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老年医学培训范文

老年医学培训全文(5篇)

老年医学培训

第1篇:老年医学培训范文

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和虚拟仿真技术迅猛发展,美国METI(medicaleducationtechnologiesincorporation)公司先后研制出HPS、PediaSim、ECS等智能模拟人,并被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临床模拟教学从此诞生,并成为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1]。挪威Laerdal公司2009年成功研发出高端智能模拟人SimMan,其外形与真人类似,具备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理特征,对临床操作能够作出相应反应,且不存在伦理问题和医患纠纷,高端智能模拟人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培训,开启了情景式临床模拟教学新篇章[2-3]。本单位从2016年开始,全力推进模拟训练中心建设,先后打造了自助考核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临床思维培训系统和混合现实训练系统,并开展了大量临床思维和模拟训练、临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急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和保健特色技术训练,既创新了教学培训模式,又提升了医务人员应急应变能力,强化了医疗作风养成。

1临床模拟教学背景

1.1临床模拟教学的设计初衷

医学是生命的科学,具有“零容错率”属性,医疗活动事关患者生命健康,在临床操作中少犯一个错误,患者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医学也是实践的科学,需要经过反复操练和通过临床病例积累大量经验,才能不断提升诊疗水平,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4]。如何破解“零容错率”和“实践性”之间的矛盾,培养合格的医生,一直是医学教育者想要破解的难题。高端智能模拟人的出现,很好化解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既不牺牲患者利益,又起到了实战练兵积累临床经验的效果。临床模拟教学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3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临床模拟教学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二是以问题为中心,临床模拟教学会围绕一个临床实际问题,利用高端智能模拟人等教具设置特定的医学场景,受训者依据所学知识,作出初步诊断,并施以相应救治措施,实现解决某个临床问题的教学初衷[5];三是以实践为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机会是临床模拟教学诞生的内在动力,“做”是临床模拟教学的核心教学思想,同时“做”也是积累临床经验、提升临床操作熟练度必不可少方式,只有在“做中教、做中学”,学生才能有更深的感性认识,才不会纸上谈兵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2临床模拟教学的主要方式

临床模拟教学,顾名思义通过模仿和拟定,使特定现实场景在一定程度上重现,让老师和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观,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1.2.1实验动物教学用实验动物或动物肢体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如用猪肉进行外科切开缝合训练,用实验小鼠尾巴进行动脉吻合培训,利用家猪等动物进行腔镜训练等。这种模拟方法,优点是手感真实,模拟度高,缺点是涉及伦理问题且费用高昂[6]。

1.2.2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P)SP,即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患者。这种模拟方法优点是更接近于临床实际,能够准确反映临床症状与体征,且标准化患者能够作为评价者对受训者做出真实客观的评判;缺点是训练“模拟患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人力成本较高[7]。

1.2.3模具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依托于各式教具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如利用计算机交互式训练模型开展切割、缝合,利用高端智能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训练等,可见教学模型不一定需要特别复杂,简单到一个橙子都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选取合适教具即可。但涉及到复杂性、系统性临床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时,高端智能模拟人是不可缺少的选择,也是我们单位开展老年医学实践技能培训的最主要方式。

2临床模拟教学在老年医学培训中的意义

临床模拟教学在临医学生或医生培养中,具有病种自设、即时可用、情景真实、便于实操、允许出错且无医患纠纷隐患等优点,被许多医学院校广泛应用于临床技能培训[8-9]。除了在医学教育中的通用优点外,临床模拟教学在老年医学教学培养中还具有以下几个特殊优势。

2.1增加临床操作实践机会的良好平台

老年医学科大多为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等内科医生,接诊的患者也都以内科疾病为主,临床技能实践锻炼机会相对较少,不常用的临床操作技能容易生疏。模拟教学为老年医学科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训练平台,创造了大量的锻炼机会,有助于老年医学科医生不断锻炼和提升临床操作技能。

