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隧道施工新技术范文

隧道施工新技术精选(九篇)

隧道施工新技术

第1篇:隧道施工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现状、问题、完善性策略

一、新时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经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完善地发展,公路等基础建设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也日益壮大和成熟起来。我国这些年来投入建设了很多高级公路,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基于公路隧道的建设将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前提,就需要认真地总结隧道施工的技术要点,为今后隧道施工的发展大虾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技术保障。

二、公路隧道施工必要准备工作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来说,对于施工作业线的安排,公路交通中的隧道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的导洞先行的方法,导洞先行过程中浇筑中墙的深度一般是保持在45m,整个公路隧道设计之所以锁定在这个数值范围是因为其整体结构来决定的,再就是一个相关的因素就是施工现场长的地质条件的好坏也是影响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还需要注意的一方面就是中墙混粘土的浇筑必须要超过70%的时候才可以进行左洞施工,而一般来说右洞的掘金速度要比左洞短10m。要不断的注意在施工过程中,挖掘隧道的岩体的变化,一定要等到演示的变形已经基本上稳定下来了再进行左右洞的第二档次浇筑,为了达到相应的隧道施工安全标准,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发现先期的浇筑强度相对较小或者周围岩层的地质条件的变化较大的时候,首先要增强早期的支撑强度而且相应的要对第二次的浇筑参数进行修改。在公路的隧道交通施工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确保它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一般我们将左右洞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m~35m为最佳。

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3.1 隧道开挖分析

通过对左线施工情况及右线地质资料的分析,洞口段隧道位于堆积土中,隧道斜穿沟心,且土层松软、松散、含水,地基承载力低。大洞隧道左线出口洞口VI 类围岩施工中,拱脚局部有开裂的现象,隧道拱顶下沉大,地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及开裂现象。同时为了隧道安全必须采取一定的支撑措施,由于基础承载力是主动支撑有效的前提和保证,隧道它受埋深浅的影响,靠围岩自身无法控制围岩变形,对于自拱度的形成有相当大的难度,超前探明地质情况,并进行基础处理就非常必要。

3.2 通风、防尘和施工排水作业要求

3.2.1施工供风在隧道进、出口设置空气压缩机站,安装空气压缩机分别为:20m3/min 的两台,10m3/min 的一台,以保障隧道施工用风。

3.2.2施工用水进、出口分别从隧道30米上面的山顶建一个百立方米的顶部山池,一方面,水源收集山泉水抽上山顶水池,在隧道出口右侧山脚挖一集水池,再用管道输水至出口供施工生活用水。另一方面从电站水渠中抽水至山顶蓄水池再用管道输水至进口,供施工、生活用水。所有的水应经受水质,小于4或硫酸盐,氯化物含量超过允许值的相关规范的pH值的测试,并包含有关水泥凝结硬化有害杂质沃特不得用于混合混凝土。

3.2.3施工供电利用附近的地方电网供电,为确保安全,所有线路都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其中的线路架设及电器安装必须符合国家《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比如:在隧道进、出口各安装一台315kVA变压器,动力设备采用三相380V,照明用电采用220V,同时准备一台功率为220kW 的发电机组备用等。

3.2.4施工通风、防尘洞内如需爆破掘进,必须坚持湿式凿岩,爆破后洒水以降低粉尘浓度。施工通风采取压入式,用3 台轴流风机送风,送风口距开挖面的距离不大于15m。

3.2.5隧道从出口至进口为1.54%的上坡。施工排水主要是排除可能涌入隧道的地下水和施工废水。为反坡施工的进口施工,施工排水采取在开挖地段挖集水坑用抽水机抽出洞外。

为顺坡施工的出口施工,施工排水采取自然坡利用塑料管将水引出洞外。

3.3 隧道施工

3.3.1 根据前期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施工方法,现采用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半断面开挖时,挖掘机、正铲侧卸式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出碴出碴采用无轨运输,采用人工开挖小导坑时,小拖拉机配合人工出碴及时进行支护。

3.3.2钢管桩管体下半部分须加工溢流孔,采用准89×4无缝钢管钢管桩施工钢管桩,前端被加工成圆锥形状,长20cm,lm 孔口范围内不加工溢流孔,以利于注浆施工,溢流孔直径8mm、间距25cm。按每次lm 进度指标进行清除施工障碍物工作,并施工临时排水管等措施进行场地排水,杜绝施工场地受水浸泡现象发生;测量放电线,标记钻孔位置,钻孔(可直接进入),下管,注射超细水泥(MC)单液浆,注浆压力为1.5?2.0兆帕,灌浆完成后,光线穿透桩间土壤的试验,锤击数>35,

3.4 背面排水和初砌柔性防水工程的细节

3.4.1 防水层的店铺前的检查和处理防水层的初步支持铺设前悬挂,初期支护喷射的开挖网站在显眼的地方应该是喷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被凿混凝土截面测量分层注入练级。在铺挂前,还应检查排水设施,如盲沟导流管和排水沟渠与相互联合的嵌入连接的衬板背后连接是否密封牢固,盲沟导流管和排水沟渠是否具备滤光层。保温和排水设施在寒冷的地区是否具有防潮措施。螺栓头和钢筋外露根切除范围应均匀,与水泥砂浆,混凝土表面光滑。除了满足保温和透水性的要求,深埋沟渠防渗施工应充满防止淤泥和沙子渗透和充盈的物质。

3.4.2 铺设防水层后,防水层完成,并且焊接质量和防水层被检查。如果遇到问题出现,它应该被记录在详细记录中,还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立即进行修复或返工。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公路的隧道的建设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重要的一环。从这个角度来看,进一步深化公路隧道施工的技术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然而,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还不是十分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作者从事该方面相关研究多年,本文是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路隧道建施工技术问题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万忠.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2]龚建伍. 扁平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力学研究[D].同济大学,2008.

[3]代忠梅. 大跨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4]刘挺.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

[5]张学钢. 白炭坞软岩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

第2篇:隧道施工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隧道 防排水 施工

中图分类号:T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051-01

1 工程概况及防排水设计情况

新屋河隧道位于湖北省大悟县境内,全长1774 m,起止里程DK1096+419~DK1098+413。隧道纵坡:单面坡,坡度为12‰,坡长2700m。[2]。新屋河隧道的防排水设计,采用“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达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经济合理的目的,并满足地下工程国家一级防水标准。

隧道防水措施包括:初期支护混凝土防水;防水层防水;施工缝与变形缝防水;二衬自防水等。隧道排水措施包括:纵向及环向盲管;双侧水沟、中心水沟、检查井及横向引水管等。

2 隧道防水施工技术

2.1 初期支护混凝土防水

喷混凝土作为防水层是被国际隧协所提倡的,但这种观点在国内尚未被广泛接受。设计单位虽然对喷射混凝土材料及施工工艺有要求,但未从防水的角度做针对性的设计[3]。作为复合式衬砌的最外层支护及第一道防水屏障,其在整个隧道防水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设计与施工单位只是注重了初支混凝土的安全支护作用,而忽视了初支混凝土还应该起到防水的作用。

2.2 防水层防水

2.2.1 基面处理

防水层铺设前,先对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切除锚杆头和钢筋露头,并用细石混凝土磨平覆盖,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无尖锐棱角。

2.2.2 铺设土工布

首先用简易作业台车将单幅无纺布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用专用热熔衬垫及射钉将无纺布固定在喷射混凝土上。

2.2.3 铺设防水板

先用简易作业台车将防水板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用手动电热熔器加热,使防水板焊接在固定无纺布的专用热熔衬垫上。防水板间自动热熔焊接用自动双缝热熔焊接机按照预定的温度、速度焊接,防水板搭接宽度须大于15 cm。

注意事项。

(1)防水板在施工中尽量紧贴岩面,松紧度应适中,由于平整度不易控制,施作防水板时应预留变形尺寸,避免因二衬混凝土施作而产生的表面拉应力破坏防水板[4]。

(2)防水板搭接缝应与变形缝、施工缝等防水薄弱环节错开0.5 m以上。

(3)钢筋焊接作业时,防水板要用阻燃隔热板进行防护,避免电焊火花损伤防水板。

2.3 施工缝与变形缝防水

2.3.1 施工缝防水

环向施工缝处设置中埋式止水带和背贴式止水带,纵向施工缝处设置中埋式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胶。

