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精选(九篇)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第1篇: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有数据显示,2015年年底每百位青壮年人口抚养幼年及老年人口比例高达35.08%.在工作机会渐减的竞争性劳动市场,中高龄劳工的失业问题将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因此,如何激励和结合潜在的人力Y源十分重要,对于中高龄人力资源的运用,应更加积极面对并加以思考。

一、 中高龄人力资源的‘结’与‘解’

现代社会的工作形态已经与过去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所强调的体力至上的时代有所不同转变为脑力至上的新经济社会。然而长久以来,“年龄”在人力资源市场扮演重要的关键角色,因为雇佣中老龄人力都要面临负担较高的退休成本,且一般刻板印象认为中老龄人力身体机能较差,学习能力不足,技术及专业缺乏精进等。

我国55岁以上中老龄者的劳动参与率,相较日、美及新加坡等国家明显落后,65岁劳动参与率仅4.6%,韩国高达24%,日本也有14.5%。但银发时代来临,银发人才的脑力与生产力的再运用也是当务之急。而职场反应中老龄就业市场十分险恶,从调查就业市场10大困境,其中中老龄就业歧视问题,就名列职场三恶之一。

人口老龄化对大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层面已经产生影响,其对应措施,包括:延迟退休.退休回聘.师徒制,知识管理,定期审核人力资源规划,非核心工作外包,内部创业等.尤其在届临退休之经营管理层级与专业技能性人员,企业一般会优先进行企业发展需求评估与员工个人退休职业生涯取其平衡点,运用中老龄人力资源,一方面能够延续及传承过去既有知识,经验与技能;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持续为企业创造新的工作价值。

欧盟1990年提出”活跃老化”概念,其中以促进终老领工作者延长工作生涯的议题为核心.过渡性劳务市场理论指出,现今劳动市场不如以往稳定,导致个人在不同生命阶段面临不同就业风险,需要不同的公共政策介入管理这些风险.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中老龄者延长工作生涯成为欧洲许多国家的首要课题任务。

二、老龄化人力资源运用的建议

开发高龄者人力资源成为当今重要的策略,因此政府与民间必须共同努力,综合所述,归纳提出几点建议:

(一)调整人力资源的观念与思维

因中高龄人口逐渐增长,职场人力资源的结构布局必须调整。除了中高龄就业专门法的制定外,以弥补人力资源市场的可能转变。开发适应双方的工作机会或产业,公私企业在规划运用人力时,调整以前的惯性思维,检视在未来数年,如何善用中高龄的人力,建设以“高龄者导向”的公共组织,并针对其需求制定合适的政策,强化高龄者的人力资源服务,进而解决高龄化社会来临所造成劳动力短缺的困境。

(二)整合人力资源的策略

从日本因人口高龄化的服务推动经验,可发现人力资源整合及跨领域的整合服务,可以因为高龄化社会银发族服务量增加,及政府人力资源不足之两难的关键做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需要扮演的角色不在只是服务的提供,更应该由制度的规划来提供,导入更多民间团体或团队共同创新新银发服务模式,提供银发族更好的服务。

(三)建立相关的中介平台

结合民间资源于各地设立“中高龄人才运用中心”,提供多元友善的就业辅导机制,排除年龄歧视,鼓励中高人力资源走向市场。通过人才运用中心,提供各项就业服务、职业训练服务、与退休规划的咨询服务等;一方面中高龄者进行退休前准备、退休后生涯规划、职业能力的维持与促进、向企业推广渐进式或延长退休之概念。

(四)研议中高龄社会就业促进专法之制定

全面检视法规,破除年龄歧视与障碍:为避免相关法规造成年龄歧视与障碍,参考日本《高龄者雇佣安定法》、美国《就业年龄歧视法》、韩国《高龄者就业促进法》等制定专法以保障及协助高龄者就业,另,鼓励雇主于雇佣高龄者就业时需依据能力而非年龄、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推广年龄管理概念,通过中高龄者的劳动参与率、延长其就业生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于社会与经济的冲击。

三、结语

总之,老龄时代来临,老人退休生活时间变长,老龄退休人口之生活规划运用极为重要。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来临,针对国内人口老龄化现象,提出促进中高龄者级高龄者之就业机会的方案,以提升中高龄者及高龄者之劳动参与率,为避免劳动市场缺口出现经济衰退。

老龄化社会的特质就是高龄者必将成为未来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构建以“高龄者导向”的公共组织,并针对其需求制定适时的政策,强化高龄者的人力资源服务,进而解决老龄化社会来临所造成劳动力短缺的困境。

构建高龄就业媒体及人力资源库,研发高龄就业或创业模式,规划设置高龄创业基金或贷款,积极促进高龄者再就业或创业,鼓励企业留用或者在聘用高龄者机制,打造一个中青老相辅相成的人力发展新境界,必将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梁雨卉(1993.1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第2篇: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 弹性退休 认知度

1.问题的提出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13.26%,人口结构呈老年型1,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37亿,硬性退休年龄2使社会保障和财政养老金负担加重。同时,我国现行退休制度还存在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3,2003~2005年我国人口普查显示女性人均寿命比男性长,却较早退休,女性社会价值无法充分体现。再者,我国长期实行“一刀切”退休政策,不考虑劳动异质性。受教育的时间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导致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浪费。加之养老金的“双轨制”4引起的不同单位在养老金上的差别对待,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由此可见,建国初期规定的退休制度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弹性退休制度日益受到关注。2010 年10 月,上海市出台《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我国政府首次将弹性退休制度提到“十二五规划”中。2012年1月18日北京市人代会上,代表表示全国妇联、人社部等国家有关部委正在调研“弹性退休制”,妇女何时退休或可将自己选择5。