2.2提升临床医生诊疗水平的客观需求

许多保健医院或社区医院,服务保障对象人群相对固定,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病种相对单一,导致老年医学科医生难以快速有效积累临床经验,限制了医生诊疗水平的提升。以高端智能模拟人为代表的模拟教学,能够通过编程设置某种特定病例场景,培养医生对该种疾病的诊疗水平。随着模拟疾病种类的增加,老年医学科医生临床诊疗能力也能够不断得到提升。

2.3确保老年患者医疗安全的现实

需要老年医学科常面对高龄老人患者,伴有多种共病,且身体基础条件差,对临床操作特别是有创操作,要求更精细、更不允许失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老年医学科医生更需要拥有精湛的临床操作技术,才能确保基础医疗安全。为此,通过模拟教学来提升老年医学科医生临床诊疗水平十分必要。

3临床模拟教学在本单位的建设应用情况

本中心老年医学和健康医学排名常年高居全国前列,60余年建设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在继承优良育人传统基础上,本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形成了以高端智能模拟人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培养模式,在老年医学人才培养上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3.1模拟训练中心建设

3.1.1自助考核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高端智能模拟人训练系统的自助预约、自助考核、自动评分、自动建档,受训者可根据评分及录像回放,查找自己操作处置有误之处。软件方面,利用综合管理软件系统为参训人员建立电子训练账户,实现各功能区域训练数据汇总,并与后台管理评分系统实时互联;硬件方面,利用人脸识别、高清相机、互联网计算机等,实现训练考核自主预约、自主实施、在线评分,训练数据生成、精品课程录制和远程教学等功能。

3.1.2数字化临床思维培训系统挑选、制作适用于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的经典大内科及辅诊教学经典案例与视频学习资料,形成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的多媒体临床思维培训系统。还可根据学科专业及培训阶段为各级医师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通过交互式临床思维训练和分类分级抽组考试促进学员主动思辨互动并检验学习效果,助力各级医师及培训人员培养临床思维、提高综合诊疗水平。主要具有以下4个功能:案例解析,案例库包括高龄患者经典病例、心电图案例、急诊案例、超声、病理等经典病例解析,每一病例都拥有知识点注释、检查结果分析和专家点评;技能操作视频学习,涵盖了临床执业医师24项基本操作技能标准操作、神经系统学习、内外科基本操作规范视频;临床思维训练考核,将真实病例的问诊、查体、检查、诊断、治疗过程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后台对受训者每一步操作进行量化评分,根据专业方向及职称高低分科分层,评价临床思维病例学习系统学习效果。

3.1.3混合现实训练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与现实模型匹配结合,进行混合现实(mixedreality,MR)模式教学,最大程度实现多维视角与操作反馈的结合,实现在VR设备立体影像下在模型人上完成经口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胸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实际操作与训练,还可利用VR和MR直观性强、交互性好的特点开展患者术前交流。

3.2教学队伍建设

按照严格进出机制,遴选业务素质好、教学热情高、责任心强的老年医学一线医务人员,组成由指导专家、教学组长、考核教员和考核秘书构成的教学指导组,其年龄、专业结构合理,注重老中青搭配结合、各主要专业覆盖。教学指导组主要负责中心的各项教学培训活动,开展模拟教学中心建设、模拟培训与考核、教学督导检查工作等,还负责向年轻老师传授带教经验和模拟教学技能,确保本单位教学队伍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

3.3临床模拟教学

应用依托教学指导组,利用新建的模拟教学中心,组织对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训练,重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临床思维和模拟训练。利用临床思维训练软件和智能模拟人训练病例,结合老年多病共患、救治常存在矛盾特点,组织对副高及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训练考核。二是临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围绕临床急危重症和常见问题,重点遴选30项训练项目,每周二下午医务部和护理部联合组织对副高及以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医护联合救治训练考核。三是急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围绕30项训练项目和急救绿色通道项目,节假日前组织对参加急诊值班、听班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开展急救基础技能、急诊情景模拟、急救绿色通道及急出诊实战演习等训练。四是保健特色技术训练。根据各科室上报的老年复杂疾病诊疗、疑难重大疾病诊治、老年诊治及护理先进技术、保健关键技术及大数据应用分析等“一招鲜”特色专项技能,依托大学科建设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组织专业论坛、专家示教、模拟演练。

