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班级文化创意设计精选(九篇)

班级文化创意设计

第1篇:班级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洛阳师范学院党政领导认为,班级是对学生实施教育与管理活动的基层单位,学生工作实施、执行得到位不到位,班级文化建设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优化成长的微观环境。同时,营造核心班级文化理念,认识、发掘每个班级的特色,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出、表彰一批默默奉献的教师,可以激励更多的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洛阳师院党委书记孙金锋说:“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为学生营造切实感觉到的精神家园,积极引导学生在专业训练中,在提高智商的基础上,加强高尚人格即情商的培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文明校园,需要将此作为一项战略工程不懈地坚持,不断地创新……”

在此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洛阳师院把2009年定为“班级文化建设年”,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为目标,以班级组织、班级制度、班徽班歌设计等为主要内容,以“博爱、勤学、成才、创新、和谐”为核心理念。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都成立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检查通报活动的落实情况,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加强沟通、积极配合,通过动员会、壁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网络、手机报等途径广泛宣传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鼓励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为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年”活动启动仪式上,洛阳师院院长时明德公布了从事思政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评职称的“优惠”条件:辅导员评职称单列,评中级职称必须有从事学生工作的经历。他说,学校各级领导用心良苦,希望能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使辅导员、班主任受人尊敬,得到认可,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9年10月16日,洛阳师院对学生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学生工作者、优秀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进行了表彰。对获得“学生工作先进单位”的院系奖励3000元,对获得“学生工作贡献奖”的单位奖励2000元。一批深受学生爱戴、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关心学生成长成才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受到了表彰,学校通过校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橱窗和编写事迹材料等途径广泛宣传其感人事迹,还特意邀请了已毕业的优秀学生回校,为在校学生讲述他们和老师的故事,以激励在校生以学长为榜样,尊敬、理解老师。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和沟通,师生感情得到进一步深化。

12月1日,洛阳师院开展了首届“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民主推荐,由院系学生会具体组织实施;评选、考核过程严密细致,保证了候选人推荐和选举的公平、公正。

12月6日,洛阳师院开展了首届班级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班级故事暨班徽、班歌、班训设计大赛。各班将班级文化成果制作成展板在文化长廊进行静态展示,每个院系推荐1个班级参加全校的大赛,在大赛上以PPT的形式集中展示班级文化成果,解说班徽、班歌、班训设计理念,展示班级文化建设特色活动,讲述班级成长故事。学校根据院系参赛作品的总体质量、各分项目的开展情况及组织参与情况进行评比,设立“综合奖”“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对获奖院系重点表彰。在大赛开展的过程中,各院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和管理,展示作品强化创新、突出了专业特色。

12月10日,洛阳师院举行了首届大学生学业规划设计大赛,辅导员、班主任在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学业的同时,增强了作为学生学业规划导师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指导学生学业规划的能力,深化了班级文化建设成果。

博爱篇

2009年12月22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又有3名学生获得了“爱心基金”。“爱心基金”是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大学生自发成立的,他们希望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学生。

2008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班是“爱心基金”的发起单位。该班班主任刘爱菊在大学即将毕业时身患重病,当时她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学校领导及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领导、老师经常去看望她,组织师生奉献爱心,在大家的关怀与帮助下,刘爱菊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她不计报酬留在了母校,“希望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期间,在刘爱菊的感召、熏陶下,该班把“撒播爱心,照亮心灵的角落;传递温情,驱散人生的风雪”确立为自己的文化核心。

程芳芳是“爱心基金”发起人之一。在评选国家助学金受助对象时,她发现有几名家庭困难、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为了把机会留给其他学生而主动放弃了申请,这让她很受感动。“想以个人的名义为这些暂未受到国家资助的学生提供帮助,但又怕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程芳芳把这个想法与周围学生交流时,发现好几个学生也有类似的考虑。于是,她们决定成立一个爱心基金会,以集体的名义提供帮助,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学生。她们的设想很快得到班主任及学院领导的支持,“爱心基金”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方便管理,爱心基金会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基金章程,完善了受助条件:对生活俭朴、勤奋学习、家庭条件特别贫困的学生优先考虑,而对学习不努力、一学期内有两门不及格或有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的学生将取消资助。目前,爱心基金会已累计募捐1万余元的“爱心基金”,先后帮助了6名贫困学生。

爱心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期间一个最普遍的标志,像这样的班级故事还有很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以班级文化为载体在不断传递、联结,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勤学篇

“如何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活动,那些曾存在的自由散漫、缺乏学习热情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目前,校园内学生之间主动交流、相互学习之风渐起,勤学善思的氛围日益浓郁。

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期间,各班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结成创业、考研、资格考试等互助小组,各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良好的交流平台促使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

美术学院2008级书法班、绘画班根据专业特色成立了“艺术沙龙”,以“自主创作――专家点评――调整再创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学生在艺术理论、品评、鉴赏、创作方面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提高。每周六晚上,他们邀请美术学院教师或当地书画家举办书画作品点评会、赏析会和观摩会。学生先对某一作品的取法、意境、笔法、风格等方面畅所欲言,相互点评;然后由老师对学生的观点加以总结,对需要调整的问题进行现场示范和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再次创作。通过“艺术沙龙”活动,这两个班学生的创作水平整体上得到了明显提高,2008级书法班的丁伟、刘铎等5名学生在全国性的书画比赛中分别荣获了一、二、三等奖。“开展活动以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了。”美术学院辅导员陈可乐说。

历史文化学院2009级历史学班被誉为“书香班集体”,该班学生以“桑梓古韵”为题,寻找身边的历史;以“百家争鸣”为引,探求诸子思想;学生“溯源天籁”,共同追溯历史的渊源;讲解“汉代服饰”,深入了解属于汉民族的古典文化。“国学论坛”为学生畅所欲言创造了一片天地,为学生交流历史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们在一起探讨历史知识、阅读文化经典、传承礼仪文化,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了浓郁的学习风气。

“乘科学发展之帆,启数学人生之旅。”数学科学学院2007级应用数学班立足专业,努力营造“勤学”的氛围,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炼出了“团结奋进,展示数学魅力”的班级理念。该班学生积极参加徽标设计大赛、数学故事演讲比赛、数学文化电影欣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还把班级经常开展的数学游戏活动发展成全校性的数学乐园活动,让全校师生都来感受数学文化的艺术魅力,形成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不同专业的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既增强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成绩。“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正在让班级成为学生‘发挥我们所长、享受我们的专业’的乐园。”洛阳师院党委副书记张辛卯由衷地说。

成才篇

2009年11月,数学科学学院2007级应用数学班105名学生组队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他们在竞赛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曾碰到的问题,大家便从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开始学习。饿了,开水面包;困了,课桌为床;争论过,迷茫过,甚至想过要放弃。然而,学院领导的亲切关怀、老师们的耐心指导、身边同学的鼓励给了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最终,他们取得了“1个部级二等奖、3个省级一等奖、17个省级二等奖、13个省级三等奖”的骄人成绩。竞赛中大家发扬了勤学善思、敢于突破的精神,这正是该班班级文化凝练的精神核心。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期间,音乐学院各班相继举办了班级艺术实践演出,演出累计达1105场次。在一次次的演出中,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培养了良好的艺术修养,专业水平日益提高,沟通、合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班级凝聚力、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从班级艺术实践演出中逐渐成熟、脱颖而出的节目也获得了多项大奖。二胡齐奏《战马奔腾》获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专业组一等奖,舞蹈《俏花旦》《新韵秧歌》分别获“中国2009世界邮展暨河南省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二、三等奖。学校在洛阳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中获特别奖,在河南省教育系统“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中获洛阳赛区金奖、河南省总决赛一等奖。这些骄人的成绩都来源于班级文化这块营养丰富的热土。

政法学院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学生团结友爱,互助互帮。目前,该班共有75人准备报考研究生,他们成立了考研互助小组,同学们在一起共同制订考研计划、共同学习、相互督促、交流心得、共享考研方面的信息;他们还建立了考研公共邮箱、考研QQ群、考研贴吧等交流平台,并邀请往届考上研究生的学兄学姐加入这个平台,帮助大家答疑解惑,这对正在备战研究生考试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一年来,该班先后有11名学生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奥运征文大赛上获奖,该班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省级先进班集体”,还被推荐为“部级先进班集体”候选班级。

