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精选(九篇)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

第1篇: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生态控制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071-02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Urb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Xue Zhengshuai et al.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uzhou 239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progress of urban greening is accelerating,the types of garden plants and growing area. But in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often suffer the invasion of pests and diseases,which not only reduce the quality of garden plants,loss of ornamental value and greening effect,but also cause great economic losses.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landscape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ontrol,finally according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puts forward the ecological control method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to protect the healthy growth of garden plants,and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Landscape plants;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Ecological control

在人类管理的城市园林生态里,有着一个包括植物、害虫、天敌、人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如果一方有所变动,就会对其中的其他组成部分造成影响。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1]。

1 城市园林植物生态环境的特点

1.1 植物品种多样 城市园林植物的品种种类繁多,有着各自不同的生长周期,构成了复杂的结构层次,在城市的小环境中,它们的生物种群关系已经被复杂的环境条件所打乱。

1.2 病x种类繁多 城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除了其本身独有的一些种类以外,由于城市园林植物附近多与果树等其他植物相连接,因此,城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还包括了来自其他生态系统的病虫害,这样就使园林植物的病虫种类与其他农、林植物相比要多[2]。

1.3 病虫害容易发生 园林植物的生长环境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人为的建筑使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互补遭到了消弱,园林植物的抗性随之降低,导致病虫害易于发生。

1.4 与人类关系密切 城市园林植物大多是在人口密集地区附近,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人类、天敌以及动植物的安全。

2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2.1 入侵有害生物种类较多,结构复杂 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的是,园林植物系统中有很多种类的植物,植物的来源也多种多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外来园林风格的引进,植物的设计和配置更加多样化,从而导致了各种常见病虫害也随之形成。此外,国内外不同的植物交流频繁,外来入侵害虫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近年来贵阳地区发现了许多外来病虫害种类,如悬铃木网蝽等等,这些病虫害一经传入,就会得到极为广泛的传播。

2.2 园林植物生存环境恶化,易受病虫为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路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园林植物经常会受到下水道等地下设施的影响,汽车尾气和工厂的有毒气体也会影响植物生长,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恶劣,植物生长力不强,抗病能力差,给有害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园林生态系统脆弱,天敌控制作用有限 由于景观设计师的知识水平有限,在园林设计之前并不完全了解植物生物学特性,也忽于一些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特殊关系,就会导致园林植物配置的不合理现象发生。在设计中,如果将一些相克植物品种种植在一起,如核桃可以造成附近的苹果受害或致死,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一些如植物白粉病等病虫害不断发生,使园林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影响园林植物、害虫和天敌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不利于病虫害天敌的自然控制。

2.4 防治观念落后,化学防治占主导地位 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一旦发生病虫害,人们往往采取快速有效的办法――化学防治。虽然化学防治速度快,效果好,但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并且还杀死部分害虫的天敌。同时有些园林发生病虫害时,不考虑虫体密度和病虫害危害程度,即刻进行打药,这是不科学的。正确的防治方法并不要求对病虫做到“根治”,而是在保证苗木质量的前提下,将病虫发生控制在一定危害程度之下。有些园林单位不能够对症下药,不管是什么虫,什么病,只要是农药就喷洒,起不到预期防治效果;还有些园林单位苗木发生严重病虫害时,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而是任其发展,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3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策略

3.1 严格植物检疫 加强植物检疫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首要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使城市更密集,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传播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苗木转移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植物检疫,一旦发现有害生物,要进行除害处理甚至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蔓延,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

3.2 合理栽植O计规划 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植物的生态原理和生物学特性。首先,选择树种要做到适地适树,这是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的先提条件。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乡土树种为重点,遵循城市的生态环境原则。其次,在植物配置上,设计人员不应只注重景观的审美功能,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在这种生态园林中,园林病虫害成为了景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天敌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不易发生灾害。

3.3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对病虫害的控制效果更显著且持久。如果害虫的天敌有了自己的种群,那么它对害虫所起的控制作用将是持久而长效的,而化学防治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合理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既可以对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又可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值得各城市加以应用和推广[3]。

3.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很多城市都选择了化学防治,因为它是解决病虫害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但与此同时,它也给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因此,对于化学防治,建议城市只将其作为一种应急的措施,同时在选择化学农药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一些毒性相对较低且污染小的农药,且要注意选择的多样性,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我国大多数城市病虫害防治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4 结语

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现代化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园林植物可以给城市带来美感的同时,还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同时对社会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园林植物的生长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园林植物的生长繁殖,同时人们在对于其病虫害的除治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虽然快速却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在现阶段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应该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出发点,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防治采取生态控制方法,使园林在消除病虫害的同时也使生态保持平衡,达到城市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平,王滨.园林害虫的持续控制[J].中国园林,2012(6):68-71.

