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精选(九篇)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

第1篇: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情况;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金翠云(1978-),女,浙江江山人,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汪晓男(1971-),女,黑龙江五常人,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项目“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A2012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211-03

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在21世纪,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是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它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其目的就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引导学生自主选题、组建实训装置,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调试,以培养大学生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培养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一、SRT发展概况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最早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提出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UROP鼓励和支持具备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UROP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运行体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本科生科研训练。目前,UCLA设有2个“本科生研究中心”,分别在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生命与物质科学两个领域组织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3]在90年代,随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两所大学开始对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进行组织并提供服务,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多。[4]

在我国,清华大学于1995年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并于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1998年,浙江大学开始试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5]随后一些高校也陆续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加入这一行列。

北京化工大学在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2007年起实施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08年起实施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这些由国家、省部级、校级组织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经过约6年的运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二、SRT实施情况

1.组织管理

SRT计划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统一实施,设有校院两级组织机构。校级指导小组由校教务处聘请的相关学科、教学科研水平高、治学严谨、德高望重的教授组成,他们来自各个学院及教务处本科教学督导组。其具体职责是: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对各学院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评价项目实施效果,评选优秀成果,并对SRT的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院级科研训练计划指导小组由院级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担任组长,各系、中心主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担任委员组成管理指导小组。其职责是:全面规划学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负责本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审核、监督、实施、评价和验收。

2.项目实施

(1)课题来源。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创新活动的新举措。为使学生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中能切实得到锻炼,我们在选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所选课题的意义、可行性、创新性、应用价值等几个方面。选题要充分体现课题的基础性和合理性,又使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课题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课题。随着本科导师制的推进,我院每年有近2/3的本科生参与导师制。这使得很多学生可以较早进入导师的课题组,参与科研活动。在科研训练的申报过程中,课题的立项可以源于导师课题。教师课题的优势在于它来自于教师本人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一定积累,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都有所保障。实施过程也较为严谨。对学生而言,不论从项目立项还是项目实施,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充分指导。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学生接受规范的科研训练,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可以分担具体工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又能够更好地予以指导,相互促进和提高。

二是学科竞赛相关课题。我院近几年对学科竞赛的投入比较大。对于各类竞赛由专人负责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了将学科竞赛的成果转化也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科竞赛的开展,结合SRT计划,由竞赛指导教师将学科竞赛内容转化为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申报和实施。这类课题因操作性强,另外学生通过项目的训练还能参加与之相关的学科竞赛,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因此比较受学生们的欢迎。

三是自选课题。自选课题一般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自行设计项目的研究内容。学生自选课题完全由学生自行设计,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鼓励学生自主立项,但自选课题必须是可行的、有价值的。根据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对这类课题兴趣浓厚,会投入更高的热情和更多的精力。

四是外部课题。为了进一步拓宽项目来源,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SRT计划的项目还可以来自企业。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推动下,我院与多家企业制定联合培养计划、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在电工电子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我院与多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申请与合作企业相关的课题。学院也会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申报和实施。

(2)项目申报。项目的申报每年一次。一般学校会在每年的10月组织申报工作。为了做好组织和宣传工作,我院在每年的9月会面向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做科训计划启动和宣讲会。通过宣讲会,让学生较为系统了解SRT计划的目的、意义,如何选题、申报、实施、验收等,以及相关的奖励政策。通过适时地宣传和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避免部分学生盲目跟风的现象。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院组织答辩会,由院级SRT指导小组对项目的选题、研究意义、可行性、预期的研究成果等各方面进行审核,根据项目的总体情况,给出部级资助、校级资助、不予资助三个级别,并将建议资助的项目上报校教务处。对于学院推荐的部级资助项目,学校还会进一步组织校级评审专家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再次审核,最终确定是否资助。

我院对SRT指导教师的要求是指导教师必须具有高级职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为人师表并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参与SRT计划的学生主要是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学院并不会根据学生成绩限定申报资格,仅要求每位学生只能作为1个项目的负责人进行申报,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能使得更多的学生受益于科研训练计划。

(3)中期检查。在项目执行的中期,学校将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中期考核,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由项目负责人撰写项目中期报告,对项目进展情况、初步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及后期计划安排等进行总结,并由指导教师签字。学院组织科研训练计划中期检查评审会,各项目组以PPT及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向评审专家汇报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评审专家对各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审核并给出指导意见。根据中期检查情况,及时发现实施较好的项目,予以肯定。对于实施情况较好的校级项目,学院可以推荐其升级为部级项目,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经费资助。对于进度偏慢的项目也加强监督和管理。而对于进度不符合中期要求的项目,学院会对此类项目进行“黄牌警告”,酌情降低经费资助,并在后续执行过程中重点关注此类项目的进展。通过奖惩分明的中期检查制度,对学生能够起到良好的监督和引导作用,从而确保SRT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4)项目结题。科研训练项目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旬进行结题验收。在项目结题时,各项目组需要撰写项目结题报告和工作总结,并由我院统一组织答辩,各项目组向院SRT工作小组进行汇报。我院SRT工作小组在所有结题项目中按照完成情况推荐一定比例的优秀项目上报学校。校教务处对完成优秀的项目组成员给予奖学金奖励。学校在每年的11月举办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成果展,对完成优秀的项目展示其成果,并将项目成果汇编成册,以论文集的形式在校报上出版。在结题阶段,对优秀项目成果的展示,不仅对完成项目的学生是精神上的奖励,同时也是宣传SRT计划很好的窗口。

3.训练时间和场所安排

科研训练计划的主体是本科生。本科生的课业相对比较繁忙,因此训练时间需要合理安排,才能保证科研训练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合理利用学习阶段性。科研训练计划的执行时间一般为1年。在10月立项之初,一方面学生在这个时期课业较轻松,而课题又刚立项,学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这一阶段项目进展速度较为理想。而到了期末,由于很多课程都已结课,考试科目较多,学生忙于复习功课,在科研项目上投入的精力就少,课题进展在此时基本停滞。根据这种学习时间的阶段性,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将主要的研究训练工作安排在学期初,并合理控制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度。二是充分利用小学期和暑期。根据每年科研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学生课程安排的特点,可以将SRT计划和小学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相结合。学生利用小学期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小学期之后就是暑假,学生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加快课题进展进度。三是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对多数SRT项目,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项目已经结题。但我们建议对完成情况良好的项目,可以根据项目的内容进一步深化项目的研究,结合毕业设计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能够深化科训课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为了营造良好的科研训练环境,校内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面向本科生全面开放。我院于2011年成立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基地,创新基地与传统的专业或通用实验室有所不同,是专为大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场所。基地实行开放式管理、预约实验方式,学生首先根据课题、项目研究和竞赛训练需要向创新基地提出使用申请,经批准后进入创新基地,而在结题后须退出实验室,在此期间学生可以自主支配实验室空间、实验时间、实验内容以及实验形式,实行自我管理。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完成其课题、项目所需的设备与器件以及基础维护。