国内外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对弹性退休制度进行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国内学者研究表明,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与国民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制度的改革不相适应。政府应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从局部地区逐渐向全国范围推行柔性退休政策(蔡海云,2011),考虑适时地、逐步地、渐进地、分区域地、有选择地实施弹性退休年龄政策,考虑不同行业、地区、群体的现实情况和需求,增加自主选择权(李印慧,2011)。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 导致原来的人口红利出现了转变的趋势, 也造成了老龄化负担的加剧,应该实施渐进缓慢、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柳瑞清、金刚,2011)。国外学者多是从实证角度探究退休制度与养老金的关联关系。他们认为依附在养老金上的风险分为个人、经济、社会风险三种。因此西方国家采取建立个人、企业、政府三方分担、共同负责的多元退休养老金体系,逐步建立起弹性退休制度,以缓解国内的财政支出压力,提高社会福利(罗伯特・霍尔茨曼,2010)。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从我国弹性退休制度认知度这一视角的分很薄弱。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实地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描述大众对现行退休制度评价和弹性退休制度的认知度,分析制定退休制度的考虑因素、实施弹性退休制度可行性等。最后,为解决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性别差异与人力资本回报率低等问题,政府应依动态性确定退休年龄区间,依公平性逐步消除性别差异,依成本效益性提高人力资本回报率,在政策宣传和引导下,逐步推行弹性退休制度。

2.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

2.1退休制度的内涵

弹性退休制度:又称柔性退休制度,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等方面具有选择弹性的退休制度安排。

硬性退休制度:又称强制退休制度,是指以法定退休年龄为界点,劳动者届时必须退休并领取养老金的一种刚性制度。

2.2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

2.2.1问卷设计和调查说明。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7月20日~8月10日的实地调研。此次调研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研对象为企事业机关单位和普通大众6,调研地区为江苏南通、苏州、徐州、南京和扬州五市。

调查问卷由针对企事业机关单位和针对普通大众两部分构成,主要涉及大众对现行制度的评价、对弹性退休制度的认知度、退休金发放影响因素和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问卷回收情况:实发问卷800份(企事业问卷500份,普通大众300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比例79%。

2.2.2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企事业机关单位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调查者52.2%在南通,70.2%是基层人员,70.3%的人年龄在30~49岁之间,43.3%的人工龄在15年以上,受教育程度基本为本科及以下;普通大众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调查者32.7%在南通、46.7%在扬州,40.3%为个体户,34.9%的人年龄在25岁以下、29.2%的人年龄在31~50,受教育程度基本为本科及以下。

3.弹性退休制度公众认知度分析

3.1硬性退休制度评价

数据显示,有43.7%的人认为现行退休制度存在部分或者完全不合理,不合理的三个主要方面是退休收入(58.5%)、退休年龄(23.6%)、退休方式(14.9%);47.9%的人打算退休后“因兴趣需要而工作”,22.8%的人“因经济需要而工作”,26.0%的人“不工作”。可见,超过70%的被调查者选择退休后继续工作,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是受他们欢迎的。

在“最为合理的退休年龄”问题的回答中,企事业机关单位中76.9%选择50~55岁退休,普通大众中84.9%选择55~60岁退休。分析不同性别、学历、单位和职位对此问题的影响(详见表1)。

数据显示,女性倾向于比男性早退休,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社会意识和制度导致女性安于现状,忽略自身各方面能力所致;相对于普通大众,企事业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倾向于在55岁甚至更早退休,可能由于其收入更稳定且退休待遇丰厚。

3.2弹性退休制度认知度分析

从认知程度看,46.3%的被调查者“从未听说过”,51.5%“听说过,但不了解”,“比较了解”的仅2.2%,调查显示被访者对弹性退休制度的认知度不高,

拟定性别、学历、年龄、地区、工作单位、职务、工龄、工种7和月薪为认知度的影响因素,对认知度进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和工龄通过F检验(?琢=5%),对认知度有显著影响(详见表2)。

从认知途径看,报纸、电视、网络是主要途径。其中,通过网络途径认知的占27.2%,报纸占23.4%,电视占20.7%,其他占20.3%。

拟定性别、学历、年龄、地区、工作单位为影响认知途径的因素,对认知途径进行通过因素方差。结果显示,学历、年龄、地区、工作单位均通过F检验(),对认知途径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大中专以下学历人群以报纸了解为主,本科生则是通过网络;年纪越长,通过网络了解的人减少,而通过报纸、电视了解的人增多;苏州和南京的被调研者在认知途径上差别不大,南通和扬州地区以网络为主,徐州地区则是报纸;机关和事业单位以网络了解为主,企业人员通过报纸,普通大众则通过电视较多。政府在进行政策宣传和引导时,可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地区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媒介工具。

3.3退休金发放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退休金发放需影响因素,问卷给出性别、工种/部门、学历、职位等10个选项。(详见图1)

企业工作人员认为退休金发放最应考虑的是工种/部门(16.9%)、学历(14.0%)、居住地区一般生活水平(6.8%);机关事业单位则是工种/部门(14.6%)、居住地区一般生活水平(13.7%)、对所在单位贡献(12.0%);普通大众主要考虑家庭收入水平和居住地一般生活水平。普通大众与企事业机关单位差异原因可能是,普通大众的经济来源渠道少,收入水平较低,退休金是大部分人退休后生活的唯一经济来源,因而更多考虑经济因素。企事业与机关单位的差异可能与养老金实行的“双轨制”有关,双轨制使企业与事业和机关单位在养老金待遇上存在的很大差距;相同点是工种/部门及学历是重要因素,认为劳动异质性应在退休金上有所体现。

3.4制约因素分析

在对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制约因素调研中,被调查者认为经济(79.6%)和社会制度(84.6%)为主要制约因素;普通大众认为“经济”对于推行弹性退休制度的阻力更大,比企事业机关单位高出12.1%。在对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是否影响就业及社会保障的回答中,62.0%的被调研者认为“有好的影响,缓解就业压力”,47.6%的被调研者认为“有好的影响,缓解社会保障压力”。可见,大部分被调研者认为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能够减缓就业矛盾,并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政府财政养老保险负担加剧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5实施必要性及期望