创新篇

“自从这些学生帮我想出这个点子后,我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还是大学生有想法……”洛阳师院附近东华市场一家饭店的老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感激。原来,洛阳师院商学院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这家饭店的环境位置、特色菜品,想出了“天天都有特价菜”的营销方案。一经试用,饭店的生意日渐红火……

如何以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潜能?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把培育班级创新文化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2008级市场营销班以创新、实践为班级理念,组建了营销策划团队和创业实践团队,前者为学校周边的饭店、商店等设计营销策略,后者尝试自主创业。从最初的四处碰壁,到后来的小有起色,再到现在的大有成就,学生们正享受着创新的成功和快乐。在这些“先行者”的影响和带动下,原来的“观望者”也开始积极参与,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许多想法付诸实践。一年来,全班自发创建10个创新实践团队,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其中,整个班级的创新氛围日渐浓厚。

周末为师生义务维修电器,暑期下乡为乡亲们维修家电,简单的工具伴随着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07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的学生,从校园到繁华的市区再到偏远的农村,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创新性实践”的思路,以创新成才为主导的班级文化蔚然成风。“你的项目是怎么做的?”“这个小发明的电路设计还要找老师请教一下。”学生们之间交流专业知识,讨论发明心得,刚开始只是想创造出一些“新点子”,没想到点子出来后,越钻研越有趣,越创造越快乐。以该班学生为主要成员的校队,在第七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1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鼓励奖的好成绩。

管理科学系师生在收集“管理名言”的过程中感受管理精神、提升管理理念。该系精选出部分名言建设了“管理专业文化长廊”,打造了“星光灿烂评选”的活动品牌,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学生把专业学习和传承礼仪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查找资料、相互探讨、请教老师等方式系统地学习了冠礼、笈礼、婚礼等古代礼仪,并以舞台剧的形式再现了唐朝的婚礼等盛景。他们借此来传播先人所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形式新颖,效果明显。

政法学院的学生提起创新也很有心得,他们说:“虽然不能像理工科院系的学生那样有很多发明创造,但是我们‘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一样可以有很多创新之举。”2008级社会工作本科班的吴彦云自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以后,明显感到自己比以前“忙”了很多。该班的创新活动很多,也都很有意义,学生对各项实践活动都跃跃欲试,“社区帮扶”“模拟社区”“未来社区管理者”“未来公务员计划”“公务员模拟考试大赛”等活动都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和评价。

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培养,而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这一特色在洛阳师院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和谐篇

班级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它需要一种形式加以认定与表现。洛阳师院各班级注重凝练自己的标志,建设自己的班级交流平台。有的班级有班徽、班服、班歌、班旗、印章;有的班级有班级QQ群、班级留言本、班级博客;所有班级都有主题班会,形式多种多样,如“说句心里话”“今天我们相识”“敞开心扉”等,他们诉说着成长道路上的快乐、忧伤,互相鼓励,共同成长。

除了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团结合作、彰显个性外,各班还开展了适合各自情况的特色活动:联欢、游园、为自己的班级过生日……在2009年第一场大雪来临之时,管理科学系2008级公共事业管理班的78名学生织了80多条围巾送给老师和父母,师生、家庭关系在这种爱的表达中更加和谐。该系2006级行政管理班在班徽征集的活动中,全体学生共同设计了象征“来自11个省份的56名学生、行政管理专业”的班徽。该系领导对此次活动充分给予关注及认可,激励该班再接再厉,结合专业自我管理,逐步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不久,该班又写出了自己的班歌,设计了班服,制定了班规。该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为梦想和将来共同奋斗、打拼,逐步形成了“团结共进、亲如家人”的班级核心理念。

关注天气预报是政法学院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学生杨园园的新习惯。每到周末,她都要和同学到洛龙区安乐镇水磨村教乡亲们跳健美操,这份“差事”始于一场意外。2008年4月的一天,一阵争吵声引起了政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安锋的注意,原来该院一名学生骑自行车与骑电动车的水磨村村民王怀芹意外相撞,一次性赔偿协议签了几天后,王怀芹的伤情突然出现变化,她的家人就找到了学校。一方是上学靠助学贷款、生活靠勤工助学的学生,一方是要操持家务的唯一劳力,了解情况后,安锋向王怀芹提了个建议:您受了伤,生活出现了困难,我们安排一个团支部,组织学生常年无偿对您进行帮扶援助。起初,王怀芹还有些半信半疑。如今,她已基本康复,学生们一样到她家打扫卫生、帮她带孩子,还将爱心洒向了全村:清理非法小广告、演示模拟法庭、义务教健美操等。

本不和谐的开始,却有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现在该班已将水磨村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这种爱心传递丰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建立“洛阳师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

班级如一条传递友爱的纽带,既增进了学生、师生之间的友谊,又促进了班级之间、院系之间、学校与地方之间的和谐发展……

洛阳师院学生处处长曾涛介绍说,班级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一是得益于学校及各院系领导的重视和辅导员、班主任的认真负责。班级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亲自担任,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精神的鼓励、政策的支持,使每位辅导员、班主任都能热情地投入班级工作,他们不仅在专业上引导学生,还在班级文化特色凝练、学生个性发展方面上认真负责,闯出了一条班级文化建设新路。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鼓励、督促学生积极参与。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创新,他们群策群力,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凝练班级特色要与专业相结合,与班级人员构成、年龄、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切实发挥作用。

第2篇:班级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一、广告设计高级班学生特点

技工院校广告设计高级班生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中职中技相关专业毕业生,有一定美术基础;一部分来自中职中技其他专业毕业生;还有一部分则来自高中毕业生。后两部分学生完全没有美术基础。学生特点主要如下。

1.基础与目标两极分化

广告设计专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艺术基础素养,学生的来源决定了学生层次结构的多样化。在中职中技学过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希望在广告设计领域继续进修,发展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学习;而其他学生,入学时根本不知道广告专业是干什么的,只是中职中技毕业后不想过早参加工作,选择继续留校读书,或是高考失利而被迫选择技工院校,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对专业不了解不在乎,得过且过。

2.特立独行,追求个性

高级班学生一般15~18岁,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周期,在个人生活的安排、对人生与社会问题的看法,开始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关注,容易叛逆、自我为中心。而广告创意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发散思维、跳出框框、不走寻常路,导致学生认为必须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艺术性,容易产生自命不凡、特立独行的心理倾向;外表上追求突出个性、奇装异发,往往与学校的仪容仪表制度冲突对抗。

3.缺乏创造力,专业意识模糊

大部分学生在报读广告设计专业时,对于广告设计实际的工作难度估计不足;不知道广告创作需要大量的文化知识与社会阅历的积累;缺乏职业素养与意识,不了解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在学习上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热情探索钻研问题;缺乏创作动力,喜欢照葫芦画瓢,照搬网上素材,作业作品难见独特创意。

二、建立良好学风的建议

在广告设计高级班建立良好的学风,能充分发挥专业发散思维、文化创意的特色,能让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并保持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关于良好学风的建议主要有如下几点。

1.树立榜样

班主任是班级领导者,是学生校园生活中首个重要的模仿对象,其心理素质与个人形象直接影响所在班级的心理氛围和组织形象,班主任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心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高低。要使个性突出的学生正确地张扬个性,班主任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专业榜样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会同时兼任本班部分专业课,在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指引学生走好专业发展道路,对其建立专业威信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注重鼓励与欣赏那些性格外放、经常发表意见的学生,他们通常是班上的意见领袖、宿舍里边的“头”,有意识地给予及时的表扬,给他们戴上优秀的光环,能促使他们较好地自我约束,甚至可以良性影响周围同学。班干团队的榜样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一支高效执行力的班干团队,首先是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与其他学生朝夕相处的榜样对象;要树立班干部在班上的威信,在平时日常班级事务中有效地培养精英分子,使其作为班级的先进典型、追赶目标。建立兴趣小组,让各班干作为组长,将权职下放,让班干学习管理与带领自己团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整个班集体团结一致共同成长。