4.相关政策

校级科研训练项目,学校一般给予2000元的课题经费,部级项目每项给予8000-10000元的课题经费。学校对科研训练项目进行过程管理,即如果在中期检查期间,项目的进度缓慢,未达到进度要求,中期检查不合格,学校可以对此类项目予以终止,不再资助。而对于中期进展优秀的项目,学校会加大资助力度。在结题期间,对结题验收合格项目的项目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学分;如研究成果得到应用,申请发明专利、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等,学校会给予奖金奖励。对于结题验收合格的SRT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适量的教学工作量补贴。SRT项目的成果既可作为教师参评学校、学院教学、科研优秀奖的依据,也可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依据,以鼓励教师的积极性。

三、SRT训练计划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不断完善科研训练项目运行管理体系,形成了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协调管理的体制,使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组织管理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使本科生及早接触科研,及早了解社会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加科研训练项目,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可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近几年,国家对于大学生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就以我院近5年实际获得的资助情况来看,我院获得立项资助项目97项(含部级、校级立项项目),参与计划的本科生达345人次。立项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学院SRT立项基本情况

开展SRT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学生的小作品、硬件制作等15件,程序、软件设计12套,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第35届大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得铜奖的学生,在我校参加过相应的SRT项目训练;在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全国西门子杯自动化仿真挑战赛、全国软件设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获奖的许多学生前期也曾参与了SRT项目的基础训练。从反馈的信息来看,SRT训练计划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大学生提供了科研创新平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更科学更系统的指导学生的方法和策略,完善项目过程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林,陆灵云,沈明霞,等.SRT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11。

[2]葛亚明,宁红梅,刘俊伟,等.对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6):14-16.

[3]刘碧强,叶勇.基于SRTP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3):48-53.

第2篇: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

【关键词】 农业科研; 课题经费; 财务管理

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承载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之一。“十一五”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的课题经费迅速增长,如何管好、用好科研资金,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某农业科学院及所属三个代表性研究所为例,分析了近年来课题经费的变化特点,总结了这些单位在课题经费管理方面的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农业科研院所课题经费的变化特点

(一)经费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的重视,近年来对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院所年科研经费迅速增长。以某农业科学院及所属3个研究所为例,该院2003年科研经费只有1 550万元,到2012年则突破2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1.4倍(图1);所属A、B、C三个研究所2012年的科研经费总量也较2003年分别增长了12.3倍、2.6倍和12倍(图2)。

(二)资金来源途径多样

在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的同时,其来源和途径也日趋多样化。以某农业科学院为例,2012年科研经费来源有科技部、农业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人社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以及其他厅局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与社会企业单位的合作科研项目等。分析该院经费途径和来源,发现有以下特点:首先是部级课题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该院部级课题占总经费的比例2003和2004年分别为20.6%和22.8%,2011和2012年则分别上升到66.3%和66.9%,说明省级农科院越来越重视承担部级课题;其次是横向课题经费增长很快,该农科院横向课题占总经费的比例2003和2004年分别为3.9%和3.8%,2011和2012年则分别上升到15.1%和15.7%,总量比2003和2004年分别增长了46.7倍和53.9倍,说明公益性科研单位越来越重视与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合作;最后是基础性研究课题经费增长显著,该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等基础研究课题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2003和2004年只有3.9%和3.8%,2011和2012年则分别上升到15.1%和15.7%,说明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开始重视基础、应用基础和原创性研究,而不是单纯开展应用和集成研究。

(三)不同课题经费管理的要求不一

“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为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和其他部委对不同的专项经费,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都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但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各不相同,各级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且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不配套、不统一,执行难度大。

二、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管理脱离项目管理

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大多实行课题制管理,课题经费多由课题主持人负责,以课题组为活动单位开展科研活动,财务人员不参与课题项目的管理,只限于会计核算,无法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从而弱化了对农业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而课题主持人不熟悉国家财经法规、课题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及承担单位资金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个项目混用资金,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做不到按照预算执行,专款专用。这些都是经费管理脱离项目管理的主要原因。

(二)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需求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执行过程控制不严,财务决算存在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的表现。从客观上看,农业研究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可控性差、周期长、连续性强,不可预见因素又多,造成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需求的可能性大;从主观上讲,课题负责人只管科研进展,不理财务规定,为了争取项目的把握性大些,凭经验预计支出,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存在较随意的现象,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差距较大。财务人员不了解科研需求,无法适时指导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也是造成实际开支与预算不符的重要原因。

(三)项目支出脱离科研实际

一方面,由于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研立项不确定性和农业研究跨度时期长、研究连续性强的特点,使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原有的工作基础。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昨天”的钱干“今天”的活,用“今天”的钱为“明天”打基础。农业科研人员形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更注重科研进展需求,项目的实际支出往往与项目的实际需要不相一致。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部分农业科研人员置科研计划经费预算于不顾,项目间经费混用,随意安排支出,超范围、超标准使用专项经费。

三、加强课题经费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为加强财务收支管理,规范财务报销审批手续,严肃财经纪律,更好地为科研创新服务,农业科研院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真正做到用制度管钱、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如C研究所就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其中涉及科研经费部分明确规定:课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课题开支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日常计划内开支由课题主持人批准,课题主持人不是课题组长的须由课题组长批准;大额(项)开支、固定资产开支和必需的计划外开支等应首先经单位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方能支出。

为提升规范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以促进项目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从源头上采取措施,从核算上加强监督,实时公开项目执行情况,让公众参与监管。一是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账套,核算课题项目资金,做好课题项目的资金管理,避免将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混存混用,从账户源头上避免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二是建立课题项目会计核算体系,按照项目预算科目明细进行科研成本核算,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课题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三是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流程,增加预算执行比对环节,把加强监管贯穿于项目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切实保障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四是构建项目和财务信息沟通平台,便于科研人员随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进度,及时发现课题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加以纠正调整,以便于项目验收与资金管理。

(二)科学编制课题项目预决算,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在编制项目预算时,课题组要先与财务部门沟通,然后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设立项目任务及目标,制定一个项目基本预算;财务部门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从财务角度提出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并安排专人负责项目经费并跟踪服务,使科研人员从财务问题中解脱出来,专心搞科研。农业科研经费支出因编制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在编制课题概算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再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保证课题的各项实际支出都能体现在概算中,为概算执行奠定基础,防止预算与执行相互脱节。在课题立项、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时,要让财务人员全程参与,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事前参谋和监督管理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强化课题经费的监督管理

为加强对课题经费的监督管理,要根据农业科研的特点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严格规定项目资金的使用原则和开支范围。在科研项目执行期内,按年度向财务主管部门上报使用情况,接受财务检查。科研项目结束,实行项目执行情况验收和项目经费审计“双查”制度。

课题经费管理中还应充分考虑农业科研项目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特点,特别是针对农业科研人员经常下乡蹲点、调查和试验,有时无法提供票据的情况,应在严格审核的原则下灵活把握。如C研究所针对在基层试验站和海南三亚进行田间工作就餐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就餐规定:科技人员在试验站工作期间,由试验站聘用炊事员按照每天30元(早、中、晚分别为5元、15元、10元)的标准提供用餐。参照《山东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科技人员直接付款,由炊事员签收后将确认单附在差旅报销凭证中报销。科技人员在海南南繁基地工作期间,鉴于当地无法统一提供用餐的实际情况,允许科技人员自行解决用餐,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直接补助,不再报销住宿费和伙食费,不发给公杂费。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保障农业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视,农业科研院所课题经费呈现出资金总量大幅度增长、资金来源途径多样、经费管理要求不一等特点。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要形成新的科研经费管理理念,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要密切配合,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合理使用项目经费,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检查,提高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锐.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0(36):149-150.

