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虫害防治手段范文

病虫害防治手段精选(九篇)

病虫害防治手段

第1篇:病虫害防治手段范文

【关键词】林业技术;林木病虫灾害;控制手段

前言

社会不断变革,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不断深入,林业作为改善环境的关键部分,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而林木病虫灾害的存在导致林木资源质量的下降,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的病虫害灾害控制工作状况并不理想,技术不够成熟,技术水平亟需提高。因此,如何加强林业技术对病虫灾害的控制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们通过深刻的探讨,寻求病虫灾害的应对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技手段,将林业病虫灾害的控制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1、关于林业技术对林木病虫灾害的控制现状

1.1林木病虫灾害防治的概况

林木病虫害防治是指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病虫灾害进行预防和治理的技术手段,通过有效的林木病虫灾害防治工作将病虫灾害造成的林木损害程度降到最低。林木病虫灾害的防治主要分为事先预防和事后治理两个方面,预防的重点在于落实优质的育苗工作和抚育管理工作,为林木资源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尽可能减少病虫灾害,而事后治理应着重突出林业技术,通过采用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例如生物技术、物理技术以及化学技术等,来应对病虫灾害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灾害的泛滥,保证林木的品质。

1.2林木病虫害控制的技术问题

目前林木病虫灾害的防治技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无法实现有效的病虫害控制,影响林木资源的生长,不利于林业的健康发展。在林木病虫灾害的防治技术方面,由于受传统模式的束缚,现行的技术手段仍然停留在较为基础的阶段,相关技术相对落后,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防治技术与日益变化的现实状况不相适应,实用性较差,防治效果十分不明显。同时,由于病虫灾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项目,其作用效果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往往导致其被忽视,相关部门及领导对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有一定的松懈,对病虫害防治项目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较少,使得大部分病虫害控制与防治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作为,无法充分发挥出病虫害防治的作用。除此之外,目前林木病虫灾害防治与控制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没有接受系统化的专业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无法应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更缺乏实战经验,对新技术的使用不熟练,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定的阻碍,拉低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效率,不利于林业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1.3加强林木病虫害控制的意义

在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林业的健康发展不容忽视,林木资源的保护水平亟需得到提高。加强林木病虫害的控制,将有效减少病虫灾害带来的危害及林木资源的损失,积极促进森林资源的生长,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并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

2、加强林业技术对林木病虫灾害的控制措施

2.1提高对林木病虫灾害控制的重视程度

针对目前林木病虫灾害控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一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相关部门及人员对林木病虫害控制的重视程度。国家政府应当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并加大对病虫害控制的资金投入,增强支持力度,促进林木病虫害控制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及领导充分认识到病虫害控制的作用效果,在思想上重视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使得病虫害的控制措施能够得到落实,提高林木病虫灾害的防治能力,从而推动林业的稳定发展。

2.2优先发展病虫灾害防治的无公害技术

无公害技术对防治病虫害起着关键的作用,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应该优先发展无公害技术,从而加强林木病虫灾害的控制。无公害技术的重点在于通过绿色无污染的技术手段对病虫灾害加以防治,提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或及时解决病虫灾害给林木带来的问题,减轻林木资源的损失。生物技术作为无公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推进病虫灾害防治的进程,加强林木病虫灾害的控制。生物技术主要包括昆虫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益鸟防治技术三个方面,其特点在于利用生物的优势来控制病虫灾害,在节省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同时,促进了生态的平衡,改善了生态环境,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3积极创新病虫灾害防治的技术和方法

积极创新病虫灾害防治的技术和方法是提升林木病虫灾害防治水平的关键举措,为病虫灾害的控制提供充足的动力。现行的林木病虫灾害防治技术方法仍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尚未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防治工作的效率偏低,一定程度上阻碍林业技术对林木病虫灾害的有效控制。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病虫灾害防治技术的革新,完善防治的手段,丰富病虫害的防治形式。

2.4努力提升病虫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病虫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对病虫灾害的防治技术掌握不够,无法有效管理林木病虫灾害防治工作,其专业素质需要得到加强。因此,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向病虫灾害防治管理人员传授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提高其工作水平。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扩大知识面,熟练掌握病虫灾害的防治技术,以更好地落实防治控制措施,为保护林木资源提供可靠的保障。

结语

森林资源能够为社会生产提供发展的动力,也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积极性的作用,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多年来困扰着林业生产的病虫灾害问题现在依然存在,一直以来得不到有效的抑制,对林木资源的保护造成极大的威胁,需要加以及时的解决。针对目前林木病虫灾害防治技术的缺陷,有效加强林业技术对林木病虫灾害的控制,加快技术革新,充分发挥出林业技术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以更好地促进林业健康发展,提高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

