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冶金发展趋势范文

冶金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冶金发展趋势

第1篇:冶金发展趋势范文

冶金机械技术工艺设备的改进,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实现冶金工程中各种工序的过程控制,在整个工业生产中,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的操作,甚至在冶金机器设备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可以按预期的目标实现冶金测量、操纵等工序的处理和控制。冶金机械及自动化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冶金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节约了成本投入和劳动力资源的损耗,有效的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钢铁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占据总能耗的11%左右,同时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等需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冶金企业的发展可谓是“内忧外患”。自引进冶金技术和设备以来,我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头号产钢大国。伴随着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冶金工业对冶金机械装备以及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也大幅提升,随着我国现代建设的对钢铁需求量的增加,国内实际钢材消耗量也在逐年递增,但是,发展至今,我国仍有近2/3的优质钢材需要进口,因此国内冶金工业在冶金机械及自动化领域还需要做艰苦的努力。目前,我国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发展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其现状及原因总结如下:首先,在产能增加方面,我国资源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目前对钢铁需求和消耗水平,现有冶金矿产资源将很难保证生产的需求;其次,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工艺技术相比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有些基础的冶金设备还比较落后,导致能源结构不合理,二次能源利用不充分,能耗高,因此会损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第三,虽然说,也顺应国际市场需求,推行高效、低耗、优质、污染少的绿色清洁生产工序,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最初级阶段。无论是在冶金机械设备生产的品种质量上,还是在自动化管理和控制方面,都还没有跟上国际的进程和水平;最后,我国的大型冶金设备,依旧需要依赖进口,而且,由于创新理念不强,新品种开发少,原创新产品不多,一些新型冶金机械工艺设备以及自动化技术也需要从国外引进。

第2篇:冶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冶金地质;化探;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开始始于1956年,现如今已经有五十九年的发展时间了,利用这接近六十年的时间,无论是对于资料的积累,还是对经验的获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找矿的实际效果中,成果也是良好的,在我国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对于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对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寻,通过对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探讨,促进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其良好的发展,才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为我国的经济带来良好的效益。对于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发展和趋势的分析,能够准确的发现其缺陷,更好的促进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开展。

一、 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发展现状

很长时间以来,冶金地质化探工作,以为矿山的生产和建设为方向,在这个基础之上,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目标、途径、规模以及应用手段,渐渐有了独具的特色,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发展状况如下:

(一) 亿矿区化探为重点

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方向是以矿山的生产和建设,因此就需要以矿区化探为工作重点,这么多年,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探索面积,通常是在矿区和矿区的周围,但近几年逐渐开始矿带化探,对于以往所采集的样本,大部分是在矿区详查和精查样品,所依据的经验有:其一,需要有一个准确的矿区地质化探施工程序,对于正确的施工工序,就需要考虑综合的观点进行探寻,从全局进行规划,进行一年又一年的计划,采取与之适合的方法,比例尺要合适,一级一级的过渡,最后利用相关资料,,形成整体的地球化学场的定义;其二,对于地球化学特征要有良好的了解,具体包括成矿的分布、伴生微量元素的分布以及迁移演化,与此同时对于基础工作地球化学模式必须要做好;其三,进行进一步深化将异常评价作为主要的目的。

(二) 对矿区周围以及矿区间开展成矿区地球化学普查

对于在矿区周围及矿区将开展成矿区地球化探测,是冶金地质化探的重要,从一九八零年开始,就选择了多个成矿区,通过利用成矿区地球化学普查规划进行形影的工作,这种途径是通过多年的工作得出的,在某些区域,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探查,其效果也是显著的,找到了接近2000多个异常区域,这说明效果是良好的,与此同时也存在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对于矿区的选择相对凌乱,采取的工作方法不同,分析质量不好等等,由此导致无法满足相应的要求,对于问题的出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一是对于区域的选择,要准确,与此同时将相关规定进行统一化;其二因地制宜,彩玉合理的方案,灵活的运用,保证效率;其三严格进行质量分析,进行良好的监控,对于找矿要多指标。

(三) 将地质成矿作为目标,将地球化学作为理论基础

现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有关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课题已经开展了许多,通过采取众多的措施,一地质成矿作为目标,将地球化学作为理论基础,努力的发展发展新的方法,促进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 建立相对应的化探生产科研分析测试系统

过去主要是采用化学分析,需要经过大量的考验,建立相应的系统,相对较为稳定的探索以此来使用工作的需要。采取多种分析技术进行分析,现如今,多种分析技术的采用,保证了工作的需求,与此同时,建立实验室,促进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发展,只有系统的完善才能保证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发展趋势

冶金地质化探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矿山的探索以及提高生产,保证探寻矿的成果,因此要注重其发展趋势。针对其发展的趋势,能够更好的促进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发展,保证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良好的作用。

(一) 搞好基础化探工作

对于矿区的扫面,作为一个基础工作,需要及时的完成,但仅仅是简单的扫面是无法符合要求的,需要进行的有许多,首先是对对球化学参数的分析,然后是对不同元素的分布情况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区域元素分布的了解,进行相应的分析,保证基础工作化探工作的水利进行。对于基础化探工作的发展,能够更好的促进工作的进程。

(二) 注重对成矿―成晕地球化学模式的开展

现如今,对于冶金成矿地质的相关矿山、矿床的成晕模式进行了归纳,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矿床的地球化学指标进行了归纳,对此能保证矿区探索的成效,这也是突破异常评价的重点,对于模式的研究,首先需要有准确的可靠的资料,对于资料需要有准确的提取,将之简单的阐述出来,要求涵盖面光,为冶金地质化学探讨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 对成矿区化探探测方法进行完善,以此得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近几年矿区扫面的经验,对其方法进行完善,突破地球化学异常的诠释,与此同时,进一步开展工作,以此来得到良好的效果。

