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际沟通交往技巧范文

人际沟通交往技巧精选(九篇)

人际沟通交往技巧

第1篇:人际沟通交往技巧范文

人际沟通技巧:人际沟通17句话1、想跟一个人搞好关系一定要跟他多交往,就像那歌里唱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2、个人交往应该恪守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搞得太过庸俗。

3、人际协调的关键:增加社交资源,鼓励自己多付出,尽量去满足别人。

4、目光游移闪烁、躲闪不定——你不是心怀鬼胎,就是生性怯懦。

5、“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面对面沟通,身体表达比言语表达,更有影响力、表现力和感染力。

6、人际协调两大法宝:一是要善于相互认同,二是要善于相互赞美。

7、赞美的三个成分:信念,目光和行为。

8、提高人际沟通技巧——真诚的行为是不是真正满足了人家对真诚的需要。

10、真诚最重要的成分仍然应该是一个“善”字。

11、真诚不是不加思索的表达你的感觉。

12、善于相互认同:一是理解对方所说的;二是尽量能够认同对方所说的

13、善于赞美的诀窍:第一,:要尊重他人的态度;第二,要有尊重他人的目光;第三,要有表达肯定的行为。

14、非语言交流的技巧:第一个是目光接触、第二个是空间距离、第三个是言语表情、第四个是身势表情。

15、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16、人际交往的信念误区:必须和应该;糟糕至极;全部和所有。

17、心理健康要能够避免这样一种生活信念:不可以太过追求完美,不可以把自己当作圣人。

人际沟通技巧:五个沟通技巧1 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例如某人在介绍一位教授时会说:“这是……大学的……老师”。

2 入乡随俗

一般情况,也许你会习惯性地问:“是青岛人还是济南人?”但是,当你人在济南时,就应该问:“济南人还是青岛人?”这也是你对当地人的尊重;当你到其他公司拜访时,不能说主人的东西不好,所谓客不责主,这也是常识。

3 摆正位置

在人际交往中,要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很多人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关键一点就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下级要像下级,上级要像上级,同事要像同事,客户要像客户。摆正位置才有端正态度可言,这是交往时的基本命题。

4 以对方为中心,尊重别人

在商务交往过程中,务必要记住以对方为中心,放弃自我中心论。例如,当你请客户吃饭的时候,应该首先征求客户的意见,他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不能凭自己的喜好,主观地为客人订餐,这就叫摆正位置。如果你的客户善于表达,你可以夸他说话生动形象、很幽默,或者又有理论又有实践,但你不能说“你真贫,我们都被你吹晕了”!

5乐于助人

心存感激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虽做不到这一点,但我始终坚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时时处处想着别人,感激别人。”

第2篇:人际沟通交往技巧范文

关键词 人际交往 原则 技巧

职校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实现的。明确职校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突破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教会他们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而言,至关重要。

从人际交往的基本涵义来看,“人际交往是指两个或两个人以上,通过一定方式发生某种沟通和交流的活动方式。” 一个人要融入社会,就必须学会与别人交往,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兴趣、情感与别人交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职校生同样如此,在家要与家长、亲戚交流,在学校要与同学、老师沟通。客观上讲,许多职校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家长不够亲近,对老师不够信任,对同学不够理解。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职校生一般处于15至20岁之间,正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有时会表现得比较叛逆,听不进家长的意见,没有儿童时代与家长的亲近感了。加之有些家长对于就读于职业学校的子女期望值也不高,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太关注,平时也很少与班主任联系,对于自己子女的在校情况也缺乏了解,这同时也使职校生认为家长对自己不够关心;2.由于大多数职校生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不突出,在校表现也不算好,经常是被老师忽视或者批评、指责的对象。长此以往,他们潜意识就会对老师持排斥态度,缺乏信任感。进入职业学校后,他们就会本能地疏远老师,担心老师向家长告状。如果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稍有不当,他们就会认为老师故意刁难自己,对老师产生排斥情绪,有时甚至与老师产生对抗;3.现在的职校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中是“小皇帝”,与同龄的孩子缺乏沟通和交流,也缺乏分享与合作的意识。他们习惯于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迁就别人,很少有谦让的举动。他们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冲突一般不会进行换位思考,很少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造成彼此之间互不理解,容易产生隔阂。

面对现状,作为班主任应当想方设法帮助职校生突破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首先,班主任要加强与职校生的沟通。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比如我在担任09电子商务班的班主任之初,我在班会课上向全班学生表明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建设主要依靠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我作为班主任会努力服务好大家,大家对班级建设有什么好的想法与建议可以与班委会成员联系,如果与我联系我也十分欢迎。尽管我在课堂上是如此说的,但是课后主动找我交流的学生还是不多,为此我主动出击,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与他们交流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班级管理,还包括他们对学校、老师以及同学等多方面的印象和感受。我的主动出击,建立起了我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树立了他们与我进行沟通的信心。另外我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也不局限于面谈。针对学生喜欢上网的现实,我主动将我的电子邮箱和QQ号向全班同学公布,欢迎他们通过网络与我交流。另外我还为班级制作了网页,并设置了班级管理、学习心得等交流空间,还申请了班级QQ群,鼓励学生加入。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刻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表扬,从而重拾他们的自信心。总之,我对他们以正面鼓励为主,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缺点,持相对比较宽容的心态,通过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们改正,注意维护他们的尊严。通过实践,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

