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殖业的优势范文

养殖业的优势精选(九篇)

养殖业的优势

第1篇:养殖业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 渔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广西昭平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339-02

昭平县地处桂东北,拥有桂江上游110 km水系,是上天赋予昭平人民的宝贵财富,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水域总面积达11 333.3 hm2,具有发展渔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几年来,昭平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跨入全区渔业重点县行列,渔业从业者广、社会功能齐全,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稚形初成,渔业已成为推进昭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纯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1 昭平县渔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昭平县和全国一样全面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全县的中心工作,渔业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并经30余年的发展后,渔业取得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渔业规模、总量大幅度增长

到2013年全县养殖水面达到1 466.7 hm2,比1983年增加800 hm2,增长1.2倍,渔业生产总量实现1.7万t,比1983年增长50倍以上,总产值2.94亿元,增长68倍,其中常规品种产量占63.4%,名特优品种产量占36.4%。

1.2 渔业生产模式、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除池塘养鱼、山塘水库养鱼等常规养殖生产模式外,水产部门注重进行水产养殖方面的总结和创新,先后推广了江河网箱养殖、庭院渔业、种草流水高产养鱼及休闲渔业等具有地方特色养殖经营新模式,这些模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渔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江河网箱养殖、种草流水高产养鱼、休闲渔业从无到有,2013年网箱养殖面积发展到8.6 hm2,产量5 520 t,种草流水高产养殖面积达到15.5 hm2,产量3 970 t,休闲渔业55家,年综合经营收入6 260余万元。这些新兴特色产业成为当前渔业经济的亮点和增长点。

1.3 养殖品种朝着优质化、多样化发展

在巩固发展“四大家鱼”等常规品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良种、新品种、名优鱼类的人工养殖,先后引进推广了罗非鱼、淡水白鲳、杂交鲤、斑点叉尾等10余个新品种,开发了光倒刺、倒刺、黄颡鱼、桂花鱼、斑、翘嘴红、灰鲶等多个桂江地方名优品种养殖。目前,全县养殖品种达到25个,其中名优品种占65%。全县地方名优鱼网箱养殖面积已达到5.53 hm2,年产量逾2 700 t,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品牌产品。

1.4 渔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不同品种的综合配套养殖技术不断得到普及应用推广,并在不断提高常规品种养殖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发养殖新技术,先后成功开发和推广了光倒刺等多个地方名优品种的江河网箱高产养殖技术、种草流水高产养殖技术等多项先进的养殖新技术,同时成功开发了光倒刺、倒刺、黄颡鱼等地方鱼类苗种人工繁育技术,为推进渔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5 生态无公害安全养殖正在推进

随着人们对安全、绿色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加速了渔业无公害生态养殖的发展。近年来,在全县重要养殖水域、渔区大力推行无公害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创建,2013年全县池塘、山塘水库健康养殖普及率达到62.3%,网箱养殖普及率达到89.6%,种草流水高产养殖普及率82.3%,有3个规模网箱养殖场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有较大的改善和保障。

1.6 渔业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

全县现有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社员196人,县级水产养殖协会1个,会员108人。这些民间组织在行业管理、科技培训、产品推荐、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和示范带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渔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昭平县水产养殖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差,养殖投入后劲不足,渔民增收难度大,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二是水产品生产至今仍然是以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销售方式为支撑,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由于缺乏养殖、流通、加工一体化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化进程推进慢。三是渔业产品质量与市场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养殖总量中常规品种产量仍占绝对优势,而能与市场竞争的名优特品种产量总量偏小,尤其是能畅销外地市场的地方特色优势品种如光倒刺、倒刺、黄颡鱼、桂花鱼、斑 、翘嘴红、灰鲶等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比例不到20%。常规养殖产品不时会出现滞销现象,而地方优势产品市场好,价格高,但总量小,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四是渔业公共服务机构不健全、条件差、服务能力低,还不能适应渔业发展的服务需要。全县仅有9名水产技术推广人员,12个乡镇中4个乡镇各有1名水产人员,8个乡镇没有水产工作人员,水产技术力量十分薄弱。五是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明现。生产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如何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成为今后渔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六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结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监管能力弱,安全隐患多,产品质量安全还有待加强。

3 推进昭平县渔业发展的对策

昭平县渔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提升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的思路,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渔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渔业整体水平,开创新的局面。

3.1 强化宏观引导,加大政策扶持,科学而正确地引导渔业向现代化产业扩展

渔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离不开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也离不开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服务[1]。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需要正确判断和把握县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分析渔业发展的优势和潜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发挥资源区域对比优势为重点,制定适宜本地渔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首先是制定利于融资的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外资投入;其次是加大对从事规模化养殖的渔农民、渔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激活群众参与渔业开发的积极性;再次是加强苗种、养殖、流通、市场各环节的监管措施,健全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市场产品的质量。

3.2 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渔业

昭平县地处桂东北,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林区县,山多地少但雨水充沛,气候宜人。境内众多河流属著名的桂江水系,昭平段干流全长110 km,有14条较大的支流。全县水域总面积约11 333.3 hm2,其中河流型(水电站)库区约8 000 hm2,山塘水库667.6 km2,池塘小水池813 hm2,江河库区可发展网箱养殖30~40 hm2,山涧溪流及低产田可开发流水高产养殖333.3 hm2以上,江河中可开发养殖的经济动物40余种,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养殖业的潜力很大。

昭平县要继续立足本地渔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加快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努力挖掘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和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根据渔业区域资源比较优势特点和县内外市场需求趋向,应着重推进如下产业的发展:一是全面推进山塘小水库提产增效工程实施。要充分利用林区山塘小水库水多、水好和周边青饲料丰富的特点,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全面推广应用高产、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力争“十二五”期末提产增效工程完成实施面积466.7 hm2,实现增产1 400 t。二是继续推进桂江网箱养殖发展。大力发展网箱养鱼仍是昭平渔业经济增长和助农增收的重头戏和主攻方向,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外资投资开发江河网箱养殖,并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市场优势确定养殖主打品种,如文竹、昭平镇应着重发展已闻名遐迩的光倒刺、倒刺等地方优势品种养殖,五将镇、木格乡重点发展草、青、斑点叉尾等品种养殖,马江镇重点发展在广州市有销售市场的长江名贵品种长吻养殖。着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生产发展,重点建设文竹、昭平、五将、马江“四大”规模网箱养殖基地,并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江河网箱养殖的发展,力争“十二五”期末规模养殖基地养殖总面积达到8 hm2,全县网箱养殖面积达到12 hm2。三是努力推进庭院水产养殖发展。庭院养殖具有投入少、易管理、高效益的特点,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展农村经济增收门路的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根据不同行政区位特点,确定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形成各具特色的“一乡一业”或“一品一村(或一带)”规模产业化的农村庭院经济,着重建设樟木林、五将2个龟鳖庭院养殖产业化乡镇和黄姚、凤凰、北陀3个黄鳝、泥鳅庭院养殖产业化乡镇,加大推广、普及养殖力度,力争到2015年全县庭院养殖户达到5 000户以上,实现庭院经济1亿元目标。四是加快推进发展种草流水高产养鱼。昭平县的种草流水高产养鱼历史悠久,在广西有一定的知名度,2013年养殖总面积、产量均居广西前列,潜力十分巨大。要加快全县老化养殖水池的改造提产,积极引导仙回、文竹、昭平、五将、马江、富罗等水、草资源丰富的山区乡镇以“村”为单位大力开发流水高产养鱼,全面推广种草流水养殖技术,新建3~4个连片、规模养殖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县种草流水高产鱼面积达到149.33 hm2以上,产量达到6 700 t,成为昭平县渔业新的优势产业。五是稳步推进休闲渔业发展。休闲渔业是集渔业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渔业产业形态,是一种延长渔业产业链,拓宽渔业功能,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促进渔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要进一步强化现有休闲渔业设施建设、环境美化,功能扩展,着力提升综合经营水平,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养殖户投资开发休闲渔业,不断壮大休闲渔业产业,力争“十二五”期末休闲渔业综合经营收入突破1亿元的目标。

