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精选(九篇)

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

第1篇: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类型 防范及控制

所谓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者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如今,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这无处不在的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获利是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将自身做大做强是现代企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简言之,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资金的投入也随之增多,但是瞬息万变的的市场环境,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这其中既包含企业外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不同原因导致财务风险的形成不同。现将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归结如下:

1.外部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由于企业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因此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外部因素,主要由于经济环境、体制以及政治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外部因素不受企业的控制,因此必须要学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避免造成企业的巨额亏损。

2.内部因素

(1)企业财务管理

因为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这说明财务活动必然存在相应的风险,而目前有很多企业的财务都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再者,风险意识的淡薄,没有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自身认识的狭隘,缺乏正常的市场风险分析,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就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现状分析,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是存在的主要的现象。

(2)筹资过程中,控制财务风险不到位

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偿债能力。企业的不同筹资组合将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与筹资风险的大小。企业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但是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时,这种杠杆作用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整个企业也蒙受相应的损失。

(3)投资的盲目性

部分企业存在盲目追求规模效益的过程中,通过资产的重组等方式不断的扩大企业的规模,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来进一步的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但是,事实上过分的追求规模经济很有可能加大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企业管理层人员拥有全面的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思想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以应变突如其来的风险。具体措施如下:作为企业主管及以上领导要对单位的经营风险负主要责任,对于企业的重大的财务收支严格把关。会计师是管理者的参谋,需要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对于内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起到重要的防范作用。

2.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财务风险的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造成的,因此企业不仅要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出现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债务,这样也能间接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进行多元化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所谓多元化经营是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可以将亏损和盈利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通过各个项目的互相弥补,缓冲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种多元化经营,书面意思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在具体实施到企业中,需要相关决策人对项目以及市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之后,综合权衡,进而具体的施行。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防范绿色屏障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用以监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潜在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套现代化的系统,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和概率分析的基础上,是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有效运用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应对不良情况的发生。鉴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存货三者的稳定关系,可以就此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一旦三者中有一项出现失衡,都可能引发企业危机,因此,在建立系统时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一个规模较大、运营稳定的企业只有短期的预警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入手准备的。一套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提醒财务人员采取相关的措施化解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应对风险企业采用较多的是回避、控制、接受和分散等,而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1.控制筹资活动风险

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如若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那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以及偿债能力,也就加大了财务风险。因此,在筹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渠道拓展投资时一定要谨慎,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若在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周密的财务分析是造成经营失误的重要原因。所以,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对企业内经济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整体的监督和管理、对筹集资金对公司经营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是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

2.控制投资活动风险

在进行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注重投资收益率和相应风险之间的权衡,以收益风险作为决策的依据,以此选取投资收益风险最佳的方案。在投资过程中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在最终的投资决策中选择收益性、风险性和稳健性三者最佳的组合为投资依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投资的预期效益。

3.控制回收资金风险

在销售方式的选择过程中,要分析客户能否按照约定付款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此为依据选择具体的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分析,采用现销的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迫于现实情况的影响,不是所有的销售都可以采用现销方式销售。所以,对于企业信用好、偿债能力强的客户可以采取赊销的方式。此外,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必须提前做好坏账准备,尽最大可能防范和规避回收风险。

4.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整个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主要分为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个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因此必须要控制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总之,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财务风险将随之产生一系列的财务杠杆作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收益。因此,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志元.浅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 2009(05)

2.伊建峰.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11(05)

第2篇: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65-02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营运过程中因资金运转而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风险。高校财务风险管控,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不少高校债务越背越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显然,高校一旦不能如期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便难以维系财务的正常运行。因此,认识高校财务风险,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财务风险主要形成原因

高校财务风险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一是主观原因。实际上,两者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密不可分的。

从客观上分析,由于财政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导致高校只有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扩招建设资金紧缺问题。再者,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指导管理也不够。从主观上分析,高校贷款风险还贷意识不强,贷款规模超出实际偿债能力,举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利息费用大幅增长,致使办学成本不断增加。

二、高校财务风险主要表现类型

高校财务风险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风险。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管理控制办法不当,因而造成资金短缺,净资产潜在亏损加大学校财务压力,整体办学效益不高,财务管理约束力不强。二是投资风险。校办经济实体投资、办学规模扩大投资、对外债券投资等,出现盲目投资、无效益投资等情况。三是举债风险。近几年来,高校扩招,高校纷纷大建新校区、新校舍、大量购置设备和盲目引进人才,贷款数额越来越多,办学规模过大,学校不堪重负。这些方面,若不能很好地管控,都会增加财务风险。