在对实施弹性退休制度的必要性调研中,企事业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选则“非常有必要”、“有一定必要”和“没有必要”的分占37.2%、57.0%和5.8%,普通大众为17.1%、64.8%和18.1,被调查者总体认为有必要实施弹性退休制度。在对弹性退休制度实行所需时间调研中,71.4%的企事业机关单位人员和36.8%的普通大众认为10年内即可普遍实行,前者普遍态度乐观,后者相对悲观。这可能是由于普通大众因自身学历、年龄、地区等原因对认知度程度低,关注不够,认为实施弹性退休制度可能对其影响不大,因而对于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要求没有那么迫切。

4.政策建议

在对弹性退休制度认知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动态性原则、公平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为前提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建议。

在动态原则下,针对老龄化人口对养老金制度的巨大冲击、社会对老龄人口巨大赡养压力,建议政府取消法定退休年龄的设定,以一段区间取而代之(如芬兰,其弹性退休制度允许劳动者在63~68岁之间退休;意大利,自1992年,逐步规定了一个57~65岁的弹性退休区间)。一部分人选择提前退休,易于缓解就业压力,一部分选择延迟退休易于缓解社会保障压力。两种相反作用的权衡取决于政府对社会现状的清晰把握,并且相机决策,在不同情况下充分利用政策引导,以达到动态平衡。

在公平原则下,主要解决我国退休制度中存在的男女性别差异问题。建议政府制定弹性退休制度的最终目标是使男女同龄。考虑到整个社会的承受度和接受力,可以用5―10年的时间,将男女退休年龄拉平至65岁左右(考虑到退休年龄是一段区间,此数值可以有一定变动)。最初,给女性一个自主选择的弹性空间,让能够胜任工作而且自愿将退休年龄延迟的女性有机会继续工作,同时采取一些激励政策,适度提高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循序渐进,最终拉平男女退休年龄。

在成本效益原则下,针对我国长期实行的“一刀切”的退休政策导致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建议政府制定弹性退休制度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自身发展状况,规定其可自主选择退休年龄政策。同时根据个人对所在单位贡献的大小,通过退休金形式予以奖励。政府根据不同时期发展的状况积极引导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退休决策中的作用,使得个人在退休决策时达到最优化。治理工作者退休年龄可适当延长,而体力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可适当提前。职工若连续工作满30年,但年龄不在弹性退休年龄区间内,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工作能力可以适当提前退休;如果自己的健康状况能力,家庭条件都允许,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这就许可了公民与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退休的时间。

当然,退休政策的改革并不是一项孤立的社会制度改革,而是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全社会劳动者工资水平、养老金待遇等,而且还会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与衔接等诸多问题产生影响。建议政府积极实施相关的综合配套改革。如目前我国养老金制度所实行的“双轨制”,需对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不同的养老保险待遇进行大力调整,减少不合理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按照每年的物价指数,相应调整养老保险基数;提高市民有关住房、医疗、教育三大公共福利保障水平,做好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避免养老基金的不断缩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政府在推出弹性退休制度时要建立有效的政策宣传和引导机制,赢得大多数人的认可。第一,要利用媒介向全社会宣传社会老龄化危机的现状与趋势,以及它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保制度的不利影响。第二,要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广泛最征求群众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对提高退休年龄的原则、方案和制度诸如诸如男女同龄退休, 女性内部退休年龄差异、弹性退休制度及养老金调整机制展开调研,以制定适合国情并被广大民众所接受的政策。第三,要在提高退休年龄政策宣传中,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因提高退休年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诸如就业压力,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视而不见,并形成有效的政策宣传和引导预案。第四,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对提高退休年龄方案的宣传与解释,对制定弹性退休制度年龄过程中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耐心的引导,加强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从而使这一政策能够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和接受。

参考文献:

[1]蔡海云.上海柔性退休政策引发的对我国退休年龄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1):45-47.

[2]李印慧.探讨我国退休年龄的延迟-从上海柔性退休年龄政策谈起[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100-101.

[3]柳清瑞,金刚.人口红利转变、老龄化与提高退休年龄[J].人口与发展,2011(4):39-63.

[4]罗伯特・霍尔茨曼.21世纪老年收入保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5]李济光.事业单位退休费制度改革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1(13).

[6]林义文.弹性退休的经济学思考[J].中共四川省党校学报.2007(1):54-56.

[7]陈凌,姚先国.养老和劳动力供给决策[J].西北人口,2004(3).

[9]黎文武,唐代盛.弹性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初论[J].西北人口,2004

[10]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11]朱.论法定退休年龄的界定与调整[J].中国经济问题,2000(1).

[12]郑春荣、刘慧倩.我国弹性退休年龄制度设计-基于美国相关制度的实践[J].人口学刊.2011(3):61-69.

注 释:

1.根据联合国的标准: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为老年型人口结构。

2.现行退休制度:男年满60 周岁,女干部满55 周岁,女职工满50周岁;特殊工种,男年满50 周岁、女满45 周岁;对因病或非因工致残,退休年龄男年满50 周岁、女45 年满周岁。

3.现行退休制度:女工人比男工人早10年,女干部比男干部早5年。

4.养老金双轨制: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

5.该信息来自于2012年1月18日的扬子晚报。

第3篇: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在对温州现状的实践考察和了解下,本文对温州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加强物质基础和健全养老保障机制依旧是温州的奋斗目标。同时,小组成员还认为,老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关心与参与,还需要针对老龄问题的特点,推进“积极老龄化”,激发老年人的潜能,使老年劳动力成为我市经济的增长点;积极推进“为老”服务事业,最大限度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减轻政府和家庭的压力。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日本作为全球的老龄化大国,在老龄化解决方面对中国来说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老师提供的资料以及其他渠道的资料对于富士市老龄化现状进行讨论与研究,针对日本富士的老龄化解决方案采取适合温州市老龄化问题的改革方案,提出对温州市改革的一些建议与设想。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措施;建议

