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老年人优质护理精选(九篇)

老年人优质护理

第1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西双版纳州农垦医院外科,云南西双版纳 666101

[摘要] 目的 对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手术病人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从我院随机抽取12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观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其行全程优质护理。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要劣于观察组,并且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秀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地差异(P<0.01)。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减少老年手术病人焦虑抑郁的情绪,并且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

关键词 ] 全程优质护理;焦虑抑郁情绪;老年患者;手术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b)-0053-02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尤其是老年患者,对于任何手术而言,其本身就具有一定刺激性,进行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一般都会比较大,并因此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进而影响到患者手术后的病情归转,因此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对于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1]。本文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分别对其行常规护理与全程优质护理,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以及其依从性所产生的影响,以此得到相关性的资料,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60~80岁之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其中34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其平均年龄(69.3±5.6)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69.7±5.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等一般性资料比较无显着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行全程优质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术前准备:有针对性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性的知识以及发生紧急状况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手术前的相关护理,有关于患者自身的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医疗和护理指导,使病人对自身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减少其对未知恐惧的情绪。心理干预: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在护理时要做到一对一进行,初步评估患者基本情况,比如性格、文化素养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继而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在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时的解决方式。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要充分肯定并鼓励其在手术期间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进步,使其自信心得到提高,进而可以勇敢的面对病痛的挑战。同时,要尽可能将患者的担忧减少,对其进行及时心理疏导,使其情绪适中得以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②术中护理:每个护理人员应对所负责的患者在手术全过程的具体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在有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在巡回时要注意将患者体位摆好,协助手术人员将准备工作完成,并且要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管理相关器械的护士应与手术医生进行良好的配合,相关的医疗器械提前准备妥当,不要让患者因此而感到紧张,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患者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时。③老年患者术后应去枕去枕平躺6~8h,等到麻醉消除后再改为半卧状态。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随时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智恢复状况以及血氧饱和度,对于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要进行及时治疗。认真指导患者的饮食,密切关注患者的手术伤口愈合状况,并告知患者以及其家属,要使伤口处保持清洁以及干燥,从而防止各种并发症出现,定时检查患者的相关恢复情况,以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关的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老年患者手术期的专业护理。

1.3疗效与评价

依从性划分标准:①依从性好:患者对于医生治疗方案完全依从,并接受治疗,将整个手术过程完成,对于医生所提出护理措施积极配合。②依从性一般:老年围手术期病人接受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案,对于医生提出的护理措施,部分接受。③依从性差:患者无法理解手术后期出现的反应和部分副作用,不愿配合医生的护理措施。本研究采取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此评定老年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所得出的结果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的比较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得出对照组的依从性劣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秀于对照组,其具体比较结果如下表2。

3讨论

对于很多患者而言,由于其所存在的身体疾病,在心神上也会有一些问题存在,造成其失去治疗信心或者是对治疗没有足够信心,而且,手术本身也会对患者造成强烈刺激。所以,手术前患者特别容易心理反应变得强烈,其中紧张焦虑的情绪尤为突出,不及时解决甚至会影响手术的治疗[2]。如果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此外,使患者焦虑情绪减轻,能够使其更好地与治疗相配合,对于患者本身的健康及手术过程前后的恢复状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患者进行激励、鼓励等行为能够使患者在长时间内都保持兴奋,而本研究中的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能够对老年患者在生理及心理状况方面定期定质进行有针对性宣传指导以及情感支持,从而使患者潜在危险因素减轻或者消除 [3]。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对比之后发现,对患者手术期进行访谈式的心理干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心脏病患者的应激能力,减少手术的危险程度。此外,在访谈过程中,增加必要的多媒体的方式也可以使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的有关情况,并且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也有文献认为,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使其焦虑水平得到缓解。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患者的依从性要优于对照组的,并且差异显著。观察组心理状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其原因据推测可能是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集现代化与人性化为一体的具有创造性和有效性的全新的综合护理模式,可以使老年围手术期患者的身心状态有一个良好发展,进而将病人不愉快以致焦虑抑郁的情绪降低及缩短,对提高老年手术患者的病情缓解具有重要的意义[4]。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全程优质护理模式,以此来提高治疗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 曹亚琴.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手术病人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82-283.

[2] 张云萍,薛小玲.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62-1064.

[3] 唐华英,郭真,赵巧云.心理干预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10-512.

