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节水工作总结范文

农业节水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农业节水工作总结

第1篇:农业节水工作总结范文

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城市大,农村小,2012年末,城市人口21.88万人,农村人口1.55万人。由于地处戈壁腹地,干旱少雨,水资源总量为49785万m3/年,其中:地表水为48785万m3/年,地下水为1060万m3/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7亿m3/年,其中地下水1.84亿m3/年,地表水0.86亿m3/年。2011年嘉峪关市统计总用水量为19638万m3,按用水性质划分,工业用水8850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5%;农业用水6928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5%;生活用水1280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7%;生态绿化用水2580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3%。

嘉峪关节水农业总面积为6.45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为5.524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2348万亩,设施农业占土地总面积的4.2%;喷、滴灌面积为1.20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为21.8%;覆盖地膜面积为4.08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为74%。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西红柿、蔬菜、洋葱等,三个村多年平均引水量约为1000万立方米左右,为典型的城郊型农业。2012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5243万亩,灌溉工作简单、高效、节水、节地、省时、省工,已经被农民群众广泛地认可和接受,共压缩小麦玉米带田、洋葱等高耗水作物共1.6万亩,种植蔬菜、番茄、制种玉米等低耗水作物共0.824万亩。

二、金融支持节水农业的措施

一是加强“窗口指导”,增强金融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近年来,人民银行始终把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切入点,在每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增长指导意见》中和年初金融工作会议上,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的支持作为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及节水农业和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在全市各季度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议上,及时向金融机构传达信贷支农的政策,通报全市金融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的发展情况,要求金融机构以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为重点,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业发展进程,加大对农业及节水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是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了保证金融部门在支持我市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上资金需求,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用足用好用活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各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对各商业银行因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造成流动性紧张的给予头寸再贷款支持,对农村信用社因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造成农户信贷资金紧张的,结合实际积极给予支农再贷款支持。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创新工作思路,根据农业及节水农业信贷需求给以优惠贷款利率。

三是积极构筑银企交流平台,有效支持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两难”问题。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交流会、项目洽谈会等形式,积极为金融机构和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嘉峪关市宏丰公司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疏通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有效缓解了企业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对辖区农业产业化及节水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加大信贷投入突出支持重点。近年来,嘉峪关金融机构针对嘉峪关市水资源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不高,农业灌溉方式粗放的实际,把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整体作用,以发展节水农业、增加节水灌溉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有力地支持了发展节水农业。在信贷支持上,一是支持了嘉峪关市部级农业龙头企业酒钢宏丰公司发放节水灌溉项目贷款。从2004年开始,辖区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发展银行重点扶持部级农业龙头企业酒钢宏丰公司综合农业开发项目,目前已发放贷款余额8.68亿元,已建成年产5万吨葡萄酒生产规模,在戈壁荒漠开发建成5万亩葡萄园生产基地,并全部采用以色列节水滴灌技术,在节水项目上,重点支持了酒钢宏丰公司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项目,在贷款上采取5%的优惠政策,促进了部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二是近年来嘉峪关市金融机构累计投向节水型项目信贷资金1.1亿元。支持政府部门压缩玉米、小麦等耗水量大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耗水较少的蔬菜和饲草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标准节水技术;三是信用社贷款1200万元支持全市三乡农民搭建2363座2363亩蔬菜大棚温室,安装了膜下滴灌设备。贷款120万元支持特色林果业走可节水发展之路,利用膜下滴灌方式种植优质葡萄、李广杏、李光桃等水果,即节约了水资源,又涵养了水分;四是支持部级农业龙头企业酒钢宏丰公司种植优质牧草1160亩,亩均用水量比种植其他作物下降30%。

三、取得的成效

(一)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节水农业基础设施

支持衬砌干渠24.24公里,支渠60.86,斗渠126.45公里,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地表水和5处水源地以及湿地水源地泉水量合理利用,现已修建大草滩水库、双泉水库、迎宾湖、安远沟水库、拱北梁水库、九眼泉湖等11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7153万立方米。完成田间配套面积5.5243万亩,占农业种植总面积的85.6%;新建高效节水面积0.9277万亩,占农业种植总面积的14.4%。

(二)增加水源供水和工程调蓄水能力,为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条件

通过进行双泉水源工程三期截引扩建,增大了泉水的溢出量,使泉水溢出量由0.5M3/s增大到0.925M3/s,溢出总量达到每年2917万M3,为双泉开发区产业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水源。围绕酒钢非钢产业基地建设和提高工程供水能力而建设的11座小型水库,每年可增加调蓄水能力7180万立方米,在充分利用水源、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水资源条件,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缓解了区域水资源矛盾

通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共节约用水500万立方。农业用水在全社会用水中的占40.3%,较2011年下降2.8%。

(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

小麦玉米带田已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蔬菜、番茄、制种玉米等节水作物,农民淘汰了高耗水作物,同时,引用了“膜下滴灌”等新节水方式,减少了投入,提高了效益。

(五)高新节水示范工程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2篇:农业节水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业用水;现状;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河川径流总量882亿m3,扣除高原、荒漠等难利用水38亿m3,地表水可利用量约844亿m3。考虑到全疆生态需水量200~220亿m3(平均210亿m3)、难以利用的高原区域羌塘水以及河流出境水量等因素,新疆可供国民经济利用地表水量仅约400亿m3。目前,新疆水利工程年引用水量约437亿m3,其中地表水399亿m3,地下水38亿m3。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干旱缺水与水资源有效利用问题成为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

1新疆农业用水现状

新疆是我国西部地区最为干旱的内陆农业灌区,在新疆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东疆的吐鲁番盆地,分布有典型的内陆荒漠气候带,年均气温13.35℃,≥10℃年积温达45℃以上,年均降水量仅6.3~25.3mm,而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50倍,年积温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大气干旱是该区显著的特征。新疆农业用水占总引用水的95%以上,而工业、城镇及第三产业用水只占5%左右,其中工业仅占2.1%;万元gdp用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2倍。农业是水资源消耗大户,农业用水比重大、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用水效益低是新疆农业用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必须大力发展和建设节水型社会。

2对策

2.1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根据当地灌区和水源的特点,改革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使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重点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成立农业用水户协会,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用水权、水量、水价的分配、管理和监督。二是建立完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确定各用水户实际灌溉面积;复核农业灌区用水量指标。三是建立以各级行政区划和主要流域为单元的区域引水总量控制定额指标体系。四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制定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分级负责制度,逐级分解落实水量控制指标,明确考核、奖罚措施,确保总量控制落到实处[2]。

