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病虫害发生特点精选(九篇)

病虫害发生特点

第1篇: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关键词 南繁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61-01

海南省地处北纬20°以南,以其独特的生态条件、气候条件及耕作制度成为我国大部分玉米育种单位的南繁基地,同时,也为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总的来说,病虫害发生特点是种类多、时期长、危害重,对玉米科研工作威胁很大。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整个南繁工作的意义重大。

1 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规律

1.1 大斑病

从幼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初侵染斑为水浸状斑点,成熟病斑为长梭型,一般长度在50cm以上。病斑有3种类型:一是病斑为黄褐色,中央灰褐色,病斑较大,易出现在感病品种上。气候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二是病斑为黄褐色或灰绿色,有明显的黄色褪绿圈,病斑较小。三是病斑为紫红色,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大斑病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随气流、雨水传播到玉米上引起发病,条件适宜时,病斑很快又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气温在18~27℃,湿度在90%以上时易暴发流行。

1.2 小斑病

从幼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初侵染病斑为水渍状半透明的小斑点,成熟病斑有3种类型:一是病斑受叶脉限制,两端呈弧形或近长方形,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黄褐色或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大小为(2~6)mm×(3~22)mm。二是病斑较小,梭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或褐色,大小为(0.6~1.2)mm×(0.6~1.7)mm。三是病斑为点状,黄褐色,边缘紫褐色或深褐色,周围有褪绿晕圈,此类型产生在抗病品种上。小斑病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随气流、雨水传播,条件适宜时,在60~72h内可完成1个侵染循环,1个生长季节可有多次再侵染。气温26~32℃、田间湿度较高时,易造成病害流行。

1.3 锈病

一般在抽雄前开始侵染,初侵染病斑为水浸状褪绿小斑点,后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即夏孢子堆。孢子堆开裂后散出金黄色到黄褐色的夏孢子。严重时全株布满夏孢子堆。该病原菌为专性寄生菌,只能寄生在活的玉米组织上,夏孢子离体后存活时间很短。因此,病原菌在南方沿海地区玉米越冬后,夏孢子随气流远距离传播到内陆玉米上,遇合适的温湿度萌发侵入,1年可有多次再侵染。温度26~28℃、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适合该病的流行。

1.4 青枯病

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期至蜡熟期为盛发期。症状分2种:一是青枯型。整株叶片突然呈青灰色失水干枯,茎基部发黄变褐,内部空松,手可捏动,根系水浸状或红褐色腐烂,果穗下垂。二是黄枯型。病株叶片从下部开始逐渐变黄枯死,果穗下垂;茎部变软,内部组织腐烂,维管束丝状游离,褐腐或红腐。根系腐烂破裂,呈粉红色到褐色,须根减少;除植株枯死导致粒重下降造成直接产量损失外,植株茎节变软倒伏还可造成更大的间接损失。玉米茎腐病的侵染源为土壤、种子或病残体中的病原菌,全生育期均可从根、茎基部、近地茎节处通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并在以上各处形成病斑,病原菌在组织内蔓延,最后到达茎基部,堵塞维管束,地上部分因得不到水分和营养而干枯死亡。

2 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规律

2.1 地下害虫

从玉米播种至幼苗期,主要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老虎可为害生长点或从根茎处蛀入嫩茎中取食,造成萎蔫苗和空心苗;叶片被咬成小孔、缺刻状;大龄幼虫常把幼苗齐地咬断,并拉入洞穴取食,严重造成缺苗断垄。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大地老虎1年发生1代,小地老虎1年发生2~7代,以老熟幼虫或蛹的形式越冬。蝼蛄直接取食萌动的种子,或咬断幼苗的根茎,咬断处呈乱麻状,造成植株萎蔫。蝼蛄常在地表土层穿行,形成的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幼苗失水干枯而死。蝼蛄一般1~2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层中越冬,夜间活动猖獗。蛴螬取食萌发种子或幼苗根茎,常导致地上部萎蔫死亡。1年或多年发生1代,喜松软湿润的土壤。金针虫取食种子、嫩芽使其不能发芽,并可钻入根茎内取食,有褐色蛀孔,被害株的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呈丝状。金针虫幼虫较耐低温,一般在土壤表层取食为害。

2.2 食叶害虫

此类害虫以取食玉米叶片为主,主要有玉米螟、粘虫及蝗虫等。玉米螟初孵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群聚取食心叶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叶状;2~3龄幼虫在心叶内潜藏为害,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4龄后陆续蛀入茎秆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屑,茎秆遇风易从蛀孔处折断。粘虫3龄后咬食叶片成缺刻状,5~6龄达暴食期,很快将幼苗吃光,或将成株叶片吃光只剩叶脉。幼虫畏光,白天潜伏在心叶或土缝中,傍晚爬到植株上为害,幼虫常成群迁移到附近地块为害。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被害部呈缺刻状。为害速度快,大量发生时可吃成光秆。土壤干湿交替,有利于蝗虫的孵化。

2.3 穗部害虫

穗部害虫多为钻蛀性害虫,主要包括桃蛀螟及大螟等。桃蛀螟主要蛀食玉米雌穗,也可蛀茎,蛀后的茎遇风常倒折。幼虫从雌穗上部钻入后,蛀食或啃食籽粒和穗轴,造成直接产量损失。蛀孔口堆积颗粒状的粪屑,1个果穗上常有多头桃蛀螟为害,也存在与玉米螟混合为害现象,严重时整个果穗被蛀食,还可引起穗腐病。大螟可为害叶片,又可为害果穗,玉米心叶期常被取食成孔洞缺刻状,有多头幼虫在同一茎秆内取食,使植株枯死。蛀食果穗、穗轴、茎秆和雄穗柄,造成茎秆折断和果穗腐烂,有转株为害习性。

2.4 蚜虫

在玉米开花授粉期,蚜虫的为害非常严重。它们群集于叶片背面、心叶、花丝和雄穗取食。能分泌“蜜露”并常在被害部位形成黑色霉状物,发生在雌、雄穗上常影响授粉导致减产。此外,蚜虫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和红叶病毒,导致病毒病造成更大损失。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3.1.1 大、小斑病防治。发病初期用10%世高或70%代森锰锌等杀菌剂500~800倍液喷雾,间隔7~10d,连续施药2~3次。

3.1.2 锈病的防治。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敌锈钠250~300倍液喷雾2~3次。

