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电工技术教程范文

电子电工技术教程精选(九篇)

电子电工技术教程

第1篇:电子电工技术教程范文

分析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以及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进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提出模块化教学、演示化教学、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在践行教学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0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电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所授课程中学生最难掌握的课程之一[1]。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工电子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如何进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行业基础,是高职院校和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根据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同时总结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做出思考与探索。

1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困难

1.1课程内容多,讲完和讲透难以兼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又包含数电和模电部分。在职业院校机械类等工科非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因各专业的侧重性以及必要性,往往将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合并为一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般为72课时。但因电工电子知识在各行各业的渗透较深,72课时内要将整个课程的内容讲完的同时又能够讲得透彻,较难达到。

1.2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欠缺

由于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录取形式仍以应试教育选拔为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包括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等[2]。在教学中发现,课程开始时,大多数学生听课非常认真投入,但随着内容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开始听不懂,学习兴趣渐渐丧失,最后索性放弃。

1.3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从而掌握相关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因为师资配备、教学设计、课程安排等多方面原因,同一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训往往分开教学,甚至会出现实训超前理论课程的情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训未能相得益彰,教学效果不明显。

2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探索

2.1模块化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繁多,面对课时有限、学生自学能力稍欠缺的情况,采取模块化教学,在将此课程划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的基础上,再分别进行细分至不同的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对各模块的内容分配不同的学时,这样可以将本专业相关的电工电子知识讲解透彻,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制定该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时,考虑到机械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训对象或者工作对象就是机床,而机床是由电动机拖动的,因此,电工技术部分关于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这个章节就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模块予以讲解。

2.2演示化教学

面对学生听课兴趣欠缺的现状,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更加不能吸引学生。观察发现,电工电子技术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在课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应用时学生相对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用实物,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灌输理论的效果。例如,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时,可借用数字万用表欧姆档,现场测量,分别根据阻值大小的区别来说明二极管的偏置情况,由此进一步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3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学设计中实训课所占比例比普通高校要大很多。通常重要课程都有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课时丰富利于巩固,但存在的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也较明显。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将理论课程安排在实训课程之前,且尽量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当然,如能做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即在教授某部分理论后有相应的实训模块,用实践验证理论,对于加深理解、巩固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结论

如何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是任课教师需要共同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现如今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式下,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覃银红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屈文斌.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4,06:17-19.

[2]吴运水.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问题初探[J].电子世界,2016,03:29-31.

[3]韦胜东.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6:270-271.