2.企业文化导入

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对企业了解甚少,毕业时职业选择也比较盲目。班主任将企业文化引入班级,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定位自己,团队协作。要使学生的校园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班主任给学生宣导说明广告公司职位要求、各职位的权职关系、职业晋升路径等。学生根据对自己的了解,在班主任引导下,初步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前拟定自己的职业岗位与晋升目标,如平面设计师、广告文案、美术指导、广告公关、客服人员等,然后根据职位要求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让自己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学习的依据。而班主任扮演创意总监一角,带领学生建立广告项目小组,模拟广告公司团队接受广告项目,小组内开展学习与竞争,每周通过小组例会与头脑风暴,分享学习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目标岗位的专业技能提升,让学生找到自己在某项专业技能的核心竞争力。各小组同时接受广告任务,在一定时间内竞争比稿;让学生了解与提前准备未来工作中的同类困难,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同合作能力,也在相互竞争中激发创意,在一次次的广告比稿中强化方案逻辑,锻炼提案的表达能力。(2)氛围熏陶,环境影响。广告创意的学习最忌讳闭门造车。班主任应及时关注市场,定期给学生更新分享行业动态,如广告大赛、企业动态、广告营销、新型设备等资讯,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增加学生对行业的归属感。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班级布置要求张贴广告名家、企业文化、优秀经典广告案例、公司管理条例等海报,班上按确定的各广告项目小组组织课室座位,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一方“领地”;同时要求学生按照6S要求管理自己的个人物品等,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企业文化和企业用人理念。(3)做中学,学中乐。企业文化引入班级工作形式要多、方法要丰富,让学生不断有新的任务与刺激。如采用情境导入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广告接单和团队管理的重要性;采用模拟提案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掌握广告创意的提案技巧、专业术语与文明礼仪;利用学校的阳光体育时间,开展班上各小组团队的拓展运动,让学生在拓展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邀请现职公司的师兄师姐,介绍自己的工作成长经历,让学生找到崇拜与模仿的目标,学习他们吃苦耐劳、乐观向上、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调整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际任务中掌握知识点,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进步。

3.技能竞赛,促专业提升

组织参加各类省市级、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技能竞赛,让学生通过专业技能的比拼,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主动性。如每年定期举办的“中鹏杯”广告设计技能大赛,学生只要符合参赛资格,都积极报名参加;组织校内选拔,形成各个不同层级的竞赛小组,一方面为学校参赛选拔优秀种子,及时和定期地给予有针对性的培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另一方面给不同层级的竞赛小组安排不同等级的培训任务,做到覆盖面广,让学生的课后生活都很充实,也形成竞赛氛围,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小结

第3篇:班级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06.011

班级是学生在校成长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学会做人,是否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与班级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教育、凝聚、激励、导向等功能,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入到班级集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级文化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一个班级的灵魂。那么,如何创建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学生成长的和谐家园呢?

一、抓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让教室的每一处都会说话

这里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即教室的自然环境的建设。如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近期,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一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德育科研评比活动。在上交的几百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论文及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中,我们注意到在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实践中,必须要考虑这几方面的内容:

(一)教室环境设计的原则

教室环境的设计,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教育性。班级文化有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之功能,要进行有教育意味的教室布置,减少传统口号性、教条性的标语,代之以生动活泼的浅易语句,以营造教室整体的人文气氛和文化气息。如:笔者在近期的高考视导活动中,发现许多学校在高三教室里贴着一些激励性的标语,譬如:“努力!努力!再努力!成功的坦途已离我不远了!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得付出超人的努力。”此外,还贴有老师寄语、家长寄语、同学寄语及我理想的大学等等来勉励学生。

2. 整体性与美观性。教室布置忌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因为这会令人眼花缭乱,不知该注视何者才是。因此,用来布置教室的色彩不可太多,且要讲究色彩间的和谐性,更重要的是暖色系的比重(如红色)不可占得太多,以免学生进到教室,便有躁郁不安的感受。

3. 创造性与生动性。教室布置的设计应考虑让学生有创造思维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室中应保留一块可供学生自由挥洒的角落,如设计涂鸦区,在教室后面放置一块白板和几支彩笔,供学生任意彩绘图案;还可以设计心得感想区,供学生把当天所学的心得与感想写出来和同学分享等等。

4. 经济性。教室布置由于要经常更换,所需材料和经费应考虑其经济性,原则上以废物利用或社区资源为主,由师生共同设计,减少成品购置,以达经济实用之效果。如用不完的墙报纸和图画纸等可统一收藏,当下次要再重新布置教室时,便可再拿出来使用。

(二)教室环境建设考虑七个“让”

通过教室环境的建设,我们应让教室具有如下浓厚的氛围:

1. 让教室成为一个认知的环境。教室是书的海洋,知识的世界,创造的乐园。教室里的所有东西都应当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识字,教师就可以在教室里贴满文字图片;春节到了,可在教室里贴春联,挂灯笼,让教室充满节日的喜庆气氛。这种环境,就是认知的环境。

2. 让教室成为一个散发书香的天地。书香教室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风貌,是班级文化的集中显现。班主任要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让学生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智慧的启迪,汲取成长的养料,使阅读成为学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让阅读引领学生成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的教室里,设立了专门的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他们喜爱的书,为学生创造自主、温馨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去领略知识的魅力,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同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教室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是老师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

3. 让教室成为一个回归生活的家园。教室如何回归生活?比如,随着季节的变化,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不同的风格,让学生在绿绿的草地上、五彩缤纷的花丛中识字学文;在蝉鸣的林间小溪旁、浩瀚的星空中探究学习;在稻浪滚滚、瓜果飘香的丰收园里吟诗作文;在千姿百态的窗花和圣诞老人的祝福中进行言语交际和实践活动。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本地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在教室里开辟养殖角,让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些班级,在教室后面的侧方,设有“爱心雨伞”和“爱心小药箱”角,也让学生感悟着大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带来的一股股暖流,使学生感悟到我生活在班级的大家庭里是那么幸福、快乐。

4. 让教室成为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即班级要有“心语”。正如上文提到高三毕业班给学生的鼓励留言,就是让墙壁与学生“对话”,也就是班级的“心语”。在班级中,黑板、课桌、墙壁是“心语”的开发地。

黑板留言――格言警句。有一个班级,在黑板的固定角落,每天由一个学生写上一句名人名言、哲理警句。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我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常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天天点亮思想的“心灯”,将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课桌留言――座右铭。座右铭可从几个方面来选取: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班级里自己竞争对手的名字,三年后的目标,针对自己不良习惯的警示语等。如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有一位班主任就让自己的学生在课桌右上角写上三年后自己最想考上学校的校名,下次考试的竞争对手,自己的成绩目标等,以此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墙壁留言――写满快乐与自信。这一块,可以悬挂一本“好人好事”记录本;可以是班级活动剪影;可以是学生引以为豪的图画作品、手工制作、书法笔墨;可以开辟一块“优乐园”,把所有学生的照片和优点卡贴在里面,卡上的优点还可以不断增加,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成长,自信地微笑。如在隆安中学一个高三毕业班的教室里,黑板的右边,设有一棵理想树,教师让学生把自己自信能考上的大学写在类似树叶的纸上,贴到理想树上去,以此鼓励学生自信,激励学生学习。

角落里,也可以成为“心语”的开发地。如有一位班主任,把放扫帚的地方写成“天将降大任处”;在靠门的墙上写了一句温馨的提示语:“如果你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同学,请检查灯、窗、门是否已关好。谢谢!”如此开发班级“心语”,让每一个走进这个班级的人觉得这里的桌 子、扫帚都会说话,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生命的芬芳!整间教室在有意无意中,拨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5. 让教室成为一个不断生成的空间。教室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教室的布置,必须注意知识的探究与生成。有一位小学班主任作了以下尝试: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张贴了很多字卡,学生没几天就把一个学期要学的生字都认得了。为了巩固识字效果,班主任要求学生给这些字找些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把字组成词语,还可以用它造个句子,说一段话贴在它的旁边,别的学生还可以给这些创作作一些评价。此外,在教室设计涂鸦区,即在教室后面放置一块白板和几只彩笔,供学生任意彩绘图案;在教室设计心得感想区,供学生把当天所学的心得与感想写出来和同学分享等。这些举措都会使教室成为一个不断生成的空间。

