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范文

养殖业的市场评估精选(九篇)

养殖业的市场评估

第1篇: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范文

关键词:GIS;工厂化养殖;适宜性评价;滨海新区汉沽

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5.027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1]。20世纪80 年代GIS开始应用于内陆水域渔业管理和养殖场的选择[2-3]。随后其应用主要集中在沿岸养殖区的选址和规划、养殖环境管理、水产养殖冲突预测、决策支持、数据分享支持等方面[4]。纵观国内外 GIS在渔业中的应用,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海洋渔业领域,主要涉及渔海况数据采集与分析、渔业资源与海洋环境关系、水产养殖选址、渔业资源评估与分析、标志放流、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渔情预报等方面[5-6]。

国内将GIS 应用于内陆水产养殖的研究还很少。200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同世界渔业中心(World Fish Center)合作,以河南省水产养殖区域规划为例,对该省与水产养殖发展密切相关的养殖技术、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资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选取了水资源、地质地貌、技术水平以及市场条件等12个对当地水产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估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因子的权重,构建水产养殖适宜性综合评估模型。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对评估模型进行综合运算,得出该省适合水产养殖发展的4类地区,即最佳区域、适合区域、可适合区域和不适合区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7-8]。

本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作为研究区域,在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和GIS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工厂化养殖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可为其他地区制定工厂化养殖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1 研究区域概况

汉沽位于天津市东部沿海,位于滨海新区北部,在滨海新区“一核三区” 规划范围内,与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休闲旅游区、中心渔港经济区、泰达现代产业区、天津北疆电厂同在北片区,地理位置特殊,水陆空交通便捷,区位条件优越。汉沽区濒临渤海湾,水域滩涂面积广阔,区内海岸线全长28 km,滩涂面积77 km2;陆域范围内池塘洼淀众多,水域面积4 000 hm2。经过多年发展,滨海新区汉沽已形成海洋渔业和内陆渔业的双重优势,其中工厂化养殖全市领先,已成为天津渔业发展重点区域。

2 评价方法

2.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查阅文献,咨询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和天津市水产研究所专家,走访汉沽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到汉沽工厂化养殖企业实地调研等多种措施,对汉沽工厂化养殖状况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确定了影响汉沽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地理、经济、社会等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 19个三级指(表1)。

2.2 确定权重

考虑到水产养殖评价的特殊性,选用了能够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相结合、对非定量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的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权重(表2)。

2.3 建立适宜性评价模型

在ArcGIS中完成所有基础图件的处理工作,得到Shapefile矢量图层。在IDRISI中导入Shapefile文件,生成矢量地图,然后根据各个评价指标转换成栅格数据,制作完成19个单指标评价地图。使用IDRISI中Fuzzy模块完成真实值向0-1值的标准化,使用IDRISI中Reclass模块完成数值分级为1、2、3、4,分别表示 “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非常适宜”。采用IDRISI中提供的MCE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多准则评价模块,依据分项权重和组合权重,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综合分析模型。

3 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见图1,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可养殖区域的总体适宜性较好,没有非常适宜和不适宜的区域。其中,93%以上的区域达到适宜,主要分布在杨家泊镇和寨上街的中西部地区,其他为一般适宜,主要分布在寨上街的东部地区。

从自然资源方面来看,滨海新区汉沽可养殖区域的自然资源(即水资源)良好,综合适宜度较高,以适宜和一般适宜的区域为主,没有不适宜的区域,但非常适宜的区域较少。其中,非常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寨上街的西部少部分地区,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杨家泊镇的西部和寨上街的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从发展基础条件方面来看,滨海新区汉沽可养殖区域的发展基础条件优越,综合评价很高,60%以上的区域达到非常适宜,其余区域都达到一般适宜,且杨家泊镇发展基础条件明显优于寨上街,杨家泊镇的可养殖区域均达到非常适宜,而寨上街的可养殖区域仅达到一般适宜。从市场前景方面来看,滨海新区汉沽可养殖区域的市场前景广阔,综合评价很高,60%以上的区域达到非常适宜,其余区域都达到一般适宜,区域分布与发展基础条件一致,杨家泊镇发展基础条件明显优于寨上街。

参考文献:

[1] 张超.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1-23.

[2] Kapetsky J M,Mcgregor L,Nanne E H.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to plan for aquaculture: A FAO-UNEP /GRID study in Costa Rica[M]. Rome: 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1987, 287:51.

[3] Kapetsky J M,Hill J M,Worthy L D.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atfish farming development[J].Aquaculture, 1988, 68:311-320.

[4] 郑晶予.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产养殖中的发展应用[J]. 河北渔业,2011(12):55-57.

[5] 龚彩霞,陈新军,高峰,等.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6):902-909.

[6] 吕雄杰,贾宝红,欧阳海鹰,等.基于GIS的天津市武清区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9):15-19.

第2篇: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安全为主线,坚持标本兼治,以夯实监管基础、完善监管机制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着力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与目标

(一)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属地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二是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三是坚持常态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监管执法和宣传帮扶相结合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以主要领导亲自抓为标志的组织领导更加强化,以“网格化”管理为标志的监管方式更加完善,以依法行政为标志的监管能力明显提升,以守法生产经营为标志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显著增强。加快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在畜产品中无检出,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着力打造“畜产品最安全”的行业名片。

三、全面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八项监管措施

要依法履行职责,围绕养殖及相关环节,落实“八项强化”措施,着力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一)强化畜禽养殖环节监管。生产源头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关键。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按照“六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环境生态化)标准,加快推进养殖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强辖区内养殖场(户)监管,严格饲养企业动物防疫条件,规范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二是督导畜禽养殖场(户)按照《畜牧法》规定,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记载的信息要连续、完整、真实,实现养殖环节质量安全过程全面监控、出现问题能够有效追溯。三是依法严力打击非法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犯罪行为。

(二)强化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监管。一是加大对辖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监管工作力度。监督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兽药GMP和兽药GSP,饲料生产企业严格落实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及不合格产品召回和销毁制度;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生产经营禁用兽药和假冒伪劣兽药饲料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推行“一卡三档三书”(即养殖场监管联系卡、养殖场药品购入和使用台帐档案养殖档案及监管档案、养殖场安全用药告知书保证书和监管工作责任书)用药用料管理模式,指导、监督养殖场(户)科学使用兽药、饲料,严格落实休药期制度。二是建立辖区内兽药饲料生产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和生产经营情况月报告制度。三是严禁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及其化合物,严禁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添加违禁化合物。四是建立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承诺制度、诚信档案制度和劣行“黑名单”制度,增强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促进投入品产业健康发展。

(三)强化畜禽收购贩运环节监管。对辖区内畜禽收购贩运人员全部实行动态登记备案制度和安全承诺书制度;督促收购贩运人员建立全市统一的畜禽购销登记台帐(样表见附件1),无产地检疫证明及来源不清的畜禽不得上市交易。

(四)强化畜禽定点屠宰环节监管。严格遵守行政执法“六条禁令”,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监管,对生猪定点屠宰场派驻检疫人员,并严格落实屠宰与检疫、检验同步制度,对证标不全、不符以及来源信息不清和没有检验合格凭证的,不得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实行定点屠宰的肉牛、肉羊等活畜参照上述办法办理。