一:温州老龄化现状

早在1995年,温州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温州60岁以上人口已达108.10万,占总人口的13.87%。65岁以上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39%增长到2005年的10.54%,温州只用了5年,比日本快了10年。

温州将长时间处于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中,而这也将是影响温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问题。温州市长寿老人多,农村老龄化程度更加突出。据统计,温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有116.71万人,占总人口的14.83%。其中,农村人口为89.7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6.89%。

与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先富后老”相比,温州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例如,日本在老龄化比例达到14%时的人均收入为38555美元。温州老龄化比例已接近14%,人均GDP4937美元,仅为日本的12%。

二:温州市居民对于老龄化的了解程度

考虑到温州目前的老龄化情况已经比较严重,而且温州作为一个外来人口聚集地,本小组成员对温州本地人员及外来人员分别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老龄化是什么?几岁以上可以算是老龄化?有70%的温州本地人可以明确地表达出老龄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其中,有65%认为男性到70岁女性到65岁可以才算是进入老龄化阶段;而大部分外来人员对于老龄化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80%的他们认为男性65女性55岁就属于老龄化范畴。

2、你了解养老保险的问题吗?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呢?65%的本地老人表示自己所在的社区会定期做一些宣传,有事自己也会上网了解相关新闻和政策;70%的外来人员表示自己并不了解,自己平时都忙于工作,一般很少看电视,而且出门在外希望有时间就去赚点钱。

3、在养老问题方面,你们是希望子女赡养还是自己去养老院之类的机构欢度晚年呢?65%的本地老人表示自己更加愿意采取社区养老服务,不想增加年轻人的负担,只要子女能够定期去看望他们即可;75%的外来人员则表示,自己将在外面工作努力减轻家庭负担,到时更加希望和孩子们住在一起,自己至少还可以为他们烧饭之类的。

4、作为大学生,你们对老龄化问题了解吗? 75%以上的浙江省大学生表示自己对于老龄化比较了解,温州市采取了很多老龄化的对策,比如建立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文化节等;60%的外来大学生表示自己的家乡在老龄化问题上并没有做很多的对策,虽然自己有所了解,但是还是无能为力。

三:温州市市政府对于老龄化采取的措施

1、建立老龄工作机构;农村老人协会建设逐步规范;城市社区为老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作用。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解决市区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问题。贯彻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加强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核心内容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严格涉老案件执法检查。

3、加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公益性文化设施活动场所,将政府兴办的公共文化和体育活动设施向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完善老年教育网络。

4、注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深化社区为老服务工程,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四:建议

1、延长退休年龄,提高老年人口就业率,鼓励老年人发挥特长,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日本有很多由老年人牵头开始家族经营单位的企业,60岁以上的老社长也随处可见。而温州作为一以做生意发展而成的沿海发达城市,推行此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行,对于温州市未来的发展也将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领导性作用。

2、重视养老保险,将计划生育与养老事业有机结合。与日本的高龄少子化不同的是我国拥有14亿的人口,人口的庞大使我们不得不推行计划生育。可是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4―2―1”家庭,”丁克”家庭,空巢老人家庭不断增多,所以解决养老问题也迫在眉睫。日本最成功的便是护理保险模式。它可以分为:身边护理,家务帮助,复合型3中服务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日本的老龄化高压。小组成员认为温州市可以尝试这种护理模式。首先,温州有其地域性优势,温州医科大市时一所专门培养医护人员的大学,每年温州医科大学都为社会推送出一批批的优秀的医生,护士,医学相关的研究人员。其次,温州市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也为推行此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与日本不同的是,温州乃至我国都处于一个社会层次,劳动力和社会生产力有着极大差距的现状,每个人对于养老方式也有着不同的追求与愿望。因此,采取多模式的养老模式将会推动一个地区的社会,人文发展。

4、加大老龄化的宣传。由问卷调查可见,温州在对于本地老人的老龄化政策方面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对于一些外来人员或者农村人员的宣传和保障力度显然不足,所以,本组小组成员认为加大对农村及外来人员的保障将是未来几年内温州市的发展和奋斗目标。

第4篇: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日趋明显。这篇文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针对南京人口老龄化对其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与不同消费品支出比例关联度的计算,得到不同年龄段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从而得出老龄化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对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为南京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216-0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据预测,未来10年是我国老年人消费社会总需求迅速增长的时期,其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全国居民消费社会总需求的增长速度[1]。人口老龄化必将影响我国的消费结构,那么人口老龄化对不同类消费品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对于研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指导消费升级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南京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2.19%,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8.49%,这表明南京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六普”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75%,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9.2%,均高于全国水平。所以研究南京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其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研究现状

在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中,有关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大都以定性分析为主。而更多的定量研究也都局限在人口老龄化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如李建民[1]。事实上,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变化对整个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进一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具体影响,很有必要。

众多关于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中,大都放在较大的范围内讨论。在大范围内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果仅考虑年龄结构这一因素,得出的结论会有误。如赵声艳的《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消费结构影响的比较分析》[2],研究范围是全国,并没有考虑到整个社会的总抚养系数与总负担系数,那么得出的结果显然有所偏差。

1.3 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将通过数学模型-灰色关联矩阵及相关数据,对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缩小范围、有针对性地选取了老龄化现象较为明显的南京地区讨论年龄结构这一因素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通过数学模型对南京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其研究结果,为南京应对老龄化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2]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选取的各个年龄段人口比例、各种消费品支出比例,建立关联矩阵。计算不同年龄段与各种消费品支出之间的关联度,然后再对分年龄的关联度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人口消费结构的不同,进而说明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2.2 年龄段、消费品的划分与数据的选取[3]

2.2.1年龄段的划分

在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中,按照国际常规,一般将整个人口年龄划分成三个年龄组,即儿童组(0—14岁)、成年组(15—59岁)和老年组(60岁及以上),来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第六次人口普查及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如下表所示:

