品

变色布是一种五彩缤纷的布料,有4种基本颜色和64种组合颜色。温度高于50℃时颜色向其对应色变化,这些颜色可在40℃~80℃范围内正常显示。设计布料时要让它适应穿着环境,例如,用这类材料做成的滑雪服可将温度保持在11℃到19℃,女装则为13℃~22℃。

蓄热纺织品或热调节纺织品的主要用途是在尽可能广泛的工作负载和环境条件下,保持穿戴者的热舒适性状态。蓄热纺织品或热调节纺织品是新奇的舒适性纺织品,它可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通过低熔点材料中的相变来吸收、分配和释放热量。

宇航服

早期的阿波罗宇航服内层有一层尼龙布,上面铺了网状薄壁塑料管,管内有冷水循环防止这宇航员身体过热。该内层是有织物通风管道的舒适轻质尼龙,比起三层织物,该系统会形成加压。但是,近期美国宇航局宣布,另一种新型的宇航服即将诞生,即为深空探测创造条件。据称,它是用记忆合金打造出来。除具备上述优点外,它还有自动收缩加压的功能,可供宇航员在火星、其他小行星上行走的功能,它宛若人的第二层皮肤。

音乐夹克

音乐夹克将普通的夹克变成了一个可穿戴的发声乐器。该夹克允许穿戴者演奏音符、演奏和弦、发出节奏声、使用任何音乐中可利用的乐器伴奏。内部集成织物键盘、测序仪、合成器、扩音器、导电装置和为这些子系统提供动力的电源。

数字服装

过去的数字服饰在身体每个关节点绘制图形,集成传感器,在电脑上完成计算。传感器具有导电弹性。数据磨损衣服由一群电磁跟踪传感器构成,防撞系统(TCAS system)测量出每个结合点的角度,确定每个分支的绝对位置。它为提供舒适和安逸而设计。传感器可以被安置用以规范单独的应用程序。数据磨损单元由电路或有线电子与计算机交互的夹克、裤子和手套构成。数据磨损的应用是为了跟踪分支在计算机数据、医学成像、测量、人体工程学、生物力学、机器人和动画的位置。整个身体可以通过数据磨损来监控,这在运动伤害和生物力学领域有一个特定的相关性。

医用纺织品

近期非洲出现埃博拉疫情,许多国家提供的援助项目中,包含了先进的多功能性纺织品,如:植入式治疗纺织品、不可植入式医用纺织品、伤口敷料布、吸附垫、绷带、护眼罩、橡皮膏带、医疗外科绷带、敷料内层、中间吸附层、人体隔离装置等。

防护纺织品

第3篇: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

一、加入wto对申国产业的影响

当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加速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使其更快迈向市场化,所以就中长期而言,其影响将是正面的。在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它也对中国许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严峻的挑战。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内商品的价格优势将会逐渐消失,同时由于技术与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会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首先,以往那些严重重复建设的行业和企业在市场开放后,会受到市场竞争机制更加严厉的惩罚,预计相当一部分企业要重新选择发展方向,还有一部分企业会被淘汰。其次,由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不少行业和产业还是空白,如果我们不尽快发展,国外企业就有可能长驱直入地抢先占领市场。最后,加入wtd以降低关税为主要代价,中国目前一些质次价高的产品会更快地被淘汰,而这样的产品又多集中在就业较为集中的传统产业。具体到工业领域,加入wid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会各不相同,其中,既有受益的企业,也有炮受冲击的行业。

总体分析看,短期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企业将会受益,但在目前“通货紧缩”形势下受益的空间有限。如轻工。工艺。食品。家用电器。中低附加值机电等产业可保留或获得一定发展机遇。有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无疑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 wto与中国纺织工业

加入wto,对纺织业的影响可能是双向的。我国是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纺织业特别是化纤行业深受西方国家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加入wto,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将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深受其惠。特别是到2005年全面取消配额,我国纺织服装业将可以进一步扩大出口,有人测算,届时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可以从现在的15%上升到30%。但是客观他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纺织业的影响可能是双向的。

目前中美双方在纺织品及其他市场准入和法律协议等问题上仍然有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上,中美双方分歧的焦点主要在于,美国坚持对中国维持十年的纺织品进口配额制,而世贸成员国已签署多边的“多种纤维协定”,将在未来五年内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配额限制。中国须额外延长五年,并不公平。

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纺织品行业对出口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纺织品亦是出口第二大品类(从1986年至 1996年一直居于首位,l996年机电产品出口首次超过纺织品而居中国外贸出口首位),占中国外贸出口额的2成左右。业内人士一般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在谈判中取胜,那么中国亦能在五年内取消出口的配额限制,未取消前的配额增长率亦会不断提高,有利于中国纺织业扩大出口。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实际上配额限制仅仅是2000余种非关税壁垒中数量限制的一种,其取消配额限制对于我国这样的纺织品出口大国来说固然有利,但这绝不意味着诸如美国这样的纺织品主要进口国会放开国内的纺织品市场。虽然配额取消了,但还有许多符合wto规定的非关税壁垒存在,以保护国际贸易“有秩序”地发展。即使没有配额限制,其他非关税壁垒依然可以有效地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如原产地规则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保护国内纺织市场非常有效的非关税壁垒之一。以美国的原产地规则为例,它主要是针对中国和一些发展中的亚洲出口加工国而制定的,是非优惠的原产地规则,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之内的国家则是此规则的主要受惠者:墨西哥已经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纺织品服装的第一大供应国,而在墨西哥输美成衣中,则极少使用北美以外的面料。所以,纺织行业知名人士估计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可以促进中国纺织业出口一成以上。

从国际问竞争力的比较和纺织业的分布看,由于中国纺织劳动成本低廉,较具竞争力的是服装的出口,其次是针织。棉麻纺织和丝绢织品出口,而毛纺织。染整。化纤和纺织机械等出口则相对处于劣势。后者之所以处于劣势,主要是因为,世界新的纺织业发展,已经出现了争相应用高科技的趋势,而在纺织的上游行业如化纤业还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对规模经济要求甚高的行业,这方面,中国却相对显得劣势。

此外,我国不仅是纺织品的出口大国,也是纺织品的进口大国。1997年我国的纺织品进口额为:122.7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1998年略有下降但仍高达110.12亿美元,其中面料占60亿美元。所以纺织品的进口对我国纺织业也有较大影响。1997年我国就曾单方面降低了包括纺织产品在内的诸多种类产品的进口关税。(从面料角度来看,加入wto对我国成衣业很有利,但对于面料企业来说却是利空;从成衣进口角度来看,对我国的中高档成衣生产企业将形成较大的冲击)。因为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国外进口的成衣无力在低价格市场同我国众多的服装企业竞争,而只能抢占中高档市场,而这将严重影响尚未完成产业升级的中国成衣业。

因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纺织业的影响可能是双向的,一方面在下游纺织品领域,由于中国劳动力便宜的优势仍能保持,配额数量增长和配额制的最终取消,以后多边永久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将促进纺织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在中国产品相对处于劣势的上游产品,如化纤等则可能受到外国进口产品的更大规模的冲击,这方面的准备是不能不做的。