第2篇:病虫害防治手段范文

关键词:林业;防虫害能力;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S7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63

1 林业病虫害现象大量发生的起因

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人们在大量砍伐天然林的同时种植了大量的人工林,导致目前天然林的数量大大减少,而人工林的数量激增。人工林防病虫害的能力较弱,较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这是当前林业大面积受病虫害困扰的原因;人们在大面积种植人工林的同时却没有加强对林业的管理,是林业病虫害现象大量发生另一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人工林的培植过程中大量使用不符合规格的化学和农药,使林业周边植物中大量的有益生物被杀死,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繁殖速度快、生命力顽强,导致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当前林业防虫害措施中的不足之处

2.1 人工林的面积未加以控制

人工林的大量种植使得病虫害现象的面积不断扩大,严格控制人工林的数量和管理是减少林业病虫害现象的关键[3]。然而,我国只注意到加强对已发生病虫害现象的林业及地区的管理,使得人工林面积也在不断增长。这无疑加大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难度,使得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更难以有效开展。

2.2 监测工作仍然有待提高

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赶在病虫害现象发生之前预报是目前减少林业病虫害现象的有效措施。然而事实上,各地区在林业监测技术上的资金投入力度严重不足,林业监测设备落后、技术更新慢,缺乏优越的监测环境,导致林业病虫害的预报质量差,甚至部分监测仪器只有在病虫害发生之后才能被监测出来。

2.3 防治措施单一

在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技术和手段方面,我国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我国林业发展地区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经费不足,难以引进或研发更加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设备,只能依靠单纯的喷洒农药技术进行防治。农药防治不仅会对种植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还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不佳。

3 提升林业防虫害能力的策略分析

3.1 做好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工作

病虫害具有较强的繁殖力,病虫灾害一旦在某林地爆发即会在短时间内扩散开,加上病虫害生命力顽强,难以被根除,使得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成为做好防止工作的重要手段。根据我国目前各林业产地的基本情况,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各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更新各地的林业病虫害监测设备,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增强当地的监测能力和质量,确保能够做到及时预报病虫害,及时阻止病虫害现象的发生。

3.2 因地制宜,创新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

各地的林业病虫害状况不同,有些地区病虫害现象较为严重,有些还在可控制范围内。各地发生病虫害现象的原因也可不相同,部分地区是由于经济条件差,也有可能是由于该地环境条件适宜病虫害生长。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林业培植管理、自然环境等的不同,对各地实行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是提高林业防治能力的重要手段。各地应该尽可能的发展生态农业,大力保护当地的天然林。在保护天然林的前提下做好林业建设工作,时刻不放松对病虫害的警惕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的损害[5];政府通过加强资金投入或吸引外资等形式,改善林业发展地的基础设施,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基础;增加对林业病虫害技术的技术投入,并及时推广最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质量。

4 结 语

当前林业防虫害措施中的不足之处有:人工林的面积未加以控制、监测工作仍然有待提高、防治措施单一。为了提升林业防虫害能力,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并因地制宜,创新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具体措施包括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当地的天然林;政府加强资金投入或以吸引外资等形式,改善林业发展地的基础设施;增加对林业病虫害技术的技术投入,并及时推广最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义成.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园艺,2013(13):106-107.

[2] 刘品华.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4(11):297.

[3] 李小会,李宣进.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5(21):124-125.

第3篇:病虫害防治手段范文

关键词:营林工作,森林病虫害,生物技术,防治方法

0前言

森林病虫害被认为是“不冒烟火灾”,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灭绝性损害。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它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远远超于其他森林灾害,直接威胁森林系统的生态稳定性,破坏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营林工作中,一定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力度。

1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

1、1现阶段我国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与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连年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所造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林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有害生物传人发生,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较大面积的流行发生,给森林资源带来严重的损害。而且人类对原始天然林的大规模开发,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现有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衰退,这样的森林资源条件势必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1、2在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程度严重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1、3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种森防法规、制度建设十分不完善,森防工作基础设施差,致使森林病虫害防治经严重紧缺。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泥石流、火灾等灾害的预防工作都做得十分到位,各部门都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森林病虫害带来的巨大损失,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远远高于其它森林灾害。

1、4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使得一些森林病虫害依然大范围、大幅度发生。现在人们已经避免营造人工纯林,进一步扩大混交林的比例。在林木育种、造林、抚育过程中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适宜环境。