2.2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一是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对主要种植作物结构进行调整,加强抗旱品种选育工作,采取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及管理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降低灌溉定额,提高水利用效率。二是严禁开荒、控制打井。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限制发展高耗水工业,把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重点行业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三是城镇发展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与当地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的城市绿化和景观,控制选用耗水量大的绿地植物,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3]。

2.3建立节水工程体系

合理规划并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和取(用)水及量测自动控制设施,提高水资源管理与调控能力。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加快区内工业开发区、建材等高耗水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能力;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渗漏损失,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二是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在加大节水力度的前提下,减少机电井数量,限制或禁止开采地下水,采取人工回灌、建设替代水源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以恢复地下水良性循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建立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由于科研技术服务远落后于当地节水需求,制约了区内节水事业的发展。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特点,大力研究开发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节水科研队伍建设,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新建山区调节水库,增加径流调节能力。通过建设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增强流域内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污水回用,积极推广再生水利用,结合城镇供水,积极建设和完善城镇排污系统,改造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等级,增加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2.4合理调整用水结构

各业用水中,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例高达95%,第二、第三产业用水仅占5%,因此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应的节水措施,形成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和城市化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互动局面,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农业方面实行渠系节水与田间节水结合,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结合,水利工程节水与农艺技术节水结合,节水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4]。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各级用水单位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利用经济杠杆,制定合理水价,促使各行业自觉节约用水。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制定合理水价,采取计划用水、超额加价等措施,提高单方水生产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参考文献

[1] 人民银行石河子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新疆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新疆金融,2009(10):33-35.

[2] 王群,张和喜.贵州农业节水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252-254.

第3篇:农业节水工作总结范文

一、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工作的重大意义

*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全市水资源总量6.8亿立方米,占全省资源(204.69亿立方米)的3.3%,人均水资源量163.82立方米,仅占全省人均量(306.69立方米)的53.4%,耕地亩均水资源量78.06立方米,是全省平均数(211.4立方米)的36.9%,在全省属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气候干旱日趋严重。近10年以来年降水量由历史上的524毫米降至434毫米,期间1999年最低的年份降水246.4毫米,2006年全年降水量366.6毫米。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降水依然偏少。这充分表明,我市水资源紧张的程度正在逐年加剧。

我市属典型的农业地区,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80%以上,而小麦用水又占到农业用水量的70%,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工作,明确指出我市农业发展制约在水、潜力在水、希望也在水,并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作为全市农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多年来,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因水制宜,深入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工程、农技、农艺、农机、生物相结合的综合配套措施,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全市农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农产品总量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全市粮食、棉花等农作物产量均位于全省前列。全市粮食人均占有量1490斤,位居全省首位。节水农业技术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我市农业抗御干旱的能力,实现了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同时,节水农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和农民节水意识还比较淡薄,干旱缺水和用水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相对单一,缺乏有效集成;节水技术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和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和利用率不高仍是我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公斤,每毫米降水的生产效率0.5公斤/亩,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0%以上。我市小麦用水占全市用水总量的50%左右。据测算,如果通过推广节水高产品种、推广临界期高效用水技术、开发田间保水技术、开展防渗灌溉等综合性技术措施,全市小麦大约具有30%以上的节水潜力。蔬菜及其他高效经济作物节水的潜力也很大。通过改良品种,推广节水新技术,搞好农机农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全市农业缺水的压力。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节水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节水农业的内涵,积极推进节水农业的发展。

二、任务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节水农业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立足田间节水,遵循需水规律,结合区域特点,改革耕作制度,优化种植布局,配套田间节水设施,集成创新节水模式,普及推广节水技术,完善监测服务网络,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格局,努力提高水的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努力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任务目标是:在全市逐步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力争到“十一五”末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普及率达到70%以上。重点抓好小麦、蔬菜节水,实现小麦浇水次数减少1-2水,亩节水50-100立方米。蔬菜在现有基础上达到节水30%,亩节水量100立方米以上。今年实现全市年农业节水2.5-3亿立方米。2010年全市年农业节水达到4亿立方米以上。

三、优化作物结构布局调整,推进节水农业快速发展

各地要认真分析当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各区域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从节水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当地种植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建立低耗水、高效益的农业种植结构。要积极扩大抗旱、耐旱、节水作物种植,逐步缩减高耗水的小麦等作物。发展雨热同季的夏玉米、棉花、杂粮、谷子、薯类、牧草等作物种植,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降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要大力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加快节水品种推广,作物良种补贴项目中要突出加大节水高效品种的比重。到2010年,全市小麦面积控制在400万亩,玉米面积发展到380万亩,其他杂粮等作物发展到50万亩,棉花面积发展到200万亩,花生等油料作物稳定在50万亩,蔬菜面积稳定在150万亩。

小麦生产:推广省确立的以节水为重点的“八项技术”,应用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栽培技术模式。“八项技术”,即选用抗旱品种、免耕栽培、小畦灌溉、“两晚技术”(玉米晚收、小麦晚播技术)、窄行密植、秸秆还田、不浇返青水、推迟春一水。要尽快选择一批抗旱节水小麦品种,建好示范区示范村,组织现场观摩,加快推广步伐。重点推广石家庄8号、观35、石麦15号、石麦14、冀丰703等一批节水品种。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中要加大节水小麦比重,扩大节水品种的种植面积,同时搞好节水品种的实验、示范和展示工作。2007年?2008年度计划我市示范推广面积300万亩。全市重点抓深州、枣强、故城、景县、阜城五个重点县市,各建两个1000亩的示范方,同时分别建设2个百亩实验田。其他各良种补贴县市区都要抓好两个500亩示范方,搞好节水品种和节水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工作,确保小麦节水工作切实抓出实效。

蔬菜生产:以设施菜为重点,以水肥一体化运用为核心,以推广节水作物及种植模式为基础,配套节水设施,集成技术模式,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在设施蔬菜产区重点推广膜下滴灌、膜下沟灌、膜下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阜城、饶阳、武强、武邑、桃城等五县区,每个县区搞蔬菜滴灌节水示范点3个,每点不少于10个棚室。二是推广节水种植模式。故城、阜城搞好拱棚韭菜、拱棚西瓜与棉花间作等节水作物及种植模式的推广。三是推广抗旱品种。芦笋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兴蔬菜产业,其抗旱节水效果较突出。桃城、武邑、景县、深州、武强等县要稳步推进芦笋等蔬菜作物的推广。全市到今年年底可达到4万亩以上。四是要继续下大力抓好设施菜生产。发展设施菜,既可以实现错季生产,增产增收,又可以减少地面蒸发和作物蒸腾,实现节水。2007年全市蔬菜节水综合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