(五)强化监督监测环节监管。按照农业部畜禽养殖场(户)逢出必检的要求,科学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合理确定抽检比例和频率,做到属地管理、分级检测、风险可控、监管有力。科学公正、随机抽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科学严谨地做好样品检测,确保结果真实有效,详实填写原始记录,规范出具检测报告。鼓励大型畜禽养殖场(基地)开展企业自检。

(六)强化“三品一标”监管。按照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具备条件的标准化养殖场参与无公害畜产品和地理标志畜产品认证和登记;强化无公害畜产品和地理标志畜产品的证后监管,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地理标志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建立退出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上报农业部核准注销。

(七)强化出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根据《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加强对生产、加工出口畜产品企业的备案和信用登记管理,督促其建立健全质量可追溯体系,一旦有进口国检测出质量安全问题的情况,出口企业要及时报告。

(八)强化违法行为查处。对初步调查认定涉嫌制售、使用“瘦肉精”等犯罪行为的,要按照农业部等八部(局)印发的《“瘦肉精”涉案线索移送与案件督办工作机制》(农质发[2011]10号)和省政府“三个一律”的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并做好案件移送后的协查工作。对其他涉嫌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农业部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部令第63号)和“五个不放过”的原则,查明违法事实,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四、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六项监管制度

(一)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制度。市、区市两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制定年度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计划,确定兼管领导,落实宣传培训经费,丰富形式内容,分级实施、确保效果。一是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对养殖场(户)和兽药饲料生产经营者的法规宣传和技术指导,提高其守法生产经营意识和科学用药用料水平;三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振消费信心,维护全市畜牧兽医系统公信力。

(二)舆情监控与媒体应对制度。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复、核查和妥善处理群众投诉举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依照规定对举报人实施奖励和保护;敏锐掌控舆情信息,做好搜集、分析和应对工作,善待媒体、慎对媒体、善用媒体。

(三)应急管理制度。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市、区市要分别制定和动态修订本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科学合理的做好两级应急预案的协调与衔接,将应急处置措施具体到单位、小组和岗位,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问题隐患和安全事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生命健康危害、负面社会影响和经济财产损失控制到最低作为应急管理的终极目标。

(四)风险评估制度。为及时消除系统性、区域性和环节性风险,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农业部有关要求,在全市畜牧兽医系统建立市、区市独立风险评估和评估信息共享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成立评估小组,掌控风险信息,确定评估频率,做好评估记录。通过风险评估,切实摸清危害因子的种类、区域范围和影响危害程度,研究提出科学防范和有效消除的措施和办法,科学甄别风险预期并按程序启动风险预警。

(五)量化考核制度。根据《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实施方案(实行)〉的通知》(鲁牧质监发[2012]8号)要求,从2012年起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量化考核评估,各区市于当年11月20日前,做好自查自评自纠工作,并将总结材料报市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市局考核评估小组于年底前对各区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考评。

(六)文档管理制度。要切实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文档的完善和管理,做到分类(项)管理,一类(项)一档;对行政处罚案件,做到一案一卷且文书齐全、手续完备,案件立卷归档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修改案卷内容。

五、突出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三个监管重点

(一)“瘦肉精”监管。“瘦肉精”监管要全面实行“四个全面排查”和严格落实“八项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监管措施,建立完善、规范的养殖和监管档案。

四个全面排查是:对生猪、肉(奶)牛、肉(奶)羊养殖场(户)全面排查并登记备案;对全市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全面排查;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全面排查;对活畜收购贩运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全面排查。以生猪、肉羊、肉牛为重点,严厉打击养殖及相关环节非法制售、使用“瘦肉精”违法犯罪行为。

八项管理制度是:一是建立健全养殖场(户)全覆盖登记备案制度,对所有养殖场(户)依法进行备案,敦促养殖场(户)完善养殖档案,加强动态监管,净化产地环境;二是建立健全不生产、兜售、使用“瘦肉精”承诺制度,促进企业加强诚信自律,守法经营;三是建立健全活畜收购贩运企业和经纪人登记管理制度,强化教育监督,实现问题可追溯;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测与生产经营主体自检相结合制度,加强监督检测,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建立健全生猪屠宰环节检疫检验同步管理制度,监督屠宰企业落实“瘦肉精”抽样检测记录制度,确保生猪证标齐全、来源明确、产品安全;六是建立健全“瘦肉精”黑名单制度,对企业生产、兜售、使用“瘦肉精”的违法犯罪行为记录在案,并在依法查处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监管;七是落实“瘦肉精”案件移送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八是落实“瘦肉精”举报奖励办法。按照《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青政办发[2007]40号)办理,畅通监督渠道,形成社会普遍关注,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要严格实行“两证一单三管四控”制度。“两证一单”即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和生鲜接单;“三管”是要突出管好三个环节。即奶畜养殖环节要建立养殖档案、防疫监管档案和休药期等制度;生鲜乳收购环节要检查督促建立健全生鲜乳收购销售检测记录、进货查验、卫生管理、留样追溯和质量安全保障等制度;生鲜乳运输环节要认真填写生鲜接单。“四控”是指严控非法添加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等犯罪行为、严控兽药残留、严控疫病共患、严控黄曲霉毒素M1等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

(三)餐厨废弃物、“地沟油”监管。餐厨废弃物、“地沟油”监管要实行“抓住重点、突击排查、依法查处”的监管机制。具体是以突击排查和监管排查为手段,以城乡结合部、城市近郊为重点排查区域,以小型生猪、禽类养殖场、散养户和以油脂作生产原料的饲料生产企业为重点排查对象,依法查处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用“地沟油”替代饲料用油脂生产饲料产品的违法行为。

六、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和各区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都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日常工作和应急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例行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和安全风险评估等。

(二)健全监管体系。尽快建立起市、区市、乡镇、村四级上下协调、各负其责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市和区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应独立,有编制,有人员。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要充分利用空余编制,做好人员招聘和培训工作。加快优化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力量,提高待遇,充分发挥其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工作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要明确监管责任,层层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和承诺书,全面实行“网格化”监管。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疏忽懈怠和监管不力者要给予批评或诫勉谈话,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3篇: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范文

1.1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立及人员现状。石河子市现有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15家,其中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家及各团场镇动物卫生监督所14家,共有监督执法人员173人,其中:30岁以下人员有24名,占总人数13.4%;31~45岁人员有55名,占总人数31.7%,46岁以上人员有95名,占总人数54.9%。本科及以上学历49人,占总人数28.3%;大专学历97人,占总人数56%;中专学历23人,占总人数13.3%;高中学历4人,占总人数2.4%(统计截止到2016年3月)。1.2监管对象现状分析。石河子市范围内现有规模养殖场425家、定点屠宰场14家、养殖小区1家、14家宠物诊疗机构。由于团场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团兽医站合二为一,没有单独的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只有相对分工是承担部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石河子市基层团场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都存在人员年龄老化、畜牧兽医后继无人的断层窘境,无法保障基层团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延续和有效开展。同时,当前团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学历较低,执法能力有待尽快提升。石河子市范围内90%的规模养殖场分布在各团各连较偏远处,呈现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等特点。由于面多点广,监管人员每月监督检查一次存在点能跑到但是监管质量无法保障,有的规模养殖场已进畜多日才发现、病死畜禽已处理多日才知道,造成监管滞后,多为发生问题以后才发现。由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改革不到位,造成现阶段各团在动物卫生监管中存在经费无法保障,运行车辆不足等问题。以上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制约了团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造成人员、经费的极大浪费,不能把有限的人力和经费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风险评估网格化监管实施的必要性