一、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诚实原则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础。”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取信于人。首先自己要敢于向对方袒露心扉,让别人了解你,从而信任你。如果相互禁锢自己,就无法进行交流;其次还要为人正直,一个正直的人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信用是指一个人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这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诚实信用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基本品质。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诚信经济,一个人如果不诚信,就无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一个人如果不诚信,就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其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平等互助原则。

“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的前提。互助是促进人际交往的剂。” 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因此人与人交往时应当相互尊重,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同时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还要互相帮助。一个人懂得给予,不求回报,定能结识不少朋友,相反付出多少就要索取多少,这样的友谊不会长久。

(三)宽容理解原则。

一个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容易与人相处。许多情况下,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当然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要讲究原则,不能做和事老。现代社会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有差异,对一些问题的认知有差异也很正常,我们要积极沟通,努力达成共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求同存异。因此一个人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懂得体谅别人的难处,人人都会乐于与其交往。

二、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语言沟通的技巧。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对于职校生而言非常重要。在与他人交谈时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交谈时要注意尊重他人、要善于赞美他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一句由衷的赞美可以使对方的内心充满阳光,从而也使对方愉快地接纳自己。” 同时语气也要亲切,热情。

2.交谈时不能只顾自己讲话,与别人交流时要善于倾听别人讲话,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交流毕竟是双向的,不能一方滔滔不绝,另一方一言不发,否则得不到交流的效果。

3.交谈的话题尽量使人轻松愉快,注意避免提及对方敏感或者易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的话题。开玩笑要适度,尤其不能拿对方的缺陷作笑料。

4.交谈时声音也要适中,声音太大显得不够文明,声音太小则对方无法听清,影响沟通的效果。语速也要适中,语速太快,可能会使对方来不及接受,语速太慢,可能会使对方失去耐心。

(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也能够提高沟通效率。

与别人沟通时最好面带笑容,这样会使对方觉得轻松、友好。讲话时适当增加一些手势,可以帮助对方理解你的观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沟通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会使对方觉得你很真诚。

我们班有一位王同学,平时习惯于用余光看人。别人同她讲话时她要么低着头,要么用余光扫视一下,使人感觉很不舒服。有一次她与一个同学站在班级阳台上讲话,正巧隔壁班的一位李同学走过她们身边,她用余光瞥了李同学一眼,然后低声说了一句话。李同学以为她在说她坏话,于是停下脚步责问她。她说自己讲什么话没有必要向别人汇报。李同学很气愤,坚信王同学就是讲她坏话了,否则不会用那种眼神看她。为了这件小事两人差点吵起来。其实,王同学的这种习惯在刚入学时也曾引起许多同学的误解,但是时间长了,本班同学都知道她就是这样的习惯,也就不计较她的眼神了。后来我请她到我办公室谈心,在我同她讲话的过程中她的眼睛始终看着自己的脚尖,偶尔抬头用余光看一看我。我就向她指出,她的这种习惯很不好,使人感觉很不舒服。我请她抬起头,正面对着我,两只眼睛看着我,学会与人沟通。经过我的教育,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习惯动作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不利于她与别人交流。后来她确实改掉了坏习惯,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也都比较融洽。去年教师节时她发短信祝我教师节快乐,同时感谢我的那次教育,使她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流。

总之,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有责任通过教育使学生克服孤独和怪癖心理,战胜自卑和羞怯心理,远离偏见和狭隘心理,使学生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切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为毕业以后踏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黎文森等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姜志强.丁吉主编.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3篇:人际沟通交往技巧范文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79?03

工商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人际关系技能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期望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且渴望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足够的尊重,社交的需求便处于突出的地位。对于未来需要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素养的养成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能够给学生今后事业的发展增添砝码,助其实现自我的价值。不管是从个人需求还是从未来发展方向而言,都需要对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技能素养进行培育。

据中科院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 大学生中不善交际者占80%以上,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对人际交往和人际技能提升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结果。因此,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人际交往素养得不到提高,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最后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当然,作为对人际技能素养要求更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本文以湖南四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仅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非常强或是强,而6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属于一般水平;而对于人际交往状况,35%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好或是好,60%的调查对象处于一般水平。可见,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急切需要提高其人际技能素养。

一、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不足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3]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 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的必要能力。对于工商管理应用人才来说,高水平的人际技能素养是走向社会的基础,是能否在社会上、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使自身得到良性发展的关键能力。而现阶段的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不断强化人际技能素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斌.当代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36-37.

[2] 刘雷.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108-110.

[3] 张红宁.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学术探索,2012(12):88-90.

