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文

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精选(九篇)

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1篇: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防治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我国整体的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的病虫害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广大农民和各个地区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都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来减少甚至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对于农作物来说,通过采取防治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1病虫害的防治原理

在农业生产中,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接连不断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作物中出现了害虫、微生物等有害生物。这种有害生物必须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多种有害生物之间会出现一个生物群落,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害生物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有害生物都扮演了不同角色。但是它们的存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会受到其它物种的威胁。每个物种之间都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会有依赖或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物种的变化都会对其它物种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一来,农作物种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增长、或减少。

然而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中,要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只是单单对某一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或者仅仅使用一种防治方法,去对所有的农作物中的害虫进行防治和处理,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比如,在有些地区,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消灭害虫,尽管这种做法可以在短时间里消灭一部分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但是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也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其生长速度或使农作物不再是绿色健康果蔬。因此,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技术,把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最少范围内,以减小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

2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在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必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任何单一的防治方法都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进行防治时,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提高防治技术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治水平得以提升,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达到最小。

2.1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它又可以称作生物新陈代谢的防治剂。这项技术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而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有害生物和它的天敌是并存的。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2.1.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1.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2.2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一种有效措施。化学农药见效较快、成本不高,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方式一直是病虫害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种化学防治技术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农民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防治时,也有几个要注意地问题:

2.2.1提前检测预报。在实施这项化学防治技术以前,有关人员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农田,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病虫害的防治成果更为显著。此外,除了要对农作物发生的趋势进行相应的预报外,还要加强对预报网络建设的健全,使预报的条件和手段得以改善。

2.2.2科学选择农药。科学选用农药也是一项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水平的重要也是关键措施。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农药种类很多,对农民的选择也起到了一定迷惑作用,因此,农民在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如果选用不当,不仅起不到防治作用,甚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如果选用农药得当,则会很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在当前,并没有哪一种农药可以杀死所有的害虫,因此,在选择农药时要慎重,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合适的农药,不能盲目选择。

2.2.3合理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不能将不同的化学药物混合使用,同时注意使用最新的农药品种,不同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防治效果。

2.3使用物理机械防治

所谓的物理机械防止技术就是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等来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力学、光学等都可以帮助农作物防治。利用这项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利用物理器械捕杀各种害虫,如可以在田间使用粘虫板或者粘虫网。(2)利用害虫喜欢聚集的特点,把病害虫积聚到一起诱杀。(3)使用障碍隔离法。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病虫害习惯活动的区域设置一些障碍物,阻止病虫害生物蔓延危害瓜果,可以在瓜果上套塑料袋或者在蔬菜基地设置防虫网,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病虫害的传播。此外,还要加强田地管理,经常对土地进行除草、施肥或翻耕,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几率。

第2篇: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建设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34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最基础的项目生产方式之一,设施农业是基于机械化、工程化、工业化手段开展的农业运行模式,它有助于摆脱过去的手动农业存在的不足,为动植物生长提供可以控制的环境,突出土壤在生产中的作用,并降低劳动力投入数量,保证高品质生产。另外,设施农业也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化农业的革命,提高蔬菜产量。然而设施农业的发展却很容易带来病虫害的影响,增加病虫的存活期,影响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根据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对蔬菜病虫害加以防治,找到有效的策略提高蔬菜的质量,为百姓提供健康的饮食。

1 设施农业发展带来的病虫害问题

1.1 容易滋生病虫害危险

设施农业的推广,会影响蔬菜生长的气候,造成温度过高、湿度大、通气条件不好等问题,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为病虫提供滋生的土壤,加快他们的繁殖速度。例如引发灰霉病等,造成茄子、黄瓜、辣椒遭遇威胁,降低产量和质量。

1.2 为病虫度过冬季提供场所

冬季气温低、冰冻严重,天气条件差,有助于杀死病虫,为来年夏天蔬菜生长打基础。然而设施农业的利用缩短了蔬菜种植的周期,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为病虫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1.3 增加病虫害的种类

设施农业大面积的生物技术的应用,会改变气候环境、蔬菜的生长条件等,温度、湿度的不同,必然会为病虫出现滋生土壤,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以往没见过的病虫危害,加大治愈的难度。

2 设施农业下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2.1 选择优良品种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蔬菜病虫害问题,既有生产方式方面的问题,也有作物品种选择方面的不足。如果品种选择不当,那么在后期的管理方面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在设施农业生产首先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应该更加注重农作物的抗病性能,让农作物拥有更多的发展优势。