三、 wto与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它为工农业。交通运输。国防。高新技术和人民生活提供原材料和最终消费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化学工业是在种种严密保护下得以发展的。许多产品市场是在多重保护下获得的。加入wto之后,原来实施保护的市场将随之逐步消失,而代之以激烈竞争的新的国内国际趋同的市场。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化学工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是理所当然的。

首先,我国化工产品将受到市场开放的冲击。许多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原料路线不尽合理,许多生产装置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许多产品成本高。质量低、用户服务跟不上,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价格和质量优势,很容易受到价廉质优的进口产品的冲击。比如聚氯乙烯是我国生产的主要塑料产品,因生产技术落后,成本较高,每吨约3800元~4000元,而国外同类产品只售其十分之一。按我国现行关税率进口,则只需3100元左右/吨。若加入wto后关税税率降低,则价格还要下降。其他许多化工产品,特别是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都将面临这类情况。第二,化工基本建设面临新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一些急需的化工产品企业,项目建设周期长,建成投产时市场早已变化,效益难以发挥。譬如为了提高施肥效果,改善氮、磷、钾肥比例,采用矿肥结合的路子发展磷肥,利用国内钾资源发展钾肥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国际市场供求情况和价格变化考虑,则有进一步评估之必要。据估算一个矿肥结合年产18万吨的磷胺厂,需基建投资10多亿元,建设数年后投产。每年仅贷款利息就约l亿多元,加上设备折折旧,每吨磷胺按生产成本就要增加近千元,国内售价则要1100元/吨~1300元/吨,而国际市场每吨仅售150美元~160美元。又如我国可溶性钾资源有限,要发展钾肥生产不得不考虑到采掘处理矿石难,能耗大,成本高。但国际市场上钾肥货源充足,售价不高,显然对我国钾肥生产的效益产生明显影响。再有重要石化产品乙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第三,在我国化工产业还存在着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知识产权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极为复杂的问题。乌拉圭回合谈判己制定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定。这个问题与我国化学业关系非同小可。我国化工科技事业尽管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所限,不得不以仿制方法来推动,化工50个品种中, 95%属于仿制;染料300多个品种,80%是仿制的;生产彩色胶卷所用的,100多种化工产品,国产化率仅6%,许多新兴领域,由于起步晚,约60类别产品尚属空白,精细化工目前生产约3600个品种,属于仿制或低档产品约97%~98%。前面提到的农药新品种开发,从新化合物合成到产品上市要经过化合物合成、筛选、毒性研究、大田试验、环境代谢、残留研究等阶段,需要化学、化工、农业、生物和医疗等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研究。而我国从前在进口农药新产品中有选择地仿制,则即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大量经费。加入wto后,有关知识产权规定对我国起到约束作用,化工科技开发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四、 wto与医药工业

医药业历史悠久。它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因而它被称为“永不衰落的产业”。而现代医药业,产生也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却成了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医药工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它与传统中医药一道,为保障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国医药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12亿人口的现实需求远不能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长期以来,我国忽视了医药业很突出的特点,即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其他工业行业无法比拟的。其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药业同其他行业一样,被统得过死,管得过严,企业根本没有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以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功能逐步发挥作用,我国医药工业走出福利事业的误区,开始踏上了市场经济竞争的征途,此时加入wto,将有助于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首先,加入wto,特别是有关wto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必将加快我国医药工业以仿制为主走向自主开发道路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医药业的迅速发展。到目前,我国医药产品的生产一直以仿制为主,医药自主开发体系尚未形成,加之管理水平低下,致使医药工业发展水平提高缓慢。对知识产权实施保护,促使我们尽快转向自主开发为主,加快创制新药。另外,保护知识产权对于促进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更高的保险系数,使国外医药企业放心与我国进行合作。目前像西安杨森。天津史克等中外合资企业就是范例。还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也保护了我国自己的科技人员,有利于促进医药工业领域的科技人员改进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努力研制新型药品的积极性。其次,加入wto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我国西药尽管总体水平不高,但也有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中成药是我国医药的出口拳头产品;还有医药器械中的普通设备和手术器械竿中低档产品己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竞争力的。加入wto后我们的这类产品就能比较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但是,我国医药工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我国医药工业从无到有,逐渐实现广大人民能以较低廉的开销用上安全有效的药品,其中技术方面最主要的功绩就是仿制外国药品。当然,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仿制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建国以来,我国生产的西药有3000多种,99%是仿制的。近年来生产的873种西药中,97.4%是仿制的。而如今加入wto与国际市场接轨,就必须按国际规则办事,这个规则就是wto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这对我国医药工业将是最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西药,工业底子薄。负担太重,而中药品发掘开发除少数药品外,绝大多数的现代化进程缓慢,拖了整个医药业的后腿。由于政策上的原因,我国医药业从福利事业转轨时间太短,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员素质也不高。总体生产水平大致落后国际先进水平20年,因此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一旦加入wto,国外高质量药品涌入,势必危及国产药的市场,进而危及整个医药行业,高、精类的诊断。治疗设备同国际水平相比差距极大,许多高技术产品国内不能生产。我国每年花在进口这些设备上的外汇就达数十亿美元,约占国内医疗器械产值的三分之二。现代医药工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高科技产业。开发一项新药,一般耗时10年左右,国外耗资1亿美元,国内至少也要2亿元人民币,否则无法完成筛选、病理研究、药理分析、临床实验这一系列不可缺少的复杂程序。而近年来,国家每年专用于新药开发的资金却很少,困难之大不言而喻。医药产品是一项特殊的商品,国际卫生组织为确保药品质量而制定和执行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国际上都把是否实行gmp看成药品质量有无保证的先决条件。而目前我国医药生产企业除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骨干企业外,能达到该标准的为数不多。这不仅制约了国内药品质量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我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

五、 wto与汽车工业

根据wto有关条款规定,加入wto后,“幼稚产业”将在一定期限内受到保护,轿车工业在我国当属“幼稚产业”,一般认为可获得5年~10年的保护期。当然,保护必须有透明度,应该以关税作为主要的保护手段。专家预测,轿车进口关税的削减幅度在2000年前可能达到60%至80%,加入wto后5年降至50%至72%,8年后降至30%至46%,10年后降至20%至38%。加入wto越晚,实现幅度内下限的可能性越大。

我国承诺加入wto后将对汽车制造业关税水平作出最大限度的让步,汽车进口关税将在2005年以前由目前的80%-100%降低到25%,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更下降到10%,并且在2005年将取消汽车进口配额(对于发展中国家,可以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生效后的8年内,以渐进的方式取消出口补贴,但不能提高现有补贴水平)。

对汽车工业而言,失去关税和非关税的双重保护,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但就国内汽车生产的品种构成看,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威胁最大的是轿车工业,因为我国的中型卡车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随着中国争取加入wto进程的步步推进,众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心中腾生出隐隐忧虑。即:中美协议削减汽车及零部件的高额进口关税,使中国的汽车制造者未来必须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包括通用、大众汽车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通用汽车公司是中方合作伙伴之一,上海汽车有限公司的一位官员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削低关税壁垒后,对汽车业的冲击比其他行业要大。中国汽车业面临两个问题:技术指标不过硬、生产规模较小,因此很难使汽车的生产成本降下来。根据中美谈判协议草案,2005年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将从l00%降至25%;汽车零配件关税从50%降至10%。对于规模较小的汽车制造厂来说,完全开放市场对其冲击更难估量。

