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范文

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精选(九篇)

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

第1篇: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38-02

从大量文献资料和临床护理经验可知,糖尿病是老年慢性终身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则可以将其定义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指两类:一类是在60岁以后患上糖尿病;另一类则是在60岁以前患上糖尿病,但是经过漫长的治疗过程没有得到完全治愈,直到其年龄增长到60岁以上。我国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大约占总人口数的11%,也就是说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因此,如何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疗效,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减缓糖尿病病变进展、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就显得非常有护理实践研究意义。

1临床诊断

1.1诊断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10年5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症中的108例,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60~80岁,中位为69.2岁;合并高血压31例,脑血管病例36,冠心病41例。所有病例均满足WHO 1997年糖尿病诊断技术标准。

1.2低血糖诊断临床标准: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多为夜间、凌晨或空腹状态,其临床表征为:消瘦、饥饿、虚弱、疲乏、心悸、多尿、出汗,严重患者还表现出嗜睡、甚至昏迷等严重症状。用血糖仪常规检测糖尿病患者三餐前后、睡前以及凌晨0点和3点时刻或当患者出现心慌、心悸、出汗等植物性神经兴奋症状时的手指血糖,如果患者手指血糖低于2.7mmol/L,则可以判断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

1.3低血糖症状常规处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应立即监测其末梢血糖含量,并建立静脉通道,待得知患者血糖数据后,先用5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40~100ml静脉推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重复应用并实时检查血糖值;然后进行静脉滴注10%~20%的葡萄糖,通过合理调节葡萄糖注射液滴速确保患者血糖水平能够恢复并维持在6~12mmol/L范围,直至低血糖得到有效纠正。本组108病例均通过合理治疗后其血糖值恢复正常,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诱因分析

2.1用药因素:采用降糖药物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用的疾病控制及治疗手段,合理用药可以改善患者体内血糖环境;但如果药物使用不当(用量过多、用药时间不对等),均可能引发低血糖发生,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痛苦。

2.2心理生理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普遍缺少医学知识,对糖尿病没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当获知自己患上糖尿病后,一类患者表现为满不在乎,认为自己年龄已经很大了,加上怕给后辈添加麻烦,表现为不重视日常饮食和休息,不严格按时按量用药等;另外一类患者则表现为过于小心、害怕,谈“病”色变,存在严重焦虑悲观心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其各项生理机能均出现衰退问题,尤其是伴发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时,出线低血糖。

2.3饮食调节因素:由于受到心理、生理、气象环境、以及外界言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存在食欲不振、感染、发热、精神不好等,进而造成主食进食量偏少,体内血糖含量不足,进而引发低血糖[1]。

2.4运动因素:患者运动量掌握不好或饥饿时运动,就会造成患者体内血糖急剧降低,进而引起低血糖。

3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护理措施

3.1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在实际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非常重视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及家属注意日常衣物的选择和佩戴方式,应尽量选择透气好、宽松度高、舒适性强的衣物;患者应保持日常皮肤清洁,尽量避免皮肤出现创伤;在日常生活休闲中要非常重视对双足的保护;患者脚部指甲不应太短,以防止细菌感染引发甲沟炎。

3.2饮食的预防及护理: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由于不合理节食引起患者低血糖问题的发生,糖尿病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相关饮食指导技巧知识,合理指导患者进行科学饮食。要求患者做到定时、定量、合理科学饮食,做到营养均衡、戒烟限酒。

3.3合理准确的用药指导: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合理准确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要指导患者和家属准确判断低血糖的日常知识及常规应急处理方法,如:低血压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强烈的饥饿感、虚汗、头晕、心慌、双手颤抖等症状,此时患者或家属可以采取补充适量糖水、果汁等高含糖物来提高体内血糖含量,避免患者出现昏迷而引起更严重伤害。

