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采购管理体系范文

采购管理体系全文(5篇)

采购管理体系

第1篇:采购管理体系范文

一、招标采购大数据的特征及影响1招标采购大数据的特征

1.数据量大

招标采购大数据是海量数据,计量基本上都是以P(1P=1024T)为单位,数据价值及潜在信息可以通过数据量的多少来反映。

2.种类多样

招标采购大数据种类多样、内容繁杂,包括文件类资料、音频视频、图片影像等类型的数据,因此对数据处理的要求非常高。

3.价值密度低

招标采购大数据的价值不集中,相对密度较低。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很低,要迅速地挖掘和提取数据价值,需经过机器算法处理。

4.速度快、时效高

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和处理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时效性要求更高,与传统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时效要求都有很大区别。

2招标采购大数据的影响

1.信息量不断增加

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既有源源不断产生的新数据,也有随着云服务等互联网技术应用而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历史数据。采用大数据技术,招标采购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越来越便捷,相关的信息数量也逐渐增大。

2.信息获取更加便捷

大数据时代,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系统,招标人获取潜在投标人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投标企业状态、隶属关系等信息也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根据招标人在公共和专业平台上的招标信息、文件,投标人可及时掌握招标详细信息。招标人、投标人双方信息的获取都非常便捷。

3.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通过大数据技术招标方案的制定更加切实可行,招标周期也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调整得到压缩,工作质量、效率不断提升,质疑率不断下降,采购成本不断降低。

4.信息公开透明度提高

大数据的公开性,推动了招标采购信息的进一步公开与共享,确保了招投标双方的信息对称。传统的招标采购信息收集困难,很难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招标人选取具有相应能力和经验的供应商主要依赖于历史招标资料,易造成质疑风险,采购成本很高。利用大数据技术,项目信息相对公开,招投标双方对项目有了足够的认识,可以有效地防止异议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5.招标采购业务可监督性更强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全过程可视化、智慧化,方便监督人员随时介入,有利于行政监督部门实施全流程监督,防止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实现真正的公正、高效。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招标采购管理的基本思路

1构建价格数据库

招标采购中的价格是在市场变化下浮动的,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完善的价格数据库,提高价格的透明度,招投标双方都能全面了解最新市场价格和动态趋势,进而制定可靠的价格方案,进一步完善采购预算价格与控制价格,实现控制招标采购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构建供应商数据库

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合格供应商数据库,及时更新供应商信息,优化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负面行为进行公示,供应商如果存在信誉问题、资质问题等行为,要及时通报;若供应商因严重违反合同约定给招标人带来经济损失的,要及时限制、终止合作,同时启动问责程序。为了能在物价变动时作出正确的决策,数据库要支持全面查询供应商的定价情况、交易情况、售后情况等,全面提高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真实性,避免经济损失。

3构建采购信息数据库

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采购信息数据库,可以对周期内的进、销、存等信息进行全面汇总统计,进而为供应商提供及时的采购动态信息。周期内采购信息数据汇总统计后,按照采购成本、维护成本、售后成本等进行分类,生成采购汇总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库存信息、价格信息、实际成本信息、售后服务信息等变化情况,帮助企业作出决策,促进企业全面化的物料审核、成本管理与财务分析,最终实现企业一体化管理,确保招标采购管理各项工作顺利、高质量开展。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各种物资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为招标采购工作提供可靠的成本预算信息,提供各种物资的综合成本信息。

4构建招标采购信息监督管理体系

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招标采购信息的监管体系,可以方便审计部门监管招标采购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采购程序的合法性,构建招标采购信息监管体系;可以实现采购信息的汇总分析,把汇总信息和有关部门公开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提高招标采购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控制经营风险,保障采购工作的合法性。

三、大数据技术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对历史招标采购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诊断

