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购合同变更管理范文

采购合同变更管理精选(九篇)

采购合同变更管理

第1篇:采购合同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采购;采购管理;供应商开发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46-03

一、企业采购管理概述

企业采购管理[1]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进货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是对整个企业采购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是整个物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采购活动的管理、对采购人员的管理、采购资金的管理、运储的管理、采购评价和采购监控,还包括建立采购管理组织、采购管理机制、采购基础建设等。

企业采购管理与采购是有区别的。采购是为完成指定的采购任务而进行具体操作的活动,一般由采购员承担,其使命就是完成采购主管布置的具体采购任务。采购管理不但面向企业的全体采购员,而且也面向企业的其它组织人员,一般由企业采购部承担,其使命就是保证整个企业的物资供应,其权力是可以调动整个企业的资源。可见,采购员是对于自己的采购业务进行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和一般的工人对于自己工作的计划安排一样,属于操作层面的作业管理;而采购管理是指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对整个企业采购活动的管理,包括对采购员和具体采购业务的管理。

企业采购管理的目标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质量、加强采购监督,降低法律风险,防范法律纠纷,在促进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建设的同时,提高集中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采购管理的挑战

企业采购管理总是伴随着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而发展。由于现代企业朝着集团化和专业化两个方向发展和大量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以致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市场的快速出现,使得采购管理未知数多、未定数大;技术发展变化快、市场价格变化大、产品研发时限短、产品生命周期短,使得采购管理的反应时限短;信息传播和市场变化迅速、全球性竞争、全方位经营,使得采购管理的不易掌握和质量成本要求高。因此企业采购管理具有以下挑战:

1.传统价格=成本+利润之公式已不再适用,导致采购成本不易估算和掌握;

2.市场材料价格和市场变动频率高、变动幅度大,导致采购作业时间和实际需求量不易控制;

3.单一货源多,货源变异性大,货源规格不易确认,导致采购对货源的决定贡献度低;

4.技术进展迅速,专业能力不易掌握,导致库存风险高和对供应质量掌控能力差。

面对挑战,企业只有坚持以动态变革的思想实现采购随需而动,从而实现简单的交易到战略合作采购的发展、以成本为目标到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转变、被动接受采购指令到自行预测调整的转化、从单一的购买行为到策略性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变革。

三、企业采购管理发展的趋势[2]

企业采购管理核心是供应商开发和管理,其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即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付(Delivery)、服务(Service)并重的原则。企业采购管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关系逐步强化和完善的过程,从低价值的隔臂关系(Arm’s length relationships)到高价值的合作关系(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的发展,双方在互信交易的基础上营造无障碍的沟通环境,建立良好、长远、双赢的供应商伙伴关系[3]。

(一)交易管理标准化

交易管理(Transaction Management)是初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简单的买卖关系,供应商充当贩卖商的角色。其特征为:围绕着采购订单(Purchase Order)与供应商进行较容易的讨价还价;仅重视如价格、付款条件、具体交货日期等一般商务条件;被动地执行采购和技术标准。其核心思想为订单管理。

公司的采购是通过采购员进行的。首先由采购员组织供应商的认证工作,通过上门调查、产品认证、试生产、供货跟踪等手段,在供应商资料库中确认能供应产品的供应商。之后,在某一约定的时间段内,通过电话询问或招投标的方式,得到供应商的报价并挑选其中报价最低的作为中标者,与之进行后续的合约工作。该采购过程较长、重复工作很多,一般适用低值、常用物品的采购,并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的采购流程控制。该阶段企业应该重视对供应商的合约履行及准时付款,达到获得供应商最佳配合的目的。

不过该模式在面临新兴技术和产品快速更新的时候,它不适应于价格变化快的产品,往往会使企业在经济上受到损失。

(二)竞争管理集中化

竞争管理(Competition Management)是中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传统的竞争合作关系,供应商充当合格供货商的角色。随着对前期大量订单的经验总结以及管理技能的提高,管理人员意识到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和集中采购的必要性。其特征为:围绕着一定时间段的采购合同,试图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关系;加强对供应商其它条件的重视,如订单采购周期、送货、经济批量、最小订单量和订单完成率;重视供应商的成本分析;开始采用投标手段;加强了风险防范意识和成本控制管理。其核心思想为以团队运作为主的区域集中采购。

公司的采购是把采购需求汇总起来,由各个采购团队负责特定领域内的物料采购,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标,确保材料的充足供应。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发挥批量采购优势,实行以招标、议标、电子商务采购的方式。二是对不符合招标条件的物料实行会签制的自行采购,使采购业务公平、公正、公开。三是建立健全采购决策、采购权限、采购审批等程序,指定专门部门对采购计划和采购全过程的审核和监督,更好地规范了采购行为,降低了采购成本。该阶段企业应该重视集中化采购,达到节约采购成本的目的。

不过该模式在面临世界经济的网络化和全球化的时候,公司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竞争的时候,怎样在供应商不断增多的同时有条不紊地管理供应商?怎样在压低供应商价格的同时和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怎样在降低物料采购成本的同时保持产品的优异质量?怎样在统一供应商标准的同时不失采购的灵活性?

(三)供应链管理共享化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中高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伙伴型合作关系,供应商充当合作伙伴的角色。其特征为:与供应商建立策略关系;更加重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率管理;与供应商共同研发产品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寻求新的技术和材料替代物,OEM方式的操作;更为复杂和广泛的应用投标手段。其核心思想为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让供应商早期参与采购需求的分析和开发。

公司的采购流程划分为战略采购和订单协调两个环节,战略采购包括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订单协调则主要负责材料采购计划,重复订单以及交货付款方面的事务。战略采购就是合理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求供应商进入制造商的生产过程;小批量采购;实现零库存或少库存;交货准时,包装标准;信息共享;重视教育与培训;严格的质量控制,产品国际认证。该阶段企业应该重视供货商的先期参与运用供货商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来共同设计开发新产品,达到降低成本和加速产品上市时间的目的。

随着企业全球化采购的深入,供应商早已不是以前的小供货商,而是企业的战略联盟者(Strategic Alliance)。对于这些不再俯首帖耳、有时甚至还会高高在上的“伙伴”们,如何才能让它们为公司的业务做更大的贡献呢?

(四)战略采购随需而变

战略采购(Strategic Procurement)是高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策略联盟合作关系,供应商充当联盟者的角色。其特征为:集成采购战略;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解决方案;高效的项目管理;深层次的战略管理;针对公司和客户需要,对自身关键性材料或服务的需求进行战备部署,与认证的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在研究开发阶段进行合作,以减少制造中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共同面对市场的竞争与挑战,取得市场上的购买优势。其核心思想为增强企业核心业务,对自身没有能力做或虽有但成本高于业界水平的业务进行外包管理。

公司的采购是以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采购,从根本上重新构架企业的采购模式,彻底改变企业的供应链,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无缝的订单履行信息流,从而优化采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采购周期、减少过量库存、降低采购管理成本、降低采购产品价格、增进企业间的合作,使交易双方均能获得长期的收益。而且,电子采购的过程是与企业其它系统优化整合的过程,从而使成本节约的幅度及改进过程的效益更加凸显。该阶段企业应该重视对供应商的培训,视供应商为在外工厂的延伸,与供应商拥有共通的语言,达到企业和供应商联合的持续性改善的目的。

战略采购的具体形式是企业和具有“战略联盟伙伴”地位的供应商确立相对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而不是每一次采购均实施招标操作程序,以此降低双方乃至整个供应链的营运成本,达到“双赢”目的。应该说,“战略采购”是“竞争采购”的深化,是一种更高层面的、企业之间形成供应链关系的、双方“双赢”的采购模式。

四、结论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供应商(RightSupplier),在确保合适的品质下(Right Quality),与合适的时间(Right Time),以合适的价格(Right Price),购入合适数量的商品(RightQuantity),以企业最低成本生产最想要的产品。采购管理作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受到国内企业的关注。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采用何种采购管理方式。中国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和信息技术的更新状况,适时调整企业采购管理策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自身的、包括无形的和有形的资源,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采购。

参考文献

[1]徐杰等.《市场采购理论与实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7月.