2.3.2 变形缝防水

变形缝防水采用中埋式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及遇水膨胀止水胶等。拱墙变形缝处衬砌内缘3 cm范围内以聚硫密封胶封堵,其余空隙采用填缝料填塞密实。

注意事项。

两缝防水的关键是中埋式止水带,在浇筑混凝土施工时,受混凝土重力挤压等,容易翻转、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正。

2.4 二衬自防水

隧道二衬混凝土既是承载结构,也是隧道防水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要求衬砌既要有足够的强度,还要具有一定的抗渗性,新屋河隧道衬砌混凝土设计抗渗防水等级不小于P10。

注意事项。

(1)二衬自防水的关键是混凝土本体的施工质量,包括了混凝土的制作、运输和施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功能。

(2)二衬封顶时,混凝土浇筑不宜过快,否则易导致拱顶混凝土不密实,形成空隙。

3 隧道排水施工技术

3.1 环、纵向排水盲管

隧道内设置纵向Φ100 mm、环向Φ50 mm双壁打孔波纹管。纵向排水管长10 m一段,每段纵向排水管中间设Φ100PVC泄水管一处;环向排水管纵向间距8~10 m并根据地下水发育情况调整,纵向排水管两端及环向排水管下端进行圆弯后接入隧道侧沟。

注意事项。

浇筑二衬混凝土时,易造成环、纵向盲管及泄水孔堵塞,要及时检查处理,保证管路畅通。

3.2 中心水沟、侧沟、横向引水管、检查井等

中心水沟在施工仰拱填充混凝土时,将事先预制好的预制混凝土管按设计位置埋设;每30 m设置检查井一个,通过横向引水管将测沟与中心沟连通。

注意事项:

由于测沟落后仰拱、二衬施工时间较长,日常对管头进行包裹,以免堵塞,施工测沟前对管路进行检查、清理,保证畅通。

4 结语

隧道防排水是个系统工程,要使最终建成的工程满足既定的标准,保证其使用功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各方应该重视初期支护混凝土的防水作用。其次,施工方要体会设计的真正意图,施工过程中,严格设计,但不拘泥于设计,因地制宜,并在施工中加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才能保证隧道在运营期间不渗、不漏水,排水通畅。

参考文献

[1]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9.

[2]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新建铁路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新屋河隧道设计资料[R].成都: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2008,7.

第3篇:隧道施工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新奥法; 喷锚支护; 稳定性

Abstract: The current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il and gas pipelines crossing project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and more matur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is: section is relatively small, ranging from construction of slope, especially natural gas pipelines, steep, difficult construction than the large, complex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e are tubes pier buttress, still, cable bracket, drainage systems, only systems.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to overcome construction problems,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Using the 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 (the original is in 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 referred to as NATM) method of construction has almost become a basic method in weak surrounding rock crushing lot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NATM Shi below onl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Keywords: NATM; Shotcrete protection; stability

我组建了以技术骨干力量和现场的施工队伍组成了攻关小组,明确攻关目标,以及计划实施的步骤,根据小组成员的自身特点和优势进行任务分工,进行隧道新奥法施工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1.新奥法施工特点

1.1及时性

新奥法施工采用喷锚支护为主要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紧跟开挖作业面施工,因此可以利用开挖施工面的时空效应,以限制支护前的变形发展,阻止围岩进入松动的状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超前支护,加之喷射混凝土的早强和全面粘结性因而保证了支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减轻支护的承载,增强了岩层的稳定性。

1.2封闭性

由于喷锚支护能及时施工,而且是全面密粘的支护,因此能及时有效地防止因水和风化作用造成围岩的破坏和剥落,制止膨胀岩体的潮解和膨胀,保护原有岩体强度。

1.3粘结性

喷锚支护同围岩能全面粘结,防止造成较大范围的冒顶或片帮。从而保持围岩的稳定性。同时与围岩形成了一个共同工作的力学系统,具有把岩石荷载转化为岩石承载结构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支架消极承担的弱点。提高围岩的粘结力C和内摩擦角,也就是提高了围岩的强度。

1.4柔性

喷锚支护属于柔性薄性支护,能够和围岩紧粘在一起共同作用,由于喷锚支护具有一定柔性,可以和围岩共同产生变形,在围岩中形成一定范围的非弹性变形区,并能有效控制允许围岩塑性区有适度的发展,使围岩的自承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喷锚支护在与围岩共同变形中受到压缩,对围岩产生越来越大的支护反力,能够抑制围岩产生过大变形,防止围岩发生松动破坏。

2.新奥法理论要点及施工要点

2.1新奥法与传统施工方法的区别:传统方法认为巷道围岩是一种荷载,应用厚壁混凝土加以支护保护围岩。而新奥法认为围岩是一种承载机构,构筑薄壁、柔性、与围岩紧贴的支护结构(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手段)并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形成支撑环,来承受压力,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稳定,而不致松动破坏。

2.2保护巷道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新奥法施工在巷道开挖后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构筑防水层、围岩巷道排水;选择合理的断面形状尺寸;给支护留变形余量;开巷后及时做好支护、封闭围岩等,都是为保护巷道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使围岩的扰动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提高围岩强度。

2.3允许围岩由一定量的变形,以利于发挥围岩的固有强度。同时巷道的支护结构,也应具有预定的可缩量,以缓和巷道压力。

2.4新奥法施工过程中量测工作的特殊性。

由于岩体生成条件与地质作用的复杂性,施工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对工程设计参数的精确要求,得要通过许多量测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并用监测结果修改初步设计,指导施工。

2.5质量控制标准

2.5.1开挖壁面岩石的完整性用岩壁上炮孔痕迹率来衡量,炮孔痕迹率也称半孔率,为开挖壁面上的炮孔痕迹总长与炮孔总长的百分比率。对节理裂隙极发育的岩体,一般应使炮孔痕迹率达到10%~50%;节理裂隙中等发育者应达50%~80%;节理裂隙不发育者应达80%以上。围岩壁面不应有明显的爆生裂隙。

2.5.2围岩壁面平整度的允许误差为±15cm。

2.5.3在临空面上,由于岩石属于花岗岩,石头的强度较高坚硬的岩石,预裂缝宽度难以达到1cm。控制在1cm左右的范围,但是较软的岩石,通过实验(隧道洞口岩石为风化岩,石质较软)宽度有时控制在2cm以上。

2.6爆破要点

装药结构:

①堵塞段

堵塞段的作用是延长爆生气体的作用时间,且保证孔口段只产生裂缝而不出现爆破漏斗,对深孔爆破该段长一般取0.5~1.5m。

②孔底加强段

段长大体等于堵塞段。由于孔底受岩石夹持作用,故需用较大的线装密度。

③均匀装药段

该段一般为轴向间隔不偶合装药,并要求沿孔轴线方向均匀分布。轴向间隔装药须用导爆索串联各药卷起爆。为保证孔壁不被粉碎,药卷应尽量置于孔的中心。国外一般用炮孔中心定位器定位,国内一般是将药卷及导爆索绑于竹片进行药卷定位。

④起爆,为保证同时起爆,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一般都用导爆索起爆,并通常采用分段并联法。由于光面爆破孔是最后起爆,导爆索有可能遭受超前破坏。为保证周边孔准爆,对光面爆破孔可采用高段延期雷管与导爆索的双重起爆法。

由上所述,新奥法的支护原则是:围岩不仅是载物体,而且是承载结构;围岩承载圈和支护体组成巷道的统一体,是一个力学体系;巷道的开挖和支护都是为保持改善与提高围岩的自身支撑能力服务。

3.新奥法的主要支护手段与施工顺序

新奥法是以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为主要支护手段,因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能够形成柔性薄层,与围岩紧密粘结的可缩性支护结构,允许围岩有一定的协调变形,而不使支护结构承受过大的压力。

施工顺序可以概括为:开挖初次支护二次支护。

4.新奥法的缺点主要有:

4.1 实施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也要求技术人员和量测人员都十分熟练,没有这一点就易于发生错误;