2.2.2 消费品种类的划分: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对居民消费品支出构成的划分,分为以下8大类: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文教服务,医疗保健,杂项商品和服务。从《南京统计年鉴》中,选取了2005-2007年及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得到了各消费品支出比例,如表2所示。

3 年龄结构与消费结构关联矩阵的计算

3.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介绍[4]

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是根据研究的几大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分析因素间的关系程度。它是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是系统地对历年来有关统计数据几何关系的比较。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优势在于:是按发展趋势做分析,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过多的要求,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而且计算量较小,其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比较吻合。因此,灰色关联分析法是系统分析中比较可靠的一种分析方法。

3.2 灰色关联矩阵的建立[2]

3.2.1 定义参考序列和被比较序列

参考序列为X0={ X0(1),X0(2),…,X0(N0)};

被比较序列为X1={ X1(1),X1(2),…,X1 (N1)};

X2={ X2(1),X2(2),…,X2(N2)};

……

Xn={ Xn(1),Xn(2),…,Xn(Nn)};

其中,N0,N1,…,Nn属于自然数集,且不一定相等,n个序列代表n种因素,X0表示用于参考的时间序列,括号中对应的元素是参考列的时间序列数据,X1,…Xn表示被用于比较的时间序列,括号中的元素表示为相应的时间序列数据。

3.2.2 初始化

其中,Y0,Y1,…,Yn表示初始化后的参考序列和被比较序列。

3.2.3 求绝对差序列

k={ k(i)}=∣Y0(i)-Yk(i)∣,k=1,2,…,n;i=1,2,…,Nk;

最大值 kmax= max{ k(1),k(2),…,k(Nk)};

最小值 kmin= min{ k(1),k(2),…,k(Nk)};

3.2.4 求关联系数:参考序列X0与被比较序列 Xk间的关联系数

其中,ρ通常情况下取0.5,对应的关联度为,关联矩阵

3.3 南京市年龄结构与消费结构关联矩阵的计算

根据上述算法,令参考序列为年龄结构,被参考序列为消费结构。那么,从表1我们可以整理得到3个参考序列{X0}、{X0´}、{X0´´},由表2可整理得到8个被比较序列:{X1} 、{X2}、…、{X8}。

其中,{X0},{X0´},{X0´´}分别表示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3个年龄段所占人口比例;而8个被比较序列依次代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文教服务,医疗保健,杂项商品和服务8类消费品支出比例。

计算后得到关联矩阵:

其中,rij表示第i个年龄组人口比例与第j种消费品消费支出比例的关联程度,rij越接近1,表示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越大;rij越接近0,表示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越小。

4 计算结果分析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南京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消费结构关联度的排序为:居住,娱乐文教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中,老年人组与居住,娱乐文教服务这两项消费品的关联度大于其他两个年龄组。

与其他两个年龄组相比,老年人首先将消费集中在居住上,一是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子女的住房通常由家长来购买,且近几年的房价一直增长,老年人希望在经济上帮助子女,减轻其负担;二是老年人对自身住房要求的重新选择,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希望自己居住的环境能够安静、舒适。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老年人将消费大都集中在居住上。同时,老年人也比较注重娱乐文教的投入,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或减少农业劳作后,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所以,也就增加了娱乐文教方面的支出。

老年人在食品、衣着上的消费少于青少年,因为老年组在吃,穿方面不太讲究,所以老年人在食品,衣着上的消费支出也相对地减少。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出行不便,老年人不愿出行,从而也就减少了交通上的消费支出;同时,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的下降,健康与保健成为老年人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南京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完善,老年人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也随之减少。

5 应对南京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

从南京人口老龄化的总体趋势来看,21世纪的前期仍将是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为了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结合以上的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一、“银发产业”是指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的新型产业[10]。要大力发展银发市场就是要对老年人迫切需要的生产和服务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同时政府部门也要予以切实的政(下转232页)(上接218页)策支持,为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开发针对老年人的娱乐项目。

二、传统的医疗服务业是以治疗及预防疾病为主,且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婴幼儿和劳动力成年人。而老年人的发病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并且慢性病成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威胁。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行业的重心必须向老年群体转移。

参考文献:

[1] 李建民.老年人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增长预测[J].人口与经济,2001,(5):10-16.

[2] 赵声艳.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消费结构影响的比较分析[C].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 :297-305.

[3] 李洪心,高威.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人口与发展,2008,14(6):67-72.

[4] 杨桓.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13 :1-36.

[5] 王舒,李旻.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以辽宁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17-18.

[6] 陈晶,李丹.人口老龄化、家庭消费结构与中国养老模式改革-基于微观数据对人口红利的探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6(1):42-50.

[7] 倪方钰.南京城市人口老龄化社会现状调查[J].中国商界,2010,(4):367-368.

[8] 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南京统计年鉴(2006-2008,2011)[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2008,2011.

[9]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延迟退休;退休年龄;政策实施

一、前言

退休是一个特定经济概念,它不仅指劳动者步入老年,逐步退出生产劳动领域这一经济现象,更主要指在特定的社会保险制度下,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具有特定经济内涵的现象[1]。因此,确定法定退休年龄是退休制度的核心内容。退休年龄指一个国家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及劳动力供应状况等因素,对劳动年龄所作的上限规定。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是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即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制定该政策时,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半个世纪过去,我国经济、社会、国民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退休年龄规定却沿用至今。改革我国偏低的退休年龄已成为热议。

二、延迟退休的合理性

(一)年龄结构改变和预期寿命提高背景下的客观要求。随着卫生保健提高,中国出现了老龄化。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以2010 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60岁及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13.26%。延迟退休能提高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从而减轻国家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二)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在一定时期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需支付的养老金总额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与领取年限正相关。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受到退休年龄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领取年限的长短同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有关。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要缓解沉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延迟退休是极为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人力资本利用。随着身体素质增强,不少人到了五六十岁仍具备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能。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也推迟了就业起始年龄。假如退休年龄不相应延长,劳动力的就业年限、也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期将缩短,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