第2篇: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l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06-01

病害和虫害简称为病虫害,常被林业工作者称为“不冒烟的火灾”。若不重视林业病虫害的防范,不及时治理病虫害,会对森林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据林业调查统计,河北省每年林果业病虫害发生面积高达93万hm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高于森林火灾,近几年来林业病虫害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面积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木材的数量与品质,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建设理念。因此,防治林业病虫害成为了当下林业工作人员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林业病虫害造成的灾害往往是突发性的,在灾害发生之前很难对病虫害进行预测与防范。只要稍微疏于监管,没有在病虫害初期发现并治理,便会造成暴发性的严重局面,使防治工作常常陷于被动局面。现如今人造林树木种类单一,森林对病虫害的自身抵御、修复能力低,再加上河北省近年来的冬季气温偏暖,害虫越冬存活率提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与发生面积有所上升。由于人工造林,树木的种植往往是区域集中而种类单一的,所以通常暴发的林业病虫害都不是单单局部的灾害,病虫害传播速度非常快,会对林场内树木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据林业调查显示,河北省林业外来害虫(如美国白蛾、柳毒蛾、杨叶甲等)已达100余种,这对林业森林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破坏了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病虫害种类繁多并具有复杂性,对于不同种类的害虫要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这也增加了林业防治难度。同时,在长年的病虫害治理下,虽然能够短暂地控制灾害的发展,但少数害虫在长期的药物压制下具有了抗药性,这些害虫会反复出现,并且造成的灾害越来越严重。

2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科学、环保地防治林业病虫害要从预防开始,主张“以自制衡”,保护害虫的天敌生物,灵活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治理,并且少用化学手段,将森林生态控制在一个平衡的位置[1]。

2.1 提高营林技术措施

防治病虫害,先要从“防”做起。做好预防措施,首先要做好消毒工作。林场在栽种种苗时,可选种抗病品种或是进行育苗消毒,这不仅能保障种苗的健康,还能增强树苗的生长能力。苗圃里的土壤存在病源,在栽种之前要做好土壤施肥与消毒措施。除了做好消毒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逐步调整森林的结构,逐步将树木种类单调的林场改造成混交林,逐步使其成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使森林自身拥有一定的病虫害防护能力。

2.2 提倡生物治理

生物防治的重点在于保护天敌生物,利用生物治理林业病虫害,实质上就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调解,也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将其消灭,这也是所提倡的“以自制衡”。最常见的天敌生物治理措施是“以鸟制虫”,这是生物防治的传统手段,有着经济、环保等特点,符合可持续防治的理念。在害虫数量、密度较低时,“以鸟制虫”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治理效果,但人造林的环境不如混交林适合鸟类居住、繁殖,所以必须要对天敌鸟类进行人为招引,以增加鸟类数量[2]。

除了利用天敌鸟类防治害虫,也可利用其他生物防治手段,比如可以利用昆虫类天敌,如用赤眼蜂、茧蜂防治松毛虫,利用茧蜂防治舞毒蛾,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防治。

2.3 结合物理治理

林业病虫害的物理防治具有无害、无污染、效果直接等特点。在害虫个头大、数量密集、易捕捉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捕杀并结合其他的治理方式。针对传播速度快、繁殖扩散迅速的害虫,可以采用物理隔离的方法,在受灾区附近建立起有效的无寄主隔离带,保护受灾的林区。同时,还可以针对害虫特点对其进行诱集并捕杀,例如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和利用信息素对害虫进行诱杀,这种方法见效快并且经济实惠[3]。

2.4 尽量避免化学治理

利用农药等化学手段治理林业病虫害,可能会增强害虫的抗药性,导致灾害反复来临并越来越难治理,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将化学防治手段作为急救措施,尽量只在森林中出现害虫数量急剧增加而其他防治手段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并且在运用化学方式措施时要尽量选用无公害、无污染的药物,避免造成森林的二次伤害[4]。

2.5 加强森林监测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仅包括“预防”与“治理”,还包括日常的检疫与监测。对树木的检疫是防治病虫害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定期进行植物检疫工作,并采取严格的检疫,才能及时发现并预防病虫害发生,确保森林生态健康。同时,还要灵活运用科技手段,监测害虫生长动态,观察木材变化,并结合地形、气候、时节等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并及时通报预测结果,及时预防灾害现象,将灾害扼杀在初期,减少病虫害发生[5-6]。

3 结语

随着人工林场的兴建,人造林面积增多,每年林业病虫害造成的受灾面积居高不下。因此,探索环保、高效的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方法成为了当下林业工作人员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研究防治林业病虫害时,首先要了解病虫害的产生特点,在预防与治理时都要做到因地制宜,在不同环境里灵活、科学地选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同时,要加强林业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地进行树木的检疫与森林的监测工作,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参考文献

[1] 张平,王晓丹,方国辉,等.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浅析[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7):54.