[2]IFS项目组.PTP(Procure to Pay)专刊,3ms.省略,2008年5月.

[3]邓俊良.《新竞争时代中的采购管理实务》,大众计算机,2005年4月.

第2篇:采购合同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核电企业;设备采购;合同索赔管理

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电企业在设备采购招标合同的管理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合同不完善、技术变更、供货范围变更等,引起设备采购招标合同索赔。所以,为强化核电企业合同管理,应切实编制好合同文件、抓好变更管理、认真对待,及时有效的应对合同索赔事件,尽可能的将损失减低至最小。

一、引起核电企业设备采购招标合同索赔的因素分析

经笔者对引起索赔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核电企业设备采购招标合同索赔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

1.合同文件不完善,存在遗漏等问题。合同文件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一旦买卖双方签署,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对于核电企业而言,设备采购合同文件具有条款关系复杂、内容多等特点。所以,在合同谈判签署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因素,导致合同文件存在遗漏缺陷。例如,在合同文件中,技术部分与商务部分的描述不一致,以至于设备在供货中存在细节上的差异。因此,由于合同文件不完善的因素,引起核电企业设备采购招标合同索赔。

2.相关技术条件出现变更,辅助设备技术条件不明确。核电企业在大型设备的采购招标中,设备的主要技术已确定,而对于辅助设备尤其是由中标人的分包商提供的设备,标书中对此部分的技术描述相对简单,其技术要求并不清晰明确。这样一来,在相关辅助设备的供货时,就可能出现与主设备的不一致。此外,由于设备安装工程条件的改变等因素,要求设备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进而引发索赔。

3.供货范围变更,买卖双方的供需发生变化。核电企业在设备的采购过程中,从签署到供货,通常在五年以上,合同执行周期太长。这一特点决定了核电一般采用边设计、边建设的模式,所以,在较长时间的跨度下,买方由于设计不断深入,更改设计文件;导致原来供应商已经确定或采购的设备部件发生改变。这样一来,就引发了合同索赔。

4.供货期变更,延误企业工期。核电企业的采购设备多是大型设备。一方面,由于设备安装进度或现场仓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核电企业可能会要求卖方延期设备的交付。这样一来,卖方就需要承担额外的设备管理费用;另一方面由于卖方设备出现质量而出现返工,或厂商赶工不及时,而导致设备的交付期延长,影响核电企业工期。所以,在这两方面的因素下,引发合同索赔问题。

5.合同款支付周期较长,对卖方资金计划造成影响。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由于核电企业通常要求较长的质保期,且核安全决定了对设备验收的处理流程相对偏长,付款条件相对苛刻,导致供应方合同收款滞后,对其资金计划造成影响。所以,部分供应方基于自身利益,会向核电企业提出财务费用索赔。

二、核电企业设备采购招标合同索赔管理

核电企业在采购合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积极有效的应对设备采购招标合同索赔事件。基于有效的措施减少双方的经济损失。对此,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落实采购招标合同索赔管理。

1.编制好合同文件,确保合同的完善性。合同文件的编制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应确保合同的完善性,尤其是对于供货服务范围、相关技术等,进行全面而清楚的反映,避免因含糊不清而造成合同履行中存在纠纷,尤其是技术描述部分,参数必须准确。同时,为强化合同的风险管理,可以对相关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全面的预测,并在合同文件中进行约定。这样,可以对一些索赔因素进行有效地规避。

2.做到流程优化,在满足合同支付条件时,确保及时付款。为确保买方履行合同,企业应对流程进行优化,减少或缩短中间审批环节按时付款,这也是作为买方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我们知道,买方付款及时,易造成买方资金周转困难,尤其是小型供应商可能会陷入合同执行停滞的尴尬境地。当然,确保按时付款一定程度上可为供应商更好的履行合同创造条件。

3.抓好合同变更管理,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在合同索赔事件中,合同变更是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企业在合同索赔管理中,应抓好合同变更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变更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在合同变更的具体管理中,相关的管理程序可这样:

提出变更审核技术经济分析卖方报盘双方谈判报批。

这样,不仅强化了合同变更管理,而且强化了买卖双方的沟通交流,降低合同索赔事件发生的概率。

4.认真对待合同索赔,积极开展反索赔谈判。一旦合同索赔事件发生,作为买方的核电企业,应及时有效的处理索赔问题。同时,必须对供应方进行反索赔,以对冲供应方提出的索赔。这就要求在合同执行中注意对供应方违约行为的证据收集,包括文件、邮件、信函往来等。此外,在索赔谈判的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平等而有效的协商。并且,索赔谈判必须以合同条款为依据,以合同中约定的文件为基础,对相关问题事项进行谈判,如延长交货时间导致的费用、设备文件延误的文件记录,调整价格等,以减少双方经济的损失。

三、结束语

近年来,核电企业发展迅速,随之的设备采购量也日益增加,所以,强化核电企业设备采购招标合同的索赔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郑小燕:对电力项目设备采购合同的风险管理探讨[J].电力出版社,2011(03).

第3篇:采购合同变更管理范文

一、传统采购方法与供应链采购管理对比分析

传统采购方法只是机械的满足库存,库存不足时补货,库存积压时也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造成部门的闭塞,消息不流通,企业的需要进行采购,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并不了解。目前,在我国一些企业中仍然采用传统的采购模式,长时间的采用传统采购模式,会使得业务分散,缺乏规范性与整体性,最终的效率较低。由于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部门与企业的其他部门联系较少,这将导致采购的时间不合理,且独立的部门不能完成多向性的工作,将出现流程多、库存多、资金周转慢等一系列的问题。一旦买卖双方之间出现变更性的问题,供求关系不平衡时,这就表明企业需要再次付出同样的时间与客户沟通合作,因此,这种采购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采购管理的新发展。在供应链体系中,采购管理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它不同于其他的环节,由于采购与订单之间的关系密切,例如,订单反映了客户的需求,而采购订单又直接影响供应商,整个过程是一体化且附有主动性,完全颠覆了传统采购方式中的被动,供应链体系对采购管理有了更加精细的要求,随着要求的不断精细和提高,真正的做到了响应客户的需求,在这样一体化的模式之下,库存的成本变低,商品流通的速度变快,避免了库存内的积压情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并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树立长远的目光,正确地认识到供应链的作用,同时也要拥有合作意识以及长远的战略眼光。在供应链体系中合作伙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整个采购管理起着促进作用。而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各个制造商可以通过不同的采购渠道来获得产品生产的信息。因此,在供应链环境的影响之下,企业中的采购管理模式不断得到优化,集中采购、全球化采购模式的运用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各个供应链之间也更加融合。由此可见,采购管理具有一定的降低运作成本的作用,这对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十分有利。