保证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招标采购管理的合理性是首要任务,只有应用合理,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从而达成招投标采购管理的目标。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招标采购历史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诊断分析,提高招标采购历史信息的利用率,进一步掌握招标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明确招标采购管理实际需求,聚焦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要点内容,为招标采购管理提供更有利的条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传统采购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对历史招标采购信息进行全面总结,要针对各种情况下的细节内容和重难点内容进行把握,处理好各项信息和工作细则。历史招标采购信息的价值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发挥,分析历史招标采购信息,可以发现招标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解决。对历史招标采购信息价值的挖掘还可以提高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采购管理各项工作以历史信息和经验为基础,根据不同工作要点内容建立完善的采购工作管理体系,促进掌控各环节工作要点,改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对招标采购管理程序进行完善

针对市场发展状况,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完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高效开展工作。优化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程序,必须按照目前的经营情况和经营目标来构建发展平台,统筹招标采购管理的各项工作,使各项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各项指标得到更为有效的落实。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流程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优化完善,从发展关键点出发,综合分析招标采购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规划各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招标采购管理工作难度逐步提高,利用大数据信息价值挖掘优势辅助各项工作的开展,全面分析问题、找到成因、优化解决方法等,能够突破传统思维局限,探索新的招标采购管理途径。由于招标采购管理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优化管理方法、管理程序非常重要,通过改革招标采购管理方法和程序,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降低问题发生概率,让招标采购管理效果不断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3对招标采购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环节进行有力监督管理。在招标采购线上交易过程中,线上采购起主要作用,线下采购起辅助作用,整个过程产生的信息都在系统中保留,且永久追溯。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线上核查与线下核查两者并行,提高了招标采购全过程的监管效率,且以线上核查为常态化监管,警告存在信誉问题和履约问题的供应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拟购价格和实际成本进行动态化展视,可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规的采购流程。应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实现时效内监督管理模式的多样化,确保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全过程可监控。4对大数据的应用点进行评估根据招标采购的数据信息处理存在的问题,应全面把握企业发展趋势,对大数据应用点进行评估,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合理规划。采用定量与定性两种方式确定大数据应用点的顺序,针对相关应用点,从企业发展重点出发,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招标采购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对应用价值、数据需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分析。针对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影响因素较多的情况,更需要对招标采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点进行评估,对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充分掌握,并对招标采购工作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大数据技术优势的全面发挥。可从多方面开展合理规划,组织调度,实现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优化。招标采购过程中的很多环节可能会随着公司管理机制和管理策略而改变,要根据企业招标采购管理现状进行全局性规划,打破传统招标采购模式的局限,创新招标采购管理工作。

四、结语

第2篇:采购管理体系范文

一、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概述1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基本含义

国有企业的规模是较大的,而且业务范围较广,在展开物资采购时,采购产品内容样式是非常多的,而且体量显得巨大。若想使物资采购管理的效果达到预期,必须对采购过程予以有效管控,选择可行的措施来保证成本投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所需物资能够得到切实满足。2提升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国有企业若想保证生产经营顺利展开,所需物资必须得到满足。展开物资采购工作时,采购水平对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经营利润也就难以保证,因此,要通过有效途径来保证物资采购管理的成效更为理想,这样方可大幅提高经营收益。从国有企业进行物资采购的现状来看,出现的问题是较多的,尤其是采购水平较为低下,生产成本偏高,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达不到预期。

二、目前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采购内控制度不严格

国有企业对物资进行采购的过程中仍需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工作,有必要加强重视内部管控,采购计划存在的疏漏对物资采购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传统物资采购予以分析可知,一般的步骤是先询价比价,后确定供应商,然而此种方式的最大弊端是无法获得有效的监督。采购工作并不是选择招标方式,这就使此采购部门难以得到有效监管,招标机制具有的价值也难以展现。除此以外,内部监管不到位也会使相关人员以权谋私,最终造成企业利益受损。