第4篇:人际沟通交往技巧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90

1调研背景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1]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课余活动丰富、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但是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复旦大学投毒案”再到近期发生的各类大学生暴力行为,让我们看到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人际困惑。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调研基本情况

2.1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历时两个月(2015年4月15日―2015年6月20日)。此次调查的范围是东华大学本科学生,被访者不限性别、专业。调查方法为东华大学校内两个校区随机访问。

2.2样本信息统计

经过精准的问卷投放后,发出问卷为300份,有效问卷为2.75份,有效率为917%。对于回收的数据本文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总量为2.75份,其中男性占4.5.1%,女性占5.49%;年级比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2.98%、2.1.1%、2.65%和2.2.5%;专业分为文科类、理科类、商科类和艺术体育类,分别占比3.16%、4.40%、178%和66%

调研主题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技巧的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和需求,探索通过一定措施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

3调研结果

3.1人际交往现状

当调查者被问到对自己现有的人际交往状况是否感到满意时,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这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且造成了困扰。选择“非常满意”的大学生仅占8%,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比较有信心。但仍有9%的学生认为自己现有的人际交往状况十分不满意,这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危机。总体来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不容乐观。

宿舍是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场所,良好的宿舍关系能够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在对所处的宿舍关系氛围的评价中,有一半大学生认为“宿舍气氛融洽”,但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宿舍室友相处中出现问题,这表现为寝室内部不团结,部分成员间有矛盾,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6%的宿舍关系出现较为严重的危机,亟待解决。

对于“大学生对班级或社团集体活动的态度”,有8%的学生对集体活动比较热心,这类学生多为班级干部或学生干部,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强;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此类集体活动持有比较大的热心和积极性,但同时也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3%表示“不太热心”,这类学生一般会表现为不太擅长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

3.2人际交往对象

当有心事的时候,有76%的大学生选择向“密友”吐露; “父母”和“兄弟姐妹”占比分别是20%和1.4%,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而且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能时时刻刻都与家人保持联系;向“班主任或辅导员”吐露心事的比例仅占5%,对于这个现象被调查者表示“在于辅导员沟通时会感到有压力,毕竟不是同龄人”。

调查显示,大学生结交朋友的渠道较为丰富,其中主要以宿舍、班级、课堂以及课外时间和社团活动为主,处理好这些方面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3.3人际交往认知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于交往的态度85%的大学生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考虑对方的意见是否合理”,这部分学生对人际交往比较理智;有1.1%的学生选择“直接接受对方的观点”,这样的态度表明这部分学生对人际交往稍显盲目,导致自我的独立性和主见降低;仅有4%的人选择“在交往中会坚持自己的观点,绝不让步”,他们在交往时态度较为强硬,原则性较强,比较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

大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大学生与初次见面的人主动聊天的意愿”,64%的学生选择“在某些情况下愿意”,这部分学生既能够很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为理智;2.1%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他们待人热情,也很好地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另外,1.4%的人不太愿意与初次见面的人主动聊天,这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时会稍显被动,需要提高交往能力。

3.4人际交往动机和影响因素

在人际交往的目的中,占比最高的是“能使生活愉快”,达74%,可见人际交往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其中选择这项的一、二年级学生占选该项总人数的79%,而选择“促进个人未来事业发展”的三、四年级学生占选择该项总人数的88%。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的动机上,表现出年级的差异,情感性与功利性并存的状态。大一、大二低年级以情感性的获得快乐和缓解压力为主要需求,而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步关注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注重为自己积累人脉资源。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性格”,同时“个人能力”和“处事作风”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关注的主要因素,这些属于内在的人格特质和魅力;相反,“家庭状况”“学习成绩”“外貌”这些外在条件在交往中并不是十分看重。

3.5人际交往技巧

在“容易引发人际冲突的原因”调查分析中,“沟通不畅,导致误解”的占比最高,达到64%,证明大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价值观差异”占被调查总数的48%,“性格差异”占被调查总数的5.4%,“心情不好”占37%,“生活习惯差异”占5.1%,“意见不一”占40%。这些选项反映了一个共同问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关注自我状态与自我感受,注重个性表达,有时候可能往往会忽略他人感受。面对与自己有异的观点,希望别人接受顺从自己的想法,习惯按照自己意愿行事,没有摆正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

在调查“大学生最需要加强的人际交往技巧”中,大部分人认为需要加强“交谈技巧”“倾听技巧”和“自我情绪管理”这三类技巧,分别占70%、59%和56%,可以发现,这三类技巧是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中最重要也是最缺乏的技巧。

4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4.1缺乏交往技巧,人际交往较为被动

根据之前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容易引发冲突矛盾的情况很多,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交谈能力欠佳才造成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往往会在与他人交往时显示出沟通交流问题,导致冲突矛盾差生,既会影响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造成他人的困扰。

对策:①学校鼓励成立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学生社团。大学生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主、客体,在学生社团的环境中,他们可相互交流和学习,并利用刊物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2]②设置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指导课程。从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希望大学期间接受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训练,这反映出学生对参与提高交往能力的训练有较高的积极性,学校应当尽快开设有关讲座、选修课,帮助他们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和技巧。掌握一定人际交往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实现知与行的相互转化,是形成科学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4.2人际交往范围拓宽,但扩展交往的能力较弱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仅仅局限在宿舍、教室等活动场所,同时也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真正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对集体活动抱有无所谓或是不愿意的心态,不主动参与交友活动,将自己的人际圈子限定在并不是很大的范围,搞小团体、小圈子;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初次见面者主动交流沟通,扩展交往的能力不够强。因此,尽管大学生的交往途径多样,但能够扩展交往的情况并不多。

