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淡水水产养殖技术精选(九篇)

淡水水产养殖技术

第1篇: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1. 池塘的选择、配置

所选池塘养殖面积为108亩,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底为龟背形,边沟宽25米,水深2.5米;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养殖用水标准,注排水方便。

池塘配备微电脑控制的容量为120千克的自动投饵机3台,功率为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8台,功率为4千瓦的潜水泵2台。

2. 放苗前的准备

放苗前10天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化浆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池中的各种病原菌、寄生虫及其卵和野杂鱼。暴晒池底3天后,施入发酵好的鸡粪300千克/亩,然后陆续加注新水至1.3米深,所注新水取自深井和池塘外边沟(加边沟水时进水口用60目细筛绢过滤,避免野杂鱼进入池内),待水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时就可选择晴好天气放苗。

3. 放养模式

外购1龄鱼种进行放养,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苗种投放前用5%食盐溶液浸洗消毒10~15分钟,以杀灭鱼体表及鳃上的病原菌、寄生虫。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4. 饲养管理

①饲料投喂。a.饲料的选择。所投饲料为天津宝坻区正大公司生产的鲤鱼全价配合颗粒饲料,蛋白含量为30%~34%,并根据鱼的生长阶段投喂不同粒径的颗粒饲料。b.饲料的投喂。当鱼种通过人工驯化能够形成集中上浮摄食后,改用自动投饵机投喂,在每次投喂的饲料中拌入免疫促长素(主要成分为各种免疫多糖和维生素),用量为每200千克饲料添加250克,以增强鱼体的免疫力、促进鱼类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当水温超过20℃时,每次投喂饲料前在饵料台前泼洒EM原露5千克,泼洒范围约100米2,每隔4~5天泼洒1次,同时在所投喂的饲料中继续添加免疫促长素。进入高温期,即7~8月份,除在饵料台前继续泼洒EM原露外,每40千克饲料还需添加EM原露1千克和免疫促长素60克,一般每隔7~10天添加1次,每次添加3~5天。养殖后期,即进入9月份以后,为增强鱼的体质,每40千克饲料还要添加维生素C 10克,每隔7~10天在饵料台前泼洒EM原露1次,用量为5千克。c. 投喂量。投喂饲料坚持“四定”的原则,即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每日投喂4次,每次投喂时间、投喂量依天气、水温、水色和鱼类的摄食、活动情况适当调整,一般每次投喂时间不超过1小时,日投喂量为在池鱼体重的3%~6%,以鱼吃七八成饱为宜。

②水质调控。养殖前期,采用有机肥100~150千克/亩对水全池泼洒的方法培肥、调节水质,使水体透明度保持35厘米,水色为黄绿色、绿色;定期加注新水,提高池塘水位。养殖中期,用生石灰20~25千克/亩·米化浆全池泼洒,或用EM原露2.5千克/亩·米+水产专用肥(按产品说明使用)调节、培肥水质,使池水始终保持“肥、活、嫩、爽”。池塘最小水位(龟背处)保持1.7~1.8米,水体溶氧量不低于3.5毫克/升。养殖后期,定期泼洒复合菌如枯草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酵母菌等(按产品说明使用)和大粒氧(用量为200克/亩),以调节水质,改良池塘底质。坚持每天中午开机增氧2小时,以改善和稳定水质。

③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鱼的摄食、活动、生长情况和水色、水位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养殖记录。

④病害防治。在养殖期间定期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泡腾片,以杀菌、调节水质,用量为50克/亩·米;每20天用菊酯类药物全池泼洒1次,以驱杀鱼体表及鳃上的寄生虫;定期内服中草药和抗生素,以预防细菌性鱼病的发生。

二、收获

由于放养时苗种规格不同,收获采取轮捕方式,即定期在饵料台附近设网捕起已达商品规格的鲤鱼和草鱼,养殖期间共捕捞3次,到11月15日全部捕捞上市。全年总产量175.5吨,总产值为150.93万元;生产成本为112.78万元,其中鱼种费13.48万元、承包费5.94万元、水电费3.45万元、人工费1.5万元、饲料费84.63万元、药物和肥料费3.78万元;利润为38.15万元,亩利润为3532元,投入产出比为1∶1.34。

三、讨论与小结

1. 采用定期加注新水和泼洒EM原露技术,池塘中套养的鲢、鳙鱼应体质健壮、体态饱满、体色鲜亮,这样深受消费者喜爱,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2. 通过定期添加免疫多糖类药物和投喂EM原露,有效降低了饵料系数和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鱼类的抗病力,从而提高了养殖产品的质量。

3. 通过轮捕疏养,有效提高了养殖鱼类的个体重量和产量,从而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第2篇: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 花鲈;繁养;现状;问题;淡化养殖;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67-01

海产鱼类淡化养殖是近年在我国内陆水域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受到内陆水产养殖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其最初的设想是将海产鱼类的受精卵或幼鱼通过淡化池进行逐级淡化,让其适应淡水环境后,再放入淡水中养殖为商品鱼。该技术实质上属于阶段性驯化养殖的一种方式,因为在淡水中这些鱼类虽然能够正常生长,或许能够达到性成熟,但是很难完成生殖全部过程。因而,仍然需要在海水中过渡方能获得受精卵或幼体,再转运到淡水中进行饲养。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淡水养殖种类、调整养殖结构,从而实现海产鱼类从内陆淡水走向餐桌的梦想。但是,可驯养的海水鱼类种类有限,即使驯养成功,随着时间推移,也会产生种质退化现象,突出地表现在肉质退化、经济价值降低;另外,真正能够作为内陆名贵品种的驯养对象更少。因此,能否建立全陆基式海产鱼类淡化繁育与养殖体系,以减少对沿海鱼类卵子和仔鱼的依赖;能否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淡化后的鱼类进行肉质调控,以改善商品鱼质量,提高其附加值,是提高内陆水域渔业经营效益的有益尝试和有效的途径。在已经进化淡化养殖的种类中,以南美白对虾、南方鲆等国外引进水产动物为主,因为这些种类在我国没有天然分布,又是内陆水域的名贵品种,很容易被生产单位接受。