3.1.3 青枯病的防治。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灌溉,清除田间残枝病叶,消灭地下害虫,减少各种损伤;选择生物型种衣剂ZSB对种子进行包衣,有一定的效果;对病株进行销毁,尽量减少侵染源;重病田避免秸秆还田,可轮作倒茬。

3.2 主要虫害防治措施

第2篇: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油菜在皖南山区也是一种主要的油料作物,被普遍种植,搞好油菜“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田间管理,掌握油菜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确保油菜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前提。

    1 皖南山区油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油菜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已发现30种以上。皖南山区油菜病害以菌核病、病毒病、白锈病、霜霉病发生较普遍,虫害以蚜虫、菜青虫、跳甲、菜粉蝶为主。病虫害对油菜生长危害极大,苗期可造成死苗缺株,开花结角期可造成植株枯死导致减产,含油量降低,种子质量变劣。现结合黄山市歙县油菜发生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对其发生特点、防治方法等进行分析,以供油菜种植户参考。

    1.1 菌核病

    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又名茎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在皖南山区时有发生,一般可导致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50%。该病多发于春季雨水较多,油菜种在低洼、渍水的潮湿地块,特别是早春寒也有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油菜过于茂盛,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发病率高[1]。

    防治方法:①实行水稻或麦子、玉米轮作;②选用抗病品种;③深沟排水,合理密植,清除老病叶,增加透光通风;④药物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粉剂2 000~3 000倍液、40%灭病威悬浮剂4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一般在花期无雨天进行喷施,喷施次数以1~3次为宜。

    1.2 霜霉病

    发生特点:霜霉病在全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属长江流域、皖南山区冬油菜区发病最为常见。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者可达100%,以致油菜成片变枯绝收。病菌可侵染叶、茎、花、花梗和角果等部位。特别是花梗发病后,常常肥肿、畸形,花器大,变绿呈龙头状,表面光滑,其上出现霜状霉层。全株受害严重时,整株布满霜霉变褐枯死[2-3]。

    病原菌通过卵孢子在龙头和病株落入土壤,种子带入下一代,秋季播种幼苗,引起幼苗发病。幼苗发病所产生的孢子囊,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冬季进入潜伏越冬状态,发病不明显。皖南山区进入开春后,如遇阴雨、低温倒春寒、低温多雨天气,会造成霜霉病流行。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贪青徒长,密度过大,地势低洼地块会加重发病程度。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一是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高产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2年或水旱轮作,减少卵孢子数量,降低发病,收获前田间先清理病株后留种,播种前种子用1%盐水选种,取下沉的饱满种子,用清水清洗阴干后播种,可减少卵孢子带入。二是改进栽培技术,施足基肥,促进壮苗,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硼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深沟沥水防渍,花期摘除中下部黄病叶1~3次,以减少菌源,有利通风、透气。适当迟播,也可减轻病害。②药物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在油菜初花期喷施药物1次,间隔5~7 d再施1次,药液量控制在1 125 kg/hm2左右,即可较好地控制病害发生、发展。此外,白锈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条件与霜霉病相似,可参照霜霉病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1.3 蚜虫、黄曲条跳甲、菜粉蝶、油菜潜叶蝇等虫害

    防治方法:①选择抗虫品种。②用黄板诱杀蚜虫。具体方法:用0.33 m2大小的塑料薄膜涂成金黄色,再敷1层凡士林或机油,然后张架高出地面0.5 m高,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③生物防治。蚜茧蜂、青草蛉、食蚜蝇及多种瓢虫是蚜虫的重要天敌,要注意保护,在天敌发生期少用广谱性、残效期长的农药。人工释放粉蝶金小蜂、绒茧蜂等寄生蜂能有效防治菜粉蝶。④化学防治。在虫害危害严重时,选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 500倍液、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2.5%乐果粉剂等药剂进行喷防,移栽时可用80%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油1 000~1 500倍液浸根。

    2 油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合理轮作,适时换茬

    大多数油菜病虫害都是以相应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的,因而轮作换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皖南山区冬油菜产区应提倡稻、油水旱轮作,山区实行油菜、玉米、六月黄豆间作套种,这些轮作换茬对菌核病防治效果最好。

    对病毒病、霜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油菜不宜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否则病害将显着增加[4]。

    2.2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

    品种单一化,包括大面积连片种植和连年种植,易引起品种抗性的丧失和退化,也有利于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应因地制宜,及时更换优良品种,做到多品种合理布局。

    2.3 精选种子,适时播种和移栽

    播种前精选并处理种子,可清除混在种子里或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瘿。油菜播种过早会加剧蚜虫、病毒病和软腐病的发生和危害。

第3篇: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材料为病虫害防治水平保持一致的统防统治区或粮食功能区中的水稻,包括甬优12、秀水134等品种。

    1.2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主要分布在余杭区余杭、仁和、瓶窑、良渚、仓前等街道的粮食功能区暨统防统治区。

    1.3 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5点取样法调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曲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纵卷叶螟

    2.2 稻飞虱

    2.3 稻曲病

    3 小结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杂交稻甬优12与余杭区常规种植的粳稻品种秀水134等相比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曲病更敏感。从甬优12品种特征上看,由于其叶色浓绿,剑叶挺直而内卷,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形成卷苞;茎秆粗壮,便于稻飞虱在基部取食;穗大粒多,着粒密,有利于稻曲病的危害。目前,甬优12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还未见报道[3-8]。王会福等[4]和徐森富等[6]研究了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制约效应以及防治指标,表明在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不同阶段褐飞虱增殖速度不同。金标等[8]研究提出了甬优6号通过增施钾肥,配合药剂防治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具有相同亲本的甬优6号、甬优9号等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可以为甬优12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瞿洪法,黄贤夫,叶建人,等.超级稻甬优6号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98.

    [2] 丁灵伟,陈人慧,杨廉伟,等.单季稻‘甬优9号’病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17):264-268.

    [3] 郑红霞.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时应注意的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48,76.

    [4] 王会福,陈伟强,汪恩国,等.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J].植物保护,2010(1):110-114.

    [5] 刘水芳,杨秀荣,孙淑琴,等.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77(4):55-58.

    [6] 徐森富,王会福,汪恩国,等.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9019-9021.