2.2 正确施药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又一问题就是滥用农药,过度注重农作物产量,加大肥料的施放力度,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的生产,而且会对土壤造成长远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须把握好肥料的施放度;在病虫害的治理方面,应该正确用药,针对用药不均的现象,可利用药物粉尘进行喷洒的形式能有效治理蔬菜的病虫害。对于容易寄生在土壤中的病虫害,应该采取治理土壤的方式,两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2.3 把握好治理的时机

蔬菜生产与设施化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病虫害危险的出现,虫害种类不同,对空气湿度、温度的要求不同,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治理效果。蔬菜生长的初期,是最容易滋生病虫的时间段。因此,在治理病虫的时候,必须抓住机遇,做好预防工作,找准最佳的撒药时间,在蔬菜还是幼苗的时候就进行喷药,并注重喷洒方式,保证药物均匀,且控制好药物使用数量,在遇到大面积病虫害威胁的时候,更要做好及时治疗,确保实现最好的防治效果,提高蔬菜产量,及时解决病虫危害。

3 结束语

设施农业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实现集中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降低人员耗费,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农业设施的推广由于会改变蔬菜生长的温度、湿度,改变环境情况,很容易滋生病虫危害。对此,必须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法和手段,选择优良品种,正确进行施药,并掌握好最佳的喷洒时间,确保蔬菜产量的提高,降低病虫危害,为百姓提供健康的蔬菜作物。

参考文献

[1]张留江,李荣博,刘蕴贤.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J].天津农业科学,2010(2):149-151.

[2]朱增改,田平素,陈彦龙,白风歧.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6(3):17-18.

[3]陈向军,全红梅.设施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策略[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9(4):6-8.

第3篇: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管理现状;防治措施

【前言】:果树病虫害是影响果实质量和果树栽培的主要因素,由于病虫害管理方法和技术达不到要求,部分地方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没有深入开展,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难度。

1、 果树病虫害

果树病虫害一方面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体内分泌失调,另一方面是因为害虫在果实生长过程中侵害了果树的枝叶或果实等生长部位[1]。如果病虫害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的防治,不仅会影响果树的健康生长,影响果实的品质,更重要的是会对整个果树种植园区带来严重的破坏,破坏更多的生物生长;另外,现在病虫害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由于施用化肥农药,病虫对农药没有反应,产生了抗药性,这样不仅达不到防治目的,白白浪费了农药,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和污染。

因此,要想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病虫害的管理及防治是果树种植的关键。

2、 果树病虫害管理现状

2.1果园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落后

一些地区的果园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没有先进的果树防治知识,一些设施也相对比较陈旧;另外,落后的经验管理和粗放式的管理方式都会阻碍果树产业的发展。

2.2农药喷洒不合理,增加防治难度

2.2.1农药喷洒控制和施用时间不科学

目前喷洒农药是治理病虫害的主要方法,但是很多时候由于种植管理人员缺乏种植经验等原因,在没有果树病虫害是就不用药,一旦发现有果树病虫害就乱用农药,这样不仅起不到科学合理配置药物的作用,不能起到防治效果,还会起到副作用;另外,一些果农认为病虫害的防治就是喷洒的农药越多越好,这种就会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

2.2.2没有对果树生长情况定期检查

果树的生长期和生长规律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对果树进行定期的检查,这样就很难发现那些在果树生长过程中出现过快或发育缓慢的现象,还是按照果树的生长规律进行喷洒,很容易因为错过了喷洒农药的最佳时机,出现果实坏死现象,不仅不能达到病虫防治,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2.2.3由于长期对果树使用病虫农药,造成以后再使用此种农药时不能产生明显的防治效果,因为农药的活性下降,病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造成农药起不到作用,病虫害不断繁衍,影响防治效果。

2.3不注重果园的日常清洁工作

很多果农并没有意识到果园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该通过自然发展的规律来防治果树病虫害,但是一些果农不注意果园的清理,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生物,破坏了果园的生态平衡,让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

3、 果树病虫害管理及防治措施

3.1提高果园管理水平

首先,要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及时观察果树的实际生长情况,并排水灌溉,及时将果园内的杂草清除掉,适时采收成熟果实,保证果品的品质,提高果树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其次,在果树施肥的过程中,也要对表土进行深层翻新,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将病菌暴露在土地表面,通过喷洒农药或曝晒进行杀菌;最后,可以将那些价格昂F,果品质量好的果树的果实套袋保护。

3.2合理喷洒农药,提高防治效果

3.2.1提高农药喷洒质量

喷洒农药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因此,要在果树叶片的正反两面都喷洒上农药,另外,也不能忽视对树冠的上下和内外,避免出现漏喷的现象,提高喷洒质量。