3.4患者心理的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以及人性化服务技术手段,可以与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相互沟通关系,并通过合理准确糖尿病常识普及指导工作,有助于患者树立起强大的抵抗病魔信心,进而提高其参与医生、护士治疗配合积极性,这样并发症出现概率在无形中也得到降低,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以愉悦快乐心态配合医生、护士共同战胜病魔[2]。

3.5足部日常护理:除了要嘱咐患者每天准确用药,补充维生素B1外,还要要求患者注意双足日常卫生和保养,每日应采用40℃温水进行足部浸泡保养,水位应过脚踝。为避免压迫等引起患者下肢及足部出现疼痛感,睡觉时应选用支撑架支撑被褥,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好患者室内温度和湿度,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睡觉休息环境。

第2篇: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 社区;护理干预;老年;慢性病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老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老年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使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1]老年慢性病由于生理因素以及器官的老化,造成种种慢性病,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而必须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站管辖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40例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站管辖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男性241例,女性179例,年龄在60-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5±2.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性231例,女性189例,年龄在6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9±2.0)岁。其中高血压患者352例,糖尿病患者233例,冠心病患者175例,慢性支气管炎45例,其它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措施。

1.3 观察项目 ①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健康知识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健康知识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知识,如疾病判断标准和依据、疾病的禁忌事项等[2];②血压和空腹血糖水平,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为收缩压≤18.6kPa、舒张压≤12.0kPa,血糖水平为空腹血糖,正常为3.6-6.1mmol/L;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芝加哥伊州大学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简称ADL),共计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完全自理、有些困难、需要帮助、全靠别人帮助),每个项目4分,总分<20分为日程生活功能障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护理前明显提高,血压和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慢性病也即将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老年慢性病由于病程较长、后期治疗较多,就需要社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4]通过本研究发现,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对老年慢性病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它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措施,通过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5],对老年人的饮食进行指导,对存在活动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姣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小芬,陈轶君,卢兴优.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研究[J].现代医院,2007,4(5):12.

[2] 茹梅,杨淑静.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3):400-401.

[3] 淑杰,焦辉,王波.社区慢性病护理干预中的健康教育研究[J].医学信息,201l,24(1):267-268.

第3篇: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共仍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误及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职、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象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早感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自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4抑郁

呀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而对率挛锊桓行巳ぃ荒芙邮埽枷肜匣?/P>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1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2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2.3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

3.1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得他(她)们的狐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3.2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她)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她)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谈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3.3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社会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对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志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了语言交流外,社区护士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她)们郁闷的情绪。

3.4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安慰开导家属,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志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

3.5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社区护士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她)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点余热。

3.6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社会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

3.7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3.8抑郁的护理对一些抑郁的老年人,社区护工应治疗其心理上的支持,经常与他(她)们交流,了解他(她)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在接触这类老年人时首先要尊重他(她)们,比如:主动与其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她)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使他(她)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被他人的重视。在尊的基础上关怀老人的生活,比如了解他(她)门的需求,沟通时的态度要和谐语言亲切温柔,从而消除他(她)们的抑郁心理,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使他(她)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让他(她)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并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使其精神愉快。

9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回将日常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社区护工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如帮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等,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这样可以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10老年人应“仁慈”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认识到“仁慈”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仁慈”就是要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寿老人几乎慈祥善良,同情和帮助别人,同样也有自身的心理健康。常言道“心底无邪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身。比如:有条件的老年人,捐助一些希望小学的贫困失学儿童或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有志青年,或者灾区等需要帮助的人,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营造一个善良友好的生活环境,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确实会起很大的帮助。

正确对待死之,消除对死之的恐惧

死之是生命历程终结,人们从古到今始终避讳讨论死亡,特别是老年人,更是忌讳死亡,由于人们长期对死亡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对于一个人因疾病的发展而处于临终阶段,往往不是看作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看作是医疗的失败,生命可能回被放弃。其实现代护理观念认为---死之理解为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死之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是临终阶段为患者提供了完美自我和个人发展的最后机遇,因此人们不应该对死之采取拒绝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接纳的态度,人们对死之的种种恐惧不是来源于死之的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之的恐惧和焦虑,特别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难病症时,便会掉进死之恐惧的旋涡,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5]这样不仅会加速死之的到来,纵然活着,也将会把生命的乐趣剥夺。