中国轿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轿车工业竞争力不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起步晚,尚未形成经济规模。1998年,国内最大的轿车厂年产量为23万辆,全国轿车年产量51万辆,这还不及国外一个中等轿车厂的规模。第二是劳动生产率低下。国外大的轿车公司人均年产轿车为20辆左右,中国人均不到10辆。第三是开发能力低。目前国内8大轿车厂家生产的几十种车型,仅有两种是“纯国产”品牌,其余均为引进车型。8大轿车厂家中的多数不具备整车开发能力。第四是质量上不具有竞争力。国内现有的几十种车型,绝大多数是国外80年代的产品,90年代的产品仅有3种。而轿车的生命周期只有10年左右,在不具备整车开发的情况下,品种竞争处于劣势。第五是价格上的差距。桑塔纳轿车国际市场售价不足9000美元,而国内市场售价为11万元人民币,价差3万多元人民币。

那么造成中国轿车工业竞争力低下的症结是什么呢?首先是中国轿车工业错误的定位造成轿车生产一直局限在很小的规模上;其次是条块分割的经济体制制约了汽车工业在全国的生产和销售扩张;再次是与轿车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相关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缓慢制约了汽车的规模化生产。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加入wto后将对中国的轿车工业产生积极影响的一面。首先加速轿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一批低素质的轿车企业将有停产、转业、破产、倒闭的可能。在价格和质量上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将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而失去保护,在竞争中被淘汰。其次促进中国与国外汽车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国外大的汽车跨国公司己有多家在中国轿车行业投资或经营,如德国大众公司、美国福特公司、通用公司、克莱斯勒公司、法国雪铁龙公司、雷诺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日本本田公司、大发公司、铃木公司等。与这些大的跨国公司合作,使我国的轿车企业熟悉了现今世界通行的国际规则,学习他们的经营理念与实践操作。我们只有今天当好这些跨国公司的合作伙伴,明天才可能与他们并驾齐驱并超越他们,因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大门永远是向能够焕发潜力的强者敞开的。再次锤炼先进轿车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轿车企业与外国同行的竞争直接化,所以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整体素质、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管理文化和经营战略都要有新的动作,增强实力和竞争地位。最后将会促使国家出台宽松的购车及用车配套政策。轿车要发展主要寄希望于轿车进入家庭,而轿车进入家庭必须要改变购买、使用过程中税费过重的状况。

六、 wto与机械工业

第4篇: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

一、消费品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今年1―2月份数据来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比2009年加快2.4个百分点。从今年1、2月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三者比例更趋协调,消费的贡献也将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消费品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将好于去年。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保持消费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存在制约

受收入结构、服务水平、消费热点和体制机制等影响,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已较困难。同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知名自主品牌少、诚信建设滞后、产品创新能力弱、售后服务待完善等也制约了消费需求增长。

(二)产业调整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产业转移面临很大困难;企业集中度普遍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足;造纸、酒精、柠檬酸等行业中,污染严重、比重较大的落后产能亟待淘汰。在外需大幅萎缩背景下,淘汰落后产能和压缩过剩产能相互交织,且关系到诸多的利益调整以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

(三)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增大

长期以来,消费品工业增长很大程度是依靠物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投入,且过度依赖传统国际市场,发展的内生机制不健全。食品、造纸、皮革、印染等行业节能减排治污压力空前增大,沿海企业用工荒再度出现。如果出口退税和汇率政策出现调整,原油、棉花等大宗产品价格继续走高,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趋势增强,去年消费品工业质量和效益的较好局面将难以持续。

(四)实现出口较快增长困难很大

目前发达国家消费疲软状况难有大的改变,经济整体回升面临较多困难。当前一些新情况、新动向值得特别关注。譬如,奥巴马政府提出了美国出口翻番计划和抑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计划。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绿色新政”、“REACH法案”、“碳关税”等新政策动向,都将对轻纺产品稳定出口形成新的挑战。

二、2010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关键年。保持消费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为“十二五”开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规划编制实施为依据,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

贯彻落实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是今年的工作重点。既要密切跟踪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建议;要认真开展已的诚信建设、自主品牌建设等指导意见的组织实施工作;抓紧开展尚未出台的配套实施细则制订工作。

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不仅关系消费品工业长远发展,还关系行业管理职能定位。要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安排、开拓创新,注重实效、民主决策的原则,集中力量组织编制《消费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要做好轻工、纺织、食品、医药、制盐等重点行业及诚信建设等重点领域“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以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为重点,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加强对结构调整的引导。除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的工作任务外,还要抓紧制定医药、制糖加工等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二是严格市场准入。抓紧出台印染、粘胶、维生素C、果汁等门槛缺失行业的准入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推动产业区域布局调整。尽快《促进纺织产业区域转移的指导意见》,会同地方、协会搭建产业转移对接平台,创建轻纺工业示范园区,引导推动产业梯度转移,特别要抓住中央解决新疆问题的机遇,研究提出新疆优质纱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四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消费品工业领域要完成化纤、印染、皮革、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七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五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根据《2010年消费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组织好2010年技术改造项目的储备、申报、评审工作,落实好专项资金;协调落实食品企业质量检(监)测能力建设等技术改造专项。

六是进一步改善轻纺产品出口结构。继续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引导企业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格局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要高度关注出口国政策变化及汇率变动等不确定因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收购国外知名品牌、名品研发设计机构和营销网络等活动。

(三)以扩大内需为契机,不断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一是切实增加有效供给。要顺应城乡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努力开发换代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积极配合有关方面进一步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要加强政策研究,引领和促进消费升级,尽快提出发展休闲用品、高档消费品的政策意见。

二是工商联手扩大内需。开展“名品进名店”、“名品创名店”活动,支持重点专业市场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发挥其对小城镇、农村居民消费以及品牌培育的促进作用。

三是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制定《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加强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政策研究,适时出台指导意见,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消费品工业强农惠农功能。

五是加快中药材原料基地建设。落实《关于加强中药材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有关政策措施,组织实施2010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增强高品质中成药供给能力。

(四)以两化融合为突破口,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积极落实《推进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示范工程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继续在重点行业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完善国家医药储备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建立基本药物供需信息平台;加快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诚信信息资源共享。

二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要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新型纺织机械、造纸装备、食品装备、生物医药装备等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加强轻纺产业集群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新技术、新工艺在行业中的应用。

三是抓好典型经验推广。要学习和借鉴广东澄海玩具礼品业走自主品牌之路的经验,通过搭建技术、研发、专利、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降低转型升级成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消费品工业企业99%以上是中小企业,要协调解决好消费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担保难、政策落实不到位、负担比较重等问题。

(五)以诚信和品牌建设为着力点,提高行业质量效益

一是扎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建设。落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诚信建设试点范围。