二、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采购管理对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等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它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根据以上对传统采购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旧的采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新发展,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环境中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下面通过一组数据来观察采购成本在企业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情况,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显示,作为生产制造类型的企业,企业每年原材料等物品的采购占销售额的50%,众所周知,我国是工业大国,更是制造业大国,很多企业的采购成本要占到销售成本的70%以上。因此,做好企业的采购管理工作,这对增加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企业的成本降下来了,那么企业就会获得一连串的销售优势,比如,企业的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产品的价格、采购的效率、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一)供应链管理中采购管理的特点。1.采购管理更加青睐于对外部资源的管理。在供应链采购管理系统中,采购管理不仅仅表现在对企业的内部资源管理方面,它更加注重对企业外部资源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加强了企业与各个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企业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生产效率,能够实现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双赢。2.采购管理转变为订单采购。通常,企业的采购部门是为了完成生产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但是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采购而展开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推崇产品定制,产品生产任务是在客户的要求下而进行,因此,生产订单带动采购订单,而采购又能拉动供应商。这种采购模式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物流运转速度,降低产品库存。3.买卖双方发展成战略合作关系。在供应链发展环境下,采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不再是一种短期的、暂时的买卖关系,而是逐渐发展成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买卖双方为了长久的利益而共同努力,也因此降低了双方交易的风险。(二)供应链体系下供求关系的转变。传统采购方式中,企业买卖两方只存在着单一的关系,没有其他的联系,他们二者之间并没有涉及到关于合作性与全局性的问题。当前的采购管理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模式不同,采购管理结合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此模式之下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非常快速的通过合作解决采购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库存、风险、成本等方面。因此,在新形势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应该充分的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起重视。能够发挥出其优势,来完善供应链企业在信息和资源方面上的不足,最终使得双方都能够受益,在成本得到节约的同时,整个企业效益以及服务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

三、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与影响

它的主要目标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详细来讲是根据消费者所需要的正确商品,可以在合理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送达到正确的目的地。根据其需求的多少来完成采购的基础工作。这样采购管理才能够在供应链环境下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在供应链环境的影响之下,采购管理的重要工作就是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得到有效的运行,则会带给企业经营方式一个很好的转变,当前,许多企业的发展重心和发展目光都投放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同时也包括企业的资源和整体的注意力。让别的企业来负责不是核心业务的部分,这样的分配方式能够让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降低,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契机,并且减少了流动的时间,市场竞争力得到不断加强。除此之外,企业想要得到更加完善的服务,与供应商之间的友好关系分不开,积极和供应商进行交流,是打开信任之门的钥匙,只有与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获得更优质的产品,进一步地加强产品的质量问题,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最终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2.改变企业库存采购方式。在传统的采购管理中,采购供应部门往往是在等待生产部门的指令,当生产部门下达生产任务时,采购部门就会按照生产目标而进行相应的采购活动。因此,采购只是为了防止库存缺货,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到企业的生产运行过程,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采购占用很大的流动周转资金,从而积压库存,降低销售量。而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的采购是依靠相应的订单来组织的,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生产,生产部门将客户需求反馈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采购订单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灵活了资金周转,更加提高了企业的销售利润。3.企业完成了由内部向外部采购管理的转变。这种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当中,促使企业逐渐从内部采购转向外部采购,打破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界限,逐步建立起一套多层次的、崭新的、精细化的供应网络系统。在这套系统中,企业可是随时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在产品设计中采取供应商的意见和建议,将产品质量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从而达到与供应商资源共享的目的。4.最大程度上减轻采购风险。采购风险存在于每个采购活动中,它是指采购中会出现的一些不可控或突况,比较常见的风险有以下几种:物品价格增加、延期交货、采购人员工作失误、产品达不到订单要求等等。企业传统的采购方式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造成这些风险的原因又有很多,例如,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他们相互之间缺少沟通,更不愿意将采购信息资源共享,这就很容易造成产品采购成本的增加,也会给双方带来很多的风险。而采购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通过供应商的专业优势来指导企业产品的设计,将供应商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在供应链系统中,可以做到供应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而各个供应企业之间信息共享,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了采购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四、结束语

由文章可见,企业积极开创供应链采购模式,这不管对企业来说,还是供应商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好处。一方面,对采购商来讲,供应链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获得稳定的市场价格,并能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对供应商来讲,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现状,改变供应方式,改善产品流程,才能获得更加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作者:赵曼青 单位: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梦,葛宏翔.现代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3(21).

[2]刘晓博.浅谈企业强化采购管理之途径[J].中国外资.2013.

第4篇:采购合同变更管理范文

1.1采购和供应商关系的转变

供应商跟采购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普通买卖变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外采购操作在跟供应商合作时,都是尽力去采用压低采购价格的手段,费尽心机让供应商妥协。而新型合作关系的建立,完善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得采购可以寻找到更多的供应商,并采用了分散单独治理的方法。在采购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在供应关系链上,双方可以共同分享库存的数据信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库存积压成本,很好地解决了产品质量和成本问题,最后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标。还有很多的企业跟供应商建立了技术合作组织,也有效地缩减了新产品的开发成本。

1.2采购的运作必须结合生产的订单需要

在以前的模式中,采购运作的目标都是为了能够及时的补充库存,以防止库存出现空缺的情况。而在现在的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模式,就以生产的订单需要方式进行的,所以企业的订单需要在客户的需求订单后才产生的。而适合时期的生产订单驱动方案,使得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可以直接配送到制造部门,从而降低了采购部的库存积压和运作成本。

1.3采购管理的重点转移

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重点转移。传统的采购活动最大的缺陷就是跟供应商没有进行良好的合作沟通,更缺少对客户需求做出及时积极反应的能力。因此,适时生产采购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对企业的采购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且企业必须大力改革,改变过去“为库存而采购”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柔性管理和市场反应能力,大力加强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合作,努力建立一个共同双赢的战略发展合作模式。在跟供应商信息沟通过程中,通过供应商的信息反馈,及时地做出必要的调整,同时也加大对供应商的培训力度,也要积极参与到供应商的新产品设计开发中,把握产品质量,在这些参与过程中,把事后把关转变为实时把控。

1.4在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有利于采购流程增值

过去的采购管理模式,采购的完成往往需要几个不同部门协助才能完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这种管理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第一,采购的申报需要经过多个不同职能的部门的审核,工作效率低下;第二,由于各个部门之间本位主义的作用,使得信息不能够顺畅的流通,导致内耗的加大,最后也造成经营成本上升。而供应链管理的经营模式下,信息化技术日渐成熟,加快了管理审批流程的速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1.5库存管理方式也发生改变

在过去的采购活动中,供求关系的作用使得采购跟供应商分离开来,企业采用单独的保持一些库存来解决需求变化带来的波动,并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高库存的管理模式已经使得企业负担加剧,把企业推进被动的位置。而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从各个细节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2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具体的实施策略