玉米生产: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满足畜牧业发展为目标,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充分挖掘玉米雨热同季优势和增产潜力,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大力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抓好“一调四改”,“一调”即密度调整。因地制宜的调整现有品种的种植密度,达到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实现稳产高产。“四改”:一是改目前的粮饲型品种向饲用、加工等专用型玉米的方向发展。围绕畜牧小区建设,重点抓好深州、饶阳、安平、桃城等四个县市区。推广种植郑单958、浚单20、蠡玉16、农大108等品种。二是改粗放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2010年全市玉米要普及推广测土施肥技术。三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铁茬播种。发挥农机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推广免少耕铁茬播种和机收等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比例。四是改目前的普遍早收为适当晚收。玉米收获期要推迟7-10天。今年全市玉米“一调四改”技术要达到260万亩,2010年得到全面普及。

四、抓好节水农业关键技术的落实

(一)大力推进节水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进程。一是推广设施蔬菜肥水一体化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使水肥结合,优化土、肥、水配置,节约用水,提高蔬菜综合效益。据调查樱桃西红柿比对照亩节水50%左右。目前在武邑、武强、饶阳、桃城、阜城五县推广设施蔬菜肥水一体化技术2万亩,要进一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二是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按作物生长需求,实行各种肥料的适量配比平衡施用,促进作物对肥水合理吸收,促进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目前全市推广660万亩,到2010年全市推广面积达到800万亩;三是推广施用生物、化学抗旱保水技术。主要应用于小麦、玉米拌种。试验表明,应用抗旱保水技术,可增强作物根部的吸水保水能力,提高出苗率,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实现了抗旱节水和保水增效的目的。市重点抓好故城、阜城、枣强示范推广10万亩,其他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抓好示范推广工作;四是建立土壤水分监测网站。以冀州市部级土壤水分监测站为主,抓好土壤水分和墒情预测预报工作,其他县市区根据农业季节,及时搞好土壤墒情监测,为各级各有关部门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大力推广农机节水技术:一是免耕覆盖播种技术。利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不翻耕土地的情况下,用最少的进地次数完成机械播种,实现节水、节肥、节成本的目的。目前,我市玉米已全部实现了免耕覆盖播种,小麦免耕播种面积26.8万亩,2010年全市小麦免耕覆盖播种要达到200万亩。要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的推广普及,市农业局重点抓好阜城县2万亩的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示范方,各县市区也要抓好千亩以上的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示范方。二是节水穴播技术。在不用造墒的情况下,用机械一次完成开沟、施肥、点水、播种、喷药、铺膜、镇压等工序,实现旱地节水穴播的目的。目前我市在枣强、冀州、故城、武强、阜城、深州等县市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全市节水穴播应用面积17.5万亩,占全市春播棉花、花生的7%左右。今后要通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等手段,加快节水精播机推广步伐。到2010年全市春播棉花、花生旱地播种全部推广节水穴播技术。

(三)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在普及推广棉花地膜覆盖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地膜覆盖技术在花生、甘薯、蔬菜等作物上的应用普及。到2010年全市地膜覆盖面积要发展到500万亩;要进一步推进设施蔬菜的发展步伐,力争今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0万亩。

(四)推广小麦、玉米“两晚”技术。“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形式中,在保证小麦节水的前提下,通过推迟玉米收获时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的节水、稳产、高效栽培技术。我市常年小麦、玉米两熟连作种植面积为370万亩左右,占种植业耕地面积的近50%,推广“两晚”技术可以确保小麦、玉米在充分挖掘增产潜力的同时,达到节水、高效目的。玉米的晚收可延长子粒灌浆时间,促进产量水平提高。玉米收获时期由目前的9月下旬推迟推迟7-10天。小麦适期晚播既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更有利于小麦节水。小麦播种时间由现在的10月1-10日推迟至10月5-15日。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的宣传与培训。要强化宣传,增强农业节水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意义、主要措施、节水技术要领以及相关政策宣传先进典型好管理经验,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各级应用节水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加强农业节水技术、节水农业典型及节水信息等宣传普及,建立市、县、乡三级培训体系,市每年组织培训师资1-2次,县培训乡、村技术员及重点示范户,技术入户率要达到90%以上。

第4篇:农业节水工作总结范文

1 吐鲁番市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

吐鲁番市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如今也是新疆与内地交往的重镇。吐鲁番市地处吐鲁番盆地中部偏东,天山博格达峰南麓,东邻鄯善县,西与托克逊县毗邻,南抵觉罗塔克山与巴州接壤,北至天山山脉的博格达山与乌鲁木齐市、吉木萨尔县、奇台县相接。

1.1.2地形地貌

吐鲁番市地处天山东部封闭性的山间盆地内,北有天山支脉博格达山,主峰博格达峰海拔5445m,南有觉罗塔格山和库鲁克塔格山,东是库木塔格山,中有火焰山、盐山贯穿东西将吐鲁番市分为南、北两个盆地,这就构成了吐鲁番市独特的“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地貌特征。总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倾向艾丁湖。三面除高低参差不齐的山地外,内陆大部分为古洪积扇冲积砾石戈壁。火焰山、盐山横贯吐鲁番市境中部,把盆地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为倾斜冲积扇,山南为冲积平原。绿洲分布在盆地之中,是农作物集中区,也是畜牧业的生产地。艾丁湖海拔为-154m,是我国最低的盆地,也是世界有名的低洼地区之一。

1.1.3气候特征

吐鲁番市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热量丰富但又极端干燥,降雨稀少且大风频繁,故有“火洲”、“风库”之称。全年日照时数3000~320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139.5~150.4千卡/m2。全年平均气温13.9℃,高于35℃的炎热日在100天以上。夏季极端高温为47.8℃,地表温度多在70℃以上。最低气温-28.7℃;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全年10℃以上有效积温5300℃以上,无霜期平均每年达到268.6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6.4mm,而蒸发量则高达3000mm以上。

1.2社会经济概况

1.2.1行政区划

吐鲁番市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自治区文明城市。全市辖七乡、两镇、两场,60个行政村,238个自然村。

1.2.2人口

截止2008年底,吐鲁番市总人口2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6万人,非农业人口7.3万人。吐鲁番市居住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诸多民族,以维吾尔族和汉族为主,其中维吾尔族19.11万人,占总人口的71.04%,汉族5.74万人,占总人口的21.33%,其他民族2.05万人,占总人口的7.62%。

1.2.3国民经济

2007年,吐鲁番市生产总值35.56亿元,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13505元;第一产业完成7.32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完成8.87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完成19.37亿元,增长15.1%。三产比重为20.6:24.9:54.5;实现财政收入2.67亿元,增长17.8%。农业结构调整明显,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