4老年医学临床模拟教学几点思考

4.1经验启示

从本单位近几年模拟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收获。一是创新了教学培训模式。不同于书本式、填鸭式教学方式,高端智能模拟人培训考核就像演兵场、磨刀石,教学小组就像“蓝军”,进了考场就像进入了“战场”,在这种实兵对抗情况下,能不能取得胜利,就要看受训者真本事。通过这种培训模式,受训者能够快速弥补技术短板,增强独立处理诊疗的信心和能力。二是提升了应急应变能力。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多、身体底子差,住院患者的病情往往不会按照既定脚本,也不会出现单一病情变化,通常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利用高端智能模拟人开展的模拟教学,具有可编可控可评的先进性能,教学组通常可以临时改变场景、随时变换顺序,并根据培训考核情况现场提问、现场纠正、现场示教,极大锻炼了受训者的应急应变能力。三是促进了医疗作风养成。不同于实际临床带教,某种不常见病例可能隔段时间才能重复见到,而模拟教学能够不断重复,能够实现用同一病例反复锤炼受训者,经过多次实际操作和教员现场纠正,受训者能够将严谨规范的流程与标准深深印刻在脑海中。同时,教学组专家的言传身教,也帮助受训者学习和感受到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严谨的医疗作风。

4.2有待改进之处

第2篇:老年医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个体化医疗;老年医学;教学改革;新思路

“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medicine)指从个人角度,根据遗传和基因组信息与生活环境,并结合临床表现为人类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健康医疗服务[1]。广义的个体化医疗是依据个体差异进行疾病管理,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定制医疗模式[2],侧重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精神”。狭义的个体化医疗则结合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信息及生活方式,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与治疗药物,其核心内容为遗传学、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药物基因组,以及环境[3],侧重于“人类基因组”,是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后期康复的全过程中,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需求和偏好设计治疗策略。是广义个体化医疗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与延伸。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7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老龄化的进程[4]。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个体化医疗日趋成为可能并成为老年人群的需求。但因受制于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客观实际,进程相对缓慢,需要循序渐进。

1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

1.1现代医学发展让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现代医学正经历由传统标准化医疗向个体化医疗的巨大转变。标准化医疗忽略个体差异,个体化医疗是以患者的大量信息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各方面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位患者独特的、最佳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以取得最佳疗效。因此,美国现代老年医学已从传统亚专科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治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变革让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

1.2人口老龄化增速促进老年人群慢病高发老年患者具有生理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功能残缺等特殊的老年问题或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慢病并存或多重用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病情易受心理、精神、社会和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25年前,将以每年100万人数增加,预计20世纪末,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3%[5-6]。人口老龄化的增速促使老年人群慢病高发,并形成以下特点:未富先老,发展极度不平衡;老年人群寿命延长,失能、半失能与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多导致社会养老刚性需求增加;国家养老体系和医疗保障体制尚不健全;部分老年人群期望安度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医疗消费标准增高。

2我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现状

现代医学发展对医疗卫生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促进个性化医疗的进步,但全面实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老年人群数量激增与各方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影响我国老年人群个性化医疗的推进。

2.1老年医学专业开设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老年病专科发展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对老年医护人员个体化医疗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当前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老龄化的需求。其中,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是主要的问题。调查显示,我国222所医学院校中,59所建立了老年医学专业[7],存在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上有缺陷,专业师资不足,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尚无统编的老年医学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在校期间没有开展系统的老年医学理论教育或临床实践:科学学位型研究生课题涉及衰老机制偏少,临床实习匮乏;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接触临床相对较多,临床工作能力较强,但其科研培养时间短,科研能力相对较差[8]。极少的三级综合型大医院设置老年病专科,开展老年医学教育培训的合格师资和基地缺乏。部分老年人专科医院或护理院正在积极筹建中,专职医护人员相当匮乏。与我国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似,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挂靠于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专业设置上缺乏独立性;课程设置仅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增设了老年医学(36学时)和老年护理(32学时)两门课程,学生只了解老年病医疗与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后期临床见习和实习与临床专业完全相同,没有老年专科实习基地,与老年个体化医疗标准相差甚远。