二是大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以服装家纺品牌建设为切入点,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服装家纺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品牌战略,开展品牌评价、跟踪、监测、发展等工作;研究制定《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三是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以品种、质量、品牌、服务为重点,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依法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的指导意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制定轻工、医药等行业加强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六)以惠民生保稳定为立足点,着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一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工作。督促、指导地方和企业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要求,研究制定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继续配合开展食品质量安全、违法添加物专项整治以及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汲取问题奶粉的教训,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主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搞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

二是继续做好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要按照全国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总体部署,扎实做好防控流感所需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生产、储备和调运工作。

(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做好专项管理工作

一是主动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政策研究,配合卫生部门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密切监测医改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动态,提高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盐业体制改革。配合国家发改委尽快完成盐业体制改革意见并上报国务院,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加强盐业行业管理,着手建立食盐国家储备制度。

三是做好重点产品生产计划管理工作。按照“总量控制、稍紧平衡”的原则,会同相关部门做好2010年度卷烟、食盐、糖精等产品年度生产计划的拟订和实施工作。

四是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的修订工作;研究提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第六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的准备工作。

五是加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的组织协调。会同履约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我国控制烟草和履约规划及履约报告的编制工作。

(八)以加强行业管理为目的,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完善专家咨询和经济运行会商制度,畅通信息渠道,抓紧建立与省级工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制度,及时提出应对的政策措施建议。

第5篇: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

一、纺织工业现状

纺织工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年,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称"规模以上企业")3014家,职工总数83.3万人,销售收入1426.4万元,出口创汇77.5亿美元。纺织工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2%和19.8%,出口创汇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39.8%。

(一)**发展的主要成就

1、率先完成国有纺织企业的改革脱困任务。**年,党中央、国务院把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重点推进。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国有纺织企业按照"压锭、重组、减员、增效"的方针,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全省国有棉纺企业三年累计压缩落后生产能力32.38万锭,通过整合重组形成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年全省国有纺织企业利润总额6665万元,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年利润总额3.64亿元,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压锭、减员、扭亏三大任务;**年利润总额亿元,迈上新台阶。

2、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纺织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时期,全员劳动生产力从1.58万元/人提高到3.13万元/人,提高了近一倍。棉纺织行业在压缩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大面积采用国际先进的自动络筒机、新型精梳机、无梭织机等关键设备,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与1995年相比,棉纺织品的无结头纱比重从8.5%提高到30%,精梳纱比重从7.7%提高到25%;无梭织机从1.4万台增加到5.5万台,无梭织机比重达到40%,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服装行业引进一大批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进一步发挥了品牌优势,巩固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水剌法、纺粘法、针刺法无纺布生产线和土工布、汽车内饰面料生产线投产,拓展了纺织品在土木工程、医药卫生、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3、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基地。纺织工业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纺织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印染布、纯化纤布、帘子布、锦纶纤维、涤纶长丝、丝和丝织品、呢绒、针棉织品、针织服装、衬衫、西服、领带、袜子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一、二位;服装行业有26家企业入围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服装出口占纺织工业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62%。形成一大批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基地。主要有绍兴、萧山的化纤织造业,宁波、温州的服装业,诸暨、义乌的衬衫和织袜业,嵊州的领带业,象山的针织业,海宁的经编业,余杭、海宁的装饰布业。

4、在全国同行的地位稳步提高。浙江发展成为全国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省。**年,我省纺织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的13.6%,居全国第二位;利润总额占全国同行的24.1%,居全国第一位;出口创汇占全国同行的14.9%,居全国第三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能力不强,设计水平较低。高技术高档次的产品开发滞后,模仿多、独创少,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中低档产品偏多,过度竞争现象较普遍。我省是服装面料生产大省,但面料的质量、品种不能满足服装业发展的要求,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仅55%,相当部分面料依赖进口。出口服装大多没有自创品牌,款式主要是根据来样加工,附加值较低。目前,发达国家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比重已占化纤产品的50%,而我省仅占25%,不仅影向了化纤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制约了下游产业的发展。

2、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棉纺行业,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等先进工艺设备占有率分别达到50%和90%,而我省仅为20%和30%;发达国家织机无梭化率达到90%以上,而我省仅为40%,陈旧落后的有梭织机依然量大面广。化纤行业,国际上普遍采用先进的涤纶熔体直接纺技术,如韩国、台湾省采用率已达90%以上,而我省比重不到10%,工艺技术仍以传统的切片纺为主。由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我省纺织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如我省棉纺行业万锭用工水平为250-300人/万锭,而发达国家一般为60人/万锭左右。

3、主要纺织原料的流通体制和出口体制尚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国内棉花价格往往背离国际市场,直接影响棉纺织行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化纤原料关税较高,部分品种的进口实行配额和许可证管理,不利于纺织企业利用国外低价原料生产、降低制造成本。出口体制还不适应纺织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隔绝的现象仍很突出。

二、产业发展趋势

(一)**期间,纺织工业处于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

1、纺织品配额限制将逐步取消,为纺织品更大规模占有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目前,美国纺织产品消费量占全球的20%,。衣着、家用纺织品年消费额达3000亿美元,仅服装每年的市场销售总额就达到1800亿美元左右,其中近40%需要进口,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消费市场。欧盟纺织品、服装的进口总额达1400亿美元,其中服装进口840亿美元。据有关专家预测,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后,我国到**年仅服装对欧美出口就可增长110亿美元左右。

2、纺织行业特别是服装行业将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纺织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成本。据**年德国对58个国家和地区纺织行业的劳动力工资成本调查,我国的工资成本居第52位,相当于印度的水平,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较低的工资成本,使得我省纺织工业在较长时期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比较优势。

3、国家增加投资、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调控政策,将有效拉动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生产。据预测,全国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将由**年的15%提高到2010年的20-25%,装饰用纺织品比重将由**年的20%提高到2010年的30%,纺织工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在全球性的纺织品总量过剩的大背景下,纺织工业面临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1、国际上区域经济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纺织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墨西哥等中南美国家正日益成为美国主要的纺织品供应国;欧洲纺织品市场正逐步被东欧及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中东和非洲挤入。随着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品贸易配额限制将逐步取消,但主要纺织品进口国还会以反倾销和提高环保标准等各种贸易、技术手段对我实行新的限制。

2、中亚、南亚地区凭借棉花资源丰富和工资成本较低,对我形成竞争压力。这些地区在资源、劳动成本方面比我国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巴基斯坦的工人小时平均工资只是我国的66%,目前两纱两布的竞争力已超过我国。这种竞争态势在国际纺织品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后,将更趋激烈。

3、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品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内市场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化纤行业技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偏小,难以抵御跨国公司的较大冲击。大量的国外品牌服装将进一步涌入国内服装市场,对我省中高档服装生产企业构成较大压力。

三、**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时期,全省纺织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为主线,以巩固发展区域经济特色、培育优势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推进从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的转变,进一步形成国际上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出口基地。

(二)主要把握点

纺织工业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整体素质和国际竟争力。必须牢牢把握两点:一是坚持以产业升级为结构调整方向,着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着力于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从片面追求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持发展重点行业和特色产品。从我省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压缩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和产品。

