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采购审计范文

采购审计全文(5篇)

采购审计

第1篇:采购审计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购风险;全程跟踪审计

一、公立医院采购的现状

采购品目繁多。公立医院因其特有的医疗专业性质,采购物资具有品种多、价值高、专业强的特性。采购品目多达成千上万余种,金额少则几十万元,多则达上千万元。主要包括药品、医用物资、医疗设备、通用设备物资、信息系统、服务和基建等。同时,医疗器械多为临床所需使用,为保证所采购的仪器设备高效、精密、先进,要求公立医院有相当高的采购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采购部门分散。目前,公立医院仍没有实行集中采购模式,部分公立医院虽已单独成立采购部门,但采购前后端衔接还不顺畅。就大多数公立医院而言,采购可以是任何一个部门执行,包括行政办公室、后勤、信息、护理、临床医技等各部门。这种相对分散的采购模式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也很难统一管理和监督。采购方式多样。公立医院资金大多都来源于财政资金,应根据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实施采购,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对于药品、医用耗材、科研试剂等物资的采购,公立医院为积极响应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了适应新医改环境下的集中采购供应链模式,构建并完善了集约化、规范化的供应保障体系。

二、公立医院采购的主要风险点

1.盲目采购的风险

有些医院在申请预算时,需求部门故意夸大所需设备的功效及产出效能,对设备产生的效益估计编制较为草率,致使设备论证专家给出错误评定;有些医院设备论证不充分,没有调研临床的实际需求,对设备使用人员所具备的技术条件不甚了解,致使买来的设备没有医技人员可以操作;有些医院在申请预算时一味贪大求洋,实际上国产设备都能实现这些功能,致使预算金额居高不下,有违国家对国产品牌的政策倾向引导。盲目采购的结果就是设备闲置率高、预算资金浪费,使医院甚至国家蒙受经济损失。

2.暗箱操作的风险

有些医院有长期合作或私下早已属意的供应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会采取先试用后的方式,招标实为走过场、拆分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招标文件设置歧视性条款等方式避免招标,想方设法变相直接指定供应商,导致公开招标不公、不正、不透明。这种风险可能滋生腐败,在公立医院采购过程中,如出现单位与个人接受供应商的回扣,包括医院接受利益相关方的捐赠或科室医务人员、采购人员接受供应商的红包、回扣等,势必加大了采购人员向该供应商倾斜的概率,因优亲厚友而排斥其他潜在供应商参与竞争。

3.成本失控的风险

公立医院采购缺乏专业的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会导致医疗器械招标不力。主要体现在采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一般对于设备性能、使用寿命、价格价值、售后服务等信息的掌握程度,卖方更占优势。采购方如果在价格谈判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谈判时很容易被卖方忽悠。如果又遇到事先已同相关科室达成口头协议的供应商,在谈判时会不利于谈判。此外,低价中标高价维保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等供应商为了抢占医院的市场份额,往往投标报价相当低,但后续的封闭式耗材试剂、设备系统维保费用高昂,如买一套信息系统每年要花费15%~20%的维护费用,导致医院每年的维保成本居高不下。

4.医疗安全的风险

医疗安全始终是公立医院牢固守卫的“生命线”,不光是对医生技术上的要求,更是对医院所用的包括设备、耗材、试剂、药品等各方面物资的质量都提出了高要求,一旦质量得不到保障,采购与临床脱节,结果往往会是致命的。但目前招标的评标机制并不健全,综合评分法评标价格仍占主导地位,“价低者得”的现象普遍存在。供应商无利不为,价格压低可能伴随着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不及时、配件更换频率高等多种后遗症。所以对医院而言价格不应成为唯一或居多的评判标准,医院的供应商如果未对其产品进行时刻跟踪和评价,医院收到患者和医生的投诉,小则整改,大则引起医疗安全事故或医疗安全纠纷,将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

5.合同违约的风险

对医院而言,合同是保障医院合法利益的有效途径,是供应商违约医院维权的有利证据。但医院大多没有独立的法务部门,有些供应商利用违法合同侵犯医院合法权益,签订不公平条款或条款不明确迷惑医院,如合同条款中未对维保范围和后续维修费用加以明确,导致产品维护需另外收取零配件费用、上门费甚至人工费和税费,增加医院的维修成本;再如合同条款中对到货时间约定宽泛,医院叫货后供应商以各种理由迟迟不供货,造成医院业务开展的延误等。医院对采购合同审核不严或对采购合同管理不细,会造成合同管理混乱,甚至出现因违约而被对方追责的结果。