2.1采购管理策略制定的关键要素

采购方案考虑的关键因素就是价格,所以过去传统采购模式,就是采购人员通过不断地增加供应商数量,提供多方货源,让多个供应商之间相互形成竞争,从而降低采购材料的价格,最后赢得采购的价格优势。而在现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部门人员所面对考虑的问题,相比于原来情况要复杂得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比如质量、价格、能否及时交货等因素。而且在目前的交易市场中,同一类产品材料的价格涨跌或质量的优劣,都会严重地影响到采购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能否及时的交货,同样也对企业的采购方案的实施产生巨大冲击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客户能否及时的按时交付货物和对客户的要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都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总的来说,在新型供应链模式下,交货及时性和交货提前期是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重要指标。

2.2采购要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过去传统的采购管理早已经不适合日益更新的经济发展需要,所以企业采购必须跟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企业采购管理和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1)在制定采购方案时要对各种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对有意向供应商可以先发出招标文件,等供应商接标后再进行初步的审核。

(3)要详细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评估,择优选用。

(4)与选择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5)和供应商共同提高经营利润。

(6)实施供应商的风险防范方案。

供应商的考核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在对供应商的考核指标务必要公正、科学、合理。此外,对供应商的考核指标中,不仅仅要重点考察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期、价格等核心指标,同时也要注重其相互协调能力、开发能力等因素的评比。

2.3对库存管理要精细化

库存管理在一个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和采购管理中占据着重大的作用,是价值链实现增值的关键一步。因此,科学合理的建立和改进库存管理模式,是企业实施采购策略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只有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实施科学有效库存管理,才可以跟供应商建立和谐优势的合作关系,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完成采购计划的制订,实现零库存管理。所谓零库存管理,就是在客户订单的作用下,从客户到生产,再到采购,最后返回到供应商这样一种逐级驱动的拉动式生产模式。零库存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库存量,还可以提高库存的运作周期。

3结论

总而言之,在采购中降低采购价格,从而获得稳定有利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也要密切跟进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沟通,能较快速的针对新产品设计做出反应,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能力。而对供应商而言,跟采购达成的战略合作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采购需求,改善生产的流程和质量,也获得较高的利润。所以采购管理策略的实施,可以让采购方和供应方实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薛丽.应用战略采购优化化工采购成本管理[J].上海化工,2011(1).

[2]陈耀峰.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竞争优势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5).

[3]薛文情.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策略研究[J].机电技术,2012(6).

第5篇:采购合同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控制;招投标阶段

中图分类号:F23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1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政府不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必将趋向理性化。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2014年房地产需求或呈现低迷态势,投资投机性需求进退难舍,消费性需求谨慎观望。不断披露的“空城、鬼城、公务员售楼”等案例说明,在许多城市区域,供大于求的风险在不断积聚、膨胀。这时,成本管理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房地产企业赢利的可能性和赢利的空间大小,这成为市场竞争中更为现实的手段和制胜关键。

工程招标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两个方面(不含工程咨询招标),通过招投标开发商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对项目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的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上的不足,在项目开发招投标阶段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实行邀请招标和公开选择施工单位

邀请招标是一种非公开式的招标,是由开发商向有承包能力的单位发出招标通知书或邀请函进行招标的方式,一般可以选择3-10家单位参加招标。采用这种招标方式,招标双方具有针对性,相互了解、彼此信任,比公开招标投标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二、实行合约规划控制成本

合约规划是指项目目标成本确定以后,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所发生的所有合同范围及金额进行预估,它是实现成本控制的基线。在做合约规划时,引入规划余量的概念,来标明暂时不能明确的费项,并作为费项的“蓄水池”。规划余量会随着实际签订合同的变化而变化,规划余量的总额反映了目标成本控制的松紧度。针对规划余量设定每一个费项的预警,强控范围,可以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通过合约规划可以处处就行成本管理,可以提前预测资金计划动态,也可以提前预判合同来指导采购策划、采购计划等工作的开某展。具体做法如下:

1.合同签订时实行合约规划

采购招标部在拟订合同时,需要有专业部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明确合同金额,付款时间,付款方式。在合同签订环节,必须以合约规划为依据,遵循无规则不合同的原则。通过合约规划对合同签订进行指导和控制,合同管控好了成本自己就可以控制。检测项目合同的规划余量,达到了危险线进行预警,对该项目相应严格管控。如果合同签订导致动态成本超预警线,将会停止业务执行。下面是房地产项目一个工程的合约规划分解实例:

某房地产项目主体建筑下会馆施工过程目标成本为1500万元,预计后续会有3个合同发生,分别是主体工程合同250万元,外墙装修合同100万元,防水工程合同50万元。另外,对使用用途暂不明确的100万元划作规划余量。其合约规划的具体分解如表1所示。

2.合同执行变更时精细化管控

在合同执行环节,承包包申请合同变更时:第一要应确定该变更(签证)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第二要估计合同变更金额,参考合同订立时的预计变更有多少和该合同对应的规划余量,确保合同的变更在项目方可控范围内;第三当合同变更实施完成后必须进行变更合同施工部分的确认,要审核合同变更的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将变更金额计入项目成本;第四要分析合同变更产生的原因,分析因合同变更增加的成本分布。

表1 某项目的合约规划分解

属性 合同名称 规划金额(万元) 已签约金(万元) 预估变更(万元)

合约规划 主体工程合同 750 0 0

外墙装修合同 300 0 0

防水工程合同 150 0 0

规划余量 300

三、建立项目整体采购计划

整体采购计划也叫项目整体采购规划,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了解市场供求情况,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安排,按照项目进度计划及项目目标成本的基础上,参考项目整体采购规划模板,对项目招标计划进行有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项目整体采购计划是成本控制与采购管理的桥梁,能提高工程采购的计划性和效率,为项目开发及时提供合格且性价比高的产品与服务,能确保项目的整体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指标的完成。项目部、成本部、设计部以及决策层各司其职,分工如下:

1.项目部:根据项目情况,提出项目采购清单、数量及需要时间等;当项目现场开况有变化或者变更导致采购需求变化时,向采购管理部门提出需求调整建议。

2.采购部:站在设计的角度,根据采购需求清单,对需要采购的内容明确技术参数和标准,比如材料类的“选型定板”(对主体建筑材料及影响产品效果和功能的材料确定样板)。

3.成本部:根据项目目标成本,提供目标成本和综合单价控制指标,审核采购计划的采购方式。

4.公司决策层:项目总经理主持《项目采购计划汇总表》的审核讨论会,形成最终稿。

四、存货ABC分类管理法管理材料,降低项目成本

运用存货ABC分类管理法分类管理材料。存货ABC分类管理法是材料分类管理的一种方法。就是对工程项目施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按其需用量大小,占用资金多少,结合材料的重要程度分成A、B、C三类。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A:B:C=0.7:0.2:0.1,品种数量的比重大致为0.1:0.2:0.7。不同类别的存货实行不同管理。

通过以上几点措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有效地降低了项目的开发成本,改变了房地产企业原有的项目管理方法,提高了项目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陈军.房地产项目控制[J].建筑与预算,2011(1):15-16.

