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艺作品的特征范文

文艺作品的特征精选(九篇)

文艺作品的特征

第1篇:文艺作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文学翻译;美学价值;艺术特征

在英语文学翻译中追求美学价值和艺术特征,不仅是对原著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也是对文学爱好者和读者负责任的体现,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美术领域还是英语翻译领域都在逐步的追求美学价值和艺术特征,所以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征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的研究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征,才能更好的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一、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

(一)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

美学是一门经典并且充满美感的一门科学,以研究美的本质特征和美的价值意义为主要目的,美学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认识和评价标准作为出发点,研究人的审美追求和现实生活评价。美学主要针对的是对艺术的研究,但是美学不单单只是对艺术的表面现象进行研究,而且还是对艺术的本质,更深层次的内涵进行相对应的研究,具有深刻美学价值的本质问题。美学价值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进行转移,美学价值以客观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二)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艺术特征

艺术特征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精神层面,艺术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者是文化价值实现的一种形态,可以把艺术特征与宗教、哲学以及伦理等方面并列;其次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比如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等,最后就是活动结果层面,艺术最直接的表达形式就是艺术品的诞生,艺术品不仅强调了艺术的客观存在,而且艺术品的存在是通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能够直接表现出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欣赏者便可以通过艺术欣赏来满足自然的审美需求[1]。

二、美学价值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无论是英语文学作品还是其他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形成的美学价值也各不相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文学体裁的翻译上,不同的文学作品创作环境不同、有不同的文学意境,更能够给人不同的美感价值,在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翻译后具有极其深刻的美学价值的作品是能够引起读者广泛共鸣的,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这篇文学著作时候的情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英语文学翻译中美学价值中体现的一个方面。

英语文学翻译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文章的整体韵律方面,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诗歌翻译这一方面,整体韵律显得更为重要,韵律可以保持诗歌的整体节奏感,给人一种意境美德的感受。英语文学作品给人们呈现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题材各式各样,所以不要轻易判断一部英语文学翻译作品是否真的具有美学价值,而是先要看看,英语文学作品在翻译后是否原文相吻合,内容是否准确,才能考究英语文学翻译作品的真正美学价值。

三、艺术特征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一)艺术特征的表现手法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

对英语文学的翻译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比喻、排比、抒情、双关等艺术手法,这些在我国的艺术作品中很常见,利用这样艺术手法来进行翻译,能够有效的体现出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美学价值。艺术手法的运用建立在对原文的彻底理解和透彻分析上,从而才能达到所要求的翻译效果,英语文学翻译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文学翻译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就成为一种表现手法。为了在英语文学翻译中满足审美的需要,就要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客观现实,保证形象的高质量传达,把握住翻译时的语言控制,处理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在英语文学翻译中表现艺术特征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发挥原文特色,不能因为翻译后导致原文内容意思改变,这就对读者在阅读时造成了一定障碍,不仅不能传达原文中所表达的艺术风格,而且对原文作品以及作者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2]。

(二)追求艺术特征在英语翻译中起重要意义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至今的文化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且文化交流方式也不在局限性,出现了多种文化交流方式,文学翻译则是文化交流中最根本的一种方式,也是最直接的一种文化交流方式。文学作品翻译能够直观的了解国外文化,其中所体现的艺术特征对以后的文学作品翻译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文化翻译作为文化交流方式的一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在文化交流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要充分了解各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和异域风土民情才能有利于我们做好英语翻译工作,并且利用各种艺术手法去表现原著作品的情感,突出它原本的特色和真实的内容,把握好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不仅能够促进中西方乃至全世界的文化都能够进行很好的交流,而且能够尽情的体现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价值。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背景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却是能够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所以要想上英语文学翻译中体现美学价值,比较合理地运用其艺术特征,结合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背景,将英语文学翻译做好,对文学事业的发展不仅有着极其重要的发展意义,而且对翻译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文艺作品的特征范文

【论文关键词】泰纳;艺术哲学;文学思想

在文学批评的领域里。法国批评家希波里特·泰纳(nipplm adolphetable,1828—1893)以其大名鼎鼎的文学演变受制于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理论而闻名于世。他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且不说l9世纪后期的许多批评家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就是在当今我国的很多文学读物和教科书里,依然可见泰纳那种社会学文学理论的影子。虽然泰纳的这种从外部进行文学研究的理论的弊端早已为西方的学者所批判,但是它毕竟是社会学文学理论的先声,因此时至今日仍不乏其追随者。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学者,泰纳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均有造诣,仅就文学批评的领域而言,除了“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理论。泰纳关于文学问题的讨论还有很多,其中很多不常被人论及。这些论述散见于他的《拉封丹及其寓言》(e.,m/suar脚delafonm/ne1854)、《英国文学史》(h/sto/rede/af妇盘鹏ang/a/se,l一4vol1864一l869)、《艺术哲学》(p^del’art1865—1869)等有关文学批评的著作里。其中,《艺术哲学》一书虽不是专论文学的理论著作,但是它将文学置于“艺术”的总体范围之下,并从这个角度对文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这样的一些讨论,对于说明泰纳的文学思想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文学批评的角度,仅就《艺术哲学》一书,谈谈较为显著的几个问题。

一、文学艺术耍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

泰纳抓住了艺术要表现事物的普遍性这个问题,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讨论。既然是一部“艺术哲学”,必然要从艺术的总体概念出发,去探讨艺术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去说明各个艺术形式。泰纳从对艺术作品的定义这一角度去考察艺术的本质,并对艺术形式做了分类。他认为,一切“艺术品的目的都在于表现某个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的。在诗歌、雕塑、绘画、建筑、音乐这五大艺术形式中,泰纳将前三者界定为“模仿的”艺术,因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总体”与实物相符;后两者界定为非模仿的艺术,他们表现的是“各个部分”间的数学关系。泰纳强调“模仿的”艺术,并非照搬现实,而是要抓住最能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模仿。他认为一切上乘的艺术品都不拘囿于现实,因为现实不能充分表现特征,必须由艺术家来补足。相反,艺术家如果缺少这种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特征的天赋,也就与临摹的工匠毫无二致了。因此对现实进行一定的夸张和歪曲,以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在艺术作品,特别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是十分必要的。泰纳这里所谈的“诗歌”即文学,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虽然关于文学究竟是“模仿的艺术”还是“表现的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不能简单而论,但是泰纳提出模仿并非照搬现实,至少肯定了文学作品中那些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因素。当然,泰纳所举的文学方面的例子都紧紧围绕他的“艺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这一论点,并没有深入到文学的虚构性问题,可是这种讨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为说明“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不同奠定了基础。而反对艺术创作单纯地摹仿自然,要求艺术抓住事物的普遍性,这也正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历史角度看待文学问题