(四) 开展矿区和其周围大比例尺的探查工作

当矿山储量出现危机时,开展矿区和其周围区域的探查工作能够解决该危机,作为重要的途径,能够良好的解决相关问题,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其周围环境相对差,出现的障碍会不断的增加,对于矿区周围的探查工作难度就会增大,甚至无法尽心地质化探工作,所以需要进行相应的计划,在矿区周围进行有计划的探索工作,保证具有良好的成果。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发展更加的迅速,对于其现状的了解,有助于充分的发现冶金地质化探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良好的解决问题,保证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成效,对于其发展趋势,能够在冶金地质工作的未来发展中做出指引,冶金地质化探工作的发展,对于矿的探索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为国家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浚,贾长顺. 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若干问题讨论[J]. 矿产勘查,2011,06:729-739.

[2]周圣华,鄢云飞,李艳军. 矿产勘查中的物化探技术应用与地质效果[J]. 地质与勘探,2007,06:58-62.

[3]禹斌,李惠,张国义,张连发. 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的化探方法及实例[J]. 地质找矿论丛,2005,S1:182-186+198.

第3篇:冶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冶金矿山;井下有轨运输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

随着我国黑色冶金矿山发展,地下开采成为矿山趋势,井下有轨运输成为制约矿山生产能力的主要瓶颈,井下有轨运输研究成为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现有矿山井下有轨运输“小、慢、乱”不适应矿山发展的需求,“大、快、无”成为其发展方向。

1 黑色冶金矿山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冶金矿山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本世纪初期,冶金矿山主要以露天开采为主,呈现大露天、小地下的格局。地下开采的矿石只占总产量的一小部分,地下开采的矿山规模偏小。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正在生产的井下开采黑色冶金矿山共35座,矿山产量在100万t以下共有22座,100万~200万t共有9座,200万t以上的共有5座,产量最大的矿山为云南大红山铁矿,年产量为600万t。

作为井下开采的重要环节,井下中段运输规模急剧增加。井下有轨运输作为一项传统的运输方式,其本身所具有的运力大、成本低、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强的特点,在新的矿山建设中被广泛采用。我国黑色冶金矿山井下有轨运输现状是一个什么水平,是否能够满足矿山发展的需求以及今后将如何发展亟待去研究。

2俄远东地区铁矿藏开发现状

在俄罗斯,80%的铁矿石都是露天开采出来的。2005-2006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拍卖了一批铁矿床,彼得罗夫斯克矿业公司的子公司阿里科姆公司获得了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的吉姆坎斯克铁矿、苏塔尔铁矿和加林铁矿,以及库拉纳赫和部分大谢伊穆斯克钛铁矿一钛磁铁矿等四个大铁矿的开采许可证。2008年,实力雄厚的阿尔罗萨投资集团通过竞标获得了萨哈共和国境内的塔耶日铁矿、焦索夫铁矿、塔雷纳赫铁矿和戈尔基茨铁矿四个大铁矿的勘探权和开采权,铁矿石总储量为50亿吨。

按照许可证协议的条款,吉姆坎斯克铁矿应该在2010年投入生产,年产铁矿石500万吨;加林铁矿预计2012年末至2013年初投产,年产铁矿石500万吨;苏塔尔铁矿还须进行进一步勘探(见表2)。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矿业公司计划在2014年在远东地区获得首批铁矿石原料,每年将其一半产量(200万吨)送往阿穆尔金属冶炼公司,剩余的铁矿石均出口东南亚国家。按照许可证协议,塔耶日、焦索夫、塔雷纳赫和戈尔基茨铁矿应该在2020年开始投产。

无论是苏联,还是苏联解体以后的俄罗斯政府都非常关注在远东地区建立钢铁工业生产基地的问题,对远东地区的铁矿进行了一系列的勘探、勘察和评估。然而,由于远东地区各行政区的自然条件、居民数量、经济发展潜力不同,因此,俄政府在钢铁生产基地和铁矿石原料供应地的选址方面一直举棋不定。应该说,远东地区南部,像萨哈共和国南部、阿穆尔州和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滨海边疆区的自然条件比较好,人口密度比较大,运输通道相对发达,拥有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水上运输、公路运输、航空线路,是建设冶金工业联合加工厂的最佳地点;而萨哈共和国南部蕴藏着大量的优质铁矿石和丰富的石煤资源,可以作为原料供应地。然而,虽然投资者对该地区的铁矿藏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这里的人口密度过小、气候条件严酷、经济开发程度低,以及为消费者运输成品的费用太高等不利因素,往往使投资者和开发者望而却步。

中国是世界铁矿石市场上的最大买主,被称为“全球吸铁石”。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也大幅提高。为了减少对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铁矿石的过度依赖,摆脱国际铁矿石持续涨价给中国钢铁企业构成的巨大压力,也为了就近获取资源,通过铁路运送俄罗斯生产的铁矿石,避免海运费持续攀升给中国企业带来损失,中国计划投资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铁矿,首选就是阿穆尔州的吉姆坎斯克铁矿。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正在同负责开发吉姆坎斯克铁矿的彼得罗夫斯克矿业公司进行谈判,计划向其提供4亿美元贷款,用于吉姆坎斯克铁矿的开发。

3井下有轨运输发展趋势

随着超大型地下矿山的建设,对井下有轨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井下运输量的增加,过去井下那种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的有轨运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矿山发展的需要。我们以隶属于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司家营田兴铁矿为例,看看今天的地下矿山对有轨运输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要求。