(三)主要预期目标

1、**期末,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2300亿元,年均增长10%,进一步巩固我省纺织工业总量和经济效益在全国的领先水平。

2、**期末,纺织品出口创汇达130亿美元,年均增长12%。

3、**期末,出口服装的面料自给率提高到80%;服装出口占纺织品出口总额比重提高到70%以上;产业、装饰用纺织品占纺织品总量的比重达到40%。

4、**期末,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重点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制造、管理、商务的信息网络系统。

5、**期末,纺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万元/人,比**期末提高50%。

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重点

(一)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产业

**期间,以发展高档纺织面料、产业和装饰用纺织品及优势品牌服装为重点,积极采用纺织新技术、新工艺及信息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1、发展高档纺织面料。大力推进化学纤维、纺纱、织造及印染后整理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化学纤维,重点是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及氨纶等新型纤维材料,改造、发展熔体直接纺涤纶长丝;到**年,化纤差别化纤维率达到40%,涤纶熔体直接纺比重达到50%。纺纱、织造业重点是发展精梳纱、无结头纱、新型纺纱及无梭布;到**年,精梳纱比重达到40%,无结头纱比重达到60%,无梭织机比重达到60%,部分先进地区织机无梭化率达到90%以上。印染后整理: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着力解决面料的色差、色牢度低、手感差、风格不对路等难题,提高化纤仿真面料、多种纤维混纺、复合、交织面料及天然纤维面料的印染后整理技术水平;到**年,中高档面料比重达到70%,出口服装面料的自给率达到80%,形成一批与国内外著名品牌服装配套的高档面料生产企业。

2、发展产业、装饰用纺织品。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在水利工程、高速公路建设、环保工程、汽车工业、医药化工、医疗卫生、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帘子布、工业过滤材料、医用卫生材料、高档合成革等产业用纺织品以及相应的产业用化学纤维。装饰用纺织品向系列化、配套化、功能化和艺术化方向发展,提高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到**年,产业、装饰用纺织品占纺织品的比重达到40%。

3、发展优势品牌服装。以发展优势品牌服装为重点,提高服装设计能力和加工制作水平,加快服装行业的技术进步。适应服装向时装化、职业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提高名牌衬衫、西服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服装的质量和档次,提升服装品牌,培育一批休闲服、时装、女装、童装的著名品牌,保持我省品牌服装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到**年,争取有35家企业进入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其中5家企业进入全国"十强"。进一步扩大服装出口,提高出口服装的附加值,鼓励自创名牌服装出口,努力实现创国际知名品牌的突破。

4、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带动纺织工业的调整、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一是大力实施企业上网工程,到**年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联网和外联网。二是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提高信息技术在设计、生产、工艺、管理、销售等各环节的应用水平。三是建设以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为基本单元的行业信息网络,逐步建成具有行业特色、汇集主要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行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纺织工业跨越式发展。

(二)培育优势骨干企业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着力培育50家优势骨干企业,使之成为带动全省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力量。到**年,1)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的大公司大集团,其中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2)形成10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的"小型巨人"企业;3)形成10家拥有全国知名品牌的生产企业;4)形成20家自营出口3000万美元以上的基地型企业。

(三)提升区域特色经济

以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乡镇工业专业区及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为主要手段,加快产业集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区域特色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到**年,形成10个产品特色明显、技术水平领先、主导产品年销售额收入200亿元以上或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纺织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发展:绍兴、萧山的化纤及化纤面料业,宁波、温州的服装业,嵊州的领带业,诸暨、义乌的织袜业,海宁的经编业,余杭、海宁的装饰布业和象山的针织业。努力将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全国乃至国际上知名的生产中心、贸易中心和技术信息中心。

五、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产业指导和规划实施工作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的转变,为纺织工业发展做好规划、协调、管理、监督工作。进一步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以实行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为重点改革现行审批制度。努力运用经济、法律、信息等手段,加强行业管理和产业引导,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围绕纺织工业**发展重点,制定专项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发展目标,抓好一批重大项目,把**规划落到实处。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在利用好金融机构贷款的同时,广开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一是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向社会募集资金。在现有7家纺织上市公司的基础上,争取再发展10家左右的企业进入上市公司行列。二是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引导外商在新型化学纤维、印染后整理、产业用纺织品、新型纺机等领域合资合作,实现外力推动型的产业升级。三是引导民间资金投入纺织工业,充分发挥民间资金对行业调整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一是积极推行技术、管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力度,通过技术参股等方式,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机制。二是进一步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发展产学研联合。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到**年90%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都建立起力量较强、作用较明显的技术开发机构;在纺织工业集中的产业基地建立起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持。三是注重引进国外智力。特别是引进纺织面料开发、印染后整理工艺、服装设计等关键技术专家,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四)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扩大纺织品出口

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难得机遇,努力扩大纺织品出口规模,把浙江建成国际上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基地。

一是优化出口纺织品结构。提高服装、家用纺织品、纺织面料等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创汇水平。到**年,出口纺织品吨纤维创汇达到18000美元。二是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巩固和发展欧美、亚洲等传统出口市场,拓展俄罗斯、东欧、拉美及非洲等新兴出口市场,研究应对区域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正当权益。三是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企业,深度开拓国际市场。四是进一步发展纺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到**年,纺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达到纺织品出口总额的50%以上。

第6篇: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

全球化纤产业在经历了第一轮产业转移后形成了当今格局。然而,世界经济纷繁变化,在逆全球化及地缘政治等各种力量的作用下,各类制造业的格局一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化纤工业也不例外。

作为全球化纤最大的生产地区和消费地区,亚洲各成员国化纤产业的发展及调整对于全球化纤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在近日召开的第11届亚洲化纤会上我们看到亚洲地区的化纤产业正经历着一场聚变,各方势力在较量中都在寻找着新的生存空间和增长点。

日韩及中国台湾:继续捍卫高端市场的绝对优势

按照目前亚洲化纤产业的梯队分级,日韩绝对是当仁不二的高端市场主力,各种高性能纤维、功能性纤维都是日韩的优势产品,有着稳定的市场地位。

日本化纤协会副会长、Kuraray公司社长及理事代表Mr.MasaakiITO先生在亚洲化纤会议上介绍:“日本化纤产量自2000年之后就开始逐年下降,目前几乎已经到了预警线;在纺织品消费方面,日本本国个人在服饰方面的支出仍然不高,相反应用于住宅及建筑方面的需求在维持稳定增长。”根据日本化纤各终端用途消费量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化纤应用与非服饰所占的比重从2000年的66%增加至2015年的81%。

应该说日本化纤的增长主要依靠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增长,而未来这一趋势也将持续。 Mr.MasaakiITO先生说:“未来日本将强化技术开l并拓展应用领域,当然主要还是集中在高性能及高功能性纤维领域,并深化与潜在应用领域的产业进行跨产业合作。”也就是说未来日本将继续强化自身在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市场的核心地位。