2.2患者和医护人员缺乏对个体化医疗相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在我国,个体化医疗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个体化医疗尚未编入医学教材,国内一流院校的个别学生通过科研学术活动初步了解个体化医疗,我校作为普通医学院校,临床专业(老年医学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对个体化医疗内容体系了解甚少。广大患者即使存有简单的个体化医护需求,但由于医疗费用和医疗模式的制约,对广义的个体化医疗需求已望而却步,对于基因组学等深层次的个体化医疗知识更是闻所未闻。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以传统医疗模式为主,大部分医护人员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为患者服务,缺乏个体化医疗信息与内容的接触。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9]。

2.3尚不完善的老年病样本库阻滞了个体化医疗的高质量实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老年病样本库是按照疾病种类建立,不利于老年疾病机制研究和个体医疗的高质量实施。未来老年医学研究应对衰老起因、老年疾病特征与防治措施进一步探讨[10]。明确发病与衰老的相关机制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的基础,从分子生物学、基因层面去揭示发病和衰老的原因,尽快实现“从基础到临床”。病变部位的标本对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性生物标记物筛选、靶向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包含患者血液、尿液、脏器组织及个人家庭情况、心理特点、社会关系等信息的符合老年病和抗衰老研究的规范化样本库,是老年医学的基础,这让高质量的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通过高质量生物样本与完整的临床信息,分析归纳患者的各项检查与诊断情况,形成一个综合、巨大的数据库,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让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11],真正实现“基础到临床”。

2.4缺乏制度保障的老年医学职业资格认证限制了老年个体化医疗进程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老年人专科医院或老年护理院,尚无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和许可证设置制度,政策方面亦未出台对患者医疗信息采集的保护措施,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限制了老年人个体化医疗的进程。《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12]。由此看出,国家高度支持老年医学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会逐步推进老年医疗个体化进程。

3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新思路

3.1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老年医学(GeriatricMedicine)是预防和治疗与老年相关的疾病,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学科[13]。个体化医疗以个体获得最优质的健康为目的,而不单是治疗疾病,这与现代老年医学教育相吻合。未来老年医学将以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协作、中长期照护基地联网为特点。其中,多学科联合工作是老年医学的突出特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护理、保健医学、社会医学、老年生物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蓬勃发展。另外,在个体化医疗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理应成为老年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内容。显然,目前我校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后期临床实践诸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发展要求,老年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3.2.1独立设置老年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与课程设置对未来医生的培训、考核、医疗水平的评价等有很大影响。老年医学起源于临床医学,专业领域上息息相关,但老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与途径有其独特性,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大多与老年人有关。现代医学与老年个体医疗的强劲发展促使老年医学逐渐走向学科交融式发展。因此,我校老年医学理应成为独立的专业设置,并按照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重新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和后期实践教学,突出个体化医疗特点,以适应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个体化医疗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2.2更新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促使老年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老年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都需要突出老年特色,除医学与护理知识的学习外,需要开设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人文关怀等课程。另外,由于个体化医疗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见解,分子诊断、大数据等课程也需要列入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另外,新设置的教学大纲,利于现代医学知识的融合、传授,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掌握,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必要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后期实践教学也应着重老年疾病机制的探讨、诊断与防治,以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实施进程。

3.2.3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人数:独居或失能老人的增多,“421”家庭或空巢家庭等使得老年人群的医护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难题,专业医护人才相当匮乏。未来需要更多专业化的老年医护人员,以满足老年人群晚年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因此,我校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是顺应时展,满足未来老龄化社会和个体化医疗的重要举措。

4结语

第3篇:老年医学培训范文

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应从以下医学专业人员中选择:(1)五年制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本硕连读的研究生;(2)根据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并通过复试录取的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3)家庭和社区住院医师。