[2] 罗小红.建立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6(4):53-54.

[3]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2012(11):205-206.

[4] 吴德平,卞黎霞,龚宁,等.崇明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9(2):119-126.

第3篇: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1. 营林技术措施

从保护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对森林发生的重大或常发性病虫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灾情并减少灾害引起的损失,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条件。其中营林技术措施是一种即实用又环保高效的预防和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重要措施。

1.1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人类利用抗病品种控制大范围流行的毁灭性病害。许多难以适用农业措施和农药防治的病害,特别是土壤病害、病毒病害以及林木病害,选育抗病品种几乎上唯一可行的防治途径。抗病育种可以与常规育种结合进行,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投入。抗病品种的防病效能很高,一旦推广使用了抗病品种,就可以代替或减少杀菌剂的使用,大量节省田间防治费用。因此,使用抗病品种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避免或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残毒和环境污染问题

1.2育苗技术措施

在选择苗圃进行育苗措施时,要进行病虫害动物危害调查,应避免选用有病虫害和鸟兽危害严重的土地。为了防止猝倒病,不要选曾发生过猝倒病的土地作苗圃,常年中马铃薯、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易患猝倒病,也不宜选作苗圃地。苗圃附近不要有传染病菌的树木,或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的树木,或能招来病虫害的树木,如松树、山杨、银白杨和桦木等。通过土壤不同的耕作方式,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进行病虫害防治

1.3营林抚育技术措施

在进行森林经营的同时,根据森林不同生长时期,进行不同的抚育管理,苗木生长的初期,应进行足够的水养供给,保证苗木的健康成长,防治苗木猝倒病的发生。及时进行灌溉和施肥除草。及时对森林进行抚育间伐通过改变林分内的郁闭度,调整林内的光照,减少病虫的生长,传播。成熟林、过熟林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发现病害树木及时进行砍除销毁。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实质上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调节有害虫群密度的措施,也即2.1天敌昆虫的利用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类害虫,利用茧蜂防治松毛虫、舞毒蛾等害虫,利用啮小蜂防治舟蛾、白蛾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如瓢虫、螳螂、草蛉、蠾蝽等。近年来利用瓢虫防治蚜虫、蚧壳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治虫,微生物治虫包括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等防治害虫。例如:苏云金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与化学农药相比,其突出优点就是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

2.2鸟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以鸟治虫”是一种传统方法,对控制害虫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经济、环保、持效性的特点,因此仍是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措施中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常见的有杜鹃、大山雀、啄木鸟等20多种。它们大多数捕食害虫,对降低害虫虫口密度、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益处。

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作为综合治理措施中的一种,以其简便实用、无环境污染、效果直接等特点。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3.1人工捕杀

对于昆虫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种类,如果暴发成灾,可动员周围居民进行人工捕捉进行防治以配合其它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可达到成本低,见效快的效果。如银杏大蚕蛾与松毛虫的幼虫与茧的人工捕杀;栗山天牛灯诱捕捉;青杨天牛的人工剪除虫瘿等都是人工捕杀的实例。

3.2隔离法

对于在一定区域内传播快,扩散蔓延迅速的害虫,为防止和限制其进一步传播蔓延,达到保护未发生地森林资源安全的的目的,可在病虫害的发生地与被保护地之间建立一定宽度和长度的无寄主隔离带,阻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

3.3诱杀法:利用害虫的某些趋性特征进行诱集捕杀,不但方法简便易行,而且经济高效。灯诱捕杀是利用大多数昆虫的趋光性特征进行灯诱捕杀。信息素是林间弥散昆虫性信息素合成物的气味,可以干扰昆虫雌雄间的通信;利用信息素诱捕器对害虫实施诱捕。具有专一性、无公害、保护天敌等优点,已逐步成为农林害虫综合防治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较常用的有舞毒蛾、杨树透翅蛾、小蠹虫等性信息素。

4、化学防治

4.1低容量喷雾技术

低容量喷雾技术是指喷药液量在每亩3.33-13.33L(约3.33-13.33kg)的喷雾施药新技术。由于喷药液量大幅度减少,不但省水省力还提供了工效近10倍,节省农药用量20%—30%。由于施药效率高,更易做到适时用药充分保证药效。

4.2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是指喷药液量在每亩0.33L(约0.33kg)以下的喷雾新技术。

4.3静电喷雾技术

静电喷雾技术是使药液在喷洒过程中形成带电雾粒的的喷雾新技术,此项技术是超低容量喷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突出特点是:静电喷雾形成的雾滴粒径比较小且分布比较均匀,一般粒径为20~50μm;静电喷雾形成的雾滴带有相同负电荷,在空间运动中相互排斥不发生凝聚,有利于对作物的全面覆盖。

4.4静电喷粉技术

粉剂的粉粒细度愈细愈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但是粉粒越细漂移越严重,药剂的利用率降低,造成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张爱国. 对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 民

营科技,2009,( 8) : 79.