第2篇:电子电工技术教程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校中大部分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部分内容。教学形式主要包括理论讲授、实验课和后续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以及电工电子实训等。近年来由于学时压缩,许多教师感觉到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传统课堂注重理论教学与教法,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且理论知识比较深奥,实验课和实训课安排相对较少,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学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之后,只会解习题应付考试,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与实际脱节,并不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2慕课及翻转课堂的内涵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近涌现出来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课程开发模式,这便是慕课。网络课程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它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学生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般采取“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授课方法,先讲解知识点然后做例题和习题。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沈阳工业大学进行了多方面全方位的彻底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把教学改革落在实处。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首要条件是教师,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指导能力,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同时,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1]。在最近几年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改效果。3.1理论教学采用跨校修学分的翻转课堂模式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互联网+”战略,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如何贯彻“互联网+”的战略,创造高校课程教学发展的新生态?辽宁省教育厅从2014年开始推出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跨校修学分课程模式,顺应高校课程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被辽宁省教育厅选为跨校修学分课程,建科方是大连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团队,用课方是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网络课程主要包括网络视频、每单元知识点内容介绍、典型例题、常见问题解答、知识结构、工程案例、课后作业和课后测验等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优质教学资源都是建课方团队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通过注册网络课堂,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每次课前学生都能认真学习完成视频对应内容,并且把没有理解好的知识点做记录,等到翻转课堂时,适时提问,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提高学习质量。翻转课堂采取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总结归纳对应知识点,学生互问互答,共性问题集中讲解,课堂知识点延伸,工程案例扩展等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授课效果。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3.2注重加强教学工具的使用现代教学已经离不开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在大部分课程中都能找到合适的辅助教学工具。例如,单片机原理课程李芝兰,等: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电子商务对应的仿真软件有Proteus等;电子线路课程对应的仿真软件有Protel等;虚拟仪器技术课程对应的仿真软件有Lab-VIEW;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对应的仿真软件有Multisim等;优秀的仿真软件可以在非实验室环境下对理论内容进行验证,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分析调试。在电路仿真任务中,教师可以讲解要仿真电路的工作原理,需要仿真的条件,理论上改变仿真参数和仿真环境时被观察参量变化趋势,最后运行仿真程序,观察结果与理论是否一致。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仿真效果,可以使枯燥的理论更形象生动,学生接受起来印象更深刻。3.3实验教学注重更新内容、改进项目对于传统实验内容加大改革力度,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综合设计实验旨在立足基础,面向应用,注意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2]成功增加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如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实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形联结-三角形联结启动实验、抢答器电路设计实验等,都可以作为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3.4课程设计采用真题真做和多题目设置方式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中最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是课程设计和电子实训教学环节。沈阳工业大学近年来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课程设计和实训环节做了很大改革,改变以往由于实验设备和耗材不足等条件制约的“纸上谈兵”式设计,采用真题真做和多题目设置方式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比较广泛,让学生选取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实际动手设计并完成实物的选件、选型、焊接制作,最后完成设计报告,说明设计过程以及经验总结等。题目包括收音机整机组装与调试、电子报警器制作、八路抢答器制作、天亮报警器制作、声控延时开关制作、环境光线亮度指示器制作、循环LED彩色流水灯制作、稳压电源制作、数字电子钟制作等。在整个实物制作教学活动中,首先由师生共同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将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制订计划,团体协作完成整个实物制作后,进行检测、评价,整个制作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按照实际分工按工作程序共同完成。3.5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综合测评方式跨校修学分的课堂教学模式决定了期末考核方法必须多样化。网络视频课程学习和网络测验网络讨论等在线成绩占有20%的比重;面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平时表现及讨论作业等占20%的比重;课内实验成绩占10%的比重;期中与期末成绩共占50%的比重。这样加大过程考核的分值,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重视每一次教学与实践环节,避免学生突击应付考试的现象,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结论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做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切实做到素质化教学。从理论课的网络资源共享翻转课堂到实验课内容的与时俱进、增加实验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教学改革贯穿于整个电工电子技术授课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黄凤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第3篇:电子电工技术教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学习电工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学习的重点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理论的相关应用知识,是一门基础与应用型的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必学课程之一,也是学习该专业相关学习内容的重要基础。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偏理论,教学内容较繁杂,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存在较强的理论性与系统性,学习该课程时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并且要用到一些数学的基本知识;然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不容易接受,因为大多高职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比较繁杂,随着科技发展,电子技术领域出现了更多的新技术、新理论,因此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实际学习的课时十分有限,对于高职生来说这是要急需解决的问题。2、理论多于实践,学生实践机会少。要想更好的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就必须加强对课程内容的实践练习,但是大多数学校理论教学的投入远远大于实践,对于理论分析方面做的过多,对实际应用重视不够,而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实际操作训练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所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然而好多学校由于实习教学人员短缺,学生实习的时间远远达不到要求,并且相关的实训设备不足,常出现多名同学共用一台设备,这样就会出现学生对教学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3、教材内容缺乏创新、考核方式单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然而相关的教学内容还是以理论为主,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其内容更新较慢。与此同时,相关的实践课程课时也十分有限,与实际需要相差很大,学生缺少实践、实习的机会。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能力,事实上,高职生的实践能力大于其学习理论的能力,所以在这样考察体系下的质量可想而知。