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分级及网格化监管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动物检疫遵循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区域化和可追溯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是依法开展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和网格化监管的法律基石。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与网格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监管的各种现象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根据划分等级情况在进行网格化监管,做到责任到人的工作,为动物卫生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只有进行了风险评估等级划分才能开展网格化监管才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使用在动物卫生监督最需要地方。

3风险评估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建立与运行

3.1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运用石河子市智慧畜牧大平台数据,以团场为单位划分片区,以各养殖场为点建立相关坐标点,系统初始默认各团各场的风险等级为100分,根据免疫、检疫、监督等情况进行相应的评判,分值逐步降低。3.2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度。根据智慧畜牧大平台建设的相关项目,结合动物卫生监督检查规范,由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动物疫病防控部门与各行业技术专家一起制定智慧畜牧大平台中各项监督检查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评估进行调整。3.3风险评估等级划分。根据相关动物疫控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综合评判,计分采用百分制,80分及以上判定为A级即风险较低采用绿色标注;80-60分判定为B级即风险一般采用蓝色标注;60分及以下判定为C级,即高风险采用红色标注。借助智慧畜牧平台,在平台上以颜色进行风险评估的标示,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实现档案电子化管理。3.险评估主要方法。3.4.1初次建立风险评估等级初始由智慧畜牧平台默认为100分。3.4.2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监督检查。根据风险评估等级划分,针对各风险等级内的企业由各团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风险评估监督考核,根据当前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监督检查、抽查、群众举报、舆情曝光问题、周边动物疫情形式等方式方法进行调查,根据制定的智慧动监网络平台进行监督打分,对各个规模养殖场进行等级的动态调整。3.5网格化管理。基于风险评估等级划分后确立的等级,开展市、团动物卫生监督所划分网格化管理,团场动物卫生监督所首先对管辖区域内监管企业根据等级划分责任到人,高风险企业必须由各个团动物卫生监督所领导负责亲自主抓。同时团动物卫生监督所主要领导作为总负责为该辖区内网格化负责人。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据各团风险等级划分综合考量后制定所领导总负责,科室相关人员具体负责到团,直接督促高风险企业落实整改责任。

4结论

第4篇: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范文

我市是海洋大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区,大陆架平坦,海岸线长近20公里,拥有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342846亩,初级水产品总产量达12万吨,现有省级认定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11个,产地面积4765亩,国家无公害水产品18个,绿色食品3个。“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初级水产品是人民群众每餐喜吃的重要食品之一,近些年来,特别是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包括我们海洋与渔业部门高度重视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温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等有关文件精神,较好地落实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品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建设、投入品监管、药残抽检和病害监测预报等为工作重点,加强源头管理和日常监控,加大专项整治和产业引导,通过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及开展无公达“双认证”、>:请记住我站域名/

>

>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渔)民生产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消费者的自我保护

意识不强。一些养(渔)民对于药物残留问题认识不够,人民群众识别优劣初级水产品能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于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消费者一方面存在麻痹思想,对劣质初级水产品危害性估计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又受生活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有些无可奈何,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2、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比较匮乏。

3、地方适用标准制订及推广示范工作滞后。本地适用渔业标准数制订不够,有些其它地方品种健康养殖技术标准可能会不适合本地实际,需引进完善和示范推广。

4、渔业环境监测及评估工作还没起步: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导致渔业水域环境日趋恶化,原先适合渔业养殖的水域严重污染后,可能已经不适合进行渔业养殖,政府没有对渔业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来重新调整制订渔业养殖水域规划。

5、捕捞渔船(特别是拖虾渔船和渔运船)存在滥用保鲜剂(主要是焦亚硫酸钠)现象,个别渔民嫌麻烦不按保鲜剂使用规范要求,直接将焦亚硫酸钠粉撒到海捕虾上面,导致药残严重超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6、食品安全监管合力还需增强。由于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保障食品安全执法工作。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缺乏,难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众多,涉及的主管部门有农林、渔业、工商、贸粮、卫生、质技监、食药监等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也不够完善,容易造成多头管理或监管不力现象,致使有些问题监管难以到位,影响了食品安全执法工作。

三、对策与建议

(一)制订并完善我市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为切实履行初级水产品安全职责,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明确局领导、相关科、站、队工作职责,确定一把手对初级水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负总责,分管副局长负直接领导责任,各职能科室负责人负直接责任的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强有力的监管工作机制。通过各项制度建设,构筑起初级水产品监管工作的“组织、认识、责任”三到位,健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大型广告、网站、下乡发放资料、现场教育等途径大力力宣传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引导广大生产经营都诚信守法经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水产品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水产品安全监客的社会氛围。

(三)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以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保鲜剂等渔业投入品的合理规范使用为重点,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①,指导渔民规范科学用药,建立健全养殖生产档案,落实“三项记录”制度,增加法律委员会意识;通过标准化示范培训推广,指导拖虾渔船和渔运(收鲜)船正确使用保鲜剂等投入品,规范海捕虾保鲜行为;

(四)从强化管理、注重实效入手推进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制度化,强化产中监管,加强初级水产品药残与质量安全抽查监控。

1、加强现场检查。深入推进水产养殖和渔业捕捞生产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综合督查行动,通过监督检查,指导导改正,执法查处,进一步强化生产过程监管;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开展拉网式检查。检查内容如下:①苗种生产企业是否按照苗种许可证批准范围从事水产苗种生产;②水产苗种生产单位与养殖单位是否存储、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已烯雌酚和五氯酚钠等禁用兽药、原料药、人用药;③养殖单位是否按休药制度规范投售水产品;④苗种生产企业和较大规模养殖单位是否依法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投售记录等制度;⑤拖虾渔船和渔运船是否按规定规范使用保鲜剂(焦亚硫酸钠),是否存储、使用禁止使用的非食用

化学物质。

2、加强药物残留抽检。结合近几年我市养殖捕捞品种、用药状况,加大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特别是在养殖用药高峰期和夏季海捕虾保鲜剂使用高峰期,对全市水产养殖场、水产苗种场、拖虾渔和与渔运(收鲜)船,开展药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督抽查,保证抽样的随机、公正、科学、规范。

3、推进健康养殖行动。加强对生产者健康养殖技术的培训,大力推广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加大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加快无公害标准实施;巩固和深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和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强化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生产者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现场检查和药残抽检中查出的违规者,根据违法性质、危害程度,采取停止销售产品、责令整改、产品无害化处理或监督销毁、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措施。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者实行专库管理,重点监控,限期整改;对于各案件的处理,切实做到禁用药物来源和渠道未查清的不放过,超标产品未处理的不放过,该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

(五)新《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法》已经颁布,将于20__年6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已逐渐健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议政府成立食品安全监管联合专门执法队伍,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多头管理或临管不力现象问题。