6. 让教室成为一个挑战自我的场所。教室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地方,学生在学校中的自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都源于此。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让他们自信地走向生活。比如,每学期开学初,班主任可让学生们在自己班上设计的“心愿树”或“成长袋”上挂上这学期制订的一个奋斗目标,让学生们许下心愿。在随后的日子,教师及时提醒学生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使学生体验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

7. 让教室成为一个人性化教育的阵地和展示才华的舞台。对于教室布置,要做到人性化教育,视人为人,重视人的生存价值。因此,教室的布置,必须创造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的教室气氛,尊重学生的文化氛围。有一位班主任在学校组织“开放日”时,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学生的作业和老师的批语放在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教室周围的成绩布告栏里张贴着学生的作品,每个学生只有两张,每人都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他们都是自己和自己比。一个小小的成绩栏,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在这里杰出的学生得到了认可,而成绩平平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成就感。这样,好的不至于骄傲,差的也不至于自卑。让每个学生能自豪地对来访者,对来参加家长会的父母朋友说:“瞧,这是我的!”教室就成了每一个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成为了尊重学生的人性化教育阵地。

(三)教室环境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要使教室环境的建设真正发挥功效,在布置教室环境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 师生共同布置。教室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教室布置活动应由师生一起设计制作,但主角应为学生,老师可从旁辅助。以学生为主,学生会觉得“班级”真正是我“家”。在这里,学习环境自行设计,温馨的成果大家分享,学生会感到温暖、愉快、幸福。在教室的布置中,老师应或参与布置或做顾问,不要作为单纯的旁观者,要从旁给予辅助。师生一起布置教室,会使学生和老师更加容易建立起互信的桥梁,关系会更加密切。

2. 要善于创新。教室情境布置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像家一般温馨的地方,又对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起潜移默化作用,它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室要一改过去单调乏味及内容固定的布置方式,有所创新。每个班级因成员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在教室布置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搭配创意来创作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室。如此,既可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又对学习有相当程度的帮助,使教室成为师生互动的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生动教室。

3. 注意个性化与动态化的统一。教室的布置如长期没有变化,学生就会失去新奇感,对之不闻不看不管,久而久之,教室作为一种教育的因素、教育的资源也会逐渐失去应有的活力。因此,对教室的布置应该不断更新变化,使整个教室资源不断地动态生成,让学生不断获取进步的动力和养分。如黑板报上设立每天更新、每周一改、每月一变的内容和栏目;公开张贴表扬的作文或绘画作品等可逐一累积起来装订成册,作为班级阶段性精神财富传阅或保存。同时,由于学生在不断地成长,教室布置也要适应学生的发展,经常更换布置内容,并体现不同年龄段的班级特色。如南宁市第十四中学陆艳珍老师就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七年级她侧重渲染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八年级侧重渲染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升华学生的感恩思想;九年级则大胆将传统的名言警句换成富有青春朝气的学生们的真实写照――“最美妙的年龄、最纯美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以此来激励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4. 形式与内容协调统一。教室布置不要太过花哨,“装修”太奢华,应用最少的成本将自己班的特色体现出来,设计要有实质内容。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智慧,把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有机结合,让学生为自己和集体创造出一片有生命感的天地。

二、抓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以人文的制度文化规范人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以班规、班纪为内容的班级师生共同制定、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班级各种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社团章程等,体现着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班级精神的具体反映,对班级成员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和制约作用,保障着班级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抓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呢?

(一)制定班规班纪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是靠班规班纪来保障的。因此,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全班学生一起制订班规班纪。

1. 制定班规或班级公约。制订班规或班级公约即对班级每位学生的行为予以规范。例如,有一位班主任制定了这样的班级公约:遵守学校各项制度,不迟到早退;爱护班级公共财产;认真做好值日工作,平时注意保持教室整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自主学习,自习课不讲话,不讨论;独立完成各项作业,不抄袭,不迟交;诚信考试,不作弊;离开教室,随手关灯、门、窗;集体活动听从安排,积极参加,为班级争光,维护班级荣誉;尊敬师长,同学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2. 制定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对一定职务的职责予以规定。这是以空间为序的班级制度文化,制定的原则是: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商定制订岗位责任制,如常务班长职责、班委会委员职责、值周班长职责、值日班长职责、科代表职责、物品承包责任制等。

3. 制定各种常规。班级各种常规是以时间为序的制度文化。其制订的原则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制订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等。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与学生制订的《每月常规》:(1)每月1日即制订本月的自我教育计划,包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要做的实事,计 划的可操作性要强。(2)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互测。测验题由每位学生出,出试题要按照班级规定的出题大纲,确定试题范围、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覆盖面和试题分数比例。每份试卷的几张卷纸必须装订在一起,每份试卷的卷头格式,必须统一写上出题人姓名,估计分数,每道小题及总分实得分数,留出答题人姓名空格,供答题人填写。(3)每次互测,90%的学生要达到80分,不足80分者参加补考,另10%的学生补考分数线由自己确定。(4)每月末进行一次备品大检查,由生活委员检查各自承包的备品是否清洁,是否完好无损,是否能充分利用。(5)每月最后一天,对照月初的计划,总结任务完成情况。

4. 制订其他制度。班主任还可根据本班的需要制订其他制度,如寝室规范化条例、考勤制度、班费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如有一位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订了如下的考勤制度:(1)考勤范围。上课、自习、班会、集会、卫生公益劳动等,学校安排学生必须参加的集体活动,均属考勤范围。(2)副班长负责考勤并认真做记录,每周在班内公布,并向政教处报告情况。期末班主任将学生个人考勤统计登载在学生成绩册上。(3)上课铃响后进入教室为迟到,迟到15分钟记旷课一节。(4)因病、因事不能到校上课,必须事先(急病则在事后)办理请假手续。向班主任送交医生证明,两天以内上报政教处备案。无故不到校作旷课处理。(5)凡伪造假条者,一经查清,按有关规定予以纪律处分。

班规班纪的制订,可先由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起草,然后小组讨论,拟出草案,再在班上通过,最后定下来,并遵守执行。在班规班纪的制订中,要突出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给制度以灵魂,使制度人性化。因此,班级制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应该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们自己来生成,这样的制度由于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才充满着活力。

(二)组建班级管理机构

班级是一个组织系统,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其顺利运行。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机构也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方面。所谓班级管理机构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以班长为首的班委会。班长和班委会成员的产生可以采取竞选制和轮任制。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班委会由班长提名。学生表决通过,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同学的管理体制,同学能做的事情,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事情,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事情,班主任不做。每个学生都成为班主任的助手,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不仅加强了班级工作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必须与上级部门颁布的法规、政策、条例等一致。(2)要符合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班级实际。(3)要注意突出班级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4)要师生共同制定。(5)不仅学生遵守,老师也要遵守。另外,我们的制度不要总板着一张冷冰冰的面孔,举着“禁止”、“不许”的权杖,应更多地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要充满“人情味”,体现浓浓的文化味。

三、抓精神文化建设――以高尚的精神文化净化人

“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是一个班级的本质、班级风貌、个性特点、人格魅力的集中表现,具体体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那么,在班级工作中,如何培植、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呢?