4.2开挖暴露出的地质会立即改变其状态,因此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要亲临现场,以便发现问题;

4.3监控量测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往往给施工带来不便;

新奥法施工是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又在不断实践经验中得以丰富其内容和进一步发展,新澳法施工推广以来,经过这么多年的运用,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结论:该施工方法不仅加快了工期和节约了费用,还有助于我单位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在类似工程建设中更好的实现技术管理和施工保证,为今后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效益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当然,新奥法也存在不少缺点,不过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把新奥法不断完善,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

[2] 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11)

第4篇:隧道施工新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 通过对杭甬客运专线HYZQ-2标段外岙一号隧道下穿天然气管道安全施工方案的总结,介绍了近距离天然气管道进行隧道开挖施工的方法,通过地表防沉降措施和隧道开挖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确保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天然气管线的安全。

一、工程概况

图1.1天然气管道过隧道顶部的横断面

外岙一号隧道位于浙江省慈溪市茶亭南外岙自然村。隧道起讫里程:DK111+345~DK111+494,全长149m。经过现场勘查,在外岙1#隧道山顶有一直径Ф30cm的慈溪天然气管道,该段天然气管道设计压力为4Mpa,管道在隧道线路里程DK111+410,方向大致与杭甬客专线路方向垂直。管道在山顶埋深约1.2m,距离DK111+410隧道断面洞顶垂直距离约14m(附断面图)。进出口距离管道的距离分别为65m和84m。

外岙一号隧道位于剥蚀低山丘陵区,相对高差约60m,自然坡度15°~30°,植被发育,主要为杨梅树林。

围岩分级:Ⅴ级围岩129m,Ⅳ级围岩20m。

二、施工技术方案

根据国务院2001年第313号令《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管道中心线两侧或者管道设施场区外各50米范围内禁止爆破。

因此,外岙1#隧道在施工中,大于50m范围以外采用控制爆破,孔深控制在0.75-1m,周边眼单孔装药量控制在0.1kg/m,断面开挖取0.15kg/m。严格控制装药量,控制隧道安全震动速度小于1cm/s。

距管道距离小于50m范围不采取任何爆破作业,采用钻孔灌膨胀剂再用凿岩机进行开挖和破碎岩石的施工方法。

进入天然气管道下部施工前,考虑到隧道开挖后可能会产生地表沉降,影响天然气管道的安全。因此,设计方案采取钢桁架悬吊天然气管道的方案施工,确保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管道不因地表沉降而受到影响。

三、主要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㈠岩石破碎方法及施工工艺

由于在50m范围内不能采取炸药爆破的方式进行开挖作业,因此为了天然气管道的安全,我们采用两种方案进行开挖:一:钻孔灌膨胀剂对岩石迫裂的办法进行开挖和破碎作业;二:当遇到比较破碎的岩层,灌注膨胀剂迫裂的效果不理想,采取人工风镐配合破碎机进行开挖。

迫裂法作用机理:膨胀剂灌入孔中,发生水化反应,放热、固结、体积膨胀,对孔壁施加压力,将孔壁外的岩石破裂。

1、主要工艺流程

⑴炮孔布置

膨胀剂迫裂法布孔参数如下:

炮孔按梅花形排列,以利于把岩石破碎成小块,见下图3.2

图3.2爆破布孔图

⑵孔距 α=Κ×d,d为孔径,k值按下表选取

混凝土的K值(孔径≤50mm)

表1

混凝土种类

含筋率/kg.m-3

标准k值

素混凝土

10~18

说明:把岩石视作混凝土来考虑,标准值先选取,视破碎情况做调整

⑶最小抵抗性和排距是介质强度、自由面状况、孔径的函数,一般可参照下表选取

最小抵抗线值

表2

破碎对象的名称

W值/cm

破碎对象的名称

W值/cm

软岩

40~60

中、硬质岩石

30~40

⑷孔深L=αΗ,H为被破碎体高度,α为经验系数,对厚岩α=1.05

⑸每米炮孔装填量及参考单耗,见下表

每米炮孔用药量

表3

孔径/mm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用药量/kg.m-1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3.0

3.3

单位体积破碎用量

表4

介质种类

备 注

软质岩石破碎

8~10

全断面每延米需要2100kg,按109m暗洞计算,整个隧道要228吨膨胀剂。

中质岩石破碎

10~15

硬质岩石破碎

12~20

⑹膨胀剂迫裂法装填及养护工艺如下:

①拌料 散装粉状膨胀剂,严格按选定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28~0.33用人工或手提式搅拌机拌匀,搅拌时间不超过1min,搅拌好后马上装入孔中。筒装膨胀剂只需将之放入盛水容器中浸泡直到不发生气泡为止,一般4~5分钟即可。

②装填 搅拌好的浆体必须在5~10min内装完,然后用塞子封口。

2、安全注意事项

因膨胀剂对皮肤有腐蚀作用,要避免直接接触,沾上要立即用清水洗净、装填作业时,装填人员要戴防护眼镜,作业人员避免进入已装填好的区段,以防喷孔伤人。

㈡围岩支护方法及工艺

1.开挖方式

隧道的施工方法与支护参数及辅助施工措施密切相关,根据监控结果合理调整支护参数,从而确保施工安全及天然气管道的安全。

外岙一号隧道隧道主要以Ⅳ、Ⅴ级围岩为主,Ⅳ级围岩共长20m、Ⅴ级围岩共长129m。

Ⅴ级围岩开挖采用CRD法,Ⅳ级开挖掘进方法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开挖掘进的方式全部采用凿岩机对隧道断面内的岩层进行机械破碎,装载机装碴,自卸车辆进行运碴出碴。

机械开挖掘进中坚持“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快封闭”的原则。

2.支护方法

2.1.为保护洞顶天然气管道,施工中注意事项:

2.1.1.隧道施工应坚持“机械掘进、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开挖进尺严格控制在50cm,严禁塌方发生。

2.1.2.开挖方式均采用机械开挖,不采取爆破。

2.1.3.工序变化处之钢架(或临时钢架)应设锁脚钢管,且必须对锁脚钢管进行注浆,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

2.1.4.当现场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需进行适当调整时,应保证侧壁导坑临时支护与主体洞身钢架连接牢固,横向钢支撑可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当调整其位置。并考虑侧壁导坑自身的稳定及施工的便捷性。

2.1.5.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按要求设置,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2.1.6.临时钢架的拆除应等洞身主体结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方可进行。

2.1.7.施工中,应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浇筑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

2.1.8.隧道施工以前须提前通知天然气管道的产权单位,在产权单位允许后方可施工。开挖过程中严密监控,特别在天然气管道中心5m范围内设置警戒线,避免在开挖过程中施工机具接触天然气管道。对原有的天然气管道警戒标志应该防护保留,并派专人定期检查。管道开挖出来以后不能长期暴露,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

2.1.9.制定详细周密的安全方案进行备案。在隧道施工期间,派专人携带便携式燃气检测仪在隧道施工场地周围不停检查空气中天然气浓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施工,找出解决方案。

2.1.10.隧道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范围内的管道用2cm厚的钢管做保护套管,以防止一旦发生天然气泄漏爆炸不至于从隧道顶部炸开,确保隧道贯通铁路通车后的运营安全。

2.1.11.双口掘进的汇合点要距离管道断面20m以外,防止施工机械同时震动对管道造成破坏。

2.2.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是复合式衬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控制围岩下沉变形,外岙隧道工程初期支护主要采用直径22mm,长4m的锚杆、28cm 厚喷射混凝土、I20工字钢支撑及挂钢筋网。软弱破碎围岩地段支护及早封闭成环。

在开挖每循环进尺0.6m后,停止掘进,先进行I20工字钢环向封闭支撑,在两侧拱脚及时施作直径50mm的锁脚钢管,同时进行环向注浆锚杆施工,让山体围岩与工字钢及锚杆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待这一个支护循环施工完毕后再进行下一个循环的机械开挖掘进。

2.3.砂浆锚杆支护

砂浆锚杆采用螺纹钢筋现场制作,长度为4m。锚杆采用锚杆台车或风动凿岩机钻孔,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钻孔保持直线并与所在部位岩层结构面尽量垂直,并保证注浆的饱满度。