除了日本,韩国化纤协会的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也将向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用纤维继续调整。韩国代表介绍:“受全球经济萧条影响,2016年韩国化学纤维产业国内外需求衰减、售价下降,激发了韩国业者积极奋战。韩国化纤厂正由生产一般服饰原料转移生产高功能服饰及产业用原料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全球最佳产品,如轮胎帘布、弹性纤维将继续维持强化市场地位,并积极拓展需求,加强合作。”

中国台湾相较日韩地区,更大的优势在于服饰用功能性纤维的研发领域。来自中国台湾人造纤维制造工业同业公会的代表表示:未来台湾人造纤维产业将继续创新产品开发,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1,高科技、多功能、创新素材;2,凉感衣、发热衣、温度管理;3,智慧衣、保健纱、智慧管理;4,产业用、家饰用、扩展研发;5,短纤维、不织布、医疗保健;6,减碳排、节能源、永续环保。

中国:解决结构性问题 实现全面升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作为特邀嘉宾在大会作了《中国化纤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报告。高勇分析了中国化纤工业目前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介绍了中国化纤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高勇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化纤年均增速将从‘十二五’期间的9.2%调整为3%左右,适当降低投资热情,放缓扩张步伐。”而在投资增速放缓,总量增速放缓的背后是中国整个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

高勇介绍中国化纤工业未来发展将围绕以下四大方面展开: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存量结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优化供给结构;推进绿色制造;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在世界化纤产业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而言,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整个全球化纤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毫无疑问,中国包括化纤在内的制造业将坚定不移的走向升级发展的高质量未来。而对于化纤工业来说这样的未来既包括生产制造环节的智能化以及绿色化,还包括产品品质的提升,品种的增加,以及品牌的价值。

新兴市场:化纤产业乃待开垦的土地

在今天的纺织市场,谁也无法忽视以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所表现出来的高增长。日本化纤协会Mr.MasaakiITO先生介绍:在出口方面,中国是日本最大进口国及出口国,但目前所占比重持续减少,东南亚各国所占比重持续增加。Mr.MasaakiITO先生所说绝非是个案,新兴市场的崛起正在强有力的影响着全球制造业的格局调整。

巴基斯坦是纺织新兴市场的典型代表,来自巴基斯坦的负责人介绍,于中国化纤人均消费量相比,巴基斯坦在这方面的人均消费水平较低,2014年~2015年人均化纤消费量为3公斤,而中国是16公斤。这为巴基斯坦化纤的人均消费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对于巴基斯坦而言,纺织属于支柱产业,目前巴基斯坦的纺纱能力已经跃居亚洲第三的位置。可以预见,未来一定会迎来化纤产业的大发展。

来自印度尼西亚纤维及长丝纱线制造商协会的代表表示:从2011年以来印尼国内纺织品消费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10公斤。其介绍印尼拥有一条从上游合成纤维到下游服装的整合型纺织产业链,但在整理织物和无纺布的新投资领域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马来西亚纺织产业协会代表介绍:马来西亚化学纤维、纺织及成衣国内市场小,需要依赖进出口以促其发展,当地企业正在积极利用以下方式应对目前行业的困局:藉由专业化的进步及价值链的提升;下游向上游整合;透过研发自动化及减少人工加强生产力;结合其他相关产业以扩大产品多样性;藉由自由贸易协定的利益最大化促进贸易。

泰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席Mayuree介绍:泰国纺织业以棉纺为主,主要为纤维和纱线阶段的外向型出口产业,主要的化纤产品均有生产,但是下游需要现代化和引入新的投资。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化纤生产国,来自印度合成纤维协会秘书长SCKAPUR先生介绍:印度是全球最具消费者信心的国家,纺织业是推动印度成长发展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印度占全球纺织贸易的比重在维持成长趋势。未来印度将强化化学纤维的消费,未来将在复合材料、不织布及涂层纺织品、防护性纺织品、过滤器材湿巾、医用纺织品等领域不断拓展新技术。

?新闻链接

第11届亚洲化纤会议召开

4月13~14日,第11届亚洲化纤会议在印度孟买召开。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玉萍带队,我国化纤行业重点企业负责人组成的50多人中国大陆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与印度、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中国台湾和泰国,共9个联盟成员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共同就亚洲化纤产业的未来进行了探讨。

第7篇: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

这是因为,每年的四月,全球的客商和游人都会汇聚到石狮,共同参与和欣赏一场影响全球的产业和时尚盛会――海丝海博会(第三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以及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的简称)。今年的海丝海博会于4月18日-20日在石狮举办,4月24日-27日则举办石狮国际时装周。

连续举办了20年的海博会,充分发挥了平台作用和历史积淀,推动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战略支点城市”和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推动福建从“海峡两岸”的产业对接,积极向“一带一路”的融合发展转变,助力全球产业、城市和经济的互利共赢。

服装城、轻纺城上演“双城记”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第三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简称“海丝品博会”),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吸引了来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及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进一步助推泉州海丝品牌、繁荣海丝国际贸易。展品范围包括:泉州海z品牌文化、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装服饰、家居饰品、特色食品、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食品、咖啡、保健品、酒类产品等;智能制造、健康医疗、厨房家电、大数据等;装饰品、时尚服饰、护肤品等。

而从1992年起,石狮即连续举办了十几场以服装为主的商品博览会,并于1998年定位为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海博会作为全国性、国际化纺织服装博览盛会,以推动两岸产业对接、促进海内外经贸交流为主要目的,以“相聚服装名城、共拓两岸市场”和“对台、专业、休闲、时尚”为理念,以推动石狮乃至福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办展档次、扩大办展规模,每届都有新的面貌和内涵。

本届海博会设一个主展区、三个分展区,主展区设在石狮国际轻纺城,同时设立石狮服装城、石狮纺织机械市场、海西(石狮)电子商务园区共三个分展区。展品覆盖纺织、服装、面料、辅料、纺织机械、咨询设计、电商服务平台等,参展内容包括台湾馆、2017/2018中国休闲服装及面料流行趋势展区、国家面料馆精品展区、中国纺织新技术及应用展区、产学研及设计师作品展区、产业集群展区等。

中国时尚休闲装流行趋势

中国时尚休闲装流行趋势入驻海博会已有数年,作为对时尚的前瞻性,一直备受关注。“2018春夏中国时尚休闲装流行趋势暨国家纺织面料馆创新产品展示”,通过专业静态展,集中展现了来自2017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第37届(2018春夏)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作品及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研究与联盟的超千款趋势面料。国家纺织面料馆石狮分馆的700款创新产品融在其中,以挂样形式呈现,展现石狮纺织面料的时尚敏锐力。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手机扫描面料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中国流行面料人工智能检索”系统,快速获取面料的成分、工艺、生产商等相关信息。

2018春夏中国时尚休闲装流行趋势以“意趣”为核心,分异幻次元、悠游正念、竞艺传承、博物诗人四大主题。

异幻次元:网络和社交媒体大量普及,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恶搞,吐槽,萌化,用图片和表情符号直白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绪,成为当下易被接受的表达形式。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构成了无次元壁的异幻次元新世界。