2采购管理环节缺失

从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情况予以分析可知,购买计划并不是十分科学,而且计划管理也未能做到位,尤其是规章制度中存在缺陷,这就使购买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约束。国有企业虽然制定出了管理制度,然而采购管理并未落实到位,尤其是采购、管理的相关措施显得较为落后,这就导致物资采购难度明显增加。国有企业虽然针对采购管理制定了计划,然而相关的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采用的采购手段显得较为随意,创新性也明显不足。有些企业对物资采购规划并不重视,只要有部门提出申请就会直接购买,这就使采购不够科学,进而导致采购计划更为混乱,采购目标也就难以真正达成。

3采购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物资采购就是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换取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物资,其所涵盖的范围是较广的,而且呈现出系统性,可以说,采购结果对企业生产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从事物资采购的相关人员若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积累起丰富的经验。从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不少的采购人员存在素质较低的情况,尤其是专业能力方面亟待提高。对所需物资进行采购时,完全是按照既定计划展开,未能对市场价格进行调研,对供应商的了解程度也较低的,一旦发生突发状况时,会出现无法应对之感,这就使物资采购工作受到很大影响。4采购计划准确性有待提高国有企业在对物资采购计划予以制定时,通常的做法是将各个部门申报的月计划、年计划予以汇总,进而展开集中审核,此时做法存在的弊端是明显的。部门申报的过程中,对准确性、及时性的重视程度是较低的,尤其在前期申报时没有考虑到整体需要,项目开始实施后才发现物资缺乏,再重新进行申报,而这就使物资管理的效果达不到预期。另外,很多部门并不了解物资消耗的实际状况,在提出申报时出现和实际需要不相符的情况,导致物资购买无法保证准确,企业发展也受到限制。

三、提高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的途径

1健全物资采购管理体系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若想保证物资采购管理更具实效性,必须以内控要求为管理目标,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将相关人员所要承担的职责予以明确。在对物资采购展开管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循采购管理相关要求,坚持规则在前、实施在后、操作规范、全程留痕、问题追溯。国有企业应该组建起三级管理机构,并要建成二级采购平台,三级机构切实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二级机构则要针对盈利能力展开管理,而一级结构将关注重点放在战略管理上,如此可以使整个体系更加健全。国有企业展开物资采购管理时,在财务、技术等各部门的支持下,有效借力相关部门,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

2提升信息化水平

在制定采购计划时,或完成采购工作的过程中,对信息化系统加以充分利用可以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也会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为了保证信息化系统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国有企业要通过培训来提高相关人员的应用能力,同时要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使其功能更为先进、全面,可以满足实际需要。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是不可忽视的,产品、购买等方面的信息应该存储到系统中,并通过平台来实现对市场信息的共享。相关企业只需要提出申请就可进入平台中,这样就能显通过在线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企业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就可得到有效控制,物资供应、采购管理的整体效率也能大幅提高,即使市场行业出现的变化,企业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作出反应。

3提升采购人员专业素养

国有企业要不断完善政治环境建设,巩固采购员工对部门工作的政治认识,提高采购工作的规范性;要不断强化采购部员工的责任心、提高业务技能、严肃采购流程,将廉洁自律工作常抓不懈,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采购人员应该对新型采购观念有正确的理解,除了要对采购计划予以落实,同时能够将自主性发挥出来,真正做到了解市场、了解产品,这样才能使物资采购工作顺利完成。企业应该切实加大专业培训力度,依据时展来确定培训内容,尤其要确保采购人员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4积极探索新型采购方法

国有企业在对全新的技术、方法予以实际应用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力不足,若想予以有效解决,必须寻找到更为适用的采购方法。对当下的采购方法予以分析可知,常见的包括网络采购法、MRP采购法以及准时化采购法等。在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第三方商务平台更加成熟,因而在进行物资采购时可以通过其来实现,而且在进行物资采购交易时可以获得专业化服务,此种采购方式得到了很多企业的青睐。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摒弃传统观念,对新型采购方式进行尝试,使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电子商务平台加以利用能够实现询价、招标目的,在平台中可对物资需求予以,这样就能够面对更多供应商,而这些供应商以在线方式报出自己的价格后,国有企业就可以进行比对、选择,确定最为合适的供应商。此种新型采购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国有企业通过其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可使采购过程更加透明,进而使采购效率有明显提升,而且物资采购管理的整体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5建立健全完善监督机制