三、针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的有效改革方法

1、教学内容改革。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其教学内容也应该进行改革,所谓因材施教,高职生对于知识含量较高的理论吸收不了,应在教学内容上对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进行整合,对于过于理论化的内容进行删减,从而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满足社会对职校生的需求。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安排,将知识理论通俗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吸收;要融入实践内容,建立一套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够最大化的吸收教学内容中的理论部分,实践能力也可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具体的实际教学当中因为实验器械的缺少,导致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此应该针对实验实习设备问题做出调整,加大实训设施的投入等方法来保障足够的实习时间。2、教学方法改革。要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枯燥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成果,例如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等,尽量减少课堂板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通过实物可以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感官上的印象往往大于一般的学习,这是一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可尝试探索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方法,例如:讲授二极管的基本知识、单相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后,让学生动手制作与调试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通过实操验证和理解电路滤波前后电压波形及输入、输出电压的关系,与纯理论教学相比,这种方式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更佳。3、考核方式改革。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学习成绩的考核是通过期末进行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的,此方法过于单一,不能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因此进行全面的考核才能体现出学生真实的水准。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例如对于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一个考核,对实践操作成绩单独进行考核,然后理论考试和实操成绩进行一个总体的考核,这样考核出的成绩真实有效。考核方式的改变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负责的体现,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的人才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

第4篇:电子电工技术教程范文

1.1职业教育机制不健全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一直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两种教育模式,各有利弊。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主要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而且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职业教育更倾向于培养专才。但是,专才的成功培养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录取学生的标准比较宽松,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偏低,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少,非常不利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都是电工电子技术,但所用的教学大纲没有侧重点,基本相同,这使得因材施教很难实施。最重要的是,许多学校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缺乏重视,许多实验课程、实习教学都没有落实,多数只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学生参与实验和实习前后的操作水平没有实质性地提升,考试只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低,考核机制不完善。此外,在学生就业方面没有相关政策支撑,多数学生毕业后不会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

1.2学与教的关系不融洽

学生和老师都明白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实用性,但是由于学与教的关系不融洽,老师和学生只是将这种重要性放在思想层面,没有实际做为。这种不融洽主要表现为:学生想学但不知道怎么学,老师想教但不知道怎么教。许多学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常翻阅课本和笔记,但遇到实际问题还不知道怎么解决。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把课本内容讲完,不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水平。双方基本处于盲学盲教状态,对彼此不了解。除此之外,某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不重视,学习自觉性较差,只为能在毕业之际拿到文凭,而某些老师只是在机械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1.3教学环节没有做到位

首先是没有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对概念公式进行过多探讨、不能根据专业挑战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其次是教学内容多重视理论性知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较少,缺乏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的引入。再次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是沿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或简单的演示,学生积极性不高,并且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四,对教学目标、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不是定位在学员的具体应用能力上,而是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最后,教学观念落后于市场需求,不能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

2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习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应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侧重点,培养能满足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每位授课教师都应该清楚知道这是教学的最终成果,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校方在安排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为重点,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多维度考察教师的教学效率,合理安排各方面的权重,提高再教育机会,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整合教育资源,根据专业的不同选择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色教材,有侧重地选择,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加入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前沿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兼顾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体系和岗位任职需求的实践逻辑,充分落实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前瞻性要求。以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现实需求为基础,以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为基本目标,以岗位发展和晋升为延伸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作用定位为“服务”:为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服务、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岗位服务,是整个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石,必须牢固建立。鉴于此,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达到最有效教学效果的保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学习,教师要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方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或者被动倾听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教学环境,而应该把学生做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学方法应该转变为思维激励型或主动探索型,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发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如:演示法的成功运用,既能够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容易理解知识点;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因此,要在教学中努力了解学生需求,搞清楚学生的困惑点、知识盲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采用主题课堂模式,让学生自己讲解课程内容,教师做补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短板并改进。