在《艺术哲学》中,关于艺术以及文学诸问题的讨论始终是放在历史的具体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的。泰纳深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而其中“最重要的影响(认识论问题另当别论)体现于……泰纳的历史观念,这样一种历史的眼光和角度与他的“时代”这一术语相类似,也正是其历史观念的体现。简单地讲,这种历史眼光就是:认为文学作品产生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文学批评也由于经历了历史的积淀才得以确定和趋于合理,因此只有将具体的文学作品及其相关批评,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才能对文学问题得出比较科学、公允的结论。正是对泰纳关于艺术作品的产生、评判以及作用等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他文学观上所反映的历史意识。

艺术品的产生受到当时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这是泰纳在《艺术哲学》中着重论述的一个问题。而文学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自然也是如此。泰纳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笔力去说明意大利画派和尼德兰画派,古希腊雕塑等艺术形式是如何在他们那独特的“气候”下产生的。这“气候”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历史环境。

从分析绘画艺术的产生人手,泰纳总结了艺术的产生规律,继而将这一规律推广到各个艺术形式中去。因此对艺术的产生问题的讨论,同时就包括了对文学作品如何产生的认识。泰纳认为,艺术品的产生及其作用都与历史的具体形势密切相关。泰纳说:“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uj他认为,首先有一个“总体形势”,其次是总体形势产生的特殊倾向于特殊才能;然后这些才能与倾向造就一个中心人物;最后,声音、形式、色彩或语言这些艺术材料,把中心人物变成形象,或对中心人物的倾向与才能进行肯定。

关于“总体形势”,泰纳描述为:在古希腊是好战与畜养奴隶的自由城邦;在中世纪是蛮族的入侵,政治上的压迫,封建主的劫掠,狂热的基督教信仰;在l7世纪是宫廷生活;在l9世纪是工业发达,学术昌明的民主制度……而“特殊倾向”和“特殊才能”则表现为爱好体育或耽予梦想,粗暴或温和,战争的本能,说话的口才,追求享受等错综复杂的倾向,具体来说:在希腊是肉体的完美与机能的平衡,不曾受到太多的脑力活动或太多的体力活动扰乱;在中世纪是幻想过于活跃,漫无节制,感觉像女性一般敏锐;在17世纪是专讲上流人士的礼法和贵族社会的尊严;到近代是一发不可收拾的野心和欲望不得满足的苦闷。

所谓的中心人物,就是表现了“特殊才能”或“特殊倾向”的典型人物:这个人物在希腊是血统优良、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青年;在中世纪是出神人定的僧侣和多情的骑士;在l7世纪是修养完美的侍臣;在我们的时代是不知厌足和忧郁成性的浮士德和维特。按照泰纳给艺术的分类,艺术作品或是表现中心人物或是诉之于中心人物。而文学和雕塑艺术一样,被他划分为模仿的艺术,它们表现中心人物。他认为,古代雕像中的《梅莱阿格尔》和《尼奥勃及其子女》和拉辛悲剧中的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一样,都是表现中心人物的。同样,文学和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一样,其产生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因为从泰纳对予“总体形势”、“特殊倾向”和“才能”,以及“中心人物”这些术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时代精神”和“周围风俗”无非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同。而按照他的推论,正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才产生了表现不同的典型形象的文学作品。

从艺术品的产生来看,文学作品的出现受到了历史环境、特定社会风貌的影响,同样,从艺术批评的角度来看,关于文学作品的合理评价也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而文学批评也应回到历史中去,参考特定的历史背景,从而对文学作品作出一个合理的理解和评判。泰纳在谈到如何形成对艺术品的公允判断时谈到:先是与艺术家同时的人联合起来予以评价,这个意见就很有分量,因为有多少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思想感情共同参与;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的不同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事实。然后,开始另一个时代,带来新的思想感情;之后再来一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把悬案重新审查;每个时代都根据各自的观点审查;倘若有所修正,便是彻底的修正,倘若加以证实,便是有力的证实。等到作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法庭丽得到同样的评语,等到散处在几百年中的裁判都下了同样的判决,那么这个判决大概是可靠的了;因为不高明的作品不可能使许多大相悬殊的意见归于一致。也就是说,在历史积累中形成的价值判断是一个趋于真理的结论,正如我们“今日每个人都承认,有些诗人如但丁与莎士比亚,有些作曲家如莫扎尔德与贝多芬,在他们的艺术中占着最高的位置。”这样的一个结论正是在数百年来众多意见和判断的不断修正、不断积累中所产生的。因而也是一个比较公正的结论。那么当代的批评家又如何去考察判断一件艺术品呢,泰纳认为,艺术品产生于历史环境之下,因此批评家对待历史的第一件工作是为受他判断的人设身处地,深入到他们的本能与习惯中去,使自己和他们有同样的感情,同样的思想,体会他们的心境,又细致又具体地设想他们的环境;凡是加在他们天生的性格之上,决定他们的行动,指导他们生活的形势与印象,都应当加以考察。这样一件工作使我们和艺术家观点相同之后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又因为这工作是用许多分析做成的,所以和一切科学活动一样可以复按,可以进行改进。根据这个方法,我们才能赞成或不赞成某个艺术家,才能在同一件作品中指责某一部分和称赞另一部分,规定各种价值,指出进步或偏向,认出哪是昌盛、哪是衰落。