为了企业的效益,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势在必行。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国有企业采购信息和操作记录放到信息化平台上,可以更好地掌握物质采购的相关信息,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另外,将从事采购人员定期轮换,以老带新,提高采购人员经验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采购人员与供货商发生违纪行为。最后要确保监督工作的独立自主。国有企业建立谈判监督管理机制,采购谈判启用全程录像,并请审计及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参加,确保谈判结果的公正性。企业管理层应确保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任何接受监管的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干涉、阻扰监管人员的工作。

四、结语

第3篇:采购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市场经济体制

1引言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煤矿行业竞争的激烈化,而且各种新型的机电设备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应该结合本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采购合适的机电设备,既要保障采购工作的质量,又需要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完成资源的分配,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2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价值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物资采购工作对于企业的生产发展和运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高层应重视物资采购工作,完善各类采购制度,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此期间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产品生产效率以及降低耗材的方式实现成本的挖潜增效。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应做好多样化市场的调研分析,对采购物资的控制和交易严格把关,不管是采购物资的产品质量,还是采购价格,都应规避好恶性交易行为发生,提升企业物资采购标准。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都在不断优化与发展,伴随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也衍生出了多样的采购管理方式,满足了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企业的生产运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系统功能构建

(1)设备采购申报系统。项目申报过程指的是各个部室,将设备采购计划交给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讨论,再提交国有企业领导审批的过程,如果部室需要采购中大型设备,此过程还应该加入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审议。各个部室的采购计划收集起来以后,国有企业领导依据各个部室的轻重缓急程度以及资金配比情况,对购置计划进行妥善安排,此过程十分复杂,一旦出现问题极有可能从头开始进行申报,对部室和国有企业的正常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如果国有企业提交了购置计划,而采购部门却没有与商家进行交流沟通,极有可能出现设备错误的问题。因此构建申报系统是整个物资设备采购系统的基础,各个部室结合本部室的实际情况,将需要采购的项目设备输入到管理系统当中,再由审批人员进行确定和查阅,此过程既可以减少申报时间,又可以保障采购物品的准确性,一旦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则可以立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管理效率。

(2)供应商管理系统。与传统的采购方法相比,利用信息化平台的采购,可以缩短人员交流时间,增强供应商与国有企业的交流沟通。传统的采购主要是领导审批后交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与供货商进行交流沟通,完成采购过程,此过程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落实到个人,因此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时会按照旧有的经验和个人喜好完成采购过程,有可能会出现购买性价比较低的机电设备的问题,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一种较好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完成物资设备采购过程,但长时间的合作也有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垄断整个市场,造成价格虚高,并且影响到了企业获取更先进物资设备的渠道,不利于良性市场的形成。在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平台当中,增加专门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设备采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增强国有企业对各家供应商的了解,国有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供应商的特点,构建供应商数据库,在进行物资设备采购时采购人员要进入数据库当中,了解各家供货商的优缺点以及供应价格,择优选取供货商进行交流沟通。此外,部分设备已经可以在网上进行招标和采购,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规范化和规模化采购,保障供应商的良性竞争,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3)设备使用与维修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个物资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都由各部室内部进行记录和管理,缺乏国有企业的统一划分,不利于延长煤矿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利于了解各个设备的真实情况。但是各个国有企业的规模都在逐渐扩大,物资设备的采购过程越来越频繁,如果不做好物资设备使用和维修情况的记录,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国有企业资金的浪费,因此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将物资设备的投入和产出作为绩效评价的关键内容之一,并增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结合上述内容,构建设备使用与维修系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个物资设备在使用和维修后,部室人员或者维修人员可以借助该系统更新设施的使用寿命以及运行情况等,方便采购人员以及国有企业管理者了解该设备的实际情况,数据一旦录入不可随意进行更改,以此来保障数据的精确性。某部室在提交设备采购申请之后,管理部门就可以对该设备的目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公布于国有企业网站上,最大程度上实现设备采购的透明性,既增强部室人员和管理部门对于设备效果的认识,又可以为之后选择厂家或供应商提供一些想法。