1、5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力度不够,致使森林病虫害不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发生。

现阶段我国森林病虫害防疫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无法实现全方位的有力监管,无法保证造林苗木的质量。更为严重的是有境外病虫害由于检疫力度不够,随着进口森林植物及其制品在我国境内迅速扩散,并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生态灾害。

1、6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能很好地多方面结合其他防治方法使用

当病虫害暴发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长期发展下去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得不到保证,防治效率低,而且由于化学药品在森林中的广泛使用,势必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森林病虫害的继续发生。

2森林病虫害的几点防治对策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1培育健康森林,从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从基础做起,完善营林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切实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大力营造混交林,必须彻底解决现阶段人工林树种单一、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低的问题。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等先进的林木育种技术,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加强林木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做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修枝抚育间伐等,不但可以增加林木的年成长量,还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树木对森林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保证其健康成长,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渐从有病治病、有虫治虫这种工作方法转变为未病防病、无病保健上来,从治标转为治本。

2、2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决策信息

建立完备的预测预报系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措施。只有全面、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的基础信息,才能及时高效地开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此在森防工作中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所负责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调查监测,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力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各级部门要加大预测预报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规范制度的健全,尽可能做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务必定期监测情况,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真正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早发现,及时除治,做到治早、治小、治少。

2、3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力度,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

由于经济往来的加多,现阶段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人导致本地区大面积、大规模爆发森林病虫害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杜绝或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外来侵入。认真抓好种苗产地检疫检验,经检疫合格后方可用于造林。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及繁殖材料要进行隔离试种,发现危险病虫及时处理或销毁。坚决杜绝类似美国白蛾在我国大范围爆发的现象再次出现。积极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对检疫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更好地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2、4加大科技森防,努力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各级部门应当围绕当前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寻求多方合作,集中力量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切实提高森防工作的技术水平,选用先进的森防手段,摒弃落后的防治方法。

2、5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重点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为出发点,在防治方式上,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一种平衡。

第4篇:病虫害防治手段范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林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林业发展不仅能够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木材,同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原生态林。由此可见,发展林业是当前我国必须要重视的建设事业。但是由于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其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或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病虫害侵袭就是最为严重的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林业资源受到病虫害侵袭的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病虫害侵袭对林业资源的巨大影响,我国加强了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我国各级政府与相关技术部门以及广大职工的通力合作下,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森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不过,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分析了林业病虫害产生的特点及林业病虫害逐年加剧的原因,最后对病虫害防治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1 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近几年,我国林业病虫害受灾面积不断增加,很多次要害虫在某些地区上升为主要害虫,严重影响到各地林业资源的发展。

1.2 病虫害顽固难治

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技术在进步,同时很多病害虫对灭杀药物的抵抗能力也在不继增强,某些病虫害顽固难治,一直不能得到有效防治。

1.3 重大危险性病虫害不断涌现

很多地区暴发了重大危险性病虫灾害,导致当地林业经济出现了巨大损失,重大危险性病虫害往往暴发一次就可能会毁掉整个地区的林业资源。

1.4 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

近年来,我国林业面积逐渐扩大,树种增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难度也有所增加,这是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

1.5 病虫害的种类增多

目前我国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加,很多病虫都是近年来出现的,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极大损失。不同的病虫害,对林业资源造成的损害程度也不同,其中部分病害虫能给林业资源带来毁灭性的损害。

2 林业病虫害逐年加剧的原因

导致我国林业病虫害逐渐加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树种单一、结构简单,使得森林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不足;天然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森林林分结构的物种多样性减少,原结构被破坏,这也是虫害猖獗的原因之一;跨国际的林木检疫工作使得国外病虫害传入国内;农药使用长期不合理,使得病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天敌被误杀;病虫害的检测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防治手段落后,相关的治理人员未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导致我国林业病虫害逐年加剧的原因之一。

3 防治对策

3.1 森林培育、管理方面的措施

在森林培育之初,必须严格遵守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树种选择方面,必须选择生长状态良好、抗病虫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树种。林分结构要遵循多样性原则,结合乔木、灌木、草类等多种类型的植物,避免森林结构与树种过于单一,以此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抗虫害能力。在育苗的过程中,要重视苗木的消毒处理;在封山育林的过程中,要增加病虫天敌的数量且要对其进行保护,避免人畜对苗木造成破坏;保护好人工林周边的天然林,禁止胡乱砍伐,以天然林的生态系统带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3.2 加强对病虫害预测、预报、检疫工作