虽然这种历史主义的口吻有滑向相对主义的危险,但是毕竟道出了批评工作的_丌一分真意。正如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所说的:“实际上,我们是从自己认识中的一个部分建立一个更高标准出发去批评自己认识的另一部分”。从当代的批评视角出发,回到历史中去体察作品的原生态,继而在一个动态的价值尺度中综合考察和重新认识作品本身,这正是泰纳在19世纪对批评工作所作的概括,也是与韦勒克等人所倡导的“透视主义”(pempcctmsm)相类似的地方。

不仅文学的产生和文学批评受制于历史环境,泰纳认为,文学的作用也体现在对于时代精神与风俗的反映上。而对于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表现得越充分、越生动、越深刻,作品所占的地位就越高,泰纳将这样的作品称为“历史的摘要”。他认为,文学作品,特别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可以补足历史研究的文献缺漏,可以提供各个时代的思想感情、重大事件和民族特性。,虽然我们不能同意将文学作品当成历史研究中的文献资料,但是,承认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世纪的掠影,它更具代表性地体现了历史进程中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认为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历史环境,则是不无道理的见解。既然越是伟大的文学越是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而这种本质特征无疑是历史性地存在的,因此艺术所表现的真理也必然是历史的真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泰纳的历史主义眼光的确渗透在文学研究的每个基本层面,无论是文学的产生、评价,还是对于其作用概括和价值的判断,虽然其中有些观点未免极端,但从总体上看还是有很多合理成分的,这些观点也的确道出了文学的特点,为我们更好地研究文学本身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三、价值强调对历史相对主义的克服

正如我们上文所说的,泰纳的历史主义贯穿于《艺术哲学》,也渗透在他的文学观念之中。然而历史主义很容易导致彻底的相对主义,但是在《艺术哲学》中,泰纳却避免了相对主义的错误。他并没有过分注重作品的历史价值而忽视其艺术价值,相反,他致力于对文学价值判断标准进行界定,强调即便是同一时期的相同题材的作品,由于艺术家运用了不同的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使艺术品分出高低等级。他将衡量艺术价值的标准规定为,对于“显著特征”的表现,以及对特征的效果集中程度的表达。“显著特征”分为“重要的特征”和“有益的特征”。“重要特征”主要指更接近事物本质的特征,泰纳认为,文学价值的每一等级都相当于精神生活的等级,别的方面都相等的话,作品的精彩程度则取决于它所表现的特征的重要程度。而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一个民族、种族的主要特征。“有益的特征”则与人的道德等级相关,泰纳认为,文学价值的每一等级都相当于道德价值的等级。因此,作品所表现的道德等级越高则其艺术成就越大。但是泰纳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往往将作品中人物的道德等级等同于作品的道德等级,这种逻辑上的谬误不仅在例证上损害了他理论的合理性,更成为其理论的一大硬伤。当然,作品具有显著特征也并不一定就会成为伟大的作品,还要看如何去表现这些特征,这就涉及到效果的集中程度的问题。要达到作品效果的集中,泰纳认为要做到三个方面:在塑造人物性格时要表现他的“精神地层”,也就是人物性格的典型与集中;构思情节要与人物的性格相符,要能够表现人物;最后,作品的风格要与人物性格以及情节相配合,做到人物、情节、风格的统一。虽然泰纳的论述并不算深入,所持观点也并不新颖,但是却体现了他对艺术的自身规律及其价值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_izeji~y他理论上单一的历史标准,避免了相对主义的弊端。

四、文学艺术研究中的“科学”方法

第3篇:文艺作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工艺 美术 概念 分类 特征

工艺美术是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具有自身的美学特征,把握这些美学特征,无论是对于工艺美术创作还是对于工艺美术教学,都既具有重要的理论参照价值,又具有具体实践的参照意义。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工艺美术的创作实践与理性思考,对工艺美术作概要论述,以与工艺美术人共同关注、共同讨论、共同分享。

一、工艺美术的概念

工艺美术又称“实用工艺”,指在造型与外观上具有明显的审美价值,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品。

工艺美术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甚至成为人类发展史断代的重要标志。例如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无论是石器、陶器,还是青铜器、铁器,都属于工艺美术范畴。

我国工艺美术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从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到奴隶社会时期的青铜器,到战国、秦、汉时期的漆器和唐代的“唐三彩”,再到宋代的陶瓷工艺品,以及明代的木器、清代的景泰蓝,构成了中华民族精彩绝伦的工艺美术品的“百科全书”,融历史、文化、社会、科技、伦理、生活、民俗等多元知识为一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活教材”。

二、工艺美术的分类

工艺美术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除建筑以外的所有日常生活用品中的美术品。其中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1.日常生活的实用美术品

日常生活的实用美术品,以实用为主,观赏为辅,即在实用的基础上兼有审美功能。例如美观的玻璃器皿、绣花枕套、美观的被面、床单、窗帘、门帘等等。

2.民间工艺美术品

民间工艺美术品,是在民间创作、流传的工艺美术品,有的实用与观赏兼顾,有的以观赏为主、实用为辅。例如竹编器件、草编器件、柳编器件、麦杆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折纸、刺绣等等。这些工艺品使用的材料比较普通,制作工艺也比较简单,价格比较便宜。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艺术珍品。例如泥塑中的天津泥人张、无锡的惠人泥人、黑龙江的海伦剪纸等,都成为艺术精品和艺术名品。

3.特种工艺美术品

特种工艺美术品,指采用的原料比较珍贵,制作工艺异常精细,价格也较为昂贵的工艺美术品,主要供观赏与收藏之用。换言之,它们已不再具有实用价值,而主要是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了。例如瓷器、陶器、玉器、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根雕、发雕、微雕等等。

三、工艺美术的特征

工艺美术具有以下重要的审美特征。

1.民族性

民族性是艺术品的生命与灵魂。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艺术品,都以民族性作为亮点与支撑。例如瓷器,英文为“china”,原意即为“瓷器”,后来成为“中国”,可见中国作为“瓷器之国”,其瓷器的审美特征以鲜明的民族性为重要内涵,无论是造型上,还是纹样上,还是制作工艺上,都充满独特的民族性特征。