矿山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滦县境内,地处滦河平原,矿区范围内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其开采方式选择了地下充填采矿方式,矿山规模为2000万t/a。井下一个运输中段年运输量大于等于2000万t,这样一个运输能力是什么一个水平呢?我们可以和地面准轨铁路做一个比较,我们以工业企业标准规矩铁路为样本。依据《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BGJ 12-87)对地面工业企业铁路等级的划分如下:

田兴铁矿井下有轨运输规模,完全达到了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的IA级运输量。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的IA级线路整体技术、装备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首先轨距采用1435mm,钢轨50kg/m级,枕木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枕,道岔选用9号以上道岔,机车采用我国铁路运输主力型货运机车东风4D型内燃机车或韶山12型电力机车,车辆采用载重为60t带有两个转向架四轴车,计算行车速度为70km/h,线路信集闭系统采用微机连锁。

以现有井下有轨运输的装备和管理来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运输任务。地下开采具有空间狭小、系统复杂、建设投资巨大、施工困难的特点,地面准轨铁路是无法搬至井下运行的,这给我们的井下有轨运输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借鉴。一地面铁路发展,二是国外的有关矿山。

地面铁路的发展告诉我们,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办法主要有:提高线路技术条件,提高机车牵引能力,提高车辆的轴重水平,提高运行调度管理水平。

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钢轨已经实现了重轨化,国内主要运输线路的钢轨普遍采用50kg/m钢轨,个别重载铁路轨重达到了70kg/m。轨枕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轨枕。机车采用大马力,高轴重、高速度的新型机车。车辆采用大载重,高强度的车辆。调度系统向智能化发展。

(一)缺少资金

据俄罗斯业内专家估算,开发远东地区的铁矿床和发展钢铁工业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缺口为30亿~130亿美元。但是,由于远东地区具有开发前景的铁矿床多集中在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交通运输设施不发达,资源开发和运输成本高,加上投资回报少、资金回收期长等不利因素,很难吸引投资者。

(二)技术装备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对钢铁工业的投资大幅减少。据专家评价,目前俄罗斯大多数钢铁企业的技术设备仅可继续使用5~7年,而且近期内国家对钢铁工业的投资形势不会有明显改善。虽然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但是,由于当地采矿选矿联合公司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限制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品种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资源的浪费。

(三)国内相关产业的萧条阻碍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铁工业的发展与金属消费领域紧密相关。近年来,虽然俄罗斯诸多金属消费行业,如机械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生产呈现出复苏的态势,但是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带动钢铁工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当国内金属消费市场越来越活跃,钢铁工业与其他行业,如汽车行业、铁路行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才会真正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结论 :

正是本着这一思路,在田兴铁矿的建设中,井下运输系统采用了65t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牵引20m3底侧卸式矿车,轨道采用50型钢轨,系统控制采用井下无人调度系统。该系统获得了国内知名专家的好评。

参考文献 :

[1]王运编.现代采矿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4篇:冶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冶金工程;学科建设;发展举措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冶金工业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加上我国工业能源又以煤炭为主,从而导致冶金生产过程排放总量大且总能耗也特别大。因此,发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及综合利用冶金二次资源是我国冶金工业发展中非常紧迫的任务[1][2]。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和强化冶金工程相关技术的结合,形成冶金生产新工艺,以工艺技术发展为基础,提炼、融合与完善冶金工程相关理论,是冶金工程学科可持续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冶金工程是我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优势特色学科,学科方向有着较好的基础,形成了较好的学科建设架构,在湖南省内高校学科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006年,以株洲工学院为主体合并升格为湖南工业大学后,学校组建成立冶金工程学院,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教育的华丽转身。近年来,冶金工程学科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质量评估一直位居全校前两名,部级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冶金材料工程”二级硕士点开始招生,并进一步完善了该学科培养的课程设置。在我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背景下,继承“特色”优势学科,搭建学科建设平台,有必要对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一、学科发展动态

资源、能源及环境是我国冶金工业发展的三个瓶颈,从冶金工艺和技术路线的源头上解决问题是冶金工程学科发展的长远和主要目标。近几十年来,冶金工程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随着自身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进步,也在发生变化[3]:

(1)学科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具体研究内容在越来越细化的同时,学科间的联合也越来越紧密,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形成了大量新的研究领域。

(2)学科研究的方法与手段越来越精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种先进检测与表征科研仪器,使冶金、材料相关科学理论和工艺的研究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逐渐趋向基于精确且定量的微观结构知识体系方向的深度发展。

(3)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联合越来越密切,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源于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基础知识的更新与创新。

(4)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及具体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各个层面紧密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学科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气候、环境的恶化对冶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节能、环保、高效”的要求,“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日益增强,西方国家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逐渐衰退,而我国抓住机遇,则能获得冶金学科的大发展。湖南省是“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资源非常丰富,这为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金属材料的需求不断高涨,这为冶金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以当前冶金学科发展趋势为契机、以国内资源的特点和分布为基础、以社会的需求为前提,这为我校冶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我校冶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国内冶金学科的发展相对集中,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在有色冶金和钢铁冶金方面有针对性的重点发展,地位难以撼动;而昆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利用各自优势,形成了特色研究方向,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一枝独秀。冶金工程学科在能耗与过程排放、环境与生态面临综合性的挑战,也将向着“低碳、环保”方向迈进,这对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三、学科发展前景