1. 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有强烈的荣誉感,热心班级活动。塑造班级精神,可以通过这两方面来进行:一是设计班级标志物,如班训、班歌、班微等。通过班级标志物,激励学生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二是通过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如学科兴趣小组、写作小组、阅读小组、体育小组、美术小组等,开展诸如班级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晨会、班会、体育比赛、歌咏比赛、春游、秋游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弘扬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的更高层次需要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是这种深层次需要。培养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嘉奖交流”。班主任经常把班级取得的成绩、科任老师对班级的良好评价以及家长的肯定及时与大家交流,提高大家对班级的认同度,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班级里学习非常荣幸和骄傲,从而产生自豪感,形成强烈的归属感。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进而也无法让集体成员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想让班级集体充满活力,让学生对班级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必须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在班与班之间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文体比赛等。由于比赛是在班与班之间进行的,“我们班”是否赢,自然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如果“我们班”又赢了,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自然而然,对班级就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即使是“我们班”输了,为了下次赢,大家也要齐心协力出谋划策,班级自然就有凝聚力。这凝聚力就是班级认同感与归属感的体现。

第4篇:班级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文明礼仪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而班级更是文明礼仪建设的主角。用班级环境、用学生周围的情景来形象、立体地展现文明礼仪的教育要求,让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和触摸到有形的文明礼仪,这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起到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

一、内容布置:展示文明礼仪的内涵

班级有物理环境、人文环境之分。优良的班级环境就是把班级物理环境物化为班级人文环境。可使学生在温馨、亲近、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氛围中,享受班集体生活,享受人性的感悟。

创设一个团结、和谐、文明进取的班集体,需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为基础。因此,在班级文明环境的设计与布置的内容上,要强调它的激励作用,注重班级环境的教育性。

1 班风建设。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出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可见,班风是班级的名片,它反映了班级的“性格”和气质,代表着班集体的形象。因此,一个班集体要做到团结文明、积极向上、独具特色,就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制定班风标准和具体行为规范,评选出最合适的作为全班学生共同努力争创文明的班风。配合班风标准和具体行为规范的制定,还可以让学生绘制并制作班徽标志,以激发学生热爱班级,关心集体的情怀。

2 班级墙面的设计。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就是要求墙面也发挥教育的功能。班级除了注重教室后黑板,即班级黑板报的内容布置外,还应该把教室两侧墙面或黑板两侧的墙面利用起来,即壁报,以展示班级“争优创新”的动态内容,如学生文明竞赛栏、组间文明评比栏、名言警句滚动介绍栏、学校文明礼仪活动信息栏等。

此外,班级墙面环境的布置还可延伸到教室外墙面的布置上。使教育功能更加凸显。

3 班级门口墙面的利用。这块墙面是对外展示文明、交流文明的窗口,各班可以设计主题为“文明之星”或“文明礼仪金榜”的窗口,定期地轮流介绍班级在文明礼仪方面进步较大或取得荣誉的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班级门口墙面布置,既可以激励本班学生人人争当文明星,还可以让其他班级学生了解自己班级,增强本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推进学校文明礼仪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心灵家园,良好得当的教室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归宿感,为扎实落实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化夯实地基。

二、形式展现:紧扣文明礼仪的主题

教育生态学原理的“生态系统观”把“教室”视为师生为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所居住的“环境”,班级环境乃是由“居民”和“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如何利用这块阵地来凸显学校的文明礼仪建设呢?笔者认为,学生创造性的表达和积极参与环境布置尤为重要。

1 平面形式。讲究色彩。人脑开发的相关理论告诉我们,强烈的色彩对大脑的刺激,能促进大脑皮层指向性事物记忆的加深。班级的黑板报、壁报等墙面宣传栏,在布置时,可采用彩纸、照片、图片、广告色颜料笔等材料,突出色彩。美化设计,使文明礼仪的内容更鲜明,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不断激发参与板报、壁报设计的激情,提出更多创意、想出更好的点子,增强创新意识。

2 立体形式,讲究变化。教室里的“角”、墙上的“箱”、门口的“窗”。都是立体的,这些布置均需突破常规,力求变化。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分别开设不同的环境天地,帮助学生在学中玩。“书画角”是展示学生文明礼仪活动成果的绝佳场所:“游戏角”可开展益智游戏,提倡文明活动:“工作角”提供维修工具、针线、剪刀之类,让学生敲敲打打、缝缝补补、剪剪贴贴,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储蓄角”记录学生文明事、文明话。班级墙上的信箱,作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可及时了解学生观点和看法,或征求学生的金点子,如请学生写出“让本班成为文明之班好策略”等。班级门口的小明星之窗,可以做成活页的照片展示。事迹介绍可随时、随意更换、调整。

3 多棱形式,讲究动感。①讲台、座位排放的造型变化,根据需要重新组合课堂的排放造型,既使学生有新奇感,又便于活动课的开展;②活动展台,不定期展示学生的文明行为或者发生在身边的文明事情等,使活动展台成为学生文明行为的展示的平台:③漂流“随感录”,在中高年级设立一本流动《随感录》,将发生在班级的文明之事,写成随笔或小故事,记录在本子上。让真实有趣的班级故事。感动每一个学生。

三、个性风格:彰显文明礼仪的要求

班级为了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发挥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与熏陶的作用,必须做到美化教室环境,展现班级个性。为此,可围绕文明礼仪的要求,把学生的照片、美术作品、手工作品等。列表格张贴起来:可用大些的纸把学生的侧面或全身轮廓描绘出来装点成底板,在其旁边再附上学生本人的“文明储蓄卡”。这种个性化的班级环境布置,能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这个被称作“班级”的空间是属于他们的,将文明礼仪建设扎根于班级环境。

1 自主规划主题。教室环境布置前,师生共同商议、规划好几个固定主题或活动主题,使教室环境布置按照一定规则运作,可避免杂乱局面的出现。如将待选主题一一列出,让学生采用认养方式来布置,即每一个宣传区域都由专人负责布置更换,极大地增加学生展现才能的机会。

2 自主确立主题。教室环境的布置应随时变动,可能这个月是“文明故事角”,下个月变成“简报欣赏区”,或这个月来个“学生搜集特展”,下个月来个“文明人记忆展”等。时效性强的内容,变换频率要更高,这种灵活机动的自主确立主题的形式,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学生自主动手布置时,教师要随时关注,本着学生自主的原则,选出专人负责督促。

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将文明礼仪建设由被动变为主动,完成文明礼仪内化为学生自身素质的过程,推动校园文明礼仪建设。

“要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每个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决定以后行为的性质。”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中的班级能够灵活、多样地创设出的和谐、温馨、文明的班级环境,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内化文明礼仪教育,推进校园文明礼仪建设。

第5篇:班级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长期以来受传统班级管理制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整齐一致的标准化、平稳听话的规范化、成绩至上的效率化为理想目标,努力营造权威的、温顺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缺乏自,班级环境氛围严肃而难以活泼,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社会的进步最终是教育进步的结果。“教育以文化心理变革的方式重构着社会规则”,“学生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培养的方式,就是铸造的模子,什么样的模子打造什么性状的人”。[1] 因此,变革传统班级文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生主体性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一、班级文化影响个性心理的发展

1.班级文化的生成与功能

班级文化是在教师文化的引领下,以共同的价值理念为核心,通过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的构建形成具有班级特征和凝聚力的一种文化形态。优秀的班级文化以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价值观为基础,以具有时代精神的成长理念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提高能力,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自主管理是现代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时代诉求,合作交流是班级文化的本质精神与基本技能。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环境力量,其潜在的价值在于育人性。它以教室的环境之美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以行为规范和师生群体关系养育学生的心灵情态,以价值观念和个性特质锤炼学生的道德情趣和精神风范,最终以班风、学风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规范学生的言行。班级文化还是学生心理文化成长的生发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同情博爱、平等合作等心理品质,需要在一个具备这些素质的和谐环境中才能生成,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课内文化情境和课外文化活动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和个性心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班级文化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个性发展包含情绪表现、性格特征、主体意识以及价值判断的是非分辨能力和责任担当态度等,班级文化凭借其导向功能和规范功能,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文化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创造才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班级共同体中通过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提高学生个性心理、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适应是学生群体对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认同,显然这种认同是建立在学生文化取向的基础之上的。现代文明(平等、自主、民主、合作等)强调人的主体价值和自我实现。基于现代文明而生长的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平等的人生态度和优良的行为习惯。一种“外控”的文化培养出控制的欲望,而一种“对话”的环境则培养出合作的习惯,因此,民主参与的班级管理方式将促进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

二、变革班级文化,引导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的路径探索

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发展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受个体周边的文化浸润影响而成的,班级文化影响的切近性要求教师(班主任)构建一种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范式,而不再是沿用过去那种以管理为目的的模式。“范式的转变绝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者是一系列范畴的转变问题,而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转变,是整个思维模式的变革。它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2] 唯有实现从班级“学生管理”到“学生教育”思维模式的变换,从班级环境、师生关系、班级制度直至班级文化价值观等的转换,最终才能在一个具体的实体环境中培育出具有个性身心和谐、品质优秀的人。