3.3 着力推进品牌建设,以品牌促发展

质量和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建设地方特色水产品区域品牌,走极品化的渔业发展道路,是建设现代渔业、促进渔业增收的必然选择[2]。面对水产品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充分利用昭平县渔业资源区域对比优势,进行区域特优水产品品牌创建,实行品牌化、产业化经营,逐步提升产品市场地位和竞争力。昭平县桂江水系水质优良,水产品质优、味鲜,符合安全食品要求,且部分产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产品品质比较优势明显,昭平桂江鱼在区内外已有相当的知名度。要充分利用好产品质量优势,加快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和原产地登记等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全力打造桂江鱼品牌。

3.4 加强水产品安全监管,确保渔业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部分,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于维护渔业健康发展、提高渔业产品美誉至关重要。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加快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县、乡二级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手段、有制度,保证监管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是强化监管的广度、深度,加强养殖、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减少安全隐患;三是全面推行水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渔业生产流程,实行无公害生产管理;四是积极创新养殖技术,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水平,减少药物使用;五是建立健全投入品管理、质量检测机制,严格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养殖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努力确保养殖产品质量安全[3-4]。

3.5 正确处理好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渔业健康与持续发展

昭平县生态环境良好,排污类工业少,外来污染源对水产养殖环境影响不大。造成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主要是内源性污染,产业主要集中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大块。就目前来说,污染影响还不明显,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展,污染影响就会突显出来。控制养殖环境污染,首先要制定养殖规划,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布局、养殖规模,全面实施养殖证制度,确保养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其次要规范行业管理,加强渔药、饲料等投入品监管,严格控制过度投饲和使用抗生素,严禁使用禁用药物、有害添加剂,尽量减少投入品对水体的污染;再次要积极推行无公害养殖、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使水体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5-6]。

3.6 强化示范带动和科技促进作用

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基地是探索实践渔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载体,是示范和推广现代渔业发展模式、发展成果的良好平台,是促进渔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示范和引领现代渔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质量安全和生态环保为重点,着眼全县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选建一批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示范效应显著的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昭平县渔业的产业特点,重点建设山塘小水库提产增效、江河标准化网箱养殖、庭院渔业、种草流水高产养鱼、休闲渔业等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建设,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幅度提高渔业生产管理水平,带动各类产业的快速发展。

4 参考文献

[1] 葛相安,刘世禄.我国渔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J].中国渔业经济,2009(4):9-16.

[2] 刘展新,张军,刘洁清.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9):27-29.

[3] 庄国舟,张新杰.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58.

[4] 韩沙沙.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水产科技,2001(2):9-11.

第2篇:养殖业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作用分析

现阶段,我国无论是农业发展还是畜牧业发展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在运营管理模式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畜牧养殖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达到系统化、专业化的经营标准,应在大范围内建立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样既可以带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产品数量及质量,也可以为养殖户提供可靠的保障。

1专业合作社在畜牧养殖业发展中的作用

1.1促进了畜枚产业结构的完善

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各地畜牧养殖户可以随时掌握最新市场动向,正确实行科学化养殖,进而使自身产业达到系统化和专业化,为整个畜牧养殖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来发展对应的养殖项目,并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不断由传统养殖向专业化、系统化养殖的发展模式迈进,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有效地提高养殖的质量和效益。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做好产业调整工作,将畜牧业结构的完善与当地资源开发、技术水平提高、产业化经营等进行充分融合,进而在大范围内开展主导产业,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特色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体现区域优势,更好地增强畜牧养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大力推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构建,可以有效整合各地畜禽养殖购销大户、加工大户、技术专业户等,为这些养殖户提供多元化的技术支撑,提升畜牧养殖产量,增强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可帮助养殖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使其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从根本上协调养殖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最大化增强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其做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充分体现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不仅夯实了畜牧产业化的基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牧养殖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促进政府与企业和养殖户的良好沟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

1.3提升畜产品质量

通过各地畜牧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可形成科学的畜牧养殖标准,从而可大大提升畜产品质量。专业合作社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规范一些分散养殖户,使其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产品质量、饲料供应等都能符合相关养殖要求,并积极发展具有特色化、绿色化的养殖产业,为打造优质知名品牌、实现无公害养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4提高养殖户收入

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一般都是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养殖户为带头人,其捕获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的能力要较普通养殖户更具优势,可以大大调动当地农户的养殖热情,使其更好地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最大化提升自身的畜产品质量和畜产品效益。另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还可以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最新的市场动向,使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定位自身发展方向。同时,专业合作社还可以为农户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项目,如低价饲料、低息贷款等,从根本上降低农户的养殖成本,使其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

2我国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未来发展趋势

2.1积极发展绿色养殖产业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发展,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转变战略思想和观念意识,积极鼓励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同时,还要彻底落实“三农”政策,不断完善现有的养殖经营管理机制,争取做到与时俱进,从根本上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为了维护畜牧市场的健康运行,应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绿色养殖,引进高科技养殖技术,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养殖技术指导工作,使每个养殖企业都能实现系统化、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只参与、不干涉,只引导、不强迫的战略决策,为广大养殖户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优势,进而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也要革新经营管理手段,以发展特色化畜牧养殖产业作为核心任务,并借助养殖大户的力量,将龙头企业与小型养殖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此外,还要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积极发展主导产业,使其发挥区域优势和专业化优势,并合理利用合作社资源,在保证自产、自供、自销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3小结

专业合作社的有效建立,对于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组织优势,使其与龙头企业和小型养殖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养殖产业机构,为保证畜牧养殖产品质量、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白生魁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农林牧水局兽医站