人生必有死,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感,抱着坦然处之的态度,报纸乐观豁达的情绪,这样便可以使人摆脱恐惧感和忧虑感,使人心情安静,延年益寿。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年老真言老,人老心不老,就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青春活力。面对死之,心理状态好的人,心志安定,气血调和,身体各项机能必然和谐,生理活动运行正常规律,就会硬朗,福寿永存,反之,则会激起神经系统的功能,必然导致许多身心疾病的发生。

“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人有了信心才能激发人的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的心境,乐观的态度,才能产生自身的抗病的潜在能力,任何时候,求生观念不可淡漠,老年人进入晚年并不意味着等待人生的结束,而是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社区护士应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认识死亡、冲出死亡的恐惧,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既可以不忌讳死亡,亦不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

5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她)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参考文献

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王青杨代红,军队离退休干部社区保健需要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89-490

张小玲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及预防保健,护士进修尽修杂志,1998,13(5):19

第4篇: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 保护动机;护理干预;骨质疏松;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c)-0174-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guided by protection motiv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ZHAO Yu CAO Yang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guided by protection motivation for the self-care ability and health behavior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Methods Ninety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dmitted to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on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guided by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 self-care ability and health behavior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self-care skills, self-car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self concept and self-care knowledge and tot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abov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regular exercise often, often accepting sunshine, often taking calcium, often taking vitamin D, often drinking milk, often eating bean products, often eating dark green vegetables of the two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often drinking, often drinking coffee or soda, often drinking a lot of strong tea was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indexes abov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mproved much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guided by protection motiv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can improve the self-care ability and health behaviors,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disease effectively.

[Key words] Protection motiv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steoporosis. Self-care ability; Health behavior

骨质疏松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由于老年患者行为及认知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骨质疏松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另外由于患者在患有骨质疏松期间面临着发生各类骨折的风险,因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得护理人员在开展临床护理时遇到了诸多难点[1-2]。以往临床工作中采用的常规护理仅可满足患者基本需求,但部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仍较差,且在缓解负性情绪方面的效果较差,辅助治疗的效果一般,本研究为了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效果,将保护动机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63~80岁,平均(73.4±2.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0例;伴有腰腿部疼痛37例,四肢疼痛10例;既往骨折情况:椎体骨折12例,髋部骨折10例,其他部位骨折6例。^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65~78岁,平均(73.9±2.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及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11例;伴有腰腿部疼痛35例,四肢疼痛12例;既往骨折情况:椎体骨折10例,髋部骨折11例,其他部位骨折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审核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行X线骨密度仪检查见T值≤-2.5SD值或存在脆性骨折史;签署了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者、肿瘤性疾病者、过敏性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精神类疾病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的新鲜水果及蔬菜,避免进食辛辣、富有刺激性的食物)、生活护理(给予基础的日常生活指导,包括上下楼、收拾房间等)、心理护理(面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给予心理疏导),以及观察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用药指导(按照医嘱为患者使用药物,告知患者药物使用原则、常见不良反应)等。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护动机护理干预,方法为:

1.3.2.1 护理人员组织患者接受集体教育,包括1次视频观看及2次知识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疾病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如何减少不良生活方式避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②骨质疏松患者运动的方式、频率、场地选择[3];③合理使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药物;④鼓励患者坚持遵守生活起居30 s原则,即完全清醒后停留30 s再起床,起床30 s后再站立,独立后30 s再行走;⑤定期检查听力视力,避免长时间阅读,避免更换姿势时过快,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等。每次健康教育时间在30~60 min之间,健康教育的频率为每个月2次,健康教育后对患者所提疑问给予耐心解答[4]。