第2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性;脑梗死;优质护理;满意度

脑梗死也被称为脑血栓,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1]。优质护理服务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主要将患者作为中心,增强基础护理效果,并显著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有研究指出[2-3],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对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抚州第五医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每组46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5.8±9.2)岁,病程1.6h-2年,平均病程(1.7±1.4)年;优质护理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7.2±9.1)岁,病程1.7h-3年,平均病程(1.9±1.5)年;排除伴有意识障碍、瘫痪肢体肌力达到Ⅳ级以上的患者。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对比,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46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均应用老年病科神经专科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

1.2.2优质护理组46例优质护理组患者主要实施优质护理,主要在病房环境、患者心理、康复训练、健康宣教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方面实施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病房环境护理。为老年梗塞患者建立温馨、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适宜控制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光线等适宜性,确保通风条件良好;保持地面平坦,无障碍物,避免患者出现跌倒、摔伤等意外,有序、合理的摆放病房内物品;为患者播放其喜欢的音乐,进而有效放松身心,提高患者舒适度;给患者建立良好、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使患者和患者家属保持舒畅、愉悦的心情,更加积极的接受治疗,进而大大降低并发症率与复发率。

(2)心理护理。由于脑梗死疾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患者机体器官功能会逐渐减退,逐渐出现言语、吞咽功能、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等;医院内,直接与患者接触的人员为护理人员,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大多数患者不同程度伴有悲观、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和患者加强沟通、交流,嘱咐患者家属常常鼓励、陪伴患者,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和信任度。

(3)康复训练。主要指导患者进行被动锻炼和主动锻炼。其中,被动锻炼:如患者卧床不起,为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患者家属要按摩患者瘫痪肢体,指导患者对大、小关节进行弯伸手指、屈肘、屈伸膝等功能锻炼;主动锻炼:如患者活动能力较强,护理人员则可协助患者坐到凳椅上,协助其进行扶物站立、伸膝、提腿等动作;如脑梗死患者能够自立行走,则要逐渐加大运动量,加强锻炼,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快速恢复。

(4)健康宣教。采取应用科普手册、录像或者电视等形式,对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知识,这样一方面能够巩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加大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脑梗死疾病知识的宣传,可采取发放科普手册、录像以及电视等形式,巩固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提高治疗积极性;患者出院后,可应用打电话、短信或者上门等随访形式,监督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并规范其生活习惯,促进疾病快速恢复。

(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洗脸、穿衣、进食、排便、洗澡以及家务劳动等。其中,洗脸:洗脸时用键侧手进行洗脸、漱口、梳头等,此后可逐渐转为应用患侧手协助键侧手;穿衣:患者衣服以宽大柔软、样式简单的为主,穿衣服时,按照先患侧、后键侧的顺序;脱衣服时按照先键侧、后患侧的顺序;进食:早期应用喂食法,此后逐渐训练为自行进食,患者康复后,饮食逐渐以半流质饮食转变为正常饮食;排便:起初主要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尽量鼓励患者自行排便,如患者伴有便秘、尿潴留或者大小便失禁等现象,则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医嘱处理;洗澡:可应用盆浴或者淋浴的方式,注意合理控制洗澡时间,不宜过长,起初患者家属要协助患者洗澡,此后,即可指导患者自主洗浴;在保证患者能够自理生活后,家属可适当指导患者进行轻松的家务劳动。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其中,运用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分值越高,那么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恢复就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老年慢性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老年性脑梗死属于其中一种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5-6]。为有效提高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实施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还要对其实施全面性优质护理服务[7-8]。本组研究中,对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明,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运功功能恢复,并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综上所述,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功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苗红侠.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中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1(12):82.

[2]苏欣.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0(3):435-436.

[3]杨琳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2-3.

[4]林阿荣,何丽蓉.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5):161.

[5]杨丽梅,吴红恩.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10(zz):244.

[6]陈桂华,刘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91-192.

[7]成巧梅,宋葆云,李玮.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03-105.