对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团体合作进行的,是集体性很强的项目,一个团队往往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人是集体的有机部分,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正确地处理自己和集体的关系。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与组织能力,为他们提供了适应未来社会的机会,提高了未来就业的竞争力。[3]

4.3部分大学生在交往时缺乏深度

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过强,不信任并且不能够敞开内心与他人交往。而且,对于集体活动不会特别热心,助人为乐的观念也不强。这些都与大学生的不良人际交往观及交往能力欠缺有关,这导致了大学生与人交往缺乏深度。

根据调查,大学生与老师交流的频率较少,而交流内容最多的是关于学习研究以及考试就业方面的信息,涉及个人生活的很少,学生有心事也不会选择向老师或辅导员吐露。由此可见,大学生与任课老师的交流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交流,缺乏真诚交流,交往缺乏深度。

对策: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化解矛盾,用心沟通。作为集体和组织代表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在工作中注意平衡学生之间的关系,化解他们的矛盾。尽力改变辅导员日常工作陷入日常管理的琐碎事务之中,对学生内心世界了解不多的局面,应当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能够有更多平等的沟通交流机会,使他们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更为到位。

5结论

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准备跨入现代社会的人的必备条件。积极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大学生宣泄不良情绪、转移和遗忘、放下不快,心理矛盾得到缓解,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有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英春,邹泓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J].心理与脑科学研究,2009(2).

第5篇:人际沟通交往技巧范文

【关键词】人际沟通 方法与技巧 沟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82-01

为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老师似乎只为赶课。但一节课辛辛苦苦地下来,并不见得学生喜欢,也不见得有成效。如果教师能是个沟通大师,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并能和孩子一起教学、合作交流,那么教学就不再是个难题了。

一 教学中人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1.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

在拓展训练中,能放心倒下去的人是信任别人的人,而接住别人的人是被人信任的人。要想被人信任,首先应信任别人。这种相互信任还可以延伸到与人交往的方方面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希望别人能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支持自己、承认自己。对于交往的同学,我们首先要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

2.学会倾听

在人际沟通中,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听对方所传达的信息,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这种倾听的能力,既是一种尊重人的态度,也是一种可以训练的、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倾听的技巧,将会拥有更多的朋友,赢得好人缘,这样孩子们才愿意和老师成为朋友,更愿意去倾听教师的教学内容。

3.双向沟通

学生和老师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感情沟通,不断反馈修正结果,取得的效果自然很好。人际交往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的,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感情沟通,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实现人际交往愉快、人际关系融洽。

二 教学实践中的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教师如何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1.理解和尊重是前提

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

2.爱心和关怀是关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尊重和欣赏是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

而沟通工作实际的大小,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能。大部分教师都了解师生关系相处的原则,但如何将这些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接轨,如何将其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还是需要多花心思去琢磨的。

4.理解、爱、信任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

第一,教师要有同理心,能做到换位思考。同理心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也就是换位思考。关键是一个教师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在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同理心与换位思想是开启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第二,老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愿意为了学生付出时间和精力。这种时间和精力不仅指在处理学生问题和教育学生方面,还有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学习与研究。

至于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才更有效,在什么样的时机与学生沟通更合适等问题上,就要根据每个受教育个体和特殊的实践而论了。

三 结束语

作为一名教师,忠心地希望能通过教学沟通和学生们能心灵对心灵的抚慰、感染和交融。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沟通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尝试用“尊重的心、合作的心、服务的心、赏识的心、分享的心”进行沟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和奋斗吧!

第6篇:人际沟通交往技巧范文

杨君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已经全部阅读完了,保持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以及处理孩子的紧张关系时使用技巧,可以改变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是我阅读完后对整本书内容的一个概述。书中提到:在出现问题时,理论是没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这就是老师真正实现正确有效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

老师怎样与学生沟通,是找到技巧的途径;老师们需要具体的技巧,还要不断创新,以便有效处理一些突发事情——令人心烦的琐事、冲突和偶然的危机。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得到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但是现在的孩子需求不同,不同家庭的孩子观念不同,那么老师就更加需要更多的技巧来处理问题,从沟通中寻找技巧,从处理问题中总结技巧使用的效果,怎样使用,对不同孩子的使用等等。

第7篇:人际沟通交往技巧范文

更好的进行人际沟通的方法:人际交往技巧人际交往的技巧之一: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如果交往双方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交往活动。与人交往贵在有知人之明。道理很简单,不认识对方,不了解对方,也就根本谈不上与之交往。诚然,要真正认识和了解一个人是很困难的,所以有人说“了解人是一门最高深的艺术”。

与人交往还要做到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认识别人、了解别人难,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更难。然而,我们要成功地与人交往就不能不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养成反躬自省的习惯,学剖析自己,力求准确地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才能在交往过程中扬长避短。