三、针对采购风险的审计对策

加大对医院采购项目全程跟踪审计的力度,包括对预算论证、招标文件、评标程序、合同签订、内控管理等的全面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有效降低医院采购风险,使医院采购能规范、透明、健康、高效地运作。

1.加强采购执行前期审计,降低闲置风险

一是立项的合理性。内审要对影响采购项目的因素进行分析,知晓医院的采购意向,请购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符合科室及医院的发展规划;向使用科室了解医疗设备或耗材的库存和使用情况,请购数量是否结合医院发展需要及实际库存拟定;向财务部门了解设备耗材所涉及的业务收入及费用支出情况。二是论证的充分性。内审要参与采购前的论证,主要是对需购置的医疗设备及耗材的特点、用途、临床应用价值的论证情况,实际利用率和成本回收期等指标,申请论证表内容的完整性及论证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审计,了解项目的开展是否能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充分了解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三是程序的合规性。了解项目是否经科室充分酝酿并集体决策,若为“三重一大”项目,是否提交党委会会议同意;物资的准入是否经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项目资金是否已纳入医院年度预算,预算的批复和申报情况是否一致等。相关审查资料包括:请购报告、立项报告、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绩效评价报告、各项审批手续、预算批复文件,项目拨款情况、相关会议记录等。

2.加强采购招标过程审计,降低流于形式风险

一是市场调研是否充分。采购部门在执行采购前应充分了解市场,政府采购项目若没有公开调研这一步骤,那其招标的公平性将会被质疑。可询问采购部门了解其市场调研的方式,对产品产业发展、市场供给、同类采购项目历史成交信息,以及对运行维护、升级更新、耗材试剂等方面的熟知程度,调研对象是否不少于3家且具代表性。二是招标文件是否合理。《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财库〔2021〕22号文中,明确应将采购需求管理作为政府采购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应当包括内部监督机构。根据文件精神,内审应当参与招标文件的制定,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商务和技术条款是否符合采购项目的需求,包括资格条件的设置是否合理,技术要求是否指向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等从而限制潜在投标人;评审因素设置是否具有倾向性,采购进口产品是否必要,是否落实支持创新、绿色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要求。三是招标信息是否公开。要确保充分竞争,必须选择正确的采购方式,并依法进行公开。如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法定情形。是否在相关网络媒体中披露采购信息,财政项目是否在财政网上进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并在医院官网上同步公开采购意向满30天后正式启动等,使潜在供应商都有渠道知晓采购信息并有足够时间作准备。相关审查资料包括:采购计划、市场调研记录(咨询、论证、问卷调查等)、技术参数审核表、招标(需求)文件、公示信息等。

3.加强供应商报价的审核,降低成本失控风险

一是对投标人提前进行审核。为了防止泄密,供应商的投标文件要统一收取,“串标”行为的遏制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内审人员从收取投标文件就开始介入监督会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如审查投标文件是否存在从同一邮箱、同一地址发出的情况,投标单位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等。二是核实报价依据的充分性。内审人员应通过参与价格谈判会、审查投标文件和报价明细等方式对价格进行全过程监督,关注采购报价的依据是否充分,投标报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投标单位相互串通故意抬高价格的情况,包括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性、价格构成的可比性、“隐形捆绑式消费”的强制性,尤其关注不平衡报价,纵向、横向多角度比较价格,如报价高于原合同的采购价格,需进一步核实分析具体原因。三是注重对价格资料的收集。内审监督往往因为专业的缺乏存在“外行监督内行”的情况,可采取到不同医院参观考察各医疗设备或耗材的质量、价格、使用及售后服务等情况,同时应注重采购信息的记录和积累,医院采购的品种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建立“价格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可供日后采购价格作为参考。相关审查资料包括:投标文件(包括电子版)、价格谈判资料、供应商授权委托书、报价明细、历史合同数据等。