三、化解高校财务风险主要举措

逐步有效化解高校债务,减轻高校负担,化解财务风险,促进高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体而之,化解高校财务风险应当由政府、财政、银行、高校和社会组织共同负责、强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抓出实效。

1.政府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化解高校财务风险,应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做好财务风险的化解工作。当前,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高校债务问题,纷纷出台政策法规,积极支持高校发展,切实化解地方高校债务,加大财政经费支持力度。

(1)加大财政投入。高等教育是国家公共事业,政府是学校责任的终极承担者。《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经费拨款义务,以保证公办高校教育事业经费支出需要。政府方面,可根据各高校的发展实际与前景,增拨财政经费,对高校负债给予一定的贴息、补息,缓解高校债务压力。

(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政府应对高校债务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制定措施并加强高校的发展规划管理,严格控制高校基本建设和负债规模。政府可以采取将高等职业学校财政预算纳入高等学校系列管理,逐步推广将国家示范高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按本地区同类普通本科院校标准执行的做法,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3)建立贷款约束机制。坚持“化解旧债、不增新债”的原则。严格执行高校贷款审批制度。未经审批同意,高校不得向银行申请贷款,也不得以其他方式举债。政府核定高校债务规模,严格审核控制高校基本建设、重大投资项目资金。

(4)实行高校债务月报制度。财务风险,本质上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学校应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负债规模,保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无力偿债甚至资不抵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1]。对银行贷款余额不减反增的高校,政府部门可采取停止安排化债资金,并停止或减少安排其他有关专项经费,并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5)适度提高高校收费标准。现行高校收费标准大多执行多年,已不能与高校现行办学成本相匹配,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让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

2.银行加强对高校贷款的监督与管理。银行应从资金上给予支持,不断强化债务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审核力度,严格依法放贷;审查学校规模与性质,审查贷款的必要性、合理性和预期效果;审查贷款计划和偿还计划的合理性,审查高校还贷能力,降低贷款额度,控制债务规模,防范贷款风险,确保高校借贷资金专款专用。银行要确保高校资金借贷用途,及时纠正直至收回高校违约使用的借贷资金。

3.高校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建设。控制财务风险主体是高校,关键也在高校。高校一定要牢固树立财务风险意识,转变资金管理观念,不断总结和探索财务管理经验,开源节流,提高自身的偿债能力。

(1)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高校建立健全的内部财务制度,确保经费收支预算管理的刚性与严肃性;加强科学决策,规避投资风险,按照“量入为出、合理负债”的原则,合理谋划筹资预算管理[2]。

(2)科学合理举债。高校要有应对化解财务风险的举措,明确工作目标,明确领导责任,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力求将筹资风险降至最低。建立高校财务风险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完善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开展信息化、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审计等[3]。做好高校整体资金科学规划与合理使用,适度负债。

(3)稳定招生规模。任何一所高校都要紧跟形势发展,开拓进取,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提高竞争力。

(4)兴办高校产业。按照“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利用高校技术、人才优势,发展高校产业经济实体,走教学、科研、产业发展道路,提高教学质量,创造经济效益。

(5)建设节约型校园。节约型校园以提高人、财、物利用率为出发点,以节约校园各项资源为重点,逐步形成节约型消费和发展的办学模式。

4.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倡导社会对高校的捐赠。拓展高校筹资渠道。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予以支持,鼓励高校校友、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自愿为学校捐赠。积极探索成立地方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走出一条聚集社会力量、办好公立高校的新路子。

四、结语

高校财务风险,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各高校应有清醒的风险意识,应当建章立制,规定高校资金借贷纪律,加强对高校负债风险的防范;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为高校化解债务、提供资金保障;要加强高校内涵的发展,增强高校“造血”功能,不断改进高校财务的管理工作,防范财务风险,从而使高校不断地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红艳.浅析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应对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3,(5):54

第3篇: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企业并购模式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并购过程中的目?瞬⒐浩笠档亩ㄎ缓褪谐〖壑怠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69.html" title="融资论文" target="_blank">融资?道不广泛、不同的支付选择、国家的政策策略影响等因素直接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这些风险因素存在于整个过程中,稍有疏忽都会导致失败。因此,做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分析至关重要。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具体案例分析