[2]周宏滨,赵立新.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J]. 林业勘察设计,2007,( 2) : 68 ~ 69.

[3]元华生. 森林病虫害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林副

特产,2004,( 5) : 32 ~ 34.

[4]张淑萍.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

产品,2008,( 12) : 164.

[5] 解放,刘志霞. 试论如何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J]. 科技信息, 2009( 13) .

第4篇: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营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0.引言

由于几年连续出现干旱的天气,给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创造了条件,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威胁到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农户的直接经济利益。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严峻形势,各单位都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的预防森林病虫害对林木的侵害。

1.营林生产中产生病虫害的危害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2.病虫害的发病类型

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两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3.营林生产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原则

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应采取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病虫害防治应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病虫害防治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国家鼓励和支持森林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4.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植物种类非常多,产生病虫害的种类就显示出多样性,加之受环境条件的复杂性限制,给防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5.病虫害预防工作存在问题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营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6.采取措施加强对营林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

将营林防治做为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达到有虫不成灾。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虫口密度增大,则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地辅以其他防治措施。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注重化学防治与生防治的协调,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化学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影响较小、适合大面积使用等优点。缺点是如果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使用还可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性等。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提高营林质量的关键。尤其提倡生物防治,生物预防有很大的优点。不仅能直接消灭大量的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污染问题,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制等优点,即在林区内使用了生物制品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达到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第5篇: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

一、森林病虫害的成因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

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随着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二、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1、落实好林业措施。林业措施是治理森林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要在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考虑到病虫害的治理问题。首先,要从育苗抓起,要选择抗病虫的苗木。造林时,要更适地适树;选用抗性强活免疫性树种,进行合力搭配,营造混交林,以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造林后,及时加强抚育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2、坚决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3、做好森林病虫害调查。认真调查森林病虫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和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

5、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6、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第6篇: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生态控制措施;病虫害防治;园林绿化

针对园林病虫害问题,在实际的防治工作中不仅要考虑防治效果,还需要考虑园林绿化环境的生态平衡,采取系统的防治措施和方法;根据生态平衡的理论观点,全方位、多角度地采用人工、生物、物理等防治手段,在维持园林绿化环境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有效抵制病害对植物的威胁,尽可能地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减轻危害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生态控制措施下的园林病虫害防治手段中,应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尤其杜绝一些残效期长的农药,一方面可以保护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同时也能锻炼园林绿化群落自我调节能力,以确保园林生态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1规范植物配置,合理构建园林绿化生态环境

实施园林病虫害防治的目的不是有意去打破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将病虫害消灭干净,而是基于自然生态系统考虑,需要根据本地气候和环境的特点,通过一系列防治措施构建一个适应能力强、物种多样化的园林绿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害虫是被自己天敌消灭,而不是过于依赖人为地防治,病害没有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在这种模式下的病虫害防治才是可持续的。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以前,首先收集园林绿化环境的相关资料,并对比分析植物防治前的生长条件与防治后的生长环境,研究两者的土壤、湿度等因素的差异及规避方法,尽可能保证前后因素相去不大,这对保证园林绿化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还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园林绿化环境生态平衡的干扰。

因此,如何去营造一个可持续的病虫害自我防治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也就成了当前生态控制技术的重点问题。笔者以为,首先要熟悉当地植物的生长分布及自身特点,科学有效地配置园林系统中的物种,在保证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前提下,人为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植物生态系统,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日后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呢?首先,在拿到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图纸,开始熟悉景观效果要求时,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然后,通过对相关植物、种植地点和环境的选择、调控,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搭建一个较为平衡的园林绿化植物群落,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能够贴近自然,从而在这个群落中植物能得到健康生长,同时病虫害也得到有效抑制,病虫害不会对所有植物造成严重危害,在该模式下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向着自我完善方向发展,植物病虫害也得到了“无为而治”。

2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病几率

加强植物养护管理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手段,也是园林绿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以往很多从业人员都认为栽植是园林绿化的主要工作,忽视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三分种,七分养”,要对园林绿化植物栽植后的养护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基于上述原因,在今后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应熟悉并掌握园林绿化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为居民的起居生活和健康出行创造更好的环境。如何做好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主要通过下述方面进行。首先,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到养护管理工作中来,并认识到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谓的养护管理,首先通过科学的养护措施以保证苗木健康生长、提高景观效果,同时增强树势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其次要科学化养护管理,充分了解园林植物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发生条件,有针对性地防治和通过对环境的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使得整个园林绿化养护工作高效进行。在养护工作中,主要通过减少病虫源和除虫病两个渠道进行。病虫通常都发生在植物生长情况不佳时,需要加强养护及时进行浇水、除草、施肥等工作,对植物实施合理修剪,确保植物拥有所需要的光照、养分和水分;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观赏性,同时也使植物达到最好的生长状态,加强植物在不利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有效抵御病虫侵害。此外,经常翻树穴的土壤,可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为植物根部提供一个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有助于植物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同时还能很好地除灭潜伏在土中的病菌、虫卵,为植物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3合理进行生物防治,发挥自然调控的作用