三、可能引发的问题

(一)加剧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矛盾: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下,就业问题同样突出。自动化大生产和科技经济发达导致劳动力需求的日益减少,大学不断扩招导致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这些问题本来就使得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如果大批老年人力资源继续延长工作年龄,必然致使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矛盾更为突出。

(二)对养老统筹基金贡献不明显,反而损害大众利益: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已达万亿,按照何平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减缓的基金缺口为200亿元,延迟退休作用可谓杯水车薪。而为了填补这200亿元的资金缺口,按人社部最新数据,光算参保职工,至少有1亿多人受到影响。加上当年下岗失业人员,差不多2亿人的利益将受损。

(三)人力资源利用不合理,局部导致社会不公:许多老一辈劳动者跟不上时代节奏,效率低下。更有甚者拿着钱不做事,等着退休。如果延迟退休年龄,这部分人将占用很多宝贵的人力资源,让有能者不能居之,下岗人员也将失去许多再就业的机会。尤其对于公务员群体,延长退休年龄制度必然使他们走在前列或成为受益主体,这对处于社会中低层的低收入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是很不公平的。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综上,笔者认为,在人口老龄化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已日渐不合时宜,应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而针对其可能引发的问题,有如下建议:

(一)政策实施应程序妥当。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实施,最终都涉及到大众的利用。延迟退休政策也应当先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再推出并施行。而不是以一种保密的、刚性的、匆忙的通告方式公之于众。

(二)实施弹性退休制度,避免“一刀切”。提高退休年龄应提早规划,找准时机,小步渐进。弹性退休制度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即充分考虑到某一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老年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收入及心理状况,分阶段、有步骤地渐进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三)多管其下,解决养老负担。延迟退休的同时应大幅提高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并把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模式转为积累型模式。这样的制度条件,有利于解决与储蓄率相关的未来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问题。及早扩大个人账户积累也有利于缓解养老负担。

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险[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103-114.

第6篇: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践行30余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奇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看,2013年我国GDP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然而与之相差的是:我国人均寿命的增加低于发达国家同期增长水平,可谓“未富先老”。人口出现了老龄化问题,这是一种致命伤害,不仅不能化人口资源为优势,而且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一、“未富先老”现象的基本概况

未富先老,这是一个新锐词语,是专家在1982年人口普查后提出的,它反映的是中国的生育率快速下降,人口的平均寿命却提高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在我国今年的《社科院蓝皮书》指出:截至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个数据已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是属于成年型,而短短20年左右,人口年龄结构就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三是地区老龄化差异大。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约16.38%;新疆最低,约为5.43%。东部城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比西部地区严重。四是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民收入一般在5000至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2013年人均国民收入才达到6000美元。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

纵观历史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更是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在经济领域,人口老龄化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资源老化。社会的运行需要充足的劳动力来维持,而老年人所占比例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年龄较大的人在工作中掌握了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但是年龄的增长,导致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反应能力变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变得更加弱,劳动效率也跟着低下。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繁琐,要求人们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新的知识,显然青年劳动力更符合社会的需要。中老年人过多,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不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社会领域,人口老龄化需要家庭提供更多的赡养功能。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制定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现在的家庭基本是独生子女。子女结婚的另一半很可能也是独生子女,对这个家庭来讲,基本是由两个年轻人赡养四个老人,这样家庭的赡养功能就显得更加突出。而在一些农村地区,父母更是与子女同吃同住,对自己后代的依赖能力也是更强的。家庭赡养能力的突出需要子女更多的付出,这样无形中加重了下一代的负担。然而大量的独生子女赡养老年的能力一般,急需社会养老功能的发挥,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在政治领域,人口老龄化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裕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政府承担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重的负担。现如今社会上涌现一批“啃老族”、“蚁族”,他们本身生存都是比较艰辛,有很大一部分缺乏为长辈提供各种养老资源的能力,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政府需要对社会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予以帮助,因而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的责任愈发重。

三、 对人口老龄化几点建议

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愈来愈严峻,许多专家预言,我国人口问题会在2030年到2050年迎来最严峻时期。目前,中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经济、制度等各方面准备的还不足。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爆发的高峰期前,我们需要全方位地做好各种的准备。以下是对缓解人口问题的建议:

(一) 长期稳定生育水平,减少未来老年人口。

人口政策是一项缓慢产生效应的政策,无法一时看到成效,所引起的影响是无法预测的。我们能做的只有长期稳定生育水平,减缓老年人口增加的速度,从宏观政策上予以一定程度的控制。我们这一代人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社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切实落实到行动上来才可以,不能只说不做。

(二) 建立健全老年医疗健康保障制度。

改革、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多种合作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医疗经费来源,逐步形成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医保体系。就目前而言,国家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口和他的家庭不会因为看病而变得贫穷。社区还要积极开展以老年然为主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研究。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建立健全老年病防治研究机构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三)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均国民收入

人口老龄化问题说到底还是经济不够发达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可以说是富与老同时或者是富先于老。而中国的国情不同,我们的人口基数大,人均收入比较少,所以我们是“未富先老”。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目标,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把改革和发展,作为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实行又好又快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们同许多发达国家都要面对的,不同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突出表现是“未富先老”,这说到底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不适应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的是多方的努力,本文的见解还是比较浅显,无法找出一条能明确解决人口问题的出路,还是需要个人,集体,社会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http:///workspace/index;jsessionid=CF5AB80A28F358712B06F9AA2C451478?m=gjnd

[2]朱忠祥.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01)

[3]田雪原.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与决策选择问题研究,中国人口科,1998,(01)

第7篇: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台湾“行政院”于2007年核定“长期照护十年计划”,计划在十年内投入新台币817.36亿元建构长期照顾制度。制度针对65岁以上老人及部分特殊身份人士,补助他们日常生活服务所需的支出,如居家服务、日间照顾、居家护理等。另外,台湾“国发会”自2009年即将“长期照护保险法”规划完成,“卫生福利部”于2014年对外公开“草案”,希冀待“立院”三读通过后,最快于2016年公布实施。