人际交往的技巧之二:交往有度

人际交往中也有一个度的问题,能否准确地把握这个度,是关系到交往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衡量一个人社会生活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一般说来,有效的交往应该具有“四度”,即向度、广度、深度和适度。

向度即交往的方向性,指的是同哪些人交往,以什么目的进行交往。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人的社会地位不同,时间和精力也有限,不可能不加选择地同所有的人交往,而交往对象的选择又总是与一定的交往目的相联系。因此可以说,盲目的交往是一种无效的交往,不可能产生任何实际意义。

广度即交往的范围,包括交往人数的多少、交往时间的长短等。人数的多少取决于交往主体所处的环境性质、群体规模以及自身的交往能力等。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交往双方各自的感受,如彼此的需要满足程度等。

深度即交往的程度,指的是交往双方的情感状态,以及交往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的层次类型。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都不可能不考虑这种交往所要达到的程度,是一般的交往还是亲近的交往,是要建立一般的关系还是要建立密切的关系。当然,这种考虑会因人而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适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处理好人际交往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如处理好与学习、工作的关系;二,是指处理好不同的交往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处理好一般异性朋友与恋爱的关系等。这个度掌握得不好,就可能引来很多不必要的烦恼,这是大学生们在交往中要特别注意的。

人际交往的技巧之三:重视初交

中国有句俗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对成功的交往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交往双方都能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交往的成功也就有了一半的希望。那么,怎样才能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第一,注意表情和举止。与人初交,一定要表情自然,面带笑容,给人一种亲切感,而不要板着面孔,不要装腔作势;一定要举止大方,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使人感到很有修养,而不要举止拘谨,手足无措。否则,就会给人留下缺乏社交经验、不成熟、不诚心的印象。

第二,注意仪表和风度。仪表犹似一个人的“装潢”,其作用就像商品的包装一样重要。不修边幅、衣衫不整的人,是不大可能具有吸引力的。当然,长期起吸引作用的是一个人的风度。而要展示自己的风度,最根本的是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内在气质。

第三,注意礼节和态度。初次与人交往,一定要注意礼节,例如,拜访他人要事先约定,见面时先做一番自我介绍等;交往时态度要谦虚、诚恳,例如,尊重他人的习惯,不无端地占用他人的时间等。

第四,注意谈话的艺术。初次交谈一定要言语简练,努力做到既达意抒情,又不令人生厌,切不可信口开河,无休止地高谈阔论。

人际交往的技巧之四:展示魅力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展示魅力主要是通过构成魅力的因素来实现的。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尽量展示你的能力。人们都愿意与有能力的人交往,展示你的能力能引起对方的尊敬和钦佩,魅力便自然增强。必须指出,展示能力不是自吹自擂、自我炫耀,而主要是依靠自身在社会生活中实际显示的能力。

第二,尽量展示你的语言。准确的语言,可以给人以启迪,充分显示自己的学识和水平;幽默的谈吐,可以给人以享受,充分体现自己的情趣和修养;简洁的表达,可以给人以教益,充分反映自己的个性和作风。

第三,尽量展示你的感情。在一定意义上说,人际交往也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只有自己动之以情,才能真正打动对方的心灵,引起对方的共鸣。

第四,尽量展示你的情操。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情操的感染力是无穷的。一个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人,人们必定喜爱他;一个为人正派、作风严谨的人,人们必定尊敬他;一个勤奋刻苦、踏实肯干的人,人们必定信任他。

更好的进行人际沟通的方法:职场人际沟通技巧一、讲出来

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痛苦、想法和期望。

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攻击、不说教批评、责备、抱怨、攻击这些都是沟通的刽子手,只会使事情恶化。

三、互相尊重

只有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也要适当的请求对方的尊重,否则很难沟通。

四、绝不口出恶言

恶言伤人,就是所谓的“祸从口出”。

五、不说不该说的话

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往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来弥补,正是所谓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甚至于还可能造成无可弥补的终生遗憾哩!所以沟通不能够信口雌黄、口无遮拦,但是完全不说话,有时后也会变得更恶劣。

六、情绪中不要沟通,尤其是不能够做决定

情绪中的沟通常常无好话,既理不清,也讲不明,尤其在情绪中,很容易冲动而失去理性,这很容易让事情不可挽回,令人后悔!

七、理性的沟通,不理性不要沟通

不理性只有争执的份,不会有结果,更不可能有好结果,所以,这种沟通无济于事。

八、觉知

不只是沟通才需要觉知,一切都需要。如果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如不想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我错了”,这就是一种觉知。

九、承认我错了

承认我错了是沟通的消毒剂,可解冻、改善与转化沟通的问题。

十、说对不起!