4.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审计,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一是供应商资质是否符合规定。对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及商资质证照进行审核,是把好入院的第一道关,在招标环节应仔细审核医疗器械注册证、权是否过期等,确保供应商资质符合规定。此外,供应商的诚信也很重要,应关注中标商纳税、社保、廉政等多方面信息,对经核实有商业行贿行为的供应商,及时纳入不良记录,不得购买其产品。二是是否建立供应商考核机制。采购部门应参考使用部门的意见,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内审对考核结果给予合理评价,评价其是否按时、定期、综合各科室意见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涵盖了产品质量、价格、有效期、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履约情况等内容,是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PDCA闭环管理是否执行。采购部门完成采购后,内审对采购后期管理进行评价,对采购的设备或耗材的运行成本和使用效益进行分析;依据供应商考核和临床反馈、患者体验和投诉等对产品质量、供应商服务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采纳审计建议并运用于改善业务流程,以PDCA闭环管理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内耗,实现工作质量的提升和医院采购的良性循环,降低因产品质量、供应商弄虚作假给医院带来的医疗安全风险。相关审查资料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明等应标文件、评标报告及中标通知书、企查查等信息平台、供应商不良事件登记表、供应商考核表、产品质量反馈表等。

5.加强合同条款签订审核,降低合同违约风险

一是合同文本的完整性。关注合同文本是否包含法定必备条款和采购需求的所有内容,是否包括:标的名称,质量,数量(规模)、履行时间(期限)、交付地点和方式、包装方式、价款,付款进度,支付方式,验收、交付时间、质保范围和期限、违约责任与解决争议的方法等。特别是医疗设备型号是否准确、附件清单是否齐全、运费和保险费由谁支付等都要明确,以免引起法律纠纷。二是合同流程的合规性。关注采购项目的上述合同要素是否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一致;合同签订是否按规定流程审签,合同内容是否经相关部门及领导会签,是否由法律顾问审定;合同签订是否及时,是否在中标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签订,防止项目被人为搁浅,发生中标不应标的情况等。三是合同签订的有利性。合同双方往往都会提供对自己有利的模板进行签订,内审应关注合同条款是否保护了医院的合法利益。如是否明确供应商交货质保的要求并分期付款;是否明确验收标准,对于如家具类货物运输环节的损坏是否明确了责任方等;对于长期运行的项目,要充分考虑成本、收益,及可能出现的重大市场风险;是否在合同中约定成本补偿、风险分担等事项。同时,要关注合同变更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相关审查资料包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审批流程、合同原件、上会记录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要想降低采购风险,内审部门就要对采购项目的各个环节提前介入,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动态融合管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从合规性审计转变为增值性审计,规范采购行为的同时也为医院控制价格当好参谋,及时纠正问题,使采购从计划到实施全过程都合法合规,从源头上避免采购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任晓蕊.开展医院采购审计的关键点.中国内部审计,2016(03).

第2篇:采购审计范文

[关键词]医用耗资;采购管理;内部审计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制度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对传统医疗体系产生了较大冲击。医院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尤其对资金与医用耗材要加强审计。在此背景下,在维持自身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医院如何对医用耗材采购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并提高使用效率,是医院管理层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医院应加大医用耗材审计力度,并进行规范管理,从而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1医院开展医用耗材管理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医院与事业单位、工商企业的市场行为有所不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医院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做到开源节流。与采用新型医疗方式、研发先进医疗设备相比,医院通过开展医用耗材管理内部审计有利于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此外,医院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能够减少浪费,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有利于实现医院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

2医用耗材内部审计的特点

2.1审计具有时效性与时点性

各个医院制定的“医用耗材采购项目”是在一定阶段维持自身正常运转、提高医疗质量的必备物资。不管何种原因,只要没有按照计划完成采购都会对医院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医用耗材的价格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且不同供货商在同一时间段提供的同一种耗材具有不同的价格。上述原因增加了医院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医用耗材审计工作。

2.2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为复合型人才

医用耗材种类多,并且具有较广的采购范围,同时不同的医用耗材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医院在对医用耗材采购进行审计的时候,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并能够及时解决采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内部审计的内容