在我国本土海洋经济动物淡化养殖实践中,花鲈是最早被作为驯养对象而引入到内陆池塘或工厂化模式中,成为海水鱼类淡化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之一,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花鲈(Lateolabrax aponicus)又称鲈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vanidae)、花鲈属(Lateolabrax),为东北亚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日本、朝鲜沿海,属近海中下层经济鱼类。花鲈因其肉质鲜美,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花鲈资源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生物学、人工繁殖、生理学和养殖技术等的研究日益增多[2],但是有关花鲈全人工淡化养殖的生殖调控与良种选育研究尚未见报道。

1 我国花鲈繁育与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即使在海水养殖场,花鲈的全人工繁育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北方水域,花鲈自然繁殖期在秋冬季,此时天然饵料培养难度大,劳动力资源难以保障,致使人工繁殖工作难以安排;而且,生产出来的苗种,需要越冬,养殖成本高。因此,在北方水域采用人工苗种的养殖场很少,一般是捞取自然鱼苗进行驯化养殖,这不仅破坏海洋鱼类资源,违反国家渔业法规,也不符合水产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南方海域的花鲈种质资源与生产性能比北方水域差,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北方海域养殖场进行人工繁殖,将受精卵或仔鱼运到南方海域养殖,也称为“南北接力”养殖模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操作不便、投资较大、苗种来源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花鲈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江苏省境内目前有零星的研究和养殖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或从沿海购捕回的夏花进行淡化养殖的。

2 花鲈淡化养殖的紧迫性

由于花鲈对水温、盐度和饲料营养的适应性强,目前已成为海水养殖和淡化养殖的主要对象。近年来,花鲈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也开始多样化,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港养、池塘养殖,发展到现代海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我国海水网箱养殖正迅猛发展,花鲈作为仅有的几种适宜网箱养殖的鱼类之一,受到极大关注。但由于完全依赖捕捞天然苗种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已成为制约花鲈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建立规模化和稳定的苗种生产体系已是当务之急[3]。

花鲈适合在多种水域养殖,例如淡水池塘、海水池塘、淡水工厂、海水工厂、网箱、内陆盐碱水域中养殖,而且具有适应性强、对饲料营养需求不高、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如果花鲈养殖水面积能够达到我国可养殖水面积的10%,其养殖产量将超过海水鱼类中的任何一种鱼类,接近我国大宗水产养殖对象鲤鱼或鲫鱼产量[4]。按照目前每年花鲈养殖产量为9万t计算,每年需要花鲈苗种约为2亿尾,如果养殖面积扩大1~2倍,则需要苗种4亿~8亿尾鱼苗。

3 花鲈淡化养殖技术

3.1 亲鱼淡水驯养

在内陆水域中将北方海域野生花鲈进行淡水驯化养殖,在此期间优化养殖水质环境、亲鱼营养与饲料条件。选择生长发育良好的亲鱼,进行生殖调控,包括营养、光照、盐度、温度条件等,监测亲鱼成活率、生长情况、性腺成熟等。并与海水中养殖的亲鱼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进一步优化养殖条件。

3.2 人工繁殖

对于能够达到性成熟的亲鱼,将分别进行淡水自然产

卵、淡水人工受精、调控盐度(模拟海水)自然产卵和人工受精等试验;并且鉴定卵子和质量、受精卵、胚胎发育状况等。进行胚胎发育调控,将受精卵在不同盐度水体中进行孵化试验,观察胚胎发育进程和成活情况,并与海水孵化获得的受精卵对比,评估胚胎质量。

3.3 仔鱼培育

解决开口饲料问题是花鲈仔鱼培育的关键,可以通过强化活饵培养,改善培育水体环境条件,从而有效提高成活率。花鲈鱼体规格达到5 cm左右时即可进行出售,或转入鱼种培育。

3.4 成鱼肉质调控

选择盐度不同的水体(人工调节盐度),采用同等放养模式,比较一个生长期成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等)等指标,查明淡化后成鱼肉质状况,并作评估。

4 参考文献

[1] 廖国璋.花鲈的生态特性及池塘养殖问题[J].水产科技情报,1998,25(3):130-132.

[2] 张春丹,李明云.花鲈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18(3):400-403.

第3篇: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淡水鱼

我国淡水流域分布之广、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之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淡水渔业养殖产业是政府大力扶植、广大渔民全力支持的民生产业。为了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加强生产管理规范化、创造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渔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把我国的渔业发展水平推向新高度[1]。