(六)开展“千场无公害,万户信得过”活动,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健康养殖。积极开展无公害、健康养殖标准制订、示范推广工作,引导养殖单位(户)推行标准化、无公害健康养殖是实现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要的手段;对符合条件的,积极鼓励申报省级无公害“双认证”与质量信得过单位,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在特色优势基地建设、龙头修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种子种苗工程、新技术、产品和产地认证情况等作为项目筛选的标准和优先条件,引导渔业生产者生产更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

第5篇: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范文

关键词 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南湖荡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12-0092-04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12.019

生态系统服务不仅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而且维持了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它是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地基础。 在各类型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价值最高[1]。研究湿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的价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才能促进湿地自然资源开发的合理决策。 本文通过对南湖荡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价,为其可持续发展和湿地保护及合理利用 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南湖荡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区西南部阳澄片区内,是常熟市第三大湖泊,湖体总体上呈残月型 ,蜿蜒曲折,成锯齿状。主体水面面积为2.39 km2。围垦养殖,湖滩小岛垦种成田, 部分开挖鱼池,鱼塘面积达3.93 km2,造成南湖荡湖面变窄,现状湖面最宽处约500余m ,最窄处仅10余m。

2 湖泊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2.1 生态服务价值定性分析

南湖荡的核心服务功能是水产养殖功能、涵养水源功能以及水质净化功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南湖荡仅仅具有这三项服务功能,作为常熟市第三大湖泊、城乡结合 部的天然湿地,南湖荡 同时具备水生植 物生产、调洪削峰、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栖息地和文化娱乐等功能,南湖荡湿地生态系统 因为多年的筑圩围垦和围湖养鱼,造成湖面和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湖区周围农业生产、禽畜 与水产养殖、砖瓦、工业企业以及垃圾填埋厂都对其湖泊生态功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2.1.1 水产养殖功能

很长一段时间,水产养殖功能被认为是南湖荡的唯一功能,物质生产能够提供给人们直 接的物质产品和经济来源,历来极受重视。 南湖荡目前湖面面积2.29 km2,规划区内现有鱼塘面积4.50 km2,养殖户100多户,养 殖 的品种主要为草鱼、青鱼、鲢鱼(白鲢、花鲢)、鲫鱼。2006年统计规划区内养有鱼1 134

t,虾183 t,蟹128 t。

2.1.2 调蓄功能

现状南湖荡属圩区控制,常年控制水位约2.2-2.3 m,较河塘水位低约1.0m,仅剩 下与望 虞河相连的南湖闸、与元和塘相连的南湖荡闸2座套闸以及一座排涝站仍在使用,其调蓄功 能较弱。 但是,南湖荡西连望虞河,东距昆承湖仅5公里左右,在空间上完全可满足昆承湖补 水的要求。望虞河作为引江济太的清水通道,水质优良,保证了南湖荡的引水条件,是较 好的补水水源。

2.1.3 水质净化功能

南湖荡周围主要是农田,另有部分砖瓦厂和一处垃圾填埋场,大量农田化肥、农药的 使用,再加上养殖过程中饵料的投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南湖荡自身 的水质净化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南湖荡大部分已被用于渔业养殖,依然存有一小部分湿地,生长着芦苇等湿地植物,发 挥一定的水质净化作用。

2.2 生态服务价值定量评价

生态服务功能按照价值可分为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两类,前者包括物质生产功能中 的渔业生产和水生植物生产,以及水资源调节功能中的涵养水源等方面的价值;后者包括大 气调节功能、水资源调节功能、水质净化功能、土壤形成、营养循环、侵蚀控制、生物栖息 地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等方面的价值[2]。 南湖荡周围主要是农田,另有部分砖瓦厂和一处垃圾填埋场,大量农田化肥、农药的使 用,再加上养殖过程中饵料的投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南湖荡自身的 水质净化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2.2.1 直接利用价值评价

(1)水产养殖功能。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繁衍了丰富多样的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 极大地推动了全流域捕捞业和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为人类生活需求提供了丰富的鱼类、 蟹类、贝类等水产品。 南湖荡的养殖品种主要为草鱼、青鱼、鲢鱼(白鲢、花鲢)、鲫鱼等。2 006年当地草鱼、鲢鱼、鲫鱼价格分别为9.2元/kg、5元/kg和10.8元/kg,取这三者的平均价 格作为当地渔业的参考价格,即8.3元/kg。同时以2006的青虾价格作为虾类的参考价格,即 36元/kg,以2006年9月江苏湖蟹报价为参考价,即75元/kg,其总价值为2 560万元。

(2)供水功能。 南湖农场的部分工厂直接取水南湖荡,年工业用水量约为130万,m3;南湖荡农林业灌 溉用水一部分取自南湖荡周边河道,其余靠近湖面种植地取用南湖荡水用于灌溉,年农 业用水总量约为500余万m3。 南湖荡每年可涵养水源量约为5.37×106 m3,本文假设其10%用于周边 居民供水,则每年的供水量为5.37×105 m3。常熟市居民生活用水水价为2.40元/t,水 的密度是1 000 kg/m3。可以算出,南湖荡供水功能的价值约为129万元。

(3)科教功能。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 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我国单位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的平均科研价值382元/hm2(崔保山和杨志峰 ,2001)[3],Costanza等人(1997)评估全球湿地生态系统地科研价值为861美元 /hm2,本文采用国内80%,国外20%的权重评价南湖荡的科研价值,美元对人民币汇率采用 2009年5月22日的6.823 9,则南湖荡科教功能的价值为1 480元/hm2。李婷等:常熟市南湖荡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12期南湖荡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直接利用价值约为2 724万元(见表1)。

2.2.2 间接利用价值评价

(1)涵养水源。 南湖荡湖泊湿地涵养水源的价值通过涵养水源量,用影子工程法来计算。根据《常熟市 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南湖荡保护规划》, 南湖荡现状湖面面积2.39 km2,常年控制水位在2.2-2.3 m左右,取平均 值2.25 m,则南湖荡涵养水源量约5.37×106 m3。影子工程法计算公式:

Lz=Xi•Io•(1+i)(1)

式(1)中:LZ 为涵养水源的价值;Xi为修建1 m3水库库容的平均价格(0.67元); IO为湖泊涵养的水资源量;i为修建水库的价格增长率(-1%)。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南湖荡涵养水源价值约为356万元。

(2)水质净化功能。本文从对氮磷的去除角度进行水质净化的价值计算[4]。选取 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几个大型湖泊的单位面积平均N、P去除率,分别为3.98t/km2•a和1.86

t/km2•a,作为南湖荡单位面积平均N、P的近似出去率。南湖荡湖泊面积为2.39 km2 , 则其N、P出去量分别为9.51 t/a和4.45 t/a。湖泊的N、P净化功能的价值采用生活污水处理 成本N1.5元/kg,P2.5元/kg计算,计算所得南湖荡水质净化功能的价值为2.5万元/a。

(3)营养循环功能。 南湖荡水产养殖十分发达,养殖规模庞大,除鱼塘精养外,南湖湖面几乎被围网养殖 占用。 水产养殖产生的营养物质固定量以水产品中鱼、蟹、虾的氮磷固定量 为例,将固定量等价为化肥的价格,即为营养循环功能的价值[5]。化肥的平均价 格取2 702元/t。据表2可计算出南湖荡营养循环功能的价值约为1 319万元。