1.2.4土地利用现状

吐鲁番市总土地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总灌溉面积78.77万(667m2),其中:耕地面积28.57万(667m2),园地29.5万(667m2),林地20.7万(667m2)。未利用土地主要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

1.3水资源

由于吐鲁番特殊的地形条件,从西部、北部来的温湿气流,在进入盆地前,首先遇到西北部高大山体的阻挡,难以进入本区,仅有极少温湿气流通过高空纬向环流带至盆地西、北部山区,形成降水,因此吐鲁番水资源形成区主要在天山各河流出山口以上中高山区地段,山口以下平原区降水极少,对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意义不大,是水资源的散发区。

1.3.1地表水

吐鲁番市境内有5条河流,归属塔里木内陆的艾丁湖水系。自西向东依次为:大河沿河、塔尔郎河、煤窑沟河、黑沟河和恰勒坎河,5条河均发源于天山山脉东部的博格达山南麓,属于山溪性河流,主要补给为融雪和降雨。各河径流量总量多年平均为2.97亿m3。

1.3.2地下水

吐鲁番盆地有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地下水系统。受地形和搬运距离限制,盆地边缘和北盆地形成分布面积广、堆积厚度大、由单一砂卵石组成的地层,地表形成洪积扇群的戈壁砾石带,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储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吐鲁番市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为0.91×108m3。

1.3.3水资源总量

吐鲁番市的水资源总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组成,全市水资源量为3.88×108m3。

1.3.4水资源利用情况

吐鲁番市开发利用水资源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水利建设迅猛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水库8座,设计总库容2197×104m3,实际最大蓄水库容为1652×104m3;渠首5座(包含兵团二二一团红星渠首1座,恰勒坎渠首水毁后未重建),设计总引水流量为44m3/s,实际最大引水流量37.5m3/s;干支斗三级渠道防渗长度为755.6km,防渗率达到87.2%;坎尔井曾是吐鲁番盆地历史上重要的引水设施,到目前现存储水坎儿井161条。机电井2012眼。

2008年全市总用水量为4.67×108m3,其中农业用水4.03×108m3(其中大河水1.11×108m3,机电井水1.54×108m3,坎儿井水0.6×108m3,泉水0.778×108m3),占总用水量的86.18%;工业用水804×104m3(其中地表水230×104m3,地下水413.66×104m3),占1.72%;城镇用水1383×104m3,

占2.96%;生态用水4271×104m3(林业部门用水),占9.14%。

2 吐鲁番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吐鲁番市节水灌溉试验起步较早,从1958年开始推行畦灌,1966年试验细流沟灌技术,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缓慢。1985年吐鲁番地区水科所成立了滴灌实验站,重点用于瓜、棉花等作物的滴灌试验,但由于当时科技欠发达、技术水平低等各种客观原因,到1988年以失败而告终。这个阶段是吐鲁番市滴灌技术的萌芽状态,为吐鲁番市节水技术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86年,政府投资30万元在胜金乡建设低压管道工程,主要种植作物为葡萄,这次实验使农民群众看到了低压管道工程的优点,1986-2005年期间在没有政府投资的情况下,胜金乡及其他乡镇每年都进行了一定数量的低压管道工程建设。1997年,亚尔乡戈壁村投入150万元,采用以色列滴灌设备,在200(667m2)幼龄葡萄中进行滴灌试验,该工程的建设重新将葡萄滴灌项目提到日程上来。随后几年内,分别又在红柳河园艺场等地进行葡萄滴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6年,吐鲁番市以地区《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决定》精神为指导,及时制定出台了《吐鲁番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意见》、《吐鲁番市关于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的决定》,吐鲁番市掀起了建设节水农业新高潮。《吐鲁番市2008年高效节水农业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出台,对吐鲁番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凡第二轮承包地实施滴灌、低压管道等节水工程的,农民自筹148元/667m2,自治区补贴300元/667m2,工程不足资金部分由吐鲁番市财政筹措解决。并且选择园艺场、艾丁湖乡及亚尔乡等乡镇,试点葡萄大河水自压滴灌工程。这些葡萄大河水自压滴灌工程示范区的建立,一方面有效带动了吐鲁番市葡萄节水工程的推广,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大河水滴灌节水技术后,逐步关停部分机电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下水下降严重的趋势。

截止2008年,吐鲁番市总共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3.18万(667m2),其中低压管道6.86万(667m2),滴灌6.32万(667m2)。大规模的节水灌溉,减少了地下水的超采量,对涵养地下水有着重要作用,为吐鲁番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吐鲁番市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吐鲁番市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上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是节水,研究、推广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比较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主要表现在将节水农业等同于农业工程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节水农业技术应该包括农艺、工程和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利用各种农业节水措施的技术集成;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目前由于管理的原因,在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方面存在分工,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有不相往来的趋势,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3.2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

从整体上看,吐鲁番市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3.3农业节水系列标准的不完善

农业节水系列标准是衡量节水农业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但如何进行衡量和度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如投资与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节水效益优的,效益衡量的时空范围多大,都没有明确界定。对于一个节水工程而言,局部是节水效益高的,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则是不节水无效益的。

3.4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

目前在吐鲁番市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

4 吐鲁番市节水农业发展方向

4.1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

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是确立投资重点的方向性问题。目前,吐鲁番市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在节水工程上,应该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确立吐鲁番市节水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田间。节水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2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

通过机制的建立,促进节水农业的长效发展,是目前吐鲁番市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吐鲁番市的节水农业靠政府推动。应该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在节水农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市场条件下变成自觉的行动。为此,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建立科学的农业水价体制,让百姓在充分享受WTO规则的“绿箱政策”的同时,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指定有利于节水的水价政策;其次,充分认识节水农业的公益性,对节水农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补贴,鼓励其发展节水农业;第三,建立科学的奖励惩罚制度,规范行为;第四,通过建立农业水权体系,维护农民的利益,并且在农业水权转移过程中得到好处。

4.3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以定额管理为核心,实行总量控制,各类作物灌溉用水实行定额化,强行要求各用水户必须安装计量设施,年初申报用水计划,在市水利部门监督下按计划用水,超定额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

4.4积极争取资金,增加科研投入

吐鲁番市经济发展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相对滞后,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水平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对节水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应对节水技术研究加大科研力度,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而推动吐鲁番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4.5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

节水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过程,而且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国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实施。作为战略性工程,应该加大投资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种资金投入节水农业工作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领导,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节水农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发展规划并严格地加以实施。