2老年医学临床教学课程设置

2.1老年基础医学

衰老的生物学包括基因、生物化学、细胞、衰老进程的理论;衰老过程中的器官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

2.2老年心理医学

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们在衰老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变化和规律。

2.3老年病学及老年相关临床问题

老年病的临床特点:①多病共存、病因复杂、长期积累;②发病隐匿、缓慢,多属慢性退行性疾病,生理与病理变化很难区分;③多种器官处于临界功能状态、病情变化突然、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包括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老年神经系统疾病、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老年内分泌疾病、老年代谢性疾病、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老年感染性疾病、老年肿瘤等。

2.4老年康复医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谱、疾病谱的明显变化,残疾人、老年人及慢性病的康复日益为社会所重视,特别是对老年病的康复医疗尤为重要。老年康复医疗内容主要分3大类:即预防性康复处理、一般性治疗措施和有目的的恢复已丧失的功能。

2.5老年预防医学

是老年医学最重要的一门科学,其内容应包括老年流行病学、营养学、运动医学、养生学、保健医学、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等。要了解老年人常见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推进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营养饮食。建立多层次的老年人医疗保健制度和体系,将老年保健工作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势在必行。

2.6老年医学研究

科研训练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室的实验,加强临床医学的研究,提高对老年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水平。

3提高带教老师素质,打造先进教学团队

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但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好医生。教师自身素质是培养高质量老年医学人才的关键。带教老师首先需加强内在修养,重视自身品行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也要不断督促自己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熟练运用新技术、新理论、新疗法,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皖南医学院老年医学科根据科室人员结构成立以高年资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负责的带教治疗组,每个治疗组包含各级职称的带教老师,各个治疗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团结协作,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充分发挥治疗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特长,构建和谐氛围,打造先进教学团队。另外根据皖南医学院的统一要求选择具有主任医师职称的或已经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医师申报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资格。学院根据申报材料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人选,并负责对新上任的研究生导师进行培训,做好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动态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作为治疗组长和研究生导师在教学团队中发挥带头作用。

4加强临床能力培养,探索老年医学临床教学新模式

4.1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

(1)理论知识准备:要求进入临床科室之前,认真复习老年常见病诊疗和危急重症抢救措施等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室指定一位高年资医师担任教学干事,按照《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方法》,负责安排临床技能的学习及值班工作。先在本专业科室学习工作9~12个月,要求熟练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门急诊处理、接诊病人、危重病人抢救并能对实习医师进行业务指导[4]。由导师、治疗组长及教学干事组成考核小组分阶段进行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病例答辩考试。

(3)以心血管专业为基础,树立全科意识:老年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年疾病可能涵盖了多系统功能障碍,老年人群的医疗服务与普通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需要特殊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培养能给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的现在及未来的临床医生是非常紧迫的任务。为了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综合性临床技能,根据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临床二级学科范围内的轮转科室,进入临床二级学科范围内相关科室轮转,要求包括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至少六个以上专科,每个专科1~3个月时间,各轮转科室专门安排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的高年资医师作为带教老师安排在该科的临床技能培训和值班。由带教科室组织专家进行出科考核,不合格者需继续在该专科轮转直到合格为止,要求学生掌握轮转各专科的基本诊断、治疗技术。轮转结束后再回到本专业科室继续强化临床技能的训练,逐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4.2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1)沟通能力是医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收集信息、诊断、治疗和病人教育。老年患者年高体衰,听力、语言、肢体功能甚至认知能力都有下降甚至缺失,关注、真诚、尊重、同情、爱心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再通过亲切、自然、得体的语言可使患者尤其老年患者获得满意的诊疗服务,使病人满意率提高。在临床培训过程中需要指导研究生学习医患沟通的能力如:①和病人及家属交流时能自然地展开和终止话题;②能充分获知与疾病相关的信息;③了解病人的所需所想;④简洁明了地解释疾病的诊断情况、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结果及预后;⑤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有问题出现时协调解决。