2.4.钢支撑

钢架由型钢弯制而成。钢架在洞外加工厂利用台架按设计加工制作成型,初喷混凝土之后在洞内进行安装,与定位钢筋焊接。钢架间以混凝土喷平,钢架与岩面之间的间隙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并使钢架埋入混凝土中,钢架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架立时垂直隧道中线,架设时中线、高程和垂直度由测量技术人员严格控制,并将锚杆与钢架焊接连为整体,钢架靠近围岩侧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 mm。

2.5.钢筋网

钢筋网选用HPB240钢筋 , 钢筋直径6 mm或8 mm,钢筋网由纵横钢筋加工成方格网片,钢筋相交处可点焊成块,也可用铁丝绑扎成一体,网格间距200 mm—250 mm,保护层不小于20 mm,均在加工场统一加工成型后再运至洞内安装。

2.6.湿喷纤维混凝土

外岙一号隧道Ⅳ、Ⅴ级围岩支护设计中,临时支护封闭掌子面采用素喷混凝土,Ⅳ、Ⅴ级围岩段采用改性聚脂纤维(钢纤维)喷射混凝土。

3.二次衬砌

二衬采用自行式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衬砌台车长10m。

四、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其它保证措施

㈠主要技术措施

1.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可靠程度,获取二次衬砌及仰拱施作时机,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在隧道施工期间实施监测,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隧道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并对可能发生危及安全的隐患或事故及时、准确地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同时指导设计和施工,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根本目的。

监控量测主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和产权单位签定安全监控协议,由他们委托浙江逸欣天然气公司负责管线的调查(包括:管道的材质、管壁的防护、焊缝情况)和监控管道位置的变化(包括:管道的下沉和扰动)等。二是,由我们自己做好隧道内、外的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掌握隧道拱顶变化、净空变化、地表沉降情况,为安全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具体操作流程为:

1.1.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设计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管道顶部及前后5m断面)等必测项目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表6进行,洞口及浅埋段量测断面间距取小值。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

表6

开挖方法

每断面测点数量

Ⅴ级

5

三台阶七步法

CRD法

Ⅳ级

10

临时仰拱台阶法

沉降观测按围岩级别确定,本隧道Ⅴ级按5m、Ⅳ级按10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隧道洞口里程、隧线分界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无仰拱陈其变化历程及隧道衬砌沉降缝两侧均设置一个断面。除变形缝外每断面布置2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4.6m处,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4.6m和变形缝前后各0.5m处。

1.2 .主要监测项目测点布置

①水平收敛

测方法采用水准抄平方法,基准点分别设置在洞内和洞外(用于校核),视线长度一般不大于30m,监测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高程误差0.7mm),必要时采用冗余观测方法来提高监测精度。测点布置如图1、2所示。

②拱顶下沉

在确定监测的断面隧道开挖或初喷后24小时内,在隧道拱顶部位埋设1个带挂钩的测桩(测桩埋设深度约15cm,钻孔直径约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并进行初始读数。监测仪器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

③地表沉降

隧道浅埋地段地表下沉的量测与洞内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监测断面垂直于隧道轴向布置,监测断面横断面方向应在隧道

中线两侧每隔2~5m布设地表下沉测点,每个断面设5点,中心点在隧道拱顶正上方,直到拱脚与水平方向45度夹角的地层滑动线与地表交点,在最外测点以外至少5m设两个不动点作为参照基点,通过精密水准仪量测不同时刻测点的高程即可得到测点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下沉值,如图三所示。另外,在沿着管道纵向每5米悬吊点的桁架上做好标记,测好桁架完全受力时的初始读数,之后开挖至管道下方前后20m范围每天测两次,根据铁四院的设计参数,地表沉降按最大值2cm来考虑加固管道。

2.地质超前预报

2.1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目的

TSP203探测系统可预报施工隧道掌子面前方以下不良(或特殊)地质问题:1)软弱岩层的分布,2)断层及其破碎带,3)节理裂隙发育带,4)含水情况,5)空洞,6)围岩类别,即可以预测即将开挖隧道相关地质结构及其周围地质状况,同时也可以对力学参数(动态弹性摸量、剪切摸量、泊松比、密度、弹性纵波速度、弹性横波速度等)进行评估,有利于及时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状况,以便正确指导隧道施工。

3.防止地表下沉的技术措施

隧道开挖后为了防止拱顶下沉而导致地表下沉,一方面我们在天然气管道下方前后10m范围将钢拱架的间距调整到0.5m,另一方面采取在初期支护内圈增设Ⅰ20的工字钢做护拱,护拱的间距等同初期支护的工字钢架的间距,以增加拱圈的刚性,避免拱顶围岩柔性变形产生拱顶下沉导致地表下沉。

由于隧道埋深只有14m,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可能产生沉降,由此,可能导致天然气管道产生较大的变形,甚至开裂。因此,在隧道中线左右各17.5m(铁四院提供的参数)范围外的不动点

处设置两个混凝土支墩,支墩为门式框架墩,上面架设桁架梁将管道悬吊起来,使地表的下沉不带动管道的下沉,确保施工过程中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输气。避免由于任何原因对天然气管道输气造成影响。(后附桁架设计图)

㈡安全保证措施

1、天然气管道事故应急预案

发生事故时要迅速切断气源,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关停一切火源、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灾害;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可燃气体分析、有毒气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必要时向周边居民发出警报;及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现场救援人员要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中毒等伤害;保护国家重要设施和标志,防止对江河、湖泊、交通干线等造成重大影响。

2. 通风技术措施

由于隧道是双口掘进,根据存在天然气管道的特殊情况,进口、出口各设置两台110KW×2的通风机。为了减少风阻,在保证有效净空的情况下,选用大直径(1.5m)的风管。严格控制通风时间,确保置换掌子面附近足够的施工距离。

因DK111+410里程处的天然气管道在隧道顶部14m处,为防止天然气管道因施工发生开裂,导致天然气渗漏进隧道,在隧道内设置气体浓度检测仪,随时随地对隧道内的空气浓度进行检测。空气浓度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施工,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关闭电源、火源,在施工现场内停止使用手机,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3.隧道工程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1.隧道开挖保证措施

开挖支护是隧道工程的质量控制的源头,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是保证开挖支护质量。坚持“先治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快成环、早衬砌”的原则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控制开挖断面,每开挖循环均测量放样标出隧道中线位置和开挖轮廓,严格控制超挖。当出现超挖时,采用喷锚等永久支护体系时,多次复喷,直至大面平顺。

根据地质预报了解的前方围岩情况,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案。

开挖过程中钢架或临时支撑,重视锁脚锚杆(管)的施工,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确保下一个工序的安全施工,要及早封闭成环,必要时增设临时仰拱,保护基底。

3.2.砂浆锚杆施工措施

砂浆锚杆长度根据围岩状况及设计确定严格按交底长度下料,锚杆打设角度与岩层层理相匹配,锚杆角度尽可能与岩层面垂直多穿岩层,呈梅花形布置。要求锚孔内砂浆饱满,保证锚杆、砂浆、围岩间的粘结力。

3.3.喷射混凝土施工措施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按初喷和复喷组织施工。喷射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合站拌合。初喷在清帮、找顶后立即进行,初喷混凝土厚度4~5cm,及早快速封闭围岩。复喷在拱架、挂网、锚杆施工完成后进行。

3. 4.衬砌混凝土施工措施

二次混凝土衬砌采用衬砌台车进行。混凝土衬砌施工采用输送泵灌注,拌合站集中拌和,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生产,混凝土输送车输送。

挡头模板及台车下缘注意模板拼缝防止漏浆,确保施工缝质量。

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控制衬砌混凝土强拆模时间,严禁提前拆模。

隧道衬砌前,必须将隧道底部和墙脚的虚碴、浮碴清除干净,确保仰拱及隧道的拱墙衬砌置于坚实的基础上,避免衬砌不均匀下沉开裂。

添加粉煤灰等改善混凝土性能,尽量降低水灰比,控制水泥用量。

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周密组织混凝土运输,防止混凝土离析,最大限度的缩减混凝土运输时间和浇筑间歇时间,并加强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捣固,确保混凝土捣固质量,保证衬砌混凝土的密实度。