4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存在的不足

(1)物资采购人员素质不高。很多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认为,物资采购就是商品,交易是最简单的买卖行为,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最终导致在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标过程中,各种采购人员对于一个庞大的市场茫然无知,不知所措,并没有真正掌握煤矿企业物资设备的价格和质量。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不仅要制定好相应的制度和计划,同时还要做好供应商的选择与市场情况调研,在合同的制定交付使用以及付款结算等方面是一整套完善的内容,对于主管单位而言,物资采购工作实际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采购人员,不仅要了解物资市场的变化,还需要利用足够的经济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货币贸易思想,同时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思想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感。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物资采购工作由于种种因素,一些采购人员往往出现了违规现象。与供应商内外联合出现了很多损害公司利益的违法交易行为,最终导致了公司物资采购工作开展混乱。

(2)招标制度难以落实。对于大规模的物资采购,国有企业一般都实行招标采购责任制,通过前期的招标来确定后期物资供应部门和供应单位。但就目前实际生产情况而言,很多大型项目的物资采购工作都被国有企业基层单位拆分,所以导致很多时候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不统一,尤其在招标阶段,很难做到秉持公平透明的原则,最终导致原有制定的物资招标采购制度失去功效,而最终的采购物资设备成本和质量也难以得到把控。

(3)企业管理理念滞后。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思想理念滞后,仍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并没有形成现代化信息管理体系,各级部门与生产部门在价格控制上也缺乏沟通与认知,国有企业相关行政部门在信息沟通上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导致部门各司其职现象屡见不鲜。不管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产品价格方面,主体责任不明确,最终导致互相推诿,不利于整个国有企业的综合管控。

5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举措

(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责任制度。在国有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度,将所有的信息通过多渠道做好监管工作。对当前的物资设备定价要及时了解,掌握物价的波动变化趋势。在物资设备的采购过程中,要将所有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市场数据反馈,开发和利用多样性的物资采购系统,提升采购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应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物资采购管理标准,了解采购工作涉及的财务监督和技术方面内容,做好与生产单位的配合协调工作,完善物资采购信息化网络建设。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已建立了完整的物资设备信息档案,通过这些设备信息档案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开展物资采购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也避免了内部交易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轮换工作,以便做好对采购人员的工作监管,提升采购人员工作能力,同时也避免了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的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

(2)提升物资采购人员综合素质,做好采购培训。物资采购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思想素质方面要求采购人员遵守国家各项法律规定,秉承工作基本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在处理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各种腐败现象时,应发扬不怕苦的精神,以企业生产需求为首要任务,做好物资采购和成本核算工作。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对各类物资设备的性能要严格把关,按照标准采购方法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并在实际工作期间规范各类合同的签订,保证合同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同时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办理好相关手续的起草和审核工作,借助各类计算机软件完善采购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对于采购招标合同,严格按照规定内容签订,不能私自篡改,尊重采购事实,保证采购工作的严谨和规范。

(3)推广电子招标交易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电子招标网络平台的构建。这种新型的物资采购交易方式,有效整合招标和市场,利用自我评估和出价流程的方式,完善了物资采购竞价过程。通常物资采购评估过程都采取封闭管理模式,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电子商务招标模式的引用,可以从源头上让物资采购招标更为标准和规范,也为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6结论

综上所述,就目前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而言,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进一步满足国有企业生产需求,提升物资管理水平,必须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物资管理基础工作。作为物资采购部门应与生产实际结合,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系统,优化物资采购流程,利用大数据信息网络平台创新物资采购方式,完善采购竞价,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要吸引更多的经销商采用在线供货方式,打破传统的物资采购模式,以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伟.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管理的实践研究[J].纳税,2019(15).