3.1采购前的审计

医院内部在采购医用耗材时,各个科室将自己所需的耗材填写在申请表上,经过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审批后,交给物资采购部门进行统一采购。内部审计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请购手续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采购费用是否超过预算、采购申请表是否按照相关规定经过权限人审批等内容进行重点审计。

3.2采购招标审计

在采购医用耗材时,医院基本上是通过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等方式进行,为了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采购部门应制定招议标,审计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监察部门要参与其中。医院采购部门在开展招议标时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对投标公司的信誉、资质进行审核,并且要记录完整、清晰的过程,同时,中标结果要由所有参与部门的代表人进行签字。此外,内部审计部门要对参与部门资料是否齐全、招议标方式是否科学、投标公司资质文件是否符合要求、中标价格是否低于政府中标价格等内容进行重点审计。

3.3合同签订审计

按照最后的中标结果,采购部门与中标供应商签订相关协议合同。在对合同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首先,审计人员要审查合同中所有的条款是否完整、正确;其次,审核中标供应商和耗材的规格、名称以及价格与中标结果中的内容是否一致、耗材的规格以及注册名与所提供的器械注册证是否相符;最后,审核耗材供应商是否具有齐全的证书,如营业执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税务登记证、法人授权委托书和组织机构代码等。此外,如果签约公司属于公司,那么还要该公司提供所的企业、供应商与公司的合同以及证书,并对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保证其具有合法、有效的经营资格。医用耗材采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临时采购,另一种是长期采购。针对临时采购尤其是时间较为紧迫的,医院采购部门要对采购申请是否具有有效性、规范性以及采购价格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行重点审查;针对长期采购,要根据上述内容签订合同,在合同时效中,采购部门的每笔采购工作都要填写采购申请表以及经过相关权限人审批后才能开展。

3.4验收入库审计

在对耗材进行验收入库的过程中,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明确验收方式,并设置专业人员对采购耗材进行验收。在验收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向验收负责人报告,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及时解决。此外,医院还要对耗材验收以及入库进行审计,主要包括耗材的入库名称、数量、规格、金额等内容与实物是否相符,验收程序是否符合规范,出现问题可不可以及时进行退换货,验收结束后有没有及时进行入库内容审查。

3.5付款审计

医院财务部门要加强耗材采购付款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权责。付款审计主要是对付款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发票是否有效、付款方式是否符合合同中规定的方式、发表内容是否与入库一致等内容进行审查。

4加强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内部审计的建议

4.1规范采购行为,建立高效的物资采购审计工作机制

4.1.1加强预算管理

采购部门要严格遵守“应编尽编”的要求,将采购项目的预算罗列在部门预算中,落实项目的采购资金来源,明确采购需求,细化采购耗材名称与种类。同时,相关采购人员在执行采购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医院年度总预算或政府采购预算进行,并对执行结果负责。此外,审计部门要严格审查采购预算依据、采购审批手续、采购价格、采购方式、耗材供应商,积极引进信誉高、资质好的供货商,尽可能减少供应商单一的问题,统一制定采购价格,并集中开展采购工作。

4.1.2严格计划审批管理流程

采购人员在开展采购工作时,要严格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医院预算委员会批复的预算进行。同时,审计部门要与预算部门、资产部门以及采购部门加强合作,全方位审查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采购部门要及时重新审计调整后的采购计划,保证采购耗材的名称、种类、预算资金、数量与通过审批的预算与资金方案一致。

4.1.3严格审核采购文件

采购部门要严格审核采购文件,并进一步规范审核流程。同时,采购部门要组织专家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论证,公开招标数额标准,尤其不能拆分同一个预算项目中同一类别的耗材。此外,采购部门还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招标方案,明确方案中的各个要素。

4.1.4严格验收标准,明确验收职责

物资采购部门要自行开展项目验收以及采购机构的验收工作。在验收方案中,物资采购部门需要明确验收流程、验收方式以及验收时间,对于专业性较强且技术复杂的耗材可以多设置验收环节,或者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流程进行验收。此外,物资采购部门还要明确分离医院耗材的采购人与使用人,使用人要参与验收工作。