说对不起,不代表我真的做了什么天大的错误或伤天害理的事,而是一种软化剂,使事情终有“转圜”的余地,甚至于还可以创造“天堂”。其实有时候你也真的是大错特错,死不认错就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

十一、耐心

等待唯一不可少的是耐心,有志者事竟成。

十二、爱

一切都是爱,爱是最伟大的治疗师。

十三、诚恳

诚恳是重要的,虚伪的人就算再擅长表演,也总有一天会被识破。

十四、幽默

如果你擅长于幽默,那最好不过了,如果不擅长,甚至不擅长说话,那还是少说点话的比较好。

然而最重要的技巧不是语言,而是低调与高调的时机选择上。

十五、低调

比如当别人说起他擅长什么什么的时候,你不要说你也很厉害或者你比他更厉害,你应该说佩服他之类的话,这样比较给人留面子,但你不要担心自己的强项会被埋没,你需要的是耐心,人都是喜欢教比自己弱的人的。

第8篇:人际沟通交往技巧范文

[摘要]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竞争的重要参数之一。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有效的沟通行为,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正确认识及有效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策略,即构建沟通教育机制,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建立团体心理辅导,关注特殊群体沟通状况,注重网络心理教育,把握网络社交适度原则,搭建有效沟通渠道,拓展多元化的沟通途径。

[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策略

[作者简介]罗丙军(1976-),男,宁夏中卫人,重庆交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庆40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的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JC71006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118-02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与人交往日益频繁,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实质性地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帮助自己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如今,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一个人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要由“学业人”转向“职业人”,学好专业、提升专业素质固然重要,但要想在毕业后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非专业素质不可或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中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尤其要关注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缺失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索全新的、系统的人际沟通模式,引导大学生快乐学习、健康生活,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切实解决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沟通实效性的内涵

21世纪社会的基本形态是信息时代,其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激烈竞争。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改变环境,发现、把握与创造机遇。沟通能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社会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人际关系的协调、困惑的化解、矛盾的解决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加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大部分源自沟通障碍,束缚和阻碍着大学生潜能的发挥。有效的沟通一方面需要信息发送者清晰地将信息传递到信息接收者,使其能准确理解信息的含义;另一方面需要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馈,并根据其反应及时调整、完善信息的传递,沟通双方都期望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以及价值观被认可,是一个动态的双向、互动的行为。笔者认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内涵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努力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实现大学生群体与自己、与他人以及与社会有效地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力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身心健康、快乐生活,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互动的交流方式。

二、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

1.自我意识强烈,漠视他人感受。当前,“90后”大学生存在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崇尚自由和时尚,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等特点。在学习、生活中,时时以自己为中心,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普遍存在管理自我情绪能力不高的现象,凡事都期望自己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考虑别人的感受甚少。强调社会和他人应理解自己,喜欢抨击社会,指责他人。忽视平等、尊重与真诚、合作等基本的沟通原则,喜欢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甚至有的同学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低能”的表现和沟通方式,既伤害别人又不利于自己,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让自己的迷惘和困惑日益凸显,无法与别人进行真诚、平等的良好沟通,导致自己的问题更加复杂、严重。

2.自我封闭严重,不愿敞开心扉。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健康、阳光的,乐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善于调适自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自我封闭型,不会自我调节。这种类型表现为:一是孤傲的处世态度,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别人交往,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埋藏得很深,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容易做出冲动和出格的事。如复旦黄洋投毒事件就值得我们反思。二是性格孤僻型的,不愿让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表面上愿意与别人交往,但总是在伪装自己,始终不能彻底打开自己的心扉,遇到困难时不与同学沟通、不会释放、不寻求帮助,当自己无心应对时,尽显疲态,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酿成恶果。出现这种现象除自身不善交际外,还有来自家庭的贫困、自身的不足以及别人的嘲讽等种种原因,造成自卑的心理、贫乏的心灵和扭曲的人格,导致严重心理健康病态。如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3.沉溺网络虚拟,弱化人际沟通。在信息网络时代,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新热点,发短信、打手机,发微信.聊QQ等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主要手段。但网络的虚拟性给大学生沟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人际沟通出现了非人性化倾向。面对虚拟的人际沟通,传递的信息缺乏思想和情感,随意性太大,容易迷失自我。一旦回归现实生活,面对面交流,显得无话可说。如一部分同学在网络上社交非常活跃,熟练应用各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方法,但在现实中沟通能力欠缺,交流不畅。大学生人际沟通过分依赖网络,自然会减少现实中人与人交往的机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甚至出现人际沟通的障碍。

4.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人际沟通。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依然没有彻底改变对成绩的过分重视,高中阶段,学校、教师和家长非常看重学生学习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生活习惯、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尤其忽视有效性的人际沟通培养和引导。进人大学后,面对全新的环境、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相当一部分学生陷入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中。如现实与理想出入较大,会产生焦虑、失意、压抑,甚至出现抑郁症等。这种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他们习惯沉浸于书海,寡言少语,不愿甚至逃避与他人交流,不能自我调节,如果学校、教师和同学不能及时予以正确引导,他们将无力应对、难以适应和融人新环境,使其感到迷惘和困惑,有的甚至一蹶不振,一晃四年,连份工作都找不到,成为社会的包袱和家庭的累赘,这也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三、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的实现路径