管理单位要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检疫工作,配合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建立起完善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确保森林病虫害动态预测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全面性。同时,还必须做好相应的林木检疫工作,以防危险性病虫的侵入。

3.3 改进防治手段,加大科技含量

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生态科学的发展观念,提高森林的林分质量,强化森林本身对病虫害的防御和控制能力。同时,杜绝农药使用不合理现象,改进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手段的科技含量,倡导使用物理、生物等防治手段,如利用微生物感染病害虫,或是利用病虫的天敌对病害虫进行捕杀。另外,我国相关的管理单位还必须要加强对病害防治技术的研发,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3.4 增加防治经费,完善防治管理工作

要改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要增加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经费的投入,利用多渠道的资金募集方式,筹备更多的资金,完善林业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体系中设备的购置与安装,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效率;政府单位必须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明确各领导部门的职责,将林业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及检疫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全面展开。

4 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了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其逐年加剧的原因,从森林培育、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检疫工作,改进防治手段,增加防治经费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第5篇:病虫害防治手段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检疫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森林病虫害严重制约着林木的生长发展,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病虫害对森林的损害,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为了进一步掌握森林病虫害检疫现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特对灵川县森林病虫害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1 森林病虫害检疫现状

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着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俗称“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目前的森林病虫害非常严重,随着病虫抗性的提高,病虫害的面积也在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森林的生态环境。因此,对森林病虫害的检疫现状研究和防治对策的制定是很重要的课题。

1.1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森林病虫害可以分为危险森林病虫害、经济森林病虫害、常发性病虫害和偶发性病虫害。危险性病虫害多威胁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对天然林危害较大;经济森林病虫害多危害人工林,灾情比较严重,严重影响林农的经济收入,遏制人工林的发展。常发性病虫害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总是层出不穷。偶发性病虫害多属爆发性,防治困难,危害严重,损失较大。

1.2 森林病虫害的检疫现状

目前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压力很大,检疫面窄,工作滞后。广西是我国森林病虫害入侵的前哨,也是全国森林病虫害比较严重的省区之一。目前松材线虫病、桉树枝瘿姬小蜂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威胁比较严重。本地森林病虫害分布较广,种类较多,防治工作难度较大。松毛虫、松材线虫发生的灾害面积较大,松突圆蚧也在不断扩散蔓延,这属于危险性病虫害。另外松褐天牛、松树枝细瘿蚊、桉树病虫、油茶病虫、八角病虫等常发性虫害也比较普遍。

1.3 森林病虫害的发展趋势

1.3.1 由人工林向天然林扩散

目前病虫害的发展趋势正由人工林向天然林扩散。天然林由于生态链比较完整,各个生物群比较稳定,很少发生病虫害。近年来,因为气候的异常,加之人为的破坏,天然林也开始发生面积较大的病虫害,林木的长势逐渐降低,很多的林木出现了病虫危害而死亡。

1.3.2 由海拔低处向高处蔓延

病虫害的蔓延由海拔较低的林区向海拔较高的林区蔓延,如天牛危害,原来仅在海拔2200m以下发生,现在于海拔2400~2800m内都有可见,虽然危害还不是很严重,但是已经在逐步蔓延。

1.3.3 由乔木林向灌木林发展

森林病虫害原来主要是对乔木林的为害比较严重,现在灌木林受病虫害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如沙棘金龟子和沙棘透翅蛾对灌木的为害较大,灌木林受到病虫害的为害,直接导致森林生态的破坏,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护影响非常大。

1.3.4 病虫害种类增加日趋严重

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在逐年增加,在化学防治的过程中,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很多害虫在不断变异,一些次要害虫不断成为主要害虫,新生害虫也在不断增加,给防治工作带来难度。总之,“常发性”病虫害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偶发性”病虫害日渐严重,还有很多外来入侵的病虫害也不断加剧。

2 森林病虫害大面积危害的原因

2.1 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林木的成活率不断下降,造林难度增加,极旱极涝都有可能增加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2.2 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人工林的面积不断增长,森林害虫的传播比较广。人工林的生态系统脆弱,纯林种病虫害的发生非常普遍,病虫害不断升级,天然林也不断受到影响。

2.3 病虫害的抗逆性不断增强

病虫害的抗逆性也随着防治措施的升级在不断提高,甚至不断变异。在化学防治中未被消灭的病虫害提高了自身的抗药性,经过演变,更加迅速的繁殖传播,对森林形成大面积的危害。