第3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作用;探讨

老年性精神障碍(senile mental disorders)又称老年性痴呆,主要改变为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目前病因不明,其发病率与居民中老年人口的增加密切相关[1]。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5.6%,老年性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3.75‰。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老龄化程度加快,老年人精神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因精神疾病具有其特殊性,治疗较为困难,老年精神病区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对护理要求也更为严格。针对特点我院实施优质化的护理措施,使得意外发生较少、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同时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提高的生活质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对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2例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2],依据标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年龄在(75.0±15.0)岁,平均75岁,对照组30例;试验组32例;患病时间均为一年以上。选取的两组研究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患病时间等条件上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改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护理是以治疗患者为目的进行的一项医疗活动,其本质观念就是提供优质化服务、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从理念上改变思路,一是要做到患者没有想到的;二是患者想到的要做得更好。老年精神患者事一类特殊人群,往往合并其他非精神类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很差。作为老年精神科护士,应多沟通,陪病患聊天,为患者着想,得到患者信赖感,使其认识生存价值,配合治疗减轻痛苦。与家属沟通,使得病患感受到家庭温暖及社会的关怀。

1.2.2创造舒适的医疗环境 合理利用病区资源,最大程度的营造温馨祥和的病区环境,使患者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加强病区管理,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自理能力差,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入厕、起床、洗澡时等摔倒,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指导工作,让病患感觉护士就在身边。此外,根据老年精神患者的睡眠特点,与易冲动的精神患者分开管理,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1.2.3加强病区管理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药后对疾病痛苦反映不明,有的隐瞒病情,情绪不稳定的更甚至产生自杀或伤人的行为。因此将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病房,定时安全检查,细心观察并主动关心给予最大程度的保护。以并协助诊断治疗。

1.2.4提高病患生活质量,加强生活护理 为了确保护理质量,所有护理过程均有护士操作:①加强个人卫生,勤为患者洗澡、换衣,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引导病患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对于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帮助。②合理饮食,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及时调整饮食,做到清淡,避免油腻,食物选择多以新鲜的蔬菜、水果为主,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杜绝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避免烟酒刺激对治疗效果的影响[3]。

1.2.5加强健康教育 大多数患者住院后会感到陌生和害怕,接触护士后,第一时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因而要求护士态度和蔼,耐心细致与患者多沟通让他们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治疗的信心。因此,首先是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主动沟通,像家人给予关心,帮助病患排除不良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面对未来生活。

1.3效果判定 记录两组护理措施的患者情况,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本研究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经过优质护理措施后患者病情稳定,自理能力提高,无严重并发症、能主动参与治疗为显著;患者精神状况较前好转,生活质量较前有改进为治疗有效;患者精神症状无变化,无好转迹象,生活质量差,或出现其他事件则表示护理无效[4]。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配对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资料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评价相关性比较 经过1个月的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后,所选的病例病情有所好转,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分析相关数据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距明显,治疗效果由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

2.2两组护理效果满意度比较 两组病例病情均有好转,生活质量提高,但两者的满意度不同。优质护理组的为85.3%比普通护理高出30%,差异明显。

3 讨论

老年精神障碍起病于老年期,一般为65岁以上,以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主要为大脑萎缩和神经细胞退变,故又称为原发退变性痴呆。老年痴呆特称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年型。与阿尔茨海默氏病临床症状相似的,另一类伴有脑萎缩的进行性痴呆,后称皮克氏病。随着老年精神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老年人患精神障碍后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方面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5]。响应国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号召[6],我院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护理过程,提升护理专业服务水平。采取以下综合措施: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加强心理沟通治疗;加强病区管理;鼓励参加各项活动;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结果显示,通过优质护理后,所选的病例病情有所好转,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分析相关数据发现优质护理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距明显,治疗效果由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满意度。实行优质护理提高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和社会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秀萍,李素君,李艳丽.人性化服务在老年精神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1007-1008.

[2]中华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宋洁.30 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4,9(18):47-48.

[4]施仲芬,徐晶宇,徐乐平,等.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调查与护理[J]. 护理杂志,2008,25(16):37-38.

第4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观察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士综合素质各方面的改变。方法 以2010年7月--12月入住骨科的94例老年卧床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士沟通能力和礼貌礼仪得分进行比较,另每月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卧床患者;满意度;护士素质

