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精选(九篇)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第1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165+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3.035

1现阶段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我国现阶段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害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不断加大。20世纪50年代,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在87万公顷左右,而在2015年,林业的病虫害发生面积上升至1400公顷,病虫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由上世纪末的80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150亿元。无论是为害面积还是经济损失,均呈倍数增加,并且随着我国林权制度的改革,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增加了统一防控的难度,导致病虫害的防治更加困难;二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增加。200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32种,其中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主要外来有害生物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6亿元;三是本土重大有害病虫危害严重。病虫害是阻碍林业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喀纳斯景区内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松毛虫是现阶段危害性较大的本土害虫,其生命力强、数量多、分布密集,因此对林业的生产危害极大,虽然我国加大了控制预防政策,但是效果不尽人意,松毛虫仍然严重危害多数地区的林业生产。

2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意义两个方面。其中,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的生态价值及环保意义最为突出,无公害防治措施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政策,在林业生产中全面贯彻健康生产理念,真正体现出现代化林业生态化发展、系统化建设的特点。无公害防治措施不仅效率高,而且防治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相比化学等环保效益差的防治手段,无公害防治的间接成本更低,有效保证林业企业的经济利益,促进绿色环境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3.1合理选择树种

林业项目建设初期,树种的合理选择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树种良好会进一步优化林业的生产状况,树种选择不当,则会导致后期林业工程建设向着不良的趋势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林业建设中,首先要选择健康树种,合理搭配灌木、草丛,使得多种树木互相促进、健康成长;针对后期树木生长情况做好监测管理,发现生长不良的树木要及r移除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以免影响其他树木的正常生长。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要以苗木的培育工作为基础,提高苗木的抵抗力及成活率,从而提高整个林业工程项目的抵抗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苗木的培育及检疫,积极培养抵抗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的苗木;苗木的栽种尽量采用穿插种植的方法,穿插种植多种树种,以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某一类病虫害造成的影响。

3.2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含量

在病虫害的防治中要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采取形式多样的防治手段。一是针对不同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比如引进昆虫的微生物天敌,及时、有效的杀灭害虫;二是引进益鸟遏制病虫害,比如喜鹊、山雀等益鸟均可杀灭多种害虫,并且益鸟会建造大量鸟巢,吸引多种鸟类进入森林的生态系统,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三是还可应用各种物理、机械防治措施。比如鼠夹捕鼠、人工抹卵、人工捕杀幼虫等人工机械捕杀方法,或者在林中开阔地带设置黑光灯,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诱杀害虫。糖酒醋液还可制成毒饵,对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此外,还可采用阻隔、高温等处理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阻隔手段主要包括树干刷白、涂胶、涂药、包扎塑料薄膜等,以达到阻隔害虫上树的目的。高温方法是将林木种子在高温或烈日下曝晒,以杀死害虫或病原菌,目前也是比较经济、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3.3加强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管理

林业病虫害发生种类多且影响范围大,不同的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也各不相同,因此林业部门要建立并形成一套完善的林业病虫害检测预警机制,提高林业管理部门对病虫害的反应能力,减少病虫害的蔓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定期进行林间巡检,深入了解林区的气象条件、土壤情况,做好定期统计,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结合天气预测信息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计划作出动态调整,提高病虫害预防的针对性。

4结语

总之,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最大的价值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避免病虫害防治中发生公害集聚、生态破坏的问题,因此无公害防治是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防治手段。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林业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无公害技术的实际控制效果,构建符合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环境优化的无公害防治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霞.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 [J].农民致富之友,2016(07):230.

第2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0.引言

近年来,在园林绿化中,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植树后缺乏正确的抚育管理,加之初期发生的林木病虫害未能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防治,因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多,危害加重。制定园林树木病虫害治理方法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的为害范围之内。本文着重讨论一下园林树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1.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办法是应用有毒物质干扰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从而将有害生物杀死、阻碍物质如抗菌素可阻止侵染物的扩展。排斥物质可影响害虫的感官,如散布难闻的物质。引诱物质可引诱昆虫而大量诱杀,性诱饵即属这类物质。毒物可经口(通过昆虫口器),经皮(通过植物表皮),或内吸(通过植物液流)起毒害作用。毒物有少毒类或多毒类,有的还具有植物毒性,因此也可为害寄主。

1.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且由于参与了生态调控能起到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总的来说,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防治园林病虫害的生物产品很多,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微孢子虫、线虫和农用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害虫本身具有的化学物质的仿生合成产品(昆虫激素、性信息素等)、不育剂和植物源农药等。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等。

1.3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微生物侵入病虫害体,杀死或抑制其生长发育。紫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微生物它只对蝶类(鳞翅目)的幼虫有致病效用。这种微生物能产生一种可在幼虫肠内溶解毒素,是适用于约150种鳞翅目幼虫的特有的肠毒剂。昆虫病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能取得象化学杀虫剂那样的快速防治效果,同时调节虫口密度,使之保持在危险限度水平之下,以达到防治的长效性。

1.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处理、射线、机械阻隔等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要死亡。在园林树木病害防止中,热处理分为干热和湿热两种方式。机械阻隔也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例如覆盖薄膜,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在病残体上越冬的,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的发生,如芍药地覆膜后,芍药叶斑病成倍减少。覆膜防病的原因湿膜对病原物的传播起到了机械阻隔的作用;覆膜后土壤温度、湿度提高,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减少了侵染来源。对于虫害来说主要是通过人工捕杀、诱杀(灯光诱杀、毒饵诱杀、植物诱杀、潜所诱杀),此外还可以通过热水浸种、烈日暴晒、红外线辐射来杀死在种子里的病虫害。