(一)并购规模分析

通过表1可以发现2015中大型交易额占了63.65%的比例,小型企业交易额只占11.62,说明交易额主要是大型占主导地位,小中型交易额较低,但是通过交易量可以看出,小型交易量占了68.8%的比例,大型企业交易额只占了10.12%的量,说明大众的主要选择是小型为主,大中型为辅,说明了大中型并购风险远大于小型并购风险,更多的人主要以企业的平稳发展为主,表明2015年我国大部分企业对风险评估有较好的认识。从2015年的交易数量看,以小型为市场的主导,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从交易额来看,以大型并购为主导,以小型为辅,是市场份额的主要部分。

(二)并购类型分析

我国的企业并购主要由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两组交易方式组成。(见表2)

企业主要并购类型是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其中股权并购有要约金额、协议收购、大宗交易、集中竞价四种交易形式组成。表2表明,我国要约金额收购方式没有,大部分以协议收购的形式进行交易,不论是在交易金额还是交易量上都占据了主要部分,为我国的主要并购交易途径。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存在风险

(一)价格风险

当企业并购后,对并购企业旗下的物品的定义价值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因此对并购企业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至关重要。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价格有一定的难度,通常先确定出价值区间,因为高于或者低于最终市场价对于企业并不是很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确定价值区间,然后再根据地区、人群、环境等因素得出准确的价值,并给出一个可小幅度变化的小区间,有利于跟随市场价值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并购后双方企业应该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并合并为一个新整体。在我国,大多数的并购企业更适用于通过价值估量的方式对并购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并购企业是否为上市公司,如果并购公司是上市公司,那么互相获取信息就非常简单,如果是非上市公司,那么要想获取更多的信息就必须做更多更深入的调查。我国还存在着一个根本的问题,证券交易市场缺乏完善的制度对交易进行规范化运行。这将导致在并购企业获取的信息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内部情况,就不能获取正确的价值评估结果,不能准确的定义价值。影响我国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因还有一点,缺乏公正公开的评估机构,造成没有一个完备的制度进行参照。

第二、价值评估体系不完整和价值评估机构不规范。目前我国对于并购模式的价值评估方面并没有明确的价值评估体系出台,这就导致了在评估过程中存在了一定的主观因素,将造成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不准确的出现。在我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针对于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的专业机构,这使得并购双方缺乏基本的法律的保护,使得双方不能监督与自我监督,进而会加多对信息了解的成本和交易成本。

(二)并购企业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对财务风险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资金对其它企业进行并购,在并购过程中如果企业内部资金大部分用于并购企业上了,则会使公司资金紧张,影响正常的运营。如果大量的外部资金用于并购,会加大企业的并购成本和增加综合资金成本,将直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的加大。因此,应该该合理安排内外部资金的运转,使企业在看清自身情况的条件下合理选择方式进行并购。

要做好企业并购工作还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融资前后资金流动情况和相应的融资风险,融资目标大小与融资金额数量,企业融资信誉度和融资后企业收益。

(三)付款方式的风险

我国主要的付款方式有现金、股票、基金、债券、资产等,最主要的方式是现金支付,现金支付风险小,企业流动资金幅度小,操作简单等。现金是企业流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资金的基础。

(四)政策风险

在我国对于企业并购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所以在实际并购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政策、环境、法律等。假如超过了一定的范围,那么并购不一定能成功。

三、并购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建议

(一)掌握完善的并购企业信息,准确进行价值评估

在微软对雅虎的收购案例中,由于没有掌握完善的信息,开出过低的价格导致雅虎拒绝并购。并购双方可以通过对财务的掌握,对企业运营情况,企业盈利情况,企业税收情况,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将会降低并购价值评估的风险。

(二)并购交易方式的选择

我国主要的交易方式是股权交易。企业并购过程中应该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股权交易途径,避免交易的失败。通过这种稳定的企业发展模式,即企业选择正确的交易方式,来确保并购的成功进行。

第4篇: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 内控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就在过去几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揭露了我国企业中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上的种种不足,极大地挫伤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实力和管理能力,迫使企业将改善内控管理与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这一议题列入了重点关注内容。金融危机过去之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仍然不断给我国现代企业施压,企业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经营业绩,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要从内部管理中取胜,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才能达到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涵