1我国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现状

淡水养殖,是指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其他内陆水域、微咸水域养殖鱼虾蟹贝等各种经济型水产动物。目前,我国淡水水域主要养殖的水产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等经济性鱼类和沼虾、河虾、河蟹等,淡水养殖产业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淡水养殖的具有许多其他养殖业所不具备的优势:适合集中进行精细养殖,分布广泛,方便管理;投入小,产出率高且产量稳定。淡水养殖生产按照水域的不同可划分为江河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池塘养殖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其产量大概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养殖池塘多为人工开凿或将天然水池改造而成,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面积较小,有利于控制水质,适合进行家庭型养殖生产。水库养殖是产量排名第二的淡水养殖生产方式,大概占全国总产量的10%。养殖部门和人员利用水库周边修建的拦网或堤坝将水产动物的活动范围固定在一定区域中,防止其随着水流逃跑,提高产品出产率。江河湖泊养殖是利用水资源环境中的天然饵料用人工投喂的方法进行喂养;同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保证淡水水产动物产量。稻田养殖、工厂养殖、网箱养殖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扩大养殖面积和产量。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水平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淡水渔业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病害是对生产、养殖的最大威胁,但无论是哪种生产养殖行业,都不可能完全避开病虫害的发生,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爆发型疾病的产生会给淡水渔业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危害。这种类型的疾病发生时间极短、扩散速度极快、治疗过程缓慢,且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对这类疾病没有抵抗力,容易对淡水渔业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投喂饲料,许多淡水养殖从业人员都不知如何进行选择。由于养殖人员中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养殖专业知识认识不足的现象,饲料的选用、配比成为当前渔业养殖生产中的大问题。受到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渔民们一味地选择价格较高的饲料,忽略了对水产动物习性及当地水域特征的了解和研究,没有对饲料进行合理地配比,导致饲料情况不符合鱼、虾、蟹的生长情况,严重影响了水产动物的繁殖、生长和渔业养殖产量的提高。目前,由于水产养殖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相对较低的人口素质,大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当前供求关系认识不足,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没有进行慎重考虑,导致出现养殖品种混乱或不适合当地水域特点的情况,对养殖生产产量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2如何解决淡水渔业养殖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要想解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大面积出现爆发性疾病的问题,爆发性疾病问题是关系到渔业养殖生产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当把解决这个问题放在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首要地位。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应当在投放苗种之前做好养殖水域的消毒、防疫工作,将养殖水域的水质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可利用微生物等各种辅助物质改善水资源的健康状况,增强其活性,保证渔业水产动物的高质量生存、繁殖环境。要通过有效途径增加水域中浮游植物、优质水藻的数量,保持水资源环境中的各种平衡。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对水质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水体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产生爆发性疾病的可能性。影响淡水渔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收入状况、城镇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饮食习惯等。只有对市场需求做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计划和管理方式。同时,各级政府机关和渔业养殖科研机构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指导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开展养殖生产,并结合相关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对于市场需求大、具有良好潜在市场的产品,可考虑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研发,扩大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链。相关人员应积极开拓淡水渔业养殖销售市场和渠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吸引商家和客户,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使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销量提升得更快。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要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消费群体的需要,积极发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饮食习惯也正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人抛弃了过去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倾向,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开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成为了当前我国渔业养殖的新趋势。各地各级政府应当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无公害、无污染淡水渔业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当地渔民获取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量,提升我国的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发展水平。

3结语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水平已进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预计在2016-202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长4.2%左右,而到了203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至5310万t。由此可见,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仍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要夯实基础,稳扎稳打,采取各种有利于淡水渔业养殖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继续提高生产水平,为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于洪波 单位:吉林省永吉县水利局一拉溪水利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高强,王海雨,赵月皎.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2):67-73.

[2]李守柱.浅谈淡水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6):164.

第4篇: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淡水养殖;经济效益;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淡水养殖作为有效养殖方式在我国被广泛使用,由于养殖方法不够科学,存在经济效益不高问题。为了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必采用有效养殖方法。

1 淡水养殖现状

伴随着养殖技术发展,我国传统淡水养殖技术也在发展,但在产量上还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养殖方式由过去的散养逐渐向箱养模式发展,养殖技术上日益成熟,单位面积养殖产量上不断增加,养殖品种也丰富了许多。一些养殖户利用有利政策和环境资源的优势,提升了水产品经济效益。在大环境的推动下,由原来的粗放型养殖向生态型养殖进行转化,同时,在渔产业的不断竞争与发展下,淡水养殖技术也在不断进化。受信息闭塞和养殖专业技术传播受限,在一些地域淡水养殖产业化水平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致使淡水养殖与市场不同程度的脱节,仅凭养殖户自创的有限的养殖经验,使养殖品种比较单一,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养殖产业只有形成龙头产业,带动一些散养、地域受限的养殖业,从根本上提高产量和丰富养殖种类,实现共同发展,健康快速发展。

2 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途径

2.1 养殖品种结构优化与推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出现了2大特点:消费者对质量较高的水产品需求量增加;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要由原来的季节性需求转化为经年需求。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导向,致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优化,推广一些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与产业,是适应市场的需要,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保持现有水产品养殖的品种,如符合大众消费的鲫鱼、草鱼、鲶鱼等;针对消费群体积极引进新品种(中华鲟鱼、银鱼等);对一些养殖周期长、价格高,但又深受群众青睐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野生鳖、黄鳝等),可因地制宜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

2.2 推广规模养殖

通过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形成规模养殖,充分体现规模效益。规模养殖主要体现在3方面:节约成本,如养殖基础配套设施方面、饲料采购成本、鱼种繁殖等投入成本减少;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迅速推广,组织管理更科学化;在生产销售方面也更加流程化、市场化。

2.3 优选饲料资源、压缩饲料成本

水产养殖业饲料成本约占据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优选饲料资源、压缩饲料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目前,草鱼市场需要大众化,市场价格比鲤鱼高,种草养鱼能解决草鱼饲料问题,成为养殖户致富之路,渔牧结合是生态养殖方式。养鱼用肥是必要的,水产养殖户可同时饲养家禽或牲畜,采取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等综合养殖模式,根据环境和需求打造良性生态循环。这样可壮大养殖产业,可降低养殖成本,综合提高养殖成本;也可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复合饲料养鱼,可缩短水产养殖周期,还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2.4 高效套养混养

套养混养根据不同环境和需要有很多种方面。一般是在普通水产品中套养甲鱼、中华鲟鱼等名优水产品种;另外,还可套养鱼种。在养殖商品鱼的池塘中,可放入鱼种,这样不仅不需要增加饲料及肥料,还不影响商品鱼的产量。而且培育出的鱼种还可供来年养殖,这样从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也使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经济合理地混养。比如,鱼、蟹等养殖水面套养青虾,或者水产养殖品种与鱼类混养。这样水体资源可得到充分利用,单位水面经济效益也会大大提高。