2.加强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方法

2.1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有收效快的特点。当一些病虫害即将大发生或已经大发生时,及时采取化学的防治常可使用病虫的蔓延得到及时的控制。另外化学防治的适应范围比较广,受地区性和季节性影响较小,不同类型的地区和不同季节往往都可使用。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对天敌有伤害,易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

2.2发挥综合防治优点

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合理运用栽培、化学、生物、物理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以不致造成危害。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如果协调起来,就能达到既能杀死病虫害,也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如采用内吸杀虫剂,涂抹茎、干和根部浇灌等,早期控制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选用对农药抗性较强的天敌,配合施用杀伤天敌较少的选择性药剂,是避免或减少矛盾的途径。在自然界里,多种病虫害常同时发生,分别防治,造成重复。以一种优势病虫害为对象,掌握植物发育的关键和病虫防治的有利时机,集中用药,兼治其他。可根据当时、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抓住有利时机,采用施放天敌、使用菌剂、药剂等针对性措施,达到兼治的目的。构成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及影响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治措施也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采取取长补短、提高效果是必要的。如防治地下病虫“种蝇”时,注重施肥与药剂杀灭成虫相结合的措施,可以基本控制其为害。

2.3建立园林保护体系

园林植物与农作物、林木有着不少共同点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差异。城市是园林病虫害的载体,而城市是人造的环境,与农业、林业的自然环境相比较起了质的变化。如气温偏高、相对湿度下降、土壤结构复杂;城市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污染城市的大气、水源及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规模大,建筑密度大,阻碍大气的流通和交换,容易产生热岛效应,这样的环境必然会影响园林植物种群的分布和生长,相应的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根据城市大环境的特点,利用植物群落内部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它们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繁衍,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控制灾害性病虫害的发生。建立生态健全、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即生态园林体系,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实现不用药或少用药的有效控制。当病虫害超出控制允许标准范围时,又要及时用药防治予以遏制。生态园林防治体现以防治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它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而且会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

2.4完善养护管理机制

养护管理也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进行适时的施肥、修剪、浇灌、养护,确保树木苗木茁壮生长。一颗健壮的植株,要比生长瘦弱的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要注意研究立地环境,改善立地条件,创造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植物群落茁壮生长的有利环境。 [科]

【参考文献】

第3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林业生产;病虫害;防治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73

1 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林业害虫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料和防范,中国的森林面积很广,病虫害频繁发生。林业部门难以病虫害进行全面检查,所以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够彻底。另外,在我国的病虫害中,病虫害的种类多具有复杂性,例如美国白蛾等,而这些不同种类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又是不同的,因而加大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森林病虫害影响具有广泛性。森林病虫害通常不只是发生在某地的,它的发生往往覆盖了全县林业资源。而且,中国的林业资源和种植相对集中,树木林业种植比较单一,所以有利于病虫害的快速传播。

2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防治措施

2.1 合理调整树种结构

我国林果病虫害发生比较频繁,其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林果树品种单一,所以要合理调整树种结构。一些较新的林地可以用来创建一个混合林,并且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防止病虫害大规模爆发;另外,一些地区树木数量较多、密度较大,但其增长势头较弱,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合理的间伐,以提高森林透光条件,提高了树木的综合抗病能力。

2.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关系调节有害病虫种群密度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抑制、有害生物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生物防治方法。

松毛虫赤眼蜂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如马尾松毛虫、桉树尺蠖、地老虎等。在害虫产卵期放蜂,通过在害虫卵块内产卵寄生,使害虫卵无法孵化而死亡。每667m2放蜂5~10万头可控制马尾松毛虫的繁殖。

管氏肿腿蜂可防治天牛类害虫,如青杨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星天牛等。肿腿蜂为体外寄生蜂,通过取食、产卵于害x体内而起到防治作用。要达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应控制放蜂期和放蜂量,时间以10:00―15:00较好,放蜂量为20头/株或虫蜂比1:3~6为宜。

白僵菌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幼虫,一般以4龄前为宜。如菌粉用30℃水浸泡2~3h,再稀释至1~5亿孢子/mL,喷至树冠上即可。防治马尾松毛虫可用菌粉0.5kg/667m2。

美国白蛾可采取施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至化蛹初期进行。此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以鸟治虫”是防治病虫害的传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环保的作用,它仍然是可以采取的森林生物虫害控制措施的方法之一。有20多种益鸟都可以进行捕食害虫,例如大杜鹃,大山雀,啄木鸟等。他们大多数可以捕食害虫,减少害虫种群密度,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

2.3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控制是通过化学杀虫剂的生物活性来控制病虫害。农药的类型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等。化学防治由于高效,速效的优势,是林业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使用不当会造成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导致更严重的病虫害,因此,农药的使用要合理,遵守对症下药,及时喷药,混合用药,安全用药的原则。传统的喷涂技术,造成药物的浪费,疗效难以充分发挥,所以静电喷雾技术,精准喷涂技术已经开发和应用。例如,美国白蛾的预防可以喷低毒性剂,一般应在第3~4龄幼虫前进行喷雾。40%或80%辛硫磷乳油和敌敌畏乳油5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

2.4 物理防治技术

个体大,容易捕捉到的昆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一旦发生病虫害疫情可以调动附近居民进行人工捕捉,再配合其他控制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成本低,见效快。如银杏大蚕蛾与松毛虫的幼虫与茧、栗山天牛、青杨天牛都是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实例。美国白蛾利用幼虫结网的特性发现树木上有网幕后应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销毁。