应用生态控制技术的同时还应该重视生物防治手段,通常可利用害虫的天敌、微生物、无公害药物、益鸟等自然因素,通过借助生物与生物的食物链间的关系,将害虫控制在对环境无害的程度之内,这种做法既尊重了自然法则,对园林环境没有任何的负面作用,同时也保护了植物的健康成长,使园林与害虫的关系达到平衡,既保证了园林环境的美化功能,也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生长的园林绿化生态系统。

在一个园林绿化生态系统里,植物与害虫、天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就是物种竞争与进化的源头条件,这也给园林绿化病虫害生态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生物控制措施大致可以通过借助害虫天敌、益鸟、蜗牛、病原微生物等物种消灭害虫,这种方式不但没有破坏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不会造成污染,技术也十分易于实施。我国很多城市通过将肿腿蜂、赤眼蜂、瓢虫等害虫天敌引用到园林虫害防治工作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学习。

4人工与物理方法并用,综合防治病虫害

通过调控有害生物的密度来实现生态控制也是常用的措施。目前,昆虫信息素和物理诱杀技术是应用较多的措施。通过研究发现,每一种害虫都有它各自的生长习性与趋性,通过利用害虫的生长习性进行防治,无疑是简单有效的。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以及光电等物理技术来对害虫实施防治,比如针对蜘蛛、网蝽、粉虱、木虱等害虫可以采取潜所诱杀的方式,通过黑光灯可以把飞蛾、蝼蛄、叶蝉、金龟子、蝗虫等具有趋光习惯的害虫诱杀,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味诱等方法进行园林绿化害虫防治。

园林绿化植物的病害发生是在具备病菌和发病环境条件下才能发生,二者缺一不可。也可通过物理方法使其不具备发病条件从而达到预防病害的作用。比如病菌发病一般需要较大的空气湿度,通过修剪,增强植物内堂的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就可以避免一部分病害的发生;还有病害一般都是通过伤口侵害苗木,在栽植时对伤口进行包裹和涂抹,使其与空气和水隔绝开来,能达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在栽植苗木之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晾晒也可以杀死土壤里原有的虫卵和病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冬季通过树干涂抹黄油、缠胶带等措施都可以达到诱杀虫害的作用。

5合理使用农药,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基于生态环保方面考虑,在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上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尤其是一些毒性大和残效期长的农药,但是在特定时期,比如病虫灾害来势汹涌的情况下,采用生态控制措施在短时间内难以起到作用或难以控制病虫害危害程度,可适当借助农药来减少病虫害对园林绿化植物的影响,在该环节中,应优先使用低毒、无污染、残效气短的农药,尤其是一些生物激素类制剂;避免选用毒性大、残效期长的化学农药,以免对操作人员人身健康和苗木生长及土壤结构造成危害。实际园林绿化工程中,病虫害防治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人员,笔者认为,要确保园林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不仅要重视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同时还应做好园林绿化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这就要求从业人员熟悉植物适宜种植季节,掌握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时间,选用合理防治方法提早防治,加强园林绿化植物后期养护,最终保证园林绿化植物能够达到设计的美化效果。

此外,为了排除长期施药害虫产生抗性,在防治过程中应该交替使用不同杀虫机理的农药。在施药时要防止污染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不要使用大面积喷雾的方式,多使用根施、涂茎以及注射等方式。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完善、完美的任务,需要长远考虑,时刻谨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防治方法,最终为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添砖加瓦。

6立地条件和养护管理调控

园林病虫害的发生与立地因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地、施肥、浇水、除草、松土等都是常用的立地调控措施,在实施时,既要考虑对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影响,也要考虑这些措施对病菌和虫害以及病虫害的天敌的影响;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的调控措施。另外,合理修剪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举措,对天牛、透翅蛾等钻蛀性害虫,袋蛾等食叶害虫、粉虱、蚜壳虫等,枯叶病、白粉病、阔叶树的腐烂病等的防治都可以通过修剪枝叶的方式来实现,修剪完后要及时处理修剪下的枝条,避免病菌和虫害传染。在园林绿化苗木栽植时,苗木的根系受到很大的伤害,已无法满足地上枝叶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为了达到上下平衡需要修剪植物的枝叶,可降低植物移植过程中的水分消耗,避免苗木的物理死亡。平衡修剪通常在植物起挖后就开始,为了提升苗木栽植的成活率,针对阔叶树木则需要加重树冠的修剪量,把树木上交叉、下垂、内膛、出现枯叶病虫的枝叶修剪掉,对于萌芽能力较强的植物,可加大修剪量,以短截为主,减少蒸发量同时促发新枝。此外,合理安排草坪的修剪高度、次数和时间对草坪的长势和病虫害的预防也十分重要。