4.2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监管机制

医院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通过医院的官网、政府平台公开采购项目的招标环节、投标环节以及中标环节。同时,审计部门要加大耗材采购执行与监管的审计力度,拓宽反映问题的途径与受理途径,使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信箱、电话等方式发现问题,并有效分析、管理与处理风险项目。另外,医院要构建完善的绩效跟踪监督机制,跟踪管理预算绩效的执行情况,在预算执行完成后,及时评价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对资金使用的效率、经济性以及效益进行详细评价。同时,医院还要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在结合日常评价、内部分析、重点监督、外部评价的基础上,定期总结与评价内部控制的成效,从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4.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及业务素质

医院审计部门要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该人员要具有经济管理、会计、工程技术、审计等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原则以及职员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做到公正、公平、独立、保密,才能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此外,由于医用耗材采购审计工作涉及很多知识,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注重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并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软件,从而才能及时解决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4.4促进信息系统技术更新和耗材价格更新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医院要不断更新信息系统的内容与技术。内容更新就是及时检查医用耗材的价格、采购信息,并进行及时更新,确保医用耗材的审计监督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技术更新就是更新内部审计的技术设备,尤其要定期维护与更新计算机系统,确保各种医用耗材信息准确无误地录入计算机。

5结语

在医院日常管理中,采购医用耗材是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医院开支的重要内容,因此,做好“医用耗材”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好、使用好“医用耗材”,为医院资金实现收益最大化提供保障。基于此,医院要加大医用耗材采购管理的内部审计力度,进一步优化采购程序,完善耗材采购与管理体系,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推动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萍英,钱清文.浅析对医用耗材采购管理的内部审计[J].财经界,2015(12).

[2]张咏梅,陈洁.对加强医院医用耗材成本管理的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3).

第3篇:采购审计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物资采购;医院

1内部审计在医院物资采购中的作用

1.1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就是监督和审查,因此内部审计能够很好的审查医院物资的采购过程,在如今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经济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医院也不例外,医院在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也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但是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防范医院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风险,并且保证物资采购的科学合理性。对整个物资采购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评价。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人工费用,可以为医院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医院的成本。同时也能对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防止因为管理问题而带来一些损失。因此内部审计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免疫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医院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就相当于一个免疫系统,因为内部审计能够不断完善医院物资的管理制度,将整个物资采购的过程规范化系统化,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都能够各尽其职,工作人员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减少一些外界的干扰,防止在采购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贪污腐败的事件,整个采购过程都是非常透明的。相关的监察人员能够随时进行检查。

1.3预防作用

内部审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预防作用,因为医院在开展物资采购之前都需要对相关的情况进行了解,内部审计通过调查和收集就能够及时地发现一些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及时上报到上级部门,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政策,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防范一些风险。审计部门在监察的过程中,医院中的相关人员应该给予积极的配合,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

2内部审计视角的医院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医院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内部审计的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让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

2.1内审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适应改革形势要求

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但是人们对于审计工作的认知就是传统的财务核算人员,因此很多医院的审计人员都是会计专业出身,审计人员的知识只限于会计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比较窄,对别的业务的知识了解的非常少,这样就会严重阻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今的审计工作已经不仅仅是财务的核算,还涉及一些管理问题,因此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否则内审人员是很难胜任审计这个工作的,及时在审计部门工作也很难将工作做好。

2.2医院物资采购内审管理不规范

很多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建立一个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而是所有的采购工作都交给库房完成,而在采购的过程中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很容易就会导致一些临床用药受到限制,而且医院的药品库会经常出现药品不足的现象,还会造成一些药品的损耗。这些问题都会给医院的发展带来阻碍,由于在采购前没有设立专门的招标采购委员会和一些相关的采购文件,因此在整个采购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终导致成本不断增加,导致采购价格普遍偏高,这样会严重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给医院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支出。

2.3医院物资采购内部审计的范围有限

一些医院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的职责权限却非常的有限,审查的范围仅限采购招标的过程,这样就不能真正发挥出审计的作用。审计工作应该涉及方方面面,在前期的采购计划中、对物资的验收过程中以及物资的储备管理过程中都应该进行严格的审计。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医院在使用一些物资的时候,都是先进行使用,然后在进行登记报告,完全不受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控制,这样就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办法顺利地开展。

