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

[摘要]生态养殖作为社会发展环节中展开环境保护的关键策略,有助于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拥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将先分析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探究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新养殖模式;问题;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很多环境问题,同时水产养殖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传统水产养殖业遇到水域环境恶化的局面,当前水产养殖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落后、养殖病害增多等方面,使得水产养殖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重,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背景下,需转变传统水产养殖模式,推动水产生态养殖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养殖模式,从而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当前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1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

当前水产养殖业普遍面临着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导致水产养殖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加重。在工业化、城镇化逐渐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水产养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资源消耗的状况,其中粗放型的养殖使得生态出现失衡,进而引起环境恶化等情况,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产品质量提升难度。不同养殖水域四周本身的污染以及工程建设等都给养殖水域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得养殖与工业用地间矛盾日益突出,也给水产品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

1.2集约化与机械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往往是处于零星分散状态的小农经济,其中集约化养殖比较少。很多养殖户还处于家庭为单位的较为分散经营的状况,这样给生态组织生产与整体管理的困难程度增加,同时市场竞争力较为薄弱,甚至直接影响了渔民和渔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当前,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而言,依然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却存在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进而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对此,水产养殖在机械化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则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强化。

1.3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和陈旧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很多水产养殖业在基础设施方面普遍出现落后、陈旧的状况,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难度。机械化水平较低以及缺乏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进而导致水产养殖业发展受到制约。对于企业而言,缺少足够的技术贮备,没有关于扩展再生产以及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导致水产养殖业常常处在劣势的市场发展局面。同时很多水产养殖业出现设备老化加重的情况,没有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导致整体生产水平提升受到阻碍。以及养殖渔船较为陈旧、设备落后,并存在着高耗能的情况,并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还有养殖池塘出现老化情况,以及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机械化设备较低问题较为显著,因而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4科技支撑和保证力度不足

我国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科技创新较弱,以及科技支撑保证力度不足的问题,使得水产养殖业发展受到限制和制约,没有营造足够的发展空间。通过相关渔业报道,在2010年时期我国渔业的科技贡献率以及水产原种覆盖率仅仅占有百分之五十五的比例,这说明我国水产养殖业还拥有很大的提高潜力与发展空间。在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公共服务的作用还需深入强化。其中创新型人才比较匮乏,以及缺乏足够的渔业领域的资金投入,规模化产业化的优秀成果不多,进而限制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5水产生态养殖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在容量控制、布局等层面缺少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养殖规划,仅要求经济利益和产量,而在品种搭配方面缺乏恰当性。缺乏对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注,导致过度地开发水域,给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我国水产生态养殖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我国养殖管理主要是经过发放养殖许可证和水域运用证来实现管理,对于养殖人员而言需要具备该两种证书,这样才能够在确权的水域里开展实际的养殖活动,然而关于养殖密度、养殖类型结构等没有任何制约。在1990年之前,该种管理模式给我国水产养殖领域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在养殖空间和范围逐渐扩大同时,单位水体养殖生物的总量没有制约的增多,使得养殖本身污染逐渐加重,引起病害的多次发生,其中水产品质量缺乏安全的保障。

2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的发展战略

2.1完善生态养殖规划,保护生态环境

面对水资源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这时水产养殖业需开展生态养殖,并制定完善的规划,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所谓的生态养殖其实指的是恰当运用土地资源,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降低养殖垃圾给环境构成的影响。应该围绕市场需求,明确生态养殖建设的目的,结合水域生物承载力,以及形成各种水产养殖区域的发展趋势,建立长远的发展规划。对于大型养殖而言,应该形成能够循环的生态养殖方式,经过“种-养-种”的养殖方式来降低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其中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渔业是非常生态的养殖模式,能够实现循环运用,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需要把养殖业与其他行业实现有效整合,建立循环式的养殖体系,提高集约化养殖程度,进而有助于保障经济和生态效益。

2.2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水产养殖业需积极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学习新的养殖方式,实现观念和技术的更新。同时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增强水产养殖整体生产的水平。这时需要进行水产养殖基础设施与支持体系的调查工作,整体了解所在区域水产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形成合理的养殖规划,进而能够实现养殖业发展的科学指导。面对养殖业出现的一些问题,需扩大水产养殖空间同时,实现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养殖池塘规范化的改造,以及推动循环水工厂、网箱养殖等建设,实现养殖的自动化与机械化,从而有助于提升整体生产的水平,保障食品的安全。

2.3形成长久的科技投入机制

对于水产生态养殖过程中,离不开科技的力量,需要形成完善和长久的科技投入机制,推动养殖业的科学化进展。对于养殖人员而言,需要具备创新意识,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水产养殖的水平。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提高资金力度,拓展体系建设的品种,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实现和科技的有效结合与运用。以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通过消耗能源的方式,进而给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以及加重了水产养殖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对此,应该借助科学技术来进行相应的畜牧业工作,实现科学设备与技术的使用,保障养殖的经济效益。关于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家庭散养的形态,出现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以及抗风险水平不高。我国水产养殖业当前存在的不足在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养殖品牌,这就需要促进养殖业实现科学化的同时,加强科技投入,并促进生产、加工以及运输等环节的有序进行。

2.4健全水产养殖管理体系

相关部门应将生态系统养殖理论作为前提,对养殖和水域运用许可证的发放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实现统一管理。同时在进行证书发放之前,相关科研部门应该针对养殖水域开展容纳量的评估工作,这样政府部门可以结合评估的结论,来表明相应的养殖类型、方法以及密度等关键信息,进而能够避免养殖人员随意加大养殖密度的情况发生,并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总之,我国水产养殖业需积极推动生态养殖,开展新的养殖模式,保障养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养殖人员需形成生态养殖意识,并做好防灾防病的工作,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加强资金的投入,健全养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于会国,梁振林,马龙鸿.可持续水产养殖的概念及其发展要求[J].中国渔业经济,2007(05).

[2]吴淑勤.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水产,2006(01).

[3]唐启升,丁晓明,刘世禄,等.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2014(02).

作者:李明 于莉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水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