(2)在临床学习过程中通过患者或模拟情景进行阶段测试,评估学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展示交流的能力[5]①包括自我介绍和角色介绍;说明访问的原因;倾听病人的诉说,不随便打断病人的谈话;事先准备好和病人交谈的若干事宜;②自如地展开或终止话题;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并有所反应;观察细致,关注病人的明显不适,获得有关病人疾病状况的所有信息,以帮助正确诊断;③结合病人的生活背景,如家族、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情况,了解病人的恐惧、担心和期望;④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可能需要的医疗措施解释应清楚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用语;⑤鼓励病人参与诊疗方案的确定,分析疾病诊治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解决问题;和病人或家属持不同意见时,协调解决;⑥帮助病人区分鉴别蜂拥而至的因特网、报纸、杂志上的医药介绍或广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需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导师要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引入主动服务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5规范科研训练,提高科研水平

老年医学专业的科研能力训练要突出医疗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是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在科研能力的培养上主要让学生参加临床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学习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另外,导师和治疗组长应有专门的临床科研课题,让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了解自己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学会总结研究结果,重点探讨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在不影响临床实践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基础实验研究的方法,参与部分基础实验的课题研究。在日常工作中指导学生阅读指定专题的中外文献,并书写医学综述,反复修改,掌握科研方法,培养科研工作的良好素养。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老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专业的网站和学术论坛上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6完善奖学金和岗位津贴

为促使广大医学院校优秀毕业生从事老年医学专业或报考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设立相应激励机制:(1)医院应设立奖学金制度,鼓励医学生从事临床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根据阶段考核成绩设立不同等级的奖学金;(2)通过参与临床住院医师工作与值班,医院和科室应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并随物价上涨进行适当调整。

7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直接与老年患者接触,学生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医德情操,牢记学医的初衷与誓言,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工作的宗旨。同时也要了解并掌握与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带教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也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断培养并以身作则展示对患者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摈弃浮躁思想,踏踏实实的对待每一位患者,尤其是疾病缠身、身体衰竭的老年患者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第4篇:老年医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老年医学;进修生;临床实践继续教育

老年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不同于内科各专科专注于疾病的治疗,老年医学的宗旨是保护老年人健康,最大化地维持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尤其需要得到重视,老年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治疗水平,也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感受,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1-5]。

1老年医学进修生继续教育现状

1.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进修生现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老年病科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始招收老年医学进修生的单位之一。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老年疾病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十余年来有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在老年医学中心接受了临床实践继续教育。利用进修医生登记表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我们对2013~2020年220名进修医生的人员结构和来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20名进修生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一半以上进修医生来自三甲医院(55%),二甲医院占18.18%,三乙和二乙医院分别占8.64%和4.55%,老年专科医院和民营医院仅占1.82%和1.36%。进修医生的年龄、学历和职称分布情况见图1,可以看出30~4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78.18%,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占61.82%,研究生学历的人数达29.55%。主治医师占64.55%,其次为初级医师,占27.27%,高级职称医师占8.18%。绝大部分进修医生进修前来自普内科,占91.82%,少量来自中西医结合专业,占8.18%;大部分进修医生选择进修6个月,占74.55%,选择12个月的人数只有17.73%。2013年进修医生中的老年科医师只有2人,到了2020年,老年科医师达到26人,占比81.25%。

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进修生继续教育现状

从近7年进修医生基本信息可以看出,学员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中级职称占多数,三甲医院派出最多。早期的进修医生很多来自普内科或内科其他亚专科,没有经过系统的老年医学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培训。随着老年医学的学科发展,各地医院陆续开设了老年医学科,越来越多的老年科医生来到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进修。来自专科的进修医生绝大部分缺乏老年医学的学科意识,没有掌握针对老年患者的系统评估技术和诊疗技能,而来自老年科的进修医生对老年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且大部分学员都选择进修6个月,这对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进修医生从一名非老年科医生的专科思维转变为老年医学科医生的临床思维,并针对不同技能层次的进修医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每个人都能有获得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2翻转课堂的起源和发展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最早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在2007年提出的,他们提前录制好教学视频,让学生们在课前观看视频学习,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6]。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将“教”与“学”进行了翻转,其核心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老师不再占用课堂内的时间进行知识传递,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理论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老师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交流、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早期翻转课堂相比,现代翻转课堂在授课形式上加入了信息技术支持,消除了空间和时间障碍,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生动,随之还发展出很多新媒体教学模式,比如微课、MOOC等新媒体的加入,使得翻转课堂在教育领域应用更加广泛[7]。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的张萍教授团队最先将翻转课堂理念引入国内,并很快受到教育专家们的关注,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在国内的广泛普及,融合了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很快在国内各大高校教育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医学教育也开始通过翻转课堂进行创新实践和研究[8]。