[2]衣红鸾,田洪坤.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0).

[3]于洋.新背景下提高国有企业物资供应采购管理水平的方法探讨[J].现代商业,2019(13).

[4]谷献凯.“互联网+”背景下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J].纳税,2019(9).

第4篇:采购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业财融合;体系构建;策略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内部信息处理的效率,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业财融合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内部各项信息共享效率,还能够促使企业基于业财融合体系进一步优化自身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水平,提升财务管理的预警与协同作用,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业财融合体系的构建,对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各项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等均有益处,因此对企业业财融合体系构建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业财融合成为了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方向。将财务管理思维融合应用到实际的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业务与财务协同作业,在业务发展全过程中形成预警机制,同步共享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建立财务管理思维下的业财融合体系,对于创造提升企业价值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对业财融合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愈发严峻,而业财融合把财务风险把控置于业务前端,有效地加大了企业对财务资源风险的防范力度。

(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对财务信息化体系的打造,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与应用,也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对业财融合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做好对企业财务、业务等工作的处理,提升财务与业务工作效率,尤其是对于一些传统大型企业而言,业财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效率,强化企业各部门员工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

(三)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对业财融合体系的构建,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对各环节业务的开展均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务资源,所以有必要对运营的各环节成本进行把控,而对业财融合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企业运营各环节财务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提高财务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基于财务信息化的企业业财融合信息需求新特征

(一)数据粒度更精细

企业的传统财务管理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等,总的来说,传统形式下的财务管理信息所设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数据颗粒较大。管理会计具有信息需求精细化程度较高的特点,且不同企业管理会计信息格式存在着差异,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有助于企业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划分,进而满足企业各个层级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同时,企业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财务、业务管理活动进行优化调整,能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精细化管理程度。

(二)信息维度更多样

企业的传统财务管理体系所呈现的信息多为单一维度的,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展需求。因此,打造多维度财务信息是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对业财融合体系的构建则很好地融合了企业融资、销售、生产以及传统财务信息等内容,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层决策能力。具体而言,如果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客户年龄、需求等信息进行分析,则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业财融合体系给出的管理会计报表等信息精准投放产品。除了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外,业财融合体系也可以实现对产品、销售、供应等方面信息的分析,提升企业运营各环节的决策准确性。

(三)业财信息更融合

业财融合管理会计相比传统会计管理而言,更加注重对非财务信息的应用,我们以团队业绩核算为例,在对团队业绩进行核算时,企业不再像以往一样,只对团队的支出、收益等情况进行精确核算,还需要对团队的一些非财务信息进行核算。此外,业财融合信息所包含的企业发展信息更加繁杂,且各个行业领域对信息的需求范围、精确性等均存在着不同。例如,业财融合信息涵盖客户管理、品牌管理、供应链价值管理等。所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行业需求,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打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维度。

(四)信息获取更及时

信息价值与信息的时效性相关,简单来说,就是信息价值并不是无限期的,针对一项信息,如果该信息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被传递出去,则该信息的价值降低,甚至可能会完全失去了自身价值。信息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信息获取是否及时,直接影响了企业决策层的战略部署质量。对互联网及各种智能通讯技术的使用,提升了信息传播速率与数量,为企业及时获取信息提供了强有力保证,因此,企业在获取业财融合信息方面应更加注重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价值得到有效发挥,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谈财务管理思维下的业财融合信息化体系构建策略

(一)融合职能管理中的关键风险点

结合合规管理工作要求,树立“全员合规责任制”的思维,要求业务部门以业务流程为基础,针对重要业务环节梳理合规风险点,进一步明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准则的要求,以及集团自我内控制度体系的要求,找出业务与财务相关联的合融点,找到其中的关键风险点,针对这些关键风险点,进行管控。比如销售管理中的定价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