1.构建沟通教育机制,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高校学生因人际沟通冲突引发的校园问题不容忽视,许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科学校没有正式地将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培养列入教学计划中,最多开设一些选修课。这样的培养机制显然不能培训学生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正常、有效地沟通就无从谈起。一是高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沟通技巧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实践篇幅,建立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以加强大学生对沟通的认识为目的,为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将高校教师、教辅人员的培训纳入沟通教育体系中。只有提高了教师、教辅人员的沟通技巧,才能增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保证在平等交流的原则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者应有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将沟通的艺术、说话的魅力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三是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大学生进校时,要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根据其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通过了解和分析个体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学习心理等,采取因材施教、重点帮扶、心理治疗等措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己,解决人际交往中不同层次的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建立团体心理辅导,关注特殊群体沟通状况。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沟通动机与沟通焦虑的差异会引发各种人际冲突,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不是一般心理咨询室能解决的,需要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才能化解人际沟通中的各种困境。团体心理辅导应用范围广、感染力强、效率高,能变被动为主动、容易转变个体成员不成熟的偏差态度与行为。高校应建立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沟通能力。一是培养团队意识,淡化“自我”意识。衡量大学生是否合群的重要指标是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当代“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较欠缺,应通过教育机制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集体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搭建沟通平台,寻找可谈心的朋友,敞开心扉、表达情感,让他人接纳自己,消除自己对他人的偏见,实现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二是重视贫困大学生的沟通焦虑。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往往因为家庭困难等因素比一般大学生大,他们对别人的谈话很敏感,对他人的言行持謦戒和怀疑态度,总会认为所有的人都针对自己,内心深处往往对校园社交感到恐惧和烦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心理上“疏导”,必将产生强烈的自卑感。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建团结互助的班集体和寝室,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化解内心的困惑和矛盾。

3.注重网络心理教育,把握网络社交适度原则。大学生是网络化热潮的主力军,网上交往行为比真实的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呈现出更多的诱惑和非理性,但它毕竟是虚拟的,不能够完全代替现实沟通所给人的真实感、成就感、幸福感、愉悦感。首先,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丁作的技术控制。在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过程中,学校要积极监控、引导和干预他们的行为,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对一些偏激的言行和错误行为予以及时制止。其次,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和法制思想教育。坚持文明上网,宣传法律底线,网络既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又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在网络空间互动的人们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不允许散布虚假信息,无中生有地恶意攻击他人和社会,应理性、科学、客观地评判事物,通过网络社交,传递一种文明、一种风尚、一种正能量。最后,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引导健康网络社交。通过多元交互式心理咨询,实现教育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关心和疏导心理偏激、行为反常的学生,将网络社交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压力,调适自我,控制好情绪,健康、文明上网。

4.搭建有效沟通渠道,拓展多元化的沟通途径。有效沟通需要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并选择适当的沟通媒介和途径。有效的沟通信息需要沟通渠道和沟通媒介的传递。首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魅力,人际魅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社会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学校可通过“读书月”等活动,鼓励大学生每月读一本经典书籍,并撰写读书心得体会,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全过程、多方位提升。其次,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自豪感,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当代大学生是大学社会活动的主体,培养其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势在必行,学校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定期开展讲坛、论坛、讲座、演讲等,也可以开展一些运动比赛和知识竞答,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激发个体学生的潜能发挥,提高学生的身份认同感,有利于加强情感性沟通。最后,开展专题教育,提高学生人际沟通技巧。沟通技巧的提高,可以弥补学生意识上的不足,改善人际沟通效果。学校可以在校园网、LED显示屏等,或是专题讲座,提供沟通艺术、沟通技巧、礼仪培训等学习机会,为学生提高沟通能力提供多元化的支持,促使学生尊重对方的个体差异,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掌握以点头、微笑、称赞等非语言沟通方式对对方的信息进行反馈,不断提高沟通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

参考文献]

[1]范文琼,人际沟通技巧[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09

[3]高蕾.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2(1).

[4]易鹏,鲁宽民,主体间性哲学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J].求实,2013(7).

[5]张晓明,段惠方.网络同伴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教育探索,2014(1)

(栏目编辑:贲伟)

近期投稿要求

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精练,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中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最新成果。尤为欢迎从宏观视角审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对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职业教育与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职业学校管理与发展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和较强借鉴价值的特色稿件和专家稿件。对于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的文稿,本刊将优先发表,稿酬从优。

投稿信箱:zazhi1917@263.net

第9篇:人际沟通交往技巧范文

关键词:新闻 采访 沟通艺术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新闻采访是新闻专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面临的问题,这项工作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完成。因此,新闻采访者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工作效果。新闻采访工作属于接触面较广、交往对象和服务对象较为复杂的一项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因此,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的同时,沟通能力直接关系到采访能否顺利并取得预期效果。

一、新闻采访的内容

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为了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而对社会经济、政治等观察、询问、记录的一种活动。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写作的前提条件,对新闻信息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方式。新闻采访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社会上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地运用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积累,观察思考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最终向广大的群众传播新闻事实的信息,以用来满足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思考。新闻采访是通过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沟通来完成的,那么就要求新闻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在观察思考中正确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和采访技巧,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发现问题,进而捕捉新闻亮点,巧妙地利用手段挖掘出群众所需的新闻信息。新闻采访往往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书面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等方式进行。