[2] 刘烨.建立农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探讨[J]. 教育财会研究,2012(1):38-40.

[3] 李晓峰,谭兵,孟威.科研院所中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0-104.

[4] 韩海斌,刘悦,尚建库.对农业科研院所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1(3):33-35.

[5] 田长山.强化预算理念,推进科研项目管理[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9(11):57-58.

[6] 张跃明.浅析科研事业单位专项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2(18):31-35.

第3篇: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的科研和社会结合地愈来愈紧密,高校的发展目标不同对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管理和考核也就不同。如果一所高校把自己定位为研究型的大学,那么它就会更为重视纵向项目的研究,因为纵向项目基本上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或者探索性质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看,科研项目管理的有效手段就是预算管理。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主要是针对于纵向项目。高校科研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又直接制约着科研管理水平。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刚刚起步,还存在随意性、非科学性等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来提高院校科研管理水平,是高校财务管理和科研管理面临的一个日益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本文研究高等院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问题,旨在通过从预算的编制、审核,到监控、调整直至评价的过程中,探索出确实可行的方法,以提高目前高校科研预算管理水平。

一、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原则

科研项目预算应该依据批复的项目概算进行编制,同时结合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三项原则:

其一,目标相关性原则。项目预算应以项目任务目标为依据,项目预算的总量、强度与结构符合项目任务的规律和特点,项目内各任务或各方向之间经费分配合理,符合各项任务的性质、工作量等特点,有利于项目内部资源共享与任务协调,有利于项目总体目标的完成。

其二,政策相符性原则。项目预算应符合国家财务政策和各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项目任务符合计划定位和计划专项经费支持方向,项目各项支出符合有关财经政策。

其三,经济合理性原则。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以及我国的国情,项目预算应与同类科研活动的支出水平相匹配,在考虑创新风险和不影响项目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科研项目预算具体编报

首先,科研项目在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必须与项目依托单位一起按科研项目管理要求,共同编制项目全额预算,即把项目研究过程中所要发生的来源、费用全部纳入预算。预算的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和起点,同时是项目预算管理全成本控制的依据。

在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上,尤其是纵向项目往往是不尽相同的,所需编制的预算内容各具特色。编报预算说明书是课题经费预算申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报中应首先注意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等要求详细编写。例如863计划、973计划项目一般包含十一项预算项目,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转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般包含四项预算项目,包括研究经费(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劳务费、管理费等。这意味着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事项在不同的项目预算表中所列示的栏目不同,这就需要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详尽了解项目预算表中每一栏目细项所囊括的具体内容,必要时可由财务人员参与指导,以便日后在项目研究进程发生的一系列事项能得以顺利归集,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适时性。

其次,预算说明书中各科目测算依据应详尽准确,预算理由应充分合理,要有相应测算数据的支撑。例如863、973项目的劳务费开支不得超过项目总额的5%,管理费开支不得超过项目总额的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劳务费开支不得超过项目总额的10%等。再比如某项目的预算中申报人员经费50万元,而高校是有事业拨款的单位,项目组人员工资由单位统一发放,不能在预算中编制人员工资性支出,该项目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三、实行项目额度控制管理

在财务管理系统中,通过账务管理系统与辅助账管理系统的联系,对部级重大项目以及结题时需办理项目审计的项目,在办理完项目立项后,将每个课题项目作为独立核算元,根据提供的该项目预算书在辅助账管理系统的额度设置中按每个核算元分门别类的建立项目额度,在日常核算中实施项目预算监控。

项目额度建立一般可采有两种情况:一是按项目预算书及项目总额为基数建立额度,二是按每次实际到款为基数累计建立额度。第一种情况从一开始在总额上控制,第二种情况是根据项目进程设立额度。后一种情况从理论上讲,显得比较科学合理,在实际操作中却容易产生统得过死、不够灵活等局限性,而且管理上比较繁琐,笔者认为不易采纳。相比之下,第一种情况不仅便于操作,更重要的是在预算管理上兼顾了控制性和灵活性,宽严结合,很好地起到了预算监控的作用,一般实际工作也是运用这种方法。

具体实施项目额度控制的财务流程图见图1:

建立项目额度控制,可以非常直接地掌控课题经费的日常开支,为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以及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预算管理上提供最为有力的帮助,从而在根本上保证项目预算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课题负责人合规性教育

在高校主持和参与科学研究,尤其是纵向项目科学研究的,基本上是专家、学者、教授。高校科研课题经费实行的是课题负责制,“课题负责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中,课题负责人启到核心的作用,同时,也为课题负责人滥用权力埋下隐患。提高课题负责人的法律、法规意识,增强学术道德,是搞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关键所在。

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审计部门不定期地组织一些相关的培训、讲座,介绍经验、教训,多例举一些反面的实际案例,提高认识。课题负责人长期以来致力于研究工作,在法律、法规意识上相对比较薄弱。目前,在课题经费管理规定中,有类似表述:课题负责人必须遵守拨款单位和管理单位的相关规定,不得超支,不得将经费挪作他用。有些课题负责人擅自将经费转到某处,从事着与课题项目研究不相关的业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某些违纪违法行为的,按有关规定,可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不通过财务验收、终止项目、追回已拨经费、限期内取消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触犯财经纪律的,移交监察机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些课题负责人在预算管理上存在随意性,存在自行增减预算、更改预算内容的现象。根据各计划的课题经费管理办法规定,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预算。若确需调整的,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报批后方可。

另外,一些课题负责人认为课题经费是自己争取的,经费的所有权、使用权均归个人或课题项目组所有,甚至有些变相地认为是个人的银行存折,学校无须干涉,从而造成了科研管理的一个误区。这给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形成很大的障碍。正是由于学校财务和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项目进行控制、把关,才使得课题顺利结题、通过验收,才能保证未来课题研究项目的正常申报。

五、建立健全预算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跟踪、正确考核评价课题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建立健全预算考核评价体系是非常需要的。在阶段上,可包括期间和期终考核。期间考核可有年度考核和期中考核,主要是在课题的执行过程中,实施跟踪、监控,尽早发现问题、预防预算偏离。期终考核是在课题预算期终了,对比实际支出与预算数,揭示超支和节约,据以了解课题整个预算期的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