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便是内控管理系统,这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更好地进行全面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为了协助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达到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同时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会信息的准确可靠性,保证企业资料完整和真实。内部控制管理之下的企业决策能够有充足的内外数据信息用以参考作用,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提高了企业可获得的效益限度,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内控管理采用一系列的调整和控制手段来达到企业内部的自我调节和管理,但内控管理不仅仅是调整政策和控制企业,还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工作,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的向下授权和指挥,财会队伍的会计核算等等一系列活动,甚至包括了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

而财务风险是指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与企业资产有关的风险。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只要有财务活动的进行,一切因素都可能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以致企业无法达成发展目标,甚至会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要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力度。而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是离不开企业的内控管理的,两者是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与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够规范

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制度不够规范,很多企业都习惯性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如何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之上,往往很容易忽视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由于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没有对风险进行提前的分析定位和做出防范。在这种不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下,现代企业的企业架构肯定是有缺失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徒有其表,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际内部控制的执行人员没有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相应配套的内控措施和章程制度等等也没有编制好,内部控制的约束力低下,不能对企业实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将企业整个暴露在管理失当的风险隐患之中。

(二)缺乏有力的落实与监督

许多现代企业不仅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意识,内控制度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还在执行内部控制的时候没有建立相应配套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没有得到监督,落实情况因人而异,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管理作用。由于没有有力的监督机制,因此内控管理人员也就经常消极怠工,做事没有原则,拉关系做事的情况普遍。

这些无视企业规章制度的情况使企业的管理情况混乱,企业的管理者无法有力掌控住企业的各项运营项目和协调企业各部门,导致企业的内部风险不断增加。相关部门人员对于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机制也同样缺乏有力的落实与监督,财务活动的监督情况不到位,企业对于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不能完整真实的掌握,影响了企业决策的制定。

(三)相关人员的管理观念和风险意识严重不足

由于相关人员的管理观念和风险意识不足,所以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无法灵活地进行内控管理,同时也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最有效及时的防范。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同样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认识不够全面,重心没有放在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之上,并没有充分挖掘内控管理为企业科学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潜在效益。

有的管理人员对于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的防范只是应付式地做做样子,只是样子工程,各种错误观念的存在,大大约束了内控管理的发挥空间,财务风险的防范不足以引起企业人员的重视,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责任心不足,缺乏对风险的敏感度,一旦出现问题,容易慌乱并做出错误决策,加重企业损失。

(四)企业盲目投筹资导致财务风险高发

有不少的现代企业为了达到高收益高效益,而大肆扩张企业规模。为了扩张企业规模,就对外大肆融资和投资,片面地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忽视了可能给将来带来的财务风险。盲目的投资和融资,容易使资金无法回收,大举外债,同时没有科学计划的投筹资容易损耗企业的财力,导致企业的财政状况混乱,在获得短时间的高收益后,极可能会反弹,成为阻碍企业经营发展的隐患风险。

三、做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一)塑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与风险防范的环境

现代企业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否成功施行并获得最佳效果,企业环境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保证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够切实的得到落实和执行,企业要努力打造一个适合内控管理制度实行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实行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一种新的机制以适应内控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的通行。

首先,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正视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将两者列入企业重点发展内容中。其次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两种机制都能切实地投入使用。同时要对企业上下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宣传,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内控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员工的配合度,同时配以奖惩制度,对于服从内控管理和有效做出风险防范的员工予以嘉奖,惩罚无视内控管理制度和因为工作失误或人为因素造成财务风险的员工,以此约束员工的工作随意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制定相关决策事宜上,企业应采取集思广益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从而激发起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的评价考核机制

设立专门的评价考核部门,对企业的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进行绩效评价,不断评估每一个阶段的内控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的价值,以此来进行内控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的调整。过去的评价考核工作,企业都是将它编入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中,这种要求财务人员身兼多职的方式容易使评价考核出现偏差和失真,因此应单独设立专门的评价考核部门,挑选聘用专业人员来进行评价考核。必要情况下,还应交由企业之外的第三方人员来进行评估。以此来保证对内控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的评价考核足够的客观公正。

只有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才能最真实直接地反映出目前的内控管理制度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才能使内控管理制度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动态地适用于现代企业,无论企业如何变化,都能快速适应。