据统计,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老年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新陈代谢减缓,再加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恢复起来病程长、预后差、合并症多[1]。因而导致骨科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内容杂、难度大,要求多。这对临床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庭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2010年卫生厅在全国号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我科于2010年10月在骨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笔者通过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三个月骨科老年卧床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士理论、操作成绩和沟通能力、礼貌礼仪方面进行比较,观察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各方面的反应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7月~2010年l2月,对骨科60岁以上老年卧床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对象意识清楚,认知能力正常,患者入院后卧床3天以上。共调查病例94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34例,年60-94岁,平均72岁,其中颈椎手术6例,胸腰椎手术28例,股骨骨折32例,骨盆骨折4例,髌骨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13例,踝关节骨折6例。合并高血压的27例,合并心脏病的l6例,合并糖尿病的l5例,合并中风偏瘫后遗症者6例,住院天数12-36天,平均l6天。7-9月43例为对照组,l0-12月51例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治疗、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基本内容源自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手册,结合骨科专科特点进行设计,邀请本院护理专家及骨科专科护师参与测评、修改。调查者由护士长或骨科责任组长担任,调查时机选择患者出院前l-2天。问卷内容包括l0个条目,均为选择题,包括服务态度、健康宣教、专业水平、基础护理、沟通解释5个方面,问卷还设计两个开放性问题:对病房及护理工作的建议,最满意的护士。问卷最后由调查者测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并发症登记。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1.2.2 护士考核: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负责对护士进行每月理论和操作考核,理论试卷围绕骨科及老年患者的护理知识进行出题,每份试卷均由骨科护士长及专科护师审阅、修改,保证每月的考题无雷同,难易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考核则采取随机抽签的形式,对骨科病房常用的l6项护理操作进行抽签,每人一项,在病房对患者进行现场操作,评分以“省标”为标准,操作的难易程度、患者病情、配合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l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x2检验。

2 结果

2.1 骨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老年卧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项目病例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 实施前4387.1539.5 实施后5197.7319.6 注:P

项目护理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成绩沟通能力礼貌礼仪 实施前75.1489.7478.680.9实施后80.4793.6492.8 96.l2 注:P

3 讨论

3.1 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p

3.2 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p

3.3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我院骨科的低年资护士比例较高,而低年资护士多为80年代独生子女,在“慎独”和“移情”方面比较欠缺,护患沟通能力不强。李湘平等调查结果显示:90.67%的护士认为应加强人际沟通知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低年资护士缺少社会阅历,临床经验缺失,更有必要对其进行护患沟通技能的培训[6]。彭华等还指出:对不同层次护士的操作合格率调查均显示新毕业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低,存在常用操作技术不规范、不熟练,应急能力和整体观念欠缺等问题[7]。低年资护士入院后虽已进行护理操作及护士礼仪培训,但培训时间短,实用性不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采用APN模式排班,实行分层次使用护士,由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搭配为一组工作,高年资护士在护理操作、病情观察、护患沟通、护理礼仪等方面以身作则,并对低年资护士随时进行现场操作示范、指导,加强了教学的效果,达到了实用的培训目的。久而久之对低年资护士有良性引导作用,对高年资护士有刺激激励作用。通过三个月的观察与考核,护士理论、操作成绩较前明显提高(P

4 小结

老年人由于疾病、受伤、手术或其他原因出现活动能力减退时常常被安排卧床休息。不管一个人由于治疗或者被忽视而卧床,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将会遭受损伤[8]。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照护压力,更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患者更多尊重和认可,也更激发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与自豪感。护士更爱岗敬业,促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 贴近社会”,真正创造让“患者满意 社会满意 政府满意”的优质护理服。

参考文献

[1] 王桂玲,吴风坡.浅谈老年骨科病人护理的特殊性.当代医学.2010,2,102-103.

[2] 吴越娣.住院患者及家属对无陪护病房需求的调查分析.当代护士,2011,1:96-97.

[3] Pendergast DR,Fisher NM,Calkins E.Cardiovascular, neuromuscular, and metabolic? alterations with age leading to frailty[J].J Gerontol,1993,48(Speclss):61-67.

[4] Kathy Fletcher.Immobility:Geriatric Self-Learning Module[J].Medsurg Nursing.Pitman:2005,14,(1):35-38.

[5] Lindgren M. Unosson M.Fredrikson M.1mmobility―a ?major risk factor for development of pressurulcers? amonghospitalized patients:a prospective study 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2004,18(1):57-64.

[6] 李湘平,唐莹.护理人员人际沟通知识 态度行为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5,20(22):19―21.

[7] 彭华,贺连香.基础护理的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当代护士,2011,1,5-7.