在组织上,应有科研管理部门、审计监察、财务和预算执行单位共同参与。为了加强项目预算控制,高校需将预算管理与内部审计有机地相结合,并使之成为预算考核评价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目前高校都有审计部门)的审查作用,在分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督促预算执行单位加以改进,降低预算偏差,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在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上,尽量选择具有可控性和可量化的指标,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以可控范围为基本,选择可量化的因素,避免人为主观的影响。同时兼顾财务性与非财务性指标,为保证考核评价的全面性,除了注重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财务性指标,也应重视非财务性指标,如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可转化性、适时性等。

六、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中有待规范的问题

如何将日常的业务合理的归并到项目额度中?通过会计核算管理系统建立了项目额度控制,在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众所周知,会计核算支出科目分类与项目预算表中支出明细是不吻合的,存在脱节的现象。如何将二者之间合理地衔接起来,是实施会计监控的根本所在。否则,会计监控过于死板会影响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并没有相应的标准或规范,各高校之间有着不同的做法,也都有各自的理解,尚不能统一。

项目办理决算时,如何将发生的一些列具体业务合理、合情的归类到项目决算表相应的栏目中?总之,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仍处在摸索阶段,需要课题负责人以及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共同努力探究,既需要坚持原则,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有关的管理的法律法规上,多限于粗放型,无法细化到日常管理活动中。也正是由于这些粗放型的法律法规,不仅造成科研管理过于宽泛,同时也给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期待科研经费拨款单位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制定出一系列管理科学、制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从宏观上对项目预算管理起到指导作用,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也可作为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申金波、曲伟:《对高校科研管理中横向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消费导刊》2009年第3期。

[2]林婷婷:《基于作业的高校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

第4篇: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

一、科技计划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科技工作以“创新、产业化”为指导思想,在科技计划的管理上,坚持科技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结构调整的方针,切实转变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机制,由过去的重立项向重管理、重绩效评价转变。

1、积极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强化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20*年共申报部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24项,其中共有10个项目获科技部立项,1个项目获国家资金资助20万元;组织申报部级新产品计划项目29项,其中共有20个项目获科技部立项,8~11个项目获国家资金资助(经费文件未下);国家攻关项目引导项目2项,获国家经费资助220万元;组织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项目1项,尚有10余项正在准备之中。积极组织申报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专项,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论证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调查等工作。目前,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

2、强化政府出题功能和宏观导向作用,积极项目申报指南。我们围绕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省“*”工程和《*省结构调整实施办法》,在近年来登记和奖励的科技成果以及各有关单位申报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工业项目注重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以及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农业项目注重选择促进作物增产增收的新品种、新技术及优质高效肥料、病虫害防治和农业机械、畜牧、林业等方面技术先进成熟、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编制完成了《*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200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并于20*年3月底前在*之窗网站上公开。该指南分前言、指南说明、注意事项和指南内容等四部分,其中农业部分主要涉及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进与栽培;节水、旱作农业;畜牧与饲料;农机、农产品加工及无公害农业等;林业;水利、水保技术等。工业部分主要包括煤炭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化工行业、电力行业等领域。同时申报指南对项目申报单位及主要完成人也作了明确规定。通过申报指南的,使各申报单位更加了解了成果推广计划支持的方向,以及应具备的条件,有效避免了项目申报单位申报时的盲目性,提高了项目申报质量。

3、认真贯彻执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编制的安排意见》,积极开展项目评审、编制和下达工作。根据20*年度省科技三项费预算,全年共组织编制和下达了*省科技攻关(第一、二批),*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第一、二批)、*省火炬计划、*省星火计划、*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省青年基金和自然基金计划等科技计划,下拨经费11788万元。

20*年,*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围绕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和*省“*”工程,立足全省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产业方向,积极开展项目的受理、评审和编制下达工作。本年度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共受理11个市、15个省直有关部门申报的180个项目。在项目评审中,按照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中关于科技产业化项目立项评审“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从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引导新兴产业形成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或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配套集成等方面作出评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从申报项目的技术先进程度、对经济建设的作用、推广辐射能力、市场前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资料的完整和准确性、组织机制、实施基础和能力等八个方面设计了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评审指标体系。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多次审核和筛选,在申报单位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对通过初审的120个项目分为6个专业组,组织30余名专家,于3月24日至25日进行了项目评审。

本年度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共安排项目61项,计划总投资9亿元,其中政府资助经费1424万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3.9亿元,利税6.1亿元。项目投入产出比为1∶3.6。

本年度计划安排的项目中,资助经费45~50万元的重大项目有12项(其中5项是“*”项目),占项目总数的20%,占资助经费总数37.2%;资助经费15~30万元的重点项目31项,占项目总数的50.82%,占资助经费总数的40.2%。

4、完善计划项目申报内容,积极推进计划管理的电子政务。20*年新改版的项目申报书将各类计划集中分为《*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书》《*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书》《*省科技产业化与环境建设项目申报书》《*省软科学项目申报书》《*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申报书》等五类,从而使各计划的管理更趋规范、统一。它不仅满足了项目评审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机关办公效率,推动了*省科技信息网络化的巨大进步。目前,项目的申报、受理工作已全部实现了网络化。

5、积极部署*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20*年将全面启动制定*省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在规划的制定上,我们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确立科技创新在新时期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制定科技规划体现国家意志,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二是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确定科技发展的目标,以原始创新为主,引进和创新相结合,实现我国技术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努力使中国成为技术创新型国家。三是通过制定规划凝炼一批重大科技问题,推动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大幅度增强*省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按照20*年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省发改委“关于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报送了省科技厅参加领导组的成员名单及“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拟开展研究的专题,并对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初步安排。

组织相关人员,就“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征求意见”的事宜进行了安排,并完成了上报工作。

6、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工作。20*年科技部与财政部将组织创新基金实施五周年纪念活动,为搞好本次活动,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对创新基金的总结、调研、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目前已开展和完成的工作主要有:

(1)根据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通知要求,对本省2003年的创新基金工作从组织、实施、运行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上报了相应的总结报告。

(2)围绕创新基金五周年工作相关规划调研主题,对创新基金立项资助单位、各市科技管理部门、参与创新基金工作的中介机构及申请过创新基金的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等80余家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返回的调研材料的汇总分析,并结合*省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与体会,编写上报了相应的调研报告。

(3)目前,正在根据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通知要求,制定创新基金五周年工作计划。

(4)完成了创新基金项目2003年年末的监理与上报工作,继续组织开展了本年度的创新基金申报工作,并对合同到期的两个项目进行了验收和上报。

(5)创新基金五周年展览宣传活动。20*年是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五周年,科技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在全国开展了创新基金五周年总结宣传活动,目的在于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创新基金实施五年来的成效和经验,向社会各界展示创新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创新基金工作在新形势下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按照科技部与财政部的部署,省科技厅也组织开展了相应的总结宣传活动,通过报刊、网络、展览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展示*省创新基金实施所取得的成效,以扩大创新基金的影响,促进社会各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注和支持,推动全省创新基金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

第一,对创新基金实施五年来*省所有的立项项目(共40余项)进行了调研。并通过《*日报》和《*科技报》对创新基金实施所取得的六个方面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培育和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在引导地方财政投入、吸引社会投入方面;在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面;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方面;在推动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