控制混凝土入模、拆模时的环境温度与混凝土温差在规范范围内。

4.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认真加固拱脚,加强纵向联结等,上台阶初支要清除拱脚积水与淤泥,通过打设超长拱脚锚杆或扩大拱脚减少下台阶开挖后的下沉量。使初期支护与围岩形成完整体系。

尽量单侧落底或双侧交错落底,避免上半断面两侧拱脚同时悬空;控制落底长度,视围岩情况采用1-3m,不大于6m。

找出每道工序的合理施工时间,各工序严格按标定时间进行控制,从而缩短循环作业时间,减少开挖面土体的暴露时间,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及时监控量测围岩,观察拱顶,拱脚的收剑情况,据此调整初期支护参数。

合理进行围岩支护:采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及钢架进行联合支护,并紧跟开挖掌子面,并根据具体情况在隧道底部打设锚杆,或在隧道顶部打入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并尽可能使初期支护在开挖面周壁迅速闭合;衬砌结构尽早闭合,膨胀岩隧道开挖后,围岩向内挤压变形一般是在四周同时发生,所以施工时要求隧道衬砌及早封闭,要求隧道开挖能尽快形成全断面,以便快速完成隧道断面的二次衬砌施工。

五、天然气管道加固方案

1. 为防止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垮塌,天然气管道采取桁架吊顶的措施进行加固。以隧道线路中线线为中点,沿天然气管道左右各17.5米,总长35米的范围设置三角桁架,桁架的设计详见附件。

2.桁架的支撑采用门式墩,在35米的范围两头各设置一个,墩基础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基础置于硬质基岩上。墩身采用钢筋混凝土,高度约1.5米。门式墩结构尺寸详见附件。

3.桁架架设完毕后,每隔5米设置一个吊点。在吊点的位置开挖出天然气管道,管道埋深约1.2米,开挖至1.0米时候,更换工具,采用木制锹进行开挖,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铁质工具破坏管道外面的绝缘漆,产生火花。

4.天然气管道在吊点进行吊装时候,管道外应该先包裹一层橡胶绝缘套管,防止铁质吊装设施直接管道发生摩擦,保护天然气管道。

5.管道吊装完毕后,及时对开挖出的管道进行原土回填,避免管道长期暴露。

6.在施工过程中,对隧道顶天然气管道采用栅栏进行封闭,并指派专职安全员进行巡逻检查,禁止闲杂人及明火等进入管道防护区域。

7、按铁四院的设计方案施工地表沉降值最大不超过2cm,而管道不允许有沉降变形,因此在每个吊点处的管道上面安装一个与之相连接并露出地面的测点,一旦检测到管道有下沉,立即用悬吊点的紧线器紧钢丝绳,确保管道沉降量为零。

8.隧道施工完毕后,对隧道顶35米范围内的天然气管道采取换管措施,并加设2cm的套管,具体换管方案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浙江省煤电研究设计院设计。

六、钢桁架的设计方案

计算过程 (钢 柱)

截面类型= 16; 布置角度=0; 计算长度:Lx=1.46, Ly=2.00; 长细比:λx= 4.9,λy= 18.9

构件长度=2.00; 计算长度系数: Ux=0.73

Uy=1.00

截面参数: B1=450, B2=450, H=700, Tw=14, T1=20, T2=20

轴压截面分类:X轴:b类, Y轴:b类

验算规范: 普钢规范GB50017-2003

强度计算最大应力对应组合号: 27, M=-166.42, N=303.64, M=-1088.08, N=-297.48

强度计算最大应力 (N/mm*mm)=189.67

强度计算最大应力比 =0.925

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 (N/mm*mm) =138.74

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比 = 0.677

平面外稳定计算最大应力 (N/mm*mm) =145.39

平面外稳定计算最大应力比 =0.709

腹板容许高厚比计算对应组合号: 18, M=40.76, N= 192.20, M= -149.06, N= -61.17

GB50017腹板容许高厚比 [H0/TW] =64.12

GB50011腹板容许高厚比 [H0/TW] =70.00

翼缘容许宽厚比 [B/T] =13.00

强度计算最大应力 < f= 205.00

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 < f= 205.00

平面外稳定计算最大应力 < f= 205.00

腹板高厚比 H0/TW= 47.14 < [H0/TW]= 64.12

翼缘宽厚比 B/T = 10.90 < [B/T]= 13.00

压杆,平面内长细比 λ= 5. < [λ]= 150

压杆,平面外长细比 λ= 19. < [λ]=150

均布荷载下最大挠度计算:

经公式Ymax=ql4/8EI计算得最大挠度19.6mm<δ=20mm

风荷载作用下柱顶最大水平(X 向)位移:

节点( 30), 水平位移 dx=0.042(mm) = H / 75441.

风载作用下柱顶最大水平位移: H/75441< 柱顶位移容许值: H/150

经过计算,设计的桁架受力、满荷载下的最大挠度以及风荷载下的水平位移均满足要求。

七、结束语

事实证明这种近距离高压天然气输气管线的隧道开挖及安全防护方案是安全的,用监控量测来预控沉降变形的措施是切实可行的。钢桁架悬吊输气管线起到了安全储备的作用,相当于新奥法施工隧道二次衬砌的作用机理,有效的防止了管道的沉降变形,确保了输气管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⑴《石油天然气保护条例》(国务院2001年313号令)

⑵《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部门关于切实做好天然气管道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年第85号文件)

第5篇:隧道施工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 技术问题 改进措施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铁路工程作为交通事业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隧道施工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我国铁路隧道长度与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的水平。但是,我国隧道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对于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现阶段的隧道施工中,钻爆法是主要的施工方式,施工过程的技术创新与改革也基于钻爆法施工来进行,相关机械化与信息化的改革也围绕此技术来进行。下面对于当前铁路隧道施工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1 铁路隧道施工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1.1 爆破精细控制技术 在隧道施工中,爆破开挖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而机械开挖技术研究对于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开展开挖作业的过程中,台阶开挖技术是隧道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现阶段爆破施工中,缺乏足够的爆破控制能力,并且普通的开挖方式难以满足隧道施工的安全需求。

1.2 开挖技术 在进行隧道的开挖时,经常采用普遍台阶法进行开挖,保证了人员的循环作业,提高了进度与成本的控制水平。但是,台阶法的开挖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在台阶长度过长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在采用长台阶施工时,难以对于相关的强制性规定进行满足。短台阶施工则难以保证平行作业的开展,降低了工作效率。

1.3 机制砂喷工艺 在新的施工理论体系下,支护技术、围岩加固和预加固技术成为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锚喷与拱架结合的支护技术已较为成熟,注浆加固是围岩加固的主要方式,长钢管压浆(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则是超前支护的主要方式。

1.4 仰拱与掌子面进度的协调性 隧道仰拱是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衔接工序,直接影响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工序安全步距。当前铁路隧道施工中,在开挖进度正常的情况下(尤其是强于III级的围岩),因没有理想的施工技术和配套设备,通常采用多开工作面或增加仰拱一次施工长度的方法来提高仰拱施工进度。然而,这两种方法均存在工序间相互干扰大、洞内施工组织困难、循环时间长等难题,而且附加成本较高,仰拱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难以保障。

1.5 隧道沟槽施工工艺 现阶段的隧道沟槽施工工艺面临着重要的调整,并且随着隧道施工的进行,其技术也面临很大的困境。隧道沟槽(中心水沟、侧沟、电缆槽)混凝土施工断面小,轮廓线条多,单位体积表面积大,施工困难。水沟电缆槽是通讯、信号、电力等运营设施的直接承载体,其实体质量和表观质量直接影响了隧道工程的整体形象和使用功能。受前期隧道施工重主体、轻附属思想的影响,隧道沟槽施工至今没有开发出理想的配套设备。

1.6 通风及空气净化技术 由于隧道施工中,钻爆法是主要的施工技术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防尘技术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隧道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的通风技术主要采用压入式通风的射流风机和巷道式通风的轴流风机,以及两者的混合应用。但是隧道施工的环境特殊,爆破中飞石、开挖支护作业台架行走等因素,难以保证有效的通风效果,造成隧道内部空气质量不合格,影响隧道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随着隧道施工线路的增加,新鲜空气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现有通风技术难以保证通风的效果与质量,不具备良好的经济性。