第5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 优质护理;老年高血压;生活质量;影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其发病率极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正呈逐年增长趋势,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合并患有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病和糖尿病等,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2]。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措施, 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1例, 女57例;年龄62~77岁, 平均年龄(67.8±6.5)岁;病程3~19年, 平均病程(10.1±4.2)年。所有患者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41例、冠心病40例、糖尿病8例、脑梗死3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给予药物治疗, 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和禁止饮用刺激饮料等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 ① 基础护理: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预防措施及治疗,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高血压病程长, 病情易反复发作, 很多老年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慌、烦躁等负面情绪, 医护人员应像对待朋友一样耐心疏导, 主动进行沟通, 缓解其不良情绪;② 舒适护理:为老年患者提供一个整洁、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 老年人通常免疫能力较低, 应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及良好通风, 使患者有较好的舒适感;医护人员每天帮助患者整理床单, 对房间进行深度清洁, 使患者享受家一般的温暖;③ 饮食指导:饮食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控制血压的主要环节, 老年人由于各部位脏器功能效率较低, 极易引发腹部脂肪堆积及肥胖,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低盐饮食,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豆类食品, 保证钾钙摄入量、多饮水、禁烟禁酒;④健康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多进行适量运动, 如散步、打太极或者慢跑等, 逐渐增加运动量,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的情绪功能评分为(56.7±1.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44.5±2.3)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9.7±3.7)、心理功能评分为(67.4±2.5), 而对照组的情绪功能评分为(38.9±1.4)分、躯体功能评分为(27.8±1.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43.4±2.5)、心理功能评分为(41.7±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61/6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53/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3]。老年高血压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 极易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严重者甚至发生死亡。目前, 老年高血压病程较长, 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患者较难坚持长期的药物治疗,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需求也越来越高, 优质护理措施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主要从患者角度出发,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护理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使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有了正确的认识[5]。此外, 优质护理措施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基础护理、舒适护理、饮食指导及健康指导等内容, 不仅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还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健康、卫生、舒适的护理治疗环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医疗纠纷。其主要护理目标是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尊重和温暖, 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6, 7]。本次研究显示, 给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优质护理(观察组)进行疗效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措施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效果显著,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陶胜.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疾病并高血压患者71例效果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1(23):98-100.

[2] 杨小飞.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内蒙古中医药, 2014, 23(33):150-151.

[3] 喻道会.优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23):125-126.

[4] 熊建容.优质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3(20):144-145, 147.

[5] 何桂兰, 赵庆红, 王清峰. 26例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34):119-121.

[6] 唐翠英, 何方玲, 廖春梅, 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吉林医学, 2013, 20(34):4179-4180.

第6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性脑梗死;护理效果

脑梗死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者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因缺氧、缺血从而导致的软化坏死[1]。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病死率为10%~15%,致残率较高,患者治疗后较容易复发[2]。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5例患者。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8.64±10.47)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67.28±9.64)岁。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MRI及CT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均确诊为脑梗死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脑梗死发病较急,病势较为迅猛,患者入院后对突然出现的生理功能障碍难以接受,容易出现焦虑、悲观、急躁等不良心理。所以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实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需求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且可以使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组织恢复较好的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1.2.2 病房环境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基础的护理理念,而病房护理时基础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日常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的卫生管理,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打扫,使病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干净整洁的状态,使患者处于环境舒适的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应定期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避免病房内细菌滋生。

1.2.3 细节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生活行为等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出一套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定期举行关于脑梗死临床护理工作的讨论会,护理人员之间交流护理体会,树立起全体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意识,将护理重点进行明确,将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健全。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穿着整洁、仪表端庄,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大方、得体的行为状态,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文明礼貌,说话时应态度和蔼,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应积极耐心的进行解答。

1.2.4 康复护理

目前对脑梗死患者的药物治疗无重大突破,但是康复护理工作是提高患者生理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积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引导患者进行肢体、语言等功能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对活动量进行调整。

1.3 判断标准

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日常生活能力的调查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价,运动功能恢复的调查采用Fugl-Meyer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X±S)及(%)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进行组间检验,若数据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0.0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者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因缺氧、缺血从而导致的软化坏死[3]。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4]。脑梗死患者主要的主观症状为头昏、头晕、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感觉性失语等,脑神经症状为假性延髓性麻痹、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舌瘫等,躯体症状为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肢体无力、偏身感觉减退、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等[5]。

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的不良心理,对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恢复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6]。

此次研究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是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强化质量管理,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创建护理文化,推荐护理改革委主要原则。此次研究,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较好,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罗德青.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及研究[J].吉林医学,2014,(15):3388-3388.

[2]胡秀玲,刘桂玲.全程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9):94-95.

[3]王形花,于文源.脑血栓病人的优质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294-3294.

[4]周晓红.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312-313.