1.3.2.2 护理人员进入病房内行日常查房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干预,并分为5个阶段实施,分别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5]。①前意向阶段:护理人员对患者尚未出现改变意愿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取得信任感,后耐心询问患者对老年骨质疏松相关情况的看法。②意向阶段: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老年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经过治疗及日常护理后可能达到的效果,帮助患者建立改变行为的意念[6]。③准备阶段:向患者讲解改变不良行为对骨质疏松可能带来的好处,与患者共同分析在接下来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进行解答的同时给予鼓励及认可。④行动阶段: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尝试并了解新的行为方式,期间给予指导与纠正[7]。⑤维持阶段:护理人员对患者新行为方式给予观察与监督,向其讲解无法坚持良好行为的原因及客服的对策等。

1.3.2.3 由科室内护理人员及主治医生编写“老年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手册”,发放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并对手册中易混淆不明确的内容给予进一步的解释与指导[8]。

1.3.2.4 待患者出院后,每隔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隔4周行家庭随访1次,指导患者在出院后的护理对策,帮助其克服困难,纠正不良的行为,并对采取了健康教育方式的老年患者给予语言上的鼓励。

两组护理时间均为6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①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评价,其中共包括43个项目,共分为4个维度,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知识,总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9]。②健康行为采用我院自制的健康行为调查量表进行评价,共分为11个条目,包括经常规律运动锻炼、经常接受日照、经常服用钙片、经常补充维生素D、经常饮用牛奶、经常食用豆制品、经常食用深绿色蔬菜、经常饮酒、经常饮用咖啡或碳酸饮料、经常大量饮用浓茶,于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填写表格,若存在项目的中情况打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知识、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上述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x±s)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 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健康行为比较

两组护理前经常规律运动锻炼、经常接受日照、经常服用钙片、经常补充维生素D、经常饮用牛奶、经常食用豆制品、经常食用深绿色蔬菜、经常饮酒、经常饮用咖啡或碳酸饮料、经常大量饮用浓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护理后上述指标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在发生发展期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治疗期间需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避免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以往临床工作中实施的常规护理仅能满足患者的基本所需,部分老年患者因为年纪较大,认知能力较差,无法满足自我照顾需求,给疾病康复及预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10-11]。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工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上[12]。所谓自我护理能力是指一类为了满足自身照顾需求的能力,在施期间能够维护并确保身心健康的发展,但自我护理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积极的配合及参与所获得的复杂能力[13]。在本研究中所实施的保护动机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更加重视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或发放健康教育相关小册子等途径强化患者掌握的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并在开展护理查房期间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干预,并分为5个阶段实施,环环相扣,逐渐强化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及能力,另外,在患者出院后加强随访,从语言上给予切实的帮助,达到形成延续护理的目的,促进改善预后,加快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将保护动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发现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保护动机护理干预的实施通过给予集体健康教育与个体的疾病认知,可帮助患者明确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交代注意事项及行为,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疾病的复杂性及严重程度,引起相应的重视[14]。②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交流,纠正患者对自身的错误认知,引导其了解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可对身体的舒适度及健康程度造成不小的影响[15]。③提高了患者对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性,主动采取与健康相关的护理行为等[16-18]。④通过对患者不良行为的分析,给予一对一的纠正,使得患者认识到采取自我护理行为所获得的益处要远大于代价等[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知识、总分评分均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保护动机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说明患者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认识到了自我护理的重要性,激发了对疾病治疗及控制的主观能动性[21]。在健康行为方面可见,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经常规律运动锻炼、经常接受日照、经常服用钙片、经常补充维生素D、经常饮用牛奶、经常食用豆制品、经常食用深绿色蔬菜率升高,经常饮酒、经常饮用咖啡或碳酸饮料、经常大量饮用浓茶率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保护动机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行为对疾病造成的影响,符合张岚[22]的研究报道。

综上所述,将保护动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健康行为,有效促进疾病的康复。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在数据统计方面可能存在误差,可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以获得精确结论。

[参考文献]

[1] 刘海容,于梅,马远征,等.延伸服务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2(11):2570-2571.