3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推广

3.1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措施

地理位置、环境的优选:养殖环境要交通便利,有利于水产品的出售;水资源优良,水源富足,尽量远离污染源;环境品质好,比如土质的保水性能良好等。

合理培育水草:有很多水产品都适宜在水草环境中生活,一般水草生长覆盖水域面积要达到1/2左右。水草不仅可为水产品提供青饲料,也可避免敌害,还有利于水产品的生长生活,比如为它们提供了舒适的休息场所和脱壳繁殖等有利条件,而且可使池塘的水可进一步得到净化,增加池塘水的氧气。

水质环境生态调节:养殖环境的水质量关系到水产品的养殖效

益。净化水体环境的方法有2种:可以人为的在水中培植有益生物用来吸附有机物,从面抵制有害病菌的滋生,使水环境得到净化;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如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和底净、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等。通过采用一些环保的方式尽量使养殖水质保持自然净化。

3.2 养殖种类和细菌选择

水产养殖高效益基础和关键是要正确选择养殖种类以及种茵的优选。

养殖品种搭配:养殖品种要适应市场供需要求,易销售、易保值。所养殖的品种生长周期短且易养活,要容易适应密养、混养等环境,养殖品种所食饵料的转化率要高,重要的是其抗疾病能力要强。

种菌选择:种菌具备抗逆性。优选天然水域中生长的种茵或者是正规菌场培育的人工种菌,不论选择哪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水产种苗的成活率以及疾病的发生率。

3.3 饲料选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绿色环保食品得到广大消费者推崇。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饲料选择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品质。水产品所食用的饲料要杜绝添加多种激素以及抗生素等,天然绿色优质饲料就首选,必要时可合理的添加vc、腐殖酸、甜菜碱、肉毒碱、虾青素、糖萜素、几丁聚糖等生态型饲料添加剂。而对于一些特殊养殖的品种,应根据其天然食性,投喂仿天然饲料。

3.4 生态养殖

鱼病防治方法是否绿色、环保、药物无残留,是鱼类绿色生态养殖重要因素之一。

共养鱼和植物:长期实践表明,在养殖池塘中培育一些水生植物,鱼类等水产品很少生病。其原因在于植物将鱼的粪便和残饵作为肥料加以吸收,这样一方面减少了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同时在光合作用下,释放出氧气,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从而降低了水产品的发病率。

多种水产品混养: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水产品疾病抵抗。实验证明,如果养殖塘中水产品较少的话,尤其是某一品种超过塘内数量的1/2后,恰恰这个品种容易生病。反之,如果池塘内水产品或生物品种越多,其抗病能力越强,发病率越低。这说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像大自然界生态环境,相互给予所需要。草鱼、鲤鱼、鲫鱼、大口鲶、花白鲢等同在1个池塘中生存,其中每种鱼的生态位也不同,无形中形成了健康生物链关系,鲤、鲫鱼寻食掘池底,破坏病原体的滋生环境,发病的鱼类由于行动迟缓,常为肉食性鱼类吞食,从而切断了病原体传播途径,生态系统自动防病,因而养殖池发病率低。

无公害防治鱼病:根据农业部实施的《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0-2002和ny5071-2002的规定,严禁使用磺胺米、呋喃西林、痢特灵、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素药物。严禁直接向养殖水域中泼洒抗菌素,也不得在水产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应树立健康养殖理念,多采用免疫疫苗、抗菌肽制剂、有益微生物制剂等,在病鱼防治中,若要必须使用抗菌素药物时,应有针对性地使用对致病菌有专一性的抗菌素、土霉素、磺胺嘧啶、新诺明、氟苯尼考等安全环保抗菌素。

4 结语

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必明确淡水养殖要点,采取有效养殖方法来提高养殖科学性,淡水养殖必采用绿色生态技术,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轰洪伟,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淡水养殖发展[j]. 养殖业, 2009.

[2] 孙义, 关于淡水养殖的生产经营问题探讨[j]. 经济纵横, 2011.

第5篇: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淡水养殖;发展;对策

1.淡水养殖现状

由于西南地区河流比较多,河岸附近的居民在湖泊进出水口或者部分河道修建拦鱼设施,进行鱼类养殖。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可以利用天然水质的物质,而且可以给人工辅料喂食鱼类,不但节省了很大一部分饵料,而且利用了天然水质,保持了鱼类的自然属性,使肉感更加鲜美,投资数目也较小。

在水稻中养殖,可以通过对水稻田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稻田中各种杂草和害虫对水稻的危害,而且还可以起到肥沃、疏松土壤的目的,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同对水稻的作用也使鱼产量得到了部分增加。但是在应用该种方式进行淡水养殖时,必须需要有充足的水源流入稻田,而且必须要在稻田进出口等必要的部位设置拦鱼设备。需要在饲养过程中,对稻田进行必要的改造,还要保持充足的水分。

在池塘中进行养殖作业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水体养殖方式,一般水域比较小。由于养殖的面积也较小,对于技术要求比其他的方式较低的原因,使这种养殖方式成为大众型的养鱼方式。因为这种养殖方式具备了“静水养鱼”的特点可以对水和饲料进行管理,对于不同栖息习性和食性的鱼类可以进行交叉混养,所以这种方式很符合我国养殖行业发展现状。

2.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淡水养殖中,由于养殖的种类或类群单一,长时间容易造成环境的恶化。我国在养殖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某个水域适合某种生物的养殖,该养殖生物就会掠夺式生长,超出环境承载的负荷,生物的多样性低,食物链短,生态的稳定性低,造成该海域的循环过程紊乱和生态失调。因此强调多元化养殖,不同种类群的合理搭配,不同养殖模式并举的新型养殖技术。