(4)侵蚀控制。湿地保护土壤、减少土壤控制的价值用土壤废弃的替代价值来计算。土壤 侵蚀量是与有无植被相关的。根据中国土壤侵蚀的研究成果,无植被土壤的中等程度的侵蚀 深度为15-35 mm/a[6]。计算公式如(2):

年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侵蚀差异量×湿地总面积土壤表土的平均厚度×湿地生产的平均效益(2)

由于南湖荡现状湿地面积很小,约为0.34 km2;侵蚀差异量取平均值25 mm/a;土壤表土 的 平均厚度采用全国平均值94.53 cm;湿地生产的平均效益参照崔丽娟等人对鄱阳湖研究的结 果,245元/m2•a。因此,南湖荡湿地生态系统地这项功能价值近似为220万元/年。

(5)生物栖息地功能。 南湖荡的生物栖息地功能的估计采用成果参照法, 参照美国经济生态学家Costanza等人的研究成果,湿地的避难所价 值为304美元/hm2。据此计算出南湖荡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栖息地功能的价值为49.6万元/ a[7]。

综上,南湖荡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间接利用价值约为1 948万元(见表3)。

3 结果分析

本文从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两方面评价了南湖荡湿 地生态系统的8种服务功能,得出南湖荡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是4 672万元/a,相当于常 熟市2008年的总GDP 的0.03%。各项生态 服务价值的评价结果见表4。其中,水产养殖、休闲娱乐和营养循环的价值较高,其次为涵 养水源、生物栖息地、科教和水质净化。

4 南湖荡生态服务功能调整建议

目前,南湖荡最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水产养殖,占总价值的56.35%,丰富的水产品使南湖 荡地区的营养循环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高密度的渔网则提高了南湖荡的侵蚀控制能力,这些 都很大程度上受到高强度渔业生产的影响。针对南湖荡这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展极不平衡 的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继续保持南湖荡水产养殖优势的同时合理规划、有条件地限制其规模。南湖荡水产养 殖在提供正向价值的同时明显具有负向价值。 水产养殖十分发达,养殖规模庞大,除鱼塘精养外,南湖湖面几乎被围网养殖占用。 养殖密度高,投放饲料过多,必将导致水体富 营养化。 在内湖进行水产养殖时 要确保水域的水质,避免造成污染保证湖泊湿地的物质生产价值。

(2)扩大南湖荡的水体、湿地面积,提高其作为涵养水源地的作用。南湖荡周边原有水网 较好,村级河道比较密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上没有完整的河网水系规划,导致 河湖水面被填埋现象严重,河湖淤积,水系沟通不畅,不利于引排水和水体流通,影响水环 境。因此,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湖泊的破坏,划定湖泊湿地的保护、恢复和开发范围,加 强湿地及周边植被恢复,吸引大量水禽前来栖息定居,从而减少因填湖造田,改湖围塘,占 湖开发等人为活动造成的湖面、湿地萎缩。

(3)发挥南湖荡湖泊湿地潜在的休闲娱乐价值。休闲娱乐功能,根据影子工程法,以生态 旅游方面的投资来估算。参考《南湖荡保护规划》,南湖荡保护规划总投资额为29 710万元 ,按照通用的旅游投资预收,以效益比15%计算,南湖荡每年提供的休闲娱乐服务的价值为4

456.5万元。南湖荡原本就是湖草丛生、鸟类栖息的湿地,在休闲娱乐方面可以更多的结合 农村自然风貌以及体验农家生活等方式,与尚湖和昆承湖的旅游开发形成错位发展,结合尚 湖、南湖荡、昆承湖、沙家浜等旅游线,建设为休闲娱乐的城市滨水生态湿地。

(4)建立湖泊湿地科研检测中心和宣传教育基地。在南湖荡西片与望虞河交汇 的水文泵站 ,建立湿地科研培训基地,为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场地,通过科研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湖泊湿 地的意识,使公众认识到在城市区域,湖泊湿地所起到的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重要的生态 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欧阳志云,李文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与研究进展[M].北京:气象出 版社,2002(第一版):1-27.[Zhiyun O, Wenhua Li. The Intension and Research E volv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M].Beijing: Weather Press, 2002:1-27(1).]

[2]欧阳志云,赵同谦,王效科.水生态服务功能分析及其间接价值评价[J].生态学 报,2004,24(10):2091-2099.[Zhiyun O, Tongqian Zhao, Xiaoke Wang. The Analys es of Ecosystem Value of Water and Evaluation of Indirect Value [J].Ecology Tr ansaction,2004,24(10):2091-2099.]

[3]李景保,常疆,李杨等.洞庭湖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研究[J].热带地 理,2007,27(4):311-316.[Jingbao Li, Jiang Chang, Yang Li. The Economical Va lue Research of Water Ecosystem Value

of Dongting Lake Drainage [J].Tropic Ge ography, 2007,27(4):311-316.]

[4]Costanza R.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 l [J]. Nature, 1997, 387: 253-260.

[5]崔丽娟.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23( 4):47-51.[Lijuan Cui. The Research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Evaluation of

Poyang lake [J].Ecology Magazine,2004, 23(4): 47-51.]

[6]刘晓辉,吕宪国,姜明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8 ,28(11):5625-5631.[Xiaohui Liu, Xianguo Lv, Ming Jiang. The Research of Eco system Services Value Evaluation of Lake [J]. Ecology Transaction, 2008,28 (1 1): 5625-5631.]

[7]潘文斌,唐涛,邓红兵等.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初探-以湖北保安湖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0):1315-1318.[Wenbin Pan, Tao Tang, Hongbing Deng.

The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of Lake [J]. Applied Ecology Transaction , 2002,13(10):1315-1318.

Evaluation on the Ecoservice Value of Nanhu Marsh in Changsh u City

LI Ting YE Yaping

(College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Hehai University, NanjingJiangsu 210098,China)

Abstract

Nanhu(South Lake) Marsh, the third largest lake in Changshu City, is a natural

第6篇: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畜牧生产及动物防疫工作现场会,主要是回顾去年畜牧生产及动物防疫情况,分析和把握今年我市畜牧兽医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组织动员全市畜牧兽医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全力以赴,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和动物防疫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增强对畜牧兽医工作的信心。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按照既定思路和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面对畜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扬求真务实、克难攻坚的奋斗精神,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扎实推进,重点突破,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有效遏制了动物疫情和市场波动对畜牧业发展的严重冲击,全市畜牧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在推进全省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显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牧业产值有效提升。据市统计局统计公报,全市去年肉类总产量11.21万吨,增长10.3%(其中猪肉7.21万吨,增长3.8%);年末生猪、家禽存栏分别为61.43万头和1330.26万只,分别增长4.9%和23.5%;能繁母猪存栏4.6万头,同比增11.1%。去年全市畜牧业生产总值达24.44亿元,增长10%。