(二)业财融合会计资源的整合

基于业财融合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能够实现业务与财务流程的同步,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会计资源的最优整合。采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的同时实现企业业财融合的效率。业财融合信息平台的构建,能够实现企业业务与会计信息的有机整合,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最大化实现财务信息处理的效率;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全面整合,有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于此同时,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优化调整,扩宽信息共享的途径,尽最大可能地实现企业各部门对各层级信息的有效利用。业财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和数据的共享更加便捷、简单、高效,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部分企业通过利用财务信息纳入横向比较机制,大大降低因企业财务人员失误造成的财务管理信息失真问题,保证财务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与此同时,业财融合信息平台的搭建,能够帮助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不同形式的信息处理与分析模式,进而满足不同地区公司统一财务和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案。

(三)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管体系

财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体系,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自上而下进行有效地监督。在基于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下制定的财务监管体系,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监督有效的结合起来,最大化提高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力的形成,于此同时能够促进企业财务融合的顺利推进。为有效落实企业财务融合,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管体系,必须确保企业内部各个流程和业务的规范化,采用业务集中形式,保证职工能够对企业业务开展动向进行把控。与此同时,严格把控企业财务和会计的信息录入和登记,不得随意对入库信息进行更改,并通过制定可行的内控体系,通过信息系统授权、审批、牵制、报告、评价等多种措施、防控关键风险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对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完善内部管理流程等具有重要作用。(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整合各类数据在构建业财信息融合体系时应设置专业组,其中专业组是指对企业财务资料进行处理的专业会计人员,对专业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财务信息的精确性,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预置不同的核算办法,最终使得业务完成与财务核算同步完成。搭建统一的财务信息平台,统一收集整理内外部数据口径,完善各部门上报和下载数据入口,加快数据处理速度,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建立科学数据归类统计制度,确保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各项数据安全、分类科学、可查可用。

四、基于业财融合的业务流程优化

业财融合的业务流程优化能够促进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大大简化了作业的流程,加快作业的同时,提高对于风险预警以及防控风险的能力。为了实现业务和财务流程的同步运行,第一,业务流程面向整个公司,原始数据信息存储在共享数据库中,以确保实时共享;第二,集中管理和处理业务流程中的所有信息,并统一到共享数据库中,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处理效率;第三,会计信息系统全面收集信息的各个方面,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综合性。原始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和财务系统是独立分开的,同时,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需要重复记录业务数据。经过优化改造,所有部门统一到会计信息系统中,使系统数据更加有条理。在对基于会计凭证的原始系统的财务信息收集和分析进行优化改造后,将所有业务数据记录在共享数据库中,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原始系统只能由财务人员处理,经过优化和改造,系统可以基于共享数据库中的详细业务信息处理实时财务信息,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坏账风险、跌价减值风险、成本控制等问题。与原始会计信息系统相比,所有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都输入到共享数据库中,并且基于流程信息自动生成会计凭证,避免了重复存储数据,提高了财务处理效率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实现信息共享,简化了作业流程方面。如图1所示。图1中,展示了“业务系统”中各职能模块,发起业务需求时,信息平台同步发起融合了内控制度与会计核算政策的业务流程,统一传送到“协同办公”系统中,协同办公融合了移动端、PC端、网页端等应用软件,收到“业务系统”传送的信息时,同步发起消息提示、预警等功能,当业务流程通过审批后,信息平台自动发起按预置的会计核算政策进行分类核算记账,同步将核算结果共享到“协同办公”的报表中心。

五、构建业财融合体系的难点

不同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管理水平、不同的管理目标等等,企业自身要探索建立符合现状的管控体系,如果一个小企业套用上市公司的管控体系,那么这个体系可能会成为一个障碍物,只有建立一个实用的管控体系,才能融合到业务过程中,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财务管理要跳出秋后算账的传统思维,走进业务开始的前端,做好提前规划和风险预警,把握好业务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抓大放小,才能达成绩效目标,才能体现业财融合的价值。六、结论与展望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问题,如何强化业财融合成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业财融合是现阶段一种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将业务与财务打通,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分析共享。因此,企业自身应正确地认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并破解阻碍业财融合的难题,只有这样才能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产生预警协同效应,协助企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斌会.财务共享平台下H公司业财融合效果研究[D].大庆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0.