二、沟通技巧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1. 新闻采访在新闻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新闻活动实践是新闻媒体向社会传达信息知识的一种手段,新闻采访活动社交面较为广泛,对象十分复杂。新闻采访需要对被采访者进行观察询问,并通过思考和记录来获取新闻信息的内容,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向社会提供真实有效的新闻信息,以满足社会群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新闻记者面对的是社会群体,而这种采集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特性,因此不受行业的影响限制,没有地域的差别,新闻活动随时随地可见。

2. 采访者的沟通能力

在采访中的作用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人接触社会的生存之道。而人际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保证,也是改善和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现如今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作为新闻采访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新闻媒体采访者的工作就是与人交往的过程,在倾听中逐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只有通过充分的交流沟通,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路的现代化,在这种环境下,客观上使人际关系的交往和沟通能力有所下降,面对复杂的问题,有些记者可能会感到措手不及,导致采访工作出现失误。

3. 语言表达在采访中的作用

语言是采访沟通中的表现形式,语言是人类进行思考和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了这种语言能力,就等于掌握了认识世界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逐步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完成的。新闻采访就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获取信息资源。语言是我们人与人之间表达观点的工具,正确驾驭语言技巧,是沟通所必备的条件,这是一种本领,同时也是内在素质的表现。在沟通中,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更好的增进了解,与被采访者之间达成共识,实现采访的目标。这就要求采访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字功底,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分析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缺乏丰富多彩的采访素材,自然就没有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而采访是新闻媒体记者与被采访的对象之间的交流沟通过程,是二者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也是各自经历与感悟的交融。成功的新闻报道要求新闻记者牢牢掌握沟通技巧,最终挖掘出群众所需的新闻信息,进而得到报道所需的资料。因此,沟通技巧对于新闻采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就要求在采访中熟练地运用沟通技巧,才能在新闻采访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收获更多的信息。而目前,新闻采访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采访方式,但是不管方式如何变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信息资源。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与被采访对象沟通和交流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被采访者的背景、个人喜好等进行初步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找出自己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共同点,逐步寻求双方之间对某一事物的认同感,进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在采访中,要尽量营造亲切、诚恳、愉悦的沟通氛围,为顺利完满地完成采访工作打下基础。相反,如果对于被采访的对象一无所知,那么初次见面的陌生感会加大,对于被采访者来说,戒备心理也会很强烈。如果这样,即便是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也很难展开采访,直接导致采访过程获取信息量不多,采访失败。所以,在全面了解采访对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寻求认同感,是新闻采访中沟通技巧的关键一步,作为媒体工作者,更多的采用相似的经历、相同观念或是共同喜好等等一系列的方式,来拉进双方的距离,从而使彼此之间的交流显得轻松和愉快,同时也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在采访沟通交流时,要选择正确的时机和环境。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会随着谈话的进行而发生改变,如果被采访对象忙于其他工作,或情绪低落,就应该另选时机。这种情况下,如果勉强采访,也很难和采访对象之间达到良好的沟通,这将增加采访失败的可能性。同样,选准正确的环境也是新闻采访中相互沟通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环境对于人的情绪、心理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选择适当的环境,不仅能够突出现场感,还能逐渐消除被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因此,新闻媒体采访如果想与采访对象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那么就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环境,例如事故的第一现场,或是最能触及他人情绪、消除紧张的地方。在尊重的基础之上,确立采访双方之间的平等心态。记者要与对方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就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是有效的沟通的基础。记者每天要面对着形形的人群,不同的采访对象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因此作为媒体记者,更应该用职业的道德素养来约束自己。做到不分人群、不分职业、平等待人、亲切友善地对待采访对象。要善于提问,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尊重自我,才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把采访对象的喜怒哀乐摆进自己的心里,进而使彼此之间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这也是采访沟通中最高的境界。

四、实现新闻采访效果的途径

沟通中让对方了解你采访的态度和立场。在尊重为前提的条件下,媒体记者要做到立场坚定,追求报道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尽量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让对方了解我们客观报道的立场,明确采访的最佳时机,逐渐融入到对方的心里去。采访中正确地把握住情感的运用。目前,日常的新闻报道,或多或少的变现为突发事件的采访,从沟通的角度上来看,打消对方的疑虑才是媒体采访者该做的事情,这就要求媒体记者从侧面入手,采用引导的方法聊起适合对方的话题,正确地配合以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来传达更为丰富的信息,运用关注的眼神、善意的微笑等让对方更有兴趣听下去,以便于更好的沟通。沟通中激发起对方的兴趣。兴趣是对于采访者最好的体现,引起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问,而记者提问是否正确,是新闻采访关键所在。因此,提问的方式最好以实际的问题入手,根据对方的社会背景等方向做出正确提问方式,把最准确的信息提供给需求的人。采访中,提问也是引发对方兴趣的兴奋点,这样对方才能够更真实地展现个性色彩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挖掘到实质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媒体采访者的功底。

五、结语

新闻采访最终的目的就是向社会群众提供所需的信息,沟通能力在新闻采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断提升记者的沟通能力,是新闻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一次完美的采访就是一场生动的思想交流,只有正确地把握这种方向,才能更好的达到新闻采访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