第4篇: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关键词:大棚栽培;油桃;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油桃大棚栽培可使果实提早成熟上市,使果农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在栽培过程中,由于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油桃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果树大棚栽培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现状。笔者从2009年春开始了大棚栽培油桃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以期寻求大棚栽培油桃病虫害防治有效途径,已取得了初步结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方法

调查地点为河南省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潘坡农场,计4个油桃大棚,主栽品种为丽春、秀春、早红露、春光。每棚东、西、南、北、中各选2株,共计10株标准树进行固定调查。调查时间自2009年2月上旬~2011年10月中旬,重点调查放在扣棚期间,由生产管理专业人员负责观察记录,每5~7天调查1次,详细记录病虫害种类,同时采集标本,定时查看调查情况。

1.2 大棚栽培油桃病虫害发生规律

观察记录内容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大棚栽培油桃和2个作对照露地油桃栽培园的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初发期、盛发期);二是大棚栽培环境对油桃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数量及病虫害扩散、蔓延的影响,详细记录大棚内外温、湿度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病虫害的变化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棚栽培油桃病虫害的种类

通过2009~2010年的调查结果可知,大棚栽培油桃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共有24种。其中:病害有10种,分别为:白粉病、溃疡病、干腐病、根癌病、穿孔病、红点病、褐腐病、流胶病、缩叶病、银叶病。虫害有14种,分别为蚜虫、桃小食心虫、桃蛀螟、蚧壳虫、红颈天牛、小吉丁虫、梨小食心虫、桃仁蜂、叶螨、叶蝉、红蜘蛛、金龟子、黄刺蛾、桃潜叶蛾等。其中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溃疡病、干腐病、缩叶病为大棚栽培油桃主要病害。细菌性穿孔病和缩叶病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早期落叶,油桃流胶病、根癌病危害油桃根部和枝干,严重时导致油桃整株死亡;油桃褐腐病、干腐病、溃疡病危害树干、果实和花叶,严重时造成落花落果,严重影响油桃产量和果实品质。蚜虫、桃小食心虫、桃蛀螟、桃仁峰、红颈天牛、小吉丁虫、叶螨、黄刺蛾等为大棚栽培油桃的主要害虫,大部分为害幼叶、嫩梢,少数为害树干、花和果实,发生严重时,常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油桃正常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

2.2 大棚栽培油桃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2.2.1 发生期提前。大棚内温度过高,油桃的生长发育时期发生了变化,同时高温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部分病虫随着棚内温度升高而发生或出蜇为害,故大棚病虫害发生时间要比露地栽培提前30~40d。

2.2.2 病虫害有轻有重。大棚内湿度较露地油桃园大,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及传播,导致大棚内某些病虫害较露地油桃园发生严重,但对有些虫害发生不利,如叶螨、叶蝉类适宜高温、干旱气候,在大棚内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危害,仅在揭棚后会发生高峰。

大棚栽培虽然适宜食叶害虫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在棚内生活期较短,如潜叶蛾、黄刺蛾等在棚内只能发生1代,因此,在扣棚内一般不会造成大的伤害。对蚜虫而言,大棚是其适生环境,其越冬卵在花芽膨大时孵化,在花芽或叶芽上危害,展叶后转移到叶背,而数量迅速增加,若防治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发生。该类害虫在管理粗放的情况下,有逐年上升趋势。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增施有机肥,多施磷钾,控制氮肥,雨季注意排水,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等,对棚内的枯枝、树干翘皮、病枝、落叶、残花、病僵果要彻底清除,是控制大棚栽培油桃病虫害的有效方法。

3.2 生态防治

大棚栽培油桃病虫害的发生与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对棚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调控是防治油桃病虫害的主要措施。如在大棚内设反光膜,可改善棚内光照条件,提高棚内温度。采用地膜覆盖,合理浇水,精细修剪可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以上措施可有效控制细菌性穿孔病、缩叶病、干腐病和溃疡病等病害的发生。

第5篇: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关键词 茄子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海南乐东

中图分类号 s436.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75-02

茄子是乐东县冬季南菜北调瓜果菜种植生产品种之一。因为茄子比其他瓜果菜种植管理相对粗放,供应期长,价格适宜,所以种植茄子面积逐年增大。近年来,茄子生产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影响,造成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现将乐东县茄子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绵疫病

1.1 发生特点

绵疫病是乐东县茄子主要病害之一。病菌卵孢子借助风、雨水或昆虫侵染接近地面的果实引起发病,最后果肉变黑腐烂;同时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孢子囊释放出卵孢子再借助风、雨水或昆虫传播,重复侵染,扩大危害。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轮作;采用高畦栽培,覆盖地膜可阻挡土壤中病菌的地上传播,及时排除积水,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性;及时整枝,适时采收,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沤肥。

1.2.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1∶1∶15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防治,每7 d喷1次,连续喷3~4次。

2 褐纹病

2.1 发生特点

褐纹病由褐纹病病原通过风雨、昆虫或农事活动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危害茄子茎基干、叶片和果实,造成枝条枯死、烂果和落果。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选用无病或种子用温汤浸种;加强栽培管理,进行合理密植,多施磷、钾肥,注意清沟排除积水,及时整枝和摘除下部的老病叶;发病严重的地方,实行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1-2]。

2.2.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150倍波尔多液喷施,每7 d喷1次,连续喷3~4次。

3 黄萎病

3.1 发生特点

黄萎病是病菌从茄子根部侵入,在导管内繁殖,随植株体液传播,并产生毒素,破坏茄子的代谢作用,叶片枯黄脱落,茄果僵化不长,最后引发茄子植株死亡。

3.2 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的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温汤处理种子;实行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进行3~4年的轮作;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加植株抗性;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烧毁或沤肥[3]。

3.2.2 化学防治。重病田在翻土前用多菌灵45 kg/hm2撒施,翻入土中放置更好;发病期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敌克松1 000倍液等药剂喷施或灌根。

4 青枯病

4.1 发生特点

青枯病是茄子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等传播,在维管束导管内繁殖并扩展;发病初期局部叶片出现萎垂,后逐渐扩展到整株枝条上,枝条里面的髓部腐烂空心,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更为严重。

4.2 防治措施

4.2.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或者与水稻轮作;增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积水,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中撒施石灰,防止病菌扩散;利用抗病砧木嫁接,增强抗病能力。

4.2.2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用农业链霉素180 mg/l,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氧铜水剂300倍液灌根,每隔7 d灌根1次,连续灌3~4次。