1.7 机制砂加工技术 现阶段,自然砂资源逐渐减少,在隧道工程的使用中,机制砂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机制砂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并且更加便于施工技术的开展。但是,现阶段的机制砂加工中,依然存在着技术指标不足、机制砂与其它材料的兼容性差、拌制的混凝土性能不佳、运输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2 解决铁路隧道施工技术问题的对策

第一,要对于爆破技术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深入的开展精细化爆破管理,对于爆破效果以及扰动围岩范围进行准确、有效控制。

第二,加强对微台阶开挖法的研究与应用,采用有效的开挖技术,保证上下台阶的同步爆破、出碴支护。只有保证开挖工艺的全面提升,才可以有效的对于不同层级的石质围岩隧道开挖进度、工期、安全之间的矛盾进行平衡与解决。在实现机制砂混凝土和易性改进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大渗量粉煤灰喷混凝土,可以有效的对于现有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保证,是有效的隧道施工技术之一。

第三,现阶段的铁路隧道施工中,大多数采用双线隧道仰拱快速施工的方式,并且同时应用先进的施工设备,有效的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机械化配套不足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保证了掌子面掘进与仰拱施工进度同步的问题,有效的对于隧道施工的质量、成本、进度进行了保证,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促进了隧道施工的标准化、文明化作业的落实。仰拱快速施工中主要采用了中心沟模架、仰拱模架、双车道仰拱栈桥、走行设备以及端头梁五个部分。五个不同的部分分别提供了填充与仰拱分次浇筑、仰拱一次性整体浇筑、双车道通行、中心水沟模板自行整体移动就位以及填充与仰拱分次浇筑等功能(可见图1)。仰拱快速施工这种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隧道施工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月180米到300米的工作进度,以高度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工程整体质量,保证了不同工序之间的完美衔接,为隧道快速掘进提供了有效保证。与此同时,双车道通行的条件,对于洞内的施工进行有效的优化,可以更好的实现文明施工与标准化作业。

第四,提高隧道沟槽施工技术水平,研发先进的隧道沟槽施工设备,对于隧道沟槽施工现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推广隧道沟槽施工技术的落实,提高整体隧道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完善相关配套设备(可见图2)。经过对于施工现场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在隧道使用中的沟槽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得施工现场的侧沟、水沟以及电缆槽的施工更加高效,提高施工的美观程度,可以保证施工作业现场的整洁,进而提高隧道施工质量与工期,实现文明施工。

第五,加强通风设备与空气净化设备的应用,提高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隧道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隧道内部空气污染相对严重,通过应用相关的通风以及净化设备,可以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应用先进的设备,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去除洞内的空气污染,并且对于空气进行循环利用,降低通风量。通风量的降低,可以有效的减少通风机功率,实现隧道施工的高效化、节能环保,提高隧道施工的防尘通风技术水平。

3 结束语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隧道施工需要积极的学习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并且针对于施工技术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一线的作业人员要保证良好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在生产的过程中以优秀的创新精神,提高对现阶段施工技术不足的有效解决。本文对于我国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针对于影响施工技术水平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给予了有效的改进意见,对于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荫桐,刘殿中.试论中国工程爆破行业的发展趋势[J].工程爆破,2010(04):1-4.

[2]张梅.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确保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J].现代隧道技术,2009(03):128-129.

[3]赵占厂.试论超长公路隧道建设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J].现代隧道技术,2009(03):200-201.

第6篇:隧道施工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 A

隧道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较为复杂,施工过程受地质情况变化影响,随时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也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上的隐患。

一、隧道工程的主要特征

(一)隧道是地下建筑物,受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而,施工环境差、难度大、技术复杂、要求高。隧道开挖时的坑道在未衬砌前,通常须加支撑以受地层压力。同时地层不得暴露过久,必须及时衬砌,以免地层压力增大发生坍塌事故。

(二)隧道工程大部分地处深山峻岭之中,场地狭小,要使用多种机械设备,需要相当数量的洞外设施来保证洞内施工,而洞外往往受地形限制,场地布置比较困难。隧道内工作条件差,空气不足,光线不好,有时还有地下水和有害气体,如发生坍塌、涌水、瓦斯等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三)隧道施工是一种多工序、多工种联合的地下作业,工作面狭窄,而且地层愈差,所采用的坑道愈小,工作面能容纳的人数不多,出碴、进料运输量多,施工干扰大,为加快施工进度,需以横洞、斜井、平行导坑增加工作面,施工复杂而艰巨。因而施工进度受到限制,必须全面规划,科学地组织施工。

(四)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围岩压力复杂多变,因此,经常需要改变施工方法;隧道工程的工作是循环性的,常常是几个工序组成一个循环,重复各个循环,使隧道工程向前进展。所以,也要求隧道施工必须不间断地连续进行。

二、铁路隧道施工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爆破精细控制技术

在隧道施工中,爆破开挖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而机械开挖技术研究对于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开展开挖作业的过程中,台阶开挖技术是隧道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现阶段爆破施工中,缺乏足够的爆破控制能力,并且普通的开挖方式难以满足隧道施工的安全需求。

(二)开挖技术

在进行隧道的开挖时,经常采用普遍台阶法进行开挖,保证了人员的循环作业,提高了进度与成本的控制水平。但是,台阶法的开挖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在台阶长度过长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在采用长台阶施工时,难以对于相关的强制性规定进行满足。短台阶施工则难以保证平行作业的开展,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机制砂喷工艺

在新的施工理论体系下,支护技术、围岩加固和预加固技术成为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锚喷与拱架结合的支护技术已较为成熟,注浆加固是围岩加固的主要方式,长钢管压浆(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则是超前支护的主要方式。

(四)仰拱与掌子面进度的协调性

隧道仰拱是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衔接工序,直接影响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工序安全步距。当前铁路隧道施工中,在开挖进度正常的情况下,因没有理想的施工技术和配套设备,通常采用多开工作面或增加仰拱一次施工长度的方法来提高仰拱施工进度。然而,这两种方法均存在工铁路隧道施工亟待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序间相互干扰大、洞内施工组织困难、循环时间长等难题,而且附加成本较高,仰拱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难以保障。

(五)隧道沟槽施工工艺

现阶段的隧道沟槽施工工艺面临着重要的调整,并且随着隧道施工的进行,其技术也面临很大的困境。隧道沟槽(中心水沟、侧沟、电缆槽)混凝土施工断面小,轮廓线条多,单位体积表面积大,施工困难。水沟电缆槽是通讯、信号、电力等运营设施的直接承载体,其实体质量和表观质量直接影响了隧道工程的整体形象和使用功能。受前期隧道施工重主体、轻附属思想的影响,隧道沟槽施工至今没有开发出理想的配套设备。

(六)通风及空气净化技术

由于隧道施工中,钻爆法是主要的施工技术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防尘技术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隧道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的通风技术主要采用压入式通风的射流风机和巷道式通风的轴流风机,以及两者的混合应用。但是隧道施工的环境特殊,爆破中飞石、开挖支护作业台架行走等因素,难以保证有效的通风效果,造成隧道内部空气质量不合格,影响隧道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随着隧道施工线路的增加,新鲜空气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现有通风技术难以保证通风的效果与质量,不具备良好的经济性。

(七)机制砂加工技术

现阶段,自然砂资源逐渐减少,在隧道工程的使用中,机制砂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机制砂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并且更加便于施工技术的开展。但是,现阶段的机制砂加工中,依然存在着技术指标不足、机制砂与其它材料的兼容性差、拌制的混凝土性能不佳、运输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隧道工程中问题的处理措施

(一)爆破新技术的应用

针对于可控制性差的爆破技术,应该引用较精细的爆破技术,爆破的效果的提升以及有效的控制因爆破影响到的围岩的范围。使隧道工程开挖技术得到相应的提高,对于整个隧道工程的质量水平的提升以及成本的控制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微台阶开挖技术的应用