3.2.2合理配置农药

防治病虫害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喷洒农药,因此,在喷洒农药时,要考虑果树的实际生长情况根据果树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例控制农药的用量和农药比例[2]。在农药的混合过程中,要根据酸碱性对果树园土壤的影响,控制好比例,可以用复合型的农药对果树进行喷洒,提升农药防治的有效性。

3.3改进栽培措施防治病虫害

3.3.1果园的日常清洁工作,改进栽培环境

很多时候出现病虫害的原因就是因为忽略了果树的生长环境。可以通过自然调节的方法来降低病虫的侵害,管理人员注意保护病虫的天敌,尽量少用化学药物,在冬季树叶掉落后,管理人员要及时清理,防治病虫害通过自身保护过冬。一个好的栽植环境可以起到调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例如,食心虫钻蛀果实后会出现落果、僵果,蚜虫会藏于树干缝隙中过冬,卷叶虫也会被包裹在树叶中过冬,因此,一定要重视果园的日常清洁工作,及时去除病叶病果。

例如,某地种植有大量苹果树,主要品种是红富士和嘎啦果,但是经常会经常因为病虫害,给果树生产带来严重危害,苹果树腐烂病是当地常见的病虫害之一,果园粗放管理、冬季温度骤降,树体受冻,都会造成此病蔓延。果农采取的防治方法是加强栽培管理,随时摘除病果,冬季减去枯枝,另外在花期多雨的年份,分别喷洒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各一次[3]。在贮藏期间,严格控制库温和相对湿度。

3.3.2做好前期的幼苗的培育

果树栽培的质量取决的果树培育,因此,果农一定要培育健壮苗木,确保繁殖材料不受病虫害的侵蚀,保证苗木自身的清洁性和安全性。这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前提。

3.3.3对果树病虫害实行联防联治

现在很多果园的经营模式都是果农独立管理,分散经营,但是这样很容易由于一户的果树受到了病虫害的侵害而牵连到其他果农。因此,在防治果树病虫害的过程中,果农之间要相互合作,实行联防联治,统一时间喷洒农药,防止大面积的果树受到病虫害的侵犯,提高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果树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果树病虫害对果树综合产业带来的影响。因此,果树病虫害的管理和防治工作势在必行,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防治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将病虫害管理和防治工作落实到实处,以此来提高果树的种植质量,实现果树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42

前言

云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较早,但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低湿阴雨天气,局部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害等因素影响,加上受周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导致水稻病虫害频发,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其中,双土镇主要的病虫害有: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苞虫和稻瘟病、纹枯病等,最传统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主要是喷施化学农药。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快速防治引发的病虫害问题,对提高水稻的产量有帮助,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无法实现水稻的无公害生产,不能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质量要求。因此,应该通过喷施高效低毒性的农药,结合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1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1 农业结构转型引起的水稻病虫害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进一步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引起了稻田与非稻田病虫害之间的相互流通,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转型,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了各种病虫害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水稻的种植产量,不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水稻。因此,传统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无法做到运用无公害的方式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所以,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该从水稻种植的生态角度出发,对引发的病虫害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病虫害采取相关防治措施,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并举。

1.2 水稻类型多样化加重了水稻病虫害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增加了对水稻的需求,实现了水稻种植向着多元化的种植方向发展。为了促进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种植产量的增加,在种植区域内进行了多品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使水稻由高产量、单一型的种植方式向着高质量和多元化的方式转变。因此,对水稻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改变,不能适应当前水稻种植发展的需要,并且多元化的水稻品种种植方式,降低了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一些新引进的水稻品种,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弱,导致病虫害频发,增加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难度,给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影响。

2 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措施

2.1 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

要想实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必须要对种植的水稻区域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水稻生长的周期内,对各个期间的水稻生长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作,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水稻的病虫危害,并针对水稻的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水稻进行监测时,可以通过宣传、发放资料、网络等形式预测水稻病虫害发生率,为水稻病虫害的判断提供理论性依据,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应该对发生病虫害的水稻进行范围内的评估工作,让广大农户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重视,根据受灾的面积来采取适当地解决措施,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由于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促进水稻种植业向着无公害的治疗方式迈进,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2.2 运用生物和物理相结合的治疗手段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运用生物治疗是当前最环保最科学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被广大水稻种植户广泛应用,通过对发病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可以明确造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因此,应该运用农田释放的形式和研究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类药剂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以虫治虫技术,能够代替化学农药试剂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创新,利用声波和红外线等措施来对可能引发的病虫害进行干扰,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和繁殖。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对病虫害生存的习性的了解,采用红外线激光刺激害虫,使害虫的新陈代谢发生混乱,加剧虫害死亡的速度,提高水稻防病治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结论

针对当前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病虫害问题频发的现状,应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对水稻田地中的病虫害防治和无公害水稻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突如其来暴发性病虫危害的发生,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应对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农户解决在水稻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切实加强对植保工作公益性、社会性、防灾性、技术性于一体,在科技兴粮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对于发生水稻病虫害的区域,应该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解,对水稻的生长周期进行监测,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水稻防治措施进行创新,确保水稻丰收,农民增收,实现水稻优质、高效、高产,促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发展云阳县水稻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金兰,王华为,潘迎辉. 无公害水稻中农药残留检测及其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5(21):16-18.