5 美洲斑潜蝇

5.1 发生特点

美洲斑潜蝇是乐东县茄子种植生产的主要害虫。美洲斑潜蝇在乐东县1年可发生22~24代,并且世代相互重叠。以成虫吸食叶片汁液,并在叶肉里产卵;幼虫在叶片的上下表皮之间蛀食,造成弯弯曲曲的隧道,隧道相互交叉,逐渐连成片,导致叶片光合能力下降,使叶片过早脱落或枯死,茄子虫株率达100%,叶片受害率达70%,产量损失一般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5.2 防治措施

5.2.1 农业防治。与除了茄类、瓜类、豆类之外的作物进行套种或轮作;适

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植株残体集中深埋、烧毁或沤肥;同时将表层土深翻,可降低蛹的羽化率。

5.2.2 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应用黄色粘板或黄色粘纸诱集成虫,每15 d更换1次,以降低虫口基数。释放寄生蜂进行防治,也可以降低虫口基数。

5.2.3 化学防治。可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25%斑潜净乳油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隔15 d喷施1次,连续喷3~4次。

6 蓟马

6.1 发生特点

蓟马以若虫、成虫锉吸茄子的心叶、嫩芽、幼果的汁液,使被害植株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生长点萎缩以至枯死。幼果受害后,果皮粗糙,长有锈斑,直接导致茄子产量、质量下降,商品性降低[4-5]。蓟马在乐东县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为害,蓟马具有繁殖快、世代更替快、容易发生成灾等特点,因此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6.2 防治措施

6.2.1 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此外,勤浇水灌溉可以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

6.2.2 物理防治。用蓝色诱虫粘板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基数。

6.2.3 化学防治。选用啶虫脒、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喷杀;用内吸性和触杀性2种药物相结合,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活动习性,在傍晚重点喷洒花、嫩芽、幼果等幼嫩部位。每种药剂不要连续使用超过2次,以免产生抗药性;隔7 d喷药1次,连续喷3~4次。

7 蚜虫

7.1 发生特点

蚜虫以成虫携带若虫聚集在茄子的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幼嫩部位刺吸汁液为害,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并可以传播其他病毒。

7.2 防治措施

以药剂防治为主,应注意选择对天敌安全的农药,尽量将蚜虫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7.2.1 农业防治。清除田间及附近的杂草,以减少虫源,并且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蚜虫发生危害。

7.2.2 物理防治。应用诱蚜黄色板诱杀成虫。

7.2.3 化学防治。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 d喷施1次,连续喷3~4次,为了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各种农药交替使用。

8 参考文献

[1] 范慧霞,宋绍芳,王蕾.茄子褐纹病发生症状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09(8):87.

[2] 曹春田,臧学斌,张棋,等.茄子褐纹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j].河南农业,2006(3):27.

[3] 巴年来.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安徽农机,2010(2):9-10.

第6篇: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特点;农药;防治

1.郑州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

1.1外来有害生物不断入侵,主要病虫种类出现更多外来入侵种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近年来,由于我市物种的引入,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原产于世界各地区的园林植物的危险性以及检疫性病虫害,如:从2008年开始,郑州市市树法桐梨网蝽和方翅网蝽疫情大爆发,造成迎宾路、中原路等景观道路大面积法桐受害,不仅严重影响道路景观,而且曾一度威胁法桐正常生长。

1.2引进的植物品种单一,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条件

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引进的草坪植物多为禾草类(早熟禾、黑麦草、高羊茅)和白三叶草,行道树主要是法桐、国槐、黄山栾等,缺乏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这种人工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植物与环境、植物与植食者(包括多种生物)和天敌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很难建立起来。这个时期,刚入侵的病虫害由于缺乏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制约,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就会在这些充沛而且连续的植物食料上迅速生长繁殖,造成大发生。1998年和1999年郑州市冷季型草坪银纹夜蛾盛行就是明显的例子,当时整条中原西路西三环至西四环段的草坪在3天时间内整体被食光,几乎不见绿叶。

1.3 防治手段单一

由于急功近利思想作祟,目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化学防治,因其使用方法简单,见效快,效果好,特别是当病虫害大发生时,化学防治往往成为唯一有效的措施。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许多弊端,使用不当能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药害。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会使某些害虫、病原菌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造成用药浓度越来越大,安全性越来越小,防治越来越困难。

1.4 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日趋恶化

植物生长环境日趋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构日见复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行道树、街头绿地中的花卉、树木,往往会受到下水道、煤气管道、电线电缆等诸多地下设施的影响,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或废水也时刻影响着植物生长,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恶劣,植株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差,给病虫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以郑州市中原路为例,由于汽车尾气、空气排放物等污染造成整条道路法桐叶片变小(我们戏称袖珍叶片),抗病虫害能力下降,连续多年生长不良,严重影响观瞻。

1.5害虫天敌难以生存,由于城市绿地人为干预严重,很多昆虫的天敌,如鸟类、寄生蜂等难以存活,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病虫害大面积爆发。

2.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

植物受害虫、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即生虫、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植物受病虫为害后的症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3.1苗木检疫

一些病虫害分布范围较窄,仅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但这些病虫害可以随苗木的种子、用作繁殖材料的插条或根、原木以及其他园林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传播到新区,扩大其危害范围。因此,严格执行检疫法规,在机场、港口和车站等商品进出口的门户抓好苗木病虫害进、出口检疫,在国内抓好苗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防患于未然,是控制危险性病虫害扩大蔓延的重要措施。

3.2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病虫的发生和为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越冬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3 栽培管理预防法

这是综合防治中的一项基础措施,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和发展对外界环境条件、寄主情况等具有一定要求的原理,抓住影响病虫数量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改变病虫的适生条件,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其抗病虫能力,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3.1 选育抗病虫害品种 结合我市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育抗病、虫的园林植物品种如银杏、大叶女贞等,并在育苗、出苗时严把病虫携带关,这是防治郑州市园林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3.2 适地适树和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采用常绿落叶结合的方法将地被植物、乔灌木复层种植,通过科学地搭配树种,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促进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提高植物对病虫危害的自我调控能力。

3.3.3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根据苗木的生长特点,在圃地内考虑合理轮作、合理密植以及合理配置花木等原则。从而避免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增强苗木的抗病虫性能。露根栽植落叶树时,栽前必须适度修剪,根部不能暴露时间过长;栽植常绿树时,须带土球,土球不能散,不能晾晒时间过长,栽植深浅适度,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措施。