第二,网上展。在《*之窗》网站设立了创新基金网上宣传窗口,主要内容包括:序言;政策法规;*省创新基金五周年宣传方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简介;*省创新基金立项项目一览表;*省创新基金项目展示;*省创新基金实施成效;典型案例。

第三,编辑出版了《*省创新基金项目汇编》。主要内容:项目名称、立项编号、资助金额、技术领域、项目简介(包括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主要技术特征、应用领域、国内外市场需求等)、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包括项目投资情况、执行期内实现的年销售收入、年利润和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社会效益)。

第四,组织企业参加了科技部举办的“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省五个企业入选)。

第六,组织企业参加“*省第二届高新技术产业成果展示暨合作洽谈会”(组织20个项目参展)。

第七,组织有关科技中介机构和人员,深入各市地,就创新基金及其项目申报等内容,对市县科技管理人员及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讲座培训,并开展了相应的宣传咨询活动。

二、科技进步奖奖励工作情况

1、2003年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2003年度*省科技进步奖评委会于20*年1月13日在太原召开。会议在廉毅敏副厅长的主持下,经过项目主审人介绍、专家讨论、填写投票表等议程,对通过省科技进步奖学科评审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出的14项一等奖项目进行了审核,对137项二等奖项目进行了核准。会议决定授予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三峡1200/125吨桥式起重机研制》等14项为2003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决定授予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新线铁路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综合施工技术》等137项为2003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共计151项。

经过30天公示和异议处理,20*年2月28日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对获奖项目进行了颁奖。奖励金额为:一等奖4万元,二等奖1.5万元(软科学类奖奖金6000元)。授奖单位及完成人指标为:应用研究类、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类主要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数限额在:一等奖为10人、7个单位;二等奖为8人、5个单位;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类、软科学研究类的一、二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数均限额在5个以内。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们对2003年*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及奖励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编制成《2003年度*省科技奖励工作年报》上报国家科技部备案。

2、20*年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准备情况。20*年*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与评审是按照新的科技奖励办法组织的第一次评审。新的科技奖励办法最主要的调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奖励的名称和类别设置进行了更改;二是增设了三等奖(科学技术杰出贡献类和国际科技合作类除外);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奖励力度。根据上述方面的调整,并结合往年科技奖的评审情况,提出本年度科技奖的评审方案。

本年度共计受理报奖项目322项,截止目前,形式审查已经结束,本月底前将进行各学科组及专业组的评审工作。

3、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工作。截止到10月15日,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227项。这些成果中按成果来源来划分,部级计划项目占成果总数的12.4%;省部级计划项目占成果总数的47.3%;其他项目占成果总数的53.3%;按成果类别划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占到87.7%,软科学类占到12.3%;按成果完成单位划分,科研院所主持完成的成果占到19.5%,大专院校主持完成的成果占到33.5%,由企业完成的成果占到23.1%,由医疗机构完成的成果占到14.8%,由其他单位完成的成果占到9.1%。

三、科技统计与科技信息工作

20*年科技统计工作根据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全省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及工作目标,积极探索科技统计工作的新思路,不断提高科技统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尽职尽责,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了各项科技统计工作。

(一)科技统计年报工作

1、独立科技机构及有关科技活动单位的统计调查。按照科技部的统一部署,对全省地市以上政府部门属(包括国务院各部门、中国科学院和省市地以上各部门所属的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省社会科学院所属的非独立的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所)138个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机构、13个转制研究与开发机构、20个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机构、13个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及37个县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人员、经费、课题、成果、专利等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

2、部级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调查。对国家基础研究计划3项、国家863计划19项、国家攻关计划14项、国家星火计划72项、国家成果推广计划52项进行了统计调查,报表回收率100%。

3、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科技开发贷款年报。对省、市、县三级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地方科技支出进行了统计调查,包括11个市、119个县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情况的总体调查,为进一步分析各级科技三项费和科技事业费投入情况做了基础性的工作。

上述各类科技统计调查数据已于5月30日前按时上报国家科技部。并按*省统计局的特殊要求做了相应的数据汇总,将汇总数据报送省统计局。

(二)完成了科技部布置的县(市)科技调查工作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将20*年定为“县(市)科技工作年”,为了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全国县域科技工作的发展情况,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科技部国科计函[20*]9号文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县(市)科技工作开展全面的调查。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将“地(市)科技工作调查问卷”和“县(市、区)科技工作调查问卷”布置到11个市及119个县的科技管理部门,报表回收率100%。按照要求将数据整理、核实后上报科技部。并配合科技部进行的县(市)调研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省科技进步统计分析

根据近年来《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对1998?2002年这五年间*省科技进步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省的总体排序由1998年的第25位上升为2003年的17位,增幅十分明显”,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各级领导在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等多种场合引用了该分析结果,对全省的科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论文“1998?2003年*省科技进步统计分析”发表在《*科技》。文章通过对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4个一级指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中总排序处于上升水平。由于科技进步监测是将*置于全国各地区组成的动态系统中进行评价的,因此,*位次的上升,一方面与上年水平比较有较高增幅;另一方面,其他地区历年水平较高,其增幅不明显,而*原来水平较低,增幅较大,表现出位次明显增高。从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看,目前*省突出的问题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较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科技意识较为落后。

(四)*省科技统计信息中心启动

根据科技厅党组成立“*省科技统计信息中心”的决定,积极与省情报所沟通,完成了办公场地的改造装修、办公设施的购置,目前中心可进入正常运转。

(五)编辑、出版了《20*年*省科学技术统计年鉴》

为了满足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制定科技规划、计划及科技管理决策的需要,更好地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我们和*省统计局社会科技处共同编辑了《20*年*省科学技术统计年鉴》,以反映全省科技活动概况。本年鉴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编辑了*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全省全社会科技活动综合资料;第二部分对*省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社会人文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转制研究与开发机构、县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人员、经费、课题、成果等情况作了详尽的反映;第三、四、五部分分别反映了*省科技进步奖、专利、国际科技合作、技术市场、各类科技计划安排等情况;第六部分列出了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概况一览表。

四、其他工作

1、行风评议工作。行风评议是掀起“三个代表”学习新高潮的具体落实,是贯彻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旨的具体体现。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行风评议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按照《计划成果处行风自查与整改意见》,计划成果处作为行风评议的主要处室之一,结合这次行风评议,我们针对社会上普遍关心的工作作风建设、科技计划和科技评价工作,积极开展处室行风建设,并参预完成了20*年行风热线等行风活动。

2、地方科技工作调研。20*年是科技部确定的“县市科技工作年”。根据科技部“关于开展地方科技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更好地配合科技部完成*省的调研工作,我们从县(市)科技工作现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等方面,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全省各县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完成了县市科技工作调查报告,形成《*省科技工作情况汇报》。20*年5月18日,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张景安一行5人,专程来并进行调研。我们根据县(市)科技工作情况,召集晋中市、阳泉市、忻州市、太原市、长治市等市科技局,及部分县科技局领导,与科技部领导进行了座谈,面对面地进行了交流,较好地配合科技部调研团完成了调研工作。