第3篇:养殖业的优势范文

今天非常高兴的出席这次全市水产健康养殖工作会!是震古铄今的历史名城,文武齐聚之地,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二龙争战决雌雄,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之佳句。描绘了当时之战的火热情景。观古看今,今天的,城市发展也是非常火热,无不令人注目。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景观随处可见,自然环境保护良好。为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通过对镇渔场等地现场参观以及市局局长就我市生态健康养殖工作的分析和安排,我完全赞同,同时又深有感悟。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城市经济圈建设为依托,充分明确全市现代渔业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了总体部署。特别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扶农政策,使我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发展形势效果喜人。水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委、市政府、市局的领导下,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更是为全市水产业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市地处,素有武汉“”之称,其区位和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从资源来看,境内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河汊沟渠纵横交错,水资源极为丰富。这些都为渔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特别是“1+8”城市经济圈的建设,将原来个县市之间的单一发展、孤立发展、散乱发展转变为统一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将散沙凝为整石,减少内耗,增加合力,整合各地资源优势,各地协调发展,统一划分产业板块,形成产业链条,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本区域的快速发展。对我市渔业生产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市委、市政府根据省相关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调整为重点,以规模经营为手段,以质量为保障,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并紧紧围绕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健康养殖模式的实施,提高水产品的综合利用,促进水产品的档次与质量,增进水产品出口和渔业综合效益。保护渔业种资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回顾近五年来水产业的发展,我认为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发挥资源优势,建立产业链条,全面加快发展步伐。随着“1+8”城市经济圈的建立与实施,水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渔业,开发8业,树立大水产观念,整合8业资源,优化8业环境,大力推进现代8业的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近年来,我市局根据全市水域分布情况,区间条件优势,遵循8业政策,高起点,高标准,着力建设北三县沿湖区域40万亩和南三县沿库区域20万亩生水产业产业链条。分别形成以建设水产板块为核心,依托湖区个湖泊和1多万亩精养池及塘堰、河港为片带;以富水水库为重点,依托山区,大中型水库和万亩基地为片带,全面辐射、、、各个网点,建立北连平原腹地,南接边缘地区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总体上以美国斑点叉尾鮰、河蟹、鳙鱼、黄颡鱼,青虾等名特优鱼类为支柱产品,形成了万亩集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的生态水产业产业链。并且以此辐射和带动全市水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诚然,建立渔业产业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整体联动,要做大,做好,做强我市渔业产业链,加快渔业的发展步伐,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扩大渔业在社会的影响。二是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指导渔业生产,招商引资,抓好项目建设。坚持生产加工一起抓,产量、质量、安全、效益一起抓,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推进渔业生产上规模,走项目带动的产业化道路。三是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努力把渔业产业链的建设与全局战略相协调,确保我市生态渔业产业链建设健康有序的进行。

(二)调整渔业结构,凸显特色养殖,全面形成规模效应。我们要在调整渔业结构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规模强特色,以特色创效益,不断做大做好水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渔业及产品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产品的需求已由有鱼吃而转变为追求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名特优产品。人们的消费方式也由过去的单纯吃鱼转为以鱼为核心的多元消费方式。经过多年的产业调整,以名特优养殖结构为抓手,实现常规养殖逐步向名特优养殖的转变,平面养殖向立体养殖的转变,用效益带动水产板块的规模,使全市水产养殖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规模渔业、多元渔业、品牌渔业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全市近几年“三改一建”达万多亩,仅200年就完成鱼池改造万亩、水库塘堰维修万亩、低洼田改鱼池万亩,形成省级板块基地万亩,名特优比重由200年50%提高到70%以上。尤其是在着力抓好名特优新优势水产品的生产加工上,围绕“一县一品”重点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与此同时,突出特色渔业效益,还是促进“以鱼带游”、“以鱼带饮”等很好的消费模式,像这些新的模式已在全市各地处处可见。可以说,发展优质渔业,创品牌渔业,以口碑创品牌,以质量保品牌,以环境促品牌,是实施水产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很好发展方式。

(三)以质取胜,实施科学养殖,全面推进无公害生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无公害渔业生产,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严厉打击违禁药品,紧抓执法行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200年到200年,全市共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万亩,站在全省的最前列;产品认证个,以将近完成全市无公害产品认证数的一半,也排在全省的前列。超额完成了每一年度省局下达的水产品生产质量“两认”工作目标。目前,全市建立健全了可追溯制度,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之,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环境为前提,以消费者放心为目的,以质量为保障的无公害科学养殖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四)改革创新,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功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我市渔业发展也在保持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近年来,全市系统干部职工,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推进科技进乡入户,改变了基层渔业生产上的不少弊病,为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化养殖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县优秀渔技指导员,他是一名综合素质较好的技术员,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在创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总有四样东西:一张名片,推介自己;一张培训卡,记载培训对象基本情况;一个备课本,每次培训讲课都作精心准备;一本服务日志,每次服务都有服务对象签名。他从山区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在镇着力发展高山梯级养鱼,仅两年时间,该镇依托当地的山形沟势,筑坝蓄水,扩大精养水面多亩,使该镇成为县山区渔业建设的示范乡镇。

总之,纵观近几年我市水产业的发展,的确取得了十分注目的成绩,其渔业生产迅猛发展,尤其以养殖为主体的渔业生产在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人民生活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保持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从200年以来,全市产品产量连年攀升,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产值不断增加,养殖品种迅猛发展。生产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据年报统计,200年全市养殖面积达万亩,产品产量达万吨,总产值达亿元,养殖种类达多种,比200年分别提高了18%、73%、233%。这一组组闪烁的数据,不仅证明了系统近些年来的光辉业绩,同时也是全市职工努力攀登到一个个新高度。今后的工作当中,全市系统还要再接再励,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渔业队伍的素质,不断加强水产品质量检疫,检测力度,不断完整基层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的产业链网络,使生态健康养殖理念深入人心,使全市渔业生产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迅猛发展。

二、以经验为起点,以安全生产为已任,加快现代渔业建设步伐,使全市生态养殖再上新台阶

我们今天通过对市多处养殖基地的现场参观学习,初步认定其健康养殖的经验是可取的,主要表现有三:

其一,依靠科技,勇于创新,使常规养殖向健康养殖转变。渔业经济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发展渔业,就必须把科技放在第一位,要保持发展,就必须创新,通过创新纪,建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产品优质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市渔场水产养殖示范户,从事养殖业年,200年以前效益一直一般。从200年率先启动科技示范工程开始,他利用科技手段,努力改变养殖模式,在全省第一个实施大水面80:20养殖新技术,效益特别明显。在他从事养殖的亩水面中,主养、配养多种鱼类,经过约10个月的养殖,取得了平均单产500公斤的好成绩。其中主养鱼单产为400公斤/亩,配养鱼单产100公斤/亩,总产量为2250吨,亩平均产值3900元,计产值1755元,获利544.5万元,比2006年单产400公斤/亩增加100公斤/亩,净增产量450吨,净增收入351万元。

其二,建设新村,开辟新基地,全面加快产业化进程。渔业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建立沿湖区域生态渔业产业链规划,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发展模式,建立龙头基地,突出特色养殖,形成区域规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建立以开发区为中心,面积达10000亩的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并布局以围拦养蟹、养虾为主,建立优质螃蟹养殖基地;镇依托大湖,兼并中小型湖泊主养“四大家鱼”,建立常规商品鱼养殖基地;、和镇以网箱养鳝、稻田养殖龙虾为主,建立网箱养鳝基地,虾稻轮作示范基地;乡湖生态开发区以池塘精养为主,建立万亩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以黄颡、鳜鱼等名优为主,建立万亩无公害产品养殖基地、还建立了规模可观的休闲养殖基地。如此等等,无不凸显出健康养殖的发展态势。仅从镇村建立的亩高标准小龙虾示范基地来看,其效益便十分可观。目前农村养殖小龙虾的积极性高涨,局也分别制定了《市小龙虾野生寄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市小龙虾野生寄养发展规划》,在村示范基地召开了“稻虾连作”以会代训的现场会。使得该市“稻虾连作”面积已发展到万多亩,包括湖面圈养面积,2007年小龙虾野生寄养总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市小龙虾面积的一半。