3.3.4合理配施肥料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有机肥如猪粪、鸡粪、人粪尿等,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无机肥如各种化肥,其优点是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会产生不良影响,故两者以兼施为宜,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这些年就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轮施的办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3.5 加强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 及时修剪,以增强树势,结合修剪清除被病虫感染的植株、病枝及剩余物,以减少病虫来源,例如,郑州市工人路国槐蛀干害虫锈色粒肩天牛危害严重,防治效果不甚理想,我们采用重剪虫害枝的办法进行防治,两年后基本控制了该道路蛀干害虫的危害。

3.3.6 清洁园圃 大多数病虫的病原物(菌)或越冬卵均在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因此在冬季全面清理枯枝、落叶和杂草,可以大大地减少各种病虫源。2001―2003年郑州市西站东街国槐尺蠖爆发,每到6、7月份,整条街道国槐树叶仅剩叶脉,人在下面行走,一不小心虫就落在身上,我们也曾进行连续喷药,但由于树木高大,效果不理想,2004年冬,我们全面清理了道路两侧的杂草,并进行了硬化,结果一下子就控制了尺蠖危害。

3.3.7树干涂白 树干涂白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冬季树木的冻害、日灼,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杀死在树皮里越冬的螨类、蚧类等,还能阻止翌年天牛成虫产卵,起到既防冻又杀虫的双重作用。

3.4 推广应用天敌防治技术 无公害防治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是今后防治虫害研究的主攻方向。在园林植物虫害防治中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如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等,还有利用黑光灯、性外激素、激光等现代科学技术消灭害虫,或使其产生遗传性生理缺陷,导致雄虫不育,提高防治害虫的水平和效果。

3.4.1 以虫治虫 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和蝽等。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肿腿蜂防治双条杉杉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

3.4.2 以鸟治虫 保护和利用益鸟来防治害虫,如利用啄木鸟防治双条杉天牛;利用灰喜鹊来防治松毛虫;家禽也可利用,如养鸡防治国槐尺蠖。

3.5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1987年郑州市园林植物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使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

3.6 物理机械防治法 根据害虫的某些习性,使用工具、设备或创造害虫所喜欢的物质条件,利用光、热、辐射等机械、物理以及人工防治等方法防治害虫,此法因简便易行,又无污染。如,用插放杨树只把诱杀棉铃虫成虫,就是一种不错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3.6.1 灯光诱杀 利用夜蛾、刺蛾、毒蛾、螟蛾、枯叶蛾、叶蝉、金龟子成虫等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设置黑光灯在其成虫发生盛期进行诱杀,这种方法郑州市碧沙岗公园用的较多,效果也相当明显。

3.6.2 潜所诱杀 利用害虫秋季下树越冬的特性,在树干上绑扎草绳,引诱害虫在其中越冬,翌春解下草绳可杀灭害虫,郑州市迎宾路已连续多年用该方法防治法桐草履蚧,成效显著。

3.6.3 以激素治虫 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作为引诱剂,诱杀害虫。目前已经人工合成的昆虫性激素化合物达1000多种,其中商品化的有280种,在我国棉红铃虫、棉铃虫、梨小食心虫等性外激素已被广泛用于虫情预报。

3.7 人工防治

刮除树干国槐尺蠖卵块,刮除树干上的介壳虫,剪除病枝、病叶等都是人工防治的范畴。

3.8 正确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选择性强、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作用解决突发或大面积严重发生病虫害。其优点是功效快,便于机械化和大面积应用,受影响的因素较少,但也存在着杀伤天敌、产生抗性、污染环境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3.8.1 抓住有利于施药的气象条件,气象的变化直接影响农药的使用效果 就温度而言,大多数农药适宜的施药温度是20~3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一般应选择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15时以后的晴天时间施药,降雨对农药的使用效果影响较大,雨水可冲淡、冲刷掉叶面上的药剂,如在喷药后24小时内下雨需要重新喷药。

3.8.2 抓住病虫害最薄弱的环节和最有利于大量杀伤的时机施药 一般病害在整个侵染循环或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农药的反映和敏感程度有显著差别,病害在发病初期或病菌孢子萌发侵入植物阶段,是他生活史中最薄弱的环节,对药剂比较敏感,抗药能力最弱,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害虫在初孵化至3龄之前抗药性最弱,特别是卵孵化期和幼虫的蜕皮期是施药的最佳时期。

3.8.3 要抓住保护对象对药剂不敏感期施药植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的植物对农药的反应不同,幼苗、开花阶段耐药力较差,长势很弱、营养不良的植物就更易产生药害。

3.8.4 抓住天敌的安全期施药 在病虫害防治中要注意保护天敌,以维护生态平衡。如在天敌昆虫的卵期或蛹期施药则可以达到控制害虫保护天敌的目的。

3.8.5 对可以兼治的病虫害。要实行兼治,尽量减少用药次数 避免污染环境和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准确掌握每种药剂对每个防治对象的使用浓度和极限浓度。

3.8.6 要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尽量减缓防治对象抗药性的产生,同时根据防治目的,选择适宜的农药剂型来提高防治效果 对于不同的防治对象,应根据它的特点、植物和环境等因子选用不同的药剂剂型进行防治。如防治食叶害虫,一般采用乳油、可湿性粉剂;防治地下害虫一般采用粉剂、乳剂等配成毒土处理土壤等等。

在现阶段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时,应全面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内。基于此,植保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将各种防治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安全有效地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保证园林绿地的观赏品质,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弄清病虫害种类进行科学防治是保证城市绿地植物正常生长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河南林业科技》.2007

第7篇: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随着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论文联盟业结构的调整,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目前已达1万hm2以上。生长过程中各种病虫的为害,已成为制约鲜食玉米高产高效和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促进武汉市鲜食玉米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快推广应用鲜食玉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势在必行。为此,根据近几年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生产实践,将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生活习性)、综合绿色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主要虫害

1.1玉米螟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为害玉米、高粱、粟等作物。

①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为害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一排排整齐的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玉米严重减产。

②生活习性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玉米螟1a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期极不整齐,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以幼虫蛀食玉米心叶、茎秆和果穗,在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花粒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并导致霉烂、品质下降、减产10%~30%。

③发生特点a.虫口基数。虫口基数大,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的为害。b.温湿度。玉米螟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发育,主要发生在6~9月。各个虫态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6~30℃,相对湿度60%以上。c.玉米品种。玉米品种不同,受害程度差异很大。若成虫将卵产于丁布(一种抗螟物质)含量高的玉米品种上,其孵化的幼虫死亡率很高,则玉米螟为害程度减轻;叶面、茎秆表面的毛长而密的玉米品种则螟害很轻。d.天敌。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其中对玉米螟抑制作用较大的是赤眼蜂。