[2]董芳颖.业财融合下的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第5篇:采购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管理原则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历来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而财务管理工作又需要遵守相应的财务管理原则,所以在企业中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遵循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原则,有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反之,财务管理工作在落后的财务管理原则的指导下就难以顺利进行。而财务管理原则体系便是这些原则组成的完整的系统。

一、财务管理原则概述

财务管理的原则也就是理财的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遵循的指导性标准或是理念,这是财务理论和财务决策的基础,是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和为实现相应的目标任务时的基本依据,是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的总括要求,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化,是财务范畴借以发挥作用的准绳。财务管理原则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财务管理的一般原则,一种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准则。整个财务管理原则体系是由众多的财务管理原则按照一定组合方式组成的,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在这个完整的财务管理原则系统中,每条财务管理原则都是能够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的。为了能科学的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原则的设置、组成上需要注意整个原则体系需要能反应出整个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并且各项小原则在内容上要不重复,但在逻辑上又需要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财务管理原则体系,才能真正有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构建方面,只需确定其构成原则,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构建就是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的工作时遵循相应的财务管理原则即可。

二、财务管理原则一般目标

财务管理的原则的一般目标其实也就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遵守的大层次上的规范,这些与企业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

(一)资产安全化

资产安全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这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确保企业的资本安全,将企业的资产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资产安全化一共包括三个内容,分别是资本保全,保证投资人投入的资本完整运行、顺利运转,能为投资目的服务。财产安全,确保企业占有的一切资产的完整安全,为企业的再生产服务。负债及投资合理,对负债和投资结构进行分析,确保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二)效益最大化

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收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企业中效益最大化是作为财务管理原则是很恰当的。效益最大化原则主要是要求财务管理主体在开展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时讲求投入和产出的比较,要以尽可能少的企业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财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其中,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负责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每一项都关乎企业的效益,在这样原则的指导下,在开展财务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时都需要充分的考虑成本和收益,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节约占用的资金,不断的增加产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资金灵活化

资金灵活化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够正常运行,如果一个企业在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时是难以稳定发展的。而企业财务管理原则中的资金灵活化就是指保证投入企业的资金能够得到正常的运转,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保证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对于过度强调资金的流动性或者是长期占用资金忽略获益性对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好的。

(四)利益合理化

利益合理化就要合理调节财务关系,让收入分配变得合理,这样才能促使所有人都为企业的发展而齐心协力。所以要正确处理好企业职工、管理者、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不能过于严重的剥削企业职工的劳动价值,对企业管理者之间利益分配也应当公正合理。

三、财务管理原则基础准则

财务管理原则体系中的基础准则是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上需要遵守的更加具体细致的准则。也可以看做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实行的基本途径。

(一)计划性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活动中的专业化要求、协作化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满足市场的需求是首选。但是企业内部各个部分对市场需求的看法不一,这需要一个整体上的计划,对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总体上的分配。这样的企业计划调解才能支持企业的经济活动。有计划的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分配,并且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反应来进行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真实性原则

财务状况的相关资料必须真实,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所以真实性原则是财务管理原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在经济上的反应,所以企业必须在国家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下进行经营活动,及时的将真实性的财务管理报告写出来,使各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三)责任性原则

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管理工作贯穿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必将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合理的财务活动组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混乱状况也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小结

总而言之,企业的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构建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组成原则之间既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形成的统一有机体从各个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乃至是整个企业的经营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钧.关于财务管理原则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

[2]高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原则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

[3]殷秀颖.浅析适度宽松的财务管理原则[J].北方经贸,2013.

友情链接