3结语

第5篇:电子电工技术教程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院校电工电子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决定着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基础,甚至影响到其未来专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分析电工电子类课程的现状发现,本课程本身是自然科学范畴类课程,略枯燥一些,这也是在调研中发现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一个基本评价。而当前,很多教师对于本门课程的定位也在于此,教师在授课时也是干巴巴的讲,学生硬生生地听,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成了本门课程教学当中的一个瓶颈。

二、教学改革具体方案

(一)教学内容改革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部分学校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方面必须要进行改革,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传统的教学通常中是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到实验课程当中去验证的逻辑。但是我们分析人类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发现,先实验后理论的方式,更有利于学习技能性知识,我们引入这一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梳理,采用实践引导理论的方式开展,让学生先实践再理论,或者边实践边学习理论。这样,其学习有据可以、真实可见。当然这一改革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来设计合理的理实一体化学习方案,精心设计符合学习内容的实践案例。

(二)教学方法改革

理工科的教学更习惯于以讲授为中的教学模式,当前随着教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电式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在进行了前期的教学内容改革之后,随之而来的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可以选用小组合作探究、任务驱动、引导文教学法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配套的教学任务书、教学引导文、任务工单等学习资料,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实践中记录实践效果,从而得出结论,在将结论应用到具体题目当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研究与学习,使学生学会了自学、互学的具体方法,并且在语言表达、交流沟通、自我展示各方面都有一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学手段改革

当前是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基于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手机及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信息化技术也需要不断应用到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当中,从而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对于不能通过真实实验完成的实践内容,可以通过模拟平台来进行实践操作。对于生僻不易理解的原理可以通过课件来进行演示。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更有利于解决教学当中的重难点。不过,虽然当前网络资源丰富,可是教师在选用上一定要下工夫,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与应用。

(四)考试模式改革

对于教学考核,一方面是要改革教学考核的模式,另一方面是要改革教学考核的内容。模式改革就是指学生成绩的计算方法。传统的考核通过是以期末成绩为主,辅助平时成绩。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一考定分的方式有许多不足,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要设计合理、科学、可操作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案。将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记录下来,即要量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量化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同时还要考虑到他自身的提高情况。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指将传统的理论试卷考核向理实一体化考核发展。具体操作中可以分成理论考试+实践考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也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考核平台。在考试题目设计方面一定要精心挑选,选择贴近生活、生产中实用的真实的题目。

三、改革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以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告别了以往枯燥无味的传统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能够积极的进行学习,由于教师有时间与精力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于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给予适时的鼓励,使他们在团队中也有一份工作,会使他们在课堂上也能充分参与,做一点符合自身能力的事,学一些知识,促进了他们的参与度,也使他们收获更多知识。在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过程当中,整个课堂参与度较以往有很大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灌输式的,教师生怕学生没有听懂,一遍遍讲,一遍遍练,学生们总是被动接受。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配合教学文件,学生们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进而实施任务,完成目标。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电子电工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高了课程教学有效性

理工科的课程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应用,可是实践应用的前提又是理论基础。如果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相应的理论,则是学习最佳状态。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们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理论、升华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实践,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即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又扎实了专业基础。

四、小结

第6篇:电子电工技术教程范文

【关键词】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各大院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非电类的学生不太明白该课程在非电类专业的开设目的,认为自己的专业与电路无关,以后也不会用到这些知识,这就导致他们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不愿意认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同时,这门课程的总学时不多,但内容却涵盖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个部分,这对教师授课和非电类的学生学习都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针对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对该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实验教学方面分别进行研究探讨。

1 选择合适的教材

市面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很多,从目录上看几乎所有的教材都一样,但是仔细翻看在内容的编排和对知识点介绍的深度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非电类专业的学时不多,一般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课学时为56学时,实验课学时为16学时。由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突出教学的重点。所以挑选一本合适的、满足课程体系要求的教材非常的重要。笔者尝试用过几本不同的教材在非电类专业中教学,最后发现学生使用秦曾煌编写的《电工学简明教程》得到的教学效果较好。