4.6建立适合吐鲁番市实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第一,实施“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节水技术推广战略,对于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可以以现代节水技术为目标推广高新技术,对于吐鲁番市应以投资小、见效大的传统节水技术为主体推广节水技术。

第二,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传统的节水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推广节水技术,开发和推广技术体系。

第三,建立高标准节水农业科技示范点。根据吐鲁番市水资源特点,建立高标准节水农业科技示范点,因地制宜采用成熟的综合配套技术,加快现有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节水农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第5篇:农业节水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节水;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1节水农业的发展紧迫性

我国水资源整体上短缺。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88万亿立方米,年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亩均算只有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全国已有6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城镇缺水200亿立方米以上,而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立方米,农村有2000万人口饮水困难。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耕地灌溉率已经高达40%,农田灌溉用水总量3600~38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5%。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2030年全国缺水高达1300~26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500~700亿立方米。如果我们把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5提高到发达国家的0.7,则仅节水灌溉一项即可节水900~950亿立方米!不仅可以解决7亿吨左右食物生产的用水,还可以富裕出400~500亿立方米的水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它重要领域。因此,农业节水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紧迫性。

2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农业用水几乎零增长的条件下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的骄人业绩。根据水利统计公报,2010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0348千公顷;万亩以上灌区达到5795处,有效灌溉面积29415千公顷5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31处,有效灌溉面积19918千公顷。2010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干支渠骨干渠道衬砌防渗1300公里,改造、加固、配套建筑物7800余座,新增年节水能力11亿立方米。我国节水技术大纲已经,其中节水农业技术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农业用水量零增长成为重要的目标。

3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节水农业用水效率和水分生产率低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和一些发达国家(达80%)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目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单位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不足1kg/立方米,和一些发达国家单位净耗水2-3kg/立方米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目前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2%,大约有4/5的面积是大水漫灌,节水灌溉面积仅2276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0%。我国西部地区普遍缺水,其中西北干旱少雨,西南土层瘠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但现状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3.2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问题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是节水,研究、推广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比较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主要表现在将节水农业等同于农业工程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节水农业技术应该包括农艺、工程和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利用各种农业节水措施的技术集成;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目前由于管理的原因,在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方面存在分工,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有不相往来的趋势,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3.3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营的主项目,提高节水农业创新水平,满足我国节水农业的需求,是摆在我国节水面前的重大课题。

3.4农业节水系列标准的不完善

农业节水系列标准是衡量节水农业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但如何进行衡量和度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如投资与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节水效益优的,效益的衡量的时空范围多大,都没有明确界定,这样,对于衡量节水农业是导致众说纷纭。对于一个节水工程而言,局部是节水效益高的,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则是不节水无效益的。

3.5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现象的出现。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3.6节水农业投资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节水农业资金不足,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这几年我区尽管建设了一些农业示范区,搞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以及正在实施中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2006年度工程,但这些资金同巨大的资金需求相比相差很大,投资不足,依然制约节水农业的发展。

4关于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4.1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

节水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过程,而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国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实施。作为战略性工程,国家应该加大起投资力度,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优惠,吸引各种资金投入节水农业工作中。完善其法律法规。加强起领导,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节水农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并严格的加以实施。

4.2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

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是我国节水农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具体体现,是确立投资重点的方向性问题。目前,我国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在灌区的节水工程上,应该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确立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灌区和旱区节水农业并重的节水方针,节水的重点是田间。从粮食产量而言,灌区的产量高于旱区,从水资源利用量而言,灌区的水资源利用量很大,他直接取自江河或者地下,对地下水和下游产生一定的影响,注重灌区节水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旱区节水。从总体而言,旱区生活比较贫困,其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但旱区的粮食潜力很大,只要充分挖掘其降水潜力,对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旱区节水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是十分有意义的。无论是旱区还是灌区,节水重点应该放在田间,通过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3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

计量体系,是节约用水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许多灌区缺乏完善的计量体系,致使灌区不能按量收费,制约了水资源高效利用。产生计量设施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在灌区建设过程中我国的投资配套政策决定的。在灌区建设时,我国基本上采取了国家头骨干工程,地方建配套工程的配套政策,导致国家投资到位,地方配套工程没有落实的“半拉子”工程,工程无法实现其设计效益。因此,将灌区计量设施体系进行完善,是目前的重要性工作,必须进行完善,才能为水资源计量收费奠定基础。国家对“配套的”投资政策进行反思和评估,科学地评定起合理性,促进国家有限资金的高效利用。

4.4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

通过机制的建立,促进节水农业的长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节水农业靠政府推动,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常尴尬的局面,一些节水工程成了“参观工程”,成了摆设,国家政府推广的时候,用一用,之后有的就废弃了,即浪费了资金,也在农民中造成恶劣的影响。应该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在节水农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市场条件下变成自觉的行动。为此,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科学的农业水价体制,让百姓在充分享受WTO规则的“绿箱政策”的同时,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指定有利于节水的水价政策;其次,充分认识节水农业的公益性,对节水农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补贴,鼓励其发展节水农业;第三,建立科学的奖励惩罚制度,规范其行为;第四,通过建立农业水权体系,维护农民的利益,并且在农业水权转移过程中得到好处。

4.5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我国的农业基本国情是地块零碎的一家一户土地承包制、农业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域广阔、农民的掌握科技的整体素质不高等,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这个基本的国情之上,只有适合我国农业基本国情,农业节水技术才能得以普遍推广,才能产生明显的效益。

目前,适合我国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尚为建立起来,曾经“一刀切”式的喷滴灌技术推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而未成功。因此,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傻瓜式”的节水农业技术,傻瓜式的节水技术能够加快节水技术的推广,并不是降低节水结束的科技含量,而是增加了起含量,“傻瓜相机”在民众得意推广就是同一道理。

第二,实施“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节水技术推广战略,对于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可以以现代节水技术为目标推广高新技术,对于欠发达地区,以投资小,见效大的传统的节水技术为主体推广节水技术。

第三,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传统的节水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推广节水技术。

第四,建立我国节水设备研制、开发和推广技术体系,成本低廉,实用性强,服务方便到位。

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张岳,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2]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第6篇:农业节水工作总结范文

1.农业节水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并与各地的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协调,并充分考虑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节水的需求。

2.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前提,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及城市污水等的开发与利用。实行以供定需的方针,以水定产业结构,以水定经济布局,以水定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做到量水而行。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4.根据我国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际,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以农业节水为龙头适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1.在区域上,以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为重点。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耕地资源和光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严重短缺。发展农业节水是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措施。

2.在地区和种植结构上,以大田作物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大田作物面积大、投入产出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农民难以自筹资金建设节水工程。