针对区域迅速扩散,迅速蔓延的害虫防治可以采用隔离法,以防止进一步的扩散,并限制其传播,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安全,可以通过建立隔离带把病虫害的发生地和被保护地隔离开来,并且隔离带要保证一定宽度且没有害虫寄主的存在,这样可以达到抑制病虫害蔓延的目的。

3 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这就决定了不可能通过短期突击方式彻底解决病虫害问题。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病虫害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与森林、天敌相生相克,只有不断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通过检疫、监测、预防和治理等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才能使林业生产获得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67―1

水稻作为我国三大主栽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经济效益极其明显的农作物。目前,危害水稻的病虫达到260多种,而且还有加重的趋势。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降低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目前水稻种植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1 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不利

光照不足、阴雨低温、稻田里湿度大等因素都会使得水稻发生病害,而少雨高温和稻田湿度小则导致水稻发生虫害的可能性很大。

1.2 抗病虫能力差

近年来我国种植的水稻多是优质米品种,虽可提高产量,但其抗病虫能力非常差。

1.3 病虫源基数大

近些年来,由于水稻的病虫害问题时常发生,导致虫源基数较大,而且在暖冬时期有利于病菌和虫源的存活。

1.4 栽培期与后期施肥量的影响

水稻的栽培时间太早,有效病虫源就会增加,发生疾病的几率就很大;后期氮肥的使用量过高,水稻稻瘟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病几率就很大。

2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水稻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2.1.1 稻瘟病

(1)危害特点:三叶期前发病,秧苗茎基呈灰黑色,叶鞘和叶片红褐色,没有明显病斑,由种子带菌引起。三叶期后发病,叶片、节、穗和籽粒的病害分别称为叶瘟、节瘟、穗瘟和粒瘟。叶瘟与穗瘟可以导致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下降。

(2)防治措施:对种子进行杀菌消毒,1kg种子用3g20%的三环唑浸泡种子24h,加强栽培与水肥管理,出现急性病斑时或破口前用1~2d和齐穗期喷药,每667m2用30%稻瘟灵乳油100~150ml对水75L进行喷雾。

2.2 稻曲病

2.2.1 危害特点 病害发生时首先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一个淡黄绿色的小菌块,随后逐渐变大,包裹整个颖壳,使整个谷粒变成绿色球形的“稻曲”,稻曲逐渐撑开颖壳,颜色由橙黄变成黄绿,最后呈墨绿色。

2.2.2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且高产的优良品种,合理栽培,使用化学药物防治。建立无病种子田或者进行穗选,选用无病健穗留种。综合防治稻瘟病用1%~2%的生石灰水将稻种浸泡24~36小时,洗净后催芽播种。

2.3 水稻烂秧病

2.3.1 危害特点 水稻烂秧病分为两种。侵染性烂秧:幼芽被侵害的部分先是乳白色胶状物,之后变为黄色棉状物,茎基腐烂,心叶萎垂卷缩,整株黄褐色枯死;生理性烂秧:低温缺氧引起,幼芽卷曲,又黄褐色变为褐色,幼根变黑,芽尖有盐霜。

2.3.2 防治措施 选择向阳背风、排灌方便、土质好的田地作为秧田,细作精耕,用腐熟肥料加水灌秧。在秧苗1叶1心期时,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预防,开始发病期用200~400倍液进行喷雾。

2.4 稻纹枯病

2.4.1 危害特点 病斑初期叶片中央为灰绿色,不断扩大形成纹状不规则的病斑,叶片与叶鞘枯死,严重时稻株抽穗不结实或者不能抽穗,还可能引起早期倒伏。

2.4.2 防止措施 结合秋冬深翻时深埋菌核。每667m2可以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配成1500倍液喷雾或者用150g加水500~1000kg然后泼浇。每667m2也可以用井岗霉素500g加水50kg,喷雾或者泼浇,喷药时,稻田需要灌2~3cm深的水层。

3 水稻常见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稻苞虫

3.1.1 危害特点 水稻被幼虫危害之后,叶面残缺段落,严重时只剩下叶脉,稻丛好像刷锅扫把一样。水稻在孕穗期被稻苞虫侵害后,幼虫吐丝将稻叶啜合在一起,形成稻穗卷曲,导致水稻无法出穗。

3.1.2 防治措施 铲除田边、沟边的杂草,化学防治用Bt乳剂200ml或者晶体敌百虫74~100g对水65kg进行喷雾,喷雾时间最好选在晴天下午4:00以后或者阴天。

3.2 稻飞虱

3.2.1 危害特点 稻苗被害的部分呈现不规则的长条型褐斑,严重时稻株的基部变为黑褐色,稻苗逐渐枯萎或枯死,也可能出现倒伏。水稻抽穗后,其下部茎衰老,稻飞虱就会飞到上部吸食柔嫩穗茎,导致稻粒形成半饱粒或者空壳,稻飞虱也可以传播水稻病毒。

3.2.2 防治措施 每667m2滴废机油或者废柴油400~500g,保证稻田中有水层20cm,进行人工赶虫,使得稻飞虱触油或者落水而死。孕穗期后不可用此方法;还可以撒毒土,每667m2使用1.5kg乐果粉和2kg的湿润细土撒施;也可以用药喷洒,用40%的乐果乳剂0.5kg加水800―1000kg进行喷雾。