第7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3-0243-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6.03.28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中老年人群的快速上升,与其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超越肿瘤成为致残和致死的中国疾病谱中的首位病因[1]。由于三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多数患者均出院回家康复,但老年脑梗死患者出院回家后缺乏有效的护理和康复。优质社区护理是一种基于基层的新型卫生服务管理形式[2],为社区居家的患者提供最优质的用药、预防、康复及心理等一系列护理指导,因此优质社区护理对社区居家患者疾病的康复以及预防复发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中心自2013年3月起探索优质社区护理项目,针对居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全程优质社区护理服务,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我中心接诊的11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三乙及以上医院确诊并接受急性期治疗后出院回家康复修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距急性发病时间在14~28天。排除标准:发病后意识不清,继发性癫痫,严重的痴呆,严重的言语交流障碍、视力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或系统感染、恶性肿瘤,家属和患者均不能良好配合。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12例老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60~80岁,平均(65.21±5.13)岁,病程14~26天,平均(18.34±3.11)天,并发冠心病8例,糖尿病8例,血脂紊乱16例,高血压22例。对照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平均(65.42±5.41)岁,病程14~28天,平均(18.29±3.20)天,并发冠心病9例,糖尿病10例,血脂紊乱17例,高血压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并发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医务人员对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完整的健康评估和建档。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护理,包括疾病宣教、服药和康复指导、生活方式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社区护理基础上对其实施优质社区护理:①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和主要照料者的文化水平、不同程度的病情以及相关并发病进行详细的个体化指导。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主要照料者意识到自身的不良习惯、生活方式等,及时修正。对社区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其家属和主要照料者每个月进行1次健康讲座,宣传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发放脑梗死相关的宣传手册;②脑梗死康复指导:针对因脑梗死造成的不同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功能瘫痪、语言障碍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肢体功能锻炼及言语训练等相关方面的指导。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一套个体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康复计划,以利患者尽快康复。指导照料者给予患者合适的被动运动,按摩瘫痪肢体每日至少两次,每次约10~15分钟,以防止压疮、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对肌张力高的肢体,老年患者往往因为疼痛不愿意被动活动,需要社区护理人员仔细讲解和鼓励,采取正确的温柔的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拉伸和活动。若患肢肌力尚可,护理人员需指导照料者帮助练习站立及行走,要做好防护,防止跌倒和骨折。对语言障碍者:建议适当予以咽喉部刺激,从训练喉部发单音开始,让其听常用语的简单句,再由短变长,由易到难练习;③用药及依从性指导:每周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1次面对面的随访,评估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合理性。高血压患者每周监控1次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周均指导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并指导患者和或主要照顾者学会自我监测血糖、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指导心脑血管病的联合用药,避免用药重复和过量可能;④心理护理和指导:社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和照料者给予足够的关心、支持和照顾,鼓励患者正确对待脑梗死疾病,树立战胜脑梗死的信心,主动配合完成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建议家庭照料者重视患者重返社会,走出家庭封闭的环境,参加到社区大集体中来,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障碍[3]。并发严重的心理障碍(焦虑、抑郁)患者进行适当心理疏导的同时,必要时建议专科就诊加用药物及时干预;⑤生活方式的指导:老年患者极易摔跤,社区护理人员应充分告知老年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夜间大、小便时要注意避免摔跤和骨折等造成的二次伤害,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少量优质蛋白饮食。食盐摄入量控制在每天6克盐之内。鼓励进食新鲜蔬菜、瓜果,保持充足的维生素和纤维摄入,有烟酒嗜好者社区护理人员需要配合患者及家属或照料者制定相应的戒烟、限酒计划。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指导其相应的饮食结构。持续社区护理干预疗程为3个月。

1.3疗效评定项目:

1.3.1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4]: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来评价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随访复诊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

1.3.2脑梗死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4]:运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 BI)来评价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随访复诊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版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社区护理干预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干预前明显好转(P

3讨论

第8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 无陪护护理; 管理创新;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170-0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全国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从开科17张病床,尤其是2007年5月~2010年9月三年来,已经迅速发展成现在两个病区100张病床。老年科护理管理的不断创新,使老年科成为医院的龙头科室,创造了河南省首家无陪护护理品牌。

1 老年科病房环境的创新:管理本身就是创造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组织中成员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环境的改变靠科室护理人员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医院领导和科主任的大力支持。

1.1 病房环境创新:老年病房过去只像一所养老院,破旧的楼房,一进到病房难闻的气息扑面而来,就任护士长后首先把老年病房所有的角落全部整理,老人留下的物品、被褥全部更换成医院统一配置的用品。