21世纪,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仍将是人类社会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冶金、材料相关工程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改变,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有色金属作为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支撑材料的地位没有改变,这就决定了国内新材料的市场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快速与持续增长的态势,冶金工程学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面临矿石品位的贫化和矿石结构的复杂化,冶炼提取过程强化与节能降耗,产品的精细化,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的新问题,冶金工程学科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学科方向定位看,学科着眼于未来冶金科技,以新材料冶金制备工艺与理论为导向,以发展新材料冶金制备技术为牵引。这一定位结合了本学科现有基础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结合了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将有望在相关研究方向取得突破,形成自身学科特色,形成实用性技术,实现理论积累与发展创新。

第5篇:冶金发展趋势范文

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后,不能立刻投入使用,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试运才能够正式启用设备。在试运行阶段,也要由专人负责检查,保证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运行正常,才能整体投入使用,减少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2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关键问题

2.1冶金机械设备的验收

验收工作是第一个安装的关键性问题,在设备安装这个程序前,必须要按照图纸的规定验收,包括:预埋螺栓的高度、规格、长度以及预留孔的中心位置、垂直度、深度等。验收工作要认真细致,保证机械设备符合标准,遇到不合格情况要及时沟通,直到符合标准。

2.2冶金机械设备的定位和调整

冶金机械设备的定位和调整主要包括:设备的平面定位、设备的标高调整和设备的水平度调整。在设备的平面定位方面,要求以中心标板和基准线为标准定位;在设备的标高调整方面,需要采用精密的仪器作为辅助工具;在设备的水平度调整方面,多采用整体设备法和分体设备法。这一项工作是为了减少安装误差,并且能够保证安装质量,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垫板施工垫板施工工作是对设备布置图、基础螺栓布置图以及底座外形图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确定垫板的大小、尺寸和数量,为整个安装工作奠定基础。

3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发展趋势

企业中增加了对冶金机械设备的应用,不仅为企业创收,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冶金业的快速发展,除了要研究机械设备的安装问题,同时也应该考虑未来发展问题,以把握该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从而促进和推动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发展。

3.1提高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技术标准

文中多次提到严格按照安装标准完成任务,然而,随着冶金行业的整体发展,设备的安装标准也会随之相应提高,因此,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技术标准必然会逐渐提高。安装标准的提高会带动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能够保证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精确度,设计、生产、安装、试运行等每个环节都会发生良性改变,有利于设备安装工程的发展。

3.2冶金机械设备安装中应用无垫板安装法

目前的安装基本都是有垫板安装,有了这项安装程序虽然更加保险,但是也加重了安装人员的工作量,并且浪费了大量的钢材。如果采用无垫板安装法,必然要更新设备,相比有垫板安装,这种新型安装法更加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安装程序。应用无垫板安装法是推动技术革新,节省人财物力的方法。

3.3冶金机械设备安装中采用大部件安装法

大部件安装法的优势比较明显,因为可以算短工期,降低人力成本,并且减少了不必要的安装麻烦,保证了有序性和高效率,又可以使安装工作更准确,未来必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4结束语

第6篇:冶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粉末冶金;汽车零件;金属粉末;高性能

粉末冶金材料是指用若干种金属粉末或是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作原料, 通过按比例配料、压制成形、烧结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材料。这种生产工艺过程也就是粉末冶金法, 它属于一种不同于熔炼和铸造的方法。由于其生产工艺过程与陶瓷制品工艺极为相似, 所以粉末冶金法又被称为金属陶瓷法。粉末冶金法不仅是制造某些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无切屑或少切屑的加工方法。它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节省机床和生产占地面积等特点。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金属粉末和模具费用高, 制品大小和形状受到一定限制, 制品的韧性也较差。粉末冶金法常被用于制作硬质合金材料、结构材料、减磨材料、难熔金属材料、摩擦材料、过滤材料、无偏析高速工具钢、金属陶瓷、耐热材料、磁性材料等。

一、粉末冶金技术的含义及其特点

粉末冶金技术附属于材料制备和成形的加工技术,而作为粉末冶金的雏形就是块炼铁技术,块炼铁技术也是人类最初制取铁器的唯一手段,其对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1、 粉末冶金技术的含义

粉末冶金的方法其实诞生已久。人类早期通过机械粉碎法来制取金、银、铜和青铜的粉末,用来当作陶器等的装饰涂料。早在200年前,一些欧洲国家,如俄、英等国就曾大规模的制取海绵铂粒,并经过热压、锻和模压、烧结等加工工艺来制造钱币和一些贵重器物。1890 年,美国的库利吉发明用粉末冶金方法制造灯泡用钨丝,从而奠定了现代粉末冶金技术的基础。直到1910年左右,人们已经开始用粉末冶金法来大量制造了钨钼合金制品、青铜含油轴承、硬质合金、集电刷、多孔过滤器等,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粉末冶金相关技术。上世纪30年代,旋涡研磨铁粉和碳还原铁粉技术问世后,从而为粉末冶金法制造铁基机械零件较快的发展机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粉末冶金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型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新的材料和制品不断出现,开拓出一些能制造特殊材料的领域,成为现代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粉末冶金技术的主要作用

由于粉末冶金技术的具有特殊优点,使其已成为解决新材料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在新材料的发展中历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粉末冶金技术由于其可以在最大限度地来减少合金成分发生偏聚,消除粗大且不均匀的铸造组织。在制备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稀土催化剂、新型金属材料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制备非晶、纳米晶、准晶、微晶以及超饱和固溶体等一系列高性能非平衡材料,这些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磁学和力学性能。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实现多种功能类型的复合,充分发挥各组元材料各自的特性,是一种低成本生产高性能金属基和陶瓷复合材料的工艺技术。可以生产普通熔炼法无法生产的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和制品,如新型多孔生物材料,多孔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材料等。可以实现净近形成形和自动化批量生产,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可以充分利用矿石、尾矿、炼钢污泥、轧钢铁鳞、回收废旧金属作原料,是一种可有效进行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二、粉末冶金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和飞机零件以及切削和成形工具发展的需要,粉末冶金制造零部件的强度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和提高。汽车制造业作为粉末冶金零件的最大用户,1996 年汽车行业占有美国粉末治金零件的市场份额的69%,成为美国粉末冶金零件的最大市场。发展粉末冶金需要制取新技术、新工艺及其过程理论。