其三,渔业多元发展,充分激活渔渔业潜力,体现现代渔业发展方向。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市场这根主线,依靠资源优势,确定以资源生态、精品特色、旅游休闲为主的现水产业发展思路。市利用湖泊水质优良的条件,大力发展不投饵鳙鱼网箱养殖,强力打造无公害鳙鱼品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以此带动了相关餐饮业的发展。

总之,市水产健康养殖的经验很宝贵,值得在全市推广,希望大家通过学习的经验,用科学技术改造常规渔业养殖;用现代知识武装从业人员;用现代工业装备水产业养殖;用现代信息指导渔业养殖;用先进手段管理渔业养殖,使全市养殖再上新台阶。

三、政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加强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

社会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是人民的发展与进步,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作为政府部门执政,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务公,就是要以人民为根本,因此,加强以人为本建设,不但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再者,民以食为天,是天下之公理,食品是人民最切身利益的体现。所以说,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饮食、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是政府履行市场监管的重要任务,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举措,是实现社会稳定的要求,也是保障人民饮食、生命安全的基础。水产品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由此而言,加强品质量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部门都务必站在为人民服务的高度,加强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快生态养殖的推广步伐,让全市人民群众吃上放心。为了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真正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我再强调三点:

首先是统一思想,加深对健康养殖的认识。近年来,我市渔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已成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水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以科技为先导,坚持走科学发展、节约发展、友好发展之路,使渔业发展方向明确。在水产业中,意识上的统一,实现了经济上的突破。因此,发展生态养殖,走健康养殖之路,加快传统养殖生产方式向高效、生态、优质的健康养殖方式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产养殖业的迫切需要。

其次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康养殖长效机制。各级领导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出台新政策,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有关市县区都要按照创大县和强县的建设标准,制定详实的发展方案,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协调好与相关单位的关系,全力以赴为生态养殖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在设立支持政策的同时,也应该健全监管制度。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能力势在必行。制定药残控制计划,发现问题,寻根逐源,彻底消灭药物残留隐患,对渔业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督、重点抽样检测的方法,常年深入开展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使健康养殖的成果惠泽到全市每一个百姓家中。

再次是强化服务,形成健康养殖的推动合力。生态渔业的发展模式要推广开来,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有效的利用信息平台,促进水产业的多维发展。但要全面实施生态健康养殖还任重道远。加大培养基层渔业技术人员,规范基础环节,健全服务网络,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要求,深入到基层每一个渔民户,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想渔民所想,急渔民所急,应渔民所需,真正把渔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要淡化领导感,强化责任心,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为生态养殖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眼下,全市要完善生态养殖,重中之重是要在现实生产中严产品质量关,加强渔业监管责任感,提高渔业人员的素质,优化执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具体要求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于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统一于规模效益的并列发展;统一于优质品牌的拉动发展;统一于高产惠民的全面发展。

第4篇:养殖业的优势范文

1.1劳动力资源充裕

我国是人口大国,截止2010年[1]我国农业人口数量达到了83151万,占总人口数的62.1%,除外出务工人员,还存留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肥牛规模养殖提供较好的劳动例资源,对扩大养殖规模和做好养殖技术有着重要作用。

1.2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以及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均非常生产农作物,加上充足的降水量、均衡的气温,丰富的光、热、水资源,给肥牛规模养殖提供了较好的农作物生产环境。

1.3肉牛资源丰富

由于肉牛规模养殖已成为了当前养殖业的重头产业,各地积极推动肥牛规模养殖技术,推广肥牛养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肉牛养殖规模风气,全国各地协同地方实际情况,打造起肥牛养殖规模基地等,这就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肥牛养殖网络,更多地优秀品种得到共享。

2育肥牛养殖有利条件

2.1政策环境

我国是一种农业大国,有着非常悠久的畜牧业历史,这无疑育肥牛规模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也加大了对畜牧业的重视力度,各地积极响应,相继提出了“绿色工业城市”等各种战略计划,使农业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挥发,形成地区性的网络畜牧产业集散基地。而农畜产品也逐渐成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地方也积极将其畜牧产业与现代科技手段充分结合起来,以创名牌产品为目标,培育了一大批的地方经济支柱企业,使畜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具有较强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政府将农业与肉牛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地结合在一起,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成为了农业经济快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此外,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对帮助育肥牛规模养殖又好又快发展。

2.2资源优势

我国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和粮食资源,为育肥牛规模养殖提供了充足的草料。

2.3市场优势

截至目前为止,全球人均肉类消费量达到了45公斤,其中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量80公斤,但我国在肉类消费却未达到40公斤,仅占发达国家的50%。根据资料显示,全球牛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26.3%,而发达国家占其中30.0%,我国却仅有8%,由此可见,就我国目前肉类消费形势来看,牛肉还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初步估计,我国人口到2020年将达到15亿人,若按照年人均60公斤的食肉量来计算,我国将需要9000万吨的肉量。而根据20%的牛肉比例来看,我国2020年将需要1800万吨牛肉。而目前我国牛肉总产量仅为500万吨,与市场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缺口非常大[2]。

2.4科技开发能力

第5篇:养殖业的优势范文

依托近郊区位、交通便捷和基础良好的优势,面向省城市和等国际市场,加大投入,整合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扩大加工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构建优势和特色产业群体,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以兴建畜禽专业化市场为突破口,引进资金、技术和投资商,形成以市场带基地,以加工带养殖规模化产业发展道路,提高产业的国内外竞争力;以加强疫病防治和药残监控为保障,注重产品质量,高度重视饲料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推行绿色技术,实行清洁化和标准化生产,构建产业效益提升和环境保护持续发展的和谐格局,努力实现生猪品种良种化、生产方式规模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进入市场组织化。

二、战略目标

到2012年,全县出栏肉猪240万头,饲养奶牛1万头,水产品产量达2.0万吨,养殖业产值达30亿元。

三、主要措施

1、依据我县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合理布局

①以等为大围子猪资源保护和生产基地。加强大围子猪的保种和提纯复壮,向周边乡镇供应约围、长围等优质二元猪母本,生产内三元商品猪,供应本地市场;以等乡镇为外来良种猪制种和生产基地,加强种源基地建设,扶持扩建现有五个种猪场。在建一个生猪人工授精中心(种公猪站),开展优良种公猪配送服务,并完善全县的生猪人工授精网。全县统一进行种猪测定,建立系谱档案,生猪生产实现规范化、优质化,依托种猪场向周围乡镇供应长大、大长二元杂交母本,生产杜长大三元商品猪。

②建设高效生猪养殖带。以为重点区域,发展高效生猪养殖业。这些乡镇历来就是县养殖业发展最为稳定的地域,广大农民在生猪饲养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农民积极性高。加上养殖业收入在当地农民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建立产业协会、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养殖示范户和加强生猪疫病防治,实施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工程,解决养好、卖好的矛盾,积极开展生猪保险服务,提高养猪农户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实现产业联动,良性发展。