3.3 稻螟虫

3.3.1 危害特点 其虫先蛀食叶鞘,造成叶鞘枯萎,然后咬断心叶,导致枯苗。水稻在孕穗与抽穗期受害,会形成死孕穗或者白穗。

3.3.2 防治措施 每667m2使用0.2%的高渗甲维盐40~60ml或者5%的锐劲特30ml,还可以使用20%的三唑磷80~100ml。

3.4 稻叶卷叶螟

3.4.1 危害特点 幼虫稍大时就开始在水稻心叶吐丝,将叶片的两边卷成管状的虫苞,虫子躲在苞内吸食上表皮和叶肉,水稻抽穗之后,虫子到较嫩的叶鞘内继续危害水稻。

3.4.2 防治措施 每667m2使用18%的杀虫双水剂200~250ml或者是晶体敌百虫100g加水50kg进行喷雾。控制稻纵卷叶螟最有效的天敌是稻螟赤眼蜂、赤扁胶小峰、草间小黑蛛以及拟环纹狼蛛。

4 总结

第5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森林面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危险性的病虫害不断增加,森林病虫害所危害的面积不断增加,对林产品的质量、产量造成重要影响,严重阻碍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防治,有效地保护造林绿化成果和生态安全,对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推进综合营林技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1.1 培育壮苗

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控制从外地调运树苗的数量,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苗。在种植时进行相应的树苗混交,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同时,加强苗期的管理,及时间苗、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促进苗木的健壮生长,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从而确保出苗率,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病虫的目的。

1.2 建造树种合作防御种植模式

在森林植物种植过程中,我们可选用多组抗虫耐害树种建造核心抗虫区,阻止主要害虫的入侵,然后在核心区再建造防御区,阻止次要害虫的入侵,进而建造核心区与防御区树种合作的联合防御种植模式,有效对主、次要害虫进行高效持久的联合控制。同时,逐步调整森林结构,改造成混交林,从而加强生态群落稳定性的维护,提高林木对各种病虫害的抗御能力。

1.3 加强养护管理

在植物养护过程中我们应开展多途径的养护措施,一是提早播种,加强苗木木质化程度的提高。适时灌溉排水,促进根系健壮生长。并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二是对生长势差的树苗应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做到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从而使植物养分得以调节,减少病虫来源。

2 开展生物防治技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1 松毛虫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为膜翅目,赤眼蜂科,它是多种林业害虫卵期寄生的重要天敌,主要用于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在应用过程中,为保证防治效果,适宜在害虫产卵始盛期的晴天放蜂,放蜂时间为早上8时左右最佳。释放时,用按钉或胶带将卵卡在第1轮枝树干背荫处固定。每667m2林地需放5块十字交叉排列的卵块,各卵块间的间距控制在14m内,7天过后再释放1次,从而加强害虫的防治效果。

2.2 自蛾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是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的天敌,能将产卵器刺入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具有森林小卫士”的美誉。在释放过程中,选择害虫盛期的清晨或傍晚的时间释放。释放方法是将蜂蛹悬挂在树木郁闭度较好的区域,悬挂距离于距地面1~2m高处的树干或枝杈上,防治害虫。

2.3 管氏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是天牛类幼虫寄生的天敌,主要用于防治青杨天牛、栗山天牛等林业害虫。释放过程中选择天牛幼虫低龄期释放,增强防治效果。其释放方法是将盛满管氏肿腿蜂的指型管棉塞打开,用毛笔帮助蜂自行爬上树干。每株林木放蜂20只左右,虫口密度小的每隔几株林木放蜂,虫口密度大的每株林木都要放蜂。

3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3.1 种籽消毒

直接消灭病原菌是控制苗木发病的重要措施,因此,种籽消毒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化学方法之一。根据盐和水能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有一定灭菌能力的原理,种籽的消毒一般可采用盐水浸泡的方式。

3.2 农药埋施法

农药埋施法是在距树干60cm以外的根系密集区,通过打孔、土层挖坑等方法在树木根部挖3~4.5m深的坑,在坑内埋施60~80g的呋喃丹或氧化乐果等农药,将坑填平灌水。根部吸收农药后通过光合作用将农药内内吸性较强的颗粒剂输送到树木的干、枝、叶中,介壳虫、蚜虫、蛀干等害虫在吸食后中毒死亡。该方法可在春夏两季进行,药效持久,可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3.3 树干注药法

树干注药法是在距地面20~50cm的树干上,按树木大小的不同,用电钻钻1~5个孔,掏尽孔中的锯末,注入甲胺磷乳油、氧化乐果乳油、可湿性呋喃丹粉剂及久效磷乳油等药液。注药完毕后,用蜡、泥巴或胶布将孔口封闭。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对吉丁虫、木蠹蛾等蛀干害虫及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同时,不伤害天敌。在注药时间上,不能选择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应以4~8月份为宜。注药分量应依据树木大小计算,避免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参考文献

第6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园林病虫危害的防治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但是每种单一方法都有它特殊的局限性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候还会引发其他一些不利的负面作用,破坏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因此,我们应该从治标和治本出发,对城市园林病虫害做全面的综合防治,运用生物防治、营林技术防治、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发生。

1、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原则

(1)从城市园林本身的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林木植物、病虫及其天敌三者间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实施相关措施。这三者与其环境共同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综合治理即在植物的培育、转移、养护等一系列过程中,有选择地调节控制这三者共有生态环境里的某些成分,使得环境对植物和病虫的天敌生存有利,对有害病虫的繁殖和生长有一定遏制作用,进而使得病虫的生存数量维持在系统的许可范围内又不危害植物的生长,进而起到防治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2)综合治理提倡减少相关化学农药的使用,尽量利用大自然各环节的彼此牵制功能实现绿色、环保、安全的防治模式,必要时可选用对环境较为温和的高效药品,以减少其对自然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防止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有效增强病虫害防治效率并对城市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3)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病虫害的防治基本标准是为了使造成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应制定合理的病虫防治标准,明确其到了什么规模才需要进行相关的防治。但对于那些纯粹以观赏和绿化功能为目的的园林景观则不适用于这个原则,因其并非为了纯粹经济效益,因此应灵活掌握,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影响其最终功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观赏需求。