1 、向全致密化发展

粉末冶金的重点是超细粉末和纳米粉末的相关制备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快速冷凝制备非晶、微晶和准晶粉末制备技术,粉末粒度、结构、形貌、成分控制技术,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粉末冶金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向超细、超纯、粉末特性可控方向发展,从而建立以“净近形成形”技术为中心的各种新型固结技术及其过程模过程理论,如粉末注射成形、挤压成形、喷射成形、温压成形、粉末锻造等。建立以“全致密化”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固结技术及其过程模拟技术。

2 、向高性能化、集成化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

粉末冶金制造零部件相关的新的成形技术层出不穷,如:粉末注射成形、温压成形、流动温压成形、喷射成形、高速压制成形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目前, 粉末冶金技术正向着高致密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有代表性的铁基合金,将向大体积的精密制品,高质量的结构零部件发展;制造具有均匀显微组织结构的、加工困难而完全致密的高性能合金;用增强致密化过程来制造一般含有混合相组成的特殊合金;制造非均匀材料、非晶态、微晶或者亚稳合金;加工独特的和非一般形态或成分的复合零部件。

3 、粉末冶金产业化发展

由于相邻学科和相关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更赋予了粉末冶金新的发展活力。粉末冶金新工艺层出不穷。粉末冶金产业化是指这些技术已比较成熟。甚至在一些国家已有生产规模,但主流还处于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之中。其工艺、设备、市场等已为产业化准备了条件,可以产业化,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是指该技术实现产业化、集群化、模块化发展。其主要应用领域有汽车用粉末冶金零部件,汽车制造业仍是粉末冶金(PM)发展的牵引力;粉末注射成(PowderInjection Molding(PIM))温压成形技术(Warm Compaction)在众多为提高PM 件密度的生产方法中。温压成形技术被认为是最为经济的一种新工艺。本文将重点介绍以下产业化技术:

① 温压技术

温压技术在上世纪90 年代被誉为粉末冶金技术上重大突破,并于1990年取得了第一项采用一次压制烧结工艺制备高密度铁基(P / M)零件的美国专利。该技术可以使烧结钢中的孔隙度降低到6 %左右,而传统技术的孔隙度为10%以上,产品的密度能达到7.3g/cm3或以上,因此较大程度的拓宽了高密度、高强度烧结钢零件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② 模壁

模壁和温压是两个平行的提高铁基结构零件密度的方法。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是干模壁技术,即采用静电的方法,从而将干剂粉末吸附到模壁上进行,从而很好的避免了湿模壁在制备过程中压坯表面易于粘粉的缺点。

③注射成形

金属注射成形(MIM)是一种将塑料注射成形与粉末冶金技术结合而成的近净成形技术,此技术也是国内外公认的21 世纪粉末冶金的主流技术,被称为“第五代加工技术”。而且该技术也最适于用来大批量生产一些三维复杂形状的零件,同时还可以实现自动化连续作业,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MIM技术已经成为一项最具竞争力的金属成形技术,而且开始大量用于不锈钢粉末冶金生产。

三、粉末冶金机械零件的制造现状与挑战

我国粉末冶金技术起步较晚,自1958年诞生以来,一直是处在蹒跚学步的状态中,而且一直不被人们重视,被当做是一个没有前景的小行业来对待。然而从世界粉末冶金行业发展状况来看,粉末冶金行业却是一个最具市场活力,发展速度极快,同时应用范围也是最广的冶金技术,尤其是日本在粉末冶金技术方面发展飞快,每年生产烧结含油轴承十几亿只。直到上世纪80年年代初,在我国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粉末冶金零件行业正式划归当时的“基础件工业局”进行管理,并结束了粉末冶金零件行业自身自灭的状态,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机遇。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约20多年间,粉末冶金零件得到迅猛发展,同时也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

表1是我国自2007-2011年间粉末冶金分会53家会员企业的数据进行统计的结果,虽然我国粉末冶金行业目前显示出盎然生机,但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现笔者将自己的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以及看法和相应的意见提供给大家参考:

四、粉末冶金机械零件制造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因而轻量化的汽车也越来越受人们的亲睐,从而汽车工业也开始大量使用轻质合金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来生产汽车零部件。也正是由于粉末冶金能够很好的避免成分偏析,又可以满足具有各种特定性能的零部件一次性成型的要求。

目前粉末冶金汽车零件主要有两个市场,一个为汽车生产商市场,另一个为汽车维修服务点,即维修配件市场。而汽车生产商市场则是粉末冶金零件的主要市场,通常情况下,汽车生产商会与粉末冶金零件制造企业进行定向合作,从而导致其他零件制造企业难以插足获利。而维修配件市场相对来说则要开放的多,而且需求量也较大,但大多都是存在某些质量问题的货物。从表2可知,我国在汽车制造行业中对粉末冶金技术制造的零件的使用量只有日本的2/3左右,但我国的粉末冶金制造的零件的总量却要比日本的多,可见粉末冶金汽车零件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我国目前汽车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因此也给我国粉末冶金零件制造企业带来了难得市场机遇。同时根据美国一家信息分析中心预测,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届时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国家。而我国粉末冶金汽车零件的主要制造企业有三十多家,且其主要生产的零部件为汽车所使用的一些轴承或者是小配件,总体呈现出还是处于相对来说较为低端的位置,而关于发动机或调速箱等关键部位的零部件则基本上是整体通过国外进口,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速,我国粉末冶金企业毕竟面对国际化市场,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就需要我国粉末冶金企业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主动积极的溶于国际化市场当中。

参考文献

[1]韩凤麟.粉末冶金零件与汽车工业[J].新材料产业,2007(11):31-38.