2.时代性

所有的艺术品,都是时代的重要标志,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中国的工艺美术品亦然,同样以时代性作为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例如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大多都是兽面纹(即“饕餮纹”),既像虎头,又像牛头,还像其他凶猛的兽类与令人恐怖的妖魔鬼怪,具有一种神秘美、狰狞美。实际上它象征着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的权威,带有明显的奴隶社会的时代印记。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中已不再有“饕餮纹”,取而代之的是采桑、狞猎等纹饰,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

3.造型性

第4篇:文艺作品的特征范文

剪纸艺人以客观形象为原型,融入自身的主观思想感情,经过精心设计,创作出带有浓郁民间特色的艺术品。剪纸艺术纯真质朴、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剪纸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面性

剪纸是一种平面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其高度概括的图形语言、简洁线条的镂空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构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剪纸的平面性造型主要是通过阳剪法、阴剪法、阴阳混剪法等表现手法上得以实现。剪纸艺人对纸张等素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并对线条进行高度的概括,形成基本轮廓,突出以无代有、以少胜多、黑白相称的特征,形成多层次的视觉效果,最终实现造型的平面化。剪纸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法既增强了作品的视觉表现力,又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装饰性

剪纸艺术由于受到纸张等载体的限制,不宜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更多是采用写意的表现手法,以展现出作品的主题与思想内涵。因此,剪纸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形成了神似重于形似、写意重于写实的艺术特点,也就形成了其装饰性的艺术特征。剪纸艺术的主题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俗习惯、草木虫鱼等;在色彩上有单色、双色、多色、套色、拼色等多种选择;在表现手法上有线条匀称、平视构图、画面对称等特点;在装饰手法有对称、反衬、透叠、夸张、反转等,丰富了剪纸艺术的造型手法和艺术表现力,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三)寓意性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被赋予丰富的寓意,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向往。剪纸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将物化的形象与“意”“吉祥”相融合,赋予作品深意,表达人们祈福纳祥的审美寓意。剪纸艺术通过精心的构图,巧妙的谐音、暗喻等表现手法,将图形与寓意融合在剪纸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因此,民间剪纸采用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形似重于神似的审美特征,如桃子象征长寿、灵芝象征福寿、石榴象征多子、莲花和鱼象征连年有余、柿子和如意表达事事如意、喜鹊和梅花象征喜上眉梢等。人们通过剪纸艺术表达内心的精神追求,正是艺术的真实内涵。

二、民间剪纸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图形语言的概括

剪纸艺术高度概括的图形、简洁的造型、平视的构图、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表现手法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大量创作素材。应用于平面设计中的剪纸艺术元素需要经过复杂的提取,提炼出文化内涵,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以提升作品的视觉表现力和信息传递力。设计者通过重构、变形、打散、错位等手段,将剪纸艺术中丰富的素材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既保留民间传统文化,又具时代特征的作品。如中国国际航空的标志——一只腾飞的凤凰,取材于剪纸中的凤凰图案,通过简化的变形手法,形成高度概括、线条简洁的图案造型,象征吉祥如意,使民间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中得到了延续。

(二)虚实观念的结合

剪纸艺术阴阳虚实相结合的空间表现手法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视觉空间理解和追求。阴阳虚实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协调统一,提升了视觉效果,给人以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如今,国内外众多平面设计都采用剪纸艺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以提高设计的信息传递能力。如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志设计,它的外形为实形,采用了我国古代货币的形状,展现企业的性质;中间虚形是空白的“人”形,表达企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虚实结合的设计作品传递出企业的性质、业务和宗旨,并展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是剪纸虚实观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典范。

(三)寓意象征的融汇

第5篇:文艺作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工艺美术;概念;种类;特征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54-01

一、工艺美术的概念

工艺美术,又叫“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类美术品的总称。”

工艺美术受物质材料与生产技术的制约,所以具有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性质。

二、工艺美术的种类

工艺美术品种繁多,通常分为三大类:

(一)艺术化的日常生活实用品

所谓“艺术化”的日常生活实用品,指的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例如绣花枕套,精美的被面、床单、门帘、窗帘,美观的玻璃器皿等。它们多以实用为主,以装饰为辅,即在实用的基础上兼具观赏价值。

(二)民间工艺美术品

这是流传在民间的工艺美术品,一般制作材料比较普通,制作工艺也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便宜,既可以供实用,也可以供观赏。例如竹编器件、草编器件、柳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刺绣、折纸等等。

(三)特种工艺美术品

这是制作材料比较珍贵、制作技术比较复杂、价格也比较昂贵的工艺美术品。例如瓷器、陶器、漆器、玉雕、玉器、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金器、银器等等。

三、工艺美术的特征

工艺美术具有自身独有的审美特征,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实用性

工艺美术的第一大审美特征是它的实用性。所谓“实用”,就是坚固而拥、使用方便、经济适用,兼具美观特点。

(二)造型性

工艺美术作为造型艺术之一种,造型性特征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我国先秦古籍中的科学文献《考工记》中,就强调工艺美术的制作必须“材美工巧”,强调只有优质的材料与精汇成的工艺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精美的工艺品。例如河北定州出土的金银错工艺品《狩猎放车饰》是汉武帝时代的作品。作为一种金属工艺品,它是用金银丝、片嵌入铜器表面,构成花纹,然后用错石(或磨石)错平磨光而成。它是车子的附件装饰品,其花纹均系与狩猎有关的图像,如猎人骑马、猎犬逐鹿、搭弓射虎等等,光是人禽兽畜就有123个之多。上面镶嵌的金银丝,色彩灿烂,细如毫发,体现出制作工艺的高超。又如玛璃雕《虾盘》,原材料是一块淡青色的玛璃,当中有一处为赭红色。制作者就巧妙地把整块玛璃雕成一个淡青色的盘子,盘子中盛放一只赭红色的大虾。其造型独特,色彩协调,称得上是匠心独运。再如核雕《夜游赤壁》,在果核上雕出苏轼、黄庭坚等人乘舟夜游赤壁的情景,还在舟头刻一条锚链,由40多个小如朱粒、细如发丝的椭圆形小环连结而成,环环相扣,转动自如,可谓巧夺天工。