2、大力引导和扶持规模养殖,集约化发展。

养殖业历来是农民种粮以外的主要副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国家对生猪生产越来越重视,连续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多项政策,鼓励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进行标准化生产,因为标准化规模养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对规模养殖户在发展和扩大养殖规模时应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如建栏舍的用地问题、扩大规模的贷款问题,以及帮助与市内外、省内外的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市场购养合作关系降低市场风险问题,解除规模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3、全力提升畜禽产品加工业,促进产品增值。

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养殖业附加值,促进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加入WTO挑战和提高肉类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生产各类冷藏冷却肉品和加工品,促进肉类产品的消费,促进肉类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系列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并培养集养猪、饲料、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一条龙企业集团。大力开发分割肉、冷鲜肉、小包装及快餐食品,促进肉类上市产品多样化。把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与西式肉制品的生产机械紧密结合,实现肉类加工现代化。

4、建设山塘水库水产精养基地

县是省会近郊县,近几年垂钓休闲渔业发展较快,全县养殖水面实际放养率达93.6%,要充分利用省会近郊信息便捷,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率,突出发展水产养殖、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城郊休闲渔业产业。

加大水产种苗基地建设。县名特优水产养殖规模较小,其制约因素就是缺乏种苗基地。种苗基地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一般不愿投资开发,宜采用多种途径增加投入,加大种苗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县7个鱼苗孵化场的建设,新建一个名特优水产苗种繁育场,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融入现代管理,向社会提供优质种苗和优良服务,促进水产业快速发展。

第6篇:养殖业的优势范文

1、养殖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按当年现行价格统计,1978年全市养殖业经济总产值为17.69亿元,2007年已达156.44亿元,增加了138.75亿元,增长7.84倍。29年年均增长27%,养殖业总产值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

2、主要畜禽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按法定统计产量计,2007年与1978年比:肉类总产量由9.88万吨增加到75.47万吨,增加65.59万吨,增长6.64倍;水产品产量由1.95万吨增加到25万吨,增加23.05万吨,增长11.82倍;禽蛋产量由0.75万吨增加到20.20万吨,增加19.45万吨,增长25.93倍。

3、养殖业所占的分量不断提升。从全省来看,我市畜禽产品比重不断提高,生猪出栏量从1978年占全省总量的8%,提升到2007年12.5%;家禽产量由1978年的5%,提升到14%;我市50%以上的生猪和60%的家禽畅销全国各地,成为全省主要畜禽水产品调出地。从全市来看,第一产业的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养殖业对第一产业增长的贡献迅速上升,养殖业产值占全市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例从1978年的17.69%,提升到2007年的54%。

4、养殖业贡献成就突出。2007年与1978年相比,我市农民养殖业经济收入和人民群众肉蛋渔产品消费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全市农民养殖业人均纯收入由9.42元增加到970.95元,绝对值增加961.53元,增长102倍;全市人均占有肉类产量由17.64千克提高到95.53千克,增加77.89千克;人均占有水产品产量由3.48千克提高到31.65千克,增加28.17千克。

5、良繁体系开支散叶。良种繁育设施从改革开放前的几乎空白,发展到目前拥有26个种畜禽生产场、29个水产种苗场、64个人工授精站的完备体系;良种推广方式由农户自留选育,发展到“原种猪—扩繁场—良种场—人工授精网”网络化推广;全市生猪品种由土杂型成功向三元杂交商品型转变,产品优质率达80%;地方优质湘黄鸡选育推广成果喜人,成为我市拳头产品,产品优质率达85%;渔业生产由单一的“四大家鱼”向名特优多元型发展,产品优质率达35%;确保了养殖业增质增效。

6、规模化产业经营日益壮大。畜禽产业结构已由传统的散养猪、鸡转变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全市共有规模化养殖小区116个,养殖业非农养殖企业261家,规模化、非农养殖从1978年的空白,发展到2007年占全市养殖总量47%。全市共有各类养殖协会47家,联结百万农户发展养殖业生产。温氏集团、巨东勤业、爱平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养殖户”模式搞产业化经营,形势喜人;衡阳怡农等一批上规模的产业项目近年纷纷落户我市;新五丰集团把我市作为华南地区的生猪生产的核心,并建立了1个仔猪和3个商品猪生产基地;饲料产业从无到强,54家饲料企业2007年年产饲料91万吨,创产值33.66亿。

7、区域化优势布局逐步形成。养殖业布局由无规划无序生产,发展到立足地方资源优势的区域化养殖,逐步形成了“三线、两圈、三群”区域化生产格局。沿107、322线瘦肉型猪养殖,沿湘江、耒水流域名优水产养殖,衡南、衡山、衡东、衡阳、耒阳等地湘黄鸡区域养殖、边远山区草食动物养殖和城市近郊奶业、休闲渔业养殖,衡东蛋品等区域特色养殖之路越走越宽,区域养殖优势日益明显。

第7篇:养殖业的优势范文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策调动,养殖园区化

XX县有着良好的畜牧业发展基础,特别是生猪生产以其规模大、品质优遐迩闻名,早在1991年就被确定为全省优质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奶牛养殖业起步缓慢,发展滞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中肉、蛋、奶的比重不断增加,畜产品供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奶牛产业已经成为养殖业中发展势头强劲的朝阳产业。2004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356”畜牧业发展战略,审时度势,集思广益,提出了“稳上猪鸡,大上牛羊,突出发展奶畜养殖”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借鉴外地成功的奶牛养殖经验,制定出台了以“园区规划、规模养殖、科学管理、打造优势”为主要内容的《加快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确保奶牛养殖高位起步,科学发展,快速推进,我们先后组织了五批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到内蒙、朔州、大同、山东、陕西等地学习考察。通过专家论证,对全县奶牛养殖区域进行了全面规划,科学布局。确定主要在唐兴、隆化、里砦、南梁、中卫五个乡镇规划建设奶牛养殖园区。我们制定了奶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根据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奶牛养殖业用地一律视为农业用地;凡从事奶牛业生产者优先协调贷款;无偿或低价提供草种;对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土地使用、三通一平、协调资金、减负让利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奖励扶持政策,同时确定了对规模养殖场的奖励扶持办法。在优惠政策的感召激励下,通过两年努力,五大奶牛养殖园区内先后建起了兴隆、冶南、老官庄、浍史等6个养殖规模在100—500头以上的奶牛场。全县奶牛养殖业形成了区域明显、特色突出的“板块”和“集群”发展格局。按照园区建设上规模、狠抓品质增效益的思路,全县新建的奶牛场立足规模、技术、资源、市场求发展,与周边农户签订奶牛养殖合同,共同发展,互利双赢,实现了奶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奶牛存栏突破2000头,日产鲜奶达到15吨。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奶牛产业,真正建成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我们把奶牛业发展列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年全县奶牛存栏要达到6000头,明年突破10000头,进而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建成山西南部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