[2] 郭敏楠,齐丽荣,李效静,等.健康教育表单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杂志,2013,12(9):990-991.

[3] 周环玉,周宇,黄昕亮,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3):112-113.

[4] Dennison EM,Harvey NC,Cooper C. Programming of osteoporosis and impact on osteoporosis risk [J]. Clin Obstet Gynecol,2013,56(3):549-555.

[5] 陈峰,白卫东,孙云伟,等.广州市萝岗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 51(2):13-14.

[6] Sadat-Ali M,Al-Habdan IM,Al-Turki HA,et al. An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and 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s among the Saudi Arabian population [J]. Ann Saudi Med,2012,32(6):637-641.

[7] Jeon TS,Kim SB,Park WK. Lordoplasty:an alternativ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 ment of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J]. Clin Orthop Surg,2011,3(2):161-166.

[8] 苑秋兰,王春梅.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与自我效能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3A):604-606.

[9] Cawthon PM. Gender Differences in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s [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11,469(7):1900-1905.

[10] 吴文健.广州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及其骨折认知程度的调查及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1] Eysteinsdottir T,Halldorsson TI,Thorsdottir I,et al. Milk consumption through-out life and bone mineral content and density in elderly men and women [J].Osteoporos Int,2014,25(2):663-672.

[12] 肖亮.保护动机干预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D].衡阳:南华大学,2014.

[13] Gu C,Chan CW,He GP,et al. Chinese women's motivation to receive future screening:the role of social-demographic factors,knowledge and risk perception of cervical cancer [J]. Oncol Nurs,2013,17(2):154-161.

[14] 肖亮,吴艳平,何英,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0-11.

[15] Thrul J,Stemmler M,Bühler A,et al. Adolescents' protection motivation and smoking behavior [J]. Health Educ Res,2013,28(4):683-691.

[16] 曹雪群,王姿,邵静,等.动机性访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改变阶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 47(1):20-22.

[17] 田金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68-69.

[18] 邹军,章岚,任弘,等.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共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11):1291-1292.

[19] 郭春花,黄秉文.动机性访谈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65-67.

[20] 董婉华,刘洁珍.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 15(4):150-152.

[21] 江铃珠,全仁夫.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输送性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6):123-124.

第5篇: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范文

1 临床资料

本报告206例患者中男性132例,女性74例,年龄54~78岁之间,平均62岁。其中伴高血压192例,脑血栓123例,颈椎病86例,病史都在3年以上。出院后,我们针对患者情况及居住条件,对患者进行跟踪追访,并对患者实行日常保健指导教育及护理指导。

2 日常保健指导

2.1 心态调整 指导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精神愉悦,避免紧张激动,保护良好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认识懂得且能够理解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对于疾病复发的影响的重要性,以防止疾病的再次复发。

2.2 情感疏泄 向患者介绍讲解有关冠心病的发病有关知识,说明情绪对疾患的影响,如果感到情感压抑时应采取自我疏泄或向他人倾诉的方法,克服不良情绪,以控制情绪对疾患的复发。

2.3 增加对疾病知识的了解 保健盒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必备之品,要教会老年人怎样使用并随身携带,密切观察,如果出现心前区剧痛、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救诊。

2.4 家庭家属的周围环境指导 对于周围的指导教育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监控及督促作用,同时也应该体贴和谅解患病老人,老年人的自控能力都有所下降,要进行医护、家属、病患多重的结合,综合性的提高患肢的生活质量,以能够更好的更多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3 护理及护理指导

3.1 按时用药 这点也很重要,老年冠心病患者必须坚持药物的治疗、出院后坚持服药往往成了老年患者的负担,大多数患者没有重视继续服药的必要性,所以就出现了时用时停不定期用药的现象。所以为患者准备一个备忘录是非常有必要的,把药物的用法用量、服药时间、服药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等务必交待清楚,认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同时告诫家属周围经常提醒患者按时按量的合理用药。