3翻转课堂在老年医学进修生临床实践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与反馈

3.1基于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

在进修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2018年,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开始尝试将翻转课堂引入进修生的临床实践教学中,旨在通过个性化教学,调动进修医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加深知识内化的效果。科室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理论课安排了每周1次的科内晨读和大内科晨读;临床实践安排了每日床旁实践和每周科内教学查房、病案讨论和病例分享。理论课程中,老师采用了及时教学法,在新学期开始即所有科内晨读题目,大内科晨读提前一周,进修生有充分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对感兴趣的讲题提前自主学习。课堂采用线下授课和“华西云课堂”同步直播的双轨方式,进修生可以选择到现场听课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学习,直播中可以留言提问,老师针对现场学员的提问和线上的留言,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要点,及时反馈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以提高进修医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理念,让不同层次的进修医生都能学到知识。在实践教学课程中,老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同伴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进修医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9-10],以培养他们老年医学的专科思维,见表1和表2。以病历分享课程为例,进修医生入科后,被平均分配到4个病房跟组,老师以病房为单位将进修医生分为四组,每组4~5人,每周1次的病例分享会,四组轮流提供病例。各组在组内推选1名组长,组长带领组员从真实病例中选出疑难病例或死亡病例,可以是已经出院的病例也可以是在院病例;组员通过讨论,整理出病例中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案,制作成PPT,在会上进行分享。老师在分享会上鼓励其他组提出问题或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度,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归纳总结知识要点,让进修医生学会应用老年医学的整体观思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让不同亚专业背景的进修医生的老年医学临床技能都能得到提高。

3.2进修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

带教老师在进修生医生结业前,利用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大家的反馈意见。2018~2020年共有96名进修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大部分进修生(87.5%)很欢迎翻转课堂模式,表示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一部分进修生(12.5%)反映效果一般,这部分进修生可能本身性格比较害羞,不善言辞,在提问互动环节不太适应,相较于启发式的教学活动,他们更喜欢传统的讲授方式,翻转课堂所提倡的个性化教学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没有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我国已是世界上拥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对我国老年医学科医生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持续提升老年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老年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11]。将基于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用于进修生临床实践继续教育中,是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对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的一次创新实践教学。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主张开展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加深知识内化。华西医院老年医学的进修生来自五湖四海,人员结构和学科背景比较复杂,且进修时间较短,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进修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老年医学知识和技能的要点,还能让不同层次的进修生都有收获,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将翻转课堂引入了进修生临床实践教学中。从近三年进修生的问卷反馈信息来看,基于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在进修医生的临床实践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但也需要持续关注学员们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老年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普林.加强老年医学工作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6(3):253-255.

[2]李小鹰.老龄化挑战应加强老年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卫生人才,2015,(3):25-28.

[3]KennethRockwood,宋晓崴.中国老年医学所面对的选择[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0):1053-1060.

[4]老年医学专科医师教育委员会.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必备的临床知识与技能[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6):569-571.

[5]韩启德.中国老年医学发展的方向[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7):697.

[6]张萍,DINGLin,张文硕.翻转课堂的理念、演变与有效性研究[J].教育学报,2017,13(1):46-55.

[7]杨春梅,章娴,孙孟思,等.基于雨课堂的研究生大班翻转课堂案例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7):45-50.

[8]张萍,涂清云,莫艳萍.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同伴教学法对物理概念学习的促进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6):56-59.