2.4分工不清职责不明

很多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因此很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对一些采购合同的管理也不妥善,在编写验收报告的时候也没有做到非常详细,很多细节的内容都没有记录下来,对于采购的价格是否合理以及采购人员是否按照严格的采购标准进行采购都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督,因此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徇私舞弊的事情,一些人就会在采购的过程中赚取一些不义之财。严重影响整个医院的发展。

3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医院物资采购管理策略

3.1强化内审人员的考核力度和激励机制

内审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应该对内审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不断规范内审人员的行为规范,并且要充分的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内审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中。为了能够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性,医院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培训大会,让内审人员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提升自我。医院还要加强考核力度,定期对内审人员的专业性进行考核,让内审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不足,然后进行虚心的学习。在开展内审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将具体的细责都落实到人头上,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确自身的职责,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快速地找到责任人。医院还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对于在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内审人员进行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内审人员的责任感。

3.2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和内审制度

想要对物资采购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就要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和内审制度,因为专门的机构能够提高执行力度和执行效率,而完善的制度能够规范整个采购过程,因此管理起来也更加容易。医院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来完善内部审计的体系,例如,可以从采购的环境、采购过程以及后期采购的管理方面入手,不断规范物资采购的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并且要保证每个采购环节都是公开透明的,随手接受外界的监督和审查。

3.3重视内审部门的独立性

一个独立的内审部门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单独的审计部门,医院的相关领导也应该充分的重视内审部门。内审部门能够让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约束,这样非常有利于保障医院的切身利益。传统的内审部门跟医院的库房或者是总务是混合在一起的,这样就很难发挥出内审部门的重要作用,应该将内审部门单独分开,让内审部门成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

3.4加强内审队伍建设

因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需要一些专业性的人才才能够完成,因此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专业的内审队伍,不断加强队伍的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才能保证内审工作的质量。医院在招募人才的时候应该做好严格把关,一定要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对每个内审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做到分工合理。建立一个优秀的内审队伍。

4结论

在如今的市场背景下,一定要加强对医院物资采购的审计,这样才能促进医院的顺利发展,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为医院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永强,童学中,李燕,等.浅谈医院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11):131-134.

[2]许福华.浅谈医院物资采购内部控制与管理[J].中国内部审计,2014(5):37-38.

[3]马亚丽,张岳,张亮,等.医院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及效果评价[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8):44,53-54.

第4篇:采购审计范文

PPP项目采购的最终目的是确定社会资本合作者,基于风险导向的PPP项目采购审计是将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中采用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PPP项目审计工作中,通过评估采购过程中的风险,把握审计重点,制定审计策略及程序,对PPP项目采购全过程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PPP项目采购与传统政府采购的区别

(一)采购主体及范围的差异

在传统政府采购中,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资金来源,以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为对象。在PPP项目采购中主体是政府或是政府授权的企业和组织,采购资金来源是财政资金或是社会资金。采购对象包括购买货物、工程、买断、承包、许可权的转让等。总体来说PPP项目采购的采购主体和采购资金来源中都能加入社会资本,采购对象的范围也比传统政府采购更加宽泛。

(二)采购合同的差异

传统采购因采购对象为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一般采用付现的方式,采购持续时间短,采购合同简单,合同内容多围绕采购物品的权利与义务。其合同期限较长,一般为10至20年,合同中不仅包括权利义务的规定,还包括设计,投融资,资产的归属权、管理以及资产转移等内容。

(三)采购方式的差异

《政府采购法》中规定传统政府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五种。而在财政部规定的PPP项目采购的方式中,除了传统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外,还增加了竞争性磋商。一般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除非项目存在技术复杂或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要求等情况,才采用竞争性磋商等其他方式。

(四)采购流程的差异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PPP项目采购应当实行资格预审和物有所值评价。相比传统的政府采购流程,在确定是否采用PPP项目采购时进行物有所值评价,在确定采购方式后增加了资格预审环节,在签订采购合同前增加了采购结果确认谈判和确认谈判备忘录的环节。其中通过前置的资格预审环节,更加严格的评估和筛选社会资本,一般流程包括编制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公告,成立资格预审评审小组,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进行资格预审,编写资格预审结果报告。采购结果确认谈判时在评审结束后合同签订前按照评审结果中社会资本的排名依次与社会资本就合同中的一些细节进行确认谈判,率先达成一致的社会资本为预中标的社会资本,并与其签署确认谈判备忘录。