二、机制促动,投入多元化

奶牛养殖是一项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投入。在实践中,我们创新思路,整合优势,形成了以工业反哺农业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投入运作机制。一是转。这是我县奶牛业发展的主要投资方式。我们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难得机遇,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工矿企业创办(领办)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意见》,积极引导有资金、有实力的工业企业转产发展奶牛业。冶南冶炼企业老板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冶南奶牛场,老官庄铁厂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老官庄奶牛场,殿儿垣煤矿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兴隆奶牛场。这些企业转产发展奶牛业后,安置了富余劳力,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后劲,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引。我们及时掌握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信息,争取到了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奶牛场建设项目,投资530万元,建起了芸翊标准化示范奶牛场。争取到了蒙牛集团山西奶源部项目建设资金400万元,建起了浍史奶牛场。三是贷。我们成立了奶牛养殖贷款协调领导组,协调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畜牧养殖的信贷支持,先后落实奶牛养殖贷款1000余万元。我们目前正在申报争取世行奶牛项目资金。四是补。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奶牛养殖企业的贷款贴息;规定凡新购一头良种奶牛,县财政补贴500元;细管冻精繁育犊牛每头补助30元;“性控”技术每产一头犊牛补贴500元。今年,县财政投入奶牛业发展资金将达到600万元。通过整合优势,机制促动,多元投入,奶牛业发展得到了及时的资金支持。

三、科技推动,生产标准化

标准化是现代畜牧业科技发展的集成,是衡量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把标准化生产贯穿到奶牛业发展的全过程,因势利导,科技推动,不断提高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在园区建设上,基本做到了“四通六有”,即通路、通水、通电、通讯,有围墙、有门卫、有消毒室、有贮粪化粪池、有治污排污能力、有绿化用地。在养殖品种上,一方面好中选优,优中选精,主要引进优质荷斯坦奶牛,另一方面普遍推广细管冻精冷配技术,进行品种改良,积极引进推广奶牛繁育“性控”技术,实现了奶牛养殖品种优良化。在养殖管理上,采取“五统一分”的运作机制,即统一规划、统一改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分户核算。在设施建设上,规模化养殖场全部建起现代化挤奶站,实现了挤奶机械化,确保了奶源健康卫生、符合标准。芸翊奶牛场由省勘察设计院规划设计,建成高标准牛舍1200平米,附属设施500平米,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将成为一流的奶牛标准化规范养殖示范场。在疫病防控上,建立健全了奶牛防疫档案,严格程序化免疫,加强对布病、五号病、结核病等疫病的及时监测,维护了奶牛场的养殖效益和畜产品安全。

四、上下联动,服务一体化

为了切实把奶牛养殖业建成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希望工程,我们动员协调各方,营造氛围,创优环境,全力予以支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畜牧、财政、发改、国土、信用联社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奶牛业发展工作领导组,实行县级领导包工程,部门领导包项目,乡镇领导包协调的工作责任制。把奶牛养殖作为全县重点工作内容,作为一硬指标严格考核。二是提供有效服务。我们充分发挥畜牧职能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在奶牛养殖场的规划、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奶牛养殖场规划设计,确保了养殖场建设高标准、高起点,一步到位;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编发技术资料,开办报纸专栏、电视专题节目等形式,大力推广奶牛养殖实用技术;安排专人赴天津、江苏、内蒙古等地联系、洽谈,调运优质奶牛品种;及时鲜奶、饲料市场价格信息和最新的奶业科技信息,维护养殖户的利益;积极协调成立奶牛养殖协会,提高奶牛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三是创优发展环境。进一步规范了工商、国土、环保、金融、税收等10余个涉企部门的行政行为,优化了奶牛养殖企业发展环境。对奶业重点龙头企业,实行了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坚决杜绝“三乱”行为,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五、市场拉动,发展产业化

第8篇:养殖业的优势范文

近年来, 辽宁省铁岭市以省政府确定的生猪、肉鸡“一县一业”重点县和省生猪、肉鸡、蛋鸡、肉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为契机,抓住省继续扶持畜禽标准化小区建设的难得机遇,全力组织规模化、标准化小区建设,加快标准化畜牧业建设步伐积极培植生产典型,将先进有效的生产经验及时向面上推广,为养殖业开拓了一片新领域。

《兽医导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养殖业也逐渐向现代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转变,铁岭市也跟紧了畜牧业发展的步伐,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铁岭市的畜牧业发展情况。

张维范 铁岭市是畜牧产业大市,畜牧业已经实现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型, 畜牧业多项指标位于全省前列。2014 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277 亿元,列全省第2 位,占全省畜牧业产值的15%。畜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7 万吨、16 万吨和21 万吨。除了上述的产业规模大的特点外,全市畜牧业还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产业格局优势明显。市辖各涉农县区都根据本地实际,大力推进畜牧主导产业的发展,昌图生猪、肉牛,开原生猪、肉鸡,铁岭县奶牛已被省确定为全省畜牧优势主导产业,现代化牧场的建设使西丰成为全省重要的优质奶源和加工基地。可以说铁岭的畜牧业生产结构比例适当,产业布局分布合理。二是龙头加工企业规模大。全市有年产值超亿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17 家,有5 家企业进入辽宁省畜产品加工企业20 强行列,部级和省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列全省第2位。三是标准化、规模化水平高。近年来,全市新建标准化、规模化畜牧小区达到1 500 余个,总量在全省领先,全市有32 个畜牧小区通过国家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验收,引领了全省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水平。2014 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率已经达到了75%,在省内居领先水平。

《兽医导刊》:任何体系在改良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同样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阻力,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

张维范 一是产业发展融资难。近年来,畜牧产业发展融资难、贷款难成为制约畜牧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解决畜牧企业、养殖户所面临的资金瓶颈,铁岭市畜牧、金融等部门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依托小额农户贷款,发挥带动效应。金融机构从支持养殖骨干户、示范户入手,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划的畜牧主导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帮助养殖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二是扶持龙头企业配套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加大力度扶持辽宁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铁岭九星集团、开原嬴德肉禽有限公司、辽宁盛德集团等一批畜牧龙头加工企业,并支持配套建设养殖基地,新上屠宰项目,扩大冷库容量,推动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快速形成。三是依托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畜牧业信贷服务体系。全市已成立各种类型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达800 余个,为了有效推进这些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在全市重点选取了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4 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35 个省级合作社示范社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为其提供信贷保障。

四是努力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助推企业发展。准确把握国家、省扶持畜牧业的政策信息,主动协调对接有关部门,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近年来共争取到畜禽养殖标准化小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畜禽良种补贴项目等国家、省各类政策资金5亿多元,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养殖污染整治难。养殖业污染已经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铁岭市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从增强规模养殖场环境意识、落实整治主体责任入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一是落实治理责任主体,让每一个规模养殖场都动起来。针对养殖户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环境,不愿承担治理责任的状况,在治理过程中首先从落实养殖场治理主体责任入手,推进治理实施。二是大力推行清洁养殖,减少粪污排放。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堆肥发酵或生产沼气后成为有机肥施入农田、果园,实现粪污的零排放。目前全市有一半以上的养殖场采用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鼓励建设有机肥厂。