3.2 合理饮食 合理膳食是预防冠心病再发的重要措施,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科学进餐避免暴饮暴食,限制脂盐的摄入,尤其是肥胖患者更应控制热量的摄入,多食粗纤维食物,注意食物营养的搭配,在不过多摄入的同时也要保证日常身体所需,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均衡营养。

3.3 适当运动 老年人抵抗力低下,抗病能力日趋下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根据自身体质、爱好、条件等因人制宜,制定各自的活动计划,以不感到疲劳、胸部不适及气急为准,但也不要过分限制活动致体重增加,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3.4 心理护理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也是很重要的,老年患者多有孤独感、抑郁感、思想情绪也很重,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者,更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厌世等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容易使患者作出极端的选择,所以医护及家属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态变化,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增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护士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上的安抚、解释,首先应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与反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与对待自己的疾病,向他们讲解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影响,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引导他们正视病情,帮助他们树立控制疾病发展的信心。在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关心体贴他们,同时给予鼓励和安慰,使患者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治疗护理,从而取得良好疗效,早日康复出院。

4 改正不良习惯

少饮酒、禁烟、不喝浓茶、除去不良嗜好,避免过量进食刺激如咖啡、可乐等以免影响心肌的需氧上升,也应该注意饭后2 h内不宜体力活动。

在我们指导及护理的这些病患者中,如果能够积极配合指导与治疗用药的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这项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医护人员更需要有耐心和爱心而且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

参 考 文 献

第6篇: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范文

1 常见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 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 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3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

2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2.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志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

2.2 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 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使生活充满情趣,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等。

2.3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社会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社区护士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她)们郁闷的情绪。

2.4 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忘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这样可以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2.5 抑郁的护理 对一些抑郁的老年人,社区护工应注意其心理上的支持,经常与他(她)们交流,了解他(她)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在接触这类老年人时首先要尊重他(她)们,比如:主动与其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她)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使他(她)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被他人的重视。在尊重的基础上关怀老人的生活,比如了解他(她)门的需求,沟通时的态度要和谐语言亲切温柔,从而消除他(她)们的抑郁心理,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使他(她)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让他(她)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并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使其精神愉快。

2.6 正确对待死亡 人们从古到今始终避讳讨论死亡,特别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难病症时,便会掉进死之恐惧的旋涡,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因此社区护士应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认识死亡、冲出死亡的恐惧,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既可以不忌讳死亡,亦不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

第7篇: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 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干预;针对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01-02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所谓的脑梗塞,指的是由于脑血管壁或内膜发生病理损伤,使得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造成脑组织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本文针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群体特点,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从而可以行之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脑梗塞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诊断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在60至80之间,平均年龄为(67.5±1.5)岁,男45例,女25例。大部分为病急,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基础疾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日常需要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1.2.1 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生理舒适护理、排泄时的护理以及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比如训练老年患者的床上床下运动以及语言、吞咽能力等。

1.2.2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2.1 心理护理 脑梗塞一般起病较急,瞬间就给患者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尤其是老年患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随之减退,患病后因梗塞引起身体的不适而怀疑自己生命垂危,常常出现悲观、绝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针对老年患者的这一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给患者讲解病情有利的一面,鼓励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另外鼓励患者的亲属多多探望患者,解决患者的需要,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从而也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此同时,老年人由于情绪的波动造成失眠率的提升,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给患者提供一个最佳的睡眠环境,有效地规避睡眠时间中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这样一来,能够行之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1.2.2.2 辅助教育护理 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一般不高,对于脑梗塞的常规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告知老年患者及亲属脑梗塞的常规知识,使得老年患者对脑梗塞的病因有了大体的了解。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即患者通过自身的学习完成全部的自理活动,如康复训练、语言及吞咽能力、床上床下的训练等,对于观察组的40位患者采取这种护理方式。