1.2 尿垫的创新:把使用的布尿垫全部更换为一次性护理垫,并进行了封闭式卫生处置,减少了尿垫在病房存放产生的尿骚味道。

1.3 病房重新装修:借着中央领导的参观访问的东风,破旧的病房经过整修后焕然一新,改善了护理环境,同时老人的家属对环境的改变的满意度提高,吸引了更多老年危重病人的就医。

2 人员的创新:在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也是人员的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决定着护理质量的提高。

2.1 人员结构的更新:过去的人员结构为护士13名,护工10名;护工都是从社会上找来的没有护理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素质差,更不敢说对老人的爱心和耐心了;首先就是把护工全部淘汰,配备正规院校毕业的本科和大中专护理专业的人员,提高老年科护理人员的档次。现在就一病区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无陪护护理示范病区有30张床就配备了22名护理人员,到达了床护比1:0.73的比例,这也是历年来最多配置的护理人员数。

2.2 思想认识的创新:在原有的理念中,只满足于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只能是代替护工干最基础的护理工作;思想波动大,不安心做护理工作,一天就有三名护理人员申请调离老年科,新招聘的护理人员10名只能留下3名;人心涣散,出现很多不安全的护理隐患。通过思想和业务的学习,现在有很多护士争着要来老年科,招聘的8名护士无一人离开老年科的。

2.3 上级领导的重视:要让领导重视,首先科室的工作必须出色,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医院的人事名额80%都给了在老年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3 “卡死制度”的严格落实

3.1 “卡死制度”的制定:在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室内的“卡死制度”,并于科室的考核工资挂钩。

3.2 “卡死制度”的宣布:制定的卡死制度,召开全科大会,让每个医护人员都知晓“卡死制度”的内容,并宣布即日起开始实行。

3.3 “卡死制度”落实:第一次的处罚,是落到做为护士长的本身,护士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差错受到处罚,护士长是要受到连带的管理责任,要和护士一起受到经济处罚。

4 新技术、新理论、新设备的创新:

4.1 病床的创新:老年科入住的老人很多是老年痴呆的卧床病人,不能配合卧位护理或躁动不安、普通病床的床档,如果铺上气垫床,床档低,最容易发生坠床、跌伤等不安全隐患,通过不断创新,联系了厂家专门为老年科的病人定制了适合老年病人的“高床档双摇床”的病床。

4.2 静脉输液穿刺的创新:老年科入住的老年病人,都是长期多种疾病予以一身的老人,静脉血管穿刺非常困难,先期使用的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已经无法适应,通过学习引进了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置管技术(PICC置管术),解决了老年病人长期输液的难题。

4.3 振动排痰的创新:过去老年病人排痰全靠护士的手,每天为老人翻身叩背排痰;力度不能很好的掌握,老年病人深部的痰液也很难叩出,通过引进“振动排痰机”的使用,解决了老年病人排痰的问题。

4.4 雾化吸入的创新:传统的雾化吸入,通过含嘴吸进喷雾。我科的老年病人大部分是卧床、神志不清的,含嘴和吸雾根本无法配合;我们通过创新引进了“压缩雾化吸入器”,使用了面罩吸入,解决了老年病人的深部痰液稀释,有利于痰液的排除。

4.5 吸痰技术的创新:传统的吸痰技术对老年病人深部的痰液,尤其是危重,误吸的病人,很难到达有效吸痰的效果。通过外院教授的会诊,学习了一套适合老年科病人的吸痰技术,有效的吸痰技术,提高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延长了老人的生存时间,减轻了老人的痛苦。

5 总结

5.1 通过三年的老年科护理管理经验,认为护士长在实施护理管理过程中确实需要具备以下能力:(1)智慧的领导者,具备凝聚力和号召力;(2)出色的协调者,具备上传下达的能力和驾驭可能突发事件的能力;(3)严明的监督者,具备公正的决断力;(4)高效的资源调配者,具备整合、统筹的管理能力;(5)知识的传播者,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6)科室的经营者,具有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多元意识;(7)永远的变革者,具有创新发展的能力。[1]

5.2 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与实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追求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结合。人性化管理不等于宽松管理,是在严格管理下的人性化,不能丢弃管理原则。在制度管理中,应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不要仅仅把人看成是工作的一部机器,要重视人的心理需求,启发护理人员的工作创新思路,尊重每个人的想法,让护士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潜能。[2]