利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有机肥厂建设。目前已完成19 家有机肥厂的选址和建设论证,部分已经建成投产。三是实施一场一策,打造粪污治理示范市,环保部门牵头畜牧部门参与制定一场一策治理方案,针对不同的规模养殖场,采取定向治理措施,目前已经完成全部规模养殖场治理方案,已全部进入实施阶段,通过实施一场一策治理,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场的粪污治理水平,打造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示范市。四是实行典型引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粪污整治过程中,推广畜禽养殖场粪污整治和养殖环境改善的典型,在全市介绍经验,组织各县(市)区规模养殖场参观学习,用身边的典型来引导和教育大家,提高养殖户对开展粪污整治的积极性。三是市场风险防控的难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国范围近年来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幅度大,造成众多养殖场户出现亏损,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铁岭市借鉴、创新,指导帮助养殖业者规避风险。一是全市建立了完善的畜禽养殖和市场价格监测体系,能够实时掌握全市生产情况,在产业行情出现波动时,根据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警,同时在各类媒体上监测预警信息,指导广大养殖户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增添应对措施,规避风险。二是组织合作社搭建交流、营销平台,抱团应对市场风险。

通过养殖合作社可以为养殖户的决策提供所需信息,还可以集中采购饲料和疫苗,优化销售环节,扩宽销售渠道,与大型加工企业签订合同,形成产销对接,稳定养殖收入,规避市场风险。三是培育畜禽品牌、提升品牌公信力。目前,全市推广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92 家,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优质优价,避免陷入低水平上的无序竞争。四是搭建信息平台传递服务信息。利用铁岭市农业专家热线电话、铁岭广播电台、铁岭市动物卫生监督网站及铁岭畜牧政务微博等载体及时市场行情分析和解答广大饲养户难题。

《兽医导刊》:针对畜牧养殖户和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是如何提高自身技能、开拓视野来适应畜牧业发展新形势的?

张维范 主要通过整合畜牧兽医科技推广资源,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等一系列手段来适应我市的畜牧业发展新形势。到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畜牧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具备了畜牧兽医科学研究、生产技术指导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实力。全市现有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67 个,从事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410 名,全市1 175 个行政村,聘用村防疫员1 250 名。主要做法:一是提高队伍素质。把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选入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搞好现有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在财政预算内保障用于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三是改善工作机制。畜牧兽医部门与养殖专业户、畜牧专业合作社、畜牧龙头企业科技示范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速度和效益。

《兽医导刊》:铁岭市的畜牧业发展不但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而且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在未来您有哪些新战略来推动铁岭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第9篇:养殖业的优势范文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重要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门路之一。湖北省畜牧业在“十一五”期间抓住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以规模化和标准化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之路,在政策的强力支持和市场利好的带动下,发展势头足、趋势好,产业实现了提档升级,在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进入一个新阶段,站在了新起点,处在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

1 湖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畜牧大省名副其实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市场有效供给能力得到保障,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凸显:一是畜牧业已成为千亿元俱乐部成员。在国民经济第一、二产业44个行业中畜牧业产值居第四位。二是畜牧业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1/3;2010年仅生猪产值就超600亿元,在大宗农产品中排名第一。三是优势畜产品在全国排名不断升位。生猪出栏量由2006年的第9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5位;禽蛋、肉禽(包括水禽)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占有禽蛋27kg,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四是出口优势产品得到巩固。湖北省蜂蜜出口全国“十一连冠”;禽蛋出口连续5年全国第一,供港禽蛋长期占据半壁江山。五是畜牧名牌产品不断涌现。2010年湖北省工商部门公布湖北名牌209个,其中畜牧业品牌21个(不包括饲料),占整个湖北名牌的10%,占农业名牌的50%。2011年“神丹”、“周黑鸭”获国家驰名商标。

1.2 畜牧强省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湖北省畜牧业初步实现了由农村副业向支柱产业地位的转变,由传统分散经营向现代集约化经营、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格局,特别是近三年来发展迅猛,湖北省畜牧业总量、规模都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大而不强、发展不均衡仍是湖北省畜牧业的特征。

1.2.1 产值比重偏小 湖北省近三年来畜牧业总产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1/3,但仍落后于国内其他畜牧大省。山东省2010年的畜牧业产值为1 774.5亿元,产业化经营覆盖率超过60%,畜产品加工与初级畜产品产值基本达到2∶1;河南省2010年畜牧业实现产值1 805.9亿元,是湖北省的近2倍;而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产业体系完善,加工物流发达。

1.2.2 生产水平偏低 湖北省每头母猪年可提供的商品猪是15头左右,高于全国平均13头的水平,但是这一数据远低于美国的20头和丹麦的22头,相比起来湖北省每头母猪每年少提供5~7头商品猪;奶牛年头均产奶量仅2 505kg,而全国水平为3 700kg,以色列平均为10 421kg;肉牛头均产肉量143.2kg,比2006年的全国平均水平147.0kg还要低;蛋鸡只均产蛋量9.7kg,比全国平均水平16.0kg低6.3kg。

1.2.3 产业基础偏弱 ①养殖体系。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并存,规模化养殖虽已取得突破,但标准化程度低,基础薄弱,缺少市场风险保障机制,承受市场风险能力差,亟需提高。②饲料生产。全省饲料生产企业396家,生产总量496万t,其中配合饲料约400万t,但饲料企业大多设备老化、生产规模小、技术力量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知名品牌。③兽药工业落后。目前全国有600家左右通过GMP认证的兽药厂,而湖北省兽药生产企业只有37个,每年的生产总值仅12亿元,80%的市场份额被外省所占领,与大省地位不符。④畜产品加工。近年来,河南双汇、武汉中粮、台湾升阳、南京雨润、湖北绿生等相继投入建设并实际运营,对湖北省畜牧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湖北省的加工企业处于成长阶段,规模较小,畜产品加工包括皮革在内,基本上以简单的屠宰分割为主,停留在加工的初级阶段,全省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产品不多,产值和规模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少,产品的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弱。对产品的品牌及价格的控制能力弱,承受风险的能力低。品牌少,产业链条短,效益得不到提高。⑤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湖北省发展了一批中介服务组织、行业协会,培育了农村经纪人等多种市场主体,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养殖户市场信息相对滞后,不能随时按照市场消费需求组织畜禽生产。另一方面,当前畜产品的销售仍以鲜活产品为主,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拓展不够,畜产品附加值增加困难,深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带动力不强。难以把小生产连接到大市场,化解千家万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矛盾。

2 畜牧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湖北畜牧业发展的机遇期,也是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湖北畜牧强省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该抓住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扬长避短突出比较优势,积极探索适合湖北省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健康型畜牧业;建设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型畜牧业;以倍增促跨越,实现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的转变:①产值。立足三分天下,抢占半壁河山;②产业。结构合理,优势更优,特色更明,位次前移;③产品。品牌生产,优质安全,种类齐全,引领市场;④产出。土地产出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肉类和蛋类占有量进入全国前四,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1 发挥传统养殖优势,实现生猪跨越式发展和家禽产业倍增

(1)生猪。到“十二五”期末,生猪规模化养殖要超过80%,标准化要超过60%,确保出栏达到4 500万头,力争5 000万头。培育1~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猪生产龙头企业,创建部级知名品牌1~2个,争取1~2个生猪加工龙头企业上市,创建达到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标准的生猪生产大县40个,生猪生产大县生猪出栏量占全省的70%左右。