1.适应心理成长,引导价值选择

“学生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培养的方式,就是铸造的模子,什么样的模子打造什么性状的人。”[3] 中小学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成长期,其个性心理的可塑性极强,这个时期也是他们道德情感、伦理观念、价值观念逐渐萌发、形成并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的心理认知、情感、意志和价值判断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制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自觉性、意识自主性逐渐增强,而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学生开始学习由家庭走向社会,这种学习的对象首先就是同伴,即“同伴学习”,因而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社会成长和心理成熟的影响是长久而深刻的,甚至是一生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教室)这个学生的主体活动空间,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和班级文化的科学设计感染与熏陶学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人际关系、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

“心理成长关系到……个体生活的建构,心理生活的建构。”[4] 学生存在认同和求异两种心理成长状态,是心理成长的矛盾统一。一方面,班主任应利用学生的认同心理特征,将班级的成绩、荣誉转化为自豪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班级舆论,使学生在情绪的愉悦与骄傲中对班级产生认同感,从而形成班级凝聚力。同时被学生认同的班级文化特征则成为班级的文化共性,也即成为区别于其他班级的班级文化个性。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特征,调动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究新奇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内心需求。

学生的心理成长有其合于自然的规律性,这种合于规律性的健康成长需要教育者的合理引导。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是非观念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两个基石。价值选择是人作为人所具有的特性之一,“按照自然事物的尺度,去自主地进行价值选择、价值创造,正是人和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5] 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价值选择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养成善良、平等、公正、自律、尊重和充满爱心的良好品质,使每一个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在班级中得到健康的成长。当然,这种价值选择的引导方式应该是愉快的,教育的方式本身必须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主体,而不是“被迫选择”或“为了生存而选择”。

2.班级环境建设范式个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构建一个适宜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班级文化环境,以及这样的文化环境构建方式的选择都是教育者必须慎重而又努力创造的。

这种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创造,在这个“文化家庭”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成长共同体”,教师既是设计者又是参与者,这种设计既要有一定的带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目标,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学生是发展的、是成长中的。作为设计者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这个“家庭”的主人,任何环境设计的具体工作都需要“主人”亲力亲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教室还给学生,让每一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个体在一个新的“家庭”中,用自己的智慧、勤劳设计和建造自己天天生活在其中的“花园”。在这种设计与建设班级文化环境的过程中设计自己,完善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不同的树叶”,每一个班级也是一片“不同的树叶”,教室环境需要整洁、美观,教室环境也是班级文化观念的物质载体,班级的“一花一木”“一言一行”都是这个“文化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的个性之作,反过来这些印记又重新构建着他们自己。教师作为班级文化环境的“引导者”,在构建个性班级环境即班级文化的共性——共同价值理念、共同审美理念等的同时,必须以尊重、发扬班级成员优良个性为前提,并体现在班级文化环境的设计中,使二者相互协调。因为毕竟学生还是一个“还在走向成熟”的孩子,要努力让每个人成为班级环境设计的一员。

3.班级制度文化范式的变革与构建

制度文化是组织精神文化得以生成和凝聚的必要条件。班级制度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构直接影响这个班级未来一个学期或整个小学、中学阶段的运作、班风,而最终影响这个班级中生活、学习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所以,“好班”和“差班”说法的流行,道理就在其中。因此,如何制定一个班级制度、制定一个怎样的班级制度,一开始就关乎学生未来“长相”的模样,不可小觑。

首先,是要订立什么样的班级制度,是“危襟正坐、异口同声、静得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到”,还是“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有序的”教室?班主任的教育观念、素养和思维方式对此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次,是怎样订立,一个好的制度其前提是对人的尊重,这里也就是对学生作为主体人的尊重。因此,制度内容和制度订立的过程本身都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而不是“威慑”和“禁锢”。学生自主参与制度的制定,讨论制度订立的规则和程序,以亲身的体验来明辨是非对错,这样的班级制度不仅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执行,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自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其个性在一个自由的班级空间得以张扬和规范。班级制度民主化是培养新一代公民平等精神和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意识的原始基础,因为班级是学生作为“公民”的第一个“共同体”,是社会意识逐渐形成的第一个“生长基”。再次,班级制度的执行也是班级制度文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构成部分,依据班级制度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在共性的规则中开启个性的发展空间,在体验、试错、自我反思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三、结论

社会转型带来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的理念也已经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深入人心,正所谓“学校内外的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6] 这种教育形式——体制(旧瓶)与教育理念(新酒)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尖锐化,如何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个性化、创新型的教育形式,是当前班级教育工作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班级文化变革就是要从价值观念的进步和班级管理制度范式的变革角度,力图通过文化内涵创新从心理内化层面促进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在班级群体文化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信。在这项艰巨的变革中,班主任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他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是班级文化的引导者、设计者。一个什么样的班级就有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反过来也一样。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具体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思与行”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要给学生自由成长、自由创造的空间,又需要主动引领和规范。因此班主任是班级文化之“魂”,对班级文化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正是这一点要求班主任要做一个睿智的思考者、创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并且在班级文化的建构中“教学相长”,在引领学生文化创新的同时,感受“新生命体”的文化创造,师生文化共融共生。此外,一个班级文化的形成还需要在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中逐渐地积累和沉淀,班主任根据本班级的文化理念为学生构建文化创造的自由空间和活动载体,正是这一次次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会了与人相处,他们的个性生命也在这些活动中一天天地成长起来。

班级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涉及诸多的内容,班级文化变革是其基本内容之一,并且只有实现了文化层面的变革,班级制才能内在地发生变革。

(作者单位:温州市第九中学,浙江 温州,325003)

参考文献:

[1][3]邱旭光,邓叶丽.改造文化心理:变更社会潜规则的教育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5).

[2]易连云.传统道德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J].教育研究,2010(4).

[4]葛鲁嘉.心理成长论本——超越心理发展的心理学主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第6篇:班级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人文制度;和谐氛围

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因而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那么,广辟蹊径、切实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特色校园文化就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让教室成为心灵栖息的家园。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对班级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

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环境布置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布置时让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剪的剪,画的画,贴的贴。在大家一起努力下,学习天地中的“成果展示栏”、“艺术天地”、“我爱我家”,班级四个角的布置:“图书角”、“荣誉角”、“绿化角”、“班务角”都一一做了装饰,成了教室里最亮丽的风景线。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设计:

1. 注重学习园地的设计。在形式上注意与教育环境的和谐,力争做到与创建的班级文化主题标语搭配,相互映衬,从内容上,每一版块的设计更是注意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不流于形式。学习园地的内容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使学习园地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并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有效平台。

2. 精心装点教室。让教室的面面墙壁都散发出孩子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气息,创设极具人性化教室环境。在教室的每一面墙壁开设一处班级评比栏,每周评出周明星,每月评出月明星,每一学期评选萤火少年。不断激发学生的拼、比、学、帮、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3. 加强图书角的管理。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书香班级,充分挖掘课外阅读的资源,鼓励学生捐献书籍,充实班级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如“假期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开展了读书作业展评、读书交流会、课外知识大擂台,每月评比“读书之星”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的阅读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教室的每一块墙报、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是班级的“眼睛”。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让人文制度成为学生行为的引航灯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对于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必须要有适合本班的切实可操作的制度。结合学校制定,让每位孩子参与班级目标的确定、管理和评价。集思广义,积极采用学生、家长的建议,首先确定班集体的口号、班训、班规等,着力打造“一班一品”的班级特色。

1.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要突出“童心”、“童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重要的是班级管理“以人为本”,重在引导,而不是强制性惩罚。如开展的“课评价积分表、一周积分表”,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及纪律、卫生、学习等各方面评价,一个星期评定一次。总之制度严慈相济,严的合理、适度。

2. 从己做起,落实班规。制度一经制定,就必须下功夫落实。落实是一本难念的经,我们首先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3. 分层要求,留有余地。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纪律松散,性格任性,他们不可能跟其他守纪的学生相提并论,对这部分学生,不搞一刀切,而是区别对待,分层要求,分层推进,引导他们逐步遵守班规。