④综合防治措施a.农业防治技术。一是选用高产抗(耐)病虫品种,减轻玉米螟为害。二是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或用作沤肥、饲料、燃料等,减少玉米螟越冬基数。三是合理安排茬口,压低玉米螟基数。四是利用玉米螟集中在尚未抽出的雄穗上为害的特点,在为害严重地区,隔行人工去除雄穗,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消灭幼虫。五是在玉米螟田间产卵高峰期,对5叶以上玉米苗,详细观察玉米叶鞘两侧内的玉米螟卵块,人工摘除,田外销毁。b.生物杀虫技术。一是在玉米螟蛾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杀卵;二是在玉米心叶中期用白僵菌颗粒剂施入心叶喇叭口中杀幼虫。c.诱控技术。一是灯光诱杀物理防治技术。利用昆虫趋光性,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投射式杀虫灯诱杀大螟、玉米螟、地老虎等。频振杀虫灯物理诱杀技术要掌握好杀虫灯安装高度、设置和开灯时间,并注意阴天或雨天不要开灯,以防人畜触电;二是性诱技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在诱捕器中安放性诱剂诱杀玉米螟等害虫。d.化学防治技术。玉米螟发生严重田块,于5月上中旬,对4叶以上春玉米667m2用0.2%甲维盐乳油20~30ml或90%敌百虫晶体100g对水30kg,用手动喷雾器点喷玉米心叶部,或于玉米心叶期将1%辛硫磷颗粒剂或5%杀虫双大粒剂加5倍细土或细河沙混匀撒入喇叭口,杀灭心叶期玉米螟幼虫。在小麦与玉米间作田还可选用辛硫磷乳油主防玉米螟,兼治玉米蚜、叶螨、粘虫等。

1.2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害虫,俗称绵虫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

①症状识别粘虫的幼虫在植物表面取食为害。1~2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为幼虫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②生活习性粘虫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喜产卵于干枯苗叶的尖部,并具有迁飞的特性。幼虫有假死性,对农药的抵抗力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粘虫对温湿度要求较严格,成虫产卵适温为15~30℃,高于30℃或低于15℃,成虫产卵数量减少或不能产卵。迁飞的粘虫若遇风雨,被迫降落,则当地粘虫发生为害就重。天敌对粘虫发生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粘虫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蝇、寄

生蜂、线虫、蚂蚁、步行甲、红蜘蛛、花蜘蛛及一些

菌类。

③综合防治措施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要抓住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等3个关键环节。a.诱捕成虫(蛾)。用谷草把和糖醋液于夜晚诱杀。糖醋液按体积比,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b.诱卵、采卵。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到整个盛期,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然后及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c.药剂防治。在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个,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时,即用药剂防治。每667m2用2.5%敌百虫粉2~2.5kg或2.5%敌百虫粉2kg左右对细土10~15kg,拌匀后顺垄撒施,防老龄幼虫;或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

1.3玉米蚜

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除为害玉米、高粱、麦类、水稻等作物外,还能在狗尾草、李氏禾、芦苇等禾本科杂草上寄生。

①症状识别以成虫、若虫在玉米心叶、穗部群集为害,刺吸植株汁液,影响生长和产量。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病毒病,为害更大。

②生活习性玉米蚜在长江流域年生20多代,冬季以成蚜、若蚜在大麦心叶或以孤雌成蚜、若蚜在禾本科植物上越冬。翌年3~4月开始活动为害,4~5月麦子黄熟期产生大量有翅迁移蚜,迁往春玉米、高粱、水稻田繁殖为害。该蚜虫终生营孤雌生殖,虫口数量增加很快。一般8~9月玉米生长中后期,平均温度低于28℃,适宜繁殖,此间如遇干旱、旬降雨量低于20mm,易造成猖獗为害。

③综合防治措施a.清除杂草。结合中耕,清除田边、沟边、塘边和竹园等处的禾本科杂草,消灭寄主和病原。b.种子处理。用玉米种子质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粉剂拌种,播后25d防治苗期蚜虫、蓟马、飞虱效果优异。c.药剂防治。一是在玉米心叶期,可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3500倍液喷雾或灌心,每667m2用稀释药液120~130kg。二是在玉米蚜发生始盛期,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

2000头以上时,可用40%乐果乳油50~100倍液,涂于玉米茎的中部节间,每株涂30~40cm2。

转贴于论文联盟

2主要病害

2.1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为害后一般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高达100%。一般损失10%~20%,严重时穗苞腐烂,损失更大。

①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为害论文联盟叶鞘,严重时叶片、苞叶、茎秆、果穗皆可受害。被害叶鞘初现暗绿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地图状,之后病斑相互连合为云纹状大斑块。病斑边缘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清晰,病斑中部淡褐至灰白色。潮湿时病斑呈灰绿色水渍状,干燥时呈草黄色。斑面病症前期表现为蛛丝状物(病菌菌丝体),中后期表现为白色疏松的绒球状物(由菌丝纠结而成的幼嫩菌核)或茶褐色萝卜籽粒状物(老熟菌核),菌核易脱落。

②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气孔侵入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气生菌丝通过接触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为28~32℃,菌核在27~30℃和有足够的湿度时,1~2d就可萌发为菌丝,6~10d又可形成新的菌核。连续阴雨或天气湿闷有利发病。过分密植,施氮过多,种植地连作或前作地水稻纹枯病严重的田块,玉米纹枯病往往发生严重。

③综合防治措施a.选择抗(耐)病品种。如禾盛糯玉1号、福甜玉18、金银玉等,要因地制宜引进品种试种。b.轮作减少病原菌。实行轮作换茬,并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残体。不要在前作地水稻纹枯病严重发病的田块种玉米,不要用纹枯病稻秆作覆盖物。c.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d.药物防治。发病初期,667m2喷施5%井岗霉素水剂400~500ml,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g,28%多•井悬浮剂8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一般间隔7~10d防治1次,连喷2次,着重喷植株基部,施药前要剥除病叶叶鞘,提高药剂的防治

效果。

2.2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此病多见于玉米生长中后期,除个别年份和个别地方发病严重外,一般为害较轻。若流行,造成植株早枯,籽粒不饱满而严重减产。