2 根据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体系,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目前,我校每年都有几千名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由于不同学科学生(比如工商管理专业与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不同专业学生讲授的课程内容和深浅度要有所区别。教师可以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知识按内容相关性划分为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创新知识三个知识层面,每个知识层面又由多个在课时和内容上要求不同的模块组成以满足不同专业的课程需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编写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突出课程重难点。

同时,由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涵盖面广,定理和公式多且不易于记忆,不记住定理和公式又无法解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讲清概念和原理,对于教学中的基本公式、基本原理的复杂推导要学生理解透彻,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理解知识点、记住知识点。教师最好在每一章结束时把重点掌握的定理和公式归纳成容易记忆的表格,要求学生记住。同时,教师应该加强课堂上的例题讲解,有意识地强调相关定理和公式的重要性,并布置一些习题留给学生课后完成。总之,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讲授中教师必须把握好讲与练的尺度,避免灌输式学习。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授课形式应多样化。教师应该灵活运板书和多媒体的各自优点,并结合自己的肢体和语言来表达,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目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matlab/simulink仿真系统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仿真结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抽象枯燥且比较难学,学生对学好这门课程缺乏一定的信心,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要让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用开放实验教学系统,增加选做实验项目

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目前,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得到各大高校的推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也需要建立一个与其相应的开放式实验制度。在开放式实验模式下,实验内容必须改变过去验证性实验占绝大多数的惯例,综合型、设计性、以及创新性的实验必须占一定比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应用性、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利用开放式实验教学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校园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实验项目,改变了过去教师统一安排实验的固定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给予了学生较为广阔的思维和个性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简明教程.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7篇:电子电工技术教程范文

青年教师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的基本认识是内容广,覆盖面大,知识点多,学生理解较难,备课难度大等。这就需要授课老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敢于创新

就目前我院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情况,一“灌”到底的做法已经不可行,所以要求我们找到一条符合我院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觉得采用实际案例法,改变课堂模式,增加师生的互动。

对于专业课教学,可以引用工程实例,变抽象难懂的理论为学生可以想象到的或者亲眼目睹过的实物案例。这样可以把学生从抽象的理论中适当的解放出来,既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又能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知识。比如:在讲交流发电机的结构的时候,尽管这部分内容并不是课程的重点,但是我还是把它作为工作原理的背景知识讲解了一下。联系到当停电的时候,各大银行、商业网点等地方实际使用的的小型交流发电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转子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形成旋转磁场。在这个磁场下,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三相感应电动势。那这个外力在实际的发电机中,怎么来施加的呢,我们经常看到起动发电机的时候,有人会拉一根绳子,当绳子打动的时候会带动里面的飞轮,飞轮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带动转子开始转动。这样的举例,让学生一方面明白了工作原理,一方面也使他更好的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记忆更加深刻。并且学生能感觉到现在所学的知识还能解释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兴趣油然而生。 对于结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这时也可以引入相关软件,对整个过程进行模拟,以验证结论的正确与否。

二、善于聚焦

“沃土才能孕芳,明灯才能引航” 我始终觉得,教师的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就像种子的发芽离不开土地的滋养。每个人的学识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采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是学习之路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课堂教学要善于聚焦。每位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恨不得一堂课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讲给学生,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非常不好,信息量太大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更是大忌。这就需要我们能对所讲的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总结归纳,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思路。在此之前,我们在备课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基础,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方面我想应该多去听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课。从他们那里多多学习自己的不足之处。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波斯纳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因此今天的我越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应该是一个行动中的思考者。以思考引领行动,在行动中引发新的思考。如此循环着一路走过教学生活的每一天,且行且思,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前行的足迹,听到自己拔节的声音。正如肖川博士在著作《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后记里写到的那样: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准备着迎接明天,于是又再一次出发,只有目标,没有终点。