2.4 病虫害的检疫监测工作薄弱

现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检疫工作做不好将会引来很多外来病虫的危害。病虫一旦进入没有天敌的新领地,很快会爆发成灾。因此,在进出口贸易上,防疫工作异常重要。一些林地的检疫监测工作比较滞后,虽然也有森林防护站,但是一些先进的监测手段一直不能广泛的应用。森防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病虫害在发生前没有预警通知,防治工作陷入被动局面。病虫害发生时常常采用传统的防治手段,科技含量低,导致病虫害预防效果大大降低。

3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具有上述难以控制的特点,直接影响了森林的生产经营状况,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特制定如下防治措施:

3.1 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全民防治的意识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问题上要坚持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所有公民参与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防治机构中配备了办公室、实验室、资料室、药械室,经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森防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逐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2 营造混交林地,降低病虫害发生频率

人工纯种林的病虫害发生比较频繁,灾情严重,也是病虫害传播的主要发源地,因此,营造混交林是降低病虫害的主要经营手段。混交林为病虫害的发生设立了无形的隔离带,有效隔离不同林种的病虫害的发生。混交林还可以节约林地,节省成林的时间,有利于满足用材木的利用。如松桉混交林,桉树生长迅速成林快,5~8a采伐用材后,松树进入生长旺盛期。同时,桉树还可以避免松树松毛虫的大面积发生。混交林还可以增加人工林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提高林区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森林的病虫害抵抗力,有利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3.3 运用科技防治,加强病虫害预报监测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避免病虫害防治的被动性。因此,病虫害的预报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科技手段,快速、准确的把握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广西自治区在2009年就已经建立了灵川县、横县、陆川县、苍梧县和右江区5个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示范县,正在推广应用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测报数据录入、汇总和网络传输、上报自动化管理,逐步提高测报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和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的基础建设,可以全方位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3.4 加大检疫力度,实现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国外传入的,因为没有天敌,蔓延扩散的速度很快。因此,必须加强林业产品的检疫力度和水平。综合防治手段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天敌防治等,防治手段的选择要根据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虫害的生活习性的不同而定。物理防治没有环境污染,无残留,但是有些费时费力,防治不彻底;化学防治见效快、成本低、灭杀面积广,但是在防治的过程中对其他生物会造成伤害,影响生态系统,使害虫增强抗药性;生物防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森防部门要认真研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用先进的检疫监测手段,提高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采用综合防治手段进行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参考文献

[1] 陈华,张凤海.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几项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2009(04).

第6篇:病虫害防治手段范文

[关键词] 桃树 病虫害防治 综合防治方法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71-02

引言

桃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桃树种植产业中关键性的环节,根据桃树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危害特点,结合本地区自然气候等客观因素,将植物检疫,农业、化学、生物、物理等防治技术综合运用,产生整体的合力,相互补充、协调,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实现防治效果好、产品安全、经济的目的,为桃树的高产、稳产、优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 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法

植物检疫法是从源头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培育无病虫种苗,将地区性高危病虫害消灭或是控制在地区范围内,还包括进行种苗产地检验、消毒等具体工作。此类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传播,实现安全引种的目的,是防治检疫性病虫害传播为害的关键措施。

2.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主要从病虫害、植物生长与外在环境条件的复杂关系出发,研究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其发生与为害的相关因素,找到病虫害生长繁殖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栽培技术等措施,进而达到消灭病虫害或有效抑制其生长发育、发生为害的目的。此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措施:选育抗性强的优质品种、土地深耕细作、轮作换茬、科学施肥、科学浇灌、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修剪等。

3.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主要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防治的方法,通过选择有益生物消灭或拟制病害虫达到防治目的。主要利用生物的食物链关系,有益生物主要包括捕食性昆虫、微生物、鸟类、寄生性昆虫等,对于病害的生物防治手段主要利用有益菌和抗生素、抗菌素等生物制剂控制病害。

4.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主要通过研究桃树植株、害虫的生理结构、病原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其习性等生理规律,利用自然因素和机械因素,如光照、温度、风力、比重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育种选种、温度控制、诱捕诱杀、隔离防护等。

5.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是桃树病虫害防治常用的方法,通过化学制剂喷洒来消灭和预防病虫害,使用范围较为普遍。此法具有简单易操作、应用面较广、防治效果好、在短时间内达到防治目的等优势,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带来环境污染、杀害有益生物、毒性残留等问题。

二、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我县桃树种植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全县桃树面积已达3000多hm2。对于桃园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依然是主要的内容,也是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尤其是一些新建立的桃园,其病虫害防治基础较弱,防治手段的运用不成熟,容易造成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目前,社会正在大力倡导绿色、无公害食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在这种形势下,以传统的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手段有些不合时宜,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改进,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破除单一性防治手段。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病虫害防治理念,针对性的提出几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