第7篇: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营林造林;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措施

森林资源是我国重点保护的资源之一,采用科学措施实施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现展的需要,更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营林造林工作中,需要对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全面考虑,并作出相应的解决与防治对策,加强专业人员的防治能力、管理水平。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营林造林中更要慎重考虑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完善防治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注重日常管理工作,采用科学防治方法才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1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分析

为了快速实现林业建设规模的拓宽,我国大部分林区所采用的造林方式是以人工造林为主,这种人工造林具有简便性、快速性,适用于大面积营林造林中,选用此种营林造林手段则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必须做到措施有效、施到必除的效果,在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需要遵循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实施有原则性、规范性、科学性的治理方案。

1.1 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工作是指在森林病虫害发生前所采取的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一系列措施,对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发生前预兆、病虫害特性、传染率、发生源、范围、预防措施以及发生后的防治措施全部掌握与了解,并学会运用各种预防与防治措施,以降低病虫害发生为目的,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

1.2 坚持正确的防控理念

要想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要保证有一个正确、积极的态度,这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防治工作不仅是对防治措施的研究,更是落地实施的践行者,过整个防治工作的过程都有参与、合作等行为,因此,坚持正确的防控理念,意识到防治的重要性,保证防治效率高才能够保证病虫害被有效控制。

1.3 遵循法律法规

营林造林工作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懂得依法办事、依法治理、依法保护,因此,建立专门的病虫害管理部门非常有必要,对其部门下达特殊的、专门的权限与责任,提高对营林造林管理的力度与重视度,针对各方面的管理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管理规则,要实施合理的奖罚制、激励制,进而保证管理工作公正严谨,公开透明,公平办事,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具有责任性、义务性。

1.4 管理及时

森林病虫害具有传播性、隐藏性、复发性等高难度防控的特点,因此对病虫害的防治要保证及时,对营林造林工作中的其他问题也要及时处理与解决,控制小问题,避免衍变成大问题,任何问题都是从小问题引起的,若是对小问题能够及时控制与解决,就会避免问题的严重发展,森林病虫害问题也一样,尤其是对具有高难度防控特点的病虫害,更应该加强小问题的检查与解决,严禁问题拖拖拉拉不解决的情况发生,以求得营林造林管理能够更稳定的发展。

2 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

2.1 营林措施中实施病虫害全程检测技术

病虫害要想得到有效控制,就要采取避免病虫害发生的措施,这就需要从检测方面做起。在营林工作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施全程检测,对树木生长状况以及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并对每一次检测结果做好记录,采用定期监测制度,保证检测真实性,对检测结果分析,实现有效预测结果。目前,我国很多林区管理已经不断引进相关的监测设备,实时生态系统全程健康检测,并具有预警功能,对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能够让管理人员对森林的基本状况实时了解与掌握,可根据已得到的监测信息,分析是否有病虫害发生意向,并对既要发生的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尽量缩小病虫害发生范围与严重性,为森林资源健康成长提供一份保障。

2.2 管理工作中防治意识提升

营林造林实际上就是通过人工造林实现林业建设的过程,而以这种形式所形成的林区中森林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要保证因地制宜、合理造林、合理规划、有效管理,是森林植物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中自然成长,而这种生长环境则需要管理人员的付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时刻将保护林区环境作为首要责任,不仅能够促进森林植物快速生长,还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对当前森林管理要求以及病虫害防治要求对日常管理工作提出几点综合性的要求:首先,全面了解病虫害,对克制病虫害发生的天敌给予重视与保护,对天敌的数量与分布要结合实际树木种类以及相应病虫害发生特性等作出合理安排与控制,并实施监督天敌的动态状况,根据数量的减少或者天地聚集的位置等进行分析与观察,找到病虫害天敌发生变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在做好生物防治的同时,也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其次,加强检疫工作,对进购的树木种类以及树木健康状况做好检查工作,要保证是无病害的树木或者物种才可进入林区,降低病虫害范围的扩大性,减少发生几率。

2.3 实现营林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相融合

营林措施对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病虫害防治工作对营林建设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相辅相成,相互帮助,所以在营林管理中应该将两者相融合,在营林设计、营林管理、营林建设所有过程中都要考虑到病虫害防治的内容,并为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给予更好的条件,因地制宜、多样化造林、林区结构合理,向原始森林发展形势靠拢,为我国创建良好的生态化环境。而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也要考虑营林管理其他方面的便利,以不破坏林区环境、不扰乱管理秩序等为自我工作监督的首要要求。