(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新发展。全市拥有*等特色畜禽品牌10多个,45%左右的畜产品实现订单化生产,10%的畜产品进入超市或实施连锁经营。全市新增各类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合作组织总数达到150个,吸纳了5000户畜禽养殖场户参加,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积极实施省发展食草动物项目,在9个久发达乡镇61个村562个示范户中,继续增加总效益314.7万元,户增收入5600元,进一步推进了我市食草动物的发展。目前,兔饲养量约占全省总饲养量的75%。

(三)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明显提高。在全省20*年度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评估中,我市三项免疫提高幅度分别居全省第三、第二、第二位,任务完成率分别为全省第九、第二、第六位,均比上年有大幅提高。全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确诊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Ⅱ型链球菌病疫情,奶牛“两病”逐步得到净化。

(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继续推进。全面完成71个规模畜禽场的排泄物治理任务和2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的建设任务。促进了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减轻了农业生产和环境污染,改善了养殖场饲养条件,提高了饲养水平,进一步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

(五)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初见成效。进一步规范了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市场经营秩序,强化了对畜禽无公害生产基地、城乡集贸市场、牲畜交易所、屠宰厂、规模畜禽养殖场等畜产品生产、经营场所的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初见成效。全市建成了21个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了12个温州市及浙江省绿色畜产品,无公害基地生产的畜产品已占到全市总量的20%。

总的来看,20*年我市畜牧兽医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调控政策、支持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畜牧从业者的积极性。其次得益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对畜牧兽医工作给予了充分理解、多方支持和帮助,为畜牧兽医事业发展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第三得益于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辛努力。在艰苦繁重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忘我奉献,为畜牧兽医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畜牧兽医工作的紧迫感。

当前畜牧兽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无论从政策层面看,还是从现实状况分析,我市畜牧兽医工作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从政策趋向看,政府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20*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我市也出台了《*市政府出台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决定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提高生猪自给率,通过5年努力将猪肉自给率从33%提高到43%。一年内国务院和地方出台政策如此之多,措施如此之实,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必将对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二是从发展势头看,我市工商资本对畜牧业的投资热情越来越高。温州作为我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民间资金充足。目前,畜牧业的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在通常情况下,饲养1头猪的效益相当于半亩粮。特别是经过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严重挑战、经过生猪价格激烈波动后,社会对畜牧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农业投资项目盈利潜力吸引着工商资本的进入,这为在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取得高回报率提供了难得机遇。因而这几年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趋势呈现上升的势头。三是从温州实际看,畜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我市的生猪等畜产品供给有2/3是靠外地调入,城区的畜产品自给率不到15%。可以讲,我市农产品的自给率还是严重不足的,这就给我市农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新形势下,畜牧兽医工作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畜牧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有待提高。养殖方式比较落后,组织化程度偏低,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加之政府的调控能力较弱,面对市场变化容易导致生产大起大落。二是畜牧业用地难的瓶劲仍然没有打破。*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均只有三分地,对畜牧业生产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很多畜禽养殖户几乎无法找到畜禽养殖用地。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环节存在漏洞。经营环节打击力度不够,市场上假冒伪劣的兽药还不少,养殖场户超剂量、超范围、超时限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问题仍然存在,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的情况不容乐观。四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有待完善。国内外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防控任务十分繁重,个别地方防疫机构和队伍还不够健全、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防控能力与防控任务不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上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敢于正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和用地困难仍然限制着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既迎来了大好时机,又面临着不少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决不能因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而不发展畜牧业,决不能因排泄物治理任务艰巨而不发展畜牧业,决不能因土地等生产要素紧张而不发展畜牧业。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切实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健全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长效防控机制,加强畜牧兽医体系支撑,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和动物防疫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快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政府引导、政策驱动、市场调节、科学发展的原则,狠抓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狠抓特色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狠抓畜禽排泄物治理、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狠抓畜产品安全监管等五个工作重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发展生猪生产,有效提高市场供给率。去年以来,中央、省、市为扶持发展生猪生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涵盖能繁母猪补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生态养猪场和饲养小区建设补助、生猪保险、用地保障等方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主要就是要花大力气贯彻好、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要抓好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省级、市级和县级生态养猪场和饲养小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猪生产,通过5年努力,将我市猪肉自给率从33%提高到43%。新建养猪场(小区)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品种定向、统一防疫消毒、统一环境绿化、统一污物达标排放“五统一”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进行设计施工和生产,建设一个,成功一个,达标一个,见效一个。

(二)突出抓好特色牧业,继续优化牧业结构。我市农业总体规模不大,但特色鲜明。近年来,我市的奶牛、肉兔、长毛兔、梅花鹿等食草动物以及蛋鸽、獭兔等特色畜禽发展迅速,带动了一大批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今后,要在加快发展食草动物等特色牧业上下深功夫,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挥温州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尽快形成畜产品优势产业区(带),推进畜牧产业结构调整。

(三)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牧业产业升级。一要大力推进畜牧业品牌建设和展示展销。继续加强优质畜产品品牌窗口建设,以优质家禽、禽蛋、蜂产品、奶制品等为重点,继续扶持*等知名品牌,促进养殖、加工、经营等环节紧密衔接,建立一批品牌经济的优势产业链。积极组织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利用农博会等平台开展展示展销活动,创新营销模式,扩大连锁经营、虚拟经营。二是突出抓好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提升。积极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服务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技能化建设。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与养殖户联系紧密,有效实现产销衔接、利益联结的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各个主导产业的试点示范合作社,切实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帮助畜牧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为龙头企业的产品加工开发和技术改造做好服务,提升我市的畜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事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一直是畜牧兽医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球、全国和我省周边地区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特别是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部分地方仍有发生,我市是销区,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压力一直很大。我们充分认识动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把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到各项工作不大意、不疏忽、不放松,常抓不懈。一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各地要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规定>的通知》(*发〔20*〕58号)和市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关于落实市级有关单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职责、责任处室及责任人的通知》(*防指〔20*〕7号)精神,认真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和具体人员的责任,健全政府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继续推进市对县、县对乡镇政府的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综合目标考核。深入推进联场带户责任制、屠宰检疫责任制和流通监管责任制,切实加强责任体系的监督检查,严肃责任追究,确保责任真正落实。二要抓好强制免疫效果评估,不断提高免疫密度质量。

各地务必把免疫工作放在首位,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要切实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和猪瘟的强制免疫工作,加强疫苗管理,确保强制免疫到位;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对县、县对乡镇的免疫质量监测评估和防疫巡查,对抗体达不到规定要求或接近临界值的畜禽开展集中补免。同时加强对免疫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做好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免疫薄弱环节,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双到位。要把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作为近阶段防疫工作的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深入研究生猪科学免疫程序,全面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的发生和传播。特别要针对快速型肉禽和蛋禽这两个免疫薄弱环节,要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免疫程序、方法和手段,提高免疫效果。三要突出动物疫情监测分析,及时切断疫病传播途经。要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完善村级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坚持疫情举报核查制度。继续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各地要按照《20*年*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计划》的有关规定,切实抓好日常监测、集中监测和紧急疫情监测。当前,重点要加大对种禽场、水禽饲养密集区、活畜禽交易市场、候鸟栖息地、野鸟活动频繁地区、散养畜禽、畜禽养殖集中地区及去年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地区的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力度,及时掌握免疫质量,分析和评估监测结果,预测疫病流行态势,提出防控对策。