第6篇:采购合同变更管理范文

采购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成本支出的主要部分,因此采购管理一直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目前,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力,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理念,其中采购管理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供应链下的企业采购模式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当前企业形势提出了几点采购策略,从而实现供应链下企业采购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供应链;采购管理;变化;策略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以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旨在形成集体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采购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支出的主要部分,其在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采购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从而扩大企业产品的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盈利水平。

1供应链下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变化分析

1.1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原来的企业采购过程中只是与供应商形成简单的买卖关系,但是供应链下的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改变使企业与供应商产生了共同利益,其关系也更加的可靠。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不断压低供应商价格的采购方式,而是在市场中寻找更多的供应商,实现分散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分享数据库信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条件下,减少企业库存,降低企业采购所占用的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1.2企业采购驱动发生了变化

企业以往的采购活动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库存数量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仓库缺货。但是供应链下的企业采购活动主要是以生产订单需要为主。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形成了订单生产模式。企业根据生产订单合理确定订单需求,并且以此作为采购的驱动力,正式开展采购工作,从而有效减少库存,减低采购部门的成本支出。供应链下的企业采购工作与客户需求相联系,提高了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减低采购成本支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1.3采购管理重点发生变化

在以往的采购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即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不足,没有对供应商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同时对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变化无法快速做出回应。供应链管理理念下的采购工作以“适时需要”为准则,改变了过去“为库存而采购”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企业采购工作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这种采购模式也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既提升了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实现供应商的利益要求,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在供应链下,利用信息共享的优势,及时将企业需求反馈给供应商,提高采购产品质量,也可以在新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引入供应商管理理念,从而有效保证新产品的开发进程以及质量。

1.4采购流程发生变化

在企业以往的采购过程中为了降低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利润,企业采购流程涉及许多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这种采购流程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采购流程过于烦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二是采购流程涉及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许多企业内部部门的联系性不强,信息流通能力较差,会影响采购管理的畅通性,提高采购管理成本。但是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流程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简化了采购审批流程,提高了采购效率,同时对于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供应链下,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或是客户与供应商的联系加强,有助于提升供应产品质量、保证供货效率,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生产加工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5库存管理发生变化

受传统采购方式的影响,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只是独立的买卖双方,并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与供应商都会保证一定的库存来应对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大的库存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供应链下的企业库存,与市场终端、企业生产、供应商都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适时存储,在保证企业正产生产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策略

2.1供应链条件下扩展采购职能

首先,科学合理地设置采购结构。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发展和行业特点的需要,打破传统观念中“大而全”的采购局面,设置科学合理的采购组织结构。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完成采购活动,实施采购低成本策略,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其次,确立基本的采购准则。采购准则的设立是企业规范采购行为的基础。企业需要日常采购中吸取经验,逐步将采购过程中的权责落实到位,做到每一项采购工作都责任到人,采购流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检查与监督。再次,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优秀的采购人员,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作支撑的前提下,还需要具备分析、沟通、协调、决策层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企业要建立跨职能的采购团队,一批高素质的采购人员是采购组织中必不可少的。因而企业需重视对采购人员入职前的选择和入职后的持续培训。最后,采取先进的采购模式和管理理念。先进的采购管理模式能否在企业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思想的突破和企业的创新精神,先进的采购模式很难在企业实施。企业可利用电子载体,实现与供应商、客户之间信息的传递,保证采购活动顺利执行。通过电子信息的应用,抛开过去传统的采购流程,增加有价值的电子化沟通,通过电子化采购流程的应用,优化供应链重要环节,实现成本的降低及效率的大幅提高。

2.2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上文中已经提高,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已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对保证企业生产,降低供应链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企业与供应商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从而对产品价格、生产效率以及其他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供应链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企业的供应商。在对企业的供应商进行分类时,可以依据供应物资的价值以及重要性方面进行合理的分类,以便更好地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企业为了降低采购工作的风险,企业必须对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以及信用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直接排除;其次,还要进一步评价供应商的技术技能、生产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并且将最终评判结果作为企业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依据。

2.3构建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不仅仅包含单个的生产企业,还涉及供货公司、运输体系以及市场终端的管理,供应链上拥有多个环节,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做到信息共享,及时了解企业的状况。因此构建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企业供应链高速运转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将企业数据与链条上游的供应商共享,并且在物流中心以及库存点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将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及时地通过信息系统表现出来。同时,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及时体现市场终端的生产需求,将生产企业、供应商以及市场有机联合起来。

3结语

综上所述,采购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采购管理工作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合作竞争优势,实行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本文提出了具体的采购管理策略,旨在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实现供应链下企业利益的最优化。

作者:欧阳丰瑞 单位: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第7篇:采购合同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管理;问题措施

1.前言

我国铁道部于2012印发有关《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对铁路的建设项目物资设备当中的分级采购与管理、价差处理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同时在工程的招标文件以及合同中约定,对铁路建设工程的物资进行细划为几类:自购物资:物资的设备均由工程的承包单位进行采购;甲供物资:通过铁道部、建设单位进行招标进而采购与供应的专用物资设备。甲供物资又可分成建管物资与部管物资,部管物资指的是铁道部自行组织建设单位进行采购供应;建管物资指的是建设单位直接进行物资设备的采购供应的;甲供物资:建设单位进行监督之下,工程的承包单位进行物资设备的采购。较好地促进铁路项目工程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1]。

2.铁路建设单位物资管理部门的职责

铁路建设单位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负责铁路建设项目中物资设备的管理工作,积极建立有效的物资设备采购与供应以及质量控制等管理体系,在确保物资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物资采购以及供应的成本。对参建单位的物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以及检查;对甲供物资的设备招标与采购、合同的执行以及物资设备款项的支付给予签认;同时对物资设备的质量进行监控,并且协调资源的分配。及时深入施工的现场,了解物资的使用与供应的质量等情况,确保铁路项目的质量。

做好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各方的利益问题,同时还对铁路工程建设的项目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当前铁路建设项目物资管理面临的问题,确保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3.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管理面临的问题

3.1制度尚未健全影响物资管理工作

甲供物资进场之后,物资管理工作中的收料及发料等签认工作不规范,并且缺少有效的制度,造成甲供物资当中的设备卡、账以及物的不符。进行工程管理时,由于各方的制度及人员的素质等原因,没有对物资产品进行及时的检查与验收,导致有关的资料签认情况难以落实,不利于物资的清算,影响了铁路工程的施工进度[2]。

3.2尚未对应急采购物资设备进行明确

应急采购物资设备指的是工程招标结束时,招标日程的安排及招标批次对建管或者部管中甲供物资造成影响,导致工程在开工时无法及时提供相应的物资,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工程的承包单位先行自购的物资设备。现阶段铁路物资管理政策中,尚未对应急采购物资设备进行明确,导致项目部门不知所措;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也较为落后,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对于物资市场不了解,难以对物资的市场价格进行准确地掌握。

3.3工程物资的计价结算方式不当

铁路建设工程中的项目建设时间较长,资金投入量大,因此物资的计价结算工作将对工程的投资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铁路建设的项目大部分是使用季度末验工的计价方法给予结算,而甲供物资部门是根据月结算方式进行的,因此导致工程验工计价时与甲供物资结算的结果不一致现象,造成施工方进行验工计价之时出现过多占用资金,或者是出现甲供物资过多占用施工方资金的情况,由此对铁路项目的顺利施工带来不利影响。