3.在工程建设上,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这些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用水量大,节水潜力大。

4.在技术上,以普及推广适用型节水技术为主,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为辅。继续普及和推广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技术;大力推广改进地面灌溉新技术;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区和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积极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技术。

三、以节水为核心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1.明晰产权,实行灌区企业化管理。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确产权。拥有产权的政府部门可将灌区改造成国家控股公司,聘请企业法人,用企业管理方式经营管理大中型灌区。

2.改革和完善灌区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对灌区实行以节水为主的多指标考核。如考核完成灌溉面积、灌水定额、节水指标、工程维修管理等,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探索对灌区投资及经济管理的新方法,以解决目前灌区靠多卖水增加收入的问题。

3.积极引入世界银行推荐的灌溉公司管理模式。灌区作为农业供水批发商负责支渠以上建筑物的管理和维护。经民主选举成立的用水者协会可作为灌区用水的零售商,按政府定价把水售给用户,收取水费,并承担斗、农渠及田间工程的管理、维修,对节水大户给予奖励。

4.井灌区实行县级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组织或成立灌溉公司。由县水务局统一管理全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统一发放地下水开采许可证,总体控制机井布局和开采量。乡镇负责具体实施和技术服务,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村级管理组织。也可成立县、乡、村灌溉服务公司,在县统一管理下实行有偿灌溉服务,协商定价,政府规定最高限价。

四、改革水价制度,建立合理补偿机制

1.科学核定农业用水成本,扣除因管理单位机构臃肿导致的成本增加,逐步实施成本加微利的定价原则。

2.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科学核定农业用水定额,作为农户基本使用水权。在定额范围内实行基本水价,超额部分实行累进加价。

3.对一些经济收入低或供水成本过高、暂时难以按成本收费的地区,可采取提价与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供水成本与价格倒挂问题,并逐步把水费补贴转移到对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补贴上。

4.建立并完善农业用水计量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加快实行按方计量、按户收费,尽快扭转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现象。

五、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1.加强对农业节水的领导和部门协调。建议国务院建立全国农业节水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农业节水重大问题,水利部负责日常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计划、财政、农业、科技、林业、气象、环境、金融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农业节水工作。

2.实行国家、流域和地区水资源统一管理。明确各流域机构与地方水务局的关系和职责,实现水资源从上游到下游、从地表水到地下水、从引水水源到排水出口,从水量到水质、从农业用水到城镇和工业用水的统一管理,实现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

3.建立严格的农业用水与节水管理制度。农业用水要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要在统筹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基础上,明确各地区农业用水总量和灌溉用水定额两套控制指标,作为管理农业用水的基本依据。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大流域用水总量分配,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分配的指标,逐级分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合理制定本地区灌溉用水定额。各地区和用水户要在用水指标控制下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节约的水允许有偿转让。国家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资源分配利用和地下水开采状况的监察、审计。

4.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监测。在地下水超采区(尤其是华北地区),要限制机井密度和单井抽水量,尤其要控制对深层地下水开采。同时采取雨洪利用、井渠结合等措施有计划地回补地下水。

5.建立健全大型农业节水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审批制度。成立由投资、投劳的各方代表参加的工程管理委员会。大、中型农业节水工程应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和财务审计制。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

6.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的节水灌溉工程,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优先选用国家法定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建立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材料设备质量监督体系,定期开展产品质量抽查,提高行业和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

六、加快农业节水法规建设

1.尽快制定《农业节水法》,将推广农业节水的原则和要求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实施业节水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大中型灌区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确立水费制定的原则与计收方法,明确农业节水管理体制及节约水资源转让等经济法律问题。

第7篇:农业节水工作总结范文

以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为主线,着力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切实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持。

㈡ 目标任务

1、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总量。2021年落实国家补贴资金200万元,年新增农机具0.4万台左右,全县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49000台,农业机械总动力30万千瓦,农机装备总值3.28亿元,农机装备坚持大、中、小、微共同发展,耕、播、防、收并举,节水、节肥、节种、防汛、抗旱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使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2、提升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低于65%。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等行业的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防灾、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3、开展微灌设备和简易保鲜储藏设备自主选择品目试点工作。计划建设500亩以上微灌基地,建立简易保鲜储藏仓库5个,完成试点项目补贴资金500万元。

4、加快农机服务化进程。创建新型农机合作社1个,新培育10万元以上资产的农机大户4户,申报完成“百千万”工程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1-2个,积极争取省里的滴灌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农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组织不断发展,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农机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

㈢ 工作措施

1、大力开展农机化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强对适合我县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大中型农机具的引进推广,不断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的发展。协调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搞好农田布局规划,为农机作业创造良好地环境。

第8篇:农业节水工作总结范文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日光温室建设暨农田节水技术观摩会议,并把参会范围扩大到村一级,旨在通过观摩学习,总结交流我县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的基本经验,深入开展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和日光温室效益年活动,加强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进一步落实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全县日光温室建设和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情况,看到了一些典型和亮点,应该说对我们开展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加快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大力推进农田节水势在必行

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在全国而且在全球,淡水资源的紧缺与浪费,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节约用水,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在我县,农业主导着国民经济发展,农业用水方式决定水资源利用水平。革新传统粗放无序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益事关全局。

推进农田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县现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520方,除去维系生态和基本生活用水外,用于生产发展的人均约为490方。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方的地区为极度缺水地区。但全县水资源利用水平与我们极度缺水的实际形成巨大反差:全县90%的水资源被高耗水的农业灌溉所消耗,亩净灌溉定额480方,高于先进灌区100方;单方水GDP仅为2.87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种植业单方水产值不足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元。这种反差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以新的用水方式取代旧的用水方式。农业是最薄弱的环节,缓解这一矛盾就应首先从农田节水抓起。

推进农田节水,是适应未来用水总量及用水结构的需要。规划确定,到2012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3.51亿方,比今年减少近2亿方,其中农业配水量2.89亿方,占82.3%。从规划的目标要求可以看到,节水的重点和关键在农业。而目前全县实际农田灌溉水量5.2亿方,几乎是规划限制水量的2倍;实际农田灌溉配水定额比规划定额370方高出110方,实际与目标差距非常大。缩小和消除这一差距,仅仅依靠压缩种植规模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必须要从农田节水抓起。