微台阶开挖技术以及精细爆破新技术的应用,都比较适合于台阶开挖技术以及全断面开挖的拼装式悬臂台架,可是达到上下的台阶凿岩的同步爆破以及同步的出渣支护工序完成,使全断面开挖技术全面的在台阶开挖技术中得到应用,可以有效的缓解IV、V级别的围岩隧道施工工程中的开挖的进度以及工序间安全步距之间的问题。

(三)双线隧道内仰拱技术的应用

目前新应用的双线双线隧道施工工程仰拱技术及设备,使隧道施工工程中仰拱工序的施工进度同掌子面掘进工序的进度应维持在同一水平的关键问题得到解决,使现有存在的隧道施工工程的组织模式在根本上得到改变,成为了隧道施工工程质量水平、成本、进度的技术基础同时也是隧道施工工程人性化以及标准化建设生产的技术基础。仰拱的快速施工的设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包括中心沟的模架、走行设备、双车道的仰拱栈桥、端头梁以及仰拱的模架组成。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双车道的通行、仰拱可整体一次性得到浇筑、仰拱和填充可分次浇筑、中心沟模板和仰拱模板可自动化整体得到挪移等功能。而这种仰拱工序快速施工技术及其设备的运用可以使整个隧道施工工程的机械化水平大大提升,大幅度的降低了人力以及其附加的成本,对于隧道施工的标准化作业质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空气净化及通风设备的配合应用

空气净化及通风设备的配合应用,可有效的使长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并成本可得到节约。在隧道施工工程污染严重的作业现场,空气净化设备具有成本低及效率高的优势,将洞内的污染源大部分的清除,可大幅度减少通风量。而通风机功率它是同通风量的三次方为正比,因此相应的通风机的功率可得到大幅减少,这样可以降低隧道施工工程的成本,并且对于安全化作业标准有很大影响。除尘机设备应该可以得到高效节能的成功应用及推广。

结语

综上所述,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关键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控制,提高隧道的施工质量,为隧道的安全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雷.试论铁路隧道浅埋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4,05:36.

第7篇:隧道施工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 隧道施工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 A

高速公路的隧道施工管理所涉及到全面的施工管理,它不仅涉及到技术,更涉及到施工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安全管理成为了施工工程中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工程质量的管理以及工作的新技术也提到了日常施工管理的日程安排之中。

一、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特点分析

1.地质条件复杂。由于高速公路隧道一般都是穿山隧道,在施工当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地质条件,并且很难掌握准确的地质情况,无法预见地下水、泥石流、溶洞、瓦斯等不良的地质情况,给施工带来不小的困难。

2.隐蔽工程多。由于高速隧道属于地下工程,很难摸清隧洞中的具体情况,只能一步一步地施工。于是就出现了许多难以被发现的隐蔽工序,给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3.时效性明显。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当中,围岩经常会发生各种变化,水文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所以,在开挖之后,就需要立即对其进行处理。

4.施工条件恶劣。由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一般都处于狭小的施工空间,再加上施工的工序多,需要交叉作业,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另外,隧道施工是处在一个半封闭的空间,空气流通性差,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了危害。

二、工程实例

三、隧道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1.对长隧道实施地质超前预报。隧道工程属于地下工程,由于其地质勘查资料不能够完全准确描述隧址区的地质情况,隧道设计时一般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隧道设计,其设计参数与现场揭示的围岩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为了弥补地质勘查的不足,建管处特要求对该线长隧道均实施地质超前预报。通过地质雷达法对掌子面前方40m范围内的围岩情况进行探测并结合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和其他勘探手段共同确定围岩级别,对存在支护参数较弱的断面,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监测单位等召开现场会议,商讨对策。此外采用先进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还可以较准确的预报掘进前方是否有断层、破碎带、溶洞等不良地质构造,以便施工单位及时合理安排掘进进度、修正施工方案、安排防护措施、控制险情发生。

2.狠抓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了确保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的施工质量,事前

控制质量工程,建管处制定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控制。

(1)要求施工企业进行自检,施工技术人员对每个施工环节要进行确认,并填写备查资料和签字;要求监理单位加强监管,现场监理人员需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复查并填写备查资料和签字;加大业主和监理对分项工程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施工缺陷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严重的要求其进行返工。

(2)邀请第三方监测单位对隧道初期支护和二衬的质量进行检测。根据要求,主要对以下几点进行着重检测: 第一,隧道初期支护空洞及厚度的质量检测;第二,隧道二次衬砌空洞及厚度的质量检测。每断面设三条检测线,分别为拱顶和两侧拱腰或边墙处。如初期支护检测发现厚度不够的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补喷,对存在的空洞或不密实处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注浆处理,然后进行复测。

3.施工技术管理

(1)新奥法施工技术。新奥法施工是以隧道工程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的一项技术。新奥法施工技术在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一定要保障工程有良好的施工管理,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测量人员,能够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保障新奥法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2)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在施工管理当中,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技术是质量的保障,也是一项工程成败的关键,对于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更是如此。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所涉及到技术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运用较为广泛的新技术: 第一,激光断面仪(如图:激光断面仪断面数据图)。它是一款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测量工具。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当中,能够迅速帮助施工人员掌握开挖断面的尺寸、形状、表面平整度以及欠挖超挖数据等指标,能够测量二次衬砌前后的隧道断面,保证衬砌的厚度。第二,加氯消毒除臭使用声波仪。这种技术比激光断面仪更快更精准,能够准确的测量锚杆压浆的密实度以及锚杆的长度。第三,地质雷达。它能够准确监测出所喷射的混凝土的后部有没有空洞。

4.隧道施工工程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在任何的施工工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包括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也是同样。整个工程质量是否过关,不仅是施工单位名誉的体现,更是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彰显,可以说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了施工单位的发展。因此,施工单位管理都需要针对全体施工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工作,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到首位,有效的规避施工工程中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对施工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管理,工程管理者需要事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针对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组织进行相应的施工安全知识培训,全员贯彻科学合理的安全理念,强制规范与监督到位,在施工工作人员中形成能自觉的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的氛围,有效确保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安全。同时,要遵循科学化、合理化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以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提倡采用新奥法进行工程施工,有效的规避传统老旧的施工工艺对整个隧道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产生影响,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条例,杜约施工组织上的安全漏洞的出现。

第8篇:隧道施工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公路隧道 改扩建 方案 施工工序

从1888年修建狮球岭隧道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我国已经修建了大量的隧道。但是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施工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以及交通的需求量较小,已修建的铁路、公路隧道多以单线为主。

高速路的大量修建,为了满足线路技术指标、缩短路程和行车时间、减少病害,提高运营效益,隧道的优越性日益显著。为了适应当前的运输需要、提高运输能力以及满足安全行驶的需要,隧道由原来的单线隧道发展到双线或者多线,既有隧道的改扩建工程逐步提上日程。

隧道改扩建是指对技术标准不能满足运输要求的既有隧道进行技术改扩建,主要内容包括调整线路平、纵断面,扩大隧道净空,增设洞内建筑物或者对隧道局部损坏地段的补强与修复。对既有线进行技术改建而要求隧道改扩建的一般形式有:既有单线隧道改建,既有单线隧道改建为双线或多线隧道,以及既有单线隧道改建并增建复线隧道。

但在一些地区,由于受地质地形条件和施工条件限制,不能新建复线,只能在既有隧道的基础上进行扩挖,扩大隧道净空断面以增加行车车道,满通客流量增加的行车需求。

1.改扩建方案

由于既有公路隧道所处地形、地质、施工技术、交通量及其长度的不同,隧道改扩建的方案也不近相同,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种形式

(1)单洞双向两车道隧道改建为双洞单向两车道隧道;这是隧道改扩建最为简单的一种形式,直接在原来隧道左边或者右边以一定的距离修一条新的隧道。

(2)双洞单向两车道隧道改建为双洞单向三车道隧道;这种改建方式比较复杂,需要在既有隧道上进行扩挖,扩挖的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①原隧道左侧大部分扩挖(对于一个单洞来说);②原隧道右侧大部分扩挖;③原隧道处在扩挖断面的中部。