(三)审美性

工艺美术品作为美术品,审美性特征也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创造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即用线条、色彩、造型、图案、装饰等外部形式,来传达和表现一定的情感、格调、情趣、意味,唤起观赏者的审美与审美享受。

(四)民族性

民族性也是工艺美术品固有的审美特征之一。其实,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民族性为生命与灵魂。19世纪俄国作家赫尔岑说:“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说:“谁要是考察一下所有其他各种艺术,他就可以发现每种艺术都具有某种标志着产生这种艺术的国家的特殊气质。”中国工艺美术品的民族性特色十分鲜明,为全世界所瞩目。例如著名的中国瓷器,英文为“caina”,已成为“中国”的同义词,也就是说,在西方人眼中,瓷器即中国,中国即瓷器。

(五)时代性

时代性也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许多工艺美术品,都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例如我国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大多都是“饕餮”纹饰,即像牛头、又像虎头,还像某种凶猛的怪兽,更像恐怖狰狞的妖魔鬼怪。它们显示出一种神秘的威力,具有一种狰狞之美。实际上则反映出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统治者的权威与秩序。

(六)收藏性

许多工艺美术品,因历史久远而成为文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例如元青花瓷器、汉代漆器等等。

第6篇:文艺作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他们眼往上苍》艺术哲学特征效果黑人女性

一、背景简介

《他们眼望上苍》诠释了黑人女性珍妮自我女性意识的觉醒,在黑人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创造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被誉为“黑人文学的经典”。作者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一位重要作家,是美国黑人文学经典、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和美国小说经典中的主要人物。

小说描写刻画了黑人新女性珍妮摆脱传统束缚、争取做人权利性的一生。作品问世时,因与当时黑人文学表现种族歧视的创作主流不符而备受冷落。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经过艾丽斯·沃克的挖掘整理后,赫斯顿和她的《他们眼望上苍》大放光芒。赫斯顿本人更是被艾丽斯·沃克称为“黑人文学之母”,小说也不再被认为是黑人风俗的简单刻画,而成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之作。同一部作品,为什么不同时期的评价会差别如此巨大,这就和文学作品的价值紧密相关。

丹纳在《艺术哲学》的第五章探讨了艺术品的价值高低和文学作品的等级,而两者的评判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三个标准:特征重要的程度,特征有益的程度,效果集中的程度。我们分别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们眼望上苍》的文学价值,来探讨她的艺术魅力。

二、特征重要的程度。

艺术品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使一个显着的特征居于支配一切的地位,因此一件艺术品(作品)越接近这个目的也就越完善。作品把我们提出的条件完成的越正确越完全,所占的地位也就越高。显而易见我们的条件有两个,就是特征必须是最显着的,并且是最有支配作用的。”文学价值的等级,每一级都相当于精神生活的等级,别的方面都相等的话,一部书的精彩程度取决于它所表现的特征的重要程度,就是说取决于那个特征的稳固的程度与接近本质的程度。艺术品等级的高低取决于它表现的历史特征或心理特征的重要、稳定与深刻的程度。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表现强烈种族意识就是美国黑人文学的主流:抗议对种族的歧视与压迫,努力保护黑人的利益,竭力塑造提高种族声誉的正面黑人形象,从而表明黑人与白人并无区别,最终证明种族歧视之荒谬。作品集中表现底层黑人身上的心灵扭曲都是由于种族歧视与经济压迫造成的,清楚地表明这些底层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决定了他自身的言行、态度、价值观和命运,同时社会对他的存在所表现出的极度冷漠是造成了他的恐惧和仇恨的罪魁祸首。

但是赫斯顿无法在作品中表现被污辱、被损害、任人宰割的黑人形象,她认为黑人文化并不是在和白人世界“白色文化”相衬映时才存在,它不依附于白人文化。她相信黑人可以独立处理事物,有着强烈的自尊和自信,完全不认为他们是社会的问题。反而在作品中极力表现黑人独有的文化传统,王家湘认为赫斯顿保持着对黑人语言和黑人传统的美的绝对忠诚,并且坚信黑人不是无所事事的,而是生活的很快乐很充实,因此在赫斯顿的作品中,所有情节都是真实来源于生活,记录了黑人的爱情,黑人的悲欢离合,同时也反映出赫斯顿对黑人生活的肯定。但是这些并没有得到其他黑人作家的认可。赖特在1937年写的《他们眼望上帝》的书评中批评这部小说“没有主题、没有启示性、没有思想”。认为赫斯顿的作品只是风俗记事,描写了黑人的日常生活,毫无文学性。“在赖特阴影中赫斯顿和她的作品埋入了岁月的尘土之中,直到七十年代,女权运动发展壮大,才受到应有的重视。”

赫斯顿与《他们眼望上帝》的遭遇也证明,既是黑人又是女人想成为作家已是难事,更何况还要在男性主宰的社会中,借助作品表达反抗男权压迫,为女人的做人权利呐喊的思想,这样面临的的就不仅是白人世界的敌视,因为同属黑人的兄弟姐妹也会觉得她们是叛逆,是异类,作品或遭冷落或备受嘲讽,她们以及她们作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广泛的承认,只等到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

三、特征有益的程度。

表现有益的特征的作品必然高于表现有害的特征的作品,—切特征中最有益的,没有问题是毫无缺陷的健康,最好是生气蓬勃的健康。[2,p415]同时要所有的性能都达到最高度,同时保持平衡与和谐。还要有完美的灵魂才算完备。因为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在人身上处于对立的地位,精神生活达到相当的高度就会轻视肉体生活,或者视肉体为附庸。作品的精彩的程度取决于有益人体的特征表现的完美的程度,我们所寻求的最高的典型,是一种既有完美的肉体,又有高尚的精神的人。事物的特征和艺术品的价值都根据这个双重尺度分成等级:特征越重要越有益,占的地位就越高,而表现这特征的艺术品地位也越高。