目前,我国的水产基本都是野生型,对环境温度虽然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是对于养殖环境的变化却更多的表现出不适应。海水中的水生物难以适应密度的变化、营养条件和恶化的水环境,容易造成大规模的死亡。除了养殖本身对于水域环境恶化的内在危害之外,外在的环境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大量含有有机质和磷、氮有机农药也流入水域,致使养殖水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养殖种类的生存和生长。

在我国从事淡水养殖的人员大多都是农民,他们依靠的技术都是上一辈流传下来的落后的技术,因此导致经济收益不高,不能形成特色,不可以形成产业发展。

产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养殖专业技术的限制,在本地域淡水养殖产业化水平不高,养殖户不能将淡水养殖与当前的市场进行很好的结合,仅凭个人的养殖经验进行养殖,这样就造成养殖的品种比较单一,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要想使淡水养殖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淡水养殖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养殖种类的调整,形成龙头产业带动本地域的淡水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3.加快淡水养殖发展对策

3.1规范化淡水养殖

做到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实施生态工程养殖战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强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养殖新良种。从平衡水域需求出发,调整现有的养殖机构、规划布局,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养殖。

提高良种覆盖率。良种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起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使用优良品种可增加21%~31%的产量。所以要尽快实现养殖品种的良种化,才可以实现淡水养殖的产业化,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的遗传育种理论相结合,努力进行养殖品种的遗传改良与选育工作,逐步完善良种的繁育体系,实现我国淡水养殖的良种化。

提高养殖者素质。对于我国从业人员的素质,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机构和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作用,从科普的角度使水产技术中的操作规范逐渐被养殖者所了解和掌握,共同促进从业者素质的提高。

3.2发展特色渔业

特色渔业,就是利用水库鱼类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天然鱼类丰富的特点,生产优质的凶猛性鱼类及其它杂食性鱼类。这些具有特色的能在水库自然产卵形成种群增殖的鱼类,过去我们为了追求放养的花白鲢鱼类,而对它们进行清除,现在这些鱼类的经济价值都比较高,也是渔业的一大特色,应该积极进行挖掘,进行种群增殖。主要是优势的种群建立或改良,有的水库以翘嘴鱼为优势种群,有的水库以红尾(蒙古红)为优势种群,有的水库鳜鱼丰富,有的水库黄颡鱼资源多,还有黄尾密鲴等鲴类杂食性鱼类,有的水库有资源,没有形成种群,另常见的鲤、鲫品种水库较多,可以进行优质鲤、鲫鱼的投放进行品种的改良,有的还可以引进银鱼、沼池公鱼等等,这些特色鱼类,也是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资源。关键点及控制技术:一是形成特色优势鱼类资源,建立自然增殖的种群;二是严格控制取水规格及产卵期间的自然保护措施;三是提高特色鱼类的起捕技术;四是加工成特色风味的鱼产品。

3.3开发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水库水利风景区的优越条件,开展涉渔休闲旅游项目,做好休闲渔业、旅游渔业的文章,这是与水库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环保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项目。这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结合水库的自然景观进行休闲观光,品尝渔家乐,进行水上趣味旅游,观赏水库涉渔的活动,如大网捕鱼,有的还有珍稀观赏鱼的观光鉴赏等等,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线。这就要求有观赏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仅有涉渔项目还要结合水库本身所独特的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开发与保护。二是以垂钓为主的游钩业的发展,要在水库地理位置上,垂钓的开发形式上,水库投放垂钓鱼的品种上,以及配套的休闲、餐饮等项目上进行开发。休闲渔业可以通过发展垂钓业来带动观光休闲业,也可以以水库风景区的优越条件以观光旅游来促进垂钓业的发展。总之休闲渔业、旅游渔业要有水利风景区的优势,要结合人文景观,结合涉渔的休闲、旅游的开发,还可以结合其它的主题旅游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利用水库的水面资源、周边生态环境的资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鱼与自然、鱼与水的和谐发展。关键点:一是秀丽的水库自然风光的保护与开发。二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建设与开发。三是涉渔旅游项目的开发。如垂钓业的开发等。四是基础条件的逐步完善,要有发展规划,要有资金的投入。过去为了发展渔业,很多地方都是想尽办法去除凶猛性鱼类,如翘嘴、鳜鱼、鲶鱼等,也不注重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鲂鱼、鲴类及银鱼、沼池公鱼等鱼类种群的增殖。这些天然鱼类过去在没有投施肥料开展半精养、精养之前人放天养时期,大型水库天然鱼产量要占水库总产量的30%-40%,中型水库天然鱼产量也占总产量的10%-20%,这些能在水库中自然增殖的天然鱼类现在就是水库所具有的特色渔业,开发潜力很大。四是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走休闲渔业、旅游渔业之路。因此,以涉渔为内容进行旅游、休闲开发这将是渔业快速发展的方向。

第6篇: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83-1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水库、河道、湖泊等适合淡水渔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以我国一直在世界淡水养殖业和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近年来对水体污染的加剧和过度捕捞等问题,给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带来了很多破坏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对渔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世界淡水渔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增加淡水渔业发展投入等措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2009年,我国的淡水鱼类养殖总产量达到1957万吨,占我国鱼类总产量的65%以上,2010年我国水产养殖的总量为3800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2%以上,其中出口量为333.88万吨,金额达到了128.28亿美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贸易国。在淡水渔业的养殖方面,2010年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产量为2346.5万吨,加上2011年的初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淡水渔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但是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消费观念、市场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淡水渔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淡水养殖业都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站的局面,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配合,不注重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很难准确把握市场上的变化趋势,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往往缺乏必要的风险应对能力,这与我国的淡水养殖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有很大的关系。

1.2 科学水平相对低下,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从整体上看,我国淡水渔业对养殖机械和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养殖与生产的方式相对落后,很多养殖用户以及企业对养殖业的经济投入和科技投入远远不够,使得淡水渔业养殖的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加上很多养殖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不高,限制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效率的提升。