[2]杨伏良,甘卫平,陈招科.粉末粒度对高硅铝合金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14(3):268-271.

[3]印红羽,张华诚.粉末冶金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李祖德,李松林,赵慕岳.20世纪中、后期的粉末冶金新技术和新材料(1)――新工艺开发的回顾[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11(5):315-322.

[5]刘文海.铝合金新材料的发展动向[J].机械工业杂志,2007,291:160-162.

[6]黄培云.粉末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第7篇:冶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冶金;自动化控制;应用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第二产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飞跃式个发展,冶金行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门产业,其发展已经日趋成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计算机进入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冶金行业也逐渐开始走向自动化控制的道路。在自动化控制开始实施以后,冶金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故障大幅度降低。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冶金行业的自动化控制也需要与时俱进,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要实现冶金行业更完善的自动化程度,就需要电子计算机来发挥作用。本文就计算机在冶金自动化控制的几个主要环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冶金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的应用现状

1.1 冶金行业的发展过程

冶金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包括对采矿、选矿(见选矿自动化)、冶炼(见高炉自动化、转炉自动化)、浇铸(见连铸自动化)、轧材(见连轧机控制系统)等主体生产过程和供水、电、热、氧、气等辅助生产过程的控制。现代冶金企业采用计算机把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结合成统一的整体,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20世纪50年代在冶金生产过程控制中开始采用顺序控制器和模拟调节器。60年代英国首先建立全线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热连轧机。70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推广,冶金企业也开始采用计算机建立完整的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系统。实现冶金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改善劳动条件,获取很高的经济效益。

1.2 冶金行业的自动化现状

冶金流程非常复杂,生产环境不好,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实现冶金自动化势在必行。当前,我国的冶金企业自动化正在不断发展中,自动化设备不断普及,操作系统及时更新。但是冶金企业的自动化两极分化严重,大企业水平较高,小企业差之千里。总体上说,我国冶金自动化水平并不高。

1.2.1 依赖国外的系统引进,没有适应自己的自我开发。

1.2.2 大部分企业对自动化控制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和全面,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致使自动化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难以及时解决。

2.计算机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1 冶金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在当下的冶金行业中,运用计算机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过去的冶金自动化控制基本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集散控制系统为主,现在逐渐被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所代替,尤其是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的优势相当明显,它的系统开放性强、简单、可靠、经济实用,可以更好的实现冶金行业各个生产工艺环节的的无缝集成、协调设备和企业系统管理层之间的联系。计算机控制系统把相关的工艺知识、数学模型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借助以太网和传感器等的连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控,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2.2 在局域网络方面

计算机局域网络把自动化系统分割成单个的可以由局域网技术进行连接的部分,起桥梁作用,使各部分信息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

2.3 在人工智能方面

人工智能系统是一种把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模糊控制有机结合的控制系统,通过采用模糊逻辑方式对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判断和评价,进而发出控制指令的系统。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利用网络信息化的优势,对冶金企业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核心处理方案进行总结,利用计算机对于所有的设备进行智能的控制。简单来说,就是把实际生产所需要的工艺计算和实际控制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去,而计算机利用模糊的逻辑方式对于发生的情况进行高度的分析,做出有较高精准性的操作。

2.4 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

冶金行业的生产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果采用人力来记录不仅工作量繁杂,查找起来也十分困难,这就影响了一个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此时需要计算机来建立一个综合性能强大的管理平台来对其进行处理操作。计算机技术能够建立一个包含所有数据信息和生产工艺流程在内的虚拟平台,该平台通过计算机进行优化管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调度性。接着信息管理系统以其系统化的管理思路结合现有的企业资源,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个步骤进行计划和调度,完成最佳的策略配置,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2.5 在冶金自动化控制软件开发方面

第三方软件的应用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至关重要。冶金行业的自动化控制不是有了系统原有的必备软件就足够的,仍然需要第三方软件,而第三方软件的开发应用是离不开计算机的。在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和努力下,逐渐开发出了控制算法、控制器编程手段、数据管理等第三方软件,这些软件性能优越,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上运用。随着人们对于第三方软件的不断重视,冶金行业中第三方软件的开发一定会越来越有经验,不仅在数量上增多,在质量上也更进一步。为冶金行业的自动化控制提供帮助。

3.结语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冶金行业自动化控制方面对计算机技术提出的新要求。虽然现在我国的冶金行业的自动化控制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从各个方面引进计算机自动化系统,但是从客观上说,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为冶金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参考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掌握好冶金自动化的核心内容,开发出优良的行业发展自动化环境,使冶金行业的自动化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敖银华.关于计算机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3(19):7.