民间医疗院 主打全天日常生活照顾

除了“政府”所提供的资源外,民间多家医疗院也针对高龄人口设有老年医学科、照顾中心、养护中心、医学中心等专门资源。其中,名列中华征信所“台湾近5年医疗保健服务业”龙头的长庚医院,结合医疗、养生文化村、护理之家等服务,在林口医学中心旁兴建长庚护理之家及长庚养生文化村。长庚护理之家于2001年对外开放,全区室内户外均为无障碍设施,配有专业合格的护理人员及照顾服务员提供24小时的日常生活照护。且有林口长庚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定期查访及追踪人员健康状况,若有任何病情发生,可随时送往林口长庚医院。长庚医院整体规划较完善,曾荣获台湾“行政院卫生福利部”及桃园县“政府”评选的优等护理机构;长庚养生文化村自2005年对外开放,供日常活动能够自理的高龄人口使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位居医疗保健服务业第三名的台北荣总。其在2006年成立台湾第一家高龄医学中心,开设高龄医学整合性门诊。高龄医学整合性门诊提供“单次就诊、全面服务”的医护模式,每位患者将有2至4位医师与一位个案管理师共同会诊。这种取代一种疾病去一个专科门诊的传统医疗方式,给予高龄患者全面的一次性医疗服务,且费用与一般门诊健保收费标准相同。

第8篇: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人口结构 民族地区 社会经济

党的十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民也加入了民工潮,大量输出了剩余劳动力。经过20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西部地区也呈现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妇女化”现象,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农业后继无人,农村无活力等新“三农”问题;也发生了耕地弃耕现象,造成土地浪费和环境恶化、农业生产的副业化等严重后果。为解决 “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所产生的障碍及挑战不容忽视。而针对民族地区人口结构方面的问题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所以本文以科左后旗花灯嘎查为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妇女化”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科左后旗人口结构变动分析

科左后旗位于通辽市东南部,辖12个苏木镇,4个农牧场辖,有455个嘎查,蒙古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本文拟选取的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总户数为183户,总人口为667人,是纯蒙古族聚居村,也是典型的民族地区自然村,所以选其为调研对象,分别对花灯嘎查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就业结构及文化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

1、年龄及性别结构

本文根据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人口年龄结构将年龄进行分段,并对花灯嘎查从1999年到目前为止近十五年内各年龄段人口变化进行了详细调查。

如图1所示,2014年花灯嘎查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1999年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占总人口的10.64%;15―64岁之间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为77.66%;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1.7%,较1999年增长了5%。

对于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本文使用的是联合国人口组织制定的标准,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前花灯嘎查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1.7%,这表明花灯嘎查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并有加剧趋势。而花灯嘎查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老年死亡率下降以及年轻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老龄化程度加剧。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花灯嘎查在村人口中,女性在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69%,男性在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5.08%,在村人口性别比为169.57。而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中国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性别比过高或过低都不正常,而花灯嘎查性别比明显过高,主要是受中国几百年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所致。

2、就业结构

科左后旗花灯嘎查的一部分劳动力除了从事农牧业以外,剩余的劳动力大多从事商业、养殖业、劳务服务业等多种生产活动来增加收入。以下对花灯嘎查在村人口和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分别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和表1得知,截止到2014年11月,花灯嘎查总户数为183户,总人数为667人,在村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为71.21%。从事副业的总共有10家,其中个体小商店共有6家,修理部有2家,专业养殖户1家,出售化肥农药的1家。而根据实际调查得知,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外出打工人群中,15―34岁之间的男性外出打工人口占总户籍男性人口的比重为56.96%,15―34岁之间的女性外出打工人口占总户籍女性人口的比重为71.05%。人口迁移去打工的盟市主要包括北京、呼和浩特、通辽、锡盟、呼伦贝尔等地。花灯嘎查流动人口就业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例最高,占总流动人口的62.34%,主要分布在住宿餐饮业,由于普遍文化程度低,所以其只能从事比较笨重的体力劳动。剩下的依次分布在批发零售业(19.39%)、建筑业(11.23%)与社会服务业(7.04%)。

3、文化结构

国家统计局针对人口普查,对人口文盲率下了定义: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未上过学且不识字的人口占相应人口的比例。本次文盲率调查针对农业户主进行展开,因为户主是家庭主导力量,户主有文化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收入的高低。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如图2所示,花灯嘎查有183户,其中户主未上过学的人数达到31人,文盲率为17%,学历以小学初中居多,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年。户主未上过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国家也未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人口数众多,生活艰难。户主总体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影响,有一部分只能从事一些较笨重的体力劳动,有一部分丧失体力劳动的就只能“养儿防老”。这样不仅会影响家庭收入、当地经济发展,也会阻碍农村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同时还会增加社会负担。

二、科左后旗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降低劳动力素质

科左后旗劳动力结构发生的变动,无论是从文化方面还是体力方面都将使得劳动力素质下降。根据以上调查,花灯嘎查流动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必然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导致农村贫困化的加剧(Chin和Maddox等)。农业劳动力“妇女化”,意味着一个无论从体力、技术、获得资本支持的能力还是从精神状态上讲,都呈弱势的群体在支撑着农业生产经营与农村经济,这自然就造成了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以及农村经济的“空壳化”。而农业增长潜力下降、农村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当前农村耕地面临的主要问题。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素质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只会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阻碍农业增收

农村人口“空心化”已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农村土地的抛荒和闲置,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花灯嘎查大量年轻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妇女和老人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来源和农业生产的主力。由于种地务农劳动强度大,再加上播种需要大量的器械化设备,妇女劳动力在这方面大大受限。而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成本变高,在花灯嘎查雇佣劳动力成本相对更高,甚至一天达到200―300百元。随着农村留守人员老龄化的不断增长,使得农耕力不从心,很多农村老年人在选品种时,一般会选择易于耕种的品种,使得农作物种植单一化,农业效率低下,农产品很难实现增收。而人口结构的这种转变会制约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经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阻碍农业科技推广