三、让和谐人际文化伴随学生成长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

1. 师生之间关系和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忱、真诚热爱学生,并用这种爱去塑造孩子,把学生因被动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

第7篇:班级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一、个性,在特色文化中滋养

班级文化能在班级成员之间形成独特的“心理场”,让学生于无声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其个性潜能。在创建特色班级过程中,各班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立足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特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美化教室,启迪个性。班主任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教室,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有特色教育内容,散发启迪个性的教育魅力。各班通过环境的布置,营造出浓郁的特色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熏染。

集思广益,打造个性。在设计班级标志以及班徽、班歌,制定班训、班级公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与个性,集思广益。例如,“妙手生花班”的班训是“动手做一做,创新会更多”,“花样跳绳班”的班训是“让我们跳得更高”,象棋班的班训是“博弈棋盘,挑战自我”,展现了鲜明的班级个性文化特征。

制定目标,实现“兼容”。班级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班级的整体情况,制定集体目标;又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个体目标,做到班级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个性,在特色活动中孕育

在特色班级建设中,各班依据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不同特点与特长,采取各具特色的活动方式。活动重在引导班集体建设向着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注重创新性与实践性、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与合作性的有机结合。

各班精心设计特色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过程中的人员分工、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活动成果的鉴定与展示等等。活动设计兼顾集体需求和个人需要,为学生预留展现爱好、特长的空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力。活动的组织形式尽可能多样化,或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发组合。

学校注意整合资源,让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特色班级建设,将活动场地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例如,邀请家长进课堂,展示一技之长,为孩子们传经送宝;开设家长学校,利用家委会组织亲子活动,架起家长与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建立假日小队,聘请校外辅导员,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三、个性,在特色评价中引导

建设特色班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班级生活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并加以引导,真正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要充分发挥特色班级的个性化教育功能,就要改变以往的一元评价观,全面审视学生,给予多元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的良性发展。

为此,学校指导各个班级建立了综合评价制度,重视和欣赏每位学生的进步。除了常规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还设立了许多展现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奖项,如“下棋进步标兵”“剪纸小能手”“苗圃园丁”“篮球之星”等,以尊重和鼓励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强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个性,在特色成果展示中激励

特色班级建设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由开放的育人氛围,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不断取得进步,收获成功的喜悦。每个班级又将课室打造成为学生创造成果、展现个性与才华的天地,将特色成果以各种方式展示出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大胆创新,彰显班级和自身的个性与成就。

各班教室的橱窗和展板上张贴着学生的作品、学习成果、活动图片或授奖照片等,课余时间,同学们都会驻足欣赏、评论。每当看到其他同学品评自己的作品或进步,孩子们都显得十分自豪。每学期每个人都有多次机会把自己的作品、成果或活动照片贴上去,大家可以经常看到新成果的产生、新人的成长。到了学期末,手工、剪纸、文摘、绘画、书法、诗歌等特色班级,只要把作品汇集起来,再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就成了一本很好的作品集。

五、个性,在特色大课间中丰盈

特色班级的创建,极大丰富了班级文化,培育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快乐地生活。但孩子们的爱好是广泛的,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不同事物的兴趣远远超出了班级这一有限的空间,他们希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遨游探索,去发现收获。

为此,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特色班级建设的范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整合了各班特色,组成了球类、棋类、书画类、歌舞类、足球、篮球、围棋等近30个兴趣活动小组。如此,不仅满足了学生希望“品尝”其他班级特色的需求,更促进了同年级各班或不同年级学生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第8篇:班级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团体操是一项融音乐、舞蹈、体育、服饰、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集体表演项目,其场面宏大、内容丰富多彩、队形变化多端、造型新颖别致,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团体操受其目的、任务和条件的限制,其规模从大至上万人参加的大型运动会或大型活动的团体操表演,小到几十人参加的学校班级团体操表演,跨度可大可小。但无论规模大小,只要是一套富有生命力的团体操,都能很好的表达出其特定的主题思想,震撼观众们的心灵。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更多接触的是校园团体操的创编与推广工作。

校园团体操的创编是一个综合思考、艺术思考的过程。创编出富有特色的动作组合,选择一曲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并在团体操表演中创编出富有主题内涵的队形变化,是提升团体操内质的基本手段。本人通过对团体操的动作创编、音乐的选择、教学训练与比赛、入场方式与亮相队形的设计、表演中队形的变换模式以及退场方式与队形的设计,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创编经验,并从中提炼出其创编的原则与步骤,供从事学校体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团体操有氧操 创编阶段 主题 队形变换 创编原则

2010年9月,领导布置我一个任务,创编一套富有我校特色的团体操,准备在11月份的全市特色办学大巡礼活动中汇报表演。

接到任务后,经过思考,我把我校的团体操取名为:特色有氧操。

一套完整的团体操的元素包括:主题、动作、队形、音乐、服装、道具。根据操的创编规律与要求,我把有氧操的创编分为四个阶段:动作创编阶段、团体操队形创编阶段、教学训练阶段、比赛提高阶段。

1.动作创编阶段:

1.1定主题思想

主题反映操想表达的意境,是一套操的灵魂,是无声的语言。根据我们教学对象(中学生)的特点,我首先把整套团体操的主题思想确定为:健康、阳光、拼搏。

1.2 编排动作组合

有了主题,我根据团体操的编排方法,依据学生的水平与爱好,根据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创编原则,我通过多个途径:自己原有的动作基础、上网找资料、翻看体操书籍、咨询健身教练等,很快就编好了5个组合动作。在动作组合中,前4个组合融入了一字步、交叉步、V字步、并步、踏跳步、跑跳步等基本步伐,第五个组合通过转换动作,融入了搏击操动作,整套操体现了律动、节奏、速度、力量美的巧妙整合。有效地体现了操的主题:健康、阳光、拼搏。

1.3选音乐

一套团体操的完整元素包括:主题、动作、音乐、队形、服装、道具。而在这几个元素中,音乐的作用不亚于动作的魅力。如果说动作、队形、服装与道具是冲击观众视觉的关键,那么音乐就是冲击观众听觉器官的根本,只有把视、听觉进行有效的统一,才能把一套团体操表演创造出震撼观众心灵的效果。因此,根据所编的动作组合,我选了一曲动感强劲、节奏鲜明、刚柔相济的音乐,经过剪辑,形成了一首能把每个组合动作体现得恰到好处的健身操音乐,为提升动作的艺术渲染力做好铺垫。当然,这里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可以先选好音乐,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与时间长短来创编动作组合,这样就可以少了音乐剪辑的环节了。

2.队形创编阶段:有了动作组合,就进入了放大团体操魅力的最关键的环节:队形变换的创编。

队形变换的创编工作一定要做在教学开始前。这样有利于在完成动作教学后,可以马上转入队形变换的教学练习,不破坏一套操教学的完整性,连续性。一套操的艺术渲染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演中队形的变换设计。设计要体现出富有创造力、寓意深刻、艺术感染力、方便操作、人数不限等特点。我依据每个组合变化一个队形的思路,设计、编排出12个班级各具主题、各具特色的表演队形。设计班级团体操表演的队形变换要依据几个原则。

2.1 创编原则

2.1.1队形设计与教学对象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生,象征健康,阳光,活力,希望。我们设计的队形要体现这样的主题,不同的图形能体现不同的内涵。一般我们会把中学生的特质用图形来表达。如:太阳,象征热情、活力、希望;花,象征美好、幸福、祖国的花朵;箭头,象征勇往直前;圆:象征圆满、美好、团结;数字,体现年份和特定的含义;文字,体现人文精神;几何图形,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延伸义等。设计出与当代中学生相符合的主题与队形变换,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做人的道理,树立为追求理想不懈努力的信念,发挥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

另外,队形的设计要与每个班级的人数相对应,设计出的图形与人数的关系,多出的学生怎么处理?都是我们在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我把每个班级多出的学生编入领操员行列。领操可以是一人,可以是两到三人,实践证明,领操员的1-3名都可以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在箭头设计的队形中,把1-3名领操员编在箭头顶部,既起到领操作用,又能更完美地展示出箭之锋利。又如:把领操员安排在两个圆圈中间,犹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图形,也不乏美感。诸如此类的安排,就解决了队形设计中的人数问题。