三、勤于总结

一方面每次授课下来总有好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做好授课记录,下一轮上课前拿出来做个参照非常有利于教学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对上课内容和表达上出现的问题,也应有个记录。对内容上的问题,在教案或者电子教案上及时作出修改,使教案能够不断完善。对于表达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整理出新的表达方式,以便于下次课能有更好的效果。

除了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外,还应该为学生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对课程内容中知识点较琐碎零散的内容做一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比如:在学习单相交流电路这一章时,知识点比较多且零散。我将这一章的内容总结为一张表,这样就把学生原来凌乱的,无处下手的内容条理化,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四、课堂动员

第8篇:电子电工技术教程范文

关键词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探索;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5-0047-04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对相关专业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设计和仿真各种电路应用形式,从而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过程中,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学生掌握基本电工电子实践技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不能仅满足于原理的验证和基本综合实验的实训,更要立足于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一、教学现状

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如何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实践能力,是目前电工电子类实验教学的关键任务。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而言,学生难于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不能掌握实验的目的和精髓。对基本的实验知识点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并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实验而言,建立逻辑模型,逻辑代数基本定律、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实验分析和设计是学生学习数字系统的基础。而学生在学习模拟电路后,面对离散的逻辑分析,与模拟电路存在较大差异,容易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降低。所以,只有在做大量的综合型验证实验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在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上得到双重提升。

然而,在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1]。首先,教学资源的限制使得教师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力不从心。就大多数国内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实验采用的硬件平台数量有限,性价比较高的硬件元器件不多,使得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综合设计实验完成情况不够理想。其次,授课课时数量的减少对于系统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带来较大影响。课时减少意味着课程进度的加快,而课程进度的加快使得实验操作步骤进一步简化,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弱化。基于上述分析,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而且他们对于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基础掌握不够扎实,几乎无法进行独立的中小规模电子线路系统的设计。对于课程本身而言,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从系统上实现综合课程设计更是纸上谈兵。

二、教学创新探索

面对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春理工大学部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实践教学经验,本文对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创新性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率。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中心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引入、集成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基于此,中心提出“面向四个专业类,进行三个层次教学,达到培养学生三种能力,构建四个知识系统”的“四三三四”实验教学体系,其中面向四个专业类包括电子信息类、物理化学类、电子信息关联类(如光电、机电和计算机等)和经济管理类;三个层次教学即基础类实验教学、提高类实验教学及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三种创新能力涵盖基本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四个知识体系体现在场与波、信号、微电子技术和电路系统[2]。

(二)内容及方法改革

首先,当今国内外实验教学技术发展迅速,嵌入式处理器的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市场成本的降低以及嵌入式处理器的处理和控制能力的提升,使得这项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片上可编程系统(Programmable System-on-Chip, PSoC)应运而生。PSoC技术的实质就是将CPU、模拟和数字子系统集成在单芯片上。以PSoC芯片和相关软件开发工具为代表的硬件设计平台和软件设计工具引领着未来的设计方向。因此PSoC技术既可以满足模拟电子技术的设计需求[3],也可以满足数字电子技术的设计需求,同时还可以进行混合设计,使学生可以从根本上了解自己的实验内容,其为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此,使用PSoC技术进行嵌入式系统设计具有以下优点[4]:定制,基于PSoC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人员可以很灵活地选择所要连接的外设和控制器,因此设计人员可以设计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外设,这个外设可以直接和总线连接;降低元件成本,由于基于PSoC平台的嵌入式系统的功能多样性,以前需要用很多元件才能实现的系统,现在可以使用一个PSoC芯片实现;硬件加速,选择PSoC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PSoC能在硬件和软件之间进行权衡,使嵌入式系统达到最大的效率和性能。针对该技术的实践创新特点,中心在未来的实验内容及方法中,通过该技术搭建芯片级的电子技术实验内容,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