1.3 生态破坏严重,养殖环境日益恶化

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使我国的很多河流和湖泊遭受了污染,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使得我国的很多河流出现断流,湖泊的面积在不断萎缩。这不仅造成淡水养殖面积的减少,还会造成水产养殖病害的增加,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1.4 深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

淡水渔业初级鱼产品的销售利润比较低,提高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是延伸淡水渔业产业链、提高行业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淡水鱼产品的加工技术不高,深加工水平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企业仍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 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

2.1 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淡水渔业的发展也必然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我国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渔业设施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发展,我国淡水渔业的科技化水平必然会越来越高,会促进淡水渔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带动整个产业的不断升级。

2.2 休闲渔业会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如饮食、垂钓、观光、观赏鱼开发等都可以作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方向,会进一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求,休闲渔业的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宽阔。

2.3 生态渔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绿色生态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生态渔业的基础上,现代化的生态渔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实行农牧渔多种经营、提升综合效益的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将会越来越清晰,绿色健康、无公害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将会逐渐被挖掘出来,会促进我国生态渔业的更好发展。

2.4 规模化和深加工的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在市场和国家调控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淡水渔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渔业生产的效率会不断提升。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淡水渔业的产品结构,提高整个行业产业链上的附加值,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结语

总之,在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淡水渔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需要不断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淡水渔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深加工程度,加大在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发展上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琰.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217.

[2] 林建华,吴林坤,沈振华,等.保护生态 科学发展 全面构建太湖渔业管理的新体系——太湖渔业管理现状及发展[J].中国水产,2008,(12):26-28.

[3] 安红伟.河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9,(3):4.

第7篇: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2010年罗非鱼市场五大关键词

廉价鳗鱼时代已基本结束

回顾·封面人物

12月水产养殖品种市场走势

一个观念,两项措施——兽药GSP推动兽药经营模式转变

出口水产品中使用添加剂的初步探讨

12月水产养殖管理及病害案例

如何让罗非鱼顺利越冬

微山湖乌鳢培育对比试验

芙蓉鲤鲫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兰州鲇仔稚鱼发育的初步研究

一种新型底质改良剂使用效果的研究

吕胜勇:我信奉“拿来主义”

换岗

鲑鱼价格上涨,越南获利

底层鱼物种面临重大竞争压力

行业动态

Editor'snotes——4%的品牌机遇

行业动态

早造虾低调开市

7月水产养殖品种市场走势

百洋孙忠义:内销,盘活广西罗非鱼市场

揭开渔业催产激素的神秘面纱——宁波第二激素厂厂长岑桂英专访

环保,大水面才会有大效益——本刊专访安徽芳草药业公司总经理王尚文

罗非鱼行情低迷,探讨低成本健康养殖模式

北海卜蜂举办金鲳鱼养殖交流会

养殖户亲睐技术培训

桂菜原材料“身份证”亮相柳州——记广西桂菜原材料基地申评会暨柳州市金臣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推介会

中美鱼类进出口贸易分析

浅谈嘉兴市中华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7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水泥池养塘虱,亩产近7万斤

无公害优质蟹种稻田培育技术

池塘培育乌鳢苗开口饵料技术

淡水鱼类饲料产品定位与饲料配方的差异化分析(中)

匙吻鲟苗种高密度培育初探

湛江王斌:一年卖2000台增氧机的经销商

2006年淡水主要养殖品种与养殖项目市场分析

做活库区渔业致富一方百姓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要点

湖南鳜鱼原种场通过部级资格验收

部分鱼药极限浓度及配伍禁忌

奥尼鱼苗种生产技术

池塘水中的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

垦利县依靠科技实现渔业快速发展

芙蓉鲫养殖技术讲座(二)芙蓉鲫苗种培育技术

低盐度黑鲷鱼种培育试验

黄河入海口地区池塘泥鳅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蚂蟥的人工养殖技术

骆马湖网围蟹鳜套养试验总结

人工模拟淡水生态系统在有机河蟹养殖中的应用

湘云鲫(鲤)养殖技术问答(一)

三峡库区生态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技术探索

水库鱼禽立体高效养殖技术

池塘清淤当务之急

第8篇: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试论鹰潭渔业产业化的建设吴早保

加速宜春市特种水产产业化建设之探讨江西水产科技 杨河清

罗氏沼虾生物学研究陈文静,熊国根,邓勇辉,周智勇,裴建明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技术裴建明,陈文静,熊国根,周智勇,邓勇辉,胡著国,陈祥如

罗氏沼虾亲虾越冬及产前培育技术熊国根,裴建明,陈文静,周智勇,邓勇辉,胡著国,陈祥如

巴西鲷养殖模式试验初报李有根

成鱼塘套养黄颡鱼高产高效技术探讨柳富荣

斑点叉尾鲴人工繁殖试验康升云,余智杰,傅义龙,许建新,裴菲,熊晓英

斑点叉尾鲴苗种培育试验余智杰,傅义龙,康升云,裴菲,许建新,熊晓英

黄鳝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盛银平,黄江峰,王海华

硫酸铜引起鱼类中毒的原因剖析李达,陈道印,肖秀兰

黄鳝繁养殖技术徐节华

青虾养殖技术(四)吴仕根

特种水产饲料生产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郑斌

调整水产业结构创建蓝色支柱产业官少飞

生物活性添加剂在水产动物和畜禽料中应用效果浅析陈焕铨

提高黄鳝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之雏见黄晓平,汤瑞生

关于提高我省水库立体开发水平的十项技术对策吴明传

汞对草鱼卵子孵化的影响杨再福

江西进贤湖泊浮游动物方春林,王庆平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及繁养殖技术王广军,谢骏,潘得播

湖泊网箱养殖名优鱼高产技术研究柳富荣,肖保生

《网箱养鱼新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江西省网箱养鱼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组