第5篇: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动态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贯穿于项目全过程的资金和财务管理本身也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并不是平行孤立的。因此,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财务通常会以主办和协办的双重身份交替出现。

在现代会计理论下,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已不简单的局限于算账、报账、记账,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参与到经济活动的分析控制和支持决策。如何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全过程动态管理,是近些年科研单位比较重视的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践,我认为,加强项目经费全过程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

一、构建良好财务平台,做好事前控制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近年来财政部、科技部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例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等。

科研单位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综合考虑经营机制以及不同管理层的管理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和优化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基础工作,为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

2.做好人员保障。要搞好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参与项目管理的能力。科研单位应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能够将财务管理工作融入到科研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

3.转变意识,提前介入,加强预算审核。长期以来,财务与项目人员沟通不畅,财务人员不懂项目,项目人员不懂财务术语。财务人员主动参与到项目申请、预算、实施、验收决算等各个环节,加强与科研项目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阶段,财务人员应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与科研项目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任务书、预算书的编写。必要时,科研单位应设置专门的预算审核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核,防止预算编制的随意性。

4.按项目设定岗位分工,对项目经费实施归口管理。为明确责任归属,财务部门对各个科研项目开支情况、资金使用程度进行归口管理、跟踪,按经费类别设置项目主管会计,如基建会计、预研经费会计等,为项目的及时有效管理提供保证,防止出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人人参与、无人负责等局面。

二、不断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事中控制

1.进一步完善财务的建帐工作,保证科研项目单独建帐,单独管理。通过ERP综合财务管理系统,在帐务处理上保证科研项目独立成帐,专款专用,以利于项目管理和项目验收。

2.提高财务审核把关能力,保证项目开支合法、合规、合理。对不同合同内容下取得发票的类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发票抬头、发票内容的填写以及发票专用章的加盖。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项目单位应严格按照课题任务书开支预算,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和挪用。

3.定期考评,及时跟进并做出反馈。财务部门应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帮助项目组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进度,保证经费开支进度与项目开展进度的合理一致性。做到实时核对,将项目实际开支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定期清理及时反馈给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调整。

4.完善成本核算方法。财务部门应坚持一贯性原则,统一核算口径,尽量确保管理费用在各个科研项目之间,尤其是纵向与横向课题之间的费用归集和成本划分,合理分摊间接费用。

三、完善项目后续管理规范,做好事后管理工作

1.积极参与项目验收,及时做好课题的结账和报表决算工作,并根据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组织项目的专项审计工作。

2.充分发挥内审部门作用,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提升科研项目的运行质量,推动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3.总结经验,指导工作。通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自我总结、内部审计自查、结合项目验收过程中的项目主管单位的验收意见、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对项目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韩启忠.加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之管见[J].河南农业科学, 2011,(8)

第6篇: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

然而,当前审计机关在人力资源整合上还存在整合方式单一、整合范围狭窄、整合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违背了整合的初衷,影响了干部成长,更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和整合的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当前来说,笔者以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扎实做好整合的基础性工作,增强整合的主动性

一是全面准确地掌握干部个人的特长。一方面,平时要注意掌握干部学习培训、工作考评、参加重大项目以及个人特长等情况,以确定其是否参与整合、适合哪一类整合,以及在整合中担负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另一方面,将参加整合的工作情况及时录入到干部个人信息资料当中,比如在整合时担任的角色和表现、工作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在整个审计项目中的分量、个人特长在项目中是否得到了发挥、在项目中是否展现出了新的强项和优势等,都要及时补充录入。这样循环往复,干部的资料信息就会不断充实完善,为以后的整合提供便利。

二是逐渐提高平时“小整合”的质量。目前的整合,更多的是在“外部增量”上下功夫,在优化本级“内部存量”上做的还不够。这也是导致整合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要注重抓好本级审计机关内部平时较小项目的整合,比如针对跨区域、行业的审计项目,处室之间的力量整合等,正是平时锻炼队伍的重要平台。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充分利用有代表性、典型意义的项目,注重在本级机关内部组织处(科)室之间、与其他审计机关之间、与中介机构之间、与外部监督部门之间的整合,锻炼那些特长一时还不明显但有潜力又有良好愿望的同志,积累整合工作经验,不断扩大整合干部队伍的有效基数。

三是提前制定整合预案(计划)。一般来说,人力资源整合都是整合优势资源、直接资源、显性资源。但同时,参与整合的干部也有许多非优势资源、间接资源、隐性资源。而且,除人力资源整合之外,还可以整合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目前整合准备工作的一个不足就是平时没有预案,影响了整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在平时掌握干部各项基本信息的同时,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系统化,针对不同的整合内容、不同的人力需求、不同的审计要求,提前制定各种整合预案,做好人力、技术整合的计划准备,以更好地实现“内部存量”的最优化。如有可能,还可尝试开发专门用于人力资源整合的系统软件,集中收集审计干部的个人资料和整合期间的工作表现和成长情况等,不断提高整合的主动性。

二、注重加强整合期间的管理工作,提高整合的科学性

一是思想工作不能松。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人力资源整合要想取得效益最大化,首先思想工作的效能要最大化。要注重战前动员(项目开始前的思想发动)、节点转换(审计重点、场地的转移)、难点攻关(重要问题的审计、处理),以及与被审计单位就敏感、重大问题的有效沟通,把握参与整合的审计组长、业务技术骨干、其他干部等不同层次人员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这不仅是保持队伍思想稳定的需要,也是做好审计组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是业务管理要规范。要做好审计现场管理,认真落实审计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开好进驻会,管好审计办公场所,做好审计资料交接存放保管工作,规范审计组内部办公秩序,控制审计进度,确保审计质量。一要建立审计组交班例会制度。交班会可采取每天小交班,每周大交班的方法。审计组长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将交班会开成情况通报会、信息交流会、研讨攻关会,引导审计组成员对照审计方案,检查进度,分析实现审计目标存在的难点;及时通报审计进展情况,查找问题,剖析原因,交流审计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一步审计方向、思路和重点。二要加强对现场实施的检查和指导,可采取检查、抽查、巡查、自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把好审计质量第一关。重大项目可实行审计撤点审批制度,以确保现场作业的质量。

三是互帮互学要体现。一个整合项目,仅仅项目本身出成果还不够,还要通过项目使得参与整合的审计人员每个人都有收获、有提高。在审计组内部,要注意营造一种学习、研讨、交流、提高的氛围。根据人员素质情况可采取强弱搭配结对子、新老组合传帮带等方法;根据审计进展情况可采取各阶段重点内容集体研讨、难点问题集体攻关、疑点事项集体剖析等方法;根据项目整体进度可采取审计组之间电话联系、现场学习、互相交流、简报宣传等方法;还可以穿插研专题讨、以老带新、分工负责等方法,把互相学习渗透到日常的各项工作之中,真正实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加强对整合的考核和研究,增强整合的实效性