其次,实践性强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最重要特点。实验内容的科学化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是提高实验教学环节的基石。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具有彼此依存的紧密关系,一般来说,将电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相互统一,才能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本门学科的本质。相对而言,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能够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在就业时往往起到更关键作用。所以,实验环节和理论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中心根据实验性质,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分为电工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实验四大类。这四大类实验涵盖了电工电子基础教学的各个方面。单一的从实验性质方面分类只能从实验内容上实现全覆盖,而如何科学的划分实验难度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则不能得到很好的说明和分析。基于此,中心从实验教学目的出发,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重新分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四大类。这四类实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5]。

验证型实验。首先要求学生加深和巩固对本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熟悉基本实验技能。此类实验题目相对简单,隶属于某一类实验性质,实验内容为基础性实验,该部分实验可以为后续复杂实验题目积累经验。

综合型实验。在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一定强度的综合实验训练,就这方面而言,综合型实验仍然局限在某一实验性质当中,但是其电路原理和连接方式都有了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这类实验题目不应过多,在整个实验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设计型实验。在4类不同实验性质的综合型实验基础之上开展设计型实验,其重点是综合运用不同实验性质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完成电路设计和实现。此类实验主要配合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进行,通过数模混合电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型实验。该实验类别是具有研究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大型实验项目。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实验设备、仪器或模块完成实验题目。创新型实验的题目通常来自科研项目或生产实践遇到的具体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涵盖多门课程甚至多个交叉学科。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提出方案、电路设计、实验联调、撰写报告和答辩讨论等步骤体会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的价值和意义,积累实践经验,获得全面锻炼。

通过上述分析,验证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属于某一类实验性质框架下的实验项目,而设计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则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根据长春理工大学部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的授课情况和中心教师教学经验,现将实验类型与所需学时比重进行总结,见表1。

表1 实验类型与所需学时比重关系

实验类型 学时比重(%)

电工技术验证型实验 5

模拟电子技术验证型实验 5

数字电子技术验证型实验 5

电工技术综合型实验 5

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型实验 5

数字电子技术综合型实验 5

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实验 10

电工电子技术设计型实验 20

电工电子技术创新型实验 40

三、教学探索保障

(一)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中心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在学校政策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建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中心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中心现有教师66人。专职教师55人,其中:正高级19人,副高级19人;博士27人,硕士16人;45岁以上教师21人,45~35岁教师18人,35岁以下教师16人;近五年,增加教师7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博士学历由1人增加到9人。教师队伍职称、年龄和学历等结构更趋合理,梯队建设效果显著;中心团队被多次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近五年,中心教师承担70余项教改和科研项目,其中省级以上项目达到80%;发表教改论文69篇,学术论文189篇。涌现了吉林省科技咨询专家3人,吉林省第三届“创业先锋”1人,吉林省第三批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吉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人,在2012年09月“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

中心构建了6个课程梯队和4个科研梯队,课程与科研梯队互通。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也承担实验、实践教学工作,提高了实验队伍的稳定性。拥有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学科,设置博导和硕导岗位,提高兼职教师工作积极性。中心教师数量稳中有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兼职教师工作积极。

(二)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中心于2004年开始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此后不断改革与完善。2008年进一步完善了网站,2010年进一步完善了实验预约管理系统和虚拟实验室系统,2011年新建了视频监控、网络化实验室信息反馈等平台。

中心网站共分16个一级栏目,实验预约管理系统与中心网站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数量大、公共时间少、排课困难、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低、实验效果评价不客观等难题。实验预约登记管理系统相关成果获得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虚拟实验室建设有“仪器设备认识”“网络教学”“视频点播”等项目,解决了资源相互需求、相互依赖的矛盾,为学生创新思想交流提供了平台。网络化实验信息反馈系统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随时查询实验室开放情况。视频监控系统设置了32个终端,实现全校所有联网终端对实验室的实时监控,既确保了实验室安全,也有利于提高开放实验教学和管理高质量运行。通过上述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手段管理实验室,有利于开放式实验教学和人性化管理。