我们现在已经很少把赖特的《土生子》看做是上乘的作品了,全力倾诉着黑人(黑人男性)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是社会的歧视使他们压抑,造成他们的暴躁,愤怒和仇恨。整个黑人社会乃至白人社会都在为此而书写。而赫斯顿则认为《土生子》们中的黑人传达给读者的是生活中的压抑,让读者感觉到自己是这些压抑的产物,没有生存的乐趣和勇气,以致觉得自己是阻碍美国社会前进发展的“问题”,排遣后的欢畅很快被内心的痛苦所取代,这无意于生活,只会让更多的黑人苦闷彷徨。这类作品在本质上还是体现出对白人文化的推崇,因为作品中的黑人虽然在和白人共事,但是此时的黑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人,是经过白人“漂白”的黑人。

赫斯顿的作品没有宣泄,赫斯顿忠实记录黑人的点点滴滴,刻画独立存在的黑人个体,作品中的这些黑人个体也和世界其他人种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享有幸福的生活,完全不在意自己的黑皮肤。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提出妇女应当有一间自己独立使用的屋子,也就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在她这里女性开始自我的探寻。我想伍尔夫所指的女性当时应当是没有包括黑人女性的。南妮说黑人妇女是世界的骡子,白人把负担扔给黑人男性,他们不敢不接,但是他们转而又把包袱抛给了黑人女性。黑人女性的才智并不比其他人种的男人女人差,当她们诗兴大发时,被迫为男人烙烧饼,当她们准备歌唱时,却遭受白人的,生活让她们闭嘴,让她们隐忍。设想一下如果赫斯顿按照当时的模式套路来的话,黑人女性处于世界的底层:白人男性——白人女性——黑人男性之后才是黑人女性,或许还不如一头骡子值钱,她们要是诉苦,那她们的苦水肯定多过太平洋。

《他们眼望上苍》不仅是为黑人女性,为女性指引了一条自我解放的道路,她们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是对《一间自己的屋子》的具体实践,它让我们看到了生的乐趣,认识到独立自我的存在。寄予了她对所有人民,包括男人和女人的生存和完美的憧憬。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种族的思考,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所以它才会在掩埋三十多年后,重放异彩。

四、效果集中的程度

特征不仅需要具备最大的价值,还需要在艺术品中尽可能的支配一切。唯有这样,特征的光彩才能完全释放,轮廓才能完全凸显;也正因如此,特征在艺术品中的作用才比在实物中更加显着。其中所有的效果都应当集中,因为集中的程度决定作品的价值和地位。第一是心灵,人物要具有显着的性格。第二组原素是遭遇与故事,人物性格决定以后,经过摩擦才能表现这个性格。艺术家必须使人物的遭遇与性格配合,总体的性格与前前后后的遭遇合拢之后,表现出性格的本来面目和结局,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或最后的毁灭。最后就是风格。风格把内容包裹起来,但风格的效果必须和其他要素的效果一致,才能给人留下一个强烈的冲击印象。“人物的特性要直抵读者的内心,就必要要依靠情节,但同时又要必须通过语言刺激读者的感官:三种力量[人物,情节,风格]集中汇合以后,性格才可以完全显现。”艺术家在作品中越是集中能产生效果的许多原素,他所要表白的特征就越占支配地位。

作品的精彩的程度取决于效果集中的程度,也就是要三者保持平衡,和谐完整。各个部分必须有机统一,其中最微末的原素的最微末的分子都要为整体服务。《他们眼望上苍》中的人物众多,但是他们的性格都是十分鲜明的,珍妮的奶奶南茜护孙心切,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压制了孙女的爱情。另外三位男主人公的个性也是很突出的,其他的配角和“群众演员”不论出场时间的长短,也是性格鲜明。这位黑人小城长大的女作家,没有抛弃非洲的文化,作品的风格显示出了非洲特色。小说中女主人公三次历险式的婚姻,为我们展现了珍妮在婚姻的过程中自我的成长与觉醒。

“一切艺术都决定于中心人物”,或许珍妮比不上歌特和浮士德,但是她是《他们眼望上苍》的中心人物,全书都是围绕着珍妮,我们至今仍在为珍妮痴狂。作品的良好口碑虽然是在女权主义运动之后树立的,但是现在并不仅仅限于女性主义作家的赞美了,作品的魅力并仅仅在于珍妮的三次传奇式的婚姻故事本身,而是珍妮鲜明的个性,勇于表达自我独立的心声,和敢于获得自我的勇气。

有两点可以判定特征的价值,同时也是两个尺度衡量艺术品的价值的关键。一是看特征是否更重要,就是说这个特征是否是最稳定最基本的;二是看特征是否有益,也就是说对于具备这样特征的个人或团体,是否有利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艺术家作家运用作品所有的因素,把因素所有的效果集中的时候,特征的形象才会格外显着。这样第三个尺度便建立起来了:作品所渲染所表现的特征越趋于普遍的,能够支配一切,作品越美。我们所谓的杰作就是将最大的力量发挥最充分最完整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程锡麟.赫斯顿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法】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王家湘.在理查德赖特的阴影下—三四十年代的两位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和安一佩特里.妇女文学.1988(9)

[4]ValerieBoyd.WrappedinRainbows.NewYork:Scribner.2003.

第7篇:文艺作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

1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工作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各行各业从技术生产到目的设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方向性的转变。尤其是作为主导着我国经济的龙头产业,建筑产业的转变尤为明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号召下,我国的建筑产品从结构的定型到施工技术的应用等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程度的转变,尤其是就建筑设计工作来说,其是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方向的,在现今我国人口数量剧增,如何更好地保证建筑设计工作的质量及成效,如何让建筑产品在不断地转变中得到完善,如何更有效地相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号召,已经成为了现今建筑设计业界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了。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做好这一项工作也是凸显我国各地文化、让建筑产品的建设工作更为有效地响应现代化建设号召的一个主要途径:环境艺术设计是把环境融入到建筑产品、把文化融入到建筑产品、让建筑产品拥有其别具一格的灵魂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设计人员必须能够有足够的前瞻性以及文化素养,认识起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本土的地域性为依据,将其合理、可行地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去,从根本上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

2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性特征

在环境艺术工作中,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新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来说,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更是直接主导着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成效的:地域性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独有的一部分,也是区别于别类建筑设计的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是否能够取得相应成效的关键点。