(2)家禽。①肉禽。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年出笼肉禽达到7亿只,其中标准化规模化出笼达6亿只,大型屠宰企业年屠宰加工3.5亿只以上,肉鸡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扶持2~3家企业上市,打造3~4个国内外知名品牌。②禽蛋。到2015年,全省鲜蛋总产300万t以上,年产生态优质鲜蛋40万t。洁蛋年加工40万t,蛋品深加工折合鲜蛋20万t,年共加工蛋品60万t,年蛋品加工值90亿元以上。年出口鲜蛋5万t。形成一个蛋禽产业年产值达到250亿元的优势产业链。扶持1~2家企业上市,打造3~4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2.2 整合地方资源,提高特色品种的市场份额

(1)发挥秸秆、牧草资源优势,突破性发展肉牛肉羊产业。湖北省农作物秸秆、牧草资源丰富,各类农作物秸秆2 800多万t,但目前秸秆处理利用率不足10%(河南高达43.6%),草地改良和人工种植牧草不到5%。秸秆大多数采取焚烧的办法处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通过对秸秆氨化、微贮处理,饲养肉牛,既洁净环境又促进生产。而湖北省广阔的牧草资源以及黑山羊、白山羊等地方品种及波尔山羊在湖北的培育成效,使山羊产业前景看好。特别是国家2012年开始实施的生态草原建设,牛羊产业向农区转移,为中部地区提供了机遇。

(2)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禽产业。湖北省发展水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江汉平原湖区,除天然湖泊外,还有大量的人工鱼池,可进行鱼鸭配套养殖。必须紧紧围绕汉口精武实施的“亿只鸭”产业工程以及荆江麻鸭等地方品种和“飘飘”、“小胡鸭”、“周黑鸭”等品牌,带动全省水禽产业快速发展。

(3)发挥品种优势和市场潜力优势,主攻高端奶业市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武汉市及周边城市对奶制品的需求逐步上升,奶制品的消费空间和潜力巨大。应该发挥湖北省南方奶水牛的品质资源优势以及与国外合作开发高端液态奶的优势,力争在高端奶业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进一步促进黄冈、咸宁、宜昌等地奶业健康发展,带动湖北省特色奶业异军突起。

3 多措并举促跨越 早日建成畜牧强省

湖北省畜牧业在“十一五”期间抓住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以规模化和标准化为突破口,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但要打造畜牧强省,建设现代畜牧业,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下大力气抓要素的集约化、生产的专业化、管理的法制化和经营的产业化,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在“转、创、拓、挖”上下功夫。

3.1 转

(1)转变生产方式,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和“公司+基地+农户”为主体的多种形式规模养殖,积极培育家庭式规模养殖,加快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①建立和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不断总结和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猪“150”、蛋鸡“153”、肉禽“156”、肉牛“165”、肉羊“1235”等养殖模式,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逐步完善和形成整个畜牧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体系。②建立和形成以大型养殖场为支柱,以中小规模的家庭式养殖场为主体的规模化生产体系。对已经建成的大型养殖场(小区)要引导加强生产管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尽快实现设计生产能力,以带动更多养殖户实现增收,加快发展中小规模的家庭式养殖场。生猪规模化养殖3年内达到70%,5年达到80%以上。③加快实施“清洁工程”,发展健康养殖。重点提高粪污处理与利用能力,逐步发展环境友好型养殖基地;开发生物有机肥厂,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加强资源利用,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推进养殖场污水深度处理,使其达标排放。

(2)转变支持方式,实现政策资金效益最大化。湖北省在省级生猪标准化场建设上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统一标准、规范程序,减少环节,吸引了社会资金投入,也节约了开支,是财政支农资金运作方式的重大变革。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省级财政支农资金在运作方式上作一些探索。一是借鉴已有的经验,请求财政部门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在资金的拨付方式上给以明确;二是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或意见,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切实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认真开展绩效评估,总结经验,规范操作,并根据评估报告,奖优罚劣。各级畜牧部门还应积极呼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分级负责保障的原则,逐步建立分级负担、多级联动的公共财政投入畜牧业发展的新机制,共同做好畜牧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3.2 创

要不断创新畜牧兽医工作手段,特别是要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支持畜牧业发展。

(1)强化保险对产业的支持,鼓励合作社自办保险。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险公司的指导下自办保险,要借鉴成都、重庆经验全面推进生猪保险,其他畜禽品种也要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要探索设立畜禽保险费专项资金,可采取政府补一点,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扶助一点,养殖户出一点的原则,减轻养殖户负担,降低养殖业风险,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2)创建畜牧创业投资基金,服务畜牧业发展。设立畜牧创业投资基金,通过投资基金平台,实现资本与产业的对接,促进一批畜牧中小企业价值提升、做大做强,推动成长性好的畜牧企业迅速走向资本市场。

(3)创新贷款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在县级建立和完善担保贷款体系。对规模化养殖要通过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切实可行的贷款担保机制,为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户)提供信用担保,加大金融机构对畜禽养殖和加工的信贷支持力度,解决畜禽养殖“融资难”问题。

(4)建立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规避市场风险。通过“现货+保证金”的方式,实现畜禽先卖后养、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目标,解决畜禽特别是生猪市场频繁波动的难题。

3.3 拓

(1)通过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借助国际一流企业雄厚的资金、科研实力和成熟的市场管理经验,为企业注入新鲜的经营发展理念。进一步围绕畜禽养殖和加工,不断向产业的上下游拓展和延伸,壮大湖北省饲料、兽药、疫苗制造工业。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设施化方向发展,推进屠宰加工、蛋品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推进饲料、兽药等养殖投入品行业由生产单一产品向生产多元化、具有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方向发展。

(2)通过唱响本土品牌,抢占全国市场份额。要进一步加大本土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创建品牌、经营品牌、保护品牌”的思路,大力实施名牌化战略。要将湖北省养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避免湖北省沦为外来品牌的原料提供地。要帮助企业培育品牌、经营品牌,积极整合现有品牌资源,打造优势品牌。要继续大力宣传本土品牌,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目前,湖北省许多企业具备成为全国畜牧业特大型龙头企业的潜质,要从中择优扶持发展潜力大、成长性能良好、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强、内部管理规范、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有力、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培育创建全国特大型畜牧产业知名品牌,通过市场效应的放大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延伸,使湖北省畜禽产品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促进产业壮大,带动农民增收。

(3)通过开拓国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继续发挥湖北省禽蛋产业优势,紧紧依靠龙头企业,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充分开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实现年产200万t蛋品,产值250亿元以上的目标,巩固湖北省蛋品大省和强省地位,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牢牢把握湖北蛋品出口的优势和全国第一的地位。继续巩固湖北省蜂产品加工出口优势地位,鼓励龙头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做强蜂产业。稳步发展生猪养殖,突破性地发展生猪初、精、深加工业,创建湖北本土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生猪产业大省向强省转变。

3.4 挖

(1)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和挖掘畜禽自身生产潜力。仅以生猪为例,湖北省如果达到丹麦养猪业水平,可在不增加能繁母猪存栏的情况下,出栏肉猪超过5 000万头,发展潜力巨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