中心网络化电子教案、课件、录像等实验资源丰富,涉及电子电路课程群、电磁场课程群、信号处理课程群相关课程的理论、实验和实践等各个方面,总资源达2.6GB,三年访问量达到12000人次。

通过结合长期积累形成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成果,建设并搭建了信息化辅助教学平台,通过平台服务学生和教师信息交流,实现了课内、课外统一,并且为实验室开放运行和网络辅助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平台的相关模式为学校开发教学管理系统提供了支撑,同时,相关软件及信息化资源获得2项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奖。

(三)强化校企合作

中心先后与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公司以及美国安捷伦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创办和协办了“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机器人控制大赛”“无线电发射比赛”等多项比赛,并提供培训、训练和实践支持,每年受益学生达500多人。近五年,中心组织竞赛10项,共计48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达118项,在吉林省名列前茅。此外依托中心建立的“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和形式,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特色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学生培训、创新、实践基地和科技骨干人才培养基地。

参 考 文 献

[1]杨双.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 2013(4): 20-21.

[2]王博钰,詹伟达.以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 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2): 171-173.

[3]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第9篇:电子电工技术教程范文

关键词:职业岗位需求 职业能力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93-01

1 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必要性分析

汽车工业在21世纪初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目前产销规模仍稳步增长。天津滨海新区现已形成以一汽丰田、长城汽车等汽车制造厂为龙头,汽车零部件企业为辅助的汽车产业群。在滨海新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是做大做强和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滨海新区将以整车研发生产、关键部件配套为重点,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打造部级汽车产业基地,到2015年,实现年产汽车15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的目标。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增长,滨海新区已形成天津空港汽车展贸园、开发区第五大街等几个大规模汽车区域服务板块,业务领域将进一步细分,吸引庞大的社会资金并产生大批就业岗位。

紧贴企业岗位需求,校企联合携手育人,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是我们职业教育的责任所在。从汽车发展来看,“汽车电子技术”将成就汽车工业发展的未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在专业成立初期,课程因没有很合适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材,选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本教材教学,教学内容没能与汽车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计划学时虽为128学时,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由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电气、汽车工程两大专业、校企共同组建课题组,决心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2 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过程与成果

2.1 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过程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为主线,对该课程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基础课教师认真学习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等相关专业课,认真听课,虚心请教。专业课教师认真听基础课教师的课,准确把握基础课应该讲到的“度”。

教师深入汽车企业一线掌握汽车相关岗位流程、岗位职责、收集并整理经典案例和成功经验[1],为将实际工程任务转化为典型学习任务打好基础。课题组着手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课程开发,由技术总监提供实际工程任务,从中提炼得到相关联任务集合,再进一步转化为教学项目。

以典型汽车电子电路和汽车常用电气设备为出发点,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理论知识。“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序化教学内容[2]。每个项目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设计几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由五个基本模块构成[3]:(1)任务描述:描述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实例;(2)任务目标:明确该任务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应达到的实践技能;(3)理论课堂:展开工作任务中整合理论知识的学习;(4)任务实施:创设学习情境,下发任务工单,组织实践教学;(5)任务测评: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使学生获得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实践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 课题研究成果

按照“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编写模式,主持编写《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并在2011年9月出版发行,反馈很好。

经过几年建设,积累了大量教学资料和成功经验,建成课程网站,于2011年12月顺利通过院级精品课评审,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共同完成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建设,设计并开展实训项目,完善培训包建设。

公开发表与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论文,完成课题研究相关的科研立项。

3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创新点

(1)本着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整合,实现知识的重构。

(2)深入企业,获取相互关联的典型工作任务集合,转化为教学项目,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3)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创设职业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

(4)制作任务工单,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4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意义

(1)以实际的岗位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贯穿在工作任务之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支撑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学习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了坚实基础。

(3)依托该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获得国家示范院校培训、实践技能培养等学习机会,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也得到学院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嘉奖。

(4)该课题研究成功经验,引领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助推专业建设,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培养了众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贾宝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