第8篇:冶金发展趋势范文

一、钢铁产业现在面临的问题

1、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问题

2003年以来的投资规制政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规模为标准,强调所谓规模收益,禁止小规模设备的投资,淘汰小规模设备所形成的产能。这些学者及政策部门对我国钢铁企业规模合意性的判断,是建立在与发达国家简单比较企业规模的基础上的。鹤田俊正在《日本的产业政策》一书中指出:与别国比较企业规模的大小,完全没有什么经济学意义;企业规模,应该在社会分工广泛发展的过程中,适应市场的性质而确定;忽视市场的特殊性而一味追求扩大企业规模,反而有可能出现大规模企业缺乏经济效益的情况。

我国钢铁企业这些年来成功开发并使用了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一些中小企业采用这些先进适用技术后焕然一新,许多生产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中小高炉技术也特别适合我国自有铁矿低品位、杂质含量高的特点。对小规模设备投资的禁止与强行淘汰小规模设备所形成的产能,会阻碍中小型钢铁企业进一步寻找先进适用技术,而这些技术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效率。

我国以打造大钢铁企业为目标的钢铁工业产业组织政策,其依据是认为钢铁工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性,打造大规模企业可以充分享有规模经济收益,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问题是,对中国钢铁企业的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实证研究证明这一推断并不成立。因而,不论从提高钢铁工业企业效率、产业运行效率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角度考虑,市场竞争政策都要远远优于产业规制政策。

大冶市的民营冶金钢铁企业应看到自身的市场优势,在政策缝隙中寻求发展机遇,在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率方面找到平衡点,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综合竞争力。

2、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以市场准入、项目和供地审批、贷款的行政核准、目录指导、强制性清理等手段,作为防治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主要投资规制政策。这一政策基本遵循“预测、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措施”的固有模式,即政策制定者对市场需求规模、产品需求结构及其变化的判断和预测,并根据预测制定相应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对投资规模、投资流向和投资步调进行管制和调控。实证研究表明,现行政策对钢铁工业市场及其变化的判断和预测,与实际市场运行一直存在较大偏差。对市场需求结构变动与市场规模迅速增长的估计不足,造成我国政策制定者对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严格限制政策的长期超调,使得这一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阻碍了钢铁企业投资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正常进行,也阻碍了钢铁产品结构的迅速调整与技术装备的及时更新,并引起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冷”和“过热”之间剧烈波动。

基于以上分析,大冶市的民营冶金钢铁企业要时刻关注钢铁市场价格动态,厘清“价格效益投资产能产量价格”的市场逻辑关系,正确理解有关产能过剩的宏观报道,尊重市场规律,严格把握产销平衡点,避免产销脱节,努力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3、市场信息失真与预测问题

从制定实施模式看,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政策制定者对市场需求规模、产品需求结构及其变化进行判断和预测,并根据预测制定具体的整体投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对投资规模、投资流向和投资步调进行管制和调控。本质上讲,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是对市场供给的计划管理,不过在手段上已经从计划经济时的直接行政指令转变为行政规制。

一些研究表明,相关政策部门对家电、电力、纺织、汽车等行业的种种预测与实际市场运行存在很大偏差。与反垄断规制政策制定者相比,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制定者需要获取数量更多的市场细节知识,面临更为复杂和困难的信息与知识问题:一是投资规制政策制定者进行准确市场预测必须获取大量关于市场供需的细节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市场过程的展开而逐渐显示和暴露出来;二是由于市场的细节知识,是主观的、默示的和与特定时空有关的知识,是无法进行汇总的知识,投资规制政策制定部门无法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统计并据此进行正确的经济计算和预测。正因为如此,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制定者对钢铁工业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就比较困难。不能进行准确的市场预测,据此制定的计划与政策可能会出现系统性偏差,不但不能促使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向均衡趋势的回归,反而可能会加大对均衡趋势的偏离。

大冶民营冶金钢铁企业应建立更适合自己的信息搜集处理中心,成立企业经济管理战略部门,配备专业人士研究钢铁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取向、市场动态,避免信息失误带来的决策风险。

二、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背后的市场启示

大冶钢铁工业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中一份子,必须置身于中国钢铁产业调整的大环境中。透视近几年钢铁产业投资规制政策中的预测偏差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确立经济转型时期的产业发展方向并由此树立信心。面对当前严峻的产业发展形势,大冶钢铁行业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按照“做大、技改、淘汰”的思想,变压力为动力,加快推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做大规模,成为“十二五”期间大冶市推进钢铁冶金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日益趋紧的产业政策将使大冶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政商各界人士既需认真执行钢铁产业政策,又需学会公共关系中的“柔道”;既要眼观国内市场动静,又要耳闻国际市场走势,从搞技改、抓质量、降成本、多品种、多渠道等方面入手,快速满足市场需求。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危机,企业犹如面对移动的目标进行射击,企业这只“看不见的手”比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先天具有瞄准市场射击的比较优势。如新冶特钢和华鑫实业的管理者所言:不是不知道怎么去瞄准,而是不让我们去瞄准。因此,政府应多给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三、大冶市钢铁、有色工业的前景展望

钢铁产业是大冶市的优势和支柱产业,虽然钢铁业面临着国内外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但总体形势仍较为乐观。从国际市场上看,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会加快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国际钢铁协会预测,2000―2010年是钢铁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从国内市场看,我国正在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计划,处于工业化建设的高峰期和城镇化建设的增长期,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规模高速扩张,作为提供建筑、工业用原材料的钢铁行业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未来我国钢铁的需求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抓住宏观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科教优势以及龙头企业优势,大冶钢铁、有色金属产业将发展为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接续替代产业。

1、政策优势

有一系列扶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利好政策,有湖北省支持“具有能源、资源、环境、市场等条件的优势地区发展深加工,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黄石240万吨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有湖北省拟将大冶发展成大型铸锻件加工中心的产业政策导向,同时利用好《钢铁产业政策》第十七条有关“专业铸铁管厂的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机械铸造和生产高合金钢产品的20吨及以下电炉不在淘汰关闭之列”的政策规定,重点发展特钢模具和机械铸造等产业。