①症状主要侵害玉米叶片,严重时果穗、苞叶和雄花也可受害。初期在被害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淡黄色小疱斑(此为病原菌未发育成熟的夏孢子堆),随着病菌的发育和成熟,疱斑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明显隆起,颜色加深至黄褐色,终致表皮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原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或其附近又出现黑色疱斑(此为病原菌有性态的冬孢子堆),疱斑破裂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冬孢子)。但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冬孢子堆不一定

产生。

②发病规律病原锈菌以夏孢子辗转传播,完成其病害周年循环,不存在越冬问题。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高温多湿的天气或植地环境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肥的植株发病重。

③综合防治措施应以种植抗病杂交种为主,辅以栽培防病等措施。a.选用抗病杂交品种,合理密植。b.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提高植株抗病性;适度用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c.及时施药预防控病。在植株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乳油1500~2000倍液,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超微硫磺悬浮剂300倍液,12.5%速保利(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3000~4000倍液2~3次,隔10d左右1次,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2.3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产区重要病害,也为害高粱属和类蜀黍属的一些植物。

①症状只在果穗和雄穗上表现症状。受害前期植株表现为笋状、矮缩丛生状,出现黄条、顶叶扭曲等特异症状。抽穗期出现典型症状,病株雌穗变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这是与瘤黑粉病的主要区别。

②发病规律主要是土壤和种子带菌。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黏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在玉米3叶期以前,土壤温度21~28℃,湿度在中度偏干旱时最有利于病菌侵入。4~5叶期以后的玉米受侵染少。当种子发芽时,病菌也萌发,侵染幼苗,随植株的生长,最后破坏穗部,成为黑粉。连作地、耕作粗放、覆土过厚、土壤干燥都有利于侵染发病。

③综合防治措施a.选择杂交的抗病品种。

b.种子处理。用种子质量0.4%的粉锈宁(三唑酮)或种子量0.8%的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拌种。c.加强耕作减少病源。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收获后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发病特别重的田块实行轮作;精耕细作,适期播种,促使种子发芽早、出土快,减少发病。

2.4玉米大、小斑病

①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直径达10~30cm,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为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cm,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②发病规律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是20~25℃,小斑病病菌适温是20~32℃。因此小斑病在夏玉米种植区发生较严重,而大斑病则在春玉米区发生较严重。降雨量大、湿度高,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③综合防治措施a.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大小斑病病害的抗

转贴于论文联盟

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要因地制宜地引种抗病品种。b.抓好栽培防病。包括调节播期;提倡育苗移栽;合理密植和间套作;施足基肥,配方施肥,论文联盟及早追肥,特别是在拔节和抽穗期要及时追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注意排灌,避免土壤过旱过湿;清洁田园,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实行轮作。c.药剂防治。可用40%克瘟散(敌瘟磷)乳剂500~1000倍液,40%多•酮或45%唑酮•福美双1000倍液,75%百菌清(达科宁)+70%托布津(硫菌灵)(1∶1)10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600倍液防治2~3次,隔7~15d喷1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2.5玉米粗缩病

①症状识别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病株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高度常不及健株的一半,重病株雄穗不抽出或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减少,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另有一些病株嫩叶卷曲呈弓形或牛尾巴状,心叶有缺刻,喇叭口朝向一侧或叶缘变红到全叶变红。

第8篇: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关键词 甜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广西兴安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50-01

甜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玉米的甜质型亚种,主要以嫩果籽粒加工制罐后供菜用,或以嫩果煮食。由于甜玉米营养丰富、利用率高、适口性好,且是一种兼具休闲型与保健型的现代食品,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在兴安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种植面积在6 667 hm2以上,单产15.0~22.5 t/hm2,产值3.0万~4.5万元/hm2,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该县的又一支柱产业。但生产上因重茬连作及连片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也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1 甜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兴安县甜玉米病虫害有10余种,其中频发危害重的有纹枯病、锈病、玉米螟、棉铃虫、金龟子、蚜虫、地下害虫等。

1.1 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由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的立枯丝核菌引起,病菌以菌核及菌丝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次年春季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寄主被侵染,受害部位产生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不断扩展。玉米纹枯病危害部位有叶鞘、茎秆甚至果穗。受害初期,有水渍状暗绿色病斑产生于基部1~2茎节叶鞘上,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病斑扩展融合呈云纹状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灰褐色,扩展蔓延顺序从下至上[1-2]。果穗受害后,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秃顶。若外界湿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有白色菌丝体从病部长出并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

1.2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真菌玉米柄锈病原菌引起,其扩展蔓延是由于夏孢子借气流传播。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偏施氮肥发病重,高温、多湿,多雨、雾日,光照不足,利于玉米锈病的流行。

1.3 玉米螟

一般以幼虫危害,取食玉米嫩叶造成叶片呈现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被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受害,幼虫集中咬食雄穗包或苞叶内;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又蛀入茎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兴安县玉米螟年发生3~4代,且世代重叠。

1.4 棉铃虫

棉铃虫前期幼虫蛀食为害玉米心叶,造成排行穿孔,中后期主要为害雌、雄穗,蛀食花丝,影响授粉;蛀食籽粒,产生大量虫粪,受害部位易受虫粪污染产生霉变,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该虫在兴安县年发生6代左右,以3~4代为害最重,且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1.5 蚜虫

玉米蚜虫以成、若蚜刺吸植物汁液,苗期均集中在心叶内危害,随着植株生长不断向上移动,集中在新形成的心叶内危害,玉米雄穗抽出后,多集中在雄穗上危害,尤其开花前后,气温高湿度大,营养丰富,蚜虫量激增[3-4]。玉米蚜虫危害叶片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为害严重时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降低粒重,并传播病毒病对玉米造成直接减产。

1.6 地下害虫

玉米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主要为害玉米的根、种子、幼芽、幼苗。蝼蛄成虫、若虫均在土中活动,取食播下的种子、幼芽或将幼苗咬断致死,受害的根部呈乱麻状;金针虫是叩头虫科幼虫的统称,为多食性地下害虫,主要为害玉米的种子、幼苗和幼芽,能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以钻入较大的玉米苗根茎部取食危害,造成缺苗断垄;地老虎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取食危害玉米幼苗,造成缺苗断垄;蛴螬常咬断玉米根茎,使苗枯死,使成株玉米的根系受损,引起严重减产。

2 甜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2.1.1 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甜玉米抗性不同,生产上一般选用对病虫害抗性比较强的品种,如超甜28、超甜711等。