第5篇: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文

摘 要:目的:通过对试验地进行病虫害防护措施,观察使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效果,确定这种方法是否可行。方法:在试验区采取农药减量增产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护工作,做好防护病虫害的相关记录,将试验地分为示范区以及对照区,一种采取农药减量增产方法,对照区则采用常规防护方法,分别观测防护效果并记录。结果:示范区的水稻产量更高,而对照区的水稻产量偏低。结论: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能够帮助农民有效防护病虫害的侵袭,提升农作物的生产量,这种农业生产技术值得推广。

关键词: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水稻病虫害;应用效果;防治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人们依赖度极高的食物来源,我国的农民在进行水稻种植时,不断根据水稻的具体情况,改变原来的种植方式,我国的水稻年产量也越来越多,但是水稻种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了影响,主要是来自于病虫害的不良影响,为了保证水稻的年产量,提早实现“绿色植物保护”的理念,我国的农业生产者对病虫害的防护工作不断进行研究,使用单一的防护病虫害的药品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防护需求,观念先进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水稻的种植过程进行调研的时候,提出一种新型的农药组合方式,通过对施药的时间进行调整来加强病虫害的防护效果,这种防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农药的用量,从而使农作物上的残留量更少,有效使农作物增收,本文以具体的实验案例为依据,对这种农业技术进行分析,现有实验过程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次实验选取的材料是较为标准的试验地,这两片试验地相隔的距离比较近,可以使采集数据的工作更为容易,土壤营养程度高,较为肥沃,交通便利,灌溉水源充足,两片试验地均没有布置杀虫灯等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设备。

1.2 方法

示范区于8月1-2日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8月15日在稻纵卷叶螟1龄高峰期内使用5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用于防治第3代与第4代稻纵卷叶螟,每次用药量160g/hm2,并采取对水喷雾的方式。由于第4代稻纵卷叶螟基数比较低,所以需适当减少用药,在9月10日使用30%苯醚甲环唑・苯环唑160g/hm2对水喷雾。对照区所采取的药剂用品以及药物施用的时间由农户自行决定,并分为5次进行给药。第1次给药时间为8月5日,用三唑磷1.8L/hm2防治二化螟;第2次给药时间为8月15日,用丙溴磷1.8L/hm2防治第4代稻纵卷叶螟;第3次给药时间为8月25日,用井冈霉素剂3.8L/hm2防治纹枯病;第4次给药时间为9月15日,用三唑磷1.8L/hm2与30%噻嗪酮700g/hm2综合防治晚稻穗期病虫害。

2 结果

2.1 仿效

在使用减量农药增加产量这种技术之后,农业生产者对示范区以及对照区分别进行了观测以及记录,并做出了合理的调查,现有如下研究结果:在示范区中,出现二化螟枯梢的概率是4.3%,平均概率是1.4%,而对照区的二化螟枯梢的现象比较严重,概率达到12.7%,平均概率为4.5%;对示范区中存在的稻飞虱虫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总量在每丛300头到500头之间,在对对照区中的稻飞虱虫出现的情况进行记录时,发现总量在每丛1300头到1500头之间。

在对稻纵卷叶螟叶的概率进行研究时,发现示范区的概率为5%,平均概率为3.4%,对照区的概率为28%,平均概率为7%。

在水稻出现纹枯病的概率进行分析时,示范区的发病率在10%以内,平均发病的概率为2.3%,而对照组的发病概率偏高,在16%作用,平均发病概率为3.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示范区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要由于对照区。

2.2 水稻产量

在10月时,农业生产者对水稻的产量进行了详细地记录,随机从示范区以及对照区选择几部分实验地,对其产量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后发现示范区的产量相对比较高,其平均产量比对照区的产量高出12%,因此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使用减少农药提高产量的技术可以使水稻的产量有效提升。