2、区位优势

黄石大冶处于京广线、京九线两条铁路大动脉和大广、沪蓉、京珠、杭瑞四条全国性高速公路大动脉交汇地带,以4小时左右车程为半径,黄石大冶可辐射中部6省、近4亿人口的市场范围,以12小时车程为半径,可辐射到全国20个省市、近10亿人口的市场范围。大冶位居武汉1小时经济圈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其物流业较发达,商务成本低,生产要素资源充裕,有利于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3、资源优势

铁、铜矿石是大冶的重要资源,自有资源的存量是大冶发展钢铁、有色金属产业的比较优势。

4、产业优势

冶金工业是大冶市的传统特色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已发展成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华鑫实业是湖北省第二大螺纹钢生产基地;航宇鑫宝管业的球墨铸管在国内有较高市场份额;宏泰、晨茂等公司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铝型材加工产能位居湖北省前列。这些龙头企业所形成的产业优势明显,不仅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差异化产业体系,而且有利于促进钢铁深加工、机械铸造、模具加工与设计、铝材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5、市场优势

当前,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钢铁企业而言,这些都是巨大的市场商机。按照沿海、沿江、内陆科学合理布局和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政策要求,武钢将会把重点放在广西防城港的钢铁基地建设上,按照广东“双转移”的新政模式,结合产业政策规定: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重组和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和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不难预见,武钢的部分产业将会逐渐迁移武汉火车站的“黄金地带”,其部分产业的转移地、容纳地应首选武鄂黄冶金工业走廊。由此可见,大冶有承接武钢相关产业转移的先天优势。

6、科教优势

第9篇:冶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约束 主导工业产业 选择基准

党的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央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当前,我国西部欠发达省区经济发展滞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工业产业基础薄弱,尤其是未能围绕主导产业形成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合理选择与培育工业主导产业引领区域产业体系发展,是未来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的推动下,新疆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提升。然而,新疆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大量高消耗、高污染企业进入新疆,使新疆的绿洲生态功能快速退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众所周知,新疆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承担着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新疆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着较强的生态环境约束,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新疆工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

新疆是我国干旱区分布的主体,其绿洲总面积13.57万km2,仅占新疆国土面积的8.22%,生态环境极其恶劣。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新疆工业化呈加速发展态势,大量高消耗、高污染企业进入新疆,绿洲生态环境承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将更为严峻。“生态足迹”是当前比较常用的测量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方法,唐湘玲等(2012)对2008年新疆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得出当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4.2891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641hm2,人均赤字为2.725hm2,表明新疆经济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绝大多数的污染都来自于工业,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是造成当前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新疆工业化进程加快趋势同步,2001年以来,新疆的“三废”排放量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三废”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68%、17.57%和20.88%,其中,工业废气排放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比1990~2000年高出11.43%和14.56%,废水排放总量增长率基本持平。说明新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从工业内部来看,2011年,新疆工业规模较大(增加值占全区工业比重2%以上)的8个行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4个行业废水排放量所占比例累计为59.7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个行业工业废气排放量所占比例累计为89.1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5个行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所占比例累计为72.68%,可见,新疆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行业,如果继续按照原有的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将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因此,新疆在优化产业结构、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将生态环境约束纳入到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框架中,以实现新疆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生态环境约束下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主导产业的概念内涵是: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和广泛的直接、间接影响的产业部门。这一概念界定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规定了主导产业的两大内在功能:第一,主导产业是一个区域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贡献;第二,自身增长很快,且能够通过关联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欠发达省区,在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约束,基于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确定如下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第一,筱原基准,包括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反映了产业的增长潜力;第二,赫希曼基准,即产业关联度基准,反映了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第三,比较优势系数基准,即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某一区域工业内部各行业的相对规模优势;第四,环境损耗基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以及主导产业选择的生态环境约束,以相对环境污染指数来衡量产业的相对污染状况。

生态环境约束下新疆主导工业产业选择基准测算

本文针对新疆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采用两位数分类行业(GB/T4754-2002),数据来自于2008~2012年各年份《新疆统计年鉴》以及《200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共35个工业行业。另外,鉴于目前新疆某些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很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甚微,因此,本文以行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1%以上作为初选标准,选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14个行业作为备选主导产业。

依据确定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新疆14个行业的各个基准值,结果显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值较大,说明这些行业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4个行业的生产率上升率(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说明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率高;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5个行业的比较优势系数较大,说明这些行业具有较显著的相对优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4个行业的产业关联度较大,说明这些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性较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3个行业的环境污染指数较大,受环境的约束较强。

对于需求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率、比较优势系数、产业关联度、环境污染指数等5项基准指标的权重,本文选择主观赋权法中的专家评议法,选择了10位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专家,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相关经验对5项指标的权重分别打分,最后取其均值作为各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15.0%、14.5%、13.5%、19.0%和38.0%。在此基础上,得出14个主导产业备选行业的综合基准系数的排序(见表1)。

表1 新疆主要工业行业的综合基准系数及排名

当前,新疆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约束,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本文在依据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方法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引入了“环境损耗基准”,将生态环境约束纳入到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框架中。依据新疆主要工业行业的综合基准系数及排名情况,新疆应选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6个行业作为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结果与目前新疆自治区政府确立的六大主导产业相比,不包括环境污染指数较高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生产率上升率、比较优势系数、产业关联度3项指标均较低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加入了需求收入弹性大而环境污染指数小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3个行业,这种选择结果更符合新疆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更能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对于新疆实现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