(三)加强相关的监督和信息的沟通

在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的时候,企业上下要协调团结,一同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监督,保证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并且正常运作,有效地进行风险防范。

对于风险防范的执行和控制工作要动态同步的进行监控,根据当下出现的变化而调整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以保证无论什么时候都有适用的防范措施来应对。另外,在防范财务风险的同时要注意加强信息的交流,要不时对外收集新的信息,并反馈给公司的财会部门,收录在企业的数据库之中,以作为以后调整防范措施时参考使用的真实数据。除了将数据收归己用,还要加强对外的信息交流,友好的合作企业之间要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流,当风险发生时可以及时互相提醒或帮助,以此加强合作企业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要重视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要保证决策信息能够完整的及时的传达到确切的执行部门,以便执行部门能第一时间对财务风险做出反应。

四、结语

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着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若要放眼未来,保证企业可以长远发展,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做到位,得到确切落实并充分发挥它的管理作用,就能落实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并且保证防范措施的有效施展,从而保护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不受严重损害。

参考文献:

[1]隆晓玲.浅析企业内控制度下的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2]魏霞.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济视野,2011(10).

第5篇: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表现,财务风险的增加,会加大企业财务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企业财务风险简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因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的产生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包含企业自身的原因。在现代企业中,财务风险可以定义为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表现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中,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等 4 个方面。企业财务风险按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可控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够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还较低,掌握的专业技能不足,尚不具备与其职务相应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财会实践的发展,更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2资本结构不合理

负债结构不合理、项目投资筹资理念滞后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状况恶化最为重要的催化剂。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直接体现在资金的变现能力降低。如果企业不能以适当的价格变换资产或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必然引发资产流动性风险,产生财务风险。

2.3财务监控系统不完善,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企业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还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权威性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但是企业常常忽视对监控系统的建设,使风险机率变大。

2.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杂乱无序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踏实;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普遍偏低,造成资金流失严重现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把建立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提到管理的工作日程上来,对财务预警机制的忽视提高了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2.5企业筹资缺少规划,资金使用率不高

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幻无常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变化的因素势必要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而中国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趋势预测能力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当风险来临时又会措手不及,没有有效的防御措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3.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控制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3.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强调要在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系统全面的识别、分析与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防范与控制财务分析,并对管理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使各部门真正达到权、责、利相统一的局面。

3.3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风险接受策略,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相关风险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可以依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企业的决策者应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失利弊,适当采取回避政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风险分散策略,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可以实现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和利润上的相互补充和抵消。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集团更愿意采用此种方法。

3.4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机制可以使企业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发出警报,提示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的同时,还要建立以债务保障率等财务指标体系为主的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3.5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

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企业系统可以从落后、低级的状态向先进、高级的状态演化发展。财务风险管理不单纯是一个部门的工作,是涉及到很多部门共同配合的一项工作任务,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可通过企业在技术、管理、资本、人才等企业资源的配置与运用的优化配置层面来实现,进而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6促进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发展

财务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受财务决策的影响,决策上的失误通常是由于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错误造成的。所以,在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充分考虑影响决策正确与否的各个因素,尽可能采取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对科学的决策模型加以运用并进行决策。采取这种方法就可以大大降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4.结语

财务风险在企业中是客观存在的,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涉及很多方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0,7:65-71.

第6篇: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防;内部控制

1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1企业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与经济和社会变化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关,影响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是无法可控的,有时甚至是突发的,难以意料的。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外界环境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它们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内部原因产生危害作用的,如果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缺少防御措施,当外部原因发生突变,没有事先的防范意识及预案,不能提前预知和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缺乏补救措施,就会因无法将损失降低而陷入被动局面。企业外部影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宏观管理制度的影响。随着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为当代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国家的政策法规不可能事无具细,法律依据不完善,有些制度缺乏监管上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企业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抱有侥幸心理,有时会铤而走险。比如在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测过程中相关责任部门会对有问题的车辆责令整改,严禁有问题车辆上路,但就有及个别经营状况不好已陷入困境的企业,绕开监管违规上路,结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给国家财产、企业财产人民生命造成损失。(2)国家政策相关变化。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国家一个政策的出台与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经营成本与经营成果,甚至影响严重的达到破产,比如国家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中的去产能,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尤为突出。这些企业如果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前就已察觉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与财务风险,采取措施降低库存,并提前安排出应急预案或趁早转型就会降低或规避风险。(3)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客观经济环境,如果企业忽略了客观宏观经济的影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同样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景气时,市场消费水平下降,市场竞争白炽化,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导致价格降低,这时低成本的企业尚有生存空间,可以勉强渡过难关生存下去,如果生产成本高于市场价格,企业不但亏损,经营现金流也会出现负值,如果企业没有提前预测,也没有采取任何控制与防范措施,营运资金周转就会出现问题,引发因经济危机带来的财务风险。