2.1.2 合理轮作。甜玉米种植前茬宜选择瓜豆类、茄果类等作物,尽量避免连作,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要保证种植密度不超过4.5万株/hm2。

2.1.3 加强田间管理。为提高植株抗性,改善果穗品种,要注意氮肥的施用不宜过多、过迟,要增施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病菌传播及侵染的几率。甜玉米生长期间如果发生病虫害,要及时将病株拔除,并带出田外进行烧毁或深埋。种植前及收获后为消灭害虫栖息的场所,应将植株残体和田边杂草及时清除[5]。

2.2 物理防治

安装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等诱杀玉米螟、斜纹夜蛾、蚜虫等;在害虫产卵始盛期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

2.3 化学防治

2.3.1 苗期防治。主要防治对象为地老虎、蛄蝼、蛴螬、金针虫等,可用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浇穴,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15~30 kg/hm2混沙或细土撒施在种植穴周围,或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制作毒饵混沙或细土撒施在种植穴周围。

2.3.2 拔节成穗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15 kg/hm2撒施心叶防治玉米螟,每隔7~10 d施用1 次,连续2~3次,也可用Bt乳剂、稻腾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稻腾悬浮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棉铃虫和蚜虫,每隔15~25 d施1次,连续施药2次。

2.3.3 果穗成熟期。甜玉米散粉后即有蚜虫危害,应在其迁飞扩散前喷施药物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5%吡蚜酮2 000倍液喷雾防治。

3 参考文献

[1] 陈元生,何黎明,邱道寿.广东甜玉米各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2003(5): 39-41.

[2] 祝丽琴,洪彬,沈小英.德兴市鲜食甜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 153.

[3] 邓镇华,王佛娇,赵守光,等.华南地区超甜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1(3): 45-46.

第9篇: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关键词 甜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132-01

甜玉米在会昌县种植面积递增,1年可种2季。其生长季节发生病虫害多,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须及时防治。

1 甜玉米主要病害

1.1 大斑病

又称条斑病,是会昌县甜玉米上最主要的叶斑病,常年发生且危害较重。可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多从下位叶向上位叶扩展,叶上病斑长梭形,灰褐或黄褐色,潮湿时病部产生黑霉,病斑易合并连片形成更大的病斑,使叶片提早枯死,对产量影响较大。高温、多湿,时晴时雨是大斑病发病最佳条件,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地常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选抗病品种,如黄金1号、华珍、超甜2000等。处理好残株病叶,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发病初用25%丙环唑1 0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加收米乳剂500倍液等喷雾,隔10 d喷1次,连喷2~3次。

1.2 小斑病

又称斑点病,是甜玉米中常见真菌性病害,全生育期都可发病,以抽雄、灌浆期发生较多,主要危害叶鞘、苞叶和果穗。病斑小而多,椭圆形、黄褐色、边缘紫褐色,有时病斑上有轮纹,有黄色晕圈。潮湿时,病部长灰黑色霉层。果穗染病可致穗腐病及种子霉烂,后期叶片病斑常彼此连合,叶片干枯。小斑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喜高温(28~30 ℃),高温多雨、发病重,反之发病轻。防治方法:参见大斑病的防治。

1.3 纹枯病

纹枯病由近地面叶鞘和叶片向上发展。叶鞘上病斑椭圆或不规则形,中间灰白色,边缘浅褐色,多个病斑合并成云纹状不规则形大斑,包围叶鞘,使叶鞘腐败、叶片早枯,并侵入茎秆。苞叶上可形成云纹状大斑,严重时果穗干缩、霉变,穗轴腐败。后期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大量白色菌丝体并结成初为白色、后变深褐色的菌核,菌核形状、大小不一,易脱落入土[1]。种植过密,偏施氮肥,湿度大,连续阴雨易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绿色超人等,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对低洼潮湿、高肥密植、遮荫郁闭、易发病的田块,从孕穗期开始就应注意田间检查,发现发病株及时喷药防治,药液要喷到植株下部和果穗上。发病初期,用1%井冈霉素7.5 kg/hm2对水3 t/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于植株下部。

2 甜玉米主要虫害

2.1 玉米螟

又称钻心虫,是甜玉米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以幼虫蛀入茎秆取食危害,影响养分输导,且蛀孔处易遭风折。穗期喜蛀食雌穗,使籽粒缺损霉烂。苗期蛀食心叶,出现排孔。

防治方法:秋收后,清除杂草,处理秸秆、穗轴,减少虫源基数,利用黑光灯在夜间诱杀成虫;田间分2次释放赤眼蜂15万~30万头/hm2,也可释放螟虫长距茧蜂1.05万头/hm2;在甜玉米心叶末期用1%辛硫磷颗粒剂15~30 kg/hm2拌5倍的细砂土撒入喇叭口内;甜玉米抽穗后,用2%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0倍液,或20%康宽15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或滴液于雌穗顶部和雌穗上下几片叶的叶腋处。

2.2 玉米蚜

又称腻虫,以成虫、若虫刺吸甜玉米叶片等组织汁液,使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此外,玉米蚜还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铲除田中及田边杂草,拔除中心蚜株的雄穗,田间挂黄板涂黏虫胶诱集有翅蚜或距地面20 cm架黄色盆内装0.1%肥皂水或洗衣粉水诱杀有翅蚜,减少虫源;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1%的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拌种,播后25 d内对玉米蚜防治效果好。拔节期后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5%吡蚜酮悬浮剂4 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 000~6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3 000~4 000倍液等喷雾,视虫情10 d喷1次,防治2~3次[2-3]。

2.3 地老虎

又叫土蚕、切根虫。1~2龄幼虫为害幼苗心叶或嫩叶,3龄以后切断幼苗茎部,造成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

防治方法:铲除杂草,烧毁;黑光灯诱杀成虫,设置密度15盏/hm2,或用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诱杀成虫;于清晨在甜玉米断苗周围将土扒开捕捉幼虫;用2%杀螟松粉、50%辛硫磷粉22.5~30.0 kg/hm2或50%辛硫磷、25%二氯苯醚菊酯等乳剂750~1 500 mL/hm2,加少量水混拌细土或土粪300~375 kg/hm2,制成毒土或毒粪,也可用糠麸等作饵料,炒熟、炒香后,每50 kg加2 kg稀释好的90%晶体敌百虫拌匀成毒饵,毒土可直接施于播种沟(穴)内,毒饵撒在地面进行诱杀。

3 参考文献

[1] 张盼.甜玉米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1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