1.努力提升桃园水、肥、土的管理水平,及时改善土壤结构,均衡施肥,科学浇灌,提升桃树的长势以及其抗病虫的能力。施肥管理方面,重心是秋季施基肥,保证基肥充足,肥料的搭配上要以有机肥为主,科学掺入其他肥料,追肥阶段前期以氮肥为主,中期以磷钾肥为主。

2.定期对桃树进行修剪,努力提升修剪水平,保证树体有良好的结构,改善植株的光热条件,尽量选择长枝进行修剪,对于一年生的枝条坚持疏剪、长放的原则,尽量避免短截修剪。枝条更新时采用短截缩减方法。根据桃园种植密度和桃树的树形,其主枝数量应该控制在1300-1500个/hm2之间,原则上不留侧枝,每个主枝要留8个左右的中大型结果枝组,主枝的角度应控制在55°-65°之间。进行长枝修剪时,要注重疏花疏果以及夏季修剪,确保达到最终的效果。

3. 根据桃树的生长情况、修剪情况做好桃园彻底清理工作。一旦发现病枝、蛀虫枝、病虫果实,应当及时剪除;如果发现主枝主干出现病虫,应当及时刮治,之后要及时将剪断的病枝、病叶、病果以及脱落的树枝、叶、果实彻底清理,集中烧毁。

4.要做好桃园的全面消毒工作。在桃树萌芽前合理喷洒5%浓度的石硫合剂。石硫合剂是较为理想的清除剂,对许多越冬的病虫源有防治效果,进行消毒时必须喷匀、喷透,做到仔细全面,努力降低桃园病虫害的发生机率,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5.桃树蚜虫、粉蚜虫、瘤蚜虫等害虫在植株展叶后开始逐渐危害,但是紧接着蜘蛛、捕食蝽、草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大量捕食性的有益昆虫开始活动,这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害虫天敌,达到控制蚜虫危害的目的。如果虫害十分严重,仅靠生物防治效果不明显,此时可以选择40%的乐果乳剂5-10倍涂抹,其方法为将主干表皮切除10公分宽左右,涂药后用废纸包扎,可以有效消灭害虫,还可以保护天敌不受害。

6. 小麦收割以后主要防治对象为天牛,此时时天牛交尾期,清晨可以人工捕杀成虫,效果明显;春季时害虫幼虫开始排出新粪,这时用0.07-0.15g的磷化铝片剂塞入孔内,再用泥封口,其防治效果在98%以上。使用该方法时要注意,磷化铝具有很强的毒性,在操作时选择通风口快速进行,并在密闭容器内保存。

7. 一些地区将梨树和桃树混合栽种,对于这些果园其防治对象主要是梨小食心虫,其危害程度较重,容易造成桃树枝折断。通常在6月份时人工摘除受损的断枝,降低害虫基数,适量用药,切勿频繁用药,减轻对天敌的伤害。在害虫产卵期时,可释放一定数量的赤眼蜂。脱果前期,在距离地面30公分左右处悬挂草把,引诱害虫越冬,选择温度较低时集中烧毁,降低越冬害虫基数。

参考文献

[1]李跃峰.桃树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 2006(5) : 69.

第7篇:病虫害防治手段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前言:

森林病虫害在森林资源保护中与森林防火有着同等十分重要的地位。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的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相应的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及其防治成效不断提高,其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形势不容乐观,仍然需要继续做好这方面的探索工作。

一、影响和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在实践过程中,制约和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方面的额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既有政府的责任,又有部门失职造成的。众所周知,找到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是切实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和关键。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难题不好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有写地方还不能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够,防治手段还不够新颖。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普及的力度不够,在防治时由于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状况,生物防治因为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来。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种,有的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工作。预防机制相当差,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解决不好。四是检疫工作不是十分到位。相当一部分地区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的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等现象随处可见。五是防治经费不足,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治、测报、检疫仪器设备及其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6年也仅达到73%的高比率),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二、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的积极手段和有效措施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应充分利用病虫害及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按照现代生态学理论,以林业防治技术措施为前提,以森林植物检疫为首要手段,以生物治理为侧重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虫害而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长的积极因素,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就当前来看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着力抓好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危害的关键措施。对于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于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切实减少病虫害发生。