几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郭松林,胡瑞江

小体积网箱与常规网箱养殖效果的比较戴银根

养鱼网箱设计与安装技术戴银根,官少飞

“901”鱼虫净在淡水鱼类病害防治中的应用黄江峰,王海华,盛银平

加州鲈商品鱼养殖技术熊春贤

池塘养蟹技术占家智,羊茜

冷冻黄鳝丝的加工工艺李小勇

商品虾的运输技术杨朱森,周丽彬

增氧机在河蚌育珠生产中的应用李应森,王汝超

青虾养殖技术(二)吴仕根

关于赴浙江、江苏考察特种水产发展情况的报告江西省水产局

试论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对策柳富荣

信江渠化工程建设对我市渔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江西水产科技 吴早保

江西进贤湖泊浮游植物方春林

小网箱养殖荷包红鲤的试验报告汤哲文,黄滨

网箱养殖鳜鱼的试验研究张寿康

湖泊小体积网箱养殖罗非鱼的试验研究曹长荪,徐小秋,程国华,邓方来

水库网箱养殖建鲤、荷包红鲤的试验研究潘张水

河道网箱养鱼技术的试验研究涂德斌,彭富善,李波,刘中惠,邓专家

水库小网箱养殖罗非鱼的试验报告傅剑夫,张长荣

网箱养殖草鱼、团头鲂的进一步试验@蓝显金,薛耀怀

网箱养殖黄鳝的试验研究张福顺,张寿康

江口水库网箱养鲢鳙鱼的技术改进潘张水

氨对甲鱼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臧素娟,姜增华

鲫鱼80:20养殖试验与应用洪家春

青虾养殖技术(一)吴仕根

萍乡肉红鲫资源调查报告康升云,王启林,余智杰,张忠萍,肖增雪,范鸿潮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郑宗林,黄朝芳,彭银宏

斑点叉尾(鱼回)生物学研究康升云,胡智政,傅义龙,余智杰,熊小英

鄱阳湖团头鲂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初步研究欧阳敏,喻晓,陈道印

池塘网箱养鳝套养鱼种高产技术闵贵金

南美白对虾封闭式循环淡化养殖试验裴建明,邓勇辉,曹义虎,周智勇,陈文静

淡水白鲳网箱养殖高产技术杨学军

指环必克对淡水鱼类指环虫(Dactylogyrusspp.)的杀灭效果与推广应用王海华,黄江峰,盛银平

池塘主养乌鳢技术郑宝成

蓝藻发生与控制方法初探胡川,康升云

黄鳝暂养催肥效益高戴书林,叶永兴

影响罗氏沼虾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朱周林

土池单养泥鳅薛志成

革胡子鲶鱼与莲藕和温室大棚三元组合在北方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宫树桥HtTp://

肥水塘养鱼技术要点陈南生

发展休闲渔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胡智政,郑斌

小鱼为何也能掀起大浪花--彭泽鲫良种成功推广之原因分析刘金炉

稚龟越冬管理措施邓厚群

渔业产业化问题的研究李明锋

中华绒螯蟹人工生态育苗技术研究初报熊国根,邓勇辉,周智勇,裴建明,陈文静,熊晓钧

罗氏沼虾生长研究周智勇,熊国根,陈文静,裴建明,邓勇辉

乌鳢养殖高效实用技术探讨柳富荣

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鱼回)试验傅义龙,许建新,康升云,余智杰,裴菲,熊晓英,金秉荣

大段水库加州鲈鱼养殖小结甘昊

北方地区大面积池塘培育鲤鱼种高产高效试验王兴礼,傅廷勇,孟兆生

小山塘套养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试验江西水产科技 熊小英,康升云,金秉荣

浅水池塘主养淡水白鲳试验李振业

莲田青虾养殖试验报告袁晓泉

酸、碱度与淡水养鱼丁芳林,彭书练

蟹池水质调节四法宋长太

池塘养蟹生态防病技术陈永祥

彭泽鲫车轮虫病的治疗金秉荣,胡智政

早熟蟹种的识别与控制李洪进

我省河蟹人工半咸水生态育苗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曹义虎

黄沙泥浆在鱼塘水质处理中的应用李凯,管启军,吴卫峰

二年江西省渔业经济统计分析于向阳

科技创新在鄱阳湖水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朱鸿章

鄱阳湖渔业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利用熊小英,胡细英

石城渔业发展初探曾柏芳

骆马湖浮游动物生态特性研究葛家春

刺鲃(Barbodescadwelli)肌肉营养成分分析薛喜文,于化泓,叶反帝,赵哲霞

黄颡鱼在控温条件下的繁殖试验徐汪,王卫民

奥尼鱼养殖技术张良尧

吉安市大面积池塘主养技术示范推广总结报告谢义元

提高南美白对虾育苗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侯传宝

鱼种安全越冬技术浅述王文彬

夏秋季节鱼、蟹防治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陈永祥

水质改良剂对淡水养殖水体水质因子调控的初步研究黄江峰,王海华,盛银平

碘合剂加山茛菪碱尼龙袋充氧浸泡当年夏花草鱼种防治出血病试验罗水才,丁敏,徐国琳

复方菌虫净治疗乌鳢溃疡性综合症(UDS)试验王海华,黄江峰,盛银平,范寿庆

水葫芦对水质改良效果的研究江西水产科技 徐在宽

淡水鱼制作鱼肉高蛋白饼干的工艺研究刘新国

新形势下加快江西水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研究官少飞

加入WTO对中国未来淡水养殖业的影响及对策陈道印,肖平

提高萍乡渔业效益之刍议温卓明

江西省2001年渔业经济运行分析与2002年预测于向阳

进贤县河蟹产业化开发初报廖华明

罗氏沼虾人工半咸水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熊国根,邓勇辉,陈文静,周智勇,裴建明,胡著国,熊晓钧