悠游正念:关注心灵和内心的真正需求,释放身体,关注身体本身的设计,成为现阶段极具商业化的趋势方向;正念与修行,成为人们追寻本质探寻本源的途径,人们运用更加悠然和现代的方式更新了正念的表达。关注材质的质感,关注产品背后的故事和内涵,从内心和身体本身出发,正演变成一场新的“时尚革命”。

竞艺传承:数字时代充斥着更多选择和想象力,成为更新传统与经典的孵化器。复古的技艺经过现代的处理方式而获得新生;传统竞技运动元素强势回归。

博物诗人:人们对于自然及动植物的探索不断深入,崇尚原生态的生活态度,部落文化和现代时尚的融汇,如同都市中流浪的艺术家,独具活力风情和浪漫魅力。

电商热潮

4月18日,为期三天的互联网+“新零售时代”暨第五届石狮电商大会在石狮青创城网批中心拉开序幕。大会以深化“互联网+产业”升级为要点,深入贯彻落实石狮市委、市政府“创新转型、实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探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因为强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优势与本土“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纷纷入驻石狮。据介绍,在“互联网+”时代下,石狮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目前石狮有电子商务的企业及个人超3.5万家,全市电子商务年交易总额超过500亿元,先后涌现出多家网络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电子商务领跑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

创办两年的青创城在创新O2O运营模式上值得关注。青创城大胆尝试青创优品O2O特卖场模式,因地制宜孵化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众创空间,“大众创新,青年创业”,成为大学生及妇女创业就业的示范基地。

第8篇: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

展望2015年,消费品工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将有所缓解,既有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家政策红利等有利因素,也面临着成本压力持续加大、贸易保护升级、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等因素的挑战。国内方面,2015年处于政策调整期,消费品工业发展机遇挑战并存,内需依然不足。国际方面,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复苏仍然较为脆弱,短期内出口不会出现明显改观。基于此,赛迪智库提出加强财税政策改革、改善外贸环境、进一步扩大内需和深入推进结构调整等建议。

对201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国内经济平稳运行,生产增速小幅下滑

2014年1-9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速呈明显下滑态势,轻工、医药和纺织三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1.6、0.1和1.4百分点,除医药行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外,轻工和纺织行业增速低于工业平均增速。各子行业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以及食品制造等四大行业下滑最为明显,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8、2.7、2.1和2.5个百分点。

进入2015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的加大,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出现小幅下滑。

一是我国经济基本面运行预期仍然将继续放缓,将维持“中高速”的增长。

二是出于国内消费不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企业面临通缩压力,出厂价格指数低于预期,企业家信心也不及往年。

三是企业去库存、去产能、资金回笼的压力增加,部分行业库存的增速已经高于生产增速。

四是随着对商业银行监管更趋严格,商业银行将加强对风险资产的控制,企业获得贷款的审批条件将更为严格,这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消费品行业尤为不利。预计,2015年我国轻工行业增加值增速为8%,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速为13%,纺织行业增加值增速为7%。

■国际市场回暖,出货值增速继续回升

2014年1-9月,除轻工的部分行业外,其他消费品行业出货值增速不断下滑。与工业整体水平相比,除轻工出货值增速略高外,医药和纺织出货值分别低于工业整体水平0.7和3.5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的出货值增速势头较好,而纺织业、服装、鞋、帽制造业以及食品制造业较上年同期下滑明显。

进入2015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我国消费品工业出货值增速将小幅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8%,高于2014年3.4%的预期。在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就业数据持续改善,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强势美元还将持续,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减轻,这将带动我国消费品工业产品的出口。

预计,2015年我国轻工行业的出货值增速可望达到8%左右,医药行业的出货值增速会达到7%,纺织行业的出货值增速可望达到5%。

■消费信心回升,内需仍显不足

2014年,受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工资收入放缓影响,内需增速依然回落。消费需求方面,前9个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稳定,其中9月份该指数为105.4,高于上年同期5.6个百分点,消费者对未来的消费预期比较乐观。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低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消费品各行业投资呈现结构性反差。与上年同期相比,1-9月,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食品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投资增速增长较快,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10、6.6和3.7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较上年同期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进入2015年,预计我国消费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上会延续2014年态势,并有望出现小幅反弹。

第一,随着我国在保障房建设、基础设施、医药卫生等领域扩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政策对内需的拉动作用逐渐加大。

第二,单独二胎将助力母婴快消品市场的扩容,政策放松后将推动儿童相关和生育服务相关消费,预计未来五年儿童相关消费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2%。

第三,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为消费注入新动力。新型城镇化政策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释放广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

预计,2015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平均水平将达到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可达到13%。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食品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分别达到15%、20%和20%;纺织行业中,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将分别达到13%和20%;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20%。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政策适应期,企业发展面临挑战

首先,企业成本压力依然不减。2015年,企业用工成本仍将持续上涨,物流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盈利压力加大。就用工成本看,《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最低工资标准的年均增长率要大于13%,工资标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社保和养老缴费基数的提高,在劳动力较为密集的纺织和部分轻工行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速度已经超过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

其次,淘汰落后产能等转型升级政策短期内将给纺织、医药行业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根据2014年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年底前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四个领域要分别完成265万吨、360万标张、10.84亿米、3万吨、2360万千伏安时的淘汰落后任务,存在较大的压力。

同时,根据《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印染、医药等行业源头控制及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以及消费品工业多数领域的燃煤锅炉改造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再次,医药企业新版GMP改造生死线迫近。医药企业实施新版GMP的最后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企业面临较大的改造压力。最后,药价拟于2015年全面放开,这将对医药行业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医药企业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

■出口环境有所改善,但出口增速提升有限

进入2015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各类战略合作将给消费品工业出口带来契机。例如,金砖国家合作、打造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及自贸区谈判,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战略的推进落实,都将给外贸增长带来动力。与此同时,贸易壁垒依然存在。

进入2015年,欧、美、日发达国家和地区迫于国内失业、财政等压力,对本国产业的保护会进一步加强,加上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和技术优势,将技术性壁垒与绿色壁垒相结合,相继制定其技术水平上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我国消费品工业出口环境仍面临挑战。例如,欧盟2013年4月起实施新版《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对纺织品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我国纺织出口企业认证的难度加大,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进一步提高。

此外,2013年7月2日之后,欧盟要求出口欧盟的API(人用药活性物质)一定要有出口国监管部门的书面声明,对我国原料药出口造成很大的限制。

■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内需依然不足

进入2015年,我国消费品工业发展依然面临内需不足问题。

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制约投资增速回暖。在国家努力控制信贷增长并推进改革的政策导向下,企业家投资信心明显不足,加之国家整体流动性趋紧,消费品工业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制约。

二是就消费刺激政策需完善。一方面已经退出的“家电以旧换新”和正在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由于更多面向耐用消费品,会造成消费潜力的提前释放和生产波动,持续的刺激政策缺乏,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缺乏政策保障。

三是关联产业需求明显乏力。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但客观上会造成家居消费、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下滑。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加强财税政策改革

一是保证目标价格补贴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按照要求,保证国家有关东北及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并积极研究目标价格试点扩展到全国。

二是深入推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试点工作。严格按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实施办法》、《关于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核定扣除试点工作,降低试点行业的税负水平。