1.2.2.3 并发症护理 压疮和肺部感染是老年脑梗塞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对于这两项并发症,应该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一,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比如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敲背,以便患者痰液的排出;对于丧失意识的患者,并且其具有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可以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吸痰,并且做好患者的口腔卫生工作。而对于咳嗽反应能力降低的老年患者,应该超声雾化吸入,使得痰液被湿化稀释,从而便于痰液的排出。其二,压疮的护理干预,发病初期,老年患者已经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患者长期卧病在床,身体部位容易出现也、压疮以及感染,所以应该保持患者床上用品的干净、整洁、干燥、无褶皱,另外需要定期清洗患者的身体,尤其是会,从而避免了泌尿系统的感染。

1.3 评价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日常自理能力、睡眠情况以及焦虑情况的分析比较,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指标。即睡眠状况可以观察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有效地得出失眠发生率;对于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可以采用巴塞尔指数进行描述,对于焦虑情况可以采用SAS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打包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P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住院天数的比较t=4.21,P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老年脑梗塞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必须及时进行护理和治疗,护理对于改善老年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针对老年群体的身体特点,本研究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强,通过对老年患者的巴塞尔指数进行评估,按照护理系统中的心理护理、辅助教育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对于老年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发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针对性护理方式,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失眠发生率,以及减轻患者的焦虑情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俞文方.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学报,2011,12(09):126-127.

第8篇: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分组对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出院前焦虑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取骨折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治疗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60-81岁,平均72.4岁。均为外伤性,其中29例为跌伤,17例为车祸伤,15例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19例为其它。合并糖尿病有32例,高血压27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冠心病1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40例老年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在围手术期及出院后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骨折后患者患肢限制活动,需人对日常生活进行照顾,易产生不安、焦虑、内疚、急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病房后,积极、热情的迎接,对病区环境、护士向患者作出介绍,为其提供舒适、整洁、安静的环境,使其不安感和陌生感消除,增强信任感。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心理感受,在制定护理措施时尽量对患者的要求满足,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患者常因担心手术发生意外及术中疼痛、术后效果而思想压力过重,护理人员应做好安抚工作,向患者讲明手术治疗的目的,手术良好的预后和先进的治疗方法向患者讲明,并宣讲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过程,及术中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骨折和手术产生一定的认识,消除悲观、焦虑情绪,积极应对手术。

1.2.3术前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宜易消化和营养丰富,使大便保持通畅,并使睡眠得到保障。防止褥疮的形成,并对患者尿常规、血、药敏试验及血型做好检查,指导患者在床上排便的方式,防止术后出现便秘和尿潴留,针对老年患者皮肤松弛和皮下脂肪少、皮牵引易松脱的情况,对腿套的松紧度做好及时调整,在牵引时为防止肢体内旋可保持外展中立位,一般为2-3kg的牵引重量。

1.2.4手术后适应性锻炼 因患者术后较长时间卧床,对患者床上大、小便器的使用应做好指导,防止产生便秘和尿潴留,并针对床上翻身,患肢外展等动作做好训练,同时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可开展股四头肌、踝关节背伸、屈展的锻炼。就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的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及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并依据患者的不适情况做好放松疗法,强调早期活动的意义,并依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制订饮食及功能锻炼计划,强调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的重要性,及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价值,训练需渐进进行。

1.2.5出院指导 依据患者情况的不同,制订合理的功能锻炼计划,对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及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定期做好患者的随访。

1.3疗效评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焦虑状态,评分越高,代表不良情绪越重。并采用自制量表,对护理满意度、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做好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单位行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出院前焦虑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常为突然发病,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方式,需要相对慢长的恢复期,对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1],另外,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并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各脏器功能减退,股骨颈骨折易造成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临床护理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

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护理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护理人员需依据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机体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让患者对护理计划的目的进行了解,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可使护理工作有预见性、有计划的进行。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2],增强与患者沟通,防止如泌尿系感染、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针对性、有预见性、有目的性的对患者实施护理。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涪容,何俊.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西南军医,2009,7:4.