花(鱼骨)人工繁殖试验汤哲文,叶英超,王志兴

河蟹育苗中影响Ⅰ期蚤状幼体到Ⅱ期成活率的原因探讨候传宝

沼肥养鱼实用技术研究郑敏

池塘主养彭泽鲫鱼试验江西水产科技 郑金林

莲田生态养殖罗氏沼虾试验顾冬郎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杨保国

池塘养殖双季青虾技术要点杨保国

野生虎纹蛙的繁殖及蝌蚪培育技术黄志华,周淑珍

工厂化快速养鳖PH的变化章晨静

罗氏沼虾常见病及其防治技术邓勇辉,熊国根,周智勇,陈文静,裴建明

三测法养鱼新技术薛志成

第9篇:淡水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 淡水养殖业 鱼病 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S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82-01

引言

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养殖病害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水产养殖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我国的一些水产养殖户在遇到鱼病时通常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不仅耽误了对鱼病进行治疗的最好时机,还给自己带来了毁灭性的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水产养殖户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对淡水养殖鱼病的诊断与诊治以及提高鱼病治疗的效果,本文就对水产养殖户如何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水产养殖户如何正确的对鱼病进行诊治

水产养殖户只有在第一时间对鱼病进行正确的诊断,才能为鱼病的治疗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进而在接下来的鱼病治疗中使其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从我国的淡水养殖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水产养殖户都不具备及时对鱼病做出正确诊断的能力,因此,水产养殖户一旦遇到鱼病鱼害的现象都要求助于专业的水产技术人员,水产技术人员在对鱼病进行诊断的时候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养殖鱼的种类、鱼病出现的部位、鱼病产生的季节因素以及水环境各项因素是否达标等方面,另外鱼病不能凭借肉眼做出诊断的时候还需要水产技术人员结合镜检对鱼病鱼害做出正确的诊断。

二、导致水产养殖鱼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水生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水,因此水生动物会在水中进行一切生命活动,摄食、呼吸、排泄以及繁殖这些现象都会对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水质的不达标是导致水产养殖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与陆地环境相比更容易产生更多的病原体,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中溶氧量、温度、ph值、无机三氮等各种理化因子都会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发育问题,一旦不适合鱼类的生长状况就会导致水产养殖鱼病发生。在水产养殖的池塘当中,鱼类放养的密度、人工投饵量的变化以及鱼类的排泄量都会对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水体环境的恶化会使得鱼类的抗病能力降低,进而造成鱼病的发生。

另外,水产养殖业鱼病鱼害的发生跟季节变化有着十分大的关系,由于春秋季节的水温较高鱼类的生长便会持续一个飞速增长的阶段,与此同时在春秋季节各种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也会更加旺盛起来,进而水产养殖业很容易滋生和爆发传染性鱼病。在夏秋季节,最常见的鱼病包括:细菌性鱼病、病毒性鱼病、以及原虫性鱼病,在这种寄生虫十分活跃的夏秋季节,必须对水产养殖业做好到位的预防措施,避免爆发性鱼病的产生。

由于春冬季节的水温较低,水产养殖户在进行鱼类捕捞、对池塘进行清理、以及对鱼种进行投放的时候一些对鱼类造成机械性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水产养殖户应尽快采取消毒措施,避免产生水霉病的现象发生;在春冬季节,寄生虫类是鱼病的另一种表现方法,在水库以及湖泊等大水面的养殖区域中寄生虫类鱼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这是由于这些大局域睡眠没法落实清塘寄生虫的原因造成的。

三、水产养殖户如何提高鱼病的治疗效果

水产养殖户对鱼病进行诊治时用药不仅根据放养的品种还必须结合自己的池塘条件,对症下药可以快速的提高鱼病的治疗效果;水产养殖业的病急乱投医以及药物的滥用都会给鱼病的病情造成耽误,进而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另外,水产养殖户对鱼病进行用药的时候一定严格按照药物的用量规格,避免药物在超出有效剂量范围之后给养殖环境带来的毒性以及用药剂量的过小起不到治疗效果的现象,因此,水产养殖户在对鱼病进行用药之前一定要对药量进行准确的称量,根据水体和鱼的存塘量精确的计算出池塘所需的药物量。就我国的水体养殖户的养殖现象来看,几乎所有的水产养殖户都不能对自己的养殖水体进行精确的测量,而是对自家池塘面积、寻水体积以及存塘量进行一个大致的估计,长期如此,水产养殖户由于使用药物的不适量导致大批鱼类出现鱼病鱼害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最后,在水产养殖中及时发现鱼病并且及时治疗也能提高鱼病的治疗效果,水产养殖户应该避免延误治疗的现象发生,水产养殖户一旦发现鱼吃食状况差、个别鱼类单独漫游或者个别鱼类死亡时都应该高度重视起来,避免大批鱼类死亡的显现,这样一来不仅减少治疗的难度也避免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水产业养殖户要时刻牢记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且妥善处理的原则,避免鱼病发生二次传染,给水产养殖户带来经济上巨大的损失。

四、结语

如今,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也达到了令人们惊叹的地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有关水产养殖的科研人员已经研制出了一套针对养殖业的鱼病诊断专家系统,完善的鱼病诊断专家系统是一种跨领域结合的产物,完美的使我国的传统渔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在了一起,为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的鱼害鱼病频繁发生的现象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我国有关水体养殖的专业人员应该大力协助水产养殖户进行水产养殖,并且帮助水产养殖户进行鱼病的早诊断和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渔业产量和水产品质量,真正有效的普及科学的水产养殖,并且使之迅速的推广起来。

参考文献

[1]张思朋.治疗鱼病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J].渔业致富指南.2013.10(10).

[2]沈毅.宋继宝.叶尚明.张宝明.那立海.张财兵.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 夯实健康养殖坚实基础――六省(区、市、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验交流[J].中国水产.201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