要切实做到对监测阳性畜禽及时处置,对监测抗体水平低的及时补免,对监测发现的疫情隐患及时消除。要组织动物防疫场所监管责任人、村级动物防疫员和疫情报告员,加强疫情巡查,及时报告,规范处置。四要强化动物疫病溯源管理,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使用和管理好牲畜二维码标识是建设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基础工作,也是牲畜上市流通的前提条件。目前,全市已签收二维码耳标98.34万个,发放耳标数量41.06万个,但各地进度不一,*较快。各地要抓紧抓好,及时落实牲畜耳标资金,利用春防时机,做好牲畜耳标佩带工作。要加强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养殖档案管理工作,指导畜禽养殖场全面、准确地记录养殖相关信息。尽快建立完善的省级信息数据库,加大培训力度,保证信息数据顺利传输,初步实现从饲养、运输到屠宰各环节标识和信息数据的查询和可追溯管理。要下大力气继续开展千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标识及生产防疫信息报送工作,完善动态监测点信息报送工作。五要深入推进示范乡镇建设,着力提高基层防控水平。要在全面总结去年省级动物防疫规范化示范乡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推进市本级和县级动物防疫规范化示范乡镇建设活动,使基层动物防疫力量和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今年计划新建3个省级示范乡镇和8个市级示范乡镇,同时启动县级项目,达到下移防疫重心,夯实防疫基础的目的。此外,还将组织开展对规模养殖场的信用评估和等级评定,建立一批规范化动物防疫示范场。

(五)抓好畜禽排泄物治理,大力促进健康生态养殖。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是生态省、生态市建设和省政府“811”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也是为塘河整治创造有利条件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我市要完成省下达的117个生猪存栏300头、奶牛存栏3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同时塘河整治涉及三区一市的一批养殖场也要做好污染治理,因此,相比前两年,工作量更大,任务更重。各地要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实施,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抓好督促协调检查,并积极探索后续管理模式。

第7篇: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范文

一、总结经验,全面回顾2014年畜牧兽医工作取得的成绩。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县畜牧兽医工作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农业结构"双牵引"为抓手,以创建现代示范畜牧业为目标,狠抓标准化生产、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养殖污染治理四个工作重点,全县畜牧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来,我县畜牧业生产总体运行质量较好,发展速度较快,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畜禽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养殖户生产积极性不高;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和防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环节存在安全漏洞;三是养殖污染与新农村建设矛盾日益突出;四是人员结构老化,退休人员数远超考录人员数等等。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逐步解决。

二、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切实抓好今年畜牧兽医工作。

2015年我们将以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双牵引行动"和"莒县畜牧业振兴规划",围绕一个目标--积极打造现代畜牧示范区;强化"两个确保"--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三个重点"--标准化生产、养殖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我县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认真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大对日照泰森肉禽养殖项目、莒县大海养鸭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莒县蜂景生态园、莒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等重点项目指导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同时继续做好畜产品无公害认证工作,加强符合申报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做好换证工作。争取2015年新增达标畜产品无公害认证企业5家。

(三)继续抓好养殖污染治理。一是加强对养殖场的审批和改建工作。严格按照《莒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要求,对新建养殖场严格进行科学选址、规划布局、严格验收;对已建养殖场有计划的进行改造、搬迁或拆除,力争2015年全县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再出新成绩。二是加大推广环保养殖力度。大力推广环保养殖技术和循环养殖。积极推广生态环保养猪、发酵床养鸭等生态养殖技术。三是大力抓好环保养殖示范典型推广。力争每个乡镇创建一个环保养殖示范场,进一步提高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四)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强化动物免疫工作。认真制定《莒县2015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和实施方案》,坚持集中免疫与常年补防相结合,确保全县动物"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二是强化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建设,健全动物疫情监测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疫情,人员、物资等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和按程序开展工作。三是继续做好无疫区评估迎查工作。要进一步细化档案材料,对照现场评估的6大项96小项内容要进行再细化、再梳理、再落实。做到每一项内容的评估,都要有书面材料,逐项落实,努力做好各种证明资料的归类整理,完善各类书面档案记录,保证各类档案资料的齐全规范。档案资料尚未整理规范到位的,要确保在春节前装订成册入档。

(五)继续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一是进一步加强畜禽及其产品检疫监管。严把畜禽产地检疫关、屠宰检疫关、市场监督检查关和药残检测关"四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收售、生产、经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和逃检、拒检等违法行为。二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作职能,强化执法队伍,细化执法区域,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全县生猪定点屠宰场的驻场检疫,严厉打击私屠乱宰现象。三是积极开展"动监e通".充分利用"动监e通"平台,提高执法队伍信息化水平,使我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再上新台阶。

(六)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按照"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要求,加强畜牧兽医执法队伍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质量。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技能培训。年内集中开展行风纪律、检疫执法、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使干部职工形成立足本职、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力争通过转变作风、从严管理、加强培训、严格考核等措施,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精神面貌明显提升,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

第8篇: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范文

2013年,淡水河、石马河(以下简称“两河”)污染整治掀起新高潮,本轮整治首次引入第三方对人大督办的政府专项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估,这将是两河污染整治中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据承担此次第三方评估工作的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南所”)研究员曾凡棠介绍,在流域污染整治中引入第三方评估,这是全国首创。

监测数据是重要支撑

“自查自评、现场监测、现场核查、评估考核、总结提升。”这是华南所针对流域污染整治特点,创建出来的第三方评估方法。单从字眼上看,很多人难免会怀疑,这样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评估方法难道就真能产生飞跃性的成效?此次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曾凡棠,为我们道破了这背后的玄机。

第三方评估的第一个环节是自查自评,曾凡棠把它形象地比喻为“照镜子”。这一环节,“两河”流域内的深圳、惠州、东莞各市对照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下达的《2013年淡水河石马河污染整治目标和任务》要求,逐条检查了各项整治任务的完成情况,填报一系列的数据表格。

以前的评估,很多领导的信息都是从一线人员的报表中获得,对污染情况缺乏感观认识。这一次评估,由于华南所将对自查自评内容进行抽检,所以各地在自查自评阶段都组织人员对各项整治任务进行实地走访检查,这就加深了他们对“两河”污染情况的了解,增强了污染整治的紧迫感。东莞市委有关领导在检查中就感慨道:“第一次这么全面地、近距离地对石马河进行走访,原来石马河的污染情况还这么严峻,看来我们是要下狠力气整一整了。”

评估的结果要用数据来说话,数据的来源当然不能简单地看各地报表。所以,在曾凡棠看来,现场监测是第三方评估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确保获得客观真实的数据,华南所对“两河”流域开展了连续7天的现场水文水质和污染通量监测,现场监测涉及16个重要断面,包括了“两河”流域出口断面及主要的跨地级市交界断面,且交界断面都是经过交界两市确认能够代表当地水质水情的,这就保障水质和污染通量监测结果具有足够的时空代表性。