2、推进综合营林技术,加强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

2.1培育壮苗

从苗期抓起,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控制从外地调运树苗的数量,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苗。在种植时进行相应的树种混交,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园林植物的自我保护性能。同时,加强苗期管理,及时间苗、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促进苗木的健壮生长,提高苗木的抗病虫能力。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从而确保出苗率,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2.2 营造多树种合作防御种植模式

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我们可选用多组抗虫耐害树种营造核心抗虫林区,阻止主要害虫的入侵,然后在核心区再营造防御区,阻止次要害虫的入侵,进而营造核心区与防御区树种合作的联合防御种植模式,有效对主、次要害虫进行高效持久的联合控制。同时,逐步调整林木结构,改造成混交林模式,从而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群落稳定性的维护,提高林木植被对各种病虫害的抗御能力。

2.3加强城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

在绿化林木植物养护过程中我们应开展多途径的管护措施,在苗木期,一是提早播种,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适时灌溉排水,促进根系健壮生长。并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二是对生长势差的树苗应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做到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从而使植物养分得以调节,减少病虫来源。

3、城市园林病虫害的治理策略

根据城市园林病虫害治理的原则可采取以下防治策略:

3.1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加强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

3.1.1种子消毒

搞好种子消毒,是从源头上直接消灭病原菌,控制苗木发病的重要措施,因此,种子消毒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化学方法之一。根据盐和水能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有一定灭菌能力的原理,种子的消毒一般可采用盐水浸泡的方式。

3.1.2农药埋施法

农药埋施法是在距树干60cm以外的根系密集区,通过打孔、土层挖坑等方法在树木根部挖3~4.5m深的坑,在坑内埋施60~80g的呋喃丹或氧化乐果等农药,将坑填平灌水。根部吸收农药后通过光合作用将农药内内吸性较强的颗粒剂输送到树木的干、枝、叶中,介壳虫、蚜虫、蛀干等害虫在吸食后中毒死亡。该方法可在春夏两季进行,药效持久,可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3.1.3树干注药法

树干注药法是在距地面20~50cm的树干上,按树木大小的不同,用电钻钻1~5个孔,掏尽孔中的锯末,注入甲胺磷乳油、氧化乐果乳油、可湿性呋喃丹粉剂及久效磷乳油等药液。注药完毕后,用蜡、泥巴或胶布将孔口封闭。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对吉丁虫、木蠹蛾等蛀干害虫及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同时,不伤害天敌。在注药时间上,不能选择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应以4~8月份为宜。注药分量应依据树木大小计算,避免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3.2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搞好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和害虫天敌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则更为持久且有利于环境保护。首先生物农药和害虫天敌与病虫一样都可在同一生态系统中进行繁殖和生长,在原有环境中投放生物农药和害虫天敌相当于人为的在生态系统中增添有利于人类的又有利于环境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是对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优化。其次特别是城市林木种类丰富也为病虫天敌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城市建筑对市内园林植被的隔断使得病虫天敌这些外来物种更易生存,有利于其在本区域内的生殖繁衍。鉴于以上几方面的情况,生物农药和害虫天敌防治技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和利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1松毛虫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为膜翅目,赤眼蜂科,它是多种林木害虫卵期寄生的重要天敌,主要用于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在应用过程中,为保证防治效果,适宜在害虫产卵始盛期的晴天放蜂,放蜂时间为早上8时左右最佳。释放时,用按钉或胶带将卵卡在第1轮枝树干背荫处固定。每667m2林地需放5块十字交叉排列的卵块,各卵块间的间距控制在14m内,7天过后再释放1次,从而提高害虫的防治效果。

3.2.2自蛾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是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的天敌,能将产卵器刺入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具有森林小卫士”的美誉。在释放过程中,选择害虫盛期的清晨或傍晚的时间释放。释放方法是将蜂蛹悬挂在树木郁闭度较好的区域,悬挂距离于距地面1~2m高处的树干或枝杈上,防治害虫。

3.2.3管氏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是天牛类幼虫寄生的天敌,主要用于防治青杨天牛、栗山天牛等林木害虫。释放过程中选择天牛幼虫低龄期释放,增强防治效果。其释放方法是将盛满管氏肿腿蜂的指型管棉塞打开,用毛笔帮助蜂自行爬上树干。每株林木放蜂20只左右,虫口密度小的每隔几株林木放蜂,虫口密度大的每株林木都要放蜂。

3.2.4 白僵菌

白僵菌是一种真菌微生物杀虫剂,为白色粉状物。其杀虫有效物质是白僵菌的活孢子。孢子接触害虫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萌发,生长菌丝侵入虫体内,产生大量菌丝和分泌物,使害虫生病,约经4-5天后死亡。死亡的虫体白色僵硬,体表长满菌丝及白色粉状孢子。孢子可借风、昆虫等继续扩散,侵染其他害虫,对人和其它生物没有危害,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极小。主要防治桃蛀果蛾、刺蛾、卷叶蛾、天牛等害虫。例如防治桃蛀果蛾,可于越冬代幼虫出土始盛期和盛期,每667米2用白僵菌菌剂(每克含100亿孢子)2千克加 48%乐斯本乳油 0.15千克,对水 75千克,在树盘周围地面喷洒,喷后覆草,其幼虫僵死率达85.6%,并能有效地压低下代虫源。

3.3建立病虫害的预警预报系统

(1)把区域内的园林进行分片管理,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并派遣相关人员定时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前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2)在大范围内建立病虫害的预警预报网络,可满足需要时资源的调配工作,也可使尚未发生病虫害的区域做好准备工作,及时挽回可能出现的损失。

(3)发现区域内病虫害的林木要及时根除和消毁,补种补栽林木,阻隔病虫害蔓延和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栗妍.浅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1):73-74,30.