3.4由变更工程或新增的工程导致的问题

建设项目进行初步的设计及招标过程中,因受到设计深度影响,通常会发生部分变更工程或新增的工程。根据要求对于变更的工程应先进行批复再实施,由于考虑到建设项目的进度或工期的需要,新增工程或变更工程的批复可于工程实施后再批复。然而对于这部分新增或变更的工程需要的甲供物资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供应,因此使得合同内的工程及合同外的工程需要的甲供物资出现混淆,并且进行财务的核算与验工计价过程中也没有区别出来,最终导致合同内的项目建设资金出现不合理的利用,进而影响铁路工程的进度与建设的质量。

3.5甲供物资的价差调整存在的问题

进行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参建的各方对于工程的施工合同、对铁道部有关价差的调整文件存在不同的理解,加上相关的物资价差管理工作不到位或者制度有待健全等因素,导致甲供物资的价差管理工作存在难题。例如,甲供物资当中价差的计列费用、项目存在较大差异与不合理现象;未及时做好价差管理工作,进行编制时没有根据有关的要求继续进行、上报不及时。此外工程部门、物设以及计财部门缺乏及时的沟通,信息的反馈较慢,影响了铁路工程的建设与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对项目工程的竣工概算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3.6建设项目工程实际所需的物资与设计提供的物资差异大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在初步设计时,对于甲供物资中设备的数量、型号以及规格等方面尚未给予认真的明确,不利于甲供物资招标及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施工方与建设方签订工程的总承包合同当中,甲供所需的物资设备是根据初步设计进行编制的,因此待施工图出来后,常常出现甲供料超出合同的规定或者是超出概算等现象。此外甲供的物资设备数量和招标、采购的物资设备在数量上存在的差异尚能和供应商协商,还可通过原价进行采购,一旦物资设备在规格或者型号方面存在变化协商就可能导致价格的变化,或者签订有关补充采购的合同,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4.解决的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管理问题的途径

4.1重视对甲供物资的招标采购进行有效管理

进行铁路建设项目过程中,甲供物资的采购工作作为工程投资与控制的关键环节,对工程的顺利进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建设方需要认真、严格地按照国家或者铁道部的物资采购法规进行,根据有关的批复及时处理好工程物资设备的招标或者投标与采购等工作。与此同时,对于根据合同规定的甲供物资设备单进行采购,同时也根据《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设备目录》规定执行,同时也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此外应严格按照物资设备的招标与计划批复避免出现随意扩大物资采购范围的行为,确保做好物资管理工作。

4.2改变物资采购管理的模式并进行市场调研

可采用“铁道部”到“路局”再到“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同时认真做好铁路的建设、规划以及政策的制定与资金的落实等工作。可通过在铁路局的交易中心设置物资招标的部门或者机构的方式进行;此外路局建管部门还应积极组织相关的单位,及时对物资供应商的能力、信誉、资质以及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进而建立物资供应商的档案,便于进行动态的管理。最后积极组织人员对物资市场进行调研,更好地及时掌握物资市价、产品的价格以及供应商的分布等情况,有助于为物资的招标以及采购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的决策。

4.3对工程物资的计价结算给予集中结算

铁路的建设项目工程线路长、规模大且资金投入大,因物资的供应商多且计价的金额也很大,采用月度方式进行结算不利于供应商的结算工作。同时也加大物资部门的工作量与难度,因此通过使用集中结算方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于结算的截止时间,项目物资的供应商利用传真的方式将计价结算单与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对账”并确认之后业主牵头具体的时间与地点,监理单位、工程部、施工单位、业主物资部以及计财部等统一进行签认再办理相关的结算手续,从而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水平[3]。

4.4重点解决好新增及变更工程中物资核算的问题

对于铁路建设项目工程当中的新增或变更工程而言,建设单位需要认真按照建设的程序执行,履行好管理的职责。根据路局或者铁道部有关变更设计的管理规定,遵守先批复再实施原则对新增以及变更的工程进行施工;在物资的采购、财务核算与建设程序等基础上按规章制度进行。同时对于新增工程或变更的工程项目用到的甲供物资设备还需建立专门的台账给予有效管理,通时还应对物资的计划与采购以及供应等各环节、对合同内的正式项目分开管理与核算,减少物资管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4.5完善合同的管理有效降低物资采购的风险

由于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种类较多且数量大,尤其是对于牵引供电类或者通信信号的设备,物资设备的技术要求与规格型号比较复杂,因此处理不当将会出现合同的纠纷。为此应该要根据招标要求与投标文件,结合商品中买卖合同的示范文本作为内容,并将提高铁路工程的质量当做核心,处理好物资的管理工作。应严格按照合同的会签与备案制度和物资的供应厂家依法签订有效的合同,重视合同的管理,进一步减少物资的采购风险。此外定期对合同的管理台账记更新,积极收集并且整理有关物资合同的资料并存档,统计并分析合同执行的情况。

4.6重视工程物资的采购工作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管理时,建设单位的物设部在收设计单位给出的甲供物资清单之后,应有效、及时地组织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认真分析、结合铁路施工图的设计与项目工程的情况,认真仔细地逐项核对物资清单。进而重新编制切实可行的物资清单,经过有关部门的会签及确认之后,最后进行物资的采购。此外设计单位还应对物资清单当中的产品型号、规格以及数量与概算价格进行监督与负责,从本质上消除物资清单的不合理性,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

4.7强化对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的管理

强化对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的管理,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质量。待工程物资设备进场之后,根据规范要求做好物资的检查、抽检与验收入库等工作;重视对物资供应商的、施工方以及监理单位以的考核及监督。明确各自的职责,积极健全物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与计财部、工程部进行沟通,较好地掌握工程物资的供应情况。各方加强管理,认真落实铁路工程物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的建设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并有效控制铁路项目的投资。

第8篇:采购合同变更管理范文

EPC总承包模式给企业带来规模利润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加强EPC总承包项目成本控制,降低项目成本,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勘察设计企业开展EPC总承包的特点和优势

1.设计环节占工程建设的主导优势

在EPC工程建设中,设计属案头工作,占主导地位,并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勘察设计企业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市场发展状况等为业主做出更科学的设计和规划。研究表明,工程造价的90%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因而设计阶段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环节,这就决定了勘察设计企业开展EPC工程总承包业务占据着设计的优势和主导地位。

2.设计企业享有广泛的资源优势

勘察设计企业同设备制造商、施工单位联系密切,能迅速掌握和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和知识,同时拥有齐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丰富的设计及管理经验。勘察设计企业可充分利用自身享有的内外部资源优势,运用到设计方案中,并将这种优势延伸到EPC项目采购和施工阶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最大幅度降低项目成本。

3.勘察设计企业开展EPC总承包承担风险较大。

作为总包方,勘察设计企业承担着EPC总承包中设计、采购和施工所有环节的业务,风险非常大。除安全风险外,由于EPC模式下一般采用总价合同,合同价格和约定工期不可调整,一旦遇到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极易造成费用增加、资金紧张、工期延误等,大大增加总承包商在工程建设中的风险。