二是要营造混交林。人工造林应进行必要的混交,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层能形成极易分解的腐殖层,生物种群比较复杂,且昆虫种类较多,有的昆虫对林木危害不大,但是一些寄生天敌的补充寄主,能够在主要害虫数量少的时候,使得天敌不因缺乏寄主而凋落,能形成良好的森林环境,在不同程度上控制或抑制病虫害的进一步发生。

三是要选用抗性强的造林树种。不但不同树种有不同的抗病虫害能力,且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间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化成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抗病虫能力,人工造林应按照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进行栽培。

四是要切实加强消毒处理工作。在苗圃建设过程中,鉴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及土壤进行消毒,这样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五是要大力提倡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关键手段,能够把单纯林逐步建设为混交林,单层林变成复层林,疏林变成密林,形成多样森林体系。应用适当的人工促进或改造措施,护繁结合,完善生物的群落,增加天敌的数量,不断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有效目的。

六是要切实保护害虫的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一定量的繁殖。

七是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工作。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趋势,且适时通报。要从加强基层林业工作者的病虫害防治知识教育入手,结合有效的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群众性测报网,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良好时机。

三、结论

要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努力找到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从实际出发,切实搞好这项工作,才能真正保护好林业资源,使其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青娥,陈娜.病虫害防治与环境保护[J].河北林业科技,2003,(3):49.

[2]端富,高殿文.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08,(3):14-17.

[3]钦成.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劳动安全,2005,(4):31-33.

第8篇:病虫害防治手段范文

【关键词】林业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案

中国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大,森林面积占土地比例较大,但影响我国林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病虫害的爆发。病虫害现象在我国森林中比较常见,这种病虫害爆发时间非常迅速,破坏力极大,传播速度较快,使森林植被不能正常生长、生存,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所以,如何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当前林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要提高重视,重点关注林业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一、我国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缺乏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规范。我国现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较为落后,与国外先进的手段和技术相比,在工作规范、工作手段和流程中都较为欠缺,没有借鉴学习国外的防治经验,在国内还是以喷洒农药为主,没有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农药的药量与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规定的农药使用用量,在使用农药时中乱用、滥用,缺乏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农药使用用量过多时,农药中的有害成分威胁着周围植物的生存,造成环境污染,这与防治过程的初衷相违背;如果农药用量较少,就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素养。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需要对森林植被、病虫害种类、和对植物的类型、生长环境等理论知识有较深的研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了工作人员对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素质较高。目前,在我国缺少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具备专业技术和素养的人员较少,缺乏一定的专门培训机构,许多从事林业的工作人员缺乏专门的培训,在工作中缺乏相应地专业知识,不能够对森林的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提出防治措施,所以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理论知识支撑,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如何推进林业技术的提高核病虫害的防治

(1)合理规划森林,加强造林能力。森林植被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在进行造林工作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树木所适合的生长环境的差异性,来确定不同的造林方案,对地域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考虑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制定最适宜的种植方案,利用较好的种植技术来实现造林,并与当地环境条件相符合。在病虫害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引进抗病虫害较强的树种,改善当地原有抗病虫害不强的植被,推进树木对于病虫害的防疫能力。在造林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植被间距、种植方法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不同树种交叉种植来促进整个森林结构的抗病虫害能力,充分发掘可种植的空间,通过这些举措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控制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2)建立信息化森林管理系统。为了更加有效的推动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关注林业管理的现状,混乱的林业管理会引发较大规模的病虫害,并导致病虫害发作时间频繁,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一系列的森林管理系统,加强对林业的管理监督,能够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采取及时有效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大大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森林的健康环境。

(3)选择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防治手段是一种较为先进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并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相较于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来说,有许多优点,改善了传统农药防治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该加强生物防治法的使用程度,推广开来,实现防治病虫害工作的理想成果。这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方法就是按照生物链的关系,在自然界中利用林木害虫的克星,通过自然界一定的规律,对病虫害进行消灭和控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的环境来控制天敌的数量,防止出现新型的污染和病虫害。

(4)推进生物农药的使用。生物农药不同于传统的以化学成分为主的农药,不具备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且在长期使用下也不会使病虫害产生相应地抗性,因为这种农是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传统的农药不能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使得森林防治工作效果越来越差,防治工作越来越难,而选择生物农药之后,可以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还避免了病虫害产生抗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应当合理规划森林,加强造林能力、建立信息化森林管理系统、选择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推进生物农药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林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家兵.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方案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10:191.

[2]党潘飞,王.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方案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18:119+153.