3 讨论

农业生产者的普遍特点是文化水平偏低,在治理病虫害时,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治理经验进行治理,没有成体系的治理知识系统,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差,而且一些农药贩卖商为了从农业生产者身上赚取更多的利益,而去诱导农业生产者选取更多种类的农药,但是使用更多的农药并不会对农产品起到保护与增产的作用,反而会破坏农产品所在区域的土壤,是农业环境污染加剧,因此农业生产者只有根据农作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才能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与预期相符。农业科研人员应当对这种技术进行分析,并不断改进,才能保证这种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农业领域服务。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使用农药的时候,一般都是凭借耕地经验,缺乏科学使用方法的指导,简单的认为只要农药用量多,便可以起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忽视了农药中所含有毒物化学质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在喷洒农药时不会刻意控制农药用量。并且,农药类型比较单一,病虫害对农药抗性会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农药失效,无法对病虫害起到抑制作用。使用农药过程中,除了抑制病虫害之外,还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会有很多残余农药无法被病虫害和农作物吸收,会逐渐渗透到土壤中,农药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会对土壤结构中的养分造成破坏,在造成土壤污染的同时,还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并且,渗透到土壤中的农药会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水中,污染引用水源,严重威胁了人体健康。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农药时,要选择最佳时间防治病虫害,尽可能的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田间农药的残留量,提高水稻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该试验结果表明,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药剂选取、施药时机以及施药方法等。其中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不仅高效、低毒,并且药效持久性长,水稻杀虫范围比较广,能够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稻飞虱有着良好的防治作用,能够在水稻分蘖初期对稻飞虱进行有效防治。只要保证药物施用得当,时机把握得当,不仅可以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并且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三唑磷、丙溴磷、井冈霉素、噻嗪酮同样作为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药物,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几率,保证水稻病虫区的产量。因此,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上,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考虑与分析,不论是哪一种病虫,只要达到防治的指标,就需要进行防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降低田间农药的残留量,才能真正提高水稻的产量。

参考文献

[1]卢仲良,孔学梅,袁文龙,陈赣海,邹新华,邹信才.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

[2]邹前锋,杨晓晖,彭杨,成连香,吴述云,胡柏森.浅谈如何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技术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6(18).

第6篇: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09

农业生产中柑橘的病虫害会让其生长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严重下降,有害生物让柑橘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包括植物的代谢和品质都会受到恶劣的影响,给区域农业的经济价值造成很大的损失,也影响了柑橘种植农户的利益和收入。

在我国柑橘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是具备一定效果优势的手段,对生态环境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污染,种植柑橘的农户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但是我国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部分地区还没有推广开来,很多种植户都使用传统农药反复且多次的喷洒柑橘,以期达到防止病虫害的目的。但是经常使用同一种农药会让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在使用剂量上也会呈现上升趋势,不仅浪费资源和资金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我国农业部门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用自然可控的病虫害治理方式为柑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1 柑橘病虫害特点概况

根据柑橘的生长特点,可以总结出柑橘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金龟子和卷叶蛾的虫害现象通常出现在春季,而叶甲类和溃疡病症会在夏季出现,这些病虫害都会影响到柑橘的质量和产量,给农业的经济效应带来一定危害。据调查,我国的柑橘容易出现的病虫害为螨虫类,因此加强柑橘植株的引进检疫过程,用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柑橘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柑橘的经济效益。

2 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概况

2.1 预防病虫来源

柑橘很多病虫害都是在预防过程中没有完善造成的,如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柑橘根结线虫病、柑橘线虫病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病原因都是检疫对象病害未到位导致的。因此在种植柑橘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检疫工作,并对涉及到柑橘生长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和苗木进行充分检疫,严禁从新区和无病区等病区引进苗木和接穗,控制好病虫害的蔓延程度,对新引进的苗木和接穗实行消毒处理。还需要将整个种植园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创造无病无毒的柑橘生长环境,积极培育无病苗木,建立无病苗圃,地点应选择无柑橘病虫害发生过的地区。对虫害可能发生时节的植株进行监控和预测,合理借助配合生态环境的手段降低病虫害给柑橘的影响。在冬季的时候做好清园和修剪工作,将冬季的病虫害源头切断,有效降低病虫害高发期对植株的影响。正确的预防和监测工作可以帮助柑橘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当以预防环节为主。

2.2 加强培育管控

很多地区的柑橘种植都是在其他地区引进植株后再进行繁殖,因此引进植株的是否可以安全培育成为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重点。根据柑橘引进的原则,经过调动和寄送的柑橘植株、种子、接穗、果实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严格的z疫过程,以证明该品种和批次的柑橘不携带危险病虫害,并经过无毒处理才能运送到种植园培育。培育柑橘的种植园也需要远离病虫害的传播地区,还需要靠近交通发达的位置,满足园区无毒无害的情况下又具备浇灌条件。在选好可以培育的无病虫害的母株之后,需要对柑橘培育过程进行持续性的监管。在有病株出现时判断好病虫害的种类并及时采取消毒或药物防治处理,在必要时需要对病害植株进行挖除和烧毁,以免虫害蔓延影响其他柑橘的生长,促抽梢整齐,缩短幼果嫩期,减少病菌侵染的范围扩大影响整片园区。