2.4 积极发挥病虫害天敌的作用

利用天敌来防范森林病虫害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减少人工工作量,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并且这也是和绿色防治理念相一致的。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病虫害天敌的作用,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则,提高各项预防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森林系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植物组合体,它具有很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不同的物种之间需要确保动态性的平衡,这就需要在确保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引进或者是增加病虫害的天敌数量,不仅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而且也可以维持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2.5 采用药物防治法

如果森林病虫害的问题过于严重,就有必要使用药物来消灭害虫,但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当前很多种植物药剂都可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明显作用,不仅可以对病虫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而且也不会对植物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在选用药物防治法时要将植物药剂作为第一首选。此外,如果是某些特别严重的病虫害,就需要适当的增加化学药物的使用量,有针对性、合理性地选择化学农药,并在使用前由技术人员对药物的药效进行分析,确保使用量可以将病虫消灭,不能使化学药物的残留量过多,这样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参考文献

[1]王鹏,王洪彬.提高营林技术对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3(4).

第8篇: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问题

1.防治技术落后

由于林区工作人员对病虫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林区的工作只围绕经济利益进行,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意义,使得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依然以传统落后的模式为主,病虫害防治技术停滞不前,从而造成了病虫害现象反复性、经常性发生。

另外,病虫害工作存在着经验、经费严重不足,防治措施难于全面落实,人力组织难于到位。防治中药物施放、病虫木伐除、除害处理、需高空作业,风险大,且防治工作量大,施药安全没有相应保障,为以后长期安全防治留下隐患。

2.防治难度增加

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强了植树造林工作,人工造林面积不断扩大,但造林对象主要以纯种林为主,混交林数量相对较少,这导致了病虫害的放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难度。此外,由于农药的不科学使用,造成害虫的天敌减少,也是增加防治难度的一大因素。

3.灾害监测不力

灾害监测制度、监测预报网点的不完善使防治工作无法与林业生产工作有机结合,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局面,最终造成林场生态防御系统的破坏,一旦爆发病虫害,林区管理人员便无法有效遏制快速的蔓延,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

4.基层对防控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森林病虫害被称之为“无烟”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森林在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遭到林业有害生物的侵袭,轻者造成林木生长缓慢,质量变劣,重者整株枯步巴,甚至大面积死亡,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

二、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具体措施

森林随时都可能遭到林业有害生物的侵袭,虫情发生蔓延迅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扑灭,虫口密度会急剧增加,一旦疫情扩散蔓延,将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破坏森林群落结构。为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和今后能更好开展顺利,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林区管理制度

建立林区病虫害防治的奖惩制度,对消极态度的治理人员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对防治工作有重大贡献的治理人员加以奖励,以此规范和激励治理人员。加强治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要求在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的过程中,采用科学和适当的监测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力度。对治理人员实行防治理念再教育措施,从意识形态入手,使其首先意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再让意识指导实践,让治理人员积极投入到平常的治理防护工作中。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对病虫害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林区带来的损失。林区管理制度是防治病虫害活动的有力督导,完善林区管理制度能有效改善林区病虫害现象,对林区工作人员工作开展具有一定指导和约束作用。

2.革新防治技术

对强危害性的病虫害制定针对性的应对计划,优化防治技术,禁止外来生物和害虫的人为传播行为,可以有效避免害虫对林区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科学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产品,降低有毒物质对土壤和森林的危害程度;采用生物科学技术,对病虫害的天敌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让天敌对病虫害的繁衍起抑制作用,实现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

3.强化防治意识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秉承能预防不治理的原则,将预防工作贯穿在整个防治活动中。在林业部门内部进行改革,加大防治工作管理力度,使部门人员对防治工作引起重视,从而逐渐建立病虫害防范机制,以此保证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加大资金投入

林区的管理经费决定了病虫害治理的投入力度。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大约每年有6.67万hm2森林病虫害现象严重,且无法得到有效治理。政府部门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投入,在财政投入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地方补助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原则。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林区防治的方方面面进行资金投入,因此资金投入的具体实现方式是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地方政府筹资投资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收入,从而才能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加大扶持力度。融入政府职能原则。各级政府要将林场的病虫害防治归入到当地的综合防灾减灾计划中,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防治、预测和监管等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这样双管齐下的方式,才能使林场的病虫害的治理手段更加有力有效,治理工具的选择也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

5.加强林木检疫

为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根除,为森林植物灾害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提供嗜返那捌谠けāS建立有效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系统性,有效控制虫害发生和蔓延。对引种的植物进行跟踪监测。发现疫情区域,经扑灭后,要持续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落实责任制度,把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员固定、地点固定、任务固定。

严格实施苗木检疫工作,对调入的苗木实行初检及复检,防止疫情传入。加强苗木产地检疫工作,对病虫害频发地区和城镇植物产品集贸市场加强检疫管理,从源头上切断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对引进的树木新品种及其森林产品实行双重检查,力争林木检疫工作的万无一失。