1.2企业内部原因

缺乏规模合理、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原因主要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失控所导致的,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健全,体现在业务流程的管理、资产运作效率的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内容,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内部原因主要涉及企业的人员、设备、产品、技术、资产和资金的管理等多方面。与外部原因不同,内部原因则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变化,包括企业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如投资战略、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内部的财务风险一般更容易识别和管理,并可通过一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手段来降低风险和控制风险,关于内部原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危机意识薄弱。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行业面临挑战,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和升级,所面临的风险增加,如果企业管理层没有危机防范意识的理念,没有将企业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之中,不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预测未来财务状况,一旦出现危机将无法挽回,如康师傅方便面,打败他的不是同行,而是外卖行业。哪个企业的危机的发生都不是一夜之间就有的,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和逐步恶化的过程,企业要做到及时监测财务经营状况的变化,对发现的问题及潜在的事件要进行常规性风险评估提出预警方案与对策,提前做好防范,防止风险的出现或有效阻止危机的发生。(2)经营管理的失误。经营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稳定的经营策略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相反失败的经营策略则会将一个发展势头良好有望做大做强的企业带入困境。下面以某企业为例,列举管理上防范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引发的失误。第一,为追求销量,委托有销售资源的第三方促销,并将IC卡的充值权下放给第三方,导致应收账款达上仟万元不能及时收回,导致流动资金紧张,降低了资金的周转次数,加大了经营风险,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将会引发财务风险。第二,为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在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及财务资金压力的情形下,盲目对外投资,以实现企业短期内高速扩张,迅速扩大企业的经济规模。最终因前期市场评估调研不充分,对未来市场估计预测不足,加之宏观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投资至今难见成效,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使企业陷入困境。第三,举债经营,受此事件影响某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购买原材料,对外投资也需要资本,前期的应收账款最终还是因对方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后以债务人近两仟万元的房产达成债务重组,导致X公司两仟千多万的营业收入无法取得现金流入,企业不得不依靠银行借款进行再融资,举新债还旧债,陷入恶性循环,偿债压力很大,风险也很高。终于有一天财务风险真的来了,企业因经营不善发生严重亏损。最终落了个被其他同行企业收购的下场。综上分析,某企业在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账务管理及内控上存在许多原因:失败的日常生产经营,因缺少资金不得不赊账采购原材料,丧失了对供应商的议价权利,逐步失去了市场占有率和份额,加大的采购成本和不当的营销方式,盲目的对外投资占用大量资本,逐渐萎缩的经营成果,造成资金不足无法循环周转不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个过程是企业逐步、渐进的陷入财务风险,危机的发生不但具有先兆性,而且是能够预测的,如果企业早在三年前就引入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理念,并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的实施内控措施,就不会功亏一篑。

2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内控措施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能合理保证经营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还能保障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以防范和控制风险为节点,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并及时备好风险控制预案。

2.1加强财务风险防范观念,构建风险管控机制

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要应对的所有风险,但内部控制通常只是企业内部可控制的风险,外部风险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为企业所左右,但终究也是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观念,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需要企业高层对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会使他们因能力提升而树立对风险意识主动关注与主动管理与防范,对待风险角度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数据上,使之养成对待风险的防范不仅仅盯在数据与财务指标上而是学会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可能发生或潜在的风险,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水平,避免因财务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财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分析结合市场变化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找出规律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当风险不可避免的发生时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企业减少因风险控制不当带来的经济损失。

2.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监督排查工作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工作,对有条件企业应专门成立财务风险监督小组,定期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监督排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财务人员应对所负责的业务进行自我评价,风险监控中发现的重要重大风险要及时向上级部门高级管理层乃至董事会报告,风险管理人员应擅长从风险监控中学会风险分析、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的判断,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