2.3 有机手段配合

农作物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生态环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农业部门影响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增加具备物理性质的有机病虫害防治手段提高柑橘的经济效益。害虫通常具备有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味性,因此利用光和气味吸引并杀死害虫才是环保和提高产量的科学做法。在实际的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过程中,可以将频振灯悬挂在柑橘园中,如果种植园中有水塘还可以将其悬挂在水面上方,在害虫被频振灯电晕后可以直接落入水中淹死,达到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其诱杀的效果。而飞蛾更喜欢味道较重的物体,因此将味道较大的物体和电子杀虫器结合起来同样可以防治虫害。

3 结束语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对柑橘产量提升和环境友好的种植必要环节,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病虫害防治科学实践。通过进行科学的预防、培育和治理柑橘植株,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柑橘的产量和质量,从周期性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对柑橘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1]段诗运,刘进.柑橘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浅谈[J].浙江柑桔,2013(01):21-23.

第7篇: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 常见种类 防治对策

前言: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水稻面积的增加,病虫害的影响也在加剧,给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对策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下文针对稻瘟病、卷叶螟、稻飞虱等常见病害进行分析。

1.当前常见水稻病虫害

目前,水稻病虫害种类较多,最为常见的可以分为:稻瘟病螟虫、稻飞虱是、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1.1 稻飞虱

这是对水稻产量危害最大的一种害虫,其主要靠吸取水稻基部汁液为生,然后通过唾液分泌有毒物质,使得稻株变黑,直至死亡,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甚至绝收,危害十分严重。

1.2 水稻螟虫

这一虫害主要是靠幼虫为主危害水稻,初孵幼虫造成水稻枯鞘,2 龄以后幼虫会造成枯心苗、死孕穗、白穗等病害。造成水稻的空穗和瘪粒、空粒现象增多。一旦遭受螟虫危害非常容易出现倒伏。对此,必须引起重视,加大农药用量,降低损失。

1.3 稻瘟病

该病害主要是由真菌引起,这一病害对水稻各个部位都会产生危害,而且整个过程都会出现,对水稻生长危害较大,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1.4 水稻纹枯病

在抽穗或者是孕穗的关键时期,一旦遇到高温少雨的天气,就会出现真菌感染,导致稻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感染稻枯病的水稻穗小、不实,一旦发病在剑叶下部就会出现黄绿色条纹,该病是水稻病中的癌症,染上此病的水稻减产是必然的,甚至会影响水稻的质量,导致种植户的损失增加。

1.5 水稻白叶枯病

如果遇到连续高温多雨或者是多雨的季节,就会导致稻穗过细,在这一病害的初期,水稻的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严重的最后变灰白色,整株水稻枯死。患病的水稻容易倒伏,稻穗不实,减少产量。

2.解决水稻病虫害的有效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类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采取有效对策加以防治,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2.1 根据时期不同选择不同的防治对策

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就会有不同的病害发生,必须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加以治理。对于一些危害不大的病害可以采取物理方式治理,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药害,杀虫灯杀害水稻螟虫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

2.2 治理稻飞虱和卷叶螟的对策

水稻都是连片种植,因此是沟渠配套,这给化学治理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可以亩用40%毒死乳油70毫升加25%甲氰菊酯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以亩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克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60克兑水50公斤喷雾进行治理,具体来说要根据具体的情况

2.3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

主要要注意田间的管理以及发病前期的防治。在发病初期就可以连续用药,主要使用的防治药物可使用每亩用20%叶青双川化-018可湿性粉剂125克或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300克或12%施稻灵悬浮剂30毫升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70克等对水75千克喷雾。力求早期治理病变。

2.4稻瘟病防治

针对稻瘟病关键是要做好田间管理,加强对水稻施肥与农药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加强管理,方能避免稻瘟病。

2.5 防治纹枯病的措施

针对纹枯病,可以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也可用2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农抗120水剂喷雾。要根据病害的情况适当的选择喷洒次数。

2.6 加强种植户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

现代农民普遍缺乏提前预防的意识,因此,农业相关部门或者农业管理网站要根据自身条件为农民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帮助农民提高意识,增强防治技术,提高水稻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进而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促进农民收成的增加。