(五)PPP项目采购中引入了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

相比传统的政府采购,在进行PPP项目采购前,政府需要对PPP项目进行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物有所值评价(Valueformoney)是政府用来评估是否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采购模式来代替传统政府采购模式的手段,它主要通过评判PPP采购方式是否比传统采购方式更节约、效率更高。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是拟开展PPP项目通过对政府进行责任识别、支出测算、能力评价等来评估项目的实施对当前以及今后政府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判断政府是否够能切实履行PPP合同,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三、PPP项目采购中的主要风险

(一)采购计划风险

PPP项目作为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手段,一般都是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涉及政治、城市建设规划、法律、国家未来政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停工或搁浅;没有指定完善的采购计划,临时编制采购计划,对社会资本应具有的相关资质规定不完全、不准确,导致采购工作量大、投标企业不达标,给政府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采购需求决定采购计划,未结合实情评估项目采购需求的合理性,编制采购计划的人员,申请流程等问题也是采购计划风险产生的原因。

(二)合同签署风险

相比较传统模式的政府采购中资格预审并非必要的前置环节,PPP项目采购资格预审为必须环节。合同签署风险有:资格预审阶段无明确的标准,资质审查不严格,对社会资本的履约能力、管理水平等调查了解不够;按照规定,应招投标的未进行招投标,没有采用适当的采购方式;招投标程序不合规定,存在围标、串标等违规情况;没有按照合同对审批程序进行审查,自行签署合同;签署合同没有经过授权或违规授权等;签约的社会资本不符合相关规定;合同变更、解除没有履行相关的程序;对合同管理部门提出的合理合法的审查意见不予采纳;合同编制不标准,管理效率不高。

(三)采购价格风险

采购价格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PPP项目周期长,相关原材料、建设成本等市场价格变动大,政府不可能预测到或不能及时掌握项目的具体市场成本;唯一的社会资本确定形成了多方面垄断;社会资本因利益而违背市场原则;政府对PPP项目所涉及的行业了解不深,价格信息交流受限,使政府采购部门的价格信息收集渠道单一;开标后,采购机构业务人员对报价进行价格磋商和谈判的主动性与能力不足。

(四)合同执行风险

合同执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社会资本没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进行开工建设,建设不符合规定,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管理混乱,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社会资本履约意愿发生变化、能力不足,签订合同后,出现未预期的因素,导致履约能力变化;合同承诺不规范;社会资本存在恶意欺诈及竞争行为。

(五)舞弊风险

招投标采购一直是舞弊的滋生地之一,舞弊也一直是审计关注的重点。PPP项目涉及的周期长、金额大,舞弊行为可能存在于采购的各个环节,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围标、串标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不仅扰乱了招投标市场的公平、公正,也损害了其他投标人的利益,不具资格或管理混乱的社会资本中标还会给项目质量留下隐患甚至造成政府和项目经济利益损失。

四、基于风险导向的PPP项目采购审计的审计重点

(一)采购计划审计

针对采购计划风险,审计人员在制定PPP项目采购审计策略时,应审查采购需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政策法规和城建需求,采购计划依据是否充分,采购程序是否合规及采购计划执行是否有效。详细审查编制的采购申请书,审批程序以及采购计划的下达情况。

(二)合同签署阶段的审计

资格预审阶段,审计员应检查资格预审的相关文件是否齐全,有无明确的标准,资格预审程序是否合规,检查社会资本的资质、履约能力、信用水平、管理能力等是否符合规定;在合同签署过程中,审计员应检查合同的授权审批程序;检查社会资本选择的合规性;审查合同的条款约定是否合规,是否会构成政府隐性负债;审查采购机构对采购程序的执行能力与适当性;审查招投标情况;调查采购员与社会资本的关系,检查是否存在串通、舞弊等情况。

(三)采购价格的审计

针对采购价格审计,审计员应了解PPP项目所属行业的相关信息,咨询相关专家关于PPP项目建设所涉及的材料的未来行业走向,收集整个项目建设等的价格信息,与实际社会资本给出的成本进行比对,检查社会资本有无违背市场原则;审查社会资本与政府之间有无利益关系以及参与投标的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资本与采购员之间的关系;检查政府对采购的监督检查程序是否设立并有效执行,检查价格稽核程序的实施运用情况;检查采购平台的运用情况。