2.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离不开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让每一位财务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业务,通过财务指标、现金流量类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潜在的预警信号。此外,企业还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优化企业工作环境,为企业高层领导做出最优战略决策和经营目标提供科学、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让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壮大。

第7篇: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反之,当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这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如果采用外币融资,汇率的不断变化也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2.主观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运用不当等导致财务风险。

风险意识淡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科学性。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和措施

1.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

分散法。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回避法。企业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的财务风险,在保证预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转移法。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

降低法。风险事件的发生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时尽管采取了很多预防控制措施,但风险损失还是发生。因此,企业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源,即便某一风险事件发生,也不至于对企业整体产生重大损失。

2.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企业财务风险却有重大影响,所以说环境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会也隐藏了危险。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应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投资风险。二是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三是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四是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偿债基金是企业为了按计划偿还债务而事先提取的一种准备金。偿债基金的强制性设立,增强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它减少了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导致现金枯竭,也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有:一是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二是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对于盈利能力大、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络,同时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较少;反之,则应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坏帐损失。三是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应收货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减少企业损失。

掌握风险防范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正确理解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风险防范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研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 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思,不 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内融资,也不论是研制产品还是销售产品,都应预测估计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以降低经营的盲目性和决策的随意性。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和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预防和控制风险、处理风险损失的有机过程,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和计划,优化财务决策和控制方法,健全财务信息的控制系统,出现风险及时处理减少损失。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风险预防制度,把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其次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应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再次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通过集思广益,尽量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总之,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有效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监测与预警,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苏淑欢.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6—328 .

第8篇: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反之,当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这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如果采用外币融资,汇率的不断变化也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2.主观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运用不当等导致财务风险。

    风险意识淡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科学性。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和措施

    1.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

    分散法。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回避法。企业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的财务风险,在保证预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转移法。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

    降低法。风险事件的发生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时尽管采取了很多预防控制措施,但风险损失还是发生。因此,企业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源,即便某一风险事件发生,也不至于对企业整体产生重大损失。

    2.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企业财务风险却有重大影响,所以说环境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会也隐藏了危险。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应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投资风险。二是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三是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四是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偿债基金是企业为了按计划偿还债务而事先提取的一种准备金。偿债基金的强制性设立,增强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它减少了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导致现金枯竭,也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有:一是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二是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对于盈利能力大、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络,同时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较少;反之,则应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坏帐损失。三是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应收货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减少企业损失。

    掌握风险防范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正确理解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风险防范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研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 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思,不 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内融资,也不论是研制产品还是销售产品,都应预测估计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以降低经营的盲目性和决策的随意性。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和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预防和控制风险、处理风险损失的有机过程,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和计划,优化财务决策和控制方法,健全财务信息的控制系统,出现风险及时处理减少损失。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风险预防制度,把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其次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应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再次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通过集思广益,尽量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总之,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有效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监测与预警,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苏淑欢.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6—328 .

第9篇:财务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防控;应急处理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内周期性结构的调整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防范、化解好处置企业财务风险,保证资金链安全好现金流畅通,已是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而企业集团因成员单位多、产业跨度大、产业链长、管理层级多,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着手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一、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好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组织领导

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调,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

(四)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

(一)强化现金管理

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并实现良性运转。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预算控制范围,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预算外资金一律不准支出。

(三)强化两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长期战略用户滚动结算外,其他用户一律不得赊销。严禁为确保开工组织生产,为确保销售进行赊销,对客户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司法机关配合开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动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分析存货结构,分清正常储备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决定生产原则,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严格追究产品残次责任人责任。

(四)严格成本费用控制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费用监控,以单耗管理为总抓手,做好主要产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过程,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一)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

根据盈亏和现金流情况,集团型企业可将所属公司分为一般风险单位、较大风险单位、重大风险单位、特大风险单位四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较大风险单位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月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每周报告制度。

(二)预警信息收集和传递

企业应以信息化系统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资料的来源应是开放式的。预警信息系统不仅包括预警资料的收集,还要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咨询系统。对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资料和措施建议等信息,要及时逐级汇总和上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对需企业批准的事项应逐级进行上报和批复。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各单位可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人员首先通过预警分析快速排除影响小的财务风险,将分析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财务风险成因,针对性的制订处置财务风险的应当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出现重大异常之一的,企业应立即进行财务风险应急处理。

五、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

在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企业应对部分特大风险单位施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按最经济产能安排生产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六、财务风险应急处理的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