[2]崔建军.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农业版,2010,(12):128.

第7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地;植物;病虫害

1.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在所有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工程中,设计人员至关重要,其要从选择绿地种植的材料方面去选择病虫害少、病虫害发病率低的植物品种或植物品种地区,因为不同的植物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是不同的,在园林植物生产或栽培中因地制宜选择和培育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如采用当地的乡土树种诸如水杉、构树、桑树、银杏等植物品种,病虫害发病率相对就低,甚至不用治虫。另外要合理使用植物配置,如绿篱,色块中可选用间隔形式来阻隔病虫害的蔓延,特别是在公园、道路和景观带的区域内,实现合理化的植物配置,对具有转主寄生的病虫害如锈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间隔隔断可以阻止病虫害蔓延与扩散繁殖,从而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给防治病虫害赢得最佳时间。

2.提高植物的抗免疫能力。

植物病害的种类可分为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而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病原生物的传播,如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害的发生则包括侵入期、潜育期和发展期 3 个阶段,如果在第 1 阶段就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可以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即便受害,程度也可明显减轻。因此,植物的自身抗免疫能力尤为重要。

3.物理机械防治利用

物理机械的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如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销毁,人工摘除或人工捕杀某些害虫卵块、幼虫、成虫等,利用温度、热度、超声波、紫外线、土壤熏蒸等物理方法来防治虫害或病菌等。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和高压电网灭虫器诱杀;利用害虫喜食的食物加入药剂进行诱杀等;这些措施趋于自然,保护了环境。但是物理机械防治要有好的专业队伍,且要根据植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病虫害的习性、世代、生活史、孵化期、成虫期及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而采取不同的物理防治方法。

4.其他方法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还有栽培管理预防法、生物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等。但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的,其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病虫害天敌。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只可作为应急措施。“综合管理”是指容许有部分害虫客观存在,并非强调自然因素控制灭绝,是从生产的全局和生态平衡的总体观念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界中抑制病虫害的各种因素,去保证生态平衡不遭破坏来进行防治。

5.几种病虫害及防治

5.1樟巢螟

为害情况:樟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樟科植物上的主要害虫,在香樟上比较常见。该虫主要取食香樟叶,常将新梢枝叶缀结成团,连同虫丝、虫粪结在一起,远观状若鸟巢。樟巢螟在本地 1 年发生两代,老熟幼虫 10 月上中旬陆续下地,在被害香樟树根四周松土层内结茧越冬,翌年5 月中下旬始见成虫。成虫多夜间羽化,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 2 叶靠拢处较荫蔽的叶面,产卵期 8~10天。1 代幼虫为害期在 5 月底至 7 月中旬,7 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 10~15 天,后羽化成虫并产卵形成第二代。2 代幼虫在 8~11 月为害,而后落地入土结茧越冬。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群集为害啃食叶肉。2、3 龄时边取食边吐丝卷叶结成大小不一的虫巢,同一巢内虫龄往往相差较大,有世代重叠现象。每巢用叶 3~10 片,巢内有幼虫2~20 头,幼虫深居巢内啃食为害,行动敏捷。低龄幼虫有群集性,随虫龄增大而分巢。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到地表,或坠地入土至 2~4 厘米深处结茧化蛹,少数在巢中做圆形丝质蛹室化蛹。

防治方法:综合运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一是及时修剪树木,去除病虫枝,一旦发现虫苞巢网应及时摘除销毁。二是结合病虫测报,于幼虫初孵期尚未形成虫苞之前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 1000 倍液,或 5.5%溴氰菊酯 2000 倍液,或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或 20%除虫脲悬浮剂 7000 倍液;结网巢后可用 40%氧化乐果乳油1000 倍液喷杀。

5.2大叶黄杨白粉病

为害情况:该病是大叶黄杨上的重要病害,发病会使绿叶和新梢布满白粉,叶片正反面都有发生,重者叶片皱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树木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粉孢霉属正木粉孢霉菌真菌。以菌丝体潜伏在芽内,或以分生孢子在温暖场所的病株上越冬,翌年早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常年 4 月中下旬病情发展迅速,5 月中旬为全年第一个发病高峰,9 月上中旬至 10 月中旬可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一是结合修剪,清除染病枝叶,集中烧毁;二是于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胂・锌・福美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1000 倍液喷洒植株。

5.3.花卉苗木蚧(俗称介壳虫)

为害情况 主要为害桃、李和女贞、香樟、月季、桂花、蔷薇、枸骨、腊梅等林荫观赏植物。其发生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日本松干蚧、吹绵蚧、日本龟蜡蚧、草履蚧、桑白蚧等。有刺吸式口器,雌雄异体,雌虫无翅,触角、眼、足多数退化。雌成虫多为圆形、椭圆形,体或被有蜡质层。雄虫有 1 对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口器退化仅余痕迹。雄成虫体纤细,寿命短,尸体易随风飘落,平时很难找到,所以所见多为雌虫。若虫蜕下的皮和蜡质共同组成介壳。蚧类往往多生,多数以成虫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翌春植株新叶长出后开始活动。由于多数虫体被 1层角质甲壳,蜡蚧常包有蜡层,一般药剂较难透过,因此不易防治。初孵若虫往往较为活跃,因此常将此时期作为最佳防治时期。