[9]李远婷,安登第.翻转课堂模式下免疫学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2):3491-3496.

[10]张茜,肖新华.实验动物伦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2,32(3):87-90.

第5篇:老年医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老年医学;教学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0%。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1]。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寿命、衰老,探寻延缓衰老与关注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与老年人群卫生保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学科[2]。随着时展,老年医学教学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出色的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循证医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首先由加拿大David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明智、准确、慎重的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与经验,充分考虑患者意愿与价值,正确应用研究结果指导临床,提供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方案[3]。

1循证医学与老年医学发展密切相关

循证医学是有别于传统临床医学的以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个人诊疗意见为主的模式,循证医学强调的是新的临床诊疗决策模式,其更加注重对一个临床问题的最佳研究证据总结,可以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双盲\单盲试验、交叉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等,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审慎的制定临床决策。传统医学是经验教学,对疾病理论知识掌握理解来诊治病患,通过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课堂学习与考试,经典教材阅读与掌握,来学习临床医学。而循证医学更加强调医疗决策的主体应该建立在大量的临床数据、科学的研究证据之上,可以是横断面调查研究数据,可以是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也可以是回顾性研究等等的数据,总之是有据可查,有据可循,以科学的视角评价临床数据从而得出的临床决策结论[4]。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临,大数据、远程医疗、云计算等等都为循证医学储备大量的数据基础,为科学的阐明问题提供可能。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寿命、衰老,探寻延缓衰老与关注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与老年人群卫生保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学科。老年医学强调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人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老年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循证医学的大力发展。为老年医学的发展、提高、推广提供科学保障[5-6]。

2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的方式

2.1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首先是要在教学环节中的教师群体中得到重视与推广。通过循证医学科研培训、专业知识学习、授课经验交流,让广大授课教师具有雄厚的循证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授课,传道授业解惑。为提高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教学效果提供可能。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与专业水平及授课技巧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建立至关重要。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已经有研究及文献报道,建议从确定临床实践问题,检索文献,评价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检验临床决策五步执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探索提高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提供了有益的思路[7]。

2.2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

对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进行培养建立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学的好坏,以后的发展方向,都直接或间接与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相关。教学相长,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可考虑先采用试点工作,或讨论式授课,让学生先储备掌握必备的循证医学基本概念,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步骤[8],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深化培养科研兴趣,建立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发现临床问题,解决问题入手,加强循证医学思维训练,提高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寻找研究热点,学术前沿,能更好的、更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快的进入临床工作,更好的把握临床思维,是与临床工作相辅相成的进展[9]。

2.3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

循证医学的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教育管理体系是教学环节中的承载者,有着为教学活动助力的作用,需要教学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共同协同努力将整个教育体系规范完善,若想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这一环节必不可少,需要大家为之努力,规范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具体工作流程与规范,如授课教师需懂得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基本理论,并将其与教学重点结合,启发、引导学生,具体工作的时间、地点、教学效果评估方法等。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需要明确考核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用途等。这些有助于更好的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体系中。

3小结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适合老年医学的教学特点,符合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的现状,能够更有力的培养医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掌握老年医学学科前沿,为培养优秀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可通过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的建立、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3个方面努力,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真正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为培养思维敏捷、与时俱进的优秀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Goodhealthaddslifetoyears:GlobalbriefforWorldHealthDay2012[J].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2,April:1.

[2]RajahMN,BastianettoS,Bromley-BritsK,etal.Biologicalchangesassociatedwithhealthyversuspathologicalaging:Asymposiumreview[J].AqeinqResRev,2009,8(2):140-146.

[3]夏晓东,章义利,徐永安,等.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运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40-42.

[4]冯艳铭,夏晓燕,王公平.循证医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2):51-53.

[5]彭晓霞.循证医学的实践模式与学习资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7):477-479.

[6]卡比努尔,周晓辉,帕力达.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2(6):128-129.

[7]姚阳,周传伟.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124-126.

[8]吴晓梅,时景璞,付凌雨,等.对七年制医学生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增设“证据应用”讨论课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