2.1 地域性特征中的目的性

任何的工作要想做好,首先就必须确定工作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样,设计人员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之前,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对设计的目的进行全方位的可行性分析,这不仅仅是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凸显地域性特征的前提。:之所以要进行环境设计工作,就是为了突显出建筑产品的地域性特征,就是为了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承,让建筑产品有其别具一格的灵魂,让建筑产品能够在充分地展现出其独有的美的同时弘扬地域文化。这就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目的性,设计人员必须依照建筑产品所将要坐落的地方的地域文化以及自然优势,开展可行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通过建筑产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相影响的方式,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把建筑产品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在倚靠自然环境优势的同时也弥补自身的不足,使建筑产品和自然环境两者互相映衬,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2.2 如何在环境设计工作中体现出地域性特征

2.2.1 设计人员自身对身周环境的观察力以及认知度的提高

对身周环境的观察力和认知度是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都应该具备的一项职业素养,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同时,对从业者的艺术素养、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良好的环境观察力和环境认知度是主导着设计人员对地域性特征的了解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好地找到设计方向,能够让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设计工作的要点。要想充分地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地域性特征,这两项职业素养则是缺一不可的。但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的过程,设计人员在不断参加设计积累经验的同时,还应适时地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争取地域性特征能够在下一次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2.2.2 文化元素与环境整体的和谐

设计师在做环境没计前,必须认真理解建筑师的建筑母体设计原创理念与建筑文化元素语言内涵及建筑室内不同空间的功能要求,寻找建筑与室内空间的通俗简练的文化元素语言表达定位,如庄重、宁静、欢快、温馨、跳跃等等。比如一个酒店大堂的审内设计应该服从温馨、亲切、尊贵等文化元素语言,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元素设计中,如艺术品、图案、色彩、灯光、造型、材料肌理等都应按上述文化元素语言原则去设计与营造。如果文化元素定位偏离了建筑功能的文化语言,如过分严肃,或色彩偏冷调都将使其空间显得低沉与压抑,达不到建筑功能特定的文化语言要求。

2.2.3 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元素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进步,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优秀文化的相互交流。我国自汉代后,由于佛教传入与唐代丝绸之路兴盛,成就了历史上大最外来文化元素在中国绘画、宗教、建筑、雕塑等文化领域的广泛交融和应用,远到敦煌壁画、云冈石窟……近到北京十大建筑、南京中山陵及上海等城市建设,无不是中两文化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晶。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过:对中华文化的吸收利用而不加以提炼,只能是作为“孝子”对家业的保守与继承;努力学习外来文化而忘记自己是一中国人,只能是一“浪子”,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优化发展,即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事实证明,仁性与知性、道德与科学相互融会贯通,即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基本观点,是人性之整体,合之双美,离之两伤。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应中华文化元素合璧,要努力寻找中西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戴建华,吴萍,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的思考[J],艺海,2009(4)

第8篇:文艺作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声乐艺术;二度创作;内涵;情感表达

一、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内涵

声乐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主要指的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歌者不仅要将音乐作品的深层内涵揭示出来,还要将自身的艺术个性融入音乐作品中,以此来刻画作品。“二度创作”将“一度创作”作为依据,歌者通过歌声将内在的情感与意境展示出来,并将有声的歌唱转化为艺术想象。

(二)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特征

“二度创作”的特征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声表达与身心协同的科学性特征。声乐艺术是通过人声来表达音乐的,歌唱与乐器演奏不同,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不具有可视性和直感性,因此要在平日的学习中建立良好的发生感觉,让歌唱的技能体现科学性。二是“二度创作”与情感表现的特征。“二度创作”的过程是歌者、创造工具、与音乐作品(或角色)三位一体的表演艺术,要以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进行创作,歌者的声音与形体动作成为声乐表演的工具与材料,在艺术实践中塑造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声乐艺术更富有鲜明的表演性。三是气韵生动与形神兼备的特征。“气韵”泛指文艺作品中的形象表现,“神气”指的是精神与气质,在艺术创作中讲究气的生动,只有这样艺术才被赋予生命力。“韵味”指的是自然含蓄、节奏盎然,零人悠然神会,意犹未尽的审美境界。不论什么艺术形式的表演艺术都离不开形体动作,因为它是创造生动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二、声乐艺术中二度创作美的探析

声乐艺术中二度创作的美可以概况为五个方面:一是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旋律美。旋律的美主要表现在它有一个基础音调,在歌唱的过程中可供旋律发展,还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与不同民族的独特音调。二是声乐艺术中二度创作的声腔美。包括音质美、字音美、行腔美。音质的一傲剑决定了艺术表现里的发挥,字音依靠于“依字行腔”来塑造,行腔就是充分调动人声去美化语言。三是声乐艺术中二度创作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音韵回旋反复和节奏整齐匀称两个方面。回旋反复美是语言首要的因素,节奏是音调的骨架。四是声乐艺术中二度创作的形体美。包含体型美、体态美、仪表美、气质美。体型是歌者的身体个部分比例,体态是根据音乐作品的要求呈现的姿态,仪表美是体型美与形态美的升华,气质美是由内心所透露出的一种个性特征,通过外在的言行举止得以表现。五是声乐艺术中二度创作的器乐美。包含抒情美、对比美、声势美。器乐的抒情美与歌者的情感应该是协调一致,二者融合一体,相得益彰。对比美是人声与乐器在音色、音响上的对比,形成审美效果的对比,使得音色、音响更为丰富。声势美创造出宏达的音响世界,增强音乐作品的抒情性与戏剧效果。

三、声乐艺术中二度创作的演唱语言与语调的处理

(一)歌唱的语言的艺术特征

正确地将歌词语言运用到艺术实践中,就需要对其语言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歌唱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歌唱性特征,二是情感性特征;三是形象性特征。歌唱性特征有二:音乐特征明显,其韵律协和,节奏特征明显,富于吟唱效果;歌词语调丰富,语调是有声语言的核心,它蕴含丰富的思想内蕴。情感性特征有三:歌词语调的情感表达,会影响音乐作品旋律的风格;歌词的诗歌特征,内容具体、生动,表现情感清晰明朗,准确逼真;歌词描绘的意境,具有画的美妙意境,由景入画、由画入乐、由乐抒情,这是音乐作品创作的永恒规律。形象特征有三:生动的歌词描绘,产生真挚感人的效果,令欣赏着产生共鸣;传神的声音表现,具有鲜明、生动、优美的特点;独特的声部造型,表现不同的艺术形象。