防治方法 药剂可选用 40%杀扑磷(速扑杀)乳油1000~1200 倍液,或 5.5%溴氰菊酯 3000~4000 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 10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时间宜选在若虫孵化期。

5.4桃流胶病

为害情况 桃流胶病又称瘤皮病、疣皮病,在桃树、红叶李等树木上均可见到,在枝梢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病害,造成树势衰弱,重则引起死枝、死树。该病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侵染性流胶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翌年在桃树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且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再侵入。

防治方法 除在修剪的基础上刮除病部外,应在生长季节及时用药剂防治,每 10~15 天喷洒 1 次。药剂可选用以下任意一种:5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胂・锌・福美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0%超微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如加入有机硅助剂,防效会显著提高。

结语

园林植物树木的经济价值很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也高,若遭到病虫危害,必须要求较高的技术措施来进行防治。园林植物多种植在人口众多的城市及备受人们青睐的景区,这使得病虫害防治是必须考虑安全问题,应尽量使用安全性高、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免造成人畜中毒及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张连生.常见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夏希纳,丁梦然.园林观赏树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杨景伟1谈园林设计与病虫害的发生[J]1中国园林,2004,(2):73-741

第8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 病虫害防治 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在城市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达到优美的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城市园林工作者充分利用丰富园林植物资源,巧妙的将花草树木及各种地被植物配植在一起,达到了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而在这种城市生态环境下,由于打破了物种间原有的生态平衡,往往给病虫害的发生和相互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因城市园林的特殊性,城市园林中的病虫害防治就要不同于农作物或其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要考虑到一下几个方面:(1)既要有维护好生态系统、控制病虫害的观点,又要在防治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病虫害生态因子的变化,如喷一些农药防治时,会造成天敌受损。故在对病虫害防治时,要求控制在观赏允许受害水平之下,尽量少施农药,对害虫最好不要彻底消除,为其天敌作过渡寄主。(2)保护环境,多种方法协调预防:采取多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协调 ,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选用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农药,多采用生物农药制剂,以致保护城市环境少受污染,不受污染的境界。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从多方面采取好措施,以满足城市居住生态环境的需要,主要从包括植物检疫、选择抗病虫害强的品种、做好植物搭配、加强栽培管理,以及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采取措施。

1、植物的检疫: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力度的加大,引种和苗木的调运频繁,园林病虫害的传播机会大增,这就要求加大检疫力度,坚决杜绝引进有病虫害的苗木。

2、选择抗病虫害强的品种:不同树种对于同种病虫害的受害程度不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多选择抗病虫害强的品种,一般乡土树种在本地区的抗病虫害都较强,应多采用乡土树种。

3、在种植设计时做好植物品种的搭配:对一些互寄生传染的植物品种,设计种植时要避开,做到配植合理,提高植物对自然灾害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蔓延,例如在园林绿化中常常将桧柏、侧柏与梨或海棠配置在一起 ,造成海棠锈病大量发生;烟草中花叶病毒能侵入多种树木,在花坛中,多种花卉混栽导致病虫害流行;苹果、桃、梨、樱花混栽可减少食心害虫危害,毛白杨、白蜡、槐、臭椿等混栽可减少和阻止光肩天牛扩散。

4、加强栽培管理,提高花木自身抗性:(1)加强肥水管理:是一项重要措施 ,能使植物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虫能力,合理施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以便杀死虫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无机肥要适量,以免造成植物徒长,抗病能力减弱,或引起其他病虫害,(2)对栽培地进行隔年轮耕栽培,论耕栽培是一种原始而又有效的防治病虫害措施,因轮耕植物为非寄主植物,而使原栽培地中的病原微生物找不到合适的寄主,而造成数量减少,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3)加强正常养护管理,改变生态环境,及时中耕除草、调节温湿度,合理灌溉,及时清理病虫害枝叶,集中烧毁清除,合理修剪,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危害,园林工具注意消毒后使用,避免重复感染。

5、以虫自身特点,采用物理机械防治:(1)利用人工捕杀,人工摘除袋蛾越冬虫囊、挖除越冬虫茧,利用刀钩等工具,砸毁虫巢,钩捕幼虫,剪除网幕或摘除有虫的叶子等方法。近年来,我市采取此方法防治天牛、合欢吉丁虫、美国白蛾等虫害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诱杀法:①采用气味诱杀,利用糖醋酒液诱杀地老虎、粘虫以及蛾类等害虫。②气味诱杀,如用新鲜的直径4cm以上的柏树枝,诱杀柏树双条杉天牛成虫和柏肤小蠹,就是利用它们对长势弱的柏树释放出的气味极为敏感来诱杀。③设置潜伏诱杀,如入侵性害虫美国白蛾,以蛹潜伏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上和表土内越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在距离地面1---1.5米树干上绑缚一圈稻草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围草中化蛹,然后在蛹羽化前解下围草烧掉,消灭它们。如产卵,可于幼虫孵化危害期将饵木烧毁,可用草绳缠绕碧桃、榆叶梅、桃树树木基部,引诱红颈天牛成虫产卵,于幼虫孵化期解下草绳烧毁。④紫外光诱杀,近两年,我市多处公共绿地采用弧光灯诱杀金龟子,地老虎成虫、蛾类等,大大降低了蛴螬、地老虎在公共绿地的危害,如连续多年捕杀效果更好。⑤黄板诱杀,有些昆虫喜黄色,如蚜虫和白粉虱就有强烈的趋黄性,常采用悬挂涂满胶水的黄色胶板诱杀它们。⑥设障截杀,一些害虫为安全越冬不得不躲藏在树下面的土里或石缝中,春天来时,它们再爬到树上,抓住这一特点,在害虫出土上树时,在树上围一圈塑料布,并往塑料布上喷药,截杀害虫,比如草履蚧即可用此法。