二、勘察设计企业EPC总承包项目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勘察设计企业EPC总承包的项目成本控制涉及到设计、采购、施工的全过程,具有规模大、业务类型复杂,可变因素多,风险大等特点。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到EPC项目的盈亏,甚至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存。

成本控制是勘察设计企业开展EPC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在当前勘察设计行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低成本优势已成为企业能否取得项目中标的决定性因素。严格控制项目成本,就为企业合理降低标价,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EPC项目成本控制是勘察设计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当前EPC项目的利润已成为勘察设计企业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降低EPC工程项目成本也成为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

EPC项目成本控制可推动勘察设计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对成本的控制有着直接的影响,实行成本控制,必然会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标准和制度,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以便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

三、勘察设计企业EPC总承包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EPC总承包项目成本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采购和施工各环节发生的成本,及项目管理过程中耗费的全部费用。因此,EPC总承包的项目成本控制也主要包括设计、采购、施工和项目管理四个环节。

1.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据统计资料, EPC项目设计阶段发生的费用一般只占项目总成本的3%-5%,但占项目总成本大部分的采购和施工成本都是在设计阶段就基本确定,因此EPC总承包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就在设计阶段。

(1)加强设计管理,减少设计变更。

通过加强对设计阶段的科学管理,从项目的源头降低工程造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质量的设计可以避免后期的设计变更和返工,减少成本费用支出。

一是要重视设计阶段原始资料的收集工作。工程项目原始资料的收集是设计的基础,若没有准确、完整的原始资料做支撑,设计的成果就成了空中楼阁,设计图纸就真的只成为“蓝图”了。例如,针对煤炭行业EPC工程项目的设计,除收集准确的地质资料、勘察资料、煤质资料、地形资料外、也要对项目当地市场资源情况、政治因素、社会环境等情况做到尽可能详细的了解,必要情况下还需要跳出本项目,了解一下周边同类或类似工程,避免或减少因此引起的设计变更,降低工程成本。

二是要加强同业主的信息沟通,充分了解业主的意图。据统计,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由于信息交流问题导致的工程变更和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勘察设计企业在EPC项目施工图设计时,要仔细研究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加强同业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业主的意图和需求,减少在施工阶段业主对设计不满意而要求修改设计,导致工期延误和项目成本的增加。

三是要严格设计图纸审查,建立设计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建立设计图纸三级审查制度、制定设计审查及评审质量奖罚办法,提高设计、审查人员的尽责意识,减少设计漏项或变更带来的项目成本的增加。另外,可通过定期开展质量剖析活动,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设计质量。

(2)注重优化设计方案,推行限额设计方法。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核心是优化设计,在方案设计时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根据初步的设计方案和概算目标进行限额设计,各专业在满足业主要求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达到控制工程总投资的目的。EPC总承包项目设计方案的优化及限额设计方法的推行,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的成本意识、效益观念,对项目总成本的控制、确保项目利润意义重大。

(3)建立内部激励机制、提高设计人员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建立项目成本控制责任制,明确设计责任人,落实“谁设计,谁负责”。同时,建立设计费用激励制度,将设计人员的分配制度与设计成果的优劣挂钩,引导和鼓励设计人员在保证满足业主在功能和工艺方面的要求基础上,优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的设计方案,提高设计人员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积极性。

(4)设计工作尽早向采购、施工环节延伸,实现设计、采购、施工深度交叉。

勘察设计企业开展EPC工程总承包的最大优势是占据设计主导地位,并能将设计、采购、施工紧密结合。设计人员早点接触设备采购资料,可进一步优化采购方案,降低采购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进行设计优化和变更,可以降低工程费用,提升工程效益。

2.采购阶段成本控制

勘察设计企业EPC总承包项目的设备、材料采购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重较大,且种类极多、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因此设备、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也是EPC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设备、材料采购的计划管理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采购阶段由于其环节繁锁、不确定因素较多,应根据EPC项目总进度计划编制设备、材料采购进计划,组织选择供应商,使采购工作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努力保证按计划供货,以免影响工程进度。

(2)严格招投标制度、选择优秀的供应商。

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充分利用市场竞争降低采购成本。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工程总承包行业中,拥有优秀的供应商是EPC总承包项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采购中,可通过构建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提高采购效率;利用集团集中采购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项目利润。

(3)加强采购的合同管理

EPC总承包项目中的设备、材料采购是以设计为依据的,采购合同的签订要组织设计人员全过程参与,把好采购合同的技术关。同时,应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合同签订应有设计、技术、审计、财务、法律等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分专业评审合同的各项条款,避免因合同漏洞给项目带来风险和损失。此外,还要对采购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好采购过程中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有效保证设备、材料的质量和工程进度,降低采购成本。

3.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项目实体的最后阶段,施工阶段具有时间周期长、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且较为复杂等特点,施工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目标实现具有很大的影响。勘察设计企业EPC总承包项目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除了采用招投标制度,选择优秀的施工分包商外,还应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管理

EPC项目应将设计变更尽可能的控制在设计阶段,但实际工作中,施工过程中也时常存在来自业主方面的设计变更,对业主提出的合同范围内合理的修改需求,勘察设计企业应积极组织完成;对超出合同范围内的设计变更,应要求业主支付变更所发生的费用并出具变更任务书,作为设计变更的法律依据。对设计变更引起的成本变化,应组织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尽量避免带来成本增加的设计变更。

(2)加强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管理。

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是施工阶段控制成本的重要保证,离开质量谈进度,离开质量、安全、进度谈成本控制都是没有意义的。勘察设计企业应做好成本控制同这三方面的关系,无论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费用的增加或工期的延误。

4.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EPC项目管理成本作为工程项目的间接成本,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折旧费等各项费用支出,一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小。EPC项目管理成本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组织直接相关,一般情况下,项目的工期越长,项目管理成本越高。加强项目管理成本的控制也是EPC项目成本控制不可忽视的部分。在保证项目质量、安全的情况下,利用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优势,尽可能的缩短建设工期,降低成本。合理设置项目管理机构,根据工程大小和复杂程度选配合适的管理人员,尽量选择复合型的人才,降低管理人员费用。通过制定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项目成本。

四、结语

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不能单一地追求成本最低,应充分利用设计为主导的集成化优势,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在赚取合理利润的同时,真正做到让业主放心,保持工程总承包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伍仁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ISBN978-7-112-10085-9[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2 ~24

[2]李海波等. 以设计为主导的EPC工程成本控制的环节与方法[J].建设监理,2010,(8)

作者简介:

第9篇:采购合同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 物质采购成本 探讨。

0 引言。

随着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企业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采购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一般要占到企业销售成本的40- 70% ,因此控制采购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和采购从业者的工作重点。有研究表明,降低采购成本 1%可以使企业利润增加 5%- 10% ,在目前企业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中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中心,如何控制物质采购成本对于提高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传统的制造企业物质采购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计划预见性差:很多企业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脱节,请购计划零散,不能形成批量集中采购。

1.2 管理功能弱化,重作业层面,缺乏战略规划:企业重日常工作,轻日常管理,没有长远的管理规划,供需双方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1.3 供应商管理不到位: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供应商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