三是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切实解决消费品企业原料进项税额难以抵扣的问题。

四是保证小微企业政策和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治理规范涉企收费、企业减负等相关规定,继续加强对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着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五是延长税收减免年限,加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负担影响的研究,谨防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推广加重企业负担。六是加强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负担的影响研究,建立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税收调节的联动机制,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深入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加快推进医药企业新版GMP改造。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医药企业GMP改造完成情况,加大对新版GMP改造的引导和支持。

二是深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按照《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引导和指导,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分解和工作分工,促进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有序推进。深入推进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等行业的淘汰落后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三是强化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抓紧修改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逐步提高医药、食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完善现有法律,以司法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提高惩罚标准,严厉打击药品、食品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行为。

■打好扩大内需组合拳

一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进医保支付方式,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业和移动医疗,释放居民潜在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消费预期,释放消费潜力。

二是以行业准入和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消费品工业,推动消费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鼓励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

三是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和领域,特别是农村消费信贷,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率,延长贷款年限,简化贷款手续,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是整顿和规范行业秩序。建立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夯实消费需求增长基础。

五是继续推进自主品牌提升工程,培育和跟踪服装家纺、家电、钟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加大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刺激消费需求的释放。

■营造良好出口贸易环境

一是加大对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改善出口企业的融资服务。

二是降低企业出口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减免通关费、检验和检疫费,探索减少商检费、仓储费等费用。

三是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引导行业协会和企业解决贸易争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增强贸易救济能力。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

四是加强区域贸易合作,加快推进金砖国家合作,打造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及自贸区谈判,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降低对欧美国家的出口依赖和出口风险。

第9篇: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

关键词:家纺 自主品牌 SWOT

中国目前是全球家纺产品的制造和消费大国,但也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劳动力成本上升、汇率升值等传统优势弱化、创新能力不足、传统渠道创新等紧迫问题。从全球家纺产业分工来看,中国家纺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这突出地体现中国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滞后上,绝大多数的家纺产品缺乏品牌溢价。因此,实施品牌战略是中国家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家纺强国的必然选择。

一、外部环境的机会

1.市场空间大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 年我国家纺类产品出口额排在前三位的国家仍然是美国、欧盟和日本,我国对这三大市场的出口共计达181.8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31%。2011 年我国对金砖国家、东盟十国及南美国家的出口额增长了35.01%。国际市场呈现主流市场复苏、新兴市场快速成长的特征。

而国内,城镇化率突破50%、移居工程实施、农民日益富裕、酒店业和旅游业快速发展、医院和养老院等医疗机构设施改善、80 年代出生人群的结婚生育高峰期到来等,以及科学消费家纺观念的形成,使得国内市场空间大幅增加。

2.外来品牌竞争压力较小

2011年,英国顶级家居品牌Laura Ashley、法国凡尔赛宫家居品牌COURT OF VERSAILLES、美国零售百货公司Sears Holdings、日本时尚产品连锁店Franc、荷兰丰拓窗饰集团及俄罗斯的Togas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外来品牌丰富了中国市场,为家纺自主品牌带来了各种合作形式。而且,相比目前我国的服饰行业,外来品牌并未给家纺自主品牌带来太大的竞争压力。如此较为宽松的竞争环境,令自主品牌可从容发展。

3.政策大力支持为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便利

2009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七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形成全方位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实现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国际化。在政策指导下,多部门联合成立会商机制,同时各相关部门推出支持措施,共同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

二、外部环境的威胁

1.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我国家纺自主品牌生产成本要素如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持续上涨,而且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在近期内我国对印度的比较优势将消失。巴基斯坦的家纺产品具有较大成本优势,在这个层面上中国家纺品牌很难与之竞争。

2.生产成本日益提高

棉花、化纤等原料价格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持续高位;工厂劳动力供应出现短缺,加之通胀因素,推动工资上涨;国家为“抑通胀”而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推高企业融资成本;家纺产业集群多数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工业用电趋紧已经常态化。我国家纺业正告别廉价时代。

3.融资及税负问题阻碍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着产品调整升级的问题,但“融资难、融资贵”日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由于纺织业是不受银行重点支持的行业,导致企业融资门槛较高,银行授信额度较小,利息上浮达到国家最高限度,且承兑贴现率提高。同时,正规经营的企业税负压力越来越重。

三、内部环境的优势

1.生产原料丰富

国内纺织原料丰富,天然纤维棉、毛、麻、丝从农业种植(养殖)到加工,产业链配套完整且品质不断提高。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纤维产量的比重超过50%;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麻纺织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而且,产品品种丰富,如在纺织原料中占比达到70%的化学纤维,其产品结构差别化率达到46%。国内丰富的纺织原料极大地扩展了家纺产品原料的采购和选择余地,优化了其原料结构,为家纺产品的多样化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2.制造加工能力强

我国已形成规模大、产业链完整的家纺生产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纺纱、织布、染整到成品加工,上下游衔接顺畅、配套完善。我国家用纺织品产销量不断扩大,加工能力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品类和档次,产品质量也已达到全球领先地位,生产的高品质家用纺织品普遍受到国内外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3.具有一定的创新基础

为了聚集一批家纺设计师,2003年开始,中国家纺协会开始筹办“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2003年-2012年十年间举办的创意大赛共有327家企业参赛,产品大赛共有911家企业参与。该项赛事聚拢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研发设计人才,成为行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为进一步提升家纺设计人员职业素质并留住该类研发人才,支撑行业未来发展,协会又经过不懈努力,使“家纺设计师”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批成为国家认可的新职业,并开展了对“家纺设计师”的职业培训、考核与鉴定工作。

4.区域集聚明显

家纺行业内,生产不同门类产品的集群分布在不同地区。浙江省有4个集群以生产布艺类产品为主,江苏和安徽的集群全部生产床上用品,山东和河北的集群主产毛巾,青海和新疆的两个集群主产地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化分布特点。区域集聚有利于降低家纺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内部环境的劣势

1.品牌集中度较低,品牌竞争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家纺企业大约2 万家,但产值在1 亿以上的仅有50 家,规模最大的企业其市场占有率也不到 1%, 市场格局大致相当于 1998 年的服装行业。目前家纺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准入门槛低,面对激烈的竞争,价格成为竞争的利器,行业内部各自为战,互相挤压,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

2.销售渠道较为单一

目前,家纺自主品牌销售渠道整齐划一,主要集中在“直营+加盟”、“专卖+特许经营”、百货商场、超市、专业市场、网上商城等,在零售渠道选择上,跟风现象仍然存在,渠道创新相对不足。同时,企业存在进店“贵”,进店“难”等问题,由于流通环节较多,使自主品牌渠道成本高,目前渠道已经成为品牌发展的瓶颈。

五、SWOT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针对国外市场疲软、国内成本高、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等困难,家纺行业应积极应对,加强整合渠道资源,着力拓展内销市场;开展行业外交,加强企业与国外同行及商界的合作。自主品牌应加快产品开发,加强管理,提高赢利水平,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报告(2012年).

[2]罗中艳,吴微微.中国家纺品牌定位现状及发展方向[J].丝绸.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