6、保护天敌,利用天敌,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既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也不污染周围环境,在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其控制害虫不仅可改变生物群落组成,直接消灭大量病虫害,而且对人畜无害,不杀伤天敌,不引起病虫的抗性,不会引起虫害猖獗,对病虫能起到长期抑制作用。(1)以鸟治虫,保护益鸟,在城市树木上设置人工鸟巢,增大鸟群数量。(2)以菌治虫,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产物防治园林病虫害,具有繁殖快、用量少,不受园林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限制且持效长等优点,目前通常使用的是苏云金杆菌。(3)以激素治虫,在应用时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掌握病虫害发生期、危害范围和发生量;②指导适时施药,减少防治次数和施药范围,有利于天敌繁殖,减少环境污染;③及时发现害虫及扩散区域,便于及时扑灭。生物防治,特别是近两年美国白蛾在我市开始发生,我市积极采用周氏啮小蜂,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在老熟幼虫期和蛹期放蜂。

7、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化学农药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及杂草的一种方法,在目前的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中,还是一种主要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的特点是:一般受季节性限制小,杀虫快,效果好,使用方便,适于大面积成灾害虫。但往往易引起环境污染,杀伤昆虫天敌,使园林植物产生药害,并使部分害虫产生不同的抗药性。在化学防治中要多筛选不污染环境,易分解的化学农药,如烟参碱乳油,它属于植物性杀虫剂其最大优点杀虫广普对人畜低毒,在自然界易分解,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特别适合城市园林中病虫害的防治。

第9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森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近年来森林建设的力度逐渐加大,各地的森林建设如火如荼,但森林系统中的病虫害也变得越来越多,病虫害对森林的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影响。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该要加强预防为主、治理结合的方针的建立,对传统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改革。

一、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一是偶然发生的森林病虫害通常会大面积爆发,造成极大的损害;二是经济林病虫危害逐渐加重,不仅制约着山村经济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林农脱贫致富的进程;三是经常爆发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居高不下;四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极为迅速,严重威胁了我国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以及自然景观;五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这样会使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加。

二、制约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1.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对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后的成效不大,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的防治措施会增强病虫的抗药性杀伤病虫的天敌、污染生态环境,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生物防治还没有进行全面的推广。

2.防治资金的短缺抑制了减灾抗灾的能力,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必须的交通通讯工具,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不足等,而且因为缺乏有效的病虫害的防治,即便有先进的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治也跟不上。

3.林业内部部门之间无法充分协调,从而导致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育苗、引种分开,有些地方没有仔细考虑过病虫害的防治就开始搞造林规划设计,没有良好的预防机制,给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难题。

4.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缺乏相应的经验和基础,致使无法及时并准确地掌握虫情,预报滞后,给指导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5.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地区检疫跟不上病虫害爆发的速度,而且缺乏检疫检查站不利于控制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

三、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1.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与监测,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根治,切实避免平时不调查,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要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于此同时,还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性资料,建立起数据库,要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目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部级中心测报点、省市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切实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目的。

2.提高防治工作的技术水平,更新防治手段

由于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与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一些方面上不相适应,需要我们对防治手段进行改进,首先在保护好生态林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合理进行造林,并开展集约经营和工程造林的工作等等,此外,还需对早期的预防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自然森林抵御病虫害的水平,其次,认真履行国家出台的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以减少对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其次,多采用生物技术进行防治,生物防治的规模和技术都要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提高,采用生物防治,维护生态平衡。最后,在现有基础上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研发出新的防治技术,避免与社会发展相脱离现象的发生。

要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对硫磷、水胺硫磷、除草醚、久效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 T 乳剂和病毒等)、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仿生农药( 灭幼脲)、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此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要大力发展生物防治,要加大推广普及力度。要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不断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 喷雾喷粉机、6HY-25 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6HZ-2020A 手压树干注射器、诱虫灯、遥感对松毛虫小蠹虫类等监测技术,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加大检疫检查的执法力度

要对本辖区范围内所有的松林进行严格封锁,且不准调运。加强检疫检查工作。国内外贸易交往日趋频繁,危险性病虫害传入的机率越来越大。为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传入,要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工作,并在全区范围内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或个人及厂矿,木材制品建设工地、生产企业、电力公司、邮政、发电厂,电视发射台及其调入的松材制品、包装箱、衬托、机械设备、电缆线圆盘、木质托架、花卉、苗木等按监测办法(试行)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切实加大执法的力度,发现问题或可疑问题要及时处理和上报,并拿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4.加强森防检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检疫防范能力。

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是目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把森防检疫机构和队伍建设做为加强危险性病虫害除治与预防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好,确保森防检疫机构的稳定方针,加强森防检疫专业技术力量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要落实森防检疫站检疫人员的编制,保证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测、防范与除治工作有人做、有人管。森防检疫站要切实按照建设“标准站”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真正建立实验室、标本室、药械库等配套科室。并多方筹集资金,争取购置一到两部检疫专用车。

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当前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从外地引进的苗木必须进行产地检疫,要有当地的检疫证书。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等单位及苗木、花卉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三是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5.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

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做好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它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进行清除,按照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及时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并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到100%;要及时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要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

结束语

近年来,森林的病虫害问题越来越多,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森林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寻找更好的应对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