结束语:

第8篇: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突发;病虫害;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685.12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梨树县农作物病虫害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突发,四棵树乡也受到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的危害,在防治工作中,经乡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危害,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1 2012年突发性病虫害发生情况

进入7月下旬,四棵树乡二代粘虫、玉米大斑病陆续发生并蔓延成灾,造成较重危害。二代粘虫发生面积4846hm,占全乡玉米面积的50%左右,其中重发生面积2100hm,危害较重的村是四棵树村、小郑屯村和安家屯村。玉米大斑病发生面积1700hm,占全乡玉米面积的20%,病害发生早、面积大,个别品种和地块发病程度较重。

2 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2.1 二代粘虫

2.1.1 虫源因素

2012年6月下旬,四棵树乡一代粘虫在部分玉米田开始发生,玉米田一代粘虫发生面积约700hm,由于一代粘虫多为零星发生或点片发生,危害程度较轻,没有引起重视,大部分地块没有进行防治,部分地块防治不彻底,没有达到“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要求,导致二代粘虫田间虫源基数高,造成二代粘虫突发。

2.1.2 气象条件

2012年7月下旬~8月上旬,温度适宜,且多雨高湿,田间杂草丛生,有利于粘虫产卵,环境条件利于二代粘虫孵化、发生和蔓延。

2.1.3 公共防治

由于目前农村实行的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各村都存在公共防治弱的问题,尤其是公用地、林带、草地、稻畦埂等地无人进行防治,形成防治的真空地段,造成虫害向田间转移扩散。

2.1.4 防抗能力

虫害发生时,由于玉米植株高,给防治作业带来一定难度。高秆作业机械少,难以应对大面积突发性病虫害防治需要,延误了防治时机;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高杆施药机械难以连片作业,影响防治速度;小型喷雾器喷雾防治速度慢,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

2.1.5 认识不足

由于粘虫在四棵树乡近年来危害程度较轻,农民群众防治意识淡薄,对一代粘虫危害没有足够重视,因而造成二代粘虫的发生蔓延。

表1是秋季在四棵树村、小郑屯村、安家屯村3个村进行的测产调查结果,通过对比,虫灾发生地块与未遭受虫灾相比平均减产33.69%。

2.2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的致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它的发生发展与田间温湿度有一定关系。

2.2.1 发病时间早

7月下旬,玉米田间出现大斑病病斑,比历年发生提早10d左右。

2.2.2 气象条件

2012年7月下旬多阴雨高湿多风天气,利于玉米大斑病病菌的发展传播,仅1周时间,部分地块大斑病病级由0.5级迅速上升到1.5~2级,蔓延速度非常快。

2.2.3 品种因素

由于2012年我乡玉米种植品种较为单一,而且集中连片,部分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病菌抗性差,也造成了大斑病的流行。

2.2.4 防治准备不足

历年来玉米大斑病发生程度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农民群众比较忽略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2012年大斑病严重发生并造成危害,应对的防治措施不足。

表2是秋季在四棵树村、小郑屯村、安家屯村3个村进行的测产调查结果,通过对比,玉米大斑病发生地块与未发生地块产量相比,平均减产14.62%。

3.今后应对突发性病虫害的对策和建议

纵观2012年突发和流行的病虫害防治,给农业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也给今后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有效控制各种病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防治投入,达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工作目标。

3.1 提高认识,加强防范

在2012年突发的二代粘虫、玉米大斑病发生和防控工作中,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县、乡、村三级都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责任,建立病虫害防治领导组织,加强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范意识,切实做到病虫害监测、病虫害应急防治常态化管理。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植保机械投入

目前,在乡镇农业植保体系建设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缺少专门从事植保工作的技术人员,基础设施落后和有限的经费支撑都难以保证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也很难对突发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因而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机,更难做到对农民群众及时进行防治技术指导。因此,要加强各级基层植保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预警水平,真正做到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

3.3 组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组织化程度

目前,四棵树乡农村病虫害防治上仍然以一家一户为主,防治分散,防治手段落后,防治不及时,是困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2012年防治病虫害的紧张时期,正值农民外出务工,防治力量严重不足。因此,急需建立一批农村植保合作组织以及各类植保专业化服务队伍,通过合作组织的统一购药,统一防治,达到及时防治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植保合作组织及专业化防治队伍购进先进的大型植保机械,解决目前植保机械严重滞后、影响病虫害防治的突出问题,从而达到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保产增产的目标。

3.4 做好防治药械等物资储备

为了应对突发性病虫害的暴发流行,各级农业部门应指导乡以下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做好适当的农药、药械的储备,以备在病虫害发生流行时期用来应对病虫害的及时防治,避免因物资准备不足贻误最佳防治时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5 加强防治队伍建设

及时开展防治工作指导和服务、培训 乡级农业站要指导完善村屯植保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植保服务水平。通过绿证教育、阳光工程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植保技术培训,让农民群众掌握更多的防治方法、防治技术及防治中自我保护措施;建立县、乡、村三级病虫测报网络,加大病虫害预报预警作用,及时发现病虫害,及时组织农民群众进行防治,做到病虫害早发现、早防治;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防治一线,及时做好防治指导。

参考文献

[1] 田秀萍.粘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农业,2004(06).