推进农田节水,是落实总理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根本出路在于节水”思想的需要。总理提出要把建成“全国节水模范县”,省委陆书记经过充分调研和理性思考,提出“根本出路在于节水”。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荒漠绿洲气候条件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彻底改变以牺牲资源、环境、生态代价的粗放高耗水农业发展方式,为全国同类地区做出样板。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基于水权配置和管理,扎实落实总理要求,贯彻“根本出路在于节水”的思想,从节水入手,把农业作为全县节水工作的主战场,大力推广和普及农田节水技术,积极探索节水增收的多种途径和模式,挖掘农业节水潜力。近日,省物价、财政、水利等部门发文批复,从今年7月1日起,地下水资源费由现状每方0.01元调整到0.02元,这是省物价、财政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针对县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严重短缺,运用价格杠杆调控用水总量的又一项政策措施。

二、大力推进农田节水切实可行

一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多年来,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不少节水灌溉模式和种植模式,在运用农田节水技术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些虽然还停留在认识层面,但却是推广农田节水技术的重要基础。随着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和水权水价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认识将会逐渐转变为行动。特别是今年以来,农民群众依据分配的水权,认真谋划调整种植结构,选择节水增收模式,改变传统灌水方式,采用小畦灌、沟灌、一膜两用、干播湿出等常规节水技术和大田滴灌、温室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并尽可能延长灌水间隔时间,减少灌水次数,降低灌溉定额。应当讲,群众的生态意识、节水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推进农田节水技术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实用农田节水技术日趋成熟。在技术服务上,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得到充实和加强。近年来,开展了多种作物节水模式和农田节水试验研究,分区域建立了一批农田节水技术示范点、示范园和示范片,对各种节水技术和节水模式进行示范。在技术储备上,在各种农艺节水技术完善配套、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索和综合抗旱节水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形成以温室滴灌、膜下滴灌、垄作沟灌、隔沟交替灌溉、保水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多种高新农田节水技术和传统农田节水技术模式,率先在全省推广应用了膜下滴灌、地膜再利用免耕技术,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成熟的技术。

三是农田节水仍有很大潜力。差距就是潜力。目前我县农田节水工作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与规划目标要求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潜力。规划落实后,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可节水7000万方。据田间试验和调查测算,目前农田灌溉用水除满足作物正常生育、下渗补充地下水外,80%通过地面蒸发而浪费。按现有80万亩耕地计算,若通过农田节水技术的应用,亩节水按100方计算,仅农田节水一项年可节水8000万方。若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发展日光温室等现代设施农业,还有十分广阔的节水和增产潜力。因此,农业节水的关键环节和着力点在农田节水上,其潜力也在农田节水上。实现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农田节水是最现实、最有效,也是打基础、管长远的措施和途径。

三、把握好农田节水的关键

一要引进管控技术,抓好管理节水。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是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抓好水权水价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依靠科技手段,实现过程性控制、精细化管理和调度。要大胆引进和推广智能化监测、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现代管理技术,强化灌溉源头管理。

二要依托项目工程,抓好工程节水。按照重点治理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加快骨干渠系等各类输水设施设备的节水改造,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因地制宜实施好渠灌、管灌、滴灌等节水项目工程。积极争取其它节水灌溉项目,力争将工程节水延伸到田间地头。

三要普及实用技术,抓好技术节水。以高新节水技术引领节水农业发展,并与常规节水技术进行有效对接,加强技术集成和运用,因地制宜推广各种节水技术,积极探索适宜我县的节水模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四要发展节水产业,抓好结构节水。按照“面积调小、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压缩耗水量大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棉花、食葵、小茴香、中药材、饲草等节水作物面积,加快节水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积极推进日光温室、暖棚养殖、劳务输出、生态经济、二三产业等节水增收模式,努力建立低耗水、高效益的节水型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

五要强化政策扶持,建立节水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扶持的引导作用,科学合理的用好县乡村三级节水基金,因地制宜选取最匹配的节水技术和增收模式,加强组装配套,通过技术集成发展各具特色的节水农业。县乡村三级节水基金目前正在按比例进行测算,包括用水者协会经费、执委会人员工资已全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认真实施“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同时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等办法,实施田间小型节水工程、节水农艺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节水措施。

第9篇:农业节水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真实节水理念目标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64 文献标识码:A

1 节水灌溉基本情况

滦南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属于严重缺水地区。现有的农田灌排系统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部分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0.5左右,节水的潜力很大;灌区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粗放,水价偏低,难以实现良性运行。本文提出了“真实节水”及耗水管理的新理念,并将三大综合措施用于农业节水灌溉上,从而实现农业节水和可持续性发展。

1.1耕地面积广、节水灌溉发展缓慢

滦南县国土面积12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9万亩,人均耕地2亩,目前现有节水灌溉面积17.75万亩。节水灌溉发展迟缓的原因主要有:1.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资金不足,不能大规模快速的发展节水灌溉;2.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严重,节水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因管理不善,影响其效益的正常发挥,节水灌溉系统的维护不能落实到位,致使设备老化,严重者节水灌溉系统瘫痪废弃不用。

1.2节水工程达不到节水的目的

滦南县的节水工程使用传统的灌溉模式,不但没有真正节水,反而加速了地下水的开采。传统的农业节水灌溉的重点是以工程措施为主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能够减少的渠系和田间渗漏,认为减少的渗漏就是节约的水量,其实从水资源系统的观点来看这部分水不是节水量,因为这部分水又渗透到地下,回补水资源系统里,这样做的好处只是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省了灌溉水的费用,但达不到节约水资源目的。而节水的最总目的应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平衡。

2 节水的理念、管理、目标

2.1更新节水观念

推动农业节水灌溉工作,倡导和推行的“真实节水”,不仅要提高灌溉效率,而且要注重降低农田蒸发耗水量(ET),这是对提高灌溉效率的补充和发展。我国现有的灌区由于工程和技术措施不完善,灌溉用水大量流失和渗漏,致使灌溉效率和效益降低。加强工程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是节水灌溉的基础工作,减少灌溉水的渗漏和流失,同时就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和对地下水的回归。因此, 从整体上讲,只有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减少水分蒸发量,才可以减少水资源的实际消耗 ,提高水分生产率。长期以来,传统的节水方式主要通过对水源地、输水工程的防渗改造或推广田间灌溉新技术,从而达到节水和水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其注重取水管理,节水的效果主要由取水量的减少来衡量,取水的减少量等同于节水的水量。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时,主要在区域间和部门间分配各种可利用的水源,缺乏对ET总量的分配和控制。ET管理理念,通过调整ET在时空上和部门间的分配,提高各部门ET利用的效率,减少低效和无效ET,增加高效ET,保障流域/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真正实现人水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2“真实节水”的新理念