5.3 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只有打造成学习型的团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满足患者的需求,不断的大胆创新,才能在护理管理上打造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护理团队,吸引病人入住,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才能赢得上级领导对科室的投入和大力支持,同样也更加促使科室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发展壮大,创造出省内乃至全国的无陪护优质护理品牌。

参考文献

第9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 老年科;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75-0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科患者人数呈增长趋势[1],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通常伴有多种疾病,且大部分均为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不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也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2],其通过夯实基础护理,增强细节管理和优化护理流程等方面,最大限度的使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为进一步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该研究对老年科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实践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在该院未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时收治的100例老年科患者作为对比组,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于该院治疗并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的100例老年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4±5.2)岁,患者的教育水平中有5例为大学文化程度,有12例为高中文化程度,有83例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疾病类型中,有84例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例为糖尿病患者,4例为高血压患者,4例患者为其他疾病。

1.2 方法

对比组不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及疑问,常规配合诊疗任务并对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之后的相关知识和事项进行告知及强调。

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及延续的优质护理服务,包括门诊、住院、出院及出院后随访等方面。具体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方法如下:①做好入院前管理,患者在入院之前由门诊护士抽取门诊卡并协助患者完成所有程度,包括挂号、就诊、交款、检查、配药及办理入院手续等方面,以确保患者可尽快的完成所有流程。患者在入院时应由门诊护士对其进行初步的评估,在评估之后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将患者送至病房,达到病房后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详细的告知有关患者的情况以保障患者安全。②做好入院后管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建立责任小组,按照患者病情情况及护士能力情况进行床位的安排,由责任护理组长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全面的指导督查和负责。在患者外出进行检查时,特别是重危患者外出检查时,应由相应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陪护检查,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随时监测以确保患者安全。增强夜间、周末及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护理,在此时段应提供全面质量监控,并提供相应的业务咨询,指导并协助突发事件以确保护理质量安全。如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则在其进行手术前,应由责任护理组长对其进行准确耳朵术前评估,实施个体化的指导及宣教,在手术进行的当天,应按照相应的标准为患者佩戴腕带,详细标明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以及时确定患者身份,同时责任护理组长应将患者亲自送至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详细交接。患者术后应由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送至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完成交接。责任护理组长则按照患者实际的治疗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以预防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责任护理组长应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并对其学习的需求及能力进行评估,以事实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患者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可采用文字、画册及多媒体等方式使患者进行倾听和反馈。③做好出院管理,在患者出院时应由护理组长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出院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康复等情况进行康复宣教,对患者发放自制的健康手册,内容包括药物宣教、疾病知识及行为和饮食的指导等方面,以促使患者可了解并掌握疾病相关的知识。在患者出院的当天,应由责任护士将患者送出病房,如患者无法行走,则应使用轮椅等工作将患者送出病房,如患者无家属陪伴,则应由护士为患者联络交通工具并护送患者至交通工具之上。定期进行出院随访,由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出院追踪服务,建立并完善患者的电子档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必要的患者实行上门回访,确保优质护理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老年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并且因长期的疾病折磨,通常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情绪,如忧郁和抑郁感,大部分老年患者易出血烦躁、易怒等多变情绪[3-4]。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其通常与患者接触较多,也为医患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其可对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及护理质量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对于住院患者而言,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可对其治疗配合程度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报道显示[5],良好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并促进患者康复,通过优质护理管理可使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而获得最佳疗效。

该组研究中,对观察组100例老年科患者实施了全程优质护理管理,首先,成立了科内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科护士长、护士长及护理组长组成,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及管理措施。由护理组长对每日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反馈,由护士长对每周的病房工作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由科护士长对科内的整体护理治疗进行督查。其次,优化护理流程及培训,优化患者自门诊、住院和出院的全程流程,尤其是在重点时间段的管理流程,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及重危患者转运交接的流程。定期组织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以确保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及护理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可使老年科患者真正获得全面化、专业化的无缝隙优质护理。同时,经开展出院后延续护理,围绕患者需求,以患者为重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并合理的解决患者的各种护理问题,均可有效减少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者康复,使患者对医院整体满意度得到增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小娟, 张玲燕. 浅析病区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 中外医疗, 2011, 30(36): 149.

[2] 山习芳. 浅谈基层卫生院优质护理管理[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8上旬刊): 4437-4438.

[3] 薛M石.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30): 3676-3678.

[4] 孙玉姣, 赵海剑, 高敏, 等.弹性固定配对排班模式对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25): 3068-3070.

[5] 侯振国, 郝连红,郭玉芳,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861.

[6] 段泉莹.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理解与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