[2] 胡向云.心理护理辅助老年病人康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151-152.

第9篇: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老年;心理分析;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1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38-02当今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并且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随之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社会上的种种事件,反映到每一个体上,引起其心理的、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种种变化,从而使其健康状况改变,也影响其疾病的进程。1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焦虑与恐惧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产生变化,一些慢性病会随之而至。慢性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老年患者往往有着强烈的康复愿望,患病后易产生焦虑与恐惧。恐惧感由于担心患病以及自理能力下降、心理负担不断加重,使老年人易产生忧虑或恐惧感,表现出冷漠或急躁情绪。[1]

1.2抑郁住院期间缺少亲人陪护,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情绪低落,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由于体弱多病,长期卧床,担心疾病能否好转而出现痛苦忧郁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给别人增加负担,不愿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忧郁。严重时可发展为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悲观失望,生活没有兴趣,提不起精神,整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思维迟钝,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和判断能力下降,常常不言不语等。消极悲观的情绪及自罪自责观念致患者产生消极自杀观念和行为。

1.3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自尊心增强有些老人平时性格就较固执,生病住院后更是固执己见、情绪多不稳定、易生气。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有的沉默寡言、表情淡漠、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护工。[2]

1.4疑病老年人面对身体素质的每况愈下,担心自己年老多病,担心得癌症,顾虑中风瘫痪无人侍候等等,以致经常胡思乱想,惴惴不安,常常感叹自己已到“风烛残年”,是“半截身子已进黄土”的人。有的老年人看到昔日的好友患重病或去逝,更是紧张、恐惧、总觉得别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如若身体稍有不适也要向周围人去诉说,有时又会过分注意报刊书籍上的一些医学常识而对照自己的不适感。2心理护理对策

2.1消除焦虑、恐惧情绪患者入院时,护士要积极热情地接待患者及家属。入院宣教详细介绍责任医生护士、探视制度、同室病友,使其尽快熟悉,让患者感觉到医生护士尊重他、关心他,从而对护士产生亲切感,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进而具体询问患者病情。鼓励尽快适应新的群体生活,改变患者心理状态,老人因离开家而长期住院,感到一切陌生,我们要做到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的陌生和恐惧感少从而使其很快适应新环境安心治疗。[3]

2.2理解与体贴提倡主动与老人沟通和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对病人的疑问及时解释和疏导,做到不厌其烦、耐心细致。针对情绪不稳定的老年人,为照顾小事而大发脾气的,我们应顺其心耐心照顾,切莫粗暴触怒,造成不良后果。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护理人员要勤快、耐心、细致周到,不要怕麻烦,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十分刻板,除治疗饮食的需要外,尽量照顾他的习惯。在操作时应耐心解释和沟通以便达到较好的效果。

2.3努力消除孤独情绪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做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4]

2.4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有关知识的需要增加信任度,改善医护患关系。对于好猜疑的老年患者,我们必须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以及有关知识的需要,一味的隐瞒,只能事与愿违,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和误会。我们详细地向他介绍这种病的基本知识使其对所患疾病有了初步了解,并主动配合治疗,使他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3体会

3.1增强了病人的心理健康意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准确判断病人的心理。使病人明白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关心、体贴鼓励病人,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进一步增强病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3.2改善护患关系,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推行,护患沟通交流及健康教育的实施,病人知晓自己的病情及治疗、用药、检查、饮食、康复等注意事项,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康复的最佳状态,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3.3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理实践中,只有运用护理技术的同时正确地运用心理学理论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有益于疾病的恢复。在护理技术上要精益求精,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在生活上给予鼓励,使患者感受到身心舒适,可以极大地提高护理质量。参考文献

[1]向明华.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09,22(9).

[2]刘敏.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