“真实节水”就是资源节水,农作物叶面蒸腾和土壤蒸发消耗的水分合称农田腾发量(ET)。采取多种节水措施,适当减少腾发量,既降低ET值,并不妨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更有利,这是农田灌溉研究节水问题的核心。农田腾发耗水量难以用经济易行的办法回收利用,是水资源的实际消耗,所以把减少农田水分腾发量称为“真实节水”或资源性节水。完善灌溉排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农业和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减少农田水分蒸腾蒸发消耗,实现真实节水,树立农业节水新观念。

资源性缺水地区,传统的农业节水灌溉的观念应该有所改进。实践证明,采用传统的农业灌溉节水方法,在取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将比无节水时多用水。只有当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小于或等于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时,地下水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因此,节水灌溉设计应该采用“真实节水”的基本理念,即应该在采用工程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同时,分析估算到底真正减少了多少的损耗量,而不是简单的认为灌溉水利用率的提高所能够多利用的水量就是节约的水量。资源节水量的使用既要考虑农业增产的需要,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的保护。因此,资源节水量可以部分用于扩大灌溉面积或增加灌溉次数,部分用于减缓地下水的超采现状或生态环境保护,从而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耗水管理(ET管理)的新管理模式

资源性缺水地区,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讲,真实水量( 或资源节水量)等于减少作物蒸发量(ET)与其他不可恢复的损失水量之和。地下水可持续发展要采取新水权体系的耗水控制体系,相同的取水量由于灌溉效率不同可以生产不同的耗水量。灌溉效率高的用户往往产生较高的耗水量。传统的水权管理体系只控制取水量,不能控制耗水量,因此,不能有效控制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基于耗水控制的新水权体系将控制耗水量,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过度使用的控制问题。新的水权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目标耗水量或目标ET;2.根据目标ET确定的取水量(每年核定);3.满足水质要求的排水量(取水量减去目标耗水量)。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取水量=目标耗水量(目标ET)+排水量。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使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等于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可以使地下水逐步达到动态平衡或无超采,实现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2.4农业节水灌溉实施的目标

农业节水灌溉实施的目标为:1.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同时实现灌溉农业节水;2.提高农业水分生产率(ET单方水产量或产值);3.减少农业灌溉ET耗水量(ET按方计水量)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4.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5.提高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可靠性;6.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7.改革灌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项目区灌排工程自主管理,可持续发展。

强调“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是灌溉水的直接使用者,必须将节约用水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紧密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真实”节水。

3 农业节水亟待加强的措施方法

3.1增加节水面积,因地制宜加强节水措施

滦南县现有节水灌溉面积17.75万亩,节水面积相对少,其中还有一部分节水灌溉系统老化或瘫痪,因此必须增加节水灌溉面积,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节水工程措施。1.在成方连片地形地区宜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小白垄或沟灌、小畦灌;2.在有蔬菜、果林地区应提倡发展大棚喷灌或滴灌模式;3.在沙区、土丘等高低不平的地形宜采用喷灌工程。

3.2实施“真实节水”节水的三大措施

农业节水“三大措施”是根据我国节水研究与生产实际,通过总结、综合、创新前人的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其在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性节水,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该方法已在世行节水灌溉项目中进行了成功运用。具体来讲,“三大措施”包括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通过采取水利工程技术措施减少灌溉水的渗漏流失,提高灌溉效率,并在此过程中,将农业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降低水分腾发量,提高农作物的水分生产率。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3.2.1.水利工程节水措施

通过管灌、喷灌、滴管、渠道防渗等节水工程,减少从水源输水至田间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水量;田间灌溉采取平整土地和小畦、短沟、等先进技术,降低灌水定额,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等。

粗放灌溉方式下每亩地一次灌溉的水量分布:

长期以来,用土壤输水,畦田漫灌方式下,需要提水100方可满足一次灌溉的需要。水量构成包括提水量100方渠道蒸发和渗漏损失(15+35)m3,田间地面蒸发和作物蒸腾(7+25)m3,渗漏18m3,总共渗漏回补地下水53m3,总蒸腾蒸发量15+7+25=47m3,地下水井开采量100-35-18=47m3.

工程节水措施下每亩地一次灌溉的水量分布:

采取渠道衬砌、管道输水等工程节水措施,输水效率大大提高。水量平衡构成包括:水量52方渠道蒸发和渗漏损失(1+1)m3,田间地面蒸发和作物蒸腾(7+25)m3,渗漏18m3,总共渗漏回补地下水19m3,总蒸腾蒸发量1+7+25=33m3,地下水井开采量52-1-18=33m3.与方案1对比,真实节水量为蒸腾蒸发量的减少量或地下水井开采量的减少量47-33=14m3.

综合节水措施下每亩地一次灌溉的水量分布:

采取渠道防渗或管道输水,加上农业节水措施,在满足作物生长和保证产量的前提下,使农田ET显著降低,灌溉渗漏量也得到减少,实现了“真实节水”。水量平衡构成包括:提水量26m3,渠道蒸发和渗漏损失(1+1)m3,田间蒸发和作物蒸腾(3+17)m3,灌溉渗漏4m3.总共渗漏回补地下水5m3,总蒸腾蒸发量1+3+17=21m3,地下水井开采量26-1-4=21m3.与方案1对比,真实节水量为蒸腾蒸发量的减少量或地下水井开采量的减少量47-21=26m3.

3.2.2农业节水措施:

土地平整、深松深翻;秸秆还田;选育耐旱、高产、优质作物品种,发展设施农业,改进种植结构和栽培技术,采取减少田间水分蒸发的耕作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和培肥地力,采取秸秆覆盖、塑膜覆盖和喷施抑蒸剂等,以减少水分蒸发,达到减少灌溉用水量,降低作物耗水量,降低无效蒸腾蒸发量的目的,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

3.2.3管理节水措施:

以往,在节水灌溉发展的过程中,通常将重点放在了工程建设上,形成了所谓“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通过“三大措施”综合运用,则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利用效率与效益,保障工程正常、高效运营,提现了灌溉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新机制。

管理措施包括项成立农民用水管理组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农民技术培训等。实行科学灌溉,减少水量浪费;在水源不足的条件下,采取非充分灌溉,提高灌溉边际效益,使增加单位用水量取得的效益最大;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水分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灌溉管理,减少水分损耗,防止灌溉过程中跑水漏水;添置量水设备,控制灌溉用水量和按用水量与成本计收水费,激励群众节水意识;建立农民用水管理组织,实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制度,树立用水户对节水灌溉的主人翁责任感;严格执行计划用水,防治水资源过度开发;落实工程管理,责任到人;采用科学灌溉技术,增加农业产量,降低ET此项措施使项目的良性运行得到组织、制度和资金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