第9篇:病虫害防治手段范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病虫害防治;防治方法

一、有害生物对林业资源的影响

有害生物中包含害虫,对林业发展、树木健康生长造成了阻碍。过多的杂草还会影响到树木对养分的吸收,滋生害虫繁殖。有害生物的存在还打破了林区内部的生态平衡,森林内部一旦产生病害,很难通过生物能力恢复,因此病害会在短时间内传播,其他的健康树木也会受到感染,为林区种植区域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感染病虫害的树木,成材后使用范围会受到影响,如果伤疤严重,不能再继续作为木材来使用。当其繁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对林业资源带来的危害将是巨大的。我国对此也有着相关的硬性法律规定。只要检测该物种为有害物种不管它来自哪里国内还是国外都要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因为如果在一定地区发现,它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危险,而且林业区域范围广,控制能力差,就算有措施铲除也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很有可能导致危害卷土重来,为了避免承担这样的风险,必须加强林业病害虫防治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不断地反思积极的解决。

二、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人工林的大量增加和天然林的大量砍伐

原始林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大量砍伐使用超出了自然恢复能力,造成林业资源紧张的现状。原始生态林中,不仅仅是包含木材资源,也有很多其他的植物、生物。人工建设的林区只能保障树木数量,并不能替代原始的生态系统,发展期间也干扰病虫害也会比原始林区的几率更大。在对造成病虫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工建设与自然形成林区比例失调问题,这也是造成虫害传播严重的主要原因。并且人工建设的林区很难与周边环境融合为一体,生态系统恢复工作开展也因此而受到影响。现如今,很多地区大量种植人工林,而砍伐天然林。随着人工林的大量种植,病虫害的危害面积也随着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人工林相较之天然林多为单一的树种,易受病虫害的侵袭,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大量砍伐天然林,造成天然林资源大量减少,导致了以天然林为中心的原始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也会造成林业病虫害危害加重。

2、不合理的化学农药使用

为提升树木生长速率,种植与生长期间会施加一些肥料,虽然生长速率有所提升,但对土壤造成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杀死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病虫害发生后,治理时会向树木喷洒农药,虽然能够将害虫杀死,但一些有益的昆虫与微生物也连带被杀死,森林防御能力下降明显,害虫会逐渐产生抗药性,普通的农药并不能将其杀死,治理工作难以也因此而增大。农药不合理过度使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应当的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与基层防护人员加强沟通,根据虫害发生特征采取有效的物理防治手段。人们为了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发生伊始,就纷纷选择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清除病虫害,抑制病虫害的发展;但也破坏周边动植物的生物链,导致大量有益生物死亡。并且长时期不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极易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长期下来将会造成林业资源更大的灾害。

3、病虫害的繁衍能力强,数量大,不易根除

害虫繁殖能力极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越来越多的入侵物种对影响到森林的健康生长,由于在森林中没有天敌,繁殖速度十分快,在短时间内扩散,治理也只是针对表面损害,很难根治。森林培育阶段虫害隐患就已经存在,因此发病的几率也会很大。由于林业病虫害的繁衍能力较强,并且具有主动传播或者依靠自然攻略传播的能力,因此尽管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会消灭一些林业病虫害,但还会有少量的顽固个体存活,这些少量个体依靠它们强大的生殖能力迅速繁衍,暴发成灾。与此同时,林业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的条件的改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三、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有待提高

由于林业病害虫发生范围广,危害巨大,因此应该重视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争取在灾害发生前就进行监测预报,以减少病虫害造成的巨大危害。但现实情况是,各地由于经费、技术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往往缺乏必要的监测、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导致很多地区不能有效地控制灾情,导致灾情严重,危害效果难以估量。

2、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大,防治难度大

近几年来,由于各地区纷纷大量种植人工林,造成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面积激增,受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制约,加剧了防治工作的难度,使得各地有关工作人员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困难重重。

四、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

1、森林建造、培育、管理方面

森林植造时遵循适地适树的原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抗病虫力强的树种,植物配置乔、灌、草结合,植物种类要保持多样性,避免单一结构、单一树种,增强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性能力;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林,禁止乱砍乱伐、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一切行为。

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检疫工作

坚持把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完善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要对辖区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气象气候等状况全面掌控,确保前期森林病虫害动态预测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做到早发现、早除治。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提倡生物、物理等手段治理

坚持林业生态科学发展,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对病虫害的防御和自控能力。严禁不合理的农药使用,提倡利用微生物、天敌昆虫、益鸟、生物农药等手段进行防治。加大科研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利用光、温度、生物物理技术、放射能和电离辐射、人工和使用器械机具捕杀等手段进行防治。

4、增加经费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领导

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如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来完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中,明确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

参考文献:

[1] 李春醒.关于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