一是加强后续总结和评估。在认真做好再次认定审计查处问题、撰写审计报告以及总结审计方法等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及时组织参审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即围绕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整个审计项目实施情况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一看审计目标是否实现;二看方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查到,结果如何;三看方法步骤哪些有效,哪些还需改进。还可将总结的情况形成案例性资料归档,方便以后查阅利用。除了这些业务方面的总结评估之外,还应对整合期间审计干部的审计能力、特长表现、突出业绩、作风情况以及缺点不足等进行评估,并登记在案。对审计组或审计人员的成功做法或失败教训,可在各局、业务部门、审计组之间组织交流,或编辑成册,供学习借鉴。

第7篇: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

关键词:绩效考核科研人员考核管理

全面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积极面对和迎接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加强科研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对科研人员实施科学、合理、公正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已成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展好这项考核工作,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已成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下面以马钢公司技术中心为例,阐述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施过程及状况。

一、技术中心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马钢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规则是通过参照同行业几大钢企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结合马钢自身特点制定的,经过4~5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情况和所做出的业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是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考核表进行个人自我评价(打分)和单位领导(或单位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情况(基本得分)和工作业绩(加分),基本情况分为承担科研任务情况、撰写论文情况、工作调研情况、完成交办任务、业务培训情况、工作指导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取得科研成果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技术中心的考核没有跳出国内基本考核框架,还是年终一次性“算帐”。

二、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

1)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性,考核目的性比较单一。现行的考核形式,多数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也主要是为了评优,发奖金,考核结果很难达到信息反馈和提高绩效的作用。

造成上述现象原因为:管理与考核脱节,考核反映的多是科研人员工作的表面,很少能反映科研人员实际工作的内涵,科研人员不可能通过考核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就及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领导也很难据此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时甚至反而增加了领导与研发人员的矛盾。

2)考核工作只注重考核人员的结果,不注重对工作质量考核。这就导致被考核者一味追求项目的级别或项目数量,在这方面去“挣工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考核内容中虽然也涉及到工作质量,但没有具体指标和依据,只能凭主观评价。忽视了阶段性的考核评价的设立,缺乏工作过程考核的记录和评价,或者考核记录不全面,导致年终考核时难免对部分考核指标靠想象去评价,造成不是评价过高,就是遗忘不评价,个人行为替代了组织行为,这样得出的考核结果是失真的,造成部分科研人员对考核结果不服气。

3)考核结果没有与科研人员的待遇等直接挂钩。考核结果虽然在考核办法中写到与科研人员的收入、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技能培训(含出国)等挂钩,但实际没有实施,仅仅用于年终一次性的加奖。造成上述现象原因是: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只注重考核结果,为考核而考核,忽视了通过考核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优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和创新、鞭策落后者找到差距、学习先进,改进不足。

三、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新办法探讨

为了达到有效解决上述一些问题以促进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不断完善,经过不断摸索、探讨,寻找新方法,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分模块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由于系统采用B/S模式架构,考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能方便的从网页上登录进系统,分别进行考核管理工作和查询结果等。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设计和全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考核时间结点限制,通过预设的各个模块录入指标,系统通过不同专业的不同算法实现科研人员过程考核的数据汇总,实现了从定性考核转化为定量考核,从年终一次性考核转化为分阶段连续轨迹性考核,实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及考核结果的互动,公开透明,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职能得到充分体现。

1.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主要是指年内从事的研发项目、临时任务、上年度或再早时间项目产生的成果(包括技术进步奖、专利、技术秘密和标准等)、发表的论文和论著。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和年内能力的提升,即研发能力、计划能力、科研方法、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合理化建议、以及获得表彰和荣誉等。工作态度主要是指科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劳动纪律、工作管理、工作考勤和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执行评价。

2.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1)绩效考核指标的定量设定。

为了达到对科研人员实现公平的绩效考核,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考核评价系数进行统一的分值设定。在考核内容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进行级别、类别、项目类型、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获取的成果、专利、标准、获奖论文、论著等进行级别、类别、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工作能力的能力指标级别和工作态度的执行级别进行设定;在考核评价系数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的季度考核进行考核系数设定,对课题长考核评价项目组成员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系数设定。所有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系数在考核管理系统中均以系统的基本参数形式进行设定,这些参数可随考核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改设定,以满足新的考核需求。

2)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需要通过对科研人员参与并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考评实现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考核按过程考核,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都较长,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有几次阶段考核评估,参与该项目科研人员的过程考核也就需要相应的几次阶段考核评估;科研人员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考核中,不仅需项目评审组对科研项目考核评价,还要有课题长对课题组中的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然后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把各种考核评价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通过对各阶段的考核分进行加权计算即得出科研人员参与该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科研人员参与临时任务的考核与参与科研项目的考核类似,只是临时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较短,只需象科研项目的一次过程考核就能实现对科研人员参与临任务任务的绩效考核。二是收集科研人员已获得的工作成绩和平时工作表现情况并录入到考核系统中实现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部分的收集内容主要是科研人员获得的成果、专利和获奖论文等。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日常表现情况的考核按季度进行,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考核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这部分内容的绩效考核评价。

3.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科研人员整体工作及业绩档案,比较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记录了科研人员每一年的工作情况,以及能力发挥、培训提高等情况,领导便于掌握每个人的情况,把握单位整体情况。克服了以往对科研人员工作情况记录零散的状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每个技术人员年度承担工作任务、能力提升、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质量的评价。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的管理工作,督促规范工作任务的计划安排、人员配置和检查与考核,减少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科研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工作技能,避免单纯考核。过去,考核很难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工作期间的不足更难看到,现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每个技术人员随时可以通过网上系统查询到自己的工作情况和考核情况,以此不断修正和改进。

第8篇: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

税务总局早在2008年就下发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真正成功运用该办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则较晚。这一方面与新政策出台后,各省市税务局要出台一些较为详细的执行条款较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理解新政策,运用新政策的实际执行力有关。

1.立项研究开发项目情况:2012年企业共实施30个研究开发项目,均为企业自主开发,且所有的研究开发项目均不形成无形资产,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形成,构成工程实体。

2.会计归集情况:2012年该企业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共归集1511.96万元,目前在国税发[2008]116中列举的费用项目中只有三项费用有归集,另外五项允许列支的费用并没有归集,远远低于其实际投入金额。

3.加计扣除情况:按照规定,允许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的金额为755.98万元。对于第一年探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办法的企业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仔细量化这个数据不难看出,加计扣除还是有相当大的空间值得探索。

二、目前企业实施加计扣除现状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1.认识上的缺失导致科技立项项目极为有限传统的意识认为:建筑企业不是专门的研发机构,也不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再加之行业固有的分散性特点,即使某一个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较为高超技术和先进工艺,然而由于缺乏较为规范的标准和工法,导致新技术和新工艺在项目的推广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针对这种情况:建筑企业必须在日常施工生产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施工技术中的闪光点,将一些先进的工艺及时进行总结归纳,争取更多的科技立项,为争取更多的所得税加计扣除作基本保障。