(二)咬字吐字

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首先要注重的是咬准字头,字头的发音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歌唱语言表达的清晰程度。其次是引长字腹、字尾归韵,字腹要有良好的共鸣,同时发音的状态要保持,字尾的字音要咬清楚、准确,与声音保持连贯。第三要字正腔圆,“依字行腔”是声乐艺术的声音造型方法,要用语音的“说”腔去体现字音的“唱”腔。字与声的关系要处理得当,字要正、腔要圆,字正与腔圆要保持统一。

(三)语调处理

声乐语调处理首先要注重轻重强弱的语调安排。其中语法上的重音安排,是语言表达中的自然流露,它是语句本身所决定;逻辑重音的安排是为了突出和着重表达音乐作品的某些内容;比喻性强调可以增强比喻对象之间的逻辑强调;对比性强调可以突出语意内涵,深化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反复性强调是突出某种思想或形象。其次是语调起伏与速度变化。其中高低抑扬的语调体现出情感的变化与波动,高杨调表现欢快、奔放、赞颂、热烈、惊慌、号召等语气,低抑调表现压抑、悲泣、愁苦、沉重、思念、坚定、感叹、请求等语气;平直调语势平稳,曲折调曲折多变。声乐艺术中的二度创作是决定演唱的成败与品质的高低,它是歌者演唱声乐作品的核心,把握好二度创作,便可用扣人心弦的演唱去引起欣赏者心理的共鸣,让二度创作赋予音乐作品更加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艳著.声乐艺术体系中二度创作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6.

[2]靳晓莉.声乐艺术概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9.

第9篇:文艺作品的特征范文

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内外影视动漫作品已演化出各种风格流派。如日式影视动漫显得唯美精致,美式动漫则显得热情明艳,韩式动漫则是恬美清馨等,不一而同。其中风格中偏于人文气质的作品也有了多元化倾向,又细分出漫画化、本土化、装饰化等风格支流。因此,视觉艺术在影视动漫场景创建中因文化地域、民族国家、审美文化等差异,为了突显影视角色的特质而营造的场景也是风格炯异。如日本动漫作品《千与千寻》中场景创建中的造型显得诡异、神秘、多变、复杂,画面的色彩则华丽而丰富;美国动漫作品《黄金国》中场景创建中的造型特征是夸张、热烈、豪放,画面色彩非常鲜艳明丽;中国动漫作品《哪吒闹海》、《大闹天宫》中场景创建中的造型活泼、机智、勇敢,画面色彩温暖清丽;韩国动漫作品《美丽蜜语》中的场景创建中的造型可爱、柔美、清新,画面色彩清秀高雅……由此可窥见各流派在场景创建中营造造型的风格倾向特征。虽然影视动漫市场已发展了较长时间,也成功塑造了大批精典的动漫形象,如唐老鸭、米老鼠、阿童木、奥特曼等,但视觉艺术在动画场景创建中的运用并不是特别被重视,此领域也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及专业培养支撑。目前场景创建往往被认同是环境艺术设计,觉得它就是一个绘制背景的工作,甚至出现了过度重视视觉效果,忽视场景合理性的倾向。

二、视觉艺术在影视动漫场景创建中的表现

动漫作品的场景创建是要突显角色及环境的特质,视觉艺术应着力于用最佳的视觉审美光影运用效果、颜色搭配效果、绘画造型效果,塑造出最震憾力的冲击受众视觉审美极限的场景。一部动漫作品的环境、角色面貌及整体视觉审美氛围,需从如下几方面来表现。

1.场景创建要追求艺术合理性影视动漫作品在场景创建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剧情及作品叙事风格,一定要追求艺术合理性。因此需场景创建前先熟悉剧本,弄清剧本的时代特征、历史与文化特色,明确剧情发展地场景的地域风情、民族特点,重点分析角色及环境特点,实现场景造型风格与人物性格风格、环境风格高度地协调与统一。如动漫作品《大力士》中的场景创建就非常具备古希腊文化特色,它那滴水的帷幕、波浪形的纹样、俯冲式的设计等都是古希腊文化中的造型元素。

2.场景造型形式要彰显主题基调影视动漫作品在场景创建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最恰当的造型形式,彰显该剧的主题基调,其造型形式要吻合主题基调的地域和时代特征。如动漫作品《铁臂阿童木》、《机器猫》中的场景创建,都非常注重突显作品视觉艺术审美效果,其造型采用漫画式,显得洗练简洁,色彩处理上也是此风格倾向,彰显了主人公机智灵动的主旨特征。

3.视觉艺术是影视动漫场景创建中艺术家创意的外在流露过程,创作者将所思、所看通过图形等视觉传达元素表达出来。

三、视觉艺术要完美融入影视动漫场景创建有如下途径

1.广泛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于动漫场景创建中来吸纳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使之能融合时代特征后用于动漫场景创建,是一条继承与创新视觉艺术传播的好途径。如中国动漫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的场景创建中就运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元素,《大闹天宫》中的场景创建中则运用了汉代画像砖、敦煌壁画等传统艺术精髓。日本动漫作品《千与千寻》中的场景创建中则运用了似教堂的室内与似油屋的外貌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离奇的环境氛围,这些物象元素也是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典型物象。

2.动漫场景创建过程中,要注重艺术家主观色彩的运用艺术家在创建动漫场景之初,要在体验色彩的各种变幻规律,解读光照的各类神奇特征,研究色彩千变万化的基础之上,提炼出该作品在场景创建中最佳的主观色彩意识,这将直接关系到场景创建的高雅与低俗。主观色彩是对景物色彩的“简化”处理,是为动漫场景创建中各类活动留足“前景”余地。如日本动漫作品《龙猫》的主观色彩处理中,宫崎骏先生就在场景创建中充分运用了主观色彩,使作品极具象征意义和情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