2.1.2队形设计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学校的育人思想有六字方针:阳光、健康、品位,在团体操中植入六字育人方针,对学校的育人文化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加深学生对阳光、健康、品位育人思想的理解.另外,学校的学风定位为八个字:勤奋、守纪、团结、进取。在团体操的队形设计中融入含有八字含义的图形变换,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其内涵。达到运用体育平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

2.1.3队形设计与动作特点相结合的原则

队形设计要设计几个变换?怎么变?都与动作特点有关

队形变换要看整套操有几个组合动作组成,一般的,每个组合设计一种队形进行表演,一般的动作可以设计为静态图形的变化,前进后退的图形变换可以设计为开合图形,例圆的开合,前进向心,后退离心。花形图的开放与闭合也是如此。变换的时机一般设在一个组合结束时,用下一个组合的第一个八拍音乐完成,一般采取跑跳步,变换距离稍长时可采取跑步式完成。

2.1.4队形设计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设计一套变化的队形,在变化环节要体现操作性强的原则。入场能轻松到位,队形清爽,学生露脸度高。出场队形一个转向就能调动好队形,能一路纵队轻松跑下或者以方阵同步退下的最好。中间组合与组合间的队形变换,一个八拍的动作能否准确到位是关键。不能大角度或者大位移的变换。在保证视觉效应的前提下要确保到位的准确性。切忌过于复杂的变换导致队形变换混乱不清

2.2 创编实例

2.2.1 例如:八(1)班,用一句话概括了其变换队形的主题:花季年龄的中学生在2010年放飞超越自己的梦想!

开场进入比赛场地,以三角形的队形开始第一组合动作的展示;第一个组合动作完成后,全班学生一个八拍(所有的变换队形都采取一个八拍的跑跳步展开)跑跳步跑成四瓣花瓣,寓意花季年龄的中学生;第二个组合动作完成后,跑成一个“中”字,寓意中学生,第三个组合动作完成后跑出“2010”四个数字,寓意在2010年;第四组合动作完成后跑出一个大大的“飞”字造型,寓意放飞梦想。

2.2.2又如:九(3)班,队形变换的主题为:做人,首先要重视人品,有了好人品,我们的人生之花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开场进入比赛场地,全班学生走出一个大大的空心字“人”,拉开了做人要重视人品二字的主题;一个组合动作跳完,变换成“品”字;第三组合动作变换成三朵人字形小花,寓意人生之花;第四组合动作变换成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寓意夺目的人生之光。这套队形的变换是位移最经济的变换之一,人、品、品形三朵小花、太阳,都是类似三角形的变换,方便而又高效。

2.2.3又如:七(2班),我给予的主题为:团结向前,齐心协力成就一个星光闪闪的团队。

利用数学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角星的逐级变化的规律,编排出特色的由图形包含的主题。开场大圆套小圆,寓意团结;第二组合开始变换成小三角形在前、大三角形在后的箭头图形,寓意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第三个组合变换成“口” 字正方形状,寓意齐心协力,第四组合一个八拍跑成一个大五角星。寓意成就一个星光闪闪的团队。

学生在学习、展示班级特色的队形变换时会有很强大的表现欲与自豪感。能鲜明地体会到学生乐在练中的愉悦感。在团体操中融入队形变换是焕发操的生机与活力的最好途径。大大提升了团体操的魅力。

3.教学训练阶段: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动作教与学;第二步:队形变换教与学

3.1第一步,动作教学;

根据动作组合的特点,我把整套操的动作教学安排了5个课时。一个课时落实一个组合的教学,在第二课时开始,在每个课时开始前复习前几个课时的动作,教学稳步推进,环环相扣。教学过程中,我也欢迎老师们随堂学习有氧操,为师生共同演绎团体操打基础。

3.2第二步:队形变换教学;

从第六课时开始,融入团体操队形变换教学。做到一个班一个主题,一个特色。因为有了主题,所以学生记忆变换队形的方法与顺序也变得容易很多,一节课就能把队形变换练习熟练。体现了前期设计的作用与效果。动作与队形都练好了,就进入了下一阶段:比赛训练阶段。

4.比赛训练阶段

4.1赛前强化训练

利用每周的体育课与每天的体育艺术2+1时间,各班加强练习,在队形变换中熟练组合动作。同时体育老师要为每个班级挑选好领操员1-3名。强化训练两周,准备全校比赛。

赛前,我要求每个班级统一穿校服参赛,其他道具可以由各班自行设计,可以添加一些如彩色拉丝球、手铃、发带、白手套等小道具。为比赛增添更多的视觉、听觉带来的震撼与美感。同时,为了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我设置了为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参加表演的队加分的环节,促进了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情谊。同时团体操的作用又多了一个,一举多得。

4.2 多次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经过多次比赛,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比如各班的口号、气势有差异,单个学生的动作质量有差异,班级动作的弹性与力量有差异。对于口号气势有差异的班级当场解决问题,赛后留在原地喊口号。对动作的弹性、力量有差异的班级,登记在册,在后续的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动作弹性与力量的训练。对于每个班挑出的几名动作滞后的学生编成一个辅导班,安排一周的中午时间进行20分钟的小课训练。每天鼓励这批学生早日归队。小班学生的转化效果很好,在下次的比赛中动作有明显的改善。

4.3 赛后常规训练

在几次比赛后,各班基本达到较高水平,就进入常规训练阶段,利用体育2+1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班进行单独表演,相互观赏、相互点评,共同提高。

在汇报表演前一周的训练中,我们又对每个班级的主题表演配备了解说词,这个环节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大大提高了主题的渲染力,使有氧操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表演的激情。

第9篇:班级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一、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创设和谐的物质文化

对于教育而言,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丰富性的物质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室布置的几个重点位置为黑板报、墙壁、师生连心桥、风采展示台、窗台、前黑板边缘等。

黑板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它更换方便,可操作性强,可以说是既实用又方便。同时,对黑板报的板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每一期黑板报,都提前指导学生设计好版面,画好版头、插图;确定所需文章的篇数、题目、内容、字数等,然后向全班征稿。通过对黑板报的稿件进行征集,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满足其创作欲望,更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

板报两侧的师生连心桥和风采展示台也要利用起来。可以分成几个模块,比如我们班里分了“你问我答”“花季心语”“班级明星”等模块。给学生一片天地,让他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相互交流。

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或两侧可以张贴班级的座右铭: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警句、格言。临近高考,还可临时更换一些标语,譬如: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得付出超人的努力!用来勉励学生。

在左右两面墙壁上挂上字画或科学家、英雄人物的肖像,在窗台上放几盆花。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感知的情景中,造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滋润他们的心田,熏陶他们的心灵,

总之,教室的布置应当和谐统一,我们要充分利用班现有的物质条件,不断开发新的资源,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使教室成为体现班级个性的育人场所。

二、注重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大核心,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我认为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科学性。班级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为依据,以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为前提,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比如在我们班,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班规二十条》,奖惩分明;为优化学习习惯,制定了《学习十五优化》,使学生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意志心态等方面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这两个规定,就为学生进步和班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全面性。学校的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学会做人。班级制度就要包括课堂纪律制度、卫生制度、文明礼仪制度、奖罚制度等,从各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班级制度订立之后,通过全体学生民主讨论决策后,就一定要予以实施,并要检查落实到位,否则就会成一纸空文。要人人遵守,人人监督,共同遵守,方能把班级管理好,真正用制度管人,促成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培育班级特有的精神文化

一个民族要树立一种民族精神,方能在民族之林屹立不倒;一个企业要培育一种企业精神,方能在竞争中永立潮头;一个班级同样要培育一种班级精神,方能让本班的学生脱颖而出。

所谓班级精神,是班级全体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群体意识。它是全体成员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

班级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班主任必须循序渐进地做好各方面的基础工作,根据班级个性特征,师生一起讨论,寻找最适合本班实际、对学生最具有感召力的群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