(四)合同执行阶段的审计

针对合同执行阶段的审计,审计员应与社会资本方进行沟通,了解合同的执行情况,检查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情况、检查资金支付与合同的一致性,检查PPP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实时掌控合同执行的效果和进度。详细了解社会资本的经营状况,判断社会资本履约能力及意愿是否发生改变或存在恶意欺诈行为等。

(五)舞弊审计

对舞弊行为的审计,应贯穿整个采购过程,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策略时应分析存在舞弊行为的环节,和参与采购的人员进行沟通,除关注是否存在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围标、串标等舞弊行为,还要重视审计过程中异常的现象,检查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财务往来情况。

五、结语

采购PPP项目选择的社会资本关系着PPP项目的实施、运营和维护,因此,采购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后期的履约都应该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应分析PPP项目采购的风险,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策略,把握审计重点,提供审计质量和效率,同时促进社会资本更好为地社会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平.做好PPP项目采购的17个步骤[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6-08-02.

第5篇:采购审计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物资采购;风险导向;审计

一、对物资采购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1)降低犯错概率,做到“钱不丢、人不倒”的需要。即钱不能白白流失,队伍不能出事,“内部审计要查错,更要防错,不但要‘秋后算账’,更要能‘一叶知秋’,发挥好瞭望哨和预报员的作用。”通过寻找风险、控制风险的风险导向审计,可以将物资采购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企业的钱袋子把好关,防止企业的采购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2)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自我提升工作效率和降低审计风险的需要。信息化环境下物资采购业务的数据量巨大,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物资采购审计任务是一个难题,通过科学的抽样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把握物资采购的重要环节,抓紧风险的关键点,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这将在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实现理想水平,降低审计风险。

二、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导向审计关键环节应注意的风险因素

内部审计人员以风险为导向、以采购业务流程为主线,通过对物资采购各环节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并使用适当有效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物资采购全过程进行审计检查。(1)物资采购计划环节。生产管理部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和计划部门进行应该在用料申请提交给物资采购人员之前对初审把关;物资采购管理部门下达《物资采购计划》之前,应按职责分工向领导负责人报告审批;还应请专家论证专业技术性强的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需求计划准确率及采购计划执行率是物资采购的关键考核指标,需求计划不准确,其后果就会造成有些物资采购后积压、闲置多年不用,引起大量资金的无效占用,或者因为不能按时按质按量为生产、维修、建设提供物资保障,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停工。(2)选定供应商环节。应当关注物资采购选择供应商的方式是否合法、合规一致,是否符合“公开选购、公平竞争、公正交易”的原则,对应招标必招标的物资采购,应严格按照物资采购招标操作规范开展招标采购,检查招标机构在招标、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中是否违反规定程序,与供应商私下勾结,泄露招标信息等。招标采购价格中存在的最大风险是参与投标的各个供应商串标、围标,共同推高招标价格,使用单位、采购人员泄漏标的使合同签订价格高于同期市场价等。(3)采购合同订立环节。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未审批先执行或滥用职权违规审批采购合同的行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诉讼风险;物资采购合同的各项条款是否完备、内容是否合法,重点关注结算方式、是否包含运费、交货期、违约责任和质保金等条款,工程物资采购合同中还应标明工程剩余物资回购等相应条款。关注合同的审核是否只由物资部门一手包办,未经法律或技术等部门会签,可能存在材料规格与技术规范不符、订货数量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和合同执行陷阱等风险。(4)物资采购验收环节。重点关注验收程序是否合法、规范,手续是否完备,应确保物资采购岗与验收岗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及时对物资材料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等进行验收、检测和入库风险。(5)财务结算付款环节。采购合同的结算付款单据必须完整、规范,应做到采购合同、入库单、采购发票的“三单匹配”,并经相关部门或人员办理签字手续,这个环节可能存在多结算,货未到先付款等发生货款被骗的风险。当发生延迟交货或其他质量问题时,有无维护甲方权益,扣减相应的货款;是否存在提前支付质保金,造成当设备质量出现问题时不能确保我方权益的风险。

三、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导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