1.4 采购方式单一,总体成本偏高。

1.5 缺乏科学的采购物质成本控制管理理念,对采购人才队伍的培养重视不够。

传统制造企业在采购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因素对采购物质的采购方式、采购技术的灵活运用、采购人员的培训以及采购信息的管控等方面做得不到位,以致采购成本高、采购效率低。另外对供应商关系的定位不够准确以及采购组织模式不够适宜,对传统采购方式的弊端以及对物质采购成本控制理念认识不足。

2 制造企业控制物质采购成本的对策。

2.1 适宜的采购方法。

2.1.1 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就是要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的条件下,将多家为企业提供各类物资的合格分供方引进内部,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促使其进行有序的竞争,让本企业最终获得优质、优价的物资。招标采购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在组织招标时可以跨部门参与,由供应、生产、财务、技术、审计等共同完成。通过招标,集体决策,获得规模效益,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

2.1.2 集中批量采购。

集中批量采购充分体现采购规模优势更大化的特点,其优点是集中数量优势降低运输成本从而形成稳定的供应基地。集中采购主要是提高同类物质资源的集中度,其任务是对现有零部件及原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采购物质分类及标准化为基础,尽可能将同类产品向一家或少数的供应商整合集中,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总体费用。

2.1.3 电子采购。

电子采购既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形式,也是采购发展的趋势。它不仅是形式上和技术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传统采购业务的处理方式的改变。电子采购优化了采购过程,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通过电子信息数据,可以了解市场行情,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和采购决策。erp 系统管理为生产、采购、库存系统订制管理,为库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供了基础,有条件的可以建立采购方与供应商信息互联平台,降低库存。通过供应商自动补货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2.1.4 采购物质分类成本控制。

为使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应该对物质分类管理控制。采购物料按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和使用资金额度的比重,分为重要物料和一般物料。分类采购的原则对一般竞争力强的大路货集中供应商,对重要的、稀缺的、垄断的物质要积极开发有潜力的供应商;对公司产品产生较大影响的核心物质,应采取与供应商结盟的战略采购模式。

2.1.5 适量的储备。

建立合适的存货量,有效控制人力和搬运费用。储备过多,加大了资金占用;仓储少,影响生产使用,如何做到即不影响生产使用又不过多占用库存资金的最佳平衡是降本增效的关键。

2.1.6 准时化(jlt)采购是理想化的采购方式,在日本部分企业实行,以丰田公司最为典型。准时化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数量,恰当的方式,采购恰当的物质。受企业管理水平的限制一般企业难以实施,笔者认为,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管理水平,适当借鉴采购理念适当应用。

2.2 具备合理的组织机构采购模式。

目前,企业的采购模式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分散型采购组织模式,第二类是集中型采购组织模式,第三类是复合型采购组织模式,第四类是集散型采购组织模式。采购的总的发展趋势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组织要建立适合自己的采购模式,还要依照企业自身特点灵活运用。

集中采购组织模式是制造企业比较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的模式之一。集中采购就是在公司总部成立统一的采购中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汇集调整纳入集中采购范围的子公司及分公司的物质需求,进行集中订货。对所需物质集中采购,集中管理,从而达到降本增效获取良好供应商的一种管理模式。

2.3 科学规范的供应商管理机制。

采购工作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供应商的选择是否正确,供应商是整个采购流程的源头,一定要从源头上把关。供应商的管理首先要把好供应商进入机制的评审关,要三证齐全,主营业务,尽可能选择生产商,而不是贸易商,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保障价格优势,保障供货质量,降低采购风险。

对供应商分类管理。首先应当对主要采购品种的分类,占 80%采购成本的 20%数量的为核心 a 品类供应商,考虑这类材料采购的数量、需求、规格、价格,质量等采购管理类别,重点选择该类品种的供应商开展工作,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第一,与合格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品质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同时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实行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第二,供应商绩效考评管理。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动态考核体系,从价格质量交期服务等方面的供应商行为作为绩效考评指标,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是增大或减少供货数量、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依据,实行优胜劣汰,对供应商造成竞争压力,实现有进有出的供应商动态考评运行体系,从而有效的降低采购总体成本。

2.4 全员采购成本理念。

现代的企业经营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企业管理目标,不但要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考验,同时力求让企业利润得到最大化。成本效益观念作为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的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润。成本控制体系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全员成本意识。没有全员的共识,各项成本是无法管理的。节约成本即增加利润,只有建立了这样的意识,各种方案就才可能实施。建立全员的成本意识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前提和保障,是为更加有效的对成本进行管理,增加企业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是控制采购成本的重点,采购员除了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外,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公司产品和物料做到清楚掌握,对公司的主要物料的市场起伏变化了如指掌,只有对以上情况的完全掌控才能按照公司的规定办理各种采购手续, 才能签订合同控制交货,才能对所购物质的价格、质量、交货期以及服务等负责。才能在谈判中对供应商做出最优化的选择,所以公司应不断对采购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5 灵活的采购技术应用。

2.5.1 材料标准化,制造企业的特点采购物资的多样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辅材、设备和零配件,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符合企业设计的要求,同一种材料也会有不同的规格。因此生产企业采购的物资品种繁多、规格复杂。由于企业研发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来满足用户需求,从而造成物质供应复杂多变,因此要对物质规范化标准化,才能满足生产需要,实施规格的标准化,为不同的产品设计或设备采购使用通用规格,以规模经济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建立标准的物料分类和物料编码库,统一公司的物料基本信息,整合后便于集中批量采购。

2.5.2 价格与成本分析是专业采购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对采购方是非常重要的。采购首先要了解所购物质的成本结构,制造成本,利润水平等,只有对所购物质成本分析,庖丁解牛,才能从根本上真正了解所购物质的价格是否公平合理,才能赢取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采购谈判中有理有据取得主动权,增加供需双方透明度。

2.5.3 关注采购品总成本,总成本并非简单的采购单价,而是物品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体成本。除了价格因素外,还要考虑非价格因素对总成本的影响,如质量因素,付款方式,质保售后服务,运输方式等以及采购品对公司产成品质量、效率、安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素, 低价格可能导致高的总成本,却有时往往被忽视。采购决策影响着后续的产品质量、维修、调换乃至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必须有总体成本考虑的远见,必须对整个采购流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成本和其他相关的长期潜在成本进行综合评估。只有通盘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决定,每个因素都可能对采购方的成本起到直接地,间接地,不同程度的影响。

2.6 广泛的信息支持价格判断。

采购价格的确定,直接影响采购成本,是物质采购的重点,价格的确定应该以充分的市场信息为依据。第一,利用价格网络平台如专业互联网,行业网站,相关网站关注最新的市场行情动态,了解最新的相关原辅材料价格信息。第二,把公司整合的采购信息到互联网,并定期更新,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合作供应商。其三,完善以往采购记录,建立采购价格档案,原则上当前采购价格不能超过历史价格,如需调价,要有价格审批依据及物质成本分析报告。防止一切不合理涨价行为,以此控制采购物质成本。

采购物质管理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既要保障供应,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又要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企业供应部门要紧紧把握重点环节,采用适当策略,增强成本管理理念,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措施,达到保证生产经营供给,降低物质成本,实现企业控制成本,节源开流,增收节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奎,王生平主编《。采购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年版。

[2]李敏著《。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