对于部分重点断面,华南所每隔3小时就采集一个样品的水文水质监测,以往此类监测每个月只做一次。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所有现场监测样品均由华南所监测中心及相关地级市的环境监测站进行平行测试,并由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总体质量控制。甚至在采样过程中,几家单位都是同时在场,有效防止了数据造假情况的出现,从而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现场监测完毕,华南所又分3组分别在深圳、惠州、东莞连续驻点5天开展现场核查,他们全面搜集了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并对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截污管网建设、河道整治、重污染企业关停、畜禽养殖业清理等重点任务,以及各市自查自评过程中发现的完成情况不太明确或证据不充分的任务进行了现场核查。他们从立项招标开始,到设计、施工、竣工、效果等方面开展全程检查,深入了解各项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现场核查链条之长,工作量之大,也是以往核查所无法比拟的”,曾凡棠介绍说,“各地准备的核查资料基本可以堆满一屋子的。”

评估结果要与老百姓观感相符

评估考核可以说是第三方评估中的重头戏,也是整个评估体系科学性与否的一个重要体现。评估中,华南所对照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下达的2013年“两河”整治目标任务,以整治任务完成情况、整治成效和水质改善效果为核心,创建了“两河”流域污染整治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从环境绩效、重点工程、环境管理三个方面对各市的整治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力图建立长效治污机制。

环境绩效考核主要考虑“治得好不好,还靠水质说话”。说到水质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此次评估的时间。此次现场监测及评估考核都处于“两河”枯水期,深圳、惠州、东莞三市对此就颇为微词,认为在枯水期两河水质最差期间开展监测及评估是不公平的。但是陈小川强调,枯水期水质最差也是老百姓感受最深、反感最大的时候,这个时间评出的结果才是与老百姓的感观最一致的。反过来说,如果枯水期评估能够评出好成绩,那才真正说明“两河”整治整出成效了!

环境绩效主要考核断面水质改善和污染通量减排两项指标。水质改善重点考核跨市重点断面COD、氨氮、总磷三个特征指标的浓度水平降低情况,污染通量减排则考核跨市断面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降低情况。用河流通量减排指标评价整治效果,这也是全国首开先河。

以往考核水质变化主要看总量减排效果,减排的量由多方面累计计算所得,这样就会出现总量降下去但是老百姓却感觉不到水质改善的情况。而通量减排指标则是通过现场监测,直接计算河流中污染物的总量变化情况来评估水质变化情况,水中污染物减少水质自然就变好反之则变坏,这种评价指标显然更加直观也更能够被老百姓所接受。当然,通量减排的计算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曾凡棠就形象地比喻说,“为了准确计算出通量变化,我们出动了机械化部队,几乎用上了所有最先进的设备。”通过对河流污染通量的考核,还可以有效遏制那些采用放水冲污等临时措施进行投机取巧的行为。

重点工程的考核占了整个评估考核一半的分值,这是考虑到对重污染河流,工程减排是最根本的措施。其中又具体细分为污水处理设施(包括管网)建设、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两项。

第9篇: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范文

在这份减排“期中考”榜单中,虽然需氧量减排进展良好,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氨氮减排也接近完成过半任务,但是,氮氧化物减排却进展滞后,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这份成绩表不免“让人欢喜让人忧”。

污染减排长效机制见成效

日前,环境保护部了2013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其中,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9.8%,高于全国74个城市平均值25个百分点,而广东9个重点城市中的惠州、深圳、珠海、江门进入全国空气质量最好前十名。同时,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主要江河水质总体稳定。对此,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有关人士表示,“十二五”以来,随着广东污染减排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全省的环境质量也得到持续改善,总量减排也取得了多项成效。

笔者从今年8月召开的广东省污染减排工作座谈会上获悉,近两年来,广东在财政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污染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对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水泥厂脱硝实施“以奖促减”、“以奖代补”政策,2011~2012年共安排减排专项资金9亿元,并由环保厅开展重点减排项目督查督办,有力推动了各项重点减排工程项目建设。如火电机组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全省共新增取消脱硫烟气旁路火电机组2382万千瓦、脱硝设施投运机组2307万千瓦,分别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65.7%和64.6%。而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13年上半年,全省新增污水处理设施93座、处理能力437.4万吨/日,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40.9%和58.5%。

此外,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李晖还表示,最近两年广东在新增减排的领域也取得了新的成效。为了推动农业源减排,环保厅主动加强与农业厅的沟通协商,初步建立了农业源污染减排联动机制,全省共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减排项目726个;同时,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也有所进展,各地通过依法淘汰、经济补偿、区域限行、强化监管等措施,积极推动“黄标车”淘汰,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淘汰营运“黄标车”8.7万辆,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的22.1%。

时间过半,减排“后力”受考验

《中期评估》指出,虽然“十二五”前半期广东污染减排收到了较明显的成效,并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随着新一轮经济大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十二五”后半期广东污染减排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据预测,今后三年,广东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将分别新增14.92万吨、1.91万吨、9.15万吨和15.70万吨,在现有措施完全实施的情况下,预计到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比2010年下降13.5%、12.2%、14.8%和17.1%,与国家下达的12.0%、13.3%、14.8%、16.9%的减排任务相比仍有距离。可以说“十二五”后半期广东减排“后力”将面临较大考验。

一是城镇人口超预期增长,而配套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根据当前城镇化发展趋势,预计2015年广东城镇人口将达到698万人,比减排规划时预计的城镇人口多出120万人,因此,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新增量也相应比规划时预计的要分别多出3.6万吨和0.4万吨。与此同时,我省不少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还很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和减排效益。

二是农业源减排任务仍十分艰巨。据预测,2013~2015年广东畜禽养殖量将持续快速增长,而部分地区畜禽养殖场治污基础较薄弱,截至2012年底,潮州、韶关、东莞、云浮、汕头、揭阳等6个市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不降反升,特别是潮州、韶关、云浮、肇庆等市这两年畜禽养殖量快速增长,但养殖场治理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影响了全市甚至全省农业源减排。

三是工业锅炉治理进展不理想。一方面,大中型工业锅炉脱硫脱硝工程建设进展缓慢,已建成治理设施的又存在在线监测设备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使得工业小锅炉淘汰难度很大。因此,目前全省工业锅炉治理率仅为12%。

四是机动车减排工作力度不够。“十二五”期间,广东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但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进展缓慢,不能抵消机动车增长的新增量。截至2013年上半年,我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上升4.5%,影响了全省氮氧化物的减排进展。2011至2012年,广东仅淘汰了1/5的营运黄标车,加之粤IV车用汽油和国IV车用柴油供应不及时,这些因素均对机动车减排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

中后期“多管齐下”力促达标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中期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已经进入“十二五”污染减排攻坚阶段,但当前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为确保 “十二五”减排任务的全面完成,全省必须继续深挖减排潜力,对今后三年的减排工作进行强力部署,在重点项目方面采取超常规手段予以推进。

首先,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深化农业源减排,确保完成氨氮减排任务。据悉,根据《广东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染减排工作方案》要求,到2015年,广东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以上,而对于城镇化进程较快,水污染物减排压力较大的粤东和粤北地区,原定于2015年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则必须提前到2014年建成并发挥效益。在农业源减排方面,迫切需要提高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平,在“十二五”后半期,要大力推进年出栏量1000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污染治理,以及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引导畜禽养殖专业户开展集中治理,降低养殖专业户排污强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