[2] 李丹,刘红梅,张铃,黎藜.毕节地区粘虫局部暴发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4(05).

[3] 袁福香,李忠辉,王立昌,陈雷明.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风险防御区划.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

第9篇: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01

对于果树种植而言,防治病虫害工作是影响果树种植的一个重要因素。病虫害问题的产生,会显著影响果树的成长与结果,病虫害的传染性与危害性,能够对整个果树范畴形成较大的迫害。鉴于这一状况及问题,应当科学的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避免对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保证相应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是果树成长阶段的重要灾害,甚至会导致减产或绝收。在预防当中,大部分果农会将注意力投入到灭杀当中,对预防极少关注,导致病虫害持续上升。比如柑橘小实蝇,在早期如果没有做好预防,则会在坐果后寄生在果实中,较难去除。在这一病虫害开始出现时,并未引发关注,在时间的推动下,逐步加重,不断传播,构成了严重的病虫害。果园生态系统是随时改变的动态系统,与气候条件及季节更替关系密切。因为每年的光照、降水量等因素都有所差异,果树在病虫方面的类别、传播速度以及发生时间均有所差别。需要果农在种植时严格掌握果树生长规律,在果园系统动态监控方面加强力度,一旦发现病虫害,则需尽快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1]。

1.2 忽视休眠期的病虫害防治

果树越冬时,根茎处于生长缓慢的状态,此时果树的病虫也会进行休眠,在这一阶段,果农较少对果树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防治。实则此时的病虫仍会危害到果树,假如忽视了,则会令春季病虫害更加严重。

1.3 农药滥用

在果树病虫害防治方面,大多通过农药给予防治,在防控当中,果农较多的运用不同农药防治病虫害。果树一旦出现病虫害,就会将各种农药都投放到果树当中,果品农药残留超标情况极为严重。

有些农药残留时间较久,比如乐果、甲胺磷等毒性较高、含量较大的农药。边远地区乃至经济不够发达等地,滥用农药现象极为严重,果品农药污染问题较重。

2 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科学选择果树品种

果园的生态环境包括果树、害虫、益虫、微生物等,果农需要科W挑选果树品种,有效规划种植范畴。例如因为在果树的成长阶段会产生相互移植、病虫害交叉感染等状况,苹果树不应与桃树、梨树进行混合种植,梨树也不宜与桃树相混合。果农还应当选择有机肥料、掌握剪除病虫果枝、清理果园环境等方法,打加快果树成长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2.2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制定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农业防治为根基,生物防治作为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挑选适宜的生物控制技术。将物理防治工作做好,在冬季将病虫枝修剪好,将枯枝败叶清理掉,夏季配备好杀虫灯等人工诱杀方法。

2.3 加强保护和运用天敌

尽可能减少使用广谱农药。逐渐降低硫磷等农药的使用量,挑选具有内吸性、选择性的农药,挑选适宜的农药剂型与施药方式,尽可能规避药剂和天敌触碰。提高生态环境,展现出天敌的效果,大面积种植有益生物,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为天敌更改寄主与繁殖场地。通过人工方式将天敌释放出来。农药大面积喷洒,令天敌越发较难控制害虫,可以通过人工方式繁殖或释放天敌的方式,将天敌的数量进行补充。

2.4 定期培训农民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农民果树种植技术

农民作为果树种植的重要管理人员,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力量。在防治病虫害时,农民的合理种植技术可以确保果树健康成长。转变农民在传统方面的理念,通过绿色方式治理病虫害。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包含果树种植知识、病虫害的类别、生态环境乃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等方面。创建病虫害防治示范田,通过新型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让果农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给予重视,让果农学会病虫害的防治新技术[2]。

3 结束语

果树存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应当引起果农的重视,本着综合性防治的原则,在防治过程中需要考量到诸多影响因素,依照实情给予治理,分阶段有效选择药物剂量,及时将果园杂物进行清理,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建立符合实际的防治规划,把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好,以提升果产品的品质与数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