(3)双洞单向两车道隧道改建为8车道隧道;扩建形式有两种:①改建为双洞单向四车道隧道;②改建为四洞单向两车道隧道。

2.方案分析

(1)方案(1)最为重要的是修建新隧道尽量少扰动既有隧道,这就要求修建新隧道距原隧道中心满足一定的要求,尽量避免两个隧道为小净距隧道。

表1 分离式双洞的隧道最小净距

注:B指的是隧道开挖宽度。

(2)方案(2)扩挖形式有三种,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

1)当既有两隧道中心距太小或者向中间扩挖形成小净距隧道,两隧道分别向两侧扩挖。优点:①隧道在扩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对两隧道中间部分围岩的扰动;②扩挖在不拆除原有隧道支护上进行,不影响原有隧道车辆通行;③扩挖断面支护结束后,拆除原有隧道支护,交通管制时间段。缺点: ①开挖空间小,不利于大型机械开挖,施工进度慢;②需要施做临时支撑,降低施工速度。

2)当既有隧道中心距较大远或者向中间扩挖不能形成小净距隧道,两隧道向中间扩挖。优点:①隧道扩挖距离较近,有利于施工机械调配,现场许多设施可以共用。缺点:①隧道扩挖距离较近,开挖过程中,对中间的围岩扰动比较大,容易出现围岩坍塌;②隧道开挖断面近,两个洞施工干扰比较大,降低了施工进度。

3)当既有隧道中心较小且隧道向两边扩挖受限制(比如一侧埋深较浅、偏压),这样只能使原隧道处于扩挖断面的中部。优点:①开挖断面分布均匀,有利于在原隧道支护基础上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速度快,对上部围岩扰动次数少,有利于结构的稳定;②开挖空间大,施做临时支撑、加固围岩比较容易。缺点:①上部围岩若不能及时支护,容易塌方,造成施工事故;②需要施做临时支撑,减缓了施工速度,不利于施工进度的管理。③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交通管制,干扰车辆的正常通行。

(3)方案(3)有两种扩挖形式,有如下特点:

1)当隧道围岩地质较好,适宜扩挖成大断面,就改建为双洞单向四车道的形式。优点:①断面大,有利于机械化施工,提高施工速度;缺点:①开挖断面大,初期支护的时间较长,围岩外露的时间较长,容易坍塌,造成工程事故;②需要拆除原隧道衬砌,耗时费力,增加成本。

2)当隧道围岩地质条件较差,又满足整条线路线形要求,就改为四洞单向两车道的形式;优点:①直接在原隧道附近修建两条新隧道,不影响原有隧道车辆通行,不必拆除原有隧道衬砌结构;②运用已经很成熟的开挖方法,便于大型机械化施工,施工速度快。缺点:①爆破震动影响原有隧道衬砌结构,局部衬砌结构会出现裂缝,新隧道修筑结束后,需要对原隧道进行加固处理。

3.方案选择原则

(1)根据既有隧道形式和交通量大小,选择隧道改扩建方案;

(2)根据既有隧道中心距的大小和所处地形,选择隧道改扩建方案;

(3)根据既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隧道的改扩建方案。

4.隧道改扩建方案的施工方法举例

在既有隧道改扩建实例当中,日本大藏隧道施工技术值得我国公路隧道改扩建工程借鉴。大藏隧道位于日本北九州岛国道高速4号线,因交通量增加的需求,须将其中长度170m的两车道隧道段扩挖为三车道隧道。在施工中,既有的两车道仍需通车。其施工程序如图1所示。大藏隧道的扩挖断面除建筑限界要求求之外,考虑扩挖中使用机具所占空间,拟定为可使用施工机具断面及可使用小型机具的最小断面。为维持施工中行驶车辆安全,车道净空在线设置门字型钢制防护板,避免敲除既有隧道的衬砌直接掉落,并可作为施工机具的工作平台。

图1大藏隧道扩挖施工工序

5.结论

本文就既有隧道改扩建方案做出归纳,分析了各个方案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给出隧道改扩建方案的指导原则,为以后的隧道改扩建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最后介绍了日本大藏隧道改扩建施工方法,对我们以后隧道改扩建施工技术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煜川.既有隧道扩建工程的施工力学行为研究[M].2008.

[2]武建强.公里隧道扩建开挖方案比选及施工力学行为研究[M].2009.

第9篇:隧道施工新技术范文

经济的发展以及土木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交通运输方式中最为重要的铁路运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铁路隧道施工,人们对其要求水平越来越高。这也是由于有各类新技术新设备作为支持,在隧道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一些复杂地质条件所造成的施工难题被克服。例如在高地温、湿陷性泥土以及淤泥质粘土和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就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先进技术的引入克服了这些难题,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基础。本文便针对铁路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两种复杂地质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高铁路施工技术水平,消除施工安全隐患,确保铁路施工质量,保证人们交通出行安全。

1 技术分析

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推进了经济的发展,而铁路运输作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成为了建设的重点内容,而随着铁路线路的延伸,所遇到的地质越来越复杂,所以就需要采用桥梁、隧道的施工方式,而其中铁路隧道施工工程越来越多,而多变的复杂地质队施工技术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只有极大技术投入,从现阶段所遇到的施工技术难点入手,不断攻关,提高技术水平,以此适应运输事业发展,推进铁路事业的进步。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由于铁路线路跨度较大,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面临各式各样的地形,而其中不乏存在各类复杂地质问题,面对这样的地质条件,若施工中对该类地质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便有可能引发各类灾害性事故。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所引发的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相对较大,由于地质原因,灾害往往是突发的、复杂多变的,因而更加危险。所以隧道施工安全问题最关键的便是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只有解决这一难点,才能顺利推进隧道建设,才能够加强复杂地质条件中隧道施工技术水平,才能顺利延伸铁路网络覆盖范围,才能够保证铁路运行的安全。

2 浅埋偏压隧道分析

作为常见的复杂地质条件,浅埋偏压一直是难以克服的施工难点,只有解决地质条件所带来的问题,才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突发地质灾害,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保证后期铁路运行的安全。而克服这种复杂地质条件所造成的技术难题便需要充分了解地质特点以及施工要求。浅埋偏压对于隧道施工极为不利,是常见的复杂地质条件之一,在这种环境中地质容易因为施工作业而发生变形,且变形幅度相对较大,会在短时间内引发事故,且造成事故规模相对较大,因此极大的威胁了人们的安全。所以对于此类复杂地质条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灾害事故的发生。

在施工过程中,从开挖环节便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准确判定施工地段各个部位的地质特点,进行预期的定位检测,从而实时监控地质变化状况,预防灾害的发生。通过围岩形态的变化,从而分析其变形规律,制定出正确的施工参数,对施工参数依照施工条件进行调整,并制定合理系统的施工方案,避免灾害性事故的发生。

3 软弱围岩隧道分析

在明确软弱围岩隧道的特点之前,我们需要对隧道围岩有一定的了解。隧道围岩是建立在应力的基础之上的,是指隧道工程中存在应力的那部分岩体,能够对隧道的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围岩的特点及稳定性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在研究软弱围岩隧道之前对各种地质务件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地质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改善围岩隧道的稳定性.使其能够产生合理的应力,对施工过程以及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铁路隧道施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根据围岩隧道的特点,在施工技术方面要不断加以改进,尤其是隧道周围的地质判别技术方面。隧道地质判别技术对于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以及隧道工程的效益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是施工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序。但是,隧道地质判别技术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处于探索和研发的初级阶段。这项技术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成熟,很多国内外的地质判剐和预测技术主要还是依靠一些地质判别仪器进行零星的预报工作,不够全面、系统和科学。总而言之,地质判别技术在目前尚处于一种发展阶段。作为地下科学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判别技术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应用水平,才能够满足铁路隧道施工的要求,形成一系列完善、完整、完备的科学技术体系。

4 有效对策

随着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铁路工程量不断扩展,铁路线延伸范围不断深入,这就使得施工所要面临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地质条件也由简单变得复杂,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铁路施工技术发展还相对落后,尤其在隧道施工中,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出现很多突发安全事故,这极大的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在隧道施工问题中最常遇到的便是软弱围岩和浅埋偏压两种问题。所以,在进行隧道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技术方面着手,依照这两种隧道实际的施工状态以及地址特点,依照施工标准要求,对施工技术不断予以改进,同时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与时俱进,提高技术的科技性、技术性。从而提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增加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推进铁路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