三、结语

树木具有存活时间长,生长周期久等特点,短则几十年,长则达百年之久。树木在漫长的生长发育期中,由于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界有害生物会随时对树木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林区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即使病虫害现象发生,也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危害在可控制范围内。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我国森林资源才能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良性的提供森林自然资源。

参考文献:

第9篇: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小麦;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措施;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41-01

小麦在中国已有5 000多年种植历史,它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粮食作物之冠。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其中,山东省小麦总产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8%[1],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从而影响到其质量和品质。为了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应多种措施举头并进,实现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目标。小麦常见病害有38种、虫害37种[2-3],其中山东产区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一般包括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麦蜘蛛、白粉病、黏虫、蚜虫、地下害虫、吸浆虫等。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控制其扩散,提高小麦商品性,进一步实现优质小麦的高产、高效,增加经济效益,要根据小麦种植产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小麦不同生长期的病虫害,做好单独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调控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现主要根据山东产区小麦不同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对其防治措施加以阐述,为广大的农户提供参考。

1 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在此期间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防治的效果也很好,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4]。因此,在该有利时机,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争取病虫害防治的主动权。对于农业防治而言,要推行秸秆还田、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等技术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以及增加麦苗的抵抗力。同时采用高抗病虫害优良品种。

在小麦播种期间,需要重点防治纹枯病、地下虫害、吸浆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可通过对土壤进行处理、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对于地下病虫害应该进行土壤处理,如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可利用25%三唑酮乳油15 kg/hm2对水1 500 kg/hm2,稀释后直接喷于地表再进行深耕翻地;而对于治理地下害虫而言,可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者50%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土或者煤渣300 kg/hm2,然后加水45 kg/hm2制成毒土,在进行犁地之前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此外,小麦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也是有效防病治虫的好办法主要包括药剂拌种和包衣。对纹枯病、锈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可分别选用苯醚甲环唑、三唑酮、戊唑醇、咯菌腈、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辛硫磷等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5-7]。

2 返青拔节期

在小麦返青拔节时期,纹枯病、麦蜘蛛、吸浆虫以及地下虫害是防治的重点。2014年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237.33万hm2,其中麦蜘蛛的发生面积69.33万hm2,纹枯病的发生面积78.67万hm2,地下害虫的发生面积56.67万hm2。对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要把握好防治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等杀菌剂加水喷施麦苗茎基部,每隔7~10 d喷药1次,连喷3次,此种方法可兼治白粉病和条锈病;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进行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750 mL/hm2左右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时,可用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对于吸浆虫重发区,要利用返青期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地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对入适量的水分,拌入适量的细土制成毒土,沿麦垄撒施均匀,后用锄头将药剂翻到土中。

3 穗期

穗期是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害的多发时期和危害盛期。一般来说,穗期是影响小麦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时期,因此,要保证小麦的产量,就要及时有效地治理各种病虫害。防治白粉病与锈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腈菌唑等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8-9]。赤霉病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才能做到经济有效。在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 d以上,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农业防治主要是利用合理的田间整理、地块布局、合理用肥等手段。药剂防治主要是根据小麦的发育期以及天气状况合理进行,可选用氰烯菌酯、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等,要用足药量,如在施药后3~6 h内遇雨,则雨后应及时补治[10-11]。小麦抽穗期是麦蚜大量迁入发生期,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应注意保护利用瓢虫、蚜茧蜂等天敌资源,加强生物防治。除此之外,可用40%乐果乳油6 000~8 000倍液。防治吸浆虫成虫期,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 mL/hm2喷雾[12]。

4 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病虫害主要包括麦穗蚜、锈病、白粉病等。对于麦穗蚜的防治,可使用25%快杀灵乳油375~525 m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洒于田中[13]。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耕种之前,应选育优质、抗病能力强的良种进行耕种。耕种之时,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小麦抗性,促进麦株生长健康。同时,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区域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的小麦。

6 参考文献

[1] 王东,鞠正春.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2):99-103.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51-437.

[3] 陈万权.图说小麦病虫草鼠害防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4] 宋玉立.2009 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3):13-14.

[5] 曹雅忠,李克斌,尹姣.浅析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现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89-393.

[6] 何振贤,郭更博,刘子卓.沟金针虫成灾因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3-64.

[7] 陈杨林,陈万权,谢水仙,等.三唑醇与粉锈宁对小麦几种重要病害的药效比较[J].植物保护,1990,16(1):23-24.

[8] 陈万权.小麦锈病发生与防治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 周益林,段霞瑜,盛宝钦.植物白粉病的化学防治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1,3(2):12-18.

[10] 刁亚梅,倪珏萍,马亚芳,等.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的应用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4):121-123.

[11] 邵振润,周明国,仇剑波,等.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抗性调查研究及防控对策[J].农药,2011,50(5):38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