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农村建设,最主要靠的是农民,所以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能够快速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青壮年。而花灯嘎查缺的就是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人才,由于比较有知识文化的人力资源都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使其人才更加缺乏。根据对在村人口户主学历调查得知,户主未上过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17%,户主上到小学的人数比例达到总人数的40%以上。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机械化的推进,需要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而青壮年大部分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动力严重不足。在村老年人口,由于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薄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制约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效率。

三、对策建议

1、促进农业规模化

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妇女化等一系列现象都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以家庭承包制为主,往往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积小,加上以家庭为单位购买大型农业器械价格又太过昂贵,根本无法推行农业机械化,因而必须促进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土地集中。如何既保证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又能实现规模化经营,确实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对此,政府应出台一些相应政策,如建立合作社,采取有偿转让、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村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机械化生产来实现农业规模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支持妇女创业

政府应该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妇女化的现状,调整产业结构,支持农村妇女创业。科左后旗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政府可以出资在农村建立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店,专门制作有民族特点的服饰或手工艺品,并从各个少数民族地区聘请一些擅长这方面技艺的专家进行指点。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在操作过程中,对劳动者的要求较低,没有年龄要求,且制作传统手工艺不仅能够传承民族文化,还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闲散劳动力,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扩大就业,既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配偶,其次是子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常生活照料都由子女承担。同时,随着年轻人口大量流向城镇,致使农村“空巢”家庭大量增加。所以,对于贫困地区的老年人,政府相关部门应以国家一定数量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为主,提供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那些年龄较大、体力较弱、无法再就业、丧失劳动能力、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农村老年人,其次是农村五保户老人、低保老人,他们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对于这些人,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另外,还要发展多样化的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形式,因地制宜,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西北人口,1998(3).

[2] 李澜、李阳: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6).

[3] 袁东:如何解决中国的“农村留守”现象[J].上海证券报,2006(11).

[4] 肖云、崔永亮:我国空心村的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济论坛,2008(9).

[5] 洪泽、淮安:“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9).

第9篇: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

今年是新旧世纪的交替之年,做好世纪之交的老龄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今天这个会,主要是传达岚清同志、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传达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的会议精神,研究我们妇联如何贯彻领导的讲话精神,做好我们的老龄工作。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提高对做好世纪之交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随着人类科学和文化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在人类的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新的全球性的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格外引人关注。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老龄人口之众,世所罕见。老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老龄问题十分重视。总书记专门为国际老年人年题词:“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发展趋势和老龄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去年,我国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担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老龄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加强我国老龄工作的重大举措。这标志着我国老龄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是迈向新世纪的一个里程碑。

老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们离开工作岗位以后,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妇联的老大姐们虽然离、退休了,仍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妇女事业,并尽自己之所能,为妇女儿童排忧解难。她们无论在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还是在国家遇到水灾、旱灾等困难的时候,都积极为国家作贡献。她们的事迹让我们深深感动。在去年妇联倡导的“助漳县扶贫”活动中,老同志各尽所能捐款捐物,在老干局举办的大型老干部书画、布贴作品义展义卖活动中,就重病在身的老干部也拿出自己的作品参展,这次活动所得款项已全部捐给漳县。此举令漳县干部群众非常感动,在国家机关系统的老干部中和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在机关“三讲”教育中,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和中肯的意见,对我们改进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她们的这种敬业精神。

关心和尊重老干部,体现了我们党对自己历史的肯定和尊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革命前辈的肯定和尊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事业,是对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业绩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绝不能在继承他们的事业的时候却把他们忘掉了,也没有任何理由不把他们安排好,照顾好。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从继承和发展党的事业、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高度,提高对做好老干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开创老龄工作的新局面。

二、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切实加强老干部想政治工作和党支部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老干部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做好这项工作,是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重要内容.去年,总书记强调指出,“对退离休的同志,仅仅从生活上关心好是不够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对的,也还要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同志的重要批示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针。

离、退休干部的党支部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的落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离、退休干部的党支部的组织健全和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要认真总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经验,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新措施。

刚才关敏谦同志的发言很好,老干部支部工作有声有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有人情味,使得老同志生活在党的关怀下,感到生活丰富多彩、心情非常愉快。我们的老大姐大多已70多岁,有的已过80岁了,但她们的精神状态都不错,对生活有较高的追求,这很值得我们学习、老年人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空闲时间多,这决定了他们既需要物质方面的照顾,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关怀。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老年群体中来,我们同“”进行的严肃的政治斗争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老年人中,也要提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提倡话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时代一起前进。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采取新的办法、新的工作方式,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离、退休党支部的作用,使老同志不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要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三、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

不久前,李岚清同志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总结了我国老龄工作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阐明了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李岚清同志的讲话精神,把老龄工作切实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为老年人力、实事、做好事。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先进事例,谴责歧视、虐待伤害老年人的社会不良现象,尤其是要特别关注女性老人这一更特殊的群体。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和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努力营造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舆论环境。

老干局和各直属单位要认真做好关系到老年人切身利益的各项服务工作,机关党委和基层党支部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指导,要认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组织好老年人的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要确保工资的按时发放,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使老年人“老有所乐”。举办老年人感兴趣的讲座和报告会,兴办老年学校,使她们“老有所学”。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医疗待遇和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医”。

四、切实加强老龄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适应做好世纪之交老龄工作的需要

1982年,中央建立了老干部退休制度。近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在各级组织部门、老干部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老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这些年来老龄工作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必须严格遵循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和政策;必须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真正把老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满腔热情地开展工作。

因此,要做好世纪之交的老龄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老龄工作队伍。全国妇联开展离、退休工作10多年来,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深刻启示,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和老干局局长徐玉珍同志的总结,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为全国妇联有这样一支优秀的老龄工作者队伍感到欣慰,希望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