2.科技立项项目缺少前瞻性、立项较为滞后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均是生产性企业,虽然设有独立的技术中心,但是绝大部分的科技立项项目还是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不是独立于工程项目存在。先进的施工生产工艺与施工生产是同时进行的,但施工生产工艺在得到层层审批之后才能成为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科技立项项目,科技立项项目的滞后导致有些先进工艺在相关的成本费用实际发生的时候不能进行相应的研发项目归集,在科技立项审批成功后,该项目的成本费用早已发生完毕,更有甚者费用早已跨年,并不能归集进入当年研发费用,更不能加计扣除,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在施工方案中充分研讨该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并力求缩短科技立项审批时间,使施工工艺发生的时间与科技项目立项时间尽量同步,便于归集相关的成本费用。

3.企业内部研发管理的工作流程有待完善,中间环节缺失较为严重就笔者所在的企业来讲,目前的工作现状是:只有生产科技人员和财务人员“两头热”,中间环节(项目部相关人员)参与较少。项目部虽然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能够严格实施工艺,但是却没有建立科技立项意识。在反馈给财务部门的相关经济资料上并没有注明该先进工艺的金额和用途,最终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归集,给企业造成损失。只有制定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才能改善目前流程缺失的现状,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一年的实践,企业逐渐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流程设计,具体为:市场开发部门将中标项目情况报告生产技术部门;由生产技术部门一方面确定具体的施工工艺,并力求更多的先进工艺能够确定成为科技立项项目,负责签订科技合同并细化人员和科技预算投入并逐级上报,待科技立项审批之后将科技立项合同返回财务部门;另一方面将先进工艺传达项目部,由项目部负责具体实施。项目部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施工工艺,涉及到相关的成本费用项目须由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共同把关,最终将该笔先进工艺所占用的成本费用在劳务结算书和分包结算书和材料出库单上明确金额,用途。最终项目相关的成本费用结算资料在审核盖章签字后交由财务部门进行成本费用归集。

第9篇: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江苏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5﹞137号)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现就做好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全体学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持续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抓手,推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健全部级、省级和校级、院(系)级四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构建“教育教学—训练实践—项目孵化—初步创业”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延展到创业项目选育、孵化和初创环节。进一步推进校企协同和产学对接,以创新引领创业,形成一批内容有新意、技术有突破、模式有创新、商业有前景的创新创业种子项目。在项目培育基础上,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团队报名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不断推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转化。

二、立项类型与数量

创新训练项目分为3类: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校企合作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推荐参加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遴选。2021年计划遴选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8000项左右(具体推荐名额详见附件1)。鼓励高校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与企业合作设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企合作基金项目,鼓励企业自主立项并资助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产业最新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分解细化为具体项目,或设置开放性课题,供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为产业发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创业训练项目分为4类:创业训练项目(重点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重点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其中创业训练项目(重点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重点项目)推荐参加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遴选。创业训练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划分团队成员角色,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各高校推荐申报省级创新训练项目总数不得超过校级立项项目总数的1/3,校企合作基金项目在坚持质量为先的前提下不设限额。省属院校中“部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和“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可以推荐不超过50个创业项目,其他省属院校每所高校可以推荐不超过40个创业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的推荐数量不得低于创业训练项目推荐总数的1/4。省属本科院校申报部级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即重点项目)的总数不得超过校级创业项目总数的1/3。高职院校不参与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遴选。所有推荐项目均需在“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jsgjc.jse.edu.cn/cxcy/)进行申报。

根据教育部通知要求,部委属本科高校上报教育部的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省教育厅统一报送,具体立项数量参考教育部往年分配限额,并以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创业训练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省级重点项目)的形式报送。从2021年起重点项目中新增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推荐数额不超过上一年度“国创计划”(即省级重点项目)立项项目总数的2%(项目指南详见附件2)。在确保质量和保障条件到位的前提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每校可推荐重点支持领域项目不超过6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每校可推荐重点支持领域项目4项,博士授权高校每校可推荐重点支持领域项目2项,其他本科高校每校推荐重点支持领域项目不超过1项。

三、选题要求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限学科专业,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具有创新性或明显创业教育效果;选题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难度适中,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案可行,预期成果具有可考核性。学生可根据兴趣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题,选题范围为:有关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产业最新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分解细化的具体项目或企业设置的开放性课题;校内外创业园地中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结合科技创新的一切有待于创业实践的项目;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社会调查项目;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等。鼓励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选题,鼓励直接来源于产业一线、科技前沿的选题;鼓励开展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课题,鼓励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选题。重点支持有技术化、商业化和产业化前景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四、申报对象

创新训练项目申请人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创业训练项目或创业实践项目申请人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学生个人或创业团队,鼓励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申报项目。每个团队人数应控制在5人以内,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分工。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负责一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得一次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

五、条件保障

各高校要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必要的场地、指导教师、信息服务和经费支持。学校可按规定统筹一流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高校联合企业共同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资金委托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高校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对于完成项目训练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予以学分认定。鼓励高校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项目指导。省教育厅将对各高校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条件保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根据各高校保障落实情况核定下一年度各校项目申报指标。

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项目推荐要求

为全面落实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教育部、江苏省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紧扣“建党百年”主题,将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贯穿“四史”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聚焦革命老区,开展公益创意,引导师生服务乡村振兴,打造一堂全国、全省主题鲜明的思政大课、实践大课。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参加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团队须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要求,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org.cn)进行报名。参加江苏“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团队亦须根据我省有关通知要求登录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平台进行报名。

七、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

1.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

2.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组织管理情况汇报表;

3.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

4.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情况数据统计表;

5.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验收情况数据统计表;

6.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年报数据采集表;

7.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类统计表。

(二)申报时间与方式

各高校对申报项目进行校内评审、公示后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各高校请于5月30日至6月10日期间登录“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在线填报《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组织管理情况汇报表》《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情况数据统计表》《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验收情况数据统计表》《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年报数据采集表》和《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类统计表》,并核对联系人信息。《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组织管理情况汇报表》电子表6月10日前发送至电子邮箱3014424375@qq.com(不需要报送纸质材料)。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联系人:马贺、魏永军,联系电话:025-83335158、025-83335156;职教处联系人:张赟,联系电话:025-83335676;高校学生处联系人:宋伟,联系电话:025-83335142。

八、其他事项

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过程管理,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健全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完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保障,确保实施成效。各高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持续追踪项目实施与成果转化情况,主动对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省教育厅将委托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分层次、分步骤对各高校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情况进行整体性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指标分配的重要参考因素。

 

附件:1.“创新训练项目”学校推荐名额(上网下载)

2.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上网下载)

3.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

报表(上网下载)

4.专业门类目录(上网下载)

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上网下载)

6.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情况数据统计

表(上网下载)

7.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验收情况数

据统计表(上网下载)

8.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年报数据采集表

(上网下载)

9.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类统计表

(上网下载)

10.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组

织管理情况汇报表(上网下载)

11.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联

系人信息表(上网下载)

 

 

                               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1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